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王德毅先生於2024年4月29日辭世
標題: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王德毅先生於2024年4月29日辭世
內容簡介:
王德毅先生(1934年3月28日至2024年4月29日)係江蘇省豐縣人,號「志彊」與「天行齋主人」。他少年成長於戰亂之中,以流亡學生身分來臺後入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完成學業,畢業後曾於本館北溝辦公室特藏組任職。先生治史嚴謹、專注於宋史,以研究、教學為終身之志,退休後仍然筆耕不輟。
先生一生長期投入宋史、歷史人物年譜、傳記資料、宋會要輯稿人名索引、別名字索引的研究,其編輯出版與學術成就斐然,深獲全球漢學領域尊重,亦化育英才,培育無數宋史研究學者,提攜國際青年研究者。
2021年9月30日,先生慨贈其所有研究資料予國家圖書館,內容不僅涵括近70年藏書超過6萬餘冊、國內外宋史與相關時代研究資料,治學筆記手稿,他還保存與國內外歷史領域重要研究學者如姚從吾教授、方豪、楊家駱、趙鐵寒、劉子健、斯波義信等學者往來書信。漢學研究中心近期將舉辦紀念書展,同時陸續整理公開其捐贈資料,以彰顯先生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典範。
系統號:
CCS-024598
漢學中心1999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杜博妮教授新書發表
標題:
內容簡介:
漢學中心1999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研究學系榮譽教授)著作 "Translation Stories from Modern China" (第一個印刷時代:北宋印刷文化的興起)2024年4月由Cambria Press出版。
系統號:
CCS-024461
漢學研究中心2016、2021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游靜教授新書發表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16、2021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游靜教授新書發表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2016、2021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游靜(Yau Ching,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新著作《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港電影史論》,於2024年5月由聯經出版。
另著有《另起爐灶》、《裙拉褲甩》、《性/別光影:香港電影中的性與性別文化研究》、《史前紀》、《大毛蛋》、《我從未應許你一個玫瑰園:香港文化政治生態》、《游於藝》、Filming Margins:Tang Shu Shuen, a Forgotten Hong Kong Woman Director:編有《性政治》、As Normal As Possible:Negotiating Sexuality and Gender i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等。詩集《不可能的家》獲2002年香港文學雙年獎詩組推薦獎。電影及錄像作品曾入圍臺灣金馬獎、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展等。《好郁》榮獲葡萄牙費加拿霍斯電影節影評人大獎、《流》榮獲日本視象論壇評審團特別獎等。
系統號:
CCS-024547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林捷勝教授演講
標題:
時間:
2024年5月22日(週三)14:00-15:30
主講人:
林捷勝(Jason Lim,澳洲伍倫貢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教授、漢學研究中心2005、2024年度漢學獎助學人)
地點:
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01會議室(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講題:從臺灣視角如何看新加坡1955年至1965年的政治發展(Taiwan’s perspectiv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Singapore,1955-1965)
主持人:楊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備註:本場演講以中、英文進行
演講摘要:
在20世紀50年代,隨著幾個東南亞國家在冷戰期間開始去殖民化進程,臺灣為了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角力中贏得新盟友,並遏制共產主義的擴散,積極推行了反共議程。國民黨政府也自視為所有海外華人的代表,而新加坡尤其引人關注,因為其75%的人口是華裔。本次演講將聚焦國民黨對新加坡的兩大關切:政治發展(包括共產黨活動和被感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影響)以及華人族群。並將探討國民黨政府如何監控新加坡的去殖民化過程,從1955年新加坡勞工黨大選獲勝,1959年脫離英國獲得自治,到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以及印尼通過對抗行動做出的回應,直至1965年8月獨立成國為止。
In the 1950s, as several Southeast Asian states began the process of decolonization during the Cold War, Taiwan pursued an active anticommunist agenda in the region to win new allies in a diplomatic tussle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to contain the spread of communism. The KMT government also considered itself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all overseas Chinese, and Singapore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s 75 per cent of its population is ethnic Chinese. My presentation will be on the KMT’s two major concerns about Singapore: its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cluding communist activities and perceived PRC influences), and the ethnic Chinese. I will examine how the Kuomintang (KMT) government in Taiwan monitored the decolonization process in Singapore, starting with the election of the Labour Front in 1955. I will examine how the KMT government viewed internal politics in Singapore, the road towards full autonomy from the British in 1959, joining Malaysia in 1963 and Indonesia’s response through Confrontation, and independence in August 1965.
主講人簡介:
林捷勝(Jason Lim)博士是澳洲伍倫貢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人文社會學院亞洲歷史學門副教授。在進入學術界之前,曾在新加坡國家檔案館擔任助理檔案館員和口述歷史研究員。其研究興趣包括冷戰期間的東南亞以及二戰後新加坡華族的歷史。林教授學術著作包括關注新加坡中國茶商的《Linking an Asian Transregional Commerce in Tea》(2010),以及講述了新加坡三輪客車行業之興衰的《A Slow Ride into the Past》(2013),並發表過關於新加坡華族歷史和冷戰期間臺灣與東南亞的關係的文章。林教授目前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華人遺產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並於202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
Jason Lim is Senior Lecturer in Asian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in Australia. Prior to joining academia, he worked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as an assistant archivist and oral history researche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outheast Asia during the Cold War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Singapore after World War II. His works include Linking an Asian Transregional Commerce in Tea (2010), focussing on Chinese tea merchants in Singapore, and A Slow Ride into the Past (2013) on the rise and collapse of the trishaw industry in Singapore. He has also published articl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Singapore and Taiwan’s relationship with Southeast Asia during the Cold War. He serves a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Heritage Centre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He was elected a Fellow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in 2022.
系統號:
CCS-024603
2024年夏季閱讀講座:獅吼——臺灣美術史的時代與追隨者
標題:
時間:
2024年5月至6月,共5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第一場、5/18(週六)
講題:觀看臺灣美術史的新時代
講者: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第二場、5/25(週六)
講題:日治時期的臺灣美術
講者:蔡家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第三場、6/15(週六)
講題:臺灣當代藝術的性別議題
講者:陳明惠(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
第四場、6/22(週六)
講題:戰後臺灣美術團體與刊物
講者: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第五場、6/29(週六)
講題:青春的高歌.美術的複調:日本「帝展」中的三位臺灣藝術家
講者:邱琳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特別場、7/20(週六)
講題:美術欣賞(暫訂)
講者:葵花子
系統號:
CCS-024554
漢學研究第42卷第1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第42卷第1期目次
時間:
2024年3月
內容簡介:
《莊子》中的差異政治觀/廖昱瑋
茅山道教與顧況詩歌之關係/何安平
晚明《詩經》名物學草木類之博物學要素—以日本江戶時期同類著作為參照/羅聖堡
君師之間—晚明思想場中的歐洲教宗制/陳拓
抒情的兩種政治—陳世驤與保釣運動/楊婕
黃侃《爾雅音訓》「一語」術語及其轉注與同源詞理論探討/莊斐喬
《安南國譯語》所反映的近代漢語聲母現象/江佳璐
書評
評 David J. Mozina 莫達夫, Knotting the Banner: Ritual and Relationship in Daoist Practice/巫能昌
評 Christian de Pee 斐志昂, Urban Life and Intellectual Crisis in Middle-Period China, 800-1100/許凱翔
評 Richard G. Wang 王崗, Lineages Embedded in Temple Networks: Daoism and Local Society in Ming China/賀晏然、褚國鋒
系統號:
CCS-024550
2024年外籍獎助學人圖書館資源利用課程
標題:
時間:
2024年3月至10月,共8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01會議室(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為服務在臺之外籍學者,自本(111)年3月至10月辦理「2024年外籍獎助學人圖書館資源利用課程」共8場,課程內容包括:圖書館導覽、國家圖書館重要服務、館藏及網站資源,並規劃2場綜合性課程、6場特殊主題資源介紹(政府資訊及法律資訊、特藏文獻、臺灣研究)。
詳細課程內容請參見官網,有意參加之外籍學者,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本研習活動採報名制,主辦單位保留是否受理報名權利。
For the convenience and to better acquaint you with research materials in Taiwa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organized a series of Foreign Scholars Workshop Curriculum to guide you through the research equipment and facility of Taiwan Academic Database including General integrated course, National Archiv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etc.
Please find course list for the series of the 8 classes.
If you would like to register for the classes, please contact:
Mindy Fang
Phone: (02)2361-9132#359
Fax:02-2371-2126
e-mail: twjob@ncl.edu.tw。
系統號:
CCS-02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