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表演藝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24年跨領域戲劇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9屆表演藝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24年跨領域戲劇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5月4日至5日(週六至週日)9:00-17:00
地點:
臺藝大教學研究大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聯絡人:
邱助教,Tel: (02)2272-2181分機2595;E-mail: peter@ntua.edu.tw
內容簡介:
本次研討會很榮幸邀請到南京大學戲劇戲曲學博士、現任「心向太陽劇坊」主席兼研究員馬來西亞學者沈國明(Sim Kok Meng)帶來「從跨界至本土——馬來西亞華文話劇的身分轉換」,以及日本信州大學文學部教授大串潤児(Junji Ogushi)帶來「戰時「紙芝居」的表演者」二場專題講座,本研討會期望藉由國外學者的邀請講座,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並開啟跨域合作的更多可能。
本研討會旨在觀察表演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戲曲、民俗技藝等各領域)之創作、展演風貌與跨界合作,探索表演藝術學術理論之多元基礎與立論面向,及從跨領域、跨文化等觀點研究當代表演藝術之複合性與開創性,歡迎表演藝術研究者、專業人士、教師與各界同好踴躍報名參與。
報名須知:
本活動以報名之先後順序錄取觀眾名額,錄取後以email進行通知,未錄取者則不另行通知。
系統號:
C-024425
第十一屆麗澤漢學全國中文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5月11日(週六)
地點: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大樓101與102演講廳(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
內容簡介:
需要「研習證明」者,請注意:
(1) 必須「一整天全程參與」始發給「研習證明」(研習條)。
(2)「一整天全程參與」即「自報到至閉幕」(請詳見「議程表」之時間)。
(3) 會議當天請於「報到時間內」(上午8:20~8:50)完成報到。
(4) 遲到、早退或中途離開者,恕無法發給「研習證明」。
(5)「研習證明」請於會議結束後向「報到處」領取。 (請當日領取,並妥善保管,事後恕不補發)。
無「汽車通行證」者,開車進入校園須自付「停車費」。(無「通行證」之機車無法進入校園)
繳費方式:
(1) 進入校園時,於校門口刷「悠遊卡」(自悠遊卡扣款)。
(2) 離校前,至「行政大樓」前之「繳費機」繳費後離校。
※若報名後,未克出席,請務必於報名截止前(5月1日前)來信或來電取消。※
系統號:
C-024424
第一屆「臺大・成大・東華・河內國家大學」四校論壇
標題:
時間:
2024年5月24日(週五)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館21302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蔡小姐,Tel: 06-2757575分機52106;E-mail: 11212002@gs.ncku.edu.tw
內容簡介:
報名至5/12截止,因場地容納人數有限;若名額已滿將會提前截止報名,敬請見諒。
報名結果將於5/13以電郵通知。
系統號:
C-024602
第68回国際東方学者会議
標題:
時間:
2024年5月18日、25日(週六)10:30-17:00
地點:
日本教育会館(東京千代田区一ツ橋2-6-2)
主辦單位:
一般財團法人東方學會
聯絡人:
一般財団法人東方学会,Tel: 03-3262-7221
內容簡介:
本年5月18日(土)に東京会議を、同25日(土)に関西部会を開催いたします。
参加ご希望の方は、下記よりお申込みのうえ参加費をお支払いください。準備の都合上、5月10日(金)が締切りです。
なお、東京会議のシンポジウムI・II・IVはオンラインでも開催します。ご希望の方は申込フォームでお知らせください。3日前にURLをお送りします。
申請期間:2024年5月10日(金)23:59まで
系統號:
C-024498
2024年第十三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4年第十三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5月24日至2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原大學全人村北棟4樓國際會議廳(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200號)
主辦單位: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聯絡人:
朱助教,Tel: (03)265-6904;E-mail: asclc@cycu.edu.tw
內容簡介:
研討會投稿分「專家學者組」及「研究生組」;研討會形式為:
(一)專題演講
(二)論文發表
(三)教學工作坊
(四)壁報發表
(五)學術沙龍
重要時程
論文全文截稿:2024年4月7日(日)
研討會議程公布:2024年5月10日(五)
研討會舉辦日期:2024年5月24日(五) 專家學者組發表、5月25日(六) 研究生組發表
系統號:
C-024423
「交互.人類學:文化、心智與知識界域的跨學科思考」學術研討會
標題:
「交互.人類學:文化、心智與知識界域的跨學科思考」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5月29日至31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652-3324;E-mail: chientsu@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報名須知:
1.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Ajg8A3
2.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4年5月15日(三)23:00截止
3. 錄取須知: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4. 錄取與否通知:預計於5月20日(一)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系統號:
C-024543
絲綢之路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5月30日至31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鄭裕彤樓(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聯絡人:
E-mail: silkroad@cuhk.edu.hk
內容簡介:
歡迎提交有關絲綢之路國家和地區的漢語音系學、詞彙學、語法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接觸等相關研究的論文,特別歡迎絲綢之路漢語方言和其他語言的比較研究。每篇論文報告時間暫訂為20分鐘,討論時間10分鐘。
部分發表的論文經過評審通過後,刊登於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國語文通訊》(ISSN 1726-9245)專號,錄取原則以論文學術水平為衡量標準,最後結果由編委會決定。
無需註冊,歡迎參加。
系統號:
C-024422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6月6日至8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國璽樓(新北巿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
聯絡人:
林穎煊,E-mail: vincentshen.conference@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系於2024年6月6日至6月8日為緬懷沈清松教授逝世六周年假輔仁大學國璽樓一樓與二樓以及卓傽樓四樓,主辦「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一方面,承繼沈清松為天主教士林哲學在地化或本土化所作出的努力,進一步謀思解決中華現代性的困境;另一方面,在後形上學、後世俗與後全球化時代,積極開拓中華新士林哲學理論研究的新向度,積極解決跨文化哲學與宗教交談的詮釋衝突,以及在AI時代中的自我與多元他者之間,關於終極真實、存有與死亡,自然生態與環境倫理,藝術與美學的可譯性,中西醫療哲學、照護倫理、照顧哲學或哲學諮商等哲學實踐的問題。
本次會議相關資訊請點自行點選會議網站,線上報名開放時間自2024.04.10起至2024.06.01截止。
請與會者注意:會議進行期間如果沒有事先完成線上報名者,當日會議將無法提供餐點服務。
系統號:
C-024421
第42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14至1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彰化市進德路1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老師,Tel: 04-7232105 #2627;E-mail: 42nchcp@gmail.com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漢語音韻與構詞句法介面的互動」
會議子題:
(1)漢語音韻演變的分析與探究。
(2)漢語音韻史的回顧與展望。
(3)漢語音韻學文獻資料的分析與討論。
(4)漢語方言的歷史音韻研究。
(5)域外漢語材料的歷史音韻研究。
(6)漢語音韻與構詞句法的關聯。
(7)漢語音韻與臺灣本土語言的互動。
(8)臺灣本土語言研究對漢語音韻學的啟示。
(9)其他與漢語音韻學相關之議題。
系統號:
C-024585
海峽兩岸鄭和研究學術交流暨第二屆世界華人鄭和論壇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30日(週日)
地點:
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30號)
主辦單位:
臺灣中華鄭和學會
內容簡介:
研討會主題
《海洋文化與鄭和研究─二十年來鄭和研究的回顧、省思與前瞻》
本會進入20週年之際,為紀念吳京部長播種紮根劬勞,並履行輪流舉辦義務,且正視兩岸現況政治現實,希望合併兩個研討會,於今年六月底,在台灣正式舉辦兩岸鄭和研究學術交流暨第二屆世界華人鄭和論壇研討會。除期待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並進一步希望能交換各區域在鄭和研究上的成果。特此,敬邀海峽兩岸暨全球鄭和研究同好,投文並能蒞臨寶島,共襄盛舉。
有意發表論文者,請填寫「兩岸鄭和研究學術交流暨第二屆世界華人鄭和論壇」報名表,填寫基本資料與論文摘要300-500字(中英文、關鍵詞),並附上作者資料及聯繫方式,以電子郵件傳送至 lji168@outlook.com。郵件主旨請註明「投稿兩岸鄭和研究學術交流暨第二屆世界華人鄭和論壇」。論文撰寫請依照國際學術規範,論文體例,請含「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本文、及頁下註」。請大陸報名者副本知會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時平主任,電郵shiping_shiyu@163.com,以便集體辦理入台申請。
論文繳交截止日期 :2024年6月01日
聯絡人:中華鄭和學會沈明昌秘書長、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時平主任
電話:+(886)(02)-2367-1797、+(886)(02)-2363-6358、協辦單位宗哲社+(886)(02)-2913-6652
手機:台北沈明昌+(886)920-092300、大陸時平+(86)138-16123264
承辦單位秘書梁又今+(886)963-017610
系統號:
C-024420
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7月12日至1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
聯絡人:
林先生,Tel: +886-2-7749-1489;E-mail: ntnutop@deps.ntnu.edu.tw
內容簡介:
「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將於2024年7月12至13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舉辦。本次會議旨在深化國際間的教育合作,期透過專家學者的經驗分享,展示各類研究主題最新成果,推動國際漢語教學理論以及跨文化研究的發展,竭誠歡迎全球各地華語文教學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們共襄盛舉。
會議形式:
包含主題演講、特邀演講、工作坊、論文發表。
會議討論議題(會議包含但不限以下子題):
1.語言本體研究
2.社會文化對漢語教學的影響
3.二語習得的教材、教法(含數位學習)
4.語言的測驗與評量(含測驗命題設計、華語文能力測驗)
5.科技輔助漢語教學
6.華語師資培育
7. IB國際文憑教育
8.國際華語文教育(含國際學校、僑校)
參加研討會人員均須完成報名程序,請於 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註冊及線上繳費。 繳費方式:(註冊後以信件通知)
系統號:
C-024561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標題: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時間:
Monday, September 30 - Wednesday, October 2, 2024
地點:
Ruhr-University Bochum, Germany
主辦單位:
Ruhr-University Bochum
內容簡介:
From the 30th of September until the 2nd of October 2024, the TAP Team will hold their nex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bout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at the Ruhr-University Bochum. The workshop aims to discuss different ways of teaching Taiwan studies through digital means. To see more scala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we invite research abstracts on digital experiences and format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 Digital tools and techniques (Databas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 Distance learning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Virtual School/ Online Learning)
- Interactive learning in different areas (e-learning platforms / museums / libraries / exhibitions / universities / schools)
*Case stud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thropology,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re most welcome.
系統號:
C-024419
第二十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0月18至1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edith7384@hotmail.com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與先秦兩漢相關範疇之
(一)經學
(二)史傳諸子
(三)文學辭賦
(四)語言文字
(五)出土文獻
(六)其他相關議題
截稿期限:
論文全文付梓稿:2024年8月31日前
投稿者務請依照本會撰稿格式書寫,以利編輯作業
並請將論文題目與提要、論文全文付梓稿於相關截止日前
將電子檔寄至:edith7384@hotmail.com
郵件標題格式須為:〈稿件名稱〉-作者姓名
系統號:
C-024418
2024「臺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林先生,E-mail: picaball@gmail.com、陳先生,E-mail: pyrlc@ccu.edu.tw
內容簡介:
非常感謝各界師長朋友的踴躍參與,2024年10月由臺師大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舉辦之「臺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研討會,目前已經完成審稿與結果通知程序。請投稿者請留意當初登錄投稿表單之電子信箱,如未收到相關通知,也可以寫信至picaball@gmail.com詢問。
本次我們收到許多提問深刻、充滿啟發的投稿摘要,然因研討會之發表場地時間所限,仍有一些遺珠之憾,這點也請各位朋友體諒。
本次會議將有40位左右,來自哲學、文學、歷史、原住民研究等學門的發表者與會,我們將會思索「臺灣理論」如何可能,也會探討本土思想與共同體的關係。更要透過重新反思臺灣哲學思想的今昔,來尋求人文學科的當下診斷與未來展望──並且在建構基礎學科的前提上,推進「臺灣學」與當代全球思潮對話的更多可能。
因研討會行政因素,我們將於9月初,公布研討會的正式議程與論文摘要。請關注臺師大臺灣學中心的臉書粉專。歡迎所有關心臺灣哲學、文學、文化的朋友,一起思索我們的島嶼,共同探問屬於本土的哲學思考與文化論述。
備註:研討會後,建議投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臺灣文學館)、《臺灣學誌》(臺師大臺文系)或Sinophone and Taiwan Studies Series (Springer)專書
系統號:
C-024417
2024年臺灣文學學會年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0月26日(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會議廳及文學院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twla161030@gmail.com
內容簡介:
2024年年度學術研討會主題訂為:「華語語系研究再出發 :混語、跨界與多聲交響」,將提出以下子題公開徵稿:
(一)華語文學、台語文學、客語文學、南島語系文學的混語與跨界
(二)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歌曲的混語與跨界
(三)「國語」出現的歷史脈絡及當代應用:從標準語到混語
(四)台灣電視台製播戲劇的語言分類與語言混雜
(五)台灣文學的類型跨界,例如:寫實主義與魔幻主義、輕小說與歷史小說、言情小說與歷史小說、新住民文學與自傳,或其他組合。
(六)流行歌曲、民謠、傳統戲曲的混語現象與當代化
(七)鄉土文學與新鄉土文學的語言使用
(八)華語語系電影 : 如,香港粵語電影
(九)台灣各種語言師資之培訓
我們也歡迎其他主題的投稿,包括但不限下列主題:
台灣類型文學(科幻、言情、武俠)
當代台灣的歷史小說
台灣文學的地景與空間再現
台灣文學與民俗再現
台灣同志文學
台灣生態文學
台灣文學中的性別或階級
新住民文學
台灣文學作品外譯
來稿注意事項
(一)投稿資格:本會會員。
(若非會員者亦可先來稿,待通過審查後,再完成入會手續)
(二)提供「中文摘要」300~500字。
(三)「中文摘要」截稿日期:2024年5月31日。
(四)「全文」截稿日期暫訂於2024年8月31日,字數請盡量控制於2000~3000字(不含註解、參考文獻),研究構想或成果請於發表簡報裡完整呈現,以利現場討論。若確需更多字數,請切勿超過7000字。
(五)來稿請至「https://forms.gle/aEnVo3GFxHcLoMYQ7」填google表單,並來信「台灣文學學會」電子信箱: twla161030@gmail.com,主旨請註明「OOO(投稿者姓名)已投稿2024年會」。本會將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於學會網站公告錄取名單,並另函告知後續會務訊息。
(六)本會議不另贈稿酬,論文發表期間之住宿、交通,由發表人自理,主辦單位恕不代予安排。
系統號:
C-024416
第21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境界或再生:臺灣文學的美學與轉化
「臺灣文學」的存在,歷經政治解嚴、主流邊緣價值觀變動的1990年代,在2003年國立臺灣文學館成立,2004年國立臺灣大學設立臺灣文學研究所之後,迄今已達二十年的歷史性階段。在這二十年間,臺灣文學在各公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中,或以獨立所、或成系、或通識教養、或融合於中文/華文族群區域文化等科別之中,發揮理論建構、議題開拓、認知推廣等目標,使「臺灣文學」已成為國內外普遍認同的學科與文類。
「文學」承載著人群的記憶與情感。以臺灣為名的文學在臺灣,不應自滿於只成為一種創作類別。在臺灣文學研究學科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柯慶明教授,提出成功的文學應能「提供我們一種兼具美感以及倫理啟示性的經驗歷程」(《柯慶明論文學》,2016)。那麼,文學如何帶領身處不同世代與環境、面對無常災難與困頓的臺灣人,穿越因果劫厄的無力無奈,研煉片刻悲喜而昇華為悠遠遼闊的生命境界?另一方面,「文學」在人文學科中對於世界的劇烈變化最為敏銳,少子女化、氣候生態變遷、視覺文化的注意力轉移、科技產業的磁吸等等,對於臺灣社會的衝擊正由附著於生命經驗的文學所承擔。文學的危機與機會,正是這高山海洋晶片島嶼的任務與生機。造成文學轉譯成為近年備受矚目的議題,如何找到更多文學書寫的欣賞者,卻又不失文學的本質,都是時刻迫近的課題。
「文學」找生路的摸索例如非虛構寫作(non-fiction),或者尋找更強的載體如漫畫、影視、遊戲等,使文學介入社會、介入世界而帶來更多可能性的意義。而視覺媒介的強大支配力看似對文學造成威脅,但若將跨媒介改編的轉化行動,視為文學作品的再生,其跨界的動態過程與成果將持續存在,且對讀者產生意義,同時也讓文學主題的生命感受能對應於複雜的社會。
鑑於日本文學、朝鮮文學都在官方挹注、民間致力之下,透過翻譯轉化獲得世界性的認可,帶來深度學習語言、親近文化的積極效應。臺灣也開始經營外譯、展示與IP產業,朝向世界文學而前進。跨類型轉譯、跨語言外譯、跨媒介改編,這幾個進行中的解方,看似有所成果,但也都有待研究者闡發臺灣文學境界,以做為創作者訴說臺灣故事、閱聽讀者進入臺灣特殊時空的基礎。值此廿年的歷史關鍵,在多重視野的交錯下討論臺灣文學的境界或再生,正是臺灣文學館與臺灣文學系所責無旁貸的使命。本次會議建議的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也歡迎其他與會議主題相關的論文:
❖ 日治文學裡的風景與自然生態
❖ 桃花源、海外仙島想像與臺灣文學
❖ 古典詩文、日治小說裡的山海書寫與風土
❖ 原住民文學與多元自然
❖ 百年來臺灣哲學與文學的對話
❖ 臺灣文學的文獻採集與典範化
❖ 各文學文化場館之常設展與特展的主題研究
❖ 臺灣文學的文史轉譯
❖ 非虛構寫作的臺灣文學
❖ 臺灣文學與AI的對話
本次會議中文進行發表,開放個人與小組(三人)提案發表論文,請於2024年6月15日前以電子郵件夾帶Word檔提案申請。個人提案者,請準備論文摘要(500字),並附上個人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簡要代表著作目錄、電郵信箱); 小組提案者請準備整組提案說明(500字以內)以及各篇論文摘要(500-800字/篇),並檢附所有成員簡歷。提案請寄:
❖電子信箱:2024nmtlgraduate@gmail.com
❖郵件主旨:投稿「第21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聯絡人:曾士銘
會議籌備小組將於2024年7月底前通知審查結果。獲接受者需於2024年8月31日前繳交論文全文。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期限:2024年6月15日
❖摘要接受通知函寄送時間:2024年7月底前
❖全文繳交期限:2024年8月31日
❖會議日期:2024年11月9日(六)至11月10日(日)
系統號:
C-024415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標題: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時間:
20-22 November, 2024
地點:
Paris (France) and Online
主辦單位:
CRCAO+EPHE-PSL+U.Strasbourg (France)
內容簡介: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to be held in November 2024, in Paris, France, and online.Numerous texts have given rise to illustration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transmission, whether literally supplemented by images or figures, or enriched by discourses suggesting parallels, reformulating or arguing by example.
By juxtaposing images or other texts, illustration, literally or figuratively, establishes a dialogue with a source text and questions its content. It is this notion of illustration, of exemplification, of image, that we propose to explore, as part of a research program exploring the critical tradition of commentary in China, and its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TIMELINE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full papers: October 30, 2024
系統號:
C-024414
第六屆《群書治要》與《貞觀政要》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1月22至2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中國文學系會議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游小姐,E-mail: nckuconf@gmail.com
系統號:
C-024412
「『流觀與新變』——當代多元視域下的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1月23日(週六)
地點:
東海大學文學院(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林教授,Tel: 04-23590121#31122;E-mail: thuchinese@thu.edu.tw
內容簡介:
古典文學研究,向為中文學界研究的重要主軸。但在當代各式新工具、新資料、新視野的刺激與影響下,在在使古典文學研究,有一新的面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同仁,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向來兢兢業業,並卓然有成。同時,本系辦理「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即將邁入第廿九次會議,本系擬於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於本校舉辦「『流觀與新變』──當代多元視域下的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歡迎學者、教師與相關人員踴躍參與。
會議語言:中文
論文完稿收件日期:2024年10月10日
系統號:
C-024413
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5年6月30至7月1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慶明文學講座
聯絡人:
詹秘書,E-mail: edith7384@hotmail.com;Tel: (02)2905-2845
內容簡介:
主題說明:
無論在當代臺灣文學,又或全球華語語系文學的領域裡,郭松棻(1938-2005)與李渝(1944-2014)都是非常重要的兩位人物。
首先,在六〇年代興起於臺灣的現代主義潮流與前衛藝術實驗中,郭松棻與李渝都是核心的參與者,而他們作品到今日業已躋身現代派經典的創作成果之林,影響方興未艾。
其次,除了在文學領域的成就,郭松棻與李渝在哲學撰述與文藝評論上亦深有貢獻;前者的存在主義評述開風氣之先,後者的文藝評論反思民族主義的界限,尤其閃爍洞見。
其三,對於刻正處在冷戰遺緒猶存,後冷戰山雨欲來的吾人而言,郭松棻與李渝在六、七〇年代之交赴美留學,投入激進學生運動的傳奇經歷,毋寧顯示臺灣的「回歸現實」世代與「全球的一九六〇」(Global Sixties)浪潮,兩廂跨太平洋闡連(transpacific articulations)的互動漣漪;此刻回顧其人其作,尤具啟示。最後,郭松棻與李渝作品投射於二十世紀中國/臺灣歷史的深刻關懷,儼然形成某種另類版本的中華民國/臺灣史詮釋,面對島嶼認同政治仍舊膠著難解的情境,郭、李的史識值得深度挖掘。
奠定於此,本會議以「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為題,敬邀海內外學者專家惠賜大作。
徵稿主題:
1. 郭松棻、李渝的保釣參與、政治思想及其時空脈絡
2. 郭松棻、李渝的文藝理念與淵源(包括抒情傳統、宗教意象、「文/物」論…)
3. 不同地理尺度(臺灣、華語語系、東亞、世界文學)下的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文論
4. 冷戰與後冷戰視野中的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文論
5. 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民國/日治文學史的對話
6. 郭松棻、李渝的手稿與藏書研究
7. 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文論文本的新詮釋可能
8. 其他相關議題
截稿期限:
1、論文題目與摘要截止日期:2024年6月16日前。(請見提要表)
2、摘要審查:論文摘要經大會學術組審議後,另行擇期。專函通知審查結果(預計2024年7月間),投稿者務請依照本會撰稿格式書寫,以利審查作業。並請將論文題目與提要於相關截止日前,將電子檔寄至:edith7384@hotmail.com,郵件標題格式須為:〈稿件名稱〉-作者姓名。
系統號:
C-02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