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邵敬敏:副詞釋義的精準度及其方法論探討

標題:

【演講】邵敬敏:副詞釋義的精準度及其方法論探討

時間:

2013年12月2日(週一)15:3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文學院邁頂計畫「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與學術新視野」專題演講】
講題:副詞釋義的精準度及其方法論探討
主講人:邵敬敏(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主持人:徐富昌(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地點: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

系統號:

A-002389

【演講】官晨怡:在臺東南亞婚姻移民的生育政治

標題:

【演講】官晨怡:在臺東南亞婚姻移民的生育政治

時間:

2013年12月2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官晨怡(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

內容簡介:

生育一向深受所處文化、社會結構與性別關係的影響。在全球化與移民加速的時代中,移民女性的生育研究更形重要,亦成為瞭解人們跨國流動經驗的另一途徑。

本研究關注在臺的東南亞女性婚姻移民所面對的生育政治,藉由回到臺灣與東南亞間跨國婚姻的社會歷史脈絡,並結合初步田野調查資料,探討這些跨國婚姻家庭中的生育處在何種社會文化情境與權力分佈當中,特別是環繞著跨國婚姻的種族、性別與階級關係如何彼此交錯、形塑這些移民女性的生育經驗,文化差異與權力關係又如何在其中被重新協商。

系統號:

A-002383

【演講】程章燦:寵養、馴化與位置——作為篇章動物園的《文選》

標題:

【演講】程章燦:寵養、馴化與位置——作為篇章動物園的《文選》

時間:

2013年12月2日(週一)15:1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館21205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程章燦(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02379

【演講】許曼:儒家理想與日常實踐:宋代福建婦女生活史考察

標題:

【演講】許曼:儒家理想與日常實踐:宋代福建婦女生活史考察

時間:

2013年12月3日(週二)9:30-11:3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許曼(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歷史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2391

【演講】李怡嚴:李白二詞〈憶秦娥〉與〈菩薩蠻〉新探

【演講】李怡嚴:李白二詞〈憶秦娥〉與〈菩薩蠻〉新探

標題:

【演講】李怡嚴:李白二詞〈憶秦娥〉與〈菩薩蠻〉新探

時間:

2013年12月3日(週二)10:10-12:10

地點: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C310會議室(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李怡嚴(國立清華大學前教務長、物理系退休教授)

內容簡介:

與談者:徐國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楊晉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2331

【演講】羅志田:清季改革何以走向革命

【演講】羅志田:清季改革何以走向革命

標題:

【演講】羅志田:清季改革何以走向革命

時間:

2013年12月3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本部祖堯堂(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羅志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聯絡人:

E-mail: kelvin@cuhk.edu.hk

內容簡介:

【第五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

主持人:葉漢明(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場演講以普通話進行

系統號:

A-002291

【演講】徐斌:明清兩湖水域所有權及水上社會變遷

標題:

【演講】徐斌:明清兩湖水域所有權及水上社會變遷

時間:

2013年12月3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徐斌(中國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內容簡介:

~~敬備餐點,歡迎報名參加~~

系統號:

A-002221

【演講】莊雅仲:天龍國的前世今生:我的大安區田野

標題:

【演講】莊雅仲:天龍國的前世今生:我的大安區田野

時間:

2013年12月3日(週二)14:3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105室(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主講人:

莊雅仲(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2263

【演講】臧運祜:中國大陸的抗戰史研究

標題:

【演講】臧運祜:中國大陸的抗戰史研究

時間:

2013年12月4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423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臧運祜(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2351

【演講】Nicholas Williams:Souls in Flight: Hermeneutics of Divination in the "Chuci"

【演講】Nicholas Williams:Souls in Flight: Hermeneutics of Divination in the "Chuci"

標題:

【演講】Nicholas Williams:Souls in Flight: Hermeneutics of Divination in the "Chuci"

時間:

2013年12月4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主講人:

Nicholas Williams(魏寧,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內容簡介:

Scholarship on the Han-dynasty anthology Chuci 楚辭 (Songs of Chu) often becomes mired in circular arguments about dating. Recent trends in Chuci studies, however, offer some new promising new approaches. First,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xegetical tradition,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Wang Yi in establishing an authoritative interpretation. Second,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myth, magic, and divination in the anthology. Third, excavated manuscripts and artifacts have given us a more concrete picture of contemporary Chu culture.

In light of these new developments, there is need for a new account of the poetics of the Chuci. Scholars have relied too long on the model of a single Urtext, normally the “Li sao” 離騷, followed by lesser imitations. The “Li sao” itself is not necessarily an integral piece composed at a single moment, and the later poems in the anthology—whichever they are—have their own validity a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earlier ones. Reading the anthology synchronically and in its original religious context,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roblematic pieces in the “Jiu zhang” 九章 and neglected ones like the “Jiu tan” 九歎, we can retrace in the Chuci a different path towards Qu Yuan than that normally presented in modern scholarship: a divination after the soul of Qu Yuan in his fligh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a journey of mythical return that can only be relayed in poetry and reenacted in song.

系統號:

A-002268

【演講】GIS在文史研究的運用:以「近代英華/華英辭典系譜與傳播路線圖」為例

【演講】GIS在文史研究的運用:以「近代英華/華英辭典系譜與傳播路線圖」為例

標題:

【演講】GIS在文史研究的運用:以「近代英華/華英辭典系譜與傳播路線圖」為例

時間:

2013年12月4日(週三)18:30-21:00

地點:

臺灣大學臺文所324口譯教室(臺北市辛亥路三段3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文所、文學院邁頂計畫「文化流動——亞太人文多元景觀的多樣性」研究群

內容簡介:

主持人: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文所副教授)

與談人:張瞬傑(聖傑國際數位公司)、蔡祝青(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2394

【演講】Blaine Chiasson:義和團研究的新視野

【演講】Blaine Chiasson:義和團研究的新視野

標題:

【演講】Blaine Chiasson:義和團研究的新視野

時間:

2013年12月5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Blaine Chiasson(柴國松,加拿大威爾弗里德‧勞瑞爾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絡人:

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士永(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義和團事件(1899-1901)在清末動搖了中國。起源於山東的教亂最終演變成國際事件,義和團殺害數以萬計的中國基督教徒,和約兩百名在華外國人,超過十萬的中國人死於之後的列強介入過程裡。義和團圍攻北京東交民巷達五十五日,最後在八國聯軍的進攻下解圍。聯軍佔據北京兩年,而清廷流亡西安也達一年時間。

義和團事件引起國際注目,隨後清廷在1902至1911年嘗試變法圖強。現今西方史學界對此事件的研究多參考事後出版的西文史料,且集中於探討其肇因,中文著作至今較少受到重用。

柴教授在今天的演講中,將介紹對八國聯軍事件的新研究計畫,包括東交民巷的防務以及佔領北京的性質。我會討論西文史料的限制,以及中文史料所能提出的深入考察。特別是中國人對保衛東交民巷的貢獻,清廷為何是洋人眼中的寶庫,以及媒體是怎樣將義和團事件轉為日後向中國索求特權的正當藉口。

系統號:

A-002340

【演講】韓少功:小說與非小說

標題:

【演講】韓少功:小說與非小說

時間:

2013年12月5日(週四)10:10-12:00

地點: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主講人:

韓少功(知名作家)

系統號:

A-002378

【演講】黃源盛:跨領域對話:中國的法律與道德思想

標題:

【演講】黃源盛:跨領域對話:中國的法律與道德思想

時間:

2013年12月5日(週四)10:1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106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黃源盛(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第五次學術沙龍:活動公告】
主講人:黃源盛(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主持人暨與談人:林啟屏(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生存在一個法治的時代,我們深深受到法律的規範與影響。然而我們是否曾經深思過:法律在這個文化脈絡中存在的意義?法律究竟如何能確保道德?又如何能伸張正義與天理?在中國文化的脈絡中,又是如何看待法律與道德的關係?針對這個具有豐富傳統內涵與當代意義的課題,我們特別邀請深研中國法律傳統與法哲學的黃源盛教授主講,並邀請深諳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林啟屏教授與談。期盼在對話過程中,闡發中國法律傳統與道德思想之間的關係。竭誠邀請您,與我們一同參與這場深刻的辯證。

◎黃源盛教授小檔案:http://www.law.nccu.edu.tw/people/bio.php?PID=23

◎林啟屏教授小檔案:http://www.chinese.nccu.edu.tw/people/bio.php?PID=57193

系統號:

A-002395

【演講】傅熊(Bernhard Fuehrer)、陶全恩(Tobias Zuern)專題演講

【演講】傅熊(Bernhard Fuehrer)、陶全恩(Tobias Zuern)專題演講

標題:

【演講】傅熊(Bernhard Fuehrer)、陶全恩(Tobias Zuern)專題演講

時間:

2013年12月5日(週四)13:00-16: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

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內容簡介:

【寰宇漢學講座】
主講人一:傅熊(Bernhard Fuehrer,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及亞洲內陸語言文化系教授)
講題一:漢代讀《孟子》:趙岐對孟子的註解與詮釋

主講人二:陶全恩(Tobias Zuern,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博士候選人)
講題二:對於莊周夢蝶的理解變換--現代西方與傳統集註的談論評比

「漢代讀《孟子》:趙岐對孟子的註解與詮釋」演講摘要
傅教授的演講探討趙岐在《孟子章句》中的詮釋策略。研究現存最早的對孟子的評述,並討論趙岐如何處理詞彙、文法、語法規則,以及用漢代文法轉寫周代的文句,趙岐的著作為日後漢代口語表述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

「對於莊周夢蝶的理解變換--現代西方與傳統集註的談論評比」演講摘要
陶先生的演講焦點是人們對經典真正的想法和領會,這是個在中國研究中至今較少受到注意的課題。陶先生將分析先秦經典之一《莊子》的分析來顯示它的重要性,近三十年來學者們持續地用哲學及語言學上的詞彙進行註解。藉由顯露以往對莊周夢蝶的解讀之基礎,他將強調這些學者的闡述策略。

當現代的哲學論述強調認識論之際,我們將看到民國以前的評論者,包括佛典的解釋者,似乎對莊子對宇宙的運作之觀點更有興趣,以及經典的轉化(感化)能力。陶先生認為討論莊周夢蝶(故事)被接受的歷史,透露出當代關於莊子的學術論述,受到以認識論為切入點的學科興趣所支配;一如佛家的註解關注此故事緩和人生苦難的力量,而從意識型態和實際經驗出發。

陶先生的分析顯示出將《莊子》這樣的經典文本,視為一個在被如何接受的歷史上曾經被賦予多種解讀和沿用的成果,是有必要的。因此他的分析挑戰了莊子目前被分類為哲學文本的概念,並且鼓勵我們對道家經典進行不同方向和多學科的瞭解。

主持人:張寶三(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教授)

系統號:

A-002369

【演講】Dr. Tatiana Pang學術專題演講

標題:

【演講】Dr. Tatiana Pang學術專題演講

時間:

2013年12月5日及9日,共2場

地點: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5樓5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

主講人:

Dr. Tatiana Pang (Institute of Oriental Manuscripts, RAS)

聯絡人:

盧秋蓉,Tel: 02-26525000#6119;E-mail: crlu@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2月5日
14:00
講題:Manchu collection at 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manuscripts, Saint-Petersburg

12月9日
10:00
講題:Form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ideology (the 17-18th centuries)

系統號:

A-002323

【演講】夏伯嘉:Catholic Missions and the Rise of western Europe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標題:

【演講】夏伯嘉:Catholic Missions and the Rise of western Europe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時間:

2013年12月5日(週四)14:1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夏伯嘉(中研院院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2348

【演講】梅慧玉:好人成神:臺灣經驗的印尼研究

標題:

【演講】梅慧玉:好人成神:臺灣經驗的印尼研究

時間:

2013年12月5日(週四)14:2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308室(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主講人:

梅慧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2371

【演講】Paola Calanca:廈門摩崖石刻作為一種新史料:研究潛力與展望

標題:

【演講】Paola Calanca:廈門摩崖石刻作為一種新史料:研究潛力與展望

時間:

2013年12月6日(週五)10: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Paola Calanca(柯蘭,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主任)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82-9555#675

內容簡介:

【2013年第9次歷史考古學討論會】

主持人:陳玉美(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因名額有限,敬請於12月5日中午12:00前報名,以利彙整名單。謝謝!

報名請洽:cfas@gate.sinica.edu.tw(請提供:姓名/單位元/職稱/聯絡方式)

洽詢電話:(02)2782-9555 分機 675 許小姐

系統號:

A-002335

【演講】Ketty W. Chen:Social Movement and Taiwan's Democratic Quality

標題:

【演講】Ketty W. Chen:Social Movement and Taiwan's Democratic Quality

時間:

2013年12月6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館南棟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主講人:

Ketty W. Chen(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人)

內容簡介:

演講摘要
One of the essential criteria for a liberal democracy is the citizens’ ability to assemble to express their political opinion or discontent. From the series of protests and social movem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President Ma’s second term, a few interesting observations can be made: 1) Civil organizations, student groups and NGO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became organizers and leaders of the protests; 2) Social injustice, public safety, maintenance of democratic values, such as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press, are drawing the largest numbers of citizens to the street,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divide such as, green vs. blue, independent vs. unification, Taiwanese vs. Mainlander; 3) One can also observe participation from various stratum of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age groups, transcending support for specific political parties. In additio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and the youth population are becoming involved in social movements, political and social issues advocacy. All these serve as an indication to the quality of democracy of Taiwan. As Taiwan maintains its democratic quality, it also secures and solidifies the country’s alliance with other democratic nations.

The Ma administration in the past year, however, has been utilizing increasing harsh measures to deal with protesters, such as charging the demonstrators with serious criminal offense like endangering public safety, obstruction of justice and threat to national security. The behavior of the Ma administration led to a petition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practicing lawyers, 1/5 of the country’s total counselors, to urge the administration to cease using the law and law enforcement against its critics and political dissidents.

This lecture will first discuss the major demonstrations in the past year as the lecturer has experienced it first hand and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demonstrations. Then, the lecturer will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Taiwan’s democracy as a tool in securing Taiwan’s international space and relations with her allies.

講者簡介
Dr. Ketty W. Chen is currently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r. Chen received her doctoral degree in political scie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specializing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Prior to her post in Taiwan, Dr. Chen taught American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 an associated faculty at Collin College in Plano, Texas and US-China relations at Austin College in Sherman, Texas.

Dr. Chen has Master’s degre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and dual Bachelor of Arts degre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psychology from the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in Dallas, Texas. Dr. Chen’s research papers and articles appeared in publications such as the The Diplomat, 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s China Policy Institute blog, the Taipei Times and the Chronicle Herald. She is the author of a number of papers including, “Disciplining Taiwan – The Kuomintang’s Methods of Control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Era”, “From Hegemonic Party to Catch-All Party –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KMT” and “The End of One-Party Dominance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iwan and Mexico”. Dr. Chen was quoted in a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media outlets, includ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Associated Press, LA Times, Voice of America, Libération and Le Monde. She also appeared on Al Jazeera-English as a commentator during 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aiwan.

Dr. Chen is currently authoring a book on the political resilience of the Kuomintang and conducting fieldwork on Taiwanese voters’ choice.

系統號:

A-002321

【演講】李培徳:民族主義と植民主義の相剋--香港のペストについて

標題:

【演講】李培徳:民族主義と植民主義の相剋--香港のペストについて

時間:

2013年12月6日(週五)17:00-19:30

地點:

日本大學通信教育部本館6階會議室(東京都千代田區三崎町2-2-3)

主辦單位:

「社會福祉政策の近代化をめぐる東アジア地域の交流と衝突」研究プロジェクト

主講人:

李培徳(香港大學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研究員)

聯絡人:

E-mail: zhaojun383@gmail.com

內容簡介:

このたび「社會福祉政策の近代化をめぐる東アジア地域の交流と衝突」研究プロジェクト(代表研究者:日本女子大學人間社會福祉學科沈潔)の一環として、下記の講演會を開催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今回の講演會は、日本上海史研究會の協賛を得ることもできました。是非ご出席くださいますよう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なお、參加希望の方はお名前、ご所屬、ご連絡先を明記のうえ,zhaojun383@gmail.com
までご連絡ください。

講師:李培徳(香港大學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研究員)

司會:髙綱博文(日本大學大學院総合社會研究科教授)

討論者:飯島渉(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武川正吾(東京大學大學院社會福祉政策専攻教授)、趙軍(千葉商科大學商経學部教授)

言 語:パワーポイント演示:中國語+英語、講演と質疑:中國語+日本語

系統號:

A-002343

【演講】李瑞騰:府城4年

標題:

【演講】李瑞騰:府城4年

時間:

2013年12月7日(週六)14:30-17:00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現場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12月場次內容如下:
12月7日
府城4年(李瑞騰,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系統號:

A-002233

【演講】齊錫生:開羅會議的回顧與聯想

【演講】齊錫生:開羅會議的回顧與聯想

標題:

【演講】齊錫生:開羅會議的回顧與聯想

時間:

2013年12月7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齊錫生(前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民國32年(1943)年底,中、美、英三國舉行「開羅會議」並發表《開羅宣言》(The Cairo Declaration),宣示戰後日本應將東北四省、臺灣及澎湖群島等地歸還中華民國。有鑑於此會議象徵戰時中國國際地位的巔峰,又促進日後臺、澎的光復,歷史意義非凡,爰國史館於紀念特展期間(2013年11月22日至2014年1月25日),舉辦專題演講。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2270

【演講會】中國出土資料學會平成25年度第2回例會

標題:

【演講會】中國出土資料學會平成25年度第2回例會

時間:

2013年12月7日(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歷史系館2樓大型會議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中國出土資料學會

聯絡人:

名和敏光教授,Tel: 055-224-5276;E-mail: nawa@yamanashi-ken.ac.jp

內容簡介:

漢代畫像石に見るふくろうの表像——その機能と地域的特徴
報告者:矢島明希子(慶應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

上博楚簡『成王為城濮之行』の內容と構成
報告者:草野友子(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PD)

淺談淸華簡的發現、價値及其影響
報告者:張光裕(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教授)

本研討會歡迎非主辦單位會員參加,參加費用等資訊請逕與主辦單位聯絡。

系統號:

A-002222

【演講會】「人民共和國史――今どこまで解明されるのか」

【演講會】「人民共和國史――今どこまで解明されるのか」

標題:

【演講會】「人民共和國史――今どこまで解明されるのか」

時間:

2013年12月7日(週六)

地點:

京都大學文學部東館2階、KUASU多目的室257室(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NIHU)現代中國地域研究拠點連攜プログラム、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75-753-7091

內容簡介:

【第一部:講演會】
久保亨(信州大學教授)「1950 年代の中國経済と日中関係」

韓鋼(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現代史上のいくつかの事件について:解明はどこまで進んでいるか〔中國當代史若干事件的研究進展〕」

【第二部:パネルディスカッション】
コメント:服部龍二(中央大學教授)、江田憲治(京都大學教授)

総合司會:石川禎浩(京都大學教授)

使用言語:日本語・中國語(日中同時通訳あり)
參加費無料・事前予約不要

系統號:

A-002240

【演講】吳瑞卿:說美國加州軒佛市唐人巷的故事:解讀美國華人早期歷史研究

標題:

【演講】吳瑞卿:說美國加州軒佛市唐人巷的故事:解讀美國華人早期歷史研究

時間:

2013年12月7日(週六)15:00-16:30

地點: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3號)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廣東省立中央圖書館

主講人:

吳瑞卿(公眾史學學者、作家)

聯絡人:

Tel: 3943-8659

內容簡介:

【公眾史學講堂】

本演講以普通話進行。

系統號:

A-002292

【演講】廖宜方:兩漢至北宋祭祀前代君主之研究

標題:

【演講】廖宜方:兩漢至北宋祭祀前代君主之研究

時間:

2013年12月9日(週一)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廖宜方(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3年度第十九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02382

【演講】學術雙峰--中研院雙院士講座

【演講】學術雙峰--中研院雙院士講座

標題:

【演講】學術雙峰--中研院雙院士講座

時間:

2013年12月9日(週一),共2場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706會議廳(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主講人:

黃進興、石守謙(兩位皆為中研院院士)

報導者:

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中研院雙院士講座(一)】
講題:後現代主義與中國新史學的碰撞
主講人:黃進興(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中研院院士)
時間:12月9日8:20-10:00

【中研院雙院士講座(二)】
講題:再尋桃花源──從陶淵明到貝聿銘
主講人:石守謙(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中研院院士)
時間:12月9日14:20-16:00

引言人:戴景賢(中山大學特聘教授)
主持人:劉昭明(中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系統號:

A-002387

【演講】黃樸民:銀雀山漢簡《孫子》的文獻學價值芻議

標題:

【演講】黃樸民:銀雀山漢簡《孫子》的文獻學價值芻議

時間:

2013年12月9日(週一)10:30-12:3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文學院邁頂計畫「先秦兩漢出土文獻與學術新視野」專題演講】
講題:銀雀山漢簡《孫子》的文獻學價值芻議
主講人:黃樸民(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

主持人:徐富昌(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地點: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

系統號:

A-002412

【演講】阿風:徽州文書視野下的明清家庭法律問題

標題:

【演講】阿風:徽州文書視野下的明清家庭法律問題

時間:

2013年12月9日(週一)10:30-12:3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阿風(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2392

【演講】陳紅民:蔣介石評價之我見

標題:

【演講】陳紅民:蔣介石評價之我見

時間:

2013年12月9日(週一)15:30-17:3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陳紅民(浙江大學歷史系求是特聘教授、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古偉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02393

【演講】征服王朝的政治與文化兩講

標題:

【演講】征服王朝的政治與文化兩講

時間:

2013年12月10日(週二)9:3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他山之石」專題演講:征服王朝的政治與文化兩講】
講題一:元朝的疆域與變化
主講人:奧畢南(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教授)

講題二:清代民間廟宇的轉香火問題—北京什剎海觀音庵契書之考察
主講人:劉小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劉錚雲(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2409

【演講】「敦煌遺書的現狀與研究」學術演講─ ─《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出版誌慶

【演講】「敦煌遺書的現狀與研究」學術演講─ ─《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出版誌慶

標題:

【演講】「敦煌遺書的現狀與研究」學術演講─ ─《傅斯年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出版誌慶

時間:

2013年12月10日(週二)9:3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中研院史語所禮俗宗教研究室

聯絡人:

E-mail: d95123003@ntu.edu.tw

內容簡介:

第一場
講題:日藏敦煌遺書的來源和真偽問題
主講人:高田時雄(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

第二場
講題:臺灣敦煌文獻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主講人:鄭阿財(南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教授)

第三場
講題:散藏敦煌遺書探略
主講人:方廣錩(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綜合座談

地點: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室

主辦單位:傅斯年圖書館、禮俗宗教研究室

備註:請於2013年12月2日(週一)前報名。來函請寄 d95123003@ntu.edu.tw,並註明姓名與服務單位。

系統號:

A-002219

【演講】邱榮裕:田調視野.客家落地生根印記:臺灣北部一客家家族史料為例

標題:

【演講】邱榮裕:田調視野.客家落地生根印記:臺灣北部一客家家族史料為例

時間:

2013年12月11日(週三)8:30-10: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邱榮裕(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102學年度第3次教學研討會】

主持人:蔡淵洯(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2349

【演講】風儀誠:法國所藏先秦出土文字資料概況

標題:

【演講】風儀誠:法國所藏先秦出土文字資料概況

時間:

2013年12月12日(週四)10:0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風儀誠(法國高等實踐學院歷史與古典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中文系學術專題演講】
主持人:周鳳五(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2390

【演講】和文凱:結構,歷史事件與制度變遷:以現代財政國家興起為例

標題:

【演講】和文凱:結構,歷史事件與制度變遷:以現代財政國家興起為例

時間:

2013年12月12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A302會議室(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主講人:

和文凱(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摘要可至官網下載,歡迎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02401

【演講】游鑑明:多元視角下的近代臺灣婦女史(1895年-1960年代)

標題:

【演講】游鑑明:多元視角下的近代臺灣婦女史(1895年-1960年代)

時間:

2013年12月12日(週四)14:1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游鑑明(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2339

【演講】大木康:中国明清時代における通俗文藝と知識人

標題:

【演講】大木康:中国明清時代における通俗文藝と知識人

時間:

2013年12月12日(週四)14:10-16:00

地點: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3階大会議室(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

主講人:

大木康(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內容簡介:

評論人:鈴木陽一(神奈川大学外国語学部・教授・副学長)、岡崎由美(早稲田大学文学学術院教授)

主持人:長澤榮治(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長)

【報告要旨】
これまでの研究は、ごく大まかな言い方をすれば、文学を中心とする中国明清時代の社会・文化史、さらに具体的にいえば、中国明清時代における通俗文藝と知識人の問題とでもいうことになろう。こうしたテーマにつき、主として短篇白話小説集「三言」の編者として知られる蘇州の文人、馮夢龍(1574~1646)を中心に検討してきた。

ここでは、これまでの仕事を(A)通俗文藝の社会的背景、(B)馮夢龍・小説、(C)小説・小説史・藝能・文学史一般、(D)馮夢龍・山歌俗曲、(E)科挙、(F)出版、(G)妓女、(H)冒襄、(I)文
人、(J)その他、(K)翻訳の各項に整理し、振り返ってみるとともに、今後の展望について考えてみたい。

※当セミナーは、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会メンバーの研究の自己点検・評価の一環として行われるものです。

系統號:

A-002375

【演講】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古代文明研究室專題演講:端方與福開森

標題:

【演講】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古代文明研究室專題演講:端方與福開森

時間:

2013年12月12日(週四)14:3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古代文明研究室

內容簡介:

講題一:中西之間的趣味——端方及其周圍的賞鑑群體
主講人:賴鈺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
端方是晚清末年收藏大家,亦是中國博物館、博覽會事業的先驅。作為晚清重要的疆臣、使臣,端方與國內外的不同群體皆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有趣的是,端方所主導的收藏與展覽活動與其中部分群體密切相關。本演講將透過各種史料,概論端方的收藏與人際網路。並探討端方如何建立一個以金石書畫為溝通話語,以收藏品鑑為主要活動的賞鑑集團,並帶領該集團建立晚清末年的展示活動。

講題二:魅力、利益、保存:福開森及端方收藏品,1900~1940
主講人:聶婷(Lara Jaishree Netting,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助理教授)
福開森(1866-1945)擔任滿人官吏端方的顧問,並向他學習如何鑑賞中國青銅、拓本以及其他古董。福開森寶貴端方留給他的拓本軸, 端方去世之後,他獲得原本端方所擁有的寶貴珍藏。而後他收集了其他的複製收藏品的目錄。即便福開森從事的工作將古物四散到世界各處,但由於他本人也欣賞端方之收藏,晚清時期文物的部分記錄也透過他得以保存下來。

時間:2013年12月12日(週四),下午2:30~5:00

地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2會議室

系統號:

A-002220

【演講】邱建一:青瓷系的演進與傳播──青瓷象嵌仙鶴花草紋蓋碗

標題:

【演講】邱建一:青瓷系的演進與傳播──青瓷象嵌仙鶴花草紋蓋碗

時間:

2013年12月12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蠹魚的說書時間】

青瓷是最原始的瓷器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誕生了青瓷器的雛形,在漢代以後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這種瓷器由於燒製技術並不困難,所以南北各地都有燒製,儘管精粗有別,但是它可說是日用瓷器的典型代表。隨著時空環境的進展,青瓷的生產地也逐步擴展到鄰近各國,所以亞洲各地都有類似的瓷器持續被製作,但各地的青瓷也各自融合了在地的文化特徵,所以青瓷的樣貌很多,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特色吧。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2271

【演講】Lalan Unak:原住民口語文化的混語與跨界

【演講】Lalan Unak:原住民口語文化的混語與跨界

標題:

【演講】Lalan Unak:原住民口語文化的混語與跨界

時間:

2013年12月12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及力行校區(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

主講人:

Lalan Unak(拉藍‧吾那克、馬太鞍文史工作室)

內容簡介:

【口語文化與音聲文化論壇系列講座:第5場】
原住民口語文化的混語與跨界
時間:2013年12月12日(四) 14:30~16:30
講師:lalan unak(拉藍‧吾那克、馬太鞍文史工作室)
場地:力行校區臺文系館88154教室

系統號:

A-002229

【演講】林敬智:水上的神、鬼、祖先:以山東微山湖儀式劇端鼓腔微中心

標題:

【演講】林敬智:水上的神、鬼、祖先:以山東微山湖儀式劇端鼓腔微中心

時間:

2013年12月13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4樓R2420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林敬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聯絡人:

李家愷,Tel: 2652-3446

內容簡介:

敬邀參加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民眾宗教研究群【系列演講】(可自由參加,不需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02415

【演講】施懿琳:臺南的文學與地景

【演講】施懿琳:臺南的文學與地景

標題:

【演講】施懿琳:臺南的文學與地景

時間:

2013年12月14日(週六)9:30-11:30

地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中心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

主講人:

施懿琳(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聯絡人:

簡小姐,Tel: (06)632-4453#6607;E-mail: doceuvas@mail.tainan.gov.tw

內容簡介:

【2013年臺灣文化大學週末文化講座】
本講座已進行三場,12月場次如下:
12月14日(六) 09:30-11:30
講題:「臺南的文學與地景」
講師:施懿琳(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壹、辦理目的與宗旨:
臺南是全臺首屈一指的歷史文化古都,戰後迄今,本土意識逐漸抬頭,相關的區域性研究日益勃興。臺灣文化大學週末文化講座旨在以探討大臺南地區文化為切入點,進而綜觀臺灣文化發展的各個面向。希望藉由系統化的課程講座安排,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提升並深化地方文史工作者與民眾對臺南歷史的認知,進而探索其在臺灣歷史發展脈絡上的意義。

貳、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
承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參、活動內容:
臺灣文化大學週末文化講座以針對大臺南文化相關議題之專題講座探討為主;本年度規劃講座四場,分別以歷史(產業)、宗教、地理、文學為主題,於6月15日、8月10日、10月12日、12月14日辦理。

肆、辦理時間與地點:
(一)日期:2013年6月15日、8月10日、10月12日、12月14日。
(二)時間:9:30-11:30
(三)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中心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伍、報名須知:
(一)報名資格:對臺南文化抱有興趣之年滿18歲以上民眾,每場次以招收100人為原則(報名以先後次序為準、額滿提前截止)。
(二)費用:免費。
(三)報名辦法:
1.每場講座辦理前3週開放報名(報名以先後次序為準,額滿為止)
2.網路報名
請至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http://culture.tainan.gov.tw)→便民服務→線上報名專區填寫報名表。
3.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研究科 簡小姐
電話:(06)632-4453分機6607;E-mail:doceuvas@mail.tainan.gov.tw
(四)研習證明:參與本講座之公務人員,每場次核給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2355

【演講】張隆志:複眼看臺灣--從十九世紀的幾本「臺灣島史」談起

標題:

【演講】張隆志:複眼看臺灣--從十九世紀的幾本「臺灣島史」談起

時間:

2013年12月14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主講人: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87)】

有意參加本演講者可逕至官網線上報名,或演講當日現場報名。

註:凡使用線上報名系統者,視為已同意本館公開使用報名者之「姓名資訊」;倘若報名者不願公開「姓名資訊」於本館網站中,則請勿使用線上報名系統,並請於講座舉行當日現場報名,謝謝。

系統號:

A-002223

【演講】石計生:後殖民逃逸線與道家身體當代實踐

標題:

【演講】石計生:後殖民逃逸線與道家身體當代實踐

時間:

2013年12月14日(週六)10:30-12:20

地點:

紫藤廬(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主辦單位:

紫藤廬

主講人:

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聯絡人:

Tel: 02-23639459

內容簡介:

【「跨界道學與文學:『眼』『精神』與『身體』」系列演講】
本系列演講主要著眼在以東方經典思想家(流派)的文本,和西方理論進行對話與比較式跨界考察。以「眼」「精神」與「身體」為主題,石計生十月份將以主張「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的黃帝《陰符經》為主要文本,比較馬丁‧杰(Martin Jay)的《俯視之眼》(Downcast Eyes)裡的對於視覺(vision)的當代支配性的懷疑與歷史考察。涉及後現代的德波(G. E. Debord)、福科(M. Foucault)和巴塔耶(G. Bataille)等西方後現代社會理論家所觸及的城市空間的外在地景奇觀、其中人的內在身體意識與潛意識活動和兩者所共構交織呈現的人在城市中和空間相關的日常生活(無)意義呈現,陰符經的「眼」解如何?十一月份由高榮禧系列演講之「紅樓夢如何做精神分析?--問題與架構」上篇。從早期石頭記各抄本出發,結合拉康(J. Lacan)派文本分析,進一步檢討曹雪芹創作與社會心理史之關係。十二月份石計生以日本東京大學峰屋邦夫(はちやくにお)的《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陽と馬丹陽》(汲古書院 1992)為本,講授全真派道家身體的實踐之道,比較後殖民思想家德勒茲的慾望機器與逃逸線論點,探究身體的先行性與精神證悟意義。

系統號:

A-002354

【演講】王偉勇:我的治學與宋詞研究

【演講】王偉勇:我的治學與宋詞研究

標題:

【演講】王偉勇:我的治學與宋詞研究

時間:

2013年12月16日(週一)15:10-17:00

地點:

中山大學中文系409會議室(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清代學術研究中心

主講人:

王偉勇(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報導者:

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昭明(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2386

【演講】宋灝:庖丁的技術與生活藝術

標題:

【演講】宋灝:庖丁的技術與生活藝術

時間:

2013年12月16日(週一)15:1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館21207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宋灝(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系統號:

A-002380

【演講】羅福全:從臺灣近代化看二十世紀亞洲經濟發展的軌跡

標題:

【演講】羅福全:從臺灣近代化看二十世紀亞洲經濟發展的軌跡

時間:

2013年12月18日(週三)14:20-16:20

地點:

臺灣大學普通大樓102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羅福全(美國賓州大學區域科學博士,前聯合國大學首席學術審議官及高等研究所副所長,前駐日代表)

內容簡介:

主持人:花亦芬(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講者簡介
羅福全,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碩士,美國賓州大學區域科學博士。師事1980年的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Lawrence Klein教授及區域科學之父Walter Isard教授。自從拿到博士學位後,羅教授一直在聯合國相關機構任職。1973-2000年間,歷任聯合國在東亞的「聯合國地域開發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亞太開發中心」(Asia Pacific Development Center)及聯合國大學之研究與教學工作。擔任過亞洲各國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韓國、伊朗、印尼與日本等國政府的顧問。2000-2004年擔任駐日代表。

系統號:

A-002311

【演講】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民事法律現代化

【演講】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民事法律現代化

標題:

【演講】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民事法律現代化

時間:

2013年12月17日(週二)19:00-21: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館3F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王泰升(臺灣大學法學院教授)

系統號:

A-002377

【演講】2013傅斯年講座:古史研究與古代史學

【演講】2013傅斯年講座:古史研究與古代史學

標題:

【演講】2013傅斯年講座:古史研究與古代史學

時間:

2013年12月18日及20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內容簡介:

【專題演講】
古代史學革命(杜正勝)
時間:2013年12月18日(週三)10:00

【座談會】
古史探索四十年(杜正勝)
時間:2013年12月20日(週五)10:00

系統號:

A-002256

【演講】王宗瑜:「天府之宝庫」――明治大正期における日本人の対四川地域調査活動

標題:

【演講】王宗瑜:「天府之宝庫」――明治大正期における日本人の対四川地域調査活動

時間:

2013年12月20日(週五)16:00-18:00

地點:

東京大学駒場キャンパス18号館4階会議(東京都目黒区駒場3-8-1)

主辦單位:

中国社会文化学会

主講人:

王宗瑜(東京大学外国人客員研究員,四川外国語大学日本学研究所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中国社会文化学会12月例会】

言語:日本語

司会:村田雄二郎(東京大学大学院総合文化研究科)

報告要旨
四川地域は古来物産豊富で,「天府之国」と言われてきた。ただ,中国の奥地に位置し,交通の便に恵まれなかったため,海外との交流は少なかった。1891年の重慶税関設置,さらに1895年の『下関条約』の締結によって,重慶は開港場となった。1896年の領事館設置後,日本人は次第に重慶に入り込み,物産の宝庫たる四川に対する調査活動を展開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例えば,1903~1905年において村田省蔵は大阪商船会社の指令で重慶に赴き,宜昌-重慶航路開設の可能性について,1906年に長沙府遊学予備科の日本人教習小林久平は自流井の塩井と油井について,それぞれ調査を行った。さらに,1902~1904年に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山田邦彦が外務省の費用で,1914年には農商務省技師小林儀一郎が同省の指令により,四川地域に対し地質・鉱産資源などの調査を実施した。そのほかに,豊岡茂夫や神田正雄など四川で勤務していた日本人教習も同地の教育事情や天然・地理・住民・歴史・制度・宗教など様々な調査活動をしていた。

本報告では,各図書館や外務省外交資料館所蔵の資料を手がかりに,上記の明治・大正期における日本人の対四川地域調査活動の経緯と結果,さらにその背景にある日中関係との関連について検討してみたい。

系統號:

A-002224

【演講】李宗焜:董作賓與甲骨、書法

標題:

【演講】李宗焜:董作賓與甲骨、書法

時間:

2013年12月21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宗焜(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文物陳列館主任)

聯絡人:

Tel: (02) 2652-3180

內容簡介:

※演講無需報名,歡迎自由參加。

※現職編制內公務人員可申請2小時學習時數認證,簽到時請登記身分證字號。

系統號:

A-002461

【演講會】シンポジウム「革命史観は克服されたのか」

標題:

【演講會】シンポジウム「革命史観は克服されたのか」

時間:

2013年12月21日(週六)13:00-16:30

地點:

東京、京都兩地舉行(〒192-0393八王子市東中野742-1)

主辦單位:

E-mail: ipcs@tamajs.chuo-u.ac.jp

系統號:

A-002217

【演講】林建德:佛教信仰與生活世界展趨勢

標題:

【演講】林建德:佛教信仰與生活世界展趨勢

時間:

2013年12月21日(週六)14:30-16:30

地點:

大龍峒保安宮一樓雲衷廳(臺北市哈密街61號)

主辦單位:

臺北保安宮

主講人:

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Tel: (02)2595-1676

內容簡介:

【臺北保安宮「2013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大龍峒在早期文風鼎盛,保有豐富宗教信仰文化,隨著時代改變及居民外移,已漸隱沒。為推廣宗教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舉辦多場文化信仰講座,帶民眾深入探源。

12月場次及講題如下:

12月21日
佛教信仰與生活世界展趨勢(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2231

【工作坊】東南亞考古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東南亞考古工作坊

時間:

2013年12月2日 (週一)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2樓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與東南亞考古學研究室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82-9555#675

內容簡介:

10:10-11:10
主持人:陳光祖
Sa Huynh cultural and its ornaments - An important evidence of early trading contact in South East Asia(Nguyen Kim Dung,越南社會科學院河內考古所研究員)

11:10-12:00
主持人:陳光祖
Related issues in prehistoric North Viet Nam(Bui Van Liem,越南社會科學院河內考古所副所長)

13:40-14:30
主持人:趙金勇
Related issues in prehistoric North Viet Nam(Daud A.Tanudirjo,印尼日惹大學考古學系助理教授)

14:50-15:40
主持人:趙金勇
Archaeology in Sulawesi(Budianto Hakim,印尼蘇門答臘省考古學家)

15:40-16:30
主持人:趙金勇
Early Austronesian settlements of the Mariana Island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 and Taiwan
(Mike T. Carson,關島大學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研究中心)

16:30-17:00
綜合討論

系統號:

A-002367

【座談會】東アジア国際関係の現在--2013年をふりかえって

標題:

【座談會】東アジア国際関係の現在--2013年をふりかえって

時間:

2013年12月2日(週一) 18:00-21:00

地點:

東京大学駒場キャンパス14号館710号室(東京都目黒区駒場3-8-1)

主辦單位:

東京大学現代韓国研究センター

聯絡人:

長澤裕子,E-mail: ccks@iii.u-tokyo.ac.jp

內容簡介:

【東京大学現代韓国研究センター第2回研究会】

司会・討論:木宮正史(東京大学教授・現代韓国研究センター・センター長)

【発表1】
中国から見た2013年の東アジア(劉江永,清華大学教授・当代国際関係研究院副院長)

【発表2】
韓国から見た2013年の東アジア(河英善,ソウル大学名誉教授・東アジア研究院理事長)

【総括・質疑応答司会】
木宮正史

----------
・レジュメ配布や通訳レシーバー等の準備のため、事前に参加予約をメールにて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末尾に申込先と申し込みフォーム有り)。

・会費なし

・日韓同時通訳

・夕食の提供はありません。

※4階休憩室(オープンスペース)で持ち込みの食事の飲食は可能ですが、ゴミは各自お持ち帰り下さい。ご協力の程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申込み・問合わせ先】
東京大学大学院情報学環現代韓国研究センター 
特任助教 長澤裕子
ccks@iii.u-tokyo.ac.jp

系統號:

A-002374

【工作坊】「1950年代の中國」國際ワークショップ

標題:

【工作坊】「1950年代の中國」國際ワークショップ

時間:

2013年12月7至8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本館1Fセミナー室1(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現代中國研究センター、現代中國地域研究京都大學拠點、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當代史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75-753-7091

內容簡介:

報告者・報告タイトル(予定)
【日本側】
高橋伸夫(慶應義塾大學教授)「タイトル未定」
田中仁(大阪大學教授)「1980年代黨史研究制度的重建和展開」
大澤武司(熊本學園大學准教授)「建國初期中國的対日政策機構:從「指委會方式」到「外辦方式」 的展開過程」
泉穀陽子(中央大學講師)「20世紀50年代前半期代耕工作與農業合作化」
仁欽(學振外國人特別研究員PD、愛知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畜牧業集體化再探──以內蒙古畜牧業社會主義改造為中心」
和田英男(大阪大學博士課程院生)「當代中國政治史中的「公民」──以反右派闘爭與其改正工作為中心」

【中國側】
楊奎松(華東師範大學教授)「1960:中共中央糧食躍進政策剎車経過與原因」
馮篠才(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家產、親情與「階級」:公私合営前後的家屬改造」
王海光(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魯南T縣「一打三反」運動資料解読」
満永(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農業社裡的「現行犯」——20世紀50年代皖西北郷村的社會主義規訓」
常成(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從志願軍戦俘囚的戰場表現探討中共思想工作的效能」
張放(上海外國語大學講師)「紅領巾榮譽的塑造:象徵,儀式與地方實踐」
趙晉(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課程院生)「新中國初期私営工商業的調適與生存(1949—1952)——以上海劉鴻生家族章華紡績公司為個案的考察」

使用言語:報告、討論ともすべて中國語を使用(通訳なし)

參加(傍聴)申し込み:
・氏名(フリガナ)、所屬、聯絡先(メールアドレス&電話番號)を明記のうえ、下記あてにe-mailでお申し込みください。
・申し込み先:genchu@zinbun.kyoto-u.ac.jp
・申込期限:2013年11月30日

*申し込みはe-mailのみ受け付けます(電話申し込み不可)。
*參加費は無料ですが、必ず事前に參加登錄をお願いします。
*會場の収容人數に限りがあるため、予定人數を超えた場合は申し込みをお斷り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系統號:

A-002225

【座談會】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一九六○年代

標題:

【座談會】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一九六○年代

時間:

2013年12月8日(週日)

地點:

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新館“Castle of Light"一樓演講廳Ziedonis Concert Hall(Mūkusalas iela 3, Riga, LV-1423, Latvia)

主辦單位:

明星咖啡、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亞際書院、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交大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跨校學程

聯絡人:

Tel: 03-5713677

內容簡介:

【陳映真與臺灣左翼文學】
1966年,《文學》季刊以「臺灣現實主義文學先驅」之姿現身臺灣戰後文壇。在文人尉天驄的串連下,匯聚陳映真、七等生、黃春明、王禎和、施叔青、雷驤、曹永洋……等年輕作家,致力於本土創作並反應臺灣現實。此外,《文學》季刊也是陳映真表達其社會主義信仰的第一座舞臺,二年後則因被捕入獄而中挫。

本次第七場座談,我們邀請對左翼文學有深入研究的施淑老師擔任主講人,施老師將以作家陳映真為線索,上承戰前的無產階級文學,下接七○年代的鄉土文學,為臺灣左 翼文學發展勾勒出其中一條脈絡。對臺灣、韓國左翼文學都有深入理解的崔末順老師,則受邀擔任這場講座的回應人,讓左翼文學的視角跨出臺灣、進入東亞的框架。

本次座談,主辦單位與「明星咖啡」攜手合作,重返昔日《文學》季刊同人聚集、討論、創作的歷史現場:「明星咖啡」3樓,希望藉此重啟與歷史的對話,以及對左翼文藝史的思考。

時 間:2013年12月8日(週日)

14:00-14:30
明星咖啡簡介及現場導覽

14:30-18:00
座談

地 點:明星咖啡3樓(臺北市武昌街一段5號)

主講人:施淑(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回應人:崔末順(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持人:徐秀慧(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2332

【研習營】裝配臺灣:2014年臺灣人文學社理論營

標題:

【研習營】裝配臺灣:2014年臺灣人文學社理論營

時間:

2014年1月23至24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人文學社、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藝術觀點ACT》期刊

聯絡人:

Email: theorycamp@gmail.com

內容簡介:

1月23日
10:00-11:30
【藝術與運動的裝配1】
主持人:蔣伯欣(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助理教授)
主講人:吳瑪悧(策展人、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12:30-14:10
【藝術與運動的裝配2】
主持人:梅家玲(臺灣大學臺文所教授、臺灣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主講人:陳泓易(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助理教授)、林淑芬(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14:30-16:00
【策展與權力的裝配1】
主持人:涂銘宏(淡江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主講人:鄭慧華(策展人)

16:20-18:00
【策展與權力的裝配2】
主持人:李鴻瓊(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主講人:王俊傑(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副教授兼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邱彥彬(政治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1月24日
9:00-10:30
【影像與機器的裝配1】
主持人: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副教授)
主講人:高重黎(藝術工作者)

10:50-12:30
【影像與機器的裝配2】
主持人:林建光(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主講人:蔣伯欣(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助理教授)、孫松榮(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副教授)

13:30-15:30
【「裝配‧藝術‧亞洲」論壇】
主持人:廖新田(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討論人:張正霖(國立臺灣美術館副研究員)、吳達坤(關渡美術館策展人)、楊凱麟(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15:50-17:50
【「裝配‧思想‧亞洲」論壇】
主持人:邱彥彬(政治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討論人:劉紀蕙(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涂銘宏(淡江大學英文系副教授)、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2333

【研習營】第14屆新臺灣史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第14屆新臺灣史研習營

時間:

2014年1月22至25日(週三至週六)

地點:

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臺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15號11樓)

主辦單位: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臺灣歷史學會

聯絡人:

Tel: (02)2712-2836

內容簡介: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自1991年成立來,舉凡史料的蒐集、書籍的出版、活動的舉辦、專案的推動等等,旨在使臺灣歷史能真正的回歸土地與人民,茁壯發展。而巡迴全國各縣市、結合地方文史社團研習各地民俗、人文與史蹟,建構以臺灣為主體的新史觀,並為以臺灣為思考中心的歷史教育紮根則是我們為歷史文化播種、紮根的新嘗試,「新臺灣史研習營」便是在這樣理念下於2000年誕生了。

淡水黃昏帶詩意,夜霧罩四邊…教堂鐘聲心空虛,響對海面去…朦朧月色白光線,浮出紗帽山…,這首葉俊麟作詞的淡水暮色,把北臺灣的生命之河--淡水河描寫得無比詩情畫意引人遐思。淡水河最主要的流域範圍在新北市,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縣市。在17世紀漢人入墾前,這裡是凱達格蘭族的生活天地,泰雅族則活動於山區;而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大臺北地區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居住,而八里境內的大坌坑遺址與十三行遺址,更是臺灣史前時期重要的考古遺址。

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與荷蘭先後殖民北臺灣,至1661年明鄭為了反清復明而驅逐荷蘭人,清國領臺後,大臺北地區隸屬於臺灣府諸羅縣,再改隸淡水廳。清治前期,清國以消極的制度治理臺灣,導致社會動盪不安;清領後期,因一連串外力入侵與國際糾紛,清國終於1875年獨立設治臺北府。1884年,法國為了奪取清國屬國—越南,竟攻打清國外島——臺灣的基隆及淡水;而1895年日軍在三貂角登陸,臺灣主權再度易手,在這些各種不同外來勢力的競逐過程中,連帶使臺灣的國際地位產生了重大變化,更深深地影響了北臺灣發展的歷史命運。

第14屆「新臺灣史研習營」,特選在煙嵐山城--金瓜石地區舉辦,主題豐富而多元,有距今1800~500年前鐵器時代的臺灣史前史、17世紀前的北臺灣水域馬賽人的生活、縱橫山林的古道舊路踏查心得、清法戰爭臺灣戰記-西仔反在臺灣、臺灣人的黃金夢等等,人文方面,主辦單位邀請在金瓜石土生土長的知名導演吳念真來述說他成長的點點滴滴,介紹在醫學、音樂、政治以及藝文領域的秀異的臺灣人,有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首位國際作曲家——江文也、第一位民選總統——李登輝、民主運動先鋒——盧修一,聆聽他們動人的生命故事;最後與大家一起回顧發生於石碇鹿窟山村落的臺灣白色恐怖初期最大的政治案件-鹿窟事件,期盼藉由這樣的課程研習,讓臺灣人的土地認同與心靈歸宿找到最後的住家。

1月22日
14:30-16:30
臺灣北部人群與文化構成:思考Ketagalan(劉益昌)

16:30-18:00
馬賽人的興衰--17世紀前的北臺灣水域商業生活型態(陳宗仁)

19:00-20:30
縱橫山林間--北宜古道踏查(劉克襄)

1月23日
8:30-9:10
濱海山城的流金歲月--九份文史介紹(羅濟昆)

10:30-12:00
「福爾摩沙黃金夢」--基隆金山礦業史(唐羽)

13:30-15:00
三芝四傑小傳--杜聰明、江文也、李登輝、盧修一(戴寶村)

15:30-17:00
【專題演講】
講題待定(吳念真)

19:00-20:30
清法戰爭中淡水、基隆之役的文學、史學與集體記憶(許文堂)


1月24日
8:30-18:00
【金瓜石九份歷史散步】

1月25日
8:30-10:00
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與白色恐怖(張炎憲)

10:30-11:40
【綜合座談】
主持人:張炎憲

系統號:

A-002352

【研習營】第二十三屆歷史研習營——「歷史、記憶、遺忘」

【研習營】第二十三屆歷史研習營——「歷史、記憶、遺忘」

標題:

【研習營】第二十三屆歷史研習營——「歷史、記憶、遺忘」

時間:

2014年1月22至26日(週三至週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

陳小姐,Tel: (02)2782-9555#286;E-mail: ihpcamp@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月22日
19:30-21:30
從中國近代史看歷史記憶的問題(王汎森)

1月23日
9:30-11:30
歷史記憶中的結構與符號(王明珂)

13:00-15:00
歷史記憶與國族建構想像(楊瑞松)

15:30-17:30
歷史記憶的地方差異——以唐朝為例(廖宜方)

19:00-21:00
綜合討論

1月24日
9:30-11:30
何謂歷史?從霧社事件的記憶、遺忘與話語權談起(周婉窈)

13:00-15:00
世代、敘事與「去流亡」: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記憶重構與文化政治變遷(蕭阿勤)

15:30-17:30
歷史記憶與轉型正義(王丹)

19:00-21:00
綜合討論

1月25日
9:30-17:00
戶外參訪

19:00-21:00
綜合討論

1月26日
9:30-11:30
歷史、記憶、遺忘──法國學界的相關討論(戴麗娟)

13:00-15:30
誰是壞女孩?納粹、性別與歷史記憶(影片欣賞與討論)(李貞德、伍碧雯)

15:50-17:30
綜合討論

系統號:

A-002227

【讀書會】《大智度論》漢傳佛典解讀研習會

標題:

【讀書會】《大智度論》漢傳佛典解讀研習會

時間:

2013年10至12月,每月各1場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哲學系館(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漢傳佛學研究室」

聯絡人:

Tel: +886-2-3366-3396

內容簡介:

參加對象:凡對研讀佛教典籍、探討佛教法義有興趣者皆可參加。

12月活動時間: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14:00∼17:00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哲學系3樓301研討室
ps.10月19日於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哲學系館三樓302室

研讀書目:
《大智度論》一百卷,龍樹菩薩著,鳩摩羅什譯,收錄於《大正藏》第25冊,no. 1509,p.57a-p.756c。

【研習活動說明】
一、活動主題:《大智度論》研讀

二、活動緣起
針對佛教要典《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是其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注釋書之一。相傳為龍樹菩薩所造,而由後秦鳩摩羅什法師譯為漢文,全書共有一百卷。

此部論書,上承阿含經教,下啟大乘佛學,揭示般若學說源流,分析般若思想內容,對於般若學說的重要概念,一一詳細解說,不但引用大量佛教經、律、論,而 且運用豐富的故事、譬喻等文學技巧,而使得本書除了義理深刻之外,也富涵文學性,可供閱讀者採取多方面向或進路深入探討,實為進探佛法寶藏的一大要典。因 此,本研究室籌辦此一讀書會,深盼能與學界內外同道共享論中法味。

又,本研究室另有蔡耀明老師主持之「大般若經的般若波羅蜜多教學」讀書會,解說《大般若經》要義,所以本讀書會可與之相互搭配,共映佛光。

三、主要導讀員
  厚觀法師(福嚴佛學院)
  慧峰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涂艷秋(政治大學中文系)
  嚴瑋泓(東海大學哲學系)
  李志華(華梵大學佛教學系)
  黃敬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陳平坤(臺灣大學哲學系)
  尤其期待、以及歡迎學界內外同道與會共襄盛舉。

四、進行方式
本讀書會進行方式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大智度論》研讀,每次由一位導讀員帶領讀書會成員研讀經論原文,然後開放讀書會成員提問,一起商量法義。

第二個階段,則將由讀書會主要導讀員提出一篇論文,報告其中要義,然後開放討論。

第三階段,讀書會結束或進行到某個階段後,召開一場小型學術研討會。

亦可至研究室網站查詢:http://homepage.ntu.edu.tw/~d01124001/index.html

系統號:

A-002226

【系列演講】杜甫夢李白

【系列演講】杜甫夢李白

標題:

【系列演講】杜甫夢李白

時間:

2013年11月30日至12月22日(共5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演講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

聯絡人:

Tel: 2361-9132#429

內容簡介:

在唐代絢麗的大時代繁盛中,李白的道家思想如同青龍般地騰躍而上,強烈地呈現自我性格。而杜甫則在時代如煙花般燦爛綻放後的快速衰退,看見了民間百姓的疾苦,進而用他的大慈悲心擁抱大地蒼生。兩人的相遇究竟會在繁華如牡丹盛開的唐代產生怎樣的時代花火呢?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於12月安排多場演講,12月份場次資訊如下:

12月8日(週日)
14:00–16:30
飄然思不群——談李白詩文之美(何寄澎,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12月14日(週六)
14:00-16:30
杜甫夢李白(陳義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知名詩人)
對談人:向陽(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
主持人:陳怡蓁(趨勢科技文化長)

12月21日(週六)
14:00-16:30
盛唐音樂與詩國風華(沈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教授)

12月22日(週日)
14:00-16:30
法‧非法‧非非法——唐代的楷書與草書(游國慶,國立故宮研究院)

另外,本館還與該基金會、新北市文化局於12月28日,於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合辦兩場演出。以25首李白杜甫詩選貫穿大唐歷史,看見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時刻,及交織出兩位文壇巨星的相知相遇。一場融合講演與崑曲、南管、劍術、舞蹈、書法、影戲、音樂及多媒體的文學盛宴。

領銜講演:陳義芝、向陽、陳怡蓁、朱安麗、辛意雲、游國慶

共同演出:南管王心心、崑曲溫宇航、舞蹈張逸軍、舞劍藤岡麻美、皮影飛人集社

時間:12月28日(週六)
場次:日光場 14:00 / 星光場 19:00
地點: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3F)

** 兩場展演活動預計於2013年12月2日中午12:00開放網路報名(各場次因名額有限,請勿重複報名;恕不接受電話報名,尚祈見諒)

*** 以上活動不提供任何研習時數證明

主題網頁:
http://www.trend.org/2013classical/#lectures

趨勢教育基金會報名網址:http://www.trend.org/2013classical/#lectures

國家圖書館報名網址 :
http://activity.ncl.edu.tw/

系統號:

A-002376

【展覽】葉嘉瑩手稿著作暨影像展

【展覽】葉嘉瑩手稿著作暨影像展

標題:

【展覽】葉嘉瑩手稿著作暨影像展

時間:

2013年11月29日起至12月29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展覽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

聯絡人:

杜立中,Tel: (02)2361-9132#405

內容簡介:

今年欣逢國家圖書館建館八十周年,為推動古典文學閱讀與涵養人文精神,本館特與趨勢教育基金會邀請旅居海外的國學泰斗葉嘉瑩教授返臺,舉辦講座暨手稿著作暨影像展覽。為了讓更多臺灣文學界同道與讀者認識葉嘉瑩教授,本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舉辦展覽記者會,會中邀請老師本人與故舊門生,以及文藝界同道,一同為展覽揭幕。展期從2013年11月29日起至12月29日止。

「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葉嘉瑩教授生於1924年,號迦陵,1945年畢業於北平輔仁大學。少時師從顧隨先生,並獲「作詩是詩,填詞是詞,譜曲是曲。青年有清才如此,當善自護持。」之高譽。1948年隨夫婿來臺,1950年代曾於國立臺灣大學、淡江文理學院、天主教輔仁大學等校執教。先生在中國古典詩詞方面造詣深厚,並善填詞對句,教學期間每每以精闢解釋與東西方思想融會貫通之風格,桃李天下。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執教以後不僅用詩歌作育英才,也用詩歌體悟人生悲涼。

葉老師不僅有詩人柔情似水的心,更具有大時代兒女堅毅的靈魂。1966年先生曾以臺灣大學教授身分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與哈佛大學擔任客座教授,1968年返臺繼續任教於臺灣大學等校,至1969年始全家遷居加拿大,並獲聘為加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89年曾返臺擔任清華大學講學一年,亦在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等校演講。1990年,先生獲頒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之殊榮。1993年,先生在大陸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中國文學比較研究所」(現改名為「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主持迄今。1994年獲新加坡國立大學聘為客座教授。今年先生年屆九十,仍教學不輟,並「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自勵。寓居海外數十載,與臺灣文學界仍互動密切,且不忘提攜後進。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博士表示,國圖不僅典藏古籍與當代名家手稿,更希望透過各種多元方式,讓文獻、文本的價值出現,使社會能從認識認識典範人物,進而達到學習的目的。本次活動邀請先生於11月30日以「從幾首詩例談杜甫繼古開今多方面之成就」假本館舉辦專題講座,席次五百人物之場地,開放報名不到兩天便告額滿,甚至還有來自海外與大陸地區讀者專程搭機來臺參加講座,由此可見先生之影響力。會上亦邀請先生知交,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張鳳女士為大家介紹先生充滿傳奇的一生,細數先生教學、家庭與往來北美、中國大陸、臺灣之動人故事。

另外,國圖也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合辦先生手稿著作暨影像展覽,除了由同仁聯繫哈佛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大陸天津南開大學,瞭解先生文稿典藏,也多次與先生討論。因此,展覽內容分為青年生涯、渡海遷臺、鵬飛海外、歸國長歌、教學研究、友誼往來等七項。展出文稿除先生手跡以外,還包括顧隨、臺靜農、戴君仁、于右任、莊嚴、饒宗頤、周策縱等名家手稿、對聯,精彩可期。

展覽開放時間:開館日周二至周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系統號:

A-002414

【系列演講】傳教士漢學講堂

標題:

【系列演講】傳教士漢學講堂

時間:

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1月2日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華裔學志漢學研究院、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

曾小姐,Tel: (02) 2905-2732;E-mail: 090911@mail.fju.edu.tw

內容簡介:

【「傳教士漢學國際會議:傳教士對認識中國與臺灣的貢獻」相關學術系列活動】

I.傳教士漢學講堂(華裔學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所共同舉辦)
2013年12月5日
9:00-12:00
黃渼婷
講題:衛匡國對於道家/道教的認識
地點:輔仁大學外語學院LC502(限15人)

2013年12月20日
9:00-12:00
顧孝永(Prof. Piotr Adamek,德國華裔學志)
講題: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and China: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Present Day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10(限80人)

2013年12月23日
13:30-16:30
張省卿(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講題:十八世紀歐洲傳教士之中國風景圖像對德國自然風景園林之影響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20(限30人)

2013年12月26日
9:00-12:00
顧孝永
講題:Three Polish Jesuits in 17th c. China: Boym, Smogulecki and Rudomina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20(限15人)

2013年12月27日
9:00-12:00
鐘鳴旦(Prof. Nicolas Standaert,比利時魯汶大學)
講題:Methodology of Contacts between Cultures: The China Cas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10(限80人)

2013年12月27日
13:30-16:30
潘鳳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副教授)
講題:法國耶穌會士韓國英與《孝經》翻譯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10(限80人)

2013年12月30日
9:00-12:00
鐘鳴旦(Prof. Nicolas Standaert,比利時魯汶大學)
講題:Chinese Voices in the Rites Controversy
地點:輔仁大學谷欣廳(限109人)

2013年12月31日
13:30-16:30
費樂仁(Prof. Lauren Pfister,香港浸會大學)
講題:比較理雅各(1815-1897)和衛禮賢(1873-1930)翻譯及詮釋儒教古典經文中所得之啟迪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10(限80人)

2014年1月2日
9:00-12:00
費樂仁
講題:China’s Missionary-Scholars / Missionary-Sinologists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10(限80人)

2014年1月2日
13:30-16:30
梅謙立(Prof. Thierry Meynard,北京中國學研究中心主任)
講題:關於傳教士的西文著作及相關研究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10(限80人)

II. 小型學術發表會(華裔學志主辦)
2013年12月23日
9:00-12:00
華裔學志歷屆受獎助者研究成果發表
地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DG410(限80人)

※本系列活動一律採取線上報名,報名網址:http://ppt.cc/6yw5,相關訊息亦可詳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www.mssrc.fju.edu.tw)或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www.fjac.fju.edu.tw)網頁。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華裔學志漢學研究院、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

補助單位:于斌樞機主教天主教人員培育基金管理委員會

聯絡電話:(02) 2905-2732曾小姐

傳  真:(02) 2905-2165

EMAIL:090911@mail.fju.edu.tw

系統號:

A-002228

【系列演講】政治大學〈哲學領航〉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政治大學〈哲學領航〉系列演講

時間:

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共6場

地點:

政治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基礎研討室研究大樓250102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聯絡人:

Tel: 29393091#62361

內容簡介:

演講時間均為週三14:10-16:00

2013年12月18日
佛性、知覺與觀念論--漢傳佛教哲學一些核心議題與未來展望(耿晴)

2014年1月8日
德性倫理理論與道德心理學(王華)

系統號:

A-002230

【系列演講】典藏‧鑑古知新藝術欣賞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典藏‧鑑古知新藝術欣賞講座

時間:

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共8場

地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B1遵彭廳(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主辦單位:

典藏創意空間、國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60-2220#325、371

內容簡介:

12月21日
乾隆丙寅──鑑藏書畫的豐收年(傅申,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中國書畫藝術史專家)

2014年1月11日
書法的時代風格與經典意義(侯吉諒,詩人、書畫家)

※本演講需購票,相關事宜請參見:http://artouch.com/space/

系統號:

A-002232

【展覽】戰後臺灣古典詩特展

【展覽】戰後臺灣古典詩特展

標題:

【展覽】戰後臺灣古典詩特展

時間:

2013年8月6日至12月22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1F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戰後臺灣古典文學,主要以詩的創作為主體,本展的時間設定為1945~2012年,分別介紹「詩社的傳承與開展」、「延續斯文於不墜-戰後古典詩人及其作品」、「紙上展乾坤-戰後古典詩報刊」、「學院延風雅─詩學教育傳承」及「詩網路新世代」五個區塊,呈現近70年的歷史發展。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週一休館),9:00-21:00。

系統號:

A-002319

【展覽】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展覽】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標題:

【展覽】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時間:

2013年10月9日至2014年2月9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2F展覽室E(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琦君(1917~2006),本名潘希珍,以散文享譽文壇,內容書寫臺灣生活、海外見聞、故鄉風情,其中以回憶早年生活的懷舊文章最出色,風格溫柔敦厚,充份展現其待人以寬的人格特質。1998年由九歌出版的《永是有情人》書序中,以〈大媽媽敬祝您在天堂裡生日快樂〉為題,自陳身世:即其筆下的父母親,實際上是她的伯父伯母。琦君1歲喪父、4歲喪母、13歲喪兄,生母臨終前將她託付給伯父伯母,此後成為養育琦君一生最重要的親人。

本展以「永是有情人」為題,除了本書為其自陳真實身世的著作,有其重要轉折意義外,琦君重「情」,這樣的心態多少透露在她的書名中,不只是懷舊之情,琦君旅美、居臺,每到一處,都與當地友人保持深摯淳厚的情感,並化為詩文與信札,字裡行間可見其真性情。

本展除展出琦君歷年著作,其1,400餘本藏書、1,600餘封信札、近7千張相片以及資歷證件正本等,亦於本展逐一呈現,此外,琦君結婚證書、常穿衣物及贈媳的髮簪、剪斷的金戒指亦一併展出,呈現琦君以一女性之姿而成散文巨擘的風采。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週一休館),9:00-21:00。

系統號:

A-002320

【展覽】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

【展覽】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

標題:

【展覽】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

時間:

2013年10月8日至2014年1月7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105、107、202、208、210、212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乾隆,滿文的字義是「得到上天的扶佑」,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確是受到上天特別眷顧的天子,他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幾乎貫穿十八世紀。在位六十年間(1736-1795),文治武功俱臻高峰,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最有福、親見七代、享有「五福五代堂」,可謂洪福齊天的皇帝。他一生追求「十全」,自號「十全老人」。嘉慶元年(1796),高齡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禪位予皇十五子顒琰,在御製文中,宣誓「十全」是成為全方位君主的理想;既彰顯了康乾盛世,也期勉後世子孫繼往開來。

乾隆皇帝天資聰穎,好古敏求,自幼學習滿、漢、藏、蒙多元文化,且得天獨厚坐擁豐富的皇室收藏,培養出深厚的人文素養,影響及於他對藝術愛好,讓他同時成為詩人、作家、收藏家、鑑賞家、創作及園林設計主導者等多重角色,格局恢宏。特展以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為展覽主軸,藉由他的文物收藏、品評鑑賞、整理編目,以及創製監造,具體而有系統的呈現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為了能完整詮釋展覽,除了精選本院典藏外,也特別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商借四十五件乾隆皇帝收藏及當朝文物共襄盛舉。

展覽分三單元,第一單元「品味養成」,旨在探究皇祖、皇父、帝師對乾隆皇帝的啟迪,以及詞臣、畫師、能工巧匠與豐富典藏的環境對他藝術品味的影響。第二單元「鑑藏製作」,主要呈現乾隆皇帝大規模且有系統的整理清宮典藏,編輯各種圖錄,並對文物進行品評,將宮中典藏文物分為「上等、次等」、「神、妙、能、逸」或「甲、乙、丙」等級別,直接指導當朝製造式樣,影響及於清宮內外藝術風格。第三單元「生活藝術」,主要呈現清高宗長達一甲子主宰天下,他六次南巡,深入江南;十全武功,開疆拓土;西風東漸,萬國來朝;再再地豐富了他人生閱歷,開拓了他的丘壑與視野,轉化為獨特豐富而多元的藝術品味,並實踐於幾暇怡情樂志的生活情趣中。

乾隆皇帝遍覽宮中典藏,留下鑑賞印記;他經常吟哦歌頌,寫下賞析詩篇;他引經據典,考證校異,修正己見;他博覽古今,兼容異域,引領清宮製作;他情不自禁,進入畫境,悠遊於所嚮往的文人生活;他的博學、他的多元、他的好奇、他的時代、他的喜惡、他的帝王思想,形塑出他以古為貴、仰慕文人、勇於創新、追求奇趣等多元集錦式的藝術品味;他雄視古今、卓爾不群,成就了乾隆時代的藝術風格,迄今仍令世人嚮往。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2327

【展覽】履踪:臺灣原住民文獻圖畫特展

【展覽】履踪:臺灣原住民文獻圖畫特展

標題:

【展覽】履踪:臺灣原住民文獻圖畫特展

時間:

2013年12月14日至2014年5月19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一展覽區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臺灣是一座融匯多元族群、歷史與文化的島嶼,千百年前就已在這塊土地上墾殖衍茂的原住民,更是全島早期歷史舞臺上的重要角色。他們活躍於山林原野之間,擁有獨特的語言、技藝、服飾、樂舞、社會組織以及價值信仰,部分內涵猶且傳續至今,成為臺灣社會多元樣貌中最質樸淳厚的文化標誌。

有清一代,漢人大量移墾臺灣,清朝且是首度開啟與各地原住民頻繁接觸的中央政權。滿族以少數民族之姿入主中原,有關邊疆族裔的政策思維,較中國歷代周延且敏銳,其中亦含括對臺灣原住民的統御規畫。聖祖康熙曾經接見有才藝的原住民,乾隆皇帝也頒賜厚禮贈予前來賀壽的部落頭目。另一方面,清廷也嘗制訂嚴格的封禁政策,阻禁移民數量遽增的漢人任意入山開墾,致力維護原住民的生活畛域,直至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社事件」後,方始弛禁。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清朝中央暨閩、臺各級文武要員之奏摺、文集頗豐,不乏關於臺灣原住民活動的珍貴記錄,可具體反映清朝官方對原住民的傳聞印象、互動經驗、政策理念,是瞭解近三百年臺灣原住民史地履踪的重要文獻。

本次特展以院藏古籍、檔案、輿圖、畫卷與契約文書為主,搭配商借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相關圖畫文獻,呈現十八、十九世紀臺灣原住民的多元風貌、清廷對臺灣的族群政策、原漢之間的互動關係,乃至外來過客所留下的圖影寫真,期以透過文物史料的展陳與解說,引領觀眾深入了解臺灣早期的風土環境、部落分布、風俗物產、文教信仰、衝突競爭,以及清季的開放山禁、推廣教育等措施。本院冀望觀眾能以開闊的胸懷覽照古今,諦思當代臺灣原住民獨特的精神文化,讓不同的族群在同一塊土地上互珍互重,協力並進。

本展覽詳細資訊將待開展後公布於官網。

系統號:

A-002328

【展覽】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

【展覽】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

標題:

【展覽】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

時間:

2013年11月30日至2014年9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一展覽區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定窯,位在中國古代定州區域所產的瓷器,其白瓷作品為宋代以來所推尊。考古發現其最主要的窯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境,窯場綿延密佈,產量豐富。唐代開始興作,十世紀晚唐、五代時成為中國北方名窯,產品廣受中原、江南、遼國貴族所喜愛。及至宋、金時期,定窯窯業技術精進,如以煤為燃料、以覆燒技法改善質量、以劃花與印花裝飾器表,均成就定窯的特殊性。不但為貢入北宋、金朝的內廷用品,也突破邊境藩籬,廣見於大遼與南宋的墓葬中,故享有「天下第一」的讚譽。

北宋蘇東坡曾詠歎「定州花瓷琢紅玉」,金人劉祁亦記載「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句,足見有花紋的定窯白瓷,風靡當時代。白色胎土上或以刀刻劃花紋、或以模子笵印花紋,罩上透明釉後,紋線間積釉色深,呈現清晰的圖案,為牙白素淨的瓷面增添無限的華美。這樣含蓄溫雅、變化萬千的美感,是賞鑒家們心目中的白瓷典範,遂也為宋代以來各地官民窯場競相襲仿。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裡,定窯類型的瓷器近八百件,多數具有花紋,無論劃花流暢如畫、印花繁麗如織繡,均能見到宋人紋樣設計的多樣趣味。本次展覽分兩期,將於五月作局部展品更換,使觀眾共享本院定窯藏品之豐富。

本展覽詳細資訊將待開展後公布於官網,另安排有兩場主題演講活動。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文會堂(位於行政大樓二樓,左側有單獨入口)

日期:12月7日(週六)
時間:14:30-16:30
講題:定州花瓷
講者:蔡玫芬(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處長)

日期:12月14日(週六)
時間:10:00-12:00
講題:花飾——定瓷植物紋的設計意涵
講者:陳玉秀(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助理研究員)

系統號:

A-002329

【展覽】魅惑の清朝陶磁

【展覽】魅惑の清朝陶磁

標題:

【展覽】魅惑の清朝陶磁

時間:

2013年10月12日至12月15日

地點:

京都大學時計臺記念館百周年記念ホール(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京都國立博物館、読売新聞社、読売テレビ

內容簡介:

古來「やきもの」の王者として名高い中國陶磁の中でも、その形・質の多様性と色鮮やかさにおいて、他を圧倒しているのが清時代の陶磁器、清朝陶磁です。ヨーロッパの王侯貴族に愛されたばかりでなく、明治維新後の日本でも美術愛好家たちによって賞玩されていたことはよく知られています。ところが、「鎖國」していたという歴史観の影響もあって、江戸時代の日本へもたらされていた清朝陶磁には、これまであまり注意が払われてきませんでした。

しかし、江戸時代の日本は世界の中で決して孤立していた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近年、遺跡の発掘調査や古社寺・舊家の伝來品の調査が進められる中で、既に江戸時代からかなりの量の清朝陶磁が日本へもたらされていたことが判ってきています。江戸時代の日本へ輸入されていた清朝陶磁は、基本的に民間工房(民窯)の作品が主流でしたが、今日のように自由に海外渡航できる時代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から、多くの日本人にとっては見知らぬ異國からの渡來品として隨分と貴重視されたのです。とりわけ、粉彩とよばれる極彩色の清朝陶磁は、當時の日本の〈やきもの〉にはない華やかなピンクの色がとりわけ人目を引いたらしく、日本の陶工たちもそれに迫るものを作ろうと、涙ぐましいまでの努力をしています。

また、歐米をはじめとする諸外國への輸出産業育成が急務であった明治時代の日本では、既に歐米諸國で高い評価を得ていた清朝陶磁に負けない〈やきもの〉を作ろうという機運が高まりました。明時代から清時代の中國では、皇帝をはじめとする宮廷での使用に特化した陶磁器を生産する工房として官窯が設置され、最高級の陶磁器が生産されていましたが、近代日本の陶工たちはその官窯にも負けない〈やきもの〉作りを目指したのです。

この展覧會では、清時代と同時代の日本人が、どのように清朝陶磁を賞玩してきたのかという歴史とともに、そこからどのような発想を得て、どのように新しいものを生み出そうとしてきたのか、その足跡を辿ります。

江戸時代の日本人が愛した民窯製品のおおらかさや、近代日本の陶工たちが好敵手と認めた官窯製品に代表される高級品の精巧さを、伝世の名品はもちろんのこと、出土品や沈沒船からの引き揚げ品も交えて紹介する、日本と中國の陶工たちが織り成す百花繚亂の「やきもの」世界。どうぞ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開館時間:午前9時30分から午後6時まで(入館は午後5時30分まで)
※ただし會期中の毎週金曜日は午後8時まで(入館は午後7時30分まで)

※本展覽展品輪替及相關活動資訊請參見官網。

【関連土曜講座】
11月9日
煎茶と清朝陶磁
大阪市立美術館學芸課長 守屋雅史

11月30日
出土資料からみた清朝陶磁器の國內需要
東京大學埋蔵文化財調査室准教授 堀內秀樹

12月7日
清朝陶磁と日本人
京都國立博物館工芸室長 尾野善裕

※午後1時30分から3時まで、京都女子大學J校舎5階J525教室にて開催。聴講無料。定員190名。

往復はがきに、聴講希望日・住所・氏名・年齢・職業・電話番號を明記の上、京都國立博物館「土曜講座」係(〒605-0931 京都市東山區茶屋町527)までお申し込みください。

10月1日より受け付けます。定員になり次第締め切ります。往復はがき1枚につき、1名様1講座分のお申し込みとなります。

系統號:

A-002356

【展覽】時空旅行——Traveling in time

【展覽】時空旅行——Traveling in time

標題:

【展覽】時空旅行——Traveling in time

時間:

2013年8月29日至12月25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2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聯絡人:

林玉雯,Tel: 02-26525277

內容簡介: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以及特別開放日9:00-17:00(每月第一個週六,9/7、10/5、11/2、12/7)
導覽預約信箱:betty168@gate.sinica.edu.tw
導覽預約網址:http://digiarch.sinica.edu.tw

2013年適逢中研院臺史所成立20週年,為呈現臺史所典藏史料的數位化成果,介紹臺灣史研究資料的多樣性,本所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共同精心規劃「時空旅行」特展,選擇清代至戰後初期的部分人物資料,包括原散藏於各地的民間文書,如家書、老照片、日記、藝術創作手稿、證件等。藉由靜態檔案展品與數位多媒體展示,述說1860年臺灣開港後直至1960年代,居住與來往臺灣的人群,所經歷的精彩故事。

十位旅人的資料包含清代官員沈葆禎、鹿港郊商許志湖家族、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貿易商堤林數衛、茶商三好德三郎、藝術家陳澄波、鋼琴家高慈美、民族運動家林獻堂與楊肇嘉,以及臺灣總督長穀川清的檔案。藉由各方人士提供或捐贈珍貴檔案文獻,使得這些屬於臺灣人的歷史記憶得以被重新認識,當中有島內外經貿網絡、知識人的革命抱負、海外遊子的思鄉情懷等。邀請您跟隨著百年來旅居與原住島嶼的十位旅人的足跡,踏尋不同時空點的臺灣,並放眼世界,發掘屬於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珍貴回憶。歡迎蒞臨參觀!

系統號:

A-002357

【展覽】「臺灣農夫‧穿越時空的農業記錄」館藏特展

【展覽】「臺灣農夫‧穿越時空的農業記錄」館藏特展

標題:

【展覽】「臺灣農夫‧穿越時空的農業記錄」館藏特展

時間:

2013年10月15日至2014年4月1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田野裡的農夫,一鋤一鋤地埋首耕耘腳下的大地,粗糙長繭的雙手與額上滴落的汗水,在為一家溫飽掙扎的過程中,同時也孕育出人類文明的基礎。話說「民以食為天」,數千年前,當人類馴服了家畜、跨上了馬背;數百年前成功橫越了大洋;近百年征服了天空,甚至登上了月球,這些從大地緩緩長出的農作物,仍不變地供應著人類最根本、最原始的需求,所以,農是人類一切活動、安定生存的根本。

農業生產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數千年來,人類透過人工控制方式,利用並改造自然環境進行農業生產,進而獲取生存與發展所需的經濟效益,因此,農業生產的豐稔也往往隨著時代的推演與社會變遷而改變,並且左右著農業活動發展的方向與面貌,臺灣傳統農業的開端始於滿足口食的需求,而科學農業的出現,則是致力透過技術、品種改良等方式提高務農生產,來因應人類社會人口與經濟規模擴大、轉型的需要。在這一頁頁農業篇章不斷變動的過程中,讓我們透過臺灣農夫的手與眼,觀看穿越時空的臺灣農業記錄與變遷。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

休館日:每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農曆除夕及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系統號:

A-002210

【展覽】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

【展覽】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

標題:

【展覽】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

時間:

2013年7月19日至2014年2月16日

地點:

香港藝術館中國文物展覽廳(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主辦單位:

廣東省文化廳、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

聯絡人:

E-mail: enquiries@lcsd.gov.hk

內容簡介:

為促進粵港澳地區的文化合作,落實第11次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的工作計劃,廣東省博物館、澳門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由2012至2014年聯合舉辦「海上瓷路 ─ 粵港澳文物大展」。這個巡迴展覽首站已於2012年5月在澳門舉行,第二站亦於今年5月中旬在廣州完滿結束。最後一站將於2013年7月19日至2014年2月16日假香港藝術館展出。本展覽以外銷瓷作為主線,精選三館一共170多套展品,以探討中國外銷瓷器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及講述中國瓷器對東南亞、中東及歐洲等地的重要影響。

本展覽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聖誕節前夕及農曆年除夕提早於下午5時休館
農曆年初一、二休館

系統號:

A-002258

【展覽】「鑿破鴻蒙」紀念特展

【展覽】「鑿破鴻蒙」紀念特展

標題:

【展覽】「鑿破鴻蒙」紀念特展

時間:

2013年10月16日至2014年3月29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

Tel: (02)27829555

內容簡介:

自2006年開始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的舉辦,往後每兩年舉辦一次,每屆與會者皆超過二百位,是古文字領域重要的學術活動。第四屆將邀請二十餘位國內外古文字或古代史學者專家發表學術論文,進行利用出土古文字材料,研究古代歷史,「古文字」的範疇下及秦漢隸書。

本次會議兼以紀念董作賓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將於11月23日(六)下午2:00舉行「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另舉辦「鑿破鴻蒙」紀念特展,歡迎踴躍參觀。包含:
1.
2.董作賓書法、檔案展

展期:2013年10月16日至2014年3月29日

每週三、六,上午9:00~下午4:30

開幕時間: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下午

地點: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系統號:

A-002260

【展覽】高句麗壁畫古墳寫真展

【展覽】高句麗壁畫古墳寫真展

標題:

【展覽】高句麗壁畫古墳寫真展

時間:

2013年6月4日至2014年2月2日

地點:

九州國立博物館4F文化交流展示室南側ギャラリー通路(福岡県太宰府市石阪4-7-2)

主辦單位:

九州國立博物館、共同通信社

聯絡人:

Tel: 092-918-2807

內容簡介:

高句麗とは、現在の中國東北部から朝鮮半島の北・中部にかけた地域に今から1500年ほど前に存在した古代國家です。領土拡張のため、當時は倭と呼ばれていた日本をはじめ、近隣諸國や異民族との間で繰り返し爭う好戦的な面を持つ一方、朝鮮半島諸國の中ではいち早く仏教を受容するなど、高い文化を育んでいました。

そのひとつが、平壌(北朝鮮)や集安(中國吉林省)などの都に築造された壁畫古墳群です。これらは、故平山郁夫畫伯らの盡力によって、2004年に國連教育科學文化機関(ユネスコ)の世界文化遺産に登録されました。

このたび九州國立博物館と共同通信社が「世界遺産:高句麗壁畫古墳寫真展」を開催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世界遺産登録直後の2004年および2010年、2011年に朝鮮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とともに合同調査を実施した際、共同通信社が高精彩デジタルカメラで撮影した多數の壁畫をご紹介いたします。荘厳な儀式に臨む王と高官、當時の人々の日常生活-などを精緻に描いた色鮮やかな壁畫の數々に出會うことで、高句麗文化への親近感のみならず、飛鳥や九州の裝飾古墳との類似性や相違點をも感じとって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9:30-17:00,月曜日休館。

系統號:

A-002259

【展覽】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 700-1900

【展覽】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 700-1900

標題:

【展覽】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 700-1900

時間:

26 October, 2013 - 19 January, 2014

地點: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Cromwell Rd, Knightsbridge, London SW7 2RL,UK)

主辦單位: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聯絡人:

Tel: +44 (0)20-7942-2000;E-mail: vanda@vam.ac.uk

內容簡介:

Presenting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artistic traditions,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 700 - 1900 is a once-in-a-lifetime chance to see rare surviving works of art drawn from collections around the world. Explore over 70 of the finest examples of Chinese painting, from small-scale intimate works by monks and literati through to a 14-metre-long scroll painting, many of which are shown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Charting the evolving styles and subjects of painting over a 1200 year period, the exhibition includes figure paintings on silk for religious sites,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influence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hese masterpieces have never been exhibited in the UK before, from banners, albums and scrolls created for a variety of settings to the materials that reveal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and techniques of painting on silk.

The exhibition will begin by exploring paintings made for religious purposes during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periods. Most surviving works from this early period are Buddhist banners and screens, painted on silk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right colours. The double-sided ceremonial banner Bodhisattva in Monastic Dress Standing at Prayer showing a sacred and enlightened figure will be hung as a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llowing it to be appreciated as originally intended. Not all the works in this section are Buddhist; the illustrated manuscript The Five Planets and Twenty-Eight Constellations, attributed to Zhang Sengyou, is one of the earliest handscrolls depicting ancient astrological deities.


Exhibition opening times
Daily 10.00 – 17.30 (last ticket sold 16.45, last entry 17.00)
Friday 10.00 – 21.30 (last ticket sold 20.45, last entry 21.00)
Closed 24-26 December, 2013
Exhibition closes 15 minutes prior to the Museum closing

系統號:

A-00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