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訊息

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

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1至2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中央大學文一館3樓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歷史所、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臺灣基督教史學會

聯絡人:

林伯瀚,Tel: (03)4227151#33759

內容簡介:

議程
12月1日
9:15-10:30
【主題演講】
主持與回應:王成勉(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主講人:林治平(中原大學宗教所榮譽退休教授)

10:50-12:00
主持人:古偉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Selling the Mission: The North American YMCA in China 1890-1949(Ryan Bean, Reference Archivist, Univ. of Minnesota)
The Ricci Method: Accommodation or Acculturation - A Re-consideration on Matteo Ricci’s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Lord of Heaven(劉英華,基督神學院客座教授)
與談人:Gary Tiedemann、古偉瀛

14:00-15:30
主持人:康來新(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中國人起源」說在明清天主教中文文獻中的敘事轉變——審視天主教在華發展態勢的一個新路徑(吳莉葦,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文化中國的迷失:19世紀傳教士中國描述轉向之再思(吳義雄,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天國與異邦:近代蘇格蘭傳教士在福爾摩沙的時空視域(楊雅惠,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潘鳳娟、林美玫、康來新

15:50-16:50
主持人:李宜涯(中原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文字工作者巴克禮博士眼中的臺灣(梁唯真,雙連教會牧師)
天作之合:宣教師筆下的臺灣基督徒婚姻生活(1865-1945)(盧啟明,臺灣神學院教會歷史資料中心研究助理)
與談人:查忻、張妙娟

12月2日
9:00-10:30
主持人:吳義雄(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丁韙良眼中的中國宗教(王美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他者眼中的中國文化與教會建設:汲約翰宣教思想簡論》(胡衛清,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傅蘭雅(John Fryer)的世界中折射出的「中國」(陳玨,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暨歷史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王政文、吳義雄、張璉

10:50-12:20
主持人:胡衛清
Changing Missionary Understanding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Confucianism(R. G. Tiedemann (SOAS, London University))
從《教務雜誌》看近代歐美傳教士在華生活狀況:以健康問題為例(鄭揚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一位教會學校美籍農改學者筆下的日軍佔領區:穆懿爾在山西、華北及香港,1937-1941(陳能治,南臺科技大學專任講師)
與談人:陳玨、皮國立、薑仁圭

13:30-15:30
主持人:渡邊祐子(明治學院大學教授)
梅監務筆下的臺灣社會及漢人宗教文化(鄭仰恩,臺灣神學院教授)
Missionary Perspective on Christianization, Jap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高井由紀,明治學院大學基督教研究所客員研究員)
Taiwan and China through the Eyes of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aries: Focusing on the Issue of Nationalism during the Late 1920s to 1930s(三野和惠,Ph. D. Student, Kyoto University)
與談人:翁佳音、鄭仰恩

15:50-16:50
主持人:陳玨
傳教士的文化投入與從中外交流的貢獻——以耶穌會與巴黎外方傳教會在華事工的例子(林瑞琪,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傳教士對變動中國的認知——《教務雜誌》對於清末報導之分析(王成勉)
與談人:陳方中、吳蕙芳

系統號:

C-000068

第六屆臺南市哲學學會學術研討會「重探∑:開創思潮與跨越疆界」

標題:

第六屆臺南市哲學學會學術研討會「重探∑:開創思潮與跨越疆界」

時間:

2012年12月1日(週六)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修齊大樓26308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臺南市哲學學會

聯絡人:

汪素芳秘書,E-mail: landandfoam@yahoo.com

內容簡介:

議程
9:10-10:10
【主題演講】
主持人:陳恒安
一種少年的心態——大器而謙卑(王鎮華)
知識份子與學術的本務(彭明輝)

10:30-12:00
【圓桌主題論壇】
主持人:林朝成
∑這些人.那些事:大學視野與跨界/疆界
與談人:劉定泮、王鎮華、彭明輝、吳鐵肩、王明衡、陳信行

14:00-15:20
主持人:萬胥亭
何謂理論?(陳瑞麟)
無頭。風景(龔卓軍)

15:40-16:40
主持人:翁文嫻
「影響的焦慮」——論鍾文音《情人的城市——我和卡蜜兒、莒哈絲、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羅夏美)
重重無盡與一即一切:古老佛經與現代天文學宇宙觀的浪漫相遇—長阿含《起世經》與《華嚴經》宇宙結構觀的科學想像圖景(趙東明)
跨越時代與開創新局——日治時期臺灣鸞賦之書寫研究(1896-1915)(王淑蕙)

16:50-17:50
主持人:葉海煙
色彩存有學之初步建構——從臺灣客家色彩談起(郭正宜)
論「臺原偶戲團」跨界交融的劇場創意(王淳美)
文學與醫療的跨界取經:蘇軾涉醫詩文健康之方論析(陳嘉璟)

系統號:

C-000069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大陸變遷:東亞崛起與兩岸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大陸變遷:東亞崛起與兩岸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6至7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臺灣大學霖澤館一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聯絡人: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Tel: 02-23519641#143、349

內容簡介:

議程
12月6日
9:00-10:40
【全球化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轉型】
經濟全球化下兩岸大學生對市場經濟態度之比較分析(唐代彪,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評論人:邀請中
複本位,銀本位與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貨幣金融思維的演進(葉國俊,中正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評論人:王儷容(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大陸臺商之研發網絡與兩岸技術連結(劉孟俊,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評論人:呂曜志(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所長)

10:55-12:35
【Rising Regionalism: China and East Asia】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 of Korea-China FTA (Ahn Se Young ,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Sogang University, Korea)
評論人:Su-Hwan Lim(林秀桓,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Korea)
Regionalism as Financial Statecraft: China and Japan’s Pursuit of Counterweight Strategies (Saori N. Katada, Associate Profess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評論人:Linjun Wu(吳玲君,Associate Researcher, Second Divisi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US-PRC Trade Webs: TPP versus China-Japan-Korea FTA (左正東,Chief Officer of Center of China Studies、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Polit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評論人:Szu-yin Ho(何思因,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TamKang University)

14:00-15:40
【全球化與中國大陸的社會變遷】
中共江西時代與客家之關係(栗國成,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評論人:朱浤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香港居民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王佳煌,元智大學社會與政策科學系教授)
評論人:范世平(國立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從虛擬到現實的身份認同:以東莞與華東臺商學校的畢業生為例(林平,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評論人:趙彥寧(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5:55-17:35
【抗爭政治與民主前景】
社會抗爭與政治韌性的演展:大陸政治轉型的遲滯性現象解釋(謝岳,上海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評論人:邀請中
中國大陸民眾抗爭者的政治意識圖譜(肖唐標,南京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評論人:周桂田(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公民的政策參與模式——基於2011年的全國問卷調查(史衛民,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評論人:寇健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12月7日
9:00-10:40
【Globalization and Real Estate Market】
The Price of Staying at the top: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Hong Kong Housing market.(Charles Leung(梁嘉銳),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Financ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評論人:Fong-Yao Chen(陳奉瑤,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and Economic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House Price Measurements for Small Open Economies.(Song Shi, Senior Lectur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Massey University, New Zealand)
評論人:Wen-Chieh Wu(吳文傑,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ublic Financ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 Study on Real Property Depreciation: The Case of Taipei and Kaohsiung City.
(Jen-Hsu Liang(梁仁旭),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Resource,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陳奉瑤)
評論人:Jyh-Bang Jou(周治邦,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1:00-12:40
【圓桌論壇】
主題:十八大後之兩岸關係發展
主持人:徐斯勤(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與談人:陳明通(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趙建民(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石之瑜(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系統號:

C-000070

殖民地與都市:臺灣文學跨界研究討論會

標題:

殖民地與都市:臺灣文學跨界研究討論會

時間:

2012年12月7日(週五)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一樓會議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

聯絡人:

林怡君,Tel: 02-29393091#80612

內容簡介:

議程
10:00-11:45
主持人:陳芳明
現代性的幽暗面:二O年代的北京書寫(郝譽翔)
帝都.島都.魔都:1930年代臺灣作家的東亞觀與城市觀(邱雅芳)
雙重性與孤立感:殖民地時期臺韓小說中的都市空間及其意義(崔末順)

13:00-14:45
主持人:周慧玲
日本翻案莎劇與殖民地臺灣:以《臺灣日日新報》在臺上演紀錄與劇評為中心(吳佩珍)
從新劇到話劇——臺灣戲劇1940-1960年代前後的現代性顯影與脈絡探究(王婉容)
複數的現代性想像與文藝模式:六O年代臺語電影與健康寫實主義的比較分析(王君琦)

15:15-16:30
主持人:楊小濱
機械、都市與詩意轉換:論漢語詩人的現代體驗(1940-1970)(劉正忠)
現代性同志的誕生:1960年代臺灣現代主義文學與同志的文學再現(紀大偉)

系統號:

C-000071

2012臺灣哲學邏輯研討會

標題:

2012臺灣哲學邏輯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7日(週五)

地點:

臺大水源校區(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臺大哲學系

內容簡介:

議程
9:15-10:45
本研討會主持人為臺大哲學系楊金穆教授
【Keynote Speech】
Recent Development of Substructural Logics: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Hiroakira Ono)

11:00-12:30
Adding Conditionals to a Fixed-Point Theory of Truth (Wen-Fang Wang)
On Paraconsistency (Jui-Lin Lee)

14:30-16:00
Impossibility Theorem on Radical Inquisitive Semantics (Katsuhiko Sano)
Finitely Inseparable Axiomatized Mereotopological Theories (Hsing-Chien Tsai)

16:15-17:45
Walking the line - operators on various linear Kripke frame based logics (Norbert Preining)
A Knowledge-First Epistemic Logic of knowledge and belief (Chin-Mu Yang)

系統號:

C-000072

2012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2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7日(週五)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1301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中文系

聯絡人:

湯碧珠,Tel: (04)22851790

內容簡介:

議程
9:00-10:00
【專題演講】
主持人:王明珂
《周易》與明代理學(鍾彩鈞)

10:20-12:30
主持人:鍾彩鈞
宋儒楊萬裡《誠齋易傳》以史事證易析論(江乾益)
討論人:馬行誼
守經、用經與背經——試論明代經義文如何解經(蒲彥光)
討論人:林葉連
元末明初詩經學的詩學詮釋(丁威仁)
討論人:林葉連
王船山「重氣」道德論對「重理」道德論的反思(施盈佑)
討論人:馬行誼

13:30-15:40
主持人:劉榮賢
莊子無用之用思想析論(林文彬)
討論人:劉榮賢
明清以降淨土行者的儒佛關係論述與實踐(周玫觀)
討論人:朱文光
試論王船山對佛教思想之詮釋(王和群)
討論人:朱文光
郭象莊子注的詮釋觀點
討論人:劉榮賢

16:00-18:10
主持人:汪中文
從《水竹居主人日記》看日治時期「雇婦」現象(韓碧琴)
討論人:汪中文
魏晉筆記小說對《春秋》三傳材料的運用(蔡妙真)
討論人:汪中文
經典的通俗化與通俗的經典化:宋明庶民道德童蒙教材的通俗化傾向(周安邦)
討論人:蕭登福
水創生觀下的數術規律——乙太歲諸異名為線索(陳峻誌)
討論人:蕭登福

系統號:

C-000073

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標題:

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7日(週五)

地點: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7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政大臺史所、臺大臺史所

聯絡人:

王美雪,Tel: 2652-5374;E-mail: twconf@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議程
※本研討會發表題目均為暫訂標題,實際題名將待主講人提供後陸續更新於官網。
9:10-10:40
主持人:呂芳上(國史館館長)
史料、工具書類(歐素瑛,國史館協修)
與談人:張隆志(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族群史(包括原住民史)(張素玢,臺師大臺史所副教授)
與談人:詹素娟(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11:00-12:30
主持人:黃富三(中研院臺史所兼任研究員)
經濟(洪紹洋,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與談人:林蘭芳(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文學史(黃美娥,臺大臺文所教授)
與談人:廖振富(中興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14:00-15:30
主持人:吳文星(臺師大歷史系教授)
近代臺灣政治史(陳佳宏,臺師大臺史所副教授)
與談人:陳儀深(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日本學界對戰後臺灣史研究的狀況(洪郁如,日本一橋大學社會所教授)
與談人:薛化元(政大臺灣所教授兼所長)

系統號:

C-000133

語文與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語文與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7至8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大中文系

內容簡介:

議程
12月7日
9:10-10:10
主持人:葉國良
主題演講:訓詁與語義(王寧)
主題演講:臺灣近五十年古典文獻研究之回顧(潘美月)

10:40-12:15
主持人:林慶彰
《詩經》異文與經師訓詁文本探賾(虞萬里)
討論人:陳鴻森
從稿本到刻本——以《周易注疏校勘記》成書為例(劉玉才)
討論人:張寶三
屈萬里先生之經學文獻學初探(趙飛鵬)
討論人:丁原基

13:45-15:20
主持人:蔡信發
略論中古子籍的整理——從嚴可均的工作談起(張蓓蓓)
討論人:胡楚生
乾嘉諸儒文集所見《荀子》文獻管窺──兼論荀子「性」「羣」的觀念(鄭吉雄)
討論人:林啟屏
班固《漢書‧五行志》之創制及其相關問題(黃啟書)
討論人:林聰舜

15:45-17:20
主持人:何澤恆
從商周人牲人殉談「始作俑者」的意義(李宗焜)
討論人:季旭昇
新出戰國竹書解詁(陳斯鵬)
討論人:徐富昌
《三禮注》「之言」訓詁術語析論——兼論其術語意義之演變(劉文清)
討論人:(洪國樑)

12月8日
9:20-10:30
主持人:王國良
顧起潛先生批校「涵芬樓燼餘書錄」(高橋智)
評論人:虞萬里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天祿琳琅」書考述(曾紀剛)
評論人:楊果霖

10:50-12:30
主持人:夏長樸
十七世紀初東北亞文化交流的「三國演義」——以林羅山為例(廖可斌)
討論人:曹淑娟
元人詩序文與元人散佚詩集(韓格平)
討論人:周志文
朝鮮刊本《醫閭先生集》與16世紀朝鮮學界(金鎬)
討論人:蔡振豐

14:00-15:35
主持人:葉國良
先秦敘事文的界說與分類——兼論《左傳》敘事的文學成就(劉承慧)
討論人:張高評
天一閣藏顧千里校《儀禮注疏》考述(周慧惠)
討論人:陳仕華
《汲古閣說文訂》寫作目的試探:從汲古閣《說文》的評價談起(林宏佳)
討論人:周彥文

15:55-17:05
主持人:梅廣
讀王念孫《讀書雜志》札記(郭鵬飛)
討論人:莊亞州
語法詮釋經典舉隅——探討高中國文課本中一些常見的注釋問題(魏岫明)
討論人:王錦慧

系統號:

C-000135

シンポジウム「大青山一帯の北魏城址遺跡」

標題:

シンポジウム「大青山一帯の北魏城址遺跡」

時間:

2012年12月8日(週六)

地點:

東京大學本郷キャンパス,法文1号館1階115番教室(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

內容簡介:

議程
【研究報告】
10:00-10:40
都市としての北魏六鎮(佐川英治,東京大学)

10:40-11:20
大青山南部北魏城址遺跡(松下憲一,愛知学院大学)

11:20-12:00
大青山北麓の六鎮関連遺跡(塩沢裕仁,東京大学)

【特別講演】
13:00-14:00
秦漢帝国北方辺境の歴史空間(暫訂題名)(黄暁芬,東亜大学)

14:00-15:00
墳墓の図像資料から見た北魏平城時代の暮らし(蘇哲,金城大学)

15:10-16:00
【ディスカッション】
大青山からみた北魏史

系統號:

C-000074

「臺灣與亞洲:與福建文化的交流為中心」國際研討會

「臺灣與亞洲:與福建文化的交流為中心」國際研討會

標題:

「臺灣與亞洲:與福建文化的交流為中心」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14至1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20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大藝術史所

聯絡人:

陳珀愉,Tel: 886-2-33669698;E-mail: artcy@ntu.edu.tw

內容簡介:

議程
※本研討會評論、討論以英文為主,現場備有中英口譯
12月14日
9:10-12:10
【史前時代的軟玉(nephrite)交易交流】
主持人:坂井隆(臺大藝術史所副教授)
琉球列島の先史文化——琉球列島南部圏と臺湾の文化的関連について(盛本勳,日本沖繩縣教育廳文化財課班長)
Philippine Ancient Jade in the Archaeological Context(Dr. Eusebio Z. DIZON, Scientist III / Curator I, Archaeology Division, National Museum of the Philippines, Philippines)
評論人:洪曉純(澳洲國立大學考古學系研究員)

13:10-14:40
東臺灣海域人群互動與交流——以玉器為中心(劉益昌,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評論人:洪曉純

14:50-17:50
【歷史時代的建築文化交流(上)】
主持人:黃蘭翔(臺大藝術史所所長)
The Fujian Influence o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Korean Architecture of Buddhist Temple: In Daewung Jeon of Sudeok Temple(金東旭,韓國京畿大學校工科學院建築學系教授)
沖縄の亀甲墓——中国福建文化の沖縄への影響(安里嗣淳,日本沖繩縣埋藏文化財中心前所長)
評論人:關華山(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12月15日
9:00-10:30
【歷史時代的建築文化交流(下)】
臺灣傳統建築擁有的東亞古建築之特徵(黃蘭翔)
評論人:關華山

10:40-11:40
【歷史時代的貿易陶瓷交流(上)】
主持人:坂井隆
福建陶瓷的亞洲貿易與臺灣(栗建安,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13:00-16:30
【歷史時代的貿易陶瓷交流(下)】
Archaeological Researches of the Sites in the Philippines with Porcelain Vessels Manufactured in Fujian Province in China and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the San Lorenzo III Shell-midden Site in Lal-lo, Cagayan Province in Northern Luzon(田中和彥,日本上智大學亞洲文化所講師)
Taiwan in the Perspectives of Asian Ceramic Trade - Concentrations of Ceramic Shards found at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坂井隆)
評論人:趙金勇(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C-000210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50周年系慶活動——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

標題: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50周年系慶活動——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17日至18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聯絡人:

黃正謙博士,E-mail: fchwong@cuhk.edu.hk

內容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謹訂於2012年12月17日至18日舉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五十周年系慶活動——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會議邀請超過一百名海內外專家學者,聚首一堂,交流最新之研究成果。討論範疇包括漢語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及語法學。於此四大範疇,本系邀得四位當代殿堂級大師作主題演講嘉賓,即主講文字學的裘錫圭教授、音韻學的丁邦新教授、訓詁學的蔣紹愚教授及語法學的貝羅貝教授(Alain Peyraube)。四位學術巨匠麇集香江,誠為近年國學界之盛事。

以下為四大範疇所屬之分題:
(一) 文字學:
1. 基於出土文字資料的語言學研究
2. 各類古文字資料研究
3. 近代漢字和現代漢字研究
4. 漢語和漢字關係研究
5. 漢字學理論研究

(二) 音韻學:
1. 漢語音韻學文獻研究
2. 漢語語音研究(實驗語音學、音系學、音韻學)
3. 漢語語音史研究
4. 中外漢語音韻學史研究
5. 漢語方言區域語音歷史演變研究
6. 潘重規教授、周法高教授漢語音韻學術思想研究
7. 方言音韻研究

(三) 訓詁學:
1. 傳統訓詁學專著研究
2. 訓詁方法及理論
3. 訓詁學的現代應用與價值
4. 訓詁學與傳世及出土文獻的研讀
5. 訓詁學與辭典編纂

(四) 語法學:
1.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2. 古代漢語語法研究
3. 漢語史研究(形態與句法演變、語法化與漢語類型學)
4. 方言語法研究

本研討會的籌委會成員包括馮勝利教授 (主席)、張洪年教授、張雙慶教授、何志華教授(系主任)、沈培教授、萬波教授、黃耀堃教授、鄧思穎教授、潘銘基教授、張錦少教授、羅奇偉先生、黃正謙博士(秘書)。

系統號:

C-000075

宋代文學與思想國際研討會

標題:

宋代文學與思想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18至20日(週二至週四)

地點: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清大中文系

聯絡人:

E-mail: songdynastyconference@gmail.com

內容簡介:

議程
12月18日
11:00-12:00
【專題演講】
(講題待定)(Peter K. Bol)

13:30-15:00
主持兼講評人:Michael A. Fuller
Song Tiantai Receptions of the Surangama Sutra (Brook Ziporyn)
蘇軾廬山之行及其「悟」(朱剛)
「堯夫不是愛吟詩」:邵雍首尾吟研究(祝平次)

15:30-17:00
主持兼講評人:柯慶明
試論歐陽修幾篇與慶曆黨議相關的墓誌銘(李貞慧)
陸游「成都時期」詩歌研究(黃奕珍)
范浚與秦檜、朱熹關係考論——兼論道學譜系的生成問題(張劍)

12月19日
10:30-12:00
主持兼講評人:鍾彩鈞
北宋思想家對於揚雄《太玄經》的看法(侯道儒)
Hexagrams as Schema in Northern Song Thought(Jeffrey Moser)
貫通「象數」與「義理」:論宋易的建立與發展(Tze-ki Hon)

13:30-15:00
主持兼講評人:吾妻重二
物‧理與心‧知——朱熹的世界認知模式(藤井倫明)
關於《朱子語類》的若干問題(垣內景子)
〈五臣孟子解〉與朱熹孟子學(吳國武)

15:30-17:00
主持兼講評人:李弘祺
Conversations and Identities(Hilde De Weerdt)
《太平廣記》中的「冤」觀(Natasha Heller)
修造記憶之殿: 南宋士大夫對北宋開封大內的想像性重建(Ari Daniel Levine)

12月20日
9:00-12:00
【座談】
引言人:Peter K. Bol、Michael A. Fuller、吾妻重二、楊儒賓、蔡英俊

系統號:

C-000076

書寫中國翻譯史:第五屆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The Fifth Young Researchers’ Conference On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標題:

書寫中國翻譯史:第五屆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The Fifth Young Researchers’ Conference On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時間:

2012年12月20至21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

聯絡人:

呂匯思,Tel: (852)3943-7385;E-mail: translationhistory@cuhk.edu.hk

內容簡介:

議程
12月20日
11:00-12:30
主持人:王宏志
晚清白話翻譯文體與文化身份的建構——以吳檮漢譯《俠黑奴》為中心(崔琦)
大轉折時期譯界的先行者——論周瘦鵑的翻譯活動(禹玲)
講評:朱志瑜

14:00-15:30
主持人:朱志瑜
從「異域」到「譯域」:嚴復對亞當.斯密The Wealth of the Nations
的翻譯與闡釋(劉瑾玉)
文本之網:《古新聖經》在《聖經》漢譯史上的位置(鄭海娟)
講評:黃克武

15:45-17:15
主持人:王克非
初識浪漫:清末民初中國作家眼中的兩個雪萊(張靜)
講評:朱志瑜
國家機構贊助下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以《中國文學》(1951–1965)為個案(鄭曄)
講評:羅崗

12月21日
9:45-11:15
主持人:羅崗
《巴黎茶花女遺事》與晚清「言情小說」的發生(許君毅)
從敘事聲音看晚清小說敘事方式轉變——以《汗漫遊》為例(季凌婕)
講評:王克非

11:30-13:00
主持人:黃克武
新發現最早新教傳教士翻譯小說——《時鐘錶匠言行略論》版本考(林惠彬)
論羅伯聃漢譯伊索寓言中「文化的翻譯」——從目的、策略、傳播的角度(高飛)
講評:王宏志

14:30-16:00
主持人:黃克武
「娜拉」與「芸娘」:女性形象文學翻譯的個案研究(劉堃)
清末民初「小說場域」的性別秩序鬆動——以西方「女小說家」的譯介為中心(馬勤勤)
講評:羅崗

16:15-17:00
主持人:王宏志
16世紀日本譯語的出版及傳抄(朱冬芝)
講評:王克非

17:00-17:45
總結

系統號:

C-000077

2010-2012亞太和平觀察研討會

標題:

2010-2012亞太和平觀察研討會

時間:

2012年12月21日(週五)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聯絡人:

陳宥樺,Tel: (02) 2651-6862;E-mail: erinyfc@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9:30-10:50
【臺海安全情勢】
主持人:林正義(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合聘研究員/中央研究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中共十八大與胡錦濤危機處理(林文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馬英九連任與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困境(關弘昌,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助理教授)
美國重返亞洲與中美關係(盧政鋒,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劉德海(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連弘宜(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助理教授)

11:10-12:30
【東北亞安全情勢】
主持人:林文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北韓金正恩與朝鮮半島和平(劉德海)
解構近期日本的島嶼爭議問題:從北方四島、獨島到釣魚島(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二研究所所長)
俄羅斯推動「東向發展」政策對東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連弘宜)
評論人:宋鎮照(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歐錫富(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14:00-15:00
【南太平洋與北極安全情勢】
主持人:劉復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一所研究員)
太平洋島國國內政治變遷與區域和平之影響(林廷輝,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
中國與北極未來(歐錫富,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評論人:楊昊(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施奕任(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15:20-17:00
【東南亞安全情勢】
主持人:許文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東協與南海問題:整體與個別利益的差異困境(劉復國)
緬甸軍政府轉型與民主化發展:2012年國會補選的觀察與分析(宋鎮照)
中國與東協關係(楊昊)
選舉政治、政黨體系與民主發展:新加坡1988年到2011年國會選舉分析(施奕任)
評論人:關弘昌、盧政鋒

系統號:

C-000205

2013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3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月3至4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

聯絡人:

吳莉莉,Tel: 2861-0511#39505;E-mail: crmdcd@staff.pccu.edu.tw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宗旨:
戲曲表演藝術是上個世紀以來崛起的戲曲研究領域。經過數十年的實踐,更多學者意識戲曲創作中愈來愈細緻的分工要求。相對於西方戲劇在表演藝術上的探討,中國傳統戲曲在表演的研究上,仍有相當大的空間足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自成立伊始,即具有優良的表演傳統。無論師資或教學方向,亦多偏向以傳統戲曲訓練作為教學的堅實基礎,對於戲曲表演的實踐與教學方法亦有深刻體悟。近年來傳統戲曲的大環境不斷改變,表演藝術的表現型態愈趨多樣化。當前的戲曲舞臺已不僅止於固守傳統,在保有傳統元素之外,創作者大膽地將創意與理念注入戲曲以新的血脈與靈魂。眾聲喧嘩、百家齊鳴的呈現,我們深感戲曲的未來將有各式各樣的發展面向,亦足見戲曲表演藝術在理論的建立上將是趨勢所在。本研討會延續本系於2011年所舉辦的「跨越與實踐--2011戲曲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並擴大為國際型研討會,將針對戲曲表演理論、實務及教育體系、導演理念、與舞臺美術等課題,邀請國內外在此領域已有多年研究經驗與成就並累積一定學術成果與聲望的學者,希望藉此機會發表學者個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外,亦能就此研討主題作深度的討論與意見交換,俾使討論更多元,使彼此的研究能更深化豐富,並擴大研究視野與國際觀。

二、研討會主題:戲曲表演藝術

三、研討會子題:
(一)戲曲表演理論與實踐
(二)戲曲劇本與導演構思
(三)近當代臺灣戲曲發展
(四)戲曲文化與高等教育
(五)戲曲舞臺美術的創作

本研討會已公佈審核通過論文如下:
臺灣戲曲小劇場的實驗與跨越(侯雲舒)
歌仔戲《狂魂》之改編書寫策略及其藝術特質(楊馥菱)
當代戲曲「話劇加唱」現象研究綜述(王俊彬)
《節婦吟》的戲劇性、主旨與版本比較(李漢臣)
「酸」書生與「醜」商賈——論宋元戲曲中書生與商賈類型角色的詼諧與科渾表演(張惠思)
論京劇武戲之套曲應用及崑班承演(林佳儀)
六十年來(1952-2012)海峽兩岸對梨園戲藝術教育的建構與轉變(曹珊妃)
論湖北地方小戲的生存空間與發展範式——以「陽新採茶戲」為中心的田野調查與研究(韓晗)
論戲曲藝術與高校校園文化的融合(姬可周)

重要時程
論文全文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5日(四)

系統號:

C-000078

「試煉與苦難:中國宗教與文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試煉與苦難:中國宗教與文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月3至4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聯絡人:

張閏熙,Tel: 02-2789-5793;E-mail: c690229@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月3日
9:30-10:10
【主題演講】
有厄有解:敘述《西遊》的隱喻化(李豐楙,政大宗教所講座暨中研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10:30-12:10
主持人兼引言人:李豐楙
受試與試他:呂祖事蹟的分析(黎志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兼系主任)
體證與工夫:謝靈運的〈辨宗論〉研究(周大興,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試觀與保舉:東晉南朝道教試煉傳統初探(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所助理教授)

13:30-14:40
主持人兼引言人:黎子鵬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
吳經熊中譯《聖詠集》對試煉與苦難之譯義(李熾昌,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
孔子的試煉:馬若瑟的《儒交信》研究(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15:00-16:50
主持人兼引言人:吳光正(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重論《封神榜》哪吒和龍王故事(二階堂善弘,日本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
好色如好德——《肉蒲團》裡的宗教式頓悟與反諷(徐東風,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員)
惡與難:《醒世姻緣傳》中的禽獸、精怪與《西遊記》(劉瓊云,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1月4日
10:00-11:50
主持人兼引言人:周伯戡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嵩山受璧/長安開霸--劉裕西征與英雄試煉(劉苑如,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覺浪道盛「洪爐大冶禪」思想論析--近世佛教護國思想研究序說(廖肇亨,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蓋廟與渡劫:明清寶卷文學及鄉村戲劇中的劫數與考驗(曹新宇,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13:30-14:40
主持人兼引言人:楊玉成(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
道證法師現身談癌:現代佛教靈驗的病痛傷亡(李玉珍,政治大學宗教所副教授)
鬼才與幻覺:李賀詩的魔幻書寫(蕭麗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15:00-16:40
主持人兼引言人:主持人兼引言人:王成勉(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
中西合璧的試煉書寫:清末時新小說《驅魔傳》(1895)初探(黎子鵬)
19世紀基督敎中文小說裏的苦、劫、惡、魔(吳淳邦,韓國崇實大學教授)

16:40-17:10
【圓桌討論】
王璦玲、李熾昌、楊貞德、楊玉成、廖肇亨、黎志添
(依姓氏筆畫順序)

系統號:

C-000201

「2012年總統大選後美國與亞洲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2年總統大選後美國與亞洲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3月14日至15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淡江大學覺生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主辦單位:

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

聯絡人:

張偉琳,Tel: (02)2621-5656#2709

內容簡介:

一、會議主題
2012年,全球的政治、經濟事件迅速演變且難以預測,中國、日本、俄羅斯、法國以及美國等國已經或即將選出國家新任領導人。據信,2012這些國家於國際上的競爭將更為複雜與不可臆測。因此,本次研討會希望討論美國與亞洲未來的外交政策以及全球政治關係的發展。

本次研討會聚焦於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美國與亞洲國家間的關係。本研討會的目的是希望對亞洲國家與美國之間於政治外交、經濟以及社會文化三大領域的互動有更深的理解,故歡迎學者專家共同參與,能就上述三大領域撰寫相關之論文。

二、投稿方式
會議將全場以英文進行,每篇文章以不超過5,000 字為原則,有意發表論文者請於2012年11月30日(週五)前,將200字左右之摘要及相關資訊(包括題目、個人姓名、職稱、E-mail及聯絡方式等),以電子郵件同時寄至下列三個電子信箱,籌備委員會將於2012年12月15日(週六)以電子郵件通知審查結果。投稿之郵件主旨統一繕打為「2012年總統大選後美國與亞洲關係」國際研討會—摘要—姓名」。可直接至學校報名系統登記或填寫報名表並寄出。

投稿之電子檔(標準WORD)請同時傳至下列三個電子信箱:
1.亞洲研究所行政助理 張偉琳小姐(Ms. Carol Chang);e-mail: tijx@oa.tku.edu.tw
2.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 鄭育哲先生(Mr. Joseph Cheng);e-mail: joseph310479@yahoo.com.tw
3.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 達娜小姐 (Ms. Danuta Mezore);e-mail: dmezore@yahoo.com

三、時程與地點
論文摘要截稿:2012年11月30日(週五)
摘要審查通知:2012年12月15日(週六)
論文繳交截止:2013年2月1日(週五)
研討會舉辦日期:2013年3月14日至15日(週四至週五)
研討會舉辦地點:淡江大學淡水校園覺生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國際學院亞洲研究所
協辦單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系統號:

C-000079

第十三屆淡江大學「文學與美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三屆淡江大學「文學與美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5月17日(週五)

地點:

淡江大學(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主辦單位:

淡大中文系

聯絡人:

喬小姐或葉先生,Tel: 886-2-26252380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二、會議日期:2013年5月17日(週五)

三、會議主題:「抒情與敘事」:「抒情」與「敘事」兩者,既涵蓋了人的內心和現實世界,也兼括了主觀的抒發與客觀的敘述。它們不但是文學與美學的領域裡永遠的重要課題,更是現今中文學界的熱門議題。有見於此,本次研討會將它們規劃為雙主題,便是希望提供國內外的學者專家們一個極佳的學術平臺,在此互相切磋,交換心得,冀望能藉此更加豐富中國文學的研究成果。

四、會議發表人:公開徵求國內外學者針對會議主題撰寫論文,本會議亦歡迎研究新銳來稿。

五、會議地點:淡江大學淡水校園

六、論文撰寫相關事項:
(一)、截稿日期:2013年3月1日前,繳交完整論文紙本及電子檔。
(二)、撰寫格式請至官網下載附件檔案。

七、聯絡方式:
(一)、稿件寄送e-mail: 600010226@s00.tku.edu.tw
(二)、聯絡人:喬書瑾小姐、葉人豪先生
(三)、聯絡電話:886-2-26252380,0934018956
(四)、傳真:886-2-26209930
(五)、聯絡地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淡江大學中文系

系統號:

C-000200

第十七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暨黃朝恩教授榮退紀念研討會

標題:

第十七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暨黃朝恩教授榮退紀念研討會

時間:

2013年5月18至1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屏東教育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第三、第四會議室(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臺師大地理系

聯絡人:

李宜梅助教,Tel: 02-77341652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謹訂於2013年5月18-19日舉辦「第十七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暨黃朝恩教授榮退紀念研討會」,歡迎地理學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與研究生報名參加。本屆會議主題為「十二年國教下地理教育與環境教育的展望」,分七子題:(1)臺灣地理教育的回顧與展望;(2)國際地理教育的發展與借鏡;(3)環境教育、防災教育、海洋教育與永續發展;(4)十二年一貫地理課程的整合;(5)地理教育與社區資源的整合;(6)數位典藏與資訊通訊科技融入教學;(7)其他地理教育相關議題。

本研討會已通知論文摘要審查結果,並邀請於本研討會發表論文,論文全文於2013年4月15日截稿。
會議重要時程:
論文全文截稿:2013年4月15日
論文發表日期:2013年5月18-19日

會議聯絡人:李宜梅助教
電話:02-77341652

系統號:

C-000136

第二十二屆詩學會議——緣情言志‧終極關懷:詩與宗教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二十二屆詩學會議——緣情言志‧終極關懷:詩與宗教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5月24日(週五)

地點:

彰師大白沙大樓五樓國際會議廳(彰化市進德路1號)

主辦單位:

彰師大中文系

聯絡人:

施宣妃,Tel: (04)7232105-2612;E-mail: t097970@cc.ncue.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二、會議日期:2013年5月24日(星期五)

三、會議主題:詩學的研究與教學,是彰師大國文系創系以來的軸心。詩是宗 教傳佈的途徑之一,宗教意識往往也體現在詩中。茲為賡續研究成果,擬以「詩與宗教」為主題,舉辦「第二十二屆詩學會議――緣情言志‧終極關懷:詩與宗教學術研討會」。

四、研討子題:
1、現代詩人/詩作的宗教信仰(含民間信仰)/信念
2、現代詩人/詩作的宗教情懷/情操
3、現代詩人/詩作的宗教追尋/實踐
4、現代詩人/詩作的宗教精神/意識/意味
5、現代詩人/詩作的宗教感/宗教體驗/宗教的解脫
6、其他

五、會議發表人:公開徵求國內外學者針對會議主題撰寫論文,本會議亦歡迎研究新銳來稿。

六、會議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白沙大樓五樓國際會議廳

七、審查方式:本研討會論文投稿已截止,投稿學者之論文題目及綱要,由籌備委員會邀請專家匿名審查,錄取者將於12月15日(星期六)前通知,進行撰稿。

八、論文撰寫相關事項:
(一)截稿日期:2013年3月1日前,繳交完整論文紙本及電子檔。
(二)撰寫格式請根據隨函所附之論文體例(請至相關網址下載)。

九、聯絡方式:
會議籌備召集人:胡瀚平、蔣美華
聯絡人:施宣妃
地址:500彰化市進德路一號彰化師大國文系辦公室
電話:(04)7232105-2612 傳真:(04)7211181
郵寄E-mail:t097970@cc.ncue.edu.tw

系統號:

C-000206

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翻譯與東亞現代化國際研討會

標題:

十九至二十世紀初翻譯與東亞現代化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3年5月29至31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

聯絡人:

呂匯思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旨在探討19至20世紀初翻譯與東亞各國現代化的關係。

為應對西方勢力入侵的嚴峻挑戰,東亞各國在19至20世紀初開展一系列現代化改革,涵蓋軍事、政治、經濟、科技、醫療、法律、行政、外交、教育、文學以至傳媒等方面,帶來深遠影響,直接塑造了20至21世紀的「現代」東亞。

現代化不等同於西化,但無可否認,19世紀西方在當時確被視為「現代」的象徵,東亞各國在不同程度上透過學習甚至仿效西方來進行現代化改革。在引入與傳遞西方思想、理論、概念與實踐經驗的過程中,翻譯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本會議邀請學者自組小組或以個人名義,就以下或其他相關課題提交論文摘要,經會議籌備委員會篩選後在會議上宣讀論文:
•翻譯與「現代化」概念在東亞的推行
•翻譯在推動東亞各領域現代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東亞現代化過程中輸入的西方譯作及其影響
•譯者、贊助人及東亞現代化翻譯活動中其他重要人物與機構
•經翻譯引進的西方思潮及知識在東亞現代化中的流播和應用
•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翻譯活動對東亞現代化的貢獻

宣讀論文時間:每篇論文宣讀時間為20分鐘,答問時間10分鐘。每一自組小組時間為1小時30分,以3篇論文為限。

會議語言:普通話及英語。

費用:會議不收取會議費。參加者須負責其交通及食宿費用。如有需要,可提出住宿補貼申請,由翻譯研究中心視乎會議預算及學者需要決定補貼金額。

官方網站:會議詳情、個人與小組報名表、交通、住宿及其他訊息請參見官網。

重要日期:
1.摘要提交截止日期:已於2012年10月底截止
2.會議論文接受通告:2012年12月1日
3.註冊截止日期:2013年3月31日
4.會議日期:2013年5月29至31日

系統號:

C-000211

2013 NATSA Conference

標題:

2013 NATSA Conference

時間:

June 21-22 (Fri-Sat), 2013

地點: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552 University Rd, Santa Barbara, CA 93106,USA)

主辦單位: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

聯絡人:

NASTA

內容簡介:

Conference Theme:Taiwan in Theory
The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 invites scholars, particularly young scholars, to submit proposals for our upcoming annual conference on June 21-22,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with the co-assistance of the Center for Taiwan Studies at UCSB and of th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t Academia Sinica. Following the calls of multiple scholars from our 2012 conference, we invite submitters to consider how Taiwan’s situation—its own by itself or in relation to or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s, perhaps as a gateway, liminal space, node, or even method—makes contributions that scholars who pursue answers to parallel questions in other areas would profit from hearing. We encourage students of Taiwan to return to and reflect on their research, to its basis in Taiwan’s experience, to discover insight into how these may, whether originally the main focus of research, a footnote in it, or a previously unfinished thought, contribute in novel ways to larger debates.

As a larger goal for the conference, NATSA hopes to begin to inspire the work and discussions that will continue to push Taiwan and Taiwan Studies towards critical, valuable engagement with the most pressing questions of the moment and of the future. NATSA 2013 challenges scholars to begin research that will place Taiwan (along with its people, their productions, anxieties, and challenge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ory. By joining this conference and speaking to your own discipline’s debates and discussions, we hope to create a node of exchange for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advance. This will also give presenters the opportunity to place their work and conclusions before a group of other younger and experienced scholars intimately engaged with parallel issues, data, and events from quit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ALL FOR PAPERS
Submission deadline: January 4th, 2013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by: February 15th, 2013
Full papers due: May 13th, 2013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fficial webpage (http://www.na-tsa.org/new/)

系統號:

C-0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