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定堂珍貴西古籍與手稿入藏國家圖書館
標題:
內容簡介:
西洋古籍文獻收藏家「澄定堂」捐贈及寄藏本館名家書信及手稿200件,國家圖書館於今日於館內國際會議廳舉辦「澄定堂古籍與手稿座談會暨手稿捐贈儀式」。儀式由曾淑賢館長主持,「澄定堂」則由Jason Dou先生代表出席,另邀請貴賓法國在臺協會公孫孟主任及前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光臨致辭。
儀式當日國家圖書館推出「澄定堂西洋古籍與名家手稿展」,展出西洋大家手稿,如繆塞(Alfred de Musset)的詩劇〈奧古斯特的夢想〉(Le songe d’Auguste);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3件手稿〈教條的歷史〉(Histoire des dogmes)、〈對多配偶制的回應〉(Reponse a la polygamie)及〈關於婦女與教會的手稿〉(Manuscrit sur les femmes et l’Eglise);雨果(Victor Hugo)的簽名書;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的〈法國第三階級史〉(France. Histoire du tier etat)、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的信、左拉(Emile Zola)的信、海頓(Franz Joseph Haydn)神劇〈四季〉(Le stagioni)的抄本、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的五幕詩劇〈拉瓦涅的弗耶斯克〉(Fiesque de Lavagna)等,應為臺灣首見,並另搭配澄定堂早期移藏本館之西洋古籍珍本,如1483年的《科貝格聖經》(KoKoberger Bibel)、1490出版的史學名著《年鑑補遺》(Supplementum Chronicarum)、1632年印刷的《威廉‧莎士比亞先生的喜劇、歷史劇和悲劇》、1570年第一版的《建築四書》(I quattro libri dell’architettura)、1762盧梭《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ou principes du droit politique)、1637年笛卡兒的《談談方法》(Discours de la methode)、1721年孟德斯鳩的《波斯人書札》(Lettres persanes)等經典一併展出。
儀式當日籌辦「澄定堂古籍與手稿座談會」,由曾淑賢館長主持,另邀請4位學術名家就其相關之研究領域發表談話,講者及講題依序如下: (1)臺灣大學歷史系楊肅獻教授/講「啟蒙運動」(2)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潘鳳娟教授/講「拿破崙的終身執政」(3)中央大學法文系許綺玲教授/講「法國19世紀文學」(4)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易鵬教授/講「書籍與手稿研究」。
國圖曾淑賢館長表示,國家圖書館特藏資料豐富,百年以上之西文古籍有5,000餘冊,其中不乏圖文並茂之珍善本,加上「澄定堂」移藏之寶貴西洋經典及手稿,國家圖書館自當妥善整理與維護,並儘速數位化上網,方便讀者閱覽研究,做社會教育最大的推廣。
澄定堂代表Jason Dou 致辭提及家族進行西洋古籍收藏已歷百年之久,並於近50年來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德國修復學院等合作古籍文獻修復,近年來將西洋古籍寄存及部分捐贈予國圖,就是希望能藉由國圖的力量,保存這批人類文化遺產,並將之進行數位化,提供學者研究及國外圖書館借展等多元推廣運用。
法國在臺協會公孫孟先生則表示,今天所展示的手稿中,有許多法國文豪的作品,他們思想中呈現的普世價值與對人性深刻的觀察,使他們的文字跨越了國界,成為全人類無價的珍寶與共同資產。前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女士則表示,很高興受邀見證今日的捐贈儀式,對澄定堂家族百年來守護西方珍籍免受戰火蹂躪表示敬佩,而其後人願意將之捐贈予國圖,讓國圖機會承擔典藏與照顧這批西洋珍籍的責任。此舉除了豐富了國圖館藏,也能透過將古籍數位加值與多元推廣,進而與歐洲典藏單位互相鏈結,發揮古籍的研究價值與能見度。
系統號:
O-017046
【徵才】中研院中國文哲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時間:
2020年12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缺:本所編制內助研究員或副研究員 1 名
二、資格:具有博士學位者
三、專業領域:易經、四書、經學史
四、應備資料:各一式六份(含學術著作)
(一)詳細履歷
(二)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通過證明。
(有教師資格證書者請加附影本)
(三)未來三年研究計畫
(四)歷年學術著作目錄
(五)重要學術著作(1-3 種,含博士學位論文),以外文撰寫者,請附中文摘要。
*應徵副研究員者,請提供近五年內代表著作 1-3 種
五、受理方式:請於2020年12月15日前,備齊上述資料,寄至
台北市南港區(115) 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中研院文哲所秘書室收,洽詢電話:02-27895713 黃先生;E-mail: hopperan@sinica.edu.tw
系統號:
O-016905
【徵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徵求文化人類學領域專任助理教授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應徵資格:獲有人類學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華語授課能力,同時有英語授課能力者尤佳;可教授文化人類學、文化田野、區域民族誌等基本課程。
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預計)。
檢具資料:
1. 詳細履歷表、未來研究規劃書(前述兩項均請提供中、英文兩種版本)。
2. 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證書影本(須經我國駐外單位認證);或就讀學校權責單位正式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
3. 主要學術經歷證件影本(若有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務請提供)。
4. 學術界人士推薦信兩封(得以紙本或Email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送:紙本須印有推薦人之服務單位等相關信息,由推薦人親筆簽名直接郵寄至本系;Email須附上經推薦人簽名之推薦信掃描檔,並自推薦人所服務單位之電子信箱寄出)。
5. 著作目錄。
6. 五年內(2016年8月起算)已出版之代表著作(若非以中文或英文撰寫,須附中文或英文之大綱說明與摘要)與七年內參考著作(至多五篇,2014年8月起算)。以期刊、專書論文為代表著作者,至少應提供兩篇,專書則得以一本為代表作(惟以博士論文為代表著作申請助理教授職等者,不受出版與否限制)。
7. 至少三門與前述研究專長相關課程之授課大綱(syllabus)。
收件截止時間:申請資料須於2020年11月30日17:30前送達本系。
備註:
1. 以上檢具資料除推薦信外,請準備紙本一式3份與電子檔1份(電郵或光碟),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至:10621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教室;電子郵件請傳送至incasu@ntu.edu.tw。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本系蘇助教聯絡,02-3366-4730 / incasu@ntu.edu.tw。
2. 基本資料完備者,經初審通過,將另行安排演講面談時間。
系統號:
O-016891
【徵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徵求考古學領域專任助理教授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應徵資格:獲有考古學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華語授課能力,同時有英語授課能力者尤佳;可教授考古學基礎課程、考古學方法、區域考古學或體質人類學等基本課程。以可開授體質人類學相關課程者為優先考量。
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預計)。
檢具資料:
1. 詳細履歷表、未來研究規劃書(前述兩項均請提供中、英文兩種版本)。
2. 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證書影本(須經我國駐外單位認證);或就讀學校權責單位正式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
3. 主要學術經歷證件影本(若有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務請提供)。
4. 學術界人士推薦信兩封(得以紙本或Email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送:紙本須印有推薦人之服務單位等相關信息,由推薦人親筆簽名直接郵寄至本系;Email須附上經推薦人簽名之推薦信掃描檔,並自推薦人所服務單位之電子信箱寄出)。
5. 著作目錄。
6. 五年內(2016年8月起算)已出版之代表著作(若非以中文或英文撰寫,須附中文或英文之大綱說明與摘要)與七年內參考著作(至多五篇,2014年8月起算)。以期刊、專書論文為代表著作者,至少應提供兩篇,專書則得以一本為代表作(惟以博士論文為代表著作申請助理教授職等者,不受出版與否限制)。
7. 至少三門與前述研究專長相關課程之授課大綱(syllabus)。
收件截止時間:申請資料須於2020年11月30日17:30前送達本系。
備註:
1. 以上檢具資料除推薦信外,請準備紙本一式3份與電子檔1份(電郵或光碟),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至:10621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教室;電子郵件請傳送至incasu@ntu.edu.tw。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本系蘇助教聯絡,02-3366-4730 / incasu@ntu.edu.tw。
2. 基本資料完備者,經初審通過,將另行安排演講面談時間。
系統號:
O-016892
【徵才】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一、職級: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
二、名額:一名。
三、申請資格:
1. 具藝術史或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
2. 專長領域:亞洲藝術史(佛教藝術領域優先)。
四、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
五、工作內容:
1.每學期至少開授二門課(大學部及研究所各一門),可用中文或英文授課。
2.輔導學生、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
3.協助各類行政事務。
六、申請資料(必須為紙本):
1.本所應徵申請表(請由本所網頁下載)
2.中文或英文個人履歷一份
3.歷年著作目錄一份
4.博士學位畢業證書影本一份(或臨時學位證明文件正本一份)
5.博士班歷年成績單正本一份(無成績單者,請提供校方相關說明書正本一份)
6.五年內代表著作最多三種,各四份(必須為2016年8月以後出版)
7.七年內參考著作最多三種,各四份(必須為2014年8月以後出版)
8.二位推薦人的姓名及聯絡方式
9.如有現職及經歷證明文件,請務必提供影本一份
10.如有中華民國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請務必提供影本一份
11.擬開大學部及研究所各一門之課程大綱
七、申請截止日期:2020年11月30日(以郵戳為憑)。
八、郵寄地址:
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盧慧紋所長 收(信封上請務必註明「申請教職」)
九、洽詢人:鄭玉華助教;電話:886-2-33664223;電子信箱: yukwahc@ntu.edu.tw
=============================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an open rank faculty position (Assistant, Associate, or Full Professor) to begin in August 2021.
We welcome applications from any scholars who can enhance and broaden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file of the institute, but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specialists in the History of Asian Art (preference will be given to applicants with expertise in Buddhist Art). Applicants must hold a Ph.D. degree in art history or related fields. Chinese proficiency is preferred but not mandatory. Responsibilities will include teaching at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s, thesis supervision, student advising, and administrative/committee services.
Submissions must be postmarked by November 30, 2020. The application package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Application form (Please download from our website)
2. Curriculum vitae
3. List of publications
4. Copy of Ph.D. diploma (or a formal temporary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university)
5. Transcript of the highest degree (or Enrollment Certificate)
6.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up to three academic works published in or after August 2016 (four hard copies of each)
7. Supporting publications: up to three additional supporting works published in or after August 2014 (four hard copies of each)
8. Nam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wo referrers
9. Evidence of work experience (if any)
10. Copy of Teacher Certificate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R.O.C. (if any)
11. Syllabi for a liberal education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a seminar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e application package should be mailed directly to:
Dr. Hui-Wen Lu
Direct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o.1, Sec.4, Roosevelt Road,
Taipei 10617,
Taiwan (R.O.C.)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Ms. Yukwah Cheng
E-mail: yukwahc@ntu.edu.tw
Tel: 886-2-33664223
系統號:
O-016890
【徵才】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徵聘專任/專案教師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職級及名額:專任或專案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若干名。
二、 資格:
1、具世界史相關博士學位。
2、應徵者除獲有博士學位之初任教師外,應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1)三年內有正式出版之專書,並檢附審查意見及通過出版之相關證明。
(2) 最近三年發表二篇SCI、SSCI、TSSCI、EI、A&HCI、民國一百零五年新制THCI(原THCI Core)或SCOPUS等索引收錄之學術性期刊論文,且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3)最近三年至少主持2個科技部研究計畫。
(4)傑出專業實務表現,並檢附相關證明。
前述期刊論文及科技部研究計畫,得相互折抵。
3、其最高學歷若為本校授與者,應具有與任教科目性質相近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或職務資歷二年以上。
三、 應繳資料:
1、 個人學經歷表、學位證書影本(持國外學歷而無教師證書者,國外學歷證件及歷年成績單須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並附中文譯本各一份)。
2、 代表著作(請標記)及近三年內相關論著各三份,並附中文摘要。(上述1、2項之「應徵教師資料表」請從本系網頁下載填寫)
3、 著作目錄及博士修業成績單。
4、 擬開課程名稱及課程綱要。
四、申請時間:自即日起至民國109年11月30日(星期一)止。(以郵戳為憑)
五、聯絡地址:10610台北市和平東路1段162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網址:www.his.ntnu.edu.tw
電話:(02)7749-1506
傳真:(02)2363-3032
E-Mail: t23028@ntnu.edu.tw
連絡人:李小姐
系統號:
O-017021
【徵才】臺灣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0年12月21日截止
報導者:
陳麗卿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啟事※
資格:具有哲學或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職位: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1.先秦儒學
2.邏輯
除領域專長外,原則上應具有華語教學能力,並能擔任本系必修課程之教學
申請資料:
一、 學位證書影本
二、 履歷自傳
三、 著作目錄
四、 經歷證件影本(助理教授須附博士成績證明)
五、 專長與研究方向
六、 可開授課程大綱(包括本系必修科目)、曾授課程大綱(無教學經歷者免)
七、 著作一式四份(博士論文;代表作至多3件,須為2016年8月以後發表之著作;參考著作則須為2014年8月以後發表之著作。以專書、專書論文為代表作送審者,應檢附經審查通過後出版之相關證明。)
八、 推薦信二封
申請截止日期:申請資料須於2020年12月21日下午5時前送達本系
預定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
郵寄收件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辦公室(中華郵政)
自行送件或以民間快遞寄件者,請寄 100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辦公室
連絡電話:886-2-33663396 傳真:886-2-23636269
E-mail:julie@ntu.edu.tw Website:http://www.philo.ntu.edu.tw/
系統號:
O-016934
【徵才】政治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0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資格:具有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
二、 職位:助理教授(含)以上。
三、 領域專長:東方哲學(以佛學領域為優先)、英美哲學
四、 徵聘人數:一名
五、 起聘日期:110年08月01日
六、 截止日期:109年12月31日(星期四)(郵戳為憑)
七、 備審資料:
1.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一式三份。
2. 研究所成績單影本,一式三份。
3. 詳細個人履歷表及五年內代表著作目錄,一式三份。
4. 博士論文及五年內代表著作,一式三份。
5. 研究計畫書,一式三份。
6. 教學計畫書或授課大綱,一式三份。
7. 推薦函兩封。
* 持國外學歷者,學位證書及成績單應先向駐外單位辦妥驗證手續並檢附通過驗證證明。申請教授、副教授者免附研究所成績單及其驗證證明。
* 五年內代表著作如尚未出版,請附預計出版證明;如經審查出版,請附審查證明。
* 推薦函請由推薦人個別於申請截止日前(109年12月31日)寄達本系。
* 請另將備審資料第1~6點製作成PDF檔,以電子郵件方式寄至聯絡人信箱,紙本資料恕不檢還。
八、 備審資料郵寄地: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收
(信封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九、 聯絡人:詹小姐
電話:886-2-2939-3091 ext.62362
傳真:886-2-2939-0514
E-mail : amandach@nccu.edu.tw
系統號:
O-016889
【徵才】東吳大學哲學系徵聘教師
標題:
時間:
2021年3月2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擬聘員額:1名,起聘日期為2021年8月1日。
二、擬徵聘教師專長領域:中國哲學
三、收件截止日期:2021年3月2日(星期二)(紙本或電子檔皆可,函寄紙本資料者,以郵戳為憑。)
四、東吳大學哲學系處理申請教職案分為二階段,通過第一階段者得進入第二階段。
(一) 第一階段----資料審查
申請者均需繳交下列8項資料:
(1)博士學位證書(已通過博士論文口試者,可暫繳交系或校所開立之證明文件;學位證明文件需於校教評會前送達)
(2)助理教授(含)以上之證書影本(無證書者可免)
(3)履歷表(含學、經歷、著作目錄)
(4)近五年學術著作(應聘助理教授者需附博士論文)
(5)推薦函2封
(6)教學計畫(請註明專長與可任教科目)
(7)研究計畫
(8)身份證或護照影本(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二)第二階段----演講、面談
預計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舉行,請申請者留意E-mail通知;演講內容以申請者之專長領域為主。
五、東吳大學哲學系審查參考標準為以下四項:
(1)系所發展需要。
(2)學術能力。(需具備華語教學能力)
(3)教學能力。
(4)配合系所整合研究與教學。
依東吳大學規定新聘教師以專案教師聘任為原則。
函寄紙本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郵寄至:
111-002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哲學系米建國主任 收
寄送電子檔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email至:philos@scu.edu.tw
聯絡電話:02-28819471分機 6211
系統號:
O-017024
【徵才】東京大学アジア研究図書館研究開発部門教員公募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東京大学では新図書館計画のもとに、総合図書館の拡充、アジア研究図書館の新設の準備を進めて参りました。今般、ようやくアジア研究図書館の開館が実現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ので、開館に伴う教員の公募を行います。
アジア研究図書館は、研究支援及び研究機能を持った図書館になります。その中核を担う方が、このたび公募しますサブジェクト・ライブラリアン教員です。従来、東京大学の図書館には教員は配置されてきませんでしたが、昨今の研究領域の多角化、情報の多様化の現状に鑑み、大学教員または学生(学部学生・大学院学生)の研究支援ならびに蔵書構築等の図書館運営を主たる任務とする教員を、正式に附属図書館に配置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
サブジェクト・ライブラリアン制度は、海外では既に認知されていますが、日本ではようやく緒に就いたばかりです。東京大学アジア研究図書館は、そのような試みを本格的に始動させ、サブジェクト・ライブラリアン制度の確立とその普及を目指しています。大学における新しいサブジェクト・ライブラリアン教員の配置という、新しい時代を切り開いていく試みに、自ら身を投じてみたいと考え、かつ研究支援に価値を見出せる、有志の方の応募を歓迎致します。
系統號:
O-016984
【獎助】台北市雲五圖書館基金會「王雲五先生自學獎學金」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補助對象:
為鼓勵大學院校中文系、歷史系與哲學系之學生自學,於每學年第一學期辦理補助審查。
二、補助金額與名額:
每系每年各以補助1組為原則,獎助金額依財團法人台北市王雲五基金會之審查委員決議。
一、申請方式:
(一)自學計畫可以包括1到5人組成的自學小組,依學習需求提出自學計畫案。自學計畫的類別可以包括讀書會、語言學習、技能學習、王雲五先生研究、參加國內外競賽等等。
(二)申請時間至11月30日前,本會於12月中公布結果計畫,入選者於隔年1月開始執行。
(三)執行期間以半年為原則,可申請一年期。
(四)成果報告必須包括申請資料、實際成效、經費使用、活動過程文字與相片記錄以及3分鐘以上影片。
二、補助流程:
(一)學生依自學需求提出「自學計畫案」,內容包括學習動機、內容、時間、經費以及預期成果。計畫經財團法人台北市王雲五基金會審查通過後,開始執行。補助項目及金額該會視年度預算而定。執行完畢後,於規定期間繳交成果報告,參與該會舉辦之成果發表會,經該會審核後頒發自學獎學金。
(二)請逾109年11月30日前寄回自學計畫報名表與自學計畫書,以紙本繳交至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9巷8號1樓 王雲五紀念館收。
三、相關問題,請洽張小姐(02-2362-1574)
系統號:
O-016917
【獎助】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Chinese Studie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標題:
時間:
2021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s now accepting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1-22 Chinese Studie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open to scholar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tudying any historical period.
系統號:
O-016936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0-2021年專號徵稿
標題:
內容簡介:
主題:傳統領域與土地正義
責任編委/官大偉
出刊時程:2020年12月
主題:Why Taiwan
責任編委/余舜德
出刊時程:2021年6月(截稿日:2021年1月)
主題:環境人類學方法論
責任編委/李威宜
出刊時程:2021年12月(截稿日:2021年10月)
臺灣人類學刊仍保持接受其他非主題投稿之稿件,採隨到隨審。投稿主題專號的稿件,若經責任編委判定未符合專號性質,但稿件經外審通過後,將以一般研究論文類別刊登。來稿請註明投稿主題,稿件收受窗口:tja@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容如 02-26523300 #3321
相關訊息歡迎至https://www.ioe.sinica.edu.tw/ ,點選「臺灣人類學刊」參考。
系統號:
O-016916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徵文
標題:
時間:
2021年4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晚明鍾惺在〈詩歸序〉中,認為選詩具有「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的影響力,這是因為選詩者通常按照一己的選詩理念與標準,由一定範圍內(斷代或通代;單一詩體或綜合詩體;專家詩或群體詩)的作品中,選擇相應的內容,刪除不合己意者,有些甚且附上詩作的點評,讓詩歌選本成為寓有選詩者詩學理念與批評標準的著作。讀者在閱讀選本中的詩作時,往往連帶的接受了選詩者透過「刪、選、評」所形塑的詩學觀,誠如魯迅〈選本〉一文所謂:「讀者雖讀古人書,卻得了選者之意,意見也就逐漸和選者接近,終於『就範』了。」
鑒於歷代有許多著名且普及的古典詩歌選本,不僅寓有選詩者的詩學理念,也是不同詩學流派闡揚詩論或論爭詩學的工具,加以某些詩評家既有詩話,又有選本(如王夫之《薑齋詩話》與《唐詩評選》;王士禛 《漁洋詩話》與《唐賢三昧集》;沈德潛《說詩晬語》與《唐詩別裁集》),若能結合詩話與選本,應能更全面完整的掌握詩評家的詩學觀。此外,整理歸納不同選本所選錄的詩人、詩作、詩體、詩評(含卷前序文與選詩凡例),除了能理解單一詩歌選本的選詩取向,也能從中分析名家或名作的共時性與歷時性接受情形,凡此種種,皆有助於拓展古典詩學研究的議題與面向。《成大中文學報》故而策劃「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以歷代古典詩歌選本(含漢魏六朝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選、明詩選、清詩選、當代古典詩選)為研究文本,擬定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一、重要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二、域外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三、詩歌選本與相關詩話研究
四、詩歌選本與相關詩學論爭
五、詩作名篇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六、詩人名家或群體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歡迎海內外學者先進惠賜 鴻文。
系統號:
O-016991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2期「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專題徵稿
標題:
時間:
2020年12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場域,在跨國流動與網路世代的影響之下,出現多樣繁複的新面貌。當我們以現代主義想像六O年代,鄉土文學的七O年代,眾聲喧嘩的八九O年代,那麼過去十年的台灣文學關鍵詞會是什麼呢?這十年間,台灣社會內部的變遷與社會運動,如太陽花學運、婚姻平權等,媒體與傳播方式的改變,如社群形成、網路直播、文化創意產業,乃至文學作品的轉譯等,以及跨國的移動者與文化的交流,皆重構了台灣的文化景觀與想像世界的方式。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與台灣文學學會合作推出32期專題「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邀請台灣文學研究者共同來想像、回顧與重估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以十年作為斷代,一同來書寫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史。
建議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
1.重寫文學史
2.世代
3.社群
4.性別
5.社會運動
6.新移民工
7.網路與新媒體
8.跨國與跨領域
系統號:
O-016967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時間:
2021年2月28日截止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預定於2021年12月出版「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由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賴錫三教授籌劃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以不超過二萬五千字、英文稿以30頁以內為原則。體例請參照本刊「稿約」與「寫作格式」。本專輯的規劃構想說明如下:
儒、釋、道,做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義理軸心,「三教」雖各有特色、各具系統,然隨歷史遷變之辯證演化,彼此間不斷發生相互跨界的混雜現象。教義與教義「之間」,生發出思想內部的「複數型態」之多樣可能性。或「是非競爭」,或「彼此調和」,或「格義接引」,或「創造轉化」,或「判別異同」,或「分流合匯」……風貌殊異、演變多端。這種跨界混雜的思想延異與增生,或因為彼我思想競爭而交織演化,或因為回應時代而大開大合,思想「之間」在離合引生的轉化過程中,不免產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視域融合現象。這種思想「之間」 相互轉介的曖昧難明處,正是三教「交涉與分合」,產生出「既迷惑又迷人」的弔詭共生現象。此「三教的交涉與分合」之專號,邀請學者可從不同歷史年代與主題,如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乃至當代中西視域下的儒釋道新對話,針對儒釋道之間的任兩者關係、乃至三者關係,自由擇取不同角度,或「儒、道」交涉,或「玄、佛」交涉,或「儒、佛」論辯,或「三教」同異⋯⋯以多元角度深描各種「之間」的關係,呈顯不同類型的思想交涉圖像。期待或縱或橫的抽絲與編織,能讓三教「交涉與分合」的綿延脈絡與內部理路,獲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學術景觀。
※本專輯之截稿日為2021年2月28日
投稿信箱:chinesestudies@ncl.edu.tw或投審稿系統http://journals.ncl.edu.tw
系統號:
O-01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