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大學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2020:戰後海外臺灣政治運動

政治大學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2020:戰後海外臺灣政治運動

標題:

政治大學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2020:戰後海外臺灣政治運動

時間:

2020年11月6日(週五)

地點:

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七樓羅家倫講堂(台北市文山區萬壽路36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財團法人史明教育基金會

內容簡介:

9:50-10:50
專題演講I:戰後臺灣海外政治運動史研究的意義
主持人: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主講人:松田康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11:00-12:00
專題演講II:外交史研究取向下的「釣魚臺」與臺灣政治運動
主持人:許文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講人:任天豪(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訪問研究員(2020短期))

14:00-15:00
海外台灣人政治運動座談
主持人: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與談人:羅福全(臺灣安保協會榮譽理事長)、張維嘉(臺灣歐洲研究協會榮譽顧問)、艾琳達(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退休教授)

15:20-16:20
論文發表
主持兼評論人:何義麟(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所長)
1970-1990年代海外臺灣獨立運動史料的內容與意義――以臺獨聯盟(WUFI)為中心(郭佩瑜,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專任助理)
成為中國人――宵月號事件中在澳洲臺灣人的身分轉變(林韋聿,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生)

活動報名系統:https://bit.ly/3j9WQqF

系統號:

C-017040

2020「跨類與出位: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工作坊」

2020「跨類與出位: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工作坊」

標題:

2020「跨類與出位: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工作坊」

時間:

2020年11月6至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B1國際會議廳(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

張雅婷,E-mail: s98101507@ncnu.edu.tw

內容簡介:

本屆「文學批評工作坊」,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辦,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協辦,會議主題訂定為「『跨類』與『出位』」。

中國古典文學批評中有一顯著現象,即採取跨越性的思維建立其批評術語或批評模式,例如最基本的「文體」之「體」,或鍾嶸以滋味(論詩)作為文學批評術語,其實均屬於一種「跨類性」的挪用,而後更衍生文藝批評常見現象;另方面,文學批評中也不乏見「以文為詩」、「以賦為詩」或「詩中有畫」等說法,近代學者以「出位之思」名之,此看似以不同文體或相異藝術類別的相互比較或楯接來進行批評,但背後其實仍存有一種跨越性思維。進一步言之,無論「跨類」或「出位」,如此的批評路徑,往往在異類語詞與意義的相互觀照之下,使批評話語產生更深層、更多面向的潛藏意蘊。

系統號:

C-017035

2020第五屆台灣與東亞近代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第五屆台灣與東亞近代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14日(週六)

地點:

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七樓羅家倫講堂(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育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國家人權博物館、自由思想基金會

聯絡人:

E-mail: twhistoryconference@gmail.com

內容簡介:

9:50-12:00
主持人:許雪姬
1945年~1949年統制經濟與兩岸貿易對台幣匯率變化之影響(王炘盛)
評論人:曾獻緯
「必須保衛市民」:1950年代初期國民黨政權在台灣推動都市土改的理想與困境(廖彥豪)
評論人:魏玫娟
國民黨本土派的形成:以增額立法委員為中心的探討(1980-1989)(陳佳德)
評論人:李福鐘
一九七〇年代大陸の対外経済政策――資源政策を中心に(橫山雄大)
評論人:前田直樹

13:00-14:40
主持人:林果顯
青年的蒙學經驗: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臺籍漢詩文作者的學習軌跡(簡宏逸)
評論人:吳佩珍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の流動商店(攤販)に対する政策・制度と実態に関する研究(三文字昌也)
評論人:顏杏如
雜誌から見た理蕃政策(1930-1945)(石丸雅邦)
評論人:鄭螢憶

15:00-17:00
主持人:鄭麗榕
初探近代台灣與日本婦女運動──以20世紀初期之婦女相關組織為範疇(李怡瑩)
評論人:陳姃湲
清中葉江南才媛理想婚姻生活方式——以〈比屋聯吟圖〉為例(王輝)
評論人:劉季倫
台灣作家吳濁流的大陸經歷及對其創作活動的影響──以其40年代的文學創作《胡志明》與《波茨坦科長》的比較為中心(伊蒙樂)
評論人:曾士榮
定根本土:穩定發展時期的南部長老教會(1895-1935)
評論人:鄭麗榕

系統號:

C-016999

「第八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歷史事件」學術研討會

「第八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歷史事件」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八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的歷史事件」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27日至28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彰化師範大學進德校區白沙大樓西側5樓國際會議廳(彰化縣彰化市進德路1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11月27日
9:30-11:45
主持人:陳文豪
時局下的報業競爭:旅遊視察,祖國事件與大戰前臺灣的社會情勢(莊勝全)
與談人:曾品滄
美臺團的電影啟蒙活動:以日記資料為主的考察(李毓嵐)
與談人:蔡秀美
殖民地臺灣的學運體驗:以黃繼圖日記為分析對象(張政傑)
與談人:曾文亮

13:30-15:00
主持人:廖振富
戰後日記中所載台灣的政治事件(許雪姬)
與談人:溫振華
葉盛吉與戰前大正教養主義(吳叡人)
與談人:何義麟

15:20-17:35
主持人:李盈慧
警察與地方社會——以吉岡喜三郎日記為中心(鍾淑敏)
與談人:張素玢
《水竹居主人日記》中的治安視角——兼論日治時期武裝抗日事件(邱正略)
與談人:翁佳音
日記中的霧社事件(陳慧先)
與談人:詹素娟

11月28日
9:00-10:30
主持人:蘇瑤崇
馬偕的病歷:《馬偕日記》中的疾病與日常生活(王政文)
與談人:許宏彬
數位人文視野下的日記研究:以《馬偕日記》為例(胡其瑞、洪一梅)
與談人:王麗蕉

10:50-12:20
主持人:林玉茹
近代台灣中部菁英的文化生活及社會網絡(張隆志、鄭碩)
與談人:陳文松
臺灣民眾黨的成立與分裂——以《灌園先生日記》為文本的觀察(李宗信、林芳苓、顧雅文)
與談人:鄭力軒

14:00-16:15
主持人:黃富三
天人永隔:二戰末期台灣人日記中的船難與空難(黃子寧)
與談人:林蘭芳
1949 年撤退來臺的外省移民之安頓與影響(曾獻緯)
與談人:張建俅
1970 年代中國佛教會對於臺灣國際處境艱難的肆應與作為——以《白聖長老日記》為例(蘇全正)
與談人:侯坤宏

16:35-17:00
綜合座談:許雪姬、林玉茹、李宗信

系統號:

C-017039

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27日(週五)

地點:

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唐代學會、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人:

廖助理,Tel: 02-8674-1111*66004;E-mail: humanities@gm.ntp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主旨
為能匯聚海內外唐代研究學者,俾使學術社群更加壯大、研究視角更加寬廣、課題更加多元深化,並達世代傳承的效果,謹訂2020年11月27日(週五)於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11月28日(週六)於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議程請見「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最新消息」https://www.ntpu.edu.tw/college/e5/news_more.php?id=1129

三、線上報名:https://reurl.cc/GrO87p

系統號:

C-017136

宗教、文史哲研究與出版的展望:高本釗先生米壽祝壽講座暨學術論壇

宗教、文史哲研究與出版的展望:高本釗先生米壽祝壽講座暨學術論壇

標題:

宗教、文史哲研究與出版的展望:高本釗先生米壽祝壽講座暨學術論壇

時間:

2020年11月28日(週六)

地點:

臺大校友會館(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2-1號)

主辦單位:

新文豐出版公司、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29393091#69235

內容簡介:

暫訂議程:https://tinyurl.com/y2jcvosk

與會學者
1. 王德毅(國立臺灣大學)
2. 李豐楙(國立政治大學)
3. 王國良(國立臺北大學)
4. 溫楨文(佛光大學)
5. 謝聰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6. 廖肇亨(中央研究院)
7. 王見川(南臺科技大學)
8. 林聰明(逢甲大學)
9. 張永堂(國立清華大學)
10.鄭阿財(南華大學)

報名表單:https://tinyurl.com/y2crm55v
*因防疫需求,請有意參加者「務必」事先報名,並留下真實個人基本資訊。

系統號:

C-017060

「2020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0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28至2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三樓330309會議室、一樓330111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日本廣島大學

聯絡人:

張月芳助教,Tel: 2939-3091#62302

內容簡介:

專題演講:落合俊典(日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教授)

發表人:
王三慶、王志鵬、艾靜文、何劍平、李幸玲、林仁昱、林桂如、林韻柔、金泰洙、青木佳伶、紀志昌、胡素華、涂艷秋、荒見泰史、高田時雄、商海鋒、梁麗玲、陳煒舜、陳懷宇、黃東陽、黃敬家、楊明璋、萬波壽子、廖肇亨、福田素子、劉苑如、劉衛林、劉瓊云、鄭阿財、謝如柏、齋藤智寬等31名海內外學者(按姓氏筆畫排列)
(詳細議程請見http://www.chinese.nccu.edu.tw/)

會議地點:
A:國立政治大學百年樓三樓330309會議室(山上校區)
B:國立政治大學百年樓一樓330111會議室(山上校區)

報名網頁:https://bit.ly/3iJfSUD

系統號:

C-017034

東西方哲學中的類思維研究研討會

東西方哲學中的類思維研究研討會

標題:

東西方哲學中的類思維研究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週一)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106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發表者順序:
鄧敦民(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郭芳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博士後研究人員)
方萬全(東吳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陳弘儒(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助研究員)

▍緣起:
類思維或是類比推理是人類思想很基本的方法之一。本研討會從東西方哲學的角度出發考慮這組方法,包括現象學、分析形上學、法理學等等。主要目標是從這些不同哲學傳統的角度來思考此問題,希望對華文文獻中的類思維或是類比推理能有新的思考。

系統號:

C-017025

第25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5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5月22至23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聯絡人:

李美萱助教,Tel: 02-77491651

內容簡介:

地理學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具有跨自然與社會人文學科領域的本質,更是培養具備地球永續發展素養的基礎與關鍵教育科目。回顧沙學浚、王秋原、施添福等前輩學者關於地理課程綱要之專論與十二年國民教育一O八課綱「社會領域--地理」的重大變革與成就,可理解我國地理教育之發展一向奠基於既有成果,掌握世界教育趨勢,並回應本土社會特質,務實而前瞻的達成各階段國家教育目標。

時值新一輪國家課程綱要修訂之展開,且學生未來將面對更為複雜而跨領域的全球環境與社會議題,第25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調適與創新-跨界的地理教育」為主題,邀請地理學、社會領域與地理教育相關學者、專家及研究生,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學校、學校外之地理教育實踐,結合不同學科領域與新興的教學法與評量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潛能,培養其具備因應未來世界所需的調適力、合作力、能動性與創造力。會議子題包括:
新興學習理論與教學法
探究與實作:議題融入與跨領域理念的課程實踐
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含學習歷程檔案)
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趨勢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調適
空間資訊應用
環境監測與防災
觀光遊憩與區域發展
其他地理相關議題

*本研討會雖以中學階段地理教育為主軸,但歡迎幼教至大學(含)研究所以上之地理教育的研究成果分享,並歡迎學者專家另組工作坊及論壇。

本屆研討會將在 2021年5月22– 23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論文全文截稿日期為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優秀論文經推薦及審查後刊登於「地理研究」期刊。

發表報名系統 https://forms.gle/jB7vjRpR32esww8T7

系統號:

C-017017

第七屆道與德研討會──追隨德行與涵養美感

標題:

第七屆道與德研討會──追隨德行與涵養美感

時間:

2021年5月28日(週五)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校本部(臺北市陽明山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一、 會議主旨: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素以中西哲學溝通交流與美學研究為發展重心。道與德研討會是本系每兩年一次的哲學盛事,本屆會議主旨擬定為:「建立追隨德行與涵養美感的新理性文化」。
中華文化儒釋道的哲學傳統,貴在為世道人心提供情理共融的性情之教與安身立命的社會藍圖。西方近現代哲人亦反思科技文化的危機與工具理性的侷限,積極開展實踐理性、溝通理性、多元文化與全球倫理的可能性。
若要重新展望追求真實、良善、優美與崇高的人生理想,哲學人的理性思維可以嘗試整合科學、倫理、藝術與宗教的理論探究成果,成為價值中介與社會整合的推動者。

二、 研究子題:本次會議預計涵蓋以下議題:
(一) 文化現象危機與哲學理論反思
(二) 美感、品味與藝術美學的觀念探索
(三) 社群倫理與社會正義的理論建構
(四) 德行、知識與美感的形上思維
(五) 儒釋道哲學的當代新發展

我們竭誠邀請各界學術先進,從東方、西方或比較哲學的角度重新省思、界定、探索與主題相關的原創性論文。

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21年1月20日
審查結果通知:2021年1月30日(全文請於5月10日繳交)
會議方式:預計由國內外學者發表十八篇中、英論文,大會將以中、英文進行發表與討論。

投稿方式:題目、摘要與關鍵字請以中文或英文撰寫(字數限制:中文500字,英文250字),並附上投稿人姓名、所屬機構、聯絡方式等個人資料,以 Word 檔案透過電郵寄:2021.logos.arete@gmail.com。

系統號:

C-017023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14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6月24日至25日

地點: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主辦單位: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與中文教育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聯絡人:

E-mail: hwfd2020@126.com

內容簡介:

追尋人類語言在歷史上的變化的軌跡,描寫變化的過程,探求變化的原因,總結變化與發展的規律,這是歷史語言學的核心任務。導致語言變化的原因很複雜。在已知的當中,語言接觸最為重要。造成不同語言間接觸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宗教的跨語言跨文化傳播又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種。大規模的宗教傳播,通常要依靠經典的翻譯。經典的翻譯,不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接觸。任何翻譯作品的語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源頭語的影響。這一點在通常是外來傳教者將熟悉的源頭語翻譯為不熟悉的目的語的宗教經典的翻譯中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宗教經典的翻譯文本通常會含有超乎尋常的大量原典語言成分。這些成分又成為造成宗教經典神聖性的重要因素。經典的誦習無疑會對信眾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會表現在他們的哲學、思想和宗教選擇上,也會表現在他們的語言上。而且,通過無數個體的影響,最終表現為對一個國家或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影響。

古代漢文佛典是人類歷史上最大宗的宗教文獻遺存,具有極高的語言學研究價值。「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是一個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漢文佛典語言的國際性學術論壇。首屆會議於2002年由國立中正大學在台灣嘉義成功舉辦。其後由湖南師範大學(2004)、國立政治大學與法鼓文理學院(2008)、北京大學(2009)、華中科技大學與武漢大學(2010)、忠州大學(2012)、貴州師範大學(2013)、南京師範大學(2014)、北海道大學(2015)、中國人民大學(2016)、國立中央大學與佛光大學(2017)、延世大學與慶星大學(2018)和廣西師範大學(2019)續辦,至今已經十三屆,成為有國際影響的學術交流平台。

為了深入了解宗教的傳播與語言變化的關係,尤其是印度佛教在東亞地區的傳播與東亞各國家與地區語言變化的關係,我們——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中國語言與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計劃利用「第十四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這個學術平台,聯合在香港召開一次以「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的核心議題是「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重點討論印度佛教在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傳播對當地語言變化發展的影響。

研討會子題
1. 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導致的相關地區(中日韓越及其他)語言變化的研究,微觀和/或宏觀;
2.從古代佛教文獻所見的相關地區(中日韓越及其他)語言變化的研究,微觀和/或宏觀;
3.漢譯佛經語言的本體研究,包括梵漢對勘研究,同經異譯比較研究等;
4.佛經與非佛經的語言及文字的比較研究;
5.佛經音義研究;
6.其他宗教在傳播過程中對相關地區語言的影響,單獨或比較研究。

日期
2021年6月23日(外埠學者報到)
2021年6月24日至25日(會議)
2021年6月26日(文化考察 [可選擇])

系統號:

C-016902

第12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風、台味、新台流:台語文化的遺忘與再發現」

標題:

第12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風、台味、新台流:台語文化的遺忘與再發現」

時間:

2021年9月10至11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

聯絡人:

E-mail: taiwanconference2021@gmail.com

內容簡介:

台灣在語言、文化、生物各方面都展現豐富的多樣性,並隨時間的流轉而演變。台語做為台灣社會曾經的共通語、最多人使用的語言,由於戰前與戰後兩度錯誤的語言政策,導致年輕人的母語能力大量流失。除了口傳的褒歌、唸唱、俗諺、七字仔等民間文學,從歌仔戲、布袋戲到台語電影、台語電視劇、台語流行歌曲、台語搖滾與饒舌歌曲、以台語作為載體所呈現的民俗文化等,都顯現出這個語言的豐沛的活力。2018年立法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更讓台語及其他語言獲得政府的支持,展現民主化以後台灣社會的多元文化。

除了這些某種程度上被遺忘的文化資產,形諸文字的台語文學也是台語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它讓無形的文化有了更具體的傳承依據。雖然台語文字的標準化遲至近十多年才確立,但近百年來以台語書寫的民間文學、歌仔冊、教會羅馬字的文本、新文學運動時期的台灣話文創作,或者是受解嚴前後開始的台語文/文學運動的影響,而陸續寫就的現代詩、散文、小說、劇本等台語的現代文學作品,皆累積極豐碩的成果,不僅為台灣文學帶來更在地的新風貌,也提供語言復振、歷史研究、語言學或社會學的研究材料,更是未來台灣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建構本土文化資本的極佳素材。

台語及相關文化、文學現象曾被視為粗俗不雅,但隨著整個社會對本土意識與多元文化的重視,政府機構、教育機關也開始重新發現各種台語文化。台語已然成為新「風」潮,展現獨特的品「味」,更帶動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實踐上的「流動與潮流」。因此,本研討會以台語相關的語言、文學、文化為主題,希望能涵蓋不同時期、不同風貌的語文、影像、聲音、展演等各種台語現象及資產,期待觸發更多深入探索的契機,進而能開啟受塵封的遺忘,為破繭重生的美蝶寫真,迎接台語文化的新紀元。此外,我們更期盼台語與客語、台語與原住民語之比較研究。不論是傳統還是現代,台灣本土或是全世界,我們歡迎各界針對台語文化投稿。主題包括以下語言、文化、文學三大類:

(一)台語語言學及台語實務應用
臺語流行歌的語言風格、韻律結構、詞曲搭配及語法結構之研究。
臺語教學之教學法、教學媒體與教材之研究。
臺語應用於文化創意、語言復振或其他實用層面之研究。
台語復振運動與客語或原住民語復振運動。

(二)台語文化
歌仔戲、布袋戲、台語戲曲。
台語電影、電視劇、新聞播報及其他台語大眾媒介。
台灣料理、民俗、慶典、地名與台語的關係。
當代台語流行歌曲、搖滾樂、饒舌與嘻哈、其他台語音樂。

(三)台語文學
褒歌、歌仔冊之於口傳或文字標記的歷史意涵。
白話字文學與新文學運動的關係。
台語文學的作家或作品論。
台語小說的現代性、庶民性、性別議題。
以及其他相關的議題。

◎投稿方式:請填寫附件「投稿者資料表」,寄至聯絡信箱: taiwanconference2021@gmail.com
◎審查結果通知:2020年10月15日 

系統號:

C-017016

第十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標題:

第十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1月26至27日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Tel: (02)2905-2845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第十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三、會議時間:2021年11月26至27日
四、會議主題:與先秦兩漢相關範疇之
(一)經學
(二)史傳諸子
(三)文學辭賦
(四)語言文字
(五)出土文獻
(六)其他相關議題。

五、截稿期限:
1、論文題目與提要:2021年1月29日前。(請見報名表)
2、論文全文付梓稿:2021年09月30日前。投稿者務請依照本會撰稿格式書寫,以利編輯作業。並請將論文題目與提要、論文全文付梓稿於相關截止日前將電子檔寄至:064088@gapp.fju.edu.tw
郵件標題格式須為:[投稿]〈稿件名稱〉作者姓名。
六、提要審查:論文提要經大會學術組審議後,另行於2021年3月15日前 專函通知審查結果。

七、報名表下載:https://reurl.cc/r85KRr
八、聯絡處:
「第十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籌備處
地址:242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電話:(02)29052845
傳真:(02)29017477
e-mail:064088@gapp.fju.edu.tw

系統號:

C-01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