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賢館長參訪泰國國家圖書館
標題: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於10月29日參訪泰國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Thailand),該館藉由影片簡介其歷史沿革與相關推廣活動,並針對中文善本書編目、閱讀推廣、圖書送存、出版品國際交換等議題進行座談與交流。會後並導覽包含手稿蒐藏、善本書典藏、國際圖書館藏、兒童圖書室、學位論文館藏等相關服務設施。泰國國家圖書館創立於1905年,是亞洲最古老的國家圖書館之一,致力於蒐集並保存國內各種類型的知識媒介,並為全國的公民服務。除了有泰文、英文的藏書超過兩百萬冊之外,泰皇拉瑪九世蒲美蓬的女兒、二公主詩琳通喜愛中華文化,通曉中文,因此國家圖泰國國家圖書館珍藏有名貴刻印本、泰文手稿、書寫在貝葉和捲軸上的佛教經文及其他佛教文獻,還有87塊雕刻有各種古老文字的石碑。此次參訪該館,亦見識其不斷創新的成長動力。
照片說明:曾館長致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復刻書予泰國國圖
系統號:
O-012818
澳洲國家圖書館理事會主席Dr. Brett Mason拜會曾館長並參訪國家圖書館
標題:
內容簡介:
澳洲國家圖書館理事會新任主席Dr. Brett Mason來館拜會館長,Dr. Brett Mason曾任澳洲駐荷蘭大使,此行主要與曾館長交換關於圖書館在文化傳播與閱讀推廣所扮演角色之意見,本館同時安排20分鐘簡報,分享本館與不同社群互動經驗及如何運用科技使一般大眾更親近館藏等相關議題。會後並對本館的服務設施進行導覽,Dr. Brett Mason對本館於善本書室舉辦之「出版的黎明—明代前期古籍特展」及古籍手稿數位掃描成果印象深刻。
照片說明: Dr. Brett Mason贈送曾館長澳洲出版品。
系統號:
O-012797
【徵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徵聘考古學領域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18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徵聘名額:
考古學專長領域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若干名。
應徵資格:
獲有考古學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華語授課能力,同時有英語授課能 力者尤佳。可教授考古學基礎課程、考古學方法、區域考古學或體質 人類學等。其中一名以可開授體質人類學相關課程為優先考量。
檢具資料:
1.詳細履歷表二份。
2.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就讀學校權責單位正式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 二份。
3.主要經歷證件影本二份(若有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務請提供)。
4.學術界人士推薦信二封。
5.著作目錄三份。
6.五年內已出版代表著作一種(惟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申請助理教授 職等者,不受出版與否限制)和七年內參考著作(請儘量提供)各 三份。
7.未來研究規劃書一份。
8.三門以上課程授課大綱(syllabus)各二份。
起聘日期:
2019年8月1日
截止日期:
2018年11月30日(以郵戳為憑)。
來函請寄 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聯絡人:蘇助教(incasu@ntu.edu.tw)電話:02-33664730
備 註:
1.申請資料請分別檢附(勿裝訂成冊)。
2.基本資料完備者,經初審通過,將另行安排演講面談時間。
系統號:
O-012791
【徵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徵聘文化人類學領域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18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徵聘名額:
文化人類學專長領域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若干名。
應徵資格:
獲有人類學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有華語授課能力,同時有英語授課 能力者尤佳。可教授文化人類學、文化田野、區域民族誌等研究專長。
檢具資料:
1.詳細履歷表二份。
2.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就讀學校權責單位正式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 二份。
3.主要經歷證件影本二份(若有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務請提供)。
4.學術界人士推薦信二封。
5.著作目錄三份。
6.五年內已出版代表著作一種(惟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申請助理教授職等者,不受出版與否限制)、以及七年內參考著作(請儘量提供)各三份。
7.至少三門以上與上述研究專長相關課程授課大綱(syllabus)各二份。
起聘日期:
2019年8月1日
截止日期:
2018年11月30日(以郵戳為憑)。
來函請寄 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聯絡人:蘇助教(incasu@ntu.edu.tw)電話:02-33664730
備 註:
1.申請資料請分別檢附(勿裝訂成冊)。
2.基本資料完備者,經初審通過,將另行安排演講面談時間。
系統號:
O-012792
【徵才】臺灣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19年1月2日截止
內容簡介:
資格:具有博士學位,並具有華語教學能力
職位: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先秦儒家哲學(熟悉出土文獻者更佳),除領域專長外,必須能擔任本系必修課程之教學
申請資料:
一、學位證書影本
二、履歷自傳
三、著作目錄
四、經歷證件影本(助理教授須附博士成績證明)
五、專長與研究方向
六、可開授課程大綱(包括本系必修科目)、曾授課程大綱(無教學經歷者免)
七、著作一式四份(代表作以3種為限,須為2014年8月以後發表之著作,參考著作則須為2012年8月以後發表之著作。以專書、專書論文為代表作送審者,應檢附經審查通過後出版之相關證明。)
八、推薦書二封
申請截止日期:申請資料須於臺北時間2019年1月2日下午5時前送達本系
預定起聘日期:2019年8月1日
郵寄收件地址:10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辦公室(中華郵政)
自行送件或以民間快遞寄件者,請寄至 100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辦公室
聯絡電話:886-2-33663396
傳真:886-2-23636269
E-mail:julie@ntu.edu.tw
Website:http://www.philo.ntu.edu.tw/
系統號:
O-012790
【徵才】政治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18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資格:具有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並具中英文教學能力。
二、 職位:助理教授(含)以上。
三、 領域專長:東方哲學1名,英美哲學1至2名。
四、 徵聘人數:三名
五、 起聘日期:2019年08月01日
六、 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星期一)(郵戳為憑)
七、 備審資料: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一式三份。
研究所成績單影本,一式三份。
詳細個人履歷表,一式三份。
博士論文及五年內代表著作,一式三份。
研究計畫書,一式三份。
教學計畫書或授課大綱,一式三份。
推薦函兩封。
* 持國外學歷者,學位證書及成績單應先向駐外單位辦妥驗證手續並檢附通過驗證證明。申請教授、副教授者免附研究所成績單及其驗證證明。
* 五年內代表著作如尚未出版,請附預計出版證明;如經審查出版,請附審查證明。
* 推薦函請由推薦人個別於申請截止日前寄達本系。
* 備審資料恕不檢還。
八、 備審資料郵寄地: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收
(信封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九、 聯絡人:姚政志先生
電話:886-2-2939-3091 ext.62362
傳真:886-2-2939-0514
E-mail : ccyao@nccu.edu.tw
系統號:
O-012727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18年「文字學門獎助博士生計畫」申請案
標題:
時間:
2018年1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申請資格:
1. 研究領域:以古文字學為研究主題,或主要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古文獻、古代史等主題。
2. 國內大學之博士研究生。
3. 依現行法令規定,不提供大陸籍學生申請。
4. 申請及獎助期間皆須具有學籍。
二、 獎助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
三、 獎助金額:博士生每月獎助金以新台幣24,000元為上限。獲獎助者於獎助期間不得重複領取其他補助;辦理休學者即不符合獎助資格。
四、 申請截止期限:即日起至2018年11月15日止。(以郵戳為憑)
五、 應備資料及申請方式:
1. 申請表。(請至官網下載)
2. 學生證影印本。(加蓋註冊章戳)
3. 碩、博士歷年成績單。
4. 研究計畫書。五頁以內,含:
(1)博士生之前的學思經歷。
(2)博士論文之研究主題及計畫。
5. 簡歷、著作目錄。
6. 代表著作。(最多3種)
意者請備齊上述文件,寄達:11529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30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字學門廖彩惠小姐收。
六、 權利義務:
1. 獲獎助者須機動支援文字學門推動之學術業務及參與學術活動。
2. 獲獎助者於獎助結束前須進行一次公開演講。(不限於論文發表,博士論文構想或問題探討均可。)
七、 相關資訊請洽廖小姐,電話:(02)27829555分機333,E-mail:thliao@asihp.net
系統號:
O-012815
【獎助】The Chiu Scholarly Exchange Program for Taiwan Studies(邱氏臺美學者交換計劃)
標題:
時間:
2018年12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The Chiu Program for Taiwan Studies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is excited to announce the Chiu Scholarly Exchange Program for 2019. Based on the generous support from the Chun and Jane Chiu Family Foundation, the program encourages trans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concerning Taiwan. It awards travel grants to Taiwan-based scholars who plan short-term research trips to the U.S., and U.S.-based scholars who plan short-term research trips to Taiwan.
We will support each grantee with a travel grant not to exceed $7000. The scholarship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awards. Individuals should submit their proposals to the Chiu Scholarly Exchange Program for Taiwan Studies committee.* Proposals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to Taiwan.Studies@oregonstate.edu no later than December 15, 2018.
※有意申請此獎助者,請逕至官網下載相關表格。
系統號:
O-012875
【徵才】科技部「臺灣─史丹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標題:
時間:
2018年11月16日截止
內容簡介:
科技部「台灣─史丹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培育計畫」(Stanford-Taiwan Social Science Fellowship Program;以下簡稱STSS)係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負責執行,與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CASBS,網址:casbs.stanford.edu 共同合作,旨為促進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之卓越化,以提升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高階學術研究人才。
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CASBS)設有多項國際訪問學者計畫,歷來邀請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不同領域之各國頂尖學者進行跨國訪問研究,其中不乏諾貝爾獎、普立茲獎、麥克阿瑟獎得主。
人才甄選:
STSS計畫將於 2019-2020 年選送一名具備人文社會領域背景之研究學者,為 Stanford-Taiwan Social Science Fellow(STSS fellow,請見casbs.stanford.edu/fellowship-application-guidelines-and-selection-process#partner)身分,至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CASBS)接受為期一年之學術研究交流。CASBS提供一流的環境與機會,透過國際知名的學者跨領域的對話交流,創造互相激勵的社群場域及互動機會,以獲取學者於研究突破與創新之成長空間,進而育成具備人文社會科學底蘊之高階人才。
申請資格及方式請見報名簡章:
本梯次申請截止日為2018年11月16日(五)中午12時正
請至報名網站於線上填寫申請表,有任何問題請來信:stss@stpi.narl.org.tw
系統號:
O-012726
【徵稿】《政大中文學報》第31期專題「宗教與文學的相遇」徵稿
標題:
時間:
2019年3月截止
內容簡介:
在傳統中國,宗教與民眾生活、甚至是文學傳統都有密切的關係:在遠古時期,先人透過神話、祭歌來表達他們對世界的理解與崇敬;到佛教傳入、道教建立後,依著教義、傳授方式、神秘經驗等,創發了許許多多瑰麗的文學主題與想像;明清時期乃至近當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的傳入與民間教派的興盛,又開展了證道、救劫、歸返等不同的文學體式與面向。不論是道教式的修真巡歷、佛教式的西行取經、西方宗教式的朝聖與天路歷程,或是民間教派的救劫和勸善論述,都增添了文學更豐富的想像與創作空間;又或是猿馬、龍虎等神聖動物,以及鏡、劍、鉢、杵等法器,也反覆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成為別具意義的象徵與隱喻。傳統文學研究因受到近當代人文傳統的影響,強調科學與實證,因此較偏於個人式或神秘性的宗教經驗或多或少被忽略,僅比較留意戲曲、小說等通俗文學中的宗教元素,但近年來,許多研究者也開始留意傳統文人的宗教生活,諸如宋明儒者的靜坐體驗、懺悔書寫或丹道修煉等,開拓了不同的研究面向。而傳統的宗教研究多集中在該教派的教義、組織、歷史源流,或是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或多或少忽略宗教如何透過文學方式建構聖傳、傳述義理或進行大眾教化。若說文學的本質之一是想像,那麼宗教中的許多神秘體驗或怪力亂神也具有高度想像的元素,兩者之間就有更密切的連結和對話的空間。準此,本期將以「宗教與文學的相遇」為專題,期望從宗教思維與想像切入,觀察不同的宗教傳統如何藉由文學方式建構、表述與傳播,廣邀海內外學者共襄盛舉,積極建構此一學術領域,豐富相關研究,歡迎投稿,截稿時間為2019年3月初。
系統號:
O-012665
【徵稿】《國文學報》第65期專題徵稿
標題:
時間:
2019年1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專題:漢語的古今對話
策劃:郭維茹教授
語言因時代、地域而變動不居,隋朝陸法言編纂《切韻》即以兼顧「古今通塞、南北是非」為原則;明朝陳第在《毛詩古音考》自序亦云「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所揭示的無非也是古音演變的道理。第65期《國文學報》預備以「漢語的古今對話」為專題,掌握語言因時代而變異的基本觀念,試圖進行古今漢語的歷史對話。
就音韻學而言,約莫在一百年前,瑞典漢學家高本漢(Bernhard Kalgren)採集現代方言材料,利用歷史比較法構擬中古和上古漢語的語音系統,由今溯古,為漢語音韻研究開了一條康莊大道。其後,又有諸多重要學者就各分期的音系從事構擬功夫,勾勒出漢語音韻史的全貌,由古道今,理出語音演化的規則與脈絡。
以詞彙學和語法學而論,Givón(1971)曾言「今日的詞法是昨天的句法」,據此可概括說明漢語史中雙音節詞的產生,以及語言詞彙化(lexicalization)、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等發展大勢。關於語法化理論,尤其是當今漢語語法研究的一門顯學,無論共時(synchronic)或歷時(diachronic)語言的研究均能派上用場,藉此梳理出實詞的虛化路徑。
再舉方言學為例,現代漢語方言研究特別注重文白異讀所反映的語言層次問題,亦是在語詞既有的不同音讀上追溯其歷史來源。又如為方言詞彙考究本字的工作,主要也是建立方言與古漢語之間的親緣關係,為方言詞彙尋找最初的書寫形式。
上述語言學次領域的研究,皆使得漢語的共時和歷時語法有了會通。本期專刊竭誠歡迎具時間向度、兼融古今的漢語語言學論述,希望能藉此主題匯聚多元的學思成果,展開更深入的語言學對話。預定出刊時間為2019年6月,敬邀海內外學界先進惠賜鴻文,截稿日期為2019年1月31日。
系統號:
O-012666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8期「台灣文學中的『幽默』意象」專題徵稿
標題:
時間:
2018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本期以「臺灣文學中的『幽默』意象」為專題,徵求相應主題之論文投稿。
在臺灣文學的作品中,有一些關於詼諧、黑色幽默以及諷刺等題材,值得被細究。本期專題以「臺灣文學中的幽默」為命題,探討臺灣文學中各類型文本中的幽默元素,包括作家本身寫作的意圖,以及創作的手法,然關於取材,無論是詼諧或是黑色幽默及諷刺等,都需有相當程度的生命力,展現在故事結構中,對於角色的描述、事件發生的梳理、意象的闡述等,都不可忽略文本中或隱或顯的生命展現。本專題歡迎與以下議題相關之論文,踴躍投稿:
1.臺灣文學的文學文本中,與幽默、諷刺、詼諧等有關之作家作品相關者。
2.臺灣文學發展史中的事件,與幽默、諷刺、詼諧等有關之作家作品相關者。
3.臺灣文學作家中的寫作及思想風格與幽默、諷刺、詼諧有關。
4.其他與「幽默」意象相關議題者。
相關作家參考:袁哲生、王禎和、林語堂、駱以軍、黃春明、亞榮隆‧撒可努、瓦歷斯‧諾幹、廖玉蕙、張大春、侯文詠等。另外如臺灣製造生產的臺語歌詞創作者、歌仔戲劇本創作者等,亦可參酌。
投稿須知及資料表,請至相關網址下載:https://www.nmtl.gov.tw/information_119_86692.html
系統號:
O-012667
【徵稿】《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0、31期徵稿
標題:
時間:
長期徵稿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內容簡介:
1.《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以下簡稱本學刊)於2004年六月創刊,為純學術性刊物,主旨期望以東亞為視野與方法,以經典及價值 理念為主要課題,以人文社會為研究脈絡,重新省思「傳統」與「現代」的關聯性,並以「東亞世界」之整體性觀點來研究文明與文化之內涵及其發展,奠定廿一世紀東亞文明與其他文明對話之基礎。本學刊為半年刊,發表園地全面公開,竭誠歡迎海內外各界人士賜稿。
2.本學刊刊載以研究性論文為主,兼及研究討論、述評、書評及其他相關之論述。本學刊兼收中、英語文稿,來稿應依本學刊〈撰稿格式〉寫作:中文論文文稿以一萬到二萬為原則,英文論文文稿以十五頁到四十頁(兩倍行高或隔行打)為原則;譯稿以學術名著為限,並須附考釋、註解及分析討論;其他各類文稿,中文以一萬為限,英文以十五頁為限(以上均含註腳、註解、參考文獻及空白元)。
3.文稿內容以資策會大五碼(Big-5)或統一碼(Unicode)繁體漢集為準,簡體中文請自行轉換碼;如遇電腦缺,請參考中文全庫 (www.cns11643.gov.tw),依國家標準中文交換碼(CNS11643)造(或附造檔)。
4.本刊長期徵稿,來稿隨到隨審。來稿經編輯委員會初審通過後,送請專家學者進行雙匿名審查。稿件經編輯委員會通過後始予刊登,無法刊出之稿件將儘速通知作者。
5.來稿務必包含中英文之題名、摘要(三百以內)及關鍵詞(七個以內);並附真實姓名、簡介(現職服務機構及完整職銜)及聯絡方式(地址、電話、傳真與電子郵件)。
6.請勿一稿兩投。來稿若曾以其他語文或不同之形式發表,應取得相關授權同意,並予以註明。文稿若涉第三人著作權部分(如圖片及較長之引文),請自行取得相關授權同意;若有抄襲、剽竊或重製等侵權行為,一切法律責任概由作者負擔,與本學刊無關。
7.來稿未獲審查通過者,恕不退還。通過者,將於本學刊及本學刊之電子期刊刊載全文;來稿刊出後,一律贈送作者該期學刊二本,不另致酬。
8.凡已刊出之文稿,本學刊均享有著作財產權,並得將文稿內容轉載於本學刊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所授權之網站及資料庫;日後除作者本人將其個人著作集結出版外,任何目的及任何形式之重製、轉載或翻譯,皆須事先徵得本學刊同意,始得為之。
9.來稿請將文稿(紙本或含有電子檔案之磁片)郵寄至:
10610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臺師大校本部誠大樓9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編輯委員會
或將文稿之電子檔案以電子郵件寄至:tjeas.ntnu@gmail.com
系統號:
O-01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