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君臨天下——「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系列講座

君臨天下——「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系列講座

標題:

君臨天下——「歷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系列講座

時間:

2016年6至8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B1演講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合辦單位:科林研發

聯絡人:

孫秀玲,Tel: (02)2361-9132#316;E-mail: sun@ncl.edu.tw

內容簡介:

中國政治傳統大都以天子為中心,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開創王朝基業的帝王,其問鼎天下的歷程與手法,領導統御哲學,為王朝制定之種種興利除弊之制度,不僅影響萬民、當朝,更深深值得現代人學習探究。而其學思風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也值得現代人學習、借鏡。

本館於2016年夏季6月至8月,規劃辦理六場專題講座,以中國歷代著名帝王為主題,邀請國內大學或研究機構知名教授演講,期望藉由閱讀六位帝王的事功及立國之宏規,讓民眾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並從中學習經世濟民的胸懷與智慧。

6月4日
14:00-16:30
主講人:邢義田(中央研究院院士)
講題:漢武帝與凱撒──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6月18日
14:00-16:30
主講人:宋德喜(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講題:帝王學──唐太宗治國的雄才霸略

6月25日
14:00-16:30
主講:劉靜貞(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講題:莽漢?軍閥?還是明君?──宋太祖與他創建的第六代

7月16日
14:00-16:30
主講人:王鴻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講題:農民皇帝朱元璋

7月30日
14:00-16:30
主講人:陳國棟(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講題:雖曰守成,實同開創──淺談康熙皇帝的一生

8月6日
14:00-16:30
主講人:呂世浩(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講題:歷史巨變的終結者──秦始皇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已額滿,歡迎現場報名)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316
網址: http://105read.ncl.edu.tw/summer_01.html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系統號:

A-007452

【演講】丁克順: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的意義與影響

標題:

【演講】丁克順: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的意義與影響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中央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樓2樓205會議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

主講人:

丁克順(越南漢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中央大學人文講座】

主持人:楊自平(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講者簡介
學經歷:漢喃研究院、法國社會科學大學雙博士。現為漢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文字研究》編委(中國華東師範大學主編,2015年迄今)、《世界漢字通報》編委(世界漢字學會主編,2013年迄今)、世界漢字學會會員&越南漢字學會會長(2012年迄今)。曾任漢喃研究院《漢喃雜誌》學報副總編輯(2003-2013年)、中國廣西民族大學客座教授(2015年11月)、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客座教授(2001年9月-12月)、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2004-2009年)。

研究領域:儒學教育、碑文、地方民俗與鄉村文化。

系統號:

A-007557

【演講】黃信洋:全球客家網絡的建構——以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為觀察焦點

標題:

【演講】黃信洋:全球客家網絡的建構——以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為觀察焦點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2:30-14:00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118-2教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黃信洋(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系統號:

A-007594

【演講】哈勇.諾幹:落如何可能?從《原基法》所謂「部落」談起

標題:

【演講】哈勇.諾幹:落如何可能?從《原基法》所謂「部落」談起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行政大樓3樓第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哈勇.諾幹(宜蘭縣澳花國小教師、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博士班)

聯絡人:

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原住民族委員會基於《原住民族基本法》的修訂,於2016年4月公佈《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辦法》,明確規範原住民族部落同意參與之機制及其程式,部落及部落會議成為原住民集體權益的載體。但,甚麼是「部落」?它有哪些條件?目前有哪些形式?…等等影響集體權益行使的問題,卻須進一步釐清。本文從《原基法》對「部落」的定義、南澳鄉歷年來部落核定作業與傳統領域的調查、新舊部落社會組織與族群空間的對照等面向,嘗試提出一個問題:部落如何可能以《原基法》保障其權益?

演講語言:
中文
注意事項:
1.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2.即日起至5/22(週日)23:00為止。
3.餐點提供:由於餐點數量有限,本所保留提供餐點與否的權利。
4.錄取通知:於5/25(週三)前統一回覆錄取通知,並告知是否提供餐點。
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6.請自備環保餐具。
7.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8.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9.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7530

【演講】黃勁輝:電影中的文學香港——《劉以鬯:1918》與《也斯:東西》

【演講】黃勁輝:電影中的文學香港——《劉以鬯:1918》與《也斯:東西》

標題:

【演講】黃勁輝:電影中的文學香港——《劉以鬯:1918》與《也斯:東西》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3:00-15:00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1樓102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主講人:

黃勁輝(《劉以鬯:1918》《也斯:東西》導演)

內容簡介:

【文學紀錄片特別講座】
主持人:陳國偉(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講者簡介
黃勁輝,電影導演、編劇、小說家。
導演作品:《劉以鬯:1918》、《也斯:東西》(「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
編劇作品包括《鍾無艷》、《辣手回春》、《奪命金》等,《奪命金》榮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
山東大學文學博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文學與電影」叢書(香港大學出版社等)主編,著有學術著作《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香港文學與電影》等,以及小說集《香港:重複的城市》、《變形的俄羅斯娃娃》。

*本活動可認證通識自主學習點數

系統號:

A-007591

【演講】吳翎君: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的意義與影響

標題:

【演講】吳翎君: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的意義與影響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4:00-16:30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二館3樓341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主講人:

吳翎君(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聯絡人:

蘇芳玉,Tel: 03-4227151#33750

系統號:

A-007558

【演講】Ronald Egan: 以洪邁《夷堅志》的故事探討宋代婦女的處境

標題:

【演講】Ronald Egan: 以洪邁《夷堅志》的故事探討宋代婦女的處境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Ronald Egan(艾朗諾,史丹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兼系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方震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07534

【演講】黃香蓮:唸歌作戲——邂逅臺灣歌仔戲

【演講】黃香蓮:唸歌作戲——邂逅臺灣歌仔戲

標題:

【演講】黃香蓮:唸歌作戲——邂逅臺灣歌仔戲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政治大學社資中心1樓數位展演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主講人:

黃香蓮(著名歌仔戲表演藝術家)

內容簡介:

主持人:蔡欣欣(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本演講免報名入場。

系統號:

A-007580

【演講】朱宥勳:如果你不小心撞見一場文學論戰

標題:

【演講】朱宥勳:如果你不小心撞見一場文學論戰

時間:

2016年6月1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興大學水保二館二樓216室(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主講人:

朱宥勳(知名作家暨文學評論家)

內容簡介:

主持人:邱貴芬(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系統號:

A-007592

【演講】陳正國:乾隆四十一年

【演講】陳正國:乾隆四十一年

標題:

【演講】陳正國:乾隆四十一年

時間:

2016年6月2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正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2015學年度第2學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講座】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7454

【演講】楊雯婷:認同的轉變與中日歷史問題

標題:

【演講】楊雯婷:認同的轉變與中日歷史問題

時間:

2016年6月3日(週五)12:20-14:00

地點: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713討論室綜合大樓一樓(臺北市徐州路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

主講人:

楊雯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後研究人員、臺灣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聯絡人:

陳聿伶,Tel: (02)3366-8450

內容簡介:

主持人: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一律線上報名,請於6/2中午之前完成報名。

★本演講因經費拮据與歷次報名卻未出席人數眾多所造成的浪費,取消提供便當,歡迎自備午餐出席演講。

★若需學術演講參加證明,請至官網。填妥相關資料後印出,於演講當天確認無誤後核章。若採事後補發證明,將以當天出席簽到記錄為準,若無簽到記錄,則不補發。

系統號:

A-007581

【演講】吳亮衡:國家權力與空間建構:以陽明山地區為例

標題:

【演講】吳亮衡:國家權力與空間建構:以陽明山地區為例

時間:

2016年6月3日(週五)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吳亮衡(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內容簡介: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系統號:

A-007571

【演講】廖灝翔:專業華語教師的幾個基本功

【演講】廖灝翔:專業華語教師的幾個基本功

標題:

【演講】廖灝翔:專業華語教師的幾個基本功

時間:

2016年6月3日(週五)13:30-14:20

地點:

清華大學人社院中心C402室(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主講人:

廖灝翔(麻省理工學院)

內容簡介:

本次座談會分成兩個部份,前半段由講者介紹美國大學華語教學現況及師資培訓機會,後半段開放現場人士提出問題問題, 提供對華語文教學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講者介紹
廖灝翔,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98級,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中文教學法博士。曾執教於美國威廉大學(Williams College)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現為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中文項目負責人。合著教材有「漢語綜合教程中級:知人論世」、「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中國面面談:高級聽說讀寫教材」。

參考網站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CLTA): http://clta-us.org/
Alliance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 (ALLEX): http://www.allextaiwan.org/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CTFL): http://www.actfl.org/

系統號:

A-007590

【座談會】湯熙勇: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繪製南海諸島圖與接收太平島之過程

標題:

【座談會】湯熙勇: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繪製南海諸島圖與接收太平島之過程

時間:

2016年6月3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臺文系88135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湯熙勇(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6東亞海港城市研究專題座談會】
主持人:鄭永常(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與談人:林玉茹、康培德、方真真、吳龍雲、陳玉女、陳計堯、李貴民

本活動由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資助

系統號:

A-007595

【演講】侯彥伯:海關—貿易—朝貢:十九世紀末東亞國際秩序變動下的中國周邊

標題:

【演講】侯彥伯:海關—貿易—朝貢:十九世紀末東亞國際秩序變動下的中國周邊

時間:

2016年6月6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東亞區域研究群

主講人:

侯彥伯(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特聘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7515

【演講】高行健演講暨座談會

標題:

【演講】高行健演講暨座談會

時間:

2016年6月6日(週一)13:30-18:1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高行健(知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內容簡介:

主持人: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座談會引言人:胡耀恆(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學系及戲劇學系名譽教授)、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楊小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梁志民(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熊玉雯(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7524

【演講】陳登武:胡三省‧王夫之‧陳援庵:談讀《資治通鑑》的幾個方法

標題:

【演講】陳登武:胡三省‧王夫之‧陳援庵:談讀《資治通鑑》的幾個方法

時間:

2016年6月6日(週一)13:10-16:10

地點: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創時講堂(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22號)

主辦單位:

佛光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登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聯絡人:

蕭智文,Tel: 03-9871000*21601

報導者:

朱浩毅(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7575

【演講】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演講臺灣電影

【演講】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演講臺灣電影

標題:

【演講】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演講臺灣電影

時間:

2016年7月6日、8日,共2場

地點: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10 Thornhaugh Street,Russell Square,London,WC1H 0XG,UK)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倫敦大學

主講人:

Prof. Christopher Lupke(陸敬思, Chinese and Cinema Studies a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聯絡人:

吳柏嶽,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本年度前三場講座陸續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比利時根特大學舉辦。第四場配合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之暑期研習班辦理,邀請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化學系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教授主講兩場,陸教授係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度獎助學人。

【第一場】
講題:解碼崔愫欣《貢寮,你好嗎?》:臺灣的後寫實主義紀錄片和環保運動(Cui Suxin’s Gongliao, How Are You?: Post-verité Documentary and Environmental Activism from Taiwan)
講者: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教授
時間:2016年7月6日(週三)11:30–13:30
地點:DLT in College Building, SOAS Russell Square Campus, (Thornhaugh Street,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 U.K.)

摘要:
本演講主要在探討一部講述反對核四電廠建廠行動的紀錄片。核四電廠的地點在臺灣北海岸的漁村貢寮。這是一部激進的環保運動的影片,同樣有趣的是導演所採用的第二人稱旁白形式:旁白中的「你」的身分直到影片中途才被揭露。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教授檢視這個不尋常的表述方式,並探討這個方式對觀眾可能造成的戲劇效果。這部影片完成於2000年,今日的觀眾由於多了對於日本福島核災的認知,觀影時可能會認為使用核能的賭注更高於以往。

Abstract: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targets of environmental activism is the opposition to nuclear power: ultimately an inexpensive form of energy whose profoundly deadly power makes it an environmental gambit in the modern world for those seeking less immediately pollutant forms of energy such as coal or profligate forms such as oil. This presentation looks at a documentary present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Taiwan’s highly controversial Fourth Nuclear Power Plant, built in the northern fishing village of Gongliao. While certainly an “activist” production, equally intriguing is the style in which it was produced. Filmmaker Cui Suxin uses a “second-person” voiceover to narrate her work, addressing a “you” whose identity is only ascertained midway through the film. Christopher Lupke examines this unusual form of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speculates on the dramatic effect it has for the viewers. The film, produced in the mid-2000s, can now be viewed with the mediating event of the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in mind, thus raising the stakes for this risky form of energy production.

【第二場】
講題:侯孝賢電影中的目的論錯覺(The Illusion of Teleology in th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
講者: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教授
時間:2016年7月8日(週五)14:00–16:00
地點:KLT in College Building, SOAS Russell Square Campus, (Thornhaugh Street,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 U.K.)

摘要:
貫穿臺灣導演侯孝賢的影片的一個重要線索是動作的視覺呈現:旅行、飛行、追索、逗留、短程旅行等等。許多學者研究過侯孝賢早期的靜態攝影和後期緩慢搖鏡的攝影手法,但是鏡頭中框現的都是去往他處的嘗試。然而,在侯孝賢的影片中,也充滿不能達成目標,或不能透過在空間上的移動,達到原本設定的終點的無力感。在本次演講中,《侯孝賢的華語電影》(The Sinophon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 Culture, Style, Voice, and Motion)的作者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將透過對侯孝賢電影生涯中的多部作品的討論,提出一個觀察:儘管這些影片在題材和設定上有相當多樣化的差異性,一個不變的常數是他的電影是目的論的錯覺。在侯孝賢的影片中,往往及早便設定出一種對目標的渴望,即便這個目標很少達成。

Abstract:
One thread that runs through most of Taiwanese auteur filmmaker Hou Hsiao-hsien’s films from beginning to end is the visual display of motion: travel, flight, quest, sojourn, jaunt. Much is made of Hou’s static camera in his early films and the slow pan of his later cinematographic style. But what is enframed in the shot is often some effort to get somewhere. Despite, that what one finds pervading his films is an inability to achieve one’s goals, an inability to get where one wishes to go, or an inability of the movement through space to effect the ends that one had intended. In this presentation, Christopher Lupke, author of The Sinophon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 will discuss a range of Hou’s films from throughout his career, suggesting that despite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 matter, settings, and themes, one constant in his film is the illusion of teleology. His films often early on posit a desire to get somewhere but seldom accomplish it.

講者簡介:
陸敬思教授係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中國和電影研究教授,主持亞洲語文計劃16年,以及人文規劃中心的主任。他是現代中國文化的專家,曾受過古文、現代中文,以及文化理論和電影的訓練,並於1993年取得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博士學位。陸敬思教授早期的研究多在臺灣文學,並持續保持對於臺灣文化和社會的強烈興趣,以及對於華語語系研究的關注。他最近出版《侯孝賢的華語電影:文化、風格、聲音與動作》一書,並主編《命的幅度:中國文化中的命令、生命和命運》和《現代中文詩的新觀點》兩部著作。同時他也進行翻譯工作,並主編或參與了四份不同主題學術期刊的編輯。陸敬思教授的研究刊登於《臺灣文學研究》、《臺灣文學》等期刊,以及其他刊物。

Speaker Bio:
Christopher Lupke(陸敬思)is Professor of Chinese and Cinema Studies a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here he has coordinated Asian languages for the past sixteen years and chairs the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 Planning Group. A specialist in modern Chinese culture, Lupke was trained in classical and modern Chinese as well as cultural theory and film at Cornell University, obtaining his Ph. D. in 1993. Much of his early scholarship was dedicated to literary studies of Taiwanese authors. He continues t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culture and society of Taiwan and Sinophone Studies in general. His most recent publication is the book The Sinophon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 Culture, Style, Voice, and Motion. Lupke has edited two books, The Magnitude of Ming: Command, Life and Fate in Chinese Culture and New Perspective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and edited or co-edited four special theme issues of journals. He also translates. His publications have appeared in Journal of Taiwan Literary Studies, Taiwan Literature, and other journals and edited volumes.

※本演講以英語進行。

系統號:

A-007608

【演講】莊吉發:論整修清史的體例

【演講】莊吉發:論整修清史的體例

標題:

【演講】莊吉發:論整修清史的體例

時間:

2016年6月8日(週三)10:20-12:1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文學院勤大樓四樓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莊吉發(國立故宮博物院退休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系統號:

A-007582

【演講】王廷宇:巫術、語言與帝國:從兩次金川戰爭檔案中的儀式語言展演及其意識形態來看族群互動

標題:

【演講】王廷宇:巫術、語言與帝國:從兩次金川戰爭檔案中的儀式語言展演及其意識形態來看族群互動

時間:

2016年6月13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王廷宇(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Fulbright 基金會博士論文研究獲獎者)

系統號:

A-007625

【演講】張素玢:臺灣的平埔族與調查經驗分享

【演講】張素玢:臺灣的平埔族與調查經驗分享

標題:

【演講】張素玢:臺灣的平埔族與調查經驗分享

時間:

2016年6月15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張素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二十七)】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7559

【演講】黃吉利:緬甸華人的歷史及現況

標題:

【演講】黃吉利:緬甸華人的歷史及現況

時間:

2016年6月15日(週三)13:10-15:00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大個案教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黃吉利(緬甸仰光大學歷史系主任)

系統號:

A-007593

【演講】衣若芬:南洋風華:文圖學、漢字文學和我的新加坡研究

【演講】衣若芬:南洋風華:文圖學、漢字文學和我的新加坡研究

標題:

【演講】衣若芬:南洋風華:文圖學、漢字文學和我的新加坡研究

時間:

2016年6月16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7562

【演講】莊義芳:臺灣宴席菜——從蓬萊閣談起

【演講】莊義芳:臺灣宴席菜——從蓬萊閣談起

標題:

【演講】莊義芳:臺灣宴席菜——從蓬萊閣談起

時間:

2016年6月1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莊義芳(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講師)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日常生活史系列專題演講(十七)】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7560

【演講】巫仁恕:士商文化的衝突與調和:再論清代廣告中的圖像與文字

標題:

【演講】巫仁恕:士商文化的衝突與調和:再論清代廣告中的圖像與文字

時間:

2016年6月16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巫仁恕(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賴惠敏(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7622

【演講】李鎧揚:支配體制転換期における地方行政の展開と臺灣人の政治參加(1895.6~1896.3)

標題:

【演講】李鎧揚:支配體制転換期における地方行政の展開と臺灣人の政治參加(1895.6~1896.3)

時間:

2016年6月17日(週二)18:20-20:20

地點:

成城大學8號館2階823教室(東京都世田谷區成城6-1-20)

主辦單位:

日本臺灣學會、早稲田大學臺灣研究所、早稲田大學東アジアの政治と思想研究部會

主講人:

李鎧揚(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班、早稲田大學リサーチフェロー)

內容簡介:

主持人:若林正丈(早稲田大學政治経済學術院教授)

本演講免費,毋須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07535

【演講】渡也:我的大阿里山區書寫

【演講】渡也:我的大阿里山區書寫

標題:

【演講】渡也:我的大阿里山區書寫

時間:

2016年6月18日(週六)14:30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主講人:

渡也(著名詩人)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國立臺灣文學館2016年上半年「府城講壇」的最後一場次。共有網路登記及事先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請洽詢官網。

系統號:

A-007495

【演講】王文隆:中国国民党史料からみた東アジア

標題:

【演講】王文隆:中国国民党史料からみた東アジア

時間:

2016年6月18日(週一)16:00-18:00

地點:

東洋文庫2階講演室1(東京都文京区本駒込2-28-21)

主辦單位:

東洋文庫超域アジア部門現代中国研究班

主講人:

王文隆(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

聯絡人:

村田雄二郎教授,E-mail: murata@ask.c.u-tokyo.ac.jp

內容簡介:

【東洋文庫超域アジア部門現代中国研究班国際関係・文化グループ2016年度第1回研究会】
今年度の第1回研究会を下記の要領で開催します。今回は、中国国民党文化伝播委員会党史館主任の王文隆氏に報告していただきます。
みなさまの参加をお待ちします。

講題:從中國國民黨史料中所見的東亞(中国国民党史料からみた東アジア)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問題討論時間有中日語翻譯

※科研費基盤(B)「社会主義中国の憲政論・憲政体制を再考する──20世紀中国憲政史の視角から」(代表:中村元哉)グループとの合同研究会になります。

系統號:

A-007455

【演講】周啟榮:商業印刷與知識生產:明代士商文化與士商社會的形成

標題:

【演講】周啟榮:商業印刷與知識生產:明代士商文化與士商社會的形成

時間:

2016年6月21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代社會史史料研讀會、明代研究學會

主講人:

周啟榮(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東亞語文與文化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07675

【演講】鄭宗義:心性、天道與政治——論當代新儒家哲學課題的開拓

標題:

【演講】鄭宗義:心性、天道與政治——論當代新儒家哲學課題的開拓

時間:

2016年6月22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鄭宗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林遠澤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7563

【演講】張心潔:通婚與融入:越南籍婚姻移民在臺灣與南韓的融入軌跡

標題:

【演講】張心潔:通婚與融入:越南籍婚姻移民在臺灣與南韓的融入軌跡

時間:

2016年6月24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所8樓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主講人:

張心潔(臺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過去數十年間,家庭學者研究通婚,移民學者研究移民融入。近年來,「通婚與融入」(intermarriage and integration) 的關聯,成為新興的跨領域研究主題。這次演講以越南籍婚姻移民在臺灣與南韓的融入軌跡為題,呈現「通婚與融入」在東亞脈絡的特殊性,並與當前著重於西方移民社會經驗的文獻進行對話。越南籍婚姻移民在臺灣的人數,僅次於中國籍婚姻移民;越南籍婚姻移民在南韓的人數,僅次於中國朝鮮族婚姻移民,她們與臺韓兩個新興移民國家的主流社會沒有族裔連結或共通語言。她們的跨國/跨族裔通婚與融入軌跡,對於理解當代東亞的性別系統、家庭變遷、族群關係、與移民體制,同時具備理論與政策上的重要性。這次演講使用跨國多場域田野取得的觀察、訪談、與小型調查資料,及刻劃東亞社會快速變遷的大型調查,分為三部分。首先,我提出「婚姻遷移的雙重過渡架構」與「二階段社會融入模式」,來描繪越南籍婚姻移民融入軌跡的多樣性、融入過程的細微轉折,與非預期的融入後果。其次,我重新概念化社會融入的多重面向,並揭示越南籍婚姻移民在微觀、中觀、與钜觀層面所遭遇、經歷、與帶來的改變。最後,我闡述東亞脈絡下通婚與融入之間的關聯,及其為婚姻移民跨國生命旅程帶來的侷限與可能。

講者簡介:臺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目前的研究主題包括跨國移民的社會融入、性別與社會變遷,以及轉型與新興工業化社會的人口健康。

系統號:

A-007570

【演講】朱有田:氣候變遷與地形型塑現今臺灣水鹿的族群遺傳結構

標題:

【演講】朱有田:氣候變遷與地形型塑現今臺灣水鹿的族群遺傳結構

時間:

2016年6月24日(週五)14: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環境變遷與古代社會永續經營」研究群組

主講人:

朱有田(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82-9555#675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匡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考古學門召集人)

本演講自由入座,無須事先報名,歡迎蒞臨參加。

系統號:

A-007663

【演講】沈佳姍:種痘規則的臺灣應用——從技術、人群和數字談起(1895-1910s)

【演講】沈佳姍:種痘規則的臺灣應用——從技術、人群和數字談起(1895-1910s)

標題:

【演講】沈佳姍:種痘規則的臺灣應用——從技術、人群和數字談起(1895-1910s)

時間:

105年6月27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人社中心B2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主講人:

沈佳姍(政治大學文學博士)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俊豪(中研院人社中心合聘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7456

【演講】鈴木惠可:殖民統治下的臺灣雕塑:以黃土水後期的日人肖像雕塑為例

標題:

【演講】鈴木惠可:殖民統治下的臺灣雕塑:以黃土水後期的日人肖像雕塑為例

時間:

2016年6月29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圖象研究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圖象研究室

主講人:

鈴木惠可(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候選人)

內容簡介:

本場次為中文演講,採自由入席,歡迎對講題有興趣之人士踴躍參加。若需參加證明者,請當天向主辦單位索取。

系統號:

A-007693

【演講】木村可奈子:三藩之亂時期朝清關係與日本:以東亞海域的情報收集為中心

標題:

【演講】木村可奈子:三藩之亂時期朝清關係與日本:以東亞海域的情報收集為中心

時間:

105年6月29日(週三)12:00-14:00

地點:

中研院人社中心B2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主講人:

木村可奈子(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後期課程)

聯絡人:

何書亞,Tel: 02-27898121;E-mail: maritime@ss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亞太新視域——港口與華人網絡」系列演講】

主講人簡介:木村可奈子女士現攻讀京都大學博士後期課程、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獎助,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海域史。

敬備午餐便當,請於2016年6月24日(五)前以E-Mail報名,座位有限,額滿即止。

系統號:

A-007626

【演講】簡宏逸:無意的接力:荷蘭與德意志脈絡中東亞民族誌知識的收集、整理、再相遇

標題:

【演講】簡宏逸:無意的接力:荷蘭與德意志脈絡中東亞民族誌知識的收集、整理、再相遇

時間:

2016年6月29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21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講人:

簡宏逸(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博士候選人)

系統號:

A-007694

【演講】李惠儀、曾永義演講

【演講】李惠儀、曾永義演講

標題:

【演講】李惠儀、曾永義演講

時間:

2016年6月30日(週四)10:00-12: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蔡元培紀念館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主講人:

李惠儀(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

內容簡介:

【第30屆新科院士演講】
10:00-11:00
李惠儀院士:真品、贗品與明清之際文學(李惠儀)

11:30-12:30
散曲、戲曲「流派說」之溯源、建構與檢討(曾永義)


主持人: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

系統號:

A-007721

【演講】李達嘉:群眾運動的推手:研究系在「五四」的角色

標題:

【演講】李達嘉:群眾運動的推手:研究系在「五四」的角色

時間:

2016年6月30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東亞區域研究群

主講人:

李達嘉(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系統號:

A-007710

【演講】關華山:重構與詮釋臺灣南島語族居住文化——以卑南族為例

【演講】關華山:重構與詮釋臺灣南島語族居住文化——以卑南族為例

標題:

【演講】關華山:重構與詮釋臺灣南島語族居住文化——以卑南族為例

時間:

2016年7月4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新大樓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關華山(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聯絡人:

陶曉萱,e-mail: hsiaotao@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對談人:黃蘭翔(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陳文德(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場演講毋須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07664

【演講】尤淑君:華夷之辨與朝鮮事大政策的變化——從光海君「兩端外交」到「北學派」的興起

標題:

【演講】尤淑君:華夷之辨與朝鮮事大政策的變化——從光海君「兩端外交」到「北學派」的興起

時間:

2016年7月5日(週二)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東亞區域研究群

主講人:

尤淑君(浙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7709

【演講】侯惠澤:臺灣歷史學習型文創桌遊設計

標題:

【演講】侯惠澤:臺灣歷史學習型文創桌遊設計

時間:

2016年7月9日(週六)9:30-12:2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侯惠澤(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116)】

※本場演講報名已額滿

系統號:

A-007457

【演講】John Finlay:觀畫:亨利.貝爾坦與十八世紀法國的中國圖像

【演講】John Finlay:觀畫:亨利.貝爾坦與十八世紀法國的中國圖像

標題:

【演講】John Finlay:觀畫:亨利.貝爾坦與十八世紀法國的中國圖像

時間:

2016年7月25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Dr. John Finlay(近代與當代中國研究中心(CECMC))

系統號:

A-007650

【演講】李育霖:流變動物――淺談臺灣當代自然書寫

標題:

【演講】李育霖:流變動物――淺談臺灣當代自然書寫

時間:

2016年9月10日(週六)9:30-12:2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李育霖(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117)】

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7458

【演講】劉還月:臺灣民間「風水」的植物想像

標題:

【演講】劉還月:臺灣民間「風水」的植物想像

時間:

2016年11月12日(週六)9:30-12:2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劉還月(民俗文化作家、資深文史工作者)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118)】

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7459

【新書發表會】《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

【新書發表會】《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

標題:

【新書發表會】《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

時間:

2016年6月3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8樓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主講人:

張茂桂(中研院社會所)、湯志傑(中研院社會所)、範雲(臺灣大學社會系)

聯絡人:

陳靜玉,Tel: (02)2652-5144

報導者:

陳靜玉

內容簡介:

引言暨主持人:蕭阿勤(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汪宏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與談人: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湯志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範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本書作者:吳叡人、黃庭康、蕭阿勤、王甫昌、林開世、蔡友月、汪宏倫

本演講採自由入座,毋須事先報名

【活動說明】:
1990年代初期,族群、民族與國家認同開始進入臺灣社會學界的研究議程。二十多年來,臺灣學界在相關議題的研究上走了多遠?哪些地方有所進展,哪些地方尚待突破?本次新書發表會一方面展現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主題研究小組多年累積下來的部分成果,另外一方面也期望與學界共同展望未來,探索新的研究議程。本書各篇作者都將到場分享自己的研究觀察。誠摯邀請學界同仁、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以及剛踏入這個研究領域的學生,共同參加討論。

【新書簡介】:
本書由研究員蕭阿勤、汪宏倫主編,全書廣泛分析臺灣獨特的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現象,同時關注當代中國的經驗,深入發掘背後的理論意涵。各章主題涵蓋了臺灣在戰後初期所出現的「三個祖國」的國家認同競爭、1950年代國民黨政府招收海外僑生政策的曲折變化、1960年代臺灣社會科學界開始盛行的「中國現代化」研究中的歷史敘事與流亡經驗及社會時間的關係、1970年代到1980年代外省人從基於籍貫的「地域意識」到弱勢「族群意識」的集體認同性質轉變、一百多年前臺灣南部「斯卡羅人」的身世與1990年代以來臺灣族群政治發展的關連、晚近在「生物政治典範」的全球擴張下臺灣的生物醫學及基因科技與族群及國族認同連結而出現的「生物多元文化主義」現象、以及當代中國在「戰爭/鬥爭之框」所構造出「人民」主體的情感結構與認識框架下於1990年代以來萌發的(新)民族主義風潮。

系統號:

A-007584

【工作坊】「天崩地解的書寫與反思:晚明清初的文化思潮與現代性」工作坊

【工作坊】「天崩地解的書寫與反思:晚明清初的文化思潮與現代性」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天崩地解的書寫與反思:晚明清初的文化思潮與現代性」工作坊

時間:

2016年6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國立清華大學人社中心、臺灣中文學會

內容簡介:

6月3日
►中研院文哲所地下一樓多用途空間
9:00-10:40
【大會引言】
主持人: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三系儒學:晚明思潮的另一種解釋(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11:00-12:30
主持/引言人:楊玉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與物宛轉:青藤的感物與物感(秦燕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
天崩地解的年代裡他們怎樣構想詩歌——以性情之真∕正為主的觀察(曾守仁,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14:00-15:30
主持/引言人:曹淑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那一夜,王家池館彈琵琶——從吳梅村〈琵琶行〉看江南劫後之園與人(嚴志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吳梅村詩中的南京記憶——以順治十年 (1653) 為回顧基點(張俐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15:50-17:20
主持/引言人:林啟屏(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中文學會)
以會通為集大成——論方以智的思想特色與學術貢獻(邢益海,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
劉蕺山思想的演變——以四庫本《學言》為中心(鍾彩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6月4日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創時講堂
9:00-10:40
【主題講座】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關於嘉興蔵初期刊刻経典刊記中的願文(中嶋隆藏,日本東北大學名譽教授)

11:00-12:30
主持/引言人:李豐楙(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天地崩解下的知識人與佛教:明末清初與清末民初之比較(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晚明僧人儒學詮釋之創穫與評議(徐聖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14:00-15:30
主持/引言人:吳國豪(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唐人法度在晚明的重建與反思:以董其昌為中心的考察(盧慧紋,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江戸時代文人的明清書畫觀——浦上春琴的視線(板倉聖哲,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15:50-17:20
【圓桌論壇:重讀方以智】
主持人:張永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與談人:楊儒賓、廖肇亨、邢益海、徐聖心

系統號:

A-007518

【工作坊】「時間的速度:媒介敘事與實踐的多重可能」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時間的速度:媒介敘事與實踐的多重可能」工作坊

時間:

2016年6月3日(週五)10:30-17:30

地點:

世新大學舍我樓S1204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主辦單位:

世新大學舍我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2236-8225#2402

報導者:

舍我紀念館林小姐

內容簡介:

10:30-1200
【議題討論:百年報人:新聞志向、文化仲介與公共實踐】
主持人:黃順星(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副研究員)
論題:從新聞人到學術圈:黃得時臺灣文學史觀的建構與轉化
報告人:陳淑容(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博士後研究員)
與談人:蕭旭智(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助理研究員)
論題:新聞理想的傳承與重構:從成舍我到成露茜
報告人:林瑋(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博士後研究員
與談人:周成蔭(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館長

13:00-15:00
【主題論壇:反轉即時新聞:慢新聞的實踐與前景】
主持人:彭懷恩,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與談人:蘇正平(《新頭殼》董事長)、夏珍(《風傳媒》總主筆)、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張潔平(《端傳媒》執行主編)、胡元輝(中正大學電傳所教授,人社院副院長)

15:30-17:30
【主題論壇:媒介時間:跨世代的文學想像與文藝實踐】
主持人:李瑞騰,詩人、評論家、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與談人:林黛嫚(小說家、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楊佳嫻(詩人、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朱宥勳(小說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系統號:

A-007589

【工作坊】道教文學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道教文學工作坊

時間:

2016年6月4日(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SL246會議室(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聯絡人:

E-mail: fju.cds@gmail.com

報導者: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內容簡介:

【道教文學工作坊】

10:10-11:50
上天下地:道教神話的仙凡思維(李豐楙)

13:20-15:00
縱犯之嫌:《西遊記》召喚土地與鬼律敘述(李豐楙)

15:20-17:00
道術與運數——晚明清初文化生產場域中的明初開國敘事(劉瓊云)

17:00-17:30
綜合討論


報名對象:博碩士生、大學部四年級以上的學生。以25人為限,額滿截止。

系統號:

A-007497

【工作坊】《荀子》英譯工作坊:新材料與新契機

標題:

【工作坊】《荀子》英譯工作坊:新材料與新契機

時間:

2016年6月10日(週三)

地點:

中研院文哲研究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聯絡人:

王鴻章,Tel: yennychan28@hotmail.com

報導者:

范麗梅

內容簡介:

9:15-9:30
引言(佐藤將之,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9:30-11:30
〈王制〉(韋禮文(Oliver Weingarten),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

13:00-15:00
〈禮論〉(末永高康,廣島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

15:15-17:15
〈解蔽〉(黃冠雲(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17:15-18:00
綜合討論(王安國(JeffreyRiegel),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系統號:

A-007555

【研習營】2016杜甫營

【研習營】2016杜甫營

標題:

【研習營】2016杜甫營

時間:

2016年6月28日至7月5日

地點:

古典詩學文教基金會(高雄市中華四路282號2樓)

主辦單位:

古典詩學文教基金會

聯絡人:

賴小姐,Tel: 07-251-2656

內容簡介:

一、營隊簡介
本營隊以嚴格的密集式訓練,提供正確而專業的杜甫詩。每天從起床到深夜,不斷的上課、考試、創作、討論、背誦,全日全夜,全心全意,全部杜甫詩的情境,務必讓你在八天內,完全瞭解杜甫和他的詩。全程由中山大學簡錦松教授親自講授。

二、課程內容
1、講完杜甫各期重要詩作
2、讓你熟悉最新而有效的唐詩現地研究法
3、講詩:利用實際山川影像、天文、曆法、官制、驛程,及唐代史料,重新解讀杜甫詩,給你不同於傳統所見的杜詩新視野
4、寫詩:如果你會平仄,來學寫杜甫近體詩;如果你不熟平仄,來學寫杜甫古體詩
5、親自動手作出新而正確的「杜甫年譜」,揚棄傳統的錯誤。

三、對報名者的要求
1.招收對象:大學生及研究生。(報名者如非學生,亦可接受,但不參加集中住宿)
2.住宿:所有學員均在古典詩學會館集中住宿,不得離營外宿。本會會館的條件並不好,雖然有充分的冷氣,一萬冊古典詩學圖書,和高速WIFI,但必須睡在通舖,談不上舒適,不能接受住宿條件者,請勿報名。
3.全程參加:2016年6月28日起至7月5日期間,除特殊情況事先已說明外,必須全程出席。

四、費用:
學費全免,雜費5000元。(包含餐飲、住宿、冷氣、市內交通、門票、保險、講義、器材清潔費),經濟困難者可分期,實在很有困難的人,請和本會連絡。這次研習,要向各位收費,請大家見諒。我們基金會為非營利組織,我本人授課也不要鐘點費,所收的錢都用在各位自己的身上。

五、報名:
即日起至額滿為止,收到報名表後將會做審核,不是全部錄取。請點選本網站左列選單「線上報名」填寫資料。

六、會館及上課地址:
高雄市前金區中華四路282號2樓/07-2512656,或0911611399賴小姐

備註:
1.本會收到報名表後會做審核,被接受者將會收到繳費通知,請使銀行轉帳。請匯入「日盛銀行前金分行」,帳號:01910054368500,帳戶名稱:財團法人古典詩學文教基金會,費用繳交之後,方完成報名手續。

2.為製作名牌,請以附件繳交一張照片,檔案勿小於1.5M,正面清楚,全身半身不拘。 請將檔案寄至簡錦松教授cschien@mail.nsysu.edu.tw

系統號:

A-007549

【研習班】2016 SOAS Taiwan Studies Summer School

標題:

【研習班】2016 SOAS Taiwan Studies Summer School

時間:

2016年7月5至8日(週二至週五)

地點:

Room DLT, KLT, 116 and B104,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SOAS Centre of Taiwan Studies

聯絡人:

E-mail: bc18@soas.ac.uk

內容簡介:

7月5日
13:00-15:00
The Sounds of Dissent: Protest Music in Taiwan Since the 1970s Chang Tieh-chih(張鐵志)

15:30-17:30
Ballad of the Oppressed: Narrating the Works of Lai He through Music Harry Wu(吳易叡)

18:00-21:00
Documentary Screening: Small Oyster Rock in Kezailiao(蚵寮漁村小搖滾) Followed by Talk and Discussion by 張鐵志

7月6日
9:30-11:00
Screening of Gongliao Ni Hao Ma?(貢寮你好嗎?)

11:30-13:00
Talk on Gongliao Ni Hao Ma? (Christopher Lupke)

14:00-15:45
Music as a Prophecy of Political Change: Twenty Years of Evidence from Taiwan (Nancy Guy)

16:15-18:00
Feeling History Through Song: A Close Listening to Taiwan's 'Flowers in the Rainy Night' (Nancy Guy)

19:00-22:00
《賽末點》or《冠軍之旅》Followed by Q&A with Director Chung Chuan(鍾權)

7月7日
9:00-11:00
No. 6 Alley 7, Chingtien Street(青田七六)(Talk Delivered in Chinese)(Ma Kuo Kuang(馬國光,即亮軒))

11:15-13:15
Music of Luo Ta-you(Ma Shih-fang(馬世芳))

14:15-16:15
Those People, Those Songs: Modern Taiwanese Folk Song Revival Movement(Cora Tao(陶曉清))

16:30-18:30
Music of Lin Sheng-hsiang (Ma Shih-fang)

19:30-21:30
Roundtable on the State of Modern Taiwanese Music (Nancy Guy, Chang Tieh-chih, Cora Tao, Ma Shih-fang, Harry Wu)

7月8日
9:00-11:30
Theme: Tutorial sessions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 – in Room 116 TBC

9:00-11:30
Theme: Tutorial sessions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I) – in Room B104 TBC

11:45-13:00
Music in Taiwane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Use of Rap in Taiwane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Dafydd Fell)、(Charles Chen(陳以信))

14:00-16:00
Book Launch – The Sinophon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 Culture, Style, Voice, and Motion (Christopher Lupke)

17:00-21:00
Affair of Three Cities臺北京之比賽 + Chaiwan Matchup 我們 with Q&A with Chung Chuan(鍾權)

Registration:
It is free to attend SOAS Taiwan Studies Summer School Programme; however you need to register to attend.
To register, please fill in the registration form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r5JcGZZR3mA_GsHZBPHbQQaSAg74TSRvna_2znqfSWY/viewform).

系統號:

A-007606

【研習營】「全球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學術研習營

【研習營】「全球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學術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全球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學術研習營

時間:

2016年7月9日至16日

地點:

桂苑賓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152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華中師範大學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學會

聯絡人:

林先生,Tel: +886-2-2782-4166#330;E-mail: mhlhy@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主旨
中國近代史是海內外學者關注的重要歷史研究領域,研究成果日新月異,學者與學生需要不斷的自我砥礪,以承襲前人的衣缽,並開創新的研究世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為促進學術交流,特與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及中國近代史學會合作,訂於2016年7月召開「全球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學術研習營。

研習營為期5天,7月9日報到,7月10日至14日講座活動,7月16日離營,其間將邀請各地學者和學員進行專題講座與討論。參與者不僅可透過講座聆聽各領域學者的創見,親炙名家風範,學員之間更將透過研究計畫的發表與分組討論,建立深厚的學術交流基礎。

研習營講座安排
專題演講:邀請知名學者介紹近代史的研究趨勢與展望。
專題講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介紹各自領域的研究概況與重要議題。
學員學術發表會:由學員口頭發表其研究計畫,並由與會專家與學員共同討論與評議。
學員學術沙龍: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談論其過去研究的經驗,對年輕學員的期待,並解學員於學術路上的疑惑。
實地參訪:參訪紅樓與辛亥革命博物館。

報名資格與學員義務
本研習營以中國近代史為研究課題之博士生及取得博士學位三年內之年輕學者為優先,亦開放碩士生報名;非中國近代史相關領域請勿報名。
欲報名者,請於2016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於報名網頁提交報名表與研究計畫書Word檔,主辦單位將依研究計畫審查結果決定錄取名單。正、備取名單將於2016年4月29日於報名網頁公布,並以Email通知本人。
學員必須全程參與研習營活動,不得中途離會。除研究計畫外,學員應於研習營最後一日提交研習營心得報告(一至二千字)。

招生名額
臺灣學員15名。
大陸學員14名(武漢以外)。
武漢地區3名。
港澳學員2名。
海外學員若干名。

費用
本研習營不需繳交任何費用,食宿均由主辦單位負責,研習期間所有學員均須入住桂苑賓館。主辦單位另提供臺灣學員赴陸來回機票費定額補助,港澳、海外學員則請自付旅費;機票、簽證/臺胞證等事宜須自行辦理,主辦單位不提供代辦服務。

研習營師資與學員
(暫定,依正體字姓氏筆畫排序)
王奇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王明珂(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王笛(澳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付海晏(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田彤(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朱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何卓恩(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吳琦(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呂芳上(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李育民(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李培德(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客席副教授)
李達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沙培德(康乃狄克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桑兵(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馬敏(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章清(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許小青(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彭南生(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彭劍(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
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近代史學會理事長)
劉宏(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陳嘉庚講座教授兼院長)
劉迅(羅格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劉偉(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鄭成林(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魏文享(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系統號:

A-007533

【工作坊】「院體:清宮製作的風格、技術與物質性」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院體:清宮製作的風格、技術與物質性」工作坊

時間:

2016年7月25至26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聯絡人:

王鴻章,Tel: yennychan28@hotmail.com

報導者:

范麗梅

內容簡介:

7月25日
13:20-15:30
【Court Style】
主持人:陳韻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從「西洋風」到「院體」的形成(王靜靈,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館)
從「清院本」省思清宮「院體」(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超越院體:戰圖、銅版畫與乾隆朝帝國武功(馬雅貞,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討論人:劉宇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16:00-17:30
【Materiality】
主持人:餘佩瑾(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清宮製作色金及其用途(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郎世寧繪畫中的顏料與設色(陳東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科技保存處)
討論人:陳俊維(臺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7月26日
10:20-11:50
【Practice】
主持人: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異曲同工:論雍正朝畫院的運作機制(陳韻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乾隆時期宮廷的文物包裝:以玉器為例(侯怡利,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討論人:王靜靈(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館)

13:30-15:00
【Album】
主持人:陳東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
「埏埴流光」冊製作及相關問題(餘佩瑾,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院體與清宮譜類圖像的製作(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討論人:馬雅貞(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15:30-17:00
【Court Style and Beyond】
主持人:王靜靈(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館)
Qing Court Painting Outside the Court: Evidence from 18th-Century France (John Finlay, Centre d'études sur la Chine moderne et contemporaine)
帝國之後──二十世紀北京的盛清院體風(劉宇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討論人:陳韻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17:00-17:30
綜合討論: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系統號:

A-007561

【研習營】第六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山東:齊魯文化

標題:

【研習營】第六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山東:齊魯文化

時間:

2016年8月8日至19日

地點:

山東(中國山東省)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承辦單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聯絡人:

羅麗芳,E-mail: cscamp@asihp.net

內容簡介:

【招生對象】
兩岸、港澳、亞太地區及留學國外的文史科系或相關領域之博士生,以及近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年輕學者。

【招生人數】
臺灣及大陸各正取20名,港澳亞太正取5名,備取若干名,依序遞補。

【研習費用】
活動期間於當地之研習考察、食宿交通費用由主辦單位負擔。另補助學員往返山東之交通費用,詳情請見官網見活動辦法。

【報名方式】
欲參加研習活動者,請至活動網站下載報名表完成報名http://www.ihp.sinica.edu.tw/~CScamp/2016/measures.htm

【報名期限】
已於5月16日截止

【師資陣容】
課程內容安排12場演講課程及4場田野調查

講座教師
方輝(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
李孝悌(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
汪悅進(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與建築學系教授)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尚勝(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劉家峰(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鄭培凱(香港中華學社社長)
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田野導師
戴麗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馬孟晶(臺灣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張侃(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丹婕(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特聘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7460

【研習營】2016年近代史研習營:數字與數字之外——經濟史的多方觀照

【研習營】2016年近代史研習營:數字與數字之外——經濟史的多方觀照

標題:

【研習營】2016年近代史研習營:數字與數字之外——經濟史的多方觀照

時間:

2016年8月15日至19日(週一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旨
為提升國內外大學歷史系所學生對近代史研究的興趣,規劃以經濟史相關項目為主題而舉辦本屆研習營,透過學術研究經驗之傳承,強化青年學者的思辯能力,冀於未來國際學術競爭之中取得優勢地位。

活動安排
研習營為期5天,8月14日報到,8月15日至19日講座及討論活動,8月19日離營。
課程內容包括兩場主題演講、九場專題講座及三場學員討論。
參與者不僅可透過講座聆聽各領域學者的創見,親炙名家風範,學員之間更將透過研究計畫的發表與分組討論,建立深厚的學術交流基礎。

報名資格及招生名額
本研習營參加對象為以近代史為研究課題之國內外大學歷史系所博士班及碩士班研究生,招生名額24名。

學員義務
學員必須全程參與研習營活動,不得中途離會。學員將混合編成三組,每組各由一名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擔任輔導員。
學員在研習營期間,發表個人的專題報告,並在互評機制之下擔任評論人,進行分組討論活動。除研究計畫外,學員應於研習營最後一日提交研習營心得報告。

報名方式
請於2016年4月15日至5月31日期間,於報名網頁提交報名表與研究計畫書Word檔,主辦單位將依研究計畫審查結果決定錄取名單。
正、備取名單將於2016年6月30日於報名網頁公佈,並以Email通知本人。

報名表繳交方法
1.
2.填妥後,請於2016年4月15日至5月31日期間將表格Word檔上傳(上傳連結請參見官網)

費用:
本研習營不須繳交任何費用,主辦單位提供食宿,惟旅費請自籌並請自行辦理簽證事宜。

研習營師資(依正體字姓氏筆劃排列)
王國斌(R. Bin Wong,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特聘教授及亞洲研究所所長)
李宇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美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邱澎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連玲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素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翠溶(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謝美娥(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7496

【系列演講】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年「臺灣文獻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年「臺灣文獻講座」

時間:

2016年4月至10月,共6場

地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聯絡人:

Tel: 049-2316881#306

內容簡介:

為推廣臺灣歷史研究,並與學術、社會各界專家學者交流,規劃6場專題演講,主題有盟軍飛機對臺灣的轟炸,日治時期臺灣學生運動、近代臺灣料理、阿罩霧風雲(含影片觀賞)、臺灣人的世界觀及臺灣犬的故事等。自4月至10月間,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

本系列演講2016年6月至10月場次內容如下:
6月23日(週四)
14:00-16:00
美食風光:宴會、餐館與近代臺灣料理(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7月21日(週四)
14:00-16:00
當歷史遇上電影:談《阿罩霧風雲》發想與製作(許明淳,阿罩霧風雲導演)

9月22日(週四)
14:00-16:00
臺灣人的世界觀:林獻堂環球遊記(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0月20日(週四)
14:00-16:00
物種的追尋與正名:臺灣犬的故事(鄭麗榕,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7494

【展覽】詩中有畫畫中詩——丁邦新、陳琪詩畫捐贈展

【展覽】詩中有畫畫中詩——丁邦新、陳琪詩畫捐贈展

標題:

【展覽】詩中有畫畫中詩——丁邦新、陳琪詩畫捐贈展

時間:

2016年7月1日至10日

地點:

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國立臺灣大學藝文中心

聯絡人:

Tel: 02-33664001

內容簡介:

臺大中文系系友、臺大傑出校友、中央研究院院士丁邦新先生,與夫人陳琪女士於臺大中文系相識結縭,今年適逢50週年金婚紀念,臺大中文系特與藝文中心於2016年7月1日至10日,合辦「詩中有畫畫中詩——丁邦新、陳琪詩畫捐贈展」,展出二位合作畫作50幅,所得將回饋母系與藝文中心,另收錄近年作品百幅出版畫冊。謹敬邀師長、系友蒞臨觀賞,共襄盛舉。

※展覽詳情如下:
時間:2016年7月1日至10日,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管理學院旁,近基隆路)
開幕茶會:2016年7月1日(週五),上午10時30分至12時。

◎如擬出席開幕茶會,敬請於6月23日(週四)下午5時前電郵覆函或來電賜告(02-33664001),俾便通知藝文中心保留座位,謝謝。

系統號:

A-007706

【展覽】尋找東方金銀島:荷蘭人遇見臺灣東部村社

【展覽】尋找東方金銀島:荷蘭人遇見臺灣東部村社

標題:

【展覽】尋找東方金銀島:荷蘭人遇見臺灣東部村社

時間:

2016年1月26日至12月18日

地點: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第四特展室(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89-381166

內容簡介:

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方國家不遠千里來到東方,意圖取得珍貴的香料、黃金等物品,此時的臺灣、中國及日本皆成為他們尋求貿易合作的對象。1624年,荷蘭人於臺南建立熱蘭遮城之據點後,更以臺灣作為東亞貿易的據點,積極蒐集臺灣地區資源。

為尋求更多貿易資本,荷蘭人在1638年開始踏上東部尋金之路。本次特展將藉由充滿動力之尋金主軸,帶領您由大航海時代出發,逐步瞭解當時東亞貿易情形,進而從荷蘭人的眼光看見17世紀東部史前文化及原住民聚落文化。

本展覽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休館時間:每星期一(遇國定假日、補假日、選舉日則照常開放)、農曆除夕、年初一。必要之停止開放另行公告。

系統號:

A-007486

【展覽】書中龍也──歷代十七帖法書名品展

【展覽】書中龍也──歷代十七帖法書名品展

標題:

【展覽】書中龍也──歷代十七帖法書名品展

時間:

2016年4月2日至6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4、206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十七帖〉為書聖王羲之(303-361)晚年致友人信札之集成,因第一札起首寫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蹟見於唐代,今已佚失不傳,後人多藉傳世的臨、摹、刻本及文獻著錄來勾勒原帖範式。全篇書體概以草書為主,用筆流暢,線條遒勁有力,姿態勻稱優美,宋人黃伯思(1079-1118)譽為「書中龍也」。

〈十七帖〉自來即為習書典範,敦煌出土的唐人臨帖、北宋蘇軾(1037-1101)〈臨漢時帖〉可見一端。元明之際,各種〈十七帖〉的通臨本陸續出現,或為長卷或為冊頁,趙孟頫(1254-1322)、董其昌(1555-1636)、朱大有(生卒年不詳)可為代表。另一方面,俞和(1307-1382)放大字體及直幅書寫的意識和舉動,可以說是〈十七帖〉發展史上的一大變革。明代中晚期,私家刻帖風氣興盛,鬱岡齋帖本、餘清齋帖本等〈十七帖〉楮墨雖未若宋刻拓本高古,對於版本之流傳亦有可觀之處。清人王澍(1668-1739)的臨寫形神皆備,忠實而完整。乾隆帝(1711-1799)臨池用功,表現多元。劉墉(1720-1805)則以泥金書寫,裝飾意味濃厚。民國以後又有新氣象,譚延闓(1880-1930)的恢弘氣勢,溥儒(1896-1963)的悉心臨擬,皆是書家汲古求新書學態度的實踐。

本次選展院藏歷代〈十七帖〉相關作品十三組件,藉以呈現此烜赫名帖的書法之美,以及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影響和遞變。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7487

【展覽】清明上河圖特展

【展覽】清明上河圖特展

標題:

【展覽】清明上河圖特展

時間:

2016年4月2日至6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10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本院庋藏的〈清明上河圖〉共計八卷,可區分具名為張擇端(活動於12世紀前期)者,仇英(約1494-1552)的〈清明上河圖〉,以及〈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三類。前兩種在結構與內容上,主要參照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雖屬摹本或偽托之作,但均添入新的城市風情與時代風格,塑造迥異於宋本的新貌。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藏),是宋代風俗畫的鉅作,描繪北宋都城開封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寫實的表現手法和傳奇性的流傳過程,不僅凝聚鑑賞者和收藏家的目光,亦是藝術史學者關注與研究的課題。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清明上河學」儼然興起。歷代畫家又從不同的視角及風俗軌跡,或仿效,或複製,留存至今者難以估計,學者指稱約莫百餘卷,典藏於各大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手中,反映出〈清明上河圖〉的影響力。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畫院陳枚(1694-1745)、孫祜、金昆、戴洪及程志道五位畫家合作,內容包羅萬象,製作精緻考究,為集各家所長之經典名作,足以媲美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至於清沈源〈清明上河圖〉,除材質、設色不同於清院本外,在畫面的鋪陳、事物、舟車與人物的安排幾無差異,體現出清宮畫院繪製長卷鉅著的運作過程。

院藏〈清明上河圖〉質量均美,然鮮少全數展出,今值四月清明,特闢專室,將八件作品同時呈現世人面前,打造這場華麗的視覺饗宴,歡迎觀眾一同來領略明清兩代畫家詮釋〈清明上河圖〉的多元面向。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7488

【展覽】臺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

【展覽】臺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

標題:

【展覽】臺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

時間:

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6月12日

地點:

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2鄰山平56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臺東縣海端鄉公所(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

聯絡人:

Tel: 089-931638

內容簡介: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東縣海端鄉公所(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主辦之「kulumah in回家了!──臺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預定自2015年12月12日起於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展出至2016年6月12日止。策展團隊共挑選了64件臺博館藏海端鄉布農族文物,幾乎所有館藏海端布農族文物都在此次展覽中「傾巢而出」,數量之多創下臺博館文物返鄉的紀錄。

展名「kulumah in」為布農族語「回家」之意,是族語裡常使用的「回家」用語,特別用於叮嚀在外的族人該回家時使用,在象徵意義上告訴文物們該回家了,可見族人對於文物回鄉展出之期待。

臺博館自2009年起規劃「大館帶小館」原住民文物返鄉特展,每年擇選一間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作為合作策展對象,將博物館典藏文物送返原鄉展出,並鼓勵部落進行展示內容撰擬與詮釋,以凝聚族人認同,使博物館與原鄉透過合作重新建立深厚關係。此次臺博館收藏的這批來自海端鄉的布農族文物,其年代多數已超過百年,過去鮮有機會獨立展出,現能整批重返原鄉展出,深具歷史意義。

開館時間:週三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週一、二休館)

系統號:

A-007489

【展覽】殖民教育的光與影——館藏舊籍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展

【展覽】殖民教育的光與影——館藏舊籍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展

標題:

【展覽】殖民教育的光與影——館藏舊籍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展

時間:

2016年2月2日至7月26日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6樓臺灣學研究中心(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總督府共發行五期公學校「國語」(日語)教科書,這些教科書中,內容包含童話與寓言故事、人物、地理、博物等實學知識、道德與公民教育,甚至還有臺語等,每個時期的插畫風格也有所不同,值得我們細細閱讀。

本次展覽我們特別向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圖書館借到教科書原件來館展覽,展品絕對珍貴,內容保證精彩,讓我們為您翻開各期「國語」教科書,透過實際閱讀各主題的課文,一同認識1895~1945年之間殖民地教育的實況吧。

系統號:

A-007490

【展覽】「我的體育生活: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特展

【展覽】「我的體育生活: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特展

標題:

【展覽】「我的體育生活: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特展

時間:

2016年3月2日至9月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1932年,臺灣人首次登上奧運舞臺,他是張星賢,那年的奧運在美國洛杉磯舉行。

出生於日本時代的張星賢,憑藉著天賦與努力,得到難能可貴的留學機會,成為日本早稻田大學田徑隊的一員。他在講究實力的奧運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兩度入選日本奧運代表隊。他因此感到榮耀。

奧運是運動領域的最高殿堂,張星賢有幸見識世界頂尖的水準,也體察臺灣人身分的特殊性,如同後來到滿州發展,運動場上的臺灣人,竟分別代表日、滿、華等三個代表隊。他因此而感慨。

戰後的張星賢,成為臺灣田徑運動的推手,但他終究被屏除在1964年東京奧運代表團外,他原本認為借助與日本田徑界的友好關係,可給選手最多的協助,卻不知,與日本親善就是他被排除在外的主因之一。

第一位登上奧運舞臺的臺灣人─張星賢,終其一生,愛田徑的心並未改變,但生命經驗與國族認同的糾葛,始終纏繞著他。他的生命史,是許多經歷日本時代的臺灣人的戰後史。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7491

【展覽】「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

【展覽】「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

標題:

【展覽】「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

時間:

2016年3月29日至11月27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聲音印刷術】
印刷術改變了人類的訊息流動模式,用視覺顛覆了這個世界。20世紀初,錄音技術與唱機的發展,讓聲音能「印刷」而傳播,於是,一場以聽覺為核心的革命開始了。從圓盤唱片、磁帶到數位化資訊,科學與聲音商業的發展,讓近代的社會生活充滿各式各樣的聲音,透過傳播的交疊,眾聲喧嘩。

1914年,臺灣藝人被帶往日本錄音,發行首批臺灣音樂唱片,1930年代唱片製作業逐漸穩定,同時人類學家深入田野,展開聲音記錄工作。在商業與學術的進程中,錄音史料開始累積留存。透過大量的錄音史料,我們聽到許許多多豐富精采的歷史故事:原來,臺灣一直在唱歌…

【美妙的聲音】
聲音的史料何其浩瀚,而「音樂」無疑是主軸。我們錄下美妙的聲音,作為商品而流通,也作為文化而傳承。「臺灣百年音樂英雄牆」,登載了學院音樂、傳藝戲曲、流行音樂各領域傑出的音樂英雄,他們的聲音創作與演出,成為權威,也成為不同世代的重要記憶。

在琳瑯滿目的音樂中,「流行音樂」是商品性最強的聲音,也具有顯著的時代標誌。百年來流行音樂的演變,是聲音的演進史,也是整個臺灣社會的縮影,我們精選臺灣幾張劃時代的專輯唱片,這些穿梭臺灣不同世代的商品,都曾是臺灣音樂發展中最閃亮的主角。

【田野的聲音】
1920年代開始,有人類學家、音樂學家、語言學家帶著錄音器材進入臺灣山林,零星記錄臺灣的聲音。基於學術調查的需要,這些紀錄多元而瑣碎,特別值得我們張大耳朵仔細的聽聽看。透過這些聲響,彷彿讓我們聞到了80年前、50年前田野的空氣。

【時代的聲音】
以往我們多半是由文獻、圖像來理解歷史,事實上,某個關鍵的聲音,不但更觸動人心,更是社會的共同記憶,這些歷史的腳步聲,是我們一同走過的證據,也能帶我們穿越時空。

1930年代的自治運動家楊肇嘉先生,他的演說表達了當時臺灣人的主張,他所闡述的社會困境與期許,至今仍言之諄諄。政府或大型社會機關的宣傳歌曲,從國父孫中山、蔣中正到蔣經國……透過電臺播送,也常以唱片在學校播放,是當時全民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成為不同世代的聲音記憶。

【地下的聲音】
有許多不被政府允許的聲音,在地下流動著。儘管自1930年代到戰後解嚴的出版唱片檢閱、1970年代之後的審核制,戰爭期間的禁鼓樂、戰後禁方言、嚴密的廣播電視內容監控......都禁不住人民心底的聲音。

有些聲音表達了人民的心底話、描述社會的實況,像1935年的〈街頭的流浪〉、1964年的〈無頭路〉,用詼諧的詞句表達不景氣下的社會不滿。有些是帶點情色而被假道學的審閱機關查禁,比如1964年的〈鹽埕區長〉。而單單只是闡述悲傷的情傷歌曲或寫實歌曲,因為冒犯時局國策,也會被禁,比如〈苦酒滿杯〉、〈今天不回家〉等等。不過,越是要禁,越是激起人們的好奇心,往往掀起莫名的社會大流行。

【生活的聲音】
在不少聲音資料中,常有意無意的留存了不同時代生活的特殊景況。臺灣由來已久的「笑科劇」,內容有趣,更記錄不同世代的生活樣態。

〈臺博美人館〉是極為難得的一套唱片,1935年臺灣總督府舉辦臺灣大博覽會,當時的臺灣說唱藝術家編演這個故事,從庶民的角度看到什麼樣的博覽會?愛國獎券是常見的歷史文獻,不過一張彩券,築起了什麼樣的夢想世界?在郭大誠的歌裡頭,1960年代的情書是怎麼寫的?1970年代的電視廣告怎麼走入生活,怎麼開創新消費時代?

這些嬉戲中的聲音,反映庶民的生活,也成為歷史軌跡的生動記錄了。

【自己的聲音】
聽完這麼多歷史的聲音,你也來玩一玩,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吧!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7492

【展覽】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

【展覽】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

時間:

2016年4月29日至2017年2月19日

地點:

鄭成功文物館(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

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人:

Tel: (06)213-6207

報導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內容簡介:

在宗教文物的領域中,道教文物雖非最熱門,在漢人社會生活中卻最讓民眾感到親切;無論公、私領域的儀式都有道、法信仰文化成分。道士、法師作為儀式專家,主持儀節具有主位觀點(emic)的認知,對道、法自有一套專業的宗教知識;一般民眾則常以客位觀點(etic)來旁觀,因道、法與習俗混而為一,滲入日常生活反而不易感知。所以道、法不只是「民族宗教」,更是「生活宗教」。

本次展覽邀請儀式專家與學者合作,提供一個方便門道,體認日常生活與道法文化聯結為一,藉由道法世界的呈現,將宇宙萬象盡歸其中。臺南市既以文化立都,且道、法俱全,故能跨越時空並擴及各派。在所揭舉的「道法萬象——道教信仰文化特展」主題下,第一期「道法在臺灣」先從在地出發,再循序進入第二期更開闊的視野,以便先後互證、今古同參。

【展覽期間】
第一期:2016年4月29日至2016年10月2日
第二期:2016年11月5日至2017年2月19日

開放時間:09:00-17:00,每週一休館

系統號:

A-007493

【展覽】唵嘛呢叭咪吽——院藏藏傳佛教文物特展

【展覽】唵嘛呢叭咪吽——院藏藏傳佛教文物特展

標題:

【展覽】唵嘛呢叭咪吽——院藏藏傳佛教文物特展

時間:

2016年5月3日至11月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一展覽區103、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唵嘛呢叭咪吽」,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在藏傳佛教傳播的地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藏傳佛教的一個重要標誌。藏傳佛教形成於藏族地區,並以藏語文為主要施教、修學工具,與漢傳佛教並稱為大乘佛教的兩大支派。此派主張大小乘兼容,並以大乘為主,顯密結合,先顯後密,追求即身成佛。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尊崇喇嘛,藏傳佛教傳入中原,歷明、清兩代,或出於政治的因素,或宗教的信仰,上自皇室王公,下至黎民百姓,禮敬喇嘛,皈依接受灌頂,塑繪尊像,誦咒觀想修行,興寺建塔,蔚然成風,而刊譯藏傳佛教典籍,更是國家一大佛事。

本展覽以藏文《龍藏經》為主要展件,搭配其他典籍、書畫、法器、金銅佛等文物,分為六單元展出:第一單元「無二至寶」展出《龍藏經》之裝幀配件;第二單元「三轉法輪」展出《龍藏經》經文內容;第三單元「譯傳四海」呈現藏文佛典所依據或再譯之漢、滿、蒙等文字佛典:第四單元「漢地藏音」展出收錄藏傳佛教經咒的漢文圖書;第五單元「五部聖眾」以《龍藏經》經板圖像暨金銅佛、法器及繪畫,分成諸佛、菩薩、護法等五大類展示;第六單元「卓尼留珍」以複製之卓尼版《甘珠爾》布置情境式藏傳佛教藏經閣。

本院所藏藏傳佛教文物非常豐富珍貴,此次展出係擇其精尤作選樣陳列,希望觀眾能從中一覽其特色。

展覽檔次
第一檔 2016年5月3日至7月31日
第二檔 2016年8月6日至11月6日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7569

【展覽】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展覽】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標題:

【展覽】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時間:

2016年5月7日至8月3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肅省文物數據信息中心、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

聯絡人:

Tel: 02-66169938

內容簡介:

縱橫古今兩千年、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更是歷史上神祕難解的謎團──世界各國一級博物館爭相邀請展出,曾巡展世界5大洲、將近200個城市,全球觀展人次破億;兵馬俑沉寂千年的地底傳奇享譽國際,可說是近兩世紀以來最受歡迎的展覽之一。

201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將揭開古代秦人文化與歷史的神秘面紗,以業界最高的運輸及保險規格,借展來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9個博物館、考古單位以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包含兵馬俑在內一共189組件,其中一級文物便占有總展品數之70%以上;珍貴華美的『西戎貴族馬車』等大量稀世珍品首次於海外展出,而與義渠王同等級之戎王陵墓中的隨葬珍寶,也將於本展完整重現,可說是歷年來策展規模最龐大的秦文化特展,正如策展人道「本展覽絕對可說是空前地盛大」。

本展覽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肅省文物數據信息中心、時藝多媒體、閣林文創聯手呈現,選取了歷年陝西、甘肅兩省最新的考古發現,完整呈現秦盛世的文化歷史,誠摯邀請觀眾一同見證大時代的歷史發展的脈動。

本展覽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7:00,最後入場時間為16:30

系統號:

A-007598

【展覽】Chinese Lacquerware

【展覽】Chinese Lacquerware

標題:

【展覽】Chinese Lacquerware

時間:

2015年11月10日至2016年10月31日

地點:

Asian Art Museum(2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U.S.A.)

主辦單位:

Asian Art Museum

聯絡人:

Tel: 415.581.3500;E-mail: pr@asianart.org

內容簡介:

The techniques used to create Chinese lacquer, seen in works from the 13th through 20th centuries, are awe-inspiring and invite closer examination. Some pieces are coated with more than 100 layers of lacquer, then carved to reveal a detailed relief. Meticulous applications of mother-of-pearl produce sprawling scenes with the scope of landscape paintings. Objects in these and other styles exemplify the aesthetics of Confucian scholars, who displayed this type of art in their studies.

Chinese lacquers feature historical figures, scholars, flower motifs and a variety of auspicious symbols. A round red Yuan-dynasty tray, for example, is elaborately decorated with peacocks flying through peony blossoms, an emblem of wealth and nobility. On another tray, a little boy depicted in mother-of-pearl inlay emerges from a lotus blossom, symbolizing the wish for many sons.

Get to know the rich history of this artistic tradition through a selection of compelling and distinctive pieces.

本展覽收費標準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