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語意網視野下的知識組織與文化資產」研討會

標題:

「語意網視野下的知識組織與文化資產」研討會

時間:

2016年6月2日(週四)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中研院史語所

內容簡介:

9:40-10:30
【專題演講】
知識組織系統(KOS)的跨典範模式研發——探討在語義網中KOS潛力與功能的突破(曾蕾,美國肯特大學圖書資訊學院)

10:50-12:10
【從鏈結資料到數位人文:設計的概念、方法論與應用個案】
主持人:呂春嬌(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數位典藏聯合目錄Linked Open Data之設計與實踐(莊庭瑞、黃韋菁、李承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基於關聯數據的數字人文實踐:上海圖書館的探索(夏翠娟,上海圖書館)
建構以鏈結資料為基礎的藝術史數位研究環境(陳淑君,中研院史語所暨數位中心)

13:10-14:10
【詞彙、知識本體與深度索引】
主持人:王新民(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暨數位中心)
敦煌壁畫圖像主題結構及深度語義標注實驗(王曉光,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
跨語言知識本體建置實務之探討——以地理空間資訊領域為例(陳雪華、鄭依芸,臺灣大學圖資系)

14:10-15:10
【知識組織:理論與實務】
主持人:王美玉(淡江大學圖資系)
知識觀和知識組織的幾個觀察和思考(吳美美,臺灣師範大學圖資所)
中國文物分類主題詞表的構建(黃明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15:30-16:50
【資訊組織在文化資產機構的典範轉移】
主持人:邱子恒(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
中國分類主題詞表(藝術類)語義化與關聯化實踐進展(範煒,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鏈結資料與圖書館資訊組織及應用(柯皓仁,國立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數字人文的跨領域和基礎性研究:為文物數字化保護構建的元數據標準規範(肖瓏,北京大學圖書館)、(張岩,北京大學圖書館)

16:50-17:20
【綜合討論】
主持人:陳雪華(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系統號:

C-007514

2016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6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6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6月5日(週日)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

聯絡人:

高若凡,E-mail: a8888bji4@gmail.com

報導者:

洪敬清

內容簡介:

8:40-10:10
【第一場次】
主持人:涂艷秋(政大中文系)
九至十世紀中日交流下的道教與密教之關係(荒見泰史,廣島大學總合科學研究科)
特約討論人:謝世維(政大宗教所)
女性與《佛頂心陀羅尼經》信仰(福田素子,聖學院大學)
特約討論人:涂艷秋(政大中文系)
考察海寧三國畫像石墓中可見的祥瑞圖──再探「山產玉璧」(松浦史子,二松學舍大學文學部)
特約討論人:劉惠萍(東華中文系)

10:20-11:50
【第二場次】
主持人:荒見泰史(廣島大學總合科學研究科)
敦煌文獻展現的《孝經》今古文(莊兵,華梵東方人文所)
特約討論人:陳逢源(政大中文系)
從敦煌本《文明判集》論宋朝判例集編纂(林桂如,政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楊明璋(政大中文系)
敦煌寫本的散食文與密教焰口施食研究(高振宏,政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荒見泰史(廣島大學總合科學研究科)

13:00-14:30
【第三場次】
主持人:魏慈德(東華中文系)
清華三《赤鳩之集湯之屋》巫術文化及其文獻性質研究(黃麗娟,臺師大國文系)
特約討論人:陳睿宏(政大中文系)
戰國楚簡禱祠祖先用物考(鄭雯馨,政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范麗梅(中研院文哲所)
秦簡死而復生故事與物質文化(楊明璋,政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張超然(輔大宗教系)

14:50-16:20
【第四場次】
主持人:趙中偉(輔大中文系)
映影、薄擊、攖繫──郭店楚簡與上古宇宙觀的身心通貫(范麗梅,中研院文哲所)
特約討論人:黃麗娟(臺師大國文系)
論《放馬灘秦簡》「墓主記」之瀕死經驗及陰間概念之建構(洪燕梅,政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趙中偉(輔大中文系)
北京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別卦》考釋(陳睿宏,政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賴貴三(臺師大國文系)

16:30-18:00
【第五場次】
主持人:蔡哲茂(中研院史語所)
談談《金縢》對文字考釋的意義(黃冠雲,清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魏慈德(東華中文系)
試析卜辭所謂「我家舊老臣」的釋讀問題(張惟捷,廈門大學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蔡哲茂(中研院史語所)
卜骨骨邊單刻干支文例研究(林宏明,政大中文系)
特約討論人:魏慈德(東華中文系)

系統號:

C-007573

2016 NATSA Conference: Taiwan Studies in Trans* Perspectives: Transdisciplinary, 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2016 NATSA Conference: Taiwan Studies in Trans* Perspectives: Transdisciplinary, 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標題:

2016 NATSA Conference: Taiwan Studies in Trans* Perspectives: Transdisciplinary, 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時間:

2016年6月9日至12日(週四至週日)

地點: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27 King's College Cir, Toronto, ON M5S,Canada)

主辦單位: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

聯絡人:

NASTA,E-mail: secretary@na-tsa.org

內容簡介:

Please join us for the 22nd Annual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Conference, "Taiwan Studies in Trans* Perspectives: Transdisciplinary, 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from Friday, June 10th to Saturday the 11th at the Victoria College in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The conference aims to foster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ussion on the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issues of Taiwan, in dialogue with East Asia, Canada, and the global community.

Following last year's successful conference at Harvard University, this will be the first time the conference sets foot north of the border in Canada. This year's topics range from Theater and Film, Democratizatio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LGBTQ politics, Colonial History, to Indigenous issues, with 20 panels and 75 presented papers overall. Our participants come from 58 different academic institutions across 9 different countries, with U of T's very own faculty speakers and discussants such as Professors ‪#‎JosephWongUT‬ (Political Science), Takashi Fujitani (History), Ping-chun Hsiung (Sociology), and Peter Loewen (Political Scienc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fficial webpage (http://www.na-tsa.org/new/)

系統號:

C-007596

2016全球化下地方文史發展學術研討會——臺中學與客家研究發展論壇

標題:

2016全球化下地方文史發展學術研討會——臺中學與客家研究發展論壇

時間:

2016年6月11、12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靜宜大學任垣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主辦單位:

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4-26328001#17191

內容簡介:

6月11日
9:40-11:40
【臺中學圓桌論壇:探索臺中學與臺中城市起源】
主持人:劉曜華
與談人:李謁政、蔡岡廷、董建宏、何澄祥、蔡承允、張翰文

13:00-14:00
專題演講:客家文化研究的現狀與未來(李喬,知名作家)

14:10-15:40
【主題式研究中心的發展】
主持人:彭瑞金(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
討論人:邱榮舉(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張維安(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楊玉君(中正大學媽祖文化研究中心)、林正珍(臺中樂成宮媽祖文化研究中心)、郭俊巖(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

15:55-17:45
【主題論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發展與經營】
主持人:溫宗翰
社會企業之於民俗信仰研究中心的展望(蔡武晃)
大甲地方文史的新面向(黃敦厚)
臺三線文史資源:臺三線解嚴了嗎?(陳板)

6月12日
9:10-10:40
【臺中市文化資產再利用】
主持人:李建緯
歷史文化資產的生菜沙拉——以臺中公園為例(鄭安睎)
評論人:劉曜華
臺灣客家建築再思考:以臺中東勢地區伙房為例(劉懷仁)
評論人:陳板
「北溝故宮」的轉型、離散與再造(吳鵬基、楊琇雯)
評論人:李建緯

10:55-12:00
【民俗學與地方】
主持人:邱彥貴
文化資產保存的策略聯盟——以南屯萬和宮老二媽信仰為例(林培雅)
評論人:林茂賢
獵奇、青創與民俗主義:臺灣廟會文化的典範轉移與文資無用論(溫宗翰)
評論人:邱彥貴

13:00-14:30
【客家意象與臺灣文學】
主持人:廖振富
文學與地方的取捨:以臺中文學館展示文案為觀察對象(陳瀅州)
評論人:廖振富
客家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笠山農場》中的「藍衫」為例(徐暐妮)
評論人:卓佳賢
歷史的共業.文學的重擔――李喬《咒之環》「晚期風格」初探(林采燕)
評論人:陳瀅州

系統號:

C-007444

「二十一世紀當代新儒學之議題與發展」國際研討會

「二十一世紀當代新儒學之議題與發展」國際研討會

標題:

「二十一世紀當代新儒學之議題與發展」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6年6月17至19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3樓國際會議廳A-302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文學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華梵大學

聯絡人:

鄧小姐,Tel: 03-4227151#33080

報導者:

鄧小姐

內容簡介:

6月17日
【「二十一世紀當代新儒學之議題與發展」國際研討會】
9:00-10:20
Chairperson: David Elstein
Textual Authority and its Naturalization in Liang Shuming’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ir Philosophies (Philippe Major)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Thought of a New Confucian: The Case of Zhang Junmai (Kenneth Kai-chung Yung)

10:20-12:00
Chairperson: Philippe Major
Qian Mu and Contemporary Confucianism (Kirill Thompson)
Balanced Continuity: Qian Mu and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Gad C. Isay)

14:00-16:00
Chairperson: Gad C. Isay
Ma Yifu and Modern Neo-Classicism (Ning Xu)
Cosmopolitanist Thome H. Fang方東美(1899-1977)and His Relationship to Confucian Thought (George C. H. Sun)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World: The Cosmopolitism in the idea of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of Tang Junyi (Kuan-min Huang)

16:20-17:40
Chairperson: Shui-chuen Lee
On Mou Tsung-san’s Theory of the Highest Good: Clarification of some Misinterpretation (Co-chu Lai)
Xu Fuguan’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David Elstein)

6月18日
9:00-10:20
Chairperson: Kirill Thompson
The Philosophy of Li Zehou (Andrew Lambert)
Philosophizing Between Global and Regional: On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Liu Shu-hsien (Chung-yi Cheng)

10:40-12:00
Chairperson: Kenneth Kai-chung Yung
Western Confucianism (John Berthrong)
The Influence of the German Idealists on the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s (Wen-ben Peng)

13:00-15:00
Chairperson: Cho-hon Yang
In Defense of Chinese Sensibility: Confucian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Su-san Lee)
Confucian Moral Cultivation (Shui-chuen Le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in Contemporary Confucianism (Yui-ming Fung)

15:20-17:50
【Round Table Forum: Confucianism and Sustainability】
Panelists: Cho-hon Yang, Yong Huang , David Elstein, Jack Lee, Tzu-ping Yang

6月19日
【「當代新儒學未來發展」:李瑞全教授榮退學術會議】
9:30-10:50
主持人:楊祖漢
Chinese 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From Zongmi to Mou Zongsan(陳榮灼)
牟宗三的儒家天道論——從整合哲學的觀點理解(黃慧英)
論荀子「成善之偽」的「構成能力」問題(何淑靜)

11:10-12:30
主持人:陳榮灼
田愚論四端七情(李明輝)
「異議」的再議——近世東亞的「理學」與「氣學」(林月惠)
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家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李瑞全)

14:00-15:20
主持人:何淑靜
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關於思想視點的轉移(林安梧)
《論語》「正名」辨異(岑溢成)
牟宗三與黑格爾(鄺錦倫)

15:40-17:20
主持人:李瑞全
儒學的未來發展——對康得學進一步的消化(楊祖漢)
牟宗三處理康得遺留問題之回顧與哲學省察(吳明)
關於天臺學的存有論問題(吳汝鈞)

系統號:

C-007556

2016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6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6月17至19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臺南大學文薈樓J106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6月17日
9:10-10:10
【專題演講(一)】
主持人:汪中文(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所長)
《全臺賦》的編纂經過(許俊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10:25-11:55
主持人:陳益源(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簡宗梧賦論及其學術史意義(許結,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國古代四言賦研究(趙玉霞、許瑋,延邊大學教授)
論西晉詠物賦的題材開拓與形制表現(郭建勛,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大陸鸞書《救生船》、《苦海金隄》及其賦篇述要(歐天發,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嘉南藥理大學兼任教授)

13:10-14:40
主持人:王偉勇(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
乾隆年間賦總集敘錄(蹤訓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知識何以成為文學?——晚清民初「新辭賦」研究(梁淑媛,臺北市立大學中語系教授)
成公綏〈天地賦〉用典之研究(王文桂,中國文化大學博士生)
《詩經》風、雅、頌與《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賦」與「歌詩」分類關係新論(陳韻竹,長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15:00-16:30
主持人:待定
蘇軾、李仁老《和歸去來辭》之比較(董淑華、王進明,延邊大學副教授)
《古文苑》章樵注本所載前漢賦作研究(潘銘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肅穆與舒緩──〈汴都賦〉之政治立場與宋代市民娛樂(徐筱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
《新學獨尊與兩宋之際的頌美辭賦》(劉培,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教授)

6月18日
8:30-10:00
主持人::廖美玉(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論唐代〈花萼樓賦〉之文化意蘊與藝術風格(黃水雲,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晚唐詠物賦探析(龔又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袁宏道《精鐫古今麗賦》真偽考辨(王欣慧,輔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元人鄉試律賦考論(詹杭倫,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

10:20-11:50
主持人:謝明勳(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明代金寔〈翰墨林七更〉之學術書寫(陳成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中國大陸的韓國古代辭賦硏究現狀(白承錫,韓國東國大學教授)
中越文化交流──從越南詞及相關評論談起,武氏青簪(越南胡志明市人文暨社會科學大學助理教授)
唐代三大俗賦敘事藝術探微(劉偉生,湖南工業大學文新學院教授)

13:05-14:35
主持人:李進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賈誼〈弔屈原賦〉再考(矢田尚子,日本新潟大學人文系教授)
囚鶯與寒蟬:魏晉賦中的困境書寫(林佳燕,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以四篇「賦」重探羅貫中、毛宗崗的「赤壁之戰」(張日郡,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從超我意識看東坡赤壁賦的療癒密碼(何慧俐,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助理教授)

14:55-16:25
主持人:黃水雲(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唐代諷諭賦論略(趙成林,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經學與文學視域下「漢賦用《詩》」的同源分流──兼論清代復古思潮的一頁空白(洪文婷,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
不戰而屈人之兵──論〈與陳伯之書〉的兵學價值(白濬暉,臺北市城市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賦體雜文中的「問對體」探究──以屈、宋作品為論(黃雅莉,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6月19日
8:30-10:00
主持人:林文欽(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臺灣鸞堂賦的社教功能──以勸戒為主軸(廖國棟,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兼任教授)、王萬清(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教授)
臺灣賦中的莊周思維(錢奕華,國立聯合大學副教授)
《三國演義》中的賦學史料及其與小說之關聯問題(王思豪,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編輯部副研究員)
早期辭賦與宗教祭祀(谷口洋,日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教授)

10:20-11:50
主持人:李立信(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論蘇軾書法理論中的主體意識——以《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為例(由興波,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敘經與解經──曹敬〈止子路宿賦〉研究(王淑蕙,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甘泉之賦的文化承載——兼論揚雄《甘泉賦》的創作背景(侯文學,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字字楚騷心──試論屈原和《楚辭》對王夫之賦作的影響 (邱苑妮,南京大學現當代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古籍所博士生)

13:05-14:15
主持人:徐志平(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論部首觀念在漢賦上的應用(呂瑞生,嶺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洛神賦》之「芙蓉」研究(朱春慧,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賦義溯源春秋內外傳賦字初論(劉文強,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14:35-15:45
主持人:李添富(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牡丹賦思想之流變(扈耕田、張君曉,洛陽理工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
魏晉南北朝賦之韻考(黃毓芸(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
楊慎《戎旅賦》注釋拾遺 (馮良方,雲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題目待定(李靜,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系統號:

C-007546

「第二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與亞太人文的多元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二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與亞太人文的多元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6月25至26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大學臺灣研究學程

聯絡人:

Tel: 02-33664780;E-mail: ntugitl@ntu.edu.tw

內容簡介:

6月25日
9:10-9:50
【專題演講I】
主持人:陳弱水(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知識生產與風格傳播(柯慶明,臺灣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臺大新百家講堂執行長)

10:05-11:50
【從臺灣時空重探臺灣文學】
主持人:陳昌明
新文學的新時空:日治臺灣寫實小說的現代意義(蘇碩斌)
討論人:游勝冠
臺灣文化的「多元」與「特殊性」建構:以《愛書》為探討中心(林巾力)
討論人:張文薰
葉石濤戰後初期小說的西方知識涉獵及其創作表現(路丹妮)
討論人:陳昌明
地景與認同──日治時期新店碧潭的文化敘事(鄭文惠)
討論人:余美玲

13:00-14:20
【臺灣與韓國的文化交涉與文學比較】
主持人:朴永煥
兩個油漆匠的韓國之旅所留下的痕跡──黃春明短篇小說《兩個油漆匠》的韓語翻譯及其影響(張東天)
討論人:崔末順
戰後亞洲現代詩的視野:以陳千武、高橋喜久晴、金光林為中心(金尚浩)
討論人:阮美慧
文化流動與東亞文化的主體性──論臺灣社會對文化韓流的解讀和接受(朴永煥)
討論人:楊翠

14:35-15:55
【「日本」/文學與「臺灣」處境與心境】
主持人:杜國清
後殖民親和──臺灣的日語文學與殖民差異(荊子馨)
討論人:朱惠足
書寫在遠離中央文壇的邊陲──殖民統治下臺南日語寫作者的處境(大東和重)
討論人:王惠珍
近世後期日本漢詩文中的臺灣表象(合山林太郎)
討論人:陳培豐

16:05-17:30
【座談會:臺灣文學與亞太人文的跨界交錯與多元關係】
主持人:陳芳明
與談人:浦忠成、陳國球、張東天、荊子馨、李育霖、柳書琴、李承機

6月26日
9:00-9:40
【專題演講II】
主持人:陳益源(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從西夏到南洋──華語文學的亞太地理政治(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中研院院士)

9:50-11:05
【當代動漫、戲曲的政治閱讀和越界影響】
主持人:林芳玫
當代戲曲傳統的跨亞流動──徐堰鈴《踏青去》的梁祝敢曝(鄭芳婷)
討論人:曾秀萍
次文化動漫語言的傳播與影響──萌與小英主席(呂佳蓉)
討論人:莊佳穎
當代日本科幻動畫中的怪物政治與生命倫理(廖勇超)
討論人:陳國偉

11:15-12:30
【文學創作、知識傳播與地緣政治】
主持人:梅家玲
文學評論的流動──論批評家夏志清與林以亮(陳國球)
討論人:梅家玲
中日體驗與跨文化視域──析論臺灣報人魏清德和吳濁流域外紀行(陳惠齡)
討論人:翁聖峰
超越時空的美感詩學──杜國清詩歌的跨境旅行(王小平)
討論人:李癸雲

14:00-15:20
【跨國界、跨語際、跨文化翻譯】
主持人:林淇瀁
互相註解、補完的異語世界──論東山彰良《流》中的文化翻譯(謝惠貞)
討論人:林淇瀁
音聲中別有天地──漢文英譯與漢字同文性的幾個問題(李欣潔)
討論人:江寶釵
幽靈與創傷敘事──從文化翻譯與匿名學角度分析瓊瑤早期作品中的歌德書寫(林芳玫)
討論人:劉亮雅

15:40-17:25
【「華」在亞太地區的流動與衍異】
主持人:施懿琳
菲華詩歌中的「華」與多元文化──以雲鶴、若權、謝馨詩作為例(洪淑苓)
討論人:須文蔚
在臺砂華文學或在地砂華文學:從地域經驗看雨林書寫(蔡曉玲)
討論人:劉秀美
文化流動與「文化中國」的建構及解構──以旅臺馬華作家溫瑞安、林幸謙為例(沈慶利)
討論人:高嘉謙
「福建」對於臺灣文學發展與研究的空間意義──方法論、詮釋框架與文學史的探討(黃美娥)
討論人:施懿琳

系統號:

C-007631

明末清初學術思想史再探國際學術研討會

明末清初學術思想史再探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明末清初學術思想史再探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6月23至25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內容簡介:

6月23日
9:30-10:30
【主題演講】
明末清初思想的若干思考(王汎森,中研院院士)

10:50-12:00
主持暨評論人:黃進興
《警枕錄》的精神世界及其思想史意義(彭國翔)
匯通東西:明末清初回教金陵學派的譯經活動與學術論辯(李焯然)

13:30-15:10
主持暨評論人:楊儒賓
王船山的哲學與明清思想轉型(黃敏浩)
論明清之際儒學的一元化傾向(鄭宗義)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the Ming-Qing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Contrivances and Conceptions of Xing 性 (Human Nature)(伍安祖)

15:30-17:30
主持暨評論人:林麗月
繫中之語:明末入獄官員思想世界初探(張穎)
安溪李氏的家學傳統(許齊雄)
Confucian Reorientation in Ming Qing Transition: Public Culture and the Mercantile Literarti (Shishang)(周啓榮)
明代賑濟中「義」的思想及其轉變(向靜)

6月24日
9:00-10:30
主持暨評論人:林月惠
金針度人:陽明年譜學的形成(楊正顯)
方東樹的理學觀及其宋學立場再探──以《跋南雷文定》為討論中心(何威萱)

10:50-12:00
主持暨評論人:楊瑞松
Rewriting the Dynasty: Ming Histories before and after 1644(Peter Ditmanson)
論「群」、「獨」與清代儒學思潮(鄭吉雄)

13:30-15:10
主持暨評論人:潘鳳娟
晚明下層士人的天主教思想初探──以熊士旂為例(程玉瑛)
文本的鏡影:文抄與清初的曆算學(祝平一)
明清之際儒學的人性論述:兼論天主教作為思想資源的可能性(呂妙芬)

15:30-17:40
主持暨評論人:朱鴻林
Bumps Along the Road: The Delayed ‘Triumph’ of Yan Ruoqu’s Evidential Studies During the Qianlong Era (Benjamin A. Elman)
再考清朝考證學——以清代尚書學爲例(伊東貴之)
Uncovering the Meaning of Evidential Learning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orizing Political Knowledge as a New Enterprise of Literati Learning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于文)

6月25日
10:00-12:00
主持暨評論人:林啟屏
《新刊性理大全》的出現及其時代背景(三浦秀一)
明代中後期《大學》改本的思想與制度影響(劉勇)
《四書大全》與近世東亞地區四書學的展開(佐藤鍊太郎)
陽明學社群與晚明「四書」注釋的知識生產(魏月萍)

13:30-14:40
主持暨評論人:鍾彩鈞
從「龍惕」到「惕龍」--以季彭山、管東溟為例看明代後期《易》學的運用與發展(賀廣如)
方伎與六藝之間:清初象數論與儒學知識體系的變遷──以黃宗羲《易學象數論》為中心(蕭敏如)

15:00-16:40
主持暨評論人:廖肇亨
明中晚期江西文學社集活動及制藝發展(張藝曦)
Li Mengyang’s Legac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王昌偉)
遊歷、制藝與文社:以晚明衢州士人方應祥為例(何淑宜)

系統號:

C-007532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標題: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7月1日至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7樓第1、2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宗教學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魚籃文化公司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651-9780

內容簡介:

7月1日
9:30-10:25
►第一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The sōma and the psychē inthe Gospel of Matthew, andPlato’s interpretation of thepsychē(羅月美,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從《信仰與知識》看約翰.希克宗教哲學的根源及其轉變(李彥儀,新竹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第二會議室
【宗教修行的理論與方法(1)】
主持人: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法教的科儀與修行之探討(吳永猛,國立空中大學)
一貫道修行體系之建構:以韓國一貫道昆水谷人的「格物」思想為例(林榮澤,一貫道學研究院文獻館)

10:40-11:35
►第一會議室
【儀式展演與修鍊技藝】
主持人:張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神主牌位考——兼論儒家復興語境下的現代價值(周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禮文化研究所)
凶神或吉神:論臺灣地區安太歲的類型與思想意涵(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黃運喜(暫定)(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研究所)
高僧傳與佛教通史所載法華三昧之實踐情形(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南宋道士白玉蟾性命雙修的終極關懷(鄭燦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14:00-15: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1)】
主持人:趙星光(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修補世界:猶太教的生態世界觀(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宗教實踐智慧與通識教育價值的整合與提升(王崇名,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一貫道素食主義」對「素食行為」的影響:以泰國「道親」為例(洪銘謙,大葉大學國際語言中心)

►第二會議室
【宗教與身心療癒】
主持人: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初探基督教信仰的心理健康(郭士賢,衛理神學院)
遠方之化城——日蓮正宗於臺灣的佈教展開(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
論佛教心理學的發展概況(潘啟聰,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

15:40-17:00
►第一會議室
【靈性與性別觀】
主持人:李玉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馬偕夫人張聰明(陳志榮,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融入基督宗教信仰內涵的賞夢歷程(張雅惠、楊玉薇,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見諍、欲諍、無諍與滅諍——個人修持與公共管理之分野與交集(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主持人:吳永猛(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試論翁葆光《悟真篇.注》的內丹理論(3)——以「金液還丹」為討論核心(段致成,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中心)
經懺僧的社會現象——從清末明初談起(郭玉茹,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

7月2日
9:00-10: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1)】
主持人:高晨揚(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從獨奏到爭鳴——太陽花學運中的臺灣基督教政治關懷立場的改變(王博賢,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當代臺灣經驗研析(楊明勳,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反身性與自我技藝:禪修的現代發展圖像(劉怡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蔡彥仁(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以文學進路詮釋哥林多前書12:1-11 節屬靈恩賜的意涵(何啟元,基督教臺灣浸會神學院神學研究所神道學組)
中世紀基督宗教圖像美學初探——以「天使來報」為例(蔡秀卿,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組)
從華嚴「相即相入」的觀點論莊子思想之圓融觀(古慧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10:40-11:35
►第一會議室
【宗教與身心療癒】
主持人: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宗教療癒歷程中的療效因子——以一位憂鬱症患者參與慈惠堂的經驗為例(黃奕偉,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佛教禪修系統的「自覺療癒」與「宗教自轉療癒」(陳法菱,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儀式展演與修鍊技藝】
主持人: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府城紅頭小法咒文與科儀的感應——以玄明保安宮協合壇為例(邱延洲,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
當代Bunun人觀與一貫道關係性存有之敘說研究:以臺東Bunun為例(温毓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13:00-14: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1)】
主持人:蔡源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鄉土中國與迦南歌聲——從迦南詩歌探究宗教經驗之展演與社群結構之形塑(徐頌讚,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黑格爾「偶然必然性」範疇論「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關係之當代意義與省思(盧建潤,東海大學哲學系)
〈玄風慶會錄〉義理演析(林柏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
主持人:釋永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一貫道救渡觀之探討——以韓國道德會為例(1948~1955)(蕭維毅,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
當代臺灣大專青年學佛運動(1960~1991)——大専校院「佛學社團」的起源與開展(釋光持,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改變命運的內在邏輯(張曉芬,國立陸軍專校)

14:40-15:35
►第一會議室
【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2)】
主持人:
消失村落儀式在現代社會的延續:香港薄扶林西國大王廟的尾牙勝會(陳康言,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
天主教朝聖地文化生態的全球化反思:以宜蘭礁溪五峰旗聖母朝聖地為案例(偶文琦,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靈性與性別觀】
主持人:陳美華(中華佛學研究所)
毘婆舍那禪修與疼痛——佛教女性禪修者的身體疼痛經驗研究(釋秀定,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靈驗性的基本考察:以臺中新社九庄媽信仰為例(張皓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班漢學與文化組)

15:45-16:40
►第二會議室
【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主持人:謝世維(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內丹修煉與冥契主義——以伍守陽丹法為例(李忠達,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
文化、場域與身體觀:臺、粵法派中「降乩扶童」儀式修煉探析(林鍵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系統號:

C-007517

第十一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一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7月12至13日(週二至週三)

地點:

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2F(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臺灣語文學會、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聯絡人:

林秀蓮,Tel: 02-26525000#6137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第十一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臺灣語文學會、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三、會議日期:2016年7月12、13日

四、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2F

五、會議主題:臺灣語言的共時與歷時研究
1.臺灣語言語音與音韻的結構分析
2.臺灣語言的構詞及句法的理論探討
3.臺灣語言的歷史發展與變異
4.臺灣語言的接觸與新變(含新移民研究)
5.臺灣語言的融合與消長
6.臺灣語言的復振及相關政策
7.臺灣語言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8.其他與臺灣語言或臺灣語言教學相關之議題

六、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16年6月15日(週三)

七、聯絡地址: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吳瑞文老師研究室
電子信箱:istlt2016@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秀蓮小姐(電話:02-26525000 分機6137)

八、會議收費方式:
(1) 臺灣語文學會會員(已繳交2016年度年費)免繳論文發表費、註冊費。
(2) 非會員者,論文發表費:學生1500元;非學生2000元(已含會議註冊費)。

系統號:

C-007445

當代中國道教口述史(1949-present)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工作坊

標題:

當代中國道教口述史(1949-present)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工作坊

時間:

2016年7月12至13日(週二至週三)

地點: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第五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聯絡人:

Tel: (02)2938-7730#69235;E-mail: cscr@nccu.edu.tw

內容簡介:

本活動為2016年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道教週」系列活動之一,有意參加者請逕至官網報名。

7月12日
9:10-9:50
【專題演講(一)】
題目待定(李豐楙)

10:00-10:40
【專題演講(二)】
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譚偉倫)

11:00-12:15
主持人:李豐楙
近代道教之形塑與道教口述歷史(謝世維)
當代中國道教口述史(1949-2016)研究芻議(林振源)

13:15-13:55
【專題演講(三)】
普度儀禮的成立(松本浩一)

14:00-15:50
主持人:謝世維
從毛澤東時代到後毛澤東時代的溫州道教發展初探(潘君亮)
浙南地方道教口述歷史:以溫州地區泰順縣為中心(祁剛)
清末民初北京城的水火記憶:北京的火神廟與水會組織(孫美子)

16:10-18:00
主持人:林振源
當代閩西道士的知識傳承、宗教體驗和日常生活(巫能昌)
香港道堂與內地道教復興之關係探討:以蓬瀛仙館、飛雁洞佛道社、嗇色園為中心(李志誠)
修煉與弘道:當代陝西道教的兩種面向(呂燁)

7月13日
9:00-9:40
【專題演講(四)】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the oral(常志靜)

9:50-10:30
【專題演講(五)】
類型、空間與變遷:道教儀式發展簡史(張超然)

10:50-12:10
主持人:譚偉倫
多民族地區道教發展現狀:以雲南為例(段鵬)
劍川地區道教白語經《祭腳力》初探(李艷)

13:30-15:20
主持人:羅丹
近三十年廣州純陽觀的復興與發展(陳敬陽)
道教口述史山東部分初期匯報(馬惠娟)
河北廣宗縣道教口述歷史(徐天基)

15:40-17:30
【綜合討論暨工作坊(閉門會議)】
主持人:謝世維、林振源
參加者:潘君亮、巫能昌、祁剛、徐天基、羅丹、馬惠娟、段鵬、李艷、陳敬陽、李志誠、呂燁、孫美子及受邀計畫成員
評論人:譚偉倫

系統號:

C-007659

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工作坊

標題:

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工作坊

時間:

2016年7月14至15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第五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聯絡人:

Tel: (02)2938-7730#69235;E-mail: cscr@nccu.edu.tw

內容簡介:

本活動為2016年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道教週」系列活動之一,有意參加者請逕至官網報名。

7月14日
9:00-9:50
【專題演講】
主持人:謝世維
Daoist ritual traditions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introductory problematics Kenneth Dean(丁荷生)

10:10-12:10
主持人:謝世維
Song Thunder MagicRituals (Wu-lei fa) andYuan Daoism of SubtleTenuity (Qing-wei dao)and their significancein Daoist history(Florian C. Reiter(常志靜))
評論人:謝世維
自我身分、倫理性格與社會象徵:道與法的根本差異與互動歷史(張超然)
評論人:王崗
被篡奪的茅山宗師之地位(酒井規史)
評論人:高振宏

13:30-15:30
主持人:張超然
清微法與地方密教傳統(謝世維)
評論人:常志靜
朝封、道封與民封:從三個例子談封敕對神祇信仰的形塑與影響(高振宏)
評論人:酒井規史
明代江西淨明道傳承考(王崗)
評論人:張超然

15:50-17:50
主持人:林振源
贛西北的正一與普庵的度亡比較研究(譚偉倫)
評論人:林振源
閩西道教法師傳統和法師崇拜考(巫能昌)
評論人:潘君亮
河北廣宗縣道教儀式研究: 以高莊村打醮儀式為例(羅丹)
評論人:祁剛

7月15日
9:00-9:4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林振源
地方道教文獻研究之意義與新課題:以漳州、臺南道教與瑤族宗教為例(丸山宏)

10:00-12:00
主持人:譚偉倫
南陽仙鄉:泰順前山葉氏道壇及其譜系建構的研究(祁剛)
評論人:巫能昌
溫州地區的族群與地方儀式專家(潘君亮)
評論人:徐天基
地方道教研究:以閩南與臺灣道法二門為中心(林振源)
評論人:譚偉倫

13:30-14:50
主持人:Kenneth Dean
臺灣道壇資料庫建立之芻議與運用:以臺南道壇調查為例(洪瑩發)
評論人:林敬智
地方宗教研究與數位人文:以北港武德宮的地理資訊系統GIS和社會網絡分析為例(林敬智)
評論人:洪瑩發

15:10-16:10
【綜合討論】
主持人:謝世維
引言人:Kenneth Dean
會議觀察報告:丸山宏

16:20-17:50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工作坊(閉門會議)

16:20-17:50
主持人:謝世維
歷史組:Florian C. Reiter、王崗、酒井規史、高振宏、張超然、謝世維
田野組:譚偉倫、潘君亮、祁剛、羅丹、徐天基、巫能昌、洪瑩發、林敬智、林振源
評論人:Kenneth Dean、丸山宏、李豐楙

系統號:

C-007658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21th Conference (EACS 2016)

標題: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21th Conference (EACS 2016)

時間:

2016年8月23至28日(週二至週日)

地點: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Russia(University Embankment, 7/9, Sankt-Peterburg, Russia 199034)

主辦單位: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聯絡人:

E-mail: eacs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The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will be held in St. Petersburg, Russia on August 23-28, 2016. It is jointly organized by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Manuscripts RAS and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The scholars from Europe and beyond are invited to submit their paper and panel proposals online at the conference webpage. An international board of referees will evaluate the proposals submitted to the organizers. The language of the conference is English.

The sections of the conference include:
Linguistic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emodern Literature
Modern Literature
Cinema, Theater, Performing Arts
Translation Studies
Art, Archeology & Material Culture
Chinese Manuscripts, Books, Artifacts Abroad
Religion
Philosophy
Premodern History
Modern History
East-West Contacts & Perceptions
Politics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Gender Studies
Economics
Law
Media Studies
Environment
Cross-sectional

【Important deadlines】
April 1, 2016 – June 1, 2016: Online-registration
August 23, 2016 – Arrival to Saint-Petersburg
August 28, 2016 – Departure from Saint-Petersburg

【Keynote Speaker】
The key-note speaker for the EACS-2016 is Academician Vladimir S. Myasnikov (Moscow,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who will deliver a lectur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udies in Russia.

【Participants & Panels】
The organizers thank all EACS-2016 applicants for their intention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We are also very grateful to the international board of referees for evaluation of more than 1000 proposals (including 68 panel proposals). It was not an easy job to do since only 50 % of all the proposals could be accept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organizers invite 557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and panelists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The alphabetical lists of accepted participants and panels are given below. Please, note that the organizers do not comment on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Both the online registration and payment of the conference fee will commence at the conference web site www.eacs2016.spbu.ru on April 1, 2016 and is going to last until June 1, 2016.

List of the distributed to panels participants with the indication of papers’ titles will be published on the web site by the end of the March, 2016.

The preliminary program will be available by June 15, 2016.

【Program】
Schedule of the conference, please see the web-site:http://www.eacs2016.spbu.ru/programme/

系統號:

C-007603

The 3rd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n East Asia(第3屆東亞哲學會議)

標題:

The 3rd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n East Asia(第3屆東亞哲學會議)

時間:

2016年8月19至2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1 Gwanak-ro, Gwanak-gu, Seoul, South Korea)

主辦單位: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聯絡人:

E-mail: ccpea2016@snu.ac.kr

內容簡介:

CCPEA 2016 invites contributed papers and contributed symposia on topic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broadly construed,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reas: logic, metaphysics, epistemology, philosophy of language, philosophy of mi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ethics, political philosophy, aesthetics,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sian philosophy, European philosophy, comparative philosophy,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Although analytic approaches are preferred, continental and other approaches are also welcomed.

Please submit an abstract prepared for anonymous review as an e-mail attachment to ccpea2016@snu.ac.kr by March 6, 2016.

【Important Dates】
April 6, 2016: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June 2016: Conference program and abstracts announced
August 19-20, 2016: CCPEA 2016,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The Conference Program will be available in June 2016.

系統號:

C-007446

2016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標題:

2016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時間:

2016年9月22至23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綜合大樓一樓或研創總中心會議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臺灣東南亞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頂大計劃國關中心聯絡辦公室

聯絡人:

顏小姐,Tel: 02-82377290;E-mail: topiir@nccu.edu.tw

內容簡介:

1.會議主題
「轉型政治下的東南亞:共創以民為本的新議程」(The Politics of Transform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owards A People-Centered Agenda)

2.重要日程
投稿摘要截止日期:已於5月5日截止

論文通過審查日期:2016年6月10日

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16年9月1日(欲申請優秀論文獎者須於期限內繳交)

年度研討會舉辦日:2016年9月22日與23日

3. 主題說明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東南亞歷經了各種轉型,在政治地景上由王國、殖民地轉型為當代國家;在經貿地景上由自給自足的農漁經濟轉型成開放市場的自由貿易體系;同樣地,在社會文化地景上,多元文化並存與相互交融的轉變,形塑出當代東南亞文明的多樣特色。

2016年的今天,不僅是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建成元年,更是區域內外面臨嶄新格局的一年。在國際政治上,東南亞國家面對亞太大國政治的縱橫捭闔,譬如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南向前行,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社會的強化援助,美國與俄羅斯兩強的重返亞太佈局,加上印度重啟東行政策等,這些快速轉變的互動關係,將重塑東南亞與亞太大國間的競合遊戲規則。

除了大國政治,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區域綜合性經濟伙伴關係(RCEP)等大型貿易區域主義(mega regionalism)的對張,形塑出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結構,直接擠壓東協共同體自主生存的戰略選擇。顯然,東協國家將朝著更開放、與全球政經體系深化接軌的轉型路向前進,不僅是國家體制面臨新的挑戰,也將牽動在地社會的發展動能與人民福祉。

特別針對國家政治,緬甸、菲律賓與越南在今年將進入政權輪替,國際輿論也密切關注泰國軍政府是否願意釋權重啟民主大選。由政治菁英與人民選擇出的新領導團隊,除了將持續深化政治與經濟的國家改革議程,更重要的是,由新民意與新社會需求所託付的政權,更被期待能促使東南亞政治發展重新脫胎換骨。

作為與東南亞命運交織的島嶼國家,臺灣在2016年也邁向政權輪替的新里程碑,同時也宣示將更重視東南亞的鄰邦,全面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社會的共榮互利願景。「作為東南亞的臺灣」在重啟南向政策之際將同時面臨到更多元的機會以及更多樣的挑戰,這些都將成為我們重新思索、規劃「臺灣的東南亞作為」的重要依據。

當然,東南亞的轉型政治不僅出現在國際政治、區域格局、國家與社會發展等核心議題上,隨著共同體計畫持續推展到2025年,各種「以民為本」(people-centered)的內視需求與發展議程將成為焦點。這些新的議題不僅構成了東南亞與周邊大國之間的新供需關係,同時也揭示了東南亞與臺灣發展互利共榮關係的新路向。從區域研究的角度來看,「以民為本」的轉型政治,不僅具有政治上與政策上的意義,在未來也將再度改造東南亞研究的本質與方向。

有鑑於此,本年度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首度在國立政治大學舉辦,將以「轉型政治」(the politics of transformation)為關鍵詞,除了聚焦於東南亞多重轉型的主題探索,更將匯聚政策社群、公共知識份子與產業代表,共同為臺灣東南亞戰略的新政策路向進行腦力激盪。本年度大會除了「轉型政治」主題外,也歡迎東南亞研究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學者先進分享研究成果。

4.會議安排
本次會議將分兩天辦理,第一天將舉辦國際研討會議,第二天將依往例舉辦中文研討會議。本次會議亦將特別舉辦壁報場次與大學部新生代論文發表會議場次。

本年度會議將徵選頒發「優秀會議論文獎」與「優秀新生代論文獎」若干名,作為鼓勵東南亞研究的誘因。

主辦單位將提供臺中以南發表人與評論人住宿與會議餐點,關於研討會相關事宜敬請來信或電洽(02-82377290)顏小姐(topiir@nccu.edu.tw)。

摘要投稿表格(請下載)請同時寄送至: cseas@nccu.edu.tw / cseas2016@gmail.com,歡迎惠賜鴻文大作。

系統號:

C-007516

第二十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曾貴海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二十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曾貴海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0月22日(週六)

地點:

真理大學(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絡人:

李先生,Tel: (02)2621-2121#2501;E-mail: au1731@mail.au.edu.tw

內容簡介:

一、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擬訂於2016年10月22日(週六)舉辦「第二十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曾貴海文學學術研討會」。

二、投稿者請於2016年5月2日(週一)前,將論文題目、摘要(600字)及投稿申請資料表乙份,以電子檔傳至au1731@mail.au.edu.tw信箱,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投稿第二十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論文摘要」。稿件經相關學者專家審查後,於2016年5月13日(週五)通知審查結果,通過者撰寫論文全文之截稿時間為2016年7月29日(五)。

三、若有未盡事宜,請洽承辦人李先生,電話:(02)2621-2121轉2501,電子信箱:au1731@mail.au.edu.tw。

系統號:

C-007447

第12屆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2屆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0月28至2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南臺灣研究工作室、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聯絡人:

董家嫻,E-mail: socialnptu@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南臺灣研究工作室、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二、協辦單位: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屏東縣屏南區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臺灣在地文化創新與共學協會

三、經費贊助單位:教育部

四、會議時間:2016年10月28-29日(週五、六)上午9:00至下午5:30

五、投稿報名截止:2016年6月30日

六、會議地點: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會議主題:屏東學是什麼?──屏東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徵稿子題:
本研討會除主題演講外,擬分成如下七個子題來組織議程,共分成十個場次進行,每個場次3篇論文:

1.屏東的環境和生態

2.屏東的經濟

3.屏東的政治

4.屏東的社會

5.屏東的文化

6.屏東的教育

7.屏東研究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撰稿須知:
歡迎各界學者專家、博士生和碩士生投稿。本研討會採邀稿與投稿併行制,一律先審摘要,約500字,通過後通知作者編入議程。投稿內容以中文為原則,中文論文以不超過一萬字(含參考文獻、註釋和附錄)為原則。撰文體例格式請參考《臺灣社會學刊》論文撰稿體例:http://tsa.sinica.edu.tw/publish_01-1.php

投稿時,請將「投稿報名表」(如附件)填妥後寄至大會信箱socialnptu@gmail.com董家嫻助理(查詢電話:08-7663800轉35301,或籌備總幹事李錦旭老師0953-086403)。大會收到稿件後將主動回覆投稿人已接獲信件。大會將提供論文發表人交通和住宿補助,研討會舉行後論文經編輯委員會審查通過、收入論文集者,並酌給撰稿費用。而為方便討論交流,如作者無提出異議,擬將論文於交稿後至研討會舉行期間掛在專屬網頁上。

重要日程:
摘要繳交截止:2016年6月30日

全文繳交截止:2016年9月30日

論文發表順序通知:2016年10月21日

研討會舉行:2016年10月28-29日(週五、六)

研討會舉行後全文修改繳交截止:2016年11月20日

系統號:

C-007448

【演講會】「跨斷代研究的洞見與不見:以周秦漢唐為例」沙龍

標題:

【演講會】「跨斷代研究的洞見與不見:以周秦漢唐為例」沙龍

時間:

201年6月18日(週六)9:00-17:00

地點:

北京清華大學文北樓309教室(中國北京海澱區清華園1號)

主辦單位:

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聯絡人:

遊逸飛,E-mail: d98123002@ntu.edu.tw

報導者:

遊逸飛

內容簡介:

主持人:侯旭東(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9:00-10:25
第一場「跨斷代的參照」
講者:孫聞博(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講師)
講題:唐制對秦漢出土文獻研究的意義

10:35-12:00
第二場「跨斷代的比較」
講者:徐暢(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研究)
講題:走馬樓吳簡與唐西州文書所見的鄉與鄉吏——跨斷代試比較

第三場「跨斷代的通貫」:14:00-15:25
講者:王彬(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講題:漢唐間「文」的興起——從李諤《上隋高祖革文華書》說起。

第四場「跨斷代的後設」:15:35-17:00
講者:遊逸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講題:「先秦兩漢」與「秦漢魏晉」——臺大與北大的秦漢史傳統比較

系統號:

C-007690

2016第五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標題:

2016第五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時間:

2016年11月11日(週五)

地點:

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

Tel: (886-8)7663800轉35201;E-mail: pingtungliterature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

三、合辦單位:屏東縣政府、屏東縣阿緱文學會

四、承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五、研討會日期: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

六、研討會地點: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4F第三會議室(暫定)

七、研討會主題: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八、徵稿方式:公開徵求論文

論文範圍:
(一) 屏東原住民文學研究

(二) 屏東原住民文化研究

(三) 臺東、高雄原住民文學與文化研究

(四) 其他與本次會議主題相關之研究
(研討文本包含:文字、圖像、影像、音樂、戲劇等)

九、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2016年5月10日(星期二)17:00止

十、通知研討會論文發表資格名單日期: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

十一、研討會發表論文截稿日期: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十二、注意事項:撰稿資料表及論文資料表(請至官網下載)

請於2016年5月10日(週二)17:00前,E-mail至:pingtungliterature2016@gmail.com

論文全文請參考本通知之撰稿格式撰寫

十三、聯絡方式: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900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TEL:08-7663800#35201

系統號:

C-007449

2016 年度「臺灣日語教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融合語言與文化之日語教育

標題:

2016 年度「臺灣日語教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融合語言與文化之日語教育

時間:

2016年11月26日(週六)

地點: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第一教學研究大樓R棟(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區臨溪路70號)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日文系、臺灣日語教育學會

聯絡人:

郭華修秘書,Tel: (02)2881-9471#6532

內容簡介:

1.會議宗旨:為促進日本語文研究相關人士之學術交流及研究成果分享,特舉辦日語教學國際會議,圖以宏觀的角度展開與日語教學相關之日本語學、日本文學、日本文化、日語教育之研究,並促進學術交流。

2.會議主題:融合語言與文化之日語教育

3. 徵稿範圍:與日語教學相關之日本語學、日本文學、日本文化、日語教育之理論與實踐研究。

4.主辦單位: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臺灣日語教育學會

5.會議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第一教學研究大樓(R棟)(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6.會議時間: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

7.發表語言:日語

8.發表方式:請於「報名者個人簡歷」中載明發表方式。
A.口頭發表:發表20分鐘,討論10分鐘。
B.壁報發表:發表者須於大會規定之時間、場所內發表。

9.報名資格:
(1)學會會員(已繳納2016年度會費會員)。
(2)非會員者,須於論文截稿時繳納發表費新臺幣1000元/人次(郵政劃撥或現金袋)。每人投稿以一篇為限,且不得重複投稿。

10.審查方式:發表摘要經本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審慎評估會審後,決定接受論文篇數及發表者。審查結果於2016年4月中旬連同論文格式及全文截稿通知一併寄出。

11.聯絡處:111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臺灣日語教育學會

2016年日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聯絡電話:(02)2881-9471 分機6532 郭華修秘書
傳真號碼:(02)2883-6055
E-mail:taiwanjapanese.url.tw@gmail.com

系統號:

C-007450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7月11至14日(週二至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最近20多年來,中國婦女史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從「父權壓迫」到「女性自主」,從「她的故事」到「性別建構」,中國婦女在歷史上的身影愈來愈清晰,她們所發出的也不再限於幽微的「無聲之聲」。不過正當婦女史的知識積累日益豐富而細緻,我們發現到,中國婦女史研究也出現相當的侷限性,特別是承襲著「中國」的框架。近代中國的女權發展無可避免地捲入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也因此探討近代中國婦女史幾乎不可能繞過國族主義。然而,國家是否為婦女史研究的最重要關鍵?我們是否可能像十多年前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提議的,「把婦女史從民族國家拯救出來」?

基於這樣的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將於2017年7月11-14日召開「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中華婦女」為主題,即希望超越民族國家的界線來研究中國(包括華裔)婦女史,一方面把中華婦女放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重新審視,例如:她們對「域外」的想像、書寫及經歷,她們與外國人之間的互動和理解(或誤解),中國與外國婦女的經驗異同比較等。另一方面,吾人正身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球村裡,許多區域性的政治動亂、經濟危機、環境變遷其實都是全球議題。不論我們是否同意「全球化」的命題,「全球性鏈結」儼然是認識區域文化的一把鑰匙。這種全球性鏈結與中華婦女有何關係?全球性的視野對於中國婦女史研究提供什麼樣的新觀點與洞見?至於時間跨度上,本次會議上溯古代,下至1970年代,意在提供長時段(longue durée)研究的對話機會。換言之,本次會議將從跨地域及跨時代的角度,重探中華婦女的歷史。

為擴大參與以集思廣益,本會誠摯歡迎學界就(但不限於)以下議題投稿:
1.日常生活(食、衣、住、行、物質文化)
2.革命與戰爭
3.移民、流亡與離散
4.政治與統治(女性統治者、參政權、外交)
5.宗教與禮俗
6.身體、衛生與醫療
7.科學與技術
8.性、性別與性傾向
9.婚姻與家庭
10.創造與設計(表演藝術、電影、音樂、美術、文學、生活風格)
11.法律、犯罪與刑罰
12.經濟生產(農、工、漁、商、手工業)
13.空間與地方
14.邊境婦女(海外與邊疆)
15.家政學與家庭管理
16.大眾文化

本會接受有主題的論文組(panel)或個別論文的投稿,論文撰寫與大會使用的語言為中文或英文。每組 (panel) 參與學者以不超過五位(包括主持人、論文發表人、評論人)為原則,所發表論文最多四篇。繳送內容包括:與會學者之姓名、職銜與聯絡方式;場次主題及摘要(500字內);每篇論文題目及摘要(250字內)。個別論文報名者請提供姓名、職銜、論文題目及摘要(250字內)。本會將針對論文與主題進行評審,並於2016年6月30日公佈評審結果。

與會學者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者(大臺北地區以外)5天住宿,從2017年7月10日入住,15日退房。與會學者若擬延長停留時間,大會可以協助訂房,但須自行負擔費用。

論文摘要繳交方法:
1.投稿論文所需表格請至官網下載,截止日期為2016年5月31日
2.填妥後表格pdf檔,請至官網上傳。
任何問題,請洽林秀娟:schuan@gate.sinica.edu.tw;Tel: 886-2-27898202

系統號:

C-007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