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揭曉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揭曉

標題: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揭曉

內容簡介:

唐獎第一屆漢學獎得獎人余英時院士指定成立的「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2015年二個獎項「專書寫作獎」及「博士論文寫作獎」得獎名單已經出爐,每人可分別獲得獎助金新臺幣36萬元及24萬元,2015年度共有六人得獎,頒獎於2015年1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舉行。

專書寫作獎名單:吳孟謙(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計畫:融貫與批判:管東溟的思想及其時代;凃宗呈(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專案助理教授、通識中心專案助理教授),研究計畫:神魂、屍骸與塚墓—唐代兩京的死亡場景與喪葬文化;盧慧紋(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計畫:Reproducing and Remaking the Paradigm: Calligraphy Model-books, 900-1300。

博士論文寫作獎名單:胡其瑞(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六),研究計畫:從「今世」到「來世」—近代基督新教在黔西北苗族地區的容受與轉變;許凱翔(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七),研究計畫:唐宋時期蜀地蠶市與藥市的形成;鄭雅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五),研究計畫:Toward a Siraya-based Taiwanese Feminism。

唐獎在2014年頒發第一屆獎項,除了提供得獎人4000萬元的獎金外,還有1000萬元的研究補助費,由得獎人指定用於與獎項領域相關之後續研究、推廣及培育人才使用。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係由余英時院士指定成立,希望藉此鼓勵更多年輕學者投入人文研究的領域,為中華文化投注更多的生命力。唐獎教育基金會於2015年2月12日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辦理相關評選工作,史語所於3月下旬發出公告,7月1日至8月31日受理申請,共收到41位申請人資料,其中「專書寫作獎」16人申請、「博士論文寫作獎」25人申請,1人撤案,最終40人進入審查程序,並於9月及11月召開二次審查會議,選出獎助人選。頒獎儀式於2015年12月24日上午9:30,假中研院史語所所務會議舉行。

系統號:

H-006699

知名作家齊邦媛、王靖獻(楊牧)等獲總統頒授景星勳章

標題:

知名作家齊邦媛、王靖獻(楊牧)等獲總統頒授景星勳章

內容簡介:

總統馬英九於2015年12月5日頒授勳章給文化界人士;作家齊邦媛代表致詞時表示,年輕時覺得獲勳須有偉大成就或戰功,但她沒戰功也得到勳章,百感交集。

她說,看到和她一同得勳章的人,包括小太陽作者林良,到處都有書法作品的書法家董陽孜等人,如果她在做國際交流時認識他們,被問到說一點關於臺灣的事時,一定有很多可以講。謝謝大家對臺灣的貢獻,也許大家都有戰功。

受勳人員包括獲頒一等景星勳章的齊邦媛,及獲頒二等景星勳章的余光中、林良、白先勇、王靖獻、張光賓、董陽孜、黃俊雄、陳勝福、朱宗慶、吳興國與劉若瑀。不過,余光中、白先勇、王靖獻與張光賓不克出席受頒勳章,總統府將另擇期安排公開授勳。

據總統府資料,齊邦媛多年來有系統推動臺灣現代文學英譯,讓臺灣文學作品得以在國際發聲,提升臺灣文學國際能見度、促進文學交流貢獻卓著。林良以兒童文學工作為生平職志,為兒童寫作超過半世紀,至今仍為國語日報等兒童刊物撰寫兒歌及故事專欄,對兒童文學貢獻良多。董陽孜以獨創的書藝風格,提升書法藝術層次及當代性,成功獲國際注目與高度評價,更將書法美學融入當代生活與視覺環境中。黃俊雄創新臺灣布袋戲表演形式,提升偶戲表演美學,以傳統戲曲結合新科技展現方式,突破知識分子與普羅大眾界線,為偶劇成就標竿。(本則訊息來源為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511120100-1.aspx)

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臺灣花蓮人。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博士。曾任麻州大學及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東華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特聘研究員、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等,現為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榮譽教授。

系統號:

H-006628

中研院史語所林富士研究員榮獲2015年度第一期「傑出人才講座」

中研院史語所林富士研究員榮獲2015年度第一期「傑出人才講座」

標題:

中研院史語所林富士研究員榮獲2015年度第一期「傑出人才講座」

內容簡介:

「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為協助國內學術單位與研究機構吸收及獎勵傑出人才,設置「傑出人才講座」。中研院史語所林富士研究員為2015年度第一期之人文社會組得獎者,完整得獎名單請參見:http://www.faos.org.tw/News/news_137.html

林富士教授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宗教史、醫療史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s://www2.ihp.sinica.edu.tw/staffProfile.php?TM=3&M=1&uid=18。

系統號:

H-006643

中研院陳培豐、張雯勤、雷祥麟等三位研究員,政大東亞所鍾延麟教授,榮獲「第四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標題:

中研院陳培豐、張雯勤、雷祥麟等三位研究員,政大東亞所鍾延麟教授,榮獲「第四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內容簡介:

中研院第四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揭曉,頒獎典禮於2015年12月22日(星期二)於中研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一樓演講廳舉行,由王汎森副院長主持。本屆共4位獲獎,分別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培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教授鍾延麟、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雯勤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雷祥麟。

中研院主辦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今年已邁入第四屆。本屆的申請案件為60件,較上屆多出20本以上專書,競爭激烈,經過預審、初審、複審三道嚴謹的審核程序,共評選出4位學者專著獲獎,專書主題涵蓋臺灣文學、人類學與歷史學門,中、英文著作各2本獲獎,每位得獎者獲頒獎金新臺幣60萬元及獎牌1面。

本獎項對於得獎人未來的學術發展有極大的激勵作用,歷屆幾本英文得獎著作甚至已發行中譯版,獲得國內外學者和社會大眾的普遍迴響。人文及社會科學的重要議題需要長期投入,特別是寫書過程常是最為困難的階段,得獎者耗費時間與心力完成專書,除了豐厚我國人文與社會科學傳統外,亦有助於人文素養的養成與深化。

榮獲第四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名單如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得獎作品:《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13。

張雯勤,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得獎作品:Beyond Borders: Stores of Yunnanese Chinese Migrants of Burma(《越界:緬甸雲南移民的故事》),伊薩卡,康乃爾大學出版社,2014。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得獎作品: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非驢非馬:醫療與中國現代性之爭》),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14。

鍾延麟,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教授
得獎作品:《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

系統號:

H-006721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陳故教授伯楨榮獲201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標題: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陳故教授伯楨榮獲201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陳故教授伯楨榮獲科技部2015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係行政院科技部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勵國家未來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貢獻所設置。完整得獎名單請參見:http://ord.ntu.edu.tw/RPA/Message.aspx

陳伯楨教授係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CLA)考古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歷史考古學、古代鹽業、區域互動及量化分析等,不幸於2015年6月28日病逝。

系統號:

H-006680

中研院近史所林志宏助研究員升等為副研究員

中研院近史所林志宏助研究員升等為副研究員

標題:

中研院近史所林志宏助研究員升等為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林志宏助研究員奉核定為副研究員,聘期自2015年12月3日起至2021年7月31日止。林志宏教授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博士,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學術史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www.mh.sinica.edu.tw/MHWeb/UserDetail.aspx?userID=100&mid=16&tmid=2

系統號:

H-006658

中研院臺史所洪麗完副研究員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一年

標題:

中研院臺史所洪麗完副研究員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一年

內容簡介:

中研院臺史所洪麗完副研究員榮獲2015-2016學年度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赴美研究獎助金學人。將前往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進行研究訪問一年。洪麗完教授係臺灣大學歷史博士,研究領域為清代臺灣史與平埔族群史、臺灣社會文化史與邊區社會研究、族群關係等,簡歷及著作請參考:
http://www.ith.sinica.edu.tw/members_02_look.php?no=74&page=1

系統號:

H-00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