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事務

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盛況空前

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盛況空前

標題:

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盛況空前

內容簡介:

冬陽溫暖,風和日麗,第二屆臺灣閱讀節嘉年華會於12月7日上午9時在國家圖書館及周邊廣場推出繽紛閱讀活動,閱讀節啟動儀式暨第二屆全國圖書館傑出人士貢獻奬頒獎典禮亦於9時30分盛大舉辦。早上典禮現場即湧入全國各地佳賓及民眾逾千人,大家共同見證專屬臺灣的閱讀節慶,同時為今年對圖書館傑出貢獻之地方首長、圖書館主管與館員致敬,謝謝他們促進圖書館事業之蓬勃發展。

熱情亮麗的打擊樂表演為今年啟動儀式及頒獎典揭開愉悅之序幕,榮富國小及梅苓全人音樂團小朋友展現出訓練有素的音樂專業能力,他們愛閱讀,也愛音樂,散發出獨特而自信之魅力氣質。

教育部林思伶次長在貴賓致詞時盛讚閱讀節是臺灣令人驕傲之軟實力,她強調閱讀能夠有效引發多元興趣之培養,使每個人皆能擁有聰明的頭腦、美麗之靈魂與健康的身體,所以教育部對各項推動閱讀之工作皆是全力以赴,偕同各地圖書館提升全民閱讀素養。中研院曾志朗院士特別到場鼓勵主辦單位及合辦單位,他在致詞時表示閱讀將能提升人類的問題解決能力,個人亦可以從閱讀的境界逐步進化為修養與素養;而臺灣閱讀節代表全民熱愛閱讀風氣已成為全球典範,並且是臺灣可以向世界各國輸出的軟實力。

今年圖書館傑出人士貢獻獎承蒙各縣市地方首長及公共圖書館之熱心參與,共有33位候選人,他們對當地圖書館進步之無私貢獻,不僅得到在地民眾之熱誠感謝,更將感恩化為實際行動而推薦到教育部之評獎委員會,成為極大之光榮。經過委員們之縝密考慮及多次討論,今年共有8位人士以最耀眼績效脫穎而出,他們分別是新北市長朱立倫(許育寧秘書長代表領獎)、雲林縣長蘇治芬(施克和副縣長代表領獎)、埔里鎮周義雄鎮長、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施純福、苗栗縣教育處科長彭秀珍、花蓮市立圖書館館長蔡淑香、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副研究員賴麗香及臺南市立圖書館管理員賴麗貞。他們是今天的頒獎典禮上最愛歡迎之巨星,當他們踏上領獎紅地毯之星光大道時,啦啦隊的熱情歡呼即代表全民的禮敬。

由教育部指導之閱讀植根二期計畫-扶植公共圖書館發展計畫包含公共圖書館書香卓閱典範、閱覽環境與設備升級、資源整合發展、閱讀推廣與館藏充實4個子計畫,分別是國家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3個國立館所執行各項工作,共聘請44位國內各領域專家及學者擔任輔導訪視委員至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就圖書館營運、空間環境、館藏、閱讀推廣實地進行指導並提供寶貴意見,襄助教育部推動公共圖書館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成果顯著。因此林次長思伶也特別在典禮現場頒贈感謝狀,親臨現場參與各項活動及領取感謝狀者包括臺灣師大陳昭珍教務長、臺灣大學陳雪華與林珊如教授等15位委員。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臺灣閱讀節」的舉辦,不僅是希望藉由嘉年華會吸引民眾參與多元閱讀活動,帶動全民的閱讀風氣,更希望能夠引領全民的閱讀風潮,成為具代表性的臺灣閱讀品牌。

103年臺灣閱讀節已於12月在各地熱烈展開,合辦單位迄今累計超過60個,成為全國合辦單位最多之閱讀活動。而今天在國圖中山南路周邊人行道舉辦的閱讀嘉年華會共有29個攤位與民眾分享閱讀的驚奇及快樂,每個攤位皆有好康,同時在第一服務臺並有集章摸彩活動。全國系列活動中的小館長/小館員體驗日活動,亦將於12月20日邀請全國小學兒童到國圖及南北公共圖書館體驗館員服務之成就感。因此,國家圖書館曾館長特別在典禮上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並頒贈感謝狀給各地代表。典禮之壓軸活動係由次長帶領大家到國圖之幸福廣場啟動閱讀幸福天燈,象徵臺灣民眾的愛閱讀的熱情永無止境,呈現「閱讀 無所不在的幸福」。

今天參加閱讀嘉年會的各地民眾絡繹不絶,各地圖書館館員亦不辭辛勞到會場與民眾一起體驗和分享各種優質作品,活動地點所在地中山南路上搭起美麗的露天書牆,讓民眾在戶外即可享受讀書氛圍。這道書牆由200座紅酒木箱與4千多冊圖書,將是本屆活動的吸睛主視覺。活動會場之「書香傳愛心」、「閱讀踩街」、「與作家有約」、「幸會臺灣」、「國圖電子書ATM」等暨其他攤位皆是滿滿人潮,閱讀好書及優質活動如同今日暖和的冬陽,感動了每一個人。

系統號:

O-004565

【徵才】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誠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誠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15年1月31日

報導者:

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誠徵專任教師啟事
一、職級: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名額:3名。

三、學術專長:中文系相關領域。

四、聘任日期:完成本校相關聘任程序後,依會議決議聘任日起聘。

五、應徵資格:
(一)具有國內外大學相關科系博士學位。
(二)符合本校專任教師聘任資格審查要點之規定。

六、檢附資料:
(一)完整個人資料表(請至本校人事室網頁下載「國立中山大學擬聘教師資料表」填寫)及著作目錄表(需含博士論文題目,目錄表請依本系學術指標分級填列,本系學術指標,請連結本系網頁查詢)。
(二)學經歷(教師證書、大學以上畢業證書)及榮譽證明(國科會獲獎證明等)。
(三)博士論文及最近五年內(2010年2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學術著作一份,如有五年以上具有重大影響力之著作敬請一併檢附。
(四)個人資料表及著作目錄電子檔請另以電子郵件傳遞至聯絡人信箱,通過本系初審後需另繳推薦信函三封。

七、本次甄選依據「國立中山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聘任規則」及「國立中山大學專任教師聘任資格審查要點」辦理,上述規則可於本校人事室網頁下載(http://ope.nsysu.edu.tw/files/11-1017-363.php#a3)。本系新進教師所開設課程時數,應授滿本校專任教師每週基本授課時數,不另併計抵充或酌減。

附註:應徵者請備妥前述資料於2015年1月31日前(以郵戳為憑)寄至:
「(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劉昭明主任收」
洽詢電話:07-5252000轉3053
聯絡人:李助教
傳真:07-5253069
E-mail: suchi@mail.nsysu.edu.tw

系統號:

O-004663

【徵才】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徵聘專任教師

時間:

2015年1月20日截止

內容簡介:

職位: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1名

資格:
一、具有國內外臺灣文學或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須取得正式博士學位證書,應屆畢業者應於104年1月31日前通過口考),資深教學者不受此限。

二、研究專業或學術專長:臺灣文學、語言與文化相關研究。

工作內容:
一、開設研究所必選修課程、大學部通識。
二、開設臺灣研究學程課程(可英語授課者請註明)。
三、研究生論文指導。
四、協助本所相關業務。
五、其他悉依校方規定。

應徵資料:
一、博士學位證書影本2份。
二、最高學歷歷年成績單2份。
三、身分證正反面影本2份。
四、個人學經歷表2份(須填電話或傳真號碼或E-mail)。
五、歷年著作目錄2份(個人學經歷及歷年著作目錄表請至該所網頁下載http://www.gitl.ntu.edu.tw/)。
六、5年內代表作一式2份(1.學術專書一本或期刊論文兩篇,須是99年8月以後出版者2.近三年內取得博士學位者,得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3.中文著作,請附五百字以內提要;外文著作,請附五千字左右之中文概述及五百字以內中文提要。)
七、7年內參考著作各2份(1至5種,須是97年8月以後出版者,內容不得與代表作或博士論文重複)。
八、可開授課程之中英文授課大綱一式2份。(含本所必修、選修及臺灣研究學程各一門)
九、曾任教於大專院校及研究機關者,請附教師證書及歷年聘書影本各2份,其他規定請至本所網頁「最新消息」欄查詢。
十、經本所新聘教師評審委員會初步遴選通過者,須於接獲通知後於期限內補送前述應徵資料各5份。

截止日期:
2015年1月20日下午五時以前(資料寄達日期),以掛號寄達(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辦公室收(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臺文所教師」字樣)。逾期不予受理。

起聘日期:
預定2015年8月1日。

附註:
一、初審通過者,臺文所將另行通知來所訪談(旅費自理),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二、
洽詢電話:02-33664781
傳真電話:02-33664778
聯絡人:趙詠萱 幹事
E-mail:ntugitl@ntu.edu.tw

系統號:

O-004545

【獎助】中研院文哲所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

標題:

【獎助】中研院文哲所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

時間:

2015年2月底截止

內容簡介:

緣起與宗旨:劉述先先生畢生關懷中國哲學與當代儒學的研究,為鼓勵年輕學者從事中國哲學與比較哲學研究,獎勵優秀博士論文,擬以紀念其祖父劉理堂先生為名,提供專款,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設置「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殷切期盼中國哲學與當代儒學的研究,細水長流,慧命相承相續。

實施辦法:
1)獎助金額度:設置「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一名,獎金為新臺幣拾萬元。

2)申請資格:畢業於中華民國中文或哲學相關研究所之博士,申請著作為畢業三年內之博士論文,由各研究所推薦,每研究所限推薦一名。研究主題以中國哲學、中外比較哲學為限。

3)申請者須由各研究所送件,於每年二月底前,將推薦申請書與博士論文(紙本一式三份與 PDF 光碟一份)、博士畢業證書影本,寄交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評審委員會」。經評審委員會嚴格審查後,遴選出獲獎者,並於九月底前公告,頒發獎項與獎金。

4)評審委員會委員共七名,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邀集國內外專門學者
組成,負責遴選優秀論文,頒發獎項。

系統號:

O-004741

【獎助】第17屆臺北文學獎

標題:

【獎助】第17屆臺北文學獎

時間:

2015年1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第17屆臺北文學獎」,即日起至明(2015)年1月31日開始徵件,以郵戳為憑,徵件類別包括: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劇本及年金類等六類,各取首獎一名、評審獎一名、優等獎兩名。獎金總額達新臺幣223萬元,其中最高獎金為年金類得主60萬元(含入圍獎金20萬元及得主獎金40萬元)。

文化局表示,第17屆臺北文學獎以「書寫‧尋找城市天光」為主題,希望廣邀全球華人以自身的「臺北經驗」,描繪專屬於自己的文學風景,徵選出極具創意、深富內涵的文學作品。徵件體例包括小說類為6,000至12,000字,散文類3,000至5,000字,現代詩限30行以內;古典詩限絕句或律詩,8首為一組的創作組詩。舞臺劇劇本類包含現代、傳統戲劇的原創劇本兩項,長度限制為演出時間70至90分鐘;年金類參加者須提出未來一年的完整寫作計畫,並於申請獲准後一年內完成。

「第17屆臺北文學獎」將於明年3月公布得獎名單,將選出23件優勝作品,除年金類得主最高可獲60萬元外,小說、舞臺劇劇本類首獎均為15萬元,評審獎7萬元、優等獎4萬元;散文、現代詩及古典詩首獎則為10萬元,評審獎5萬元、優等獎3萬元。舞臺劇劇本首獎得主可另向文化局申請最高30萬元的「演出製作獎金」。可同時報名競賽類及年金類,競賽類每人限參選一類且以一篇為限,年金類限提一項計畫,簡章請至文化局網站http://www.culture.gov.tw查詢,亦可洽(02)2343-3143 《文訊》雜誌社李筱涵小姐。

系統號:

O-004546

【獎助】中央研究院2015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開放申請

標題:

【獎助】中央研究院2015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開放申請

時間:

2015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為推展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之學術活動,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每年捐贈15,000~20,000美元(視基金會當年度經費而定),獎助中研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一人。候選人之研究範圍須以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為主,並具備中研院副研究員(含)以上資歷。獲獎者有義務擔任2016年度本院胡適誕辰紀念演講主講人。

「胡適紀念研究講座」候選人得由個人自行申請,或由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各所、研究中心推薦,或由中研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審議委員會主動推薦。申請本講座之研究計畫不得重複向其他單位申請,如有特殊原因須重複申請者,應於申請案中詳加說明。

申請受理自即日起至2015年1月15日止,申請人請備妥個人履歷、著作目錄、研究計畫及代表作三種,並得提供「審查迴避名單」,免備文逕送學術事務組彙辦(請洽李弘文先生,電話:2789-9376)。

系統號:

O-004547

【徵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專號徵稿啟事

【徵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專號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專號徵稿啟事

時間:

2016年1月截止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自1993年創刊,為國內第一本近代中國婦女史的學術專業刊物。本刊學術水準嚴謹,內容豐富,刊登學術論著及研究討論超過150篇,評介最新學術專書超過50本,並曾在國科會期刊評比中獲選為一級期刊。

自第21期(2013年6月)起,本刊由年刊改為半年刊,以便更快地呈現最新學術成果,同時希望藉著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對話,以較大的視野重新審思近代中國婦女與性別史,因此除了本刊核心領域外,中國與其它地區婦女與性別史的比較研究,以及性別理論對中國近代史的啟發與應用等課題,亦在收稿範圍。此外,本刊歡迎各種形式的成果發表,包括論著、研究討論、史料介紹與分析、研究概況、學術書評等。除了個別論文,本刊也不定期出版主題式專號,未來預計出版「宗教與性別」(徵稿已截止)及「圖像與性別」(2016年1月截稿)兩次專號,歡迎作者針對專號主題投稿。欲自行組織專號者,請事先與主編聯絡。

來稿請寄:(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一三○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主編收。或寄電子郵件至:mhwomen99@gmail.com。稿約及撰稿格式等投稿事宜,請參閱本刊網站:http://www.mh.sinica.edu.tw/rwmch.aspx

系統號:

O-004548

【徵稿】《中央大學人文學報》徵稿

標題:

【徵稿】《中央大學人文學報》徵稿

時間:

長期徵稿

內容簡介:

一、本學報為中央大學文學院所發行之純學術刊物,自2014年4月起改為半年刊,每年四月、十月定期出刊。

二、本學報以推動「跨門、領域與文化」之人研究為宗旨,竭誠歡迎海內外學者專家賜稿,發表有關中外之文、歷史哲藝術社會化等人文研究之學術論文。

三、本刊刊載中、英、法文純學術論文及書評為主。至於特設的專題之徵稿,另行公告於本學報專屬網頁;書評所評論者,應以近三年出版之中外書籍為原則。中文稿以二萬字為原則,英、法文稿以一萬字為原則(指字數、非字元數,含註腳、引用書目)。書評稿以五千字為原則。如有特殊稿件及特約稿可不在此限,由本刊編輯委員會依審查結果裁定。

四、本學報係採三階段匿名審查制度,審查人由編輯委員會推薦。來稿初審由編輯委員或校內專家負責;初審通過後,再送請二位校外學者專家複審。若二名學者專家意見相左,則將送請第三位專家審核,第三階段則由編輯委員依據外審意見進行決審。本刊對審查通過者,可視各期稿件多寡,調整其刊登時間。

五、本學報隨時接受來稿,隨到隨審,來稿不再退還,採用與否原則上將於三個月內以專函奉告。已出版或已投寄他處之稿件,以及已通過之學位論文與網路論文皆視同已發表,請勿再投寄本學報。

六、來稿應依序包括下列各項:
1.標題頁:含中、英文之論文標題、作者姓名、所屬之機關名稱與職稱、通訊地址、電子郵件信箱網址與聯絡電話。
2.中、英文摘要(以三百五十字為限)與關鍵詞(三至六個)。
3.正文及註釋(寫作格式請參閱撰稿體例)。
4.徵引文獻(寫作格式請參閱撰稿體例)。

七、作者須自負文責。論文中牽涉版權部分(如圖片或較長之引文),請事先取得原作者或出版者之書面同意,本學報不負版權責任。

八、獲得刊登之論文,由作者負責第二次校稿。

九、來稿經審查通過採用,將通知作者提供修正稿及定稿電子檔案,並簽署著作財產權讓與書乙份。凡經本刊收錄刊登之論文,即視為作者同意將稿件之著作財產權讓與予本刊出版者所有,惟著作人仍保有未來集結出版、教學等個人使用權利,如須轉載刊登需經本刊同意。

十、投稿著作經本刊刊登後,所有列名作者同意本刊得以非專屬授權方式,再授權經本
刊授權之資料庫,並得以數位方式為必要之重製、公開傳輸、授權用戶下載及列印等行為。作者交付稿件時,應一併附上著作權授權書。

十一、來稿刊出後,隨即致贈作者當期《中央大學人文學報》二本及完整電子檔案,不另付稿酬。

十二、投稿請以電子郵件附加檔案方式寄至電子信箱:ncu33016@gmail.com。如無法傳寄電子郵件時,亦可寄紙本稿件至:32001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中央大學文學院《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編輯委員會。

系統號:

O-004684

【徵稿】《臺灣師大歷史學報》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師大歷史學報》徵稿

時間:

長期徵稿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稿約
一、本刊於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內容以史學專論、研究討論、書評為主,歡迎未出版之史學論著來稿。

二、請參照本刊撰稿格式撰寫,存普通文字檔。文長請勿超過三萬字,來稿請附英文篇名、中文摘要(三百至五百字)、英文摘要,與中、英文關鍵詞。

三、來稿由本刊編輯委員會約請相關專家學者審查,通過後刊載。

四、如經刊載,不付稿酬,致送作者當期學報三本、抽印本三十本。

五、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版權問題(如圖、表及長引文等),請作者先行取得版權持有者之同意。

六、本刊與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電子期刊合作出版計畫,來稿刊載後如同意收於該電子期刊,請附授權同意書。

七、來稿請繳交電腦文書處理後之稿件電子檔(如有特殊需要請另提供紙本),並附作者中文及英文姓名、服務單位、職稱、地址、電話或e-mail 等聯絡資料。

八、投稿或相關編輯事項之函件,請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辦公室。

地址:106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 號
電話:(02)7734-1504
E-mail:ntnuhistory@gmail.com(主旨請註明「學報投稿稿件」)

系統號:

O-004549

【徵稿】《清華中文學報》稿約

標題:

【徵稿】《清華中文學報》稿約

時間:

長期徵稿

內容簡介:

1.《清華中文學報》創立於2007年9月,是以中國文史哲及跨領域研究為主的學術刊物,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

2.本刊歡迎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訪談、思想觀點評論、學術現況反思等各類稿件。同時,也期待任何活化中文領域研究的論述形式。

3.本刊為半年刊,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傳統卷冊和電子媒介雙軌並行,全年收稿。本刊採行「隨到隨審」制,審稿期約三個月。

4.來稿以未曾發表為限;已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不予收錄。凡發現一稿兩投或侵害他人著作權者,日後本刊將不接受其稿件。

5.本刊以中、英、日文稿件為主。中文論文以不超過三萬字、英文論文以不超過A4紙30頁、日文論文以不超過A4紙55頁為原則,書評以三千字為限。特約稿件則不在此限。

6.本刊設編輯委員會,處理集稿、審稿、編印及其他與出版有關之事宜;來稿均經隱名審查人與編輯委員會審查,採用與否,將以書函通知。請自留底稿,來稿不再退還。

7.來稿格式請參考本刊所附之撰稿格式,以利作業。

8.文稿既接受刊登,來稿人應協助校稿,並有提供原始引用文獻以供檢覈之義務。

9.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著作權問題(如圖、表、照片及長引文等),請作者先行取得著作權持有者之同意。來稿請勿發生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如有抄襲、重製或侵害等情形發生時,概由來稿人承擔法律責任,與本學報無關。

10.本刊著作者享有著作人格權,本刊享有著作財產權;日後除著作者本人將其個人著作結集出版外,任何人基於任何目的之翻印、轉載、翻譯等皆須事先徵得本刊同意後,始得為之。

11.通過刊登之論文,作者同意授權本刊得以紙本、光碟及網路等出版方式發行;並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等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視需要酌作格式之修改。若僅同意以紙本形式發表者,請特別註明。

12.來稿刊出後,一律贈送當期《清華中文學報》兩本,抽印本二十份,不另付稿酬。書評作者贈當期二冊,不另贈抽印本。

13.來稿連同檔案,一律請附︰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限五百字以內)、中英文關鍵詞(三到六個),文末請附「引用書目」。並請另紙註明中英文姓名、服務機構、職稱、通訊地址、電話、傳真號碼、電子郵件帳號等聯絡資料,以便聯繫論文出版等事宜。

14.來稿請寄《清華中文學報》編輯委員會,地址:
•30013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 號
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E-mail: thjcl@my.nthu.edu.tw

•線上期刊網址:http://www.cl.nthu.edu.tw/files/11-1278-7432.php

線上期刊網址:http://www.cl.nthu.edu.tw/files/11-1278-7432.php

系統號:

O-004550

【徵稿】《臺北大學中文學報》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臺北大學中文學報》徵稿啟事

時間:

長期徵稿

內容簡介:

一、本刊為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發行之學術刊物。

二、本刊以發表中國語文與中國思想及其相關領域之研究為主。

三、來稿以不超過兩萬字為原則,請參照「《臺北大學中文學報》撰稿格式」。

四、本刊稿件須通過兩位外審之匿名評審方能刊登。若屬於外稿,亦可交由一位校外專家與一位本系專任教師審查。

五、來稿一經刊登,致送本刊2本及抽印本50份,不支付稿費。

六、本刊不接受任何已刊登之論文,來稿請勿再投寄其他刊物。

七、本刊僅接受國內外大學專兼任教師的投稿。如有相當於同等級教師之專業人士投稿,此資格認定由本刊編輯審查委員會決定之。

八、本刊為半年刊,於每年3月及9月出刊,截稿日期分別為5月31日及11月30日。

九、寄件方式:檢附論文2份及個人資料表、著作權授權書(均含電子檔)寄到23741臺北縣三峽鎮大學路151號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編審委員會」收;聯絡方式:02-86746708,chinese@mail.ntpu.edu.tw

十、投稿著作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其投稿之文章經本刊刊登後,即授權本刊單位以非專屬授權之方式再授權國家圖書館、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收錄於「國圖遠距圖書服務系統」、「凌網科技HyRead平臺」、「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或其他資料庫中,並得為重製、公開傳輸、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等行為。為符合資料庫之需求,並得進行格式之變更。

系統號:

O-00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