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系列講座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系列講座

標題:

「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系列講座

時間:

2014年8至10月,共8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黃文德,Tel: 2361-9132#429;E-mail: wende@ncl.edu.tw

內容簡介:

為推廣中文古典閱讀,今年秋季國家圖書館將推出「抒情與寫意:古典戲曲裡的愛戀與盟約」系列講座,邀請曾永義教授、王安祈教授、王璦玲教授、李惠綿教授、林鶴宜教授、汪詩珮教授,以及林幸慧教授,分別於國家圖書館、宜蘭大學及南臺科技大學舉辦講座。前6場次活動報名於6月14日開放,歡迎民眾至本館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各場次全程參與者,本館將核撥2小時公務人員與教師研習時數。(如有需要,請於報名填寫身分證號,本館將於會後1周內相關資訊系統;如需紙本研習證明,請於該場次報名期間 email 至 wende@ncl.edu.tw 告知姓名與參加場次,證書將於當日活動結束後核發) 。

(一)國家圖書館場次
舉辦時間均為週六14:00-16:30

8月30日
天意注定與人意追尋的愛情辯證──談《玉簪記》的改編與表演(李惠綿,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蘭庭榮譽駐團藝術家及國光團員溫宇航老師、陳長燕老師示範《玉簪記》、蘭庭音樂統籌蕭本耀老師擔任崑笛伴奏

9月6日
心靈書寫,無盡的愛:《嬌紅記》(林鶴宜,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主任)

9月27日
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中的兒女之情與家國記憶(王璦玲,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10月4日
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西廂記》的曲折造境(汪詩珮,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10月18日
驚春誰似我——《牡丹亭》青春意象(王安祈,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二)巡迴場次
9月25日10:00-12:00
►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宜蘭縣宜蘭市神農路一段1號)
月底西廂,夢裏南柯:《西廂記》的情趣與哀愁(汪詩珮)

10月14日9:00-12:00
►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臺南市永康區南臺街1號)
當代戲曲:看什麼?怎麼看?(林幸慧,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3879

《2014向楊牧致敬》系列活動

《2014向楊牧致敬》系列活動

標題:

《2014向楊牧致敬》系列活動

時間:

2014年9月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趨勢教育基金會、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23619132#714

內容簡介:

楊牧先生自少年階段即活躍國內詩壇,此後堅持筆耕六十年,創作不輟,並曾分別於美國、臺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分,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多項重要文學獎,影響後進無數。楊牧先生鎔鑄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以及西洋文學語言象徵的文風,有意識地反映社會、探問歷史,具有時代性的意義和精神,於臺灣文學史上拓劃出一片詩意的人文景觀。

著眼於全面整理、推介楊牧先生創作歷程及其作品的重要性,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共同策劃辦理《2014向楊牧致敬》系列活動,將於國家圖書館設置專題展覽,展出楊牧先生的著作、手稿、相關影像以及多件藝術珍藏,另也舉辦研討會、記錄片放映會,以及以楊牧先生作品為主體的詩歌展演則是系列活動的壓軸,鎔鑄作品精髓與多元藝術形式,邀請各方文學先進及愛好者共襄盛舉。

系列活動資訊與報名網址如下:

【展覽】
《和宇宙共鳴的詩心:詩人楊牧專題展覽》
2014年9月11日至10月12日
►國家圖書館1樓展覽廳
※不需報名,歡迎自由參觀
展品包含楊牧先生的中、外出版著作、照片、創作手稿,以及莊喆、楚戈、梁實秋等眾多名家贈與楊牧的書畫、題詩、墨寶,共超過百件珍藏,期以豐富文件、藝術作品和影像完整呈現楊牧先生超過六十載的精彩創作歷程。

【研討會】
《一切的峰頂:楊牧文學探索》
9月13日(六)10:00-17:00
9月14日(日)13:30-17:00
►國家圖書館3樓國際會議廳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595
楊牧先生著作甚豐,詩、散文、翻譯與評論皆有多部劃時代意義的重要作品,故本次系列活動,希冀藉由邀請學者、專家以及創作者,從「楊牧詩的世界」、「楊牧及其時代」與「楊牧散文的追求」三個面向深入對談,探索楊牧先生歷時數十年創作鍛造而出的文學精神與內涵。

暫訂議程
9月13日
10:50-12:10
專題演講(一)(奚密)

13:30-15:10
【楊牧詩的世界】
主持人:陳義芝
與談人:須文蔚、陳育虹、楊佳嫻

15:20-17:00
【楊牧及其時代】
主持人:楊照
與談人:曾珍珍、謝旺霖、楊澤

9月14日
13:30-14:30
專題演講(二)(陳芳明)

15:00-16:40
【楊牧散文的追求】
主持人:羅智成
與談人:鍾怡雯、周芬伶、唐捐

【紀錄片放映】
9月13日(六)19:00-21:00
►國家圖書館3樓國際會議廳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596
和孤獨同樣不朽的是什麼?從奇萊到柏克萊,亂石磊磊的心間正在上升完成的,是詩……。《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從楊牧朗誦的聲音,展開對於一個龐大文學生命的追索。那個花蓮中學裡踟躕的少年,大度山下論辯學習的身影,在愛荷華選讀古英文的執著與好奇,乃至其穿梭於歐美、中國與臺灣的文化資源,融會知識進入文學寫作的嘗試,那對於音韻與想像的計較的決心,均使人重讀楊牧詩文時,更深刻地重新被撼動一次。

【詩歌展演】
《讓風朗誦:詩歌展演》
9月20日(六)
日光場14:00-16:30
星光場19:00-21:30
►國家圖書館B1樓演講廳
日光場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597
星光場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598
楊牧先生的詩及散文具有強烈感染力,寓深度人文思索於行間的風格,更影響了許許多多不同世代的讀者,這次詩歌展演期待透過結合多重藝術元素,將楊牧先生詩文作品的想像邊界再次向外擴充,讓詩文意象的純粹和美感源遠傳佈......

系統號:

A-003944

【演講】邢義田:漢代邊塞隧長的文書能力與教育——對中國古代基層社會讀寫能力的反思

標題:

【演講】邢義田:漢代邊塞隧長的文書能力與教育——對中國古代基層社會讀寫能力的反思

時間:

2014年9月1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4年度第十三次學術講論會】

講題:
1.校讀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的新收獲(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簡牘整理小組工作報告]
2.漢代邊塞隧長的文書能力與教育——對中國古代基層社會讀寫能力的反思

系統號:

A-003878

【演講】陳來幸:留日客家華僑在亞洲商業網絡上的定位和作用:梅縣潘植我先生和他的生平

標題:

【演講】陳來幸:留日客家華僑在亞洲商業網絡上的定位和作用:梅縣潘植我先生和他的生平

時間:

2014年9月1日(週一)10:30-13: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72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殖民地史研究群

主講人:

陳來幸(兵庫縣立大學經濟學部國際經濟學科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3890

【演講】陳雅湞:我愛臺妹,臺妹愛我:從李昂透過郝慕天對楚特電影〈曖昧〉的影響重新思考臺灣女性酷兒與歐美和臺海兩岸對話的可能性與研究立場的視角

標題:

【演講】陳雅湞:我愛臺妹,臺妹愛我:從李昂透過郝慕天對楚特電影〈曖昧〉的影響重新思考臺灣女性酷兒與歐美和臺海兩岸對話的可能性與研究立場的視角

時間:

2014年9月1日(週一)14: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三樓討論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陳雅湞(中研院文哲所訪問學人、美國克拉克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中文部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相因(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3887

【演講】夏含夷:西方漢學家中國出土文獻研究成果一百(多)年

標題:

【演講】夏含夷:西方漢學家中國出土文獻研究成果一百(多)年

時間:

2014年9月1日(週一)15:00-17: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系)

內容簡介:

【文字學門專題演講】

主持人:李宗焜(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3840

【演講】陳士惠:以臺灣元素作曲: 再現傳統,傳統再現

標題:

【演講】陳士惠:以臺灣元素作曲: 再現傳統,傳統再現

時間:

2014年10月2日(週四)14:30-16:00

地點: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1410 NE Campus Parkway, Seattle WA 98195,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主講人:

陳士惠(美國德州萊斯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聯絡人:

李昱瀅,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講者:陳士惠(美國德州萊斯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講題:Messages from Taiwan: Recreating Tradition Through Musical Composition(以臺灣元素作曲: 再現傳統,傳統再現)
時間:2014年10月2日(週四)14:30-16:00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陳士惠教授係波士頓大學音樂博士,曾是羅馬音樂大獎得主,現任美國休士頓德州萊斯大學音樂院副教授。陳博士為2010年傅爾布萊特訪問學人,應邀於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2013年則為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受邀於漢學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早期的作品大多著重於西方學院派抽象音符的探討,近年來則常思考:作曲家如何走出音樂、純藝術的象牙塔,實質參與社會的現實層面?如何將身為「臺灣人的特質」融入於西方的音樂形式之中?本次講座即以陳教授四首作品為例,講座內容勢必精彩,值得期待。

搭配講座主題,國家圖書館亦於華盛頓大學盛大舉行為期2個月(10月2日至12月12日)之「臺灣音樂之美(Traditional and Modern Music of Taiwan)」展覽,於10月2日下午4時至5時舉行開幕典禮,並且展出包括臺灣當代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原住民族音樂、客家民族音樂、音樂家等類別之79冊圖書及92片視聽資料,期望藉此宣傳臺灣流行音樂,為臺灣的海外文化交流提升量能。

系統號:

A-003958

【演講】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思考:青年世代的觀點

標題:

【演講】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思考:青年世代的觀點

時間:

2014年9月5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胡適研究群、蔣介石研究群

主講人:

小野寺史郎(琦玉大學教養學部准教授)、竹元規人(福岡教育大學教育學部准教授)

內容簡介:

主講人簡介
小野寺史郎教授,東京大學博士,現任教於埼玉大學,曾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現代中國研究センター助教,著有《國旗.國歌.國慶:ナショナリズムとシンボルの中國近代史》(東京大學出版會,2011)。詳見:http://s-read.saitama-u.ac.jp/researchers/pages/researcher/BXkAQyOM。

竹元規人教授,東京大學博士,現任教於福岡教育大學,著有〈顧頡剛の疑古學説と同時代日本の諸説との比較〉、〈顧頡剛の疑古學説に対する史料論的検討〉等論文。詳見:http://www.fukuoka-edu.ac.jp/Research/pdf/5-10.pdf。

系統號:

A-003964

【演講】謝振發:從佛教學談北朝造像內在的觀像知識

標題:

【演講】謝振發:從佛教學談北朝造像內在的觀像知識

時間:

2014年9月6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謝振發(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4年歷史文物陳列館第四次通俗演講】

※ 本演講無需報名,歡迎自由參加。現職編制內公務人員可申請2小時終身學習時數認證,簽到時需登記身分證字號。

系統號:

A-003808

【演講】徐興慶:近世、近代における日中文化交流史を読む――朱舜水、獨立の研究から近代人物比較研究の敷衍へ

標題:

【演講】徐興慶:近世、近代における日中文化交流史を読む――朱舜水、獨立の研究から近代人物比較研究の敷衍へ

時間:

2014年9月10日(週三)15:00-18:00

地點: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4階大會議室(〒606-8501 京都市左京区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主講人:

徐興慶(臺灣大學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人文研外國人研究員)

內容簡介:

【國際研究集會「近世、近代における日中文化交流史を読む」】
本報告は東アジアの視座に入れ、近世から近代の黎明期への転換期を対象とし、日本側に所蔵する夥しい數量に上る未公開文獻の蒐集や実地での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などを踏まえた経験を語る。さらにオリジナル史料の解明や考察に直面する問題點を提起し、関心の論証の展開や実証的・文獻學的な方法論を考える。

とりわけ、近世、近代における日中の思想・文化交流史の研究という大きな流れの中に朱舜水(1600-82)、獨立(戴曼公、1596-1672)の書誌學的かつ文獻実証的な基礎研究から「全集補遺」や「全集」を編集するに至るまでの経緯を報告する。

また、東アジアの交渉史に関わる実証的な考察や近代の日中知識人におけるモダニティの問題へと関心から、既刊の拙書『東アジアの覚醒――近代日中知識人の自他認識』(研文出版、2014)の位置および研究史上、どのような意義を有するかを試論する。

※本演講以日文進行。

系統號:

A-003876

【演講】「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與國立臺北大學交流」學術講座

【演講】「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與國立臺北大學交流」學術講座

標題:

【演講】「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與國立臺北大學交流」學術講座

時間:

2014年9月10日(週三)16:30-18:0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馮鏡禧樓101室(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臺北大學歷史系

聯絡人:

Tel: (852)3943-7119

內容簡介:

講題一:產官合作下的帝國擴張與殖民地經營——以戰前日本鹿島組的發展為例
講者:蔡龍保(臺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講題二:17世紀荷蘭統治下的臺灣原住民教育與其影響
講者:查忻(臺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03932

【演講】雷祥麟:非驢非馬:醫學與中國現代性的論爭

標題:

【演講】雷祥麟:非驢非馬:醫學與中國現代性的論爭

時間:

2014年9月11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雷祥麟(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李尚仁(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3947

【演講】瞿駿:小城鎮裡的「大都市」——清末上海對江浙地方讀書人的文化輻射

標題:

【演講】瞿駿:小城鎮裡的「大都市」——清末上海對江浙地方讀書人的文化輻射

時間:

2014年9月11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歷史學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主講人:

瞿駿(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熙遠(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本演講不需報名,歡迎自由入座。

系統號:

A-003941

【演講】胡成:近代在華教會醫院的宗教慈善與收費

標題:

【演講】胡成:近代在華教會醫院的宗教慈善與收費

時間:

2014年9月12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醫學的物質文化計畫

主講人:

胡成(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3785

【演講】段瑞聰:盧溝橋事件與中日戰爭之全面展開——以「蔣介石日記」為線索

【演講】段瑞聰:盧溝橋事件與中日戰爭之全面展開——以「蔣介石日記」為線索

標題:

【演講】段瑞聰:盧溝橋事件與中日戰爭之全面展開——以「蔣介石日記」為線索

時間:

2014年9月12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段瑞聰(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部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修纂處,Tel: 02-2316-1050

內容簡介: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3963

【演講】柳書琴:「綠」與「赤」的歷史交會──日治時期三大農運與臺灣新文學的成熟

標題:

【演講】柳書琴:「綠」與「赤」的歷史交會──日治時期三大農運與臺灣新文學的成熟

時間:

2014年9月13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大眾教育基金會

主講人:

柳書琴(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97)】
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3809

【演講】李宗焜:唐寫本《說文》殘卷研究

標題:

【演講】李宗焜:唐寫本《說文》殘卷研究

時間:

2014年9月15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宗焜(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103年度第14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03955

【演講】林素珍:五十年來都市阿美族社會組織的變遷

【演講】林素珍:五十年來都市阿美族社會組織的變遷

標題:

【演講】林素珍:五十年來都市阿美族社會組織的變遷

時間:

2014年9月17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素珍(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十五)】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3865

【演講】陳其澎:臺北「城內」的故事--博愛特區的空間情事

【演講】陳其澎:臺北「城內」的故事--博愛特區的空間情事

標題:

【演講】陳其澎:臺北「城內」的故事--博愛特區的空間情事

時間:

2014年9月20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其澎(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2014年9月份假日專題演講】
內容簡介:「城內」是臺北城的舊稱,基本上是現有博愛特區的部分地區,從日本殖民政府時代就是臺北市非常重要的地區,近代臺灣歷史與當地空間也緊密結合在一起,透過現存史料照片、地圖,我們可以細讀出許多曾經發生過的情事,雖然有點遙遠,但透過故事卻又讓人感覺是剛剛發生。我們也許惋惜許多曾鑲嵌滿滿回憶的建築空間不復存在,但卻因此格外珍惜保存良好的現存空間,讓子孫們有個永遠的見證。雖談不上是大江大海,但珍貴的中華民國歷史卻真的在此留下過許多註腳。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3893

【演講】吳文星:後藤新平與臺灣

【演講】吳文星:後藤新平與臺灣

標題:

【演講】吳文星:後藤新平與臺灣

時間:

2014年9月2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吳文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人物系列專題演講(十九)】
內容簡介:1898年2月至1906年11月,後藤新平擔任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長(後稱民政長官),任內以「生物學原理」改革殖民施政;透過科學調查,確實掌握臺灣的社會和資源;利用剿撫兼施的策略,消弭臺人武裝抗日勢力;擴大特別事業費,完成有助於殖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工程,開啟日本資本家向臺灣擴張之途。其施政結果不僅奠定日本殖民統治之基礎,並帶給近代臺灣社會經濟發展深遠的影響。藉此專題,實證地介紹其在臺施政之概略,解析其個性特點與政治理念。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3912

【演講】鄧淑蘋:璧的故事:從史前到漢代

標題:

【演講】鄧淑蘋:璧的故事:從史前到漢代

時間:

2014年9月25日(週四)14:1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鄧淑蘋(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3962

【演講會】Communism and Hunger: The Chinese, Kazakh, Ukrainian, and Soviet Famin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標題:

【演講會】Communism and Hunger: The Chinese, Kazakh, Ukrainian, and Soviet Famin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時間:

2014年9月26日(週五)9:00-17:00

地點:

Vivian and David Campbell Conference Facility(1 Devonshire Pl, Toronto, ON M5S 3K7,Canada)

主辦單位: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Toronto

聯絡人:

Marta Baziuk, E-mail: hrec@ualberta.ca

內容簡介:

There has been surprisingly little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Kazakh, Ukrainian, and Soviet famines to date. This conference will bring together specialists of these famines to produc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henomena. The presenters,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search and knowledge of the rapidly increasing specialized literature, will assess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place their findings within the dynamics of the histories of the respective countries.

Lucien Bianco(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Sarah Cameron(University of Maryland)

Andrea Graziosi(Italian National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Niccolò Pianciola(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Ralph Thaxton(Brandeis University)

Nicolas Werth(Institut d’histoire du temps présent)

Zhou Xun(University of Essex)

系統號:

A-003930

【演講】Lucien Bianco:Communism and Hunger: How Soviet and Chinese Communists Dealt with the Peasantry. A Comparison.

標題:

【演講】Lucien Bianco:Communism and Hunger: How Soviet and Chinese Communists Dealt with the Peasantry. A Comparison.

時間:

2014年9月26日(週五)19:00-21:30

地點:

Vivian and David Campbell Conference Facility(1 Devonshire Pl, Toronto, ON M5S 3K7,Canada)

主辦單位: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Toronto

主講人:

Lucien Bianco(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聯絡人:

Marta Baziuk, E-mail: hrec@ualberta.ca

內容簡介:

There has been surprisingly little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Kazakh, Ukrainian, and Soviet famines to date. This conference will bring together specialists of these famines to produc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henomena. The presenters,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search and knowledge of the rapidly increasing specialized literature, will assess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place their findings within the dynamics of the histories of the respective countries.

系統號:

A-003931

【演講】倉本尚德:〈禪淨共修〉的濫觴:從北朝後期河北山東的刻經與造像題記談起

標題:

【演講】倉本尚德:〈禪淨共修〉的濫觴:從北朝後期河北山東的刻經與造像題記談起

時間:

2014年9月27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倉本尚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4年歷史文物陳列館第五次通俗演講】

※ 本演講無需報名,歡迎自由參加。現職編制內公務人員可申請2小時終身學習時數認證,簽到時需登記身分證字號。

系統號:

A-003810

【演講】吳聰敏:日治初期臺灣土地產權制度之演變:從清賦到土地調查事業

標題:

【演講】吳聰敏:日治初期臺灣土地產權制度之演變:從清賦到土地調查事業

時間:

2014年10月2日(週四)14:3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吳聰敏(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4011

【演講】沈冬:周藍萍與〈綠島小夜曲〉傳奇

【演講】沈冬:周藍萍與〈綠島小夜曲〉傳奇

標題:

【演講】沈冬:周藍萍與〈綠島小夜曲〉傳奇

時間:

2014年10月11日(週六)9:30-12:00

地點:

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41-17 Main St, Queens, NY 11355,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主講人:

沈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聯絡人:

李昱瀅,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講者:沈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講題:周藍萍與〈綠島小夜曲〉傳奇(Lan-Ping Zhou and the Legend of“Green Island Serenade”)
時間:2014年10月11日(週六)9:30-12:00
地點:Auditorium, Flushing Community Library of Queens Library

09:30-09:50
Registration

09:50-10:00
Welcome Remarks

10:00-11:30
Lecture

11:30-12:00
Q&A

12:00-13:00
Exhibition Opening / Book Donation Ceremony / Refreshments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沈冬教授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美國馬里蘭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際長、音樂學研究所所長、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尤其著力於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近年研究重點轉向充滿時代脈動與人情血肉的近現代音樂史。

演講內容
講座由以下四個層面切入:首先建構作曲者周藍萍的生平概略及音樂背景,其次探掘〈綠島小夜曲〉的創作經過,及其由廣播而唱片的逐步流傳,特別著重於50、60年代的唱片出版。其三則就〈綠島小夜曲〉的詞、曲文本深入分析,由詞可以看出作詞人潘英傑對於臺灣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想像,由曲則可以看出周藍萍在五聲音階為主的優美旋律中蘊藏了迴環往復的參差變化,手法高妙。其四檢視〈綠島小夜曲〉的亞太流行,追蹤此曲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與中國大陸的各種翻唱版本。

搭配沈冬教授的兩場「臺灣漢學講座」,國家圖書館於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盛大舉行「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 (Musical Recollection in Formosa: The Legend of Zhou Lan-Ping and Four Seas Records)」展覽。此展覽係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共同籌劃,將自10月11日展至10月30日,為期20天。並於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及休士頓萊斯大學以「Music of Taiwan: a showcase of books and audio-visual materials published in Taiwan」作為主題,展出包括臺灣當代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原住民族音樂、客家民族音樂、音樂家等類別之79冊圖書及92片視聽資料,期望藉此宣傳臺灣流行音樂,為臺灣的海外文化交流提升量能。

系統號:

A-003950

【演講】沈冬:愛臺灣、巍巍立海中間--周藍萍音樂作品中的臺灣想像

【演講】沈冬:愛臺灣、巍巍立海中間--周藍萍音樂作品中的臺灣想像

標題:

【演講】沈冬:愛臺灣、巍巍立海中間--周藍萍音樂作品中的臺灣想像

時間:

2014年10月15日(週三)15:40-18:00

地點:

Kyle Morrow Room, Fondren Library, Rice University(6100 Main St, Houston, TX 77005,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德州休士頓萊斯大學語言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萊斯大學方德倫圖書館

主講人:

沈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聯絡人:

李昱瀅,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講者:沈冬
講題:The Love for Taiwan, Tower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Ocean–The Taiwan Imagination in the Compositions of Lan-Ping Zhou(愛臺灣、巍巍立海中間--周藍萍音樂作品中的臺灣想像)
時間:2014年10月15日(週三)15:40-18:00
地點:Kyle Morrow Room, Fondren Library, Rice University

15:00-15:40
Reception

15:40-16:00
Welcome Remarks / Book Donation Ceremony

16:00-18:00
Lecture / Playing introduction video on Resources for Chinese Studies in Taiwan / Q&A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沈冬教授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美國馬裡蘭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現任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際長、音樂學研究所所長、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尤其著力於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近年研究重點轉向充滿時代脈動與人情血肉的近現代音樂史。

演講內容
50年代普遍被認為是一個充斥反共八股、「白色而蒼涼」、「政治附庸」的文學年代,然而周藍萍創作的許多國語流行歌曲卻令人驚訝地超越了上述反共懷鄉的制式框架,而呈現了另一種「愛臺灣」的「臺灣想像」。演講內容首先討論50年代的文藝政策與創作氛圍,其次分析論述周藍萍「愛臺灣」的作品。

搭配沈冬教授的兩場「臺灣漢學講座」,國家圖書館於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盛大舉行「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 (Musical Recollection in Formosa: The Legend of Zhou Lan-Ping and Four Seas Records)」展覽。此展覽係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共同籌劃,將自10月11日展至10月30日,為期20天。並於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及休士頓萊斯大學以「Music of Taiwan: a showcase of books and audio-visual materials published in Taiwan」作為主題,展出包括臺灣當代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原住民族音樂、客家民族音樂、音樂家等類別之79冊圖書及92片視聽資料,期望藉此宣傳臺灣流行音樂,為臺灣的海外文化交流提升量能。

系統號:

A-003951

【演講】陳有貝:祖先的紋樣:北部平埔族史前文物――臺大校園的考古埋藏

【演講】陳有貝:祖先的紋樣:北部平埔族史前文物――臺大校園的考古埋藏

標題:

【演講】陳有貝:祖先的紋樣:北部平埔族史前文物――臺大校園的考古埋藏

時間:

2014年10月15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校史館川流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及博物館

主講人:

陳有貝(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3888

【演講】蕭新煌:從臺灣民間公民社會的經驗到亞洲民主展望

標題:

【演講】蕭新煌:從臺灣民間公民社會的經驗到亞洲民主展望

時間:

2014年10月16日(四)14:1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4013

【演講】Bill Hayton:Who owns the South China Sea

【演講】Bill Hayton:Who owns the South China Sea

標題:

【演講】Bill Hayton:Who owns the South China Sea

時間:

2014年10月13日(週一)17:00-19:00

地點:

Room G3,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SOAS China Institute and Centre of South East Asian Studies

主講人:

Bill Hayton(BBC journalist)

聯絡人:

E-mail: sci@soas.ac.uk

內容簡介:

How did China come to claim 80%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s its historic territory? Why is the official southernmost point of Chinese territory a non-existent island? In this talk Bill Hayton will locate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claim in the nationalist anxiety that accompanied the collapse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irth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ill show how the claim emerged partly in response to foreign encroachments but also from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Chinese and Southeast Asian history and mistranslations of British maritime maps.

Speaker's Biography
Bill Hayton is a BBC journalist and the author of ‘South China Sea: the struggle for power in Asia’ to be published by Yale University Press in September 2014.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Vietnam: rising dragon’ (Yale, 2010).

系統號:

A-003943

【演講】容世誠:文化冷戰與廉紙小說文化(Pulp Culture):中國─香港─東南亞

【演講】容世誠:文化冷戰與廉紙小說文化(Pulp Culture):中國─香港─東南亞

標題:

【演講】容世誠:文化冷戰與廉紙小說文化(Pulp Culture):中國─香港─東南亞

時間:

2014年10月9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容世誠(Sai Shing Yung,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聯絡人:

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內容簡介: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
10月9日(週四)
10:00-12:00
主持人: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主講人:容世誠(Sai Shing Yung,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講題:文化冷戰與廉紙小說文化(Pulp Culture):中國─香港─東南亞

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http://activity.ncl.edu.tw/)

漢學研究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自1989年7月開始實施已逾20年,獎助研究之對象為國外大學相關系所之外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候選人,以及學術機構之研究人員,已補助過來自40個國家的外籍學人360餘人。「世界漢學學友會」即為漢學研究中心為了凝聚歷年中心獲獎訪問學人情誼,及協助學人間聯繫管道而成立之社團。漢學研究中心特邀請世界漢學學友在訪臺期間,於本中心舉辦「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專題演講暨學術討論會。

系統號:

A-004109

【演講】劉淑芬:中古的佛教與醫療──從龍門藥方洞談起

標題:

【演講】劉淑芬:中古的佛教與醫療──從龍門藥方洞談起

時間:

2014年10月25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劉淑芬(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4年歷史文物陳列館第六次通俗演講】

※本演講無需報名,歡迎自由參加。現職編制內公務人員可申請2小時終身學習時數認證,簽到時需登記身分證字號。

系統號:

A-003811

【演講】Qian Suoqiao:Lin Yutang and Hu Shi: Two Liberal Paths for Modern China

標題:

【演講】Qian Suoqiao:Lin Yutang and Hu Shi: Two Liberal Paths for Modern China

時間:

2014年11月5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Qian Suoqiao(錢鎖橋,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及中文系主任)

系統號:

A-003812

【演講】Michael Lackner:小道有理:The Minor Ways Have Their Reason - Discourses on Divina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

標題:

【演講】Michael Lackner:小道有理:The Minor Ways Have Their Reason - Discourses on Divination in Chinese Tradition

時間:

2014年12月3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Michael Lackner(University of Erlangen-Nürnberg)

內容簡介:

Mantic practices were (and continue to be) deeply embedded in the life-world of China, and the Classic of Changes shaped its world-view for millennia. However, only few discourses are to be found on the nature of divination, on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its efficacy (or the lack of it), and on the assessment of expert knowledge.

The lecture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voices that articulated meta-discourses on divination. These range from the exceptional criticism of Wang Chong (27-100 CE) to Zhu Xi’s (1130-1200) attempt at integrating life-world experiences of divination with the cosmic roots of the individual, and from Li Deyu’s (787-850) reflections on free will to late Ming/early Qing encyclopedias on dream and character dissection. Throughout, I will inquire into the potential and the limits of such discourses. Some final remarks will also be devoted to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Republican scholars (e.g. Yuan Shushan – 1881-1952), who tried to defend age-old traditions under the auspices of modern Chinese scientism.

系統號:

A-003895

【演講】林俊臣:跨文化視域下的書法研究

標題:

【演講】林俊臣:跨文化視域下的書法研究

時間:

2014年12月29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中山大學蔣公行館(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

主講人:

林俊臣(知名書法家)

內容簡介:

目前兩岸的書法研究大致可區分為文化書法與藝術書法兩個面向,然而若置於臺灣既有的跨文化環境裡顯然具有另類思考的可能性,因為書法如果可以屏除國族主義的教條及當代視覺藝術思考的鉗制,將非常有機會於當代重新建構的身體、毛筆、生活世界之間的關係。另外,依此而生的書法觸覺性與日常性等諸多思考都有可能成為當代思想研究的資源選項。


系統號:

A-003934

【研習營】「一點水墨,兩處成龍:東亞文化交流之中介與跨界」研究生研習營

【研習營】「一點水墨,兩處成龍:東亞文化交流之中介與跨界」研究生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一點水墨,兩處成龍:東亞文化交流之中介與跨界」研究生研習營

時間:

2014年10月2至3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主題計畫:「共相與殊相──十八世紀前東亞文化意象的匯聚、流傳與變異」、臺灣大學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計畫

聯絡人:

盧小姐,Tel: 02-3366-4710;E-mail: luyiju@ntu.edu.tw

內容簡介:

10月2日
9:10-10:50
主持人:徐興慶(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被遺忘的中介者:通事、海商、僧侶(廖肇亨,中研院文哲所)

11:00-12:40
主持人: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東亞研究資料庫與網路工具(許怡齡,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林桂如,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14:00-15:40
主持人:廖肇亨
清代中葉以後中朝交流的幾個問題(孫衛國,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16:00-17:40
【主題演講】
主持人:甘懷真(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有關中介者與東亞文化意向形塑的一些思考(石守謙,中研院史語所)

10月3日
8:50-10:50
主持人:林聖智(中研院史語所)
日本畫聖雪舟與中國(島尾新,日本學習院大學人文社會研究科)

11:00-12:40
主持人:蕭麗華(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好德與好色──東亞文化交流中的女性與身體(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

14:00-15:40
主持人:藍弘岳(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
江戶後期的文學與漢詩(朱秋而,臺灣大學日文系)

系統號:

A-003844

【工作坊】客家文化研究計畫——研究計畫期中報告工作坊(一)

標題:

【工作坊】客家文化研究計畫——研究計畫期中報告工作坊(一)

時間:

2014年9月1日(週一)10:00-15: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客家文化研究計畫

聯絡人:

廖靜雯,Tel: (02)2652-3352;E-mail: cwliao@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莊英章 / 中研院民族所特聘講座
帝國晚期竹塹地區的豪紳、社群與婚姻模式:以北埔薑家為例

李文良 / 臺大歷史系教授
南臺灣六堆的米穀生產與流通:以明治29年(1896)南臺灣米價騰貴事件為例

陳麗華 / 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塑造客家:十九世紀以來基督教巴色會在兩岸三地的傳播

呂玉瑕 /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社會變遷中客莊家庭經濟權力結構的性別/世代分析

洪馨蘭 / 高師大客家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邊緣的夾縫:臺灣屏東市邊緣北客後裔社群之族群邊界與社會適應

趙樹岡 / 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教授
知識經濟的轉換與傳遞:臺灣客家移民曆卜算醫的經濟人類學研究

系統號:

A-003913

【研習班】2014臺灣文學大會師

【研習班】2014臺灣文學大會師

標題:

【研習班】2014臺灣文學大會師

時間:

2014年9月1日至2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等十所臺灣文學相關系所

聯絡人:

各主辦單位聯絡人請參見官網

內容簡介:

9月1日
10:10-11:00
痛苦與美麗:臺灣現代詩中的愛情敘事(洪淑苓)

11:10-12:00
從飛行到潛水:臺灣文學的視野高度與歷史縱深(林芳玫)

14:10-15:00
髒話、小說與社會批判:從王禎和到大腸花(謝世宗)

15:10-16:00
臺灣文學能做什麼?(陳芳明)

16:10-17:00
從英倫海峽到基隆港:臺灣文學中的福爾摩斯們(陳國偉)

17:10-18:00
開在臺文講堂的白花山櫻--劇本創作的自由(劉南芳)

9月2日
9:10-10:00
文學、歌曲與臺灣史(李筱峰)

10:10-11:00
臺灣文學與文創產業的連結(申惠豐)

11:10-12:00
霹靂布袋戲的表演之美(吳明德)

14:10-15:00
日治臺灣的當代再現(吳亦昕)

15:10-17:00
綜合座談Q&A

系統號:

A-003813

【工作坊】「臺灣家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臺灣家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坊

時間:

2014年9月4日(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

內容簡介:

9:30-10:30
【大學課程中的家族史】
主持人: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閱讀臺灣家族史(鄭麗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江明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
淺談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的臺灣家族史課程(李毓嵐,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李昭容(國立彰化女中專任教師)

10:50-11:50
【彰化永靖魏家家族史研究】
主持人:王志宇(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
成美堂家族史文獻蒐集與田野──談開臺祖魏成秀遷臺路線(楊朝傑,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專任助理)
日治時期的魏成美堂與〈魏達德日記〉(陳雅苓,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專任助理)
與談人:張素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13:30-14:30
【家族中的宗教與產業】
主持人:謝英從(臺北二二八紀念館館長)
宗族鸞堂的活動與運作──以永靖邱萃英家族鸞堂錫壽堂為中心(王志宇)
與談人:鄭志明(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家族史中的經濟活動──從霧峰林澄堂談起(張怡敏,中國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林蘭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3859

【研習營】第十一屆(2014)人類學營「人類學與心理學交會的火光」

【研習營】第十一屆(2014)人類學營「人類學與心理學交會的火光」

標題:

【研習營】第十一屆(2014)人類學營「人類學與心理學交會的火光」

時間:

2014年9月1至4日(週一至週四)

地點:

慈濟大學校本部(花蓮縣中央路三段701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

聯絡人:

李佩珊,E-mail:anthrocam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題與緣起
人類學營自2004年舉辦迄今將邁入第十一個年頭。奠基於人類學營過去十年來所建立的基礎,今年的營隊主題將由人類學的學科特性、研究議題、與人當代社會的關係,乃至其學術國際化等相關課題,拓展到跨學科對話:「人類學與心理學交會的火光」。

二、課程設計
(1)心理學 VS.人類學:什麼是心理學取徑?什麼是人類學視野?
葉光輝、劉斐玟(中研院民族所)將以同一研究議題為例,說明心理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視野與方法論特色。
(2)人類學與心理學的交會;學科之間的相互啟發
蔣斌、朱瑞玲與周玉慧(中研院民族所):人類學家與心理學家的排灣族合作研究
美國Suzanne Gaskins(Northeastern Illinois U.):兒童發展和語言人類學的跨學科對話
法國Olivier Douville(U. of Paris X, Nanterre):縱談心理療癒、文化研究、歐陸知識論
(3)多重對話的藝與術:同理心與互為主體的對話美學
人類學與心理學都在探究他者,並藉以反觀自身。而進入他者的世界,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就是所謂的「同理心」,而同理心又始於一己與他人的「對話」。然對話是一種「能力」,也是「藝術」。對話的形式不一,從敘說到聆聽,從展演到參與觀察;從文化傳承到習藝,乃至粉絲文化;從有聲進入無聲……
主講:馮涵棣、司黛蕊、呂心純、劉璧榛(中研院民族所)
(4)田野參訪與參與觀察:以阿美族耆老為師
(5)紀錄片賞析:《女書‧回生》/ 郭昱沂導演(開南大學)
(6)圓桌會議:
引言:許木柱(慈濟大學)、張珣、蔣斌、朱瑞玲(中研院民族所)
與談人:所有與會教授、全體學員
(7)營隊致詞、對話引導與主持、即席翻譯
黃樹民(中研院院士)、許木柱(慈濟大學副校長)
盧蕙馨(慈濟大學)、何翠萍、彭仁郁、劉斐玟(中研院民族所)
(8)小組討論、分組報告
營隊小老師:滿田彌生、劉子愷、方怡潔、黃淑莉、王采蘋

三、報名辦法
● 招收名額:預定40~50名
● 錄取通知:2014年7月10日~7月20日(由主辦單位決定學員名單)
● 繳交費用:通知錄取後,學員請於一週內以現金袋方式繳交報名費1,000元(全程參加者悉數退還);未於期限內繳交者,視同放棄
● 營隊規則:上課期間,需關閉手機且不得上網;請事先閱讀指定讀物,並全程參與討論;恕不接受旁聽
● 食宿交通:臺北花蓮火車來回;多餐茹素
● 愛護地球:請自備環保餐具與水杯

四、主辦單位與聯絡方式
●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合辦單位: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
● 營隊策劃:劉斐玟、馮涵棣
● 聯絡人:李佩珊; E-mail:anthrocamp@sinica.edu.tw;Tel:(02) 2652-3324

系統號:

A-003814

【工作坊】「中國當代史研究」第3回ワークショップ

標題:

【工作坊】「中國當代史研究」第3回ワークショップ

時間:

2014年12月6至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上海市普陀區華師大中山北路3663號)

主辦單位:

現代中國地域研究京都大學拠點、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當代史研究中心

聯絡人:

石川禎浩教授,E-mail: ishikawa@zinbun.kyoto-u.ac.jp

內容簡介:

1.會議日程・場所:2014年12月6日(土)、7日(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テーマ:「1950年代の中國」

3.ワークショップ構想:1950年代の中國を中心に、次のようなセッションを
  設ける予定ですので、それに関連する報告(口頭での報告時間は15-20分、
  それに引き続きコメント・討論が30分程度)を募集します。
  ・対外関係(対日、米、ソなど)
  ・社會主義化をめぐる諸問題
  ・文化・思想の「改造」、など

4.募集人員:2名程度

5.応募資格:応募時點で、以下のいずれかに相當する方。
 (1)國內の大學や研究機関に所屬するPD研究員・非常勤講師等。
 (2)國內の大學や研究機関に在籍する博士課程大學院生。

6.経費負擔:會議期間中の宿泊費(3泊まで)と居住地から上海までの往復交通費は、主催者が負擔します。

7.使用言語:中國語(通訳なし。中國語での報告、討議をお願いします)。

8.応募期間:2014年2月20日~2014年5月7日(締切厳守)

9.応募書類:
 (1)氏名、所屬、連絡先(メールアドレス、住所、電話番號)
 (2)報告テーマと報告要旨(日本語1200字程度で、主な論點、構成、史料などを説明するもの)
 (3)主要業績一覧(書式隨意)

10.応募方法:応募書類をメールにより世話人會
  (石川 ishikawa@zinbun.kyoto-u.ac.jp)に送信。

11.選考方法:世話人會による審査の上、決定。

12.結果発表:2014年5月末日までにメールで通知。

13.準備報告:事前に研究會での準備報告をお願い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14.報告論文(中國語)をワークショップ前に提出してもらいます(中國語換算1萬字程度〔本文と注を含む〕。2014年9月末提出締切)。

15.問合せ先:世話人會(石川ishikawa@zinbun.kyoto-u.ac.jp)。

系統號:

A-003815

【研習營】中國近代史的趨勢與議題學術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中國近代史的趨勢與議題學術研習營

時間:

2015年1月19至23日(週一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人:

林小姐,Tel: 886-2-27824166

內容簡介:

主旨:中國近代史是海內外學者關注的重要歷史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成果,日新月異,研究學者與學生需要不斷的自我砥礪,以承襲前人的衣缽,並開創新的研究世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為了促進兩岸學術交流,與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合作,擬於2015年1月召開「中國近代史的趨勢與議題」學術研習營。研習營為期五天,將邀請兩岸學者和學員,進行專題講座與討論。參與者不僅透過講座聆聽各領域學者的創見,親炙名家風範,兩岸學員之間更將透過研究計劃的發表與分組討論,建立深厚的學術交流基礎。

研習營講座安排:
1. 專題演講:邀請知名學者介紹近代史的研究趨勢,與海峽兩岸近代史研究之展望。
2. 專題講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介紹各自領域的研究概況與重要議題。
3. 專題討論:由學員口頭發表其研究計畫,並由與會專家與學員共同討論與評議。
4. 薪火相傳:邀請著名學者談論其過去研究的經驗,以及對年輕學員的期待。
5. 實地參訪:參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檔案館、圖書館、胡適紀念館,以及國史館與中國國民黨黨史館。

報名資格:以兩岸大學歷史與相關學系,以中國近代史為研究課題的博士生,以及甫取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為對象。

招生名額:共二十八名。臺灣方面學員十四名,大陸方面學員十四名。

報名方式:2014年8月20日至9月20日期間,學員自行上本研習營網站填寫相關報名訊息,並同時提交上傳一份研究計畫的word電子檔,字數不限。主辦單位將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就學員提交的研究計畫進行審查,並依據審查結果,決定錄取名單。錄、備取名單將於2014年09月30日公佈於本研習營網站最新消息,並以Email通知本人。

費用:
(1) 交通費:主辦單位提供大陸方面學員來臺的機票費與證照費,以及臺灣西部新竹以南地區,與臺灣東部宜蘭以南地區學員的來回自強號車票。
(2) 住宿費:所有學員在研習營期間皆須住宿於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住宿費由主辦單位提供。
(3) 餐費:研習營期間的三餐由主辦單位提供。

聯繫辦法:
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電話:886-2-27824166 林小姐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系統號:

A-003842

【系列演講】漢語哲學新視域論壇

標題:

【系列演講】漢語哲學新視域論壇

時間:

2014年4至12月,共6場

地點:

政治大學哲學系圖書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聯絡人:

Tel: 29393091#62361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均須事先報名,請逕至官網,10至12月場次如下:

2014年10月15日(預計自2014/9/1起開放報名)
講者:林從一/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講題:墨子的辟侔援推

2014年11月19日(預計自2014/9/1起開放報名)
講者:張國賢/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講題:跨領域─中國哲學現代詮釋的一個可能視角

2014年12月17日(預計自2014/9/1起開放報名)
講者:耿晴/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講題:佛教哲學如何看待認識、認識對象與自我意識

系統號:

A-004114

【系列演講】龍瑛宗與殖民地臺灣

【系列演講】龍瑛宗與殖民地臺灣

標題:

【系列演講】龍瑛宗與殖民地臺灣

時間:

2014年9月16及30日,共兩場

地點:

誠品書店臺大店3樓藝文閣樓(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8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報導者:

曾詩穎

內容簡介:

第一講:殖民地青年的苦惱──龍瑛宗的文學夢痕
時間:9月16日(週二)
20:00-21:00
地點:誠品臺大店3樓藝文閣樓
主持人: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
主講人:王惠珍(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副教授)

第二講:「近代的個人」登場──解讀〈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時間:9月30日(週二)
20:00-21:00
地點:誠品臺大店3樓藝文閣樓
主持人:吳佩珍(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副教授)
主講人: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自由入座,免費參加】

延伸閱讀:《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中)》

系統號:

A-003892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4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4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時間:

2014年3至12月,共10場

地點:

大龍峒保安宮一樓雲衷廳(臺北市哈密街61號)

主辦單位:

臺北保安宮

聯絡人:

Tel: (02)2595-1676

內容簡介:

大龍峒在早期文風鼎盛,保有豐富宗教信仰文化,隨著時代改變及居民外移,已漸隱沒。為推廣宗教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舉辦多場文化信仰講座,帶民眾深入探源。

演講時間:每月一次,均為週六14:30-16:30

9至12月場次及講題如下:
9月20日
臺灣總督府統治下臺灣人的待遇(陳文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資深研究員)

10月11日
臺灣歷史上的族群關係(吳學明,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

11月15日
臺灣福德正神與馬來西亞大伯公的比較探討(徐雨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12月20日
南島語族音樂介紹(李秀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3928

【系列演講】匠心獨運的藝術表現:銅器與銘文鑑賞

標題:

【系列演講】匠心獨運的藝術表現:銅器與銘文鑑賞

時間:

2014年9至10月,共4場

地點:

京都大學時計臺記念館百周年記念ホール(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典藏藝術家庭企畫部、典藏創意空間

主講人:

遊國慶(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覽資訊處副研究員)

聯絡人:

Tel: 02-25602220 ext.325

內容簡介:

凡是銅器上刻鑄的文字,都稱做銘文。中國的銅器文化以商、周兩代最為輝煌,故商周銅器時代一千五百年間的銘文,就成為中國文字演進史上的一大重要表現。青銅器銘文是中國初期書籍形式之一。青銅器大約行用於商、周至西漢,是當時統治階級貴族的專用品。青銅器種類很多,大體可分為禮器、樂器、兵器、食器及其它日用器具。青銅器中的禮器也稱為『吉金』,像各式各樣大小不同的鼎,被貴族視為傳家寶和國家權力的象徵,所以也稱為『重器』。商周銘文以西周時期為最盛,百字以上的長銘數十篇,其內容敍及征伐、封采、建邑、賜命、宴饗、漁射,乃至爭訟、締約等,都屬王侯公卿僚臣之間的記事實錄,著名者如毛公鼎、散氏盤等。本系列課程邀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覽資訊處副研究員游國慶教授針對商代、西周、春秋、戰國等時期,選取較具代表性之銘文,進行分析解讀,期盼引領聽眾進入古文字研究領域。

第一場
講題:銅器的造型與紋飾藝術(上)
日期:9月13日(週六)

第二場
講題:銅器的造型與紋飾藝術(下)
日期:9月20日(週六)

第三場
講題:銅器的銘文內容與書法藝術(上)
日期:9月27日(週六)

第四場
講題:銅器的銘文內容與書法藝術(下)
日期:10月4日(週六)

※本演講需收取費用,詳請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3946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時間:

2014年7月至12月,共6場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事先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請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2014年9月至12月場次內容如下:
9月20日
臺灣歌謠追想曲(亮軒,散文家)

10月18日
我的潛水生活與思考(蕭瓊瑞,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11月11日
閱讀起步走:圖畫書與兒童閱讀力發展(蕭蕭,詩人/評論家)

12月6日
傳唱臺灣詩情(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系統號:

A-003836

【展覽】古調留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採集主題展

【展覽】古調留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採集主題展

標題:

【展覽】古調留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採集主題展

時間:

201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地點:

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內容簡介:

自日治時期以來,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一直受到許多音樂家及學者所關心。最早的採集記錄可追溯至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所發表的〈臺灣土番之歌謠與固有樂器〉一文,而臺灣本土音樂家張福興也在一九二一年至日月潭採集邵族之音樂,並在兩年後由臺灣教育會出版《水社化番杵音及歌謠》。錄音採集則首次出現於一九二二年,日本音樂學家田邊尚雄使用早期蠟管式留聲機,至泰雅族、排灣族、邵族等部落採集有聲資料,並在其著作《南洋、臺灣、沖繩音樂紀行》中發表其調查結果。日治末期,黑澤隆朝教授對臺灣原住民音樂進行實地調查,採集近千首歌謠及器樂,堪稱研究臺灣原住民族音樂最深最廣者,並完成《臺灣高砂族的音樂》一書,此書在日後也成為此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

戰後的原住民音樂研究則以史惟亮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為主,共進行五次採集,由許常惠等人共同執行,此次運動共採錄兩千首以上民歌,為漢人最具規模之民族音樂採集。同時呂炳川教授也在進行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研究,並在一九八〇年出版《臺灣山胞的音樂》唱片。參與「民歌採集運動」的許常惠老師也在一九八六年出版《現階段臺灣民謠研究》介紹了臺灣民謠研究的歷史、方法,以及包括福佬、客家、原住民民謠分析。

音樂,是臺灣原住民族的生活體現,內容承載著族群部落的歷史傳說、遷徙、祭儀,與日常生活,古調音樂的保留與傳承是當代族人了解祖先生活的歷史與智慧的一種方式,在今日原住民傳統文化、語言不斷流失的時刻,這些由前人所採集、保留的珍貴資料,是後輩人們得以親近祖先路徑之一,此外,亦是為後人留下了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古調的美好。本中心此次將舉辦「古調留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音樂採集主題展」,展出相關書籍、樂譜及影音資料,期盼能夠藉由這些館藏,讓讀者們一窺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生活的表現,並了解音樂採集的歷史脈絡。

系統號:

A-003918

【展覽】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

【展覽】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

時間:

2014年9月1日至12月20日

地點:

中研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聯絡人:

林玉雯,Tel: 02-26525277

內容簡介:

「檳榔」在臺灣是相當重要且經濟價值高的作物,曾經有「綠金」、「綠寶石」之稱。然而「綠金」時代已逝,現今談及「檳榔」,一般人腦海大多會浮現「紅唇族」、「檳榔西施」、「土石流」的畫面。檳榔已被政府及許多學者型塑為傷害健康、汙染環境、敗壞風俗、及摧殘生態的罪魁禍首之一,負面形象深植人心。

但是,檳榔真的一無是處嗎?事實上,人類嚼食檳榔的習俗已延續數千年之久,包括臺灣及中國南方的住民在內,檳榔不僅是日常的零食,透過檳榔的交換與共同的嚼食經驗,還可建立或強化族群與文化認同。除了作為食物及社交、婚禮場合的禮物,檳榔也被用於治療疾病、防止瘟疫,甚至被用來當作宗教祭祀的祭品或是行使巫術時的法物。

本展覽解說「檳榔」的不同面向,展示其多元功能,並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讓各界更全面的認識檳榔及其文化意涵,以重新審視檳榔的價值。

系統號:

A-003926

【展覽】和宇宙共鳴的詩心:詩人楊牧專題展覽

【展覽】和宇宙共鳴的詩心:詩人楊牧專題展覽

標題:

【展覽】和宇宙共鳴的詩心:詩人楊牧專題展覽

時間:

2014年9月11日至10月12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一樓展覽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趨勢教育基金會、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 23619132#714

內容簡介:

楊牧先生自少年階段即活躍國內詩壇,此後堅持筆耕六十年,創作不輟,並曾分別於美國、臺灣、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分,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多項重要文學獎,影響後進無數。楊牧先生鎔鑄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以及西洋文學語言象徵的文風,有意識地反映社會、探問歷史,具有時代性的意義和精神,於臺灣文學史上拓劃出一片詩意的人文景觀。

著眼於全面整理、推介楊牧先生創作歷程及其作品的重要性,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共同策劃辦理《2014向楊牧致敬》系列活動,將於國家圖書館設置專題展覽,展出楊牧先生的著作、手稿、相關影像以及多件藝術珍藏,另也舉辦研討會、記錄片放映會,以及以楊牧先生作品為主體的詩歌展演則是系列活動的壓軸,鎔鑄作品精髓與多元藝術形式,邀請各方文學先進及愛好者共襄盛舉。

《和宇宙共鳴的詩心:詩人楊牧專題展覽》
2014年9月11日至10月12日
►國家圖書館1樓展覽廳
※不需報名,歡迎自由參觀
展品包含楊牧先生的中、外出版著作、照片、創作手稿,以及莊喆、楚戈、梁實秋等眾多名家贈與楊牧的書畫、題詩、墨寶,共超過百件珍藏,期以豐富文件、藝術作品和影像完整呈現楊牧先生超過六十載的精彩創作歷程。

【展出內容】
作品、書籍、手稿、照片、影像、音樂、收藏、裝置藝術

【主題】
零、前言
壹、璀璨星座下的永恆少年
貳、為全新的創作之旅命名
參、傳統與現代的華麗交融
肆、疏離與參與的幽微辯證
伍、太平洋兩岸的疊影:花蓮與西雅圖
陸、從臺灣航向世界
柒、架宇宙的支點於書桌前

系統號:

A-003945

【展覽】「臺灣漢學講座」之臺灣音樂主題文獻展

【展覽】「臺灣漢學講座」之臺灣音樂主題文獻展

標題:

【展覽】「臺灣漢學講座」之臺灣音樂主題文獻展

時間:

2014年10月起,分別於西雅圖、紐約、休斯頓舉行

地點:

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休斯頓萊斯大學圖書館(41-17 Main St, Queens, NY 11355,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休斯頓萊斯大學圖書館

聯絡人:

李昱瀅,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展覽:西雅圖場次】
主題:臺灣音樂之美(Traditional and Modern Music of Taiwan)
展覽開幕時間:2014年10月2日(週四)16:00-17:00
展覽期間:2014年10月2日至12月12日
地點:East Asia Library: Gowen Floor 2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展覽:紐約場次】
主題: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Musical Recollection in Formosa: The Legend of Zhou Lan-Ping and Four Seas Records)
展覽開幕時間:2014年10月11日(週六)12:00-13:00
展覽期間:2014年10月11日至30日
地點:Flushing Community Library of Queens Library

【展覽:休斯頓場次】
主題:Music of Taiwan: a showcase of books and audio-visual materials published in Taiwan
展覽開幕時間:2014年10月15日(週三)15:00-18:00
地點:Kyle Morrow Room, Fondren Library, Rice University

今年10月間,國家圖書館特以「臺灣音樂」為主題,在美國舉辦三場「臺灣漢學講座」及主題文獻展。先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盛大舉行為期2個月之「臺灣音樂之美(Traditional and Modern Music of Taiwan)」展覽,並且展出包括臺灣當代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原住民族音樂、客家民族音樂、音樂家等類別之79冊圖書及92片視聽資料,期望藉此宣傳臺灣流行音樂,為臺灣的海外文化交流提升量能。再於紐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舉行「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Musical Recollection in Formosa: The Legend of Zhou Lan-Ping and Four Seas Records)」展覽。此展覽係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共同籌劃,將自10月11日展至10月30日,為期20天。另於休士頓萊斯大學以「Music of Taiwan: a showcase of books and audio-visual materials published in Taiwan」作為主題,展出包括臺灣當代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原住民族音樂、客家民族音樂、音樂家等類別之79冊圖書及92片視聽資料,期望藉此宣傳臺灣流行音樂,為臺灣的海外文化交流提升量能。

系統號:

A-003959

【展覽】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

【展覽】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

標題:

【展覽】中華民國南疆史料特展

時間:

2014年9月1日至10月31日

地點:

國史館二樓展覽區(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內政部、國史館、中研院、外交部、國防部等

聯絡人:

國史館,Tel: 02-23161000

內容簡介:

為了讓國人瞭解政府百年來經略南海諸島之歷程及對於南海相關議題的重視,內政部特與其他研究、典藏機關合辦本特展,展覽內容包含「南海諸島歷史淵源」、「南海諸島設治」、「南海諸島主權之維護」、「南海諸島經營與管理」及「相關人物事蹟」等主題,並展出難得一見的照片、地圖、檔案等史料與文物,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來館參觀。

系統號:

A-003961

【展覽】「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專題特展

【展覽】「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專題特展

標題:

【展覽】「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專題特展

時間:

2014年4月23日至12月31日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特展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聯絡人:

Tel: 02-2652-3308

內容簡介:

1950到1970年代的臺灣,是一個政治上處於戒嚴,經濟上「現代化」發展掛帥的時代。政府的治理哲學,延續了新生活運動的餘續,著眼於教化出「儉樸」、「理性」的國民;民族政策上則抱持著「漢化」或「同化」的基本態度。在那個講求規制的時代中,從大陸遷臺的第一代人類學者,以及他們在臺灣培養出的第二代人類學者,秉持著學術的真誠與使命感,深入原住民部落,展開專業嚴謹的民族誌田野調查工作;並在各種可能的公開場合,鼓吹文化相對論的觀點,企圖喚起社會大眾對於非漢族群文化的認識與尊重。透過他們鍥而不捨的呼籲,以及默默的學術累積與出版,到了1980年代,社會政治氛圍開始轉變,整個臺灣社會對於原住民文化的接納與欣賞,對於文化多元主義的擁抱,也才能夠水到渠成。

本展覽由本所副研究員蔣斌先生及何翠萍女士共同策展。展覽中匯集了大量珍貴的田野影像、公文檔案、研究者田野筆記圖繪、文物及訪談影音,並透過多媒體技術及互動式展示設計,帶領觀眾重返1950-1970年代,看臺灣戰後第1、2代的人類學者如何秉持學理的觀點與學術的初衷,在當時國家機器與社會大眾的眼神都不太眷顧的偏遠地區,默默地實踐著多元主義與人本主義的理想。展期自4月23日起至103年12月31日止,誠摯地邀請各界朋友蒞臨指教。

展期
2014年4月23日~12月31日
每週三、六 9:30 ~ 16:30。
遇國定假日休館 (其它特殊情形之休館,以本館網頁最新消息告為準)

系統號:

A-003829

【展覽】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臺灣報導文學特展

【展覽】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臺灣報導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臺灣報導文學特展

時間:

2014年6月27日至2015年1月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B(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臺灣報導文學特展」6月27日起開展,國立臺灣文學館首次以報導文學作為策展主題,呈現自清領時期至21世紀以來臺灣報導文學的發展,看作家們遭遇新聞事件及歷史變化的重要時刻,如何以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

融合新聞報導與文學書寫的報導文學,又稱為「報告文學」,基本上是作家透過翻尋歷史、田野蹲點、實際採訪,輔以影像記錄等方式撰寫而成的文學作品,藉由文字傳播映照現實,較諸其它文類具有更強大的反省及批判力道,以凝聚社會共識及與向上力量。

1935年4月21日臺灣中部大地震,作家楊逵前往災區調查後撰寫報導,將驚心動魄的災區場景做了生動的描述,建構了當年臺灣的集體記憶,其後楊逵並在報紙發表〈談「報導文學」〉、〈何謂報導文學〉、〈報導文學問答〉等三篇論述文章,允為臺灣報導文學理論架構的先驅。

特展以1928年至2000年的臺灣報導文學年表發端,郁永河在康煕年間來臺採硫寫下《裨海紀遊》一書,記錄沿途見聞、平埔族風俗民情,周步霞於1886年刊登於《臺灣府城教會報》第8期的〈北港媽的新聞〉、林獻堂1928年起連載於報紙的《環球遊記》、楊逵於1935年刊登於《社會評論》的〈臺灣震災地慰問踏查記〉,是清末至30年代,報導文學擔任「追求真實」使命的開創期。

1945至1960年代,臺灣結束殖民歷史,卻捲入反共浪潮與威權肅殺的白色恐怖氛圍,此情境不利於報導文學之發展,作家們改以柔性的書寫手法,使得此時期的報導文學成果見證歷史發展之軌跡,有如「冰山下的伏流」。

在1970年代,資深編輯高信疆在《中國時報》副刊開闢「現實的邊緣」專欄,大力提倡鄉土文化,並將報導文學列入「時報文學獎」的獎項之一,對臺灣戰後報導文學的推展發揮了關鍵性的影響力。接著則是陳映真於1980年代創辦《人間》雜誌,雖然只發行47期,但其所標舉的人道主義、對邊緣弱勢及底層人民的關注,卻深刻影響臺灣紀實攝影及報導文學的發展。

「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臺灣報導文學特展」,6月27日起至2015年1月14日,在臺文館B展室展出,歡迎踴躍參與。

系統號:

A-003830

【展覽】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

【展覽】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

標題:

【展覽】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

時間:

2013年11月30日至2014年9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一展覽區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定窯,位在中國古代定州區域所產的瓷器,其白瓷作品為宋代以來所推尊。考古發現其最主要的窯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境,窯場綿延密佈,產量豐富。唐代開始興作,十世紀晚唐、五代時成為中國北方名窯,產品廣受中原、江南、遼國貴族所喜愛。及至宋、金時期,定窯窯業技術精進,如以煤為燃料、以覆燒技法改善質量、以劃花與印花裝飾器表,均成就定窯的特殊性。不但為貢入北宋、金朝的內廷用品,也突破邊境藩籬,廣見於大遼與南宋的墓葬中,故享有「天下第一」的讚譽。

北宋蘇東坡曾詠歎「定州花瓷琢紅玉」,金人劉祁亦記載「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句,足見有花紋的定窯白瓷,風靡當時代。白色胎土上或以刀刻劃花紋、或以模子笵印花紋,罩上透明釉後,紋線間積釉色深,呈現清晰的圖案,為牙白素淨的瓷面增添無限的華美。這樣含蓄溫雅、變化萬千的美感,是賞鑒家們心目中的白瓷典範,遂也為宋代以來各地官民窯場競相襲仿。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收藏裡,定窯類型的瓷器近八百件,多數具有花紋,無論劃花流暢如畫、印花繁麗如織繡,均能見到宋人紋樣設計的多樣趣味。本次展覽分兩期,將於五月作局部展品更換,使觀眾共享本院定窯藏品之豐富。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3831

【展覽】明四大家特展——唐寅

【展覽】明四大家特展——唐寅

標題:

【展覽】明四大家特展——唐寅

時間:

2014年7月4日至9月29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08、210、212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院藏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作品質量均美,特於今年推出四大家系列特展。繼第一、第二季沈周、文徵明之後,第三季推出唐寅書畫特展。唐寅(1470-1524)庚寅年生,肖虎,故名寅。初字伯虎,更子畏,號六如居士,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少時天資聰穎,十六歲入學,童試第一,補蘇州府生員。受文林、王鏊、楊循吉等吳中翰林前輩提攜,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倡導古文辭,並稱「吳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應試應天府(今南京),中鄉試解元第一。翌年參加會試,遭受舞弊牽連,遭罷黜下獄,謫為吏役,恥不就。經歷科場起落,看透功名利祿,遠遊閩、浙、贛、湘,後以筆墨謀生。正德九年(1514)應江西寧王朱宸濠厚聘前往南昌,察其所為不法,佯狂被放歸。人生數逢重大挫折,貧病交加,晚年寡出。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病逝,得年五十四。

唐寅工詩善畫,年少與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為友,留下許多詩畫唱和之作。畫學沈周、周臣,對南宋院體著意頗多,又廣泛吸收元代、明初文人畫傳統。祝允明《唐子畏墓誌並銘》謂之曰:「其奇趣時發,或寄於畫,下筆輒追唐宋名匠。」作品題材多元,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筆墨秀潤清雅,刻劃細膩生動,構圖匠心獨運。書法取法元代趙孟頫,並上溯唐代李邕、顏真卿,以行書樹立個人面貌,然為畫名所掩,傳世不多。

此次特展遴選院藏唐寅與其師友作品共七十(組)件,依主題規劃為「詩畫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書法藝術」等四個單元,呈現其多樣化的風格特色,藉以彰顯唐寅的書畫藝術源流與成就。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3834

【展覽】鄰蘇觀海——院藏楊守敬圖書特展

【展覽】鄰蘇觀海——院藏楊守敬圖書特展

標題:

【展覽】鄰蘇觀海——院藏楊守敬圖書特展

時間:

2014年6月7日至12月14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之珍貴善本,質量俱精,除了清宮舊藏外,尚包括不斷蒐購及接受捐贈,為院藏之所闕遺,且深具文化價值者。其中,政府於民初移存之晚清藏書家楊守敬(1839-1915)觀海堂部分藏書凡1,634部、15,491冊,最能呈現漢籍的多元豐富及其流傳於東亞文化圈的特色。

在晚清著名藏書家之中,楊守敬並非以藏書量見譽於時,而是因其東瀛訪書經歷及攜回不少珍貴漢籍而為世所重。他在光緒六年(1880)受聘為駐日公使何如璋(1838-1891)隨員,前往東京。其時,日本明治維新方興未艾,舉國勠力西化改革。他看見大量漢籍被賤價棄置市上,遂銳意蒐購;又因書結緣,與日本收藏家森立之(1807-1885)、向山黃村(1826-1897)及島田重禮(1838-1898)等人相識相知,並在他們協助下,經由購買、交換等方式,獲得其他藏書家的罕見善本。

光緒十年(1884)楊守敬攜在日訪得之書回國,四年後將之藏於湖北黃州「鄰蘇園」,再於二十九年(1903)移存武昌菊灣「觀海堂書樓」。本展覽「鄰蘇觀海」之名,即源自此二處楊氏藏書地點。民國四年(1915),楊氏過世,政府以七萬餘金將其藏書購入,並將一部分撥交松坡圖書館,後併入國立北平圖書館,復將另一部分儲於集靈囿,繼交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典藏,嗣於抗戰期間隨文物南遷。本院所藏雖非觀海堂藏書全貌,然蘊含了楊氏對漢籍蒐藏的奉獻與心血,最足見證其保存民族文化之功。

本展覽分為「其人其藝」、「東瀛訪書 」、「靜觀寰宇」及「圖書流傳」四個單元。「其人其藝」介紹楊守敬個人生平,展示其書法,以呈現楊氏情性入筆的一面;「東瀛訪書 」則從日本訪書經歷,揭示其訪書特色、蒐書來源及重要成果。「靜觀寰宇」旨在透過藏書內容,說明楊氏探究學術,對於天文輿地的大宇宙以次人體結構的小宇宙,皆可靜觀而自得。「圖書流傳」勾勒了漢籍從中國傳向東亞朝鮮半島及日本,終又回流的文化旅程,彷彿呼應著楊氏與域外漢籍之間的相遇緣份。

系統號:

A-003835

【展覽】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展覽】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標題:

【展覽】集瓊藻——院藏珍玩精華展

時間:

2014年8月1日開始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6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集瓊藻」是乾隆皇帝所藏一件多寶格的名稱,意指蒐羅眾多珍貴美好的物品。本院所藏珍玩類的文物,包括琺瑯、服飾、文具、漆器、法器、雕刻、多寶格等項,種類紛繁,品質精良,且數量豐富,呈現清宮典藏的重要面向。本展覽以「珍」與「玩」為展覽主軸,「珍」是指材質珍貴稀有、工藝技法高超罕見;「玩」則指造形構思巧妙、製作精到古雅,令賞玩者愛不釋手。

本院珍玩類藏品,多數源自宮廷生活用器。有的用於祭祀儀式,有的作外交餽贈用;有典禮中佩帶的裝身器,也有閨閣內堂梳妝品;有的是廳堂上的陳設或文房几案的用具、休閒把賞的巧玩,還有收納多寶玩器的箱匣等,無一不是設計巧妙、工藝精緻。

珍玩類的材質常作複合性的組合,以金銀、寶石、竹木牙角、硯墨等為主,也包含銅、瓷、玉材巧作,多種材質兼容並用,且搭配多種工藝技術於一,呈現工藝極致之美。至於其裝飾題材,不時地穿插歷史典故、民俗傳說、吉祥圖案,深刻浸潤於中國文化底蘊間,營造生活中的端莊、文雅與趣味。

本展覽為故宮博物院常設展,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3839

【展覽】趙之謙の書画と北魏の書——悲盦没後130年

【展覽】趙之謙の書画と北魏の書——悲盦没後130年

標題:

【展覽】趙之謙の書画と北魏の書——悲盦没後130年

時間:

2014年7月29日至9月28日

地點:

東京国立博物館平成館(東京都臺東区上野公園13-9)

主辦單位:

東京国立博物館、臺東区立書道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92-918-2807

內容簡介:

紹興(浙江)の裕福な商家に生まれた趙之謙(ちょうしけん)は、少年の頃に家産が傾き、貧困を余儀なくされました。趙之謙は書画・篆刻で生計を立てながら勉学に励み、31歳で郷試(きょうし、科挙の1次試験)に第3席で及第します。ところが、この頃から太平天国の乱は熾烈(しれつ)を極め、趙之謙は温州(浙江)や福州(福建)に避難するものの、紹興の自宅は焼失、妻と娘も世を去ります。家族を失った絶望の果てに、趙之謙は号を「悲盦」とあらためます。時に34歳のことでした。翌年、趙之謙は会試(かいし、科挙の2次試験)を受験するため北京に赴き、そこで胡澍(こじゅ、1825~72)・沈樹鏞(しんじゅよう、1832~73)・魏錫曾(ぎせきそう、1828~1881)ら同好の士を得て、当時脚光を浴びていた金石学に没頭します。しかし、会試にはことごとく失敗、ついに高級官僚の途を断念します。44歳の時、地方官として江西に赴任しますが、在職中に過労がたたり、56歳の生涯を閉じました。

趙之謙は、北魏時代(386~534)の書に触発され、それを独自の解釈によって作品に結実させました。「北魏書」とよばれる新しい表現を確立した趙之謙は、清代後期に流行した書の一派である碑学派の中心的な人物として活躍します。この流れは、日本の書壇にも継承され、趙之謙の独特な作風に影響を受けた人たちは少なくありません。

今回で12回目を迎える臺東区立書道博物館との連携企画では、国内に所蔵される趙之謙の書画・篆刻(てんこく)や、趙之謙が学んだ北魏時代に刻まれた碑文の拓本などを通して、趙之謙の生涯を紹介します。趙之謙の魅力をたっぷりと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相關講座】
2014年9月14日
►東京国立博物館平成館大講堂
13:30-15:00
趙之謙の書画と北魏の書(鍋島稲子,書道博物館主任研究員)

系統號:

A-003897

【演講】臺灣の近代美術——留学生たちの青春群像(1895-1945)

【演講】臺灣の近代美術——留学生たちの青春群像(1895-1945)

標題:

【演講】臺灣の近代美術——留学生たちの青春群像(1895-1945)

時間:

2014年9月12日至10月26日

地點: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東京都臺東区上野公園13-9)

主辦單位:

東京藝術大学、国立臺北教育大学北師美術館、陳澄波文化基金会

聯絡人:

Tel: 03-5777-8600

內容簡介:

20世紀前半の東京美術学校には、中国、臺湾、韓国などからの学生も勉学していて、とりわけ油彩画技術の習得に研鑚を積んでいました。彼らは帰国・帰郷後に、激動の時代の中でそれぞれの道を歩みながら、西洋美術を母国に普及させることに貢献して、東アジアの近代美術を開花させてきました。しかし、その実績・功績などは今日にいたっても未だに十分に検証されたとは言えません。そこでこの企画は、東京藝術大学大学美術館と国立臺北教育大学・北師美術館が共同で、臺湾からの留学生の主要な作品約50点を東京藝術大学大学美術館に集めて、留学生たちの軌跡と臺湾における近代美術の展開を紹介することを試みます。日本の近代美術にも新しい視野が広がる意義のある企画ですが、今日でも我が国では調査研究が不十分な分野ですから、多くの方々にこの展覧会を見ていただいて、今後の研究の発展への貴重な里程標になることを期待いたします。

【開放時間】
10:00-17:00(入館は16:30分まで)
休館日:月曜日(ただし9月15日、10月13日は開館)、9月16日(火)、10月14日(火)

※本展覽免費開放參觀


【関連企画:臺湾近代美術国際学術セミナー】
臺湾、日本、韓国、中国の研究者が参加して、講演3本と研究発表7本が予定されています。

日時:2014年9月13日9:00-17:00(予定)
会場:東京藝術大学美術学部構内 中央棟第3講義室
定員:先着順100名、聴講自由、参加費無料

※先着順になりますので、直接会場にお越しください。

問い合わせ: ハローダイヤル 03-5777-8600

系統號:

A-004054

【展覽】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宝

【展覽】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宝

標題:

【展覽】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宝

時間:

2014年6月24日至9月15日

地點:

東京国立博物館平成館本館特別5室(東京都臺東区上野公園13-9)

主辦單位:

東京国立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NHK、NHKプロモーション、読売新聞社、産経新聞社、フジテレビジョン、朝日新聞社、毎日新聞社、東京新聞

內容簡介:

わが国では古くから中国の文化に親しみ、積極的にその摂取につとめてきました。後に形成されたわが国独自の文化を理解するためにも、我々はまずその淵源である中国の文化を深く理解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東京国立博物館では、この50年間に限っても、約100を数える大規模な特別展を開催してまいりました。その内容は、日本はもとより、アジアの各地域やエジプトそしてヨーロッパ、アメリカ等、世界の広範な地域にわたります。こうした多種多数の展覧会を開催しながら、これまで実現できなかったのが、臺北 故宮博物院の展覧会です。中国歴代にわたる優れた文化財を多数収蔵する同院の文化財を抜きにしては、中国の悠久の文化を理解することにはなりません。

本展では、ひときわ優れた中国の文化財を収蔵している臺北 故宮博物院の収蔵品から、特に代表的な作品を厳選し、中国文化の特質や素晴らしさを広くご紹介いたします。

開館時間:9:30~17:00(入館は閉館の30分前まで)
*ただし、会期中の金曜日および「翠玉白菜」展示期間(6月24日(火)~7月7日(月))は20:00まで、土・日・祝休日は18:00まで開館)

休館日:7月14日(月)、7月22日(火)、7月28日(月)、8月4日(月)、9月1日(月)、9月8日(月)

系統號:

A-003828

【展覽】Enter The Mandala: Cosmic Centers And Mental Maps Of Himalayan Buddhism

【展覽】Enter The Mandala: Cosmic Centers And Mental Maps Of Himalayan Buddhism

標題:

【展覽】Enter The Mandala: Cosmic Centers And Mental Maps Of Himalayan Buddhism

時間:

2014年3月14日至10月26日

地點:

Asian Art Museum(2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U.S.A.)

主辦單位:

Asian Art Museum

聯絡人:

Tel: 415.581.3500;E-mail: pr@asianart.org

內容簡介:

Minutely detailed and saturated with philosophical meaning, these works (most often paintings or sculptures) are a feast for the eyes and the mind—nested squares and circles are arrayed to represent the center of the cosmos and the four cardinal directions. For Buddhist practitioners, however, mandalas are not just images to view, but worlds to enter—after recreating the image in their mind’s eye, meditators imaginatively enter its realm.

But is it possible to have this experience without years of meditative discipline?

Enter the Mandala says yes. In this exhibition, 14th-century paintings align a gallery with the cardinal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pen space into an architectural mandala—a chance to experience the images in three dimensions, to dwell in the midst of the cosmic symbols and be transported to another world. Visitors can literally “enter the mandala,” exploring places in the cosmos—and perhaps themselves—that might otherwise remain invisible.

系統號:

A-00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