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国社会文化学会2014年度大会

標題:

中国社会文化学会2014年度大会

時間:

2014年7月5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3階大会議室(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

中国社会文化学会

聯絡人:

E-mail: shabun@hyper.ocn.ne.jp

內容簡介:

7月5日
13:30-16:40
►第一会議室
司会:小島毅(東京大学)
唐代官修類書の変容――『芸文類聚』から『通典』へ(付晨晨,東京大学大学院生)
コメンテーター:大木康(東京大学)
南宋孝宗朝の経筵における『陸宣公奏議』の読まれ方(田中秀樹,兵庫県立柏原高等学校)
コメンテーター:小島毅(東京大学)
墳樹をめぐる法秩序の構築――『大清律例』盗園陵樹木律を中心として(魏郁欣,慶應義塾大学大学院生)
コメンテーター:水口拓寿(武蔵大学)

►大会議室
13:30-16:40
司会:坂元ひろ子(一橋大学)
「国家有機体説」の翻訳・紹介と中国現代文学における「病を抱えた国家」イメージの形成(劉婉明,南京師範大学)
コメンテーター:坂元ひろ子(一橋大学)
吉野作造と対華二一ヶ条要求(大川真,吉野作造記念館)
コメンテーター:光田剛(成蹊大学)
建国初期の中央民族訪問団と共産党中央の少数民族工作(美麗和子,東京女子大学大学院生)
コメンテーター:平野聡(東京大学)

7月6日
【シンポジウム:中国における規範と道徳】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大会議室
午前の部:10:00-12:15
中華人民共和国法の論理と構造(鈴木賢,北海道大学)
中華民国憲法制定史――憲政と徳治をめぐって(中村元哉,津田塾大学)
コメンテーター:西英昭(九州大学)

午後の部:13:30-17:00
パラダイムとしての中国文学(山口守,日本大学)
徳治の構造――寛容の在り処を中心に(岸本美緒,お茶の水女子大学)
コメンテーター:林文孝(立教大学)
総合司会:平野聡(東京大学)

系統號:

C-003577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東亞」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東亞」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7月14至15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人社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曹永和基金會、西班牙塞維亞大學美洲史研究所

聯絡人:

請逕至官網線上報名

內容簡介:

7月14日
9:30-10:10
【專題演講】
主持人:黃一農(清大人社中心主任)
講題:大航海時代大明(Taybin)與西班牙的交流及其意義
主講人:張鎧(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西班牙聖地牙哥騎士勳章得主)

10:30-12:30
主持人:雷孟篤(José Ramón Álvarez,輔仁大學西語系兼任教授暨臺灣西班牙之家主席)
La 'misión' en las Indias españolas de los jesuitas(西班牙耶穌會在西屬殖民地的「傳教(任務)」)(Julian Bautista Ruiz Rivera,西班牙塞維亞大學美洲史系榮譽教授))
La plata de México y su repercusión en el oriente asiático(siglos XVI-XVII)(十六、十七世紀墨西哥白銀及其對東亞的影響)(Manuela Cristina Garica Bernal,西班牙塞維亞大學美洲史系講座教授)
El urbanismo ilustrado novohispano y su proyección hacia el Pacífico(新西班牙的城市規劃以及對太平洋的影響)(Emilio Jose Luque Azcona,西班牙塞維亞大學美洲史系教授暨系主任)

13:30-15:30
主持人:康培德(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十七世紀馬尼拉華人的「天官」崇拜(蔣薇,倫敦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
義大利與梵蒂岡所藏東南亞史料(Paolo Aranha,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英人對臺灣周遭海域的水文調查(1757-1840)(遊博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訪問學者)

15:50-17:10
主持人:金國平(北京外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兼任教授,葡萄牙亨利王子騎士勳章得主)
皇輿搜覽──記英國大英圖書館所藏中文歷史輿圖(林天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清代海疆政治空間的的形塑與構成──以臺灣府城為例的討論(陳宗仁,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17:10-17:40
【騎士圓桌座談】
主持人:曹永和(由張隆志代表)、張鎧、金國平

7月15日
9:00-10:00
【專題演講】
主持人:謝國興(中研院臺史所所長)
講題:亞洲東部海域的「交易時代」與「小農社會」:以越南北部實例為中心
主講人:桃木至朗(大阪大學CSCD、文學研究科教授)

10:10-12:10
主持人:朱德蘭(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中心副主任兼亞太中心執行長)
南蠻人與荒唐船:1544年,葡萄牙人的朝鮮漂泊(中島樂章,日本九州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16世紀中葉の遣明船と種子島――遣明船から倭寇へ(橋本雄,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副教授)
海寇是怎樣平定的?:嘉隆萬時期東南海盜的招撫與剿滅(山崎嶽,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13:30-15:30
主持人:周婉窈(臺大歷史所教授)
北臺雙東戰役下的臺灣原住民(康培德)
17世紀荷蘭改革宗教會在臺使用之教理問答再探(查忻,臺北大學歷史所助理教授)
大航海時代的臺灣與澳門關係(林發欽,澳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15:50-17:10
主持人:查忻
以小搏大――葡荷海權爭霸與17世紀廣南軍事國家的崛起(常修銘,清大歷史所博士候選人)、(李毓中,清大歷史所助理教授)
旗與民、海與陸:鄭氏家族佐領冊研究(盧正恆,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

17:10-17:40
【圓桌座談】
主持人:劉序楓、桃木至朗、康培德

系統號:

C-003635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20th Conference (EACS 2014)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20th Conference (EACS 2014)

標題: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20th Conference (EACS 2014)

時間:

2014年7月22至26日(週二至週六)

地點:

Braga(7/22-24) & Coimbra(7/25-26), Portugal(Braga,Portuguesa)

主辦單位: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

聯絡人:

E-mail: organization@eacs2014.pt

內容簡介:

The 20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 will be held in Portugal in the cities of Braga and Coimbra between the 22nd and 26th July 2014. It i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University of Minho and the University of Coimbra, two beautiful historical locations, which will make it an unique conference.

The panels include:
Art and Archeology
Cinema, Media and Performing Arts
Culture
East-West Contact
Economics
Gender Studies
History (pre-modern,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aw
Linguistics
Literature (pre-modern and modern)
Macau Studies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Politics
Sociology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July 2013 meeting held in Portugal, the Board nominated 50 referees who will evaluate the paper proposals submitted to the organizers so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esentations and the panels will be guaranteed.

Among the highlights of the 2014 EACS Conference, there will be two keynote speeches: for the opening session in Braga, by Ambassador João de Deus Ramos, specialist in Sino-Portuguese Relations, consultant of Orient Foundation, and for the welcome session in Coimbra, given by Professor Ming K. Chan, visiting fellow of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Participants are invited to submit their proposals (individual papers and panels) online in English from September 16th to December 16th 2013, at the website. The abstract should not exceed 300 words, with an additional list of 5-8 key-words.

Important notice1: If you need an Invitation Letter in order to request a Visa, after you register for the conference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organization@eacs2014.pt, with information of your full name, passport number, date of birth and complete address, along with a note stating if you require a letter sent by snailmail or if simply a pdf sent by email. On the email subject please write: Invitation letter request.

Important notice 2: If you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in paying the registration fees via PayPal/credit card, please contact us at organization@eacs2014.pt, using the same email you are using for the registration process.

Important notice 3: If your paper was accepted and you are planning on presenting it, you are required to register online until the 8th of June. If you do not register until that date, due to organizational reasons, we are unable to guarantee that your paper will appear in the final program.

【Program】
Whole program and panels, please see the web-site:http://www.eacs2014.pt/program

【Book Exhibitio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EACS Conference in Braga and Coimbra, the University of Minho is organizing, for the 23rd and 24th of July, a Book Exhibition related to China and sinology.

During this exhibition, we will present and sell in Braga products coming from bookshops and publisher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The following exhibitors will be present:

Livraria Almedin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Nordic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Press

Fundação Oriente (Portuguese Oriental Foundation)

Routledge

Shanghai Library E-Resources

Taiwa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Concerning the book exhibition, we would also like to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a ceremony, held on the 24th of July at 14h00, in which books from Taiwa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will be generously offered to the University of Minho.

系統號:

C-003632

「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賀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學術研討會

標題:

「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賀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7月28日(週一)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請逕至官網線上報名

內容簡介:

9:40-10:30
主持人:戴璉璋
東亞思想交流史中「脈絡性轉換」的兩個方法論問題(黃俊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10:50-12:20
主持人:李明輝
劉述先教授的學術貢獻(郭齊勇,武漢大學哲學系)
How Is a Liberal Confucianism Possible? Some Remarks on Liberal-Confucian Debate in Modern China(何信全,政治大學哲學系)

14:00-15:30
主持人:董平
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的哲學思想(鄭宗義,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
薛敬軒哲學思想研究(鍾彩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5:50-17:20
主持人:楊儒賓
世界倫理與宗教對話如何可能(李瑞全,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實踐必然性」與「內在要求」――回應陳瑞麟教授(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系統號:

C-003634

第八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八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8月28至29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聯絡人:

張麗玲,Tel: 049-2316881#321

內容簡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將於2014年8月28~29日舉辦「第八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凡與「臺灣總督府檔案」產業經濟、法制、宗教、教育、社會、人物及其他等相關議題之研究。

◎本研討會已公布公開徵稿結果,並預計在8月上旬公布議程。
日治初期臺灣中部的隘制(邱正略)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芳油技術研究與資源利用(高淑媛)
日治時期的法院高等官通譯:譯者身份的形成及其群體角色(楊承淑)
臺灣殖民時期「公共住宅」經營與空間變遷(1908~1945)(沈孟穎、傅朝卿)
臺湾総督府の阿片専売政策——臺湾における罌粟栽培について(栗原純)
日治初期的地方官僚與臺灣統治——以橋口文藏為例(黃美惠)
日治初期臺灣金融秩序新建之再考——以臺灣銀行為中心(李為楨)


◎連絡方式:
1.電子郵件寄送
schau@mail.th.gov.tw或clill@mail.th.gov.tw

2.電話:049-2316881轉305(蕭碧珍編纂)或321(張麗玲小姐)

系統號:

C-003579

2014年臺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

2014年臺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

標題:

2014年臺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

時間:

2014年9月15至17日(週一至週三)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原住民族委員會、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聯絡人:

E-mail: 2014icfip@gmail.com

內容簡介:

9月15日
9:00-10:30
►國際會議廳
【Keynote Speech】
Peter Bellwood: ‟Taiwan and the Prehistory of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opulation"

10:45-12:30
►第一會議室
主題:原住民與史前文化
籌組人:臧振華
主持人:黃士強
評論人:何傳坤
1.成本與選擇: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的考古學觀察(李匡悌)
2.紅皮陶、白石灰紋飾及檳榔文化—試論早期南島語族的擴散及文化交流(洪曉純)
3.從淇武蘭遺址出土看早期噶瑪蘭社會的外來物與影響(陳有貝)
4.論臺灣原住民的源流:考古學的證據與觀點(臧振華)
5.史前與原住民聚落分佈與選擇(劉益昌)

►第二會議室
主題:博物館、文化展演與再現
籌組人:李子寧
主持人:王嵩山
評論人:李威宜
1.Museums and indigenous arts and craft 博物館與臺灣原住民藝術與技藝(Marzia Varutti)
2.博物館與臺灣原住民社群合作模式的形成(李子寧)
3.博物館使命與原住民期待之間:史前館作為一個接觸地帶的觀察(林志興)
4.日本博物館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表像(日本の博物館における臺灣原住民族の文化表像)(野林厚志)
5.原住民族文物的管理與歸屬:美國與臺灣的比較(陳叔倬)

13:35-15:15
►第一會議室
主題:歷史書寫、文本與族群關係的新視野I
籌組人:洪麗完
主持人:洪麗完
評論人:康培德
1.The Austronesian impact on the New World(Roger Blench)
2.Aboriginal Portraits and Ethnic Categories: Re-viewing Nineteen-century Portraiture in Context(Douglas L. Fix費德廉)
3.「熟蕃」書寫中的平埔族社會相(1895-1970)(詹素娟)
4.族群想像:以1960 -1970年代長老教會靈恩復興為例(石素英、蔡約拿)

►第二會議室
主題:語言、族語教學與原住民教育
籌組人:陳文德
主持人:李壬癸
評論人:李壬癸、熊同鑫
1.臺灣原住民民族學校政策發展之探討(陳枝烈)
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實施途徑(傅麗玉)
3.臺灣原住民族語復振工作之回顧與展望(黃美金)
4.1994-2014:臺灣南島語言學二十年發展歷程(齊莉莎)

15:30-17:00
►第一會議室
主題:歷史書寫、文本與族群關係的新視野II
籌組人:洪麗完
主持人:柯志明
評論人:翁佳音
1.視域的邂逅與交融:17世紀荷蘭人與福爾摩沙原住民的接觸經驗(林昌華)
2.荖濃溪上游的族群遷徙與互動(1700-1900):以Hla'alua為中心(林曜同)
3.烏溪上游之族群遷徙與交流 (1840-1900):以清代熟番村落為中心(洪麗完)
4.阿里山林業與鄒族社會的變化(松田吉郎)

►第二會議室
主題:文化復振與族群認同
籌組人:楊淑媛
主持人兼評論人:傅可恩(P. Kerim Friedman)
1.Authenticating Rituals: Ritual Performances of Taiwan's Aborigines under the Impact of Nativism and Multiculturalism(Michael Rudolph)
2.From What Time Do We Start to Count?―Rethink the Ethnic Self-Consciousness and Cultur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aiwan through the Questioning of Members of the Taiwan Prefectural Assembly(松岡格)
3.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and the Commoditization of Culture among the Bunun of Taiwan(楊淑媛)
4.Styling Ethnicity: The Fabrication of ‘Authenticity’ among the Rukai of Taiwan(鄭瑋寧)

9月16日
9:00-10:30
【Keynote Speech】
Roger Blench: ‟The Austronesians: A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that Failed"

10:45-12:30
►第一會議室
主題:原住民觀光與文化資產政治
籌組人:劉璧榛
主持人:劉璧榛
評論人:阮昌銳、陳其南
1.日治時期理蕃政策與邵族觀光(滿田彌生)
2.從迷信到信仰與文化資產:裡漏阿美巫師祭儀的國家文化政治(劉璧榛)
3.當代遺產觀光與賽夏文化傳統─價值競爭中的地方動能(胡家瑜)
4.Tourism, Food and Economies of Signs: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Indigenous Taromak Tribal Community,Taitung, Taiwan(葉秀燕)
5.文化村啟示錄(謝世忠)

►第二會議室
主題:媒體、影像與原住民社會
籌組人:胡臺麗
主持人:胡臺麗
評論人:藍美華
1.從新幾內亞、菲律賓到德國: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的跨國想像與「國」「族」認同(蔡政良)
2.當代臺灣原住民社會的數位生活:傳承、斷裂與創新(林文玲)
3.原住民媒體的文化象徵意涵與族群認同(林福嶽)
4.Sinifying Taiwan's Territory: Transforming frontier space into Chinese place in Formosan film from the 1940s to the 1970s(Darryl Sterk(石岱崙))
5.如何面對和呈現傳統?─21世紀臺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的挑戰(胡臺麗)

13:45-15:15
►第一會議室
主題:災難與適應
籌組人:黃樹民
主持人:童春發
評論人:高靜懿、Scott Simon
1.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impacts of modernity on the indigenous Tao of Orchid Island.(Rosa Enn)
2.Community Resilience of Paiwan Villages in The Chaozhou Fault Area, Pingtung,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arilaiyan and Cala’avus(朱瑞玲、周玉慧、蔣斌)
3.災後重建的政策災難與社區脆弱性(林淑雅)
4.社區脆弱性與臺灣原住民的整體健康(鄭泰安)

►第二會議室
主題:新宗教運動
籌組人:顧坤惠
主持人:黃應貴
評論人:黃應貴、鄭仰恩
1.融合的認同: 臺灣太魯閣族的原住民與基督教認同(Ying-Cheng Chang)
2.原住民靈恩基督教與宣教拓展:以蒙恩宣教中心為例(譚昌國)
3.神恩靈力與性別政治:以屏東萬金天主堂為例(陳怡君)
4.福音拓展:焚棘海外宣道會由臺灣到婆羅洲(顧坤惠)

15:30-17:00
►第一會議室
主題:Museology, Reaching the Public, and Contextualizing Island Formosa in Asia Pacific
籌組人:David Blundell
主持人:David Blundell
評論人:Frank Muyard、林益仁
1.The UN Permanent Forum on Indigenous Issues: UN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and Taiwan(Boris Voyer)
2.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CRM) and Visual Ethnography of Modern Pa-xian-dong (八仙洞), Taitung County, Taiwan(David Blundell)
3.A Survey of Legislative Evolution of Aboriginal Self-Determination in Taiwan and Canada(Dean Karalekas)
4.Digital Heritage and Global Convergence:‘TECOM’as a Recollection Space for Taiwan Indigenous Objects in Overseas Museums”(項潔、胡家瑜)
5.Retracing Formosan Maritime History: Playing Educational Digital Games(廖彥棻)
6. Contextualizing Island Formosa through Cultural Heritage, Digital Mapping, and Museology: A New Trial for the Journey Home to the Bunun Villages of Old Laipunuk, Taiwan(Steven Andrew Martin)

►第二會議室
主題:生態環境與農業發展
籌組人:黃樹民
主持人:張珣
評論人:陳張培倫、浦忠成、高德義
1.Animals of the Farm and of the Forest: a Multispecies Ethnogrophy of Ecotype Adapt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Indigenous Taiwan.(Scott Simon)
2.泰雅族傳統生態知識與當代土地管理(官大偉)
3.從經濟作物到有機農業﹕新竹泰雅族部落的生態變遷、土地利用與傳統農業知識的保存與維繫(林淑蓉)
4.達悟/雅美農藝森林的生態評估(胡正恆、林子晴)
5.The Damming of Mudan Creek: Water User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Southern Taiwan(劉紹華、黃樹民)
6.The Adapt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蔡博文、Kacaw Lameru)

9月17日
9:00-10:30
►國際會議廳
【Keynote Speech】
李壬癸: ‟Extinct Formosan Languages: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10:45-12:30
►第一會議室
主題:空間、記憶與傳統領域
籌組人:官大偉
主持人:張長義
評論人:官大偉
1.Multiple-factor classification of a human-modified forest landscape in the Hsuehshan Mountain Range, Taiwan(Kevan J. Berg)
2.Enclosure of Indigenous Peoples’Land and Life in Northern Highland of Taiwan by Japanese Colonial State--Capital(中村平)
3.Return to the Homeland: Roots Research and Mapping Movements among the
Bunun, Taiwan(石垣直)
4.Building Indigenous Knowledge-based Ecopedagogy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n the Tayal Peoples in Hsinchu Area.(汪明輝)
5.Spiritual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 Case from the Prayer Mountain in Tayal’s Mrqwang Traditional Territory(林益仁)

►第二會議室
主題:都市原住民
籌組人:黃宣衛
主持人:童元昭
評論人:蔡政良
1.既非客寄,但留瓦全-高雄前鎮拉瓦客部落之形成(李重志)
2.從社會組織探究高雄市阿美族人都市的生活適應(林素珍)
3.原住民城鄉移民療癒都市不適應症的歸鄉想望(陳永龍)
4.
5.移民與宗教:以阿美族的研究為例(葉淑綾)

13:45-15:15
►國際會議廳
主題:國家與原住民
籌組人:顧坤惠
主持人:陳其南
評論人:蔣斌
1.南島語族史前史與原住民在臺灣考古機構與工作之地位(Frank Muyard)
2.原住民的身體與國家:馬蘭阿美人的棒球與歌唱為例(馮建彰)
3.原住民族傳統習慣、國家法與原住民族人權保障(蔡志偉)
4.夥伴或夥伴關係:太魯閣區域三個共管護溪行動中的國家與部落關係(羅永清)

15:30-17:00
►國際會議廳
【圓桌論壇】
主持:黃樹民
講者:Peter Bellwood、Roger Blench、李壬癸、孫大川、Boris Voyer

系統號:

C-003573

3rd International STCS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and the Confucian Revival"

標題:

3rd International STCS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and the Confucian Revival"

時間:

2014年10月3至5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Ljubljana,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lovene Academy for Science and Art (ZRC SAZU)(Novi trg 2, SI-1000 Ljubljana, Slovenia)

主辦單位: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Faculty of Arts, Ljubljana University & ZRC SAZU

聯絡人:

E-mail: tea.sernelj@ff.uni-lj.si

內容簡介:

The aim of the STCS conferences,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at Ljubljana University is to encourage and advance the study of specific topics related to China and East Asia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cross disciplinary lines and to strive to create and maintain a multidisciplinary space for the fruitful exchange of ideas on different types, images, and categories of East Asian cultures. The 2014 conference is dedicated to the intellectual currents of Contemporary Modern Confucianism and their impact on modern East Asian socie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Asian societies redrew the map of progress: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power, if not the political one, is shifting from the Euro-American to the Asian region. This shift leaves us facing many problems linked to transformations of material and ideational paradigms, defining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Asian societies, but also strongly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rategic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need to consider broader perspectiv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particular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y are not limited to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ssues, but also include political and social roles of ideologies and culturally conditioned values, representing the axial epistemological grounds on which rest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and enduring institutions of these societies.

One of the central recent theoretical concerns in this area is connected to various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the East Asian Confucian revival. The intellectual current of Contemporary Modern Confucianism. was mainly develope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but also gained a wide spread popularity in most of the other East Asian societies that were traditional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thought, as for example Japan and South Korea. It form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important stream of thought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n theory and represents a crucial part of new dominant ideologies in the P.R. China. It is defined by a search for synthesis between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East Asian thought, aiming to elaborate a system of ideas and values, suitable to resolve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of the modern, globalized world. Thus, the contents of the conference are not only focused upon the main Modern Confucian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ideas and methods. They furthermore also aim to illuminate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ideological backgrounds of the so called Confucian revival on the one hand, and its inherent connection to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East Asian modernity on the other.

In the last few years, scholars involved in Asian studies have pai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atterns and their cause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conference are to:
- open a dialog between scholars of different disciplinary lines and to offer a platform for the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of recent academic elaboration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is important intellectual movement;

-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 revival in the making of contemporary East Asian cultures and ideologies;

- revise recent historical approaches in related topics that have been prevalent i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f East Asian modernization;

- elaborate existing theories, interpretations patterns and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e classical Confucianism;

- create new common methodological grounds of the Confucian revival and other related aspects of East Asian traditional cultures;

- form new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joint methods in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Asian studies; We invite proposals for panels, round table discussions, and papers concerning these topics for the conference. Submissions from all disciplines within East Asian studies are welcome. Proposals (including the author's name, academic qualification, institutional affiliation, position, contact information

–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e-mail, and a short abstract of no more than 250 words) should be sent to tea.sernelj@ff.uni-lj.si before July 25th, 2014.

Scholars who will submit their proposals by this deadline will be notified of their inclusion into the conference before August 1st, 2014. Accepted languages for the conference are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and Chinese. The organizers of the conference will publish a selection of the conference papers in an edited volume and/or a special issue journal.

The conference fee which includes materials for the conference, a welcome reception, the banquet dinner and coffee break refreshments is 70 Euro (35 Euro for PhD Students). This fee is to be paid on the day of registration. Accommodation is possible in hotels or hostels near the city center (see the conference website http://aas.ff.uni-lj.si/stcs ). Any further questions are welcome. Please write to tea.sernelj@ff.uni-lj.si Organizational committee: Prof. Dr. Jana S. Rošker Assoc. Prof. Dr. Nataša Vampelj Suhadolnik Assist. Prof. Dr. Nataša Visočnik Assist. Prof. Luka Culiberg Tea Sernelj, Assistant researcher Matjaž Vidmar, Assistant researcher

系統號:

C-003602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4年會:當代人類(學)處境

標題: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4年會:當代人類(學)處境

時間:

2014年10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聯絡人:

Tel: 02-2939-3091#50518、50552;E-mail: tafea@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回顧近六年來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的主題,從2008年〈人類學的挑戰與跨越〉、2009年〈艱困時局下的人類學〉、2010年〈人類學視界@臺灣〉、2011年〈民族、民主、民生:人類學的場域〉、2012年〈區域研究@臺灣人類學〉、到去年(2013年)〈田野就在你身邊〉,可以看出國內人類學的關注情境,除了檢視自身學科本質和研究取向的專業性外,人類學者的現世關懷及其實踐亦是重要的趨勢之一。這種對於現世關懷的投入與反思,也反映在人類學與人類社會之間各種處境中所展現的互動性與複雜性,以及跨學科視野下的多樣性。今年年會主題為〈當代人類(學)處境〉,而不是一般性的〈當代人類學處境〉,即是希望以更為寬闊多變的視野,將「從當代人類學處境看人類」、與「從當代人類看人類學處境」這兩種研究面向,展開有意義的對話。這其中對於處境的理解不僅是順境或困境,而是透過處境的多樣面貌與不同的觀察投入,將人類學的現世關懷得以尋繹出具有實踐意涵的切入點,這其中也可以就以下四個方向來進行思索與探討︰
一、人類(學)/非人類(學)
二、當代 /非當代
三、處境 /跨境
四、分流 /匯流

為持續去年年會擴大參與的成效,本次年會亦誠摯邀請碩、博士研究生及近年獲得學位的新科碩、博士,和與會者分享各自開發之新創主題與相關議題。除大會主題外,其他主題的panel或個別論文,也歡迎投稿。有關籌組panel、線上投稿流程、專題活動規劃、與WCAA互動交流等事宜,屆時年會籌委會亦會於學會網頁公告並與各位同仁保持密切聯繫。

※See more at: http://www.taiwananthro.org.tw/news/1315#sthash.2Leq5swq.dpuf

系統號:

C-003578

第三屆「性別研究與社會革新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三屆「性別研究與社會革新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18至1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主辦單位:

臺灣女性學學會、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聯絡人:

林雅芳,Tel: 07-3121101轉2204#860;E-mail: avonlyf@kmu.edu.tw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歡迎任何與性別研究理論、經驗與實踐相關之論文投稿。另外,本研討會特別設置「性別研究碩博士研究生論文獎」,獎勵性別新生代,提供讓新秀展現性別動能與創見的舞臺,讓年輕人的心聲與行動受到重視,拓展性別研究與發展的新方向。

l.投稿子題:冒號後方為子題研究參考方向,鼓勵大家往這類相關議題研究;並非限定只有這些方向可以投稿該子題。

女性勞動者的生活與記憶:移民移工、階級勞動、性勞動者、國際遷移、各級學校教育工作者、學術工作者、科學家。

多元性別的生活與記憶:母職、婚姻與家庭、母女關係、女性運動員、LGBT的口述史與影像。

多元家庭的政策規劃:政策、社會福利、親職、生殖、媒體。

性別平等教育的生活與記憶:各級學校教師、非營利組織教育工作者之勞動環境與處遇。

婦女運動的記憶:婦女參政、社會運動。

親密關係:女性情誼、同志情誼、情感教育、網路虛擬社群、性暴力。

健康、科技與多元性別身體:醫療、生殖科技、更年期、變性、老年。

婦女處境白皮書延伸新興議題。

其他性別相關議題。


投稿方式:
本研討會徵求符合會議主題的單篇論文或組織Panel投稿。Panel形式不拘,可以是正式論文發表、圓桌論壇、工作坊,或其他任何有助於深化討論的形式。

單篇論文採「論文摘要」審查,請以中文書寫500~800字左右的論文摘要。摘要內容包括研究問題、研究方法、主要發現或論證,並註明「3至5個關鍵字」、「投稿類別」(煩請依範例註明投稿類別,例如:投稿類別「1. 女性勞動者的生活與記憶」)、「作者姓名與服務單位」及「聯絡電話與電子郵件地址」。本研討會發表論文無稿酬,格式請依學術論文格式撰寫。

自組Panel請附主題說明、發表形式及至少三篇論文摘要,以供委員審查。

本研討會設置「性別研究碩博士研究生論文獎」,凡國內外碩、博士研究生(含碩士畢業生、不含博士畢業生)皆可申請。獎項採兩階段審查,第一階段採「摘要審查」,與上述單篇論文「論文摘要」審查相同。第二階段為全文審查,摘要入選者請於規定期限內繳交全文,於研討會現場口頭報告,經委員評審後,於研討會當日公布得獎名單並頒發獎狀。

通過摘要審查錄取者,將於2014年5月20日於女學會網頁公告。錄取者需繳費,一般研究者請繳交2000元,學、碩士畢業後兩年內學生請繳交1000元,一般碩士、博士生請繳交500元。唯主辦單位成員投稿且錄取者不予收費。

請摘要入選者於2014年9月15日前繳交8000~15,000字左右之論文全文。由於行政作業需要時間,未能如期繳交全文者,將無法排入研討會發表議程。

本研討會訊息與最新消息公告,歡迎隨時上網(http://ppt.cc/WN4V)留意。

系統號:

C-003580

經典詮釋的多重性——第四屆人文化成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經典詮釋的多重性——第四屆人文化成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4、2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東華大學(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

洪惠芯,Tel: 886-3-8635673;E-mail: shing@mail.ndh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經典詮釋的多重性--第四屆人文化成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會議時間:2014年10月24、25日(週五、六)

三、會議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國立東華大學。

四、徵稿對象: 國內外經典詮釋專家學者、研究生。

五、會議主題:以「經典詮釋的多重性」為主。相關子題包括:
1.經典文本與歷解的對話
2.多元視角的經典詮釋
3.經典詮釋的多重對話脈絡
4.經典詮釋的方法與策略
5.新出史料與經典新詮

六、摘要審查:
摘要審查結果將於2014年6月30日後以電子郵件敬覆;摘要審查通過者始接受全文發表。

七、繳交全文:摘要審查通過者,請將全文於2014年9月30日前寄送至主辦單位(請寄書面一式二份及word儲存之電子檔案光碟一張,並請另紙註明姓名、服務學校、通訊地址、電話及電子郵件信箱等聯絡資料,以便聯繫;請勿一稿二投)。

七、稿件限用中文撰寫,摘要字數三百至五百字(附關鍵詞、服務學校及職稱),全文不超過二萬字(以電腦字元計算,含注解與參考書目)。

八、全文版面採橫排方式,為便利編輯作業,撰稿格式參見附件,並避免不必要之格式設定。

九、本學術研討會由委員會負責處理集稿、送審、編印及其它與出版有關之事宜。

十、來稿請寄:
(974)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洪惠芯助理
聯絡電話:886-3-8635673
傳真:886-3- 8635670
E–Mail:shing@mail.ndhu.edu.tw

系統號:

C-003581

第32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32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4至2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內容簡介: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會議日期:2014年10月24、25日(星期五、六)

會議地點: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1F)、視聽教室(3F)

會議主題:近代音研究

相關子題如下:

01. 近代音與漢語方言

02. 近代音與文獻解讀

03. 從中古音到近代音

04. 近代音的音系特點

05. 近代音與現代國語

06. 近代音與文學賞析應用

07. 近代音與域外對音

08. 近代音相關問題研討

接受名單通知日期:2014年6月30日(摘要均經匿名審查,不論接受與否,結果皆通知投稿者。)

全文收件截止日期:2014年9月30日

詳情請見以下檔,歡迎各位師長、同好共襄盛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3FcYliBXyh1UUdhR0hhU3A5cWs/edit?usp=sharing

系統號:

C-003582

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4至2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聯絡人:

黃慧鈴,Tel: 05-2263411轉2930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目的
曾有人這樣形容嘉義──「前有光,後有靠,左右有抱」及「斗大諸羅城,雄扼南北道」,皆指出嘉義地區有其發展獨特的重要性。就地理上而言,嘉義位於臺灣中南部,東接南投、高雄兩縣,西瀕臺灣海峽,南毗臺南縣,北臨雲林縣。北迴歸線越境的嘉義,東倚玉山、阿里山,西沉臺灣海峽,中間懷抱廣袤無垠的嘉南平原,倚山傍海,好山好水,天然環境得天獨厚。再者,從歷史方面來看,因其良好的地理環境,使得各族群聚集於此。從早期的鄒族、洪雅族在此活動,歷經荷蘭人及鄭氏王朝拓墾,及至後來漳、泉、客、粵等漢民族與日本人的開發。相互交織出嘉義地區的多元文化。

在自然、歷史、文化交錯下,使得嘉義地區發展出富含多元性的文化特色。舉辦「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是要展現並且認識如此豐富多元的嘉義特色。透過學術界與在地鄉親的互動交流,成功地將嘉義地區各樣風貌向下紮根並且推展出去,更因此凝聚了身為嘉義人的榮耀感與對地區的認同感。

「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嘉義縣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提倡下,歷經九屆勤墾經營,獲得學術界與嘉義鄉親的熱烈迴響,為了擴大研討內容與關照面向,故秉承建構「區域學研究」的特色,繼續深耕播種。本屆更擴大視野,朝國際學術研討會邁進,擬邀請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學者參與,並以清代時期諸羅縣之雲、嘉地區為面,以「家族史」、「客家文學」、「文學」及「區域研究及古文書」之相關議題為主,希冀能透過專題演講、研究發表與討論的方式,發掘過去雲、嘉地區多元之文化。

二、研討主題
本次研討會以清代時期諸羅縣之嘉義、雲林區域的「家族史」、「客家文學」、「文學」及「區域研究及古文書」相關議題為主,希冀呈現過去諸羅地區的獨特性及多元文化之特色。

三、研討會日期、地點
日期:2014年10月24、25日(週五、六)
地點: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

四、主辦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五、論文摘要
已於2014年5月1日截止

六、論文截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週一)

七、論文字數
中文字數至多3萬字、英文字數以不超過A4紙42面為原則(含中英文摘要,各不超過500字)。

八、論文格式
1.來稿請各依所屬學科之學術論文規範格式書寫。
2.來稿請用word98以上之文書處理軟體製作。
3.研討會後原稿經審查通過者,將集結成期刊,刊印《嘉義研究》出版。

九、稿件之繳交
包括完稿書面一份(包含中英文摘要﹝兩者皆需含姓名、職稱﹞)、word格式電子檔一份。可寄至:621-03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收(請於封面附加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字樣)或e-mail:tcrc@mail.ncyu.edu.tw

十、聯絡人
姓名:黃慧鈴
電話:05-2263411轉2930
傳真:05-2269375
e-mail:tcrc@mail.ncyu.edu.tw

系統號:

C-003583

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5日(週六)

地點:

真理大學臺北校區財經學院五樓演講廳(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絡人:

李先生,Tel: (02)2621-2121#2501;E-mail: au1731@mail.a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本校臺灣文學系擬訂於2014年10月25日(六)舉辦「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二、本次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研究的內容,包含兩大部分:1、鍾逸人及其著作之研究;2、二二八文學相關之研究。

三、投稿稿件經相關學者專家審查後,將於2014年6月10日(二)通知審查結果,通過者撰寫論文全文之截稿時間為2014年8月20日(三)。研討會徵稿相關訊息請上網查詢,網址:http://hl006.epage.au.edu.tw/

四、敬請學者及各界人士踴躍賜稿。

五、若有未盡事宜,請洽承辦人李先生,電話:(02)2621-2121轉2501,電子信箱:au1731@mail.au.edu.tw。

系統號:

C-003501

第七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七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31日(週五)

地點:

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行政大樓4樓第一會議室(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蔡旻娟助教,Tel: 02-86741111#66708;E-mail: chinese@mail.ntp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第七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三、會議日期:2014年10月31日(週五)

四、會議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行政大樓4樓第一會議室(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五、舉辦目的:
(一) 推動資訊科技與中文學門研究的結合之相關研究,重視傳統與現代之銜接,以培養優秀中國文哲人才,開拓中文學術研究新領域。
(二) 慶祝國立臺北大學校慶並落實本校設校理念:「大學應重視知識創新。大學是知識的寶庫,人才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大學透過師生積極的互動溝通,激發新知與新思的火花,共同探求未知的領域。」

六、會議主題:科技於中文學門之應用與影響

七、會議子題:
(一) 資訊科技於文學、漢語語言學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二) 資訊科技於古典文獻的目錄、校勘、版本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三) 資訊科技於古典詩詞格律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四) 資訊科技於文字學、聲韻和訓詁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五) 文學與文化傳播
(六) 其它資訊科技與中文學門研究的結合

八、投稿注意事項:
1.內容:以未曾於書籍、期刊或研討會發表者為限。
2.字數:以兩萬字內為原則。
3.列印:以A4紙直式橫印。
4.編排:以文書編輯軟體(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版本)。
※文內字體之使用原則如下:
(1)題目:標楷體(粗體),16級,置中。
(2)章節:新細明體(粗體),14級。置左。
(3)正文:新細明體,12級。
(4)引文:標楷體,11級。
(5)附註:當頁註,標楷體,11級。

*引用書目例:見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頁293,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民國60年6月版。

*引用期刊論文例:見任繼愈〈論儒教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第一期1980年。
(6)參考資料:新細明體,12級。
(7)作者姓名:仿宋體,置於題目下方之中央。
5.提要:以六百字為原則,內含中英文作者名、篇名;五個中、英文關鍵詞。
6.論文提要截稿日期:2014年6月15日前賜交電子檔至本系。
(※ 請寄個人基本資料表、論文提要表、論文數位化授權同意書,歡迎學界人士自由投稿,投稿者必須具有兼任講師以上的資歷。)
7.通知論文錄取日期:2014年7月1日。
8.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14年8月31日前賜交本系(紙本、word檔、PDF檔)。

九、通訊聯絡處:
1.地址: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人文大樓7樓中文系辦公室蔡旻娟助教。
2.電話:02-86741111#66708,傳真:02-86716583,e-mail:chinese@mail.ntpu.edu.tw。

系統號:

C-003502

The 8th Annual Czech and Slovak Sinological Conference

標題:

The 8th Annual Czech and Slovak Sinological Conference

時間:

2014年11月7至8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Art Centre (Konvikt)(Palacký University Arts Centre,Univerzitní 3,771 47 Olomouc,, Czech Republic)

主辦單位:

Forging a scientific team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Studies(CHINET)

聯絡人:

E-mail: chinet.conference(at)gmail.com

內容簡介:

The Czech and Slovak Sinological Conferenc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experts, academics, and researchers from near and far to exchange their insights and thoughts on a wide spectrum of China related topics. Student presenters are also welcome and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Papers on the following areas are particularly welcom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inese history and religion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Submission guidelines:
Click the website as blow to submit your abstract (max. 300 words). Each presentation will last 20 minutes, followed by a 10 minute discussion.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jvkyOzlEGI7cWG3attoXtq2FtiQQW31c0CJIdHLJzTU/viewform?usp=send_form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June 30, 2014
Notification on acceptance: July 31, 2014
Final registration deadline (both speakers and attendants): September 30, 2014

Keynote speakers and special guests:
Professor Martin Baumann (University of Lucerne)
Professor Emeritus Eileen Barker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Professor Robert Segal (University of Aberdeen)
Doctor Bernard Scheid (University of Vienna)
Doctor Aike P. Rots (University of Oslo)

系統號:

C-003590

2014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4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1月21日(週五)

地點:

臺北市立大學公誠樓二樓第二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聯絡人:

林君成教授,Tel: +886-2-23113040#4512;E-mail: ljc@utaipei.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協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藝文中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歷史學會

二、會議日期: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三、會議地點:本校公誠樓二樓第二會議廳

四、研討主題:以史地整合為主軸,主題名稱嗣徵稿後,由委員會議決定之。

五、研討目的:2008年起,本系歷年定期舉辦「史地學術研討會」,迄今已邁入第七屆,舉辦研討會之目的在於冀望能幫助學生擴展學習面向,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期以擴大師生視野及學術知名度。再者,邀相關領域教授並鼓勵研究生發表研究成果,提供良好的觀摩與學習機會。

六、投稿注意事項
1、論文摘要截止日期: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2、投稿方式:填寫發表論文基本資料表、著作授權書,利用電子郵件或郵寄方式傳送給主辦單位。(投稿所需表格檔案,請至官網下載)
3、論文摘要:五百字以內,須包含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預期結果。
4、論文範圍說明:歷史研究、地理研究、鄉土歷史、鄉土地理、鄉土文化、
觀光旅遊、文化資產、歷史地理資訊等相關議題。
5、審查作業:主辦單位將邀請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進行論文審查,審查結果將民國103年7月7日(星期一)以E-mail或電話方式儘速通知投稿者。

七、論文全文注意事項
1、截止日期: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2、論文格式:
①「臺北市立大學學報寫作格式」(請參閱本校研究發展暨出版組網頁:http://press.utaipei.edu.tw/front/bin/home.phtml)
②「漢學研究寫作格式」(請參閱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網頁:http://ccs.ncl.edu.tw/ccs/TW/Publish1.asp)
3、繳交方式:稿件請以電腦繕打,全文以15,000字以內為原則(內文過於冗長,主辦單位有權退稿),正文字體以新細明體,12號字,單行間距,存為word2003檔。將檔案以E-mail先傳送,另請紙本郵寄主辦單位。
4、會議論文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於會議時集結成冊或印製光碟。

八、研討會相關訊息請連結至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網頁:http://social.utaipei.edu.tw/bin/home.php

九、聯絡人:林君成老師
1、地址:臺北市愛國西路一號
2、電話:+886-2-23113040轉4512、4513
3、E-mail:socia@utaipei.edu.tw、ljc@ utaipei.edu.tw

系統號:

C-003596

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2014

標題:

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2014

時間:

2014年12月3至6日(週三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臺東大學(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太平洋研究學會

聯絡人:

Tel: 02-2368-9968

內容簡介:

「太平洋歷史學會雙年會」(PHA Biennial Conference) 於1980年起於不同的太平洋國家舉辦,每年約有150-200位來自大洋洲、紐澳、美加、亞洲等各國學者參與發表論文。今年將首次在臺灣舉辦:為期四天的會議中,首日先在臺北集結,於臺灣大學開幕;之後移駕東臺灣,在原住民文化最為豐富多元的臺東舉辦學術會議以及文化參訪活動。

本屆會議以「從臺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繫」為主題。在南島語主題中,同時以Lalan, Chalan, Tala, Ara四字呈現,分別為臺灣阿美語、關島查莫洛語、所羅門群島語以及毛利語之「路」(Path)語彙,強調臺灣原住民與大洋洲南島民族在遷徙歷史、語言文化與當代社會的多重連結。「路」始於過往的足跡,並且指向未來,亦表達了現今太平洋人文研究的內涵。此外,「路徑、通道」也象徵臺灣的獨特地位:從遠古到當代,臺灣既是南島民族遷移路徑的關鍵,也是太平洋與亞洲連結的樞紐。

摘要投稿截止:6月30日

審查結果通知:7月下旬

報名開始:6月中旬

註冊費早鳥優惠截止:9月20日

系統號:

C-003600

2015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徵稿啟事

標題:

2015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徵稿啟事

時間:

2015年3月14至1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真理大學(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聯絡人:

E-mail: csa.taiwan@gmail.com

內容簡介:

1.本次大會可接受的提案形式有:論文、圓桌論壇、工作坊等三種。論文摘要及圓桌提案截稿日期:2014年6月27日。

2.論文投稿者請寄中文摘要(800字以內),首頁左上方註明欲參加之子題或開放議題。並請附上作者簡歷(brief CV)(包括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處、電話、傳真、電子信箱)。可利用後附之「文化研究年會投稿摘要表」。

3.圓桌論壇及工作坊之提案,請附上構想、引言人名單與提案人簡歷。

4.本年會發表論文及摘要均無稿酬,格式請依學術論文格式撰寫。

5.投稿和提案請以e-mail寄到文化研究學會信箱:csa.taiwan@gmail.com(主旨請註明「投稿文化研究年會」,並註明投稿子題或提案名稱)。

6.論文摘要(經年會籌備委員會初審後)審查結果公告日期:2014年7月18日。

7.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15年1月15日。

8.若有任何詢問,請逕行與學會秘書處聯繫。並請參考文化研究年會議題規劃。

本研討會會議目的與宗旨可至官網觀看,有意投稿者並可下載投稿摘要表。

系統號:

C-0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