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跟著詩去旅行」2013春天讀詩節系列活動專題講座
標題: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2013春天讀詩節系列活動專題講座
時間:
2013年2月至5月,共7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
聯絡人:
有意參加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內容簡介:
4月13日(週六)
14:00-16:30
清初東北流人的「春天」(嚴志雄)
4月27日(週六)
14:00-16:30
詠嘆詩城巴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吳錫德)
5月11日(週六)
14:00-16:30
好山好水好臺灣:我的地誌詩書寫與朗誦(林淇瀁(向陽))
5月11日(週六)
14:00-16:30
作家的旅行(羅智成)
系統號:
A-000820
【演講】蔡欣欣:簡介中國戲曲要素
標題:
【演講】蔡欣欣:簡介中國戲曲要素
時間:
2013年4月1日(週一)9:10-11:00
地點:
政治大學研究大樓250205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程
主講人:
蔡欣欣(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政大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00851
【演講】Kashinath Nyaupane:梵文經典讀誦教學
標題:
【演講】Kashinath Nyaupane:梵文經典讀誦教學
時間:
2013年4月2日(週二)12:00-14: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哲學系圖書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主講人:
Kashinath Nyaupane(尼泊爾梵文大學佛學研究部教授兼主任)
聯絡人:
胡志強,E-mail: buddhismstudy@yahoo.com.tw
內容簡介:
講者簡介:
Kashinath Nyaupane,尼泊爾梵文大學(Nepal Sanskrit University, Kathmandu)佛學研究部(Bauddha darshana)教授兼主任。博士論文為關於彌曼沙學派對於佛教的批判。教授著作等身,包括Bauddhadarsanabhumih, A Sanskrit text, Nepal skt. Academy, 2010; Sautrāntikadarshanasangraha, A Sanskrit text, Nepal Skt. Academy, 2011; Lankāvatārasutram, Nepali translation, Jayatu sanskritam, Nepal, 2012; Guhyasamājatantra, translation in Hindi, Indica Books Benares, 2012; Manjushrināmasangiti, translation in Nepali, Nepal Skt. Academy, 2012等等。Nyaupane教授並曾經在2011年於中國江西寶峰寺,與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藏學系Harunaga Isaacson教授一同主持2011年國際梵文經典讀誦與研習結夏安居營。
系統號:
A-000868
【演講】廖德宗:清代鳳山縣新城及舊城勘查——日治典藏圖籍之應用
標題:
【演講】廖德宗:清代鳳山縣新城及舊城勘查——日治典藏圖籍之應用
時間:
2013年4月2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主講人:
廖德宗(皇輿科技總經理,文史研究者)
系統號:
A-000860
【演講】楊瑞松:「病夫」與「四萬萬」:近代中國的兩項國族論述想像
標題:
【演講】楊瑞松:「病夫」與「四萬萬」:近代中國的兩項國族論述想像
時間:
2013年4月5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本館セミナー室4(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主講人:
楊瑞松(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0875
【演講】David Shambaugh: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標題:
【演講】David Shambaugh: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時間:
2013年4月5日(週五)16:00
地點:
Women's Faculty Club, Lounge(Uc Campus Berkeley, CA 94702,USA)
主辦單位: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IEAS),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
主講人:
Prof. David Shambaugh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聯絡人:
Tel: 510-642-2809;E-mail: ieas@berkeley.edu
內容簡介:
Moderator: Wen-hsin Yeh (葉文心,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Director,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C Berkeley)
Speaker/Performer: David Shambaugh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Director of the China Policy Program,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Most global citizens are well aware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China watchers have shed much light on the country's internal dynamics--China's politics, its vast social changes,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is discussion of his new book, China Goes Global, David Shambaugh focuses on how this increasingly powerful nation has become more active and assertive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rty years ago, China's role in global affairs beyond its immediate East Asian periphery was decidedly minor and it had little geostrategic power. As Shambaugh charts, though, China's expanding economic power has allowed it to extend its reach virtually everywhere--from mineral mines in Africa, to currency markets in the West, to oilfields in the Middle East, to agribusiness in Latin America, to the factories of East Asia. Shambaugh offers an enlightening look into the manifestations of China's global presence: its extensive commercial footprint, its growing military power, its increasing cultural influence or "soft power," its diplomatic activity, and its new prominence in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Shambaugh argues that China's global presence is more broad than deep and that China still lacks the influence befitting a major world power--what he terms a "partial power," and explores China's current and future roles in world affairs.
系統號:
A-000731
【演講】劉淑芬:九世紀的中國密教——入唐八家及其它
標題:
【演講】劉淑芬:九世紀的中國密教——入唐八家及其它
時間:
2013年4月8日(週一)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劉淑芬(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0786
【演講】彭瑞金:從臺灣文學史關鍵性的發展看母語書寫
標題:
【演講】彭瑞金:從臺灣文學史關鍵性的發展看母語書寫
時間:
2013年4月8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大樓HK-315會議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央路239巷1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主講人:
彭瑞金(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聯絡人:
Tel: 03-422-7151#33050
系統號:
A-000874
【演講】範玫芳:環境正義與公民科學:高屏溪流域水資源開發爭議
標題:
【演講】範玫芳:環境正義與公民科學:高屏溪流域水資源開發爭議
時間:
2013年4月8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範玫芳(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李佩珊,Tel: 2652-3324
內容簡介:
我國水資源政策長期以來反映了大型水利工程思維,從美濃水庫、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到高屏大湖開發計畫,呈現由政府主導並高度仰賴少數技術專家的決策模式。演講的前半段將介紹之前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個案研究,探討環境正義問題的複雜性,凸顯水資源利益與環境風險分配的不公平、缺乏差異肯認與居民被排除在決策程式之間的交互影響。
八八風災後越域引水工程停擺,水利署重提吉洋人工湖計畫,並更名為「高屏大湖」。演講後半段將從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觀點檢視高屏大湖工程開發案,探討在地居民的風險感知及知識宣稱、如何提出與官方相對抗的論述並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知識生產。在地居民與環保團體、民間水利專家結盟,長期交流合作下形構出緊密的互動網絡,對開發單位及大型水利開發的專家論述提出挑戰,提倡地下水補注工法作為未來水資源開發的可行方向。在地居民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高屏大湖計畫評估,以突破既有科學評估準則的侷限性。
系統號:
A-000778
【演講】潘少瑜:「世界末日」在東亞:從一篇科幻小說的翻譯談起
標題:
【演講】潘少瑜:「世界末日」在東亞:從一篇科幻小說的翻譯談起
時間:
2013年4月10日(週三)12:10-14:0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大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計畫」
主講人:
潘少瑜(臺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現今一般所謂「世界末日」的概念,蓋源於猶太—基督教傳統,其後又結合了天文學與地質學的論述,加上大眾媒體的渲 染,逐漸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集體想像。清末梁啟超翻譯的〈世界末日記〉是第一篇以世界末日為主題的中譯小說,目前已知它是根據 日本作家德富蘆花(1868-1927)的譯作〈世界の末日〉重譯而得,而〈世界の末日〉的底本則是法國天文學家佛林瑪利安(Camille Flammarion, 1842-1925)的 “The Last Days of the Earth”。這些文本雖源出於一,卻由於法、日、中三國的文化脈絡差異,而在細 節處折射出不同的末日意象和思想意涵。本文即以這篇科幻小說的翻譯為例,探討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來自西方的世界末日概念 與意象如何跟東亞地區的文化脈絡對話,進而開啟新的創作和詮釋空間。
報名資訊:本會備有便當,故敬請於4/7(星期日)前完成報名。可至本計畫部落格下載報名表,填寫完畢請寄至r00121001@ntu.edu.tw
系統號:
A-000784
【演講】程曉文:宋代婦女史,關我什麼事?
標題:
【演講】程曉文:宋代婦女史,關我什麼事?
時間:
2013年4月10日(週三) 13:10-15:00
地點:
臺北大學人文學院2F07教室(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程曉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
聯絡人:
Tel: 02-86741111#66805~66809
系統號:
A-000859
【演講】劉益昌:從考古學研究臺灣早期的歷史
標題:
【演講】劉益昌:從考古學研究臺灣早期的歷史
時間:
2013年4月10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劉益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0791
【演講】劉宇光:進者往生極樂,退者無間地獄:佛教的宗教暴力作為一個學術議題之成形
標題:
【演講】劉宇光:進者往生極樂,退者無間地獄:佛教的宗教暴力作為一個學術議題之成形
時間:
2013年4月11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3樓討論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苦、劫、惡、魔:中國文學與宗教中的試煉書寫」計畫
主講人:
劉宇光(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
與談人: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主持人:李豐楙(政大宗教所講座暨中研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參考資料:
1.劉宇光:〈佛教宗教暴力:問題意識、案例與研究回顧〉,《臺大佛學研究》第二十一期(民100年6月),頁83-174。
2.劉宇光:〈為甚麼宗教─民族主義及原教旨主義沒有在現代泰國佛教僧團滋長?以兩個案例為線索〉,《人間佛教研究》第三期(2012年),頁133-174。
計劃網頁:http://140.109.24.100/literature_religion/
系統號:
A-000787
【演講】洪麗完:跨學科與邊緣研究:以平埔研究為中心
標題:
【演講】洪麗完:跨學科與邊緣研究:以平埔研究為中心
時間:
2013年4月11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一館A-311教室(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主講人:
洪麗完(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0835
【演講】薛化元:雷震與民主憲政
標題:
【演講】薛化元:雷震與民主憲政
時間:
2013年4月12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歷史系合聘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雷震不僅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有重要的地位,也在中華民國憲政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如何投入制憲工作,又有何貢獻?他堅持民主憲政為何與執政者漸行漸遠,終至下獄?做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堅定支持者,他為何在1972年起草「救亡圖存獻議」給當政者要求改革?而此一生命歷程,不僅呈現了他的政治理想,也見證了臺灣民主憲政的發展。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0790
【演講】劉晏齊:成為未成年人:一個社會範疇的法律史分析
標題:
【演講】劉晏齊:成為未成年人:一個社會範疇的法律史分析
時間:
2013年4月12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殖民史研究群
主講人:
劉晏齊(輔仁大學法學院學士後法律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0878
【演講】Maura Dykstra:邊疆、國家與市場:雍正至道光年間重慶商人團體的緣起與歷史
標題:
【演講】Maura Dykstra:邊疆、國家與市場:雍正至道光年間重慶商人團體的緣起與歷史
時間:
2013年4月12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Maura Dykstra(戴史翠,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聯絡人:
洪俊豪,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有意參加者請逕至國圖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0862
【演講】陳萬益:從賴和到葉石濤:日本時代臺灣新文學的發展概述
標題:
【演講】陳萬益:從賴和到葉石濤:日本時代臺灣新文學的發展概述
時間:
2013年4月13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
主講人:
陳萬益(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有意參加本演講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0852
【演講】呂紹理:探索日常生活史
標題:
【演講】呂紹理:探索日常生活史
時間:
2013年4月13日(週六)13:30-15:3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呂紹理(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我們每日如常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瑣碎之事,如果對照人一生的事功而言,這些瑣事實在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然而周而復始、難以逃脫的瑣事,卻可能是構成每一個人,甚至形塑整個社會生活的重要基底。本次演講即以此「周而復始」的日常生活內容為題,探討近百年來形構我們每日生活的主要元素,期使吾人能對影響日常生活的隱性力量能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和反思。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0792
【演講】張曉旻:大紅燈籠高高掛——日治時期的遊廓與娼妓
標題:
【演講】張曉旻:大紅燈籠高高掛——日治時期的遊廓與娼妓
時間:
2013年4月15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樹德科技大學LB217教室(高雄市燕巢區橫山路59號)
主辦單位: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主講人:
張曉旻(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員、日本神戶大學國際文化學研究科博士)
內容簡介:
有意參加本演講者,請逕至主辦單位官網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0834
【演講】李重志:被埋葬的打狗驛:談高雄市民公議空間之消退
標題:
【演講】李重志:被埋葬的打狗驛:談高雄市民公議空間之消退
時間:
2013年4月17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李重志(高雄大學通識中心講師、政大民族所博士班)
聯絡人:
李佩珊,Tel: 2652-3324
內容簡介:
臺鐵高雄港站自1900年11月29日開始營運至2008年11月10日最後一班列車開出為止,百年來扮演著輔助高雄港吞吐全臺貨運之重要角色。自鐵道運輸任務逐漸減少之時,各界即有保存場站並於原址設置鐵道博物館或鐵道文化園區之呼聲。然而2007年底,高雄市政府將場站區域自「都市計畫特文區」變更為「商業區」,引起民間團體針對政府漠視文化資產,強行進行商業區開發措施,向市政府都發局與文化局反覆詰問質疑,並集結成市民運動形式、組織與力量,持續至2011年市府妥協設置臨時公園,爭議暫告一段落。然2013年初,高雄市政府提出更有利之招商條件,此後,新一波市民串連亦隨「高雄車站地下化爭議」、「臺南鐵路地下化東移」兩爭議事件,開始醞釀、串連…。
都市更新與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之衝突,乃現代城市發展普遍遇到的課題,本次報告將以工業遺址臺鐵高雄港站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以及「鐵路地下化高雄站體規劃爭議事件」為研究對象,就民主社會中,市民公共議題討論空間之消失,以及市民集結、行動等復振公共空間之行動,提出觀察;並以此案中民官兩造對「專業性」、「現代性」概念之爭執,提出討論與反省。
系統號:
A-000779
【演講】蔡明璋: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之使用:臺灣與比較研究
標題:
【演講】蔡明璋: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之使用:臺灣與比較研究
時間:
2013年4月17日(週三)12:00-14: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正樸大樓五樓社會科學學院會議廳(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所
主講人:
蔡明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地點:校本部正樸大樓五樓社會科學學院會議廳(CSS502)
系統號:
A-000836
【演講】Henk Vynckier:A History Without a Country? Reflections from the Borderland
標題:
【演講】Henk Vynckier:A History Without a Country? Reflections from the Borderland
時間:
2013年4月17日(週三)15:30-17:20
地點:
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303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國立臺灣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人文多樣性與跨文化」子計畫:歐洲史上的文化與宗教多元性
主講人:
Henk Vynckier(馮翰士,東海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花亦芬(臺大歷史系教授)
摘要
In a recent bestselling history entitled Belgium: a History Without a Country, published in 2012, the Belgian historian Rolf Falter argues that Belgium, while having a rich history spanning back many centuries, only became a true country in the political sense of the word rather recently. Thus, unlike some other, more recent countries which may be called “countries without a history” as they are young and not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long history, Belgium, which was fought over time and again by all the major European powers since the early Middle Ages, is in some ways a history without a country. In other words, it is a complex network of intersecting historical narratives which, while culturally fascinating, only very belatedly resulted in a modern national identity. The purpose of this talk is to examine this argument on the basis of some cases studies of a number of major cities whose origin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Flanders of the Middle Ages: Courtray, Bruges, Ypres, Lille (Rijsel) and Tournai (Doornik). The main focus will be surviving examples of the architecture, painting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s of these cities in the oft contested borderland between France and Belgium.
系統號:
A-000800
【演講】Elisabeth Kaske:From Office-selling to Taxation: Mobilizing Elite Support for Government Reven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標題:
【演講】Elisabeth Kaske:From Office-selling to Taxation: Mobilizing Elite Support for Government Reven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時間:
2013年4月17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主講人:
Prof. Elisabeth Kask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系統號:
A-000753
【演講】王鴻泰:暴力美學--明清士人的武俠風尚
標題:
【演講】王鴻泰:暴力美學--明清士人的武俠風尚
時間:
2013年4月1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王鴻泰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邱藍萍,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0893
【演講】馬戎:西藏拉薩的流動人口調查
標題:
【演講】馬戎:西藏拉薩的流動人口調查
時間:
2013年4月22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新館三樓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馬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
聯絡人:
李佩珊,Tel: 2652-3324
內容簡介: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過程中,西部城鎮的開發專案和服務業的興起吸引了大量外來流動人口,其中許多是來自東部和中部的漢人,這些流動人口為西部城鎮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動力,同時與本地藏族勞動力在就業市場上形成競爭,加之具有不同民族身份與文化習俗,在外來流動人口與本地人的互動中增加了民族、宗教等複雜因素。拉薩作為西藏自治區的首府,近年出現不少流動人口。本文即是作者2005年在拉薩城區開展的流動人口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報告,對拉薩流動人口的基本人口、經濟特徵作了系統分析,同時也從民族關係的角度分析了流動人口對當地社會的影響。
系統號:
A-000849
【演講】孫康宜:施蟄存和他的詩體回憶
標題:
【演講】孫康宜:施蟄存和他的詩體回憶
時間:
2013年4月22日(週一)15: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孫康宜(美國耶魯大學 Malcolm G. Chance’56 東亞語言文學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史語所所長)
地點:本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系統號:
A-000827
【演講】詹彩芸:故宮博物院的政治史:中華遺產的不同觀點
標題:
【演講】詹彩芸:故宮博物院的政治史:中華遺產的不同觀點
時間:
2013年4月22日(週一)14:30
地點:
中研院人社中心2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CEFC)
主講人:
詹彩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教師)
聯絡人:
Tel: 2789-0873;E-mail: cefc@gate.sin ica.edu.tw
內容簡介:
故宮博物院於1925年成立於北京,1949年後,典藏品分藏於兩個各自獨立互不隸屬的文化機構,一在臺北,另一在北京。在臺灣,蔣介石政權利用臺北故宮博物院來合法化中華民國即代表全中國的論述,而當臺灣認同逐漸建立後,臺北故宮反成為一個受爭議的政治對象。若中共訴求它才是1949年搬移到臺灣之文物的所有權人,這只會呼應一向主張法理獨立的民進黨對這些遺產的排斥。當今的中國與臺灣在政治規劃上大不相同,國、民兩黨也在程度上有所差別。然而,故宮對中國帝皇時期的強大文化召喚與歷史想像力,勾勒出兩岸間或多或少共用的文化認同。這種文化認同、共用的遺產,以及故宮本身尷尬的地位,所引發的象徵迷戀或抗拒,以及故宮因不同的政治取向而受到不同的工具化,這正是所要探討的問題。
講者簡介
詹彩芸於2012年獲得巴黎政治學院博士,其論文(指導教授:Françoise Mengin教授)探討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和政治史,目前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課。
系統號:
A-000925
【演講】王秀玉:清末康區改土歸流
標題:
【演講】王秀玉:清末康區改土歸流
時間:
2013年4月23日(週二)13:00-15:00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605影視教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王秀玉(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絡人:
Tel: (04)2284-0324
系統號:
A-000856
【演講】王秀雲:一勞永逸:臺灣戰後子宮切除史
標題:
【演講】王秀雲:一勞永逸:臺灣戰後子宮切除史
時間:
2013年4月24日(週三)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醫學的物質文化」計畫、「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主講人:
王秀雲(成功大學醫學系&STM中心副教授)
系統號:
A-000799
【演講】陳健文:體質人類學與古代族群起源遷徙研究之關係
標題:
【演講】陳健文:體質人類學與古代族群起源遷徙研究之關係
時間:
2013年4月24日(週三)8:30-10: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健文(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邱藍萍,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待邀請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0855
【演講】張美嫻:華僑,性別與教育:英屬馬來亞與新加坡女子學校之歷史,1850-1960
標題:
【演講】張美嫻:華僑,性別與教育:英屬馬來亞與新加坡女子學校之歷史,1850-1960
時間:
2013年4月24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張美嫻(美國Stonehill College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0970
【演講】楊麗祝:從四月望雨到軍國曲調:1930年代的臺語流行歌壇
標題:
【演講】楊麗祝:從四月望雨到軍國曲調:1930年代的臺語流行歌壇
時間:
2013年5月11日 (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
主講人:
楊麗祝(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有意參加此演講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0853
【演講】聶徳寧:吧國公堂(吧城華人公館)《公案簿》檔案的內容及其特點
標題:
【演講】聶徳寧:吧國公堂(吧城華人公館)《公案簿》檔案的內容及其特點
時間:
2013年5月17日(週五)10:00-11:45
地點: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本館セミナー室4(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現代中國研究センター
主講人:
聶徳寧(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系統號:
A-000876
【演講】溫振華:平埔族的分類與遷徙
標題:
【演講】溫振華:平埔族的分類與遷徙
時間:
2013年5月24日(週五)13:00-15:00
地點:
中興大學歷史系605影視教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溫振華(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系統號:
A-000751
【演講】Shigehisa Kuriyama:The History of Distraction
標題:
【演講】Shigehisa Kuriyama:The History of Distraction
時間:
2013年5月27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新館三樓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Shigehisa Kuriyama(栗山茂久,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
聯絡人:
李佩珊,Tel: 2652-3324
內容簡介:
What is the history of distraction? Is it true, as is often suggested today, that the Internet has made us distracted in a way that we never were before? Any serious study of such questions must ponder how global trade in the sixteenth through nineteenth centuries transformed perceptions of the valuable and the real. Shigehisa Kuriyama will highlight, on the one hand, how the theme of distraction offers fresh perspectives on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Edo Japa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hina and Europe. And he will urge, on the other hand, that this early history of distractedness in East Asia offers important insight into the logic and meaning of our own distractions here and now.
系統號:
A-000850
【座談會】《爭鋒——蔣中正的革命風雲》國史館紀錄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爭鋒——蔣中正的革命風雲》國史館紀錄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時間:
2013年4月3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3樓多媒體簡報室(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與談人:呂芳上(國史館館長)
辛亥革命後,軍閥割據各省,分崩離析,一盤散沙。革命尚未成功,孫中山已然逝世。中國革命將何去何從?扭轉乾坤的關鍵事件,滄浪歲月的英雄豪傑,沾染血汗的歷史文物。精心剪輯的互動式紀錄片,由黃埔建軍,北伐統一,八年抗戰到國共戰爭,跟隨蔣中正的腳步,帶您神遊歷史現場。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活動」集點貼紙1張
※更多活動訊息,請上國史館臉書http://www.facebook.com/guoshiguan
系統號:
A-000789
【座談會】以臺灣社會文化、政治的角度來看林惺嶽的繪畫
標題:
【座談會】以臺灣社會文化、政治的角度來看林惺嶽的繪畫
時間:
2013年4月6日(週六)14:30-16:30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視聽室(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2)2595-7656
內容簡介:
主題:以臺灣社會文化、政治的角度來看林惺嶽的繪畫
題綱:
一、經歷日本統治、二二八事件、現代主義文明、後現代消費文化等衝激的臺灣土地
二、林惺嶽的精神意志
三、林惺嶽的浪漫詩情
四、林惺嶽的藝術展現
五、林惺嶽的繪畫美學
主持:蔡詩萍(作家、文化評論人)
與談:
陳芳明(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林惺嶽(林惺嶽—臺灣風土的魅力》展出藝術家)
楊照(文化評論人)
羅智成(現代詩人)
王文華(作家)
本座談會,將藉此展引導大眾認識藝術家的生活歷練之艱辛、創作過程之堅苦卓絕,以及在臺灣美術中的重要表現與成就。
系統號:
A-000785
【研習營】「近代化中的東亞傳統與新潮流之轉換」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近代化中的東亞傳統與新潮流之轉換」研習營
時間:
2013年4月13日(週六)8:00-17:50
地點:
臺灣大學舊總圖一樓外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日本與韓國研究整合平臺」
聯絡人:
張文聰,Tel: 02-3366-9678;E-mail: wcchang0831@ntu.edu.tw
內容簡介:
8:10-8:50
【專題演講】
主持人:辻本雅史(臺灣大學日文系教授)
歴史記述とナショリズムー神話の間(宮川康子,京都産業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教授)
9:00-10:20
以下分組授課,A組場地為外文系會議室,B組為校史館二樓會議室
A組
新たな近代文学史像と東アジア問題(平岡敏夫,筑波大學名譽教授)
B組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新文化の形成と儒教伝統――中国と日本の近代化を例にして(錢國紅,大妻女子大學人間文化研究科教授)
10:30-12:00
A組
東アジアの知形における東西融合有形再考(李光來,韓國江原大學校教授)
B組
韓国語の敬語表現にみる韓国文化の特性(松尾勇,天理大學教授)
13:00-14:20
A組
近世東アジアの伝統「知」とその変容について(李梁,弘前大學人文學部教授)
B組
丁若鏞と荻生徂徠における「寛容」の技術(李基原,韓國江原大學校研究教授)
14:30-15:50
A組
二〇世紀における日本の対アジア通信転換――「入亜」から「聯亞」への軌跡(貴志俊彥,京都大学地域研究統合情報センター教授)
B組
江戸時代における漢学の学問発展――近代知性の「基盤」として(竹村英二,國士館大學教授)
16:00-17:20
A組
近代化と「アジの想像」(緒形康,神戶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
系統號:
A-000858
【讀書會】劉紹華:《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標題:
【讀書會】劉紹華:《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時間:
2013年4月24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3樓討論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古典文學研究室
主講人:
劉紹華(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古典文學研究室」苦難與試煉計畫將於4月24日將舉行讀書會,邀請民族所劉紹華副研究員來
談論其專書,《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此書英文版獲得第一屆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中譯本亦在今年一月甫問世。活動訊息如下:
主講人:劉紹華(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主持人:劉瓊云(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計劃網頁:http://140.109.24.100/literature_religion/
系統號:
A-000788
【講論會】Enduring Dharma: A Symposium on the Inscrip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on Ston
標題:
【講論會】Enduring Dharma: A Symposium on the Inscrip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on Ston
時間:
2013年4月20日(週六)10:00-18:0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Betts (N101), Architecture Building(S-110 Architecture Buildingl,Princeton, NJ 08544)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and Buddhist Studies Workshop
聯絡人:
E-mail: csrelig@princeton.edu
內容簡介:
Chinese Buddhists began to prepare for the apocalypse in the sixth century by carving the Buddhist canon into stone. In the most massive projects, texts on stone slabs were set into the walls of caves and buried underground or in vaults. Other believers tried to preserve the Buddhist law (Dharma) by arranging sūtras and statues of Buddhas on natural cliff-faces to form multimedia ritual environments.
Since 2005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ponsored by the Heidelberg Academy has been researching Buddhist stone inscriptions in China. This public symposium presents this project to a general audience and reflects on the practice of inscribing sūtras on stone from a variety of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and in contexts outside of China.
Participants:
Lothar Ledderose, Heidelberg University
John Strong, Bates College
Robert E. Harrist, Jr., Columbia University
D. Max Moerman, Barnard College
Pre-registration
The symposium is free and open to the public, but pre-registration is required (by sending an e-mail to csrelig@princeton.edu) by April 8.
系統號:
A-000754
【研習班】閱讀中國翻譯史:第三屆中國翻譯史研究暑期班
標題:
【研習班】閱讀中國翻譯史:第三屆中國翻譯史研究暑期班
時間:
2013年7月1至5日(週一至週五)
地點:
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2號)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聯絡人:
呂匯思,E-mail: translationhistory@cuhk.edu.hk
報導者:
呂匯思(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日期:2013年7月1日至7月5日
主講學者:
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黃克武(臺灣中央研究院)
沈國威(日本關西大學)
王克非(北京外國語大學)
王宏志(香港中文大學)
語言:普通話
報名資格:以中國翻譯史或相關課題作論文題目之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費用:暑期班不收任何費用,住宿由主辦單位提供,交通及膳食由學員自行負責。
名額:30
報名手續:請於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網頁(http://www.cuhk.edu.hk/rct/ts/summer_school.html)下載報名表格。填妥後連同一篇有關中國翻譯史的文章(已發表或未發表均可)電郵至translationhistory@cuhk.edu.hk,呂滙思小姐收。
截止日期:2013年4月30日
通知日期:2013年5月15日
系統號:
A-000803
【研習營】第三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晉城:中國社會的長程歷史」
標題:
【研習營】第三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晉城:中國社會的長程歷史」
時間:
2013年8月8日至18日
地點:
山西晉城(中國山西省晉城市)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聯絡人:
張小姐,Tel: (02) 2782-9555#351;E-mail: alyosha@asihp.net
內容簡介:
本計畫預計於2013年8月8日至8月18日,於山西晉城舉辦第三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預計招收兩岸本地與留學國外的文史科系、及研究領域相關科系的博士生與年輕大學教師40人。計畫的基本目的有二:一在培養臺灣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士生和年輕學者前往中國大陸作田野調查的興趣與習慣,並希望透過實際的田野考察和地方視角,對文獻有深刻而新鮮的體認與解讀。二在促進兩岸文史科系的博士生和年輕學者深入而密集的知識交流與激盪。
延續前兩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的基本設想,我們一方面強調文獻閱讀和田野考察的結合,一方面也希望從不同的學術視野和學科訓練來瞭解晉東南的社會與文化。因此,在課程的規劃上,我們邀請了研究不同歷史時期及對晉東南歷史文化特色素有研究的一流學者進行授課,希望能在一個「大歷史」的背景下理解晉東南地方社會與文化的原有複雜面貌。
【招生對象】
兩岸本地及留學國外的文史科系、以及研究相關領域之博士生(含)以上學人學者及年輕大學教師。
【研習費用】
活動期間於當地之研習考察、食宿交通費用由主辦單位負擔。另補助學員往返上海之交通費用,詳情請見招生簡章或活動辦法。
【報名期限】
臺灣學員:即日起至2013年5月15日(週三)17:00 止
大陸學員:即日起至2013年5月20日(週一)17:00 止
【招生人數】
臺灣及大陸各正取20人,備取若干名
有意報名本研習營者,請至官網下載報名表及簡章。
系統號:
A-000972
【研習班】2013年國際圖書館專業館員研習班:特藏文獻及檔案維護與創新
標題:
【研習班】2013年國際圖書館專業館員研習班:特藏文獻及檔案維護與創新
時間:
2013年10月14至19日(週一至週六)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
鄭基田,Tel: 23619132#166;E-mail: robin0909@ncl.edu.tw
內容簡介:
一、緣起:
國家圖書館與全球東亞圖書館及漢學研究機構交流密切,瞭解其對漢學研究資源運用之需求甚殷。有鑒於此,本館2009年辦理「國外圖書館專業館員工作坊: 漢學研究文獻運用及服務」,2011年辦理「國際圖書館專業館員研習班: 漢學研究資源及服務」,提供國際東亞圖書館專業館員報名參加研修。今(2013) 年,將辦理為期6天之研習班,開放各國東亞圖書館專業館員報名,邀請學者專家授課,預計招收30名館員。除研習課程外,並安排參觀相關圖書館及文化景點。
二、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三、課程內容包括:
( 一) 專題講座:授課主軸為
1. 古籍文獻保存維護與加值創新
2. 檔案文獻保存維護與加值創新
3. 古籍編目
4. 古籍提要
( 二) 漢學研究與臺灣研究資源簡介:
1. 相關出版品之採購與徵集
2. 電子資料庫介紹
( 三) 參訪: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研究院、國史館等
四、學員:以招收國際東亞圖書館專業館員為主
五、時間及地點:
2013年10月14日至19日(週一至週六);地點:國家圖書館
六、費用說明:免收研習費用,由學員自付機票、食宿及交通費
七、語言:以中文為主
八、申請方式:
名額有限,請於2013年5月1日前將申請表填妥寄回
郵寄:臺灣臺北市中山南路20 號
國家圖書館國際合作組
鄭基田先生:+886 2 23619132#166
傳真:+886 2 23820747
電郵:robin0909@ncl.edu.tw
九、報名結果:將於6月1日前以E-mail及傳真通知
系統號:
A-000890
【系列演講】臺灣文學史課程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臺灣文學史課程系列演講
時間:
2013年3月及5月,共2場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9樓904會議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4-22840671#12
內容簡介:
本課程講座分研究所及大學部兩系列,皆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以下為研究所部分
5月2日(週四)
14:00-17:00
臺灣自然書寫的興起及發展(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主持人:邱貴芬(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特聘教授)
5月14日(週二)
10:00-12:00
華語語系文學:跨國‧馬華‧臺灣文學史(高嘉謙,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汪俊彥(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助理教授)
以下為大學部部分
4月10日(週三)
10:10-12:00
西方和日本旅者的殖民島嶼想像(高嘉勵,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助理教授)
4月24日(週三)
10:10-12:00
福爾摩斯遊臺灣:全球化下的臺灣大眾文學(陳國偉,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助理教授)
5月8日(週三)
10:10-12:00
身體說故事:臺灣劇場史概說(汪俊彥,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助理教授)
以上3場演講主持人均為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廖振富所長。
系統號:
A-000821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府城講壇」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府城講壇」
時間:
2013年2月至6月,共6場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現場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4月至6月場次內容如下:
4月13日
蘇軾與佛教(依空法師,人間福報前社長)
5月11日
土地的回音(蔡素芬,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6月8日
讀莊子話人生(王邦雄,中央大學哲研所前所長)
系統號:
A-000822
【系列演講】「大眾文化與世代記憶」系列講座(V) ZERO年代的文學想像力
標題:
【系列演講】「大眾文化與世代記憶」系列講座(V) ZERO年代的文學想像力
時間:
2013年3至6月,共5場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904會議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暨「亞洲大眾文化與新興媒介研究室」
聯絡人:
Tel: 04-22840671#12
內容簡介:
本演講已於3月舉辦2場特別講座,4至6月份主題演講場次如下:
講題:世代與文學教養:從《棄的故事》到《臉之書》
主講:駱以軍(小說家、詩人、「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得主)
時間:2013年4月24日(週三)15:00-17:00
講題:文學雜誌的內行讀法
主講:王聰威(聯合文學總編輯、小說家、「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得主)
時間:2013年5月15日(週三)14:00-16:00
講題:邊陲摔角場:如何閱讀詩與詩壇
主講:楊佳嫻(詩人、散文家、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暨駐校作家)
時間:2013年6月6日(週四)14:00-16:00
系統號:
A-000832
【系列演講】成功大學文學院戲劇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成功大學文學院戲劇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3至5月,共3場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成功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已於3月份舉行首場,5月份場次如下:
2013年5月6日(週一)15:00-17:00
說崑劇與薌劇(歌仔戲)(曾永義,國家講座教授)
地點:文學院學術演講廳
2013年5月6日(週一)19:30開始
漳州薌劇團巡演
地點:鳳凰樹劇場
2013年5月9日(週四)15:00-17:00
21世紀臺灣劇壇 《長生殿》傳奇的文化展演(蔡欣欣,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
地點:文學院學術演講廳
系統號:
A-000837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3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3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3至12月,共10場
地點:
大龍峒保安宮一樓雲衷廳(臺北市哈密街61號)
主辦單位:
臺北保安宮
聯絡人:
Tel: (02)2595-1676
內容簡介:
大龍峒在早期文風鼎盛,保有豐富宗教信仰文化,隨著時代改變及居民外移,已漸隱沒。為推廣宗教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舉辦多場文化信仰講座,帶民眾深入探源。
演講時間:每月一次,均為週六14:30-16:30
4至12月場次及講題如下:
4月20日
締造臺灣文化奇蹟(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5月18日
有關寺廟藥籤或民間醫療文化方面,正確題目待定(宋錦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6月15日
從生態心理學談地球與心靈的療癒(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
7月20日
從區域人群的形成談臺灣的歷史過程(陳玉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8月17日
開臺聖王信仰的現時代意義(高致華,廈門大學國學院研究員)
9月21日
伊斯蘭在臺灣?(林長寬,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文系/宗教研究所教師)
10月19日
靈驗的顯現:漢人靈驗文化面面觀(丁仁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1月16日
龍王信仰在臺灣的歷史考察(蘇全正,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12月21日
佛教信仰與生活世界展趨勢(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0723
【系列演講】第九屆中華貨殖論壇
標題:
【系列演講】第九屆中華貨殖論壇
時間:
2013年1至4月,共3場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 66 號)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聯絡人:
Tel: (852) 3943-7119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已舉辦2場,4月份場次如下:
2013年4月5日(週五)
19:00-20:30
主講人:王國斌(R. Bin WONG,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亞洲研究所主任及歷史系教授)
講題:A World History Perspective on Late 19th-Century Chinese Self-Strengthening
主持人:熊秉真(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
※本演講以英語進行
有意參加本系列講座者,可撥打聯絡電話或至相關網址處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0724
【系列演講】2013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13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3月至6月,共7場
地點:
中興大學教學大樓六樓605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4)2287-0214
內容簡介:
4月25日(週四)
從臺灣出發:南島語族擴遷議題之現況(陳玉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5月24日(週五)
平埔族的分類與遷徙(溫振華,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5月31日(週五)
泰雅族的遷徙與生態觀(林益仁,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6月6日(週四)
人群性格與環境——以Basai人群為例(劉益昌)
6月13日(週四)
歷史書寫與土地倫理(劉益昌)
系統號:
A-000732
【展覽】順風相送:院藏清代海洋史料特展
標題:
【展覽】順風相送:院藏清代海洋史料特展
時間:
2013年5月3日開始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清代航行於東亞的船隻,多在船尾書有「順風相送」四字,以祈求航行的順利。東亞的季風,通常是夏至後的七、八、九月的西南季風和十月、十一月的東北季風。在季風吹拂下,船隻仰賴風帆,到各地進行貿易。唐宋以後,東亞的貿易活動日漸暢旺活絡;季風既是船舶的動力,也是經濟的動力,更是文明的動力。
海路開通之後,海防逐漸成為統治者不可忽略的問題。從明代開始,為了鞏固中國的國際政治聲望,結合政治與經濟雙重目的的朝貢制度,大大的促進了沿海貿易的進步。同時,在開放部分門戶之餘,為了防禦倭寇和海盜的侵擾,中國沿海的防禦體系逐漸成形;國人積極認識海洋,探索海洋,並經營海洋。海外貿易的高度發展,促進了造船和導航等航海科技的進步。隨著朝貢體系的建立,和貿易往來的頻繁,國人對於域外的認識日益增加,不但使國人開眼看世界,也加速了沿海社會的變化。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了大量的海洋史料,其內容包括了各種清代沿海海圖、帝王的詔令、各地督撫的奏報和帝王的硃批、記載海防相關制度的官書與各種傳聞或親歷域外的檔案、沿海社會生活,以及百年前部分西方媒體對於中國沿海的報導。這些展件充分反映出清代海洋與政治、社會的密切關聯,以及清代海洋事務的多元性。
本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為「萬里海防」,透過圖籍文獻,講述帝王的海洋觀,並以水師、礮臺和水師將領等主題,勾勒清王朝的海防視野和規模。第二單元為「七海揚帆」,以介紹各種海船和航海科技為主。第三單元為「殊域周咨」,講述國人對於域外奇風異俗的認識,以及清代與各藩屬之間的朝貢貿易關係。第四單元為「移風變俗」,講述沿海城市的發展和沿海各地宗教、商貿、漁鹽之利的種種社會生活變遷。
※本展覽相關資訊將陸續更新於官網。
系統號:
A-000793
【展覽】萬民同樂——元王振鵬龍池競渡圖
標題:
【展覽】萬民同樂——元王振鵬龍池競渡圖
時間:
2013年4月1日至6月2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8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農曆五月五,家家慶端午」的節令習俗在中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而龍舟競渡更是歡慶端午佳節的重頭戲,不過在北宋時期,龍舟競渡的皇家活動是在三月舉行。
「龍舟」一詞,早在戰國時期的《穆天子傳》即已出現,但「競渡」一詞,則要晚至晉代周處《風土記》和其後的《荊楚歲時記》才可見及。直到唐代駱賓王、劉禹錫等詩人的作品中,始有「龍舟」與「競渡」的結合,成為我們今日印象中以競速為目的之划龍船比賽。
據載,淳化三年(992)三月,宋太宗駕幸金明池觀水嬉,命為競渡之戲,於是每歲三月的龍舟競渡,遂成為故實。到了北宋中期,三月競渡的慶典又增加了許多水戲的活動,如水鞦韆、水傀儡等,場面更為熱鬧。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孟元老追憶昔日東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繁盛而寫的《東京夢華錄》,對金明池三月競渡的情況記載甚詳。
本院典藏有四件與此題材相關的畫卷,皆列於元代界畫大師王振鵬(約活動於1280-1329年)名下。本次選展的〈龍池競渡圖〉,雖可能為元以後的仿本,但圖中所畫的競渡水戲場景,依舊能和《東京夢華錄》的紀載相互參照。觀眾賞覽之際,通過畫卷中細膩精絕的演繹方式,當可一窺北宋都城三月龍舟競渡的盛況。
※本展覽相關資訊將陸續更新於官網。
系統號:
A-000794
【展覽】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解密
標題:
【展覽】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二戰中緬印戰場影像解密
時間:
2013年3月29日至4月21日
地點: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西1館、西4館(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
聯絡人:
Tel: (02)2358-1914
內容簡介:
【國家記憶】影像展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一疊陣亡美軍少校塵封60餘年的照片,引起一群熱血人士,章東磐、晏歡、鄧康延、牛子、Donald Henvick、Neal Gardner、 Robert Anderson等二戰軍士後裔,動念要拼湊回已被世人遺忘的中緬印戰場影像實況。
自2010年起,他們埋首在美國「國家檔案館」中,整理、分類、建檔、數位化當年中美英三盟國軍事合作,戍衛「中國西南大後方」,二戰期間所留下的影音文字資料,從通信兵團164照相兵連、媒體記者、自由攝影師無懼兵險砲火所拍攝下的2萬多張龐雜的影像照片,100多小時的動態影片,及200多萬字的原始紀錄,加上之前多年的田野調查、口述史料以及文獻彙編,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影音複製資料庫,還原自1941年中英《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至1945年抗日勝利西南邊區的歷歷回憶。
【國家記憶】影像展分為【中緬印戰場影像展】與【紀錄片影展】兩大項目,展出300張精彩圖片、美軍梅姆瑞少校家書,並放映紀錄片《尋找少校》與《發現少校》等作品。
本展覽免費入場,開放時間為每日10:00-21:00。
系統號:
A-000797
【展覽】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標題:
【展覽】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時間:
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琺瑯彩瓷,是指使用琺瑯彩料在瓷胎上彩繪裝飾紋樣的瓷器。在這個以雍正朝作為主題的展覽中,將從技術和裝飾紋樣兩個面向,一探琺瑯彩瓷在雍正朝的轉變與發展。
傳世琺瑯彩瓷絕大多數屬於清宮舊藏,加上器表紋樣極其精美細緻,故自紫禁城開放成為故宮博物院以來,即成為藏家鑑賞追逐的目標。坊間對於此類產品因而也出現「古月軒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或胡姓畫匠所畫的瓷器等多種說法。時至今日,檢閱相關文獻與檔案,可知幾乎傳世的所有琺瑯彩瓷自盛清後皆收藏於乾清宮中的庫房裡;不僅流傳有緒,而且甚至連同乾隆朝配製的楠木匣一起收貯,明顯地無「古月軒」典藏的史實,也無衍生的胡姓畫匠之說。
「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琺瑯彩瓷上經常出現的兩枚印章。尤其是畫有紅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這兩枚印文。事實上,從琺瑯彩瓷產燒背景的淵源脈絡來看,康熙朝時西洋畫琺瑯器與技術傳入清宮創燒之際,必須使用原施於金屬胎的琺瑯料施塗於瓷器上。康熙時造辦處尚未能自行提煉彩料,以致許多顏色必須仰賴進口,而透過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顏色。在以西洋技術為前導下,一類以金發色的金紅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見,遂對清宮造成極大的衝擊;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持續不懈地試驗,冀望能開創出屬於清朝本土的紅色彩料。
雍正六年(1728)怡親王允祥在造辦處主持彩料提煉計畫,最後成功地提煉出十八種顏色,為雍正琺瑯彩瓷的產燒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其中並未包含紅色顏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親王仍然必須持續督促研發工作的進行。不過透過現在的顯微觀測,卻發現雍正朝其實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發色的技術。此一傳承自康熙朝,從廣東一路到清宮,乃至拓展至景德鎮的金紅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輝映,應是此一展覽給予「金成」、「旭映」的詮釋。
同樣地,在裝飾紋樣上,由於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親自發出「秀雅」、「細緻」的要求,也指定唐岱、戴恆、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瑯器製作稿樣。影響所及,無論是滿飾紋樣或裝飾有詩、書、畫、印四種元素的組群,無不美輪美奐。
環顧海內外,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之雍正琺瑯彩瓷,無論質地和數量,均堪稱世界之冠。藉此展覽的推出,期待觀眾能與策展人一起透過實物檢證文獻記載,以更進一步認識雍正朝的琺瑯彩瓷。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0725
【展覽】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
時間:
2012年7月25日至2013年6月2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鼻煙源自南美洲印第安部落,是將上等煙葉磨成細粉,加入花卉等香料,經發酵後密封陳化而成。不同於卷煙需點火燃燒,鼻煙是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略帶刺激具嗆鼻與特殊香氣,有通嚏之功效。
十六世紀,具有療效之珍貴鼻煙傳入歐洲,迅速地為皇室、貴族、教會等統治階層接受;到了十七世紀,除了藥用功能外,吸聞鼻煙成為高尚的社交活動,法王路易十四時,形成一股時尚風潮,席捲整個歐洲。在此風潮下,用來儲存鼻煙的鼻煙盒,如同珠寶首飾,成為表徵身分地位及財富的奢侈裝飾,結合各種珍貴材質、技藝,具體呈現精緻奢華的歐洲時尚。
十七世紀後半葉,西方鼻煙潮流進入中國,「通嚏輕揚」的鼻煙及裝飾華麗的鼻煙盒作為外交禮品,藉由歐洲傳教士、使節及商賈進入清宮,受到清代皇帝喜愛。吸聞鼻煙成為新潮流。因氣候、習慣等因素,歐洲鼻煙盒在中國並不適用,僅成為收藏的珍玩。在康熙時,內府開始製作小口、廣腹附蓋匙之鼻煙壺,易攜帶且氣味不洩,成為清廷盛裝鼻煙的新容器。縱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將西方畫琺瑯、玻璃製造技術及各類紋飾巧妙融合,創製獨具特色的鼻煙壺。
乾隆朝之後,製作小巧精緻的鼻煙壺已蔚為風潮,將各類工藝展現於方寸之間,於材質、造型及技法皆極盡巧思。同時,鼻煙及鼻煙壺也成為清代社交活動不可少之物,無論家中陳設、或作為賞賜,或裝飾佩帶,乃至如煙漏、煙碟等小器具,皆成為彰顯身分地位及品味的象徵。此外,融合中西的中國鼻煙盒,及專為迎合中國皇室品味而作的鼻煙壺,則在器物材質製作上各自回應了鼻煙潮流。
展覽分成「西潮──歐洲鼻煙盒」、「新潮──清廷創製鼻煙壺」、「風潮──競相爭艷」、「迴瀾──品味交流」等四單元,展出院藏各類鼻煙盒、鼻煙壺及相關器具,呈現清代在歐洲鼻煙潮流下,所發展出特有的鼻煙壺文化,同時欣賞集中西工藝大成的鼻煙容器之美。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0726
【展覽】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
標題:
【展覽】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
時間:
2012年12月14日至2013年4月28日
地點: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第四特展室(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89-381166
內容簡介:
相較於玉、石等器物,陶器的「物質價值」並不高,卻是史前時代人類社會(1)最重要:史前時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生活用品,(2)最普遍:史前遺址上最普遍,(3)最大量:史前遺址上出土數量最多,(4)最多研究:世界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被研究最多的考古遺物。
然而陶器質鬆易碎,出土多為殘片,以致於在研究或展示上,都僅能以推論或虛擬的方式來呈現其內涵。因此,更突顯完整史前陶容器的珍貴。
本特展試圖從功能分類著手,說明臺灣史前人類使用陶容器的兩項主要行為,包括日常生活以及儀式使用,並加入風格演變以貼近史前人類的美感經驗。不同於以往學者所慣用之類型學與文化層序等知識架構。而主標題「土理土器」說明策展團隊強調紋理、器型,除因器型與紋飾是考古學上對陶容器最基礎的分類法則,也是向觀眾說明考古學知識如何被研究者所建構。
本特展所展示經修復完整的臺灣史前陶容器,主要出土於臺灣東部及西南平原。透過完整器型,窺探史前人類的生活、工藝與美學,引領觀眾的目光正視這一項看似「土土的」,卻在考古學研究上絕對重要的器物──陶容器。
本展覽開放時間:9:00-17:00,每週一休館
系統號:
A-000727
【展覽】黃虎旗再現——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成果展
標題:
【展覽】黃虎旗再現——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成果展
時間:
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4月21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G102室(臺北市中正區100襄陽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382-2566
內容簡介:
黃虎旗為見證臺灣歷史關鍵年代的巨幅彩繪旗幟,與「康熙臺灣輿圖」、「鄭成功畫像」並列為為臺博館藏三大鎮館重要藏品,2011年完成修護作業,驚訝的發現埋藏在厚重覆背紙超過三十餘年的背面,竟有另一隻樣貌略有不同的老虎,原來黃虎旗居然是雙面的!該展即根據所有修復過程中蒐集之資訊,對外公開重新還原黃虎旗的真貌,以增進社會大眾對黃虎旗的詮釋與了解。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點30分到下午5點,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則照常開館。
休館時間: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週一休館。
系統號:
A-000728
【展覽】典藏新紀元——近現代書畫名品展
標題:
【展覽】典藏新紀元——近現代書畫名品展
時間:
2013年2月8日至4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5、107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本院成立之初,所藏書畫承自清宮內府舊藏,寶有歷來宮廷累積的精品。民國三十八年(1949),國民政府播遷來臺,覓得外雙溪現址,營建館舍作為故宮文物棲身之所。民國五十四年(1965),故宮正式對外開放展覽,發揮博物館教育、典藏、研究等多方面功能,同時著手購藏、徵集文物,接受各機關團體和民間人士捐贈,紮實永續發展的基礎。數十年來,新進入藏的書畫為數已達6000餘件。
新入藏的書畫質量同樣可觀,其中明末遺民的作品,屬於清宮漏失的部分;當年散佚民間的清宮舊藏書畫,此際一部分回歸本位,得到妥善的維護;至於十九、二十世紀書畫入藏,不但使本院藏品的時代縱向延伸,多元化的風格,也反映進入民國歲月流變的縮影。本院書畫藏品的擴充,顯示運作與時代接軌,得民間為助力,共同深耕中華文化,一步步朝向新紀元邁進。
回首過往歷程,對社會各界不計私有慷慨捐贈的義行衷心感念,為此特別擇定展覽室,以「典藏新紀元」為主題,陸續展示歷來捐贈入藏,並且會同來臺後購藏以及委託寄存的書畫合併展示,以見政府民間同心合力的成果。本次展覽延續主題,展出近現代活動於京津地區書畫家的作品,其時傳統中國從帝制走向民主,在西方文化激盪下,清季遺老、提倡新文化人士理念或者殊途,傳續中華文化的精神並無二致,書畫藝術的發展由是生生不息,呈現朝氣蓬勃的景象。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0729
【展覽】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
時間:
2013年1月25日至6月16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1F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內容包括金門、馬祖兩地各時期之文學發展概況,呈現從傳統文學、戰地軍管時期到金馬解嚴以來的珍貴文物、文學作品等,並介紹數十位在地與旅外之金馬籍作家。本次展覽以文學作品為核心,探討兩地「離島」、「前線戰地」、「觀光島嶼」等殊異角色下的歷史變遷,透過文字還原不同階段下的島嶼命運與常民生活,藉由作家與作品的引領,偕同讀者穿越時空,照見神秘面紗下的繽紛容顏,並藉以共同思考金門、馬祖的未來走向。
本展覽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00~21:00,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
系統號:
A-0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