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與多倫多大學慶祝TRCCS成立十周年暨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標題:
國圖與多倫多大學慶祝TRCCS成立十周年暨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內容簡介:
本館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為慶祝該校「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RCCS)成立十周年,於當地時間5月12日舉辦系列講座,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官大偉博士主講「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 on Chinese Studies),講題為「Realizing Transformative Justice through the Bridging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Modern Science: Lessons from Taiwan」。活動並邀請駐多倫多辦事處梁毅鵬處長蒞臨致詞。
王涵青館長表示,本館自2012年開始在海外設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推介臺灣學術出版品及研究成果,並合作辦理學術活動。2015年國圖與多倫多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加拿大第一座TRCCS。TRCCS 的成立,不僅提供豐富的學術資源,更體現了臺灣對於學術自由與研究精神的堅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本館欣見過去十年來,透過書籍捐贈、專家交流、古籍數位化、臺灣漢學講座等多項合作,見證多倫多TRCCS逐漸茁壯,成為加拿大境內漢學、臺灣研究的重要據點,並祝福未來持續成長,促進兩國更多學術交流。
本次代表本館出席的駐多倫多辦事處梁毅鵬處長亦在致詞中強調,TRCCS的成立不僅僅是歷史文獻及研究資料的互換,更是臺加雙方文化的交流及對話,未來將繼續支持雙方的合作,並拓展至數位資源範疇,以裨益後世研究與學人。
官大偉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主任兼臺灣-菲律賓本土知識、地方知識和可持續性研究科技創新中心 (CTPILS) 執行長。本次講座由多倫多大學政治學系及東亞研究學系名譽教授Victor Falkenheim符根漢博士擔任主持人;官教授以土地利用和自然資源管理為例,說明當前連結原住民知識與現代科學的努力,同時分析此對話如何促進臺灣的去殖民化進程。首先,官教授追溯殖民拓墾對臺灣現行土地管理制度以及近期興起的原住民知識研究的影響。接著,透過其研究經驗,分析在促進原住民知識與現代科學之間的對話與合作中所涉及的議題、成果與挑戰。此外,講座也探討這些挑戰如何與臺灣獨特的殖民拓墾歷史相關聯。最後,官教授強調,儘管歷經挫折,臺灣原住民族正努力瓦解殖民拓墾式的土地管理體制,以重塑臺灣認同。現場氣氛熱烈, 5月正逢加拿大的亞裔文化月(Asian Heritage Month),教師學生出席踴躍,對TRCCS慶祝活動及講座展現出濃厚興趣與支持。
系統號:
O-063190
國家圖書館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合作舊籍數位化與電子文獻檔案資料合作簽署見證儀式暨學術合作交流
標題:
國家圖書館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合作舊籍數位化與電子文獻檔案資料合作簽署見證儀式暨學術合作交流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長期致力於珍貴舊籍與文獻資料的數位化,並積極拓展與各機關、大學的合作。本(114)年5月26日此次與近代史研究所合作,是本年度首個新增的合作研究機關,意義非凡。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後簡稱近史所)專注研究近現代中國多方面的歷史變遷,近年來也積極投入檔案數位化,建置多項資料庫,成果豐碩。此次合作除協助舊籍數位化,亦包括交換已建置的電子檔案。合作範圍涵蓋國民政府時期多領域的重要文獻,對於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具高度學術價值,未來將成為重要的基礎史料資源。我們期盼透過與郭廷以圖書館的特有館藏進行數位化並互惠共享,使珍貴資料得以保存、傳承,開創歷史研究與大眾教育的新篇章。
王館長於致詞時感謝巫仁恕副所長、連玲玲副所長以及林玲君主任等同仁對本次合作案的支持與努力。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作為一個專業圖書館,以蒐集近代中國史研究資料蜚聲海內外。本次合作案除了數位保存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典藏1949年前珍貴舊籍,也交換了該館已數位化電子檔,包括眾多中國史相關史料與早期中國國民黨等文獻。國圖後續也會將雙方舊籍數位化成果與文獻資料於「臺灣華文電子書庫」系統傳播供閱,顯示數位典藏的永續傳承的意義。
巫副所長致詞時指出,此次合作的舊籍書籍非常珍貴,有些甚至是連中國大陸重要的資料庫都沒有的。也感謝國家圖書館的同仁在國外交流時,都會協助將近史所的出版品一同推出去交流。數位化的核心價值在於保存與共享,透過與國家圖書館的合作,不僅得以確保珍貴文獻得以妥善保存並廣泛應用,在永續傳承的前提下,進一步促進全球學術與文化的深度交流,共同為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學術發展貢獻心力。這次合作能以數位化為始,後續能更密切進行文化資料推廣,讓世界看見臺灣這方面學術的成就。
簽約儀式後,近史所也與本館進一步學術合作交流會談,本次合作不限於文獻數位檔案合作與交換,更冀能藉由共同實體舉辦講座或是發表,為雙方學術交流更添佳話,奠定日後學術合作之基礎。
照片說明:學術交流合照
系統號:
O-063218
【徵才】中研院文哲所比較哲學研究室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時間:
2025年7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缺:本所編制內助研究員1名
二、資格:具有博士學位者
三、專業領域:中西比較哲學
四、應備資料:各一式六份(含學術著作)
(一)詳細履歷(請註明碩、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及博士後研究期間之指導教授姓名)
(二)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通過證明(有教師資格證書者請加附影本)
(三)未來三年研究計畫
(四)歷年學術著作目錄
(五)重要學術著作(1至3種,含博士學位論文),以外文撰寫者,請附中文摘要。
(六)推薦函(至少需有1封)
五、受理方式:請於2025年7月15日前,備齊上述資料,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研院文哲所秘書室收,洽詢電話:02-27895713 黃先生;E-mail: hopperan@sinica.edu.tw
系統號:
O-063114
【徵才】中研院文哲所近現代文學研究室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時間:
2025年7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缺:本所編制內助研究員1名
二、資格:具有博士學位者
三、專業領域:現當代華語文學研究
四、應備資料:各一式六份(含學術著作)
(一)詳細履歷(請註明碩、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及五年內博士後研究期間之指導教授姓名)
(二)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通過證明。(有教師資格證書者請加附影本)
(三)未來三年研究計畫
(四)歷年學術著作目錄
(五)重要學術著作(1至3種,含博士學位論文),以外文撰寫者,請附中文摘要。
(六)推薦函(至少需有1封)
五、受理方式:請於2025年7月31日前,備齊上述資料,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研院文哲所秘書室收,洽詢電話:02-27895713 黃先生;E-mail: hopperan@sinica.edu.tw
系統號:
O-063113
【徵才】臺灣大學哲學系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5年9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資格:具有哲學或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職位:助理教授
名額:1名
專長領域:倫理學
除領域專長外,原則上應具有華語教學能力,並能擔任本系必修課程之教學。
申請資料:請詳參臺大哲學系官網
申請截止日期:申請資料須於2025年9月15日下午5時前送達本系
收件時間:2025年7月15日起至9月15日止
預定起聘日期:2026年8月1日
郵寄收件地址:10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辦公室
連絡電話:886-2-33663396
傳真:886-2-23636269
E-mail:julie@ntu.edu.tw
Website:https://philo.ntu.edu.tw/
系統號:
O-063111
【徵才】政治大學臺史所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5年9月1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名額:1名
二、專長領域:臺灣近現代史相關
三、資格:
1.具歷史或相關系所博士學位(以能夠聽、說、寫中文為基本語言要求)
2.應徵截止日前5年內,具備以下條件至少一項:
(1) 經審查並正式出版或已被接受且出具證明將定期發表之論文。
(2) 經審查正式出版,並檢附審查及公開發行證明之專門著作。
四、申請文件:請詳參政大臺史所官網
五、聯絡地址:
116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電話:02-29393091轉63691張助教
電子郵件:formosa@nccu.edu.tw
六、截止日期:2025年9月10日前送達本所
七、預定起聘日期:2026年2月1日或2026年8月1日
※申請文件請擇一方式提供:
1.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檔。
2.以電子郵件寄送可供下載之電子檔雲端連結。
3.以掛號郵件寄送電子檔之USB等儲存設備。
上述申請資料,請主動與本所承辦人員確認是否收訖;相關資料一律不退件;進入第二階段甄選者,請優先參加實體面試,因故無法參加時,得經本所同意以視訊方式參與。
系統號:
O-063112
【徵才】輔仁大學哲學系誠徵助理教授級以上專案教師
標題:
時間:
2025年6月30日截止
報導者:
李小姐
內容簡介:
職缺資訊
一、職務職稱:助理教授級以上專案教學人員
二、所需學歷:博士
三、科系要求:具教育部認可之哲學博士學位
四、職缺人數:1名
五、上班時段:114學年度第二學期起(或115年2月1日起)
六、薪資待遇:依學校規定
七、任教科目:中國哲學相關科目,以儒家哲學為優先,亦歡迎中西哲學比較及其他領域
條件要求
一、應聘者應認同且配合輔仁大學辦學精神,以及遵行輔仁大學所規範之倫理原則。並應參與校方所提供身心靈的教育成長活動,積極融入有所體認與感動且傳遞此價值給學生,共同營造輔仁大學的校園文化與精神。
二、須具備華語文教學能力。
三、可開授全英語課程。
四、學術專長為中國哲學,以儒家哲學為優先,亦歡迎中西哲學比較及其他領域。
五、有利條件:(具備下列條件者優先)
1.曾擔任國科會、教育部或其他國家型專案計畫主持人、共同或協同主持人者。
2.五年內有發表於國內、外具審查機制之學術期刊者。
七、其他應繳交資料:請詳參輔仁大學哲學系官網
聯絡窗口
職務聯絡人:李小姐
聯絡電話:02-2905-2309
電子郵件:G03@mail.fju.edu.tw
系統號:
O-063116
【徵才】獨協大学国際教養学部専任教員の公募(中国研究科目群)
標題:
【徵才】獨協大学国際教養学部専任教員の公募(中国研究科目群)
時間:
2025年6月16日截止
內容簡介:
職位:教授、准教授または専任講師(常勤、任期なし)
募集人員:1名
着任予定日:2026年4月1日
応募資格:
大学またはそれに準ずる機関において教育・研究歴を有すること。
大学またはそれに準ずる機関において中国語の教授経験を有すること。国内・国外を問わず、大学またはそれに準ずる機関において中国語教育に携わったキャリア(1年以上)を持っていること。
中国語の授業に加えて中国に関する講義を担当できること。
博士の学位を有するか、あるいはそれと同等の研究歴を有すること。
専門分野は中国語に関わる研究(中国語学、中国語教育等)、中国の芸術・伝統芸能に関する研究、中国の企業文化・経済についての研究、華人・華僑に関する研究等に関するものを想定しているが、限定はしない。文理含めて広い専門分野からの応募を受け付ける。
中国の大学に留学した経験があるか、または中国の大学において教育経験があ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学部の教育理念、教育方針に理解があること。
国籍は問わないが、授業および学内業務を滞りなく行うのに十分な日本語運用能力を有すること。
5.職務内容:各自の研究とならび、中国語科目、中国研究科目群の科目などを含め、週5コマ以上の授業を担当していただきます。また、学生に対する全般的な教育をはじめ、大学・学部が主催する各種行事の企画・運営への協力、各種委員会委員等の校務分掌も求められます。
提出期限:2025年6月16日(月) 必着
問合わせ先
国際教養学部長 二宮 哲
国際教養学部長室 事務担当 諏訪
deanfila@stf.dokkyo.ac.jp
系統號:
O-063121
【徵才】愛知県立大学外国語学部中国学科専任教員准教授または講師の公募(中国史)
標題:
【徵才】愛知県立大学外国語学部中国学科専任教員准教授または講師の公募(中国史)
時間:
2025年6月19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専攻分野:中国史
担当科目:
(1)中国学科の専門科目
「研究概論(中国歴史・社会)」「研究各論(中国歴史・社会)」「研究講読(中国歴史・社会)」「中国語 I(基礎)」「基礎演習 I」「基礎演習 II(中国歴史・社会)」「研究演習(中国歴史・社会)」「卒業論文」など
(2)その他、学部共通専門科目、教養教育科目、大学院科目など
(3)担当は週 5 コマ(1 コマ 90 分)、大学院は夜間の授業を含む場合がある
(注)科目担当のほか、入試業務や学科行事など大学運営に関する各種業務への従事も含む
採用予定職名:講師または准教授
採用人数:1名
雇用形態:常勤(任期なし)
勤務場所:愛知県立大学長久手キャンパス(長久手市茨ケ廻間1522番地3)
応募資格 :
(1)博士号の学位、またはそれに相当する研究業績を有すること
(2)日本語で業務ができる高い日本語運用能力を有すること
(3)教育・研究の推進に強い意欲を有すること
(4)様々な学内運営業務の遂行に真摯に取り組む意欲と能力を有していること
(5)着任後は愛知県またはその近辺に在住し、通勤可能な者
採用の時期 2026 年 4 月 1 日(水)
応募締切 2025 年 6 月 19 日(木)厳守
採用決定時期 2025 年 10 月下旬(予定)
問い合わせ先:
愛知県立大学 学務部学務課(外国語学部担当)
電話:0561-76-8824
FAX:0561-64-1105
E-mail:gaigo-t@bur.aichi-pu.ac.jp
系統號:
O-063120
【徵才】お茶の水女子大学教員の公募について(中国古典学)
標題:
時間:
2025年6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職名:助教(Assistant Professor)又は講師 (Lecturer) (任期付)
人員:1名
専門分野:中国古典学(中国古典を対象とした、語学、文学、思想のいずれかの分野)
職務内容:
(契約締結時)
(1)専門分野における教育・研究及び社会貢献
(2)大学における管理運営業務
(3)関係する研究所やセンターの業務
(変更の範囲)
本学が定める業務
応募〆切:2025年6月30日(月)午後4時 必着
系統號:
O-063115
【獎助】漢學研究中心2026年來臺外籍學人獎助申請公告
標題:
【獎助】漢學研究中心2026年來臺外籍學人獎助申請公告
時間:
2025年5月31日、6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負責管理兩項研究獎助計畫:「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及「外交部臺灣獎助金」。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26年度的申請截止日期為2025年5月31日,所有申請資料皆須於此日期前以電子郵件或航空郵件寄達。甄選委員會的審查結果預計將於八月底前通知所有申請人。外交部委託本館漢學研究中心執行之「部臺灣獎助金」2026年度申請期間為2025年5月1日至6月30日。
更多資訊及線上申請,請參閱以下網站: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 https://ccs.ncl.edu.tw/ccs2/ENGLISH/information.aspx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 https://taiwanfellowship.ncl.edu.tw
符合資格的學者可同時申請兩項獎助金
若您對上述獎助計畫或漢學研究中心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繫,電子郵件信箱為 ccsgrant@ncl.edu.tw 或 twfellowship@ncl.edu.tw
===============================================================================
Dear colleagues,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call for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6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 administer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 漢學研究中心) at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NCL, 國家圖書館) in Taipei, Taiwan (R.O.C.). We would appreciate your assistance in disseminating this information.
Th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administers two research grants: the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MOFA Taiwan Fellowship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6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are currently being accepted, with a deadline of May 31, 2025. All application materials for the Research Grant must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or by air mail no later than this date. Notification of the Selection Committee's decisions will be sent by the end of August.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6 Taiwan Fellowship, which CCS administers on behalf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aiwan (R.O.C.), will be accepted from May 1 to June 30, 2025.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s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online application: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https://ccs.ncl.edu.tw/ccs2/ENGLISH/information.aspx
Taiwan Fellowship: https://taiwanfellowship.ncl.edu.tw
Scholars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for both scholarships if eligible.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concerning either grant or th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via email at ccsgrant@ncl.edu.tw or twfellowship@ncl.edu.tw.
Sincerely yours,
Center for Chinese, Taiwa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wan (R.O.C.)
系統號:
O-063118
【獎助】2025年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
標題:
時間:
2025年7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為促進臺灣鐵道研究的學術發展,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鼓勵全國公私立大專院校的博、碩士生,投入鐵道相關領域研究,寫出優質論文。
凡論文題目以鐵道研究有關之人文、社會、運輸、技術、藝術及文化等領域為主題者,皆歡迎申請。
獎助對象分為兩類
論文撰寫類|申請條件:
國內大學博士班或碩士班之研究生,已通過學科考試或論文大綱口試,論文題目已定者,得申請獎助。
👉已決定要寫鐵道研究的你,請選這邊。
學位論文類|申請條件:
申請之博、碩士論文,以申請期限截止日前三年內完成(以論文通過口試日期為準)之作品為限,且同一作品不得重複申請(曾受前項論文撰寫獎助者不在此限)。
👉已通過論文口試的你,請選這邊。曾獲本處撰寫獎助者也能申請喔。
🗓️收件受理時間:114年6月10日~7月31日下午5點止(以郵戳為憑)
🌐 線上申請系統(6/10開放):https://reurl.cc/nm3nml
‼️申請方式為「#先線上申請再寄送紙本資料」,請留意時限與流程‼️
📞 洽詢窗口:
研究典藏組 葉小姐|(02) 8787-8850 #211
研究典藏組 陳小姐|(02) 8787-8850 #504
本公告未盡事宜以官方要點為準
系統號:
O-100213
【徵稿】《記錄聲音的歷史》第16期徵稿啟事
標題:
時間:
2025年6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記錄聲音的歷史》為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會刊,除報導本會活動外,內容以刊載口述歷史訪問紀錄、相關論文及書評、書介等文章為主,並收錄從事口述歷史工作之機關團體資訊。作者不限本會會員、不限國籍,歡迎各界踴躍投稿。
二、訪問紀錄、論文長度不超過3萬字、書評、書介及其他作品不超過5千字為原則。
三、來稿請參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出版品及本刊近期格式體例撰寫。
四、本刊不支付稿費,對來稿有匿名審稿、刪改權;一經採用出版,致贈會刊3本、抽印本10本。
五、WORD檔名請取「○○○女士/先生訪問紀錄」。內文以當頁註釋方式標示作者(主訪者、紀錄者)服務單位、職稱等資訊;請在正文前撰寫受訪者簡歷。如有圖片,請附上圖說,以附加檔案或雲端硬碟提供高畫素之JPEG檔。
六、請於2025年6月30日前,附上作者通訊方式(含手機號碼),寄文稿WORD檔至學會電子信箱:ohorgtw@gmail.com,傳送後請再電話與本會確認,電話:02-2652-5350#6801。
系統號:
O-063119
【徵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48期徵稿公告
標題:
報導者:
陳乃慈
內容簡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48期徵稿公告(詳細請參本刊網站),本期專題徵稿為:古典詩學研究的轉向,除專題論文外,亦歡迎其他學術論文賜稿本刊。
系統號:
O-063182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第93期徵稿
標題:
時間:
2026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對於中國傳統佛教義學僧人或學人而言,解經是其研習佛法、辨正義理與宗教實踐的方法。一般而言,解經之目的在於透過對於文本的批判性解讀與詮釋,揭露隱蔽於經典文本中的真理,從而形成一種知識典範。但中國佛教的解經傳統除了義理辨析的知識型態之外,也具有由知識而解脫的實踐意蘊。
中古佛教的解經有隨文釋義的章句、義疏以及敘明經文大意之標位等形式。這些解經形式是在準確理解與詮釋經典的原則下所進行。隋唐之際,天台智顗的五重玄義所揭之教相判釋、三論吉藏與華嚴法藏從不同經典交互詮釋的以經解經,均是透過不同的解經方法或策略為自身思想提供合理性的解釋。近代中國的解經受到西方與日本佛學研究方法的影響,轉以史學為基石,融合經學、語言學與文獻學的方法詮解佛教經論,發展出與傳統解經相異的、以現代學術的客觀原則為基礎的解經型態。然而,這不意味佛教由義理而實踐的解經方法在現代性的語境下被稀釋了,兼具現代學術方法與佛教正信的解經形式仍深刻地影響當代佛教學者的思想與方法。
解經是中國佛教思想的發展重要途徑,舉凡經文釋義、義理融攝、思想論辯,均是對佛教經論之理解與詮釋的動態活動與歷程。當代學者更從詮釋學、現象學、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等多元的方法論來詮釋佛教經論。佛教解經學也因此呈現多元的學術風貌。據此可知,傳統到現代的佛教解經方法,不但豐富了佛教經典詮釋的內容,也產生了理論與實踐等不同面向的詮釋效應。因此,《成大中文學報》特別策劃「中國佛教解經學與當代詮釋」專題,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就傳統到現代的中國佛教解經學進行研討。擬定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一、中國佛教各學派的解經體例、方法與特徵
二、中國佛教思想發展與經典詮釋之關係的系譜考察
三、中國佛教解經與宗義的交互辯證
四、中國佛教解經學的理論與實踐
五、近代中國佛教解經學的轉型與省思
六、中國佛教解經學與詮釋學
七、中國佛教解經學與跨文化對話
八、中國佛教解經學的當代應用及其價值
歡迎海內外學者先進,惠賜 鴻文。
出刊卷期:第 93 期(中華民國 115 年 6 月)
來稿電子檔請寄:nckujcl@ncku.edu.tw
稿約及撰稿格式網址:https://chinese.ncku.edu.tw/p/405-1142-249289,c10348.php?Lang=zh-tw
系統號:
O-06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