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學研究中心通訊電子報停寄通告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通訊電子報停寄通告

內容簡介:

親愛的讀者: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的支持。通訊電子報自2006年發刊迄今,亦累積有18年的歷史。受惠於國內外各大學與研究機構、遍布各國的中心獎助外籍學人、學友的鼎力支持,使得本刊頗受國內外漢學界重視。

為配合資訊安全規範,我們將調整服務方式,於2025年1月1日起停止以電郵(E-mail)方式寄送電子報至您的電子信箱。後續服務資訊您仍可由以下方式於每月1日取得通訊電子報當月最新資訊:

漢學研究中心官網:https://ccs.ncl.edu.tw
國家圖書館官網:https://www.ncl.edu.tw
漢學研究中心通訊電子報FB社群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csenews

漢學研究中心 敬啟

系統號:

CCS-058958

本中心1995年度獎助學人高利克(Marian Galik)逝世

本中心1995年度獎助學人高利克(Marian Galik)逝世

標題:

本中心1995年度獎助學人高利克(Marian Galik)逝世

內容簡介:

本中心1995年度獎助學人高利克(1933-2024,斯洛伐克科學院東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於本年9月27日逝世。高教授為斯洛伐克漢學家暨比較文學研究學者,1953-1958年在布拉格查爾斯大學修習中國學和遠東史,1958-1960年至北京深造。其致力於中西文學的比較研究,專注於研究中國現代文學、世界文學,是布拉格漢學學派的代表人之一。他的重要著作:《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中西文學關係的里程碑》深受漢學界的肯定。高教授於1995年來臺研究,主題為「現代臺灣作家與聖經」,他的經典自述:「我比茅盾更了解茅盾。」

照片來源:Slovenská akadémia vied

系統號:

CCS-058961

漢學研究中心2009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杭行教授新書發表

漢學研究中心2009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杭行教授新書發表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09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杭行教授新書發表

內容簡介:

漢學中心2009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杭行(Xing Hang,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副教授)著作 "The Port: Hà Tiên and the Mo Clan in Early Modern Asia" 2024年11月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

系統號:

CCS-058962

漢學研究中心2011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李惠儀教授新書發表

漢學研究中心2011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李惠儀教授新書發表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11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李惠儀教授新書發表

內容簡介:

漢學中心2011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李惠儀(Wai-yee Li,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編著 "Gender and Friendship in Chinese Literature" 2024年9月由Brill出版。

系統號:

CCS-058963

漢學研究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岩谷將教授新書發表

漢學研究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岩谷將教授新書發表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岩谷將教授新書發表

內容簡介:

漢學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岩谷將(Nobu Iwatani,日本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教授)著作 "民主と独裁の相克 中国国民党の党治による民主化の蹉跌" 2024年11月由千倉書房出版。

系統號:

CCS-059086

國圖與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國圖與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標題:

國圖與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與「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RCCS)」合作夥伴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邀請中央研院歷史語言所退休研究員蒲慕州教授擔任主講,講題為「Why Ghost?」(何以有鬼?)。活動次於美國中部時間10月4日晚間7時(臺灣時間10月5日上午8時)採線上舉辦。當日由該校東亞與太平洋研究中心王冰教授主持。本館王涵青館長亦蒞臨線上致詞。

王涵青館長表示,「臺灣漢學資源中心」設置的目的係與世界著名大學以及機構合作設置,以搭建國際學術交流之平臺,推廣臺灣漢學豐富且多元的研究特色。此次是本館自2017年與11月與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合作成立TRCCS後第二次舉辦「臺灣漢學講座」。講座邀請之講者,蒲慕州教授曾於臺灣、香港、中國及美國的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葛林耐學院等地教學,其研究興趣涵蓋古代埃及史、中國古代宗教社會史以及比較古代史,近來亦致力於比較古代史的研究。蒲教授重要專著有《漢唐的巫蠱與集體心態》、《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尼羅河畔的文采:古埃及作品選》、《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法老的國度》、《中國古代的鬼魂與宗教生活》等,且諸多著作亦有簡體中文以及英文版。

本場講座中蒲慕州教授分享他長期以來對於研究古代中國「鬼」的概念的研究成果,以及宗教活動、文學想像和社會生活之間相互作用的觀察與見解。首先,蒲教授從其個人信仰、信念對宗教之困惑,進而引起他對宗教中對於「鬼」概念之展現,進而說明其調和個人困惑與歷史現實之過程以及研究成果。其次,蒲教授從討論鬼是人類的另一面向談起,解釋人類與人外力量之間形成拉鋸戰,而這種拉鋸促成宗教的發展,並藉由從非中國的鬼進行比較研究,擴展「鬼」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用理解。最後,蒲教授解釋他從研究古代中國鬼概念的發展得知,人們藉由宗教,從想像中的天堂與追尋現實個人福祉,兩者之間的確有一定程度上的關聯性。

最後,在演講結束後的提問時間,與會者發言踴躍,討論熱烈,對於此次活動給予正面回饋。

系統號:

CCS-058959

漢學研究第42卷第3期目次

漢學研究第42卷第3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第42卷第3期目次

時間:

2024年9月

內容簡介:

甲骨卜辭所見的「戈人」研究/羅睿晣
朱熹天即理說在明代中晚期的反響——以《論語》〈八佾〉王孫賈章之經解為中心/林峻煒
明清儒者對性氣二分說的解構及其思想史意義/林永勝
險山惡水?十九世紀臺灣「內山」地區的山水式畫作及其環境思維/梁廷毓
立原翠軒的學問體系及其與「中期水戶學」之發展/徐興慶
論西田幾多郎的「行為性的無」意義上的《莊子》哲學——從「物化論」談起/高程東
先秦語氣詞「已」演變的再商榷——構式語法視角下的演變詮釋/劉承慧

書評
評 Vincent Goossaert 高萬桑, Making the Gods Speak: The Ritual Production of Revelation in Chinese Religious History/謝世維
評 羅志祥,《晚清漢學家花之安儒學詮釋研究》/胡健斌

系統號:

CCS-05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