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家圖書館與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合作舊籍數位化簽署儀式

國家圖書館與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合作舊籍數位化簽署儀式

標題:

國家圖書館與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合作舊籍數位化簽署儀式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王涵青館長於113年9月9日與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宋慧筠館長共同簽署「舊籍與文獻資料數位化」合作協議,並在圖書館同仁共同見證下正式啟動雙方合作,相信對於臺灣農業文獻資料數位保存具有重要的意義。

王館長表示,國家圖書館有鑑於國內許多的圖書館與文獻典藏單位保存著1949年以前的出版品,記錄著極具臺灣學術研究價值的各主題文獻資料,惟臺灣地區因溫、濕度偏高不利於圖書保存,多數圖書文獻典藏空間環境缺乏完善的溫溼度恆溫控制,圖書因年代久遠紙質酸化,往往禁不起翻閱而破損,為達成保存文化與弘揚學術之任務,期以數位化形式備份保存來減少圖書因使用而損壞,同時也建置「臺灣華文電子書庫」及「臺灣記憶系統」等資料庫,透過網路開放取用,提供國內外讀者及研究人員查詢利用,也促成全國各圖書館等文獻典藏單位之相關出版品,得以數位形式延長這些實體圖書的保存壽命。希望能攜手在臺灣深耕教育近百年的大學,凝聚各校珍藏的知識亮能,共同推廣海外臺灣研究、促進學術外交,進而發揮臺灣研究的學術影響力。

宋館長表示,國立中興大學前身為1919年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建校以來保存日治時代與農業相關之圖書,本次合作數位化的館藏多為珍稀史料,透過此次的合作,除了將古籍保存下來,並以數位化技術,公開傳播這些珍貴館藏,讓更多學者、學生及一般大眾都能獲取寶貴的資料,相當值得推動。

本次將與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合作數位化圖書約有數十冊,其中《病蟲害》1書,內容豐富且附有相關的昆蟲圖像,圖文相輔,是植物栽種必備的知識來源之一;也有中華書局早期發行的《農業叢書》,種種與農業、植物蟲害等息息相關的珍貴舊籍文獻資料,皆承載著歷代先賢的智慧與思想,這些珍貴的文化財產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歷史記憶,未來將透過數位化方式於線上重現供眾閱覽。

今日雙方正式啟動數位化合作,將藉由數位形式重現原書風貌,不僅僅是對古籍完善保存的一種方式,更是一項跨領域的知識整合,嘉惠更多讀者汲取前人出版精華,同時象徵著國家圖書館與臺灣各大學之間的緊密聯繫,並展現彼此對臺灣文化傳承的共同承諾,互惠共享數位資源,共創臺灣史料閱讀與研究能量得以無遠弗屆並長遠傳播於世。

照片說明:王涵青館長與宋慧筠館長握手象徵雙方合作正式啟動

系統號:

O-025649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王德毅教授捐贈資料展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王德毅教授捐贈資料展

標題: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王德毅教授捐贈資料展

內容簡介:

王德毅教授(1934.3.28-2024.4.29),號「志彊」,名齋「天行」,蓋取《易.大象》乾元之義;觀先生畢生行誼,誠自強不息、健行不已之君子。

先生一生治學,於宋史用功最深,學術成就斐然;於元明史、中國史學、人物年譜、傳記資料、別名字索引等研究貢獻卓著。著有《宋史研究論集》、《宋代災荒的救濟政策》、《李燾父子年譜》、《洪容齋先生年譜》、《李心傳年譜》、《王國維年譜》、《姚從吾年譜》等。主編《宋史研究集》、《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元人傳記資料索引》等,並主持多年宋史座談會。先生畢生致力於推動宋史研究、耕耘杏壇,曾任教於臺大、東海、臺師大、中正、東吳、輔大等校歷史系,培育無數國內外青年研究者,深獲國際學界崇敬。國立臺灣大學榮退後,獲聘為名譽教授。

先生大學畢業後曾於霧峰北溝本館辦公室特藏組任職。宋史座談會創立之初,亦選在本館定期召開會議,持續二十餘載(1963-1987)。110年9月30日先生捐贈畢生所藏予本館,包含藏書約六萬餘冊、大量筆記與書稿、目錄櫃、編印索引工具印章與卡片、1960年代後出廠之利百代謄寫版,以及先生五十年來與國內外學界友人往來之書信,如姚從吾、方豪、楊家駱、趙鐵寒、劉子健、斯波義信、佐伯富等。先生之藏品不僅是個人生命經歷的積累,更是蘊藏臺灣宋史學界發展的軌跡。

先生慟於113年4月29日與世長辭。為表緬懷之意,漢學研究中心整理先生所捐贈手稿文獻之一隅,感懷其無私捐贈與終生奉獻學術之胸懷。歡迎讀者進館參觀,追憶一代史學大師治學風範與精神。

展覽地點:本館6樓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
展覽期間:113年6月5日(三)至113年10月6日(日)於開館日09:00-17:00

系統號:

O-025480

【徵才】成功大學歷史系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成功大學歷史系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24年10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領域需求:世界史專長學者,具有跨區、跨域或跨科整合能力者尤佳
二、名額:專任教師1名
三、資格:需具有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資格(含)以上者
四、起聘時間:預計2025年2月1日
五、應徵資料:請詳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官網
六、截止時間:2024年10月15日,以郵戳為憑
七、郵寄地址:70101臺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曾若珈小姐收 (請註明「應徵資料」)
八、聯絡人:
曾若珈 小姐,電話:06-2757575轉52305,E-mail: annster@mail.ncku.edu.tw
蔡幸娟 主任,電話:06-2757575轉52301,E-mail: z7608010@email.ncku.edu.tw

系統號:

O-025577

【徵才】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徵聘專任助理教授級(含)以上教師

標題:

【徵才】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徵聘專任助理教授級(含)以上教師

時間:

2024年10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徵聘專長:語文教育(具中小學教學經驗者尤佳)
一、徵聘職級:助理教授(含)以上
二、應徵手續及文件:請參本系官網徵聘公告。
三、審查程序:
1.第一階段書面審查:擇優進入第二階段。
2.第二階段面談:試教、自我介紹與口頭提問。
四、應徵日期:即日起至民國113年10月30日下午17時止寄達,以系辦公室收件時間為準,欲應徵者請儘速送件。
五、待遇:聘約內容依本校「專任教師聘任及升等辦法」為依據,待遇依政府及本校相關規定核支。
六、起聘日期:民國114年02月01日。

系統號:

O-058860

【徵才】中山大學中文系徵聘外籍教師

標題:

【徵才】中山大學中文系徵聘外籍教師

時間:

2024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職級:助理教授以上。
二、 學術專長:國際漢學。
三、 名額:1-2名。
四、 聘任日期:完成本校相關聘任程序後,依會議決議聘任日起聘。

五、 應徵資格:
(一)申請人需具有外國國籍。
(二)具有國內外大學相關科系博士學位。
(三)符合本校專任教師聘任資格審查要點之規定。
(四)須具備中、外語教學能力。

六、 檢附資料:
(一)完整個人資料表(請至本校人事室網頁下載「國立中山大學擬聘教師資料表」填寫)及著作目錄表(需含博士論文題目,目錄表請分類填寫,如為核心期刊請自行標注)。
(二)學經歷(教師證書、大學以上畢業證書)及榮譽證明(如國科會獲獎證明等)。
(三)博士論文及最近五年內學術著作一份,如有五年以上具有重大影響力之著作敬請一併檢附。
(四)推動國際漢學相關經驗或未來計畫(請以中文書寫)。
(五)個人資料表及著作目錄電子檔請另以電子郵件於113年10月31日以前傳遞至聯絡人信箱,通過本系初審後需另繳推薦信函三封。

七、本次甄選依據「 國立中山大學進用外籍教學人員聘任制度實施方案」辦理,上述規則可於本校人事室網頁下載(https://reurl.cc/7yRNqN)。本系新進教師所開設課程時數,應授滿本校專任教師每週基本授課時數;新進教師應支援共同必修科目授課並加入該課程計畫團隊。

附註:應徵者請備妥前述資料並註明應徵項目於113年10月31日前(以郵戳為憑)寄至:「(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杜佳倫主任收」
洽詢電話:07-5252000轉3053;聯絡人:陳小姐;E-mail:yiwen33@mail.nsysu.edu.tw

系統號:

O-025476

【徵才】清華大學社會所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清華大學社會所徵聘專任教師

時間:

2024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徴聘教師啟事
一、申請者專長領域:經濟社會學、發展研究、Global China Studies、或本所相關重點領域。
二、職級:專任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一~二名)。
三、起聘日期:最快於114年8月1日起。
四、申請者具下列資格之一:
1.任職於國內外各大學或研究機構之專職教學或研究人員。
2.具備國內外博士學位者(未取得學位者,須附能在就職日前取得學位的證明)。
五、申請所需資料:詳細本所網頁「最新消息」徵教師啟事。
六、申請截止日期: 113年10月31日,以郵戳為憑。
七、應徵者請檢具上述證件資料,於截止日期前寄交:300044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聘任委員會收。郵寄封袋上請註明「應徵資料」字樣。申請資料僅供本次新聘案使用,資料恕不退件。本所E-mail: iosoc@my.nthu.edu.tw(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教師)

*以上訊息如有疑問,歡迎來電聯絡Tel: 03-5712090;Fax: 03-5751917,聯絡人:郭小姐

系統號:

O-025576

【徵才】中興大學臺文所徵聘專任助理教授

標題:

【徵才】中興大學臺文所徵聘專任助理教授

時間:

2024年11月29日截止

內容簡介:

申請資格:
1、具有教育部頒發之助理教授以上證書,或於聘任前獲得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各大學博士學位者(男性須役畢)。
2、具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專長,或文學創作、出版編輯、新媒體研究之相關領域。
擬起聘時間:114年8月1日起。
擬聘名額: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1名。
應徵資料請參見官網。

相關說明:意者請將紙本資料於113年11月29日(含)前郵寄或送達(以郵戳為憑,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台文所專任教師」字樣),並將資料電子檔案傳送至本所電子信箱,逾期恕不受理。

聯絡方式: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電話:04-22840671(分機13)許小姐
2、地址:402202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人文大樓713室)

系統號:

O-058845

【徵才】Recruitment of Associate Professor(s)/ Assistant Professor(s), CUHK

標題:

【徵才】Recruitment of Associate Professor(s)/ Assistant Professor(s), CUHK

時間:

2024年10月31日截止

報導者:

Miranda Lui (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內容簡介:

Established in 1972, the 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of CUHK wa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Asia.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now offers a full range of BA, MA, MPhil and PhD programmes. Our faculty members are committed to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a variety of field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ranslation history, 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 digital humaniti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al translation (especially literary). The Department is also home to the Centre for Transla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specialized projects undertaken by Centre members. Faculty members are active in securing research grants concerning various aspects of translation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increasingly with a digital component.

Applicants should (i) possess a relevant PhD degree in translation or other related fields; (ii) have relevant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Priority consideration will be given to those with publications both of a scholarly nature and of actual translation, and who specialize in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areas: a) digital humanities (including corpus-based studies, psycholinguistics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b) interpreting studies, c) translation theory; but applicants in all area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re welcome to apply.

The appointees will (a) teach undergraduate and/or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the area(s) named above; (b) supervise research postgraduate students; (c) develop and participate in independent and/or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and (d) undertake administrative duties.

Appointments will normally be made on contract basis for up to three years initially commencing August 2025, which, subject to mutual agreement, may lead to longer-term appointment or substantiation later.

系統號:

O-025477

【徵才】Assistant Professor-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tanford University

標題:

【徵才】Assistant Professor-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tanford University

時間:

2024年10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EALC) at Stanford University seeks applicants for a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position in Trans-Asian studies, open to any period, with a primary focus on Korea. We welcome applicants with expertise in humanities field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literature, art, architecture, urban studies, performance studies, religious studies, visual culture, Asian diaspora studies, gender studies, digital humanities, or media studies. Applicants ar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a commitment to research, teaching, and advising.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must have a Ph.D. at the time of appointment. The term of appointment is expected to begin on September 1, 2025.

Candidates should apply by October 15th, 2024, and submit

a cover letter
curriculum vitae (including a complete publication list)
a research and teaching statement (no more than three single-spaced pages each)
at least thre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a writing sample (up to 10,000 words)
The salary range for this position is $ $108,000 - $127,000, for academic year 2024–25.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Stanford’s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EALC) may be found at https://ealc.stanford.edu/. Inquiries may be directed to Jeanne Su, Director of Finance and Operations, jysu@stanford.edu.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will close on October 15, 2024.

系統號:

O-025479

【徵才】志學館大学講師または助教の公募(東洋史及び中国語)

標題:

【徵才】志學館大学講師または助教の公募(東洋史及び中国語)

時間:

2024年10月7日截止

內容簡介:

[募集の背景、プロジェクトの説明]
本学人間関係学部人間文化学科では下記の要領で専任教員を公募します。熱意と誠意を持って教育、学生指導、大学業務、研究及び社会連携活動に取り組んでくださる方を希望します。

[仕事内容・職務内容]
[専門領域]東洋史、中国語
[担当科目]
「アジアの歴史」「日中交流史」「対照言語学」(オムニバス)「歴史地理入門」(オムニバス)
「歴史学特講Ⅱ」「歴史学演習Ⅴ」「卒業研究Ⅰ・Ⅱ・Ⅲ(卒業論文)」
「学問へのステップⅠ・Ⅱ」(初年次教育科目)「中国語Ⅰ・Ⅱ・Ⅲ・Ⅳ」(複数クラス)
※必要に応じて,共通教育科目を含む他の授業科目を担当していただく場合があります。
[業務]上記授業担当のほか、学生指導、大学・学部等の管理・運営、社会連携に関する諸業務

[応募に必要な学歴・学位]
博士 / その他
1. 博士の学位を有すること、またはそれと同等の能力・研究業績を有すること
2. 東洋史、中国語、中国文化、日中交流史を担当できること
3. 本学の建学の精神に基づいて、教育、学生指導、大学業務、研究及び社会連携活動に熱意と誠意を持って取り組めること
4. 採用後は本学への通勤圏に居住できること
5. 第一言語が日本語でない方は、職務上必要な日本語能力があること

系統號:

O-025528

【獎助】2025年「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計畫」申請案

標題:

【獎助】2025年「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計畫」申請案

時間:

2024年8月22日起至10月23日止

報導者: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

內容簡介:

一、申請資格:
  (1)國內大學歷史學相關系所之博士班研究生,其研究主題與本所歷史學之研究範疇相關者。外籍研究生申請案依現行法令規定辦理。
  (2)申請及獎助期間皆須具有學籍。

二、獎助期限:自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三、獎助金額:每月獎助學金新臺幣28,000元。

四、申請期限:即日起至2024年10月23日止。

五、申請規定:
  (1)已有專職工作之學生,不可申請本獎助學金。
  (2)獎助生於領取本獎助學金期間,不得兼任本所勞僱型兼任助理或工讀生。若兼領本院公務預算及基金內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經費之總額,不可超過本院獎助標準上限(博士生每月最高上限60,000元)。違反規定者應繳回溢領款項。
  (3)另辦理休學者即不符合獎助資格;若於學期中休學,應主動告知本所,並自休學生效日起停止獎助。

六、應備資料及申請方式:
  (1)申請書[請至本所網頁「申請事項」下載]
  (2)在學證明或學生證影本(加蓋當學期註冊章戳)
  (3)碩士及博士班歷年成績單
  (4)履歷、著作目錄
  (5)博士論文研究大綱或計畫書(5頁以內)
  (6)代表著作(最多2種)
  (7)二位教授推薦信
意者請備齊上述資料一式2份(第7項一份即可),郵寄至:115201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學門 羅麗芳小姐收。
備註:以上(1)、(4)、(5)另須提供電子檔(word格式),請Email至llf@asihp.net。

七、經本學門審核通過予以獎助者,需遵守下列相關事項:
  (1)由本學門研究人員給予指導。
  (2)獲獎助者應積極參與本所學術活動。
  (3)每半年(6月及12月)應提供研究進度報告備查,並於獎助結束前進行年終成果報告一次(不限於論文發表,博士論文構想或問題探討均可)。
  (4)其他未盡事宜,依照本所規定辦理。

八、相關資訊請洽羅小姐,電話:(02)2782-9555分機351,Email:llf@asihp.net。
網址:https://www1.ihp.sinica.edu.tw/Bulletin/News/2356/Detail

系統號:

O-025478

【獎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學術人才跨國培育計畫113年度甄選

標題:

【獎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學術人才跨國培育計畫113年度甄選

時間:

2024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計畫目的:選送學生為訪問交換學生身分,赴歐美重點大學進修1年。配合國外進修機構入學時間,自民國114年秋季學期起至115年春季學期止,共計1學年。

二、申請日期:自113年10月1日起至113年10月31日止,逾期不予受理。

三、申請方式:應於規定期限內,完成線上申請及資料繳交,申請網址及甄選簡章請見計畫官網(https://youconf.at/bunban)

四、語言規定:申請人應依類別提出下列語言能力證明,並須達到國外進修機構之語言能力要求(請至本計畫簽約合作之歐美大學網站查詢),始取得分發資格。如未於113年10月31日前提出下列語言能力成績單正本者,A、C類申請者可先繳交網路成績單或已報名考試之證明,最遲應於複試前補交語言能力成績單正本;B類申請者因德語及法語考試場次較少,依當年度計畫辦公室公布之考試日期場次為準,並繳交已報名考試之證明。
(一)A類、C類(不含德國杜賓根大學)選送學生:應提出TOEFL iBT總分90(含)以上,或IELTS總分6.5(含)以上之語言能力成績證明。
(二)B類及C類德國杜賓根大學選送學生:應提出德語或法語任一語言之能力成績證明,德語Goethe-Zertifikat成績B1(含)以上,或TestDaF 第三級(含)以上;法語DELF/DALF或TCF / TCF DAP成績B2(含)以上。

系統號:

O-025641

【獎助】住友財團「亞洲各國日本相關研究補助」

標題:

【獎助】住友財團「亞洲各國日本相關研究補助」

時間:

2024年9月1日(週日)至10月31日(週四)17:00(日本時間)

內容簡介:

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住友財團每年以東亞、東南亞各國為對象,獎助研究者進行日本相關研究,包括:比較研究、國際關係研究、交流史研究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同時,更希望以此深化各國及日本之間的相互理解。

申請時間:9月1日(日)至10月31日(四)17:00(日本時間)
獎助總金額:5,000萬日圓
申請方法:不接受紙本,直接上傳電子系統
歡迎各位對東亞研究及日本研究有興趣的好朋友們一起來申請。
更多相關訊息,請見住友財團官方網頁:https://www.sumitomo.or.jp/html/jare/japanrela.html

系統號:

O-025475

【獎助】第11屆「楊牧文學獎」開始徵件

標題:

【獎助】第11屆「楊牧文學獎」開始徵件

時間:

2024年11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楊牧紀念講座基金所附設的楊牧文學獎,自初創時即分為文學研究與文學創作兩組,以呼應楊牧文壇、學界雙棲的當代人文特質。2021年起,「楊牧文學獎」從東華大學擴及全台,並新設青春組,邀請十八歲以下高中生參與競選,透過積極獎勵的方式推動並提升文學創作與研究風氣。​
  
徵獎日期從即日起至11/1,徵件組別為「楊牧詩獎」、「楊牧研究論著獎」、「青春組詩創作獎」、「青春組詩評論獎」等,獎金豐厚,歡迎各界踴躍投稿推薦。​參加辦法及徵文徵文辦法請詳見簡章說明,相關表件請至楊牧書房網站:https://yangmulibrary.com.tw/events.php下載。

系統號:

O-025639

【徵稿】《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40期「台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40期「台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專題徵稿

時間:

2024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本期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合作推出專題,歡迎與以下子題相關論文踴躍投槁:
1. 理論(化)台灣的可能
2. 台灣哲學(與)共同體
3. 台灣哲學的過去與未來
4. 台灣文學與文化中的哲學與思想
5. 東亞連帶中的台灣哲學與文學
6. 台灣哲學的建置與人文學的危機與展望
7. 原住民思想與台灣
8. 台灣哲學的文學性
9. 台灣哲學在文化裡可能扮演的角色
10. 其它相關子題

系統號:

O-025653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第89期徵稿

標題: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第89期徵稿

時間:

2025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回望古典,不論是耳熟能詳的「文以載道」、「學而優則仕」或「君子不器」,展現的都是古代知識份子多元的角色、跨域的企圖。文人騷客,常不僅只是創作者,或兼為學富五車的鴻儒,或亦為運籌帷幄的官員。

何況明代萬象紛呈,從臺閣、復古到性靈、新變,雅俗共存、三教雜糅,目不暇給。加以出版業興盛,不論王公貴族或市井文化、庶民生活都得到記錄、彰顯,從柴米油鹽、豆棚瓜架,到出將入相、深謀遠猷,每個文人際遇殊異,其生命歷程,各有跨域的交織共鳴,並一起譜出了明代各擅勝場的合奏。或評為金鼓喧闐,或以為絲竹亂耳,今日解析明代文學的眾聲喧譁,正需結合跨域的研究視野。因此《成大中文學報》第89期,特別策劃「明代文學跨學科研究」專題,並擬定主題如下:

一、明代文學與經學
二、明代文學與史學
三、明代文學與思想
四、明代文學與政治
五、明代文學與社會
六、明代文學與地理
七、明代文學與宗教
八、明代文學與教育
九、明代文學與軍事
十、明代文學與文獻

歡迎海內外學者先進,惠賜 鴻文。

系統號:

O-025474

【徵稿】《中外文學》「城郊之間:空間、地方與群之動態」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中外文學》「城郊之間:空間、地方與群之動態」專題徵稿

時間:

2025年1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專輯主編:王慧娟、劉雅詩
預計出刊:2026年3月

空間以多樣的方式反映並塑造著人類經驗。空間中充滿著各種事件、記憶和故事。人類的行動於空間中展開,人類的感知定義空間,人類的行為形塑了空間,同時也受其形塑。空間與人類文化相互構成。從古代的耶利哥城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倫敦,人類的聚集改變了自然環境,並孕育出連結緊密的社區。人類對空間資源有意識地使用和改造,是自然與人類之間動態關係的核心。

空間的劃分,如城市、郊區和鄉村,在人類經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伊里亞德》中,特洛伊的高牆守護著一座被紮營在海邊的軍隊所包圍的城市;當奧古斯都透過藝術和建築將新政權寫入羅馬城時,維吉爾創作了《伊尼亞斯紀》;中世紀的倫敦常被比喻為神聖的耶路撒冷,而佛羅倫斯則是中世紀的雅典城。在十六世紀及其後,擁有劇院、妓院和客棧的郊區成為擁有各種可能性的邂逅場所。這些例子闡述了在人類努力理解和表現自身存在的過程中,空間的關鍵作用一再顯現。

在現代化之前,即使是在都市化程度最高的時期,大多數人們仍生活在城市外。在《工作與時日》中,赫西俄德讚美了農耕勞動的價值。《聖經》中,以打獵維生的以掃和居於帳篷中的雅各有著權力鬥爭。喬叟筆下的朝聖者來自英國各個角落,在前往坎特伯里朝聖的路上,他們相聚在城郊一家小酒館裡。在亞瑟王傳奇中,騎士們從城堡和宮廷出發,穿越充滿冒險驚奇的森林。人類發展的歷史不僅記錄了空間,更塑造人們對空間的想像。烏托邦幻想中的空間塑造,彰顯了人類對不同社會模型的渴望。但丁在《神曲》中交錯編織著地理與景觀,完成他的救贖詩學。從希羅多德到馬可‧波羅、再到十八世紀的旅行文學,遙遠的他方成為想像他者的沃土。

空間也超越了物理層面。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認為,空間是一種「社會形態學」,它與「功能和結構密切相關」(《空間的生產》94)。城市和公共空間孕育了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有些已經受到制度規範,如古希臘的法典、修道院的《聖本篤院規》,和中世紀自由城市的市政憲章,但許多則沒有。社區生態系統內的社會互動,確實如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所強調,取決於社會行為者在共同塑造的空間中的相對位置。然而,隨著生態批評的興起所顯示,空間的重要性遠超出我們人類有限的經驗。

因此,理解空間需要透過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本專號誠摯邀請藝術史、文學、哲學、歷史、古典研究、音樂學、宗教研究、文化研究、考古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賜稿。

論文截稿期限為 2025年1月31日,稿件請逕以電子郵件寄至《中外文學》信箱:chungwai@ntu.edu.tw。相關投稿規定與體例,請參閱《中外文學》網站。

系統號:

O-025473

【徵稿】《文化:政策.管理.新創》「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特刊徵稿

標題:

【徵稿】《文化:政策.管理.新創》「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特刊徵稿

時間:

2025年2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本期特刊旨在從亞洲的內部和亞洲以外的地區,共同研究亞洲新興文化內容的有機生產和流通。目的在藉由重新發現亞洲獨特的文化特徵,來定義不斷演化的亞洲文化政策框架及其創意經濟生態系統。另一個探索核心,則在於研究這些新興文化模式如何塑造亞洲地區內部,以及對外的國際文化關係。特刊希望同時探究全球北方(global north)和南方(global south)之間錯綜複雜且相互依存的動態關係,及其體現在創意經濟和文化基層工作者之間的協力合作、彼此扶持,乃至於在政策實踐上的交互滋養關係。通過這些動態關係的研究,我們期待為亞洲及全球的文化政策,包含研究及實務之間的交互影響,提出更深刻的學術發現。

我們鼓勵各種理論和案例分析的研究論文投稿,並邀請作者共同思考以下問題:

在亞洲日益增強的社會及政治參與環境中,社區/社群間如何促使差異而多樣化的聲音彼此互動,使不同背景的人們相互對話、傾聽,並理解來自在地和全球的多重挑戰?
隨著城市、人口、數位和社會經濟政策(從藝術、城市規劃到觀光政策)的不斷交疊,究竟誰是當前東亞和東南亞新興創意經濟中的新社會文化行動者(及活動的促進者)?
自全球北方的視角觀看,南方的進展或許相當有限,但全球南方是否仍有必要提出其獨特的文化政策模式?
國際文化關係(ICR)對於亞洲的在地知識實踐具有甚麼價值?
文化政策如何應對日益跨學科、跨越時間和地理空間的藝術及創意實踐特質?
特刊鼓勵各界提出獨特和非傳統的文化政策研究方法,闡明亞洲文化政策的新動態。歡迎對既有文化政策模型提出批評及翻新,本特刊期待來稿能提供亞洲文化政策令人耳目一新的趨勢及案例研究。

特刊投稿方式:「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主題特刊於2025年2月28日全文截稿,預定於2026年5月發刊。本刊竭誠歡迎上述主題之【研究論文】投稿,研究論文稿件皆進行雙向匿名學術審查,研究論文之正文(不含摘要、關鍵字及引用書目)字數限制中文為12,000至20,000字;英文為5,000-10,000。

另配合「當代亞洲文化政策的轉型及多重悖論」主題,歡迎相關議題之【書評、藝評、展評、政策評論及個案報告】來稿。評論類及個案報告稿件由編審委員會進行內部審查,其正文字數以中文1,500至3,000字;英文1,000至1,500字為原則。

期刊接受中文、英文稿件,以電子期刊及紙本期刊雙軌方式發行,每年出版兩刊,於5月及11月固定出刊。本刊採行嚴謹學術同儕審查程序,以及全文無償開放取用政策,定期出版、刊載於CPME紙本期刊與網站、國內外電子資料庫及開放進用平台。

投稿方式
敬請參考主題特刊徵稿啟事,註明投稿文章類別,並參照本刊「撰稿體例」規範及字數上限,併同「投稿作者資料表」(參酌本刊網站:http://cpme.tacps.tw),於截稿日前寄至本刊聯絡信箱:cpme@tacps.tw。來稿請採電腦打字並以MS Word軟體編輯,以電子郵件附加檔案方式進行投稿。

系統號:

O-025472

【徵稿】《漢學研究》「東亞古典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專輯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漢學研究》「東亞古典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專輯徵稿啟事

時間:

2024年3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預定於2025年12月出版「東亞古典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專輯,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廖肇亨研究員及陳威瑨副研究員籌畫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以三萬字、英文稿以一萬字為原則(含註釋)。體例請參照本刊「稿約」與「寫作格式」。本專輯的規劃構想說明如下:

以動物文化史為主題的研究與轉向,在當今各學門皆蔚然成風,誠可謂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熱點。相關問題意識展現在中國古典文學、哲學、經學、宗教等方面,引領人們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動物意象之型塑、動物精怪化之流衍、博物知識結構的發展、相關意象與政治、宗教秩序觀念及文明制度之間的關聯,乃至東亞文化交流史脈絡下,動物展現在文化意涵傳播與經貿往來等方面的影響,種種課題,不一而足。順此以物─動物為中心的觀察,即可開展更多值得深耕之面向,包括存續至今的動物意象之源流、古籍中所見之動物生態紀錄及其對文明之作用、對主流傳世文獻的重新看待以及對較少被顧及之專題文獻的觀照、涉及人─物關係論述的東亞傳統思想資源參與當代動物倫理學的可能性等等。本專輯基於上述關懷,邀請文學、哲學、經學、宗教、文化史等各領域學者,就不同角度析論東亞古典文化中的動物書寫之內涵與意義,歡迎學界方家賜稿,共同深化相關主題的發展。

※本專輯之截稿日為2025年3月31日
投稿信箱:chinesestudies@ncl.edu.tw

系統號:

O-025656

【徵稿】《中國文學學報》徵稿

標題:

【徵稿】《中國文學學報》徵稿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學報》(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合辦,自2010年創刊以來,承蒙學界先進厚愛、扶持,已樹立良好口碑(往刊可前往 https://chilitjournal.wordpress.com/ 瀏覽)。

為進一步促進學術發展、擴大研究成果之影響力及可見度,兩系同仁委任中大嚴志雄 (Lawrence Yim) 教授、北大吳曉東教授接掌編務,並對學報欄目、發行方式等予以優化改革。《學報》今已改組完成,重新投入服務,歡迎學者專家投稿。

《中國文學學報》以刊登中國古代及現代文學研究之論文為主,而與中國文學相關之文化、思想、學術、教育、藝術等領域之論文亦所歡迎。學報刊發之論文,均實施雙向匿名同行評審 (peer review)。

稿件請電郵編委會郵箱:chilitjournal@cuhk.edu.hk;撰稿格式請看學報網頁:https://chilitjournal.wordpress.com/ 。

系統號:

O-02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