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成大至善全國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5年3月22日(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學術演講廳、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會議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第三屆「成大至善全國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由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財團法人臺南市至善教育基金會合辦之第三屆「成大至善全國中文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會議將於114年3月22日(週六)於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與成功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舉行。歡迎中文系相關系所博士生、碩士生賜稿,研討範圍包含經學、史學、思想、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語言文字、民俗與文化、教學與應用等領域。
系統號:
C-059749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6月6日至8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國璽樓(新北巿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
聯絡人:
林穎煊,E-mail: vincentshen.conference@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系於2024年6月6日至6月8日為緬懷沈清松教授逝世六周年假輔仁大學國璽樓一樓與二樓以及卓傽樓四樓,主辦「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一方面,承繼沈清松為天主教士林哲學在地化或本土化所作出的努力,進一步謀思解決中華現代性的困境;另一方面,在後形上學、後世俗與後全球化時代,積極開拓中華新士林哲學理論研究的新向度,積極解決跨文化哲學與宗教交談的詮釋衝突,以及在AI時代中的自我與多元他者之間,關於終極真實、存有與死亡,自然生態與環境倫理,藝術與美學的可譯性,中西醫療哲學、照護倫理、照顧哲學或哲學諮商等哲學實踐的問題。
系統號:
C-024646
シンポジウム「東アジア冶金史学の開拓」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8日(週六) 13:00-17:00
地點:
奈良文化財研究所平城宮跡資料館講堂+ZOOM会議(奈良市佐紀町247-1)
主辦單位:
科学研究費JP20H01365(課題名「土製鋳型を中心とした冶金関連資料による東アジア冶金史学の構築」
內容簡介:
【開催趣旨】
中国においては、人類の冶金の歴史を考古学・文化財科学双方から検討を行う「冶金史学」がメジャーな研究分野として確立し、とくに近年、土製鋳型に関する進展が著しい。一方、日本においては砥石や羽口といった冶金関連遺物の研究に蓄積があり、土製鋳型についても新たな研究手法も試みられている。
本シンポジウムでは日中双方の研究蓄積を共有にもとづく「東アジア冶金史学」の構築を視野に入れ、考古学・文化財科学・実験的手法による研究成果を紹介する。
【代表者】
丹羽崇史 2020-2024年度 研究種目:基盤研究(B)
【プログラム】
13:00 趣旨説明
第一部 土製鋳型研究
13:10 蘇栄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块笵法と商周青銅器生産の構成(块笵法与商周青銅器生産的格局)」
13:30 苟歓(北京大学芸術学院)「侯馬銅器的外笵制作工芸研究」
13:50~14:00 休憩
14:00 三船温尚(富山大学)「3D計測データ解析による古代中国青銅器の原型と鋳型の製作技法検討」
14:20 長柄毅一(富山大学)「鋳型通気度と鋳造欠陥の関係について-鋳造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による欠陥予測」
14:40 村田泰輔(奈良文化財研究所)・丹羽崇史(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日本所在中国青銅器・銭貨鋳型に関するCT調査」
15:00~15:10 休憩
第二部 冶金関連遺物研究
15:10 森貴教(新潟大学)「砥石組成からみた手工業生産―冶金・鍛冶関連遺跡出土砥石の検討―」
15:30 丹羽崇史「冶金関連遺物からみた東アジア熔銅技術の変遷」
15:50~16:00 休憩
討論
16:00~16:55
16:55~17:00 閉会挨拶
【申込・問い合わせ先】
下記アドレス宛に6月5日までに➀氏名、②所属、③連絡先、④会場参加・オンライン参加のいずれか、を記入の上、申し込みください。
Eメールアドレス:niwa-t65☆nich.go.jp(☆を@に変更してください)
系統號:
C-024812
第42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14至1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彰化市進德路1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老師,Tel: 04-7232105 #2627;E-mail: 42nchcp@gmail.com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漢語音韻與構詞句法介面的互動」
會議子題:
(1)漢語音韻演變的分析與探究。
(2)漢語音韻史的回顧與展望。
(3)漢語音韻學文獻資料的分析與討論。
(4)漢語方言的歷史音韻研究。
(5)域外漢語材料的歷史音韻研究。
(6)漢語音韻與構詞句法的關聯。
(7)漢語音韻與臺灣本土語言的互動。
(8)臺灣本土語言研究對漢語音韻學的啟示。
(9)其他與漢語音韻學相關之議題。
系統號:
C-024645
中國法制史學會2024年夏季論壇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15日(週六)14:00-17:00
地點:
政治大學法學院法治斌講堂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制史學會
聯絡人:
唐秘書,E-mail: assn.legalhistory@gmail.com
報導者:
中國法制史學會
內容簡介:
與談人:歐陽正 副教授(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
主持人:梁弘孟 副教授(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
議程:
1330~1400 報到
1400~1500 《大清民律草案》起草中的禮法之爭——以親屬法草案為中心
報告人 黃琴唐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1500~1515 與談
1515~1530 中場休息
1530~1630 日本「舊民法」與法典論爭
報告人 小林貴典(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1630~1645 與談
1645~1700 綜合討論
系統號:
C-024803
雛鳳清聲:文哲青年學者夏季論壇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17日至18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線上視訊(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朱維銘
性別與情感資源的邊境:以林鵬俠1933年的西北行爲例
朱雯琪
Chinese Sources of Influence: Ancient Conceptual Theories of Association and China's First Systematic Account of Western Rhetoric
柯斯安 Schmidt, Christian
早期中國新名詞研究的貢獻與局限─基於資料庫的現代漢語新名詞及日語借詞研究
李筱涵
「現代民俗」的台灣寓言——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的「故事新編」與現代主義敘事的在地化表徵
洪敬清
明代趙光裕《百將傳》與編刊交集圈
高善銘
(未定)
胡頎
以身示法,以文賦形:梁武帝御講法會書寫中的布施
張康文
晚清澳洲僑民小說《多妻毒》:落腳、體面與「跨國在地化」
張惠敏
卜筮與義理的交織:重探朱子「《易》本卜筮之書」的思想意涵
邱琬淳
編織中的法華宇宙——碎形敘事與後設經典
黃鈴棋
論朝鮮女性詩歌在清代流傳的斷層與原因
湯舒雯
「港台腔入侵」:後社會主義中國的華語語系雜音
顏訥
「使龍以為己類」:清代嶺南筆記海澤異物敘述中的跨物種關係
鄧康宏
以鬼謀助人謀?從理學與詮釋學思考玩占與修身
羅珮瑄
《唐僧弘秀集》中的詩僧群像與文本網絡
嘉樹Rubén Almendros
《蜃樓志》——廣東小說之先驅
系統號:
C-024777
2024華裔學志漢學國際會議:非洲與華人文化的相遇:經典、歷史、宗教與圖像
標題:
2024華裔學志漢學國際會議:非洲與華人文化的相遇:經典、歷史、宗教與圖像
時間:
2024年6月20日至21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輔仁大學倬章樓四樓聖保祿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聖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2-2905-3275,E-mail: 029090@mail.fju.edu.tw
系統號:
C-024944
モンゴル帝国史研究の現在と課題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22日(週六)13:00-17:50
地點:
早稲田大学戸山キャンパス36号館382教室(新宿区戸山1-24-1)
主辦單位:
内陸アジア史学会
內容簡介:
■参加費
無料 ※要事前登録
■事前登録
参加ご希望の方は、6月15日(土)までに事前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
■プログラム
会長挨拶 柳澤明・早稲田大学文学学術院教授
主旨説明 小松久男・東京大学名誉教授・東洋文庫研究員(13:00-13:10)
第1部 司会:舩田善之・広島大学大学院人間社会科学研究科准教授
第1セッション チンギス・カンの実像(13:10―14:00)
宇野伸浩・広島修道大学国際コミュニティ学部教授
「チンギス・カン研究と初期グローバル化としてのモンゴル帝国」
白石典之・新潟大学人文学部教授
「考古学からみたチンギス・カン」
第2セッション ジョチ・ウルスとチャガタイ・ウルス(14:00-14:50)
長峰博之・小山工業高等専門学校一般科准教授
「ジョチ・ウルス史の研究動向から
─史料研究・考古学・貨幣学」
松井太・大阪大学大学院人文学研究科教授
「「周縁」からみたチャガタイ=ウルス
─トゥルファン発現モンゴル語・ウイグル語資料を中心に」
休憩(14:50-15:00)
第2部 司会:松田孝一・大阪国際大学名誉教授
第3セッション フレグ・ウルスから見えるもの(15:00-15:50)
大塚修・東京大学大学院総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
「モンゴル帝国時代ペルシア語歴史叙述研究の最前線」
諫早庸一・北海道大学・スラブ・ユーラシア研究センター特任准教授
「フレグ・ウルスの崩壊
─「14世紀の危機」の解明に向けて」
第4セッション 元朝から広がる海陸交通路(15:50―16:40)
村岡倫・龍谷大学文学部教授
「最古の世界地図『混一疆理歴代国都之図』から見る内陸アジア」
向正樹・同志社大学グローバル地域文化学部准教授
「混一疆理歴代国都之図から見る海域アジア」
休憩(16:40-16:50)
第3部 総合討論(16:50-17:50)
司会:舩田善之・松田孝一
系統號:
C-024747
2024佛教,意識與AI——第五屆木魚論壇佛學科學與未來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21日至23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圓山大飯店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木魚計劃
聯絡人:
木魚AI 峰會籌備處,E-mail: wfusa@woodenfish.org
內容簡介:
議程:
6月21日上午9am-12pm
第一議場:佛教意識與現代科學
此場考慮正念修習背後的機制和成果,以及批評者。
1、Paul Swanson (日本南山大學榮譽教授)- 「在智顗天台佛教光中的冥想清晰」
2、Eric Loucks(布朗大學正念中心主任)- 「星球與人類:正念行為改變的力量」
3、Bernard Faure (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 「走向單維度佛教? 正念、神經科學和自然主義」
4、Evan Thompson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正念作為社會認知:從認知科學的觀點」
5、越建東(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6月21日下午 1:30-5pm
第二議場:AI與佛教倫理
此場從佛教哲學角度討論技術發展的倫理含義。
1、Thomas Doctor(朗瓊·耶謝學院院長)- 「建立菩薩:朝向強大、可靠和關懷的智能模型」
2、Peter Hershock (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主任)- 「數字意識的延伸:進化飛躍還是業力偏離?」
3、Soraj Hongladarom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 「人工智慧倫理的整體目標是什麼?」
~~青年科學營~~
6月22日上午9am-12pm
第三議場:AI與佛教形而上學
此場從佛教對智慧、業力和意識的哲學理解角度思考人工智慧的可能性和限制。
1、Christian Coseru (查爾斯頓學院教授)- 「工程啟蒙:熟練生成型人工智慧的佛教概念工具」
2、Robert Sharf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 「人工智慧能冥想嗎?為什麼重要?」
3、Georg Northoff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教授)- 「冥想與自我:為什麼人工智慧不能(還不)展示非二元認知」
4、Gereon Kopf (路德學院教授)- 「人工智慧、感知和佛心:第四人稱方法」
5、鄭凱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 「莊子無我正念修習中的身體和大腦」
6月22日下午 1:30-5pm
第四議場:AI在佛教的應用
此場探索人工智慧在佛教領域的應用以及佛教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
1、Bill Duane(前谷歌職員、Bill Duane公司創辦人)- 「佛陀與企業在人工智慧世界中」
2、James Robson (哈佛大學教授、燕京研究院院長)- 「在太空上的寺廟-日本佛教對人工智慧的應用」
3、Venerable Jiryu Rutschman-Byler (舊金山禪修中心主持)- 「機器禪師:美國禪宗佛教中人工智慧的案例研究」
4、熊谷誠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與古谷俊一(Teraverse 公司)-佛教網絡-物理系統的發展報告:機器佛陀與元宇宙 [線上発表]
~~台灣寺廟AI工程展示~~
6月23日上午9am-12pm
第五議場:AI與佛教的未來
此場衡量利用人工智慧實現佛教目標的可能性,並討論人工智慧與人類未來積極關係。
1、Olaf Witkowski (Cross 實驗中心創辦人)- 「交織的未來:調和生物和技術思維」
2、Jeanne Lim(Being AI 公司創辦人)- 「AI存在:智慧和啟蒙追求的副駕駛員」
3、Pat Pataranutaporn (麻省理工學院項目開發者)- 「人工智慧能幫助人類達到啟蒙嗎?」
系統號:
C-024775
國立嘉義大學第十九屆中國文學系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30日(週日)8:00-17:30
地點:
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J407(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系統號:
C-024806
海峽兩岸鄭和研究學術交流暨第二屆世界華人鄭和論壇
標題:
時間:
2024年6月30日(週日)
地點:
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30號)
主辦單位:
臺灣中華鄭和學會
內容簡介:
研討會主題
《海洋文化與鄭和研究─二十年來鄭和研究的回顧、省思與前瞻》
本會進入20週年之際,為紀念吳京部長播種紮根劬勞,並履行輪流舉辦義務,且正視兩岸現況政治現實,希望合併兩個研討會,於今年六月底,在台灣正式舉辦兩岸鄭和研究學術交流暨第二屆世界華人鄭和論壇研討會。除期待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並進一步希望能交換各區域在鄭和研究上的成果。特此,敬邀海峽兩岸暨全球鄭和研究同好,投文並能蒞臨寶島,共襄盛舉。
聯絡人:中華鄭和學會沈明昌秘書長、上海鄭和研究中心時平主任
電話:+(886)(02)-2367-1797、+(886)(02)-2363-6358、協辦單位宗哲社+(886)(02)-2913-6652
手機:台北沈明昌+(886)920-092300、大陸時平+(86)138-16123264
承辦單位秘書梁又今+(886)963-017610
系統號:
C-024644
關稅、貿易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東亞經濟的形塑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關稅、貿易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東亞經濟的形塑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7月4日至5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南部院區跨領域研究大樓演講廳(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一段1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twconf@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自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6月16日截止報名,6月20日網路上公告與會名單。
2.本次會議地點在臺南,請留意。
3.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4.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
系統號:
C-024756
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7月12日至1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
聯絡人:
林先生,Tel: +886-2-7749-1489;E-mail: ntnutop@deps.ntnu.edu.tw
內容簡介:
「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將於2024年7月12至13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舉辦。本次會議旨在深化國際間的教育合作,期透過專家學者的經驗分享,展示各類研究主題最新成果,推動國際漢語教學理論以及跨文化研究的發展,竭誠歡迎全球各地華語文教學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們共襄盛舉。
會議形式:
包含主題演講、特邀演講、工作坊、論文發表。
會議討論議題(會議包含但不限以下子題):
1.語言本體研究
2.社會文化對漢語教學的影響
3.二語習得的教材、教法(含數位學習)
4.語言的測驗與評量(含測驗命題設計、華語文能力測驗)
5.科技輔助漢語教學
6.華語師資培育
7. IB國際文憑教育
8.國際華語文教育(含國際學校、僑校)
參加研討會人員均須完成報名程序,請於 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註冊及線上繳費。 繳費方式:(註冊後以信件通知)
系統號:
C-024643
第三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9月27日至29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臺大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佛光山寺(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山金光明寺、中華慧炬佛學會
聯絡人:
第三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籌備處,E-mail: ntucbs2024@gmail.com;Tel: (02)2707-5802分機202
內容簡介:
「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源起於恆清法師於西元1990年(民國79年)發起成立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會議,此會議至今年(西元2024年)為止已舉辦了34屆,而會議名稱曾多次變更,包括有「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佛學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等。
本協作平台的設置,起因於2012年的第23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由元亨佛學院、中華慧炬佛學會主辦)時,各參與單位代表決議成立一協作平台,做為資訊流通、籌辦工作經驗分享之用,委請法鼓佛教學院代為設置、管理平台,考量此會議是提供給台灣地區進行佛學研究之博碩士,一個發表個人研究成果之平台,故本協作平台定名為「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並期望透過此一平台,增加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之能見度,累積各籌辦單位之經驗。
本會將於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前通知入選者,請於2024年8月8(星期四)前繳交論文全文Word檔及PDF檔各一份,傳送信箱同上。
系統號:
C-024710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標題: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時間:
Monday, September 30 - Wednesday, October 2, 2024
地點:
Ruhr-University Bochum, Germany
主辦單位:
Ruhr-University Bochum
內容簡介:
From the 30th of September until the 2nd of October 2024, the TAP Team will hold their nex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bout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at the Ruhr-University Bochum. The workshop aims to discuss different ways of teaching Taiwan studies through digital means. To see more scala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we invite research abstracts on digital experiences and format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 Digital tools and techniques (Databas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 Distance learning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Virtual School/ Online Learning)
- Interactive learning in different areas (e-learning platforms / museums / libraries / exhibitions / universities / schools)
*Case stud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thropology,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re most welcome.
系統號:
C-024642
2024 臺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 「婚姻之外,平等之內:單身與非婚關係的挑戰」
標題:
2024 臺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 「婚姻之外,平等之內:單身與非婚關係的挑戰」
時間:
2024年10月5日(週六)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台灣女性學學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
E-mail: tfsa.info@gmail.com
內容簡介:
|主題說明|婚姻之外,平等之內:單身與非婚關係的挑戰
在民主化之後,台灣追求婚姻平等的性別運動經歷了男女不平等的異性婚姻體制的改革,直到近年將同性伴侶納入婚姻體制的同婚合法化,儼然已到達新的里程碑。雖然婚姻家庭體制還有許多需要改革之處,但相較於過往,人們進出婚姻的自由、在婚姻關係中的平等都有了相當程度的提升。然而,除了進出婚姻的自由與婚姻關係內的平等外,也值得關切的是生活在婚姻之外的人們,包括單身者與有非婚姻的(同居或非同居)伴侶關係的人們。特別是,如同日韓中國等東亞國家,台灣的單身比例日益增加,有相對穩定的極低非婚生率,而國家則在面臨少子化的衝擊下,基於婚育結合的理由而推動催婚催生的政策。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更需要看到婚姻之外人們的處境,了解其所面對的歧視,以及其所想望與需要的平等。
|重要時程|
全文繳交期限:2024年8月20日
研討會議日期:2024年10月5日
系統號:
C-024711
第二十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0月18至1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edith7384@hotmail.com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與先秦兩漢相關範疇之
(一)經學
(二)史傳諸子
(三)文學辭賦
(四)語言文字
(五)出土文獻
(六)其他相關議題
截稿期限:
論文全文付梓稿:2024年8月31日前
投稿者務請依照本會撰稿格式書寫,以利編輯作業
並請將論文題目與提要、論文全文付梓稿於相關截止日前
將電子檔寄至:edith7384@hotmail.com
郵件標題格式須為:〈稿件名稱〉-作者姓名
系統號:
C-024641
2024「臺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林先生,E-mail: picaball@gmail.com、陳先生,E-mail: pyrlc@ccu.edu.tw
內容簡介:
非常感謝各界師長朋友的踴躍參與,2024年10月由臺師大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舉辦之「臺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研討會,目前已經完成審稿與結果通知程序。請投稿者請留意當初登錄投稿表單之電子信箱,如未收到相關通知,也可以寫信至picaball@gmail.com詢問。
本次我們收到許多提問深刻、充滿啟發的投稿摘要,然因研討會之發表場地時間所限,仍有一些遺珠之憾,這點也請各位朋友體諒。
本次會議將有40位左右,來自哲學、文學、歷史、原住民研究等學門的發表者與會,我們將會思索「臺灣理論」如何可能,也會探討本土思想與共同體的關係。更要透過重新反思臺灣哲學思想的今昔,來尋求人文學科的當下診斷與未來展望──並且在建構基礎學科的前提上,推進「臺灣學」與當代全球思潮對話的更多可能。
因研討會行政因素,我們將於9月初,公布研討會的正式議程與論文摘要。請關注臺師大臺灣學中心的臉書粉專。歡迎所有關心臺灣哲學、文學、文化的朋友,一起思索我們的島嶼,共同探問屬於本土的哲學思考與文化論述。
備註:研討會後,建議投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臺灣文學館)、《臺灣學誌》(臺師大臺文系)或Sinophone and Taiwan Studies Series (Springer)專書
系統號:
C-024640
2024年臺灣文學學會年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0月26日(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會議廳及文學院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twla161030@gmail.com
內容簡介:
2024年年度學術研討會主題訂為:「華語語系研究再出發 :混語、跨界與多聲交響」,將提出以下子題公開徵稿:
(一)華語文學、台語文學、客語文學、南島語系文學的混語與跨界
(二)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歌曲的混語與跨界
(三)「國語」出現的歷史脈絡及當代應用:從標準語到混語
(四)台灣電視台製播戲劇的語言分類與語言混雜
(五)台灣文學的類型跨界,例如:寫實主義與魔幻主義、輕小說與歷史小說、言情小說與歷史小說、新住民文學與自傳,或其他組合。
(六)流行歌曲、民謠、傳統戲曲的混語現象與當代化
(七)鄉土文學與新鄉土文學的語言使用
(八)華語語系電影 : 如,香港粵語電影
(九)台灣各種語言師資之培訓
我們也歡迎其他主題的投稿,包括但不限下列主題:
台灣類型文學(科幻、言情、武俠)
當代台灣的歷史小說
台灣文學的地景與空間再現
台灣文學與民俗再現
台灣同志文學
台灣生態文學
台灣文學中的性別或階級
新住民文學
台灣文學作品外譯
來稿注意事項
(一)投稿資格:本會會員。
(若非會員者亦可先來稿,待通過審查後,再完成入會手續)
(二)提供「中文摘要」300~500字。
(三)「中文摘要」截稿日期:2024年5月31日。
(四)「全文」截稿日期暫訂於2024年8月31日,字數請盡量控制於2000~3000字(不含註解、參考文獻),研究構想或成果請於發表簡報裡完整呈現,以利現場討論。若確需更多字數,請切勿超過7000字。
(五)來稿請至「https://forms.gle/aEnVo3GFxHcLoMYQ7」填google表單,並來信「台灣文學學會」電子信箱: twla161030@gmail.com,主旨請註明「OOO(投稿者姓名)已投稿2024年會」。本會將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於學會網站公告錄取名單,並另函告知後續會務訊息。
(六)本會議不另贈稿酬,論文發表期間之住宿、交通,由發表人自理,主辦單位恕不代予安排。
系統號:
C-024639
第21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境界或再生:臺灣文學的美學與轉化
「臺灣文學」的存在,歷經政治解嚴、主流邊緣價值觀變動的1990年代,在2003年國立臺灣文學館成立,2004年國立臺灣大學設立臺灣文學研究所之後,迄今已達二十年的歷史性階段。在這二十年間,臺灣文學在各公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中,或以獨立所、或成系、或通識教養、或融合於中文/華文族群區域文化等科別之中,發揮理論建構、議題開拓、認知推廣等目標,使「臺灣文學」已成為國內外普遍認同的學科與文類。
「文學」承載著人群的記憶與情感。以臺灣為名的文學在臺灣,不應自滿於只成為一種創作類別。在臺灣文學研究學科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柯慶明教授,提出成功的文學應能「提供我們一種兼具美感以及倫理啟示性的經驗歷程」(《柯慶明論文學》,2016)。那麼,文學如何帶領身處不同世代與環境、面對無常災難與困頓的臺灣人,穿越因果劫厄的無力無奈,研煉片刻悲喜而昇華為悠遠遼闊的生命境界?另一方面,「文學」在人文學科中對於世界的劇烈變化最為敏銳,少子女化、氣候生態變遷、視覺文化的注意力轉移、科技產業的磁吸等等,對於臺灣社會的衝擊正由附著於生命經驗的文學所承擔。文學的危機與機會,正是這高山海洋晶片島嶼的任務與生機。造成文學轉譯成為近年備受矚目的議題,如何找到更多文學書寫的欣賞者,卻又不失文學的本質,都是時刻迫近的課題。
「文學」找生路的摸索例如非虛構寫作(non-fiction),或者尋找更強的載體如漫畫、影視、遊戲等,使文學介入社會、介入世界而帶來更多可能性的意義。而視覺媒介的強大支配力看似對文學造成威脅,但若將跨媒介改編的轉化行動,視為文學作品的再生,其跨界的動態過程與成果將持續存在,且對讀者產生意義,同時也讓文學主題的生命感受能對應於複雜的社會。
鑑於日本文學、朝鮮文學都在官方挹注、民間致力之下,透過翻譯轉化獲得世界性的認可,帶來深度學習語言、親近文化的積極效應。臺灣也開始經營外譯、展示與IP產業,朝向世界文學而前進。跨類型轉譯、跨語言外譯、跨媒介改編,這幾個進行中的解方,看似有所成果,但也都有待研究者闡發臺灣文學境界,以做為創作者訴說臺灣故事、閱聽讀者進入臺灣特殊時空的基礎。值此廿年的歷史關鍵,在多重視野的交錯下討論臺灣文學的境界或再生,正是臺灣文學館與臺灣文學系所責無旁貸的使命。本次會議建議的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也歡迎其他與會議主題相關的論文:
❖ 日治文學裡的風景與自然生態
❖ 桃花源、海外仙島想像與臺灣文學
❖ 古典詩文、日治小說裡的山海書寫與風土
❖ 原住民文學與多元自然
❖ 百年來臺灣哲學與文學的對話
❖ 臺灣文學的文獻採集與典範化
❖ 各文學文化場館之常設展與特展的主題研究
❖ 臺灣文學的文史轉譯
❖ 非虛構寫作的臺灣文學
❖ 臺灣文學與AI的對話
本次會議中文進行發表,開放個人與小組(三人)提案發表論文,請於2024年6月15日前以電子郵件夾帶Word檔提案申請。個人提案者,請準備論文摘要(500字),並附上個人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簡要代表著作目錄、電郵信箱); 小組提案者請準備整組提案說明(500字以內)以及各篇論文摘要(500-800字/篇),並檢附所有成員簡歷。提案請寄:
❖電子信箱:2024nmtlgraduate@gmail.com
❖郵件主旨:投稿「第21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聯絡人:曾士銘
會議籌備小組將於2024年7月底前通知審查結果。獲接受者需於2024年8月31日前繳交論文全文。
重要日期:
❖摘要截止期限:2024年6月15日
❖摘要接受通知函寄送時間:2024年7月底前
❖全文繳交期限:2024年8月31日
❖會議日期:2024年11月9日(六)至11月10日(日)
系統號:
C-024638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標題: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時間:
20-22 November, 2024
地點:
Paris (France) and Online
主辦單位:
CRCAO+EPHE-PSL+U.Strasbourg (France)
內容簡介: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to be held in November 2024, in Paris, France, and online.Numerous texts have given rise to illustration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transmission, whether literally supplemented by images or figures, or enriched by discourses suggesting parallels, reformulating or arguing by example.
By juxtaposing images or other texts, illustration, literally or figuratively, establishes a dialogue with a source text and questions its content. It is this notion of illustration, of exemplification, of image, that we propose to explore, as part of a research program exploring the critical tradition of commentary in China, and its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TIMELINE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full papers: October 30, 2024
系統號:
C-024637
第六屆《群書治要》與《貞觀政要》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1月22至2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中國文學系會議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游小姐,E-mail: nckuconf@gmail.com
系統號:
C-024635
「『流觀與新變』——當代多元視域下的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4年11月23日(週六)
地點:
東海大學文學院(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林教授,Tel: 04-23590121#31122;E-mail: thuchinese@thu.edu.tw
內容簡介:
古典文學研究,向為中文學界研究的重要主軸。但在當代各式新工具、新資料、新視野的刺激與影響下,在在使古典文學研究,有一新的面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同仁,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向來兢兢業業,並卓然有成。同時,本系辦理「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即將邁入第廿九次會議,本系擬於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於本校舉辦「『流觀與新變』──當代多元視域下的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歡迎學者、教師與相關人員踴躍參與。
會議語言:中文
論文完稿收件日期:2024年10月10日
系統號:
C-024636
全國亞美研究會議:「亞美文學中的情感與照護」
標題:
時間:
2025年1月9日至10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一樓會議廳、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內容簡介:
歐美所自1990年代以來提倡亞美文學研究迄今已有三十年,雖然我們持續耕耘,並定時舉行國內及國際會議,行之有年,但近年來,國內亞美研究的熱度似乎有所下降。因此,我們希望組織一場國內研討會,一方面匯聚中青生代的學者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也企圖從情感和照護的角度切入,思考亞美文學如何回應這兩個當前的重要議題。
從David Eng's Racial Castration和Ann Cheng's Melancholy of Race 開始,情感或情動一直是理解亞美文學與亞裔社群的重要入口,母女情結與移民經驗總是相互纏繞,湯亭亭和譚恩美的早年作品對此皆有深刻的著墨。Cathy Hong Park's Minor Feelings: An Asian American Reckoning更是近年亞美研究的重要作品,亦有中文譯本《我受傷,故而我存在》出版。其中的母女關係,食物與跨國家庭聯繫可引申出世代與跨國照護(care)的思考。相關的文本亦不限於此。Karen Tei Yamashita's Letters to Memory、Viet Nguyen's Sympathizer、Elaine Castilo's America Is not the Heart等,都頗有可觀之處,值得學者挖掘。臺灣學者劉文的新作Feeling Asian American: Racial Flexibility Between Assimilation and Oppression更是指向了情感在亞裔面對同化與壓迫之間發揮的作用。更為深入的理論性與歷史性研究,亦有Christian Klein's Cold War Orientalism、Jeffrey Santa Ana's Racial Feelings或Catherine Ceniza Choy's Empire of Care: Nursing and Migration in Filipino History、Valerie Francisco-Menchavez's The Labor of Care: Filipina Migrants and Transnational Families in the Digital Age以及Y-Dang Troeung's Refugee Lifeworlds: The Afterlife of the Cold War in Cambodia可供參考,從移動的議題延伸到照護勞動、冷戰歷史與殘障研究。因此,我們希望以「情感與照護」為題,邀請大家來進一步討論這個主題。相關的子題大致如下,但也不限於此:
Racial Melancholia and Minor Feeling
Generation, Memory, and the Politics of Care
Feeling and Identity
Transnational Affect
Negative Affect and Racial Formation
Post-Identity Fiction
Ethics of Work and Care
Cold War history and post-Cold War formations
同時,關於國內及中文世界亞美研究成果的專題評述與回顧研究也非常歡迎。會議後,我們也會循往例將會上發表的論文,經修改與審查後,編輯成冊出版。
意者請於2024年6月30日前寄交題目和摘要,至tseng63@sinica.edu.tw。我們將於七月底前公布與會名單。
系統號:
C-024709
第一屆唐宋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5年5月23日至2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nckuclts@gmail.com
內容簡介:
為提供唐宋詩學的專家學者一持續性的知識交流平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擬於2025年5月23-24日舉辦「第一屆唐宋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謹以此函,公開徵求論文,歡迎唐宋詩學相關的原創性研究投稿。參考子題如下:
一、唐音宋調的再思辨。
二、唐宋詩的個案研究。
三、唐宋詩選本與詩話研究。
四、唐宋詩學史研究的新視角。
五、唐宋詩學的文獻整理研究。
六、唐宋詩學跨領域研究的新路徑。
七、域外唐宋詩學研究相關論題。
八、其他唐宋詩學研究相關論題。
徵稿對象限大專院校或相關研究單位之在職或退休學者,及已通過博士學位資格考試之博士生。
有意惠稿者,請於2024年8月15日前,填寫本函所附表格,逕回函至大會徵稿信箱:nckuclts@gmail.com。大會將組織委員會,對題目暨摘要進行審查,預計於九月下旬公布錄取名單。
系統號:
C-024790
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5年6月30至7月1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慶明文學講座
聯絡人:
詹秘書,E-mail: edith7384@hotmail.com;Tel: (02)2905-2845
內容簡介:
主題說明:
無論在當代臺灣文學,又或全球華語語系文學的領域裡,郭松棻(1938-2005)與李渝(1944-2014)都是非常重要的兩位人物。
首先,在六〇年代興起於臺灣的現代主義潮流與前衛藝術實驗中,郭松棻與李渝都是核心的參與者,而他們作品到今日業已躋身現代派經典的創作成果之林,影響方興未艾。
其次,除了在文學領域的成就,郭松棻與李渝在哲學撰述與文藝評論上亦深有貢獻;前者的存在主義評述開風氣之先,後者的文藝評論反思民族主義的界限,尤其閃爍洞見。
其三,對於刻正處在冷戰遺緒猶存,後冷戰山雨欲來的吾人而言,郭松棻與李渝在六、七〇年代之交赴美留學,投入激進學生運動的傳奇經歷,毋寧顯示臺灣的「回歸現實」世代與「全球的一九六〇」(Global Sixties)浪潮,兩廂跨太平洋闡連(transpacific articulations)的互動漣漪;此刻回顧其人其作,尤具啟示。最後,郭松棻與李渝作品投射於二十世紀中國/臺灣歷史的深刻關懷,儼然形成某種另類版本的中華民國/臺灣史詮釋,面對島嶼認同政治仍舊膠著難解的情境,郭、李的史識值得深度挖掘。
奠定於此,本會議以「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為題,敬邀海內外學者專家惠賜大作。
徵稿主題:
1. 郭松棻、李渝的保釣參與、政治思想及其時空脈絡
2. 郭松棻、李渝的文藝理念與淵源(包括抒情傳統、宗教意象、「文/物」論…)
3. 不同地理尺度(臺灣、華語語系、東亞、世界文學)下的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文論
4. 冷戰與後冷戰視野中的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文論
5. 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民國/日治文學史的對話
6. 郭松棻、李渝的手稿與藏書研究
7. 郭松棻、李渝文學與文論文本的新詮釋可能
8. 其他相關議題
截稿期限:
1、論文題目與摘要截止日期:2024年6月16日前。(請見提要表)
2、摘要審查:論文摘要經大會學術組審議後,另行擇期。專函通知審查結果(預計2024年7月間),投稿者務請依照本會撰稿格式書寫,以利審查作業。並請將論文題目與提要於相關截止日前,將電子檔寄至:edith7384@hotmail.com,郵件標題格式須為:〈稿件名稱〉-作者姓名。
系統號:
C-02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