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明代跨界史研究」國際會議

「明代跨界史研究」國際會議

標題:

「明代跨界史研究」國際會議

時間:

2023年6月1至2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The James P. Geiss and Margaret Y. Hsu Foundation「A Conference on Border-Crossing in the Ming」計畫、中國明代研究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報名連結(2023/5/29截止):https://forms.gle/ams8mvxySzW24REeA

❈ 本會議不提供紙杯與免洗餐具,敬請自備環保杯及餐具。
❈ 敬請事先填寫報名表單,以利餐點準備。
❈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 聯絡資訊:林小姐, anne531@asihp.net

系統號:

C-022284

斷裂之後:當代中國變動下的復甦、韌性和懷舊 重新構思中國民族誌國際學術研討會

斷裂之後:當代中國變動下的復甦、韌性和懷舊 重新構思中國民族誌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斷裂之後:當代中國變動下的復甦、韌性和懷舊 重新構思中國民族誌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6月2至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三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

聯絡人:

楊先生,E-mail: 2023RCE@gmail.com

內容簡介: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YJsQvK4f31NXDhNm6
議程和論文摘要:https://owenyang1234.wixsite.com/2023

流行疾病和政治動盪破壞和擾亂了世界秩序,影響了經濟生活、社會網絡和政治治理,也對文化尊嚴和族群生存造成新挑戰。「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威脅,對經濟活動和跨境移動仍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後疫情」下的復甦行動已逐步邁向「新常態」,社區、社會和經濟活動也重新建立連結。然而,中國社會與經濟在新冠病毒下,仍存在重新封鎖的擔憂。疫情下的「斷裂」(disruption)所帶來的破壞和危機感,會影響在衝突環境中的人們的應對方式,並可能衍生出新的社會不平等,或加劇現有族群間的緊張局勢。應對流行疾病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對社會經濟生活的破壞和干擾,我們需找到「復甦」(recovery)的有效對策和社會「韌性」(resilience),以對人類未來健康的潛在危機做好準備,也同時緩衝流行病帶來的各層面的損失。

韌性通常需要具備個人或集體的適應能力,從斷裂中恢復並避免未來遭受風險,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霸權統治和象徵性暴力的持續影響。「懷舊」(nostalgia)成為一種協助記憶的實踐方式,懷舊萌生於政治動盪和斷裂之後,涉及社會歷史、個人記憶、斷裂經驗,受到當代政治和新興社會現象形塑而成。「懷舊」透過對新舊表述文類的挪用,經由數位媒體平台的敘事,再次建構歷史記憶。

對於流行病和政治動盪的記憶往往是碎片的,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的形塑跟斷裂,又與如何被體驗而產生?由誰來掌握和詮釋?出於何種目的?通過什麼手段等因素緊密相關。而建構出來的過往經驗, 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在當下如何被敘述和記憶,也構築了人們如何詮釋現在發生的日常事件和感受。「斷裂的願景」(visions of disruption) 提供我們重新思考具有批判性的、本地的和懷舊意涵的歷史和記憶,以及產生新的社會文化秩序和價值觀的可能性。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連結方式涉及記憶如何透過不同的文類、媒體、媒介和領域的實踐而被表達、建構或重新構想。於此,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交錯,近一步提供未來的願景,以尋求更好的生活。

本次會議應對斷裂後的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層面的復甦和危機,以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民族誌的視角,探討在中國和亞太地區因疾病衝擊和政治動盪造成的斷裂之後,其所展現出的多樣化的復甦行動、韌性和懷舊的論述和實踐。並通過此去理解,疾病和政治動盪帶來的斷裂經歷和歷史記憶,也可能是相互影響、眾聲喧嘩或是相互矛盾的,這都並存在我們所處的整體世界。

Keynote Speeches :
Shu-min Huang 黃樹民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David Holm 賀大衛
Department of Ethnology,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系統號:

C-022242

地方感與全球化:文化、文學與社會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Literar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地方感與全球化:文化、文學與社會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Literar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標題:

地方感與全球化:文化、文學與社會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Literar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時間:

2023年6月2至3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逢甲大學第六國際會議廳(發表會場於2023年3月公告)

主辦單位: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內容簡介: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國際間商品、勞力、資本、貨幣、運輸自由流動的一種狀況;然而近年疫情導致各國封閉邊境,世界大國政經走向保護主義,「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呼聲甚囂塵上,認為全世界正走上「逆全球化」的步伐。不過,人類社會交通、訊息傳輸技術大幅度進步,讓過去仰賴雙腳行走於地表不同聚落間的身體空間感已轉變;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體會到的天候節奏與生命連續感,而跨國新科技與新媒體發展出的紀錄模式、衍生的新型態傳遞媒介,讓人們當下所體驗、所經歷的事件、影像、觀念或感覺,不分時空被重新編輯,讓傳統時間流動中感受到的規律感被打亂。傳統觀念中對時、空的理解,在當代人們身體已不斷被新媒介、新技術與新工具的轉化與編輯後,帶來許多異於傳統地方社會的新體驗。全球化步調不會走回頭路,不再反璞歸真回到雞犬相鳴的村落--當代科技媒介與跨國資本的滲透,個體雖身處各自城市或地方村里,但所感受到的全世界共時感與一體感,已是不可逆的發展。席捲全人類生活的「全球化」現象,如何進入地方,交織在「地方感」下?

世界一體化下的「地方感」在全球化趨勢下當如何自處?地方緊繫與人群、意義和事物的全球流動方式,因大衆傳播的移動力(高速公路、鐵路、機場)以及消費社會、觀光業的發展,加速世界同質化(Tim Cresswell, 2006:73)。跨國資本移動後全球化,反過來讓地方趨同與同質化。隨之而來的問題,全球化下同質性更導致地方競爭。誠如 Harvey(哈維)指出,投資於消費奇觀、推銷地方意象、競爭在文化資本和象徵資本的定義上,以及塑造吸引消費者的地方有關的鄉土傳統振興,全都捲入地方競爭中(Harvey, 1996:298)。

地方如何創造地方感?人們在地方中尋求地方依附感,透過周遭各種努力促使地方更具特色和能見度,提供自豪感與歸屬感。這時選擇「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民俗節慶」或「地方書寫」等形式,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根着於過往的地方感覺(Tim Cresswell, 2006:99)。與此同時,近來研究發現,全球化下「地方」應理解為開放式而混雜(hybrid)、相互連結流動產物,是路徑(routes)而非根源(roots)。這種開放式的地方觀點,質疑著地方的根深柢固且「真實」(authentic)認同感的意義核心(Massey, 1997)。換言之,當代所認定的地方社會,不會是一種固着不動的鐵板,也不是封閉自足的小天地,而是不斷變動的場域。

而21世紀「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一詞逐漸為大眾耳熟能詳。此詞原是指結合「全球性」(global)及「地方性」(local)二者的一個合成字,代表著「全球性思考、地方性行動」概念。其中的地方性隱有全球化影響,而全球性也透過地方場域而得以開展。更甚之,這種世界化視野中隱含的地方感,或地方感滲透著全球化的養分,其實並非過去地方學討論的專場,各種領域多年來陸續拋出相關議題,包括文化、文學與社會等範疇。

有鑑於此,本所延續第一屆「文化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地方之名」的精神,強調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國際與在地的激盪,規劃本研討會,以「地方感與全球化」為主軸,討論議題集中在「地方感」、「全球化」與「身體感」等議題:
(一) 文化領域
☆地方文獻與文物詮釋
☆臺灣地方學與地方文化論述與發展
☆文物研究中的全球化的現象
☆資本世下的南島語族社會
(二) 社會領域
☆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
☆地方創生案例
☆社區發展與跨國企業
(三) 文學領域
☆中外文學中的地方感
☆中外文學書寫的全球化或去全球化
☆身體感與地方空間

系統號:

C-022329

林正弘教授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

林正弘教授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

標題:

林正弘教授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

時間:

2023年6月3至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哲學系館(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臺灣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林正弘教授離開我們將滿一年,然而大家的懷念之情不曾稍減。為了表彰林老師對我們難以估量的影響和對台灣哲學界的巨大貢獻,我們籌備了這場紀念研討會,展現我們的工作成果,也回憶林老師的教學風采。
在此邀請緬懷林老師,同時也對哲學學術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參與。

報名:https://forms.gle/ZzMjTWiaUm5vzWGj6
說明:
(1)本研討會與「臺灣邏輯、方法論、科學與科技哲學學會」(LMPST Taiwan)學術研討會同場擧辦。由於人數眾多,場地空間能容納的參與者有限,敬請詳實填寫報名表,主辦單位審核通過才會納入參與名單。報名截止日期5月28日。

(2)6月4日下午3:00到5:30是「林正弘教授哲學教學現場之回憶」紀念座談。本座談開放參與,不必報名,直接入座。本座談同時安排視訊直播,Wexbex會議室連結:https://reurl.cc/5MebV6

系統號:

C-022330

2023南亞與東南亞政教關係研討會

2023南亞與東南亞政教關係研討會

標題:

2023南亞與東南亞政教關係研討會

時間:

2023年6月9日(週五)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330106室(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臺灣南亞與喜馬拉雅研究學會、臺灣東南亞學會、臺灣東南亞與南亞協會

內容簡介:

報名表連結 (6月6日截止)
https://forms.gle/nNEVjbChAhc32CmG6

系統號:

C-022359

(全球化)中國的民族誌與理論化全球秩序的地緣政治研討會

(全球化)中國的民族誌與理論化全球秩序的地緣政治研討會

標題:

(全球化)中國的民族誌與理論化全球秩序的地緣政治研討會

時間:

2023年6月8-10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5月22日(星期一)23:00截止
錄取人數:限額40名,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於展開審核作業後,將於5月25日(星期四)前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5月25日(星期四)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 絡 人:林音秀小姐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C-022286

超越全球化跨區域主義和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超越全球化跨區域主義和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超越全球化跨區域主義和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6月20至21日(週二至週三)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與會學者:
Evelynn Hammonds (主題報告)
Elise Burton
Fa-ti Fan
Brendan Galipeau
Michael Hathaway
Jaehwan Hyun
Scott Gabriel Knowles
Prakash Kumar
Jongtae Lim
Christine Luk
Taro Mimura
Projit Mukharji
Hellen Tilley
Shellen Wu

吳孟軒
李宜澤
李尚仁
洪廣冀
馬騰
張谷銘
陳信行
傅大為
傅家倩
謝歆哲

系統號:

C-022299

「交界與關係」:全球框架下的亞/美研究

「交界與關係」:全球框架下的亞/美研究

標題:

「交界與關係」:全球框架下的亞/美研究

時間:

2023年6月29至30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1樓會議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

內容簡介:

「交界與關係」:全球框架下的亞/美研究國際會議討論亞裔美國研究、亞洲研究與美國研究的多元交界,探索當前思考亞/美議題的多元路徑,例如:跨太平洋、全球亞洲、華語語系、移居殖民、原住民與群島研究等。來自美國、日本、澳洲和臺灣等三十名學者共聚一堂,這場會議將呈現亞/美領域中的前沿研究,思考與重構多元且交接的不同框架,探討定義與推進亞/美研究的新的場域、方法、檔案和問題意識。

系統號:

C-022340

第三十四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標題:

第三十四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時間:

2023年9月22至24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佛光山寺(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

主辦單位:

佛光山叢林學院、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源起於恆清法師於西元1990年(民國79年)發起成立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會議,此會議至今年(西元2023年)為止已舉辦了33屆,而會議名稱曾多次變更,包括有「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佛學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等。

本協作平台的設置,起因於2012年的第23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由元亨佛學院、中華慧炬佛學會主辦)時,各參與單位代表決議成立一協作平台,做為資訊流通、籌辦工作經驗分享之用,委請法鼓佛教學院代為設置、管理平台,考量此會議是提供給台灣地區進行佛學研究之博碩士,一個發表個人研究成果之平台,故本協作平台定名為「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並期望透過此一平台,增加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之能見度,累積各籌辦單位之經驗。

系統號:

C-022192

第5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Hito流行音樂

標題:

第5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Hito流行音樂

時間:

2023年9月22至2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E-mail: audio100@nmth.gov.tw

內容簡介:

眾所矚目的第5屆聲音臺灣史研討會審稿結果發布了。本次來稿相當踴躍,共來稿件28篇(計論文22篇、分享6篇),篇篇精采,考量舉辦條件限制,籌備會決定邀請當中的21篇(論文17篇、分享4篇)發表,邀請發表人與文題請參見官網。

本次大會預計於9月22-23日採線上會議辦理。後續參加報名等資訊,將發布於臺灣歷史博物館官網及「臺灣音聲100年網站」(https://audio.nmth.gov.tw/),有請舊雨新知留意。

系統號:

C-022229

2023 台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台灣女性主義:知識典範、社群形構與運動發展」

標題:

2023 台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台灣女性主義:知識典範、社群形構與運動發展」

時間:

2023年9月23日(星期六)

地點: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台灣女性學學會、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一、主題說明
1993年,台灣女性學學會的成立,標誌著性別研究作為一種學術方法,正式有組織地在台灣學界展開,向各個學科領域裡的知識傳統和論述模式發起挑戰。三十年來,女性主義論述在一些學科領域中取得典範的位置,而有些學科還在緩慢建構中。女性主義從外來思潮,經過在地文化的磨合與轉化,成為當代台灣普遍的文明認知。台灣在性別論述上的開創性及其社會實踐性,不僅躍居亞洲國家的模範,甚至成為國際上性別平權的指標國家之一。

2023年年會主題定為「台灣女性主義:知識典範、社群形構與運動發展」,探討台灣女性主義與傳統知識在爭取學術合法性的各種進程,以及女性主義研究領域本身針對許多議題的內部論辯與擴充。例如,學術研究與運動團體和國家機構的關係,從女性研究擴展至性別研究和男性研究的範疇轉變。近年來學術體制和國際環境急遽變化,女性主義運動因為不同的訴求在美國、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地此起彼落,再再激勵女性主義研究論述的新回應。時值台灣女學會三十周年,釐清女性主義研究在台灣的貢獻、爭議和危機的同時,瞻望新興的學術發展。

摘要截止日期:2023年4月30日
摘要錄取通知:2023年5月底
全文繳交期限:2023年8月13日
會議日期:2023年9月23日

系統號:

C-022277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標題: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時間:

2023年10月27日至2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黃先生,06-221-7201#2226

報導者: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二十年可以改變哪些事呢?

?國立臺灣文學館已經營運二十年,也即將迎來第二十屆 #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作為臺灣文學相關碩博士生最重要的交流平台,見證臺灣文學研究的轉變及發展。本屆研討會將再次於臺文館舉辦,除了回望臺灣文學研究二十年來的豐碩成果外,也期待博物館與學界的交融互惠。

?本次主題為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旨在探索「文學」的多變型態、豐富生態及其他未及探索的樣貌。此外,也邀請研究生思索:臺灣文學如何對永續發展提供不同的思考,又如何和博物館有所關聯。

?期待您的投稿與發表,展示臺灣文學研究各式風貌。
徵稿主題方向:
1.世界流通的文學百態
2.永續發展的文學百態
3.古典傳統的文學百態
4.國家語言的文學百態
5.疾療照護的文學百態
6.媒介科技的文學百態
7.博物館中的文學百態
8.族群互動的文學百態
9.性別演繹的文學百態
10.其他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建制相關議題

?【徵稿期限】:即日起至2023年6月2日(以承辦單位電子郵件信箱收到郵件之日期為準),繳交至少1000字摘要
?【會議時間】:2023年10月 27-28 日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徵稿對象】:研究臺灣文學相關之碩博士生 (國外就學之碩博士生欲投稿須自行負擔機票、住宿費用)
?詳細徵稿主題方向及論文要求,請前往以下官方活動網站查看!

系統號:

C-022295

第二十四屆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

標題:

第二十四屆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總區(TBA,將公布在會議網站上)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臺灣語言學學會

內容簡介:

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NCL),是由台灣語言學學會協調,由各校輪流舉辦的全國性語言學研討會,旨在經由一年一度的聚會,提供國內研究語言學的學者及學生一個公開的交流平台,藉此互相切磋學習。學生發表經由邀請之講評教師指導,從中獲益學習,提升語言學研究之水平。自2000年起已舉辦過二十三屆,歷屆會議所累積之成果有目共睹。2023年會議由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主辦,很榮幸有這個機會承辦此會議,我們希望延續前人優良傳統,提升大專生、研究生及年輕學者從事語言學研究的高度及廣度,為台灣語言學界的未來注入新的活力。

會議主題:

語眾新嚐: 多元社會的語言學新思維

Conference Theme: Echoes of Diversity: Linguistic Innovations in a Multifaceted Era

會議子題 Conference subfields:(但不侷限於以下領域子題)
l 功能/認知語言學 Functional/Cognitive Linguistics
l 形式語言學 Formal Linguistics
l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
l 語用學與言談分析Pragmatics/Discourse Analysis
l 心理/神經語言學 Psycholinguistics/Neurolinguistics
l 語料庫語言學 Corpus Linguistics
l 歷史語言學 Historical Linguistics
l 南島語語言學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l 地理語言學 Geographical Linguistics
l 應用語言學 Applied Linguistics
l 語言習得 Acquisition

投稿重要日期:
1. 摘要截止收件日: 2023年5月31日
2. 摘要審查結果通知日: 2023年7月15日
3. 全文收件截止日: 2023年8月15日

系統號:

C-022294

第6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6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6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1月10~1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行政大樓五樓第三會議室(國際學者如無法入境,將以視訊發表進行)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始自2013年,由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發起,此後每兩年舉辦一次,並於會後出版論文集。自第三屆起,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漸次接手主辦,冀能藉新竹一帶文史藝術、區域活動之研析與討論,再現藝文的光燦歷史、深掘在地文化魅力,發展獨特之區域文化研究,並與台灣和國際地方學研究相互映照、交流合作。

2023年第六屆竹塹學國際研討會【徵稿摘要審查結果】公告(按姓氏筆畫排列)
陳筱琪:〈新竹地區閩客族群的語言態度與醫藥神信仰〉
陳肇萱:〈疼痛的微觀史:《黃旺成先生日記》中的病痛經驗與應對之道〉
張日郡:〈凝視自然:論徐仁修的生態攝影與自然再現〉
梁廷毓:〈內山開發之後 : 論原漢族群記憶的形塑與流變〉
劉韋廷:〈地方與中心:新竹道教研究初探〉

聯絡資訊
會務信箱:zhuqiantw@gmail.com
計畫主持人:丁威仁副教授
電話:03-5715131#72616、72601
研究助理:邱宇嘉
電話:0917935812

系統號:

C-022293

2023「第七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主題:後疫情時代的教導、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

2023「第七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主題:後疫情時代的教導、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3「第七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主題:後疫情時代的教導、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1月17至18日(週五至周六)

地點: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台北市教會聚會所

聯絡人:

王教授,E-mail: ray.wang023@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次研討會為繼2011以來舉行同一系列主題研討會的第七屆。延續與發展過去以華人基督教之本土化與全球化並重的傳統,以及去年「疫情下」的主題,本次主軸是「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後疫情時代的教導、關懷與宣教」,期待各方學術先進,以及教會牧養與宣教實務工作者參與。

針對基督教本色化運動的關注與研究很多,關鍵問題是在東亞的發展之中,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教會,是否成功脫離甚至是超越西方傳教士百年前所建立的宗派傳統?在追求國家現代化與去殖民化的過程中,追求更本土化的組織與教導是教會難以迴避的課題,而由本地信徒自己創立的教會,更成為這些區域最引人注目的發展,其中尤其以大陸、香港、以及台灣等地華人教會的發展最為引人注目。我們需要特別去發掘這些本土教會在神學教義、基督教倫理、敬拜儀式、組織管理、宣教策略、宗派關係、和社會關懷上,與西方傳統是否有不同的作法?尤其本土教會的宣教士是否比西方宗派教會更能放下已發展國家的身段,包容當地不同的處境與特色?在傳統西方宗派人數與影響力不斷下滑的當代,是否能夠扮演承先啟後的新角色?這些答案的追尋,一直是這個國際研討會不變的宗旨,也在過去不斷地有難能可貴的研究成果集結出版。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過去這半世紀中,繼全球化、金融風暴、恐怖主義、以及性別議題爭議之後,對教會在社會中角色最大的挑戰。各地的教會都面臨因疫情管控而暫停聚會、信徒流失、牧養困難、敬拜儀式以及教會事工必須轉成線上等等結構性的挑戰,對此我們排除萬難在2021年實體舉辦了「疫情下的教導、關懷與宣教」專題研討會,在討論中聽到各位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講述令人擔憂也有令人欣慰的最新發展,論文集也在2022年底順利出版,第七屆將延續這個關懷,期待對後疫情時代的教會牧養、宣教與發展能夠提供最即時也最有幫助的交流平台!

新議題下也不能忘記初衷,規劃的討論重點又分為四:聖經中文譯本的翻譯比較、註釋與詮釋研究,後現代社會中的華人基督教倫理,後威權與後全球化下的宣教,以及華人教會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處境與回應。
(1)比較與詮釋:信稱義從何而來? 華人基督徒的信心由何而來? 當然不能僅由西方神學家的權威解釋而來。由於中英聖經電子工具書的飆速發展,使得當代華人信徒比起之前的中外偉大神學家,具有更豐富與更正確的聖經資源,重新檢討各種聖經中文譯本的優缺點,進而提出新的神學概念與理論。
(2)包容與堅持:後現代社會中的華人基督教倫理。近數十年來西方神學界對於經濟平等、族群關係、墮胎、離婚、性別平等、同性戀婚姻、宗教衝突、政教關係等議題,發展出不同的神學論述與實踐。華人本土基督教會如何回應這些挑戰,以發展出符合聖經文本以及東方社會的神學?
(3)挑戰與回應:後威權與後全球化下的宣教。從本地社會成長的中國基督教各教會,如何做跨地域或跨國界的宣教?他們的成效與傳教策略有何值得參考之處?他們與西方來華的宣教又有何異同?
(4)反思處境化:華人教會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處境與回應。華人本土教會高舉處境化與本色化已經過百年,密切與深入的人際接觸一直是這些教會勝過西方宣教士的秘訣之一。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僅僅是無神論的獨裁者會試圖阻止信徒的聚集,對疫情的恐懼與所謂「新經濟」的發展也是傳統宣教與聚會方式的新敵人。面對國際交流的中斷、人與人接觸的困難、集會的限制,以及各種新媒介的崛起,信徒該怎麼適應? 教會又該如何教導與面對?

我們歡迎對華人本土基督教研究有專精的神學家、宗教學者或神職人員,針對上述主題投稿。研討會預計選出22篇左右的論文發表。之後將如前三屆會議,出版會議論文集並編輯成學術專書(請參考聖經資源中心所出版《儆醒預備》、《改變形像》、《基督生命長成》)。受邀發表論文者將視募款經費而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交通住宿補助。
 
論文截稿日期:2023年10月30日

系統號:

C-022328

2023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3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1月24日(週五)

地點:

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所訂於2023年11月24(五)日舉辦「2023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東亞海域交流」為總主題,並以「文學、產業、遷徙、島嶼」為分項主題,其下再各分九個子題,藉以探討東亞海域交流的各種面向。研討會詳細資訊可參考徵稿啟事,即日起報名至2023年5月7日(日),歡迎相關領域專、兼任講師以上老師投稿報名。

一、會議日期:2023年11月24日(五)
二、會議地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
四、徵稿對象:全國各大專院校專、兼任講師以上
五、題目摘要期限:2023年5月7日(星期日)前,將填妥後的「報名表」電子檔,寄至:ntouioc@mail.ntou.edu.tw。審查結果,另函通知。
六、論文格式:依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海洋文化學刊》撰稿體例撰寫。
七、全文截稿日期:2023年10月29日(星期日)。
八、聯絡方式:02-2462-2192 # 2010,張心霓助理

系統號:

C-022191

202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2月1日(週五)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1樓101演講廳(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曾小姐,Tel: (04)2284-0317#886;E-mail: lwtseng0328@dragon.nchu.edu.tw

內容簡介:

主題:
經典為不刊之鴻教,歷久彌新之常道,蘊含豐富之文化資產,亟需以現代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意蘊、闡揚微旨,以期返本開新。本屆「202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意在探賾經學與文化的相關性與影響,期望以文會友,各獻所長,發揮學術與淑世之功能。

「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請線上投稿):民國112年6月30日(五)
「論文全文」截稿日期:民國112年10月1日(日)

系統號:

C-022292

開港160週年 回望打狗:高雄歷史與海洋文化國際研討會

開港160週年 回望打狗:高雄歷史與海洋文化國際研討會

標題:

開港160週年 回望打狗:高雄歷史與海洋文化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2月8日、9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共同教育學院

內容簡介:

1863年打狗因條約而設置海關章程,正式宣告打狗進入世界貿易體系。160年來高雄港歷經數次褪變,早已從走私聚集的漁村到躍升為全球貨櫃重要港口。高雄港的興起,不僅面向海洋、更連結腹地,帶動都市的發展、產業的聚集,新興城市吸納了鄰近地區移民,造就多元文化。在開港160年的當下,透過學術討論,重新回顧高雄城市發展軌跡。邀請您投稿分享,與高雄歷史對話。

❏ 報名表單 ❏ https://forms.gle/mJX7UAGbbu2bzQnJ6

❏ 徵集主題 ❏
⭔ 打狗開港、高雄港、當代高雄港口轉型、臺灣海洋文化及文學、高雄城市歷史、文化、城市移民與相關議題

❏ 徵稿及會議期程 ❏
⭔ 論文入選名單:http://khm.org.tw/tw/news/210
⭔ 全文截稿日:2023年9月15日
⭔ 議程公佈日:2023年9月25日

系統號:

C-022332

2023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3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2月13-15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歷史語言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擬於2023年12月13-15日舉辦「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供學界同仁知識交流的平台。本次會議將公開徵求論文,我們歡迎明清時段各領域具原創性研究的論文前來投稿。與會學者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者(台灣新竹以北的學者除外)4天住宿,會議期間供應午餐,大會並於2023年12月13日設有晚宴。

報名方法:
1. 論文組
(http://mingqing.sinica.edu.tw/MCSeminar/UcEvent00_Detail.aspx?eventID=4318&tableName=Event)
2. 個別論文
(http://mingqing.sinica.edu.tw/MCSeminar/UcEvent00_Detail.aspx?eventID=4317&tableName=Event)

重要時間
報名截止日: 2023. 5. 20.
入選論文組/個別論文公告日: 2023. 6. 30.
論文繳交截止日:2023. 11. 15.

聯絡人:簡金生先生,(02) 2782-9555#361,mingching@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C-022263

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

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2月13日(週四)

地點:

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文學大樓1樓3103國音教室+線上並行(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主辦單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聯絡人:

張先生,投稿信箱: nknujingxue@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 徵稿對象:舉凡在學或已畢業之碩、博士者,具以上任一條件,均符合報名資格。

二、 投稿內容: 以經學研究為主或與儒家、道家經典相關者。

三、 徵稿日期: 公告徵稿即日起至112年8月31日(星期四)下午5時截止(以線上報名表單戳記為憑)。

四、 會議日期: 112年12月14日(星期四)【本次研討會採實體線上並行舉辦】

五、 會議地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文學大樓1樓3103教室(暫定)

六、 報名方式:本次投稿一律採線上報名 【投稿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kjHWCM2hSrQaf4Yg9

七、 報名流程:(詳參報名附件)
1. 完成線上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kjHWCM2hSrQaf4Yg9
2. 論文全文電子檔(word及pdf檔各一份);著作暨研討會錄影(音)及檔案公開傳輸與複製授權同意書寄至nknujingxue@gmail.com「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籌備處」

八、 錄取通知:
1. 本研討會邀請大專院校具有學術專長的專家學者對發表之論文作審查並進行特約講評。
2. 論文經審查決議是否錄取,預訂於112年9月20日(星期三)前公告錄取名單。

九、 聯絡方式及投稿信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籌備處

投稿信箱:nknujingxue@gmail.com
研討會總召集人:張先生 0981830533
研討會副召集人:廖先生 0971628670

系統號:

C-022276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6月7日至9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巿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訂於2024年6月7日至9日假輔仁大學主辦為期三天的國際會議。會議籌備委員會將於2023年5月1日,於輔大哲學系系網(網址:http://philosophy.ourpower.com.tw/)公告論文大綱審查結果。投稿人請於2024年05月10日前繳交論文完稿。上述若有未竟事項或其他寶貴建議,煩請來函賜教。

會議子題如下:
(1) 沈清松哲學思想研究
(2) 中國哲學與士林哲學
(3) 跨文化哲學與宗教交談
(4) 終極真實、慷慨與外推
(5) 存有與死亡的生命教育
(6) 自然、生態與環境倫理
(7) 在AI時代中的自我與多元他者
(8) 美學與藝術中的視見性、可譯性與可普性
(9) 後全球化時代的公共領域(包括戰爭與疫情)
(10) 中、西醫療哲學(包括照護倫理、哲學諮商與照顧哲學)

系統號:

C-02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