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國出版人協會(Korea Publishers Society,簡稱 KOPUS)主辦,首屆「亞洲圖書獎」(Asia Book Awards)日前公布得獎名單,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鄭維中的著作《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衛城出版),榮獲「年度最佳亞洲圖書-人文學術類」(Best Asian Books of the Year)。
法國海外科學研究院昨天舉行優秀著作作者頒獎典禮,李如玲是12名受獎者之一,她獲得設立於1976年「路易.馬林伉儷獎」(Prix Monsieur et Madame Louis MARIN),該獎項為獎勵有關民族學、人類學等的研究。路易.馬林為法國知名哲學家、歷史學家與符號學家。
「想像台灣原住民:日治時期台灣殖民寫真」(Imaginer l’Indigène: la photographie coloniale à Taïwan(1895-1945),暫譯)一書用視覺文化角度探討台灣日治時期的歷史,透過日治時期日本殖民者拍攝的台灣原住民相片與明信片,分析殖民者如何呈現被殖民者,以正當化日本帝國的擴張,例如呈現野蠻的影像,讓「文明」、「教化」變成占領台灣的藉口。
唐史研究者,北佛羅里達大學漢學家羅漢(N. Harry Rothschild)教授於本年12月10日不幸病逝,享年52歲。羅漢教授與中國唐史學者交流廣泛,在中國發表論文《啟母之神化與武曌的政權》(收入《武則天與神都洛陽》一書)、《從西方文學來看武曌「無字碑」的含意》(載《乾陵文化》第三輯)等論文,對於武則天的研究和撰著既有深厚的學術積澱,又有充滿趣味的探索。在過去六年與癌症的奮鬥過程中,羅漢教授仍堅持完成第三本關於武則天的著作《The World of Wu Zhao》,預定於明(202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