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圖書館新趨勢——國家圖書館多功能展演廳揭幕

圖書館新趨勢——國家圖書館多功能展演廳揭幕

標題:

圖書館新趨勢——國家圖書館多功能展演廳揭幕

內容簡介:

迎接嶄新的一年,國家圖書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共同合作於2021年1月5日下午,在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地下1樓辦理多功能展演廳揭幕典禮,教育部長官、藝文、教育界貴賓及媒體記者蒞臨共襄盛舉。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國圖與趨勢教育基金會自2005年合作「向大師致敬」系列(白先勇、陳映真、黃春明、楊牧、瘂弦、葉嘉瑩、林文月),近年來除每年均合作辦理數場閱讀推廣講座及活動,獲得民眾及廣大好評與迴響。之前的演講廳舞台有很多限制,多靠舞台設計者的巧手克服硬體,在趨勢教育基金會大力支持下,改造成多功能展演廳,變身為適合演講、誦詩、戲劇、音樂會、甚至傳統戲曲演出的場地,可容納近500名觀眾,符合圖書館國際發展之趨勢,也使民眾可更親近藝文活動。國圖未來將與相關單位合作,提供讀者更多不同領域的藝文活動。為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惠贈多功能展演廳采飾新裝,特致贈感謝獎牌予陳執行長。

陳怡蓁執行長表示:「感謝曾館長的開明、果決,我們很快達成協議,以捐贈舞台及增進燈光控制、提升音響效果、更換舞台地毯、布幕等,在迎接新的一年,以新面貌展開各種藝文活動。」

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蒞臨剪綵並致詞,林常務次長首先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藝文界朋友們、圖書館閱讀推廣合作單位、記者出席今日的活動。他並代表教育部感謝趨勢基金會關注到民眾對於藝文活動參與及心靈學習之渴望,以實際行動,慷慨捐贈改造國圖演講廳並積極策畫推廣閱讀、文化講座、展覽及表演活動,提升大眾視聽饗宴,以藝文活動帶動社會大眾對文學、藝術的關注與愛好,擴大臺灣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揭幕活動後即於全新舞台演出精彩傳統戲曲,由京劇國寶朱陸豪指導,京劇青年演員徐挺芳及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學生群擔綱演出。

系統號:

O-017486

國圖學位論文創新服務再升級,敬邀各界論文授權、知識共享

國圖學位論文創新服務再升級,敬邀各界論文授權、知識共享

標題:

國圖學位論文創新服務再升級,敬邀各界論文授權、知識共享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配合學位授予法,建置「臺灣博碩士論文獨立調閱系統」及「博碩士電子論文數位影音串流系統」,即日起正式啟用,與「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共同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化與全方位的學位論文服務。

●「臺灣博碩士論文獨立調閱系統」節省館內調閱等候及逐頁影印時間

大眾所熟知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收錄全國各大學校院近123萬筆博碩士論文書目,以及超過55萬筆已獲作者授權公開的電子全文;然而國圖歷年典藏的學位論文電子全文總共已超過80萬筆,其中逾30萬筆因為未獲得作者授權,故讀者無法在網際網路上公開取得,僅能到館以人工作業調閱紙本論文、自行影印。現在,讀者到館利用「臺灣博碩士論文獨立調閱系統」,除了可看到已獲授權的電子全文外,亦可閱覽及列印超過30萬筆尚未獲得作者授權於網際網路公開傳輸的論文電子檔(含全文及影音檔),將省去等候調閱紙本論文與逐頁影印的時間,對於需要查找大量論文參考資料的使用者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博碩士電子論文數位影音串流系統」國內首創學位論文數位影音服務

另外,因應依據學位授予法之規定,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之博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本館建置「博碩士電子論文數位影音串流系統」提供多媒體形式的論文閱覽;使用者可藉由「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透過類似YouTube的網頁畫面,直接於線上觀賞獲作者授權公開之各類影音作品,包括書畫、模型、雕塑、展演等數位物件圖檔,以及戲劇、音樂表演等多媒體影音資料。

●學位論文創新服務再升級,盼各界授權論文知識共享

曾淑賢館長表示,透過「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臺灣博碩士論文獨立調閱系統」、「博碩士電子論文數位影音串流系統」三大公共資料庫的建置及應用,將可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化與全方位的學位論文服務;但國圖所收錄的123萬筆博碩士論文書目,目前尚有逾68萬筆尚未獲得作者授權,紙本論文是唯一的使用途徑,增加使用者取得知識的不便;因此,國圖也藉機呼籲各界踴躍授權論文電子全文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路公開,支持「學術資料庫公共化」;分享個人研究的成果,讓不方便到館的讀者也能享用豐富的學術資源,不僅讓個人辛苦研究的成果被更多人看見,進而協助減少知識壟斷、阻絕抄襲,共同使臺灣的學術研究能力更加茁壯!

系統號:

O-017554

健全出版業,圖書銷售可申請免徵營業稅

標題:

健全出版業,圖書銷售可申請免徵營業稅

內容簡介:

為讓出版產業發展健全,文化部與財政部多次協商後取得共識,今天修正發布「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增訂圖書業者可將所出版或進口的圖書(具ISBN/EISBN)申請免徵營業稅。

文化部長李永得說,圖書不單單只是文化商品,也是促進知識經濟的重要力量,他感謝財政部和國家圖書館的支持,讓這次的免稅政策可以順利施行。

他解釋,圖書獲得免稅認可後,除了出版和進口業者之外,出版產業鏈的中下游經銷、零售業者,像是書店、賣場以及便利超商等,都可以直接免徵營業稅,不用再重複申請。希望可以透過租稅的優惠,減輕圖書產業的營運負擔。

文化部表示,免稅申請採全程線上作業,本國圖書直接整合介接國家圖書館ISBN/EISBN資料,進口的圖書也能夠由業者將清單彙整後,整批上傳申請,盡可能簡化申請程序,並於認可公告頁面提供認可的圖書清單查詢、下載及API介接,方便業者查詢利用。

文化部解釋,110年1月底前已經具有ISBN/EISBN的本國圖書,可以不經過申請,直接由文化部和財政部審認;而沒有ISBN/EISBN的圖書,國家圖書館也將配合政策的推行,調整ISBN的編號準則,專案受理書號補申請,希望在110年3月1日免稅生效日起,讓市面上流通的圖書銷售都可以免稅。

有關申請網址、相關資料以及申請系統教育訓練報名資訊,都可以到文化部官網「圖書銷售免徵營業稅」專區查詢。

本則訊息來源為中央社報導: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1290282.aspx

系統號:

O-017553

臺灣文學基地開幕

臺灣文學基地開幕

標題:

臺灣文學基地開幕

內容簡介:

臺灣文學基地於2021年1月19日開幕,由臺北市區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7棟日式宿舍建物群構成,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希望這座園區能讓創作者有平台與空間交流,激盪創作能量,成為文學未來生產的基地。

位於濟南路與齊東街之間的日式宿舍群,是臺北市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日式宿舍建物,在文化部、國立臺灣文學館及各方單位的努力下,包含本來由臺灣文學館經營的齊東詩舍,擴充成「臺灣文學基地」,今天舉辦開幕記者會,文化部長李永得、詩人吳晟、臺北市文化局長蔡宗雄、作家楊双子等人都出席。

臺灣文學基地是由7棟日式建築的房舍構成,包含「齊東舍」、「悅讀館」、「展覽廳」、「繆思苑」、「文學厝」及「創作坊」等空間,整個園區除展覽外,也規劃各種適合閱讀、創作分享的空間,以及作家駐村的場域。

本則訊息照片及文字引自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1180234.aspx

系統號:

O-017534

【徵才】中研院史語所徵聘臺灣考古學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研院史語所徵聘臺灣考古學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21年4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位:助研究員、副研究員或研究員,1名
二、專業領域:以臺灣考古材料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性別考古學、聚落考古學、公眾考古學,或科技考古學,並具有獨力或主持考古遺址調查發掘工作經驗者。

三、申請資格:
申請「助研究員」職級者:具教育部認定之國內、外博士學位者;或預定2021年8月30日以前取得國內、外相關領域博士學位者。
申請「副研究員」職級者:須於國內公立或教育部立案之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或國外大學或獨立學院擔任副教授,或任助理教授至少一年。
申請「研究員」職級者,須於國內公立或教育部立案之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或國外大學或獨立學院擔任教授,或任副教授至少一年。

四、應備資料:
申請表
完整履歷及學術著作目錄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若尚未取得證書,必須提供博士論文通過口試或指導教授出具口試日期之證明文件)
未來研究構想(2-3頁)
田野考古經驗相關說明資料
近五年重要代表著作各1份:
(1) 「助研究員」職級至多3件〔如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請務必提供完整論文;若使用中、英文以外之文字,請附中、英文摘要(三千字以上)〕。(2) 「副研究員」以上職級至多6件。(3) 博論以外之代表作,以經過學術審查之著作為主。若為已審查通過但尚未刊登之論文,請加附「通過刊登證明」文件。(4) 代表作若為合著,請另填「多人合著學術著作--個人貢獻說明書」表格。
推薦信2封(由推薦人直接郵寄至本所)
五、截止日期:2021年4月30日,以臺灣郵戳為憑。

六、應徵者請備齊上述資料第1-7項紙本及電子檔(電郵或光碟),於收件截止日前寄至:台北市南港區 (115201) 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秘書室[請註明「應徵專任研究人員」]。

相關資訊請洽詢秘書室陳小姐:Tel: 886-2-2782- 9555#240;Email: bihp2@asihp.net

系統號:

O-017504

【徵才】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徵聘專任助理教授級(含)以上教師

標題:

【徵才】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徵聘專任助理教授級(含)以上教師

時間:

2021年2月22日17:00截止

報導者:

陳乃慈助教

內容簡介:

徵聘專長:華語文教育科技
一、徵聘職級:助理教授(含)以上

二、應徵手續及文件:請參本系徵聘公告(https://lcw.ntue.edu.tw/index.php)。

三、審查程序:
1.第一階段書面審查:擇優進入第二階段。
2.第二階段面談:試教、自我介紹與口頭提問。

四、應徵日期:即日起至民國110年 2月22日下午17時止,以系辦公室收件時間為準,欲應徵者請儘速送件。。

五、待遇:聘約內容依本校「教師聘任及升等辦法」為依據,待遇依政府及本校相關規定核支。

六、起聘日期:民國110年08月01日。

系統號:

O-017450

【徵才】中正大學中文系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中正大學中文系徵聘專任教師

時間:

2021年2月18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徵聘教師等級:助理教授級以上1名。
二、應徵資格:凡已獲得國內外各大學中國文學(含相關領域)博士學位或於起聘日前可取得博士學位並附有證明者。
三、專長領域:
(一)研究專業領域:戲曲。
(二)具跨領域視野、藝文創發與應用才能、業界實務經驗、各類計畫規劃及執行能力者優先考慮。
四、聘期:預計自110年8月1日起聘。
五、申請方式:
(一)一律以通訊方式申請,申請書請至本系網站下載。電話:(05)2720411轉21101。
來函請寄:62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辦公室收(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二)檢附申請資料:
1. 申請書(含五年內著作目錄)
2. 自傳
3. 學位證明文件(國外學歷應經駐外單位驗證)
4. 著作一式一份(五年內出版之學術論著或期刊論文)
5. 碩、博士學位論文各一式一份(未附者,不予受理;以非中文書寫者,應檢附中文摘要)
6. 助理教授級以上教師證書(無則免附)
7. 其他有利審查資料

(三)截止日期:2021年2月18日(以郵戳為憑)。
六、其他:本系聘審作業採公正、公平方式進行,申請者免附推薦函。

系統號:

O-017500

【徵才】東吳大學哲學系徵聘教師

標題:

【徵才】東吳大學哲學系徵聘教師

時間:

2021年3月2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擬聘員額:1名,起聘日期為2021年8月1日。

二、擬徵聘教師專長領域:中國哲學

三、收件截止日期:2021年3月2日(星期二)(紙本或電子檔皆可,函寄紙本資料者,以郵戳為憑。)

四、東吳大學哲學系處理申請教職案分為二階段,通過第一階段者得進入第二階段。
(一) 第一階段----資料審查
申請者均需繳交下列8項資料:
(1)博士學位證書(已通過博士論文口試者,可暫繳交系或校所開立之證明文件;學位證明文件需於校教評會前送達)
(2)助理教授(含)以上之證書影本(無證書者可免)
(3)履歷表(含學、經歷、著作目錄)
(4)近五年學術著作(應聘助理教授者需附博士論文)
(5)推薦函2封
(6)教學計畫(請註明專長與可任教科目)
(7)研究計畫
(8)身份證或護照影本(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二)第二階段----演講、面談
預計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舉行,請申請者留意E-mail通知;演講內容以申請者之專長領域為主。

五、東吳大學哲學系審查參考標準為以下四項:
(1)系所發展需要。
(2)學術能力。(需具備華語教學能力)
(3)教學能力。
(4)配合系所整合研究與教學。

依東吳大學規定新聘教師以專案教師聘任為原則。
函寄紙本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郵寄至:
111-002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哲學系米建國主任 收

寄送電子檔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email至:philos@scu.edu.tw
聯絡電話:02-28819471分機 6211

系統號:

O-017399

【徵才】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徵聘教師

標題:

【徵才】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徵聘教師

時間:

2021年3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學歷要求:博士(檢附學歷證明)。
二、聘任職級:需符合以下之一項。
(一)副教授級(含)以上專任教師:
需領有副教授級以上教育部教師資格證書。(請檢附教育部頒發之副教授或教授證書)
(二)助理教授:
需領有教育部頒發助理教授證5年(含以上),並檢附原任職學校最近一期教師評鑑成績及最近3年任教課程之教學意見調查(或評量)結果。
(三)專案教師:
需具博士學位,以專案教師起聘,一年後通過教師評鑑後,得改聘為專任助理教授。
三、專長要求:熟悉印藏佛教、能夠教授藏文者優先。
四、預計講授課程
西藏佛教文獻選讀、藏文、藏文佛典導讀、印度佛教史、印度佛教經典選讀、西藏佛教專題。
五、 需求日期 : 110年8月。
六、申請截止日期:110年3月1日。
(意者請盡早登錄佛光大學教職人才應徵系統應徵,合格者優先安排面試並關閉職缺)
(一)若有其他紙本文件,來函請寄:262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佛光大學人事室收(所寄資料請自行保留底稿。若需保存資料,請於信封上註明需寄回並附回郵信封),郵戳為憑,請於信封上註明應徵職缺項目。
(二)聯絡資訊
1.徵求單位洽詢:電話03-9871000轉27201佛教學系。
2.應徵履歷及系統洽詢:電話:03-9871000轉11631人事室楊小姐person@mail.fgu.edu.tw

系統號:

O-017397

【獎助】中研院文哲所2021年「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

【獎助】中研院文哲所2021年「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

標題:

【獎助】中研院文哲所2021年「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

時間:

2021年3月31日

報導者:

中研院文哲所

內容簡介:

本年度「紀念劉理堂先生博士論文獎」即日起受理申請,採個人申請制,不需透過畢業系所申請,設置辦法、申請書及海報請參閱論文獎頁面。

系統號:

O-017536

【獎助】科技部「110年度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申請

標題:

【獎助】科技部「110年度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申請

時間:

2021年3月25日截止

內容簡介:

請至官網線上申請。

系統號:

O-017531

【徵稿】第29期《藝術學研究》「藝術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專號徵稿

標題:

【徵稿】第29期《藝術學研究》「藝術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專號徵稿

時間:

2021年5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藝術史作為一門學科由來已久,但在台灣,直到1990年前後,藝術史在學院中才開始形成獨立的學術單位。三十年來,藝術史在實際應用領域中的作用不斷擴張,但作為應用根本的學術研究除了持續檢視自身與社會、與世界的關係,更需要自問對這個世界提供的貢獻為何是有價值的?三十而立,台灣的藝術史研究已經有一個粗具規模的傳統。傳統的活力來自持續不斷的更新,而有延續性的更新始終是以前人成就為基礎的前瞻。值此而立之年,《藝術學研究》將由吳方正教授擔任客座主編,出版「藝術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專號」,誠摯邀請各界踴躍投稿。專號尤其歡迎以下主題的回顧與展望論文:

・臺灣美術史研究
・東亞藝術與交流研究
・書法史、器物史研究
・西方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研究
・當代藝術與批評研究

專號自即日起至2021年7月31日止接受投稿,來稿請寄至journalofartstudies@gmail.com,並在email主題註明「藝術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專號」。專號預計第29期(2021年12月)出刊。

(備註:非屬本專號之論文仍持續收稿,隨到隨審,審查通過之論文視情況隨專號刊登。)

系統號:

O-017498

【徵稿】《清華學報》「漢學人學」專刊徵稿

標題:

【徵稿】《清華學報》「漢學人學」專刊徵稿

時間:

2021年5月31日截止

報導者:

《清華學報》

內容簡介:

《清華學報》擬於2022年6月出版「漢學人學」專刊,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林遠澤教授客座主編。來稿請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中文稿限三萬字,英文稿二萬字。體例請參考本刊「徵稿簡章」及「撰稿格式」。徵稿說明如下: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指出,哲學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即是有關「人是什麼?」的「哲學人學」問題。我們雖深信人類有共同的本性,但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問題上,我們卻一直都只聽到來自西方的聲音。人的感性、知性、想像力、理性與意志等主體性的能力,是否只能從運算數學與物理學的理性存有者身分來加以界定,還是我們也能從詩歌、語言、神話、禮俗等文化建構物來反溯人類的主體性表現。特別是如果我們也想聽聽來自華人的聲音,那麼我們究竟應如何能從漢語的語言結構看出人類具身的知性思維模式、如何從中國文學發現人類美學性的感受能力、如何從中國人的歷史經驗突顯出人類非線性的時空觀,或從中國哲學的理論模式看出天人合一之非二元論的理性總體觀?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哲學人學」研究之前,我們顯然應先嘗試建構一種「漢學人學」的研究領域。我們應從中國文化的具體表現,反思人類的主體性或本質是如何在其中被呈顯出來的。本專刊因而嘗試邀請大家,從中國的語言、文學、神話、禮俗、政制、哲學、歷史等領域著手解析創造這些文化表現背後的人類主體性基礎,以能從「漢學人學」的研究視野,為建構普世意義的哲學人學,提供我們不可或缺的見地。

來稿請寄:thjour@my.nthu.edu.tw(註明「漢學人學」專刊投稿)。本專刊截稿日期為2021年5月31日。

系統號:

O-017398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徵文

標題: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徵文

時間:

2021年4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晚明鍾惺在〈詩歸序〉中,認為選詩具有「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的影響力,這是因為選詩者通常按照一己的選詩理念與標準,由一定範圍內(斷代或通代;單一詩體或綜合詩體;專家詩或群體詩)的作品中,選擇相應的內容,刪除不合己意者,有些甚且附上詩作的點評,讓詩歌選本成為寓有選詩者詩學理念與批評標準的著作。讀者在閱讀選本中的詩作時,往往連帶的接受了選詩者透過「刪、選、評」所形塑的詩學觀,誠如魯迅〈選本〉一文所謂:「讀者雖讀古人書,卻得了選者之意,意見也就逐漸和選者接近,終於『就範』了。」

鑒於歷代有許多著名且普及的古典詩歌選本,不僅寓有選詩者的詩學理念,也是不同詩學流派闡揚詩論或論爭詩學的工具,加以某些詩評家既有詩話,又有選本(如王夫之《薑齋詩話》與《唐詩評選》;王士禛 《漁洋詩話》與《唐賢三昧集》;沈德潛《說詩晬語》與《唐詩別裁集》),若能結合詩話與選本,應能更全面完整的掌握詩評家的詩學觀。此外,整理歸納不同選本所選錄的詩人、詩作、詩體、詩評(含卷前序文與選詩凡例),除了能理解單一詩歌選本的選詩取向,也能從中分析名家或名作的共時性與歷時性接受情形,凡此種種,皆有助於拓展古典詩學研究的議題與面向。《成大中文學報》故而策劃「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以歷代古典詩歌選本(含漢魏六朝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選、明詩選、清詩選、當代古典詩選)為研究文本,擬定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一、重要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二、域外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三、詩歌選本與相關詩話研究
四、詩歌選本與相關詩學論爭
五、詩作名篇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六、詩人名家或群體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歡迎海內外學者先進惠賜 鴻文。

系統號:

O-017400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0-2021年專號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0-2021年專號徵稿

內容簡介:

主題:Why Taiwan
責任編委/余舜德
出刊時程:2021年6月(截稿日:2021年1月)

主題:環境人類學方法論
責任編委/李威宜
出刊時程:2021年12月(截稿日:2021年10月)

臺灣人類學刊仍保持接受其他非主題投稿之稿件,採隨到隨審。投稿主題專號的稿件,若經責任編委判定未符合專號性質,但稿件經外審通過後,將以一般研究論文類別刊登。來稿請註明投稿主題,稿件收受窗口:tja@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容如 02-26523300 #3321
相關訊息歡迎至https://www.ioe.sinica.edu.tw/ ,點選「臺灣人類學刊」參考。

系統號:

O-017401

【徵稿】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臺灣學誌》第20期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臺灣學誌》第20期徵稿

時間:

2021年4月截止

內容簡介:

第20期執編:呂美親專案助理教授
第20期專題:台語小說的歷史書寫
徵稿期限:延長徵稿中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徵稿類型:一般論文、專題論文、書評

專題說明:
兩度的「國語政策」施行,使得多數台灣人使用的台語,其文字的標準化與成就台語文學的進程較緩,今僅成為台灣文學的文(語)類之一。但除了台語新詩、詩歌,甚且是民間文學的數量相當可觀之外,戰前的新文學運動時期,亦成就不少以漢字寫成的「台灣話文」小說;而以教會白話字書寫的台語小說,於戰前戰後也出版諸多中長篇佳作。即便以台灣話口語書寫的現代文學作品數量,相較於日語、華語都相當有限,但1980年代中期以降的台語文學運動,幾波的熱烈推展且持續戰鬥,終於促成2006年教育部頒布《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符號》,並陸續公布台語常用漢字,教育部與各地方政府亦增設本土語言文學獎項,至今台語文學作品的成果已不容小覷。卻也不可諱言,受殖民地歷史發展使然,母語意識與政治∕鄉土認同,仍是趨使作家以台語創作的重要動力。台語文學作品當中,尤其是台語小說的題裁,不難看見作者以母語重構歷史或者再現歷史的意圖。

本期專題歡迎以下議題相關論文投稿:
1.台語小說中的歷史事件與書寫。
2.台語小說中的歷史現場與空間展演。
3.台語小說中的歷史重構意圖。
4.台語小說中的歷史人物描繪。
5.台語小說的歷史補述意義。
6.其他與「歷史」相關的台語小說議題。

系統號:

O-017402

【徵稿】《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3期「台灣文學中的災難議題研究」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3期「台灣文學中的災難議題研究」專題徵稿

時間:

2021年6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台灣因著地理條件的特殊性,例如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文學作品中不乏有關地震、颶風的書寫。隨著人為不當開發、氣候變遷、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嚴重,許多書寫者也透過文學之筆提出針砭與反思。

當我們凝視災難,將不難發現,蔓延四周的盡是創痛、記憶、修復、救贖的論述。而在台灣文學史發展中,從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學到新文學以降、民間文學、兒童文學,文人透過報導紀實、創作、吟唱、圖文並陳等方式,為台灣及相涉的世界,留下災難的紀錄。

本次專題以「災難」為議題,徵求的不只是描述災難,也包括與災難相關的現實與抽象的處境及情感,物質與精神層面的災難,也是研究的範疇。
建議以下子題,但不限於此:
1.各文類的災難書寫
2.災難相關議題的理論分析
3.災難主題的文本研究分析與文化思考
4.與災難相生的創傷、記憶、修復、復原等論述
5.其他相關議題

系統號:

O-017535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時間:

2021年2月28日截止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預定於2021年12月出版「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由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賴錫三教授籌劃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以不超過二萬五千字、英文稿以30頁以內為原則。體例請參照本刊「稿約」與「寫作格式」。本專輯的規劃構想說明如下:

儒、釋、道,做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義理軸心,「三教」雖各有特色、各具系統,然隨歷史遷變之辯證演化,彼此間不斷發生相互跨界的混雜現象。教義與教義「之間」,生發出思想內部的「複數型態」之多樣可能性。或「是非競爭」,或「彼此調和」,或「格義接引」,或「創造轉化」,或「判別異同」,或「分流合匯」……風貌殊異、演變多端。這種跨界混雜的思想延異與增生,或因為彼我思想競爭而交織演化,或因為回應時代而大開大合,思想「之間」在離合引生的轉化過程中,不免產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視域融合現象。這種思想「之間」 相互轉介的曖昧難明處,正是三教「交涉與分合」,產生出「既迷惑又迷人」的弔詭共生現象。此「三教的交涉與分合」之專號,邀請學者可從不同歷史年代與主題,如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乃至當代中西視域下的儒釋道新對話,針對儒釋道之間的任兩者關係、乃至三者關係,自由擇取不同角度,或「儒、道」交涉,或「玄、佛」交涉,或「儒、佛」論辯,或「三教」同異⋯⋯以多元角度深描各種「之間」的關係,呈顯不同類型的思想交涉圖像。期待或縱或橫的抽絲與編織,能讓三教「交涉與分合」的綿延脈絡與內部理路,獲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學術景觀。

※本專輯之截稿日為2021年2月28日
投稿信箱:chinesestudies@ncl.edu.tw或投審稿系統http://journals.ncl.edu.tw

系統號:

O-01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