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解詩圖稿未傳,以圖繫詩展新貌——國圖典藏清代最美繪本《詩經圖譜慧解》首度問世
標題: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典藏之《詩經圖譜慧解》為存世罕見之彩繪精品,全書共10卷20冊,由清人高儕鶴(約1659-?)歷20餘年精力,無數次重寫、重校、重錄、重摹,將《詩經》三百零五篇加以注解,並邀畫友精選要篇,配合詩旨,工筆精繪91幅圖,意使「圖狀其情」,透過繪圖來描摹詩中意旨:「使為臣見而感、為子見而慕,且于圖陳稼穡之艱難,而勞人思婦宛然在目也」。書中不論墨描或彩繪,凡山水、松石、花鳥皆秀逸精緻,筆觸淡雅,充份呈現文人畫風。
《詩經圖譜慧解》為高儕鶴唯一的傳世之作,書成之後高氏甚為珍愛,於書中鈐有「蓼莊」、「儕鶴」、「後愚」等個人印記,並於書末撰寫〈家訓〉一文,叮囑後人「不可假借於人,致遺失汙損,令渠無限苦心為不肖子孫輕擲也」。他也盼望著此一嘔心泣血之作能得伯樂清賞,故云「倘此書日後當見於世,必有深愛者撫摩精緻而雕畫之」。
從書中所見藏書印可知,該書於嘉慶年間流傳至天津鹽商查有圻手中,道光年間再由浙江海鹽藏書家陳敏求收藏。對日抗戰時流至古書商手中,於1940年由本館戰時秘密籌組肩負蒐購珍貴古籍的「文獻保存同志會」成員,歷經千辛萬苦,於眾敵環伺下搶購而得,終使該部稀世珍品得以躲避戰火及離散命運,如今安然典藏於本館善本書庫。
《詩經圖譜慧解》雖多方輾轉,然書籍保存狀況良好,唯書封、書口及部分內頁有所蟲損,本館於2017年敦聘國寶級古籍修復大師林茂生師傅(1936-2019)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對該書進行精緻修復;並於2019年6月和聯經出版公司簽訂合作出版計畫。歷經一年編輯,如今這部重量級經典繪本以《圖解詩經》嶄新面貌問世。《圖解詩經》採「以圖繫詩」的方式,將原書的工筆圖繪繫於72首詩篇之下,並邀請詩經名家呂珍玉教授進行導讀及題解釋義,讓高氏原附於圖旁的「題解」有了清晰的解說,幫助讀者深入詩情,以最溫柔的深情,描繪最動人的情感,精彩重現《詩經圖譜慧解》的風華。
系統號:
O-017293
聖嚴法師《法鼓全集》 2020紀念版 贈國家圖書館與全球合作設置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
標題:
內容簡介:
12月1日上午10時,於國家圖書館舉行「《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贈書典禮,曾淑賢館長代表受贈,由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將集結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一生著作的《法鼓全集》,贈與國家圖書館典藏。
集結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一生智慧菁華的《法鼓全集》 2020紀念版,於今年10月出版。這是法師於2009年捨報圓寂後,弟子們即致力於《法鼓全集》之編輯,歷經十年,全面重新校對、整理、編輯而成。
典禮由法鼓山果賢法師介紹《法鼓全集》揭開序幕,果賢法師介紹道此次2020紀念版的出版因緣,啟於聖嚴法師生前指示,除了校勘修訂舊版疏漏、增補未收篇章,也希望能為各書所引用的資料,標注來源出處,以利後人閱讀、研究。當可說是《全集》最終的定稿版本,《法鼓全集》自1993年首次出版迄今,前後經歷了四次的增補修訂。初版為七輯41冊。1999年,重新改版與修訂,並調整架構為九輯,書目擴增至70冊。2005年又再增補續編32冊,總冊數增為102冊(含兩冊目錄)。2020新版共計九輯108冊(含一冊目錄)。
曾淑賢館長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能接受法鼓山贈送「《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這次除了增補、修訂之外,最讓人感動的是把來源出處都做了標註,能讓閱讀者透過出處做更多資料的延伸利用,這是一項非常龐大且深具意義的工作,足見本次的新版是用非常嚴謹的方式重新出版《法鼓全集》,是非常浩大的一項工作。
國家圖書館此次除了接受贈書之外也將協助把《法鼓全集》傳布到許多重要國家的重要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在全球有80幾個國家的600多所圖書館交流網絡,包括學術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等,另外也在全球建立了34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此次經由這些網絡把《法鼓全集》送到全球,能讓研究漢學或是對聖嚴法師的著作有興趣的朋友,都能很方便地利用到《法鼓全集》。曾館長並表示國圖與法鼓山淵源深厚,希望未來也能持續有更多的交流。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致詞時表示非常感恩國家圖書館協助將《法鼓全集》送到國圖於全球設置的臺灣漢學資源中心以及與國圖合作密切的出版品國際交換單位,希望透過《法鼓全集》將聖嚴法師於當代致力推廣人間淨土思想和漢傳佛教思想,傳送到世界各角落,提供全球各地看懂華文的人士能閱讀與研究。
系統號:
O-017292
【徵才】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徵聘專任/專案教師
標題:
時間:
2021年1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職級及名額:專任或專案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若干名。
二、 資格:
1、具世界史相關博士學位。
2、應徵者除獲有博士學位之初任教師外,應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1)三年內有正式出版之專書,並檢附審查意見及通過出版之相關證明。
(2) 最近三年發表二篇SCI、SSCI、TSSCI、EI、A&HCI、民國一百零五年新制THCI(原THCI Core)或SCOPUS等索引收錄之學術性期刊論文,且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3)最近三年至少主持2個科技部研究計畫。
(4)傑出專業實務表現,並檢附相關證明。
前述期刊論文及科技部研究計畫,得相互折抵。
3、其最高學歷若為本校授與者,應具有與任教科目性質相近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或職務資歷二年以上。
三、 應繳資料:
1、 個人學經歷表、學位證書影本(持國外學歷而無教師證書者,國外學歷證件及歷年成績單須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並附中文譯本各一份)。
2、 代表著作(請標記)及近三年內相關論著各三份,並附中文摘要。(上述1、2項之「應徵教師資料表」請從本系網頁下載填寫)
3、 著作目錄及博士修業成績單。
4、 擬開課程名稱及課程綱要。
四、申請時間:自即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
五、聯絡地址:10610台北市和平東路1段162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網址:www.his.ntnu.edu.tw
電話:(02)7749-1506
傳真:(02)2363-3032
E-Mail: t23028@ntnu.edu.tw
連絡人:李小姐
系統號:
O-017392
【徵才】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領航計畫」徵求博士級研究人員
標題:
時間:
2021年1月1日至1月22日
內容簡介:
一、申請資格:
本國籍、外國籍、港澳地區人士,具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學位之或將取得博士學位者(須於申請時間截止日前通過博士論文口試,方具申請資格),若未來研究方向與下列四項主題之一相關者尤為鼓勵:「永續發展與環境人文」、「多元文化與社會」、「國際政治經濟」、「社群媒體、民主、與國家安全」。
二、延聘名額:以徵聘十名為原則,若優秀候選人超過名額,將酌予增聘。
三、待遇:依科技部標準支薪,月薪約為新臺幣55,000-63,000元不等,最終金額依科技部核定為準。
四、聘期:本梯次博士級研究人員之審核及聘任分為兩期。第一期為民國110年4月1日至110年12月31日。第二期為民國1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敘薪依本人親自至本中心報到日起算。第二期之聘任,須由本中心再考核並經科技部通過。
五、工作地點:研究人員須於本中心指定地點工作,工作地點為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97號14樓。
六、工作內容︰
(一)
研究與出版。
(二)
主動規劃各項學術研討活動。
(三)
須協助或參加本中心所舉辦之相關活動。
(四)
應舉行公開學術演講。
七、申請時間:民國110年1月1日至1月22日,下午5點前。
系統號:
O-017356
【徵才】臺師大臺史所徵聘專任或專案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
標題:
時間:
2021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級及名額:專任或專案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若干名。
二、領域:具博士學位,學術專長為臺灣史、東亞史、原住民史、海洋史等領域者。
三、資格:
(一)已取得博士學位,最高學歷為本校授予者,應具有與任教科目性質相近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或職務資歷二年以上。
(二)除獲有博士學位之初任教師※外,新聘專任教師應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三年內有正式出版之專書,並檢附審查意見及通過出版之相關證明。
最近三年發表二篇SCI、SSCI、TSSCI、EI、A&HCI、民國一百零五年新制THCI(原THCI Core)或SCOPUS等索引收錄之學術性期刊論文,且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最近三年至少主持二個科技部(原國科會)研究計畫。※
傑出專業實務表現,並檢附相關證明。
※註1:初任教師係指自獲得博士學位起至本所對外公告日止,2年內(不含男性兵役年資或女性因懷孕生產者)未有專科以上學校專任教師年資者。
※註2:前述期刊論文及科技部(原國科會)研究計畫,得相互折抵。
四、檢附資料:
(一)個人學經歷表及學歷證件影本各一式三份。(持國外學歷而無教師證書者,國外學歷證件須經我國駐外單位驗證,並附中文譯本各一份)。
(二)近三年(106.12.01起至109.12.31止)學術著作目錄及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目錄一式三份。
(三) 近三年(106.12.01起至109.12.31止)之學術著作及其他研究成果各一式三份(請標記「代表著作」)。
(四)2門主要可任教科目之教學計畫大綱。
(五)若有教師證書者請檢附。
(上述(一)、(二)、(四)項表格請下載附件檔案或從本所網頁公告下載https://www.taih.ntnu.edu.tw/?p=7694)
請將前項資料依順序排列,並將檢附「應徵教師資料表」,掛號寄至「10610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請註明「應徵臺灣史研究所教師」。
五、收件日期:自即日起至110年1月15日(星期五)止。(以郵戳為憑)
六、本校徵才流程依本校教師評審辦法規定須先經核定員額,故本次徵才尚需俟本校核給教師員額後,始能依核定人數擇優聘之。
七、聯絡方式:謝維倫行政專員
電話:(02)7749-1478
傳真:(02)8369-3941
e-mail:taih@deps.ntnu.edu.tw
系統號:
O-017283
【徵才】東吳大學哲學系徵聘教師
標題:
時間:
2021年3月2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擬聘員額:1名,起聘日期為2021年8月1日。
二、擬徵聘教師專長領域:中國哲學
三、收件截止日期:2021年3月2日(星期二)(紙本或電子檔皆可,函寄紙本資料者,以郵戳為憑。)
四、東吳大學哲學系處理申請教職案分為二階段,通過第一階段者得進入第二階段。
(一) 第一階段----資料審查
申請者均需繳交下列8項資料:
(1)博士學位證書(已通過博士論文口試者,可暫繳交系或校所開立之證明文件;學位證明文件需於校教評會前送達)
(2)助理教授(含)以上之證書影本(無證書者可免)
(3)履歷表(含學、經歷、著作目錄)
(4)近五年學術著作(應聘助理教授者需附博士論文)
(5)推薦函2封
(6)教學計畫(請註明專長與可任教科目)
(7)研究計畫
(8)身份證或護照影本(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二)第二階段----演講、面談
預計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舉行,請申請者留意E-mail通知;演講內容以申請者之專長領域為主。
五、東吳大學哲學系審查參考標準為以下四項:
(1)系所發展需要。
(2)學術能力。(需具備華語教學能力)
(3)教學能力。
(4)配合系所整合研究與教學。
依東吳大學規定新聘教師以專案教師聘任為原則。
函寄紙本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郵寄至:
111-002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哲學系米建國主任 收
寄送電子檔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email至:philos@scu.edu.tw
聯絡電話:02-28819471分機 6211
系統號:
O-017247
【徵才】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徵聘教師
標題:
時間:
2021年3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學歷要求:博士(檢附學歷證明)。
二、聘任職級:需符合以下之一項。
(一)副教授級(含)以上專任教師:
需領有副教授級以上教育部教師資格證書。(請檢附教育部頒發之副教授或教授證書)
(二)助理教授:
需領有教育部頒發助理教授證5年(含以上),並檢附原任職學校最近一期教師評鑑成績及最近3年任教課程之教學意見調查(或評量)結果。
(三)專案教師:
需具博士學位,以專案教師起聘,一年後通過教師評鑑後,得改聘為專任助理教授。
三、專長要求:熟悉印藏佛教、能夠教授藏文者優先。
四、預計講授課程
西藏佛教文獻選讀、藏文、藏文佛典導讀、印度佛教史、印度佛教經典選讀、西藏佛教專題。
五、 需求日期 : 110年8月。
六、申請截止日期:110年3月1日。
(意者請盡早登錄佛光大學教職人才應徵系統應徵,合格者優先安排面試並關閉職缺)
(一)若有其他紙本文件,來函請寄:262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佛光大學人事室收(所寄資料請自行保留底稿。若需保存資料,請於信封上註明需寄回並附回郵信封),郵戳為憑,請於信封上註明應徵職缺項目。
(二)聯絡資訊
1.徵求單位洽詢:電話03-9871000轉27201佛教學系。
2.應徵履歷及系統洽詢:電話:03-9871000轉11631人事室楊小姐person@mail.fgu.edu.tw
系統號:
O-017382
【徵才】岡山理科大学経営学部「中国の歴史」「歴史資料解析」「民俗学」非常勤講師の公募
標題:
時間:
2021年1月12日
內容簡介:
応募資格
1)大学院修士課程以上を修了した方であ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2)上記研究分野における研究業績、および業務経験を有する方。
3)大学での教育経験があ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4)開講予定の曜日および時間に担当可能な方。
5)経営学部の学生教育に積極的に取り組んでいただける方で、岡山キャンパスまで2時間以内で通勤できる方が望ましい(飛行機、新幹線、特急での通勤は除く)。
問い合わせ先
学科長 大藪亮 Email : ohyabu@mgt.ous.ac.jp
Tel & Fax: 086-256-9554(研究室直通)
系統號:
O-017248
【獎助】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Chinese Studie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標題:
時間:
2021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s now accepting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1-22 Chinese Studie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open to scholar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tudying any historical period.
系統號:
O-017249
【徵稿】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39期徵稿
標題:
時間:
即日起至2021年04月30日
報導者:
陳乃慈助教
內容簡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39期徵稿至2021年4月30日,歡迎不吝賜稿。
系統號:
O-017393
【徵稿】《清華學報》「漢學人學」專刊徵稿
標題:
【徵稿】《清華學報》「漢學人學」專刊徵稿
時間:
2021年5月31日截止
報導者:
《清華學報》
內容簡介:
《清華學報》擬於2022年6月出版「漢學人學」專刊,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林遠澤教授客座主編。來稿請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中文稿限三萬字,英文稿二萬字。體例請參考本刊「徵稿簡章」及「撰稿格式」。徵稿說明如下: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指出,哲學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即是有關「人是什麼?」的「哲學人學」問題。我們雖深信人類有共同的本性,但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問題上,我們卻一直都只聽到來自西方的聲音。人的感性、知性、想像力、理性與意志等主體性的能力,是否只能從運算數學與物理學的理性存有者身分來加以界定,還是我們也能從詩歌、語言、神話、禮俗等文化建構物來反溯人類的主體性表現。特別是如果我們也想聽聽來自華人的聲音,那麼我們究竟應如何能從漢語的語言結構看出人類具身的知性思維模式、如何從中國文學發現人類美學性的感受能力、如何從中國人的歷史經驗突顯出人類非線性的時空觀,或從中國哲學的理論模式看出天人合一之非二元論的理性總體觀?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哲學人學」研究之前,我們顯然應先嘗試建構一種「漢學人學」的研究領域。我們應從中國文化的具體表現,反思人類的主體性或本質是如何在其中被呈顯出來的。本專刊因而嘗試邀請大家,從中國的語言、文學、神話、禮俗、政制、哲學、歷史等領域著手解析創造這些文化表現背後的人類主體性基礎,以能從「漢學人學」的研究視野,為建構普世意義的哲學人學,提供我們不可或缺的見地。
來稿請寄:thjour@my.nthu.edu.tw(註明「漢學人學」專刊投稿)。本專刊截稿日期為2021年5月31日。
系統號:
O-017250
【徵稿】《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10年度主題徵稿
標題:
時間:
2021年1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史物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10年度主題徵稿,敬邀學者專家踴躍賜稿!
110年度第一期(總26期,2021年6月)
「水墨轉換―戰後水墨畫的承轉與再生」
截稿日期:2021年1月31日。
110年度第二期(總27期,2021年12月)
「國家桂冠―國族藝術的建構與實踐」
截稿日期:2021年7月31日。
詳情請參考本刊官網徵稿主題與稿約。
系統號:
O-017311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徵文
標題:
時間:
2021年4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晚明鍾惺在〈詩歸序〉中,認為選詩具有「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的影響力,這是因為選詩者通常按照一己的選詩理念與標準,由一定範圍內(斷代或通代;單一詩體或綜合詩體;專家詩或群體詩)的作品中,選擇相應的內容,刪除不合己意者,有些甚且附上詩作的點評,讓詩歌選本成為寓有選詩者詩學理念與批評標準的著作。讀者在閱讀選本中的詩作時,往往連帶的接受了選詩者透過「刪、選、評」所形塑的詩學觀,誠如魯迅〈選本〉一文所謂:「讀者雖讀古人書,卻得了選者之意,意見也就逐漸和選者接近,終於『就範』了。」
鑒於歷代有許多著名且普及的古典詩歌選本,不僅寓有選詩者的詩學理念,也是不同詩學流派闡揚詩論或論爭詩學的工具,加以某些詩評家既有詩話,又有選本(如王夫之《薑齋詩話》與《唐詩評選》;王士禛 《漁洋詩話》與《唐賢三昧集》;沈德潛《說詩晬語》與《唐詩別裁集》),若能結合詩話與選本,應能更全面完整的掌握詩評家的詩學觀。此外,整理歸納不同選本所選錄的詩人、詩作、詩體、詩評(含卷前序文與選詩凡例),除了能理解單一詩歌選本的選詩取向,也能從中分析名家或名作的共時性與歷時性接受情形,凡此種種,皆有助於拓展古典詩學研究的議題與面向。《成大中文學報》故而策劃「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以歷代古典詩歌選本(含漢魏六朝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選、明詩選、清詩選、當代古典詩選)為研究文本,擬定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一、重要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二、域外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三、詩歌選本與相關詩話研究
四、詩歌選本與相關詩學論爭
五、詩作名篇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六、詩人名家或群體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歡迎海內外學者先進惠賜 鴻文。
系統號:
O-017251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0-2021年專號徵稿
標題:
內容簡介:
主題:傳統領域與土地正義
責任編委/官大偉
出刊時程:2020年12月
主題:Why Taiwan
責任編委/余舜德
出刊時程:2021年6月(截稿日:2021年1月)
主題:環境人類學方法論
責任編委/李威宜
出刊時程:2021年12月(截稿日:2021年10月)
臺灣人類學刊仍保持接受其他非主題投稿之稿件,採隨到隨審。投稿主題專號的稿件,若經責任編委判定未符合專號性質,但稿件經外審通過後,將以一般研究論文類別刊登。來稿請註明投稿主題,稿件收受窗口:tja@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容如 02-26523300 #3321
相關訊息歡迎至https://www.ioe.sinica.edu.tw/ ,點選「臺灣人類學刊」參考。
系統號:
O-017252
【徵稿】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臺灣學誌》第20期徵稿
標題:
時間:
2021年4月截止
內容簡介:
第20期執編:呂美親專案助理教授
第20期專題:台語小說的歷史書寫
徵稿期限:延長徵稿中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徵稿類型:一般論文、專題論文、書評
專題說明:
兩度的「國語政策」施行,使得多數台灣人使用的台語,其文字的標準化與成就台語文學的進程較緩,今僅成為台灣文學的文(語)類之一。但除了台語新詩、詩歌,甚且是民間文學的數量相當可觀之外,戰前的新文學運動時期,亦成就不少以漢字寫成的「台灣話文」小說;而以教會白話字書寫的台語小說,於戰前戰後也出版諸多中長篇佳作。即便以台灣話口語書寫的現代文學作品數量,相較於日語、華語都相當有限,但1980年代中期以降的台語文學運動,幾波的熱烈推展且持續戰鬥,終於促成2006年教育部頒布《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符號》,並陸續公布台語常用漢字,教育部與各地方政府亦增設本土語言文學獎項,至今台語文學作品的成果已不容小覷。卻也不可諱言,受殖民地歷史發展使然,母語意識與政治∕鄉土認同,仍是趨使作家以台語創作的重要動力。台語文學作品當中,尤其是台語小說的題裁,不難看見作者以母語重構歷史或者再現歷史的意圖。
本期專題歡迎以下議題相關論文投稿:
1.台語小說中的歷史事件與書寫。
2.台語小說中的歷史現場與空間展演。
3.台語小說中的歷史重構意圖。
4.台語小說中的歷史人物描繪。
5.台語小說的歷史補述意義。
6.其他與「歷史」相關的台語小說議題。
系統號:
O-017325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時間:
2021年2月28日截止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預定於2021年12月出版「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由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賴錫三教授籌劃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以不超過二萬五千字、英文稿以30頁以內為原則。體例請參照本刊「稿約」與「寫作格式」。本專輯的規劃構想說明如下:
儒、釋、道,做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義理軸心,「三教」雖各有特色、各具系統,然隨歷史遷變之辯證演化,彼此間不斷發生相互跨界的混雜現象。教義與教義「之間」,生發出思想內部的「複數型態」之多樣可能性。或「是非競爭」,或「彼此調和」,或「格義接引」,或「創造轉化」,或「判別異同」,或「分流合匯」……風貌殊異、演變多端。這種跨界混雜的思想延異與增生,或因為彼我思想競爭而交織演化,或因為回應時代而大開大合,思想「之間」在離合引生的轉化過程中,不免產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視域融合現象。這種思想「之間」 相互轉介的曖昧難明處,正是三教「交涉與分合」,產生出「既迷惑又迷人」的弔詭共生現象。此「三教的交涉與分合」之專號,邀請學者可從不同歷史年代與主題,如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乃至當代中西視域下的儒釋道新對話,針對儒釋道之間的任兩者關係、乃至三者關係,自由擇取不同角度,或「儒、道」交涉,或「玄、佛」交涉,或「儒、佛」論辯,或「三教」同異⋯⋯以多元角度深描各種「之間」的關係,呈顯不同類型的思想交涉圖像。期待或縱或橫的抽絲與編織,能讓三教「交涉與分合」的綿延脈絡與內部理路,獲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學術景觀。
※本專輯之截稿日為2021年2月28日
投稿信箱:chinesestudies@ncl.edu.tw或投審稿系統http://journals.ncl.edu.tw
系統號:
O-01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