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館與英國愛丁堡大學邀請劉昭麟教授擔任臺灣漢學講座

標題:

本館與英國愛丁堡大學邀請劉昭麟教授擔任臺灣漢學講座

內容簡介:

本(109)年11月11日,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與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合辦今年第1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s on Chinese Studies)。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劉昭麟教授,主講「A Distant Exploration of Literary Writing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Classical Chinese (文言文學作品及歷史文獻的數位探索)」。劉昭麟教授目前亦擔任政大理學院副院長及資訊科學系主任,同時也是臺灣數位人文學會的理事長。他的研究領域包含數位人文、計算語言學與人工智慧的跨領域應用等,是臺灣學界數位人文研究重要推手之一。

由於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持續推廣臺灣學術研究成果,本館特與長期發展數位人文之愛丁堡大學等單位以線上形式辦理「臺灣漢學講座」。本次講座由愛丁堡大學羅愷思博士(Christopher Rosenmeier)主持、黃雪蕾教授策畫線上演講,加上圖書館童慎效博士(Tong Shenxia)與本館漢學研究中心組織活動。在演講中,劉教授著重於分享過去臺灣數位人文學科起步階段,設計並使用軟體技術與工具來分析文言文學作品和歷史文獻的經驗。並以臺灣學界針對明清小說和唐宋詩詞的研究為例,說明文本分析技術可以幫助研究者從古典和現代中文的歷史文獻中,發現一些以傳統史料文本解讀方式無法輕易取得的資訊。在這樣的基礎上,劉教授近期更致力於對文本進行更深度的分析,如嘗試對紙本資料進行光學文字辨識,甚至是以AI「深度學習」技術處理唐宋格律詩詞的分詞作業,以及文言歷史文獻資料的分句等層面,都是目前劉教授與臺灣數位人文學界努力的課題。

愛丁堡大學為英國蘇格蘭地區有深厚漢學研究傳統之知名學府,本次「臺灣漢學講座」為國家圖書館於2018年與該校簽訂「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TRCCS)」合作備忘錄後,首次辦理的學術交流活動。即便無法於愛丁堡當地辦理實體講座,但本場講座透過線上方式,亦有70餘位來自全球重要學術社群之聽眾參與,同時耿幽静教授(Joachim Gentz)、黃雪蕾教授等漢學與數位人文研究學者,也透過視訊與劉教授交流。藉著本次成功合作經驗,國圖與愛丁堡大學雙方不僅在疫情中維持學術交流於不墜,更期待在未來得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機會。

系統號:

O-017174

臺灣出版圖書書目上傳國際資料庫,國圖貢獻全球及亞洲排名雙料第一

標題:

臺灣出版圖書書目上傳國際資料庫,國圖貢獻全球及亞洲排名雙料第一

內容簡介:

為提高臺灣出版品及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促進各國圖書館選購臺灣出版品,提供圖書館資訊組織人員分類編目參考;以及研究人員研究引用和一般民眾閱選瀏覽,以擴大臺灣的影響力。曾淑賢館長表示國家圖書館致力於國際合作,持續上傳中文圖書資料書目至全球最大書目中心OCLC的資料庫WorldCat,該資料庫是世界上最全面的圖書館館藏資料庫,根據OCLC Fiscal Year財政年報的書目上傳量統計, 2019/2020最新的成果公布,國圖貢獻量榮登全球及亞洲排名雙料第一。自2010年起,國圖不斷地在圖書資料書目的國際合作中努力耕耘,連續9年蟬聯書目貢獻度均居全球前二或三名,本年度為首次躍昇全球第一,未來國圖也將持續上傳華文出版品的原編書目資料,強化國際的書目交流合作,希望更多國家採購臺灣出版圖書,以供更多民眾利用臺灣出版圖書,在全球資源共建共享的環境中,拓展臺灣各項建設和研究成果的影響力。

系統號:

O-017108

【徵才】中研院中國文哲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研院中國文哲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20年12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缺:本所編制內助研究員或副研究員 1 名
二、資格:具有博士學位者
三、專業領域:易經、四書、經學史
四、應備資料:各一式六份(含學術著作)
(一)詳細履歷
(二)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通過證明。
(有教師資格證書者請加附影本)
(三)未來三年研究計畫
(四)歷年學術著作目錄
(五)重要學術著作(1-3 種,含博士學位論文),以外文撰寫者,請附中文摘要。
*應徵副研究員者,請提供近五年內代表著作 1-3 種
五、受理方式:請於2020年12月15日前,備齊上述資料,寄至
台北市南港區(115) 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中研院文哲所秘書室收,洽詢電話:02-27895713 黃先生;E-mail: hopperan@sinica.edu.tw

系統號:

O-017056

【徵才】政治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政治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時間:

2020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資格:具有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
二、 職位:助理教授(含)以上。
三、 領域專長:東方哲學(以佛學領域為優先)、英美哲學
四、 徵聘人數:一名
五、 起聘日期:110年08月01日
六、 截止日期:109年12月31日(星期四)(郵戳為憑)

七、 備審資料:
1.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一式三份。
2. 研究所成績單影本,一式三份。
3. 詳細個人履歷表及五年內代表著作目錄,一式三份。
4. 博士論文及五年內代表著作,一式三份。
5. 研究計畫書,一式三份。
6. 教學計畫書或授課大綱,一式三份。
7. 推薦函兩封。

* 持國外學歷者,學位證書及成績單應先向駐外單位辦妥驗證手續並檢附通過驗證證明。申請教授、副教授者免附研究所成績單及其驗證證明。

* 五年內代表著作如尚未出版,請附預計出版證明;如經審查出版,請附審查證明。

* 推薦函請由推薦人個別於申請截止日前(109年12月31日)寄達本系。

* 請另將備審資料第1~6點製作成PDF檔,以電子郵件方式寄至聯絡人信箱,紙本資料恕不檢還。

八、 備審資料郵寄地: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收
(信封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九、 聯絡人:詹小姐
電話:886-2-2939-3091 ext.62362
傳真:886-2-2939-0514
E-mail : amandach@nccu.edu.tw

系統號:

O-017159

【徵才】臺灣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灣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時間:

2020年12月21日截止

報導者:

陳麗卿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啟事※
資格:具有哲學或相關領域博士學位
職位: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1.先秦儒學
2.邏輯
除領域專長外,原則上應具有華語教學能力,並能擔任本系必修課程之教學
申請資料:
一、 學位證書影本
二、 履歷自傳
三、 著作目錄
四、 經歷證件影本(助理教授須附博士成績證明)
五、 專長與研究方向
六、 可開授課程大綱(包括本系必修科目)、曾授課程大綱(無教學經歷者免)
七、 著作一式四份(博士論文;代表作至多3件,須為2016年8月以後發表之著作;參考著作則須為2014年8月以後發表之著作。以專書、專書論文為代表作送審者,應檢附經審查通過後出版之相關證明。)
八、 推薦信二封

申請截止日期:申請資料須於2020年12月21日下午5時前送達本系
預定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
郵寄收件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辦公室(中華郵政)
自行送件或以民間快遞寄件者,請寄 100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辦公室
連絡電話:886-2-33663396 傳真:886-2-23636269
E-mail:julie@ntu.edu.tw Website:http://www.philo.ntu.edu.tw/

系統號:

O-017057

【徵才】東吳大學哲學系徵聘教師

標題:

【徵才】東吳大學哲學系徵聘教師

時間:

2021年3月2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擬聘員額:1名,起聘日期為2021年8月1日。

二、擬徵聘教師專長領域:中國哲學

三、收件截止日期:2021年3月2日(星期二)(紙本或電子檔皆可,函寄紙本資料者,以郵戳為憑。)

四、東吳大學哲學系處理申請教職案分為二階段,通過第一階段者得進入第二階段。
(一) 第一階段----資料審查
申請者均需繳交下列8項資料:
(1)博士學位證書(已通過博士論文口試者,可暫繳交系或校所開立之證明文件;學位證明文件需於校教評會前送達)
(2)助理教授(含)以上之證書影本(無證書者可免)
(3)履歷表(含學、經歷、著作目錄)
(4)近五年學術著作(應聘助理教授者需附博士論文)
(5)推薦函2封
(6)教學計畫(請註明專長與可任教科目)
(7)研究計畫
(8)身份證或護照影本(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
(二)第二階段----演講、面談
預計2021年4月24日(星期六)舉行,請申請者留意E-mail通知;演講內容以申請者之專長領域為主。

五、東吳大學哲學系審查參考標準為以下四項:
(1)系所發展需要。
(2)學術能力。(需具備華語教學能力)
(3)教學能力。
(4)配合系所整合研究與教學。

依東吳大學規定新聘教師以專案教師聘任為原則。
函寄紙本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郵寄至:
111-002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哲學系米建國主任 收

寄送電子檔資料者,請註明【應徵教職】email至:philos@scu.edu.tw
聯絡電話:02-28819471分機 6211

系統號:

O-017158

【徵才】京都大学人文学系(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教の公募

標題:

【徵才】京都大学人文学系(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教の公募

時間:

2020年12月24日截止

內容簡介:

応募資格
(1)中国文学、とくに白話小説を書誌学的に研究し、かつ東アジア人文情報学研究センターにおける業務に積極的に関与する意思と能力を持つ者。
(2)博士号取得済みあるいは取得見込みの者(または、それと同等以上の学力を有する者)。
(3)日本語の十分な運用能力を有する者。

照会先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総務掛 
Tel : 075-753-6902, 6904
Fax : 075-753-6903
E-mail : annai@zinbun.kyoto-u.ac.jp

系統號:

O-017181

【徵才】岡山理科大学経営学部「中国の歴史」「歴史資料解析」「民俗学」非常勤講師の公募

標題:

【徵才】岡山理科大学経営学部「中国の歴史」「歴史資料解析」「民俗学」非常勤講師の公募

時間:

2021年1月12日

內容簡介:

応募資格
1)大学院修士課程以上を修了した方であ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2)上記研究分野における研究業績、および業務経験を有する方。
3)大学での教育経験があることが望ましい。
4)開講予定の曜日および時間に担当可能な方。
5)経営学部の学生教育に積極的に取り組んでいただける方で、岡山キャンパスまで2時間以内で通勤できる方が望ましい(飛行機、新幹線、特急での通勤は除く)。

問い合わせ先
学科長 大藪亮 Email : ohyabu@mgt.ous.ac.jp
Tel & Fax: 086-256-9554(研究室直通)

系統號:

O-017182

【獎助】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Chinese Studie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獎助】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Chinese Studie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標題:

【獎助】Postdoctoral Fellowship in Chinese Studie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時間:

2021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s now accepting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1-22 Chinese Studies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open to scholar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tudying any historical period.

系統號:

O-017157

【徵稿】《清華學報》「漢學人學」專刊徵稿

標題:

【徵稿】《清華學報》「漢學人學」專刊徵稿

時間:

2021年5月31日截止

報導者:

《清華學報》

內容簡介:

《清華學報》擬於2022年6月出版「漢學人學」專刊,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林遠澤教授客座主編。來稿請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中文稿限三萬字,英文稿二萬字。體例請參考本刊「徵稿簡章」及「撰稿格式」。徵稿說明如下: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指出,哲學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即是有關「人是什麼?」的「哲學人學」問題。我們雖深信人類有共同的本性,但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問題上,我們卻一直都只聽到來自西方的聲音。人的感性、知性、想像力、理性與意志等主體性的能力,是否只能從運算數學與物理學的理性存有者身分來加以界定,還是我們也能從詩歌、語言、神話、禮俗等文化建構物來反溯人類的主體性表現。特別是如果我們也想聽聽來自華人的聲音,那麼我們究竟應如何能從漢語的語言結構看出人類具身的知性思維模式、如何從中國文學發現人類美學性的感受能力、如何從中國人的歷史經驗突顯出人類非線性的時空觀,或從中國哲學的理論模式看出天人合一之非二元論的理性總體觀?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哲學人學」研究之前,我們顯然應先嘗試建構一種「漢學人學」的研究領域。我們應從中國文化的具體表現,反思人類的主體性或本質是如何在其中被呈顯出來的。本專刊因而嘗試邀請大家,從中國的語言、文學、神話、禮俗、政制、哲學、歷史等領域著手解析創造這些文化表現背後的人類主體性基礎,以能從「漢學人學」的研究視野,為建構普世意義的哲學人學,提供我們不可或缺的見地。

來稿請寄:thjour@my.nthu.edu.tw(註明「漢學人學」專刊投稿)。本專刊截稿日期為2021年5月31日。

系統號:

O-017058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徵文

標題: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徵文

時間:

2021年4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晚明鍾惺在〈詩歸序〉中,認為選詩具有「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的影響力,這是因為選詩者通常按照一己的選詩理念與標準,由一定範圍內(斷代或通代;單一詩體或綜合詩體;專家詩或群體詩)的作品中,選擇相應的內容,刪除不合己意者,有些甚且附上詩作的點評,讓詩歌選本成為寓有選詩者詩學理念與批評標準的著作。讀者在閱讀選本中的詩作時,往往連帶的接受了選詩者透過「刪、選、評」所形塑的詩學觀,誠如魯迅〈選本〉一文所謂:「讀者雖讀古人書,卻得了選者之意,意見也就逐漸和選者接近,終於『就範』了。」

鑒於歷代有許多著名且普及的古典詩歌選本,不僅寓有選詩者的詩學理念,也是不同詩學流派闡揚詩論或論爭詩學的工具,加以某些詩評家既有詩話,又有選本(如王夫之《薑齋詩話》與《唐詩評選》;王士禛 《漁洋詩話》與《唐賢三昧集》;沈德潛《說詩晬語》與《唐詩別裁集》),若能結合詩話與選本,應能更全面完整的掌握詩評家的詩學觀。此外,整理歸納不同選本所選錄的詩人、詩作、詩體、詩評(含卷前序文與選詩凡例),除了能理解單一詩歌選本的選詩取向,也能從中分析名家或名作的共時性與歷時性接受情形,凡此種種,皆有助於拓展古典詩學研究的議題與面向。《成大中文學報》故而策劃「古典詩歌選本研究」專題,以歷代古典詩歌選本(含漢魏六朝古詩選、唐詩選、宋詩選、元詩選、明詩選、清詩選、當代古典詩選)為研究文本,擬定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一、重要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二、域外古典詩歌選本述評
三、詩歌選本與相關詩話研究
四、詩歌選本與相關詩學論爭
五、詩作名篇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六、詩人名家或群體在不同詩歌選本中的接受情形

歡迎海內外學者先進惠賜 鴻文。

系統號:

O-017155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0-2021年專號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0-2021年專號徵稿

內容簡介:

主題:傳統領域與土地正義
責任編委/官大偉
出刊時程:2020年12月

主題:Why Taiwan
責任編委/余舜德
出刊時程:2021年6月(截稿日:2021年1月)

主題:環境人類學方法論
責任編委/李威宜
出刊時程:2021年12月(截稿日:2021年10月)

臺灣人類學刊仍保持接受其他非主題投稿之稿件,採隨到隨審。投稿主題專號的稿件,若經責任編委判定未符合專號性質,但稿件經外審通過後,將以一般研究論文類別刊登。來稿請註明投稿主題,稿件收受窗口:tja@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容如 02-26523300 #3321
相關訊息歡迎至https://www.ioe.sinica.edu.tw/ ,點選「臺灣人類學刊」參考。

系統號:

O-017156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2期「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2期「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專題徵稿

時間:

2020年12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場域,在跨國流動與網路世代的影響之下,出現多樣繁複的新面貌。當我們以現代主義想像六O年代,鄉土文學的七O年代,眾聲喧嘩的八九O年代,那麼過去十年的台灣文學關鍵詞會是什麼呢?這十年間,台灣社會內部的變遷與社會運動,如太陽花學運、婚姻平權等,媒體與傳播方式的改變,如社群形成、網路直播、文化創意產業,乃至文學作品的轉譯等,以及跨國的移動者與文化的交流,皆重構了台灣的文化景觀與想像世界的方式。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與台灣文學學會合作推出32期專題「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邀請台灣文學研究者共同來想像、回顧與重估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以十年作為斷代,一同來書寫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史。

建議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
1.重寫文學史
2.世代
3.社群
4.性別
5.社會運動
6.新移民工
7.網路與新媒體
8.跨國與跨領域

系統號:

O-017154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時間:

2021年2月28日截止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預定於2021年12月出版「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由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賴錫三教授籌劃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以不超過二萬五千字、英文稿以30頁以內為原則。體例請參照本刊「稿約」與「寫作格式」。本專輯的規劃構想說明如下:

儒、釋、道,做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義理軸心,「三教」雖各有特色、各具系統,然隨歷史遷變之辯證演化,彼此間不斷發生相互跨界的混雜現象。教義與教義「之間」,生發出思想內部的「複數型態」之多樣可能性。或「是非競爭」,或「彼此調和」,或「格義接引」,或「創造轉化」,或「判別異同」,或「分流合匯」……風貌殊異、演變多端。這種跨界混雜的思想延異與增生,或因為彼我思想競爭而交織演化,或因為回應時代而大開大合,思想「之間」在離合引生的轉化過程中,不免產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視域融合現象。這種思想「之間」 相互轉介的曖昧難明處,正是三教「交涉與分合」,產生出「既迷惑又迷人」的弔詭共生現象。此「三教的交涉與分合」之專號,邀請學者可從不同歷史年代與主題,如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乃至當代中西視域下的儒釋道新對話,針對儒釋道之間的任兩者關係、乃至三者關係,自由擇取不同角度,或「儒、道」交涉,或「玄、佛」交涉,或「儒、佛」論辯,或「三教」同異⋯⋯以多元角度深描各種「之間」的關係,呈顯不同類型的思想交涉圖像。期待或縱或橫的抽絲與編織,能讓三教「交涉與分合」的綿延脈絡與內部理路,獲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學術景觀。

※本專輯之截稿日為2021年2月28日
投稿信箱:chinesestudies@ncl.edu.tw或投審稿系統http://journals.ncl.edu.tw

系統號:

O-01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