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化詮釋與諸傳統之衝擊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化詮釋與諸傳統之衝擊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文化詮釋與諸傳統之衝擊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9年9月5日(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從多元交互主義到文本互涉:論張東蓀的文化主義與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論(張歷君)
語言向度下的文化構成──張東蓀的文化哲學(黃雅嫻)
明清思想與禮教──明清交替與東亞的思想世界(伊東貴之)
「新」、「舊」之切線與文化路向的抉擇──由《新青年》與《斯文》談起(陳瑋芬)
梁漱溟的印度文化詮釋:評論與反思(何建興)
超越文化之文化:梁漱溟與唐君毅的文化哲學(馬斐力)
一心法界:智儼法界緣起思想的文化意涵(郭朝順)
明清天主教對儒家儀式的重構(梅謙立)
重釋明末中西科學傳統的相遇(徐光台)

系統號:

C-014470

2019第12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

2019第12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

標題:

2019第12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

時間:

2019年9月5日(週四)

地點:

宜蘭縣史館(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2939-3091#69250

內容簡介:

9月3日
8:40-10:30
主持人:笠原政治
平埔原住民族政策的進展(鍾興華)
作為日本型先住民族政策的愛努施策推進法的意義(常本照樹)
國際森林認證制度與愛努民族(落合研一)
與談人:伊萬納威

10:40-12:00
主持人:森口恒一
各國少數民族推動族語維基百科的歷程與成果(上官良治)
政大原民中心對族語復振的推動(林修澈、黃季平、楊懿湘)
與談人:張郇慧

13:00-13:40
宜蘭縣史館館藏與研究介紹兼談原住民史料徵集與研究推廣(李素月)

13:40-15:00
主持人:廖英杰
宜蘭縣涉及人番關係的神明與廟(簡瑛欣)
竹塹社的研究(廖志軒)
與談人:簡史朗

15:20-17:40
主持人:蔡中涵
台灣原住民聚落的國家性簡約形態與視覺上秩序的建構:關於日本統治時代對原住民政策性移住的影響(松岡格)
泰雅族 klesan(南澳)社群遷徙系譜──以臺北帝大土俗人種研究室調查成果為中心的討論(廖英杰)
與談人:詹素娟
台灣原住民族口述傳統的定義與操作(黃季平)
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獲取生態資源的技術研究──以狩獵方法為中心(野林厚志)
與談人:宮岡真央子

9月4日
9:00-10:30
主持人:浦忠成
原住民族教育在研究與發展的共振(陳誼誠)
「原住民族」與「原住民身分」:民族運動與民族理論的交叉發展(周士煌)
與談人:王雅萍

10:40-12:00
主持人:張中復
鳥居龍藏攝影的台灣原住民照片的影像修復計畫期中報告:成果與課題(清水純)
有關故宮博物院典藏職貢圖中的樺太愛努人的描繪(佐佐木利和)
與談人:林志興

系統號:

C-014473

空間視野與地方知識:空間人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空間視野與地方知識:空間人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空間視野與地方知識:空間人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9年9月20至2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2樓會議室、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華人主體性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聯絡人:

E-mail: cindyjan2006@gmail.com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Topic:
一、以空間人文學為研究主軸,應用地理資訊科學,以地方社會為場域的研究。
二、應用GIS、數位人文、空間分析、社會網絡研究地方社會與華人文化。
三、空間人文學與社區GIS應用、方法論、未來發展等議題。
四、研究地方知識與空間分析相關議題,包含方法論、研究回顧、研究試探、區域個案等。
五、空間與社會網絡分析應於於地方社會研究,回應傳統視角的方法討論。

日期Date:2019年9月20-21日

地點Venue:
9/20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二樓會議室
9/21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會議室

主講人Keynote Speakers:
1.丁荷生(Kenneth Dean,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亞洲研究所宗教與全球化研究組主任)
2. 范毅軍(中央研究院總務處處長、中研院人社中心GIS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

主辦單位:政治大學華人主體性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協辦單位: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如有何問題,歡迎洽詢 cindyjan2006@gmail.com

系統號:

C-014497

「近世東亞佛教文化:明清與江戶」國際學術研討會

「近世東亞佛教文化:明清與江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近世東亞佛教文化:明清與江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9年9月26至27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樓會議廳、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9月26日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樓會議廳
9:10-10:4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引言人:林鎮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日本近世思想與佛教(末木文美士,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譽教授)
口譯:王芳(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11:00-12:25
主持/引言人:藍弘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晚明天台宗幽溪傳燈在日本(曾堯民,法鼓文理學院)
十六世紀東亞佛教、王權與紀念物:以琉球王國為中心(李志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候選⼈)

13:00-14:55
主持/引言人:徐興慶(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澤庵宗彭的儒學觀(陳威瑨,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
文化中介者南浦文之(1555-1629)的修行與世情(邱怡瑄,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15:15-17:05
主持/引言人:石守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了翁祖休(了翁道覺)一切經勸進的過程與意義(渡邉麻里子,日本弘前大學)
口譯:郭珮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圓空與木喰:江戶佛教藝術試探(鄭涵云,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

9月27日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10:00-11:40
主持/引言人:劉序楓(中研院人社中心)
長崎晧臺寺收藏中國曹洞僧的肖像畫──鼓山永覺玄賢像和為霖道霈像(錦織亮介,福岡市立美術館前館長)
口譯:黃立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13:30-15:20
主持/引言人:黃繹勳(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江戶初期詩僧深草元政研究序說(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三千法門至理同——試論江戶僧鳳潭之宋代天臺理解(之一)(王芳,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十八世紀日本禪林與東亞漢文學之交涉:以京都相國寺派梅莊顯常《小雲棲稿》為考察中心(劉家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系統號:

C-014512

全球化與文化: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三十二次研討會

全球化與文化: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三十二次研討會

標題:

全球化與文化: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三十二次研討會

時間:

2019年9月26日(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802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聯絡人:

黃湫雯,Tel: (02)2652-5092

內容簡介:

9:30-11:10
主持人:吳齊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Does global consciousness enhance local identity? The case of Taiwan(蔡明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評論人:蘇國賢(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s of Western culture on Taiwan(曾瑞鈴,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評論人:蔡瑞明(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1:25-12:15
主持人:蔡明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Globalisation and Welfare Nationalism in Taiwan: An Empirical Test(葉崇揚,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呂建德(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13:30-15:10
主持人:葉高華(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Global Exposure, Local Experience, and Social Distance -Case in Taiwan(沈幼蓀,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評論人:陳易甫(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Taiwanese and Other Nationals: patterns, trends and determinants(陳志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評論人:張心潔(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

15:30-16:20
主持人:傅仰止(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Balance of Power, Liberal Edition: How People's Perceptions of China Affect Their Attitudes toward Further Globalization(薛健吾,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教授)
評論人:張文揚(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C-014450

2019朱銘美術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藝樹:戰後雕塑多樣性的探究」

2019朱銘美術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藝樹:戰後雕塑多樣性的探究」

標題:

2019朱銘美術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藝樹:戰後雕塑多樣性的探究」

時間:

2019年10月19至2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朱銘美術館簡報室(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主辦單位:

朱銘美術館

聯絡人:

孫小姐,Tel: 02-2498-9940#1505

內容簡介:

2019年朱銘美術館舉辦「藝樹:戰後雕塑多樣性的探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除了因應朱銘以古沉木創作之新作〈太極系列—太極拱門〉發表,也欲藉由「樹」的多重隱喻,在歷史、媒材與空間上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迄今,雕塑如何如同一棵老樹,延續著雕塑的核心理念,發展並變革出新的方向。本次研討會將透過臺灣、日本和歐美等不同地域的相互關照,創造多元的視角,並探究「雕塑」此一最實際觸及生活並具體化社會變遷的藝術表現形式。

【講者/Speaker】
古田亮/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副教授
白適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松本透/長野縣信濃美術館館長
林以珞/朱銘美術館研究部主任
林振莖/國立臺灣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段存真/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徐柏涵/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
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黎志文/藝術家
Candida Syndiku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
Valentin Nussbau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系統號:

C-014433

2019第三屆台灣文學外譯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台灣文學譯者論壇

標題:

2019第三屆台灣文學外譯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台灣文學譯者論壇

時間:

2019年11月15日至1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會議廳(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

聯絡人:

Tel: 02-29393091ext.63036;E–mail:2019ICTLT@gmail.com

內容簡介:

國立台灣文學館為推動台灣文學外譯,使台灣文學能躋身國際文壇,自2013年起定期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藉以匯集國內、外學者、作者、譯者及出版者對於台灣文學外譯相關議題之實務工作經驗與學術研究成果,做為政府對外譯介台灣文學政策規劃之參考。

由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承辦之「2019第三屆台灣文學外譯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台灣文學譯者論壇」將於今年11月15-16日舉行,並自即日起開始徵稿,敬請踴躍賜稿!

會議主題:台灣文學的全球移動
會議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會議廳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會議網站:https://2019ictlt.nccu.edu.tw
會議日期:2019年11月15日(五) ~ 16日(六)
會議語言: 華語、英語

摘要截止日期:已截止
錄取通知日期:已截止
全文截稿日期:2019年10月15日

徵稿範圍:
台灣文學外譯的推動策略規劃與執行
台灣文學在各語種中的外譯歷程
台灣文學在各語種中的譯作盤點
台灣文學譯作在海外的接受與評價
台灣文學外推管道的運用與開拓
台灣文學外譯推廣進程中的跨文化議題
台灣文學在各語種中的翻譯策略與技巧
台灣文學各國譯本的對比分析
其他與推動台灣文學外譯相關之議題

投稿須知:
本研討會除邀稿外,徵求下列稿件:
a) 論壇: 「歐美國家翻譯文學中的台灣文學」
「亞洲國家翻譯文學中的台灣文學」
徵稿對象:作者、譯者、出版者及翻譯學者
發表時間: 15-20分鐘。
(發表形式不限定為學術論文)

b) 學術論文
徵稿對象: 台灣文學創作及研究者、翻譯研究及實務工作者、大專院校之碩、博士生
發表時間: 20分鐘

本研討會採審查制,投稿人應於摘要截稿日期前提供中、英文摘要(300-500字,另含至多5個關鍵詞)各一份,以供審查。准予發表之論文作者應於全文截稿日期前將論文全文以Word及PDF 兩種電子檔寄至大會。
來稿請上傳: https://2019ictlt.nccu.edu.tw
專題演講人、論壇發表人及論文發表人於會議期間之住宿、交通費將由主辦單位補助提供。

有關會議最新消息,請隨時上會議網站查詢。若有其他任何問題,請聯絡:
研討會召集人:徐安妮(國立政治大學歐語系副教授)
研討會助理:黃尉恩

研討會籌備處:
國立政治大學歐語系
E-mail:
Tel: 02-29393091 ext. 63036/88097

系統號:

C-014410

2019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

標題:

2019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

時間:

2019年11月23至2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中興大學(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台灣人文學社、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twhsociety@gmail.com

內容簡介:

近年對於人文研究的未來,以及將如何面對科技社會來臨的挑戰,有各種不同的思考。特別是文學文化研究有逐漸偏向去人化、非人化的傾向,在這股我們可廣義稱之為後人類或後人文的思潮中,動物、物質、環境、科技或技術等非人類事物在社會與歷史所扮演之角色日益受到重視。評論者試圖從認識論、本體論或行動力等層次闡釋「後人」之含意,因而產生了種種質疑獨尊特定形象的「人」的理論路線,包括情感研究、動物研究、新腦神經科學、新物質主義、新媒體理論、思辨唯實主義、行為者網絡理論以及系統理論等。而如果後人文研究在在指出「人」一直以來都與非人共存共生,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對生活情境的全面衝擊則帶來了人文研究者的最新課題:在「科技建構的日常」中,該如何重新思考主體形式、文化樣貌、甚至性別、種族、階級等議題?

新興科技首先改寫了所謂現實環境的定義,真實與虛擬的辯證關係因而成為人文學者關切的重點之一,並引發關於「後虛擬」(post-virtuality)的種種思考。「後虛擬」彰顯了奠基於既有「虛擬」概念的思考框架之不足與待補性,亦指涉人文論述與新科技中介雙重意義上的典範轉移。在人文概念上,它深切意識到後人文思維對於「實體=人」(virtus)之中心論之解構,亦挑戰西方思想中actual/virtual 論述在當代世界的適用性。在新科技介入方面,它直指虛擬與虛構之「真實性」與效用,迫切回應「科技建構之日常」、「網路社會」與「直播或遊戲社群」裏多層時空、人流、圖文的亂流中,虛擬與現實交錯的複雜互動層次。

除了改變生活情境之外,新興科技更衝擊了定義生命的既有邏輯。如果如傅柯(Michel Foucault)所說「生命」在十九世紀生物學發韌前並不存在,亦即生物學定義了以有機體為基準的「生命」概念,並歷經了分子生物學的增補修訂,那麼當今資訊科技與生物科技的結合,以及凱利(Kevin Kelly)口中機械與生命體融合所產生的種種人造活系統,可說催生了種種銘刻於技術物或數位物等非有機體中介的「後生命」,新的生存樣態亟待相應的新思維。此外,相對於以有機體死亡之對反自我定義的「生命」,「後生命」似乎不以肉體之消亡為其界限,對超越有機體生死對立範疇之生存形式的思考,也與媒介/鬼界的相關討論產生了新的連結。鬼魅自十九以來一路纏祟逐步發展之視聽媒體科技,不僅讓視聽科技因而被視為一種鬼魅結構,而鬼魅作為一種銘刻於技術與數位物質之上的後生命,至今在幽冥與人世、科技與自然的新邊界游移,持續揭示生成異質現實與另類存在的生命型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世紀末所謂的鬼魅轉向中,人文學者基於鬼魅介於可見/不可見、生/死、物質/非物質等的臨界特性,以及其所激發的強烈情感如恐懼與執念,進一步將鬼魅概念擴展為理論工具,據以分析當代種種社會、倫理與政治問題,例如歷史傳統與變遷力量的拉扯、個人與集體的記憶創傷、社會常態主體對各種畸零樣態的排擠、以及科技媒體的運作機制等。而在後人、後虛擬與後生命的視野下,我們如何從鬼魅論述凸顯的各種時空交疊現象出發,重新思考記憶如何透過外在的技術得以保存、時間如何被感知、歷史如何被建構與理解、甚而如果我們如何在時間沉澱為歷史層疊而非開展為線性軸的當下開創未來,都是人文研究者必須面對的挑戰。

台灣文學文化研究自然無法自外於上述的後人/非人研究轉向,更必須回應新興科技所迫生的種種課題。今年適逢台灣人文學社成立十週年,我們希望藉由本年度之年會,就「人文之『後』」的相關研究議題與關懷,與各領域學者進行交流。歡迎個別發表與組隊發表(以三至四位講者為限)提案申請,針對理論或特定文本(不限臺灣與東亞)進行探討。參考子題如下:
● 後虛擬
● 後生命
● 後生態
● 後冷戰
● 歷史與記憶
● 情感政治與經濟
● 藝術與科技
● 新媒體之後
● 其他與「人文之『後』」相關之議題

請於8月10(六)前將個別發表的摘要(500字)或組隊發表的提案(整場主題陳述以及個別講者摘要)寄至twhsociety@gmail.com (郵件主題請標明「投稿2019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經籌備委員會審查後,將於9月上旬公布審查結果。

摘要截稿日期:2019年8月10日(六)
主辦單位:台灣人文學社、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協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

系統號:

C-014434

第四屆中華文化人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四屆中華文化人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9年11月30日(週六)

地點:

香港珠海學院(香港新界屯門青山公路青山灣段80號)

主辦單位:

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

聯絡人:

羅淑暉,E-mail: riclh@chuhai.edu.hk

報導者:

鄭先生

內容簡介:

第四屆中華文化人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徵文Call for Paper
為弘揚中華文化,檢視人文發展,本所自2016年起,舉辦中華文化人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增進學子與各地學者的學術交流,迄今已成功舉辦三屆研討會,並且出版會後論文集。

本所將於2019年11月30日(星期六),舉辦第四屆中華文化人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製作會後論文集。誠意邀請各地學者﹑研究生報名參加,分享學術成果。

主辦單位 : 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
舉辦地點:香港珠海學院
地址︰香港新界屯門青山公路青山灣段80號

舉辦日期 :2019年11月30日(星期六)

摘要報名截止日期:已截止

報名程序
1.繳交符合會議主題之論文題目、摘要500字、關鍵詞,報名表及基本資料。
2.大會於2019年8月底公佈摘要審查結果,獲通過審查者請於2019年10月31日(星期四)前繳交8000~10000字之論文全文 (包括電子檔,電子檔用於維誠檢測系統)。一人只可發表一篇論文。
3.委員會有權利將發表人之論文送外審,如外審不通過,該論文將不收入研討會論文集及光碟內 (具ISBN國際書號)。
4. 報名費:港幣600元 (會議當天現場收取,不設找續)。如發表之論文,未能收入論文集及光碟內,所交之報名費不予退還。
5.有關論文格式﹑會議進度﹑交通安排等,歡迎瀏覽大會網站或大會Facebook專頁。

大會網站:https://chciclh.wordpress.com/discussion-forum4th/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uhaiconference

注意︰限於經費,參加者需自行負責交通及住宿安排,敬請見諒。
查詢及報名電郵︰riclh@chuhai.edu.hk
聯絡人︰羅淑暉

系統號:

C-014435

第2回現代中国理解セミナー「世界の中の中国と日本:現代中国理解Ⅱ」

標題:

第2回現代中国理解セミナー「世界の中の中国と日本:現代中国理解Ⅱ」

時間:

2019年12月7至8日(週五)

地點:

大学セミナーハウス(東京都八王子市下柚木1987-1)

主辦單位:

公益財団法人大学セミナーハウス

聯絡人:

大学セミナーハウス国際交流室,Tel: 042-676-8512

內容簡介:

現在、世界は大きな転換期にあるのかもしれません。米中対立は、覇権交代の可能性を視野に入れたものでしょうし、論点の核心のひとつは技術に置かれています。中国は確かに西洋近代がもたらした多様な制度や価値に対して、新たな問題提起をしています。しかし、中国を例外、特殊として既存の秩序の埒外において事足りるということでもなく、中国の提起する諸問題を受け入れ、同調する国や人々もいます。もちろん変化しているのは中国だけではなく、アメリカも、そして日本も変化しています。こうした新たな世界の変化を踏まえ、昨年に引き続き、中国について、また日本や東アジアについて一緒に考える場を設けたいと思います。具体的には、その中国を内政、外交、経済、社会から考察し、日本の中国への関わり方をあらためて考えたいと思います。

■第1分科会
中国の政治~「党が全てを指導する」体制は何をもたらすか
担当講師:小嶋華津子(慶應義塾大学教授)
主旨:第19回党大会で、習近平は「党政軍民学、東西南北中、党が全てを指導する」という方針を明らかにしました。中国では、国内政治のみならず、外交も、経済も、社会も、一党支配の権力構造によって規定されており、党の統制は、ここ数年ますます強まりつつあります。この分科会では、習近平政権が、各領域にどのように権力の浸透を図り、中国を統治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のかを、監察や公安、ビッグ・データの掌握と利用、新しい社会階層の取り込みなど、様々な側面から検討し、中国の将来と世界への影響を展望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第2分科会
中国の社会~一党独裁体制下の社会問題を探る
担当講師:金野純(学習院女子大学教授)
主旨:この分科会では中国のさまざまな社会問題について議論します。一党独裁体制下の中国は一見すると「強大」にみえますが、その社会には急速な少子高齢化、悪化する環境、貧富の格差、脆弱な社会保障など、多くの課題が山積みにされています。本分科会では、こうした諸問題に関して、いくつかの文献や資料を手掛かりとしながら、皆で議論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第3分科会
中国経済の行方~構造改革と経済減速の狭間で
担当講師:内藤二郎(大東文化大学教授)
主旨:国内外の情勢が不安定化するなかで、中国経済の成長鈍化が鮮明化しています。高度成長が終わりを迎え、経済の発展パターンを転換しなければならず、構造改革が避けて通れない課題です。一方で、経済の底割れを回避するためには、足元の景気対策も重要です。景気対策を優先するのか、構造改革を断行するのか、政策運営は非常に難しい舵取りを迫られています。それに対し、現政権は習主席に様々な権限を集中して党主導で対応する姿勢を強めています。こうした手法で果たしてこの難局を乗り切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しょうか。この分科会では、基礎的データに基づいて中国経済の現状を把握したうえで、経済政策の内容や方向性、手法など様々な角度から問題点や課題を精査し、議論を深めて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

■第4分科会
中国の外交—中国の目指す秩序とは−
担当講師:川島真(東京大学教授)
主旨:中国の外交政策は2018年にさらに調整されました。自らを発展途上大国と位置づけ、西側の先進国と異なる立ち位置で新たな国際秩序の形成を目指している点は従来と同じですが、アメリカとの対峙を優先しつつ、他の大国とは個別的に関係を調整しようとしています。この米中対立の時代、中国の対外政策をどのように理解すればいいでしょうか。この分科会では、中国の国内状況や経済も踏まえつつ、中国の外交を考察します。

系統號:

C-014472

2019第八屆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

標題:

2019第八屆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

時間:

2019年12月13日(週五)

地點:

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羅家倫講堂(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聯絡人:

張惠真,Tel: (02) 2938-7878#63178

內容簡介:

論壇宗旨: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為推廣政大數位典藏成果與所發展數位人文工具在支援研究上的應用,將於2019年12月13日舉行2019第八屆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鼓勵研究者利用數位典藏史料與數位人文工具促進研究,以提升研究之質量。

徵稿主題:文化思想流變與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

上個世紀的中國經歷種種悲苦的命運和紊亂,身處於當代的知識分子在左、右紛爭處境中,面臨新舊時代交替與西方思潮的激盪,以及理想和現實的衝突。這群懷抱著強烈的使命感與價值信仰的中國知識分子,在時代的政治功利主義的漩渦中如何安身,如何實踐理想,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研究議題。

此外,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以數位方式保存、詮釋、分析史料,進而傳播並創造文化,所開啟出來之嶄新數位人文研究視角,如何豐富史學研究的探索面向,亦是非常關注的人文研究發展取向。

歡迎相關主題論文:
(一)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與五四運動
1.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
2.晚清民初文化思想與政治思潮流變
3.五四新文化運動

(二)數位人文近現代史研究應用
1.數位人文工具開發
2.應用數位人文方法之近現代史研究

徵稿辦法:
請依據徵稿主題,自訂題目。
論文採全文審查(1萬字至1萬5千字)。
論文繳交日期:2019年8月31日。
論文審查結果通知日期:2019年9月30日。
論壇舉辦日期:2019年12月13日(週五);地點:達賢圖書館羅家倫講堂。
入選者必須親自出席論壇發表論文並授權專書出版。
論文格式請參考《政治大學數位史料與研究叢刊》撰稿體例。
活動詳情及申請表下載,請見政大圖書館網頁。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協辦單位:臺灣數位人文學會
承辦人員:張惠真 校內分機63178
投稿信箱:ccldp@nccu.edu.tw

系統號:

C-014436

第一屆全港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標題:

第一屆全港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時間:

2020年2月29日(週六)

地點:

香港

主辦單位:

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羽珍甲骨古文化研究學會

聯絡人:

E-mail: wks6886@yahoo.com.tw

報導者:

鄭先生

內容簡介:

為增加研究生發表論文的經驗,「羽珍甲骨古文化研究學會」及「珠海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將於2020年2月29日(星期六)合辦「第一屆全港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為未來的「大學者」增加實習機會。

是次會議以研究生之研究領域為主,並不限於「甲骨」,歡迎香港各大專院校在學及畢業三年內之碩、博士研究生參與。會議將設講評人,可由研究生自行推薦或由主辦方邀聘相關領域學者,使與會者在認真的講評下,認識治學方法。另外,大會安排一場專題演講,讓研究生真正接受學術的薰陶。期盼,透過這次會議讓不同學校的研究生拓展視野,相互交流。

請於2019年10月6日或之前將表格擲回以下電郵:
wks6886@yahoo.com.tw

yz886688@yahoo.com.hk

內含:中、英文題目;300字內中、英文摘要及五個以內中、英文關鍵詞。並於2019年12月31日前提交全文

系統號:

C-014447

第14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4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5月15日至1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台北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

唐代學會、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人:

E–mail:twtdsociety@gmail.com

內容簡介:

唐代學會長期致力推動唐代研究,每二年舉辦「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至今已歷十三屆。透過此一學術交流平台,讓唐代文史暨敦煌學研究相關學者,得以密切對話,相互切磋,有效深化唐代研究、推動學界交流。本學會擬於2020年5月15日(五)、16日(六),假台北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與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共同與會,匯聚學思,切磋討論。相關徵稿訊息如下:

一、會議名稱: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唐代學會、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三、會議地點:台北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會議廳與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
四、會議時間: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5月16日(星期六)
五、會議主題:「唐代文化的傳統與變遷」,分為子題目如下:
(一)皇權統治‧法制規範
(二)學術思潮‧文學風貌
(三)城市空間‧地域書寫
(四)西域邊塞‧多元文化
(五)其他唐代歷史文化課題
六、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七、論文截稿日期:2020年1月31日(星期四)
1. 論文字數:以兩萬字內為宜。
2. 論文寄繳方式:請繳寄電子檔至twtdsociety@gmail.com信箱。電子檔格式請採Doc格式,撰稿格式請參附件。
八、論文審查方式:
1. 第一階段摘要審查:審查結果於2019年8月20日以信函個別通知。
2. 第二階段論文審查:審查結果於2020年2月28日以信函個別通知。
九、本會議不收會務費,國外學者往返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免費招待三天住宿(5月14日、15日、16日)。
十、聯絡人:古怡青秘書長;電子郵件信箱:twtdsociety@gmail.com。

系統號:

C-014398

第24屆臺灣地理國際暨2020中國地理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4屆臺灣地理國際暨2020中國地理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5月30至31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誠大樓(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聯絡人:

李宜梅助教,Tel: 02-77341652

內容簡介:

地球的永續發展在人類活動及全球暖化的衝擊下已經受到了威脅,跨域整合為促使地球永續發展的最佳解方,地理學的視野包含自然探究、人文關懷、地理教育及空間技術,其跨域的特性使得地理學家扮演維持地球永續發展之關鍵角色。第24屆臺灣地理國際暨2020中國地理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即以「以地理學建構環境的永續未來」為主題,邀請地理學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以及研究生,共同探討如何以地理學建構環境的永續未來,子題包括:

• 永續糧食與農業/Sustainable food and agriculture
• 永續都市發展/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 永續社會經濟/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 永續流域管理/Sustainable basin management
• 永續地景/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 永續生態與資源保育/Sustainable ecosystem
• 環境監測與管理/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 氣候變遷影響評估與調適策略/Climate change impact assessment and adaptations
• 地理技術與應用/GIS and its applications
• 環境地理教育/Geographical education
• 原住民族地理知識/Indigenous geography
• 觀光遊憩與規劃/Tourism
• 地方與區域發展研究/Loc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 人文與科技結合/Digital humanities
• 其他人文地理相關領域/Other Human Geography relevant issues
• 其他自然地理相關領域/Other Physical Geography-relevant issues

本屆研討會將在2020年5月30– 31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誠大樓舉行。發表者請於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前,至線上報名系統填妥表格,收到主辦單位回覆函即完成投稿手續,未收到回覆請來電確認。大會將於2019年9月30日通知論文摘要審查結果。論文全文截稿日期為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優秀論文經推薦及審查後刊登於「地理研究」期刊。

系統號:

C-014397

第三屆中研語言學論壇--漢藏語言比較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紀念龔煌城院士逝世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三屆中研語言學論壇--漢藏語言比較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紀念龔煌城院士逝世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5日至7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大樓南棟3樓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聯絡人:

劉詠淇,Tel: 02-26525013;E-mail: ilasalf@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二、會議時間:2020年11月5日(四)至7日(六)

三、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大樓南棟三樓 第二會議室

四、會議主題:
1.漢藏語比較研究
2.漢語上古音研究
3.藏緬語歷時與共時研究
4.西夏語文研究
5.漢語方言音韻比較研究

五、摘要截稿日期:2020年2月15日

六、公布摘要通過日期:2020年3月31日

七、全文截稿日期:2020年9月30日

八、投稿類型:
1.個別投稿:與會議主題相關之學術論文。
2.專題小組投稿:自組專題小組成員3~5人(含主持人)。

九、摘要寄送:
請於摘要完成後擲交Word檔及PDF檔各一份至:「第三屆中研語言學論壇」會議專屬信箱(ilasalf @gate.sinica.edu.tw)。擬籌組「專題小組」者,由主持人彙整摘要後投稿至大會信箱。

十、撰寫須知:
摘要內容須包括:(1)研究問題、(2)取材、(3)方法、(4)預期成果、及(5)關鍵詞至多5個。中英文摘要至多以A4一頁為限(不含例句及參考文獻)。摘要請以WORD原始設定版面為準,12號字,單行間距。請另開檔案書寫個人資訊,包含最高學歷、服務單位、學術經歷、現職職銜、研究領域及聯繫方式等,連同不具名之摘要一併寄至專屬信箱。

十一、摘要審查:
投稿摘要均須經籌備委員會送交審查。無論是否錄取,大會均將函知。

十二、 聯絡方式:
1.聯絡地址:(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 語言學研究所
2.大會信箱:ilasalf@gate.sinica.edu.tw
3.大會聯絡人:劉詠淇(電話:02-26525013)

系統號:

C-0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