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5卷第1期

標題: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5卷第1期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內容簡介:

【「日本哲學與臺灣哲學的對話」專號】
專號引言(廖欽彬)

【專號論文】
洪耀勳與日本的哲學(藤田正勝)
存在搭橋:曾天從與洪耀勳的曾理觀(志野好伸)
海德格哲學在東亞的接受與轉化:從田邊元與洪耀勳談起(廖欽彬)
柳田謙十郎與臺灣的邂逅──「知與行」、「哲學與對話」──(橫山泰三)

【研究論著】
學校教育中對「傳統倫理」的繼承與改良──以一九七○年代韓國中等學校 「道德教育」為中心的探討(王恩美)
初論被馴化的明治國家意識型態之展現:以松村介石之「道」為例(簡曉花)

系統號:

P-012126

清華學報第48卷第2期

標題:

清華學報第48卷第2期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內容簡介:

人物軼事與「筆記體傳記」(朱剛)
A Failed Peripheral Hegemonic State with a Limited Mandate of Heaven: Politico-Historical Reflections of a Survivor of the Southern Tang (Li Cho-ying)
The Life and Legend of Chong Fang: The Journey from Recluse to Imperial Favorite to Master of Yi Learning (Douglas Skonicki)
「詩話」與「本事」──再探《六一詩話》與晚唐五代詩歌本事著作的關係(劉寧)
從都市史料和筆記小說的比較來看宋代的茶館(平田茂樹)
閒談、紀實與對話:宋人筆記與術數知識的傳遞(廖咸惠)
An Introductory Study of the Tang yulin (Forest of Conversations on the Tang): Textual History, Source Material, and the Influences It Received (Amelia Ying Qin)

系統號:

P-012017

故宮學術季刊第35卷第3期

標題:

故宮學術季刊第35卷第3期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唐玄宗〈鶺鴒頌〉書風探析及其於宋徽宗朝的意義轉化(陳雪溱)
古書中的推薦文──以南宋魏了翁雕版書法為中心(許哲瑛)
乾隆朝宮廷鍍金的材料與工藝技術(賴惠敏、蘇德徵)
「君」臣同心:慈禧太后賞「御」書的政治意涵(陳玉秀)

系統號:

P-01207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49期

標題: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49期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君子致權──陽明晚年政治思想新探(蔡至哲)
彭真在中共延安整風運動中的角色和活動(1941-1945)(鍾延麟)
何世禮與《中日條約》的簽訂──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的角色(李戡)
由中華民國對在臺創價學會與公明黨的因應看中華民國的東亞冷戰局勢理解(任天豪)

系統號:

P-012068

歷史臺灣第15期

標題:

歷史臺灣第15期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報導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專題論文】
博物館中的音聲資料與歷史展示──以臺史博「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為例(周宜穎)
博物館與爭議性歷史──「二二八・七〇:我們的臺灣史特展」展覽記事(曾婉琳)
策展論述與博物館文化商品設計──以臺史博開發二二八特展商品設計為例(魏雅蘋)

【一般論文】
「番、漢」合作?十八世紀岸裡社的「割地換水」與地方社會(鄭螢憶)

【文物史料譯介】
清治初期臺灣知識地理編製──美國國會圖書館藏〈臺灣地里圖〉略論(蘇峯楠)
曾文溪的河道變動與聚落與耕地的關係(內田勣)

【論壇】
「地圖及相關史料蒐藏與數位應用工作坊」觀察紀錄(宋美冠)
2017年「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觀察紀錄(朱英韶)

系統號:

P-012067

臺灣文獻第69卷第1期

標題:

臺灣文獻第69卷第1期

時間:

2018年3月

出版單位: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內容簡介:

林朝棟大嵙崁之役的後勤系統:棟軍後路轉運局(1891-1892)(黃富三)
清代臺灣班兵中的福建上府兵及其配渡(黃阿有)
嘉義梅山玉虛宮之玄天上帝信仰發展(鍾智誠)
濁水溪下游糖業鐵路與地方經濟之發展(1907-1939)(黃儒柏)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建築物歷史價值研究(謝英從)

系統號:

P-012073

臺灣文學學報第31期

標題:

臺灣文學學報第31期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戰時台灣文壇:「世界文學體系」的一個案例研究(柳書琴)
論連橫對台灣藝旦文化的考釋與述作(賴松輝)
戰後星馬地區漢詩人在台發表與社群交流:以《中華詩(藝)苑》(1955-1967)為研究中心(王惠珍)
後帝國之眼與殖民地文化碎片──論《南風如歌》中的台灣書寫與認同流動(謝惠貞)

系統號:

P-012019

在河水井水漩渦之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新聞生態

在河水井水漩渦之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新聞生態

標題:

在河水井水漩渦之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新聞生態

時間:

2018年7月

出版單位:

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作者:

劉瀾昌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香港新聞事業的新時代
香港新聞事業的歷史分期
香港回歸後的不變與變
香港媒體回歸後政治取向的變化
新聞媒體經營困難增加
激烈的商業減價戰
強市場導向

第二章 新聞自由再認識
新聞自由始終是最敏感的政治話題
港式新聞自由
香港新聞界對新聞自由的追求和制約面
一國兩制對香港新聞自由的保證

第三章 新聞煽色腥
煽情新聞文化──香港殖民文化的特色
黃色新聞氾濫六大標誌
新聞煽色腥氾濫的基本原因

第四章 煲水新聞的新軌跡
「煲水」新聞──香港特有的新聞文化
過渡期「煲水」政治新聞氾濫
回歸後大「煲」社會新聞
媒體官司氾濫
民意調查誤差大
「煲水」新聞根源在媒體老闆

第五章 自律和他律
公信力危機
自律失效
他律無力
報評會的爭論

第六章 輿論調控
沿襲舊的架構和調控手段
回歸後政府輿論處於弱勢
特區政府調控輿論的教訓

第七章 網媒沉浮
網媒井噴
網媒的採訪權和定義
強烈的「黨媒」色彩
影響網媒生存的因素
網媒的前景預測

第八章 未來趨勢預測
解剖一個個案:亞洲電視之死
新聞自由的基石因為一國兩制成熟更堅固
香港媒體因更國際化而繁榮

系統號:

P-012058

世紀──王大閎

世紀──王大閎

標題:

世紀──王大閎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作者:

郭肇立 主編

內容簡介:

《世紀──王大閎》由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策劃,收錄王大閎等十八位建築師、建築學者的文章,從文學、建築、故居、再現四個角度來呈現王大閎先生。

在各篇文章中可見到王大閎先生各個切面裡的流光故事,從小留學生到回台灣執業,他是許多人口中最後的貴族,是承繼格羅佩斯與密斯極簡風格、開創台灣現代建築的先行者,是巧克力與文學愛好者,也是在應酬場合裡冷淡無言但宅邸常常匯聚文人藝士的性情中人。他的低調,顯露在建築風格上,一棟棟的建築作品看似簡單,卻總會在轉角的窗景或迴廊或天井處發現與環境共榮的韻味,他的熱情,流瀉在華麗腐朽的《杜連魁》與《幻城》裡的星際小王子與其他文字,在設計圖以外,還有不同的王大閎。

隨著王大閎在台的起點──建國南路自宅的重建完成,本書的策劃也由此而來,書中詳細載有自宅重建再現的過程,龐大的相關資料和圖片與設計稿,精細且豐富,一點一滴重現建築師當年的思惟與人生況味。

1.王大閎的建國南路自宅是他在台灣的起點,本書策劃也從王大閎自宅於北美館南側重建落成事件應運而生,讓我們一起回到原點重新靠近建築師,同時祝賀王大閎先生百歲生日快樂。

2.設計採用王大閎先生的月洞窗造型,以雷射雕刻和紅色裡頁形成虛實互映的窗景,厚板裝幀與燙白書名印刷,是想貼近建築師世紀風華人生裡的不忮不求和風骨,希冀在這速成的數位年代,還有這樣一份紙上風韻可在閱讀裡令人悠然神往。

3.本書收錄王立甫、王鎮華、王聰榮、李乾朗、呂欽文、阮慶岳、徐明松、夏鑄九、張金鶚、梁銘剛、華昌宜、郭聖傑、郭肇立、蔣雅君、羅時瑋、蘇喻哲諸位建築師與學者們的論述,呈現每個人眼中的「大閎先生」,還有其子王守正先生筆下的父親軼事,同時輯有豐富的文獻資料與圖片、設計稿。本書是沐其蘭馨的手讀本,也是取經的必收藏。

系統號:

P-012034

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

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

標題:

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作者:

林淑貞 著

內容簡介:

輯一 圖像
融攝與互襯:論席慕蓉詩與畫的對話
文情與畫意:席慕蓉散文與插畫之互詮性
從追憶童年往事看兒童繪本中的自然書寫:以《台灣真少年系列》為主
宛如盲女遊走探尋的人生行旅:幾米《地下鐵》繪本所透顯的人世況味
嶺南畫派傳人歐豪年

輯二 影視
向死而生的途中:胡金銓《山中傳奇》人物美學論詮
流動、展演與品賞:銘刻五○年代城市印象的《空中小姐》兼論女性工作意識主體性
電影《天堂的孩子》「遇困─求解」敘事模式與意涵
曹禺《雷雨》「欲求反失」與「人倫位階錯置」之悲劇
以歌寫誌:台灣流行歌曲與社會變遷的互文性書寫

輯三 敘事
尋找記憶:白先勇《台北人》「不在場」之敘事策略
飲食‧記憶與身份變換:論白先勇〈花橋榮記〉所豁顯的悲劇意識
琦君「傳記情境」中的鏡像疊影:以小說《菁姐》為研究範圍
遮蔽與彰顯:〈紅玫瑰與白玫瑰〉男性書寫中的對蹠性
聚焦與縮影:黃春明〈死去活來〉所示現的隱喻意涵
荊棘〈南瓜〉「自傳體記憶」構築的圖像
困境與掙扎:歐陽子短篇小說析論

輯四 詩文
簫心劍氣獨孤客:論龔鵬程遊記散文敘寫結構與豁顯的生命情調
菊花心事與生活理趣:黃永武散文書寫向度的轉折與特色
九歌版年度散文選述評
覃子豪在台之詩論及其實踐活動探究
仰看天狼星的視角:遊走在糾葛、焦慮與薪傳之間的詩社
美麗,不是錯誤:鄭愁予相關活動與歌詩賞介

系統號:

P-012036

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

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

標題:

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

傅佩榮 著

內容簡介: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必經之路。以個人而言,「至善」是盡到與人相處時的職責。

儒家思想發韌於孔子,完成於孟子,應用於《大學》,結晶於《中庸》。在本書中,《大學》只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談的較多的是《中庸》。如果《大學》是大學生的教材,《中庸》就是研究生的讀本了。《中庸》的一開始就提及:「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三句話聚焦於人的生命原貌與人生正途。人之「道」是擇善固執,人之「性」是向善,將兩者連結在一起的是「明善」及「誠身」。《中庸》以此為出發點,進而把人類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個整體來思考,提出一系列讓人「心嚮往之」的論述,而人類在世間所能期望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很明顯的,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止於至善」。

系統號:

P-012056

臺灣走向科技的那些年:關鍵的人與事

臺灣走向科技的那些年:關鍵的人與事

標題:

臺灣走向科技的那些年:關鍵的人與事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作者:

呂一銘 著

內容簡介:

Chapter 1 科技與農業政策
1‧中研院與臺灣的科研發展
2‧國防科技掛帥階段
3‧原能會在前,國科會在後
4‧工研院和科學園區
5‧中文電子化的柳暗花明
6‧令人驚艷的農復會
7‧海功號首航南極運鈾的幕後故事

Chapter 2 科學教育
1‧吳大猷:早期「教育改革」重要推手
2‧沈君山與「科學天地」
3‧《科學月刊》與臺灣科普教育濫觴
4‧臺大學生研製火箭成功
5‧北京人頭蓋骨在臺灣?

Chapter 3 見證科學發展史
1‧丁觀海和王雋英打造出來的「超強粒子」丁肇中
2‧馬廷英的「大陸漂移」學說
3‧從氫彈之父泰勒談起
4‧發現世界最深海洞與海洋調查開發
5‧生化科學三要角:李卓皓、李鎮源、羅銅壁
6‧治療癌症不是夢
7‧追求臺灣能源自主性
8‧清大研製電動車
9‧締造臺灣「養殖王國」
10‧臺灣鮑魚──九孔的故事
11‧「臺灣蘇鐵」與觀音座蓮

Chapter 4 公害災難殷鑑
1‧政府早年輕忽管理,防治起步很晚
2‧偵測地震與防災
3‧食安事件慘痛史

Chapter 5 精彩人物
1‧王唯農:百年老店改革不易,學界清流壯年折翼
2‧沈宗瀚:臺灣農業發展關鍵時刻重要推手
3‧蔣彥士:調和鼎鼐、當權者的解憂草
4‧錢思亮:父子一門四傑
5‧徐賢修:新竹科學園區的奠基者
6‧畢林士:科技發展「美援」代表人
7‧周元燊:臺灣資訊科學拓荒者
8‧李登輝與我

Chapter 6 跨界人生
1‧我與文字工作結緣的經過
2‧一個老記者的體悟
3‧從《聯合報》轉進《台灣新生報》
4‧借調省府扮演「文膽」角色

Chapter 7 臺灣媒體變遷
1‧臺灣政治解嚴媒體卻未真正解放
2‧新聞媒體充斥負面教材
3‧置入性行銷與媒體壟斷
4‧新聞媒體往何處去?

系統號:

P-012057

昭和天皇與戰爭世紀

昭和天皇與戰爭世紀

標題:

昭和天皇與戰爭世紀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廣場出版

作者:

加藤陽子 著,島田潔、林皎碧 翻譯

內容簡介:

序章 昭和天皇及其時代
1 佇立焦土之人
2 大陸之東
3 太平洋之西

第一章大正期政治與宮內的活化
1 在所謂明治時代成長
2 大正期的宮內
3 與國民直接連結的皇太子形象
4 原敬時代之終焉

第二章昭和的出發與動盪的世界
1 即位大典
2 一九二0年代的國際情勢
3 被輸出的革命
4 東亞情勢與天皇

第三章內部的鬥爭
1 面對已成常規的兩大政黨制
2 軍中菁英的挑戰
3 武裝政變與恐怖攻擊時代
4 天皇機關說事件
5 皇道派與二二六事件

第四章與大陸、太平洋的敵對
1 中日戰爭及其特質
2 戰爭與政治
3 太平洋戰爭及其特質
4 天皇與戰爭

終章戰爭結束後
1 揮不去的「歷史」
2 犧牲的狀況
3 天皇的戰後

系統號:

P-012071

近代史的墮落:民國文人卷

近代史的墮落:民國文人卷

標題:

近代史的墮落:民國文人卷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八旗文化

作者:

劉仲敬 著

內容簡介:

一、「論辯的魂靈」——魯迅
二、隔靴搔癢的圈外人——周作人
三、見證洪水的預言家——陳寅恪
四、失根的文化主義者——余英時
五、泛濫的郭沫若
六、慣於逃避的瞿秋白
七、在民族的矛盾之間——顧頡剛
八、「中華夢」——錢穆
九、迷失在「數字」中的黃仁宇
十、靈巧的水蜘蛛——錢鍾書
十一、傳統與西洋的花開——張愛玲
十二、以名滾名的游士典型——李敖
十三、「投機小粉紅」——金庸
十四、五四文學的窘境——余光中

系統號:

P-012075

南方的據點:臺灣寫真報道

南方的據點:臺灣寫真報道

標題:

南方的據點:臺灣寫真報道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蒼璧出版公司

作者:

朝日新聞社、王佐榮 編著

內容簡介:

本書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委託出版之原書復刻,完整記錄日本時代治理臺灣成果,並附譯文別冊,以利導讀。

系統號:

P-012080

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標題:

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玉山社

作者:

鄭麗玲 著

內容簡介:

日治時期,隨著台灣社會走向現代化,女性的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同的大門向她們打開,於是出現了第一位文學少女、第一位女記者,和第一位女司機。女性的身影出現在學校,她們學習、閱讀,在智識的領域發揮光彩;她們奔跑、游泳,登上台灣第一高峰。穿上方便活動的服裝,開始大步走路、露營,在體育活動中鍛鍊身體。

她們的職業選擇更加多元,對未來的想像也越發豐富,雖然人生旅程上仍有傳統跟現代價值的拉扯,但是在她們眼前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這是她們的青春,也是台灣女性的歷史。

集結訪談紀錄、報紙、雜誌、老照片等豐富資料,加上細緻的考據與梳理,鄭麗玲老師這次要帶領讀者,看見20世紀初台灣新女性的誕生與養成。

作者簡介
鄭麗玲,高雄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專攻台灣史,以日治時期社會、教育為研究主軸。近年來開始發展歷史文化的創意開發與應用,與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共同進行立基於土地,結合歷史與文化的創意發想,開發文創產品。著有《台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縣文化中心,1995年8月);《國共戰爭下的悲劇—台灣軍人回憶錄》(台北縣文化中心,1996年8月)、《百年風華 北科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08年)、《台北工業生的回憶》(1-3輯)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百年風華 台北科大學校史》(共著 台北科技大學,2011年)、《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稻鄉,2012年3月)、《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蔚藍,2015年1月;日文版,創元社,2017年)。

系統號:

P-012081

東協經貿的發展──臺灣、日本與中國之競合及挑戰

東協經貿的發展──臺灣、日本與中國之競合及挑戰

標題:

東協經貿的發展──臺灣、日本與中國之競合及挑戰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林惠玲、李顯峰 編著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導論╱林惠玲、李顯峰

第一篇 東協國家的貿易整合、金融及國際投資

壹 東協經濟共同體如何促進東協內部貿易──泰國的實證╱Archanun Kohpaiboon、Juthathip Jongwanich
貳 柬埔寨的貿易與投資╱田中清泰
參 跨國企業與越南的出口──總體經濟及廠商層面的實證比較╱Eric D. Ramstetter、Trung Nguyen
肆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及東協國家之工業化╱熊谷聰
伍 臺資銀行在東協國家的分佈╱李顯峰、劉美纓

第二篇 臺灣與中國在東協的經貿及產業策略

陸 臺灣與中國對東協經貿投資之比較╱李曉雲、林惠玲、楊志海
柒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協的經貿佈局與挑戰──兼論臺灣因應策略╱吳佳勳、劉孟俊
捌 我國新南向政策的經貿及產業策略╱譚瑾瑜、林祈昱

系統號:

P-012113

十七世紀の東アジア文化交流──黃檗宗を中心に

十七世紀の東アジア文化交流──黃檗宗を中心に

標題:

十七世紀の東アジア文化交流──黃檗宗を中心に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徐興慶、劉序楓 編著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序文╱十七世紀東アジアの「越境人」における文化交流──「伝化」と「融合」╱徐興慶
第一章 近世日本における「華僑」社會の形成と変遷╱劉序楓
第二章 禪門の法式‧法具における黃檗禪の影響╱野口善敬
第三章 隠元禪師と日中雅交──幻寄山房の人々╱若木太一
第四章 「儒、釈、道、醫」を通じた日中文化交流──戴笠から獨立性易へという流転の人生╱徐興慶
第五章 獨立──安東省菴と朱舜水をつないだ黃檗僧╱田渕義樹
第六章 岩國と獨立╱松岡智訓
第七章 唐通事の語る長崎唐三寺──クレオール文學の擔い手としての唐通事╱木津祐子
第八章 唐通事の白話文──日本語作品の翻訳を中心に╱奧村佳代子
第九章 黃檗宗の肖像畫と中國民間肖像畫╱錦織亮介
あとがき╱劉序楓

系統號:

P-012114

躁動的新疆,不安的維吾爾

躁動的新疆,不安的維吾爾

標題:

躁動的新疆,不安的維吾爾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光現出版

作者:

Nick Holdstock 著,許庫爾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China’s Forgotten People: Xinjiang, Terror and the Chinese State」

第一章 新疆?或「東突厥斯坦」? 
「新疆」?或是「東突厥斯坦」?/如何「取得」西方/帝國的擴張/加入叛亂/「獨立」的思考 

第二章 「解放」:共產主義時代來臨
文化大革命的混亂旋渦 

第三章 「開放」時代 
「開放」新疆/發生在農村的「戰爭」/「全世界最困難的工作」/連抗議都不公平/「巴仁事件」之後 /新疆有「宗教極端主義」嗎? 

第四章 嚴打與九○年代 
被砸掉的鐵飯碗/不同的世界/另一個出口/逃避的方法/兩張面孔/「政府什麼都不給我們」 

第五章 流亡在外 
卡德爾的領導/卡德爾的政治生涯/政府留下的傷害 

第六章 孔雀向西飛 
「雙語」教育的「需求」?/中國加入「反恐戰爭」/開放西部、關閉西部/「聖陵之旅」?/「分離主義」藝術 /不再「衝突」?/孔雀向北飛 

第七章 學到錯誤的教訓──烏魯木齊事件及後續 
事件之後/「殺死王樂泉!」/王樂泉「被下台」/老喀什噶爾之死/不只是在喀什噶爾/期盼 

第八章 「一個好炸彈」 
新的暴力循環?/昆明事件及事件之後/「他的態度極為惡劣」/中國會犯相同的錯誤嗎?/新疆:主要的反恐戰場/唱反調的理由

系統號:

P-012011

海洋台灣歷史論集

海洋台灣歷史論集

標題:

海洋台灣歷史論集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作者:

戴寶村 著

內容簡介:

《海洋台灣歷史論集》,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戴寶村老師,集結自踏入台灣史研究領域以來,撰寫發表與海洋史相關的文章12篇合輯成冊出版,一方面作為戴寶村老師在海洋史領域的成就,一方面也希望透過這些研究成果的與課題,鼓勵新的台灣史世代接替前航。

作者簡介
戴寶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系統號:

P-012018

奈良大佛與重源肖像:日本中古時期佛教藝術的蛻變

奈良大佛與重源肖像:日本中古時期佛教藝術的蛻變

標題:

奈良大佛與重源肖像:日本中古時期佛教藝術的蛻變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石頭出版公司

作者:

John M. Rosenfield 著,顏娟英 翻譯

內容簡介:

平安末期,源平爭霸之際,平家武將率領大批騎兵自京都長驅直入故都奈良,將國家佛教的信仰中心東大寺與興福寺,泰半夷為廢墟,史稱「南都(奈良)燒討」。朝廷對此血腥破壞大為震駭,下令重建東大寺建築與大佛像,希望藉此穩定國家政體,撫慰亡魂。

1181年8月,重源接受天皇的命令,募款修復東大寺。鑑於他的家庭背景、宗教素養、中國知識,以及擁有的人脈,選擇重源完全合理。接下來二十五年,重源不斷哄騙日本統治者提供他越來越多的權力、金錢及物資,來完成計畫。重源雇用許多大木匠師、藝術家與匠師讓計畫成形,而他變身成為外交家、募款人與承包商。他還遠赴鄉間去搜集原料。然而最重要的是,他以僧人身分主導法會儀軌,賦與這項計畫精神意義,將藝術品轉化為具有神聖力量的法器。天皇為獎勵重源功勞,賜予「大和尚」的尊稱,雕刻了他的肖像以示尊崇。重建工程開啟了一百年劇烈的文化騷動。重源時代創造的佛教藝術,包括雕像、繪畫、法器和建築,呼應了當時的國家精神與社會熱望,充滿驚人的生命力與表現力。
 
作者簡介:
顏娟英,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在臺灣大學研究所時期曾跟隨江兆申先生修研,畢業後在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工作一年餘。1977年赴美留學,途中曾於京都與東京短暫停留,觸動對佛教藝術的嚮往。留美時期先進入堪薩斯大學,隨席克曼(Laurence Sickman)教授從零開始學習美術考古與佛教藝術。1979年進入哈佛大學,深受佛教藝術學者羅森福(John Rosenfield)教授治學態度影響,鍛鍊出寬廣學術視野。1986年返臺,進入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從事研究工作;同時加入張光直教授主持的臺灣史田野工作室,在1988年展開臺灣美術史的田野調查,拓展全新領域,持續至今,成為重要的臺灣美術研究者。另方面,繼續深入研究中古佛教美術並持續發表研究論文,成為華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佛教藝術史學者之一。兩項研究領域皆成績斐然。

作者簡介
John M. Rosenfield,出生美國德州,愛荷華大學碩士,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1959)。任教母校藝術史系(1965~1990)專攻印度佛教藝術,博士論文出版為《貴霜王朝藝術》(The Dynastic Arts of the Kushans, 1967)隨即前往京都學習日本美術,研究範圍涵蓋日本各時期佛教藝術,同時也發表關於德川幕府(江戶)時期建築、雕刻與町人美術研究。1988年榮獲日本政府旭日章賞,2001年山片蟠桃賞Yamagata Banto Prize,2012年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弗瑞爾獎章(Charles Lang Freer Medal)以表彰他對日本文化的貢獻。

系統號:

P-012020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

標題:

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

柳書琴 編著

內容簡介:

序一 東亞殖民地文學跨國研究的基石/陳萬益
序二 正確歷史認識的共享/岡田英樹
序三 東亞殖民場文學研究的跨度思維/張泉
序四 滿洲國的研究新視野/施淑
序五 前進的台灣文學/林瑞明

導言 東亞文學場的跨境交流與研究動能

反帝國主義國際主義與解殖文學
全球非殖民化論與東亞殖民地文學研究展望/金在湧
中國淪陷區文藝研究的方法問題──以杜贊奇的「滿洲國」想像為中心/張泉
解殖性內在於殖民地文學──以偽滿洲國文壇為中心的考察/劉曉麗
偽滿洲國抵抗文學的地下書寫/蔣蕾

話語與抵抗
從鄉土文學到殖民地文學──本格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的文化轉向與文藝創新主軸/郭誌光
超越意識與新京文壇──以《大同報》副刊為中心的考察/劉恆興
何謂「滿洲國語」?──考察雜誌《滿洲國語》的創刊及其言說/大久保明男
聲與光的短暫交匯──「滿洲國」的電影廣播劇/代珂

原住民、少數者與帝國
「蕃婦」形象中的二元對立與殖民地問題──以真杉靜枝的台灣原住民族關係作品為主/簡中昊
沉默之境──佐藤春夫未竟之行與王家祥小說中的布農族傳統領域/柳書琴
「發現」滿洲──拜闊夫小說中的密林與虎王意象/蔡佩均
撫順煤礦與韓中小說──以韓雪野的〈合宿所的夜〉和王秋螢的〈礦坑〉為中心/金昌鎬

世變、文化媒介與記憶
台灣古典文人的文化經營──新竹北門鄭氏家族與一九二九年全島書畫展覽會/徐淑賢
三○年代日本雜誌媒體與殖民地作家的關係──以台灣/普羅作家楊逵為例/王惠珍
歷史記憶與成長敘事──論馬尋的《風雨關東》/岡田英樹
心的戰爭──蕭金堆〈命運的洋娃娃〉中的戰爭記憶與台韓友誼/崔末順
安壽吉解放前後「滿洲」敘事中的民族認識──以與其他民族的關係為中心/李海英

系統號:

P-012030

海峽兩岸經濟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海峽兩岸經濟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標題:

海峽兩岸經濟關係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唐山出版社

作者:

曹小衡 編著

內容簡介:

第一篇兩岸經貿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01 兩岸經貿關係三十八年:回顧與展望/曹小衡
02 兩岸經貿三十年的回顧與展望/高長、吳瑟致
03 兩岸經濟三十年合作:回顧與展望/李非

第二篇兩岸貿易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01 兩岸經貿演變與合作空間/吳再益、李俊杉
02 兩岸貿易三十年發展回望與審視/王建民

第三篇兩岸投資三十年:回顧與展望
01 兩岸投資關係發展三十年:回顧與展望/鄧利娟、熊俊莉
02 臺灣在大陸產業集聚的成因及趨勢分析/盛九元、吳藝

第四篇兩岸產業合作:回顧與展望
01 臺商大陸投資的產業與技術創新影響/殷存毅、周小柯、楊異
02 兩岸產業合作歷程與全球價值鏈地位/華曉紅、周晉竹

第五篇兩岸金融合作:回顧與展望
01 兩岸金融三十年的回顧與展望/許振明、李俊緯
02 兩岸金融合作三十年的回顧與展望/朱磊
03 臺灣銀行業面對加入亞投行的兩岸金融合作策略/李梁堅

第六篇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建立
01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深化與發展/劉雪琴
02 兩岸產業合作與合作機制的協調性研究/李月、周密

第七篇國際經濟格局與兩岸經濟一體化
01 海峽兩岸經濟一體化內涵與測度研究/曹小衡、李月、徐永慧
02 從全球格局看兩岸經濟一體化/龐建國
03 國際經濟格局變動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林建甫

第八篇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現狀與前景
01 當前兩岸經濟關係形勢與走向探析/張冠華
02 新形勢下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前景展望/唐永紅、趙勝男

系統號:

P-012076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知の交流──越境・記憶‧共生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知の交流──越境・記憶‧共生

標題: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知の交流──越境・記憶‧共生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林淑丹、陳明姿 編著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序文╱林淑丹、陳明姿

第一章 元日本兵の帰郷╱西成彥
第二章 越境、記憶、共存の根柢における「東洋」という概念──近代中日の知識人を中心に╱呉光輝
第三章 生命と共同體の記憶──『楢山節考』の世界╱林淑丹
第四章 張文環文學にみる保存的記憶──『山茶花』を例として╱石川隆男
第五章 越境するノスタルジア──東山彰良『流』におけるアウトロー像を通して╱謝惠貞
第六章 宇治茶と台灣烏龍茶──三好徳三郎と日台間における茶の交流╱曾齡儀
第七章 日本統治期台灣における「植民論」と「植民地的近代」──後藤新平と高岡熊雄の関係に著目して╱番匠健一
第八章 東アジア大眾観光における多元的な文化実踐──台灣の士林官邸と蔣宋家族の逸話を例―に╱陳建源

系統號:

P-012115

中國大陸研究概論

中國大陸研究概論

標題:

中國大陸研究概論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作者:

過子庸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發展史
第二章 共產黨及中共的意識形態
第三章 中共的組織
第四章 中國的政治發展
第五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六章 中國的軍事發展
第七章 中國的社會問題
第八章 中國的外交
第九章 中國的對台政策及台灣的應對
第十章 中共政權穩定的爭辯

系統號:

P-012012

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

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

標題:

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衛城出版

作者:

Arif Dirlik 著,馮奕達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After Colonialism?: Taiwan’s Predicament, "China"’s Hegemony and Globalization」

理論迷宮裡的笑聲:阿里夫.德里克與他的(後)革命時代/林易澄(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挑戰文化主義, 挑戰「中國」: 堅持基進啟蒙精神的德里克/楊芳枝(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第一章 全球現代性與殖民
第二章 臺灣:殖民主義製造的土地
第三章 生於翻譯:「China」之於「中國」的製造
第四章 文化特洛伊木馬:孔子學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霸權追尋
第五章 全球現代性的文化與政治困境
第六章 阿里夫‧德里克訪談錄

系統號:

P-012014

臺灣的邊政研究七十年

臺灣的邊政研究七十年

標題:

臺灣的邊政研究七十年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致知學術出版

作者:

劉學銚 著

內容簡介:

上卷
臺灣的邊政研究

第一章 邊政研究人員及邊族來臺

第二章 邊政研究機構
一、政府機關
二、學術機構
三、民間社團

第三章 邊政研究成果
一、政府機關
二、學術機構
三、學者、專家著作

下卷
蒙藏委員會重要措施及其裁撤

第一章 蒙藏委員會設置的意義
一、蒙藏關係的歷史淵源
二、蒙藏委員會抗戰後十年之重要措施

第二章 隨同政府播遷來臺

第三章 來臺初期措施
一、加強對大陸蒙藏地區反共宣傳工作
二、輔導邊疆學術社團出版刊物、專書
三、促成政治大學設立「邊政學系」
四、擴大對西藏宣傳及聯絡流亡藏胞
五、舉辦邊疆文物展
六、開始聯絡旅美喀爾瑪克蒙古族人
七、辦理章嘉呼圖克圖圓寂大典
八、接待海外藏人領導人士及活佛喇嘛

第四章 郭寄嶠任內重要措施
一、聯絡旅美喀爾瑪克蒙古族人
二、維護在臺蒙藏學生升學
三、興建辦公廳舍
四、擬興建西藏村
五、接待塔克拉‧彭措札西來臺
六、提倡邊疆之重要

第五章 崔垂言任內重要措施
一、堅持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國族團結為蒙藏邊疆政策之核心意義
二、摘錄《十二朝東華錄》有關蒙藏部分
三、首度派蒙藏委員會官員赴尼泊爾聯絡藏胞
四、尼、印地區活佛、喇嘛來臺
五、舉辦世界蒙胞反共愛國會議
六、出刊《蒙古通訊》

第六章 薛仁仰任內重要措施
一、接運海外藏籍青年來臺接受職業技術訓練
二、強化對「西藏兒童之家」管理
三、出版《蒙藏概況》一書

第七章 董樹藩任內重要措施
一、召開蒙藏現況研討會
二、創辦蒙藏學術叢書
三、籌劃興建西藏喇嘛廟
四、輔導海外藏籍喇嘛來臺弘法

第八章 吳化鵬任內重要措施
一、舉辦中學教師蒙藏研習會
二、召開國際性蒙藏學術研討會
三、補助學術機構或社團從事邊疆學術活動
四、設立蒙古文化協會、西藏文化協會
五、與大陸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接觸
六、在南印度擬設立藏胞子弟學校
七、設立「蒙藏文化中心」
八、與外蒙古之接觸
九、爭取蒙藏委員會繼續存在

第九章 張駿逸、李厚高、高孔廉任內重要措施

第十章 政黨輪替後之蒙藏措施

第十一章 政黨再輪替後之蒙藏措施

第十二章 蒙藏委員會終遭裁撤

第十三章 結語

系統號:

P-012015

《史記》敘事之書法研究

《史記》敘事之書法研究

標題:

《史記》敘事之書法研究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作者:

李秋蘭 著

內容簡介:

清.章學誠云 :「古文必推敘事,敘事實出於史學。」史官文化形成中國傳統敘事文學的獨特性。宋.葉適《習學記言序目》稱:「古者載事之史,皆名《春秋》; 載事必有書法,有書法必有是非。以功罪為賞罰者,人主也;以善惡為是非者,史官也;二者未嘗不并行,其來久矣。史有書法而未至乎道,書法有是非而不盡乎義,故孔子修而正之,所以示法戒,存舊章,彔世變也。」司馬遷盱橫今古,垂法著戒,視《春秋》為典範,將《春秋》書法的原則,融入歷史的敘事與解釋之中。推見至隱,《春秋》之法。司馬遷運用《春秋》書法,比事屬辭,敘事傳人,成為後代敘事文學基本的規範,也影響中國古典小說的寫作方式。《史記》「推見至隱」之書法,可謂中國傳統敘事之典範。

系統號:

P-012035

閩東區寧德方言音韻史研究

閩東區寧德方言音韻史研究

標題:

閩東區寧德方言音韻史研究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作者:

秋谷裕幸 著

內容簡介:

福建寧德方言屬於閩語閩東區福寧片。本書分成兩大部分:描寫部分和音韻史部分。描寫部分的目的是給學界提供三個現代寧德方言(虎浿話、九都話和咸村話)的語言材料。這三個方言都較爲完整地保存著七個輔音韻尾:-m/-p、-n/-t、-ŋ/-k、-ʔ 。音韻史部分最主要的目的是:(1) 利用以上三個現代寧德方言的材料,構擬原始寧德方言音系(共構擬了 1,460 個字的原始形式);(2) 闡明自原始寧德方言至現代寧德方言之間的語音演變過程。原始寧德方言很接近原始閩東區方言,可以給閩東區方言音韻史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系統號:

P-012049

陳寅恪研究:反思與展望

陳寅恪研究:反思與展望

標題:

陳寅恪研究:反思與展望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臺北:崧燁文化

作者:

余英時、汪榮祖 著

內容簡介:

陳寅恪研究的反思和展望(余英時)
《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序 (汪榮祖)
陳寅恪、傅斯年之關係及其他——以臺灣中研院所見檔案為中心(王晴佳)
《夏鼐日記》裡的「陳寅恪話題」(張求會)
1944年陳寅恪當選英國學術院通訊院士始末(陳懷宇)
1947年陳寅恪獲選美國東方學會榮譽會員始末(陳懷宇)
陳寅恪1949年有意赴臺的直接證據(張求會)
陳寅恪先生一九四九年的選擇(劉廣定)
陳寅恪有無來臺意願析論(郭長城)
陳寅恪致牟潤孫函中的隱語(胡文輝)
陳寅恪詩抄本之謎(謝泳)
追尋陳寅恪遺稿的故事(徐慶全)
《陳寅恪文集》出版述略(高克勤)
一個未能實現的出版計畫——1960年代中華書局與陳寅恪先生的交往(徐俊)
陳寅恪《論再生緣》出版風波(徐慶全)
花開兩枝——中華上編、中華書局與陳寅恪著作出版概觀( 高克勤)

系統號:

P-012061

近代中國的宗教

近代中國的宗教

標題:

近代中國的宗教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作者:

康豹(Paul R. Katz) 編著

內容簡介: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思考宗教在近代中國史的重要性,不只關注宗教傳統如何適應國家政策,同時也探討宗教在構成近代華人社會與文化成長所扮演的角色。舉凡文學、文化、藝術、政治等領域,目前學界已經有可觀的成果,揭示這一時期對於中國現代性的形塑力量,宗教方面也正在急起直追。在此一研究趨勢中,編者集結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同仁及其合作伙伴的著作,嘗試以宗教作為重探中國近代史的關鍵點,分別探討三方面的問題:地方上民間信仰結構的轉型、宗教知識的創新、菁英份子宗教信仰的新形態。

作者簡介
康豹(Paul R. Katz),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現任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學術領域為中國宗教社會史,台灣宗教社會史,中國道教史。

系統號:

P-012082

經略四方縱橫全球──清華外交學人小傳

經略四方縱橫全球──清華外交學人小傳

標題:

經略四方縱橫全球──清華外交學人小傳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

謝小芩、方天賜、張棋炘、李雅雯、張筱梅 編著

內容簡介:

清華大學建校百年,華人首學,大師輩出,育人無數,蜚聲國際。然而,外界鮮少注意到,清華學人對中國近、現代外交也有重要的影響與貢獻。本書旨在探索清華學人與民國外交之關聯性和淵源,透過小傳方式呈現清華學人的外交相關事蹟,進而分析清華學人在民國外交活動中的角色與功業。一方面展現二十世紀前半葉中華民國外交的波瀾壯闊與起伏;另一方面則勾勒清華外交學人的群體圖像,印證清華教育對培育民國外交人才的貢獻。

系統號:

P-012031

總統直選與民主臺灣

總統直選與民主臺灣

標題:

總統直選與民主臺灣

時間:

2018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致知學術出版

作者:

臺灣研究基金會 編

內容簡介:

由臺灣研究基金會策劃主辦、國家圖書館合辦的「總統直選與民主臺灣學術研討會」,為期兩天研討會當中共邀請了兩位前總統,以及多位卸任監察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現任的六都市長,聚焦在至1996年來首次人民直選正、副總統,至今二十年來六次總統大選三次政黨輪替的反思與創見。

本書開始有兩位前總統致詞稿,再由各主持、主講者探討六大主題:首先為「歷次總統選舉與政黨競爭之回顧」談民主離不開選舉與政黨,而總統直選是催化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選舉當中重要的角色就是政黨;「三次政權和平轉移的實踐」談臺灣經歷三次的和平政黨輪替,足見民主發展成熟,但政權轉移之程序卻仍未完善制定,是朝野不能忽略的課題;「總統選舉與民意變遷」則藉由文獻與數據討論民族與國家認同之變化,當今臺灣人的意識流向,也是執政者必須掌握的要點。

「總統直選與兩岸關係」探討每任總統就任後必須面臨的兩岸關係之定位,此為最敏感卻又深刻影響臺灣的國家認同與國際地位的議題;「民選總統的憲政規範與實際權力運作」此則討論府院的關係以及臺灣目前的憲政制度之改變可能;最後「從臺灣民主發展反思總統直選」用一個歷史的縱貫,再給予一個權的宏觀,提出臺灣未來可能的方向。全書內容有文獻的旁徵博引、亟具前瞻性,堪稱空前絕後的研討會。

本書不論從學術理論或實際政治觀點,都是二十多年來有關臺灣總統直選最重要的一本參考書籍,也是匯集有關臺灣總統直選制下最多第一線政治工作者與推動者見證的一本著作。

系統號:

P-012016

親身實見:杜甫詩與現地學

親身實見:杜甫詩與現地學

標題:

親身實見:杜甫詩與現地學

時間:

2018年1月

出版單位: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

簡錦松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天與地 —— 杜甫的兩大親身經驗
第三章 真相在日常 —— 再談曆法與杜詩
第四章 以現地法計算 —— 杜甫入蜀計程
第五章 地勢與官制 —— 談杜甫不就河西尉
第六章 由天地而人間 ——我怎樣為杜甫夔州詩重訂編年
第七章 親身之事 —— 杜甫夔州生活新證
第八章 口腹即現地 —— 談紅鮮與設膾
第九章 從口發聲 —— 所謂〈七律杜樣〉
第十章 聲音的現地 —— 差分杜甫與李商隱
第十一章 實見與詮釋 —— 官閣摩崖發現之後
第十二章 實見與辨偽 —— 同谷七歌非杜甫所作
第十三章 現地的價值 —— 八陣圖的GPS 定位
第十四章 結論

系統號:

P-012029

都市流動:蒙特婁、多倫多與台北後現代都會電影

都市流動:蒙特婁、多倫多與台北後現代都會電影

標題:

都市流動:蒙特婁、多倫多與台北後現代都會電影

時間:

2017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作者:

劉紀雯 著

內容簡介:

Part One 都市流動、國家與移民:蒙特婁與多倫多電影
第一章 國家符號的消失?阿坎德的「沉淪三部曲」
第二章 流動中的溝通與認同:2000 年前後的多倫多故事
第三章 情感第三空間:克萊蒙‧維哥電影中的多倫多
第四章 移民與愛情:蒂帕梅塔電影中的多倫多

Part Two 都市流動與溝通:台北、多倫多與蒙特婁電影
第五章 台北的流動、溝通與再脈絡化︰以《台北四非》、《徵婚啟事》和《愛情來了》為例
第六章 後現代「非地方」:伊格言與蔡明亮電影中的都市 與家庭
第七章 漫遊觀視 vs. 水泥都市︰羅茲瑪與雷阿璞電影中的 女性與都市
第八章 後現代的流動與機緣巧遇:《迷情漩渦》和《流浪神狗人》
小結 流動中的溝通:都市的流動可曾稍減?

系統號:

P-012033

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

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

標題:

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香港:三聯書店

作者:

陳芳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衣裳之始:先秦女子服飾時尚
第一節 女子服飾的起源
第二節 《詩經》中的女子風雅

第二章 楚漢風韻:楚漢女子服飾時尚
第一節 長袖善舞多屬楚
第二節 嚴妝漢服永未央

第三章 靈動飄逸:六朝女子服飾時尚
第一節 紅粉佳人效戎裝
第二節 頭上「步搖」如飛燕

第四章 國色天香:唐代女子服飾時尚
第一節 衣裙與鞋子
第二節 胡服與戎裝
第三節 雲鬢與梳子
第四節 插花與花冠

第五章 簡約淡泊:宋朝女子服飾時尚
第一節 碧羅冠子簇香蓮
第二節 冠兒褙子多風韻
第三節 彩燕迎春入鬢飛

第六章 衣冠之變:遼金元女子服飾時尚
第一節 契丹女性「佛妝」考
第二節 宮衣新尚高麗樣

第七章 奢侈風氣:明清之際女子服飾時尚
第一節 「臥兔兒」與毛皮時尚
第二節 西風東漸:「披風」的緣起
第三節 雌雄二體的結合:紐與扣

系統號:

P-012055

為文化找出路:費孝通傳

為文化找出路:費孝通傳

標題:

為文化找出路:費孝通傳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作者:

張冠生 著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HSIAO-TUNG FEI: A Chinese Sociologist’s Cultural Reflection"

費孝通是享譽國際的學者、政治活動家和追蹤歷史軌跡,觀察記錄思索了一生的思想者。他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鬼」,晚年成仁,著述等身。本書在費孝通浩瀚的學術生涯中,刪繁就簡,梳理出這位中國當代著名知識分子人生追求的主線:歷一世滄桑為文化找出路,終得以「文化自覺」作標誌,確認了他認為可以走通的路徑。

系統號:

P-012060

魯迅傳一種:亡友魯迅印象記

魯迅傳一種:亡友魯迅印象記

標題:

魯迅傳一種:亡友魯迅印象記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作者:

許壽裳 著

內容簡介:

《亡友魯迅印象記》是許壽裳在任職台灣編譯館時寫就的。這本小書以傳記文學的方式,回憶了他與魯迅在東京相識、一起求學、結為摯友,到返國共事,一直到在上海永訣的歷歷往事。魯迅的為人,學養脈絡,文學創作,思想精神,以及人生各階段的關鍵事件,都在這位摯友的筆下娓娓道出。文筆簡約,資料難得,感情真摯動人。本書還附有許廣平撰寫的讀後記,及魯迅先生年譜。

作者簡介
許壽裳,1883—1948,字季茀,號上遂,紹興人。文史學者、作家、教育家,魯迅、周作人的同學、至交。1902年以浙江官費派往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與魯迅相識。1904年考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並加入光復會。

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許壽裳赴南京籌建教育部。1912年隨部遷往北京,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1922年出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長。1927年赴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後很快辭職。1946年受陳儀之邀任台灣編譯館館長,後轉任台大中文系系主任。1948年2月18日深夜,在台北寓所遭殺害。

系統號:

P-012062

香港弱化: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敘事為中心

香港弱化: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敘事為中心

標題:

香港弱化: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敘事為中心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香港:紅出版

作者:

柳泳夏 著

內容簡介:

本書韓文書名為「중국 민족주의와 홍콩 본토주의 - 홍콩역사박물관의 스토리텔링을 중심으로」

第1章 緒論

第2章 香港的博物館
1. 國民國家的博物館
2. 次國民的博物館
3.「香港故事」的敘事

第3章 後本土故事
1. 民族
2. 民族的再確認
3. 後本土與政治文化
1)鴉片戰爭
2)孫文
3)主權回歸
4)愛國運動

第4章 後殖民故事
1. 本土
2. 本土的再確認
3. 後殖民與經濟文化
1)英國香港
2)都市
3)移民
4)資本主義

第5章 為了後殖民的本土
1. 民主
2. 自由

第6章 結論
1.「香港故事」的現在
2. 民族主義與本土主義的未來

系統號:

P-012013

認識中國:從絲綢之路到《共產黨宣言》

認識中國:從絲綢之路到《共產黨宣言》

標題:

認識中國:從絲綢之路到《共產黨宣言》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作者:

Peter Nolan 著,溫威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Understanding China:The Silk Road and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
引言
1. 陸上絲綢之路:西域
2. 海上絲綢之路:南海
3. 西方殖民主義與絲綢之路
4. 中國、絲綢之路與世界
結論

中國、西方殖民主義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引言
1. 非殖民化
2.《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3. 英國
4. 法國
5. 美國
6.「珍珠鏈」
7.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8. 俄羅斯
9. 西方殖民主義對太平洋的影響
結論

《共產黨宣言》在21世紀
引言
1. 共產主義元素在資本主義內部的成長
2. 產業集中與寡頭競爭
3. 資本主義的動態與技術進步
4. 資本主義的全球特徵
5. Class Struggle
6. 金融與實體經濟
7. 環境
8. 共產主義與公社
9. 共產主義與中國
結論

「class struggle」(階級鬥爭)在英國演變的啟示
引言
1. 1750—1867年
2. 1867—1914年
3. 1914—1945年
4. 1945—1979年
5. 1979—2015年
結論

系統號:

P-012059

家國天下:現代中國的個人、國家與世界認同

家國天下:現代中國的個人、國家與世界認同

標題:

家國天下:現代中國的個人、國家與世界認同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香港:三聯書店

作者:

許紀霖 著

內容簡介:

導論  家國天下與自我認同

上編  從古代「中國」到現代國家認同
第一章 多元脈絡中的「中國」
第二章 作為國族的中華民族
第三章 現代中國的天下與夷夏之變異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義思潮中的國家認同
第五章 兩種國家認同:共和愛國主義與文化民族主義

中編  現代中國的國家建構
第六章 民國初年的國家建構:權力還是權威?
第七章 「魏瑪時期」的國家建構與代表性危機
第八章 國家建構的基礎:富強還是文明?
第九章 國家富強背後的進化論
第十章 國家建構的正當性來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國方案

下編  個人、地方與天下認同
第十二章 現代中國的個人認同
第十三章 國家建構中的地方認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義情懷的愛國運動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義與中國的內外秩序

系統號:

P-012083

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

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

標題:

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

時間:

2018年1月

出版單位: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林梅村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第二章 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
第三章 大航海時代中國與西方的衝突與交流
第四章 明帝國宮廷製圖師考
第五章 澳門開阜以前葡萄牙人的東方貿易
第六章 尋找雙嶼港
第七章 大航海時代泉州至波斯灣航線
第八章 鄭芝龍航海圖
第九章 野墅平林圖考
第十章 大航海時代的忽魯謨斯島
第十一章 普陀山訪古
第十二章 尚蒂伊的中國花園

系統號:

P-012054

作家たちの愚かしくも愛すべき中国:なぜ、彼らは世界に発信するのか?

作家たちの愚かしくも愛すべき中国:なぜ、彼らは世界に発信するのか?

標題:

作家たちの愚かしくも愛すべき中国:なぜ、彼らは世界に発信するのか?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作者:

高行健、余華、閻連科 著,飯塚容 翻譯

內容簡介:

創作の自由を失い、流浪の旅をへて亡命した高行健は、中国語作家として初めてノーベル賞を受賞した。余華および閻連科は、その著作の過激さから発禁処分を受けるも、内外でノーベル賞の有力候補と言われている。本書は、三人の作家たちの講演、日本の著名作家との対談、オリジナル・インタビューをとおして、世界的に高く評価されている中国文学の魅力と、中国の激動の現代史をリアルに伝える。高行健×大江健三郎、ノーベル賞作家対談を収録。

系統號:

P-012070

1949礼賛:中華民国の南遷と新生台湾の命運

1949礼賛:中華民国の南遷と新生台湾の命運

標題:

1949礼賛:中華民国の南遷と新生台湾の命運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東京:東方書店

作者:

楊儒賓 著,中嶋隆蔵 翻譯

內容簡介:

Ⅰ 1949論
 1949への礼賛
 歴史の災難と文化の伝播
 歴史の災難と歴史の機会
 1949と新儒家
 中華民国と1949以後
 ただに苦難の物語だけではない

Ⅱ 1949と民国の学術
 1949の大分裂と新たなる漢華人文知識の再編成
 東アジアという視座における台湾の人文科学
 まだアンコールを求められてもいないのにアンコールに応える言葉
 台湾で中華文化を語る
 台湾の創造力と中華文化という夢
 中華民国において「民国学術」を考える
 儒家の現代性?

Ⅲ 1949と両岸の儒学
 台湾在住の儒家と台湾に渡来した儒家
 両岸の三つの地域―新中国と新台湾
 瀛島百年一任公
 二二八の百年祭
 辛志平、鄭成功と能久親王
 趙老! 趙老!

Ⅳ 1949と清華大学
 なぜ清華なのか?
 清華大学と民国ブーム
 後人の補充を待つ
 清華門の番茉莉

系統號:

P-011990

中国芸術というユートピア:ロンドン国際展からアメリカの林語堂へ

中国芸術というユートピア:ロンドン国際展からアメリカの林語堂へ

標題:

中国芸術というユートピア:ロンドン国際展からアメリカの林語堂へ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作者:

範麗雅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中国芸術」というユートピア
第Ⅰ部 ロンドン国際展と「中国芸術」
第1章 ロンドン国際展と「中国芸術」へのアプローチ
第2章 二人の英国人東洋学者—— ローレンス・ビニヨンとアーサー・ウェイリー
第3章 「西洋の眼」と「日本の眼」 —— ビニヨンの中国絵画理解と日本

第Ⅱ部 ロンドン国際展と近代中国知識人
第4章 ロンドン国際展と中国人外交官—— 郭泰祺と鄭天錫
第5章 ロンドン国際展と英国の中国文化人—— 劇作家・熊式一と書画家・蔣彝
第6章 ロンドン国際展と中国の知識界—— 孫科・蔡元培と『中国評論週報』グループ

第Ⅲ部 林語堂の「中国」とパール・バック夫妻
第7章 渡米前の林語堂とバック夫妻——『中国評論週報』と『吾国と吾民』
第8章 渡米後の林語堂とバック夫妻——『アジア』、ジョン・ディ社、「東西協会」
第9章 林語堂における性霊・ユーモア・閑適——『生活の芸術』を中心に

終章 「失われた楽園」を超えて ——『北京好日』に描かれた文人文化と現代中国

系統號:

P-012021

儒教と革命の間──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徐復観

儒教と革命の間──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徐復観

標題:

儒教と革命の間──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徐復観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福岡:集広舎

作者:

黃俊傑 著,緒形康 翻譯

內容簡介:

【第一章】 思想史家、徐復観
【第二章】 伝統的な中国文化の回顧と展望(Ⅰ)
【第三章】 伝統的な中国文化の回顧と展望(Ⅱ)
【第四章】 中国文化を創造するさいの参照システム(Ⅰ)
【第五章】 中国文化を創造するさいの参照システム(Ⅱ)
【第六章】 古典儒教と中国文化の革新
【第七章】 結論

系統號:

P-012022

中国における大アジア主義:「聯日」と「抗日」のあいだ

中国における大アジア主義:「聯日」と「抗日」のあいだ

標題:

中国における大アジア主義:「聯日」と「抗日」のあいだ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作者:

趙軍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大アジア主義に対する中国側の認識と批判——「大亜洲主義」在中国
第1章 清末政治家たちの「聯日」構想と対日政策の策定——「蕞爾(さいじ)小国」がもたらした困惑
第2章 『申報』の対日世論から見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遷——一八七〇〜九〇年代における「中日同盟論」と「抗日論」の底流
第3章 「愛国」と「売国」のはざま——「大亜洲主義」と「中国留日同学会」
第4章 植民地における「共存共栄」の現実——「満洲」に渡った台湾出身者の目に映ったもの
第5章 アジア主義への超克——中西功の中国研究と中国革命
終章 さまざまな「亜洲夢」——なぜ「同床異夢」だったのか?

系統號:

P-012025

日中文化社会比較論:日中相互不信の深層

日中文化社会比較論:日中相互不信の深層

標題:

日中文化社会比較論:日中相互不信の深層

時間:

2018年6月

出版單位:

京都:彩流社

作者:

河原昌一郎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大アジア主義に対する中国側の認識と批判——「大亜洲主義」在中国
第1章 清末政治家たちの「聯日」構想と対日政策の策定——「蕞爾(さいじ)小国」がもたらした困惑
第2章 『申報』の対日世論から見る日本イメージの変遷——一八七〇〜九〇年代における「中日同盟論」と「抗日論」の底流
第3章 「愛国」と「売国」のはざま——「大亜洲主義」と「中国留日同学会」
第4章 植民地における「共存共栄」の現実——「満洲」に渡った台湾出身者の目に映ったもの
第5章 アジア主義への超克——中西功の中国研究と中国革命
終章 さまざまな「亜洲夢」——なぜ「同床異夢」だったのか?

系統號:

P-012026

憲政から見た現代中国

憲政から見た現代中国

標題:

憲政から見た現代中国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作者:

中村元哉 編

內容簡介:

序論 光緒新政から改革開放へ(中村元哉)

第I部 歴史のなかの中国憲政
第1章 清室優待条件から見た民国初期の憲政体制(村田雄二郎)
第2章 デモクラシーとミリタリズム――民国知識人の軍事・社会観(小野寺史郎)
第3章 中国憲政とハンス・ケルゼン――法治をめぐって(中村元哉)
第4章 現代中国法学教育の起源(王貴松/杉谷幸太訳)

第II部 社会主義憲政の模索
第5章 法学・政治学者と一九五四年憲法の制定(孫宏雲/戸部 健訳)
第6章 社会と選挙――一九五四年の人民代表大会選挙を中心として(水羽信男)
第7章 団結,憲法,四つの現代化―― 一九七五年の歴史的意味(孫揚/泉谷陽子訳)

第III部 中華圏に播かれた憲政の種
第8章 憲政史の断絶と連続――民国期の遺産(章清/村田雄二郎訳)
第9章 経済学者と社会主義憲政論―― 一九五七年の意見書草稿をめぐって(久保 亨)
第10章 台湾憲政文化のための歴史記憶――『自由中国』を中心として(潘光哲/森川裕貫訳)
第11章 自由なくして生きる道なし―― 一九五〇年代の香港と『自由陣線』(區志堅/古谷 創訳)

系統號:

P-011991

唐宋詩文論叢ーー天葩、奇芬を吐く

唐宋詩文論叢ーー天葩、奇芬を吐く

標題:

唐宋詩文論叢ーー天葩、奇芬を吐く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東京:研文出版

作者:

齋藤茂 著

內容簡介:

韓愈の新しさ──序に代えて
李 觀 論──もう一人の夭折の才子
白居易「中和節の頌」について/劉禹錫論
李商隠詩論──「牡丹」詩をめぐって
蘇舜欽と宋風の確立/蘇軾「和陶詩」をめぐって──古人への唱和
王十朋と韓愈──「和韓詩」を中心に

〔附論〕
唐詩における芍薬の形象
楊万里の詩文集『楊文節公集』について

系統號:

P-012023

戦争と華僑続編──中国国民政府・汪精衛政権の華僑行政と南洋・北米

戦争と華僑続編──中国国民政府・汪精衛政権の華僑行政と南洋・北米

標題:

戦争と華僑続編──中国国民政府・汪精衛政権の華僑行政と南洋・北米

時間:

2018年5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菊池一隆 著

內容簡介:

序論
第一部 抗戦前・南京国民政府時期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の華僑行政と僑務委員会――一九三二年四月から三七年六月まで
第二章 世界各地における華僑排斥と僑務委員会の華僑救済――シャム、英領マラヤ、「蘭印」、メキシコ、ソ連など

第二部 抗戦期・重慶国民政府時期
第三章 重慶国民政府の戦時華僑行政と僑務委員会――一九三七年七月から四五年八月まで
第四章 日本軍占領前後までの南洋華僑の動態と抗日活動――英領マラヤ、シンガポールを中心に
第五章 アメリカ華僑の動態と抗日活動――サンフランシスコ・ニューヨークを中心に
第六章 ハワイ華僑の動態と抗日活動
第七章 カナダ華僑の動態と抗日活動

第三部 汪精衛・南京傀儡政権と華僑
第八章 汪精衛・南京傀儡政権の華僑行政と「僑務委員会」
第九章 中国内の傀儡政権地域における帰国華僑
――シンガポール華僑巨頭胡文虎の言動と関連させて

結論

系統號:

P-012028

中国古典叢林散策:中鉢雅量遺稿集

中国古典叢林散策:中鉢雅量遺稿集

標題:

中国古典叢林散策:中鉢雅量遺稿集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中鉢雅量 著

內容簡介:

第一部 中国古典散策
Ⅰ 望郷/Ⅱ 諸葛孔明(1)天下三分の計/Ⅲ 諸葛孔明(2)天下三分から漢王朝の再興へ/Ⅳ 諸葛孔明(3)泣いて馬謖を斬る・孔明の信賞必罰/Ⅴ 諸葛孔明(4)秋風五丈原/Ⅵ 曹操(1)英雄曹操(前)/Ⅶ 曹操(2)英雄曹操(後)/Ⅷ 曹操(3)奸雄曹操/Ⅸ 『資治通鑑』の曹操観/Ⅹ 唐詩二則──敦煌唐詩の校正資料価値/Ⅺ 唐詩──望郷二題/Ⅻ 唐詩によまれた「黄葉」/ⅩⅢ 漢語・漢字あれこれ──話し言葉と書き言葉/ⅩⅣ 誤字発見の愉しみ/ⅩⅤ 房子と屋子

第二部 敦煌歌辞訳注
Ⅰ 孟姜女六首/Ⅱ 開海棠二首/Ⅲ 傷寒三首/Ⅳ 宮辞八首

第三部 敦煌文献の環境
Ⅰ 敦煌変文の説唱者と聴衆/Ⅱ 書評:兪暁紅著『仏教と唐五代白話小説』Ⅲ 書評:伊藤美重子『敦煌の規範教育──童蒙教訓書の世界』

第四部 敦煌禅研究
Ⅰ 北宗「五方便」と神会「五更転」──唐代前期禅宗の民衆教化Ⅱ 敦煌禅の「無念」について/Ⅲ 初期禅宗の「安心」「守心」と楞伽経

収録論文初出一覧/年譜/著作目録/あとがき(中鉢信子)

系統號:

P-012065

変動期の国際秩序とグローバル・アクター中国:外交・内政・歴史

変動期の国際秩序とグローバル・アクター中国:外交・内政・歴史

標題:

変動期の国際秩序とグローバル・アクター中国:外交・内政・歴史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東京:国際書院

作者:

佐藤壮、江口伸吾 編著

內容簡介:

基調講演
第1章 中国が直面する新たな課題と可能性: 国内的側面を重視した一分析(王逸舟)
第2章 変動期の国際秩序と「中国の夢」: 一極の時代から多極の時代へ(宇野重昭)

第1部 21世紀におけるグローバル・アクター中国
第3章 新世紀におけるグローバル化趨勢下の中国外交の選択(梁雲祥)
第4章 グローバル・アクター中国の対外政策とマルチラテラリズム(佐藤壮)

第2部 中国外交の国内政治社会基盤とガバナンス
第5章 現代中国外交における国内政治の根源(雷少華)
第6章 習近平政権における国内政治の諸動向と対外政策へのインプリケーション: 「人民」統合の過程を中心にして(江口伸吾)

第3部 中国の国際秩序観と歴史の教訓
第7章 中国とアメリカの国交樹立プロセスにおける台湾問題(1977~79): アメリカ外交文書に基づく考察(張紹鐸)
第8章 近代日本外交における「学習」をめぐって(石田徹)

系統號:

P-012085

漢語アクセント形成史論

漢語アクセント形成史論

標題:

漢語アクセント形成史論

時間:

2018年4月

出版單位:

東京:笠間書院

作者:

加藤大鶴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本書の目的と構成
Ⅰ.本書の目的
Ⅱ.先行研究と問題の所在
Ⅲ.本研究の構成
第1章 字音声点を分析する上での基礎的問題
第2章 原音声調の継承と変容
第3章 漢語アクセントの形成
終章 原音声調から漢語アクセントが形成されるまで
Ⅰ.はじめに
Ⅱ.字音声点の認定と字音学習に関わる問題
Ⅲ.原音声調の継承と変容
Ⅳ.漢語アクセントの形成
Ⅴ.おわりに 課題と展望

系統號:

P-012024

中国江南の漁民と水辺の暮らし──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記録集3

中国江南の漁民と水辺の暮らし──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記録集3

標題:

中国江南の漁民と水辺の暮らし──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記録集3

時間:

2018年3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太田出、佐藤仁史、長沼さやか 編著

內容簡介:

本書は、筆者を代表者として実施された二つの研究課題、「清末民国初、江南デルタ市鎮社会の構造的変動と地方文献に関する基礎的研究」(2004~2006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B)と「解放前後、太湖流域農漁村の『郷土社会』とフィールドワーク」(2008~2011年、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B)を含む、おおよそ2004~2012年の9年間に及んだ、太湖流域の農漁村をめぐる現地調査の成果の一部を公開しようとするものである。筆者らはこれまでに太田出・佐藤仁史編『太湖流域社会の歴史学的研究――地方文献と現地調査からのアプローチ』(汲古書院、2007年)、佐藤仁史・太田出・稲田清一・呉滔編『中国農村の信仰と生活――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記録集』(汲古書院、2008年)、佐藤仁史・太田出・藤野真子・緒方賢一・朱火生編著『中国農村の民間藝能――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記録集2』(汲古書院、2011年)の3冊を出版し、成果を世に問うてきた。その後、すでに少なからぬ時間を経過してしまったが、4冊目として出版される本書の目的は、特に太湖流域に分布する船上生活漁民を取り上げ、彼らを対象にして実施したヒアリングの一部を公開するという点にある。第Ⅰ部論文篇では、本書掲載の口述記録の一部分を利用し、実際に口述記録の利用が文献史料の限界を克服して興味深い論点を提出しうることを提示してみたい。第Ⅱ部調査報告篇では、調査の過程で知り合った陳俊才氏が調査・寄稿してくださった「一顆古老的太湖明珠――蘇州市漁港村漁文化遺存調査」を掲載する。第Ⅲ部口述記録篇では、2004~2011年にヒアリングを実施した太湖流域船上生活漁民の語りを中心として整理・掲載する。

系統號:

P-012064

中世日本の王権と禅・宋学

中世日本の王権と禅・宋学

標題:

中世日本の王権と禅・宋学

時間:

2018年3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小島毅 編

內容簡介:

第一部 中国・朝鮮の近世王権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祖先祭祀の諸相――中国、朝鮮、日本を例にして(井澤耕一)
朝鮮王朝建国神話の創出(山内弘一)
東アジアの「近世」から中国の「近代」へ――比較史と文化交流史/交渉史の視点による一考察(伊東貴之)

第二部 鎌倉時代の王権
ヨーロッパと日本の中世における神聖王権の可能性を巡って――フライジングのオットーと慈円の歴史思想を中心に(ダニエル・シュライ)
「尼父」と「大神宮」――『古今著聞集』神陶篇十二話の一解釈(水口拓寿)
天皇の譲位と院政――鎌倉時代を中心に――(近藤成一)
南北朝動乱期の王権と調伏法――文観著『逆徒退治護摩次第』の秘密修法(ガエタン・ラポー)

第三部 禅僧と儒者の王権論
中巖円月が学んだ宋学(小島毅)
大徳寺の創建と建武親政(保立道久)
明治国家成立期の水戸イデオロギーに関する考察――「大日本史完成者」栗田寛の勅語講釈を中心に(陶徳民)

系統號:

P-012069

馬が語る古代東アジア世界史

馬が語る古代東アジア世界史

標題:

馬が語る古代東アジア世界史

時間:

2018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鶴間和幸、村松弘一 編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車の起源と発展(林俊雄)
第二章  中国の四輪馬車(濱川栄)
第三章  秦始皇帝陵出土銅車馬に見る馬の制御システム(講演録)(鶴間和幸)
第四章  中国古代の馬の管理と漢代墓葬装飾(菅野恵美)
第五章  「生きた礼器」としての馬──殷王朝後期における馬利用の本格的開始と「馬の道」(久慈大介)
第六章  秦国の馬匹生産──考古科学からのアプローチ── (菊地大樹、覚張隆史)
第七章  秦漢時代関中平原・黄土高原の環境と馬──漢代厩牧システムの形成と崩壊(村松弘一)
第八章  漢代の関所における馬の通行規制とその実態
──肩水金関漢簡の分析から(青木俊介)
第九章  新羅の馬と牧場(講演録)(李相勲)
第十章  北朝後期の軍馬供給──洛陽遷都後の北魏から北斉期を中心に(吉田愛)
第十一章 唐前半期における馬の域外調達──宦官「劉元尚墓誌」を中心に(福島恵)
第十二章 唐代・日本古代の馬と交通制度──日唐厩牧令の比較から(河野保博)
第十三章 唐代の朝貢品・回賜品に見る馬(河野剛彦)
第十四章 南宋臨安における馬の利用(原瑠美)
第十五章 ウマが持つ生物学的な特徴(川嶋舟)

系統號:

P-01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