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詠歎.樂未央:原住民文學世界中的想像、真實與記憶」系列講座

「詠歎.樂未央:原住民文學世界中的想像、真實與記憶」系列講座

標題:

「詠歎.樂未央:原住民文學世界中的想像、真實與記憶」系列講座

時間:

2018年5至7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合辦單位:科林研發

聯絡人:

嚴小姐,Tel: (02)2361-9132#355;E-mail: hsiaopeiy@ncl.edu.tw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將於2018年夏季5月至7月,利用週六下午規劃辦理6場專題講座,邀請7位知名學者與作家,從臺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詩歌傳說、海洋文學、族群文化、女性書寫到音樂創作,引領民眾探索原住民文學多樣性與豐富的生命力。

5月12日
14:00-16:30
主講人: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講題:用筆來唱歌:臺灣原住民文學的形成與發展

5月26日
14:00-16:30
主講人:浦忠成(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
講題:神話.傳說.詩歌

6月9日
14:00-16:30
主講人:夏曼.藍波安(知名作家)
講題:海洋帶我去旅行

6月16日
14:00-16:30
主講人:陳芷凡(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助理教授)
講題:你的名字:原住民文學與文化身份的N種相遇

6月23日
14:00-16:30
主講人:董恕明(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講題:細雨微塵如星開闔──臺灣當代原住民漢語女性書寫概觀

7月28日
14:00-16:30
主講人:徐睿楷(原住民族廣播電台主持人)、劉智濬(中臺科技大學文教經營事業研究所副教授)
講題:傳唱與新創:從黑膠時代到CD時代

【主題書展】
時間:2018年5月起
地點:國家圖書館2樓閱覽大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355
網址:http://107read.ncl.edu.tw/summer_01.html

系統號:

A-011785

【演講】費德廉:「那些人不是苦力;是移民」:1867年在廈門的「招募、轉運苦力」控告案

標題:

【演講】費德廉:「那些人不是苦力;是移民」:1867年在廈門的「招募、轉運苦力」控告案

時間:

2018年5月1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費德廉(Douglas L.Fix,美國理德大學歷史教授)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

系統號:

A-011725

【演講】黃一農:《紅樓夢》與文學研究中的索隱傳统

【演講】黃一農:《紅樓夢》與文學研究中的索隱傳统

標題:

【演講】黃一農:《紅樓夢》與文學研究中的索隱傳统

時間:

2018年5月1日(週二)14:10-16: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7樓文LA7006(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宋代文學史料研究室

主講人:

黃一農(中研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講座教授)

報導者: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羅景文(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特約討論人:戴景賢(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系統號:

A-011768

【演講】林志鵬:書類文獻與抄撮體的交疊:談北大竹書《周訓》的文體特色

標題:

【演講】林志鵬:書類文獻與抄撮體的交疊:談北大竹書《周訓》的文體特色

時間:

2018年5月2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會議室(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林志鵬(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宏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11731

【演講】近藤正己:殖民地戰爭與日治臺灣社會

標題:

【演講】近藤正己:殖民地戰爭與日治臺灣社會

時間:

2018年5月2日(週三)10:20-12:10

地點:

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102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近藤正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11799

【演講】王梅香:美國在台灣新馬的文化冷戰(1950-1970)

標題:

【演講】王梅香:美國在台灣新馬的文化冷戰(1950-1970)

時間:

2018年5月2日(週三)14:3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王梅香(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11727

【演講】陳惠齡:閱讀竹塹:全球化與地方感交匯中的竹塹學

【演講】陳惠齡:閱讀竹塹:全球化與地方感交匯中的竹塹學

標題:

【演講】陳惠齡:閱讀竹塹:全球化與地方感交匯中的竹塹學

時間:

2018年5月2日(週三)16:10-18: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4樓文LA7006(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陳惠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華文文學研究所教授)

報導者:

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楊濟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11739

【演講】吳翎君:平民視角下的歷史──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標題:

【演講】吳翎君:平民視角下的歷史──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時間:

2018年5月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吳翎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年。二十世紀可以說是從戰爭所揭開的一個動亂世紀,接著有二戰、韓戰、越戰等大小衝突,如果再加上納粹屠殺猶太人等種族滅絕,因戰爭傷亡的士兵和無辜平民,總數據非常龐大。過去看待戰爭史的角度比較從國家和政府的層面或是戰勝國/戰敗國的視角來看待歷史。本次講座希望從宏觀的歷史脈絡反思二十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尤強調平民和非政府組織對國際和平秩序的貢獻以及他們在國家軍事動員中的處境。我們希望跨越敵對仇恨,從人民的角度來看待戰爭,以和平悲憫之心來安慰亡者的靈魂。這樣的期盼當然是一種過度純真的理想。然而,作為歷史學者書寫的本質與目的,就是希望減少苦難,歷史的黯黑時代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一再重複發生。

一、一戰時期的「夢遊者」,視而不見的危機
二、從二戰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談起
三、極端的年代──冷戰對立
四、全球「美國化」時代?
五、中美共治(Chinamerica)或「修昔底德斯的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1669

【演講】潘光哲:知識人與台灣民主轉型:從殷海光說起

【演講】潘光哲:知識人與台灣民主轉型:從殷海光說起

標題:

【演講】潘光哲:知識人與台灣民主轉型:從殷海光說起

時間:

2018年5月3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11670

【演講】黃宇和:五四運動百年祭

標題:

【演講】黃宇和:五四運動百年祭

時間:

2018年5月4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研究群

主講人:

黃宇和(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院士、悉尼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系統號:

A-011720

【演講】林育生:「華人性」對泰國一貫道信者的意義

標題:

【演講】林育生:「華人性」對泰國一貫道信者的意義

時間:

2018年5月7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林育生(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助研究員)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海外華人信仰宗教實踐,過去常被認為是華人認同再現;但此類將認同、語言、社群、傳統等包裏在「華人性」中的研究取徑,近來受到忽略當地主流社會脈絡甚或為套套邏輯的批評。相對另一方面,全球化下的在地化理論,或過去人類學研究強調在地文化的取向,又易落入將在地文化本質化的框架。相較前述「華人」與「在地」文化的對立,本研究旨在透過泰國一貫道非華人信者的想像與創意實踐,探究其如何挪用與論述一貫道的「華人性」。

系統號:

A-011671

【演講】林達陽:詩是迷路的時候有話想說:成為彼此的樹洞

【演講】林達陽:詩是迷路的時候有話想說:成為彼此的樹洞

標題:

【演講】林達陽:詩是迷路的時候有話想說:成為彼此的樹洞

時間:

2018年5月7日(週一)14:10-16: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B1樓文LA0003(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林達陽(詩人、作家)

報導者: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鍾志偉(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李宥澄、吳佳薌(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學生)

系統號:

A-011770

【演講】酒井規史:宮觀志的道教研究價值──以道觀制度與道士活動為中心的討論

【演講】酒井規史:宮觀志的道教研究價值──以道觀制度與道士活動為中心的討論

標題:

【演講】酒井規史:宮觀志的道教研究價值──以道觀制度與道士活動為中心的討論

時間:

2018年5月7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1樓演講廳(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主講人:

酒井規史(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部專任講師)

聯絡人:

Tel: 02-29387730;E-mail: religion@nccu.edu.tw

報導者: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系列講座】
主持人:林振源(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執行長)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系統號:

A-011773

【演講】海震:一部戲劇的三種呈現:話劇、粵劇及銀幕上的《關漢卿》

標題:

【演講】海震:一部戲劇的三種呈現:話劇、粵劇及銀幕上的《關漢卿》

時間:

2018年5月8日(週二)16:20-18: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專題討論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主講人:

海震(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北藝大客座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11735

【演講】張廣達:從內亞史視野觀察十至十三世紀的唐宋變革和宋元變革

【演講】張廣達:從內亞史視野觀察十至十三世紀的唐宋變革和宋元變革

標題:

【演講】張廣達:從內亞史視野觀察十至十三世紀的唐宋變革和宋元變革

時間:

2018年5月8日(週二)10: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111教室(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政大歷史系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本場演講為「八世紀中葉至十三世紀的內亞與中國」系列講座之最後一場。

系統號:

A-011677

【演講】盧業中:新古典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再檢視:以美國歐巴馬總統對中國政策為個案

標題:

【演講】盧業中:新古典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再檢視:以美國歐巴馬總統對中國政策為個案

時間:

2018年5月9日(週三)12:30-14:0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九樓 270915(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

主講人:

盧業中(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

聯絡人:

陳怡萱,Tel: 0229393091分機50916;E-mail: dip50916@nccu.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需事先報名,網址為:http://moltke.cc.nccu.edu.tw/Registration/registration.do?action=conferenceInfo&conferenceID=X13990

系統號:

A-011782

【演講】張世瑛:民國時期特務機構與情報檔案的再認識

標題:

【演講】張世瑛:民國時期特務機構與情報檔案的再認識

時間:

2018年5月9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423會議室(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張世瑛(國史館簡任協修)

系統號:

A-011672

【演講】Michela Bussotti:弗朗西斯科.卡萊蒂(Francesco Carletti, 1573-1636),一位弗羅倫薩商人與旅行家:《Raginamenti》(思集)與《廣輿考》上的義大利語批注

標題:

【演講】Michela Bussotti:弗朗西斯科.卡萊蒂(Francesco Carletti, 1573-1636),一位弗羅倫薩商人與旅行家:《Raginamenti》(思集)與《廣輿考》上的義大利語批注

時間:

2018年5月9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7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

主講人:

Dr. Michela Bussotti (Associate Professor,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內容簡介:

主持人:張谷銘(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11706

【展覽】上學去──礦山百年教育展

【展覽】上學去──礦山百年教育展

標題:

【展覽】上學去──礦山百年教育展

時間:

2018年4月27日至6月24日

地點: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煉金樓一樓特展室、金水特展室(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8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聯絡人:

簡傛文,Tel: 02-24962800#2808

內容簡介:

水金九礦山是臺灣首屈一指的產業遺址,曾締造東亞第一貴金屬礦山的美稱,也有萬人以上聚落形成。為了兒童就學需求,傲視一方的金礦山城在1906(明治39)年即向政府申請設置「小學校」分教室,是礦山設立學校的最早紀錄,時至今日有五所學校矗立山城之中,百多年來扮演著兒童啟蒙基地的角色。

當時,為了礦山住民子女的教育需求,提供初等教育學校,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設施。礦山「學校教育」從設置提供日人子女就讀、隸屬基隆小學校的分教室開始,再成立提供臺人女子就讀的公學校,再到國民小學、中學的設立,在不同時代的教育規範下,除了既定課程,也發展出礦山獨特的校園活動。

本次展覽從「穿越礦山學校」、「礦山學校哪裡來」、「起立,敬禮,老師好!」、「揹書包上學去」及「上學好好玩」等單元主題,帶您一探礦業山城百年的「上學」故事。

系統號:

A-011890

【演講】顧史考:從上博楚簡的兩場對話看孔子的另一種面目

標題:

【演講】顧史考:從上博楚簡的兩場對話看孔子的另一種面目

時間:

2018年5月10日(週四)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學門

主講人:

顧史考(Scott Cook,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正國(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系統號:

A-011705

【演講】黃自進:詮釋「知」、「行」關係的政治涵義:孫文與蔣中正的比較

標題:

【演講】黃自進:詮釋「知」、「行」關係的政治涵義:孫文與蔣中正的比較

時間:

2018年5月10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講人:

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11793

【演講】盧泰康:金門珍貴傳世古物「蔡復一畫像」研究

標題:

【演講】盧泰康:金門珍貴傳世古物「蔡復一畫像」研究

時間:

2018年5月11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學門

主講人:

盧泰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匡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考古學門召集人)
備註:本演講無須事先報名,歡迎蒞臨參加。

系統號:

A-011696

【演講】邢福增:「中國因素」陰霾下的香港基督教

標題:

【演講】邢福增:「中國因素」陰霾下的香港基督教

時間:

2018年5月11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中國效應研究小組

主講人: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內容簡介:

本演講採自由入座,毋須事先報名參加。

演講大綱:
近年「中國崛起」已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發展中的不容迴避的事實。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擴張,中國的影響力業已延伸至政治、社會及文化不同領域。是次演講,將以「中國因素」(China Factor)作分析架構,探討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後,「中國因素」如何在香港基督教界操作,及其在政教關係方面的涵義。

講者簡介: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主要研究興趣為當代中國政教關係,中國基督教及香港基督教史。

系統號:

A-011724

【演講】陳佳宏:「美麗島事件」之權力對立與輿情轉折

標題:

【演講】陳佳宏:「美麗島事件」之權力對立與輿情轉折

時間:

2018年5月12日(週六)9:30-12:3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主講人:

陳佳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4221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系列講座」5月場次。報名截止日期:2018年5月11日12時0分(星期五)

系統號:

A-011673

【演講】David Lurie 教授、Nan Ma Hartmann 教授專題演講

標題:

【演講】David Lurie 教授、Nan Ma Hartmann 教授專題演講

時間:

2018年5月14日(週一)15:00-17:45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歷史學門、世界史研究室

內容簡介:

主講人:Prof. David Lurie(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lumbia University)
講題:The Lexicographical Revolution of Modern Japan(英文演講)

主講人:Prof. Nan Ma Hartmann(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
講題:Dictionaries for Stories and Stories of Dictionaries: The Linguistic / lexicographic Reception of the Water Margin in 18th Century Japan(中文演講)

與談人:蕭涵珍(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藍弘岳(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主持人:張谷銘(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備註:無須事先報名,歡迎蒞臨參加。

系統號:

A-011828

【演講】2018潘黃雅仙人文講座

【演講】2018潘黃雅仙人文講座

標題:

【演講】2018潘黃雅仙人文講座

時間:

2017年5月14至17日,共3場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330309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陳靝沅(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東亞系教授暨語言與文化學院副院長)

聯絡人:

張助教,Tel: 02-29393091#62303

內容簡介:

報名網頁:https://goo.gl/EoWf2m

宮廷演劇的文本世界──中國與域外視角
時間:5月14日(週一)10:10
地點:政治大學百年樓309會議室
主持人:王璦玲(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暨劇場藝術學系教授兼主任)

兩種閲讀聯想——「文本性」與「視覺性」
時間:5月16日(週三)10:10
地點:政治大學百年樓309會議室
主持人:侯雲舒(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宮廷之外——「地方承應戲」的文化空間與地景書寫
時間:5月17日(週四)10:10
地點:政治大學百年樓309會議室
主持人:蔡欣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講者介紹
陳靝沅(TAN, Tian Yuan)教授,現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東亞系教授暨語言與文化學院副院長、歐洲漢學學會秘書長,曾任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後獲哈佛大學獎學金負笈美國取得東亞系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曾到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等訪問學習,在臺時於國家圖書館發現康海散佚曲集,據此整理的校點本獲得2011年中國第27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陳教授的研究領域以元明清文學為主,關注課題包括文學史書寫、明清曲本文獻與形態、以及中國文學的跨文化閲讀等。陳教授擔任多所大學機構諮詢委員、客座研究員及國際學術期刊編輯委員,2015至2017年獲中國國家外專局評爲北京師範大學文教類高端外國專家。陳教授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在方法上嘗試通過漢學與西方相關學門學者之間的 「對視」,加強東西方文化的對話與合作。目前的研究主要圍繞兩大方向:一是思考宮廷與文學生成的關係;二是嘗試跳脫疆域概念探索古代中國的文學文化世界。

系統號:

A-011730

【演講】井迎兆:台灣文學紀錄片初探

【演講】井迎兆:台灣文學紀錄片初探

標題:

【演講】井迎兆:台灣文學紀錄片初探

時間:

2018年5月15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4樓文LA4001(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井迎兆(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報導者: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文強(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11771

【演講】孫康宜:中國文學的作者問題

標題:

【演講】孫康宜:中國文學的作者問題

時間:

2018年5月15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孫康宜(中央研究院院士、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講座教授)

系統號:

A-011801

【演講】王慰慈:臺灣性別與科技紀錄片的社會價值

【演講】王慰慈:臺灣性別與科技紀錄片的社會價值

標題:

【演講】王慰慈:臺灣性別與科技紀錄片的社會價值

時間:

2018年5月16日(週三)16:00-18: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4樓文LA4001(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王慰慈(淡江大學大傳系副教授)

報導者: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文強(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11772

【演講】郭維雄:「向左走、向右走」:民初共產主義風潮與反共勢力的蜂起

標題:

【演講】郭維雄:「向左走、向右走」:民初共產主義風潮與反共勢力的蜂起

時間:

2018年5月1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郭維雄(國史館修纂處助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辛亥革命終結了兩千年的帝王專制,中國社會的新生階層逐漸擺脫傳統文化的束縛;五四運動更促成群眾力量崛起,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的主張,吸引許多知識青年參與,各類新思潮傳播蔓延,也傳入社會主義思想,左右著政治輿論的方向。新成立的蘇維埃聯邦對外輸出「紅色革命」,成為「中國未來往哪兒去」的新選擇。以國民黨改組為例,即使是孫文的革命黨「老同志」,也要與「新朋友」共產黨員合作,共同為國民革命而努力。然而,共產革命的「赤化中國」主張,也激起了反共勢力的蜂起與集結,在中國統一的過程中對決,埋下日後國共兩黨長達半世紀恩怨情仇的火種。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1674

【演講】陳耀昌:另類作家的另類歷史書寫:論臺灣歷史小說

【演講】陳耀昌:另類作家的另類歷史書寫:論臺灣歷史小說

標題:

【演講】陳耀昌:另類作家的另類歷史書寫:論臺灣歷史小說

時間:

2018年5月17日(週四)19:00-21:3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陳耀昌(作家,臺大醫院醫師)

內容簡介:

主持人:楊雅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主講人:陳耀昌(作家,臺大醫院醫師)
線上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mWG65MpdW9zRZkmr1

系統號:

A-011675

【演講】廖肇亨:新文獻、新觀點、新方法:從新出資料看明清佛教研究的新趨勢

【演講】廖肇亨:新文獻、新觀點、新方法:從新出資料看明清佛教研究的新趨勢

標題:

【演講】廖肇亨:新文獻、新觀點、新方法:從新出資料看明清佛教研究的新趨勢

時間:

2018年5月17日(週四)19:30-21:3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G/F LT3(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主講人:

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Tel: 3943-8541

內容簡介:

演講語言: 普通話

系統號:

A-011774

【演講】林南:中國版的《鉅變》:黨國體制和社會關係操控下的資本主義

標題:

【演講】林南:中國版的《鉅變》:黨國體制和社會關係操控下的資本主義

時間:

2018年5月18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中國效應研究小組

主講人:

林南(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採自由入座,毋須事先報名參加。

演講大綱:
Karl Polanyi portrayed the first great modern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ighteenth to the mid-20th century,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s one where capitalism emerged as a fictitious and dominant ideology and the three elements – labor, land and capital- became commodities in a market society. He also pointed to two ideological counter-movements –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state/regulations and yet they both have failed to challenge the dominant ideology. A new transformation may be emerging. In China, this new form of capitalism, controlled and managed by the party and a supreme leader, and lubricated, for better and for worse, by social relations (i.e., guanxi) subverts the previous great transformation. It is considered by some as a new form of capitalism in which it is embedded in both the state and social relations. Facing a multitude of challenges,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whether this new form of capitalism can survive the test of time remains to be seen.

講者簡介:
林南院士,是美國杜克大學Oscar L. Tang Family Professor Emeritus of Sociology、政治大學客座教授,曾任美國社會學學會副會長(1999-2000)、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其研究專長為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社會支持與生命壓力、社會階層與流動、以及當代中國社會。

系統號:

A-011798

【演講】蔣馥蓁:四川科儀傳統《廣成儀制》的歷史與儀式特色

【演講】蔣馥蓁:四川科儀傳統《廣成儀制》的歷史與儀式特色

標題:

【演講】蔣馥蓁:四川科儀傳統《廣成儀制》的歷史與儀式特色

時間:

2018年5月21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330106教室(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主講人:

蔣馥蓁(法國高等研究學院宗教學系博士)

聯絡人:

Tel: 02-29387730;E-mail: religion@nccu.edu.tw

報導者: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與談人:謝世維(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主持人:林振源(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執行長)

系統號:

A-011830

【演講】蕭宇伸:以自製三維視覺化地圖於地形判釋之研究

標題:

【演講】蕭宇伸:以自製三維視覺化地圖於地形判釋之研究

時間:

2018年5月22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4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專題中心

主講人:

蕭宇伸(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范毅軍(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執行長)

系統號:

A-011791

【演講】陳玉箴:濃醇香 VS 一番鮮:戰後初期臺灣乳業的建立

標題:

【演講】陳玉箴:濃醇香 VS 一番鮮:戰後初期臺灣乳業的建立

時間:

2018年5月23日(週三)10:20-12:10

地點:

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102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陳玉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11800

【演講】湯橋:抗戰時期轟炸、防空與中國政治

標題:

【演講】湯橋:抗戰時期轟炸、防空與中國政治

時間:

2018年5月24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介石研究群

主講人:

湯橋(John Thompson,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博士候選人)

系統號:

A-011643

【演講】田浩:China’s Particular Values and the Issue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Contemporary Confucians amidst the Politics of Universal Values

標題:

【演講】田浩:China’s Particular Values and the Issue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Contemporary Confucians amidst the Politics of Universal Values

時間:

2018年5月25日(週五)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歷史學門

主講人:

田浩(Hoyt Tillman,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訪問學者)

內容簡介:

主持人:張谷銘(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備註:演講以英文進行,無須事先報名,歡迎蒞臨參加。

系統號:

A-011827

【演講】林潤華:貓咖啡廳:從抵抗到都市中的動物治理

標題:

【演講】林潤華:貓咖啡廳:從抵抗到都市中的動物治理

時間:

2018年5月28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林潤華(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1990年代末期,台灣發起了全球第一間貓咖啡廳 (cat cafe) 後,隨後引起日本觀光客來台觀光的一大賣點;將「貓作為飲食空間的賣點」的策略引入日本後,並引起日本貓咖啡廳的熱潮,被視為是療癒空間與動物萌經濟的代表。這樣著迷貓、去喝杯飲品並陪伴/玩/賞貓的風潮並不僅限於日本,隨著貓咖啡廳在其他國家的逐漸風行,這樣的消費空間並在學術上引起對於療癒經濟或動物權/福利等議題的討論。然而,本研究團隊在將近兩年間的研究中發現,貓咖啡廳在全球逐漸流行的潮流下,台灣的貓咖啡廳具有其多元並且與眾不同的風貌,值得進一步討論。

作者以動物地理學中「政治」與「社會文化」層面出發,特別專注在「貓咖啡廳」此一與動物息息相關的消費空間,尤其中途貓咖啡廳,討論其在都市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認為,貓咖啡廳是一人與動物相遇 (encounter) 的「接觸帶 (contact zone)」,而此接觸帶中人與動物的互動緊密,使得在台灣的貓咖啡廳不只是一消費與休閒的空間,而具備更多文化與社會甚至政治的意義與功用。尤其,事實上許多個案開設的初衷,竟來自於「抵抗」。如此一充滿「抵抗」的消費休閒空間,究竟「抵抗」誰?如何抵抗?而此「抵抗」的過程與空間又為何與如何意外地成為在都市的動物治理中補破網的角色,成為協助地方政府治理同伴動物的非正式行動者之一?都將是本演講中欲分享與梳理的議題。

系統號:

A-011792

【演講】陳翠蓮:二二八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兼及重構二二八一書

標題:

【演講】陳翠蓮:二二八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兼及重構二二八一書

時間:

2018年5月28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414教室(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11676

【演講】蔡芬芳:相似與相異之間──再思臺灣印尼客家通婚中之文化親近性

標題:

【演講】蔡芬芳:相似與相異之間──再思臺灣印尼客家通婚中之文化親近性

時間:

2018年5月31日(週四)12:00-14: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主講人:

蔡芬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江咨靜,Tel: (02) 2651-6862

內容簡介:

主持人:張雯勤(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員)

報名方式:敬請於5月30日(三)17:00前填覆報名表(可至官網下載),以利資料及餐點之準備;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系統號:

A-011790

【演講】陳登武:古代中國士人的書寫策略與史料真偽問題

標題:

【演講】陳登武:古代中國士人的書寫策略與史料真偽問題

時間:

2018年5月3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登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演講簡介:
研究古代中國史,自然要仰賴大量的正史資料和文人隨筆雜著。只是影響古代中國士人書寫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以致於非常多資料可能未必真實,讓真相經常隱藏在表面的現象的背後。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談到:「夫為史者,不有人禍,則有天刑」,意思是作為古代史官,若講真話勢必得罪當道,必遭人禍;若講假話則會得罪老天爺,必遭天遣。本演講擬從這裡開始討論古代士人的書寫策略以及史料的真偽問題。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1736

【演講】陳熙遠:魚之時者也── 鰣魚與明清的物貢文化

【演講】陳熙遠:魚之時者也── 鰣魚與明清的物貢文化

標題:

【演講】陳熙遠:魚之時者也── 鰣魚與明清的物貢文化

時間:

2018年5月31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陳熙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11848

【演講】連瑞枝:行走妙香國:傳說、歷史與現實

【演講】連瑞枝:行走妙香國:傳說、歷史與現實

標題:

【演講】連瑞枝:行走妙香國:傳說、歷史與現實

時間:

2018年6月7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連瑞枝(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11732

【演講】蘇卓馨:歐亞地區新區域強權的競逐

標題:

【演講】蘇卓馨:歐亞地區新區域強權的競逐

時間:

2018年6月13日(週三)12:30-14:0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九樓 270915(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

主講人:

蘇卓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陳怡萱,Tel: 0229393091分機50916;E-mail: dip50916@nccu.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需事先報名,網址為:http://moltke.cc.nccu.edu.tw/Registration/registration.do?action=conferenceInfo&conferenceID=X13991

系統號:

A-011783

【演講】簑原俊洋:決策的陷阱:從情報角度看1941年日本對日美開戰的決定過程

標題:

【演講】簑原俊洋:決策的陷阱:從情報角度看1941年日本對日美開戰的決定過程

時間:

2018年6月13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介石研究群

主講人:

簑原俊洋(日本神戶大學法學部教授)

系統號:

A-011721

【演講】蘇聖雄:陳誠的抗戰戰略新探

標題:

【演講】蘇聖雄:陳誠的抗戰戰略新探

時間:

2018年6月1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蘇聖雄(國史館修纂處助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學界談到國軍於抗戰初期的戰略,常提到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刻意於淞滬主動挑起大戰,藉以引敵南下,使日軍作戰線,由自北而南,轉為由東向西,國軍全局重點,在淞滬方面。蔣的重要將領陳誠,在回憶錄特別強調,此戰略從擬議到執行,他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從檔案進行考察,陳誠的言行與作為,與回憶錄有所落差。究竟陳在戰前所主張的抗戰戰略為何?所謂1936年10月的洛陽會議實況為何?開戰後,陳如何向蔣建議抗戰戰略?本次演講依序解答這些問題,並嘗試提出新的看法。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1737

【系列演講】創時講堂:如何改寫中國美學史與繪畫史

【系列演講】創時講堂:如何改寫中國美學史與繪畫史

標題:

【系列演講】創時講堂:如何改寫中國美學史與繪畫史

時間:

2018年5至6月,共6場

地點:

創時講堂(臺北市金山南路2段222號6樓)

主辦單位: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主講人:

羅青(知名現代詩人)

聯絡人:

張小姐,Tel: 02-2393-9899;E-mail: info.hcsfoundation@gmail.com

內容簡介:

【創時講堂2018.大數據時代的文化想像】
如何改寫中國美學史與繪畫史/羅青教授 主講

【講者的話】
國府遷台匆匆已有七十年,為台島帶來了世界罕見的「中原文物典籍」與盛況空前的「人才紅利時代」,百家爭鳴,新意時出,成果豐碩,斑斑可考,至今也已完成了應盡的時代任務,唯獨在藝術史與美學體系的建構與系統闡釋上,尚有待補充擴展加強,願藉此一系列六堂講座,拋磚引玉,與有興趣深入研究者,共同切磋探討。

【講堂大綱】
本系列規劃為週三晚上及週六下午,共六堂講座(無單堂報名)

【講堂提要】
5月16日(週三)19:00~21:00
第一講:老子為何要騎青牛出關?──如何重讀《老子》
運用「人類文化地理學派」的最新考古發現,重新研讀先秦典籍,以《老子》第八十章為核心,與其他八十章,輪流逐一雙雙對照,重新闡釋《老子》,更新二千年來的《老子》研究。

5月19日(週六)14:30~16:30
第二講:莊子為何喜愛引用顏回?──如何重讀《莊子》
從《莊子》傳承儒家《詩經》、《論語》的寫作風格出發,剖析儒家「興」、「遊」觀念對《莊子》內七篇的影響,闡釋孟子、莊子如何在孔子之後成為發揚儒家傳統最重要的傳人,更新二千年來的《莊子》研究。

5月23日(週三)19:00~21:00
第三講:儒家「興遊美學」──唯一可與「模擬再現」抗衡的美學體系
重新闡釋西洋美學的重點:「模擬再現(Mimesis)」傳統。指出儒家「興遊美學」為中國美學的核心特色,與佛家結合成「禪宗」,與道家結合成「山水畫」,與詩家結合成「情景交融」…與食衣居住結合成烹飪、服裝、建築之道,足以與「模擬再現(Mimesis)」分庭抗禮,更新近百年來的中國美學研究。

5月26日(週六)14:30~16:30
第四講:為何《溪岸圖》不是山水畫?
探討人物畫與山水畫消長興衰背後的美學典範之變遷,更新近百年來的中國山水畫研究。

5月30日(週三)19:00~21:00
第五講:《清明上河圖》大翻案!
探討圖像記號系統與文字記號系統之互補關係,推翻過去六十年來所有對此圖的解釋、臆測與說法。

6月2日(週六)14:30~16:30
第六講:為何大家至今不知《富春山居圖》為何重要?
以《富春山居圖》為核心,探討中國繪畫美學典範嬗遞的轉捩點,更新近六百年來的中國美學及山水畫研究。

※本演講需收費,詳請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1762

【研習營】「非丨常經典——文學的發現、詮釋、創化」學術研習營

【研習營】「非丨常經典——文學的發現、詮釋、創化」學術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非丨常經典——文學的發現、詮釋、創化」學術研習營

時間:

2018年8月28至31日

地點:

中興大學文學院人文大樓(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國立中興大學、科技部

聯絡人:

鄭小姐,Tel: 886(2)2789-5737;E-mail: litseminar2018@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研習營主旨】
「經典」如何閱讀才能煥發詮釋的新意? 閱讀「非經典」的文本又有什麼特別的策略? 如果您是就讀人文相關科系的博、碩士生,而您也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那麼請報名「非│常經典 -- 文學的發現、詮釋、創化」研習營!

本學術研習營的目的不是提供答案,而是促進人文學科的博、碩士生思索,為何在科學、科技與當代理論的全球化壓力之下,中文的語言與文學研究必須重拾並重審「傳統」,胸懷所謂「經典」,博覽何謂「非經典」,探索兩者之間的離合與辯證,進而思考「經典」的內涵與潛力。換言之,本研習營將引導學員深入思考:表面上壁壘分明的「經典」與「非經典」,如何在時代變遷中發生互斥、互動與互滲?而當代看似人文式微,但中文作家卻能結合傳統,再創新典範的文學,本研習營也將請作家現身說法,帶領學員窺其堂奧。

《文心雕龍》曾對文本隱含的特質說道:「始正而末奇,內明而外潤。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矣。」施之於經典閱讀與涵泳亦無不可。經典閱讀,必須以詳密解讀與長期沈潛涵泳為基礎,從而嘗試跨越學科邊界,專注於開發新的學術視角與理論話語,並在深厚的傳統積累之上,凝神探索洞悉人性幽微,靈活接轉傳統與現代,從而體究真理的奧義。相對於宏觀博大的雄偉敘事,細緻的文本解讀與個案分析更是不可輕忽的重要基礎,進而解析其與文化脈絡的交融互攝。一方面發掘凐沒不彰的作品,透過不同的詮釋,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另一方面,也不忘對固有的經典細加吟味,賦與不同的色彩與光輝,不僅從世界脈絡認識中國古典文學,也積極培養年輕學子與國際學界接軌對話的可能性。

重新認識經典閱讀,尤需跨界對話。在傳統的學院教育體制之外,此次研習營邀請不同世代的傑出學者,結合不同領域的研究心得,以堅實的文獻材料解讀為基礎,進行跨學科、跨文化的對話,經營一個多元語言文化溝通的平台,並且在文獻實證的基礎上探索新方法,進而摸索具有高度辨識性的特色讀法與研究話語。參與的學員不但可透過講座,重新認識經典詮釋的複雜性,也會在講師的帶領下與同學進行深度討論,切磋論學,賦予文學經典新的生命。

【報名方式】
請參見:http://litseminar2018.litphil.sinica.edu.tw/apply.html

【課程內容】
十二金釵誰登場——《紅樓夢》戲曲改編(王安祈)
殊途異歸——非經典的古典文學研究(祁立峰、黃東陽、羅秀美)
臺詩三百首,行不行?(施懿琳)
待定(高津孝)
漢詩 .海洋 .華夷風(高嘉謙)
牆裡開花牆外香——論《金雲翹傳》、《海南雜著》的經典化過程(陳益源)
徐葆光與《中山傳信錄》(廖肇亨)
李杜優劣與經典化的核心問題(蔣寅)
從《紅樓夢》第三十回,到AI少女機器人(駱以軍)

系統號:

A-011821

【研習營】第八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

【研習營】第八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第八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

時間:

2018年7月30至8月10日

地點: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市長安區西長安街62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哈佛大學東亞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陝西師範大學、蔣經國基金會

主講人:

王明珂、王德威等人

聯絡人:

羅小姐,Tel: 886-2-27829555#351;E-mail: cscamp@asihp.net

內容簡介:

【報名資訊】
活動日期:2018年7月30至8月10日
活動地點:西安
報名資格:台灣、大陸、港澳、亞太地區及留學海外的文史科系或相關領域之博士生,以及近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年輕學者。
報名方式:一律以電子郵件報名。報名表與活動辦法詳見活動網站。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2018年5月14日止

活動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CScamp/2018/index.htm

洽詢聯絡:
【台灣】羅女士,電話:+886-2-27829555分機351,電郵:cscamp@asihp.net
【大陸】王先生,電話:+86-29-85318773,電郵:gyy@snnu.edu.cn
【港澳亞太】譚女士,電話:+852-34429887,電郵:cigrace@cityu.edu.hk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哈佛大學東亞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陝西師範大學、蔣經國基金會

共同主辦單位: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承辦單位: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

系統號:

A-011747

【研習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四)——中臺灣場(三)

【研習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四)——中臺灣場(三)

標題:

【研習會】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六十四)——中臺灣場(三)

時間:

2018年5月3日(週四)14:00-17:00

地點:

中興大學文院大樓612室(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徐暢(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蔡宗憲(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報導者:

黃韋智

內容簡介:

主持人:游逸飛(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講 者:徐暢(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講 題:東漢三國基層行政中的「制度掾」──傳世與出土文獻的交互印證
與談人:李昭毅(中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講 者:蔡宗憲(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講 題:中古佛教僧侶的地恩觀念與鄉里之情。
與談人:徐暢(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系統號:

A-011733

【工作坊】日本江戶時代《詩經》文本研讀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日本江戶時代《詩經》文本研讀工作坊

時間:

2018年5月5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3樓討論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內容簡介:

主持人:張文朝(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文本與論題:太宰春臺《朱氏詩傳膏肓》
主講人:姜龍翔(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助理教授)

文本與論題:西山元文《詩經考》
主講人:馮曉庭(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1722

【展覽】神界.人間:臺史博館藏神像特展

【展覽】神界.人間:臺史博館藏神像特展

標題:

【展覽】神界.人間:臺史博館藏神像特展

時間:

2018年1月9日至8月26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天地有神,神在神(天)界,也在人間。臺灣早期漢人帶著原鄉香火、神像渡臺,在臺灣落地生根。一尊尊神像,不僅是宗教的神聖象徵,在香火祭祀的背後,更承載著各個時代常民對生活的寄望與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本特展希望透過臺史博豐富的館藏神像,帶觀眾從工藝、美學、歷史與文化保存觀點,探索神像的前世今生。

成神之前

從無形的神祇到有形的神像,先是由成神背景、傳說與顯聖事蹟塑造出抽象的神祇形象,再經由民間工藝造像具體化,讓神像有了外型、神采,最後再透過經由神聖儀式轉化、賦予靈力,使神像成為神聖象徵物,受到百姓崇祀敬拜。

常民信仰與神像

漢人移民社會的演變大致經過渡海、開墾、定居與發展等四個時期。早期漢人移民渡海來臺時,多會由原鄉攜來神像或香火,除了原鄉鄉土神,也祭拜與保佑航海、適應環境與促進開墾有關的神祇。

隨著在地網絡建立、經濟發展與行業專業化,行業神信仰日益興起。19世紀,臺灣邁向近代化,日本殖民政權挾國家力量介入民間信仰,佛教盛行;戰後,民間信仰回歸多元發展,快速轉變的社會與經濟型態,也讓現代信仰日益趨向務實、功利。

走入人間遇見神像

當神像退去一身法力、脫離被祭祀的身份以後,再度以物的姿態走入人間。這時的神像在收藏市場中,成為可以工藝技巧、世代美學與市場需求衡量的有價收藏品,透過各個藏家的藏有,再度轉化為承載個人收藏哲學、美學及生活記憶的物件。

見證了各時代民間信仰發展的神像,也成為研究者、博物館極力保存、研究的重要文化資產。近年,臺史博透過科學檢測與保存修復,歷史學與田野調查研究,一步步地發掘神像背後所伴隨的時代生活樣貌與生命故事,再轉化為公共知識財,讓神像在新世代以更多元的面貌開展新生。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11678

【展覽】挑戰者們:解嚴30週年特展

【展覽】挑戰者們:解嚴30週年特展

標題:

【展覽】挑戰者們:解嚴30週年特展

時間:

2017年11月28日至6月2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06-356-8889

內容簡介:

戒嚴下的生活
戒嚴,是政府在戰爭或動亂發生時,以公權力嚴密管控人力、物資等社會流動的「非常狀態」。回顧臺灣社會長成的過程裡,有這麼一個漫長的非常狀態—38年的戒嚴—在政府的口號、命令下,臺灣人一同學習、成長與生活。戒嚴時期的日常,在世代流行文化的浪潮中,夾雜著威權觀念的標語。這些與「戒嚴」概念或遠或近、或正或反的生活符碼,至今仍若隱若現、混雜在我們的記憶裡。當非常成為日常,我們習以為常,或許,某些部分也變得不太正常…

戒嚴令與它的時代
一般認知的臺灣戒嚴,是以臺灣省政府發佈〈戒嚴令〉的1949年5月19日,到1987年7月15日總統令宣佈解嚴為止。其間政府依〈戒嚴法〉制定諸多辦法,包括將平民交付軍法審判,對集會結社、出版品、人身行動、戶口…進行嚴密管控。戒嚴法規之外,1948年延續到1991年的「動員戡亂」體制,及其下衍生的「懲治叛亂條例」等法規,更成為軍政機關對付異己的利器。另有早先即制定的「違警罰法」、「出版法施行細則」等涉及限縮人民自由的法令,建製成嚴密、無所不管的法律體系。

挑戰者們
在戒嚴法制的嚴密控管下,有人被視為挑戰而遭迫害,也有人試圖發動挑戰,而被追擊、奔逃,多數人是以避諱、閃躲的姿態,守護著自己的生活方式。於是,即使在「白色恐怖」最肅殺的階段,仍有「自由中國」、以及省議會的自由民主之聲,有「沒有黨名的黨」(公政會、黨外聯誼會等組織)、「不斷更名的雜誌」(被吊銷執照更名出刊的黨外雜誌)、「沒有臉的人」(海外黑名單人士的返鄉行動)等社會行動,匯聚成「反對運動」的脈動。

生活文化方面,在戰鬥文藝、新生活運動、中華文化復興、禁說「方言」等方針下,本土社會生活遭到強力扭轉。然而,某些被查禁的書籍、歌曲仍大肆流傳;喇叭褲、男性留長髮、女性迷你裙遭到取締,卻終究無法遏抑;本土社會幾種母語嚴重流失,在民間卻還是發展出熱鬧的歌謠、電影與戲劇等等。這些,都是臺灣社會活潑與韌性的象徵,也以最生活化的形式,為各面向的挑戰蓄積能量。

對國家權力意志的挑戰,在解嚴前後幾年間達到高峰。政黨籌組、勞工運動、婦女運動、原住民權利、農民權利、環保、本土語言、統獨爭辯…等議題接連不斷。社會力的蓬勃,迸發多元社會的聲音,在「後戒嚴」的情境下,越來越多的挑戰者站出來,臺灣人也各自開展了「內在解嚴」的心路歷程。

從法治的角度看,戒嚴、解嚴,似乎只是政府單方面的宣佈。但是從社會的角度看—戒嚴是一段政治權力高壓的日常化歷程;解嚴,則是隨之而後,細密不絕、前仆後繼的社會改造工程。

「戒嚴38年」、「解嚴30年」,或可作為臺灣政治革新的標章,也應該是歷史的警惕。告訴我們,看似正常的日常,看似正義的口號,會不會隱藏著某樣應要被改革的「非常」?而假如您也期許一個更自由、更民主、更公道的臺灣,在這之間,就得不斷思索、持續挑戰!

展覽開放時間:每日9:00至17:00

系統號:

A-011679

【展覽】巡狩四方——臺灣及東南亞王爺信仰特展

【展覽】巡狩四方——臺灣及東南亞王爺信仰特展

標題:

【展覽】巡狩四方——臺灣及東南亞王爺信仰特展

時間:

2017年10月18日至6月17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06-356-8889

內容簡介:

王爺信仰盛行於臺灣西南沿海、澎湖、金門,相關習俗中尤以請王爺駐駕,供奉祭祀、清淨地方及驅瘟除祟後,最後添儎送王的「迎請代天巡狩」最為特殊。這種源自中國閩南的信仰形式,17世紀隨神船放流、移民遷徙,傳播到臺灣、東南亞等地華人社會,落地生根;隨不同在地需求、文化涵養與社會發展影響,衍生出多樣祭典儀式與風貌,也成為串連地方社群的重要凝聚力。臺灣因社會穩定發展,文化長期而完整的傳承,保留了當前全世界最細緻而豐富的迎送代天巡狩儀禮,也保留了詳細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紀錄。

代巡與王爺信仰
「巡狩」原指古代帝王巡視所屬疆域的制度,因帝王不能常親自出巡,因此發展出「代天子巡狩」地方,訪視民情風俗、端飭地方吏治的「代天巡狩」制度。這樣的制度在民間信仰儀式中,也被轉化為迎請玉帝敕令神明至地方關懷民情、稽查四境並清掃邪祟的「代上天巡狩」。在臺灣能領旨、行代天巡狩職能的神明不少,其中最常見、相關儀式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爺神。「王爺」並不是單一神靈,舉凡道經中行瘟解疫的神明、歷史人物、有功成神、陰神升格等被公共祭祀的男性神靈,都可被稱為「王爺」,各地信奉的王爺姓氏、傳說故事、祀典儀式等,往往也因原鄉信仰、香火起源與神蹟故事而不同。

祭祀準備與代巡神船
臺灣舉辦迎請代天巡狩儀式的地區多位於河海之濱,各項儀式也與「水」的想像密切相關。許多地區迎請代天巡狩前,會先糊紙或木造王船,作為迎接神明下凡巡狩、返天述職的交通工具及祭典法器。「船」這項水濱的交通工具,在宗教中不僅被轉化為跨界的工具,也像徵了王爺在信眾想像中的「外來」。

目前臺灣、中國及東南亞王船形式、結構,都和明清時航行於福建、華南地區的三桅同安船相近,各地造船流程相仿,多於香科期幾個月前開始造船,除了按部就班選材、建造、彩繪,也會舉辦系列神聖化儀式賦予王船法力。

代巡信仰中的禮制實踐
民間信仰的儀禮多半奠基於現實世界的想像。迎請代天巡狩的行事、排場、儀節,常倣傚古代王道巡狩禮,在祭典開始前會先仿照明清官署衙門、行宮建置代天巡狩的行臺,並依生活起居、辦公等需要佈置王府準備迎王。祭典期間,王府戒備森嚴,除了相關司禮人員與神職人員之外,一般民眾無法窺見。許多廟宇還會請來禮生團體指導地方頭人進行王府行事,照表操課,種種排場儀節處處可見巡狩禮制官儀複合宗教、地方社群與文化的跡證。

祭祀與科儀
許多地區迎請代天巡狩時,會同時辦理道壇科儀、法會或王醮,舉辦形式、規模與天數均不同。王醮往往從豎立燈篙開始,王醮前還會先行火醮,緊接著煮油淨壇、起鼓入醮,發表說明醮典目的與請求,作法啟請各方神明降臨,接受供養並賜福境宇。不同於其他醮典的是,王醮會行和瘟科儀勸離、收押魅魔,行「拍船醮」驅趕收禁不潔之物,替王船開水路打通航道。醮典尾聲,則會普渡、放水燈以饗孤魂野鬼,結束在「謝燈篙」之禮。

遶境與送王
遶境是迎請代天巡狩信仰活動中重要的一環,祭典主廟、周邊地區、交陪廟宇集體動員,隊伍香陣行經處沿途民眾無不設香案祭拜,展現地方向心力。

代天巡狩的出巡遶境隊伍往往陣仗、排場浩大,除了有開路鑼、鼓等前導,還會由香境內各角頭廟宇及交誼友境宮廟神轎、陣頭組成的香陣為王爺開路助威,主辦廟宇的主神與代天巡狩王轎壓軸。

祭典尾聲,會遷送王船至河海之濱,沿途押趕地方惡厲,然後進行「添儎」,一一清點、裝載當地民眾為王爺準備的各項生活所需物品,在熊熊火光中火化王船,送王爺返天述職。

東南亞的代天巡狩文化認同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居民就隨貿易活動陸續移居東南亞;18世紀後半到19世紀,面臨隨貿易、航運傳播而來的流行疫病威脅,東南亞各地華人轉向原鄉代天巡狩信仰尋求驅瘟解厄與精神慰藉。以馬六甲地區為例,19世紀下半葉密集舉辦的「送王舡」儀式,即呼應了國際間傳染病大肆蔓延的時間。至今,馬來西亞馬六甲、檳城、北海、霹靂州及吉蘭丹洲,印尼蘇門答臘島廖省峇眼亞比,及新加坡、越南等地都仍保有送王船習俗。

這樣的信仰習俗早期或起於驅瘟逐疫需求,如今則已成為整合社群參與,宣示華人社會群體團結力量、勢力範圍的共同文化識別與認同。

中國沿海代天巡狩祭儀
中國的送瘟船習俗早在南宋年間就有記載,清代方志中也都載有王醮、迎王送船的風俗。然而,1966到1976年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大量廟宇、文物嚴重毀損,相關信仰民俗活動、祭儀也被視為迷信而停辦。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開始陸續恢復送王船祭典儀式。

臺灣各地祭典特色介紹
代天巡狩信仰習俗遍佈臺灣全島、澎湖與金門等地,集中於南部集中於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沿海等海邊、內海或是河川旁區域,與早期移墾社會居住的區域相符。這樣的信仰根源雖來自漂來王船、原鄉宗教記憶,透過參與祭典的廟宇主事者、主持祀事禮制的儒者、道教道士或法師與乩童、地方頭人與居民,傳承並記憶了許多古禮中細緻而繁複的祭禮、祭儀;但也因各地需要、村莊規模、產業與經濟狀況、主事人員等因素,無論在迎請神明、祭典時間、辦理目的等都不同,在各地開展出了獨具特色的在地風貌。

展覽開放時間:每日9:00至17:00

系統號:

A-011680

【展覽】臺灣扶鸞文化特展

【展覽】臺灣扶鸞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臺灣扶鸞文化特展

時間:

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9月4日

地點: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特展廳(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主辦單位: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內容簡介:

台灣的扶鸞文化發源於宜蘭,對台灣有重大貢獻與影響,本館花費數年,委託專家學者蒐集與整理,調查研究,將鸞堂豐富文化內涵,有系統整理,在2017年開始進行展示規劃,2017年12月30日開展,2018年1月14日辦理開幕活動,以實體活動、文物展示、模型模擬、電子互動、學術研討、實際觀摩等方式,突顯台灣鸞堂的特殊性,及其在宜蘭的發展,並傳播至全台的歷程。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9:00-17:00,每週三休館。

系統號:

A-011681

【展覽】魔幻鯤島,妖鬼奇譚──臺灣鬼怪文學特展

【展覽】魔幻鯤島,妖鬼奇譚──臺灣鬼怪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魔幻鯤島,妖鬼奇譚──臺灣鬼怪文學特展

時間:

2018年3月28日至2019年2月2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1樓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鯤島臺灣在悠久歷史中,恐怖暗影潛伏於山海之間,或鬼或怪,野史軼聞多有傳言。鬼,有時被理解為人死後流連人間的靈魂精魄;怪,則有更廣泛的想像,可能具有奇異外形、由動植物化身、或更多難以歸類的存在。對於原住民來說,因各族群對精神及物質世界的觀點不同,鬼怪傳說更加豐富,呈現出臺灣鬼怪形象的多元面貌。

本特展透過梳理臺灣鬼怪傳說,第一部分將說明鬼怪如何在臺灣的海洋文化、自然、社會環境中誕生並產生意義,第二部分則引出文學如何運用這些傳說故事;並展現鬼怪傳說沒落之後,在當代復甦的軌跡。希望透過參與式體驗,認識臺灣鬼怪的特徵,並理解鬼怪的故事是與生活切實相關,讓觀眾從全新觀點認識臺灣在地文化。

系統號:

A-011758

【展覽】芳菲燦然,盛開在詩的流域──新北現代詩展

【展覽】芳菲燦然,盛開在詩的流域──新北現代詩展

標題:

【展覽】芳菲燦然,盛開在詩的流域──新北現代詩展

時間:

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9月30日

地點:

齊東詩舍(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人:

Tel: 02-2327-9657

內容簡介:

自1875年沈葆楨奏請設立「臺北府」,開啟「大臺北」地區獨立設治為起點;到日治初期仿清領時期臺北府之制,設立「臺北縣」;再到2009年由縣轄市改制為直轄市,並更名為「新北市」──這座位於臺灣本島最北端的都市,由環繞著臺北市區周圍的各衛星市鎮構成,不僅人口眾多、幅員廣大,且因長期吸納外地移民,造就多元繽紛的族群景觀。另一方面,這裡有豐富多變的地形與地貌:長達120公里的海岸線、眾多支流錯綜匯集而成淡水河流域、山地丘陵層巒疊起……。都說文學來自土地與生活的滋養,歷經百餘年人文與自然的薈萃,在不同時間、從不同空間到此生活、呼息的詩人們,早已將這裡孕育為繁華瑰麗的文學沃土。這一次,且讓我們沿著蜿蜒曲折的文字河,探看哪些詩人和作品,共同織錦出新北詩流域的芳菲燦然。

隨著臺灣在不同歷史階段之社會型態、政經結構、族群關係的變化,群聚、交會於新北的詩人各式各樣,因而也使得新北現代詩自有其獨特風格與璀璨光華,故本展覽乃是以與此處有深厚淵源的詩人為主角,包括出生、設籍、長期居住新北,或生命中某重要階段在新北度過,或詩作生涯之奠基成形在新北開啟等等。為使焦點明確且有脈絡可循,展覽以「現代詩」為核心,展出自日治時期以降至1980年代出生的現代詩人及其作品,並依詩人所屬世代分為「誕生於烽火中的謬思──before1945」、「與土地共同起飛的嬰兒潮──1946至1960」,以及「一步一步走向春暖花開的世界──1961-1980s」三個單元。透過歷時性的方式介紹不同世代詩人,並將各家作品羅列並陳,這幅兼顧歷史縱深與題材多樣的新北現代詩圖譜,即足以展現新北詩文學的精采豐富。

系統號:

A-011759

【展覽】春燦燦──清婉峭雅の系譜

【展覽】春燦燦──清婉峭雅の系譜

標題:

【展覽】春燦燦──清婉峭雅の系譜

時間:

2018年4月1日至6月24日

地點:

相國寺承天閣美術館(東京都千代田区丸の内3-1-1,帝劇ビル9階)

主辦單位:

相國寺承天閣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75-241-0423

內容簡介:

春燦燦(はるさんさん)。名畫に春を満喫する。

清婉峭雅(せいえんしょうが)とは、きよらかで美しく、おごそかで気品がある、の意。相國寺の高僧・絶海中津(ぜっかいちゅうしん)の詩文を賛美した、中國明代の高僧・道衍(どうえん)の言葉です。絶海中津(1334-1405)は〈五山文學の雙璧(ござんぶんがくのそうへき)〉の一人と名高い、中世の相國寺文化圏を代表する人物。室町の世よりここ相國寺に連綿と続く美の世界を、相國寺、金閣、銀閣に伝來の名品群で披露します。
 
室町水墨畫から近世絵畫、また海を渡り來た中國絵畫、そして金閣ゆかりの將軍足利義満の肖像、銀閣ゆかりの足利義政の和歌百首など、多彩なラインナップで展開します。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日10:00-17:00,票價資訊詳參官網。

系統號:

A-011786

【展覽】ガレも愛した──清朝皇帝のガラス

【展覽】ガレも愛した──清朝皇帝のガラス

標題:

【展覽】ガレも愛した──清朝皇帝のガラス

時間:

2018年4月25日至7月1日

地點:

サントリー美術館(東京都港区赤坂9-7-4)

主辦單位:

サントリー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3-3479-8600

內容簡介:

中国のガラスの起源は古く、春秋時代末期から戦国時代(紀元前5~前3世紀)に遡ります。当初は主に儀式にまつわる璧(へき)や剣装(けんそう)、あるいはトンボ珠や環(かん)などの装飾品が多く、貴石や玉(ぎょく)の代用品の役割を果たしました。

その長きにわたる歴史の中で、ガラス工芸が飛躍的に発展したのは、清王朝の時代です。康熙35年(1696)、第4代康熙帝(在位 1661-1722)が紫禁城内にガラス工房・玻璃廠を設置し、皇帝のためのガラス作りを開始したことが契機となりました。第5代雍正(ようせい)帝(在位1722-35)もこれを引き継ぎ、続く第6代乾隆(けんりゅう)帝(在位 1735-95)の治世には、ヴァリエーションも豊かに栄華を極めます。

ガラスといえば、「透明性」と「はかなさ」が最大の魅力ですが、特に最盛期の清朝のガラスは趣が異なり、「透明」と「不透明」の狭間で、重厚で卓越した彫琢が際立っています。その類まれなる美しさは、フランス・アール・ヌーヴォー期を代表する芸術家エミール・ガレ(1846-1904)をも魅了し、彼の造形に取り込まれていきました。

本展は、清朝皇帝のガラスの美を、ガレの作品とも比較しながら、有数のコレクションでご紹介する試みです。英国ヴィクトリア・アンド・アルバート博物館から来日する作品群とともに、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11682

【展覽】宋磁──神秘のやきもの

【展覽】宋磁──神秘のやきもの

標題:

【展覽】宋磁──神秘のやきもの

時間:

2018年4月21日至6月10日

地點:

出光美術館(東京都千代田区丸の内3-1-1,帝劇ビル9階)

主辦單位:

出光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3-3479-8600

內容簡介:

悠久の歴史を有する中国陶磁の中で、宋時代(960 - 1279)にはその美しさが頂点に達したとも評されます。

宋時代の陶磁器である「宋磁」は、官窯(かんよう)、景徳鎮窯(けいとくちんよう)、定窯(ていよう)などに見られるように青磁・白磁・黒釉磁(こくゆうじ)などの単色の釉薬(ゆうやく)をまとい、非常にシンプルかつ研ぎ澄まされた造形性が美しく、格調高き陶磁器です。北宋時代末期から南宋時代にかけては絵画の世界で文芸復興運動がおこりました。この頃宋磁においても、中国古代の王朝が祭祀で用いた青銅器に倣った陶磁器がつくられており、古典へのまなざしを「やきもの」という立体造形で象っています。そこには皇帝や士大夫といった文人達の高貴かつ清逸な美意識が表わされているのです。その一方で磁州窯(じしゅうよう)、吉州窯(きっしゅうよう)などの搔き落としや鉄絵、さらには五彩(宋赤絵)などの色彩に変化を凝らした絵付陶磁も生み出され、それらには一般庶民の生活に根ざした活気に溢れる、ユーモラスなデザインも展開されています。

明時代の『格古要論』や清時代の『年窯墨注歌』などの文献にも宋磁の素晴らしさは語りつがれています。宋時代から長い年月を経た後世の人々もまた、宋磁に畏敬の念を抱き続けていたのです。さらに日本でも古くから唐物として知られる作品があり、近代以降には「鑑賞陶器」としても宋磁が愛でられてきました。

このように宋磁は同時代の人々にとっても、後世の人々にとっても魅力的で、神秘的なものであったといえます。本展覧会では、優雅な美、また親しみ溢れる多様な「宋磁」の世界を、宋時代前後のやきものの様相とあわせてご紹介いたします

系統號:

A-01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