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文哲所劉瓊云副研究員獲選為2017-2018年度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獎助,將前往哈佛大學進行10個月訪問研究。劉瓊云教授係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專長為明清文學,特別致力於探索神怪、歷史與文學書寫三者間的互動,及其形塑知識疆界與感覺結構的力量。 此次獲獎研究計畫為「Layered Knowledge, Layered Sentiment: Writing and Cross-Cultural Experience in Early Modern China」。
中研院張院士於今(2017)年4月3日於美國辭世,享年99歲。張琨院士為國際知名之漢藏語言學者,對苗傜語、梵語、藏語、漢語音韻學和漢語方言學都有輝煌貢獻。張院士在1937年所發表的論文〈苗傜語聲調問題〉奠定其苗傜語聲調比較研究的基礎;1947年赴美後,除繼續苗傜語之研究外,側重藏語和漢語音韻的研究。畢生語言學專著至少7種,論文發表上百篇。1972年,與Dr. Betty J. Shefts Chang共同發表之《古漢語韻母系統與切韻》(The Proto-Chinese Final System and the Ch’ieh Yun),對切韻提出新的見解,受到語言學界的普遍重視;1978至1981年陸續出版之《西藏口語語料》一至四冊 (Spoken Tibetan Texts, vol. 1-4)更是西方語言學家了解藏語拉薩方言的津梁。而其早年與李霖燦合著之《納西象形文字字典》至今一直是納西語文研究的重要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