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訊息

參加美國亞洲學會2017年會暨書展,行銷臺灣優質學術研究成果

參加美國亞洲學會2017年會暨書展,行銷臺灣優質學術研究成果

標題:

參加美國亞洲學會2017年會暨書展,行銷臺灣優質學術研究成果

地點:

加拿大多倫多喜來登飯店(123 Queen St W, Toronto, ON M5H 2M9,Canada)

內容簡介:

具有高度指標性的世界年度學術盛會「亞洲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第76屆年會,於本(2017)年3月16至19日假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心舉行。年會期間,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特別在當地喜來登飯店會場策畫書展,展出臺灣、漢學研究相關出版品,藉以行銷、推展臺灣優質學術出版品。本次年會由吳英美副館長、漢學研究中心學術交流組黃文德組長二人代表出席。活動除向與會學者推展、介紹臺灣優質學術出版品,年會結束後,參展圖書將贈送多倫多大學鄭裕彤東亞圖書館(Cheng Yu Tung East Asian Library, University of Toronto)。贈書儀式於3月17日(週五)下午3時舉辦。活動不僅吸引海外學者蒞臨參與儀式,更有許多歐美圖書館界同道就近與詢問相關業務發展。

每年春季,美國亞洲研究學會(AAS)都會召開為期四天的年度會議,提供作為亞洲研究學者相關學術發表及座談交流之平臺。本次年會約有超過2800人與會,並有360場主題論壇及講座,出席者含括美國各大學亞洲領域研究人員、圖書館人員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亞洲學術研究者、以及出版發行機構等。本館漢學研究中心,為宣揚臺灣的學術成果與出版近況,每年定期策劃舉辦特色主題圖書展覽,並邀請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合辦。共展出國內近三年來漢學與臺灣研究相關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優質出版品計385種,414冊。希望透過書展,讓國際漢學界了解臺灣漢學研究的成果及出版近況,進而加強學術合作與交流,同時也引介相關購書管道提供海外學者了解。

受贈單位多倫多大學圖書館,近年來與臺灣學術文化交流熱絡,2015年起成為本館於海外設置的第16處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RCCS)合作單位,並且合作進行古籍數位化計畫,典藏豐富華語文資料。多倫多大學圖書館Larry Alford總館長提及本館與該校學術交流密切,特別是近年來透過設置TRCCS,該館在亞洲研究資源方面獲得相當重要的資源挹注,感謝之際他並表示該校師生肯定會善加利用這些圖書資源,同時也會秉持開放精神分享相關領域研究者參考。Larry Alford總館長並特別挑選該校圖書館在1892年館舍落成所拍攝之攝影作品乙幀致贈本館作為回禮。

本次AAS年會除了本館循例參加之外,參展的臺灣學術機構還包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活動嘉賓則有:合辦單位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朱雲漢執行長,協助策劃之駐多倫多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洪松暉副處長、王怡萱組長;其他贈書單位:中研究史語所劉錚雲研究員、臺史所副所長劉士永研究員、國立臺灣圖書館陳世榮博士,以及受贈單位及該校之鄭裕彤東亞圖書館金河那(Hana Kim)館長、喬曉勤博士等。贈書當日也有不少漢學研究中心的舊雨新知蒞臨會場。他們或與值班同仁聯繫感情,詢問各類獎助金,或分享昔日來館利用館藏之情境,場面相當熱鬧。

本次贈書活動承蒙我駐多倫多辦事處及所屬臺北文化中心,加上多倫多大學臺灣同學會大力協助與宣傳,當地多家平面及電視臺媒體於展覽期間採訪,益增臺灣學灣學術能見度。

系統號:

CCS-009333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邀請崔溶澈(CHOE Yongchul)教授演講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邀請崔溶澈(CHOE Yongchul)教授演講

標題: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邀請崔溶澈(CHOE Yongchul)教授演講

時間:

2017年5月1日(週一)10:00-12:00

主講人:

崔溶澈(CHOE Yongchul,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漢學研究中心1998年度獎助學人)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自1989年7月開始實施已逾25年,獎助研究之對象為國外大學相關系所之外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候選人,以及學術機構之研究人員,已補助過來自40多個國家的外籍學人400餘人。「世界漢學學友會」即為漢學研究中心為了凝聚歷年中心獲獎訪問學人情誼,及協助學人間聯繫管道而成立之社團。漢學研究中心特邀請世界漢學學友在訪臺期間,於本中心舉辦「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專題演講暨學術討論會。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
2017年5月1日(週一)
10:00-12:00
講題:韓國的《紅樓夢》接受及解讀--文化翻譯的策略
主講人:崔溶澈(CHOE Yongchul,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漢學研究中心1998年度獎助學人)
主持人:康來新(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早於十九世紀後期,朝鮮宮廷出現了紅學史上第一部外文《紅樓夢》全譯本。二十世紀初,兩位紅學家的現代譯文及評論,連載於報刊上,開啟了韓國紅學研究。百年以來,韓國已出現十幾種翻譯本,包括節譯、重譯、改譯以及最近的全譯注釋本。《紅樓夢》是中華文化百科全書,具備了固有語言和文化,外文翻譯的難度較高的作品。韓國譯者從事翻譯時,經常碰到種種的障礙。韓國翻譯家深思考慮如何解決這些障礙。翻譯工程是非常艱難,但同時也是一位外文讀者細細解讀作者曹雪芹心裡思路的過程。

主講人簡介
崔溶澈(CHOE Yongchul),韓國籍,現任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在1998年獲得漢學研究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崔教授高麗大學畢業後,就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並在1990年以清代紅學研究為主題獲得博士學位。他同時也擔任韓國中國小說學會、中國語文研究會、東方文學比較研究會、韓國紅樓夢研究會會長等職務。論著有《中國小說史的理解》(共著)、《金鰲新話的版本》、《紅樓夢的傳播與翻譯》等。譯著有《剪燈新話三種》、《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共譯)、《紅樓夢(全譯本)》(共譯)等。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全程參加者可獲得兩小時終身學習時數認證。

系統號:

CCS-009329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吳天泰教授於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演講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吳天泰教授於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演講

標題: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吳天泰教授於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演講

時間:

2017年4月27日(週四)9:00-11:00

主講人:

吳天泰(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學系教授)

地點:

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D棟201室(Linh Trung, Thủ Đức, Ho Chi Minh,Vietnam)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

內容簡介:

「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本年度首場講座與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合作辦理。

講題: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實踐(The Cultural Practicing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Policy in Taiwan)
時間:2017年4月27日(週四)9:00-11:00
主講人:吳天泰(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學系教授)
地點: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C棟103室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

簡介目前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政策與文化實踐的經驗,透過「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計劃」之主軸與目標,反省目前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的傳授與學習過程。尤其是針對高等教育的原住民族文化課程,提出「With-Them」,進而「For-Us」之文化回應教學整合模式。以向部落學習的精神進行教學、研究與服務。透過作者之研究說明部落與學院之合作關係:應先取得共識、進而共同規劃與執行,以及資料與成果共享之重要性與必要性。

講者簡介:
吳天泰教授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目前任職於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她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人類學、教育人類學、原住民族教育、性別與文化,並長期關心臺灣原住民族教育以及性別平等議題,規劃原住民民族學院,並提供政府相關政策諮詢。

系統號:

CCS-009331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何瞻(James Morris Hargett)教授演講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何瞻(James Morris Hargett)教授演講

標題: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何瞻(James Morris Hargett)教授演講

時間:

2017年5月2日(週二)15:00-17:00

主講人:

何瞻(James Morris Hargett,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東亞研究系教授)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寰宇漢學講座】
講題:書寫文學史:中國古代遊記文學發展史的構思與撰寫
主持人: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我的演講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關,我現在正撰寫《中國古代遊記文學發展史》一書。本人認為,中國的遊記文學有個持續發展的進程,孕育於六朝,發軔起始於唐代,成熟於宋朝與元朝,興盛於晚明。

八十年代至今,討論中國古代、近代遊記文學的中文書籍和論文相當多,但在歐美漢學界,此方面的資料,尤其是有關二十世紀之前的遊記作家與作品,則相對少見。拙著算是以英文或其他歐洲語言撰寫的第一本書。

本次演講不僅分享我的研究現況,同時也將討論寫作文學史時面臨的幾個問題和挑戰。例如,何為「文學史」? 該如何撰寫撰寫文學史?假如我們視遊記文學為獨特的文學體裁,那應如何定義並理解遊記?如何發掘遊記文學中屬於「文學」的一面?如何區別遊記文學的良窳?易言之,我們應該如何找出最好的遊記作品?

我用來評估中國遊記文學的主要指標是:遊記是一種以視覺為主要現象(比如山川景物、名勝古蹟等)的書寫媒體,據此我認為合適的研究方法是檢視作者如何呈現一個地方的圖景,讓讀者通過閱讀文本就能「看到」風景。依我看來,最成功的遊記作家都具備駕馭語言以實現各種敘事,描述和抒情效果的功力。

主講人簡介
何瞻(James M. Hargett),美國籍,何教授係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博士,現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Albany)東亞研究系教授。中國古代遊記文學是何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他目前正著手撰寫一部以英文評論中國古代遊記之專書。何教授本年獲得漢學研究中心獎助,來臺研究主題為「中國古代文學史」,希望能利用在臺研究期間完成書稿的撰寫。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有意參加者,請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系統號:

CCS-009371

「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

「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

標題:

「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

時間:

2017年5至7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合辦單位:科林研發

內容簡介:

知名清代小品文家張潮,曾在《幽夢影》一書裡留下「紅裙不必通文,但須得趣。」一語,引發後世眾口悠悠,論辯女子該如何在蕙質蘭心與滿腹詩書之間依違,足堪玩味。本講座主題則一舉祛除張潮原意,以「紅裙之外」為題,掘發臺灣現、當代諸多女作家不乏具有「紅裙」的女性氣質,亦「得趣」、更兼「通文」,文才及文學成就都令人景仰。

回顧歷史,臺灣文學領域中,女作家多位處邊緣;但事實上,女性書寫自日治時代便已發軔,文學表現並隨臺灣歷史發表的時代進程而有多元風貌,其作品既抒發女性的內在世界與生活,又可展現女作家對臺灣社會脈動與發展變遷的獨特回應。同時亦能提供認識臺灣文學以及閱讀另一道有別臺灣男性作家的窗口。

本館特於2017年夏季5月至7月,利用週六下午規劃辦理「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精選六位別具時代代表性及寫作特色的臺灣文學女作家,邀請國內大學知名教授、學者蒞館演講。講座將突顯所選女作家之文學創作及書寫特色、與時代脈絡之關係與文學影響力,藉其勾勒臺灣文化——女性文學之光譜。

5月6日
14:00-16:30
主講人:李瑞騰(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講題:諦聽大海的聲音——林海音及其文學

5月13日
14:00-16:30
主講人:王鈺婷(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講題:都會.摩登.現代性──多彩郭良蕙

6月10日
14:00-16:30
主講:郝譽翔(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講題:永遠的流浪者──三毛

6月17日
14:00-16:30
主講人:邱貴芬(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與談人:李昂(知名作家)
講題:世界文學中的李昂

7月15日
14:00-16:30
主講人:范銘如(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講題:寫在水上的愛──袁瓊瓊小說的世道人情

7月22日
14:00-16:30
主講人:陳大為(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鍾怡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講題:麻雀樹,和遠方的夢——鍾怡雯的散文世界

【主題書展】
時間:2017年5月起
地點:國家圖書館2樓閱覽大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352
網址:http://106read.ncl.edu.tw/summer_01.html

系統號:

CCS-009325

《漢學研究通訊》第36卷第1期目次

《漢學研究通訊》第36卷第1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第36卷第1期目次

時間:

2017年2月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研究綜述】
蔣渭水與臺灣的知識現代化(陳芳明)
從「發現蔣渭水」到「守護蔣渭水」(黃煌雄)

【漢學人物】
方聞教授對中國藝術史學界的貢獻(陳葆真)

【研究機構】
印度新那爛陀佛教大學介紹(阿潤.庫瑪爾)

【會議報導】
國內外學術會議

【學界消息】
漢學研究中心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臺灣各大學漢學課程彙目――105學年度第2學期
研究機構及學校動態

=========================================================================
※有意訂購本中心出版品者,請逕洽以下代理展售處。

※政府出版品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Tel: 02-2518-0207
國家網路書店:http://www.govbooks.co.tw

五南文化廣場
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
Tel: 04-2226-0330#20、21

※定價:
漢學研究通訊(季刊),每期定價NT$150元。

漢學研究(季刊),每期定價NT$200元。

※本中心出版期刊亦會在出刊1個月後將電子全文置於「漢學中心出版品全文資料庫」(http://ccs.ncl.edu.tw/g0107/expertdb7.aspx),歡迎前往瀏覽。

系統號:

CCS-009304

《漢學研究》第35卷第1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第35卷第1期目次

時間:

2017年3月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專論】
從中古「面」、「顏」、「臉」更替現象看南北朝通語異同(周玟慧)

正時與賦物——唐代時令賦的物候感知與國家論述(廖美玉)

《河岳英靈集》的版本流傳與編纂動機重探(許銘全)

《道教義樞》〈道性義〉對佛性思想的吸收與轉折(廖雅嫻)

父子君臣——春秋三傳與宋代理學家對蒯聵、衛輒評論之比較(劉德明)

明代伏牛山鍊磨法門考論(吳孟謙)

論梅鷟《尚書考異》、《尚書譜》兩書性質與成書先後(劉俐君)

被忘卻的傳統——明末清初《成唯識論》相關珍稀注釋書考論(簡凱廷)

十八、十九世紀巴達維亞唐人對殖民地行政體系的文化認知賦予與重塑——以《公案簿》中的官職、機構外來語為例(康培德)

【問題與討論】
契丹木葉山地望新探——兼談遼太祖阿保機葬所之傳(陳曉偉)

【書評】
評Ng Chin-keong, Boundaries and Beyond: China’s Maritime Southeast in Late Imperial Times(吳振強,耕海:明清東南沿海與傳統藩籬的移位)(陳國棟)

評Seunghyun Han, After the Prosperous Age: State and Elites in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Suzhou(韓承賢,盛世之後:十九世紀初蘇州地方士紳與國家)(王學深)

評David Der-wei Wang, 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王德威,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1949年前後的中國現代文人)(張森林)

系統號:

CCS-009332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標題: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編印發行之《漢學研究》,自即日起,投稿信箱改為chinesestudies@ncl.edu.tw,本刊係以中國文史哲研究為主體之國際性學報,園地公開,歡迎學界惠賜有符合本刊性質之學術鴻篇。

本刊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編輯費用、參與「補助期刊審查專書書稿」業務。

本刊收入:科技部「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CEPS(華藝)、TJFD(碩亞)、HyRead(凌網)、聯合百科、CLISA(漢珍)、EBSCO出版公司 History Abstracts with Full text。

系統號:

CCS-009298

《漢學研究》「漢語方言層次研究」專輯徵稿啟事

標題:

《漢學研究》「漢語方言層次研究」專輯徵稿啟事

時間:

2017年9月30日截止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季刊)擬於2018年6月出版「漢語方言層次研究」專輯,由臺灣大學中文系楊秀芳教授籌劃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以不超過二萬五千字,英文稿以30頁以內為原則,體例請依照本刊「稿約」和「寫作格式」。關於本專輯的規劃構想及目的說明如下:
因為移民遷徙、族群接觸等因素影響,漢語方言形成多層次異讀的現象,這些複雜的異讀現象,使方言研究增添許多挑戰性,也吸引更多學者投入其中。如何合理的解釋層次異讀材料,以建立對方言史的認識,是方言研究重要的課題,可以說,層次研究是漢語方言學最具有理論性開創意義的課題之一。

漢語方言學者很早就指出方言有層次異讀現象,經過多年研究,累積了許多成果,大家逐漸認識到方言層次的構成與性質十分複雜:層次間可能以疊置方式完成其競爭、取代的過程;也可能形成「混血音讀」,而使層次分析更見困難。競爭消融的結果可能只殘餘少數異讀,難以利用來建立對層次的認識;也可能藉由方言的拼合而找出行將消失的語音層次。此外,利用方言構擬古語時,層次異讀材料應當如何處理,層次間的對應關係應當如何釐清,才能夠使古音的構擬更見合理,這些都是必須深思的問題。進一步說,有些特殊或不合規律的層次異讀是受語義和語法變化特殊影響而產生,研究這類異讀材料,還必須加上語義和語法研究的觀點,才能從中了解這些例外音讀的成因,從而使之在層次的分析中得到應有的地位。我們因此逐漸了解到,分析語音層次也不能只看語音的問題。

以上這些成績,為方言層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學界出版了許多種方言詞典、調查報告和研究著作,在理論和方言語料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和很好的資源。在這樣的基礎上,本刊規劃「漢語方言層次研究」專輯,提供一個發表的平臺,希望凝聚學者的心力,深入探討此一課題,以開發新的研究成果。

※本專輯之截稿日為2017年9月30日,來稿請mail至:chinesestudies@ncl.edu.tw


=============================================================================
The June 2018 issue of Chinese Studies will be a special issue entitled “Strata in Chinese Dialects,” guest-edited by Professor Hsiu-fang Yang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apers can be written in either Chinese or English. The length and style should conform to Chinese Studies’ “Guide for Submissions” and “Style Sheet.”

Due to constant linguistic contact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almost every existing Chinese dialect preserves some form of linguistic layer or layers, thus constituting a phenomenon featuring dual- or multi-systems of readings within the same society. These reading systems, or strata, display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in terms of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but also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with scholars increasingly recognizing that research on dialect strata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promising frontier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This special issue welcomes theoretical or empirical contributions on any topic relating to strata studies of Chinese dialects. All submitted papers will be subject to peer review.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submissions, please visit the Chinese Studies website.

The deadline for submissions September 30, 2017

系統號:

CCS-009300

本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目前在臺研究名單

標題:

本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目前在臺研究名單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本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17年度錄取16位學人,已陸續來臺研究。目前在臺訪問學人如下:
James Morris Hargett(何瞻),男,美國籍,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Albany)東亞研究系教授,研究主題:History of Travel Literature in Imperial China(中國古代遊記文學史),研究期間:2017年1月至4月。

2017年度即將來臺訪問學人:
Judith Pernin,女,法國籍,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Post-2000 Documentary Film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Aesthetics of Protest (2000後臺港紀錄片:身份,政治與反抗運動的美學),研究期限:6個月。

Philip Clart(柯若樸),男,德國籍,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漢學系,教授,研究主題:Religious Museums in Taiwan,研究期限:3個月。

Axel Schneider(施耐德),男,德國籍,德國哥廷根大學(Gottingen University)東亞研究中心教授,研究主題:Conservative Critique of the Relflection on Modern Notions of Time and History 研究期限:3個月。

Jacob Friedemann Tischer(田雅各),男,德國籍,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Replace Gold with Rice – Environmentalism and Popular Religious Practices in Contemporary Taiwan研究期限:4個月。

Manas Ghosh,男,印度籍,印度賈達沃普大學(Jadavpur University)電影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Postcolonial Cinematic Spac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ni Kaul and Hou Hsiao-hsien,研究期限:6個月。

Matsuno Yumi (松野友美),女,日本籍,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陳嘉庚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家建設的研究,研究期限:5個月。

Jeong Hyeju(鄭惠朱),女,韓國籍,美國杜克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Between Shanghai and Mecca: Community, Network and Politics of Chinese Muslim Diaspor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上海和麥加的中間:20世紀中國穆斯林的網絡),研究期限:4個月。

Charles Akwen,男,奈及利亞籍,奈及利亞拉各斯大學(University of Lagos)英文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Self and Place: Negotiating Identities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Poetry from Taiwan,研究期限:6個月。

Chan Ying-kit(陳英傑),男,新加坡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Bankers for the Poor: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awnshop in Qing-Republican Guangzhou,研究期限:3個月。

Jiranuwat Swaspitchayaskun(何展傑),泰國籍,泰國納黎萱大學(Naresuan University)人文學院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The New Trend in th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A Case Study of Thai Language Learning in Taiwan (東南亞語言新趨勢:臺灣人學習泰語現況分析),研究期限:4個月。

Cao Qing(曹青),男,英國籍,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現代語言及文化學副教授,研究主題:The Language of Radicalism in Late Qing China: 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Great Press Debate between Minbao and Xinmin Congbao , 1906-1907(晚清激進主義語言研究:1906-1907年《民報》與《新民叢報》大辯論基於數據庫的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期限:3個月。

So Kai-Ho(蘇啟豪),男,英國籍,英國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The Quest for Survival and Stability: The Making of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1958-1979(求存與安穩:1958-1979年間中華民國外交政策制定之探討),研究期限:4個月。

Luk Chi-hung(陸志鴻),男,英國籍,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Water Borders: Ethnicities, Empires, and Trades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s Littorals,研究期限:5個月。

Keith Clark(孔斯宸),男,美國籍,美國西北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Defining China: Beijing, Taipei,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hina Seat,”1949-1979 (定位中國:共產黨,國民黨,與聯合國的「中國座位」,1949-1979),研究期限:4個月。

Scott Relyea(李皓同),男,美國籍,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歷史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Learning to Be Colonial: "Effective Occupation"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Settlement of Eastern Tibet (學當殖民主義者:“Effective Occupation” 以及20世紀初漢人殖民康區),研究期限:3個月。

本中心為促進國際漢學的研究與交流,設有「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每年獎助10至20位國外漢學研究學人(自教授至博士候選人)來臺研究3至12個月。自2010年起,本中心承辦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行政業務及接待事宜。為促進來訪學人與臺灣學界交流,本中心素來積極與國內各大專院校及學術機構合作,共同舉辦訪問學人專題演講,藉此引進國際漢學新知,恢弘國內人文學界的視野。有興趣與本中心合辦演講之單位,請逕洽承辦人廖箴小姐,
聯絡電話:02-23619132轉352
電子信箱:ccsgrant@ncl.edu.tw

系統號:

CCS-009299

漢學研究中心交流組耿立群組長榮升中心副主任,另兼國家圖書館國際合作組代理組主任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交流組耿立群組長榮升中心副主任,另兼國家圖書館國際合作組代理組主任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交流組耿立群組長自2017年1月17日起榮升中心副主任,另兼國家圖書館國際合作組代理組主任一職。耿立群主任係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自1998年起即服務於漢學中心,擔任《漢學研究》執行主編,《漢學研究》為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曾連續五年榮獲國科會「獎助國內學術研究優良期刊獎」,並於中文、歷史、哲學、語言學等各人文學門期刊評比名列前茅。近年來,耿主任致力促進國內外漢學研究的合作與交流,協助政府推動「臺灣書院」,並建立本中心成為國際重要漢學平臺,其努力備受各界肯定,於2014年獲選為教育部模範教育人員。

系統號:

CCS-009301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黃文德博士接任漢學中心交流組組長

標題: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黃文德博士接任漢學中心交流組組長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黃文德博士自2017年1月17日起接任漢學研究中心交流組組長一職,黃文德組長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北洋外交、非政府組織國際活動、海外華人歷史、海軍與國際關係、近代中國圖書館歷史等。曾擔任國家圖書館閱覽組編輯、玄奘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2010年起服務於國家圖書館特藏組,曾編著《日治時期的基隆與宜蘭》、《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等出版品。

系統號:

CCS-009302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張圍東博士接任漢學中心資料組組長

標題: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張圍東博士接任漢學中心資料組組長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張圍東博士自2017年1月17日起接任漢學研究中心資料服務組組長一職,張圍東組長係中國文化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古籍目錄學、圖書館學史、文獻學、臺灣史等。曾任國立臺灣圖書館助理編輯、編輯,2003年4月起服務於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並著有《走進日治臺灣時代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宋代類書之編纂、出版與傳布》及《認識臺灣古書契》等出版品。

系統號:

CCS-009303

本中心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系統

本中心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系統

標題:

本中心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系統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為建立漢學研究優良環境,提昇國內研究水準,及鼓勵海外漢學家來臺研究,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自民國70年成立以來,蒐集漢學資料即為首要工作之一。在國家圖書館的典藏基礎上,本中心制定蒐集方針,加強重點式蒐藏國內外漢學研究資料。近年來為提供國內外學者較為完整之漢學數位資源訊息,本中心於2004年編印《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選介》,2007年修訂重編,2010年重新修訂增補。

有鑑於網路資源的變動性極大,需即時更新網站資源,才能提供最新資訊。本中心於本館「漢學研究資訊網」(http://ccs.ncl.edu.tw/)網路資源項下,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網站」,以提供讀者及學術研究人員更豐富及新穎的漢學研究數位資源資訊。本網站內容以國內外中國文化研究之人文學科數位建置成果為主,暫不包含論壇及個人部落格網站。所收錄網站/資料庫部分需取得授權、付費或加入會員方可使用。為便利讀者及研究人員參考檢索,網站內容有12分項,分別為:綜合性資源、古籍文獻、社經/民族、 哲學/宗教、歷史/地理、史料/古文書、傳記/族譜、文物考古、語言/文學、藝術、科技及中醫等,其下再依收錄內容細分若干小類,有關多面向主題的資料,於相關類目之下互著之。本網站提供關鍵字搜尋,搜尋欄位包括網站/資料庫名稱、分類及建置者等。歡迎各界繼續推薦優質國際漢學研究網站,以分享海內外漢學研究人員。

系統號:

CCS-009868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Melissa Elise Laufer等9位學人報到

標題: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Melissa Elise Laufer等9位學人報到

地點:

中華民國外交部(臺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2號)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外交部鼓勵全球對臺灣、兩岸、中國大陸、亞太區域及漢學等各類研究有興趣的國外大學相關系所的外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候選人與同級的研究人員等來我國各大學院校或學術機構進行研究,以培育未來各國在相關領域的專家,於2010年公布「臺灣獎助金作業要點」(Guideline to the Taiwan Fellowship),並委由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辦理行政業務及接待事宜。2017年度錄取133人,已陸續來臺研究。

以下為2017年3月份報到學人名單(最近來臺者在前):
Das, Pushan:男,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助理。研究題目:Acting East: Indian Defence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a Perspective from Taiwan. 研究期間:5個月(3月-7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Musil, Miroslav:男,斯洛伐克外交與歐洲事務部(Ministry of Foreign and European Affairs)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Count Maurice Benyowsky and the Historical Formosa. 研究期間:3個月(3月-5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

Ho, Sok Fong(賀淑芳):女,新加坡國立理工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dernism Poetry writing by Bai Yao and the Taiwanese Modern Poetry. 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Kukeev, Dordzhi(道爾吉):男,俄羅斯卡爾梅克國立大學(Kalmyk State University)研究員。研究主題:The Qing-Oirat Relations: Little-known Sources from Far-East in Modern Historiography. 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Lee, Changhyung(李昌衡):男,韓國國防分析研究所(Korea Institute for Defence Analysis)研究員。研究題目:Implication of PLA reforms to East Asia Security. 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Krischer, Oliver:男,澳洲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研究題目:Modern Literati: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rt Relations with Japan (c.1910s-1930s). 現代文人:關於民國初期中日藝術交流(1910年代至1930年代)。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Lee, Han Sang(李漢相):男,南韓湖西大學校中文系(Hoseo University)教授。研究題目:Studies of Lao-tsu Thoughts. 老子思想研究。研究期間:6個月(3月-8月)。駐點機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Swietek, Ewa(姚翠玥):女,波蘭綠山大學(Uniwersytet Zielonogorski)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Portraying Taiwaneseness: National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Art of Taiwan. 研究期間:4個月(3月-6月)。駐點機構: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

Laufer, Melissa Elise:女,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Balancing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Exploring How Internationalization Gains Legitimacy in Taiwanese Universities. 研究期間:3個月(3月-5月)。研究期間:3個月(3月-5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

其他目前在臺訪問學人名單:
Choi, Hwan(崔桓):男,南韓嶺南大學(Yeungnam University)教授。研究題目:臺灣主要圖書館及民間所藏類書的版本與特質研究。研究期間:5個月(2月-6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中文學系。

Lhadon, Tenzin:女,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aiwan-Tibet Relationship: from Volatile Past to Normalisation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研究期間:11個月(2月-12月)。駐點機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Ryan, Martin:男,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教授。研究主題:Development of a Pan-Asian Strategy to Control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研究期間:5個月(2月-6月)。駐點機構: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疫苗科技研究所。

Trif, Dana:女,羅馬尼亞貝比什鮑里亞大學民主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emocracy, Babes-Bolyai University, Cluj-Napoca)副研究員。研究主題:Water, Oil, Gas or "Just" Identity? 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 Ruling in the Philippine v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A View from Taiwan. 研究期間:7個月(2月-8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

Low, See Lene:女,馬來西亞宏願開放大學(Wawasan Open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Feasibility Study of Integrating Wind-Wave (Fusion) Energy into TPP and non TPP Countries Renew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Framework. 研究期間:11個月(2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

Paik, Yeongkil(白永吉):男,韓國高麗大學教授。研究題目:Christian Discourse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兩岸當代文學中的基督教話語。研究期間:5個月(2月-6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Perkuhn, Josie-Marie(雷瑪麗):女,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he PRC's Political Factionalism and Foreign Policy Role Dynamics Regarding Cross-Straits Relations. 研究期間:11個月(2月-12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Sullivan, Jonathan(蘇利文):男,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副教授。研究主題:The Evolution of Taiwa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Ecology: Implications for Democratic Competition and Participation. 研究期間:8個月(2月-9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Preker, Simon Hendrik(博西蒙):男,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Republican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in Germany, 1936-1941. 研究期間:6個月(2月-7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Chong, Chaehyun(鄭在鉉):男,韓國西江大學(Sogang University)教授。研究題目:Mou Zongsan's Criticism against Kant's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牟宗山對康德的先驗哲學批判。研究期間:6個月(2月-7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Pittman, Samuel(皮東關):男,德國符茲堡大學(Universität Würzburg)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The People of Xue Xuan (1389 - 1464): An Examina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s of an Early Ming Philosopher Through his Writings and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Pascuali Grenno, Daniel Enrique:男,巴拉圭亞松森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Asuncion)教授。研究主題:Historical Colonial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Influence in Taiwan and Latin America. 研究期間:6個月(1月-6月)。駐點機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學系。

Ponnan, Kaliamma:女,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講師。研究題目:Local Narratives of Identity at the Crossroad of Taiw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Preparata, Guido Giacomo:男,義大利宗座額我略大學(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副教授。研究題目:On the Compatibility of Free-Money and Buddhist Economics. 研究期間:7個月(1月-7月)。駐點機構:輔仁大學管理學院。

Carteny, Giuseppe:男,義大利羅馬大學(La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he International Path of Taiwa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輔仁大學。

Black, Lindsay:男,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助理教授。研究主題:Going South or Going Sour? The Prospects and Pitfalls of Taiwan's New Regional Strategy. 研究期間:5個月(1月-5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Anabarja, Sarah:女,印尼東爪哇退役軍人國家發展大學(University of Pembangunan Nasional Veteran East Java)助理教授。研究題目:The Paradiplomacy and Business Cooperation between Sub-states Actor in Taiwan and Indonesia: East Java and Central Region of Taiwa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Aryani, Maria Indira:女,印尼東爪哇退役軍人國家發展大學(University of Pembangunan Nasional Veteran East Java)助理教授。研究題目:The Political Economy Strateg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Lessons from Taiwa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Heru, Susanto:男,印尼理工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題目:Taiwan's Cultural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CT as Enabler for Corporate Culture Challenges-- Lesson Learn from Taiwan Success Story.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

Pelaggi, Stefano:男,義大利羅馬大學(La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教授。研究題目:Nation Branding and Soft Power in Taiwan, a European Perspective.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輔仁大學。

Saito, Asako(齊藤朝子):女,澳洲墨爾本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aiwan as Cultural Intermediar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omen's Engagement with "Three Kingdoms". 研究期間:8個月(1月-8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Khomiakova, Tatiana:女,俄羅斯莫斯科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Research, Moscow)研究員。研究主題:The New Reality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Asia-Pacific: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Karvelyte, Kristina(柯絲婷):女,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Building a ‘Chinese Capital of Culture and Creativity’: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Policy in Taipei.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Alvarez, Maria Del Pilar:女,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Del Salvador University)教授。研究題目:The Taiwanese Transnational Human Rights Network in the Resolution of the Issue of Sexual Slaves by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 A Case Study of the Taipei Women's Rescue Foundation. 研究期間:3個月(1月-3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

Phaydanglobriayao, Ka:男,日本神戶大學(Kobe University)國際合作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aiwanese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s amids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Recession of Chinese Economy.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Chai, Siaw Ling(蔡曉玲):女,馬來西亞大學博士後研究。研究題目:從臺灣地域經驗看馬/砂華文學。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Jang, Jinhyeok:男,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博士後研究。研究題目:Issue Representation i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

Kurdyumov, Vladimir(耿華):男,俄羅斯莫斯科市立大學(Moscow City University)教授。研究主題:Explorations in Chinese Grammar in Taiwan and Russia: Comparative Analisis, Main Principles, Theories, Paradigms.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Mo, JuneYoung(牟俊英):男,韓國高麗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題目:A Comparative Study on Foreign Policy toward the US between Korea and Taiwan: Focusing on Syngman Rhee’s and Kai-Shek Chiang’s Era.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Meesuwan, Sanyarat:女,泰國瑪哈沙拉大學(Mahasarakham University)助理教授。研究主題:President Tsai Ing-wen's South China Sea Foreign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ailand. 研究期間:8個月(1月-8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歷史系。

Rahman, Sadia:女,印度孟買大學(University of Mumbai)研究員。研究題目:Improving India Taiwan Relations; Optimism or circumspection, Without Affecting Relations with PRC. 研究期間:3個月(1月-3月)。駐點機構: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Pham, Van Kien(范文健):男,越南胡志明市銀行大學(Banking University Ho Chi Minh City)助理教授。研究主題:Evaluating the Best Outsourcing Service Country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 Fuzzy-ANP Approach.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亞洲大學研究發展處。

Van Daele, Raphaël(戴若飛):男,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博士生。研究題目:Theoretical Speculations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A Two-axis Approach of the Taoist Tradition. 研究期間:4個月(1月-4月)。駐點機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

Szentesi, Ambrus Gabor(佳博):男,匈牙利潘諾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annonia)博士生。研究題目:Interac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aiwanese Identity with the 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Taishang.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Van der Wees, Gerrit:男,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isty)兼任教授。研究題目:The Dutch History of Taiwan (1624-1662):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day Taiwan. 研究期間:4個月(1月-4月)。駐點機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Kruarattikan, Sitthiphon:男,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助理教授。研究主題:Sino-Cuban Relations from 1964 to 1995: Conflict, Reconciliation, and Taiwan's Missed Opportunity. 研究期間:4個月(1月-4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Gallardo, Victor Ariel:男,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學(University of Concepcion)教授。研究題目:Contribution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le-Taiwan Scholastic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海洋大學。

Yoshikawa, Masayuki(吉川雅之):男,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研究題目:A Linguistic Study on Written Taiwanese. 研究期間:3個月(1月-3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Polegkyi, Oleksii:男,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University of Antwerp)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In the Shadow of 'Big Brothers': Discourses of Security and Geopolitics in Ukraine and Taiwan. 研究期間:8個月(1月-8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

Buck, Daniel(卜允中):男,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副教授。研究主題:Trans-Nationalizing Food Systems of China, Taiwan,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研究期間:9個月(1月-9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Evan Nicolas Dawley(戴維理):男,美國古徹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題目:"Defining New Boundaries: Local Elit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olonial Jilong, Taiwan, 1895-1937" and "Chinese at Home, Chinese Abroad,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研究期間:7個月(1月至8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Eliane Cristine Francisco Maffezzolli:女,巴西巴拉那天主教大學教授,研究題目:Brand Reputation in Digital Social Networks: Use of Big Data Analysis,研究期間:4個月(1月至4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Takeshi Minamino(南埜猛):男,日本兵庫教育大學教授,研究題目: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aoyuan Tableland;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Word of "Transfer"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研究期間:8個月(1月至8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系統號:

CCS-009308

漢學中心資料室館藏自即日起提供線上調閱服務

標題:

漢學中心資料室館藏自即日起提供線上調閱服務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為便利讀者利用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室(漢學書庫)館藏,本館自2015年12月1日(週二)起提供線上調閱服務,預約時間為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凌晨至下午4點30分止,線上調閱之相關服務與規定,請詳見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之「調閱說明」。

調閱說明網址:http://goo.gl/oYmuot

系統號:

CCS-009307

《漢學研究通訊》新書評介徵稿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新書評介徵稿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通訊》創刊於1982年,每年出版四期。旨在報導臺灣地區漢學研究、教學、活動、資料等項訊息,並兼及中國大陸、海外地區各地漢學研究訊息,發行遍及海內外約50個國家及地區。

《漢學研究通訊》徵求專論文章,主題範圍如下:

(1)漢學相關學科研究成果綜述

(2)漢學研究新視野及計畫

(3)國際漢學機構介紹

(4)中外著名漢學家傳略、業績與貢獻

(5)學人訪談

「新書評介」專欄。歡迎對外國語文漢學相關近3年新書進行介紹且兼有評論的書評。文長以1,000-1,500 字為佳,歡迎投稿。

來稿均送請專家學者審查,經採用刊登,即按相關規定致贈稿酬。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投稿請寄送100-01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漢學研究通訊》編輯部,或寄電子郵件至:ccsnews@ncl.edu.tw。相關稿約及寫作格式詳見http://ccs.ncl.edu.tw/g0107/publish2.aspx


系統號:

CCS-00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