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

「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

標題:

「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

時間:

2017年5至7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合辦單位:科林研發

聯絡人:

廖箴,Tel: (02)2361-9132#352;E-mail: liaujane@ncl.edu.tw

內容簡介:

知名清代小品文家張潮,曾在《幽夢影》一書裡留下「紅裙不必通文,但須得趣。」一語,引發後世眾口悠悠,論辯女子該如何在蕙質蘭心與滿腹詩書之間依違,足堪玩味。本講座主題則一舉祛除張潮原意,以「紅裙之外」為題,掘發臺灣現、當代諸多女作家不乏具有「紅裙」的女性氣質,亦「得趣」、更兼「通文」,文才及文學成就都令人景仰。

回顧歷史,臺灣文學領域中,女作家多位處邊緣;但事實上,女性書寫自日治時代便已發軔,文學表現並隨臺灣歷史發表的時代進程而有多元風貌,其作品既抒發女性的內在世界與生活,又可展現女作家對臺灣社會脈動與發展變遷的獨特回應。同時亦能提供認識臺灣文學以及閱讀另一道有別臺灣男性作家的窗口。

本館特於2017年夏季5月至7月,利用週六下午規劃辦理「紅裙之外——閱讀臺灣女作家」系列講座,精選六位別具時代代表性及寫作特色的臺灣文學女作家,邀請國內大學知名教授、學者蒞館演講。講座將突顯所選女作家之文學創作及書寫特色、與時代脈絡之關係與文學影響力,藉其勾勒臺灣文化——女性文學之光譜。

5月6日
14:00-16:30
主講人:李瑞騰(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講題:諦聽大海的聲音——林海音及其文學

5月13日
14:00-16:30
主講人:王鈺婷(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講題:都會.摩登.現代性──多彩郭良蕙

6月10日
14:00-16:30
主講:郝譽翔(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講題:永遠的流浪者──三毛

6月17日
14:00-16:30
主講人:邱貴芬(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與談人:李昂(知名作家)
講題:世界文學中的李昂

7月15日
14:00-16:30
主講人:范銘如(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講題:寫在水上的愛──袁瓊瓊小說的世道人情

7月22日
14:00-16:30
主講人:陳大為(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鍾怡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講題:麻雀樹,和遠方的夢——鍾怡雯的散文世界

【主題書展】
時間:2017年5月起
地點:國家圖書館2樓閱覽大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352
網址:http://106read.ncl.edu.tw/summer_01.html

系統號:

A-009326

2017春天讀詩節——「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系列講座

2017春天讀詩節——「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系列講座

標題:

2017春天讀詩節——「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系列講座

時間:

2017年2月18日至4月29日,共7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歐陽小姐,02-2361-9132#725

內容簡介:

春天是起點,季節的起點,人生的起點,如歌德所言每天應該讀一首好詩。2017春天讀詩節春季閱讀講座將以「春江花月夜──敘事詩中的世界」為主題,於2017年2月18日至4月29日舉行七場講座,由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鄭毓瑜、陳昌明、顏崑陽、廖美玉、胡曉真、陳芳明和廖咸浩教授帶領賞析古詩/樂府、民歌/魏晉詩、長慶體、梅村體、彈詞體、現代詩、西洋史詩中,經詩人所紀錄下來每個時代動人的故事、生活起伏與情感轉折。並於2月8日下午一點至兩點國際書展國家圖書館展位舉行春詩朗讀抽獎活動,歡迎踴躍報名。

本系列演講場次辦理時間、主講人及講題資訊:
►演講時間均為週六14:00-16:30
4月15日
楊牧詩中的季節(陳芳明,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系研究所講座教授)

4月29日
春天與冬天的糾纏:西洋史詩中的愛與死(廖咸浩,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各場次全程參與者,本館將核發3小時公務人員與教師研習時數,有意參加者請至國圖活動報名網頁(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9328

【演講】宋家復:臺大歷史系系史上的經典專書教育

標題:

【演講】宋家復:臺大歷史系系史上的經典專書教育

時間:

2017年4月6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宋家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王遠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9335

【演講】Robert Hymes:Dangerous Belief? Xin(信)in Occult Anecdotes in Tang and Song China

標題:

【演講】Robert Hymes:Dangerous Belief? Xin(信)in Occult Anecdotes in Tang and Song China

時間:

2017年4月6日(週四)17:00-19:00

地點:

Stephens Hall, Geballe Room 22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Stephens Hall, Berkeley, CA 94720,USA)

主辦單位:

Berkeley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主講人:

Prof. Robert Hymes (Carpentier Professor of Oriental Studies, Columbia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Berkeley Public Theology Lecture】

Speaker Bio
Robert Hymes received his B.A. from Columbia College (1972), and his M.A. (1976) and Ph.D. (1979)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is work so far has focused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middle period and early modern China, drawing questions and sometimes data from cultural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history, and using the methods of the local historian to study elite culture, family and kinship, medicine, religion, gender, and (currently) the changing role and form of Chinese social networks from the tenth through the seventeenth centuries.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Statesmen & Gentlemen: The Elite of Fu-chou, Chiang-hsi, in Northern & Southern Sung (Cambridge, 1987); Ordering the World: Approaches to State & Society in Sung Dynasty China (Berkeley, 1993, co-edited with Conrad Schirokauer); and Way and Byway: Taoism, Local Religion, and Models of Divinity in Sung and Modern China. Both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and Way and Byway won the Joseph Levenson Priz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for the best book on pre-1900 China in their years of publication.

系統號:

A-009193

【演講】齊偉先:臺灣現代治理下的宗教鑲嵌:民間神明信仰的公共性與宗教性

標題:

【演講】齊偉先:臺灣現代治理下的宗教鑲嵌:民間神明信仰的公共性與宗教性

時間:

2017年4月7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所8樓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主講人:

齊偉先(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自由入席,無需事先報名。

此次演講主要圍繞兩個核心議題,(1)現代臺灣民間宗教場域正進行何種公共性建構,這類民間公共性如何與現代治理環境中的公民公共性競合?(2)民間宗教本身具有何種宗教性,而這特性如何決定了它的發展路徑?

演講內容首先將鋪陳歷史脈絡,講述漢人民間宗教如何從明清時期的高度社會鑲嵌、歷經日本殖民時期的去鑲嵌,到民主化臺灣的現代再鑲嵌歷程及理由。第二部分則聚焦說明解嚴後的宗教治理:將以公共性概念作為分析觀察的基礎,說明民間廟際場域如何開展其得以進行現代鑲嵌的基礎。第三部分則將重新檢討過去對民間信仰的「靈驗性」理解,奠基於田野資料的分析觀察,將提出另一種民間信仰的宗教性理解,說明臺灣的民間神明信仰是否有教化、「救贖」的內涵。

系統號:

A-009312

【演講】季進:沈從文の中国物質文化研究について

【演講】季進:沈從文の中国物質文化研究について

標題:

【演講】季進:沈從文の中国物質文化研究について

時間:

2017年4月8日(週六)13:00-15:00

地點:

愛知大学名古屋校舎厚生棟3階W31、32会議室(名古屋市中村区平池町4-60-6)

主辦單位:

愛知大学国際問題研究所

主講人:

季進(蘇州大學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免費參加,毋須事先報名。

日文翻譯:張文聡(名古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課程)

系統號:

A-009319

【演講】李貞德:傳統醫學文獻中的七七數盡及其相關問題

標題:

【演講】李貞德:傳統醫學文獻中的七七數盡及其相關問題

時間:

2017年4月10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貞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7年度第7次學術講論會】
林富士(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9342

【演講】陳相因:瘋狂的進行曲——魯迅的黑暗意識與狂人比較研究

標題:

【演講】陳相因:瘋狂的進行曲——魯迅的黑暗意識與狂人比較研究

時間:

2017年4月10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陳相因(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楊小濱(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9358

【演講】張素玢:凋零的櫻花──臺灣的日本移民

標題:

【演講】張素玢:凋零的櫻花──臺灣的日本移民

時間:

2017年4月10日(週一)14:20-16:20

地點:

臺灣大學普通教學大樓203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張素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09336

【演講】李孟勳:樂神、先賢、共同體:從子弟團「先賢圖」探討北港的社會結構

標題:

【演講】李孟勳:樂神、先賢、共同體:從子弟團「先賢圖」探討北港的社會結構

時間:

2017年4月11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

主講人:

李孟勳(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

內容簡介:

【族群史研究群演講】
報名網址:http://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no=607

系統號:

A-009282

【演講】張傳聖:1949:臺灣天主教的歷史分水嶺

標題:

【演講】張傳聖:1949:臺灣天主教的歷史分水嶺

時間:

2017年4月12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張傳聖(臺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講師)

聯絡人:

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相較於十七世紀、清領及日治時期,臺灣天主教1949年之後在發展上有了劇烈的變化,大批的天主教人士從中國大陸及海外移入臺灣,帶動了大規模的皈依潮以及天主教在諸多不同層面的發展。本次演講將聚焦1940年代末到1970年代的臺灣天主教史,透過口述歷史訪談蒐集的資訊,以及近年新發掘的歷史檔案資料,特別是1962到1965年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Second Vatican Council)期間中國流亡主教對大公會議議案以及臺灣教務的相關討論,對冷戰時期臺灣天主教內部發展以及其所受到的外部影響進行微觀的探源與梳理。

注意事項:
1.餐點提供:
(1)因經費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對象僅限本所研究與行政人員、訪問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講者推薦之人士。
(2)其他有興趣者毋需報名,歡迎自備午餐參與。
2.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3.00為止,餐點提供通知於 4/6(週四)前統一回覆。
4.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日後報名資格。
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請自備環保餐具。
6.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9277

【演講】J. Bruce Jacobs:Reconsidering and Re-Framing Taiwan and its History: Aborigines, Colonial Rulers and Democratization

標題:

【演講】J. Bruce Jacobs:Reconsidering and Re-Framing Taiwan and its History: Aborigines, Colonial Rulers and Democratization

時間:

2017年4月12日(週三)12:00

地點:

Doe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80 Doe Libra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主辦單位: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IEAS) ,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 U.C. Berkeley

主講人:

Prof. J. Bruce Jacobs (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內容簡介:

【Lectur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Moderator: Wen-hsin Yeh, History, UC Berkeley

Although Chinese, such as Chiang Kai-shek and Mao Zedong, insisted that Taiwan had been part of China since time immemorial, in fact both only claimed Taiwan as a part of China in 1942. Genuine historical research (as opposed to political “historical”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no permanent Han Chinese communities existed in Taiwan until after 1624, when the Dutch arrived and imported Han Chinese for labor.

Looking back, we can frame Taiwan’s history into three large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dates from about 6,000 years ago to the arrival of the Dutch in 1624. During this period aboriginal groups lived in Taiwan and conducted considerable trade with Southeast Asia. The second period comprises six colonial regimes with rule by outsider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outsiders: the Dutch (1624-1662), the Spanish in north Taiwa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early Dutch period (1626-1642), the Zheng family (1662-1683), the Manchus (1683-1895), the Japanese (1895-1945) and the authoritarian Chinese Nationalist regime under Chiang Kai-shek and Chiang Ching-kuo (1945-1988). The third period is democratization following the death of Chiang Ching-kuo in January 1988.

This historical analysis enables us to explain current political phenomena in Taiwan such as rapidly increasing Taiwan identity.

系統號:

A-009341

【演講】雷祥麟:公共痰盂的誕生與驕傲:香港、紐約與上海的反吐痰運動

標題:

【演講】雷祥麟:公共痰盂的誕生與驕傲:香港、紐約與上海的反吐痰運動

時間:

2017年4月13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講人: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9345

【演講】廖文碩:從國史館館藏檔案看印度獨立前後對華政策的轉變

【演講】廖文碩:從國史館館藏檔案看印度獨立前後對華政策的轉變

標題:

【演講】廖文碩:從國史館館藏檔案看印度獨立前後對華政策的轉變

時間:

2017年4月1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廖文碩(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內容簡介:

【「檔案與歷史研究」演講系列(7)】
太平洋戰爭期間,蔣中正與尼赫魯先後完成重要著作,闡揚亞洲民族自決與國家主權獨立。戰時雙方互倡合作,戰後中印兩國升格為大使級關係;1947年印度獨立前夕,國民政府派員參加印度舉辦亞洲各國關係會議,競逐領導權。1949年12月尼赫魯宣布承認新中國,次月印度共和國成立。究竟尼赫魯是否如蔣所說的背信忘義?印度獨立如何影響其對華政策?本次演講引用多種檔案史料,嘗試對1946至1950年間中印與美蘇多邊關係的複雜連動,進行描述與評價。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9215

【演講】王鴻泰:青春苦悶——明清士人的成長經驗與異性情緣

【演講】王鴻泰:青春苦悶——明清士人的成長經驗與異性情緣

標題:

【演講】王鴻泰:青春苦悶——明清士人的成長經驗與異性情緣

時間:

2017年4月13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9370

【演講】林桶法:從檔案看蔣介石與將領的戰略分歧問題

【演講】林桶法:從檔案看蔣介石與將領的戰略分歧問題

標題:

【演講】林桶法:從檔案看蔣介石與將領的戰略分歧問題

時間:

2017年4月1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檔案與歷史研究」演講系列(8)】
一、檔案與軍事史研究:擬就民國軍事史研究的幾個困境、臺灣地區典藏軍事史相關檔案的運用問題。
二、蔣介石與將領間戰略分歧的案例:擬以蔣介石與國共內戰期間與白崇禧、杜聿明、胡宗南等將領在東北戰場及西南戰場的分歧為例進行介紹。
三、蔣介石與將領間戰略分歧原因:擬分析為何發生戰略分歧的原因。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9194

【演講】金國平:早期耶穌會入華史的新資訊──新譯龐迪我及熊三拔文獻

標題:

【演講】金國平:早期耶穌會入華史的新資訊──新譯龐迪我及熊三拔文獻

時間:

2017年4月18日(週二)14:0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金國平(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葡萄牙海軍科學院院士)

內容簡介:

【臺大歷史系文化交流史平臺】
主持人:古偉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

系統號:

A-009334

【演講】徳川家広、石井望:東シナ海の戦争と平和――尖閣朱印船「大航海時代」

【演講】徳川家広、石井望:東シナ海の戦争と平和――尖閣朱印船「大航海時代」

標題:

【演講】徳川家広、石井望:東シナ海の戦争と平和――尖閣朱印船「大航海時代」

時間:

2017年4月18日(週五)18:30-20:00

地點:

長崎歴史文化博物館1階ホール(長崎市立山町1-1)

主辦單位:

長崎純心大学

主講人:

徳川家広(徳川宗家十九代目にあたる)、石井望(長崎純心大学比較文化学科准教授)

聯絡人:

長崎純心大学石井望教授研究室,Tel: 095-846-0084;E-mail: ishiwi@n-junshin.ac.jp

內容簡介:

本演講免費,毋須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09377

【演講】潘少瑜:愛情與自由:晚清翻譯言情小說的另類啟蒙

標題:

【演講】潘少瑜:愛情與自由:晚清翻譯言情小說的另類啟蒙

時間:

2017年4月19日(週三)13:1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212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潘少瑜(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碩文(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9348

【演講】張中復:中國伊斯蘭的歷史發展特性及其當代挑戰

【演講】張中復:中國伊斯蘭的歷史發展特性及其當代挑戰

標題:

【演講】張中復:中國伊斯蘭的歷史發展特性及其當代挑戰

時間:

2017 年4月20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張中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9195

【演講】翁佳音:十七世紀東亞新興市街:臺灣街的頭家娘與何斌

標題:

【演講】翁佳音:十七世紀東亞新興市街:臺灣街的頭家娘與何斌

時間:

2017年4月25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

主講人: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no=610
主持人:詹素娟(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9359

【演講】戴彼得:改寫歷史:陳建《皇明通紀》的出版與再版

標題:

【演講】戴彼得:改寫歷史:陳建《皇明通紀》的出版與再版

時間:

2017年4月25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3會議室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主講人:

戴彼得(Peter B. Ditmanson,國家圖書館科技部補助延攬副研究學者)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化思想研究室2017年「他山之石」專題演講】
主持人:陳熙遠(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本場次為中文演講,歡迎對講題有興趣之人士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09418

【演講】吳燦政:聲音地圖及其所映射

標題:

【演講】吳燦政:聲音地圖及其所映射

時間:

2017年4月26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4會議室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吳燦政(聲音藝術家)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富士(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

系統號:

A-009417

【演講】華林甫、林天人專題演講

標題:

【演講】華林甫、林天人專題演講

時間:

2017年4月26日(週三)10:30-13:3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

主講人:

華林甫(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林天人(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

內容簡介:

【社會經濟史研究群專題演講】
英、德兩國庋藏中文輿地圖的學術價值(華林甫)
明清輿圖經眼錄──兼論古地圖研究法(林天人)

報名網址:http://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no=616

系統號:

A-009435

【演講】林嘉男:原住民傳統領域權利與當代空間治理——從近年蘭嶼的土地爭議事件談起

標題:

【演講】林嘉男:原住民傳統領域權利與當代空間治理——從近年蘭嶼的土地爭議事件談起

時間:

2017年4月26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林嘉男(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候選人)

聯絡人:

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將以蘭嶼近年土地爭議事件為例(包含:2011年海洋國家公園進駐設立、2013年東清七號地事件、2013年蘭嶼特定區計畫),介紹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在當代不同的空間治理框架下產生的衝突處境,演講內容將介紹上述各事件的歷程脈絡,說明國家空間治理制度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利的影響,藉以釐清傳統領域權利在當代空間治理體系中的真實處境,進而反思「傳統領域」概念如何建構出原住民族的當代空間治理。

注意事項:
1.餐點提供:
(1)因經費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對象僅限本所研究與行政人員、訪問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講者推薦之人士。
(2)其他有興趣者毋需報名,歡迎自備午餐參與。
2.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3.00為止,餐點提供通知於4/19(週三)前統一回覆。
4.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日後報名資格。
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請自備環保餐具。
6.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9343

【演講】齊益壽:讀陶詩的方法

【演講】齊益壽:讀陶詩的方法

標題:

【演講】齊益壽:讀陶詩的方法

時間:

2017年4月27日(週四)9:00-12: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7樓文LA7006(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齊益壽(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報導者:

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名家講座】
主持人:陳秋宏(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9323

【演講】黃季平:無形文化資產與臺灣原住民族的口述傳統

【演講】黃季平:無形文化資產與臺灣原住民族的口述傳統

標題:

【演講】黃季平:無形文化資產與臺灣原住民族的口述傳統

時間:

2017年4月2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黃季平(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兼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33)】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9257

【演講】崔溶澈:韓國的《紅樓夢》接受及解讀--文化翻譯的策略

【演講】崔溶澈:韓國的《紅樓夢》接受及解讀--文化翻譯的策略

標題:

【演講】崔溶澈:韓國的《紅樓夢》接受及解讀--文化翻譯的策略

時間:

2017年5月1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崔溶澈(CHOE Yongchul,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漢學研究中心1998年度獎助學人)

聯絡人:

吳先生,Tel: 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自1989年7月開始實施已逾25年,獎助研究之對象為國外大學相關系所之外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候選人,以及學術機構之研究人員,已補助過來自40多個國家的外籍學人400餘人。「世界漢學學友會」即為漢學研究中心為了凝聚歷年中心獲獎訪問學人情誼,及協助學人間聯繫管道而成立之社團。漢學研究中心特邀請世界漢學學友在訪臺期間,於本中心舉辦「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專題演講暨學術討論會。

【寰宇漢學學友講座】
2017年5月1日(週一)
10:00-12:00
講題:韓國的《紅樓夢》接受及解讀--文化翻譯的策略
主講人:崔溶澈(CHOE Yongchul,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漢學研究中心1998年度獎助學人)
主持人:康來新(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早於十九世紀後期,朝鮮宮廷出現了紅學史上第一部外文《紅樓夢》全譯本。二十世紀初,兩位紅學家的現代譯文及評論,連載於報刊上,開啟了韓國紅學研究。百年以來,韓國已出現十幾種翻譯本,包括節譯、重譯、改譯以及最近的全譯注釋本。《紅樓夢》是中華文化百科全書,具備了固有語言和文化,外文翻譯的難度較高的作品。韓國譯者從事翻譯時,經常碰到種種的障礙。韓國翻譯家深思考慮如何解決這些障礙。翻譯工程是非常艱難,但同時也是一位外文讀者細細解讀作者曹雪芹心裡思路的過程。

主講人簡介
崔溶澈(CHOE Yongchul),韓國籍,現任高麗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在1998年獲得漢學研究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崔教授高麗大學畢業後,就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並在1990年以清代紅學研究為主題獲得博士學位。他同時也擔任韓國中國小說學會、中國語文研究會、東方文學比較研究會、韓國紅樓夢研究會會長等職務。論著有《中國小說史的理解》(共著)、《金鰲新話的版本》、《紅樓夢的傳播與翻譯》等。譯著有《剪燈新話三種》、《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共譯)、《紅樓夢(全譯本)》(共譯)等。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全程參加者可獲得兩小時終身學習時數認證。

系統號:

A-009330

【演講】康培德:開羅宣言、蔣渭水與大同:戰後初期的國族想像與臺北市街道命名政治

標題:

【演講】康培德:開羅宣言、蔣渭水與大同:戰後初期的國族想像與臺北市街道命名政治

時間:

2017年5月2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康培德(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中研院臺史所合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no=615

系統號:

A-009437

【演講】夏維明:The Chinese Cult of the Horse King

標題:

【演講】夏維明:The Chinese Cult of the Horse King

時間:

2017年5月3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夏維明(Meir Shahar,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9438

【演講】崔末順:光復後韓國現代文學的發展

標題:

【演講】崔末順:光復後韓國現代文學的發展

時間:

2017年5月2日(週二)14:00-17: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06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張堂錡(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9461

【演講】森達也:明末華南三彩的生產與流通

【演講】森達也:明末華南三彩的生產與流通

標題:

【演講】森達也:明末華南三彩的生產與流通

時間:

2017年5月3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3會議室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森達也(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教授)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82-9555#675

內容簡介:

【臺灣與東南亞考古研究室專題演講】
主持人:趙金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本場次為中文演講,無須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09416

【演講】羅逸東:史傳論贊與修身哲學的關係

標題:

【演講】羅逸東:史傳論贊與修身哲學的關係

時間:

2017年5月3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1會議室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室、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

主講人:

羅逸東(Béatrice L’HARIDON,巴黎第七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文化思想史室「他山之石」專題演講】
主持人:邢義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本場次為中文演講,無須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09443

【演講】周婉窈:以臺灣為主體的歷史書寫:理念與實踐

【演講】周婉窈:以臺灣為主體的歷史書寫:理念與實踐

標題:

【演講】周婉窈:以臺灣為主體的歷史書寫:理念與實踐

時間:

2017年5月4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9250

【演講】周樑楷:歷史教育的下一步

【演講】周樑楷:歷史教育的下一步

標題:

【演講】周樑楷:歷史教育的下一步

時間:

2017年5月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周樑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歷史教育」講座(5)】
臺灣高中歷史教育於1999年曾經有次重大的突破。從那一年起開始執行的88課綱以及之後的95暫綱,歷史學門由一綱一本改成一綱多本。同時,教學目標從「正典式的」、定於一尊的史觀,轉向為「啓發式的」歴史思維和多元史觀。

隨著世局和史學思想的演變趨勢,歷史教育的下一步必須再次突破。在配合十二年國教、加強選修課程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積極邁向多元「觀點式的」、公民「參與式的」、以及深度「反思式的」教學取向。同時,確定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培養每位公民都有建構自主性國史論述和世界史觀的能力。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9255

【演講】李宗焜:宋拓《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知見

標題:

【演講】李宗焜:宋拓《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知見

時間:

2017年5月8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3會議室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宗焜(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7年度第九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09441

【演講】王明珂:隱藏的情緒、情感與意義

【演講】王明珂:隱藏的情緒、情感與意義

標題:

【演講】王明珂:隱藏的情緒、情感與意義

時間:

2017年5月11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王明珂(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內容簡介:

【105-2研究生講座(六)】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9272

【演講】蘇聖雄:蔣中正與抗戰初期的統帥部

【演講】蘇聖雄:蔣中正與抗戰初期的統帥部

標題:

【演講】蘇聖雄:蔣中正與抗戰初期的統帥部

時間:

2017年5月1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蘇聖雄(國史館修纂處助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檔案與歷史研究」演講系列(9)】
抗戰軍事制度研究,是諸多抗戰史研究中相對薄弱的一環。本演講以統帥部的組織及運作為題,展開論述,重視制度的實際運作狀況。除了分析統帥部的結構,尚探討統帥部組織過程,並將之置於抗戰初期重大戰役之中,觀察其運作實態。探討問題包括蔣中正是怎麼樣的最高統帥?統帥部命令的形成過程為何?最高統帥周邊的高級參謀,扮演什麼角色?命令從統帥部傳遞到前線的過程為何?前線如何執行統帥部的命令?本演講藉由豐富檔案,重現抗日戰爭現場。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9430

【演講】許雪姬:由「海外旅券下付表」看臺灣人在日治時期的海外活動:以臺灣人在滿洲為例

【演講】許雪姬:由「海外旅券下付表」看臺灣人在日治時期的海外活動:以臺灣人在滿洲為例

標題:

【演講】許雪姬:由「海外旅券下付表」看臺灣人在日治時期的海外活動:以臺灣人在滿洲為例

時間:

2017年5月13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檔案與歷史研究」演講系列(10)】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館藏臺灣人出國護照資料,是研究日治時期臺灣人(包括在臺日本人)海外活動最重要的史料,該館以保持年限陸續開放,到去年已開放到1942年,可說已全部開放。該護照資料並非護照本身,而是以「海外旅券下付表」的方式呈現,依地方行政區劃別及姓的日本拼音イロハ二順次填入表中,最初的表包括旅券番號、姓名、族籍、住所、年齢、目的、渡航先、旅券付與月日、返納月日、備考,往後欄目有些更動。

本次演講將介紹這批資料,並以在滿洲的臺灣人為例,具體指出這批資料在研究海外臺灣人的重要性。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9428

【演講】黃進興:機構的宣言:重讀傅斯年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演講】黃進興:機構的宣言:重讀傅斯年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標題:

【演講】黃進興:機構的宣言:重讀傅斯年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時間:

2017 年6月1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9251

【演講】蘇精:基督教傳教士檔案的史料價值

標題:

【演講】蘇精:基督教傳教士檔案的史料價值

時間:

2017年6月7日(週三)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

主講人:

蘇精(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

系統號:

A-009447

【工作坊】宋代情報蒐集與傳遞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宋代情報蒐集與傳遞工作坊

時間:

2017年5月5日(週五)15:0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宋史座談會

內容簡介:

講題一:從文集看宋人對邸報的認識(李如鈞,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講題二:從薛季宣文集看南宋基層地方官的情報搜集(鄭銘德,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講題三:慶元黨禁時期朱熹書信中的政治訊息(鄭丞良,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主持人:方震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與談人:陳昭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韻如(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9463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上半年「府城講壇」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上半年「府城講壇」

時間:

2017年1月至6月,共6場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2017年「府城講壇」:文學迴音.臺灣之歌】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事先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請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2017年4月至6月場次內容如下:
4月8日
民謠的再意義化(鍾永豐)

5月6日
南方觀點vs.臺灣音樂史(吳榮順)

6月10日
落腳四方──羅思容的歌詩圖像(羅思容)

系統號:

A-009196

【展覽】228.七O:我們的二二八特展

【展覽】228.七O:我們的二二八特展

標題:

【展覽】228.七O:我們的二二八特展

時間:

2016年11月29日至2017年5月21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二二八事件將近七十年,在歷史的長河裡也許不算久遠,對多數人而言也許不那麼切身,然而作為開展臺灣近代政治發展的關鍵事件,它深深地在臺灣社會留下烙印,影響著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我們。而今,親身經歷事件的人都已是八、九十歲了,身為臺灣社會主幹的我們,是怎樣理解、認識,而在這樣的理解與認識之上,又如何建構讓我們得以共榮共存的社會呢?

這個展覽,起於對二二八事件的追思與紀念,彙整長期以來相關議題的成果,希望在這些文獻、文物的面前,我們認真地面對歷史,並從真相與記憶的對話中—找到自己。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9241

【展覽】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

【展覽】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

時間:

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9月3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吃」,是生物的本能,除了飽足身體的飢渴、提供營養、滿足口味外,也蘊含、象徵甚至延伸出豐富重要的無形意義。

讓我們跟著特展一起穿梭時空,探索史前時代到當代,臺灣島上各不同群體從食材生產環境、菜市場、廚房到餐桌間,大、小傳統交織的飲食文化故事,同時關注爭議食物和新型態食物生產思維對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看看臺灣人到底吃什麼、怎麼吃,而食物又如何回過頭轉化了文化。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9243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標題: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時間:

2017年3月11日至11月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臺灣這塊土地上有著許多東南亞的面孔,來自東南亞的移民當下已突破14萬人、移工逾68萬人,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停留多久,都已成為臺灣文化底蘊的一部分。無論是在400年前或是現在,臺灣文化的多元和混融,透過來自四方、先來後到的移民加入,形塑今天的面貌。

東南亞移民常被與「新住民」畫上等號,事實上這些移民並非1990年代後才開始來到臺灣。當我們稍往回看歷史,約半世紀前的1960、70年代已有為數不少的東南亞移民來臺灣,主要受到政治因素影響。這個展覽聚焦在近50年間臺灣的東南亞移民及移工,這些曾經陌生的外國面孔,走進臺灣的每個角落,變成熟悉的家人、朋友或工作伙伴。而身分認同隨時間轉變流動,在此我們說的不只是「新臺客」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本展覽邀請14位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的移民及移工們,藉由他們的物件、影像、聲音、創作,讓我們透過不同的視野、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新臺客」的多元樣貌。藉由她與他的生命故事,讓我們更理解不同族群存在的自尊、驕傲與個人價值,也藉此讓這塊土地的人們,更加認識屬於這個世代的新臺灣。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9244

【展覽】還能說什麼?非典型青花特展

【展覽】還能說什麼?非典型青花特展

標題:

【展覽】還能說什麼?非典型青花特展

時間:

2017年3月10日至6月9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一樓中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次展覽為第六回臺大藝術史研究所藏品展,展題定為《還能說什麼?非典型青花特展》,由中國陶瓷領域延伸到歐洲與亞洲,旨在拓展跨區域、跨文化的對話,也藉此重新檢視由中國發展出來的典型青花瓷在世界的重要影響力。中國景德鎮以外,其他國家生產的「類青花瓷器」或許因而被視為次級品或是「非典型」,然而,這個展覽並非只想老調重談中國的青花瓷如何強力地影響他人,而嘗試將關懷的重心,轉移到這些「模仿者」身上。展覽展出的作品地域跨越歐亞,時間跨度自十四世紀到二十世紀,我們嘗試展示新的觀點,希望邀請觀眾進入展場,觀看這些白地藍紋的青花陶瓷產品,了解青花在世界史發展中,有著複雜精采的變化與歷程;請一起來思考,它們為何可以在漫漫時空中,開出共享世界的白地藍花。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7:00。國定假日、例假日休館。

◆系列演講活動:
4月26日(三)
14:00-16:00
共享的美感──十七、十八世紀青花瓷的故事(余佩瑾,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處長)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日然廳

5月10日(三)
14:00-17:00
策展團隊專場分享會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日然廳

5月24日(三)
14:00-16:00
青鶴北投──日本時代的臺灣飯碗(王淑津,獨立研究學者)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20室

系統號:

A-009338

【展覽】航向浩瀚:臺灣海洋文學特展

【展覽】航向浩瀚:臺灣海洋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航向浩瀚:臺灣海洋文學特展

時間:

2016年10月20日至2017年4月30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B(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海——魚群鯨豚的故鄉、洋流繞行的居所,是地表四分之三大的面積,也是大地之外的延伸。海洋,連結了陸地與陸地,牽引著人類歷史上的遷徙和移動。海洋,也隔離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距離,形塑出殊異的文化性格。

海的本質、海的隔離,海的想像,如波光般折射出文學家筆下的海洋書寫。作家對海的詠嘆、畏懼、發現,因海而生的思念、憂傷和期盼,以及從海而延伸的希望和開闊,鋪陳出海洋文學的風貌。

海洋文學,一如大海,散發出多變、深邃、富饒的樣貌,以及迥異於大地的價值觀,從古至今,吸引著文學家探究和思索,也開啟臺灣文學更多元的視野。

本展為本館常設展「臺灣文學的內在世界」之延伸主題特展,藉由海洋文學主題展示,為常設展提供更豐富而深化的展示論述,搭配文物、圖像與實體器物、多媒體影音資料,使參觀者在親切環境中感受臺灣海洋文學的活力與魅力。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統號:

A-009197

【展覽】「臺灣風:行旅紀念物」特展

【展覽】「臺灣風:行旅紀念物」特展

標題:

【展覽】「臺灣風:行旅紀念物」特展

時間:

2016年9月13日至2017年4月30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觀光旅遊帶動了消費經濟發展,購買地方特產品作為行旅紀念物或伴手禮,是旅遊中不可或缺的安排。臺灣觀光旅遊產業發展於日本時代,因交通設備完善,制度完備,活絡了島內與島外旅遊活動,促進各地特產品製造與消費。

各地特產往往是地方形象的代名詞,傳達地方的風土人情。隨著觀光時代的來臨,為了迎合旅客,臺灣的自然風景、人文景觀、物產等被包裝、設計、製造成紀念商品,展現臺灣意象與文化內涵,透過觀光資訊傳布、行銷宣傳,成為知名地方特產,大受旅客青睞。從日本時代迄今,臺灣地方特產結合地方農產品、食品、手工藝品等在地元素,承襲傳統文化,融合現代技法,形塑出「臺灣風」行旅紀念物。

我們期望藉由行旅紀念物的展示,回首臺灣地方特產被選擇與製造的歷程,同時展現臺灣人的創意與巧思,原為旅客而創造的商品,逐漸成為地方所認同的文化資源與象徵。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9198

【展覽】覺翁書畫──傅狷夫先生家族捐贈文物特展

標題:

【展覽】覺翁書畫──傅狷夫先生家族捐贈文物特展

時間:

2017年1月25日至2017年4月2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5、107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傅狷夫先生(1910-2007),原名抱青,後為避傅抱石之名,改號狷夫。亦號雪華邨人,七十歲後又號覺翁。浙江杭州人。其書畫造詣固深,1949年來臺後更創新局,發展出獨特的「連綿草」書體,並以臺灣山岳、雲海、浪濤等題材入畫,而有「臺灣山水的代言人」之譽。書畫雙絕,桃李滿門,今日藝壇中堅多出自其門下,對當代書畫界影響深遠。

傅狷夫先生家族於民國99年至101年間,慨然捐贈先生相關書畫134件,含書法63件與繪畫71件,及所用印章100方,由本院永久典藏。內中除先生親筆書畫,還包括其師王仁治(1869-1932)、尊翁傅御(1880-1959)與夫人席德芳(1916-)之作,以及藝壇友人于右任(1879-1964)、溥心畬(1896-1963)等為其畫室所題寫的榜額。印章則多出自王壯為(1909-1998)、吳平(1920-)等當代篆刻名家之手。這批作品是展現先生師承、家學、交誼與藝術成就的珍貴寶藏,不僅豐富了本院收藏,使故宮與臺灣本土藝壇的連結益發緊密,更可據此以見傳統水墨畫於當代的轉變樞機。

為感謝傅狷夫先生家族的盛情高誼,本院特舉辦「覺翁書畫──傅狷夫先生家族捐贈文物特展」,精選78件書畫作品與53方印章展陳,以茲紀念。展出作品橫跨先生藝事創作的各個時期,分「西泠遊子」、「大草連綿」、「山水臺灣」、「神契海嶽」、「耄耋墨境」、「心香傳芳」等六個單元,冀能完整呈現先生之藝術與生活面向。適值先生逝世十周年,亦藉此展覽向傅狷夫先生致敬。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9199

【展覽】藝進乎道:傳統民藝中的文學敘事(李豐楙教授民俗信仰文物展)

【展覽】藝進乎道:傳統民藝中的文學敘事(李豐楙教授民俗信仰文物展)

標題:

【展覽】藝進乎道:傳統民藝中的文學敘事(李豐楙教授民俗信仰文物展)

時間:

2017年3月10日至5月31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2樓文哲藝廊(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2) 1788-3620

內容簡介: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7:00。國定假日、例假日休館。

系統號:

A-009201

【展覽】翠綠邊地──清季西南邊界條約及輿圖

【展覽】翠綠邊地──清季西南邊界條約及輿圖

標題:

【展覽】翠綠邊地──清季西南邊界條約及輿圖

時間:

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6月18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邊界係劃分不同政權地理範圍的分界線,也是最易滋生國際事端的區域。中越、中緬邊境全長踰三千六百公里,自清季以來即衝突不斷。外交部寄存本院之前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民初北洋政府外務部檔案、輿圖,內含不少清代中國與法國、英國所簽有關越南、緬甸邊界的條約,以及劃定粵越、桂越、滇越、滇緬等地區的地圖;由於事涉邊境糾紛問題,極具爭議性及敏感性,一直以機密等級註記,未曾公開。民國九十年(2001),外交部將之寄存本院,由圖書文獻處代為進行數位典藏;九十六年(2007),復同意將之解密,製作圖文資料庫供各界參閱,並據以策畫展覽。繼之,本院於九十九年(2010)及一○○年(2011)分別推出「失落的疆域──清季西北邊界變遷條約輿圖」與「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二項特展,將上述史料作專題性佈陳,頗獲國內外觀眾好評。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鄰廣東、廣西、雲南三省;緬甸地處中南半島西部,國土與雲南交界長二千一百餘公里。有清一代,越南及緬甸為中國藩屬;既為藩屬,清廷即未曾與之訂約劃界,是以當時中國的西南邊界較為含渾。直到光緒年間中法戰爭,兩國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越南與清朝的藩屬關係斷絕,劃界之議遂啟。自光緒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間(1885-1896),雙方經由談判,進而劃界立碑,總計訂立界約十餘種。英國則於光緒十一年入侵緬甸北部,隨後發生三次英緬戰爭,將之完全掌控。十二年(1886),清廷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款」,約定派員勘查劃定滇緬邊界。二十年(1894),兩國再簽訂「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約」,確定滇緬中段及南段邊界基本走向;然而,滇緬邊界問題甚夥,直到民國時期仍糾紛不斷。

本特展分「清中期前的西南邊界」、「桂越、粵越段勘界」、「廣西東、西路中越界牌」,以及「滇越段勘界」、「滇緬段勘界」五單元;除展出外交部珍藏西南邊界條約、地圖外,亦呈現院藏清季西南邊界檔案及輿圖。此次獲選佈陳之件,均屬首次公開展示。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