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訊息

「爭取民主的年代」研討會

「爭取民主的年代」研討會

標題:

「爭取民主的年代」研討會

時間:

2017年4月15日(週六)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

臺灣研究基金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9:50-10:30
【專題演講】
談黨外精神(黃煌雄,臺研會創辦人)

10:40-12:10
主持人: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自由中國」與1950年代的改革主張(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去流亡」的文化政治:1970年代臺灣的回歸現實世代、文學、與歷史(蕭阿勤,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與談人:黃美娥(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13:40-15:00
主持人: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從美麗島事件到民進黨成立(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與談人:陳忠信(美麗島雜誌主編、國安會代秘書長)
「國族主義運動」中的「民主運動」成分:以美國臺獨運動為經驗素材的探討,1956-1987(許維德,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陳佳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15:20-17:40
【圓桌論壇】
中壢事件發生的背景及歷史意義(許信良,曾任民進黨主席)
美麗島事件發生的背景及歷史意義(呂秀蓮,中華民國第十、十一任副總統)
民進黨成立的背景及歷史意義(姚嘉文,總統府資政)
海外臺獨聯盟發展的背景及其影響(張燦鍙,曾任臺獨聯盟主席)

系統號:

C-009283

2017中國地理學會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中國地理學會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4月29日(週六)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大孝館柏英廳(臺北市陽明山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地理學會

聯絡人:

Tel: 2861-0511#25502

內容簡介:

中國地理學會將於2017年於中國文化大學舉辦學術研討會,本屆會議以「跨域的地理學」為主題。「跨域」兩字可衍生多重詮釋:跨區域、跨領域、與跨界的其他可能(例如跨世代),冀望藉此能拓展地理研究的視角,厚植地理研究的內涵,與紮根地理技術的應用。也歡迎其它相關學門共同參與,以廣泛促進學術社群之交流與對話。

會議徵稿共分8子題:
1.自然與地景保育
2.人文與區域發展
3.
4.
5.觀光遊憩與規劃
6.環境資源與管理
7.社區與產業地理
8.跨世代.超連結.創新

繳交全文日期:4月7日
研討會網路報名截止日期;4月25日
(報名網址為: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M4-MnAXDre67EnxBqKht7_Rb8bd5PDFzQBHK05d2qJE/viewform?edit_requested=true)

系統號:

C-009231

「垂天之雲:歐洲漢學與東/西人文視域的交映」學術研討會

標題:

「垂天之雲:歐洲漢學與東/西人文視域的交映」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5月4日(週四)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7006會議廳(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科技部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歐洲漢學」、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人文研究中心/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自歐洲大航海時代、中國明清時期以來,傳教士的西學東介、漢學西傳,開啟了東西之間跨文化對話的新境。此後,無論西方或東方,在他異文化的衝擊之下,生活世界急遽蛻變,終而促成了多元文化流轉不息的現代性全球化。

明清初始,自歐洲不遠千里而來的基督宗教傳教士,跨出西方文化本位,或對中國天人之際的反思,或對經典傳統的認同,或就歷史敘述的考察,或於靈魂性理的會通;更有語言符號的互譯、藝術表像的置換……等等,諸般知識體系的探索與追問,遂展開了歐洲漢學的新章。誠如利瑪竇(Matteo Ricci)所言:「中國不只是一王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此間,固然有許多東/西文化差異的誤讀,但也有許多人文精神普世同一的共鳴。若由跨文化的視角來重新省視,這些誤讀或共鳴,實有許多文化間距的有趣課題。

傳教士將漢學傳回歐洲,對歐洲人文產生巨大的影響;既引發啟蒙思想家對東方的異托邦想像,隨後也激生風起雲湧的歐洲近代歷史變局。如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所說:「這是個天定獨特的計畫,今天人類的文明與改良必須集中在我們這塊大陸的兩端——歐洲和中國。中國是東方的明珠,就如同我們歐洲是另一端的明珠一般。」時至今日,漢學在歐洲各國,與哲學、現象學、精神分析、語言學、文學、藝術等學科相摩相蕩之下,猶然展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新姿。

歐洲漢學只是一顯著的主題。隨之而來的跨文化現象如:東方對西學東漸的接受與影響、西方對東亞文化的引介、吸納與再詮釋、早期漢人赴歐、歐人在東亞的跨文化體驗、西人對福爾摩沙的觀察與研究……,凡此都是東西跨文化的重要課題。

遙遠的世界之極,永遠有我們所不知的奧秘。如《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當知識從海極到天涯,由互譯、外拓,進而會通、轉化,也將具有此般跨越界限、遷徙萬裡的壯觀能量。本會議即期盼於全球化語境下,從「歐洲漢學的文化跨越與衍異」出發,進而在東西視域的兩極交映中,發掘出人文思維在世界之旅的驚奇異境。

會議子題如下:
1.傳教士的西學東介、漢學西傳
2.漢學在歐洲各國的起源、發展與影響
3.漢學與歐洲人文學科的交流與轉化
4.東亞(臺灣、中國、日本)對西學東漸的接受
5.漢/歐之間語言、文藝、文化之比較與互動
6.早期漢人赴歐、歐人在東亞的跨文化體驗
7.西人對福爾摩沙的觀察與研究
8.其他

摘要截稿日期:2017年2月20日
全文截稿日期:2017年4月20日
投稿信箱:sinology.in.europe.2017@gmail.com

系統號:

C-009344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7月11至14日(週二至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最近20多年來,中國婦女史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從「父權壓迫」到「女性自主」,從「她的故事」到「性別建構」,中國婦女在歷史上的身影愈來愈清晰,她們所發出的也不再限於幽微的「無聲之聲」。不過正當婦女史的知識積累日益豐富而細緻,我們發現到,中國婦女史研究也出現相當的侷限性,特別是承襲著「中國」的框架。近代中國的女權發展無可避免地捲入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也因此探討近代中國婦女史幾乎不可能繞過國族主義。然而,國家是否為婦女史研究的最重要關鍵?我們是否可能像十多年前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提議的,「把婦女史從民族國家拯救出來」?

基於這樣的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將於2017年7月11-14日召開「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中華婦女」為主題,即希望超越民族國家的界線來研究中國(包括華裔)婦女史,一方面把中華婦女放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重新審視,例如:她們對「域外」的想像、書寫及經歷,她們與外國人之間的互動和理解(或誤解),中國與外國婦女的經驗異同比較等。另一方面,吾人正身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球村裡,許多區域性的政治動亂、經濟危機、環境變遷其實都是全球議題。不論我們是否同意「全球化」的命題,「全球性鏈結」儼然是認識區域文化的一把鑰匙。這種全球性鏈結與中華婦女有何關係?全球性的視野對於中國婦女史研究提供什麼樣的新觀點與洞見?至於時間跨度上,本次會議上溯古代,下至1970年代,意在提供長時段(longue durée)研究的對話機會。換言之,本次會議將從跨地域及跨時代的角度,重探中華婦女的歷史。

與會學者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者(大臺北地區以外)5天住宿,從2017年7月10日入住,15日退房。與會學者若擬延長停留時間,大會可以協助訂房,但須自行負擔費用。

摘要繳交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5月31日
評選結果公告日:2016年6月30日

系統號:

C-009192

第五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核心的建立:早期南瀛(10-18世紀)

標題:

第五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核心的建立:早期南瀛(10-18世紀)

時間:

2017年10月20至2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701號)

主辦單位: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人:

溫勝智,Tel: 886-6-7212338;E-mail: ic.tahr@gmail.com

內容簡介:

「南瀛」泛指日治時期臺南州,是臺灣最早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中心。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民,擁有特有的生活型態與社會結構。本次會議論文以「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核心的建立:早期南瀛10-18世紀」為主題。內容以文化發展與社會變遷為主軸,說明當今南瀛區域文化的演變,包括史前與原住民社會、漢人移民到在地化過程等文化與社會議題。

一、論文主題
本會議論文主題,以研究南瀛地區的歷史、社會與文化,或研究回顧為主軸,主要針對以下課題進行討論:
1.主題:
(一)歷史:
1.考古與原住民歷史。
2.荷蘭到清中葉漢人社會形成與文化變遷
3.荷蘭到清中葉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變遷
(二)文化:
1.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相關議題
2.南瀛社會文化的起源
3.鄭氏王朝及其國際網絡
(三)新史料、新研究:以10-18世紀南瀛地區為主的新翻譯或發掘之新史料進行的研究。
2.時間斷限:10-18世紀。
3.研究區域範圍:以南瀛地區為中心,並鼓勵比較研究。所謂的南瀛地區不限於今日的臺南市區,而是日治時期的大臺南州的範圍,換言之即包括雲林、嘉義以及臺南等地。

二、會議時間地點
時間:2017年10月20、21日(星期五、六)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最後場地位置,依實際公告為主)

三、論文截稿日期
2017年8月31日截稿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國立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系統號:

C-009189

儒學與訓詁──第十三屆中國訓詁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儒學與訓詁──第十三屆中國訓詁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0月20日至2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嘉南藥理大學輝振大樓(臺南市仁德區二仁路一段60號)

主辦單位:

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中國訓詁學會

聯絡人:

郇小冬,Tel: (06)2664911#5660;E-mail: box5661@mail.cn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儒學與訓詁──第十三屆中國訓詁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中國訓詁學會

三、會議時間:2017年10月20、21日(週五、六)

四、會議主題:
(一)儒學與訓詁
(二)訓詁學之理論運用
(三)訓詁方法之探討
(四)訓詁學與出土文獻整理
(五)訓詁學之現代價值
(六)其他與訓詁相關之研究議題

五、截稿期限:
1.論文題目與提要:2017年2月28日前提交,審議後於3月15日前復知結果。
2.論文全文列印稿:2017年8月31日前提交,審議通過者排入議程。

六、聯絡處:
嘉南藥理大學儒學研究所
地址:71710 臺南市仁德區二仁路一段60號
電話:(06)2664911#5660
傳真:(06)266-7043
e-mail:box5661@mail.cnu.edu.tw
聯絡人:郇小冬小姐

系統號:

C-009190

第21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曾貴海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1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曾貴海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0月21日(週六)

地點:

真理大學財經學院五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絡人:

李先生,Tel: (02)2621-2121#2501

內容簡介:

壹、會議宗旨: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設立,旨在建構臺灣文學作家系譜,宣揚巨擘級臺灣文學創作者之歷史貢獻與地位,進而鞏固臺灣文學之主體性及昂揚臺灣人精神。

榮獲第二十一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的吳晟,在七○年代即享譽臺灣文壇,作品自然真摯地流露出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愛與臺灣人勞動刻苦的精神,號稱「永遠的農村詩人」。希望藉由本次研討會傳承吳晟「寫臺灣人、敘臺灣事、繪臺灣景、抒臺灣情」的臺灣精神。

貳、主辦單位: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參、地點:真理大學財經學院五樓國際會議廳

肆、時間:2017年10月21日(週六)

伍、徵稿主題:舉凡探討吳晟文學著作之論文。

陸、徵稿對象:歡迎國內外各大學校院、研究機構之教師及研究人員惠賜稿件。

柒、徵稿辦法:
一、本研討會採「提要」審查制。提要截稿日期:2017年4月16日(週日)。請將發表人簡歷及論文提要表、個資蒐集聲明暨同意書。
E-mail至:au1731@mail.au.edu.tw,並請於郵件主旨上註明「第二十一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吳晟文學學術研討會徵稿」。

二、審查結果通知:2017年5月1日(週一)前。通過審查者,請於2017年9月17日(週日)前E-mail PDF及DOC類型之電子檔論文各一份(電子信箱同上)。

三、文長以二萬字為度,請依論文撰稿格式。繳交論文時,請附作者簡歷、中文摘要(約五百字),以及中文關鍵詞。

四、如有任何疑問,請洽會議聯絡人李先生,聯絡電話:(02)2621-2121轉2501、2502。

系統號:

C-009324

第6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6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1月2日至4日(週四至週六)(暫訂)

地點:

彰化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彰化縣彰化市進德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聯絡人:

林鳳宜,Tel: (04) 723-2105#1933;E-mail: lisa@cc.ncue.edu.tw

內容簡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擬於2017年11月2日至4日(暫定)舉辦「第六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為「歷史地理視角下的水利史研究」,除將邀請森田明教授及黃富三教授發表專題演講外,也將首次結合二水跑水節活動,歡迎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與會發表論文。會議相關子題規劃如下:
(一)水利史(水利開發史、水利組織及其演變、水利社會與水利秩序、水利與經濟變遷、水利與環境變遷......等)
(二)歷史地理(如區域史、環境史、城市史、交通史…等)
(三)地域文化與信仰
(四)文化資產與觀光

意者敬請於2017年4月30日前寄回以下資料至:
50007彰化市進德路1號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或e-mail至lisa@cc.ncue.edu.tw

聯絡人:林鳳宜,Tel:+886-4-7232105#1933

本會就「論文題目」及「論文摘要」進行審查,論文全文收件截止日期為2017年10月15日。

系統號:

C-009230

2017臺灣文學年會

標題:

2017臺灣文學年會

時間:

2017年10月21日(週六)

地點:

真理大學(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

聯絡人:

E-mail: twla161030@gmail.com

報導者:

臺灣文學學會

內容簡介:

2017臺灣文學年會徵稿啟事
時間:2017年10月21日(週六)
地點:真理大學(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會議主題:臺灣文學體制化20年之後
1997年,臺灣第一所「臺灣文學系」在真理大學創立;2017年,臺灣文學體制化邁入20年。新的一年,在賴和的詩句「自自由由幸福身,歡歡喜喜過新春」風波之中到來,風波過去,反思方起:從「賴和是誰」與臺灣文學教育,到「冉冉由由」手稿辨識與研究典藏校閱專業,諸多議題待舉。臺灣文學成為一門學科以後,從「臺灣文學系」、「臺灣語文學系」到「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各校臺文系所的命名,代表了各自發展與奮鬥的方向,並始終貼合社會脈動,一起前進。現階段臺灣文學的建設工程,還可以如何進行?2017年10月,臺灣文學學會的第一屆年會,我們歡迎各級教師、在學生、畢業生、出版業者、博物館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書店相關從業人員、社會運動參與者,但凡對於臺灣文學研究、教學、推廣與發展有興趣者,一同回顧過去發展、思考未來走向。

本年會之徵稿議題,包含以下領域:
1.20年來臺灣文學的發展與研究回顧
2.臺灣語文教育的思考與教學設計
3.臺灣文學與文化創意產業
4.臺灣文學與社會運動
5.其他與臺灣文學相關之議題

徵稿形式
1.Panel:包含至少3篇論文,至多5篇,每篇至少3000字
2.個人學術論文:至少6000字
投稿形式
1.自組panel:由規劃者統一寄出摘要,需包括panel議題、主題說明(500字)、各篇論文摘要(500-1000字)、panel成員(3~5人)簡歷及聯絡方式。
2.個人學術論文:請提供中文題目、摘要(500-1000字)、作者簡歷及聯絡方式。
摘要截稿日期:2017年3月26日(星期日)
摘要收件信箱:twla161030@gmail.com
審查結果通知日期:2017年5月20日前
論文全文截稿日期:通過審查之投稿者,請於2017年8月31日前提交全文(6000字)。

投稿資格:限「臺灣文學學會」會員,可於投稿時一併提交入會申請書。
入會方式:詳見「臺灣文學學會」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literature/)。

系統號:

C-009191

2017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2月8至9日(暫訂)(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屏東大學五育樓四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

蔣昀融,Tel: (886-8)766-3800轉35201

內容簡介:

壹、會議宗旨:自明代中葉迄今,政治之興替,社會之變遷,思維之更革,改易頗大。本研討會之舉辦,乃於此傳統現代接合之際,藉由廣泛之研討,期能上遡其源,下通其變,並探尋此一時期新舊風潮交融之樣貌。

貳、主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參、地點:國立屏東大學五育樓四樓國際會議廳

肆、時間:2017年12月8、9日(星期五、六)(暫定,確定日期請以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日後之公告為主)

伍、徵稿主題:舉凡有關近現代文學、語言、思想、考證之論文,皆所歡迎

陸、徵稿對象:國內外各大學校院、研究機構之教師及研究人員

柒、徵稿辦法:
一、本研討會採提要審查制。提要截稿日期:2017年3月5日(星期日)。 請將發表人簡歷及論文提要表、個資蒐集聲明暨同意書(請至官網下載)
E-mail至:mcllnptu7@gmail.com,並請於郵件主旨上註明「2017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二、審查結果通知:2017年3月15日(星期三)前。通過審查者,請於2017年10月15日(星期日)前E-mail PDF及DOC類型之電子檔論文各一份(電子信箱同上)。
三、文長約一萬五千字左右,請依論文撰稿格式(詳見附件二)撰寫。繳交完整論文時,請附作者簡介、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約五百字、英文摘要約三百字),以及中英文關鍵詞。四、如有任何疑問,請洽會議聯絡人蔣昀融助理,聯絡電話:(886-8)766-3800轉35201,傳真:(886-8)722-1530。

系統號:

C-009188

2017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2月8日(週五)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8樓(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湯碧珠助教,Tel: (04)2284-0317#883;E-mail: bctang@dragon.nchu.edu.tw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名稱:2017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三、地點:臺中市興大路145號,國立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八樓

四、日期: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

五、主題:
經典為不刊之鴻教,歷久彌新之常道,蘊含豐富之文化資產,亟需以現代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意蘊、闡揚微旨,以期返本開新。本屆「2017經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意在探賾經學與文化的相關性與影響,期望以文會友,各獻所長,發揮學術與淑世之功能。

六、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請線上投稿):2017年5月31日(三)
1.先完成線上報名http://chinese.nchu.edu.tw/actnews/actnews.php
2.再點選投稿者登入,上傳"發表人學經歷及論文題目摘要表"檔案

七、論文截稿日期:2017年9月30日

八、論文格式:1.請至官網下載。
2.請交Word電腦打字本(橫排),並附磁片或以MAIL方式投稿。

九、論文字數:以二萬字內為原則。

十、徵稿對象為研究機構及大學院校教師(含博士班學生)

十一、聯絡地址:臺中市興大路145號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聯絡人:林仁昱主任、湯碧珠助教
聯絡電話:(04)22840317-883
傳真:(04)22861713
E-MAIL:bctang@dragon.nchu.edu.tw

※附註:如來稿過多,無法安排在會中宣讀,則由本會柬擇,事非得已,敬請曲宥。

系統號:

C-009459

2017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2月1至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

陳平坤教授,E-mail: chenpingkun@nt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為推展東亞佛教思想文化之研究,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擬於今(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2日(星期六)舉辦「2017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即日起,公開徵求願意分享新近研究成果的專家學者以及博士班研究生報名投稿。

凡欲報名投稿者,敬請填寫「報名表」(詳參:http://www.fjzd.org/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25),(1)專家學者附上「論文綱要」,於5月1日前,(2)博士生附上「論文初稿」,於7月1日前,以電郵寄至本次會議聯絡人陳平坤的信箱 chenpingkun@ntu.edu.tw。主辦單位彙整報名資料、並經審議後,將於3週內公布獲邀人員名單。臺灣地區以外的獲邀人員,由主辦單位負責其在臺參與會議期間的食宿費用,不過,其個人往返交通費用則請自行籌措。

獲邀人員所提論文,須為首次公開發表,並請於11月1日前,將所已定稿的論文,仍以電郵方式寄達chenpingkun@ntu.edu.tw。所撰論文,盼能控制在字數1萬至2萬5仟之間。

報名投稿時,請參依本次會議下列主題撰稿:
(一)般若思想和東亞佛教
(二)般若經典與中印中觀學說
(三)般若經教及其義理闡釋
(四)《大智度論》和漢傳佛學之開展

系統號:

C-009187

第12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暨第10屆世界華語文研究生論壇

標題:

第12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暨第10屆世界華語文研究生論壇

時間:

2017年12月14日至17日(週四至週日)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聯絡人:

曾小姐,Tel: +886-2-2351-1385;E-mail: wcla.cec@hinet.net

內容簡介: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於1984年首創辦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每三年舉辦一屆,吸引全球華語文學者,共同推動全球華語文的研究與發展,深獲國際學界肯定。今年2017年為群聚專家、學者和研究生,本屆將結合「第十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與「第十屆世界華語文研究生論壇」,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於2017年12月14日至17日在臺灣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聯合舉辦。本會特邀全球各地華語文學會來臺參加推動「全球大華語發展」,為世界各地華語文教學專家、學者和研究生搭建一個交流研究成果的平臺,傳承世代學術交流,竭誠歡迎華語文學者、教師及研究生們共襄盛舉。

一、會議主題:多語環境下的華語文學習

二、會議議題:「語言分析」、「教學應用」、「華校經營」、「華語文產業」四大類。
(一)語言分析
1.華語語音、詞彙、語義、語法、語用、篇章等
2.華語與其他語言之對比分析
(二)教學應用
1.華語文教材教法、課程設計、專業華語、華語文能力測驗、華語習及其偏誤與評估研究及相關領域,如:國際預科證書課程(IBDP)、大學先修課程(AP)
2.華語數位科技及教學應用,如:虛擬實境(VR)、擴充實境(AR)
3.跨語言與跨文化教學,如:語言干擾與促進、傳承語、新住民
4.華語文師資培育與認證
(三)華校經營
1.國際學校華語文教育的發展與影響
2.華校教育政策與領導
3.華校教育師資專業成長
(四)華語文產業
1.推動華語文產業國際化
2.建構國際通路
3.海外華語教學的多樣性及其比較研究

三、會議形式:
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全球各地華語文學會進行,並就當前重要議題安排「專題演講」、「主題論壇」、「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壁報展示」等。

四、參加辦法:
請將論文論文摘要及作者資料表,於2017年7月31日前,以電子郵件方式寄至本會信箱,並至https://goo.gl/forms/eIuX0GgNlCZL04ux2填寫報名表。
教師組請投稿至「第十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wclacec@gmail.com
研究生組請投稿至「第十屆世界華語文研究生論壇」:wcla.cec@hinet.net
(請在信件主旨註明投稿是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或世界華語文研究生論壇)

(一)擬投稿之論文必須未曾公開發表。
(二)提供審查的論文摘要,請以中文或英文撰寫,字數以1,000字為原則,提供WORD及PDF電子檔。
(三)摘要內容應包括:探討主題、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創新觀點,
及3至5個關鍵詞等。
(四)本會聘請華語文學者組成學術審議小組匿名審查,結果將於
2017年8月30日前公布於本會網站並個別通知。
(五)論文審查通過者,請撰寫全文,於2017年10月30日前將電子檔案郵寄至本會,本會將製作會議光碟。為提升論文學術價值,歡迎會後投至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出版之國際性學術季刊《華語文教學研究》(為科技部人文學THCI、TSSCI引文索引核心期刊收錄)。
(六)論文審查通過且繳交全文者,將提供會期內膳食,宿費自理,本會可代辦。
(七)不提交論文:請於2017年8月30日前上網填寫報名表,膳宿自理。
(八)註冊費:學者新臺幣4000元,研究生新臺幣2000元(本會會員八折優待)
繳費方式:國內學者、研究生請郵政劃撥,帳戶:華文世界雜誌社
帳號:01338326,或赴學會繳費,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寧波東街1號4樓
國外學者、研究生:參加會議時繳費

五、會議發表語言:華語

六、會期:2017年12月14日(四)至12月17日(日)

七、會議地點: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八、旅遊參訪:會後將安排自費寶島之旅

系統號:

C-00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