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學術研討會

標題:

「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2日至4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聯絡人:

林音秀,Tel: (02)2652-3484;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1月2日
10:00-11:50
主持人:林富士
滿族烏蘇關氏家族薩滿文本神靈類型及其特徵(郭淑雲)
講評人:林士鉉
滿族薩滿石宗祥與薩滿神歌(趙志忠)
講評人:莊吉發

13:00-14:50
主持人:孫大川
巫珠因緣:排灣族女巫師的成巫之道(胡臺麗)
講評人:張慧端
社會文化的媒介者:當代一個卑南族成巫的例子(陳文德、王勁之)
講評人:羅素玫

15:10-17:00
主持人:何翠萍
壯族末婆(memoed)儀式旅程的空間、地景與神靈觀(高雅寧)
講評人:蔡怡佳
壯族布傣的佛公與儀式實踐:以(弄下)橋儀式為個案的研究(潘豔勤)
講評人:黃淑莉

11月3日
10:00-11:50
主持人:徐正光
達斡爾族薩滿儀式展演的紀錄與分析:以斡米南儀式的薩滿神歌為例(薩敏娜)
講評人:定宜莊
探析跨界的薩滿師徒關係網:科爾沁薩滿和郭爾羅斯薩滿的復振為例(趙芙蓉)
講評人:藍美華

13:00-14:50
主持人:詹素娟
向頭、尪姨與大武壠(簡文敏)
講評人:劉正元
「好女人」、好的「人」(thaw):邵族女巫師的性別角色與權力之轉變(滿田彌生)
講評人:簡史朗

15:10-17:00
主持人:李宜澤
母系社會邏輯變遷與男性口語文本:都蘭阿美的竹占與治病儀式展演(劉璧榛、林正春)
講評人:黃宣衛
阿美族亡靈在聖俗場域的路徑(巴奈.母路)
講評人:洪清一

11月4日
10:00-11:50
主持人:魏捷茲
花腰傣女巫的職業歷程與巫文化特色(吳喬)
講評人:劉子愷
使用書寫文本的薩滿:廣西及越南北部岱族儀式專家"then"之概述(賀大衛)
講評人:劉斐玟

13:00-14:50
主持人:張珣
乩童儀式實踐與經濟之間: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研究(王梅霞、林芳伃)
講評人:梅慧玉
探討赫哲族薩滿信仰的原始形態:以口傳文學「伊瑪堪」為例(於曉飛)
講評人:黃季平

15:10-16:10
綜合討論

系統號:

C-008445

臺灣社會變遷三十年: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十七次研討會

臺灣社會變遷三十年: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十七次研討會

標題:

臺灣社會變遷三十年: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十七次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3-4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人文館3樓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聯絡人:

陳小姐,Tel: 02-26525124

內容簡介:

11月3日
9:30-11:10
【婚姻與家庭】
主持人:伊慶春(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卅年間臺灣婚姻態度的恆常與變遷(Continuity and Changes in Attitudes toward Marriage in Taiwan, 1985-2015)(鄭雁馨,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楊芷蘭,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評論人:陳玉華(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
臺灣民眾教養目標與教育價值的變遷(朱瑞玲,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兼任研究員/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兼任教授)、(劉蓉果,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
評論人:周玉慧(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

11:30-12:20
【社會階層】
主持人:主持人:蘇國賢(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臺灣的社會階層化、世代分化與所得分配(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宜君,師大教育系專案助理教授)
評論人:張峰彬(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13:30-14:20
【健康】
主持人:吳齊殷(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社會變遷與心理健康:20年重覆調查結果的解析(鄭泰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特聘研究員)
評論人:劉錦添(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14:40-16:20
【宗教與居住安排】
主持人:章英華(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
宗教信仰內涵的變遷:19XX~2015(郭文般,臺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評論人:範綱華(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
奉養父母與居住安排偏好的年齡、年代與世代效果:臺灣近三十年的社會變遷(徐慧娟,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教授)
評論人:林如萍(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11月4日
10:20-12:00
【民主政治】
主持人: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
臺灣民眾統獨態度的變遷(Change and Continuity of Taiwanese Attitudes toward Cross-Strait Relations)(俞振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遊清鑫、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評論人:林瓊珠(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Learning Democracy: Democratic Values amo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n Taiwan(張佑宗,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評論人:蔡佳泓(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13:30-14:20
【社會階層流動與態度】
主持人:熊瑞梅(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臺灣社會階層流動的趨勢與動能(謝雨生,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特聘教授)、(陳郁安,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助理)、(陳怡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評論人:蔡淑鈴(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14:40-16:20
【生活品質】
主持人: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快樂世代或跨世代的快樂(廖培珊,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評論人:楊文山(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小確幸,大快樂:臺灣民眾經濟感受的分析(2005-2015)(蔡明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良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理)
評論人:蔡文禎(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

系統號:

C-008342

第五屆「漢化.胡化.洋化」:傳統社會的挑戰與回應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五屆「漢化.胡化.洋化」:傳統社會的挑戰與回應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4日至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正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

聯絡人:

Tel: (05)272-0411 ext.21301~21302

內容簡介:

11月4日
9:30-10:30
【專題演講】
中國傳統史學的挑戰與回應(汪榮祖,國立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10:40-11:50
主持人:王明蓀(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中國古代史學中的「求真」問題──以劉家和先生的相關思考為主線(董立河,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評論人:雷家驥(國立中正大學教授)
楚莊王事跡與楚人的族群意識(李淵,北京師範大學講師)
評論人:戴晉新(輔仁大學教授)

13:00-15:10
主持人:汪高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於闐的佛教遺存與中國早期佛教史若干問題(劉文鎖,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人類學系副系主任)
評論人:郝春文(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兼歷史學院院長)
唐代賓禮研究──亞洲視域中的外交資訊傳遞(王貞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
評論人:耿慧玲(朝陽科技大學教授)
歸義軍歷史上的張承奉時代(趙貞,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評論人:李軍(西北大學教授兼歷史學院副院長)
11至13世紀西夏對河隴地區漢文明的重建(李華瑞,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兼任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
評論人:王明蓀(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15:30-17:40
主持人:黃兆強(東吳大學教授)
The Term Monggol Revisited(甘德星,國立中正大學副教授)
評論人:洪金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
羈縻或直轄:從《可齋雜稿》來看晚宋對廣西邕、宜、融州的掌控(楊宇勛,國立中正大學教授兼總務長)
評論人:黃繁光(淡江大學兼任教授)
清初雲南義學的開展(張秀蓉,國立中正大學副教授)
評論人:顧盼(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
清中期南北學術的分立、一統與《四庫全書》的編纂(薑海軍,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兼歷史學院副院長)
評論人:黃兆強(東吳大學教授)

11月5日
8:30-10:40
主持人:郝春文(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兼歷史學院院長)
唐代後期蘇州鄉村經濟的商品化──以甫裡為例(陳濤,北京師範大學講師)
評論人:蔡宗憲(國立中興大學助理教授)
北魏獻文帝「顯祖」廟號考議(王銘,首都師範大學講師)
評論人:汪高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北朝隋唐政権下の鮮卑系側近官(平田陽一郎,日本國立沼津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準教授)
評論人:李明仁(國立嘉義大學教授兼臺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北朝後宮制度考(松下憲一,日本愛知學院大學准教授)
評論人:蔡幸娟(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

10:50-12:30
主持人:林冠群(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汝能否寬恕汝之敵?──太平天國對待讀書人、旗人的歴史(菊池秀明,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
評論人:
晩清排滿革命中的歷史記憶與民族認同(陳永明,香港大學助理教授)
評論人:
武士道的近代命運(吉澤誠一郎,日本東京大學准教授)
評論人:李若文(國立中正大學教授)

15:30-17:40
主持人:克思明(輔仁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淺析清末民初歷史教科書中的「國恥」與「亡國」話語(李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歷史學院副院長)
評論人:吳昆財(國立嘉義大學教授兼應用歷史學系主任)
文化認同與恪守漢字本位──以近代中國維護漢字言論為中心的考察(湛曉白,北京師範大學講師)
評論人:劉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教授)
十九世紀西人關於中國古史問題的論爭及其文化意義(吳義雄,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歷史學系主任)
評論人:孫隆基(國立中正大學兼任教授)
「歐洲的孔子」──威爾森對於卡萊爾形象的塑造(方志強,國立中正大學教授)
評論人:楊肅獻(國立臺灣大學教授兼歷史學系主任)

17:40-18:10
【綜合座談】
主持人:毛漢光(國立中正大學榮譽教授)
與談人:雷家驥教授(國立中正大學教授)、李帆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郝春文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吳義雄教授(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系統號:

C-008461

新絲路.新思路:2016年成功大學世界史學術會議

新絲路.新思路:2016年成功大學世界史學術會議

標題:

新絲路.新思路:2016年成功大學世界史學術會議

時間:

2016年11月4日至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文學院b1修齊講堂(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人:

E-mail: worldhistory@ncku.edu.tw

內容簡介:

9:50-10:50
【主題演講】
全球化世界裡的東南亞穆斯林:西方化、阿拉伯化以及本土化的回應(Martin van Bruinessen)

11:00-12:30
►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新絲路」議場
【中東政治、宗教、文化變遷】
主持人: 林長寬
巴勒斯坦抵抗概念的歷史探討(1920s-2006)(包修平)
追尋獨立自主:一戰初期英國與伊朗的外交關係(1914-1915)(陳立樵)
Religious Transformation in Safavid Iran during the 16th Century(顧朋(Mahmud Qurbani))

►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新思路」議場
【古典世界的政治與文本】
主持人: 王明月
雅典的民主與法治(黃俊龍)
古羅馬共和傳統的延續與變革:奧古斯都時代文學的政治意涵(莊方旗)
Aristophanes喜劇《和平》的觀眾(許家琳)

14:00-15:30
►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新絲路」議場
【中亞文明之傳統與現代性】
主持人: 許守泯
後共時期的中亞伊斯蘭(趙竹成)
Modern Islamic Development in Kazakhstan, the case of Hizmet Movement (Osman Cubuk)
The formation of the cross-border urban markets as an evolution of clos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along the Silk Road: A case of Qing and Ozbek state's relations(Mirkomil Sadikov)

►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新思路」議場
【公共衛生與醫療史】
主持人:王秀雲
都會脈絡下的西方現代健康意識型態(郭秀鈴)
傳染病、貧窮與犯罪:論十九世紀上半葉法國公共衛生問題之轉向(陳樂元)
上海衛生學:十九世紀晚期的英國醫學觀點(李尚仁)

15:50-17:20
►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新絲路」議場
【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往來及互動】
主持人:陳計堯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紀念性地名(康培德)
十七世紀馬尼拉與南亞的貿易初探(方真貞)
華人與馬來聯邦的錫生產及檳城的錫貿易(1895-1930)(吳龍雲)

►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新思路」議場
【動亂與轉變】
主持人:王琪
為德性辯護:1790年代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政治反思(汪采燁)
1798年愛爾蘭抗英運動的影響(張勝柏)
History of Turkish Emigration to Europe: A Critical Survey on Cultural Identity(邱柏宏(Burhan Cikili))

11月5日
9:00-10:30
►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新絲路」議場
【現代印尼伊斯蘭的發展】
主持人: Martin van Bruinessen
連結東亞與東南亞的伊斯蘭史學新視野:印尼穆斯林學生在臺灣的宣教活動(邱炫元)
Islam as a Protest: Indonesian Muslim Responses to Hassan Hanafi’s and Ali Shari’ati’s Thought (Mujiburrahman)
Discoursing Foreign Influences on Islamo-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Indonesia (Frank Dhont)

►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新思路」議場
【歐洲文化史】
主持人:李鑑慧
從私人宅邸到國家藝術文化遺產:十八世紀後期到十九世紀初印刷文化中的英國鄉間別墅(謝佳娟)
印刷書、性別與政治:論法國舊制度時期貴族的出版實踐(秦曼儀)
巴黎「不協調藝術」展:反藝術與世紀末文化(楊尹瑄)

10:50-11:50
►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新絲路」議場
【南亞宗教文化史論述】
主持人:陳玉女
真理與身體之試煉:論中世印度之神意裁判(黃柏棋)
從經到論:印度佛教思想史上的重大變遷(關則富)

►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新思路」議場
【歐美史學史】
主持人:塗永清
俄國史學思考的創新之路(陳仁姮)
中世紀的德意志騎士團國家史在近現代德波民族鬥爭下的政治工具化(杜子信)

13:10-14:40
►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新絲路」議場
【近代東亞政治與外交】
主持人:張啟雄
明清之際東南沿海遺民與越南佛教的發展(李貴民)
中華民國時期的琉球政策(林泉忠)
明治時期對清條約改正的檢討──「分島改約」交涉與外務卿井上馨(李啟彰)

►國際會議廳第二演講室「新思路」議場
【科學史】
主持人:楊倍昌
從「中國即田野」到「中國為研究領域」:二十世紀上半葉美國史密梭尼恩研究院於民國時期中國的科學探險(洪廣冀)
以圖為鑑:圖象史料在當代生物醫學史的啟示(區曣中)
希臘古典醫學與現代醫學病歷中的個人歷史(郭莉娟)

15:00-16:30
【歷史與記憶】
主持人:鄭梓
The Europeanisation of the culture of remembrance of 20th century European history(陶克思(Christoph Thonfeld)
新德國國族記憶空間之建構:從「史家論戰」到「浩劫紀念碑」(潘宗億)
文化記憶與歷史文化:公眾史學的理論基礎(陳恒安)

系統號:

C-008469

「近代啟蒙脈絡中的思想論爭」第二次小型研討會 ——「倫理與人道」

「近代啟蒙脈絡中的思想論爭」第二次小型研討會 ——「倫理與人道」

標題:

「近代啟蒙脈絡中的思想論爭」第二次小型研討會 ——「倫理與人道」

時間:

2016年11月9日(週三)

地點: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內容簡介:

9:30-10:50
主持人:黃冠閔
現象學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倪梁康,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
羞感倫理何以是自律的?(張偉,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

11:00-12:20
主持人:汪文聖
康得論同情(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現象學與海德格的人道主義(吳俊業,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14:00-15:55
主持人:陳瑋芬
民國初年「博愛人道主義」的興起及其難局(章可,上海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
《學衡》的普適主義文化觀──兼論其關於人道主義之論述(郭亞珮,University Lecturer,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the Netherlands)
人道主義在近代中國的思想內涵及其限制:以周作人為例(羅久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6:15-17:35
主持人:錢永祥
對蘇聯電影《一個人的遭遇》的解讀(餘敏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五四的幽靈:「人道主義」爭論中的發展與堅持(楊貞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系統號:

C-008448

2016第五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標題:

2016第五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時間:

2016年11月11日(週五)

地點:

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政府、屏東縣阿緱文學會

聯絡人:

Tel: (886-8)766-3800轉35201;E-mail: pingtungliterature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9:20-10:20
【專題演講】
由史前到現在:鳥瞰原住民族文化與文學(浦忠成,考試委員)

10:30-12:20
主持人:廖振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關於「山豬毛」的一種觀看(簡銘宏,輔英科技大學共同教育中心)
評論人:李錦旭(屏東大學社發系)
馬卡道書寫及其認同的形成(劉俊雄,仁德醫護專校通識教育中心)
評論人:郭東雄(屏東大學原民專班)
朝聖儀式:達德拉凡‧伊苞《老鷹,再見》中的西藏書寫與返鄉路徑(林秀蓉,屏東大學中文系)
評論人:顏美娟(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尋找回家的路──一個原住民文學主題的考察(傅怡禎,臺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
評論人:廖淑芳(成功大學臺文系)

13:40-15:30
主持人:劉明宗(屏東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差異與自我認同:原住民「獵人文化」的劇碼與操演(黃靖慧,成功大學臺文所博士班)
評論人:王應棠(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我族與他者,疆界之內外──魯凱、排灣、布農與卑南作家的在地與他方書寫(趙慶華,國立臺灣文學館)
評論人:魏貽君(東華大學華文系)
是Emic或Etic?論盧克彰的原住民書寫(郭澤寬,東華大學臺文系)
評論人:唐毓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文學的極地──以臺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文學書寫為例(董恕明,臺東大學華文系)
評論人:陳惠齡(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系)

16:00-17:40
【綜合座談:原住民文化與書寫】
主持人:臺邦.撒沙勒(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
與談人:奧崴尼.卡勒盛、利格拉樂.阿、巴代、亞榮隆.撒可努

系統號:

C-008470

回眸.凝視――2016年明清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回眸.凝視――2016年明清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11日至1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一館3樓A302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古典文學的「物」與「我」研究團隊、明清研究中心、古典文學藝術與文獻研究室

聯絡人:

Email: qing.emotion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11月11日
9:30-10:30
【主題演講】
主持人:康來新(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回眸與凝視:明清文學文化研究之未來(蔡英俊,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10:40-12:10
主持人:汪榮祖(中央大學)
清代江南士林的文字緣及其文字力量崇拜(羅時進,蘇州大學)
講評人:王鴻泰(中研院史語所)
學屬對覘器識──明清士人的啟蒙教育、對句練習與文人性格的形成(王鴻泰,中研院史語所)
講評人:汪榮祖(中央大學)
「發覆見寶璧」:晚清戰時財政協濟研究散論(劉增合,暨南大學)
講評人:林文凱(中研院臺史所)

13:30-15:00
主持人:沈惠如(東吳大學)
明末清初詞曲的合流與分途──以祝壽詞曲為考察(高美華,成功大學)、(林和君,實踐大學)
講評人:孫克強(南開大學)
汪笑儂和他的朋友們,或,如何打造新世紀名伶(鍾欣志,中正大學)
講評人:李元皓(中央大學)
明清易代世變與戲曲行頭的突破性發展(李元皓,中央大學)
講評人:沈惠如(東吳大學)

15:30-17:00
主持人:康來新(中央大學)
明清的履歷圖誌與媒介轉型(毛文芳,中正大學)
講評人:曹淑娟(臺灣大學)
《清詩別裁集》之僧詩創作情況與美學特色(潘筱蒨,拉曼大學)
講評人:廖肇亨(中研院文哲所)
論清代兩部《紅樓夢傳奇》對原著小說的接受 (胡衍南,臺灣師範大學)
講評人:康來新(中央大學)

11月12日
8:50-9:50
【主題演講】
主持人:王力堅(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楊龍友《山水移》及其實景山水畫分析(胡曉明,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

10:00-12:00
主持人:胡曉明(華東師範大學)
明代詠蘭詩及其相關問題考述(王偉勇,成功大學)
講評人:王力堅(中央大學)
王漁洋宗宋論(白一瑾,北京大學)
講評人:徐國能(臺灣師範大學)
《陶庵夢憶》中的張岱親人(龍亞珍,中央大學)
講評人:白一瑾(北京大學)
黃宗羲與明清壽序(趙永剛,貴州大學)
講評人:王基倫(臺灣師範大學)

13:30-15:00
主持人:王偉勇(成功大學)
中興的期待與詞鬼的判斷──《納蘭性德集》例言(施議對,澳門大學)
講評人:王偉勇(成功大學)
試論「清詞中興」(孫克強,南開大學)
講評人:施議對(澳門大學)
選本批評與清代詞壇的統序建構
講評人:孫克強(南開大學)

15:30-17:00
主持人:羅時進(蘇州大學)
明清之交江南太倉之梅村與南園(嚴志雄,香港中文大學)
講評人:羅時進(蘇州大學)
黃河、錯覺與新的語言:論《老殘遊記》的景物描寫(許暉林,臺灣大學)
講評人:呂文翠(中央大學)
談乾嘉以來崑劇摺子戲的整編脈絡與藝人的再創造──以《繡襦記.剔目》為例(謝俐瑩,文化大學)
講評人:黃思超(中央大學)

系統號:

C-008484

2016臺中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

2016臺中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6臺中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12日至13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中興大學文學院人文大樓一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聯絡人:

葉小姐,Tel: 04-22289111#52103

內容簡介:

11月12日
9:20-10:2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李君山(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清代客家鄉東勢、新社地區的土地開墾(溫振華,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

10:40-12:00
【第一場次:歷史與遷移】
主持人:溫振華(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
中部客家移民足跡——以臺中市太平區為例(邱正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與談人:何孟興(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日治時期臺中盆地東北角的客家土地開墾(許世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李宗信(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

14:00-15:40
【第二場次:族群研究】
主持人:河合洋尚(大阪國立博物館研究戰略中心助理教授)
從汀州到臺中——筏子溪流域汀州族群的發展(黃豐隆,臺中市鄉土文化學會創會理事長、聯合大學資工系副教授)
與談人:蘇全正(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乾隆時期大臺中地區粵籍客家分佈與遷移(吳正龍,彰化縣立員林國小教師)
與談人:許世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客家族群的神話建構——羅香林「中原源流論」的另一種解讀(黃信洋,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與談人:郭佳玲(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16:00-17:40
【第三場次:社會與文化】
主持人:韋煙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歷史記憶的資源化與文化遺產保護——以粵東梅城的宗族公園建設為例(河合洋尚,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副教授)
與談人:湯錦臺(紐約兩岸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石岡土牛劉氏金玉滿堂《吉簿》(1891-1928)的社會史料價值(蘇全正,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與談人:孟祥瀚(臺灣古文書學會理事長)
雲林縣詔安客家宗族之研究(黎淑慧,明新科技大學社會科學教學中心副教授兼多元族群文化中心主任)
與談人:邱彥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11月13日
9:00-10:40
【第四場次:語言與文學(I)】
主持人:湯錦臺(紐約兩岸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臺中東勢客家女詩人邱和珍錘鍊漢詩實例——論《東山吟草》與《東山吟社邱東瀛邱和珍父女詩集》重出詩之詞句差異
與談人:陳瑛珣(僑光科技大學旅館與會展管理系副教授)
甘耀明鄉土書寫的語言運用——以《殺鬼》為中心
與談人:葉連鵬(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語言的「底層」與「表層」——論客語「母親義」親屬稱謂的地理分佈與歷史發展
與談人:韋煙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11:00-12:10
【第五場次:語言與文學(II)】
主持人:洪惟仁(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退休教授﹨創系系主任)
北部客家二次移民的客家話特點——以彰化縣埤頭鄉大湖村客家話為例(張屏生,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洪惟仁
馬來西亞詩巫大埔客語的特徵(劉佳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生)
與談人:江俊龍(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14:00-15:10
【第六場次:社區營造與文創產業】
主持人: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立足移民史實,建構體現吾民之魂的臺中客家文創環境(湯錦臺,紐約兩岸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與談人:吳賢俊(僑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二律悖反困境下的客家老街意象設計策略——以後裡墩仔腳街區營造為例(陳瑛珣,僑光科技大學旅館與會展管理系副教授)
與談人:游惠遠(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15:30-17:00
【第七場次:綜合座談會】
主持人:劉宏基(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與談人:吳素萍(寶島燻樟實業社社長)、張瑞年(臺灣姓氏研究學會理事)、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許明鎮(臺灣源流主編)、湯錦臺(紐約兩岸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謝張瑞僑(臺中市後裡客家協會理事長)

系統號:

C-008462

「臺灣東半部一千年前後的文化樣相」學術研討會

標題:

「臺灣東半部一千年前後的文化樣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15日(週二)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

聯絡人:

Tel: (02)2782-9555*675;Email:cfas@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9:10-11:30
主持人:陳光祖
植物園文化所見東部文化要素及其所隱含之文化意涵(朱正宜,庶古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宜蘭縣淇武蘭遺址的下文化層研究(陳有貝,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花蓮北段金屬器早期考古文化的破裂與連續:一個初步構想(趙金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兼臺灣東南亞考古研究室召集人)

12:40-15:00
主持人:臧振華
花蓮縣富裡山遺址史前文化內涵初探(李坤修,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金崙遺址陶器紋飾研究(葉美珍,國立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鐵器時代臺灣南端聚落與東海岸的文化交流(李匡悌,本所研究員兼考古學門召集人)、(王冠文,英國雪菲爾大學考古學系博士生)、(Caroline Jackson,英國雪菲爾大學考古學系教授)、(飯塚義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技師)

15:20-17:40
主持人:趙金勇
屏東近山地區Chula遺址的重要性及其文化意義(陳維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屏東縣望嘉舊社遺址的文化內涵與人群移動(顏廷伃,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博士)
屏東縣來義舊社的內涵――以邏發尼耀頭目家屋為例(郭素秋,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查諾巴厄(來義部落邏發尼耀家族頭目)

系統號:

C-008363

「第六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臺灣的時代轉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六屆日記研討會:日記中臺灣的時代轉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17日至18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116會議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11月17日
9:10-10:40
【第一場:殖民者的日記與日記中的殖民者】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從「殖民者的日記」看「日記中的殖民者」:《三好德三郎的臺灣記憶》與臺灣總督府實業(曾齡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與談人:李力庸(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
日本人日記中的臺灣人(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與談人:吳文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11:00-12:30
【第二場:日記中的遊記】
主持人:李今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主任)
銘刻地景:日記中的臺灣旅行敘事(林淑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與談人:黃美娥(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兼所長)
一位殖民地官僚的視察與休閒:以《內海忠司日記》為例(林丁國,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與談人: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14:00-15:30
【第三場:日記中的休閒活動(一)】
主持人:李盈慧(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教授)
近代臺灣的休閒式狩獵:以日記為主的探討(鄭麗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李鑑慧(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副教授)
黃旺成的閒暇生活:混生的近代文人休閒(徐聖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與談人: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5:50-17:20
【第四場:日記中的休閒活動(二)】
主持人:李若文(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
灌園先生躓足:日記與漢詩文的日常休閒與政治(陳淑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與談人:廖振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新觀眾登場:以1910-20年代《黃旺成先生日記》中的戲劇記事為中心(石婉舜,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與談人:陳龍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11月18日
9:00-10:30
【第五場:日記中臺灣人的消費與保險】
主持人:許世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兼所長)
世界經濟大恐慌階段臺人精英的日常消費、金融與就業:以日記資料為中心(1929-1933)(陳家豪,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博士)
與談人: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從商業保險到社會保險:日記中臺灣人的保險經驗與經營(連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碩士)
與談人:張怡敏(中國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助理教授)

10:50-12:20
【第六場:日記中的女性】
主持人: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丈夫日記中的妻子:以林獻堂、張麗俊、黃旺成為例(李毓嵐,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陳文松(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家庭觀與母親角色的變遷:以楊水心與陳岑日記為例(陳玉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楊麗祝(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

13:30-15:45
【第七場:日記中時代轉換】
主持人:許紫芬(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由熱連遮城日誌看1650年代的臺灣貿易(林偉盛,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鄭維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戰爭時期臺灣的夜間生活:以燈火管制為中心(林蘭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蔡錦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從日記中的疾病紀錄考察臺灣近代衛生變革(范燕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劉士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6:05-17:35
【第八場:日記中重大事件的描述與記主的心態】
主持人: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臺灣民報》中有關重大事件的取材與描述(莊勝全,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與談人:楊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從《黃繼圖律師日記》看戰後臺灣幾個重大政治事件在心態史上的意義(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副教授)
與談人: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7:35-18:00
【綜合討論】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蘭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C-008373

「徘徊文字間──聽他們談林文月」研談會

標題:

「徘徊文字間──聽他們談林文月」研談會

時間:

2016年11月19日(週六)10:00-17:45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F國際會議(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趨勢教育基金會、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陳小姐,Tel: (02)2733-0510#23

內容簡介:

10:10-11:10
【大師演講:徘徊文字間】
引言人:李隆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暨系主任)
主講人:林文月

11:10-12:30
主持人:王美秀(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助理教授)
從傾聽到融通──林文月先生的古典文學研究(陳昌明,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13:40-14:55
主持人:胡耀恆(臺灣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
生花妙筆游於譯:謹談林文月先生日本文學翻譯的特色與貢獻(朱秋而,臺灣大學日文系教授)

14:55-16:15
主持人:陳義芝(師大國文系教授)
林文月先生的散文寫作(何寄澎,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16:30-17:45
【綜合座談】
主持人:柯慶明(臺灣大學中文系中文系/臺灣文學所教授)
與談人:李京珮(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楊富閔(作家)

系統號:

C-008416

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研究會第二次年度大會暨「東亞文學場:臺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國際學術研討會

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研究會第二次年度大會暨「東亞文學場:臺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研究會第二次年度大會暨「東亞文學場:臺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25日至2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清華大學清華會館、人文社會學院A202演講廳(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行政院科技部、國立清華大學

內容簡介:

11月25日
9:30-10:30
【基調演講】
反帝國主義的國際主義:日據下朝鮮與臺灣的文學連帶(金在湧)
口譯:李海英

10:35-12:25
【知識轉譯與文化翻譯】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施淑
在偽滿的老作家托了我們的遺囑:關於馬尋《風雨關東》(岡田英樹發表,大久保明男口譯)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東亞殖民地文學:以偽滿洲國文學為中心的考察(劉曉麗)
何謂「滿洲國語」?:考察雜誌《滿洲國語》的創刊及其言說(大久保明男)

13:30-15:00
【文學建構中的東亞形象】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劉曉麗、波田野節子
滿洲國文壇建設論爭時期的文學社團與文藝創作:以《大同報》副刊為中心的考察(劉恆興)
偽滿洲國抵抗文學的「地下書寫」(蔣蕾)
聲與光的短暫交匯:廣播和電影在「滿洲國」的合作事業(代珂)

15:30-17:00
【文本越界與主體重塑】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代珂
流亡的娜拉:左翼文化走廊上的蕭紅話語(柳書琴)
眼目之教:日本佔領區的博覽會與帝國規訓(陳玲玲)
偽滿洲國童話「鬼畜米英」的修辭與獻納文體(陳實)

17:20-18:00
【圓桌座談一: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與跨文化交涉研究】
主持人:陳萬益
與談人:金在湧、劉曉麗、李海英、大久保明男、柳書琴

11月26日
8:40-10:10
【翻譯.殖民地意象.文化空間】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黃惠禎
三○年代日本雜誌媒體與殖民地作家的關係:以臺灣/普羅作家楊逵為例(王惠珍)
臺灣的殖民地文學概念之形成:一個臺灣新文學的定義過程(郭誌光)
「蕃婦」形象中的二元對立與殖民地問題:以真杉靜枝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作品為主(簡中昊)

10:25-11:55
【移民.他者.異文化雜糅】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蔣蕾
日據時期撫順炭鑛與中韓小說(金昌鎬)
萬寶山事件與中韓作家的文學應對(任秋樂)
論偽滿洲國朝鮮系作家的三個類型(李海英)

13:10-14:40
【後殖民的文化政治學】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陳玲玲
日據與現代的記憶:韓國對親日詩人的受容與批判(金尚浩)
心的戰爭:蕭金堆〈命運的洋娃娃〉中的戰爭記憶與臺韓友誼(崔末順)
體制殖民期東亞文學研究的地緣政治:以作為方法的滿洲為中心(張泉)

15:00-17:15
【東亞文本的生產語境與文化脈絡】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林以衡
日治時期臺灣新竹鄭氏家族的文化抗衡:以1929年全島書畫大會為觀察視角(徐淑賢)
游移於「美術」與「文人技能」之間:臺灣傳統文人曹秋圃1930年代的書法觀(陳令洋)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陳實
「發現」滿洲:拜闊夫小說中的「密林」與「虎王」意象(蔡佩均)
雙面媽祖:戰爭期前後皇民化下臺灣媽祖形象的同體異心研究(石廷宇)

主持人暨特約總評:白春燕
日治女作家的「新路徑」:張碧淵〈羅曼史〉及其「新感覺派」的在地生產(陳俊益)
戰時日本知識階層與穆時英的交流──從《文學界》追悼特輯到夭折的文藝團體「中日文藝家聯盟」(彭雨新)

17:25-18:00
【圓桌座談二:議題深化與會議總結】
主持人:林瑞明
與談人:王惠珍、岡田英樹、張泉

系統號:

C-008475

第十屆漢代文學與思想暨政大中文系創系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十屆漢代文學與思想暨政大中文系創系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屆漢代文學與思想暨政大中文系創系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1月26至2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會議室、330111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吾家珍,Tel: 02-2938-7042

報導者:

洪敬清(政大中文所)

內容簡介:

11月26日
9:30-10:30
►309會議室
論〈七諫〉、〈九懷〉、〈九歎〉、〈九思〉對屈原主體的重構(許又方)
西漢司馬相如《大人賦》研究(蘇瑞隆)

►111會議室
由「中和」與「遺音」探討秦漢樂教思想(林素娟)
鹽鐵會議的政治義涵新探──霍光的意圖與桑弘羊在處境認知上的盲點(林聰舜)

10:50-11:50
►309會議室
由「諷上」到「頌德」——以《魯靈光殿賦》為例談漢賦文學功能的變化(孫少華)
《廣成頌》與東漢禮制和賦體文學的變遷(蔣曉光)

►111會議室
重談鄭玄「慎獨論」(蘇費翔)
漢末子學的復興與經學的關係(林惟仁)

13:30-14:40
►309會議室
北京大學藏漢簡《反淫》考論(傅剛)
尹灣漢簡《神烏賦》字詞考釋二則(肖聖中)

►111會議室
《淮南萬畢術》研究序説(有馬卓也)
論汪榮寶《法言疏證》 (徐興無)

15:00-16:30
►309會議室
漢代圖像的教化意義(過常寶)
漢代文學與圖像關係敘論(許結)
漢魏佛教與文學關係考論(高文強)

►111會議室
魏了翁《毛詩要義》與漢唐詩經學(張文利)
閱讀「漢代」:1930 年代前後的漢代『邊緣』論述及其學術史上的意義(周志煌)
石渠閣議之經學史上意義──樹立「稱制臨決」典型與經說分化的開始(李康範)

16:40-17:40
►309會議室
漢武帝戾太子事之唐代文學書寫省思(吳儀鳳)
諷諭與焦慮──李白天寶初年的神仙、美人論述及其漢賦解讀(許東海)

►111會議室
《說文解字.敘》所見「文」與「字」的屬性談古代中國人的文字觀(河泳三)
論《北大漢簡(三).周馴》的抄本時代與底本來源(蘇建洲)

11月27日
9:00-10:00
►309會議室
《孝經鄭注》文獻真偽與思想價值探究(莊兵)
《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一系圖說之漢《易》象數本色(陳睿宏)

►111會議室
狩野直喜的漢代公羊學(連清吉)
講題待定(吳志雄)

10:20-11:50
►309會議室
嚴可均輯校〈蜀王本紀〉之誤漏舉要(張峰屹)
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史記》中的詈罵語(宋韻珊)
北大漢簡文字形近偏旁辨析(林宏明)

►111會議室
《孔家坡漢簡.告地書》所見生命教育及影響(洪燕梅)
器物上的「新」面貌:王莽時期銅鏡、錢幣、度量衡的文化觀察(吳旻旻)
幾種漢代鏡銘補說(陳劍)

系統號:

C-008423

知識營養.文化力量──蔣渭水先生臨牀講義95周年紀念論壇

知識營養.文化力量──蔣渭水先生臨牀講義95周年紀念論壇

標題:

知識營養.文化力量──蔣渭水先生臨牀講義95周年紀念論壇

時間:

2016年11月30日(週三)9:00-18: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F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聯絡人:

蔡先生,Tel: 2361-9132#351;E-mail: ccstcc@ncl.edu.tw

內容簡介:

9:35-10:20
【專題演講(一)】
主持人: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從「發現蔣渭水」到「守護蔣渭水」(黃煌雄,臺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

10:40-11:25
【專題演講(二)】
主持人: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外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蔣渭水與臺灣的知識現代化(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11:25-12:25
【第一場:蔣渭水對臺灣教育文化的貢獻】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蔣渭水的同志對「補習教育最大量」的實踐(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蔣渭水的「臺灣文化」概念(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13:30-14:30
【第二場:臺灣終身教育之發展與演進】
主持人:黃月麗(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
高齡化與終身教育發展──從終身教育的先知先行者蔣渭水談起(李建興,臺灣省教育會理事長)
臺灣終身教育的發展──從蔣渭水時代的補習教育到終身學習(黃富順,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講座教授)

14:30-15:30
【第三場:報刊出版與圖書館報刊閱覽服務】
主持人: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想像蔣渭水在二十一世紀的行止(林聖芬,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
蔣渭水與臺灣文化啓蒙運動──兼論圖書館如何提供當時報紙之利用(宋建成,國家圖書館退休副館長)

15:50-16:50
【第四場:圖書館知識服務與閱讀推廣】
主持人:柯皓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蔣渭水〈臨牀講義〉近百年後的臺灣圖書館事業(鄭來長,國立臺灣圖書館館長)
嬰幼兒閱讀運動與圖書館(張杏如,信誼基金會董事長)

16:50-17:50
【第五場:知識經濟與資訊素養】
主持人:薛理桂(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
從知識營養到資訊素養(楊美華,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退休教授)
從知識營養到知識經濟(陳昭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有意參加此論壇者,請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系統號:

C-008490

「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研討會

「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研討會

標題:

「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8日至10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舊館3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計畫」委員會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E-mail: hsiaotao@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2月8日
10:20-12:00
主持人:黃樹民
返鄉路遙遙:原住民知識青年從事部落工作行動經驗分析(方喜恩(Besu PIyas))
評論人:黃約伯
陌生人總幹事?從人類學家成為田野地的公共事務推動者開始思考起
評論人:盧建銘

13:30-15:10
主持人:汪明輝
部落的資源競合:東河村的例子(雅衛依・撒韻(Yawi Sayun))
評論人:林益仁
小米復耕:Kasavakan文化復振實踐歷程(卓幸君)
評論人:葉秀燕

15:30-17:10
主持人:林茂安
共謀生機:我在原住民聚落的社會實踐(林華嫆)
評論人:葉淑綾
歷史書寫與部落政治:一個漢人在排灣部落的學習與實踐(林文正)
評論人:童元昭

12月9日
9:10-10:10
主持人:王雅萍
從自己自己到一起一起:從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談部落工作者的跨文化經驗與反思(黃盈豪)
評論人:邱韻芳

10:20-12:00
主持人:日宏煜
以部落照顧為例初探共管機制的形成(宋聖君)
評論人:劉欣怡
這世代下的原鄉孩子(芙代・穀木・母那烈)
評論人:比令・亞布

13:30-14:20
主持人:裴家騏
環境NGO與部落的遭逢:以東海岸比西裡岸部落為例(李昀)
評論人:藍姆路・卡造

14:40-16:20
主持人:孫大川
蘭嶼達悟族傳統生態知識與現代環境治理之結合(董恩慈(Syaman Lamuran))
評論人:胡正恆
原住民族部落發展的再思考:從農業的經驗談起(羅恩加)
評論人:李宜澤

16:30-18:00
【圓桌論壇】
主持人:童春發
與談人:官大偉、陳文德

12月10日
9:10-10:00
主持人:蔣斌
嘎色鬧部落產業發展問題探討(邱家樺)
從兒少陪伴到部落培力:部落的課輔班與團隊組織之路(陳誼珊)
重拾記憶:馬烈霸部落母語地名的紀錄與認識(許明正)

10:20-11:20
主持人:蔡志偉
文化展演:以安坡村為例(蔣偉光)
禮納裡「部落雜工」部落生活(戚雅築)
從田野到石桌板上的實踐共用旅行(邱文福)

12:50-14:00
【綜合討論】
主持人:餘舜德
與談人:許俊才(Kui Kasirisir)、黃智慧

系統號:

C-008446

宋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記與宋人的知識建構

宋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記與宋人的知識建構

標題:

宋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記與宋人的知識建構

時間:

2016年12月17日至18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C310(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及歷史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nthuclmeetingoractivities@gmail.com

報導者: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及歷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12月17日
11:00-12:00
專題演講(黃寬重)

13:30-15:00
【第一場次】
主持人:黃寬重
從《夷堅志》和其他筆記來看宋代的茶館(平田茂樹)
筆記中的南宋世界(1128-1224)(祝平次)
時間的形狀:南宋筆記與文化記憶的歷史化知識論(Ari Levine)

15:30-17:30
【第二場次】
主持人:夏長樸
宋人筆記論創意造語、自成一家(張高評)
宋代筆記中的种放(侯道儒)
論「筆記體傳記」(朱剛)
稀見史料與王安石後裔考──兼辨宋代筆記中相關記載之訛(劉成國)

12月18日
10:00-11:30
【第三場次】
主持人:張高評
《六一詩話》與唐宋之際詩本事傳奇色彩的淡化(劉寧)
陸游筆記與詩歌「忠義」書寫之比較(黃奕珍)
南宋方志、筆記、類書與地誌文學景觀、詩跡形成(張蜀蕙)

12:30-14:30
【第四場次】
主持人:劉靜貞
北宋筆記中的政治意識與書寫:以《歸田錄》及《龍川別志》為中心(李貞慧)
從《參天臺五臺山記》來看宋代的接待(塩卓悟)
試論道學史上的呂本中——以筆記及相關材料為中心(吳國武)
呂大臨的《東見錄》(Jeffrey Moser)

15:00-16:30
【第五場次】
主持人:梁庚堯
南唐遺民筆記中的歷史書寫(李卓穎)
閒談、紀實與對話:宋人筆記中的訊息傳遞(廖咸惠)
Representations of Migration in Tenth-Century and Early Song Biji.(Nicolas Tackett)

16:30-17:30
【圓桌討論暨閉幕儀式】

系統號:

C-008441

「情生驛動:從情的東亞現代性到文本跨語境行旅」國際學術研討會

「情生驛動:從情的東亞現代性到文本跨語境行旅」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情生驛動:從情的東亞現代性到文本跨語境行旅」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22至23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第二綜合大樓8樓會議廳、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一館3樓國際會議廳A302(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臺灣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qing.emotion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12月22日
清華場次
►國立清華大學第二綜合大樓8樓會議廳

9:10-10:05
【院士演講】
主持人: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晚清文學:我的幾條文化思考線索(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10:20-12:00
【異域想像與文本行旅】
主持人:李歐梵
視覺奇觀與權力地理──《點石齋畫報》的南洋文化敘事(鄭文惠,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革命理想、異域生活與羈旅抒懷:清末民初南社文人的南洋經歷與寫作心態(張惠思,馬來亞國立大學中文系)
中國新文學的傳入韓國在1920-30年代(宋寅在,韓國翰林大學翰林科學院)
想像世界,虛構旅行:論鄒弢《三洲遊記》對晚清海外遊記的回應/對話/競逐(顏健富,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13:00-14:20
【情感感官與譯介文化】
主持人:陳建華(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康德、臭魚與噁心感:氣味的政治社會學,1800s-1940s(黃雪蕾,英國愛丁堡大學東亞系)
唯美.情死.戀屍:論周瘦鵑作品中的「世紀末」情調(潘少瑜,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重述莎士比亞與情感的再建構:查爾斯與瑪琍藍姆的《莎士比亞故事集》和林紓的《吟邊燕語》孫宓,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14:20-15:40
【國族政治與俠義敘事】
主持人:陳平原(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刀與劍的世界:日治時代臺灣漢文小說俠/武士/騎士敘事的文化交錯、國族想像與身體政治(黃美娥,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烏有之邦抑或美麗新世界:謝雪漁通俗小說中的俠義主題與政治寄寓(林姵吟,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鐵筆硬論著春秋——葉榮鐘的史/傳書寫與民族敘事(徐秀慧,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

15:55-17:15
【文本跨語境行旅】
主持人:劉紀蕙
風景的漂移與發現——晚清畫報中的景觀及其闡釋(陳平原)
論吳興華 (1921-1966) 詩學的傳承與流轉(陳國球,香港教育大學文學與文化學系)
從「一分為二」的文本跨語境轉移談「情」的主觀機制(劉紀蕙)

12月23日
中央場次
►國立中央大學文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9:15-10:10
【院士演講】
主持人:劉紀蕙
情.動.力:從梁啓超到朱謙之(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

10:25-11:45
【紅樓夢境與兒女之情】
主持人:夏曉虹(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從海上「紅樓」脈絡看「文心」易代(呂文翠,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戀愛課堂:中國現代文學與上海公園(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從兒女之私到男女戀愛:「五四」時期婦女報刊上的戀愛問題(黃錦珠,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12:50-14:10
【家園重構與故土尋蹤】
主持人:王力堅(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自我放逐中的家園建構——葉紹袁《甲行日註》中的自然景觀與情感體驗(凌筱嶠,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
雕橋行樂——晚明清初真定梁氏園林之建構與題詠(王學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變形的故都,有情的測繪(宋偉杰,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14:10-15:50
【形態衍異/譯與文體凝定】
主持人:陳國球
論都賀庭鐘對〈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翻譯與改編(許暉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域外之眼的跨文化觀照:《大英圖書館特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精華》中「戲劇組畫」的討論(李元皓,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章回小說」:一個19世紀新概念的形成(張麗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香港後遺民寫作(1842-1942)(黃念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16:05-17:25
【專題座談:情的東亞現代性】
主持人: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林紓筆下的甲午戰爭情意結(夏曉虹)
從「表情」到「表演」――民初文學、戲劇與電影的感情與審美轉型(陳建華)
友情演出――民初雜誌如何表現女性情誼(胡曉真)

系統號:

C-008431

2017文化研究年會:鬥.陣.行(Struggle.Alliance.Action)

標題:

2017文化研究年會:鬥.陣.行(Struggle.Alliance.Action)

時間:

2017年3月11日(週六)

地點:

淡江大學(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主辦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

聯絡人:

E-mail: csa.taiwan@gmail.com

內容簡介:

2017文化研究年會將探究「鬥陣」的多層意涵,詰問「鬥陣」的集結與行動方式。「鬥」(struggle)之於內,可以是文學藝術創作者或運動者,跟形式、素材、禁忌、傳統的內在爭鬥。「鬥」之於外,是國族、社群集聚與分離之間的張力、文藝流派陣線的競合、社會運動中的路線和群我關係、行動的選項和結果。「鬥陣」這個主題,不但意味著個人或集體的作戰選項,亦提供了對「同在一起」(together-ness) 與聯盟(alliance)的想像反思、也呼應了數位文化裡跨形式、媒介「混雜裝配」之聚合(aggregation)。不管是文學與美學路線之爭,跨國社會運動,集體政治的暴力,網路與實體的集結發聲,新公民運動,性別多樣性的衝突,勞動權的抗爭,多元成家伴侶議題,人與物件、與動物的共處同行,皆開啟了鬥陣的多元詮釋與行動可能。這當中,鬥陣行不行、鬥陣如何行、能行到何處,都有其當代的新意義與開展。
子議題包括:
1.文學、美學中之連結與抵抗
2.人文及社會學科的危機與轉機
3.性別研究與酷兒多樣性
4.文化資產的政治與經濟
5.動物研究與實踐
6.物質文化研究
7.生態論述的新舊典範轉移
8.影像、音樂、跨美學、藝術行動
9.勞動、抵抗與新社會運動方式
10.災難、危機與公民行動
11.身體性、身心障礙、障礙社運
12.旅行書寫的行動與文化越界

I.投稿型式:
i.本次會議接受自組panel以及與本次年會主題相關之個人學術論文發表,惟自組panel具有優先權。自組panel由規劃者統一寄出摘要,摘要需包括panel題目及主題說明(500字)、各篇論文摘要(500字)、panel成員個人簡歷及聯絡方式。個人發表,需提供中文摘要(500字)、作者簡歷及聯絡方式。個人簡歷及聯絡方式應含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地址、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
ii.摘要及論文撰寫請依學術論文格式,至本年會投稿摘要並發表論文者恕無稿酬。

II.投稿方式:摘要與全文請email至本次年會專用信箱csa.conf2017@gmail.com,信件主旨請註明「投稿文化研究年會」。

III.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IV.審查結果通知日期:2016年10月10日

V.論文全文截稿日期:通過審查之投稿者,請於2017年1月06日(星期日)前將全文(至少5000字)寄至csa.conf2017@gmail.com。

若有任何問題,請與文化學會秘書處(csa.taiwan@gmail.com)聯繫,或上文化研究學會臉書私訊留言。關於本學會其他相關資訊請上官網:www.csat.org.tw

系統號:

C-008468

2017第15屆國際暨第35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第15屆國際暨第35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5月19至2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3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聯絡人:

林秀蓮,Tel: 02-26525000#6137

內容簡介:

會議時間:2017年5月19-20日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人文館)3樓

會議主題:時空的對話:漢語音韻學的多元發展

會議子題:
漢語音韻學通論
漢語音韻學個別歷史階段研究(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
漢藏語比較研究
漢語方言及語音演變
聲韻學相關議題
聲韻學與文學、經學及語文教學的關係

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公佈摘要通過日期:已於9月20日寄發審查結果通知予投稿者

全文截稿日期:2017年3月31日(五)

會議語言:華語與英語

※本研討會發表者需為聲韻學會會員,詳情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C-008499

2017年第七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年第七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5月19至2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原大學(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200號)

主辦單位: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聯絡人:

李紫菱,Tel: (03)265-6904;E-mail: asclc@cyc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宗旨
從事華語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對急速改變的現況,必須充分體認各國華語文學習環境的在地化,及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多樣性,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做全盤的考察與建構,才能使華語文教學與國際教育接軌。面對世界各國學習華語文熱潮,產官學界應集思廣益,進行腦力激盪,舉凡編印教材、培訓師資,以及推動全球網路華文教學等,提出對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看法;此外,如何在我國著有績效之僑民教育基礎上推動海外華語文教育亦是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期盼透過本次「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從事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產官學專家學者集思廣益,促成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攜手合作,共同為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新局面而努力。本次會議延續去年舉辦規模,將舉辦多年的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與本會議合併舉辦。

二、研討會會議子題
1、華語文產業研究
2、華語文教學與習得研究
3、華語文教育研究
4、華語文數位應用與教材研究
5、華語文本體研究
6、僑民教育

三、研討會會議形式
1、專題演講
2、論文發表
3、教學工作坊
4、壁報發表
5、學術沙龍

四、研討會會議議題
1、華語文產業研究
(1) 華語文海外駐點計畫
(2) 華語文教材、師資、課程輸送計畫

2、華語文教學與習得研究
(1) 華語文創新教法
(2) 華語文習得研究
(3) 華語文教學品質管理機制
(4) 華語文測驗與評量
(5) 專業華語:商務、旅遊、宗教、新聞等

3、華語文教育研究
(1) 華語文政策研究
(2) 華語文行政研究
(3) 華語文師資培訓與評鑑
(4) 華語文師資認證與推廣

4、華語文數位應用與教材研究
(1) 華語文數位化教學
(2) 華語文數位教材發展
(3) 華語文行動學習
(4) 華語文數位遊戲研發
(5) 華語文教材發展

5、華語文本體研究
(1) 華語語音研究
(2) 華語詞彙研究
(3) 華語語法研究
(4) 華語語義、語用研究
(5) 華語言談分析
(6) 古代漢語研究
(7) 漢字研究

6、僑民教育
(1)僑民教育政策、措施
(2)僑民教育師資培育
(3)僑民教育教材編撰
(4)僑校經營
(5)各國華文學校現狀
(6)僑民教育回顧與展望

7、其他相關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議題

五、研討會舉辦日程
論文摘要投稿截止:2016年11月13日(星期日)
論文摘要審查:2016年11月16日(星期三)
論文摘要錄取通知:2016年11月18日(星期五)
論文全文截稿: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研討會議程公佈:2017年5月2日(星期二)
研討會舉辦日期: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5月20日(星期六)

六、投稿資格
1.投稿分「專家學者組」和「研究生組」

2.投稿分組說明:
(1) 研究生組限現就讀研究所之在學生。
(2) 多人合著論文視第一作者職位選組投稿。
(3) 若同時身兼教職又既為學生身分者請自行選擇投稿組別。

3.投稿論文請於2016年11月13日(星期日)論文摘要截止日前,至會議網站填寫個人資料與論文摘要,並上傳論文授權書­­;會議結束後,論文將送《中原華語文學報》編審委員會審查,審查通過後,予以刊登。

七、報名
有意參加會議者請逕至官網報名。

系統號:

C-008634

第十一屆國際東亞理論語言學論壇(TEAL-11)

標題:

第十一屆國際東亞理論語言學論壇(TEAL-11)

時間:

2017年6月3至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3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臺灣語言學學會

聯絡人:

Tel: +886-2-2652-5013;E-mail: teal11.sinica@gmail.com

內容簡介:

Th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t Academia Sinica is proud to organize the 11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oretical East Asian Linguistics (TEAL-11) in Taipei, Taiwan on June 3-4 (Saturday and Sunday), 2017.

TEAL
The TEAL Workshop was first launched in 1990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as a mid-size workshop intended to foster research on East Asian linguistics.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forum for presenting new theories and exchanging novel ideas that bear on East Asian languages with theoretical interests. Since 2002, the TEAL Workshop has been an international event. It was held at Doshisha University, Japan in 2002,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aiwan in 2004, at Harvard University, USA in 2005,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in 2007, at Potsdam University, Germany in 2008, at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in 2010, at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in 2012, a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aiwan in 2013, at the University of Nantes, Nantes in 2014 and most recently at The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Japan in 2015.

Call for Papers
We welcome submissions for a 20 minute talk (followed by 10 minutes of discussion) or a poster, addressing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languages spoken in the area of East Asia, such as Chinese, Korean, Japanese, or the minority languages spoken in China and/orTaiwan, and in the area of Southeast Asia, such as Vietnamese. W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oretically oriented work bearing on issues in syntax, seman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language acquisition, or psycho/neurolinguistics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Universal Grammar. We also welcome comparative work among (South)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or between a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 and other languages.

Special Panel on Tenses and Finiteness
TEAL-11 will have a special panel on tenses and finiteness. We particularly welcome submissions addressing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tenses as well as issues related to finiteness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Important Dates
Deadline for abstract submissions: December 25, 2016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February 25, 2017
Conference dates: June 3-4, 2017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 please refer to the Submission pag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系統號:

C-008500

語言、文學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語言、文學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6月9日至1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中科技大學中商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2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

聯絡人:

楊純瑋,Tel: 04-22196421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時間與地點:2017年6月9日(星期五)至10日(星期六)假本校中商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二、徵稿對象:全國各大專校院教師。

三、徵稿主題:凡與語言、文學與文化相關,包括─文本研究、比較 研究、傳播與影響研究、文化創意研究以及教學研究等皆可。

四、論文徵稿時程:
(一)論文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二)論文摘要審查通知日期:2016年12月14日(星期三)。
(三)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17年5月7日(星期日)。

五、如有任何疑義,請逕洽本案聯絡人楊純瑋小姐,電話:04-22196421

系統號:

C-008483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7月11至14日(週二至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最近20多年來,中國婦女史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從「父權壓迫」到「女性自主」,從「她的故事」到「性別建構」,中國婦女在歷史上的身影愈來愈清晰,她們所發出的也不再限於幽微的「無聲之聲」。不過正當婦女史的知識積累日益豐富而細緻,我們發現到,中國婦女史研究也出現相當的侷限性,特別是承襲著「中國」的框架。近代中國的女權發展無可避免地捲入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也因此探討近代中國婦女史幾乎不可能繞過國族主義。然而,國家是否為婦女史研究的最重要關鍵?我們是否可能像十多年前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提議的,「把婦女史從民族國家拯救出來」?

基於這樣的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將於2017年7月11-14日召開「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中華婦女」為主題,即希望超越民族國家的界線來研究中國(包括華裔)婦女史,一方面把中華婦女放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重新審視,例如:她們對「域外」的想像、書寫及經歷,她們與外國人之間的互動和理解(或誤解),中國與外國婦女的經驗異同比較等。另一方面,吾人正身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球村裡,許多區域性的政治動亂、經濟危機、環境變遷其實都是全球議題。不論我們是否同意「全球化」的命題,「全球性鏈結」儼然是認識區域文化的一把鑰匙。這種全球性鏈結與中華婦女有何關係?全球性的視野對於中國婦女史研究提供什麼樣的新觀點與洞見?至於時間跨度上,本次會議上溯古代,下至1970年代,意在提供長時段(longue durée)研究的對話機會。換言之,本次會議將從跨地域及跨時代的角度,重探中華婦女的歷史。

與會學者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者(大臺北地區以外)5天住宿,從2017年7月10日入住,15日退房。與會學者若擬延長停留時間,大會可以協助訂房,但須自行負擔費用。

系統號:

C-008312

性別.(後)解嚴? ──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 「第十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性別.(後)解嚴? ──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 「第十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9月8~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taiwanconference2017@gmail.com

內容簡介:

「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辦,多年來,以發展臺灣的語言、文學、文化的學術研究及交流為主要宗旨。第十屆將於2017年舉辦,適逢解嚴三十週年,特以「性別.(後)解嚴?──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為主題,冀能重新思考性別論述及時代脈絡的多重關係。

以往解嚴常被視為臺灣性別政治的分水嶺,但民主體制上的解嚴,能否代表性別的解嚴?解嚴三十年後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探究性別政治在不同場域中,複雜多樣的脈絡。在臺灣文學、電影及文化藝術中,常展現出有別於主流性別框架的另類思考或前衛性,進而促進各種性別批判與反思,如多樣的女性文學藝術、同志文學與電影,乃至不同族群的原住民文學文化、關心邊緣政治的紀錄片等;但這些藝文表現與解嚴的相關程度如何,仍值得細察。本會關照性別政治在各文化脈絡中的差異性與複雜性,期待能突破性別政治與解嚴關係的單一論述傾向,引起更豐富的學術討論。另外,重新挖掘解嚴前的性別伏流與多樣化表現,如戰後的文學再現、臺語電影、社會寫實電影、戲曲文化、本土語言所蘊含的性別政治,乃至重新理解日治時期的性別課題,也有助於重省性別政治與時代脈絡間的關係。如何在大敘事裡正視性別課題,分析階級、國族、種族、族裔、社運議題與性別政治的關係;如何以底層與邊緣的觀點介入,反思中產化、潔淨化的時代風氣與性別論述傾向等,都值得進一步申論。

本次研討會將重新思考/置疑性別政治與解嚴的歷史關係,同時鼓勵重探解嚴前後、乃至日治、戰後臺灣文學文化語言中豐富異質的性別多樣性;期待在反思性別與族群、階級、社會、國族等議題多重交織的複雜度與視野中,提出更具批判性的性別論述與文化實踐。

大會廣徵臺灣研究中有關性別政治的稿件,舉凡與性別議題相關之文學、文化、語言、藝術、影像、電影、媒體、歷史、社會現象等學術論文,都歡迎投稿。以下列舉部分主題,但不限於此範圍。

(1)置疑∕反思解嚴與性別政治的關係
(2)底層、邊緣族群的性別文化、政治抵抗與反思
(3)臺灣文學、文化、電影、紀錄片中的性別再現
(4)性別文化的跨國、跨區域閱讀
(5)女性∕同志∕酷兒文學文化
(6)語言、族群與性別政治
(7)媒體與通俗文化中的性別現象
(8)劇場與表演中的性別展演
(9)社會運動中的性別再思考
(10)母語教學與性別研究
(11)男性研究
(12)性別∕同志∕酷兒研究的回顧與省思
(13)其他性別議題的臺灣研究

摘要截稿日期:2017年1月5日

摘要投稿方式:請填寫「投稿者資料表」寄至:taiwanconference2017@gmail.com
*請附姓名、論文題目、摘要(700字內)、關鍵字3-5個、現職、 個人簡歷、學術著作目錄(近五年)

摘要錄取通知:2017年2月

論文繳交日期:2017年8月1日

系統號:

C-0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