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6春天讀詩節——「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系列講座

2016春天讀詩節——「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系列講座

標題:

2016春天讀詩節——「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系列講座

時間:

2016年3月至4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歐陽小姐,02-2361-9132#731

內容簡介:

上窮碧落下黃泉:「想像力如何在詩中馳騁」系列講座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詩是最需要想像力,也最需要創意的文學形式,歷來詩人無不費盡心力、挖空心思,希望在內容上、觀點上、表現上帶給讀者最深刻的啟發與感動;讀者也動用無窮的想像,去補捉優美文詞後面所蘊藏的豐富世界。2016年春天讀詩節系列講座,將邀請詩人羅智成、須文蔚、陳義芝、廖美玉、歐茵西和鄭芳雄教授,暢談詩人們如何一次又一次,將人類的想像力交會於詩的國度裡,開發永不虞匱乏的心能源。講座即將於2016年3月5日起熱烈展開,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還有機會抽中教授們出版的新書。

4月份演講場次辦理時間、主講人及講題資訊:
►演講時間均為週六14:00-16:30

4月9日
遠方的歌聲:俄文詩與音樂(歐茵西)

4月16日
虛實之間:德文詩的杜撰與寫實(鄭芳雄)

※各場次全程參與者,本館將核發3小時公務人員與教師研習時數,有意參加者請至國圖活動報名網頁(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7061

【演講】餘傑:從毛主義到習主義──論中共的宣傳術語與權力模式

標題:

【演講】餘傑:從毛主義到習主義──論中共的宣傳術語與權力模式

時間:

2016年4月1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4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東亞區域研究群

主講人:

餘傑(旅美著名異議作家)

系統號:

A-007204

【演講】第二十九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演講】第二十九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標題:

【演講】第二十九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時間:

2016年4月,共3場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及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香港中央圖書館

主講人:

張洪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聯絡人:

Tel: 3943-7609

內容簡介:

第1講
2016年4月1日(週五)
11:30
語法講話:傳教士筆下的舊日粵語風貌
主持:黃乃正(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第2講
2016年4月2日(週六)
15:00
從一幅地圖談起:如何認識十九世紀香港的語言
主持:鄧思穎(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本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及香港公共圖書館聯合舉辦

第3講
2016年4月7日(週四)
16:30
意在言外:誰在喊狼來了?
主持:何志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蒙民偉樓一號演講廳
※本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及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聯合舉辦

所有講座以普通話講述,歡迎聽講。

系統號:

A-007162

【演講】李貞德:Gender and Medicine in Medieval China: Reflections on a Set of Sculptures

【演講】李貞德:Gender and Medicine in Medieval China: Reflections on a Set of Sculptures

標題:

【演講】李貞德:Gender and Medicine in Medieval China: Reflections on a Set of Sculptures

時間:

2016年4月4日(週一)15:30-17:30

地點:

East Asia Libra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323 Gowen Hal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Box 353527, Seattle, WA 98195,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華盛頓大學

主講人:

李貞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聯絡人:

吳培瑜,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時間:2016年4月4日(週一)
15:30-17:30
主講題目:中國中古的性別、身體與醫療:從一組雕像說起(Gender and Medicine in Medieval China: Reflections on a Set of Sculptures)
主講人:李貞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地點:East Asia Library, Gowen Hal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98195, U.S.A.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華盛頓大學

近三十年來,傳統中國的性別與醫療頗引起歷史學者的關注,豐碩的成果幫助我們瞭解女性在健康照顧中扮演的角色。早期的研究大多檢視宋代第一本婦人方的出現及其後續發展,晚近的討論則往前分析漢唐之間性別化身體觀的演變,拓展了我們對於中國婦科醫學的認識。本次演講將運用文字與視覺史料,探討女性參與生老病死的歷史,鋪陳她們作為醫者和病人的各種活動,特別將利用一組生產雕像,開啟我們認識中國中古、醫療以及性別歷史的視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medicine in China has attracted historians’ attention for decades. Fruitful researche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omen’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s. Earlier researches focus mostly on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gynecology in the 13th century. Recent studies extend our knowledge back to the gendered body view emerging since the 5th century. Utilizing textual as well as visual materials, this talk examines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care, both as patients and as healers. In particular, reflections upon a set of sculptures depicting a childbirth scene will enhance our imagination of the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in both medical and medieval history.

主講人簡介:
李貞德教授係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博士,研究領域為婦女史、性別與醫療、性別與法律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s://www2.ihp.sinica.edu.tw/staffProfile.php?TM=3&M=1&uid=20

※本演講以英語進行。

系統號:

A-007062

【演講】John Tsz-Pang LAI:Chinese Catholic Biblical Drama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演講】John Tsz-Pang LAI:Chinese Catholic Biblical Drama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標題:

【演講】John Tsz-Pang LAI:Chinese Catholic Biblical Drama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時間:

2016年4月4日(週一)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The Department and Program in Near Eastern Studies

主講人:

Prof. John Tsz-Pang LAI(黎子鵬,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

系統號:

A-007190

【演講】Micah Muscolino:Chinese Theories of Fic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Transcultural Theories of Fiction

【演講】Micah Muscolino:Chinese Theories of Fic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Transcultural Theories of Fiction

標題:

【演講】Micah Muscolino:Chinese Theories of Fic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Transcultural Theories of Fiction

時間:

2016年4月5日(週二)16:00-17:30

地點:

Room 205, Henry R. Luce Hall(34 Hillhouse Avenue New Haven, CT 06511,USA)

主辦單位: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Yale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Micah Muscolin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CEAS Colloquium Series】
For most of history, little has mattered more for human communities than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soil that provided most of their food and nutrients. For the past few centuries (the “Anthropocene”), on the other hand, nothing has mattered more for soils in China and the wider world than human action, which has accelerated erosion and rerouted nutrient flows, making humans into agents of geomorphological change. What understanding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prevailed in China’s erosion-prone loess plateau region during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hen human alteration of the earth and its soils reached new levels? How did multiple ecological perceptions and land-use patterns coexist and compete with one another? How did state-initiate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during the mid-twentieth-century fit into these changing social and ecological contexts? This presentation will engage with these questions in a preliminary manner through an analysis of reports generated by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urvey teams (shuitu baochi chakan dui) deputed by the PRC government in 1953 to investigat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local history, and land-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major river basins of Shaanxi, Gansu, and other parts of the loess plateau.

Speaker Bio
Micah Muscolino is Jessica Rawson Fellow in Modern Asian History at Merton College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y,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 Henan Province, the Yellow River, and Beyond, 1938-19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and 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9), as well as numerous articles and book chapters. - See more at: http://ceas.yale.edu/events/tbd-4#sthash.E2Q5tMli.dpuf

系統號:

A-007154

【演講】Terry Lautz:John Birch, China, And The Cold War

標題:

【演講】Terry Lautz:John Birch, China, And The Cold War

時間:

2016年4月6日(週三)16:15-17:45

地點:

Lathrop East Asia Library, Room 224, 518 Memorial Way, Stanford University(521 Memorial Way, Stanford, CA 94305,USA)

主辦單位: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Terry Lautz(Interim director of the East Asia Program at Syracuse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John Birch: A Life (Oxford, 2016) is the first authoritative study of a young American who was a missionary and military intelligence officer in China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He became the namesake of the controversial right-wing John Birch Society some years after his death in a dispute with Chinese Communist soldiers. Terry Lautz argues that the perceived martyrdom of John Birch is a misguided view, appropriated for Cold War political purposes. His life and death offer a cautionary tale on America’s relations with China.

Speaker Bio
Dr. Lautz is interim director of the East Asia Program at Syracuse University and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 He is also trustee and chair of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and a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 He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from Harvard College, served with the U.S. Army in Vietnam, and holds MA and PhD degrees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His new book has been reviewed in the New Yorker an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系統號:

A-007192

【演講】簡金生:民國時期畫報所呈現的西藏主權意象及其女性

標題:

【演講】簡金生:民國時期畫報所呈現的西藏主權意象及其女性

時間:

2016年4月7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簡金生(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

系統號:

A-007209

【演講】歐麗娟:《紅樓夢》新視角──被遮蔽的中國傳統貴族文化

標題:

【演講】歐麗娟:《紅樓夢》新視角──被遮蔽的中國傳統貴族文化

時間:

2016年4月8日(週五)15:00-17:30

地點:

Scholars Commons, Perry-Castañeda Library (PCL),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01 E 21st St, Austin, TX 78712, 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主講人:

歐麗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聯絡人:

吳培瑜,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時間:2016年4月8日(週五)
主講題目:《紅樓夢》新視角──被遮蔽的中國傳統貴族文化(A New Perspective o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The Concealed Aristocratic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a)
主講人:歐麗娟(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地點:Scholars Commons, Perry-Castañeda Library (PCL),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紅樓夢》是中國文學中唯一一部真正的貴族小說,出身貴族世家的作者敘寫幾個貴族世家的故事,「貴族」的階層性(hierarchies)是理解《紅樓夢》的必要座標。但在百年以來巨大的、本質性的文化斷層之下,現代人難免產生許多的閱讀誤區,我們將回歸當代的時空脈絡,以重新發現這些人、那些事的真正意義,誕生一部不同的經典。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an aristocratic novel unique i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narrative about several aristocratic families by an author of noble birth, naturally the hierarchies of aristocracy should be an essential frame of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But for over a century the novel has been interpreted from a non-aristocratic or sometimes even an anti-aristocratic perspective. This has happened for several reasons: chief among them, and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nowadays, is simply that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text have arisen due to the huge and fundamental cultural upheavals of the past century of Chinese history. After over a century of rich and wonderful readings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 propose we attempt to rediscover the sense of those people and events against an aristocratic background, or rather, in the original text and context of the novel. This perspective may give rise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is great novel.

主講人簡介:
歐麗娟教授係臺灣大學中文博士,研究領域為唐代詩歌、紅樓夢。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www.cl.ntu.edu.tw/people/bio.php?PID=55#personal_writing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系統號:

A-007063

【演講會】順天時報の会.2016年度第1回例会

標題:

【演講會】順天時報の会.2016年度第1回例会

時間:

2016年4月9日(週六)16:00-18:00

地點:

東洋文化研究所(東京都文京区本郷 7-3-1)

主辦單位:

順天時報の会

聯絡人:

E-mail: aoyamah@asia-u.ac.jp

內容簡介:

1.『順天時報』と清室・遺老――保守派知識人の代弁者としての『順天時報』(阿部由美子,東京大学大学院)

2.高杉洋平『順天時報』の新聞観とその特徴と変遷(青山治世,亜細亜大学講師)

※初めて参加される方は事前に下記の連絡先までご一報ください。

順天時報の会
世話人:青山治世・関智英
連絡先:aoyamah@asia-u.ac.jp

系統號:

A-007166

【演講】洪偉傑:前進南洋.再見野蠻:明治期日本人的南方異己想像

標題:

【演講】洪偉傑:前進南洋.再見野蠻:明治期日本人的南方異己想像

時間:

2016年4月12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洪偉傑(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

系統號:

A-007213

【演講】Hilde De Weerdt:Digital Perspectives On Imperial Chinese Political History

標題:

【演講】Hilde De Weerdt:Digital Perspectives On Imperial Chinese Political History

時間:

2016年4月12日(週二)16:00-17:00

地點:

Center for Spatial and Textual Analysis, Grand Central, 10th Floor,Stanford University(Wallenberg Hall,160, 450 Serra Mall, Stanford, CA 94305)

主辦單位:

Center for Spatial and Textual Analysis, Stanford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Hilde De Weerdt(Leiden Institute for Area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In twelfth-century Song China governmental control over current information circulated orally, in manuscript, and print became stric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vate and commercial publication of state documents, court news, and recent history grew exponentially. The former aspect, censorship,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Chinese Studies. I propose that both aspects, secrecy and publicity, need to be understood together. I will reflect on the causes for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mbivalent stance towards the circulation of archival materials and current affairs and their longer-term consequences on imperial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I argue, in part on the basis of digital analyses of notebooks and letters, that the paradigmatic shift towards localism amongst political elites in the twelfth century was accompanied by 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rt and provincial elites. This transform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semination of shared political imaginaries based on territorial claims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he literati or cultural elites as the mai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history and current affairs texts. Special consideration will be given to the question of how we can trace and analyz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political networking and their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mpires.

系統號:

A-007064

【演講】衣若蘭:跟誰姓? 姓氏選擇與爭議

標題:

【演講】衣若蘭:跟誰姓? 姓氏選擇與爭議

時間:

2016年4月13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行政大樓3樓第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衣若蘭(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華人打賭時,有句話說:如果我輸了就「跟你姓」。言下之意,對自己的主張非常確定,自認不可能會輸,顯然姓氏對華人來說是很難更易的。當代歐美許多女性婚後選擇使用夫姓,日本婦女婚後也必須改姓,去年日本最高法院判決「一家一姓」並不違憲,更引發爭議。而中國與臺灣婦女婚後則罕見「冠夫姓」,其背後之歷史、文化因素何在?子女的姓氏選擇與婦女運動有何關聯?本講將略論各國婦女婚後使用姓氏習慣,然後聚焦於臺灣的發展。

1.http://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2.即日起至4/3(週日)23:00為止。
3.餐點提供:由於餐點數量有限,本所保留提供餐點與否的權利。
4.錄取通知:於4/6(週三)前統一回覆錄取通知,並告知是否提供餐點。
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6.請自備環保餐具。
7.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8.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9.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7202

【演講】梅佳玲:李渝的現代主義女性小說觀與書寫實踐

【演講】梅佳玲:李渝的現代主義女性小說觀與書寫實踐

標題:

【演講】梅佳玲:李渝的現代主義女性小說觀與書寫實踐

時間:

2016年4月13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東華大學人社一館第三講堂(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學系

主講人: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內容簡介:

【華文文學講堂】
主持人: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學系副教授)

講者簡介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傅爾布萊特計畫訪問學人、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並曾赴捷克查理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嶺南大學擔任客座講學,曾任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兼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兼括漢魏六朝文學、臺灣文學與中國近現代文學。著有《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世說新語的語言藝術》、《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等。另編有《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灣現代文學教程.小說讀本》、《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臺大》、《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等。

系統號:

A-007230

【演講】林修澈:原住民族的人名

【演講】林修澈:原住民族的人名

標題:

【演講】林修澈:原住民族的人名

時間:

2016年4月13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修澈(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二十五)】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7160

【演講】莊千慧:從康有為到啟功──談學書路徑的「翻轉」

標題:

【演講】莊千慧:從康有為到啟功──談學書路徑的「翻轉」

時間:

2016年4月13日(週三)16:00-18:00

地點:

中山大學蔣公行館(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

主講人:

莊千慧(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藝術、文學與哲學(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II) 系列演講】

晚清之時,康有為(1858─1927)提到楷書魏碑中的「龍門造像記」,勢雄力厚無靡弱之病「學之亦易似,吾教十齡小女作書,十二日便有意勢,且有拙厚峻秀之氣矣!」(《廣藝舟雙楫.學敘》),以此成效說服世人翻轉前人的書學路徑,當代著名書家啟功(1912-2005)雲:「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論書絕句》),並主張學書應以墨跡本入門。本次演講藉由這一段書學路徑的翻轉,重新思考清末以來「崇碑抑帖」的論題。


系統號:

A-007138

【演講】Hilde De Weerdt:Markus and Visus: Linking and Visualizing Data in the Chinese Humanities

標題:

【演講】Hilde De Weerdt:Markus and Visus: Linking and Visualizing Data in the Chinese Humanities

時間:

2016年4月14日(週四)13:30-16:00

地點:

Center for Spatial and Textual Analysis, Grand Central, 11th Floor,Stanford University(Wallenberg Hall,160, 450 Serra Mall, Stanford, CA 94305)

主辦單位: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Hilde De Weerdt(Leiden Institute for Area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How can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ese Studies best take advantage of existing biographical databases, historical geographic datasets, and dictionaries in analysing their own text collections? In this workshop Professor De Weerdt will introduce the thinking behind 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two digital text analysis platforms designed for the customized automated annotation of Chinese texts and the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the resulting data. The first part of the workshop focuses on the main functionality of the MARKUS platform including the automated and manual mark-up of default named entities and user-generated tags, keyword discovery, genre-specific mark-up, close reading tools including linked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data export. We will also take a look at new features including text import from external text databases and an automated learning module in which MARKUS can be trained to obtain higher accuracy and greater recall. Participants are encouraged to bring sample texts (preferably in no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m.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workshop we will discuss how the various types of data marked up in MARKUS can be explored in the associated data visualization platform. Both MARKUS and VISUS are platforms designed by Brent Ho and Hilde De Weerdt at Leiden University. The workshop will cover methods for both close and distant reading of digital texts that are broadly applicable to a variety of languages and across disciplines.

系統號:

A-007065

【演講】劉憶諄:自然史博物館策展模式與實踐——以民族學展示為例

標題:

【演講】劉憶諄:自然史博物館策展模式與實踐——以民族學展示為例

時間:

2016年4月15日(週二)10:20-13:10

地點:

臺大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系201室(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主講人:

劉憶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內容簡介:

自然史博物館因肩負傳遞正確知識的任務,對於展示的規劃模式自然與美術類或歷史類的博物館等不同,民族學之異文化展示又因缺乏主觀正確性而顯得獨特。如何兼顧博物館客觀知識傳達又保有異文化之主體性是民族學策展角色的重要課題,本講題試著從幾個異文化展示實例中探討策展模式與實踐情形。

系統號:

A-007234

【演講】林英津:西夏文本《金光明經》所見的若干語言現象

標題:

【演講】林英津:西夏文本《金光明經》所見的若干語言現象

時間:

2016年4月18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語言所5樓5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

主講人:

林英津(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研究員)

聯絡人:

劉佳玟,Tel: 02-26525013;E-mail: ilacdmaffrs@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7303

【演講】李治安:元和明前期南北差異的博弈與整合發展

標題:

【演講】李治安:元和明前期南北差異的博弈與整合發展

時間:

2016年4月19日(週二)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治安(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內容簡介:

【專題演講】
主持人:洪金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7163

【演講】李艾潔:Hit pîng lâng:離島小琉球的經濟生活與地方政治

標題:

【演講】李艾潔:Hit pîng lâng:離島小琉球的經濟生活與地方政治

時間:

2016年4月20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行政大樓3樓第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李艾潔(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中研院民族所2014年度碩士班研究生論文寫作獎助者)

聯絡人:

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本研究以臺灣屏東縣外海的小琉球為研究對象。透過對於宗教信仰、經濟生活,以及地方政治的運作模式的探查,捕捉當地人的凝聚感及其在不同生活層面的社群連結。並關注近年觀光產業的興起,以及因觀光產業而起的新論述如何帶動這個社會的轉變。

演講語言:
中文
注意事項:
1.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2.即日起至4/10(週日)23:00為止。
3.餐點提供:由於餐點數量有限,本所保留提供餐點與否的權利。
4.錄取通知:於4/13(週三)前統一回覆錄取通知,並告知是否提供餐點。
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6.請自備環保餐具。
7.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8.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9.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7201

【演講】陳國棟:東亞海盜與臺灣:兼及全球史與全球微觀史的問題

標題:

【演講】陳國棟:東亞海盜與臺灣:兼及全球史與全球微觀史的問題

時間:

2016年4月21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2015學年度第2學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講座】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7066

【演講】阮斐娜:文人,浪人,志士,與革命家──二十世紀初東亞的文化跨界交流

【演講】阮斐娜:文人,浪人,志士,與革命家──二十世紀初東亞的文化跨界交流

標題:

【演講】阮斐娜:文人,浪人,志士,與革命家──二十世紀初東亞的文化跨界交流

時間:

2016年4月22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世新大學舍我樓10樓R1002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主辦單位:

世新大於舍我紀念館舍我研究中心

主講人:

阮斐娜(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科羅拉多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教授)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2236-8225#2402

報導者:

陳博士

內容簡介:

日本帝國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東亞文化圈構想,不只是政治概念,還是一個可以包含跨國文化互動的意義空間,講者阮斐娜老師將透過文學、文化和情感等深層領域,帶領我們重探東亞的文化跨界交流。

系統號:

A-007199

【演講】Francoise Sabban:The disputed issue of the origin of noodles: a new comparative approach

標題:

【演講】Francoise Sabban:The disputed issue of the origin of noodles: a new comparative approach

時間:

2016年4月22日(週五)15:00-16:00

地點:

SieboldHuis, Leiden University(Rapenburg 19, 2311 GE Leiden,Netherlands)

主辦單位:

Center for Spatial and Textual Analysis, Stanford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Francoise Sabban(Leiden Institute for Area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聯絡人:

E-mail: alice@sharedtaste.nl

內容簡介:

In this 'Shared Taste' lecture, Professor Françoise Sabban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Paris) will try to dig deeper into an issue that has puzzled food historians for some time: who invented the noodle first? Were the Italians first with their invention of pasta, or was it the Chinese, with their invention of noodle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aking noodles from wheat occurred earlier in Northern China than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But why is that the case, when wheat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cereal of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A first hypothesis in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is that pasta was unnecessary in the Greco-Roman world where everyone had his share: a very frugal diet of gruels for ordinary people, and refined breads for the patricians.

A second hypothesis is that this food model was reinforced by some prescriptions of the Judeo-Christian religion. Whereas in China wheat flour as a new cereal product was considered a very interesting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elasticity when mixed with water, compared to millet flour.

Therefore the ancient Chinese developed an exceptional sensitivity to practical uses of a food artifact through the spontaneous analysis of the physics of materials, and created the first wheat noodle products in Eurasia.

Speaker Bio
Françoise Sabban is a Professor at the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and member of the Centre fo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She has published widely on the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of food.

Her publications include Le temps de manger. Alimentation, emploi du temps et rythmes sociaux (with M. Aymard and C. Grignon, 1993; partial translation in Food & Foodways, 1996, vol. 6 (3-4)); The Medieval Kitchen, Recipes from France and Italy (with O. Redon et S. Serventi, 2002); Atlante dell’alimentazione e della gastronomia, vol. 1; Risorse, scambi, consumi, Vol. 2; Cucine, pasti, convivialità (with M. Montanari, 2004); Un aliment sain dans un corps sain, perspectives historiques, Collection « À boire et à manger », n°1 (ed. with F. Audouin-Rouzeau).

Francoise Sabban is one of the founding members and Advisory Editors of Food & Foodways and Co-chief editor of The Journal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2005-2010).

※本演講免費入場,有意參加者請事先以e-mail登記

系統號:

A-007193

【演講】陳培豐:臺語歌曲「轉音」的故事(1920―2000)――族群、噪音、民歌、鳳飛飛

標題:

【演講】陳培豐:臺語歌曲「轉音」的故事(1920―2000)――族群、噪音、民歌、鳳飛飛

時間:

2016年4月26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7308

【演講】鄭吉雄:中國思想史的分期問題

標題:

【演講】鄭吉雄:中國思想史的分期問題

時間:

2016年4月26日(週二)14:10-16: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7樓文LA7006(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宋代文學史料研究室

主講人:

鄭吉雄(香港教育學院文化史講座教授兼協理副校長)

報導者:

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賴錫三(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07216

【演講】連玲玲: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上海城市文化

【演講】連玲玲: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上海城市文化

標題:

【演講】連玲玲: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上海城市文化

時間:

2016年4月29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連玲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日常生活史系列專題演講(十五)】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7275

【演講】餘慧君:象房、虎城、萬牲園:大清帝國的猛獸展演

標題:

【演講】餘慧君:象房、虎城、萬牲園:大清帝國的猛獸展演

時間:

2016年4月29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

主講人:

餘慧君(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7306

【演講】Vincent Goossaert:Universal salvation and bureaucracy: A short history o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pantheon

標題:

【演講】Vincent Goossaert:Universal salvation and bureaucracy: A short history of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pantheon

時間:

2016年5月4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The Department and Program in Near Eastern Studies

主講人:

Prof. Vincent Goossaert (Directeur d'études,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系統號:

A-007191

【演講】莊永明:大稻埕生活記憶

【演講】莊永明:大稻埕生活記憶

標題:

【演講】莊永明:大稻埕生活記憶

時間:

2016年5月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莊永明(臺北市文獻會委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日常生活史系列專題演講(十六)】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07276

【演講】李展鵬:在賭場旁邊栽種文化:談澳門本土創作

【演講】李展鵬:在賭場旁邊栽種文化:談澳門本土創作

標題:

【演講】李展鵬:在賭場旁邊栽種文化:談澳門本土創作

時間:

2016年5月5日(週四)19:00-21:00

地點:

東華大學人社一館A207會議室(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學系

主講人:

李展鵬(澳門大學傳播系高級導師)

內容簡介:

【華文文學講堂】
主持人: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學系教授)

講者簡介
李展鵬,文化評論人,現居於澳門,澳門大學傳播系高級導師,《新生代》雜誌總編輯,著有《在世界邊緣遇見澳門》、《電影的一百種表情》及《旅程瞬間》。

系統號:

A-007229

【演講】蔔鍵:天有二日:乾隆與嘉慶之交的宮廷政治

標題:

【演講】蔔鍵:天有二日:乾隆與嘉慶之交的宮廷政治

時間:

2016年5月6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3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卜鍵(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內容簡介:

【專題演講】
主持人:陳熙遠(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7384

【演講】潘怡帆:臺灣文學及虛構

標題:

【演講】潘怡帆:臺灣文學及虛構

時間:

2016年5月9日(週一)16:00-18:00

地點:

中山大學蔣公行館(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

主講人:

潘怡帆(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

內容簡介:

【藝術、文學與哲學(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III) 系列演講】

文學作品因虛構而有別於紀實書寫,然而,虛構非指純粹想像,相反地,虛構是對現實的偏移,因此它所指向的是非現實的現實。而卻是從這個唯獨反映非當下的現實的書寫之中,臺灣文學誕生了其有別於今日的永恆明日形象。



系統號:

A-007139

【演講】Dafydd Fell:Fight the Power Versus Don’t Worry: The Use of Rap Music in Taiwa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演講】Dafydd Fell:Fight the Power Versus Don’t Worry: The Use of Rap Music in Taiwa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標題:

【演講】Dafydd Fell:Fight the Power Versus Don’t Worry: The Use of Rap Music in Taiwa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時間:

2016年5月9日(週一)9:00-11:30

地點:

Auditorium B, Ghent University(Blandijnberg 2, 9000 Gent, Belgium)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根特大學

主講人:

羅達菲(Dafydd Fell,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聯絡人:

吳培瑜,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本年度第一、二場講座於4月初假美國華盛頓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舉辦。

時間:2016年5月9日(週一)
主講題目:Fight the Power Versus Don’t Worry: The Use of Rap Music in Taiwa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臺灣政治溝通中的饒舌音樂)
主講人:羅達菲(Dafydd Fell,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地點:Auditorium B, Ghent University (Blandijnberg 2, 9000 Gent, Belgium)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根特大學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rap music has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music genre in Taiwan’s music scene. Thus Taiwanese rap emerged in the aftermath of democratization. The use of rap music has been surprisingly common in Taiwa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Political rap music has a reputation for being subversive, well-illustrated by Public Enemy’s call on listeners to "Fight the Power." This lecture considers whether political rap in Taiwan fits in with the stereotype of being oppositional to the state. We do this by analysing five political rap songs that span the arrival of rap in the late 1980s through until recent times. We show how rap has been used not only to fight and satirize power but it has also been used as a campaigning tool to try to gain power. Moreover, political rap has also been employed by the state to try to connect better with younger voters and also as a means of public information campaigns. In addition to considering the uses of rap we offer some discussion on how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r success of these rap songs.

Speaker Bio
Prof. Dr. Fell is the Reader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aiwan at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He is also the Director of the SOAS Centre of Taiwan Studies and the book series editor for the Routledge Research on Taiwan Series. In 2004 he helped establish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 He has published numerous articles on political parties and electioneering in Taiwan. His latest book is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Taiwan (Rouledge, 2011). He has a new co-edited volume titled Migration to and from Taiwan (Routledge, 2014).

※本演講以英語進行。

系統號:

A-007240

【演講】杜正勝:歷史課綱與臺灣主體性

標題:

【演講】杜正勝:歷史課綱與臺灣主體性

時間:

2016年5月12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2015學年度第2學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講座】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7069

【演講】林丁國:近代臺灣體育與休閒生活

標題:

【演講】林丁國:近代臺灣體育與休閒生活

時間:

2016年5月14日(週六)9:30-12:20

地點: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八十五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林丁國(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115)】

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7067

【演講】王天紅:精神的契合——現代主義詩學在抗戰時期的中國

標題:

【演講】王天紅:精神的契合——現代主義詩學在抗戰時期的中國

時間:

2016年5月10日(週二)13:00-15:00

地點:

Room FG01,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SOAS China Institute

主講人:

Prof. Tianhong Wang(王天紅,吉林大學中文學系教授)

聯絡人:

E-mail: sci@soas.ac.uk

內容簡介:

【SOAS China Institute: Chinese Forums】
戰爭是一塊巨大的試金石。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檢驗著中國學者和詩人的人生態度與學術理想,也使各種詩學在此時的中國表現為地域的差異性(國統區,解放區,淪陷區,「孤島」等),文化的多元性(傳統詩學,大眾化詩學,現代詩學等)和內涵的豐富性(德語系統,法語系統,英語系統等)。一部分中國學者詩人如梁宗岱、葉公超、孫毓棠、朱自清、徐遲、穆旦、吳興華、卞之琳、馮至、李廣田等,以論文形式展現出與源於歐美的現代主義詩學在精神上的契合。

講者簡介
王天紅,文學博士,任教于吉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講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側重研究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詩學。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Places are limited. Admission is on a first-come, first-served basis.

系統號:

A-007068

【演講】王文隆:中国国民党史料からみた東アジア

標題:

【演講】王文隆:中国国民党史料からみた東アジア

時間:

2016年6月18日(週一)16:00-18:00

地點:

東洋文庫2階講演室1(東京都文京区本駒込2-28-21)

主辦單位:

東洋文庫超域アジア部門現代中国研究班

主講人:

王文隆(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

聯絡人:

村田雄二郎教授,E-mail: murata@ask.c.u-tokyo.ac.jp

內容簡介:

【東洋文庫超域アジア部門現代中国研究班国際関係・文化グループ2016年度第1回研究会】
今年度の第1回研究会を下記の要領で開催します。今回は、中国国民党文化伝播委員会党史館主任の王文隆氏に報告していただきます。
みなさまの参加をお待ちします。

講題:從中國國民黨史料中所見的東亞(中国国民党史料からみた東アジア)

※本演講以國語進行,問題討論時間有中日語翻譯

※科研費基盤(B)「社会主義中国の憲政論・憲政体制を再考する──20世紀中国憲政史の視角から」(代表:中村元哉)グループとの合同研究会になります。

系統號:

A-007164

【工作坊】「憲政主義與近代東亞」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憲政主義與近代東亞」工作坊

時間:

2016年4月8日(週五)8:30-18: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內容簡介:

發表學者:(依中文筆畫排列)
井上典之(神戶大學法學部教授、副校長)、王遠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緒形康(神戶大學文學部教授、中國事務所所長、孫文研究會代表理事)、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胡適紀念館主任)、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魏千峯(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魏千峯律師事務所)

系統號:

A-007208

【座談會】「帝國.邊疆.山城」:區域史研究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帝國.邊疆.山城」:區域史研究座談會

時間:

2016年4月1日(週五)14:30-17:30

地點:

臺大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上古秦漢史讀書會、明清制度與地方社會工作坊、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內容簡介:

主持人:閻鴻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引言人及講題:
明清雲南東川府(黃菲,德國圖賓根大學漢學系副教授)
近世福建屏南縣(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湖南龍山里耶古城(秦代洞庭郡遷陵縣)(游逸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山東龍口歸城先秦城址(黃川田修,臺大人類系兼任助理教授)

本活動邀集歷史人類學與考古學、古代及近世中國的四位學者,針對四個中國歷史上的深山小城,分別從方志、碑刻、族譜、簡牘、考古遺存等不同的史料,探討山城的選址與經營、周邊資源與交通網絡、地方行政與軍事控制、在地人群與聚落景觀、歷史書寫與記憶認同等問題。他們嘗試從帝國如何統治邊疆、山區如何應對帝國的角度,思考山城研究的特殊性及其意義。企圖從區域史的角度提倡跨時代、跨領域、跨學科的交流與合作,為21世紀的人類文明研究做出些許貢獻。

系統號:

A-007233

【工作坊】簡牘形制與物質文化——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

標題:

【工作坊】簡牘形制與物質文化——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四)

時間:

2016年4月22日(週五)10:00-15: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新力初聲」工作坊、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駐臺北中心

聯絡人:

有意參加者請於4月21日前來信至:earlychinaseminar@gmail.com

內容簡介:

10:00-12:00
【第一場 戰國簡冊】
主持人:黃冠雲(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古代中國書籍的進化——以清華簡為例 (肖芸曉,武漢大學國學院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生)
從簡冊收卷論上博《周易》的卦序——兼談簡冊背劃線和飽水竹簡的一些問題(孫沛陽,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中心碩士生)

13:30-15:30
【第二場 漢代簡冊】
主持人:劉欣寧(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張家山漢簡《引書》閱讀方式研究武致知Rens Krijgsman(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候選人培育)
再探簡牘編聯、書寫姿勢與習慣——以中研院史語所藏居延漢簡為例(石昇烜,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15:30之後
【第三場 綜合討論】
主持人:韋禮文(Oliver Weingarten,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研究員)、遊逸飛(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

系統號:

A-007241

【演講】陳正國:乾隆四十一年

標題:

【演講】陳正國:乾隆四十一年

時間:

2016年6月2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正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2015學年度第2學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講座】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7070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6年上半年「府城講壇」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6年上半年「府城講壇」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6年上半年「府城講壇」

時間:

2016年1月至6月,共6場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事先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請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2015年4月至6月場次內容如下:
4月16日
啊,南方……(蔡珠兒)

5月14日
我的臺灣詩旅行(路寒袖)

6月18日
我的大阿里山區書寫(渡也)

系統號:

A-007071

【系列演講】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年「臺灣文獻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年「臺灣文獻講座」

時間:

2016年4月至10月,共6場

地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史蹟大樓(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聯絡人:

Tel: 049-2316881#306

內容簡介:

為推廣臺灣歷史研究,並與學術、社會各界專家學者交流,規劃6場專題演講,主題有盟軍飛機對臺灣的轟炸,日治時期臺灣學生運動、近代臺灣料理、阿罩霧風雲(含影片觀賞)、臺灣人的世界觀及臺灣犬的故事等。自4月至10月間,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

本系列演講2016年4月至10月場次內容如下:
4月28日(週四)
14:00-16:00
空襲福爾摩沙:二次大戰期間盟軍飛機對臺灣地區的轟炸行動(張維斌,威斯康辛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

5月27日(週五)
14:00-16:00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與「運動」(鄭麗玲,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6月23日(週四)
14:00-16:00
美食風光:宴會、餐館與近代臺灣料理(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7月21日(週四)
14:00-16:00
當歷史遇上電影:談《阿罩霧風雲》發想與製作(許明淳,阿罩霧風雲導演)

9月22日(週四)
14:00-16:00
臺灣人的世界觀:林獻堂環球遊記(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0月20日(週四)
14:00-16:00
物種的追尋與正名:臺灣犬的故事(鄭麗榕,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7092

【系列演講】晚明浪漫書風系列二:《 三閩ㄧ浙 》 張瑞圖、黃道周、許友、倪元璐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晚明浪漫書風系列二:《 三閩ㄧ浙 》 張瑞圖、黃道周、許友、倪元璐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晚明浪漫書風系列二:《 三閩ㄧ浙 》 張瑞圖、黃道周、許友、倪元璐系列講座

時間:

2016年3至4月,共6場

地點:

創時講堂(臺北市金山南路2段222號6樓)

主辦單位: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聯絡人: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Tel: 02-2393-9899

內容簡介: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繼去年王鐸傅山特展後,推出今年第一個展覽:晚明浪漫書風系列二《三閩一浙》張瑞圖、黄道周、許友、倪元璐特展。有意參加者請至官網線上報名。

【晚明浪漫書風系列講座】
4月9日(週六)
13:30-15:00
泉漳雙傑:談張瑞圖黃道周的書法成就與影響(林俊臣,明道大學國學所助理教授)

15:30-17:00
張瑞圖其人其書(何炎泉,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副研究員)

4月16日(週六)
13:30-15:00
晚明書家臨寫古帖及其意義(蔡耀慶,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系統號:

A-007073

【系列演講】「粵研粵有趣——粵語研究面面觀」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粵研粵有趣——粵語研究面面觀」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粵研粵有趣——粵語研究面面觀」系列講座

時間:

2016年3至4月,共3場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進學園(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粵語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聯絡人:

Tel: 3943-7655

內容簡介:

第一講
2016年3月30日(週三)
16:00-17:30
講題:非母語者的對談
講者:馬詩帆(Stephen Matthews,香港大學語言學系教授)、莊域飛教授(John Wakefield,香港浸會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片岡新(香港教育學院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

第二講
2016年4月6日(週三)
16:00-17:30
講題:從語法談起
講者:歐陽偉豪(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鄧思穎(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主持:錢志安(香港教育學院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

第三講
2016年4月13日(週三)
16:00-17:30
講題:從文學談起
講者:樊善標(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講座以粵語進行,歡迎參加。
查詢:3943-7655

系統號:

A-007161

【系列演講】「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大出版中心二十週年紀念選輯」系列講座

時間:

2016年5月14日至31日,共5場

地點:

永樂座書店、聯經書房(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5月14日 14:00-15:30
波特萊爾與《惡之華》
►永樂座書店
主講人鄭恆雄(臺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陳克華(詩人)、王文興(小說家)

5月17日 9:30-21:00
臺靜農與《中國文學史》
►永樂座書店
主持人:項潔(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主講人:何寄澎(臺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臺大新百家學堂執行長)

5月24日 19:30-21:00
中國美典與抒情傳統
► 永樂座書店
主持人:柯慶明(臺大新百家學堂執行長)
主講人:陳國球(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座教授)、梅家玲(臺大中文系特聘教授)

5月27日 19:30-21:00
大清帝國與《銀線》
►聯經書房
主持人:湯世鑄(臺大出版中心總編輯)
主講人:陳國棟(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李仁淵(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5月31日(星期二)19:30-21:00
殷海光與戰後臺灣政治史
►聯經書房
主持人:吳密察(臺大歷史系兼任教授)
主講人: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蕭阿勤(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7417

【展覽】晚明浪漫書風系列二:《 三閩ㄧ浙 》 張瑞圖、黃道周、許友、倪元璐

【展覽】晚明浪漫書風系列二:《 三閩ㄧ浙 》 張瑞圖、黃道周、許友、倪元璐

標題:

【展覽】晚明浪漫書風系列二:《 三閩ㄧ浙 》 張瑞圖、黃道周、許友、倪元璐

時間:

2016年3月10日至4月30日

地點:

創時講堂(臺北市金山南路二段222號6樓)

主辦單位: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聯絡人: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Tel: 02-2393-9899

內容簡介:

同堂競書連綿草,各展雄奇擅勝場,繼王鐸、傅山展熱烈迴響,再推出晚明浪漫書風四大家雋永作品。

【張瑞圖(1570-1641):書法與董其昌齊名,影響日本書法界】
張瑞圖,福建晉江人,生於隆慶四年(1570),卒於崇禎十四年(1641)。萬曆三十五年(1607,38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

明朝末年,福建高僧隱元隆琦把張瑞圖的書法傳播至日本。在此之前,日本人一直對於晉、唐精緻典雅的唐樣書法比較熟悉,見到張瑞圖這種表現個性的獨特書風,真是大開眼界,也很欣賞,於是也開始在書法上表現個人特色,影響日本書壇至深。他們也喜歡收藏張瑞圖的作品,張瑞圖有一個字號二水,家鄉的人說他是水星轉世,相傳只要收藏他的作品,就可以避免火災發生。

【黃道周(1585-1646):臺灣文學鼻祖的老師,漳州移民的守護神】
黃道周,福建漳浦人,生於萬曆十三年(1585),卒於順治三年(1646)。天啟二年(1622,38歲)進士,曾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

黃道周學問極好,好友徐霞客評價他:「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内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他二十三歲開始教書、講學。在福建開講席時,最多的一次有四百多人來聽,很多人都是搭船從遠處來的,船隻把講學處附近的碼頭都停滿了,可見其盛況。臺灣文學也受到黃道周的影響,被稱為「臺灣孔子」的沈光文(永曆六年﹝1652﹞來臺灣,比鄭成功早十年),即是黃道周學生。臺南一中的校歌中有「思齊往哲,光文沈公」的句子,就是紀念沈光文。

【許友(1620-1663)】
福建侯官人。原名許寀,後來改名為友,字有介,號甌香。早年家境寬裕,顧景星為撰〈許有介詩集序〉,說他「家給既足,孌童舞女,詩酒談讌,無虛日」。周亮工這樣描述許友的外貌:「君大腹,無一莖鬚,望之類乳媼,面橫而肥,不似文人」,顧景星也說他:「長不六尺,肥白如瓠」。許友詩風高曠,清新俊逸,詩作受到錢謙益、王士禎、朱彝尊的稱賞。好友周亮工評他為:酒第一、書第二、寫竹第三、詩文第四。許友工草書,善畫枯木竹石,好畫小竹,柔枝嫩葉,姿態橫生。他的書法,在福建非常有名。他曾經是倪元璐的學生,也敬慕米芾,曾建米友堂祭祀他。

【倪元璐(1593-1644):請燬《三朝要典》,明末忠烈之臣】
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徙浙江紹興。天啟二年(1622)進士,年三十歲,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與少詹事黃道周齊名,兩人皆出韓日纘門下。力抗魏忠賢黨,請燬《三朝要典》天啟七年(1627),典試江西,時魏忠賢秉政,元璐獨以「皜皜乎不可尚已」命題,魏忠賢恨甚,因此名重海內。倪元璐更上疏請求銷毀魏忠賢用來打擊東林黨人的《三朝要典》一書,這本書為魏黨根據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編寫而成,用以打擊東林黨人。倪元璐並倡議開館纂修實錄,以存信史,其建議都獲崇禎皇帝采納。倪元璐名聲日隆,崇禎有意召他入內閣,溫體仁深忌之,便攻訐倪元璐,使他落職閒住。深受崇禎信任,北京城破後殉國崇禎十五年九月,崇禎再度召起倪元璐任兵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陷京師時,元璐整衣冠拜闕,大書几上曰:「南都尚可為,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歛,暴我屍,以志吾痛!」便面向南邊而坐,自縊而死。贈少保,吏部尚書,諡文正。南京福王弘光朝贈元璐忠烈第一,亦謚文正。順治十年(1653)謚文貞。

《東林列傳》評價倪元璐說:天啟崇禎時,倪元璐正義直言,使羣奸破膽,宵人屈服。每道疏出,都如撞晨鐘。崇禎元年(1628),倪元璐撰寫了三道著名的疏文。崇禎皇帝每得其疏,置於屏風之間,出入瞻誦,以為偉人不可謂不遇矣!倪元璐、黃道周、王鐸「三株樹」倪元璐、黃道周、王鐸同為天啟二年進士,三人肝膽意氣,情同兄弟。任庶吉士時,生活起居、寫文章都在一起,喜愛他們的人稱之為「三株樹」,妒忌他們的人稱之為「三狂人」。元璐詩文書畫俱工,落墨超逸。其書法學顏真卿,結體趨於扁方,呈欹側之勢,以氣骨見長,與黃道周、王鐸合稱明末三大書家。著有《兒易外儀》、《兒易內儀以》、《倪文貞集》。

系統號:

A-007072

【展覽】殖民教育的光與影——館藏舊籍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展

【展覽】殖民教育的光與影——館藏舊籍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展

標題:

【展覽】殖民教育的光與影——館藏舊籍公學校「國語」教科書展

時間:

2016年2月2日至7月26日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6樓臺灣學研究中心(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1895年至1945年之間,臺灣總督府共發行五期公學校「國語」(日語)教科書,這些教科書中,內容包含童話與寓言故事、人物、地理、博物等實學知識、道德與公民教育,甚至還有臺語等,每個時期的插畫風格也有所不同,值得我們細細閱讀。

本次展覽我們特別向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圖書館借到教科書原件來館展覽,展品絕對珍貴,內容保證精彩,讓我們為您翻開各期「國語」教科書,透過實際閱讀各主題的課文,一同認識1895~1945年之間殖民地教育的實況吧。

系統號:

A-007074

【展覽】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

【展覽】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

標題:

【展覽】百年回眸——故宮禁城及文物播遷影像特展

時間:

2016年2月1日至4月17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化剎那為永恒,是圖像的功能之一;攝影技術的發展,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將影像永久保存的技術於1839年被發明後,迅即風靡全球。影像的傳播,縮短了各國距離;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透過鏡頭迅速傳遍世界。照片的出現,突破了傳統圖文的限制。攝影師手中的鏡頭能夠瞬間擷取當下的真實,而影像中含的強烈視覺感染力,更使之成為記錄時代歷程的最佳媒介。

攝影是一門藝術,承載著各種人、事、時、地、物的訊息,也體現出豐富而鮮活的時代內涵,能夠產生傳統圖像與文獻材料無法比擬的影響力與震撼力。攝影術發明不久,即傳入晚清中國,自南方沿海的澳門、香港、廣州,向上海與內地發展,適時見證了百年來近代中國舊思維與新思潮的相互激盪,以及傳統文化與外來勢力的交錯磨擦,也捕捉了清末民初政權更迭、人事交替、社會變遷的點點滴滴。

本展覽以百年前的紫禁城為題,內含「皇室貴冑」、「末代帝后」、「帝后教師與中外友人」、「宮殿苑囿」,以及「時代革新」、「清末民初社會百態」、「故宮肇建與文物播遷」七大單元。觀眾透過借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名攝影家莊靈先生之四百餘幅歷史影像,以及院藏相關史料舊照,可一觀昔日皇室人物的生活場景、宮殿建築的恢宏景觀、新舊社會的眾生百態、清末新政的勃興氣象,並深入瞭解宮禁秘藏蛻變為博物院,嗣於抗戰期間南遷避寇,最終橫海來臺的艱辛歷程。

回眸百年,滄海桑田;一個早已逝去的時代,再度出現眼前。那一張張似曾相識的面孔,那一件件猶如昨天發生的往事,雖已事過境遷,然在歷史影像中所留下的,卻又如此深刻清晰,不免令人生發恍若隔世的興歎。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7075

【展覽】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

【展覽】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

標題:

【展覽】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

時間:

2015年12月25日至2017年4月18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乾隆皇帝的御製詩中,常以「少貴似晨星」、「晨星真可貴」等,形容文物的珍貴稀有。尤其有「趙宋官窯晨星看」一句,可知乾隆皇帝珍視如寶貝的文物正是宋朝官窯瓷器。

所謂宋朝官窯,藉由文獻的記載,可知是指北宋官窯,南宋修內司和郊壇下官窯。近人對於南宋官窯的探索與研究,可以溯至1930年代中、日學者的採集與調查。雖然當時還未能分辨南宋官窯的真正內涵,但是從中醞釀而出的青瓷鑑賞趣味,以及想要解開謎團的意圖,一直持續至今。尤其是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窯址發現之後,多數學者因此接受郊壇下和老虎洞正是文獻記載中的兩個南宋官窯。至於北宋官窯,除了根據文獻的記載之外,亦有學者參考了乾隆皇帝的御製詩和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的出土狀況,思考汝窯作為北宋官窯的可能性。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傳世青瓷,數量甚夥,不僅件件可以追溯出原來存放的處所;而且透過鐫刻其上的御製詩,亦呈現乾隆皇帝爬梳文獻的心得,以及十八世紀的官窯概念與分類。以古鑑今,當下的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批傳世珍藏呢?此一展覽一方面回溯清宮收藏的脈絡,另一方面也整合當今陶瓷史研究的觀點,重新檢視個別作品的產地、燒製時間與問題所在。展覽分成「汝窯與北宋官窯」、「南宋官窯」、「青瓷碎器」和「鑑賞與發現」四個單元,期望通過傳世實物、文獻記載與考古材料的連結,展現十二至十四世紀青瓷的燒製背景、鑑賞風情與作品特徵。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7076

【展覽】「我的體育生活: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特展

【展覽】「我的體育生活: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特展

標題:

【展覽】「我的體育生活: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特展

時間:

2016年3月2日至9月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1932年,臺灣人首次登上奧運舞臺,他是張星賢,那年的奧運在美國洛杉磯舉行。

出生於日本時代的張星賢,憑藉著天賦與努力,得到難能可貴的留學機會,成為日本早稻田大學田徑隊的一員。他在講究實力的奧運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兩度入選日本奧運代表隊。他因此感到榮耀。

奧運是運動領域的最高殿堂,張星賢有幸見識世界頂尖的水準,也體察臺灣人身分的特殊性,如同後來到滿州發展,運動場上的臺灣人,竟分別代表日、滿、華等三個代表隊。他因此而感慨。

戰後的張星賢,成為臺灣田徑運動的推手,但他終究被屏除在1964年東京奧運代表團外,他原本認為借助與日本田徑界的友好關係,可給選手最多的協助,卻不知,與日本親善就是他被排除在外的主因之一。

第一位登上奧運舞臺的臺灣人─張星賢,終其一生,愛田徑的心並未改變,但生命經驗與國族認同的糾葛,始終纏繞著他。他的生命史,是許多經歷日本時代的臺灣人的戰後史。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7147

【展覽】王羲之から空海へ——日中の名筆,漢字とかなの競演

【展覽】王羲之から空海へ——日中の名筆,漢字とかなの競演

標題:

【展覽】王羲之から空海へ——日中の名筆,漢字とかなの競演

時間:

2016年4月12日至5月22日

地點:

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區茶臼山町)

主辦單位:

大阪市立美術館、読売新聞社、公益社団法人日本書芸院

聯絡人:

Tel: 06-6771-4874

內容簡介:

平成28年に、大阪市立美術館は開館八十周年、西日本の主要書家・書道団體が所屬する公益社団法人日本書芸院は創立七十周年を迎えます。これを記念して、日中の名筆を一堂に集めた展覧會を開催します。

とりわけ関西地區では、王羲之(おうぎし)を中心とする法帖やその流れをくむ作品を學んで一家をなす書家が多く、また日本の書法史も王羲之書法をもとにして獨自の発展を遂げて來ました。そこで本展では、王羲之書法の伝承を中國・日本それぞれの名品によって俯瞰し、書の伝統を回顧します。

中國書蹟では王羲之から歐陽詢(おうようじゅん)ら初唐の三大家、蘇軾(そしょく)ら宋の四大家を経て明末清初の王鐸(おうたく)らに至る大家の作品約90件、日本書蹟では空海ら三筆、小野道風ら三跡から「高野切(こうやぎれ)」をはじめとする平安古筆の名作を経て江戸時代に至る約120件、篆刻では戦國秦漢の古璽(こじ)や清末民初の優品約20件、多くの國寶や重要文化財を含む約230件が揃います。

さらにこのたびは、臺灣からも名品を迎え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中國の書では世界最高の質量を誇る國立故宮博物院から、宋から明の巨匠たちの名立たる傑作が初來日します。明清の書のコレクションを中心とする何創時(かそうじ)書法芸術基金會からは明末清初の逸品が出陳されます。

この機會に日中書法の伝統とその精華をぜひご堪能ください。

開放時間:午前9時30分〜午後5時(入館は午後4時30分まで)

休館日:月曜日(休日の場合は翌平日)

系統號:

A-007077

【展覽】百花繚亂――中國リアリズムの煌めき

【展覽】百花繚亂――中國リアリズムの煌めき

標題:

【展覽】百花繚亂――中國リアリズムの煌めき

時間:

2016年2月25日至4月10日

地點:

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東京都文京區後楽1-5-3)

主辦單位:

日中友好會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毎日新聞社

聯絡人:

日中友好會館文化事業部,Tel: 03-3815-5085;E-mail: bunka@jcfc.or.jp

內容簡介:

日中友好會館で5年毎に開催し、ご好評を頂いております「現代中國の美術」がいよいよ2016年2月25日(木)に開幕いたします。

7回目となる今回は新たに「百花繚亂――中國リアリズムの煌めき」と題し、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をはじめ、奈良(奈良県立美術館)、山梨(身延町なかとみ現代工芸美術)、長崎(長崎県美術館)、福岡(福岡アジア美術館)の日本全國5ヶ所を巡迴します。

中國政府主催のもと5年に1回開催される「全國美術展」は、中國全土から2萬點以上の応募作品が寄せられる最大規模にして、最も権威ある公募展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ます。本展では、2014年12月に開催された「第12回全國美術展」の受賞優秀作品の中から、更に日本側主催美術館の學芸員が厳選したおよそ80點を展示します。

今回は日本でもおなじみの油彩畫、水彩畫、版畫から中國畫、漆畫、彫刻、アニメーションまでバラエティに富む作品が揃いました。作家の獨自の視點や問題意識、価値観を反映した作品群。2メートルを超える大畫面に描かれた自然、都市、人間達は圧倒的な存在感を放ちます。

確かな技術に裏打ちされた現代中國アートの數々をぜひ間近でご堪能ください。

開館時間:10:00-17:00(火曜日休館)

※本展覽收取參觀費,詳細資訊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7078

【展覽】Chinese Lacquerware

【展覽】Chinese Lacquerware

標題:

【展覽】Chinese Lacquerware

時間:

2015年11月10日至2016年10月31日

地點:

Asian Art Museum(2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U.S.A.)

主辦單位:

Asian Art Museum

聯絡人:

Tel: 415.581.3500;E-mail: pr@asianart.org

內容簡介:

The techniques used to create Chinese lacquer, seen in works from the 13th through 20th centuries, are awe-inspiring and invite closer examination. Some pieces are coated with more than 100 layers of lacquer, then carved to reveal a detailed relief. Meticulous applications of mother-of-pearl produce sprawling scenes with the scope of landscape paintings. Objects in these and other styles exemplify the aesthetics of Confucian scholars, who displayed this type of art in their studies.

Chinese lacquers feature historical figures, scholars, flower motifs and a variety of auspicious symbols. A round red Yuan-dynasty tray, for example, is elaborately decorated with peacocks flying through peony blossoms, an emblem of wealth and nobility. On another tray, a little boy depicted in mother-of-pearl inlay emerges from a lotus blossom, symbolizing the wish for many sons.

Get to know the rich history of this artistic tradition through a selection of compelling and distinctive pieces.

本展覽收費標準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