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演講】蘇瑞鏘:白色恐怖在臺灣:真相探尋、歷史解釋與人權侵害

標題:

【演講】蘇瑞鏘:白色恐怖在臺灣:真相探尋、歷史解釋與人權侵害

時間:

2015年7月1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蘇瑞鏘(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內容簡介:

戰後臺灣曾出現眾多白色恐怖的政治案件,本場演講將聚焦在以下幾個主題:
其一,史料分析與真相探尋。為探尋歷史真相,將分析口述訪談與國家檔案兩種核心史料的價值與侷限,也將討論蒐集、運用這兩種史料的方法及其難題。

其二,白色恐怖的歷史解釋。將分析政治案件層出不窮的幾種解釋,包括國家安全說、雙戰結構說、強人威權黨國體制說等等。

其三,處置流程與人權侵害。將依序討論當局處置政治案件的流程,包括政治體制、法制、偵辦、審判、核覆、執行等。並分析在這過程中的不當與不法處置,以及人權受到侵害的情形。

注意事項:
1.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2.即日起至 6/21(週日)23:00為止。
3.餐點提供:由於餐點數量有限,本所保留提供餐點與否的權利。
4.錄取通知:於 6/24(週三)前統一回覆錄取通知,並告知是否提供餐點。
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6.請自備環保餐具。
7.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8.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9.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5591

【演講】劉宇珍:新譯新義:思考廿世紀初的中國「美術」

標題:

【演講】劉宇珍:新譯新義:思考廿世紀初的中國「美術」

時間:

2015年7月3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406教室(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5巷6號4樓)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主講人:

劉宇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內容簡介:

【藝術節系列演講:近代亞洲美術之構成與歐洲】

系統號:

A-005678

【演講】Wayne Patterson:China's 'Informal Empire' in Korea: the Role of the Maritime Customs in the 1880's

標題:

【演講】Wayne Patterson:China's 'Informal Empire' in Korea: the Role of the Maritime Customs in the 1880's

時間:

2015年7月3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東亞區域研究群

主講人:

Wayne Patterson(Department of History, St. Norbert College, Wisconsin, USA)

系統號:

A-005540

【座談會】《戰地英豪》影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座談會】《戰地英豪》影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戰地英豪》影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時間:

2015年7月4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楊維真(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片以1942年為時代背景,描述在第二次長沙會戰前夕,中日雙方的特務人員在奪取情報上的鬥智故事。(導演:劉藝;上映日期:1975年)

與談人:楊維真(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5575

【演講】Florian C. Reiter:《化胡經》在中國文化史中的位置

標題:

【演講】Florian C. Reiter:《化胡經》在中國文化史中的位置

時間:

2015年7月7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345會議室(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主講人:

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教授)

內容簡介: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專題演講】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歡迎踴躍參與!

系統號:

A-005642

【演講】陳慧先:臺灣漢人對於「霧社事件」的歷史記憶(1930-1960)

標題:

【演講】陳慧先:臺灣漢人對於「霧社事件」的歷史記憶(1930-1960)

時間:

2015年7月7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陳慧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

內容簡介:

【族群史研究群】

系統號:

A-005580

【演講】陳俊斌:從「唱歌」到「唱自己的歌」──談卑南族南王部落當代歌謠

【演講】陳俊斌:從「唱歌」到「唱自己的歌」──談卑南族南王部落當代歌謠

標題:

【演講】陳俊斌:從「唱歌」到「唱自己的歌」──談卑南族南王部落當代歌謠

時間:

2015年7月8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俊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二十)】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5615

【演講】《中國年鑑2015》刊行記念講演會

標題:

【演講】《中國年鑑2015》刊行記念講演會

時間:

2015年7月11日(週六)13:30-16:30

地點:

中國研究所會議室(東京都文京區大塚6-22-18)

主辦單位:

一般社団法人中國研究所

主講人:

荒井利明(《中國年鑑2015》特集執筆者、中國研究所所員)、童適平(獨協大學教授)

聯絡人:

E-mail: c-chuken@tcn-catv.ne.jp

內容簡介:

演講1:習近平の「文化大革命」を考える(荒井利明)

演講2:中國経済「新常態」下の課題(童適平)

本演講需收取參加費,詳情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5607

【演講】黃一農:紅樓e夢與哆啦A夢

【演講】黃一農:紅樓e夢與哆啦A夢

標題:

【演講】黃一農:紅樓e夢與哆啦A夢

時間:

2015年7月13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文學院A演講廳(Jalan Universiti, 50603 Kuala Lumpur,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Malaysi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

主講人:

黃一農(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人社中心主任)

聯絡人:

廖箴,Tel: 02-2361-9132#352;E-mail: ccsgrant@ncl.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關於講者
黃一農院士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天文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人社中心主任,研究專長為歷史學、宗教學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rchss.nthu.edu.tw/rchss/index.php?i=user/detail&uid=1

摘要
本講者自2010年起從事了一場奇特的學術探險,他以初學者的身分進入傳統深厚的紅學領域,並努力「穿越」至清朝,希望能探究他所揭舉的「e考據」,可否在大數據 (Big Data) 時代建立文史研究的新典範。本演講將首度揭開《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歷史原型,指出其主要素材乃源自康熙朝最受寵的漢人嬪妃――密妃王氏,並闡述此故事與納蘭六姊妹(著名詞人納蘭容若之姪孫女)的關係,同時追索作者曹雪芹獲知有些頗為隱諱之史事的可能渠道,而他又如何在小說中為宮牆之後的女性大聲鳴不平。

系統號:

A-005552

【演講】黃一農: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是否乾隆帝的私生子?

【演講】黃一農: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是否乾隆帝的私生子?

標題:

【演講】黃一農: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是否乾隆帝的私生子?

時間:

2015年7月15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金寶校區) A003講堂(Jalan Universiti Bandar Barat, 31900, Kampar, Perak, 31900 Malim Nawar, Perak,Malaysi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

主講人:

黃一農(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人社中心主任)

聯絡人:

廖箴,Tel: 02-2361-9132#352;E-mail: ccsgrant@ncl.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並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關於講者
黃一農院士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天文學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人社中心主任,研究專長為歷史學、宗教學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rchss.nthu.edu.tw/rchss/index.php?i=user/detail&uid=1

摘要
Big Data時代的來臨正衝擊許多領域,本演講將以文史研究為例,透過具體的案例,與大家分享e時代的工具、發問的模式以及尋找答案的方法,如何提供我們突破的可能性。並以傅恒之子福康安(連續劇「還珠格格」主角爾康的原型)是否為乾隆帝私生子此八卦議題為例,嘗試揭開此一世紀之謎,以突顯e-時代所可能產生的巨大衝擊與挑戰(即使對文科亦然),並與大家分享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間最深切的愛情故事。

系統號:

A-005553

【演講】程曉文:歧異的性別論述:從宋代醫書中「欲男子而不可得」的「寡婦之病」談起

標題:

【演講】程曉文:歧異的性別論述:從宋代醫書中「欲男子而不可得」的「寡婦之病」談起

時間:

2015年7月15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醫學的物質文化計畫、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主講人:

程曉文(賓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5613

【演講】王正華:晚明城市圖像的興起

標題:

【演講】王正華:晚明城市圖像的興起

時間:

2015年7月23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講人:

王正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5764

【演講】高原明生:日中関係なにが問題か

標題:

【演講】高原明生:日中関係なにが問題か

時間:

2015年7月28日(週二)14:30-16:30

地點:

中國研究所會議室(東京都文京區大塚6-22-18)

主辦單位:

一般社団法人中國研究所

主講人:

高原明生(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教授)

聯絡人:

E-mail: c-chuken@tcn-catv.ne.jp

內容簡介:

【第94回日中経済交流史研究會】

本演講需收取參加費,詳請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5546

【演講】Greg Austin: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標題:

【演講】Greg Austin: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時間:

2015年7月30日(週四)16:00-17:30

地點:

Seminar Room A, China in the World Building (188), Fellows Lane, Australia's National University(Building 188, Fellows Lan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ACT 2601, Australia)

主辦單位:

China Institute, Research School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

主講人:

Greg Austin(Professorial Fellow at the EastWest Institute, New York)

聯絡人:

E-mail: jasmine.lin@anu.edu.au

內容簡介:

【ANU China Seminar Series】
In 2014, President Xi Jinping took formal control of all economic, security and military aspects of cyber policy in the country. He opined that there can be no national security without cyber security and no modernisation without informatisation. He said the Communist Party would do everything necessary for China to become a cyber power. The move reflected disaffection with the pace of progress towards take-up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s military and civil sectors, notwithstanding the fact that the country had created the biggest cyber-enabled internal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ever seen in histor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had come late to cyber technologies for combat, notwithstanding its espionage successes over a decade. It had been pursuing a balanced strategy of mechanisation and informatisation. Xi explicitly called for the PLA to abandon this dual strategy, going so far as to foreshadow cuts to the size of the armed forces to allow more money to flow to cyberisation. This process has not been as smooth as the leaders would want because of powerful countervailing influences, whether from a complex state security apparatus, the country’s brain drain, or its high dependence on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 China’s leaders are likely to remain out of step with what is needed for a rapid transition to maximum secur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bout the Speaker
Greg Austin is a Professorial Fellow at the EastWest Institute in New York and Visiting Professor in the Australian Centre for Cyber Security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Canberra). He is the author or editor of six books on Asian security, concentrating most heavily on China. These include Cyber Policy in China (Cambridge: Polity 2014). He has also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Worldwide Cyberspace Cooperation Initiative of the EastWest Institute since 2009 and is a co-chair of its Breakthrough Group on Measures of Restraint in Cyberspace.

系統號:

A-005630

【演講】林玉茹:通訊與貿易:十九世紀末臺灣與寧波商人的訊息傳遞

標題:

【演講】林玉茹:通訊與貿易:十九世紀末臺灣與寧波商人的訊息傳遞

時間:

2015年8月18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林玉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與談人: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

主持人:曾文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5614

【演講】倪慧如: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

【演講】倪慧如: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

標題:

【演講】倪慧如: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

時間:

2015年10月3日(週六)14: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主講人:

倪慧如(歷史工作者,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聯絡人:

劉小姐,Tel: 2361-9132#728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將在10月3日(星期六)下午2時假國際會議廳,邀請伊利諾大學倪慧如博士演講,講題為:「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並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謝小芩教授擔任引言人。這是一場震撼世界良心的內戰,它曾讓畢卡索悲憤揮灑《格爾尼卡》巨畫,讓海明威動情創作《戰地鐘聲》,讓歐威爾重溫戰場寫下《向加泰羅尼亞致敬》,讓四萬多個來自五十三個國家的異鄉人志願奔赴西班牙抵抗法西斯,其中居然有中國人的身影,讓我們來了解這些中國人的傳奇故事。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教師3小時終身學習時數,有意參加者請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5837

【演講】Bernhard Fuehrer:State Power an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Mengzi jiewen(孟子節文)and Truth Management under the First Ming Emperor

標題:

【演講】Bernhard Fuehrer:State Power an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Mengzi jiewen(孟子節文)and Truth Management under the First Ming Emperor

時間:

2015年12月7日(週一)17:00-19:00

地點:

Room G3,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SOAS China Institute

主講人:

Prof. Bernhard Fuehrer(傅熊,SOAS)

聯絡人:

E-mail: sci@soas.ac.uk

內容簡介:

【SOAS China Institute Monday Forums】
China’s intellectual history as well as the distinctly political nature of discussions of this topic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attest to the state’s exercise of control over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an ongoing project. This seminar shall concentrate on Zhu Yuanzhang 朱元璋 (1328–1398; r. 1368–1398), the founding emperor of the Ming (1368–1644), his management of truth and his attempts to ensure serviceability of one of the core canonical writings.

Speaker's Biography
Bernhard Fuehrer trained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A) and at Vienna University (PhD). He is Professor of Sinology at the Department of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China and Inner Asia at SOAS. He works on a variety of fields including the history of Sinology in the West, Chinese dialectology, and the reception and effective history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系統號:

A-005680

【研習營】「史料中的性別」:2015婦女史研習營

【研習營】「史料中的性別」:2015婦女史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史料中的性別」:2015婦女史研習營

時間:

2015年6月29日至7月2日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mhwome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研習對象:各大專院碩博士研究生

錄取名額:20名

報名資訊:
1.即日起至4月30日。
2.
(1)婦女史研習營報名簡章及報名表,公告於本網站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活動最新資訊。
(2)請自行於研習營網站報名填寫相關報名訊息。
(3)錄、備取名單已於2015年5月5日,公佈於研習營網站「最新消息」,並以email通知錄、備取學員。
(4)錄取學員於2015年6月1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始完成報名錄取程式。
(5)錄取學員若未在期限內繳交研究計畫,視同放棄資格,並由主辦單位以email通知備取學員依序遞補;備取學員須於6月15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才得參加研習營。

研習營課程
6月29日(週一)
9:10-10:00
【主題演講】
Gail Hershatte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10:10-12:10
明清檔案(陳熙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3:30-15:30
民國檔案(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15:50-17:50
物品(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月30日
10:00-12:00
傳記(衣若蘭,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13:30-15:30
口述歷史(遊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5:50-17:50
日記(孫慧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7月1日
10:00-12:00
現代小說(楊佳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13:30-16:30
研究計畫習作(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7月2日
10:00-12:00
報刊(高鬱雅,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

13:30-14:30
綜合討論

系統號:

A-005562

【研習營】2015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2015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習營

時間:

2015年7月28日至8月4日

地點:

中興大學(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財團法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內容簡介:

7月28日
下午
華語語系第一講(王德威)

7月29日
華語語系第二講(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華語語系第三講(蔡建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7月30日
華語語系第四講(應雄,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部暨文學研究科教授)
華語語系第五講(黃宗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

7月31日
華語語系第六講(郭力昕,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華語語系第七講(蔡明燁,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臺灣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8月1日
華語語系第八講(廖振富,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霧峰林家花園參訪

8月2日
自由參訪

8月3日
華語語系第九講(薑學豪,英國華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華語語系第十講(魏貽君,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8月4日
華語語系第十一講(Andrea Bachner,美國康乃爾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
華語語系第十二講(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華語中心主任)

系統號:

A-005555

【研習班】2015臺灣文學大會師

【研習班】2015臺灣文學大會師

標題:

【研習班】2015臺灣文學大會師

時間:

2015年8月24日至25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1樓講堂(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言學系等9所臺灣文學相關系所

聯絡人:

Tel: (02) 7734-5516

內容簡介:

8月24日
10:10-11:00
從飛行到潛水:臺灣文學的視野高度與歷史縱深(林芳玫)

11:10-12:00
臺灣媒體發展與文史研究(何義麟)

14:10-15:00
日治初期帝國之眼下的臺灣圖像――《風俗畫報》中的臺灣地景再現(楊智景)

15:10-16:00
臺灣/移民流動的國籍、語言和認同――繼承語的選擇(陳麗君)

16:10-17:00
進/出戲院之間:空間視角下的臺灣現代劇場變遷(石婉舜)

8月25日
9:10-10:00
不准觀光:當代臺灣旅行文學的社會觀察(蘇碩斌)

10:10-11:00
我們在創造臺灣文學的「世界」(邱貴芬)

11:10-12:00
客家文學/文學客家──臺灣客家文學主題探討(邱湘雲)

14:10-15:00
臺灣文學與臺灣社會(陳芳明)

15:10-17:00
九校教師代表綜合座談Q&A

系統號:

A-005681

【研習營】2015人類學營 「關鍵字:文化」

【研習營】2015人類學營 「關鍵字:文化」

標題:

【研習營】2015人類學營 「關鍵字:文化」

時間:

2015年8月25至28日(週二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聯絡人:

林音秀,Tel: 02-2652-3484;E-mail: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8月25日
10:00-11:00
博物館參觀導覽

14:00-17:00
【Panel 1主題:文化雕塑/雕塑文化的「人」】
對談講者:何翠萍(中研院民族所)、黃宣衛(中研院民族所)
主持人: 余安邦(中研院民族所)

19:00-21:00
民族誌影片:你不瞭解我的明白
討論主持:郭佩宜(中研院民族所)

8月26日
9:00-12:00
【Panel 2主題:身‧情‧感‧動:你的身體不只是你的身體(身體與美學)】
對談講者:餘舜德(中研院民族所)、趙綺芳(北藝大舞蹈系)
主持人:張珣(中研院民族所)

14:00-17:00
【Panel 3主題:情誼、情感與社會關係】
對談講者:林秀幸(交大人文社會系)、 蔡政良(東大南島碩班)
主持人:馮涵棣(中研院民族所)

19:00-21:00
民族誌影片:讓靈魂回家
導演座談:胡臺麗(中研院民族所)

8月27日
9:00-12:00
【Panel 4主題:無法切割的經濟與文化】
對談講者:鄭瑋寧(中研院民族所)、方怡潔(倫敦大學政經學院)
主持人:楊淑媛(中研院民族所)

14:00-17:00
【Panel 5主題:超越文化戰爭與文明衝突的想像(文化、宗教與政治)】
對談講者:蔣斌(中研院民族所)、林開世(臺大人類學系)
主持人:陳文德(中研院民族所)

8月28日
9:00-12:00
小組呈現:「小心!文化就在你身邊!」(5-6組,每組20分鐘,講評與討論10分鐘)
講評人:司黛蕊(中研院民族所)、高晨揚(中研院民族所)、劉璧榛(中研院民族所)
主持人:丁仁傑(中研院民族所)

系統號:

A-005556

【系列演講】「基督教與香港」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基督教與香港」系列講座

時間:

2015年7月4日、18日、26日,均為15:00-17:00

地點:

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主辦單位: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聯絡人:

Tel: (852) 2724-9042

內容簡介:

7月4日(週六)
基督教在港開教歷史(李志剛,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執行董事會顧問)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之創立及其意義(李金強,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

7月18日(週六)
基督教與香港教育(黃文江,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研究課程主任)
基督教與香港醫療(劉義章,香港建道神學院中國文化研究系主任)

7月26日(週日)
基督教與香港社會服務(關銳煊,宏恩基督教書院社會工作學院院長)
基督教與香港墳場(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座位:139;先到先得,滿座即止,演講廳將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開放。
費用:免費入座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講座均以粵語進行。講座內容並不代表博物館立場。

系統號:

A-005648

【系列演講】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講座

時間:

2015年6至7月,共3場

地點:

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

主辦單位:

香港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852) 2724-9042

內容簡介:

7月12日(週日)
15:00-17:00
「漢武盛世:帝國的鞏固和對外交流」展覽——策展經驗分享(張雅茵,香港歷史博物館助理館長)

7月18日(週六)
11:00-13:00
漢代都城的考古發現︰以漢長安城為例(普通話主講)(朱岩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

座位:139;先到先得,滿座即止,演講廳將於講座開始前15分鐘開放。
費用:免費入座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講座均以粵語進行。講座內容並不代表博物館立場。

系統號:

A-005649

【展覽】向瘂弦致敬:一個時代的舞臺

【展覽】向瘂弦致敬:一個時代的舞臺

標題:

【展覽】向瘂弦致敬:一個時代的舞臺

時間:

2015年6月25日至7月25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1樓展覽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

聯絡人:

阮小姐,Tel: +886-2-2361-9132#402;E-mail:cljuan@ncl.edu.tw

內容簡介:

一位河南農村長大的孩子,如何歷經戰亂流離、戒嚴與開放,將命運的悲憤與批判,化為如歌的詩,成為當代傳奇詩人?又是什麼樣的感召,讓一個年輕人,挺身冒險抄寫禁書?他綜編雜誌與副刊三十年,敢於推出新議題,關心社會並力薦新人,讓他贏得「文運推手」美譽。這是瘂弦的生命故事,也是大時代的縮影。「一個時代的舞臺」展覽將以瘂弦的文學之路為軸,透過其著作、手稿、綜編刊物,以及首度公開與當代作家往來書信手稿,重現屬於臺灣文學的黃金時代。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日10:00-17:00(週一休館),免費入場,歡迎前往參觀。

系統號:

A-005683

【展覽】臺灣省議會檔案史料展

【展覽】臺灣省議會檔案史料展

標題:

【展覽】臺灣省議會檔案史料展

時間:

2015年4月21日至8月15日

地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物大樓3樓蓬萊鄉情展示室(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省諮議會

內容簡介:

「臺灣省議會檔案史料展覽」由臺灣省諮議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共同合辦,展覽是以改制前臺灣省議會各時期在教育政策及文化政策上的建言為主軸,透過展示各種類檔案、史料,呈現臺灣過去各項重大教育、文化政策的發展歷程;在展出內容上,包括有減輕升學壓力、師範教育體系改制、學前教育扎根、保障學生權益、臺灣省參議會對國語推行運動的影響、催生母語電視臺、原住民正名運動及公開官方史料揭開228真相等諸多子題,內容可謂相當充實而可觀。也期待能透過本次展覽,傳承過去的發展經驗,進而能促進社會大眾對臺灣省諮議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各項檔案、史料的認識,並提高利用動機與頻率,進一步開拓檔案史料加值應用的範疇。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點30分到下午5點,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則照常開館。

休館時間: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週一及民俗節日休館。

系統號:

A-005692

【展覽】沉思火燒島——被流放的青春

【展覽】沉思火燒島——被流放的青春

標題:

【展覽】沉思火燒島——被流放的青春

時間:

2015年5月27日至2015年11月22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年輕的我們,徬徨卻能堅定,猶疑卻又熱情,眼見社會的勃勃脈動,我們按捺不住衝動,致力於追求知識、實踐理想,縱使身處不同的時空背景、政治條件,我們集結、發聲,或用穿著、音樂、閱讀、消費、社會運動…等積極參與,於是開創屬於不同世代的青春時代。

然而,在1950年代開始的近40年間,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青春被放逐於「火燒島」—那個具有政治禁忌意涵的島嶼上。因為他們對社會理念的熱情,對文化知識的追求,或單純起於無辜的牽連,而被剝奪了自由,甚至喪失性命。

謹以此展覽,分享他們的故事,追念那些被無情終止、被流放的青春,也向那些在活出火燒島後,仍能不折不撓,為臺灣人權自由而奮鬥的前輩們致敬。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5531

【展覽】跨越國境線──臺灣圖書館藏舊籍涉外關係類書展

【展覽】跨越國境線──臺灣圖書館藏舊籍涉外關係類書展

標題:

【展覽】跨越國境線──臺灣圖書館藏舊籍涉外關係類書展

時間:

2015年2月3日至7月26日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6樓臺灣學研究中心(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臺灣因蘊藏豐富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近代以來常為列強爭奪之地。17世紀荷、西和鄭氏先後入臺,臺灣躍上國際貿易的舞臺。清領之後,臺灣雖逐漸被納入中國貿易圈,國際貿易一時中斷,但周邊海域仍經常有海盜騷擾。1860年臺灣開港通商後,洋行、傳教士等西方勢力正式在臺建立據點,洋商貿易茶、腦等臺灣物產,買辦與通譯隨之出現,而傳教士則揭開臺灣近代醫療和教育之序幕。法國、日本等外國勢力的侵臺,迫使清廷轉而重視臺灣防務。

1895年,臺灣因「馬關條約」而割讓予日本,臺灣總督府以兩年為期讓臺灣人自由選擇國籍,同時,陸續頒行旅券(護照)等各項法規,逐步建立臺灣「華僑」等外國人的管理制度。隨著海空運等對外交通的整備,以及關稅等制度的建立,臺灣被納入日本經濟圈,而正式再度進入世界貿易體系。

今年適逢「馬關條約」120週年,期望透過本次館藏舊籍涉外關係類書展回顧臺灣的重大涉外事件,讓讀者適切認識臺灣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五上午9:00-21:00,週六至週日9:0-17:00。

系統號:

A-005557

【展覽】「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

【展覽】「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

標題:

【展覽】「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

時間:

2015年5月6日至2015年12月13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1894年,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這場戰事的結果,使得臺灣在1895年被清國割讓給日本。面臨將被日本統治的臺灣人,發起了1895年乙未抗日之役,這場戰役可說是臺灣歷史上罕見且大規模的戰事,對於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是數百年未有之變局,臺灣島上每個人都受到這前所未有的變局所影響。

2015年是臺灣乙未之役120周年,本館透過「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將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回到鉅變的一八九五年,跟隨時代巨輪轉動的軌跡,重新走過這個動盪的年代,也透過不同的記錄方式,見證不同時空背景及立場的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

透過這檔展覽,可以看出臺灣乙未之役對不同人代表著迥然不同的意義,對於清國官吏而言,是希望能用一切方式將臺灣保留在清國領土下的戰爭;對於日本而言,甲午戰爭跟乙未戰役是確立日本民族主義的驕傲;對於臺灣而言,地方人士為了保衛鄉土起而抗日,戰爭的過程使得臺灣的知識份子忍不住心中的激動,而紛紛留下歷史紀錄;對於臺灣紳商而言,日本相較於清國是可預測的近代國家,也象徵著另一種更接近穩定的生活;對於一般的臺灣人而言,戰爭帶來更多的是苦難的歷史經驗。

展覽除了呈現臺灣人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下,因為各自的背景影響,作出了不同選擇,同時也企圖透過各種不同紀錄的角度,以多種觀點帶領觀眾走過鉅變的一八九五。展覽分為「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乙未抗日」、「人人爭說乙未事」及「再現1895」4個單元。「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單元中,展出得到新領地的日本,發行的一系列與臺灣主題相關的各式出版品,這些資料混雜了想像與實際的調查資料,也為觀眾開啟一扇得以窺視十九世紀末臺灣景象的窗;「乙未抗日」單元,則透過臺灣民主國國旗、郵票、官銀票及反抗軍書信、名冊等物件,記錄選擇保衛家園奮勇抗日的臺灣人,而保良局成立的相關文件,記錄著為了社會安定,選擇與日本合作的臺灣人;「人人爭說乙未事」單元,透過日本、清國、臺灣人及西洋人4個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現迥然不同的觀點;「再現1895」單元,則介紹嘗試再現1895這場戰事的各種作品,相較於一般歷史書寫,這些作品提供了更多官方史料以外,臺灣人的想法。

歷史是殘酷的,往往只留下勝利者的詮釋,雖然資料或有多寡,宣傳有強弱之分,但不同當事者對於臺灣乙未之役的看法,仍以不同形式記錄著不同的觀點,1895年的臺灣歷史舞臺上,上演著不同人的經歷及歷史詮釋,歷史舞臺謝幕後,對於鉅變1895的不同歷史詮釋,仍不斷的繼續著,本館邀請各位觀眾,來作出屬於你對這場戰役的詮釋。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5558

【展覽】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展覽】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標題:

【展覽】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時間:

2015年3月31日至2016年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1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自上古時代起,鏡子便是貴重的照容用具。除可端正衣冠,明亮光潔的鏡面與日月同輝,鏡子遂成為能驅除不祥的法器。光照反射的特性被進一步引伸,明鏡便有了鑑古知今的歷史意味。

古人以銅為鏡,鏡面平整瑩亮,鏡背則成為紋飾設計的勝場。隨著時代工藝及審美的演變,銅鏡成為體現各時代藝術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備受珍視。北宋時期(960-1127),朝野均極重視古文物,因而帶動了編修古器物圖譜的風潮。宋徽宗(1101-1126在位)整理宮廷所藏古銅器,將一一二面漢唐銅鏡收入《宣和博古圖》(1123),開銅鏡入古器圖譜先河。

清代宮廷的古鏡收藏甚豐。乾隆皇帝(1736-1795在位)依循《宣和博古圖》的體例及概念,將宮中所藏漢代至明代銅鏡收入《西清古鑑》(1751)、《寧壽鑑古》(約1776-1781)、《西清續鑑‧ 甲編》(1793)及《西清續鑑‧ 乙編》(1793)等,合稱為「西清四鑑」的古銅器圖譜中。此外,更進一步將各書所錄之古鏡,珍藏於與圖譜同名之書冊式函匣,作為殿堂陳設,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古鏡收儲設計。除作為收藏品,清宮貴族也喜愛以古鏡照容,為古鏡配置鏡架,增添生活雅趣。

隨著東西方密切交流,明末清初已有歐洲水銀玻璃鏡輸入,為照容帶來全新體驗。康熙皇帝(1662-1722在位)設立了玻璃廠,並開始生產玻璃照容鏡。多樣化的新穎技巧,如畫琺瑯、玉雕、牙雕、銅作與木作等工藝,廣泛運用於玻璃鏡框的製作上。隨著玻璃鏡在清代中晚期的普及,銅鏡的主流地位逐漸被取代。

本展覽圍繞清宮貴族對鏡子的鑑賞、裝治與使用等主題,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鑑古遊藝:皇帝的銅鏡收藏」,精選清宮所藏漢代至明代古鏡,展示銅鏡近兩千年連綿不絕的發展,以及古代帝王對古鏡的認知及品評。第二單元「裝匣陳設:銅鏡的匣作裝裱」,展出院藏乾隆御製〈西清續鑑〉、〈西清續鑑.乙編〉及〈寧壽續鑑〉等鏡匣及配件。一方面欣賞書冊式函匣的裝潢結構之美,一方面呈現鏡匣製作的背景脈絡。第三單元「攬鏡之趣:鏡照與生活」,展現宮廷日常中的古鏡意象,以及玻璃鏡在清代色彩紛呈的發展。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5559

【展覽】甲骨明星展

【展覽】甲骨明星展

標題:

【展覽】甲骨明星展

時間:

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9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中國所發現最早有系統且成熟的文字。

自一八九九年甲骨文發現以來,很快引起學者的注意,開始搜集與研究;但大規模的科學發掘工作,則是從民國十七年開始的,由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在商朝晚期都城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進行發掘。現藏於史語所的甲骨數量多達二萬五千多片,是世界上藏有殷墟甲骨個別單位中,精品最多者。

史語所甲骨不僅數量多,內容亦十分豐富,為研究中國早期文字與殷商的軍政、宗教、歷史和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彌補「文獻不足徵」的缺憾,藉由甲骨卜辭,殷商信史的建立就愈有可能。

本次甲骨明星展選出史語所典藏最具代表性的十件甲骨,包含刻有甲骨文的人頭骨、牛距骨、牛肩胛骨;還有世界上僅存的兩件鹿頭骨。曾屢次入選教科書的明星、新選入殷墟郵票行列的新秀,以及罕見龜甲上用筆書寫的甲骨文書跡。

展期: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9日
每週三、六,9:30-16:30(國定假日及選舉日不開放)

系統號:

A-005560

【展覽】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

【展覽】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

時間:

2015年1月23日至7月19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1樓展覽室B(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奔走在便捷機能的城市裡,我們有多久沒有感受土地的溫度;習慣了豐盛物質的生活感知,我們有多少機會能夠體會為了「活下去的一口飯」而失去自由的悲傷。在臺灣文學中有許多刻畫實際生存的世界,由農民、工人等勞動者用汗血打造出來,在這一次的特展中,我們敘說1920到1970年代終了農民與工人的生存故事,佐以聲音、影像,譜寫過去到現在並且持續走向未來的樂章。勞動與文學特展,期待你的親身體驗。

本展覽開放時間:
「免費」參觀。展廳開放:週二至週日 09:00~21:00
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
(颱風期間依臺南市政府發佈不上班之日,亦休館)

系統號:

A-005561

【展覽】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展覽】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標題:

【展覽】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時間:

2015年6月12日至9月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服飾是反映族群文化的重要形象特徵,其穿著搭配與紋樣圖案的創作運用,不僅代表族群的社會制度與位階倫理,更可呈現一地風土歷史交揉轉衍的獨特文化意涵。位居中國西南的貴州,境內重巒疊嶂,自然風貌錯綜多樣。千百年前,不同族群即已在此墾殖經營,並融匯出絢麗繽紛的文化風采。各民族除了保留極富地域特色的傳統服飾,亦延續著特色鮮明、技法獨到的編織工藝,將歷史、傳說、信仰、風俗等元素灌注其中,形塑了豐富多樣,又別具情調的服飾體系,成為彰顯族群形象與文化特色的重要徽誌。「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貴州省民族博物館、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共同策劃主辦,精選服裝、織品、銀飾,以及最足反映黔省史地風物的珍貴圖籍文獻,引領觀眾分由不同面向一攬貴州少數民族服飾之真善美盛。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5582

【展覽】她——在歷史的背後

【展覽】她——在歷史的背後

標題:

【展覽】她——在歷史的背後

時間:

2015年6月19日至8月2日

地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展廳(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主辦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361-0270

內容簡介:

華人女性約在1785年來到美國,多數是華商的太太和女傭,在隨後的165年,這群先驅者在美國這個法治大國裡,寫下了令人動容的法律故事。她們先是爭取成為美國公民的機會,然後無懼的為華人女性爭取尊嚴。我們將展出她們所寫下的法律史—Herstory,以免她們的故事在史冊中被埋沒。本展不同於傳統的歷史圖片及文物展,因為藝術的聲音大過語言,所以我們用錄像、圖像、聲音的多媒體裝置藝術,來紀念及慶祝她們的生命,向這群偉大的美國華人女性先驅者致敬!展場中設計由150片不同尺寸的鏡子組成的鏡宮,是圓柱形的,圓形象徵生命無止境的循環。鏡子象徵女性的美麗與璀璨。一仰頭,觀眾就可以看到屋頂上22片明鏡,往下看,他們會看到自己站在加厚玻璃的砂礫上,置身根據年代排列的歷史文件及圖片。鏡宮的牆面由傾斜十五度的鏡子組成,神奇的反射這些歷史文件,造成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也讓參觀者定睛尋找歷史的足跡。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或特別活動等照常開放,詳情請參見官網(http://www.nmh.gov.tw/zh/index.htm

系統號:

A-005583

【展覽】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展覽】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標題:

【展覽】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

時間:

2015年5月23日至9月27日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2樓2A-2B(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主要透過北美館所蒐藏之日本時代包含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等日籍老師,臺灣最重要的雕塑家黃土水,最具代表性的東洋畫畫家如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呂鐵州,活躍的西洋畫畫家如倪蔣懷、陳澄波、廖繼春、劉啟祥、洪瑞麟、何德來等人的鎮館珍品,重新梳理1947年之前臺灣藝術及文化發展所呈現的的多層次立體面向。

1895至1947年是價值劇變的年代,藝術家們如何追尋與過往傳統習俗有所切割的新觀念、新規範和新價值,並在社會上獲得肯定?對鄉土與國家的認同、對變異的世界環境有何對應,又對於新時代有何感知?透過北美館30年來所典藏之日本時代藝術精品再次盛大登場,將可喚起重新思考歷史事實與歷史詮釋的相互對照性。

這些藝術家由臺灣出發,並且藉由作品創造獨特的臺灣,而後繼的我們,透過觀覽過往的藝術成就,不但能夠貼近文化脈動的伏流,也啟迪探究未來世界的動力。

本展覽開放時間及票價資訊詳參:http://www.tfam.museum/Common/editor.aspx?id=57&ddlLang=zh-tw

系統號:

A-005603

【展覽】玄奘——迷いつづけた人生の旅路

【展覽】玄奘——迷いつづけた人生の旅路

標題:

【展覽】玄奘——迷いつづけた人生の旅路

時間:

2015年8月11日至9月27日

地點:

龍谷大学龍谷ミュージアム(京都市下京区西中筋通正面下る丸屋町117)

主辦單位:

龍谷大学龍谷ミュージアム、法相宗大本山薬師寺、朝日新聞社、日本経済新聞社

聯絡人:

Tel: 075-351-2500

內容簡介:

三蔵法師として知られる中国・唐代の僧玄奘(602~664)は、シルクロードから仏教の聖地天竺へ赴き、足かけ19年に及ぶ旅を経て、膨大な経典や西域・インドについての最新情報を持ち帰りました。帰国後は残りの生涯をかけて経典の漢訳事業を進め、63歳の生涯を閉じました。

玄奘の伝えた教えは、すぐれた弟子慈恩大師による法相宗の開創へとつながり、現在に続く法相宗の礎になります。また一方で、玄奘の旅は『西遊記』という物語世界を生み出しました。現在においてもテレビドラマや漫画等の形で、新たなビジュアルイメージをまといつつ伝え継がれています。「三蔵法師」と言ったときに思い浮かべる姿は世代によって様々です。1000年以上の時を経て未だに成長するイメージをもつ強靭な存在、それが玄奘なのです。

このように、わたしたちが振り返り仰ぎ見る玄奘は、多くの偉業に彩られた超人的な存在です。しかしこの展覧会では、超人的なイメージの背後に隠された、ひとりの人間としての「玄奘さん」を見つめてみたいと思います。多くのことを成し遂げた玄奘さんは、同時に多くの困難や苦悩とも向き合いました。それでもなお前を向き歩きつづけた志とは、いったい何だったのか?玄奘さんの歩いた一歩は、現在を生きるわたしたちの人生の一歩とも重なり合って見えてくることでしょう。

玄奘を重要な祖師として篤く崇敬してきた法相宗大本山薬師寺に伝わる宝物を中心に、玄奘に関わる貴重な文化財の数々から、玄奘の人生をたどってみます。超人的な「玄奘三蔵」と人間「玄奘さん」のイメージの交錯をお楽しみ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

【展示構成】
序章   玄奘さんってどんな人?―仰ぎ見る玄奘

第1章  玄奘さんの伝記

第2章  玄奘さん 仏教に出会う

第3章  玄奘さん 天竺に旅する

第4章  玄奘さん 唐に帰り訳経に挑む

第5章  玄奘さん 死してなお ・・・

本展覽休館日為每月月曜日(ただし9月21日(月・祝)は開館),開放時間為10:00-17:00

系統號:

A-00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