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Dialogues between European and Asian Commercial Documents: Trad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Knowledge Making in Modern East-Asia

Dialogues between European and Asian Commercial Documents: Trad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Knowledge Making in Modern East-Asia

標題:

Dialogues between European and Asian Commercial Documents: Trad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Knowledge Making in Modern East-Asia

時間:

2013年11月1日至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Room A202,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uilding, NTHU(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內容簡介:

11月1日
9:10-10:10
【Keynote Speech】
Chair: TSAO Feng-fu(曹逢甫,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Ming Refugees in Southeast Asia as Perceived through Various Chinese and European Records (Claudine SALMON, School for the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aris)

11:00-12:30
Chair: LIU Shi-Yung(劉士永,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On the Brink of Success: the Efforts of Coxinga and His Son on Reaching Indian Merchants (1660–1680)(CHENGWei-Chung 鄭維中,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Discussant: CHANG Pin-Tsun (張彬村,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A Study of the Local Economy by Use of English and Indian Documents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India—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dapur subdivision in Western India (OGAWA Michihiro,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the Humanities-Contemporary India Area Studies)
Discussant: CHEN Kuo-Tung(陳國棟,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14:00-15:30
Chair: HUANG Fu-San(黃富三,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Local Trade in Northern Taiwan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CHIU Hsin-Hui 邱馨慧,Institute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Tsing Hua University)
Discussant: Evan LAMPE (Visiting Scholar,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Spanish Colonial Policy Toward the Chinese Merchant Community in 18th Century Philippines (Tina S. CLEMENTE, Asian Center,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Diliman)
Discussant: LEE Yu-Chung(李毓中,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Tsing Hua University)

16:00-18:15
Chair: CHENG Wing-Sheung(鄭永常,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ale of Tea in Russia in the Mid-19th Century(LAI Hui-Min 賴惠敏,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Discussant: LEE Chin-Yun(李今芸,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From Marine Products to Tea: the Changing Nagasaki Scene in the 1860s and 1870s through Western and Japanese Sources (Robert HELLER, Department of History, Wake Forest College)
Discussant: LIU Shiuh-Feng(劉序楓,Research Center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The Trading Activities of John Dodd in Northern Taiwan (1860-1870)(HUANG Fu-San, HUANG Sung-Wen 黃富三、黃頌文,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Discussant: Leo DOUW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11月2日
9:00-10:30
Chair: Thomas H. C. LEE(李弘祺,Institute of History,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he Investment and Arrangement of the Barings Bank & Company on the China Market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YU Po-Ching 遊博清,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iscussant: CHAN Kai Yiu(陳計堯,Depart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aking the Far Eastern Mercantile Public: Commercial Press and the Inter-port Intelligence in Nineteenth-Century East Asia(ZHU Marlon 朱瑪瓏,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Discussant: Ann HEYLEN(賀安娟,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University)

11:10-12:40
Chair: LIU Ts'ui-jung(劉翠溶,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The Mechanism of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Qing Dynasty: A Case Study of Qing Taiwan during the 19th Century(LINWen-Kei 林文凱,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Discussant: CHIU Peng-Sheng(邱澎生,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Daily Consumption and Local Market: Household Accounts and Economic Life in Qing Taiwan(TSENG Pin-Tsang 曾品滄,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Discussant: LINYu-Ju(林玉茹,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14:20-16:30
Chair: Mathieu ARNOUX (Identities, Cultures, Territories Research Unit, Paris Diderot University—Paris 7 and School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Jewish Merchant Networks in Early Modern Constantinople as Perceived through Florentine Business Archives. The Account Books of Giovanni di Marco Salviati (Ingrid Houssaye MICHIENZI, Identities, Cultures, Territories Research Unit, Paris Diderot University—Paris 7)
Discussant: KOO Hui-Wen(古慧雯,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eyond Marco Polo: from Venice to the Far East in the 16th Century (Anna BELLAVITIS, Early Modern History, University of Rouen)
Discussant: LAI Cheng-Chung(賴建誠,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Mapping the History of Knowledge Circul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therine JAMI, French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Discussant: Alexei VOLKOV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isty)

17:00-18:00
【Round Table】
Mathieu ARNOUX、邱澎生、林玉茹、毛傳慧、Claudine SALMON

系統號:

C-002051

「國共關係與中日戰爭」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共關係與中日戰爭」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國共關係與中日戰爭」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1至3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大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林弘毅,Tel: 2782-4166#330

內容簡介:

11月1日
9:00-10:00
【專題演講】
講題待定(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10:20-12:10
【戰前中日外交與學術交流】
主持人:張玉法
1930年代的中日外交交涉與「防共」問題(劉傑)
蔣介石的對日戰略:以反共為結盟訴求的探討(1933-1935)(黃自進)
戰前中日學術交流的一側面:「滿蒙」課題及其論爭(林志宏)

13:30-15:30
【國共關係與國際互動】
主持人:王建朗
國共対立と日本軍——陸軍の認識と対応を中心に(波多野澄雄)
臺灣義勇總隊與抗戰(朱浤源)
在民族、國家、信仰與戰爭之間——1930-1940年代青海穆斯林馬家軍與中共、日本和蘇聯的軍事衝突(吳啟訥)

15:50-17:50
【經濟與戰略】
主持人:朱浤源
國家総力戦としての日中戦爭(森靖夫)
蘇俄在戰時中國:重慶國民政府經濟專家眼中的蘇聯經濟(久保亨)
中國地理與國共抗日軍事戰略論析(經盛鴻)

11月2日
8:50-10:40
【戰爭時期國共的對抗】
主持人:劉維開
抗戰初期中共在華北的進入和發展(黃道炫)
抗戰期間國共兩黨在敵後農村的較力——以晉東南敵後農村中國共力量消長為考察物件(楊奎松)
抗戰勝利前夕的國共浙西之戰(張力)

11:00-12:50
【戰爭時期國共的合作】
主持人:陳三井
中華民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民參政會──從「黨治」到「憲政」的摸索(西村成雄)
抗戰初期國共兩黨在香港的合作與競爭──兼論宋慶齡的角色(李盈慧)
蔣何以邀毛,毛何以應邀?——以美蘇兩強與重慶談判的關係為重點(楊天石)

14:00-15:10
【戰爭時期國共的宣傳】
主持人:陳紅民
國共對抗戰的敘述——以二次長沙會戰的報導為例(林桶法)
抗戰時期蔣介石對中共的認知與應對(王其生)

15:30-17:20
【蔣介石的謀略】
主持人:西村成雄
蔣介石與《中國之命運》(王震邦)
侍從室與戰時中國的黨政工作(張瑞德)
勝利前後─蔣介石1945年之所思所為(陳紅民)

11月3日
9:20-10:30
【戰爭初期的外交】
主持人:久保亨
蔣介石如何應對《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金以林)
從「親英聯美」到「聯蘇制日」——1937年孔祥熙出訪之探討(李君山)

10:50-12:00
【戰爭後期的外交】
主持人:楊天石
開羅會議與琉球問題(林泉忠)
講題待定(陳謙平)

13:40-15:40
【日本的中共認知與對策】
主持人:陳謙平
日本陸軍の中國共産黨観(戶部良一)
日本侵華時期的反共謀略(曹大臣)
日本因素在戰後中共控制區的地位與效用(鹿錫俊)

16:00-17:50
【綜合討論】
引言人:呂芳上(國史館館長)
與談人:張玉法、王建朗、楊天石、波多野澄雄、黃自進

系統號:

C-002065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十一次研討會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十一次研討會

標題: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二十一次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1日(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8樓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聯絡人:

陳秋玲,Tel: 02-26525124

內容簡介:

9:40-12:15
【社會資本與民主化】
主持人:章英華(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社會資本與市民參與:2007和2012年的比較
發表人:熊瑞梅(政大社會系教授)、夏中蘭(政大社會系碩士生)、林亦之(政大社會系博士後研究)
評論人:俞振華(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暨政治系助理教授)

臺灣的民主轉型與世代政治,1995-2010
發表人: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助研究員)
評論人: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Estimating the Outcome of the 2012Taiw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UsingRandomized Response Design in aPost-survey
發表人:杜素豪(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謝淑惠(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員)
評論人:王智立(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資訊系副教授)

13:15-14:45
【社會資本、投資行為與健康】
主持人:傅仰止(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Social Capital and Stock Ownership:A Multidimensional Test with EASSData
發表人:李宗榮(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評論人:熊瑞梅(政大社會系教授)

社會關係對自評健康與幸福感的影響機制
發表人: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范綱華(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翁志遠(輔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15:05-17:20
【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
主持人:謝雨生(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教授)
臺灣階級流動的瓶頸?再論後工業時代臺灣階級流動的變遷
發表人:蘇國賢(臺大社會系教授)、喻維欣(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系教授)
評論人: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助研究員)

社團參與和人際信任:臺灣與南韓之比較
發表人:張峯彬(政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鄭力軒(政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在職訓練與在職進修對薪資之影響: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之比較
發表人:林大森(佛光大學社會系教授)、莊致嘉(東華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張峯彬

系統號:

C-002168

2013年度内陸アジア史学会大会

標題:

2013年度内陸アジア史学会大会

時間:

2013年11月2日(週六)

地點:

龍谷大学大宮校舎清和館3階大ホール(京都市下京区七条通大宮東入大工町125番地の1)

主辦單位:

内陸アジア史学会

內容簡介:

13:00-15:10
【公開講演】
モンゴル高原における新たな突厥碑文の発見とその意義について——近年におけるモンゴル・日本共同調査プロジェクトの最新成果を中心に(大澤孝)
マンジュ語「吉林九河図」と国境碑(承志)

15:15-17:10
【研究発表】
モンゴル時代の中央チベットにおける軍隊と俗官(山本明志)
ハン、企業家、帝国―ラウザーン運河をめぐるロシア=ヒヴァ・ハン国関係の変遷,一八七三 - 一九一七年(塩谷哲史)

系統號:

C-002062

漢字與中文學術傳統:2013年臺灣中文學會第三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漢字與中文學術傳統:2013年臺灣中文學會第三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9至1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逢甲大學積學堂(臺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主辦單位:

逢甲大學中文系、臺灣中文學會

聯絡人:

譚靜芳,Tel: +886-(0)4-24517250#5354、5383;E-mail: fcutang@mail.fcu.edu.tw

內容簡介:

11月9日
10:30-11:50
【專題演講】
►逢甲大學人言大樓地下一樓積學堂
中國文字的生命(丁邦新,中央研究院院士)

13:30-15:00
【漢字與詩文傳統】
►分鹿演座
主持人:丁邦新(中央研究院院士)
文與女:現代危機裡的文與作為歷史遺留物的國學及她和她的腳(黃錦樹,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
討論人:鄭文惠
聲音與意義──「自然音節」與現代漢詩學(鄭毓瑜,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討論人:劉正忠
後漢字詩學與臺灣當代詩(劉正忠,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討論人:陳芳明

【漢字思維與中國思想】
►大間堂
主持人:陳麗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詩」「文」古義(楊儒賓,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討論人:林啟屏
經學傳統中的義理字眼意蘊:以《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字義疏證》的「理」論述為例(陳志信,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討論人:陳麗桂
氣質之性說的成立及意義──以漢語思維的展開為線索(林永勝,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討論人:林遠澤

15:30-17:00
【漢字與西方漢學傳統】
►分鹿演座
主持人:林啟屏(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先秦漢語照應複句及命題態度的問題(馮耀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討論人:楊儒賓
華語哲學與文字動勢(宋灝,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討論人:林清源
從洪堡傳統論漢字思維的哲學涵義(林遠澤,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討論人:宋灝

【漢字與當代語文教育】
►大間堂
主持人:葉國良(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
大徐本《說文》小篆與李陽冰、鄧石如小篆的比較:小篆形體的構成、俗化的糅合與規範自覺(李乾耀,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助理教授)
討論人:葉國良
淺談漢字教學的「跨文化交際」障礙與策略(陳溫菊,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副教授)
討論人:林素英
皇:權力的消長與沒落──以「皇帝」、「皇權」報刊使用為考察(1895-1900年)(廖宣惠,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討論人:曾守正

11月10日
09:00-10:30
【漢字與詩文傳統】
►分鹿演座
主持人:李浩(陝西西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漢字與傳統的一貫性(川合康三,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討論人:何寄澎
永明詩學與漢語思維(蔡瑜,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討論人:程章燦
漢字.漢語.漢詩──和製漢語在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歌中的表現(施懿琳,成功大學中文系、臺文系合聘教授)
討論人:廖振富

【漢字思維與中國思想】
►大間堂
主持人:吳冠宏(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國古文字中的身體感(丁亮,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討論人:吳冠宏
陽明學「身」字考:一個心學關鍵詞的研究(黃繼立,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討論人:丁亮
西土到中天──文化斡旋下的漢字與漢字思維(蔡岳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討論人:范麗梅

10:50-12:00
【漢字思維與中國思想】
►分鹿演座
主持人:馮耀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㭪字與郭店楚簡的宇宙與身心思想(范麗梅,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助研究員)
討論人:黃忠慎
從簡帛《五行》「幾而知之」一段文字說到「慎獨」的思想(黃冠雲,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討論人:劉榮賢

【漢字與書法/漢字與當代語文教育】
►大間堂
主持人:李威熊(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榮譽教授)
自知與自律──從漢字特質談漢字教學應有的知能(周碧香,臺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助理教授)
討論人:宋建華
漢字書法於大學語文教育之建構與推展──以東華大學為例(李秀華,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討論人:余美玲

系統號:

C-002087

2013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2013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3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8日(週五)

地點:

臺北市立大學公誠樓二樓第二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聯絡人:

林君成教授,E-mail: ljc@utaipei.edu.tw

內容簡介:

9:10-10:40
主持人:葉鍵得(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以至仁伐不仁──論武王伐紂(秦照芬,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副教授)
評論人:石蘭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論戰國時代的長城(石蘭梅)
評論人:秦照芬
唐與吐蕃的盟誓與敵國禮:以唐蕃會盟碑為中心(耿振華,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教授)
評論人:王怡辰(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教授)

10:50-12:10
主持人:潘朝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地理因素對三國歷史的影響(林偉仁,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郭大玄(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副教授)
日治時期淡水線鐵道沿線觀光遊憩網絡之空間構成(王怡茹,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評論人:徐榮崇(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教授)
日治時期異文化理解與共生下的漢詩(1895-1945)(陳惠文,日本城西國際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生/高雄第一科大日語系兼任講師)
評論人:梁淑媛(臺北市立大學中語系教授)

13:20-15:00
主持人:鄧國雄(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教授)
戰國秦漢時代日書使用者之心態探究(黃靜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評論人:高上雯(淡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白岩龍平與清末日本的湖南區域調查(羅皓星,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評論人:李淑珍(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副教授)
日治時代苗栗地區的鐵路建設與區域發展(沈欣潔,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碩士生)
評論人:張政亮(臺北市立大學史地系副教授)

15:10-16:10
主持人:秦照芬
「齊家」之道──從清代家訓看男性對家中女性成員關係的管理觀念(何宇軒,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助理)
評論人:林偉仁
清朝統治臺灣時期招贅現象初探(李浩銘,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評論人:高光義(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C-002130

2013年度アジア政経學會西日本大會

標題:

2013年度アジア政経學會西日本大會

時間:

2013年11月9日(週六)

地點:

大阪市立大學全學共通教育棟4階及び學術情報総合センター10階大會議室(大阪市住吉區杉本3-3-138)

主辦單位:

一般財団法人アジア政経學會、大阪市立大學

聯絡人:

E-mail: jaas-west@npo-ochanomizu.org

內容簡介:

9:30-12:10
►全學共通教育棟4階
【政策と方法論】
司會兼討論:陳光輝(神戸大學)
報告1:アジアの中間所得層規模の測り方と対アジア戦略への影響(江川暁夫,総合研究開発機構)
報告2:農民工への経済的排除と貧困の脆弱性(呉青姫,立命館アジア太平洋大學)
報告3:日本占領時期海南島の農業政策に関する研究(趙従勝,兵庫教育大學・大學院)
報告4:中國都市廃棄物対策における費用分擔原則に関する考察(金紅実,龍谷大學)
討論1:馬欣欣(京都大學)
討論2:三品英憲(和歌山大學)
討論3:小出秀雄(西南學院大學)

【中國の都市化:拡張・不安定と管理メカニズム】
司會:呉茂松(慶應義塾大學)
報告1:都市化と利益調整──基層レベルにおける政策決定過程に関する考察(任哲,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報告2:中國の都市化と新興社會団體──草の根NGOを中心に(黃媚,築波大學)
報告3:都市、リスク、軍隊:社會管理と人民解放軍性(林載桓,青山學院大學)
討論1:三宅康之(関西學院大學)

【保健醫療人材のアジア域內移動:ASEAN送出諸國の最新動向】
報告1:保健醫療人材のアジア域內移動──ASEAN送出諸國の最新動向(奧島美夏,天理大學)
報告2:ベトナム海外就労人材の源泉と保健醫療人材──日越EPAに関連して(新美達也,在ホーチミン日本國総領事館)
討論1:金子勝規(大阪市立大學)
討論2:山田美和(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13:15-14:45
►學術情報総合センター10階大會議室
【アジア政経學會設立60周年記念講演:境界を越えるアジア研究】
司會:脇村孝平(大阪市立大學教授)、桐山孝信(大阪市立大學副學長)
日本と朝鮮戦爭:越境的視點(Japan and the Korean War: A Cross-Border Perspective)(テッサ・モーリス・スズキ,オーストラリア國立大學教授)
*日英同時通訳付き

15:00-17:40
►學術情報総合センター10階大會議室
【境界を越えるアジア研究】
コメント:朴一(大阪市立大學教授)
コメント:木宮正史(東京大學教授)
フロア討論

►全學共通教育棟4階
【中國・韓國の政治・行政・外交】
司會兼討論:佐々木信彰(関西大學)
報告1:中國・上海におけるグリーフケア自助団體の一事例:NGOの組織と機能をめぐる初歩的考察(日野みどり,同志社大學)
報告2:日韓會談中斷期、対韓請求権主張撤回をめぐる日本政府の政策決定過程;1953年10月~1958年4月(金恩貞,神戸大學・大學院)
報告3:「2人の習近平」像の原點:地方政府在任時期の思想(柴田哲雄,愛知學院大學)
報告4:中國國家発展改革委員會の機能分析(渡辺直土,近畿大學)
討論1:吉澤文壽(新潟國際情報大學)
討論2:鈴木隆(愛知県立大學)

【東南アジアの経済】
司會兼討論:佐藤百合(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報告1:カンボジア経済のドル化と銀行経営:制度分析的アプローチ(奧田英信,一橋大學)
報告2:インドネシア財閥バクリグループの新たな政治経済戦略──英國石炭會社ブミ社の創設と誤算(小西鉄,京都大學・大學院)
報告3:ラオス北部における契約栽培の地方生活への影響(駿河輝和,神戸大學)
報告4:タイにおける農村世帯の経済活動の変容と階層変動(淺居孝彥,大阪市立大學・研究員)
討論1:駿河輝和(神戸大學)
討論2:生方史數(岡山大學)

※本研討會需繳交參加費,相關資訊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C-002144

2013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3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3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8至10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哲學系(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系、佛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

陳平坤教授,Tel: (02)33663384;E-mail: chenpingkun@ntu.edu.tw

報導者:

陳平坤教授

內容簡介:

11月8日
10:30-12: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林義正(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表人:顧偉康(新加坡佛學院助理教授)
論題:信仰與知識,個體與群體——談南禪的理想人格
發表人:戴立勇(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
論題:「權力意志」與「智慧意志」——尼采與「禪」
發表人:李海濤(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宗教學系講師)
論題:韓僧普照知訥的「眞心」思想——荷澤禪的複歸與繼承
發表人:林佩瑩(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論題:The Synthesis of Chan Buddhism and Preceptsin Saichō’s(767–822) Perceptio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日僧最澄(767–822)的禪戒觀——東亞跨文化的視角

►302研討室
主持人:涂豔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發表人:劉朝霞(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論題:佛家業力因果的認知方式和特點解讀——以漢譯四部《阿含經》為範圍
發表人:釋證真(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論題:《大般涅槃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探討
發表人:廖雅慧(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生)
論題:《道教義樞.道性義》對佛性思想的吸收與轉折
發表人:黃家庭(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論題:語言哲學視域下的佛教解脫理論——以《瑜伽師地論》為研究範圍

13:30-15: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李明山(廣東韶關學院教授)
發表人:崔紅芬(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論題:西夏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發願文再研究
發表人:姚富全(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論題:一個對二元交互論身心如何可能互動問題的佛學解答
發表人:趙東明(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師)
論題:「轉依」的二種「所依」探析——以《成唯識論》及窺基《成唯識論述記》為中心
發表人:阮氏荷安(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論題:越南陳朝慧忠上士破二見觀點和《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之對照

►302研討室
主持人:戴立勇(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
發表人:明成滿(安徽工業大學思政部教授)
論題:民國佛教孤兒院研究
發表人:彭無情(新疆師範大學新疆宗教研究中心副教授)
論題:試析西域佛教消亡的根本原因
發表人:簡逸光(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組長)
論題:佛教歷史的書寫(Ⅰ)──以編年體為例
發表人:邵佳德(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
論題:一座傳統佛寺的近代轉型:民國泰縣光孝寺培安和尚個案研究

15:30-17: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嚴瑋泓(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發表人:趙玲(浙江大學助理研究員)
論題:「青州模式」佛教造像的古印度影響
發表人:朱滸(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講師)
論題:「胡人禮佛」模式與漢代佛教圖像的本土化進程
發表人:歐陽艷華(澳門大學中文系博士)
論題:南朝禪修與中國山水文化的融會創設:以慧遠和宗炳為例
發表人:王棣(香港中文大學碩士)
論題:中國民間宗教的多重主神特點初探——以毗沙門天王與摩訶迦羅神職變化為例

►302研討室
主持人:趙飛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發表人:孫國柱(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論題:明清之際遺民僧「和陶詩」論析——以天然函昰禪師為例
發表人:劉敬(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論題:清初的逃禪之風與文學通變
發表人:吳孟謙(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論題:儒釋論諍的超越——管東溟《續原教論評》初探
發表人:李春堯(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論題:耶律楚材的儒、釋、道思想分論

11月9日
9:00-10:30
►301研討室
主持人:蔡耀明(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表人:Bart Dessen(Ghent University比利時根特大學)
論題:Seng Zhao on the Concept ‘Time’僧肇與「時間」概念
發表人:Kenneth W. Holloway(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美國佛羅里達亞特蘭大大學副教授)
論題:The gateway of nonduality in a social context: The Guodian as a precursor to Vimalakirti(入不二法門的社會運用: 郭店楚簡當維摩詰經的前身)
發表人:鄭鳳姬(香港大學博士生)
論題:An Exploration of Two Sanskrit Issues on Chinese and English Rendition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Using “The Dharma of Emancipation of the Exhaustible and Inexhaustible” in the Vimalakīrti Nirdeśa Sūtra as an Example(從梵文翻譯漢英佛典兩個問題之初探:以維摩詰所說經中闡釋「有盡無盡解脫法門」為例)
發表人:吳蔚琳(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博士生)
論題:Samantapāsādikā與說一切有部的關係再探──以Samantapāsādikā的宇宙觀為例

►302研討室
主持人:林明照(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發表人:陳紅兵(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
論題:佛教自然觀及其生態環保意義
發表人:儲曉軍(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論題:從西王母到觀世音──漢唐間救苦救難信仰的變遷
發表人:蘇芸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論題:觀音的民間形象——《香山寶卷》中的妙善
發表人:林飛飛(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
論題:劉宋孝武帝對佛教之扶持利用與管制

10:50-12: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蕭麗華(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發表人:張弘(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論題:東亞文學性靈說的佛教哲學淵源
發表人:孫尚勇(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論題:中國文學自然美的類型、演進及其哲學意蘊
發表人:黃敬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論題:寒山詩在宋元禪林中的迴響:以禪師對寒山詩的引用與討論為中心

►302研討室
主持人:蔡振豐(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發表人:王雪梅(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論題:古代印度彌勒信仰在民間的流布
發表人:曹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論題:南北朝佛名類抄經研究——以其與禮懺的關係為中心
發表人:釋大田(靈鷲山佛教教團研究中心研究員)
論題:中國佛教早晚課的形成

13:30-15: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趙東明(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師)
發表人: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論題:Gilbert Ryle「心」之理論的佛學詮釋
發表人:吳忠偉(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論題:漢語中觀學「否定」性表達樣態的演化——基於「語言批判」的視角
發表人:喻長海(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論題:吉藏的二諦說之背景及其傳承
發表人:劉啟霖(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論題:從《中論》的「觀因缘」而帶出否定詞之禪修義:以《正理海》為延伸依據的研究

►302研討室
主持人:顧偉康(新加坡佛學院助理教授)
發表人:李明山(廣東韶關學院教授)
論題:六祖惠能韶州弘法行跡考
發表人:胡健財(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副教授)
論題:聖嚴法師「心靈環保」與中國禪宗之當代復興
發表人:譚宇權(中央大學哲學所博士生)
論題:論慧能《六祖壇經》頓教的問題與意義
發表人:黃武達(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論題:佛教禪坐方法對腦波情緒控制之比較研究

15:30-17: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吳忠偉(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發表人:蔡耀明(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論題:對於《俱舍論.破執我品》有關補特伽羅與自我之看法的批判
發表人:哈磊(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論題:論格義與漢魏兩晉之毘曇學
發表人:林律光(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講師)
論題:俱舍與毘曇之關係及在中國弘揚之情況
發表人:李治華(華梵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論題:從華嚴宗的判教觀論佛教中國化的歷程

►302研討室
主持人: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發表人:李萬進(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副教授)
論題:慧思大師性具淨染思想研究
發表人:郭秀年(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論題:論天臺「相即」思想
發表人:張曉芬(陸軍專校共同科國文組助理教授)
論題:晚清救世救心、出儒入佛的居士佛學研究──論楊文會《論語發隱》中的逆格義詮釋
發表人:李明傑(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生)
論題:當代臺灣佛教的助念觀點與改變

11月10日
9:00-10:30
►301研討室
主持人:張弘(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發表人:石洪斌(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論題:試論中國古代佛教寺額命名的主體、緣起及其特點——以浙江為例
發表人:稂萩(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講師)
論題:海印三昧——《華嚴經》海洋符號解讀
發表人:王松景(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論題:明代涉佛傳奇文學研究
發表人:林韻柔(國家科學委員會博士後研究員)
論題:唐代「巡禮」活動的建立與開展

►302研討室
主持人:崔紅芬(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發表人:鄭興中(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論題:論神明與心識——以《管子.內業》與宗炳《明佛論》比較為例
發表人:曾曉娟(西華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論題:神權與君權——佛教與天主教進入中國之比較
發表人:劉韋廷(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生)
論題:佛道辯諍探微——以元代《大元至元辨偽錄》為主之討論
發表人:向懿(華東師範大學碩士)
論題:初探明末清初天主教入華時期耶佛對話——以利瑪竇的《天主實義》與圓悟的《辨天說》為例

10:50-12: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石洪斌(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發表人:劉林魁(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論題:梁武捨道事佛與唐代三教論衡
發表人:劉政明(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生)
論題:依〈布施波羅蜜多分〉檢視器官捐贈
發表人:陳洵渼(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論題:Can Buddhist Meditations be Naturalized ?

►302研討室
主持人:劉朝霞(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發表人:蔡嘉華(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論題:《大般涅槃經》中的四無量心探析
發表人:謝獻誼(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論題:漢譯北本《大般涅槃經》「四諦」意涵探析
發表人:凃均翰(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論題:《三法度論》與《四阿鋡暮抄解》之「補特伽羅」觀念初探

13:30-15: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王雪梅(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發表人:林承德(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生)
論題:漢譯《雜阿含經》中「正見」的哲學探究
發表人:詹民紳(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生)
論題:試論僧肇「不二」思想對希遷禪學帶來的啟發
發表人:劉昶延(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生)
論題:初探《大乘大義章》中的法身問題

►302研討室
主持人:哈磊(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發表人:劉雅琳(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論題:人間佛教——林清玄與何乃健的佛教散文創作特點
發表人:劉曉蕾(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論題:小說與佛教:從《金瓶梅》到《紅樓夢》
發表人:李麗平(南開大學博士生)
論題:《京華煙雲》中宗教觀念辨析——以姚思安形象為中心兼及其他

15:30-17:00
►301研討室
主持人:林永勝(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發表人:賴皆興(靈鷲山佛教教團研究中心主任)
論題:人間佛教的當代實踐——以靈鷲山佛教教團為考察
發表人:許國華(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論題:水陸法會的禪觀──以靈鷲山水陸法會為例
發表人:蔡士瑋(里昂第三大學博士生)
論題:從解構看佛教的定義——以翻譯概念為主

►302研討室
主持人:曹景惠(臺灣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發表人:朱浤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論題:追尋菩薩道:清揚居士修身思想與我國婦女角色重構
發表人:陳潔(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論題:大陸高校的佛學通識課程設置與教學情況調查
發表人:郭捷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論題:近代佛學著作之數位化工作——以《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為例

系統號:

C-002179

2013傳統與現代——竹塹學術三百年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3傳統與現代——竹塹學術三百年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8至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新竹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新竹市政府

聯絡人:

黃雅莉,Tel: (03)521-3132#2600

內容簡介:

11月8日
9:20-10:20
【專題演講】
講題待定(李歐梵,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冼為堅中國文化講座教授)
引言人:陳惠邦(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

10:40-12:20
【第一場:臺灣竹塹學現象的探討】
主持人:李瑞騰
1.發表人:李進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評論人:柳書琴(清華大學臺文所)
論文題目:龍瑛宗<植有木瓜樹小鎮>對日本近代文學的接受
2.發表人:莊華興(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外文系)
評論人:洪淑苓(臺灣大學臺文所)
論文題目:東亞邊緣現代性歷程的「零余者」:以黃錦樹與龍瑛宗小說為中心
3.發表人:垂水千惠(日本横濱國立大學)
評論人:邱若山(靜宜大學日文系)
論文題目:日本人の描いた新竹——日影丈吉を中心に

13:30-15:10
【第二場:清領迄日治時期的竹塹學研究】
主持人:顏崑陽(淡江大學中文系)
1.發表人:楊晉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評論人:蔡英俊(清華大學中文系)
論文題目:民國前竹塹士人詩文應用《詩經》探論
2.發表人:蔡振念(中山大學中文系)
評論人:江寶釵(中正大學臺文所)
論文題目:呂赫若小說的女性主題
3.發表人:張重崗(北京中國社科院)
評論人:徐慧鈺(長庚大學通識中心)
論文題目:林占梅現象與臺灣士人社群的興起

15:30-17:10
【第三場:竹塹族群的多元性書寫】
主持人:李奭學(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1.發表人:施懿琳(成功大學臺文系)
評論人:黃美娥(臺灣大學臺文所)
論文題目:新竹齋堂貞女鄭却(1909-1997)的漢學養成及其詩文書寫
2.發表人:黃美娥(臺灣大學臺文所)
評論人:廖振富(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論文題目:從「史料」到「評述」——魏清德作品綜論
3.發表人:朱雙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
評論人:陳建忠(清華大學臺文所)
論文題目:新竹藝文作家的老兵書寫和眷村敍事

17:10-18:30
【座談:臺灣竹塹學的回顧與開展】
主持人:李喬
座談討論學者:陳銘磻、彭瑞金、范文芳、黃美娥等

11月9日
9:00-10:00
【專題演講二】
講題待定(杜國清,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東亞語言文化研究系,賴和吳濁流臺灣研究講座教授,暨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引言人:王文進(國立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10:20-12:20
【第四場:竹塹傳統藝文及地方風物】
主持人:陳文華(淡江大學中文系)
1.發表人:林佳儀(新竹教大中文系)
評論人:陳龍廷(臺灣師大臺灣語文學系)
論文題目:竹塹北門大街發展與北管子弟軒社活動研究(1857-1945)
2.發表人:王幼華(聯合大學華文系)
評論人:翁聖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論文題目:清代流寓文人查元鼎考述
3.發表人:武麗芳
評論人:黃雅莉(新竹教大中文系)
論文題目:塹城竹社話從頭
4.發表人:吳貞慧(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系)
評論人:蔡雅薰(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系)
論文題目:新竹在地化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設計與實施--以竹教大碩班華語文教學實習課程為例

13:30-15:10
【第五場:竹塹現當代學術及文學作品探討】
主持人:陳芳明(政治大學臺文所)
1.發表人:詹雅能(東南科大通識中心)
評論人:龔顯宗(中山大學中文系)
論文題目:擊缽吟活動的推手——蔡啟運其人、其事及其詩文
2.發表人:許俊雅(臺灣師大國文系)
評論人:楊雅惠(中山大學中文系)
論文題目:訂訛與補充/閱讀與傳播:從《黃旺成先生日記》析論日治臺灣時期的中國文學作品
3.發表人:豐田周子(日本關西大學)
評論人:朱惠足(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論文題目:光復初期(1945-1949)吳濁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5:30-17:10
【第六場:竹塹在地書寫現象及其作品觀察】
主持人:陳萬益(清華大學臺文所)
1.發表人:陳惠齡(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系)
評論人:范銘如(政治大學臺文所)
論文題目在「空間-時間」結構中的地方詮釋及其文學想像--竹塹文學的傳統與現代
2.發表人:王惠珍(清華大學臺文所)
評論人:廖淑芳(成功大學臺文系)
論文題目:鄉關何處:論龍瑛宗故鄉北埔書寫的特徵與意義
3.發表人:丁威仁(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系)
評論人:曾進豐(高雄師大國文系)
論文題目:新竹地區文學獎新詩組得獎名單研究

系統號:

C-001996

民主與國族主義:現代性的規範涵蘊學術研討會

民主與國族主義:現代性的規範涵蘊學術研討會

標題:

民主與國族主義:現代性的規範涵蘊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14日至15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一、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

聯絡人:

吳添成,Tel: (02)2789-8136;Email: politics@ss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9:30-10:40
【民主的理路】
主持人:王遠義(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發表人:蕭高彥(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發表主題:民主政治的道德基礎:張佛泉、新儒家與五〇年代臺灣的自由概念
評論人: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發表人:許紀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發表主題:公意思想在中國:1910-1920年代的中國思想與政治
評論人:王遠義

10:50-12:00
【自由民主與當代中國】
主持人:郭秋永(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
發表人:許雅棠(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發表主題:以「治」領「政」:當代中國讀書人觀看自由民主的一種方式
評論人:許紀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發表人:廖斌洲(臺灣大學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發表主題:當代中國憲政思潮的辯論
評論人:張其賢(政治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13:00-14:10
【後國族時代與全球治理】
主持人: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教授)
發表人:陳閔翔(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後國族時代的國際秩序:德沃金與哈伯馬斯的啟示
評論人:王鵬翔(中研院法律所助研究員)

發表人:石忠山(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副教授)
發表主題:後國族格局與民主的未來:哈伯瑪斯民主理論的若幹反思
評論人:林炫向(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14:20-15:30
【民主、國族主義與認同】
►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張旺山(清華大學哲學所教授)
發表人:李心文(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民族文化的認同是否能促進民主的發展?
評論人:陳嘉銘(中研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員)

發表人:陸品妃(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民主人的群體歸屬與認同
評論人: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民主:轉型之後的課題】
►中庭第二會議室
主持人:高格孚(Dr. Stéphane Corcuff,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臺北分部主任)
發表人:侯廣豪(金門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戰後臺灣民主論述的黑暗面:以麥克曼恩的族群清除理論重新檢視二二八事件
評論人:湯志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發表人:施奕任(中研院社會所博士後研究員)
發表主題:民主政治、政治轉型與國際氣候治理)
評論人:陳世榮(文化大學行管系副教授)

16:10-17:50
【東亞國族主義的系譜】
►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蕭高彥(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執行長)
發表人:李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發表主題:從「人民」到「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歷次憲法中一個關鍵概念的演變
評論人:蔡英文(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發表人:蔡孟翰(日本千葉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特任准教授)
發表主題:從宗族到民族——東亞民族主義的形成
評論人:沈松僑(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發表人:邵軒磊(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民主與國族主義之東亞性——日本帝國期政治思想之綜述
評論人:藍弘嶽((交通大學社文所副教授)

【國族政治與國際關係】
►中庭第二會議室
發表人:周家瑜(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霍布斯論國際關係
評論人:梁裕康(文化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發表人:葉家威(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講師)
發表主題:民主的界限與國族
評論人:甘偵蓉(成功大學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發表人:郭祐輑(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發表主題:民族集體責任與全球分配正義
評論人: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11月15日
9:30-10:40
【民主與社會契約】
主持人:陳思賢(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發表人:劉志洋(英國卡地夫大學歐洲研究學院博士候選人)
發表主題:R. G. Collingwood的自由民主政體:社會契約論是否還存在?
評論人:陳思賢(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發表人:陳建綱(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發表主題:何以休謨不是契約論者:試論休謨的非工具性效益原則以及高提也的誤解
評論人:陳正國(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10:50-12:00
【國族主義與當代中國】
主持人:張福建(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
發表人: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教授)
發表主題:民族主義與當代中國
評論人:汪宏倫(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發表人:張寧(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
發表主題:當代中國:自由派與民族主義
評論人:蔡孟翰(日本千葉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科特任准教授)

13:00-14:10
【民主:另一種可能?】
主持人:蔡英文(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發表人:洪世謙(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民主:未完成的開放場域
評論人:魏楚陽(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發表人:蕭育和(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
發表主題:史賓諾沙的新政治科學:為什麼啟蒙時代的民主必然是諸眾民主?
評論人:蔡英文

14:20-16:00
【自由主義與愛國主義】
主持人:錢永祥(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發表人: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發表主題:自由主義與愛國主義
評論人:錢永祥(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發表人:劉擎(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發表主題:自由國家的政治忠誠─憲政愛國主義的進路
評論人:李俊增(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副教授)

發表人:陳嘉銘(中研院人社中心助研究員)
發表主題:「有了公民就什麼都有了」:論盧梭的自由、愛國主義和共和弔詭
評論人: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16:40-17:50
【國族主義與多元文化主義在臺灣】
主持人:李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發表人:魏玫娟(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多元文化主義、國族主義與民主在臺灣

發表人:陳張培倫(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發表主題:國族主義 vs.國中之國:國族建構過程中的原住民族主義
評論人:官大偉(政治大學民族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C-002046

日臺作家東京会議

標題:

日臺作家東京会議

時間:

2013年11月15日至1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東京、京都兩地舉行(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

東京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臺湾Trend Micro教育財団(趨勢科技)

內容簡介:

11月15日
10:30-11:15
【白先勇講演】
「(題目未定)」
(通訳:八木はるな)

11:15-12:30
【白先勇文学綜合座談】
白先勇、柯慶明、山口守
(通訳:謝惠貞)

14:00-15:30
【日臺作家交流(1)「母と息子」】
司会:藤井省三
臺湾作家:駱以軍
日本作家:中島京子
(通訳:明田川聡士)

15:40-17:10
【日臺作家交流(2)「父と娘」】
司会:藤井省三
臺湾作家:陳雪
日本語作家:楊逸
(通訳:謝惠貞)

11月16日
9:30-11:00
【日臺作家交流(3)「父と娘」】
司会:黄英哲
臺湾作家:伊格言、劉梓潔
日本作家:星野智幸
(通訳:明田川聡士)

11:10-12:40
【日臺作家交流(4)「祖父母との別れ」】
司会:山口守
臺湾作家:甘耀明、楊富閔
日本作家:温又柔
(通訳:松崎寛子)

14:00-15:30
【日臺作家交流(5)「失われた家」】
司会:黄英哲
臺湾作家:童偉格、王聰威
日本作家:茅野裕城子
(通訳:松崎寛子)

15:40-18:00
【日臺電影交流「臺湾と日本の送り人」】
司会:三澤真美恵
臺湾作家:劉梓潔(『父後七日』)
日本導演:砂田麻美(『エンディングノート』)
(通訳:謝惠貞)

系統號:

C-002095

第14屆全國口述歷史工作會議

第14屆全國口述歷史工作會議

標題:

第14屆全國口述歷史工作會議

時間:

2013年11月15日(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大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臺灣口述歷史學會

聯絡人:

吳雅琪,Tel: (02)27824166#124;E-mail: yachi_wu@hotmail.com

內容簡介:

9:10-10:10
【工作報告】
主持人: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臺灣口述歷史學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0:30-12: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張力(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臺灣音樂口述歷史的回顧與心得(王櫻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14:00-16:00
【專題演講】
主持人: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從《獅吼——《雄獅美術》發展史口述訪談》談口述歷史的執行與書寫(陳曼華,國史館助修)

系統號:

C-002111

「漢語時間標記之歷史演變國際研討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

「漢語時間標記之歷史演變國際研討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

標題:

「漢語時間標記之歷史演變國際研討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漢語語法史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16至18日(週六至週一)

地點: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A202會議室(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聯絡人:

李柏翰,Tel: (03) 5715131#34340;E-mail: grammarconference@gmail.com

內容簡介:

11月16日
10:20-11:50
主持人:魏培泉
「來」和「去」小議(蔣紹愚)
「也」「矣」之別與言者視角——兼論「矣」的來源(洪波)
從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看時間標記詞的演變(徐丹)

13:30-15:00
主持人:張敏
從持續體助詞到副動詞標記——甘青語言區域部分漢語方言「著」的語意演變(吳福祥)
漢語西北話中的「VP著」及其來源(楊永龍)
時間副詞「正」「在」「正在」的形成與比較(王錦慧)

15:20-16:50
主持人:徐丹
近代漢語時間詞的歷史演變及其規律(張美蘭)
短時義時段詞的形成與發展(鄭縈)
譯經對中古漢語的一種語法移植現象——以表示相對過去之時間標記為論據的研究(劉承慧)

11月17日
9:00-10:30
主持人:蔣紹愚
由語意地圖看時間標記的演變(張敏)
經驗體標記「過」的歷史由來(魏培泉)
漢語經歷體標記「過」的歷史演變(陳前瑞)

10:50-11:50
主持人:大西克也
閩南語正負二元體貌詞「已」/「叨」/「了」、「天未」、「天句」、「未句」的歷時演變探索(連金發)
The syntax of Aspecto-temporal Adverbs from Late Archaic to Early Medieval Chinese(梅思德)

13:30-15:00
主持人:洪波
實現與虛擬——時體的原點(劉勛寧)
宋元時期漢語現實句與非現實句研究(張赬)
試論上古漢語的時間小句「主語+之+謂語+也」及其來源(梁銀峰)

15:20-16:50
主持人:吳福祥
時間副詞「即」、「便」、「就」的來源(張麗麗)
情態動詞「要」的來源及其語意演變(郭維茹)
上古至中古表未來「時」之「當」與「將」試探(巫雪如)

11月18日
9:00-11:00
主持人:連金發
上古漢語「有」字存在句及其時間性質(大西克也)
從古人誤看上古輕動詞句法重新分析的年代(馮勝利)
略說現代漢語疑問句末的「來」(傅惠鈞)
《諸病源侯論》《皇帝內經太素》量詞及其特點(張顯成)

系統號:

C-002089

第九屆兩岸三地四校南北論壇之《理性差異與文化再造》兩岸學術研討會

第九屆兩岸三地四校南北論壇之《理性差異與文化再造》兩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九屆兩岸三地四校南北論壇之《理性差異與文化再造》兩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16至1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聯絡人:

顏小姐,Tel: (02) 2939-3091#62361;E-mail: yanfong@nccu.edu.tw

內容簡介:

11月16日
9:00-10:40
主持人:楊國榮
當代新儒家的普遍理性觀及其反思(何信全)
「子不語」與「道可道」——從中國古代思想層次中談「理」與理性邊界(程樂松)
循康德的知識完整性 (Vollständigkeit) 理念重讀大乘佛學的佛一切智 (sarvajñā) 與所知障 (Jñeyāvaraṇa)(劉宇光)

11:00-12:15
主持人:王慶節
On Analyticity:The inspiration from Kurt Gödel(郝兆寬)
The Separation into Laws of Nature and Laws of Right – Montesquieu’s Enlightenment(Rainer Schäfer)

13:30-15:15
主持人:張汝倫
從「原初理性」生成「原初語言」來談文化的再造——從海德格的討論出發來看(汪文聖)
海德格論作為邏輯理性的思想在西方形而上學中統治地位的建立(王慶節)
「依乎天理」——從「物質性」概念探討科技理性(張國賢)

15:30-17:50
主持人:林遠澤
焦點議題:反思西方理性概念的內涵與限度(韓水法、劉國英)
焦點議題:反思中國理性概念的內涵與限度(楊國榮、林鎮國)

9:00-10:45
主持人:韓水法
感受、理性與良知:論毛斯之迷(佘碧平)
康德的純粹理性(劉創馥)
阿佩爾重構人類行動理性之嘗試——兼論阿佩爾和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概念的差異(羅雅玲)

11:00-12:15
主持人:劉國英
時間概念與理性思維(徐龍飛)
奧古斯丁與胡塞爾之時間理論的比較(羅麗君)

13:30-15:15
主持人:王中江
從勾股定理與畢達哥拉斯定理的證明看中西理性差異(周程)
荀子成聖之道中「心」與「情」所扮演的角色(王華)
直通與曲行:中西理性之辯(盧傑雄)

15:30-17:50
主持人:待邀請
焦點議題:展望西方文化發展的過去與未來(蔡錚雲、張汝倫)
焦點議題:展望中國文化發展的過去與未來(吳啟超、王中江)

系統號:

C-001997

日中韓女性史国際シンポジウム

標題:

日中韓女性史国際シンポジウム

時間:

2013年11月16至1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昭和女子大学総合教育センター(〒154-8533東京都世田谷区太子堂1-7-57)

主辦單位:

総合女性史学会、中国女性史研究会

聯絡人:

E-mail: sogojyoseishi@yahoo.co.jp

內容簡介:

11月16日
11:00-12:00
3F17301
【特別プログラム】
キャサリン・宇野(テンプル大学)「南アジア・東南アジアの女性史と東アジア女性史の比較」

13:15-13:45
以下場地為4F17411
【記念講演】
宋連玉(青山学院大学)

13:45-17:15
【セッション1(5~9世紀)女帝・女王・女性権力者の存在形態と国家】
姜英卿(朝鮮史・淑明女子大学、韓国女性史学会会長)「善徳女王(632-647)の即位背景と統治性格」
李貞徳(中国史・臺湾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女主の世界——6世紀・比丘尼の生涯から」
義江明子(日本史・帝京大学)「日本古代の女帝と社会——転換期としての8世紀を中心に」

11月17日
9:00-12:30
【セッション2(10-18世紀)家と婚姻、相続】
五味知子(中国史・日本学術振興会)「中国「近世」の女性と家」
豊島悠果(朝鮮史・神田外語大学)「高麗・朝鮮時代の婚姻と相続——朝鮮後期の変化を中心に」
久留島典子(日本史・東京大学史料編纂所)「日本中世後期の婚姻と家」

13:30-17:00
【セッション3(19-20世紀)移動と労働】
池川玲子(日本史・東京女子大他非常勤)「『満洲』農業移民におけるジェンダー——政策・実態・メデイア」
奇桂亨(朝鮮史・漢陽大学亜太地域研究センター)「ジェンダーからみた中央アジアへのコリアン移住——行為者としての女性の経験と歴史的記憶」
金一虹(中国史・南京師範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南洋の移民——中華民国期東南アジアへの中国女性移住労働者」

※本研討會採報名制,並需繳交費用,詳細資訊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C-001998

「改變了中國宗教的50年」主題計畫成果發表會

「改變了中國宗教的50年」主題計畫成果發表會

標題:

「改變了中國宗教的50年」主題計畫成果發表會

時間:

2013年11月21至22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劉文星,E-mail: wenxing899294@gmail.com

內容簡介:

11月21日
9:20-10:20
【地方民間信仰的轉型1】
主持人/評論人:巫仁恕
Festivals in Jiangnan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民國時期江南地區
的迎神賽會)(Vincent Goossaert(高萬桑))
靈驗與地方政治:民國時期溫州的扶乩與考城隍(1890-1949)(羅士傑)

10:40-11:50
【地方民間信仰的轉型2】
主持人/評論人:賴惠敏
近代中國之寺廟破壞運動:以江浙地區為討論中心(Paul Katz(康豹))
民國時期溫州地區廟產辦學的地方實踐--以永嘉、樂清為例(祁剛)

14:00-15:10
【宗教知識的產生1】
主持人/評論人:連玲玲
清末民國時期上海的宗教出版概觀:以佛道教為中心(吳亞魁)
上海佛學書局與二十世紀前半上海當作資本,慈善事業,和出版合流點角色(Gregory Scott(史瑞戈))

15:30-16:40
【宗教知識的產生2】
主持人/評論人:呂妙芬
由1900-1937年間《花名寶卷》的刊刻看中國二十世紀初出版文化與民間信仰及俗文學之關係(Rostislav Berezkin(白若思))
八德:近代中國救世團體的道德類目與實踐(范純武)

11月22日
9:10-10:20
【近代菁英的宗教生活1】
主持人/評論人:張寧、林美莉
近代湖社與寺院的互動:以上海壽聖庵事件為中心(劉文星)
港、星天清草堂與道院之道脈因緣(遊子安)

10:40-11:50
【近代菁英的宗教生活2】
主持人/評論人:張瑞德、賴毓芝
The Chanting Masses: Master Yinguang and Pure Land Buddhist Revival Movement in 20th century Central-Eastern China(Jan Kiely(楊凱裡))「護生」與「禁屠」:1930 年代上海動物保護運動中的中國宗教概念(潘淑華)

14:00-15:10
【近代菁英的宗教生活3】
主持人/評論人:孫慧敏
Making Space for Buddhist Identity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J. Brooks Jessup(江建明))
佛教、政治與世俗社會:以民國靜安寺漢奸和尚案為中心的探討(付海宴)

15:30-17:00
主持人/評論人:康豹、高萬桑
民初的宗教生態與大同思想(吳政哲)
基督教與戰後臺灣社會之變遷──以嘉義信義宗教會為例(林宗達)
近代臺灣漢人社會的立誓(胡學丞)
臺灣南部六堆客家地區鸞堂與民間文學闡揚之研究(張二文)
以聖道之名:羅東文宗社與地方社會再造(錡啟弘)

系統號:

C-002162

古文字學青年論壇

標題:

古文字學青年論壇

時間:

2013年11月25至26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

廖小姐,Tel: (02)27829555#333

內容簡介:

11月25日
9:00-10:30
釋甲骨文中的「焦」(周忠兵)
甲骨綴合十則(趙鵬)
甲骨同文蔔辭的用字特點(陳捷)

11:00-12:30
甲骨綴合所得新字新形研究(蔣玉斌)
《甲骨文合集》綴合整理三則(莫伯峰)
背甲新綴十五則(宋雅萍)

14:00-15:30
武丁時代的流星雨記錄(王子楊)
殷商武丁時期人物「雀」史跡研究(張惟捷)
圍繞置閏貞人意見相對立--以武丁期卜旬蔔辭為例(高久由美)

16:00-17:30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芮良夫毖》釋譯(王瑜楨)
《清華簡(貳)・繫年》晉文公事蹟輯考(陳美蘭)
續說戰國文字的「夌」和從「夌」之字(郭永秉)

11月26日
9:00-10:30
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通釋(高佑仁)
馬王堆帛書《德聖》篇研究——兼談郭簡《太一生水》的分篇、分章及其與《老子》的關係(鄔可晶)
丁、庚、子、卯日不辦公──從包山楚簡論戰國楚國左尹行政的擇日宜忌(遊逸飛)

14:00-15:30
釋金文禱及相關諸字(黃庭頎)
具有巡狩性質西周銘文的討論(鄭憲仁)
西周君臣理想蠡探:以「叚」、「敢」為例(林宏佳)

16:00-17:00
金文中的服飾與身分(林宛蓉)
西周金文與傳世文獻字詞關係之對比研究(田煒)

系統號:

C-002176

世紀末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世紀末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23至2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H308教室(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劉瑞玲,Tel: 04-23590208;E-mail: anne@thu.edu.tw

內容簡介:

9:00-10:0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劉榮賢
迎接下一輪華文文學盛世的臺灣(陳芳明)

10:00-11:40
主持人:陳芳明
【作家演講】
傷痕與重建(賴香吟)
【論文發表】
其後、倖存與意義──賴香吟小說中的命運與書寫行旅(蕭義玲)
討論人:陳芳明
除魅與寬恕──論賴香吟《其後》的死亡、治療及其書寫(楊莉敏)
討論人:李欣倫

13:00-14:40
主持人:周芬伶
【作家演講】
文學的面具──淺談主詞的使用(陳玉慧)
【論文發表】
仰首與回望──論陳玉慧《海神家族》中的女神信仰與主體認同(黃文成)
討論人:廖淑芳
在路上,我寫作──試探陳玉慧散文中的自我凝視和寫作關懷(李欣倫)
討論人:蕭義玲

14:50-16:30
主持人:陳明柔
【作家演講】
我的左手(駱以軍)
【論文發表】
外邊的轉折與困局──《西夏旅館》其後(劉淑貞)
討論人:楊佳嫻
自我、文本與世紀末──駱以軍小說的分身組態書寫(廖淑芳)
討論人:陳明柔

16:50-18:30
主持人:彭錦堂
從景觀符號、民俗儀典到資訊媒介──作為「生產地方性」的新鄉土小說書寫現象(陳惠齡)
討論人:彭錦堂
贖罪文學:談莫言《蛙》的身體政治、歷史與虛構敘事的矛盾(唐毓麗)
討論人:許建崑
才子佳人的順寫與逆寫:胡蘭成《今生今世》與張愛玲《小團圓》(楊佳嫻)
討論人:周芬伶

11月24日
8:30-10:10
主持人:張瑞芬
【作家演講】
在兩端之間奔跑:在遊戲和苦工、直覺和理念、感性和知性之間(張讓)
【論文發表】
感官書寫對身體與記憶的建構──張讓的旅行與飲食散文(羅秀美)
討論人:張瑞芬
島嶼的文化記憶──張讓散文中的間接記憶/再現臺灣(王鈺婷)
討論人:黃文成

10:30-12:10
主持人:陳義芝
【作家演講】
呼喚知音及其他──關於我的創作(零雨)
【論文發表】
文明作為他者:論零雨詩作的批判意識(李癸雲)
討論人:陳義芝
零雨〈特技家族〉詩作的荒謬劇場性:與商禽〈門或者天空〉的比較討論(解昆樺)
討論人:李癸雲

13:30-15:20
主持人:洪銘水
六0年代臺灣散文的分流與演變(張瑞芬)
討論人:周芬伶
後現代之外:世紀末臺灣散文現象析論(吳孟昌)
討論人:徐國能
寫「我」的書:論七○年代回歸現實脈絡下外省男性散文(楊富閔)
討論人:陳慶元

系統號:

C-001999

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22至24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聯絡人:

廖小姐,Tel: (02)27829555#333

內容簡介:

11月22日
10:30-12:00
《保訓》故事與地中之變遷(馮時)
《毛詩.周頌.敬之》與《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作敬毖》首篇對比研究(季旭昇)
《清華二.繫年》中的「申」及相關問題討論(蘇建洲)

14:00-15:30
上博簡所見古語研究(林素清)
再論是「翦伐」還是「撲伐」(顏世鉉)
《上博九.陳公治兵》通釋(林清源)

16:00-17:30
秦倉廩制度新研——以裡耶秦簡牘為中心(陳偉)
阜陽雙古堆漢簡《呂氏春秋》(胡平生)
從長沙五一廣場所出木牘看東漢的度田(劉國忠)

11月23日
9:00-11:00
商周青銅器所見的「舌」族及相關諸器的考察(張光裕)
方鼎銘與周公東征路線初探(陳絜)
談寶雞出土青銅禁及其相關問題(陳昭容)
釋山東青州蘇埠屯出土銅器銘文的「亞醜」(董珊)

14:00
舉行「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

16:00
「鑿破鴻蒙」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紀念特展開幕暨參觀
包含:
1.
2.董作賓書法、檔案展
展期:2013年10月16日至2014年3月29日
每週三、六,上午9:00~下午4:30

11月24日
9:00-10:30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在斷代研究中仍可發揮作用(林澐)
甲骨文斷代研究與「《珠》491」(松丸道雄)
關於殷墟甲骨蔔辭作為語言材料的性質(沈培)

11:00-12:30
論殷墟甲骨整治與占卜的幾個問題(劉一曼)
甲骨蔔辭中關於商代城邑的史料(黃天樹)
甲骨文中所見的術數資料(劉釗)

14:00-15:30
「羞中日」與「七月流火」——說早期紀時語的特殊語序(陳劍)
殷蔔辭中神主的祭祀制度(蔡哲茂)
論董作賓先生在甲骨綴合上的貢獻(林宏明)

16:00-17:30
殷墟卜辭中「侯」的身份補正——兼論「侯」、「伯」之異同(朱鳳瀚)
申論甲骨文中的佚國(趙平安)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試詁(李宗焜)

系統號:

C-002000

第14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萬國津梁——東亞海域史中的琉球

第14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萬國津梁——東亞海域史中的琉球

標題:

第14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萬國津梁——東亞海域史中的琉球

時間:

2013年11月29至3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

聯絡人:

何書亞,Tel: 02-27898121;E-mail: maritime@ss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1月29日
9:40-10: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朱德蘭
從清宮檔冊看雍正朝中琉關係(陳捷先)

10:40-12:30
主持人:張啟雄
明代詩文別集中所見中琉關係史料考略(方寶川)
冊封使來訪時琉球王國之負擔與對策(曾煥祺)
明代朝鮮、琉球兩國於北京之交流——以國書交換為例(沈玉慧)

13:30-15:30
主持人:張彬村
「日本遠征記」所見琉球與中國、日本(修斌)
明清兩代琉球文學所見琉球人的中國觀(王慶雲)
蔡溫思想結構中的儒佛關係(暫訂)(廖肇亨)

15:50-17:50
主持人:高倉良吉
『鼓山志』の記録から見える琉球——冊封使の作品を中心に(上裡賢一)
廣應官話と梁允治(瀬戸口律子)
琉球中山八景<久米竹籬>考——<久米竹籬>(平良妙子)

11月30日
9:20-10:40
主持人:赤嶺守
1854年派遣の進貢使について——尚家文書257號を中心に(深澤秋人)
清代琉球使團在華活動考敘——以同治四年冊封謝恩使者日記為視角(賴正維)

10:50-12:10
主持人:謝必震
渡唐使節の中の農(百姓)(渡辺美季)
清代中國地方官民對琉球的認識:以海難事件的處理為例(暫訂)(劉序楓)

13:30-15:30
主持人:劉序楓
《指南廣義》版本考(陳碩炫)
中國古琴在琉球的傳播——琴師、琴曲之考查(劉富琳)
從糸滿漁民群體的「網組」看近代琉球群島的社會共同體(宋寧而)

15:50-17:50
主持人:湯熙勇
琉球與美法蘭三份修好條約之意義——探討其作爲「獨立國家」之性質(林泉忠)
戰前西沙群島的臺灣‧琉球勞工(朱德蘭)
戦後における琉球華僑についての歴史社會學的分析(八尾祥平)

系統號:

C-002157

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1月29日(週五)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9:20-10:10
專題演講:三十年來的鄉族研究與地域社會論
講者:森正夫
引言人:林麗月

10:30-12:00
主持人:呂芳上
吳有能:歷史、離散與身分:當代港臺華文歌詞中的中國身分的多部對唱
陳進金:現代中國的想像與建構:蔣介石及其《中國之命運》
陳惠芬:域外知識的選擇與建構-二十世紀上半葉拉斯基(Harold J. Laski)政治多元論在中國的傳播

13:30-14:30
主持人:賴惠敏
葉高樹:繙譯考試與清朝旗人的入仕選擇
陳國棟:寂寞的皇叔—慎郡王允禧(1711-1758)及其交遊

14:40-15:40
主持人:張哲郎
李和承:商與賊, 明淸中國沿海的和平與紛爭
邱仲麟:奔嫁殆盡——明代採選秀女的社會恐慌

16:00-17:30
主持人:黃寬重
方震華:和戰、道德與夷夏─北宋棄地求和論的分析
沈宗憲:宋代詔葬之研究
陳昭揚:金代的入仕之途及其遷轉之道

102年11月30日(六)
09:20-10:10
專題演講:追尋早期中國的社會與人群:以東南土著為例的測試
講者: 陳弱水
引言人:邱添生

10:40-11:40
主持人:高明士
妹尾達彥:從太極宮到大明宮:唐代宮城空間的變遷與都城社會構造的轉型
金相範:唐代自然災害與民間信仰

13:30-15:00
主持人:張廣達
劉淑芬:宋代的羅漢信仰中的「茶供養」 ─兼論大德寺傳來五百羅漢圖之作用
陳俊強:六朝隋唐的嶺南想像
甘懷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胡族國家政體

15:20-16:50
主持人:杜正勝
閻鴻中:《史記・循吏列傳》的法制職分論
黃銘崇:從基於親屬的國家到官僚的國家—殷周變革的一個面向
陳健文:試論漢代文獻中的『秦胡』問題

16:50-17:50
綜合討論
引言人:杜正勝、邱添生、黃寬重、陳國棟、陳秀鳳

系統號:

C-002188

2013「交流與跨界:海洋、環境、與臺灣的文化景觀」國際研討會

標題:

2013「交流與跨界:海洋、環境、與臺灣的文化景觀」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2月5至8日(週四至週日)

地點: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552 University Rd, Santa Barbara, CA 93106,USA)

主辦單位:

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UCSB)臺灣研究中心、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Tel: 886-2-33664781

內容簡介:

一、會議主題及說明:
本次2013 USBC臺灣研究國際研討會主題為「交流與跨界:海洋、環境、與臺灣的文化景觀」。

臺灣四面環海,隔著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遙遙相對,島上地形豐富,從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到平原丘陵不一而足。臺灣自17世紀起即為東西航海貿易的重要據點,頻繁的人口移入移出與隨之而來的多元文化在此生根茁壯,成為臺灣文化社會的一大特色;其地理、歷史、社群、文化等皆有可觀,為社會學、歷史學、環境研究、政經研究、殖民主義等不同學科領域提供豐富深蘊的研究史料與課題。

本次會議歡迎各方學者專家從多元面相探討相關臺灣議題,在不同媒介/形式的文本剖析上開啟新視野,甚或是以批評的角度深入追蹤、評議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共同拓展臺灣研究的新畛域。

本次國際研討會論文可以中文或英文發表,唯有意投稿者須提供中英對照摘要一份,於10月31日前提交。完整論文截稿期限則為2013年11月15日。

二、投稿須知及截稿日期:
1.本次會議由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UCSB)臺灣研究中心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辦,因此特別提供臺灣文學研究所同學參加研究生論壇,同學可參考上述說明,就臺灣文學與文化中的海洋書寫、環境書寫以及由此而形構的文化景觀等議題,自訂主題撰寫論文。

2.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碩士班在學之研究生,符合下列資格且有意投稿者請就會議主題撰寫中文論文全文(10000-15000字)、中英對照之摘要(500字)與關鍵字(5個),投稿甄選。

(1)本年度未曾獲得國科會、文學院或臺灣文學研究所甄選推薦或補助出國者。

(2)101學年度曾在臺政、臺清、臺廈及其他國內會議發表論文者優先考慮。

3.投稿截止日期:9月10日之前,請繳交報名表、中文論文綱要(3000字以上)或全文、中文摘要與關鍵字、英文摘要與關鍵字。

4.已於9月公佈錄取名單(http://www.gitl.ntu.edu.tw/news/news.php?Sn=428),錄取者須在11月15日之前繳交論文全文,並提前在10月1日之前向文學院、國科會或其他單位送件申請研究生出國開會經費補助(詳細規定請自行確認)。

三、名額、費用及其他說明:
1.名額:1-3名

2.錄取者須先向國科會、文學院或其他單位申請出國經費補助;本次研討會大會將提供與會人士會期間所有膳食與住宿(12/5起至12/8止)。未通過上述經費補助者,以及其餘參訪費用由本所視情況酌予補助(詳洽趙詠萱助教或黃婉華專任助理)。

3.錄取者須協助相關之文書工作與撰寫活動紀錄,如拍照、側記及個人心得。

4.錄取者一年內須主動參與協助臺灣文學研究所其他活動。

四、投稿方式:
請下載附件報名表並填妥所需資料,於9月10日之前以電子郵件寄至臺灣文學研究所信箱ntugitl@ntu.edu.tw,主旨註明:投稿2013 USBC臺灣研究研討會。

五、如有未盡事宜或變更者,由臺灣文學研究所另行公告通知。

系統號:

C-002001

「異地與家鄉——東亞美術史的伏流與激盪1920-40」國際學術研討會

「異地與家鄉——東亞美術史的伏流與激盪1920-40」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異地與家鄉——東亞美術史的伏流與激盪1920-40」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2月6至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聯絡人:

陳珀愉,Tel: 886-2-33669698;E-mail: artcy@ntu.edu.tw

內容簡介:

12月6日
9:30-11:10
主持/評論人: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發表人:五十殿利治(日本筑波大學芸術系教授)
題目:カメラを手にした画家‧日中戦争下の雲崗石窟とモダニスト
發表人:吳方正(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題目:文化遺產意識的興起——以1923年河南新鄭考古發掘為例

11:20-12:10
主持/評論人:顏娟英
發表人:水沢勉(日本神奈川県立近代美術館館長)
題目:手のひらの応答—モホイ・ナジ・ラースロ受容の視点から

13:30-15:10
主持/評論人:李淑珠(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
發表人:田中淳(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企画情報部部長)
題目:移動する画家たち——1920年代の日本の岩手県の画家たち
發表人:邱函妮(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
題目:地方色(ローカルカラー)論再考——以陳植棋〈真人廟〉(1930年)、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年)為例

15:30-17:10
主持/評論人:巫佩蓉(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發表人:児島薫(日本実践女子大学美学美術史学科教授)
題目:1920-30年代の日本の油彩画における独自性の探求について——ヨーロッパとアジアのはざまで
發表人:蔡家丘(日本筑波大學博士候選人)
題目:江山洵美是吾鄉——丸山晚霞的東亞山岳旅行與創作

12月7日
9:00-10:40
主持/評論人:吳方正(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發表人:吳景欣(Visiting Lecturer, Tufts University)
題目:一九三0年代超現實主義在東亞的傳遞與想像
發表人:黃蘭翔(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題目:戰前日本建構帝國知識的容器——解讀臺北帝大校園建築樣式背後的意義

11:00-12:40
主持/評論人:石守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院士)
發表人:金昇翼 Kim Seung-ik(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學藝研究士)
題目:Inland Paradise: Representing the South in Korean Modern Art
發表人:後小路雅弘(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
題目:ベトナム人画家たちの日本旅行——1943年

14:00-15:00
綜合討論

系統號:

C-002090

「2013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之發展」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3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之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2月6至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基督教研究室、臺北市教會聚會所

聯絡人:

郭承天教授,Tel: (02) 29393091#50737;E-mail: ctkuo@nccu.edu.tw

內容簡介:

一、 緣起:
西方基督教傳教士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大量抵達東亞國家後,除了建立西方宗派的教會以外,另外出現了許多當地信徒自己創立的教會(如教會聚會所、真耶穌教會、靈糧堂、三自教會、與其他大型自主教會)。這些本土教會在神學、基督教倫理、敬拜儀式、組織管理、宣教策略、和宗派關係上,常常與西方宗派有顯著的不同。固然有些本土教會有如曇花一現,但是許多本土教會由於比西方宗派教會更能適應當地的文化風俗傳統,因此擴展迅速,不但超越西方宗派教會,甚至到西方國家擴展其教會。

隨著時境的變遷,中國大陸、臺、港、澳以及海外華人社會的華人本土基督教會,在1980 年以後都面臨了教會內、外環境的大變動。教會外在環境的變動,主要是中國大陸經濟的改革開放,並且鬆綁過去對於宗教的嚴格控制。臺灣則經歷了政治民主化以及各種宗教的興盛。華人本土基督教會的內在環境變動,則是教會領導團隊的大幅度世代更替。面對著這些教會內外環境的大變動,這些本土基督教會是否或是如何在神學、基督教倫理、敬拜儀式、組織管理、宣教策略、和宗派關係上,再一次的做出重要改革,以致影響他們現在教會的特色與教會成長上的差異?

我們歡迎對於以上本土基督教會研究有專精的神學家、宗教學者或神職人員,針對上述主題投稿。研討會預計選出22 篇左右的論文發表。之後將出版會議論文集或編輯學術專書。受邀發表論文者將得到交通費和食宿補助。視募款經費而定,將提供撰稿費。

二、 時間:
2013年12月6至7日(週五至週六)

三、 地點: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http://www.nccu.edu.tw/)

四、 主辦單位: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基督教研究室、臺北市教會聚會所

五、 協辦單位:臺灣宗教學會、內政部民政司、大陸委員會、政治大學研究發展處、人文中心、宗教所

六、 籌備委員會:
召集人:郭承天(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

共同召集人:周復初(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委員:
蔡彥仁(政治大學宗教所特聘教授)
謝世維(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執行長)
張證豪(政治大學宗教所助理)
黃智絹(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助理)

七、 發表方式:
甲、 大會語言為中文

乙、 論文繳交方式:
i. 聯絡人:郭承天教授
ii. 電話:(02) 29393091 轉50737 / 傳真:(02) 29387731
iii. 電子郵件:ctkuo@nccu.edu.tw
iv. 郵寄地址:郭承天教授

丙、 注意事項:
i. 論文字數8000-12000 之間。
ii. 論文凡涉及版權部份,請事先取得原著者或出版者書面同意,本會編輯不負版權責任。
iii. 請勿一稿兩投。本稿若曾以其他語文發表,請予註明並附寄原作品。
iv. 來稿請用真實姓名,並附工作單位、職稱、通訊地址、電話、電子郵件、信箱地址與傳真號碼。
v. 論文題目及大綱收件截稿日期:2013年6月30日
vi. 論文截稿日期:2013年11月15日

系統號:

C-002002

201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2月6日(週五)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8樓(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湯碧珠,Tel: (04)22857078-801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名稱:2013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三、地點:臺中市國光路250號國立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八樓

四、日期:2013年12月6日(週五)

五、主題:
經典為不刊之鴻教,歷久彌新之常道,蘊含豐富之文化資產,亟需以現代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意蘊、闡揚微旨,以期返本開新。本屆「2013經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意在探賾經學與文化的相關性與影響,期望以文會友,各獻所長,發揮學術與淑世之功能。

六、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請線上投稿):2013年5月31日(週五)
1.先完成線上報名http://chinese.nchu.edu.tw/actnews/actnews.php
2.再點選投稿者登入,上傳"發表人學經歷及論文題目摘要表"檔案

七、論文截稿日期:2013年9月30日

八、論文格式:
1.請至相關網址下載。
2.請交Word電腦打字本(橫排),並附磁片或以MAIL方式投稿。

九、論文字數:以一萬五千字內為宜。

十、徵稿對象為研究機構及大學院校教師(含博士班學生)

十一、聯絡地址:臺中市國光路250號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聯絡人:韓碧琴主任、湯碧珠助教
聯絡電話:(04)22857078-801
傳真:(04)22861713
E-MAIL:bctang@dragon.nchu.edu.tw

※附註:如來稿過多,無法安排在會中宣讀,則由本會柬擇,事非得已,敬請 曲宥。

系統號:

C-002003

「人民共和國史――今どこまで解明されるのか」國際シンポジウム

標題:

「人民共和國史――今どこまで解明されるのか」國際シンポジウム

時間:

2013年12月7日(週六)

地點:

京都大學文學部東館2階、KUASU多目的室257室(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人間文化研究機構(NIHU)現代中國地域研究拠點連攜プログラム、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75-753-7091

內容簡介:

【第一部:講演會】
久保亨(信州大學教授)「1950 年代の中國経済と日中関係」

韓鋼(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現代史上のいくつかの事件について:解明はどこまで進んでいるか〔中國當代史若干事件的研究進展〕」

【第二部:パネルディスカッション】
コメント:服部龍二(中央大學教授)、江田憲治(京都大學教授)

総合司會:石川禎浩(京都大學教授)

使用言語:日本語・中國語(日中同時通訳あり)
參加費無料・事前予約不要

系統號:

C-002030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2月12至13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蔡慶郎,Tel: 02-2361-9132#351;E-mail: ccstcc@ncl.edu.tw

內容簡介:

12月12日
9:30-10:30
【專題演講】
全球化下的知識轉型和圖書的意義(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10:50-12:20
主持/評論人:柯慶明
接受與排斥——唐朝時期漢籍的西域流布(榮新江,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
從《甘棠集》與《桂苑筆耕集》論唐代晚期的文化及其影響(陸揚,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日本禪宗寺院之宋明伽藍神(二階堂善弘,日本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

13:40-15:10
主持/評論人:吳哲夫
文獻處理與資料流失(黃沛榮,中國文化大學)
地獄版權——葉德輝印經因緣考(劉苑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忠經》小傳:一卷書的生命簡史(劉瓊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15:30-17:00
主持/評論人:嚴志雄
明代的帝國想像與出版業(何予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助理教授)
Book Space and Collective Memory: Reading The Peach Blossom Fan(Xiaoqiao Ling(凌筱嶠),East & Southeast Asian,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Early Editions and Printings of Yangzhou huafang lu(揚州畫舫錄)(Lucie Olivová(包捷),捷克帕拉斯基(Palacký)大學亞洲學系副教授)

12月13日
9:00-10:30
主持/評論人:古偉瀛
孔子的試煉──馬若瑟《儒交信》初探(李奭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18~19世紀西方的《道德經》翻譯初探(潘鳳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承繼與新詮:《古新聖經》的解經之道(鄭海娟,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博士後)

10:50-12:20
主持/評論人:李奭學
越南古學院所藏中國漢籍的來源與去向(陳益源,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社中心副主任)
八紘之思──由〈跳月記〉讀陸次雲的西南書寫(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女書傳記書寫的歷史意涵與當代困境(劉斐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3:40-15:10
主持/評論人:林玫儀
明清東亞書籍環流與朝鮮女性詩文(張伯偉,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
明清之際詩人徐波其人其詩(嚴志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晚清文化界對於David Livingstone與非洲探勘記的接受與傳播(顏健富,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本研討會各篇論文提要已刊登於《漢學研究通訊》2013年8月號(總第127期)

系統號:

C-002004

シンポジウム「ビジュアル・メディアとジェンダー」

標題:

シンポジウム「ビジュアル・メディアとジェンダー」

時間:

2013年12月15日(週日)10:30-18:00

地點:

東洋文庫(東京都文京区本駒込2-28-21)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学CIAS共同利用・共同研究プロジェクト,NIHU現代中国地域研究・東洋文庫拠点・ジェンダー資料班&図画像資料班

聯絡人:

貴志俊彦教授,E-mail: tokishi@cias.kyoto-u.ac.jp

內容簡介:

午前の部(10:30-12:00)
趣旨説明・司会:貴志俊彦(NIHU東洋文庫拠点研究員・京都大学教授)

基調講演:加納実紀代(女性史研究者・元敬和学園大学特任教授)「原爆表象とジェンダー」

午後の部(13:30-17:45)
第1部 「中国のビジュアル・メディアとジェンダー」
司会:江上幸子(フェリス女学院大学)
コメンテーター:松本ますみ(敬和学園大学教授)
1.坂元ひろ子(一橋大学教授)「抗日戦争期の中国漫画におけるジェンダー表象」
2.石田留美子(中国現代美術研究者)「中国現代アートにみるジェンダー表象」

第2部 「女性誌にみる戦争とジェンダー表象」
司会:杉村使乃(敬和学園大学准教授)
コメンテーター:小浜正子(NIHU東洋文庫拠点研究員・日本大学教授)
3.神田より子(敬和学園大学教授)「第二次大戦下、『青年女子』の表象」
4.桑原ヒサ子(敬和学園大学教授)「『ナチ女性展望』におけるジェンダー表象」

総合討論
司会:貴志俊彦

※本研討會需事先報名

系統號:

C-002005

衆聲喧「華」: 華語文學的想像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

衆聲喧「華」: 華語文學的想像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衆聲喧「華」: 華語文學的想像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3年12月18日至19日(週三至週四)

地點:

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前瞻廳(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30號)

主辦單位:

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楊富民,Tel: (03)863-5262

內容簡介:

12月18日
9:15-12:00
【專題演講】
華語語系研究的理論思考(史書美)
四世同堂——新世紀以來四代作家簡論(陳書和)
華語語系與中國論述(王德威)
引言人:梅家玲、康來新、李瑞騰

13:30-15:00
主持人:李奭學
劉以鬯主編《淺水灣》副刊時期臺港跨藝術互文現象分析(須文蔚)
論馬朗四十年代在上海的創作活動(魏豔)
根(root)與路徑(route)──論施叔青《風前塵埃》、張翎《金山》、陳玉慧《海神家族》中的移動與認同(楊翠)
評論人:蘇偉貞、吳明益、陳建忠

15:30-17:00
主持人:陳思和
開放的起點──論1979年的大陸小說(宋如珊)
城市邊緣的異質空間:論三零年代現代小說中的上海想像(郝譽翔)
全球化時代的上海想像——以「80後文學」為中心(黃平)
評論人:陳信元、鍾怡雯、陳大為

15:30-17:00
主持人:何寄澎
跨媒體傳播對華語文學生態之影響(黃發有)
《華文大阪每日》同人們的「讀書會」——滿洲國作家在日本時期的歐洲文學介紹(羽田朝子)
文學的聲音,聲音的文學(蔡建鑫)
評論人:何寄澎、柳書琴、李奭學

系統號:

C-002026

傳教士漢學國際會議:傳教士對認識中國與臺灣的貢獻

標題:

傳教士漢學國際會議:傳教士對認識中國與臺灣的貢獻

時間:

2014年1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DG410聖保祿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華裔學志漢學研究院、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

曾小姐,Tel: (02) 2905-2732;E-mail: 090911@mail.fju.edu.tw

內容簡介:

1月3日
9:30-10:20
【專題演講】
韓大輝:新時代的傳教策略

10:40-11:55
【專題一:傳教士的多元貢獻】
【圓桌論壇】
主持人:黃渼婷
康華倫:范禮安的傳教策略
梅謙立:關於晚明耶穌會傳教士高一志《童幼教育》的初步研究
楊富雷:先鋒、檔案與「務實」的傳教士—瑞典與北歐對於中國新教傳教士的新觀點

11:55-12:15
綜合討論I:傳教士漢學的發展軌跡

13:40-14:30
【主題演講】
鐘鳴旦:介於文本與詮釋之間: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對中國經典的解讀

14:20-15:35
【專題二:早期來華傳教士對中國經典之理解】
主持人:雷敦龢
潘鳳娟:傳教士、歐美漢學與翻譯
黃渼婷:十七世紀傳教士對道家/道教的理解:從利瑪竇到奇舍爾
費樂仁:現代耶穌會詮釋經典新方向:〈分析顧賽芬神父的《四書》翻譯的特色

15:45-16:05
綜合討論II:早期來華傳教士理解中國經典的時代意義

16:25-17:15
【專題三:傳教士漢學文獻研究與聖經翻譯】
主持人:房志榮
趙韓建:韓國第一個福音詮釋書--「聖經直解廣益」的分析
長澤志穗:日本的傳教士與漢學--明治時代的基督宗教

17:15-17:30
綜合討論III:日韓當前傳教士漢學文獻的發展方向

1月4日
9:00-9:50
【主題演講】
顧孝永:比丘林對中國宗教與教育的理解:以他的《中華帝國統計概要》為例

9:50-10:40
【專題四:傳教士口述歷史文獻研究】
主持人:張省卿
陳方中:傳教士書寫的可信度--以義和團時期的文獻觀察
洪力行:清末民初北京出版之早期天主教聖歌歌本--聖樂傳統與本地化特色的交融

10:40-11:00
綜合討論IV:傳教士漢學文獻的新發展方向

11:20-12:10
【圓桌論壇I:傳教士漢學的過去與現代之延展】
鐘鳴旦、楊富雷、顧孝永、費樂仁、長澤志穗、黃渼婷

13:30-14:45
【專題五:傳教士的靈修描繪與傳教策略研究】
主持人:司馬忠(暫訂)
賴効忠:明末清初傳教士的靈修描繪
柯博識:十九世紀以來傳教工作的發展以及其與漢學的關係:以聖言會在中國與臺灣的傳教士工作為例
劉得興:基督與祖靈的相遇:傳教士在原住民地區的傳揚福音與本地化教會的建立

14:45-15:00
綜合討論V:臺灣傳教工作與相關文獻研究的在地性發展

15:20-16:10
【專題六:天主教作家與近代中國文學:蘇雪林研究】
主持人:鄭印君
巴佩蘭:蘇雪琳的作品《棘心》中的歸化問題
吳珊珊:蘇雪林作品中的宗教問題

16:10-16:25
綜合討論VI:傳教士、平信徒與天主教文學

16:25-17:15
【圓桌論壇II: 亞洲區傳教工作與文獻研究之新趨勢】
賴効忠、山岡三治、聶達安

系統號:

C-002195

2014「亞太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4「亞太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3月14日及1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聯絡人:

林佩霓,Tel: 07-5252000#5518

內容簡介:

一、會議主題:亞太區域的社會安全與行政治理
亞太地區是二十一世紀變動最大、發展最快速的區域,為提昇及加強學者專家對亞太區域的學術研究,本所將主辦103「亞太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主題:「亞太區域的社會安全與行政治理」,歡迎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社會學、教育學及歷史學等相關學門的學者,參與本次研討會並發表研究成果,尤其歡迎針對亞太區域國家及相關主題的比較研究。

本次研討會主題包括下列十二項相關的議題:
1. 國民就業 (National Employment)

2. 勞動安全 (Labor Safety)

3. 勞資關係 (Employer-employee Relations)

4. 勞資調解 (Labor Mediation)

5. 社會保險 (Social Insurance)

6. 社會扶助 (Social Subsidiary)

7. 社會救助 (Social Assistance)

8. 婦幼保護 (Women and Children Protection)

9. 公共衛生 (Public Health)

10.國民經濟 (National Economy)

11.人口政策 (Population Policy)

12.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二、投稿方式
本研討會採網路投稿,有意發表論文者請上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網站 http://icaps.nsysu.edu.tw/files/15-1122-78039,c9113-1.php 下載報名表;投稿之郵件主旨請統一繕打為「103亞太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摘要—姓名」。論文之撰寫請依照《遠景基金會季刊》撰寫格式。

◎投稿之電子檔(標準WORD)請寄至下列電子信箱:
國立中山大學亞太所 林佩霓 E-mail:zool93@staff.nsysu.edu.tw

三、時程與地點
論文摘要截稿: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

摘要審查通知: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論文繳交截止:2014年1月30日(星期四)

研討會舉辦日期:2014年3月14日及15日(星期五、六)

研討會舉辦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合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國立中山大學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四、其他
大會將視獲得補助情況給予相關人員津貼與篩選後出版專書。
若有相關問題,請至本所網站上查詢或聯繫:林佩霓助理:07-5252000*5518

系統號:

C-002006

2013年臺灣考古學年會

標題:

2013年臺灣考古學年會

時間:

2014年3月21至24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聯絡人:

江芝華教授,Tel: 02-33664736;E-mail: chihhua@ntu.edu.tw

內容簡介:

考古學先進們 鈞鑑:
炎炎暑期到臨,「2013年臺灣考古學年會」籌備工作正式開啟,由於本次的年會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承辦,又2014年正逢考古學界與本系的大家長宋文薰教授九十華誕,因此謹將年會與秩壽活動合一辦理,藉助年會不但在考古學術上進行交流,也共祝長輩的華誕之喜,詳細內容容後再知會,日期預定在2014年3月21日下午、22、23日(週五、六、日)兩天半,敬邀學界同仁一起共襄盛舉。

本次會議與前屆相同,希望各位考古學界先進賜稿並撥冗參加。此外,為鼓勵年輕考古工作者參與,本次會議仍歡迎研究生及研究助理在會場利用海報方式呈現自己的研
究成果與想法,並與與會者進行意見交流(相關辦法請參閱附件)。如同往年,我們也將在會場安排展示空間,您可攜帶自己或服務單位的出版品、考古標本或其他加值產品前來陳列展示。

有意發表文章者,請於8月31日之前,至http://goo.gl/sWvRL線上填妥報名資料(文章題目、摘要等),以完成發表報名程序。全文繳交時期為12月1日-30日,敦請各位先進詳記此行程,以利後續作業之進行。同時,為響應能源節約之趨勢,本系欲探詢以不印紙本而僅以pdf電子檔提供與會者參閱之可能性,煩請報名者同時填答意願欄,以便彙整公眾意見作最後執行方式之依據。

「2013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暨宋文薰教授九十華誕秩壽籌備委員會執行小組」
召集人 陳瑪玲 主任 敬啟
執行小組 陳有貝 副教授
陳伯楨 助理教授
江芝華 助理教授(兼聯絡人)

有任何問題,請聯絡:
聯絡人:江芝華chihhua@ntu.edu.tw,02-33664736
學生助理:徐尚溥R02125001@ntu.edu.tw,0912957900,Fax:02-23631658

系統號:

C-002007

2014 AAS Annual Conference

標題:

2014 AAS Annual Conference

時間:

27-30 March, 2014

地點:

Philadelphia Downtown Marriott, Philadelphia, U.S.A.(1201 Market St, Philadelphia, PA 19107, U.S.A.)

主辦單位: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聯絡人:

Tel: (734) 665-2490

內容簡介:

Each spring,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holds a four-day conference devoted to planned programs of scholarly papers, roundtable discussions, workshops, and panel sessions on a wide range of issue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on Asian affairs in general.

Connect with your colleagues at next year's largest gathering of Asianists, March 27-30, 2014 in PHILADELPHIA, PA.

The 2014 AAS Annual Conference (PHILADELPHIA)

THE CALL FOR PAPERS IS CLOSED. Panel Organizers will receive a decision regarding proposal acceptance during the week of September 23, 2013.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 will open in October, 2013. See the registration page for rate information.

EXHIBITS & PROGRAM ADS: We will begin accepting applications in October, 2013. See the exhibit/ad/sponsor page for rate information.

HOUSING: We will open hotel reservation booking at the conference rate in October, 2013 See the housing page for conference rate information.

MEETINGS-IN-CONJUNCTION: Meeting space request forms will be available in November, 2013

系統號:

C-002008

「中國哲學中的心與自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中國哲學中的心與自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4月25至2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東海大學(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哲學系

聯絡人:

林盈吟,Tel: 04-23590420

內容簡介:

東海大學哲學系謹此邀請人文學門學者參加「中國哲學中的心與自然」(Mind and Nature in Chinese Philosophy)國際學術研討會并撰寫論文。論文可從各種語境對會議主題作出論述:(1)儒家、道家、佛家,或其比較;(2)中國或西方哲學家之思想;(3)中國與西方觀念之比較。會議相關事項如下:

1.時間:2014年4月25-26日(週五、六)。

2.地點:東海大學。

3.主辦單位:東海大學哲學系。

4.語言:中文/英文。

5.論文題目及摘要須於2013年8月15日前以電郵寄至:g931513@thu.edu.tw。

6.會議籌備委員會於2013年8月31日前決定可接受發表的論文。論文發表人於2013年9月10日前提交一份簡歷及著作目錄。

7.會議論文於2014年3月30日前提交。

8.任何詢問可聯絡:林盈吟小姐,電話:04-23590420,E-mail:g931513@thu.edu.tw。

系統號:

C-002009

臺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前瞻:邱坤良教授榮退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臺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前瞻:邱坤良教授榮退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5月9至11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聯絡人:

簡小姐,Tel: (886)-02-2893-8261;E-mail: klchiu2014@gmail.com

報導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簡小姐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緣起
集戲劇研究者、散文家、戲劇教育者、藝術行政推動者等眾多角色於一身的邱坤良教授,將於2014年夏天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退休。在邱教授與其他先驅的帶領下,臺灣戲劇研究在學院裡自一磚一瓦開始堆疊,近二十年來,累積速度加劇,不單藝術學門,隨著跨學門研究越形普遍,文學、史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甚或經營管理、公共政策等,皆有以「戲劇」為研究對象,逐漸可以看到體系建構的樣貌。

然而,在這看似蓬勃的表面下,隱藏著許多危機:例如技藝精湛的傳統戲曲表演者越來越少,研究者很難發掘新材料;援引西方理論時,未思考環境背景的差異;過份依賴單一類型的資料,缺乏應多元運用材料的警覺;或對整體脈絡不清楚,無法凸顯表演者、事件或表演風格的重要性……。

為回顧目前已有的成果,並替臺灣戲劇研究的體系建構提出建言,北藝大將與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合辦「臺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期望論文不僅是學術生產品,更能成為激發大家想像的媒介,使未來研究更添新意,甚至裨益實務推展。為下一階段的臺灣劇劇研究提出新的視野與方法,開啟更多元的對話與可能性。

二、舉辦時地
2014年5月9-11日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舉行。

三、徵稿主題
(一)臺灣傳統戲曲劇種表演體系的建構。
(二)臺灣戲劇的傳播、變化。
(三)劇本、演出與表演者。
(四)戲劇的觀眾研究。
(五)臺灣戲劇研究的史觀。
(六)不同學門研究臺灣戲劇的差異性。
(七)以跨文化、跨學門的觀點看臺灣戲劇研究
(八)其他相關議題的討論。

四、論文撰寫須知
本研討會採邀稿與公開徵稿並行。
(一)公開徵稿
1.徵稿期限:2013年10月中到12月15日。
2.請作者提供300~500字的中文或英文摘要與5個關鍵字,以word附件方式傳送到E-Mail信箱:klchiu2014@gmail.com。信件主旨請註明「臺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摘要投稿 題目 姓名」,信件內文請寫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聯絡方式(電話、e-mail等)。
3.論文摘要審查:將組織論文審查委員會審查摘要。2014年1月2日在網站公布錄取結果,並以電子郵件通知作者。
4.論文全文繳交截止日期:2014年4月7日。
(二)注意事項
1.來稿必須未曾以書面、電子媒體等方式發表的論文。
2.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以兩萬字為原則,英文以不超過A4紙隔行列印三十五頁為原則。須有中英文篇名、中文摘要(限五百字以內)、英文摘要(限二百五十字以內)、中英文關鍵詞(五個以內)。
3.論文格式:英文稿以APA論文寫作格式為準,中文稿請參考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戲劇學刊》撰稿格式(http://1www.tnua.edu.tw/~TNUA_THEATRE/ ttj/super_pages.php?ID=ttj2)。

五、相關連絡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簡小姐。
電話:(886)-02-28938261,傳真:(886)-02-28938776。
E-Mail信箱:klchiu2014@gmail.com

系統號:

C-002184

第36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標題:

第36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時間:

2014年5月17日(週六)

地點:

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聯絡人:

E-mail: englishnknucc@gmail.com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謹定於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假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聯合舉辦「第三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大會主題為:「餘」

「餘」一字有多義,包括多出(「剩餘」)、殘剩(「殘餘」)、事後(「餘生」、「餘震」)、其他(「其餘」);其中,前兩義特別點出「過剩」和「欠缺」為餘的雙價。綜觀而言,餘特別涉及一個整體和其額外部分之間的關連變化,但兩者除了對立之外,也可有其他關係,如餘部可以是整體成立的基礎與條件:「留餘地」的策略是透過空間的設立,讓後續的關係可以完滿,而「年年有餘」——在此「餘」帶有無盡之意——汎指今年之餘將成來年能否完整的條件。在這個意義下,此餘部不同於一般部分,而接近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所謂「非部分的部分」:在社會階層裡無一席之地的非部分(古代雅典的窮人、資本主義下的無產階級等)必須被算做一個部分,如此民主社會整體及其政治實踐才能存在。理論上,晚期拉岡所謂的「非全」(not-all)與「症狀」或巴迪烏(Alain Badiou)所謂的「真理」等,均可被視為這個意義下的餘部。在文學上,若以偵探小說為例,指紋和毛髮等微物證據是重建事件整體的(殘餘)基礎,其性質或許較貼近這個意義。

隨著現代性、帝國、父權等單一集中性的代現體系崩解,餘部的變化也成為人文研究的核心議題。晚近甚受矚目的「特異」(singularity)論述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我們因此可以從餘部來觀察當代全球化的變化。一方面,全球化儼然成為一個「無餘」的整體(holistic)系統,但此一完整系統的建立卻逆轉為其反面:資本的加乘與普遍性貧窮的重疊(M型社會與普遍負債現象);生產和消費與垃圾的重疊(資訊過度膨脹、城市成為最大垃圾場、過度土地炒作與建設後形成的新興鬼城、有毒廢棄物等問題);情感生產與情感匱乏的重疊(如「我是歌手」等各種催淚文化產品所顯示);科技增能與功能退化的重疊;烏托邦與反烏托邦的重疊(性和慾望的解放與消失、政治解放與政治能動的消失、人權高漲與生命生物化等現象);乾淨化的生命政治與鬼魂和殭屍世界的重疊(如晚近電影工業所顯示);全球化時代固定主權邊界的消失與特異土地主權爭奪的重疊(如釣魚臺、南極等地的佔領,以及都市規劃、土地徵收等問題)等等。但另一方面,文學和文化理論,如心理分析、動物倫理、生命理論、生態論述、社會運動、文學與藝術實踐等,也提出各種對整體和餘部關係的想像,企圖突破單一整併式的框架,嘗試對「餘」做跨界的思考並尋求改變的可能性。

基於以上觀察,本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希望邀集各人文領域的學者,共同探討「餘」此一議題,一方面建立「餘」的批判或其系譜,另一方面想像多重之餘,以描繪當前或未來改變的圖像。建議子題列舉如下:

人類之餘、物種之餘

生態之餘、災難之餘

生命之餘

神之餘、善之餘、惡之餘

空間之餘、城市之餘(垃圾空間、釘子戶等)

時間之餘、歷史之餘

殖民之餘、後殖民之餘

西方之餘、東方之餘、世界之餘、全球之餘

主權之餘、疆界之餘

律法之餘、政治之餘、正義之餘

資本之餘、生產之餘、消費之餘

資訊之餘、科技之餘、文明之餘

情感之餘、慾望之餘、性(別)之餘、身體之餘

其餘之餘

有意就本次會議主題發表論文者,請準備論文中文摘要(500-800字),並附個人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簡要著作目錄、通訊地址、電郵信箱),於2013年11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或郵寄方式投稿。投稿請寄──

電子郵件:englishnknucc@gmail.com
地址:80201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高師大英語系轉全國比較文學會議籌備委員

會議論文評審小組將於截稿後一個月內將審查結果通知各申請人。申請人須在會議議程確定之前取得本會會員資格。

系統號:

C-002012

第十八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八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5月24至2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聯絡人:

李宜梅,Tel: 02-77341652;E-mail: t24014@ntnu.edu.tw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謹訂於2014年5月24至25日舉辦「第十八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歡迎地理學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與研究生報名參加。本屆會議主題為「地理資訊系統新展望」,分四子題:(1)國土資訊系統的發展;(2)空間資訊新技術;(3)地理資訊與教育;(4)地理資訊與公眾社會。

本研討會邀請有興趣發表文章者於2013年9月15日前繳交500字以內的論文摘要(中、英文各一),大會將於2013年9月20日通知論文摘要審查結果,並邀請於本研討會發表論文,論文全文於2014年4月20日截稿。欲參加者請填寫報名表,並按時程將摘要與論文傳送至會議聯絡處。

會議重要時程:
論文摘要截止:2013年9月15日
論文接受通知:2013年9月20日
論文全文截稿:2014年4月20日
論文發表日期:2014年5月24-25日

會議聯絡人:李宜梅助教
電話:02-77341652
e-mail: t24014@ntnu.edu.tw
傳真:02-23691770
會議相關訊息: http://www.geo.ntnu.edu.tw/

系統號:

C-002010

第二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國際雙年會

標題:

第二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國際雙年會

時間:

2014年6月20至2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馬來西亞精英大學理工與藝術學院吉隆坡校區(Jalan Semantan, Bukit Damansara, 50490 Kuala Lumpur,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Malaysia)

主辦單位: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研究中心

報導者:

許德發教授

內容簡介:

為深耕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分享研究心得,促進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與掌握最新研究趨勢,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定於2014年6月20至21日(星期五、六),假精英大學理工與藝術學院(吉隆玻校區)舉辦「2014年第二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國際雙年會」。本屆研討會獲陳凱希先生贊助活動經費,精英大學贊助會場。它是華社研究中心常設的國際學術研討活動項目,每兩年舉辦一次。

研討會詳情如下:
一、研討會主題
變遷中的馬來西亞與華人社會

二、研討會專題
1.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術史、方法與研究現狀
2.獨立後馬來西亞華人會館、新村、歷史與人物
3.現、當代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經濟與政治問題
4.獨立後馬來西亞華人移民與再移民
5.後五一三時期的馬來西亞華人文學、藝術與文化認同
6.獨立後華人教育、宗教與民間信仰

三、徵文要求及呈交
1.提交的論文文責自負。中文論文原則不超過15,000字,英文文長不超過10,000字。
2.論文經甄選後,將正式出版。
3.發表者請於2013年10月31日前提交論文題目、500字摘要與簡歷(150字為度,英文300字),連同回執表寄至秘書處。
4.會議歡迎發表者自設小組,並根據上述會議專題訂定適切子題。小組須由四人組成,其中一人統籌,負責綜合組員摘要,並作500以內的子題說明,連同組員摘要一起寄至秘書處。
5.錄取之論文,請於2014年4月30日前提交論文全文電子版。

四、語言
會議語言是中文與英文。論文可採用中文或英文撰寫。

五、聯繫方式
1.通信地址: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
No.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2.論文摘要或全文電子版請發送至會議秘書處助理吳佩珊小姐,E-mail郵箱:peishanng1@gmail.com,副本寄劉秀梅小姐:huayan1985@gmail.com
3.電話:603-2273 4035
傳真:603-2273 4037

六、研討會活動
1.主題演講
2.分場交流與研討
3.參觀訪問活動

七、研討會時間、地點
日期:2014年6月20、21日(星期五、六)
地點:精英大學理工與藝術學院(吉隆玻校區)
HELP College of Arts and Technology
3.01 Level 1-7, Kompleks Metro Pudu, 1,
Metro Pudu 2, Fraser Business Park,
55200 Kuala Lumpur.

八、膳宿
主辦方安排會議,住宿費用自付或由主辦方代訂酒店住宿,請參考第二次通知的酒店收費標準。國內外與會者或論文發表者的交通與機票請自費。

系統號:

C-002174

第五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聖嚴思想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傳承與實踐」

標題:

第五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聖嚴思想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傳承與實踐」

時間:

2014年6月29至30日(週日至週一)

地點:

臺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主辦單位:

聖嚴教育基金會、法鼓山僧團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23979300#14

內容簡介:

壹、緣起
值此世界自然環境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人類生活環境充滿危機,心靈的空虛與貧乏形成社會的負擔。有鑑於此,聖嚴法師多年來不斷倡導各項教育、文化與關懷工作,以積極入世的態度,建立社會善良風氣;聖嚴法師於2009年2月的捨報,亦留下珍貴的身教,他的教導在過去深深影響世界,也不因肉身的離開而結束。值此法師圓寂五週年之際,全人類對法師教導的需求益形迫切。

依此宗旨,透過信眾論壇的舉辦,讓法鼓山法師、居士有對話與討論的空間,並以聖嚴法師弟子的角度來整理法師的思想與實踐;以學術研究的角度、學術論文發表的方式來探討聖嚴法師學思與實踐之時代意義。自2006年開始每兩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各屆主題分別為「聖嚴思想與當代社會」、「聖嚴思想與漢傳佛教」、「聖嚴法師的教導與時代意義」以及「聖嚴法師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回顧和前瞻」,廣受各界重視並收到良好的指教。自2010年起出版「聖嚴研究」收錄經學術審查後之學術論文,預計於2014年出版至第五輯的《聖嚴研究》學術論文輯。

2014年第五屆研討會主題定為「聖嚴思想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傳承與實踐」,並邀請聖嚴法師的西方禪修法子一同參與,於「信眾論壇」中發表專題演講,盼望讓聖嚴教育基金會弘揚聖嚴思想的宗旨更加落實,也能擴及海外佛教研究學者的參與,讓研究的素質與範圍更加深加廣,並讓影響更廣泛地擴及海內外。

貳、主辦單位:聖嚴教育基金會、法鼓山僧團

參、協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僧伽大學、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哲學系、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法鼓文化、人生雜誌

肆、研討會主題:聖嚴思想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傳承與實踐,禪法在東西方文化的發展與對話,承襲歷屆東西方學者交流學術論述之研討會形式,共同探討聖嚴思想與當代佛教的傳承與實踐。

伍、研討會時間
2014年6月29至30日(週日至週一)

陸、研討會地點:臺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柒、參與對象
一、國內外學術界各相關領域之研究學者。
二、各大專院校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醫學與宗教等相關科系所之教師及學生。
三、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研究聖嚴思想有興趣的人士。
四、法鼓山體系內成員及僧團。

捌、研討會內容
一、研討子題:
1.聖嚴法師與法鼓山研究;
2.聖嚴法師人間佛教之思想與實踐;
3.聖嚴法師與佛教經濟學研究;
4.聖嚴法師與漢傳禪佛學研究;
5.漢傳佛教與聖嚴研究的國際化。

二、學術研討會論文大綱投稿注意事項:
1.截止日期:2014年2月10日。
2.投稿方式:請將論文大綱及個人簡歷,以電子郵件提交本會。
3.大綱內容:A4紙三頁以內,須包含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預期成果。
4.審查作業:將邀請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進行論文大綱審查,並於2014年3月10日公布並通知是否排入議程。
5.論文全文截止日:2014年5月30日。

三、聯絡方式:
1.地址:10056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48-6號2樓
2.電話:(02)23979300分機14、15 林小姐、劉小姐
3.E-mail: yungshin@shengyen.org.tw

系統號:

C-002156

2014 AAS-in-ASIA Conference "Asia in Motion: Heritage and Transformation."

標題:

2014 AAS-in-ASIA Conference "Asia in Motion: Heritage and Transformation."

時間:

July 17-19, 2014

地點: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1 Lower Kent Ridge Rd, Singapore 119077)

主辦單位: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聯絡人:

E-mail: jmcdan@sas.upenn.edu

內容簡介:

The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ARI) and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FAS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ogether with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is pleased to present the inaugural AAS-in-ASIA Conference on “Asia in Motion: Heritage and Transformation,” to be held on 17-19 July 2014 in Singapore. It is hoped that this broad theme will attract panel and roundtable proposals from humanists and social scientists, as well as people from the worlds of law, policy, civil society, journalism, and other professional fields.

With the launch of this event we expect to inaugurate a series of other such meetings to be held with regular frequency in different parts of Asia. The idea behind holding a smaller version of AAS in Asia nourishes the hope that panels will be formed with a mix of scholars and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from Asia, the US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By bringing together Asian specialists from abroad with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Asia whose routine expertise is not foregrounded as “Asian”, we hope to spark off new and fruitful areas of collaboration.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is forum of global exchange, AAS-in-Asia Singapore seeks to inaugurate a new era in the study of Asian societies.

We believe that Singapore is the ideal place to launch this enterprise. Singapore not only celebrates its status as the crossroads of Asia, it is also a global hub linking many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o Asia. You will encounter this astonishing diversity at every turn in this cosmopolitan city. We welcome you to enjoy it at all levels, from the intellectual to the technological to the culinar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panel participation that is not answered in this Call for Proposals or FAQ, please contact Justin McDaniel at jmcdan@sas.upenn.edu.

For technical assistance regarding use of submission software, contact the AAS at aasinasia@asian-studies.org.

系統號:

C-002011

2014「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4「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8月11至13日(週一至週三)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會(HSTCC)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會議時間:2014.8.11-13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臺灣臺北市)
使用語言:中文或英文
摘要繳交日期:2013.12.1-2014.1.31
評選結果公告日:2014.2.28
論文繳交截止日:2014.7.10

徵求論文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會(HSTCC)擬於2014年8月11-13日聯合主辦「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供學界同仁知識交流的平臺。我們歡迎近代史研究各領域具原創性研究的論文前來投稿。我們接受有主題之一組論文(panel)或個別論文的投稿,論文撰寫與大會使用的語言為中文或英文。

與會學者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者(大臺北地區以外)4天住宿,從2014年8月10日入住,14日退房。與會學者若擬延長停留時間,大會可以協助訂房,但須自己負擔費用。

我們從2013年12月1日開始接受發表論文的報名,2014年1月31日截止。每組(panel)參與學者以不超過五位(包括主持人、論文發表人、評論人)為原則,所發表論文最多四篇。繳送內容包括:與會學者之姓名、職銜與聯絡方式;場次主題及摘要(500字內);每篇論文題目及摘要(250字內)。個別論文報名者請提供姓名、職銜、論文題目及摘要(250字內)。本會將針對論文與主題進行評審,並於2014年2月28日公佈評審結果。

有意投稿論文者,請逕至官網下載表格。

系統號:

C-0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