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經典導讀講座
標題:
「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經典導讀講座
時間:
2013年8月17日至10月19日,週六14:00-16:30,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臺灣中文學會
聯絡人:
孫秀玲,Tel: (02)2361-9132#316
內容簡介:
「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藉由醇鍊雅正、典麗多元的書寫,唐宋八大家不但創新了散文的風貌,扭轉了古文傳統,更進而締造了中國散文發展的高峰,得與兩漢散文並列,推許為中國文章之正宗。
今年秋天,國家圖書館特邀集六位精深於唐宋古文教學研究的大學教授,以「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為題,精心規劃六場經典導讀專題講座,帶領大家進入唐宋古文的殿堂,盡窺唐宋八大家的才情縱橫、百代風雅。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下午14:00-16:30,有意參加者請逕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亦接受現場報名,於演講開始前10分鐘開放入場。
尚未舉辦之場次及內容如下:
10月5日
人生啟示錄——柳宗元的寓言世界(顏瑞芳,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10月19日
三蘇與宋代古文發展(謝瑞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01874
【演講】Covell Franklin Meyskens:Lines of the State: Third Front Railways and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Sovereignty
標題:
【演講】Covell Franklin Meyskens:Lines of the State: Third Front Railways and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Sovereignty
時間:
2013年10月1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兩岸研究群
主講人:
Mr. Covell Franklin Meyskens (Ph.D. Candidate,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History)
系統號:
A-001803
【演講】范坡坡:在北京打游擊:中國酷兒影展與同志平權現況
標題:
【演講】范坡坡:在北京打游擊:中國酷兒影展與同志平權現況
時間:
10月1日(週二)16:10-18: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正403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學發展研究中心
主講人:
范坡坡(紀錄片製作人)
內容簡介:
【性別平等教育系列活動】
主持:曾秀萍(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活動方式:
1.紀錄片放映:《我們的故事:北京酷兒影展十週年游擊戰》
2.范坡坡導演演講、經驗分享
主講者
范坡坡,獨立電影製作者,策展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7年出版《春光乍泄:百部同志電影全記錄》。2008年開始,策劃中國酷兒影像巡迴展,足跡遍佈中國二十幾個城市。2011年,榮獲第22屆香港同志影展玲瓏大獎,是該獎項最年輕的得主。2013年擔任第六屆北京酷兒影展主席。紀錄片作品有:《新前門大街》、《櫃族》、《紙房子》、《舞娘》等。
系統號:
A-001979
【演講】許暉林:從望遠鏡到愛克司光:清初到民初「眼光」的轉變
標題:
【演講】許暉林:從望遠鏡到愛克司光:清初到民初「眼光」的轉變
時間:
2013年10月2日(週三)12:00-14:0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大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計畫」
主講人:
許暉林(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臺大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計畫講論會】
主持人:高嘉謙(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1912
【演講】陳東升:臺灣民主的變遷與公民參與
標題:
【演講】陳東升:臺灣民主的變遷與公民參與
時間:
2013年10月2日(週三)13:10-15:00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6樓605影視教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國立中興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士學位學程
主講人: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聯絡人:
Tel: (04)2284-0324
內容簡介:
系統號:
A-001954
【演講】甘懷真:再思考所謂儒教中國
標題:
【演講】甘懷真:再思考所謂儒教中國
時間:
2013年10月2日(週三)19:00-21: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館3F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成功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甘懷真(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內容簡介:
【成大歷史系史學專題講座50th】
系統號:
A-001924
【演講】邱建一:極盡奢華的貴族品味:雕花剔紅牡丹瓶
標題:
【演講】邱建一:極盡奢華的貴族品味:雕花剔紅牡丹瓶
時間:
2013年10月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蠹魚的說書時間】
剔紅是漆器的一種工藝技術,反覆上漆之後,再雕出層層繁複的花紋作為裝飾,由於製作工序繁瑣,再加上成品不易保存,在過去的世界裡,最昂貴的不是珠寶金玉,而是剔紅。一般人家消費不起剔紅,就連達官貴族,家中的擺飾想要以剔紅來妝點,也是很不容易的。剔紅是貴族品味的典型代表,財富的象徵與權力的驕傲,極盡奢華的工藝,有著絢爛光彩的不凡傳奇。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1847
【演講】張雯勤:當陽的流轉:一個緬北小鎮的政經史
標題:
【演講】張雯勤:當陽的流轉:一個緬北小鎮的政經史
時間:
2013年10月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張雯勤(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1920
【演講】鄭維中:安平追想曲真有其人?投鄭荷兵雨果‧羅森的故事
標題:
【演講】鄭維中:安平追想曲真有其人?投鄭荷兵雨果‧羅森的故事
時間:
2013年10月3日(週四)14:1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正102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主講人:
鄭維中(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內容簡介:
主持:林巾力(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1978
【演講】Henning Klöter:明末清初西班牙傳教士之閩南方言文獻研究
標題:
【演講】Henning Klöter:明末清初西班牙傳教士之閩南方言文獻研究
時間:
2013年10月3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Henning Klöter(韓可龍,德國哥廷根大學東亞系教授)
聯絡人:
孫守恩,Tel: (02)2361-9132#318;E-mail: twjob@ncl.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連金發(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歐洲人的漢語文法著述史可追溯到17世紀,當時道明會的傳教士們記錄了居住於菲律賓的中國移民的語言。最早的文法書《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尚有兩份手稿存於歐洲的圖書館中,而手稿中所記錄的語言極易確定為閩南語。《Arte》一書提供了一些關於早期閩語音韻、詞彙、詞素句法等基本觀念,它同時也是最早使用羅馬拼音來轉寫閩南語詞彙與短語的文獻,然而該書作者對其寫作的方法論並無太多著墨。本人擬將該書與描述當時的西班牙人和中國人在菲律賓交流的史料進行連結並深入探討此書的編排體例,以解釋下列問題——作者為何決定針對閩南語,而非當時在中國菁英分子間通行的語言進行分析?作者如何選擇其調查對象?本書所設定的讀者群是哪些人?本書編寫的目的與其研究方法間有何相互影響?
系統號:
A-001879
【演講】藍弘嶽:〈明治知識〉與殖民地臺灣:「國民性」論述與1920年代前同化政策
標題:
【演講】藍弘嶽:〈明治知識〉與殖民地臺灣:「國民性」論述與1920年代前同化政策
時間:
2013年10月4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21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講人:
藍弘嶽(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1841
【演講】黎明釗:懸泉置漢簡的羌人問題——以《歸義羌人名籍》為中心
標題:
【演講】黎明釗:懸泉置漢簡的羌人問題——以《歸義羌人名籍》為中心
時間:
2013年10月4日(週五)16:30-18:15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2樓208室(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黎明釗(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聯絡人:
Tel: 3943-8541
內容簡介:
本演講以普通話進行。
系統號:
A-001955
【演講】湊照宏:臺灣史研究の回顧と展望(2) :経済史
標題:
【演講】湊照宏:臺灣史研究の回顧と展望(2) :経済史
時間:
2013年10月4日(週五)18:20-20:20
地點:
早稲田大學早稲田キャンパス22號館719教室(東京都新宿區戸塚町1丁目辦104)
主辦單位:
日本臺灣學會
主講人:
湊照宏(大阪産業大學経済學部准教授)
內容簡介:
【日本臺灣學會定例研究會(歴史・政治・経済部會)第85回】
コーディネーター:春山明哲(早稲田大學臺灣研究所)
その他:入場料・事前登録不要
系統號:
A-001932
【演講】萩原正樹:日本人と唐宋詞
標題:
【演講】萩原正樹:日本人と唐宋詞
時間:
2013年10月5日(週六)10:00-11:30
地點:
立命館大學BKCエポック立命21・K308(京都市北區等持院北町56-1)
主辦單位:
立命館孔子學院
主講人:
萩原正樹(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教授)
聯絡人:
E-mail: koza@st.ritsumei.ac.jp
內容簡介:
詞は中唐の頃に成立し、五代から宋代にかけて最も隆盛しました。この詞という韻文ジャンルは現在の日本ではあまりなじみがありませんが、早くも平安時代に日本にも伝えられ、日本人も多くのすぐれた作品を殘しています。本講座では、まず詞についての概説を行ったあと、歴代の日本人の作品のいくつかを紹介・鑑賞しながら、詞の特徴やその獨特の文學世界について理解を深めて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
【講師紹介】
1961年、滋賀県生。1983年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文學科中國文學専攻卒業、1989年同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東洋文學思想専攻博士後期課程満期退學。1993年より小樽商科大學言語センター助教授、2005年教授を経て、2007年より現職。
※本演講需事先報名,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1902
【演講】卯田宗平:鵜飼からみた中國と日本
標題:
【演講】卯田宗平:鵜飼からみた中國と日本
時間:
2013年10月5日(週六)13:30-15:00
地點:
何創時藝術空間(臺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22號6樓)
主辦單位:
ASNET
主講人:
卯田宗平(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兼任講師)
聯絡人:
E-mail: info@ukaimuseum.jp
內容簡介:
なぜ中國の鵜飼いでは手縄を利用しないのでしょうか?
なぜ中國の鵜飼いではカワウを人工繁殖させるのでしょうか?
なぜ中國では鵜飼い漁が今でも生業として成り立つのでしょうか?
本講座では中國の鵜飼い漁に関わるいくつかの「なぜ?」を手がかりに、中國と日本の自然環境や食文化、動物利用の違いを考えてみたいと思います。
発表では映射や寫真、図、表を使って中國の鵜飼いを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01965
【演講】Louise Edwards:Modern Beauties of Republican China
標題:
【演講】Louise Edwards:Modern Beauties of Republican China
時間:
2013年10月7日(週一)11:00-13:00
地點: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208N, North House,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1 Devonshire Place,Toronto,Canada)
主辦單位:
Asi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oronto
主講人:
Louise Edwards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聯絡人:
Aga Baranowska, E-mail: asian.institute@utoronto.ca
內容簡介:
Ideals of beautiful and desirable bodies are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and shift in response to a range of soci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The dramatic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in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directly impacted on corporeal aesthetics. Powerful new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the “foreign” and the “Chinese” circulated in China’s transition from Imperial dynasty to Republican stat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100 Beauties genre in commercial illustrated publications from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and argues that the beauties depicted reflect the uniquely Chinese sense of modernity that was circulating at this time. The seminar will feature artwork by Ding Song, Wu Youru, Shen Bochen and Dan Duyu.
Louise Edwards is Professor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at HKU. Her publications include Gender, Politics, Democracy: Women’s Suffrage in China (Stanford, 2008). She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gendered cultures of war and her article “Drawing Sexual Violence in Wartime China: Anti-Japanese Propaganda Cartoons” recently appeared i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系統號:
A-001848
【演講】邱炫元:臺灣跨國印尼穆斯林社群:自我培力、曖昧與飄移
標題:
【演講】邱炫元:臺灣跨國印尼穆斯林社群:自我培力、曖昧與飄移
時間:
2013年10月7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邱炫元(政治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李佩珊,Tel: 2652-3324
內容簡介:
印尼跨國穆斯林社群的研究,通常把較多的研究關注放在印尼穆斯林與中東與南亞的宗教網路聯繫,被動地繼受伊斯蘭中土所給予的伊斯蘭宗教。但是卻相當忽略印尼穆斯林如何在東亞國家如臺灣發展他們的宗教活動。
此一報告以臺灣的印尼穆斯林離散社群的前導性研究來進行一個初步的探討,運用自我培力、曖昧與飄移三個概念來概述三個印尼穆斯林離散社群的特性,他們分別是學生、女性看護(或幫傭)以及男性漁工。我會觸及到三個主要的議題:(1)穆斯林青年學生的宗教組織動員與移工援助:自從九一一事件之後,印尼穆斯林青年在全球媒體報導中被賦予兩種很對立性的形象。一方面,他們被視為是國安和極端份子之流的麻煩製造者,但在印尼的民主化運動中,又可被當作民主改革的急先鋒。可是這些出生於1990年代來臺灣唸書的穆斯林青年學生,如何轉化他們在印尼參與宗教組織與校園社團的經驗,組織在臺灣的宗教活動,並從事輔導與聲援印尼移工的活動?(2)印尼穆斯林社群的宗教生活:在穆斯林為少數的臺灣社會中,他們如何調適其宗教需求以維持穆斯林飲食生活習慣所需要的清真,以及如何面對可能的種族與宗教歧視?(3)跨國穆斯林社群與臺灣公共領域:印尼穆斯林有一些潛在的焦慮,考量到印尼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會在世俗性的臺灣非穆斯林社會中遭到侵蝕而弱化,而他們如何因應這樣的焦慮?而臺灣社會事實上對於能見度越來越高的印尼穆斯林社群的宗教文化傳統並不甚瞭解,而印尼穆斯林青年如何應對,是自限於保守反動的心態或是更積極地去開創出一種跨國穆斯林公共領域?
系統號:
A-001856
【演講】劉欣寧:秦漢時代的戶籍地與支配體系——鄉與裡的行政機能
標題:
【演講】劉欣寧:秦漢時代的戶籍地與支配體系——鄉與裡的行政機能
時間:
2013年10月7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劉欣寧(秦漢時代的戶籍地與支配體系——鄉與裡的行政機能)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2013年度第15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01981
【演講】董景生:臺灣南島語族民族植物研究困境與新局
標題:
【演講】董景生:臺灣南島語族民族植物研究困境與新局
時間:
2013年10月8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董景生先生(臺北植物園園長、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01918
【演講】顏杏如:從常夏到四季—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生活經驗中的季節感與地方色彩
標題:
【演講】顏杏如:從常夏到四季—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生活經驗中的季節感與地方色彩
時間:
2013年10月8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2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1919
【演講】廖肇亨:海外古佛・沒用散木・八不道人:明清佛教文化型態區分的再省思
標題:
【演講】廖肇亨:海外古佛・沒用散木・八不道人:明清佛教文化型態區分的再省思
時間:
2013年10月8日(週二)10:1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徐聖心(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01992
【演講】曾永義:鄭師因百對我曲學的啟迪
標題:
【演講】曾永義:鄭師因百對我曲學的啟迪
時間:
2013年10月9日(週三)15:3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曾永義(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李隆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1993
【演講】廖炳惠:Taiwan Studies Digital Archives
標題:
【演講】廖炳惠:Taiwan Studies Digital Archives
時間:
2013年10月11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Odegaard Undergraduate Library, Room 220(4060 George Washington Lane Northeast, Seattle, WA 98195,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合辦單位:East Asia Libra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主講人:
廖炳惠(Lioo Ping-Hui,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川流講座教授、臺灣研究中心主持人)
聯絡人:
張馨方,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自2011年開始,國家圖書館開始於海外規劃並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臺灣及海外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以宣揚中華文化。本年度(2013)漢學研究中心將在9月及10月於美國東部、中部、西部共舉辦6場臺灣漢學講座,9至10月份講座邀請到康豹與廖炳惠二位教授介紹「臺灣漢學研究資源」。
Abstract
My talk is on ways in which we can utilize digital archival materials on Taiwan’s print and visual culture.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familiarize scholars in related fields with such resourc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ir teaching, research,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reative design. A rich diversity of website materials have been made available over the years by such governmental, academic, commercial agencies as Taiwan’s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wan Literature Center, Film Archiv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T Park Gallery, and Hanzhen Publishing, to mention just a few. A major integrative platform,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www.ndap.org.tw) provides hyperlinks in accessing enormous amount of metadata, among them, National Taiwan’s Huart, Ino, Tanaka, and many other valuable collections. I would like to highlight the roles of Taiwan as a hub of trans-Pacific cultural networks,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anti-colonial discourse, Chinese modernist arts, sinophone literature and cinema, and so forth, functioning as a dynamic (albeit small) republic of letters and public sphere across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ies. Zhang Taiyan, for example, developed some of his most advanced ideas about modern Chinese state and multi-ethnic society when he escaped to Taiwan where he encountered Japanese colonial modernity first-hand and very briefly served as a column editor for the Taiwan Daily News (Nichinichi Shinpo). Liang Qichao also inspired many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of the time to organize themselves arou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news media like Taiwan Youth (1920), to enlighten the “new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nstituency of such a public sphere through newspapers and print culture in Taiwan from 1896 on and of its lasting trans-regional impact, especially in the form of literary supplements and cultural criticism, can be better grasped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digitalized versions of Taiwan Nichinichi Shinpo or Taiwan Xinmin, together with many colonial and postwar archives. In my talk, I would like to demonstrate how such digital links can be of use to courses and researches on modern Taiwan and East Asia. I shall cover topics ranging from colonial newspapers to modern art, sinophone writings, Taiwan cinema, smart cities, and sharing economy.
系統號:
A-001804
【演講】劉少雄:東坡的詞作和人生
標題:
【演講】劉少雄:東坡的詞作和人生
時間:
2013年10月12日(週六)13:00-17:00
地點:
San Francisco Main Library, Latino Community Room (San Francisco, CA)(1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合辦單位: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主講人:
劉少雄(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聯絡人:
張馨方,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自2011年開始,國家圖書館開始於海外規劃並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臺灣及海外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以宣揚中華文化。本年度(2013)漢學研究中心將在9月及10月於美國東部、中部、西部共舉辦6場臺灣漢學講座,其中3場以蘇東坡為主題,另搭配「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
時間:2013年10月12日(週六)13:00-17:00
講座題目:東坡的詞作和人生(Ci Poetry in the Life of Su Dongpo)
主講者:劉少雄(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地點:San Francisco Main Library, Latino Community Room (San Francisco, CA)
系統號:
A-001805
【演講會】中国人留学生史研究会例会
標題:
【演講會】中国人留学生史研究会例会
時間:
2013年10月12日(週六)16:00-19:00(暫訂)
地點:
神奈川大学横浜キャンパス17号館216室(〒221-8624神奈川県横浜市神奈川区六角橋3-27-1)
主辦單位:
中国人留学生史研究会
內容簡介:
「官報」と清末留学生の経費問題(仮)(胡頴,神奈川大学大学院博士課程)
東京留学時期の郭沫若——「五校特約」下の中国人留学生生活(劉建雲,日本大学非常勤)
※来聴歓迎、例会終了後懇親会があります。
系統號:
A-001845
【演講】童春發:從排灣族文化談石頭的語言
標題:
【演講】童春發:從排灣族文化談石頭的語言
時間:
2013年10月14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童春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1889
【演講】司佳:傳教士緣何研習《聖諭廣訓》:以耶魯大學衛三畏家族檔案為中心
標題:
【演講】司佳:傳教士緣何研習《聖諭廣訓》:以耶魯大學衛三畏家族檔案為中心
時間:
2013年10月14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司佳(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01970
【演講】伊藤信悟:ECFAが臺湾経済に与える影響――中臺サービス貿易協定締結を踏まえて
標題:
【演講】伊藤信悟:ECFAが臺湾経済に与える影響――中臺サービス貿易協定締結を踏まえて
時間:
2013年10月15日(週二)18:30-20:30
地點:
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1階ロビー(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
日本臺湾学会
主講人:
伊藤信悟(みずほ総合研究所)
聯絡人:
松田康博教授,E-mail: ymatsuda@ioc.u-tokyo.ac.jp
內容簡介:
【日本臺湾学会定例研究会(歴史・政治・経済部会)第86回】
司会:松田康博(東京大学教授)
系統號:
A-001933
【演講】劉少雄:東坡詞的月下情懷─談江城子與水調歌頭
標題:
【演講】劉少雄:東坡詞的月下情懷─談江城子與水調歌頭
時間:
2013年10月16日(週三)18:30-21:00
地點:
Culture Center of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Houston (Taiwan Academy) (Houston, TX)(11 Greenway Plaza #2006, Houston, TX 77046,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協辦單位: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休士頓僑教中心(臺灣書院)
主講人:
劉少雄(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聯絡人:
張馨方,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自2011年開始,國家圖書館開始於海外規劃並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臺灣及海外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以宣揚中華文化。本年度(2013)漢學研究中心將在9月及10月於美國東部、中部、西部共舉辦6場臺灣漢學講座,其中3場以蘇東坡為主題,另搭配「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
時間:2013年10月16日(週三)18:30-21:00
講座題目:東坡詞的月下情懷──談江城子與水調歌頭(Su Dongpo’s Two Moonlight Songs: Jiang Cheng Zi and Shui Diao Ge Tou)
主講者:劉少雄(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地點:Culture Center of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Houston (Taiwan Academy) (Houston, TX)
系統號:
A-001806
【演講】蔡培慧:公民力量的可能與限制——從大埔事件談起
標題:
【演講】蔡培慧:公民力量的可能與限制——從大埔事件談起
時間:
2013年10月16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蔡培慧(臺灣農村陣線秘書長 /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
聯絡人:
林音秀,Tel: (02)2652-3484;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2010年大埔事件揭開農民積極反抗浮濫徵收農地的圈地惡行,從717夜宿凱道、溪州與美濃農民接力種植凱「稻」,年底,農民在稻田上,大大割出「土地正義」大字。同時間完成的,還有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然而政府對實質修法工作遲無進展,隔年,農民重返凱道,再次呼籲政府正視農地流失危機,這年年底,土徵條例真正進入立法院修法,修法成果對於土徵程式把關,小有進展,但未竟全功。時至2013年,苗縣府粗暴拆除大埔四戶,象徵圈地惡行從未消滅。苗栗崎頂產業園區、淡海二期、臺南鐵路東移等新增土徵個案,更證實政府並未因前一輪的修法,就節制土地徵收的使用,仍肆意啟動這個侵害人民財產與生存權甚钜的圈地遊戲,從而引發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反制。
在行動裡,我們常常自我詰問,到底公民行動立基於哪些環境、開展了哪些可能?面臨了哪些限制?要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回到社會現實的脈絡中,理解形成圈地的原因及其反應的農業議題,以及農民抗爭的具體實踐,當代政治經濟條件的框架,才能重新理解這些問題的脈絡與公民行動的意義。
注意事項:
1.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 10/6(星期日)23:00為止。
2. 錄取與否通知:將於 10/9(星期三)統一回覆錄取與否通知。
3. 錄取名額:錄取名額為70名,並保留錄取與否的權利。
4. 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5. 請自備環保餐具。
6. 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7. 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8. 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1938
【演講】巫仁恕:明清消費研究的再思考
標題:
【演講】巫仁恕:明清消費研究的再思考
時間:
2013年10月1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1925
【演講】黃啟江:Image of Su Shi in Southern Song Chan Texts
標題:
【演講】黃啟江:Image of Su Shi in Southern Song Chan Texts
時間:
2013年10月18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Lecture Hall 403 in Alexander Library,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New Jersey, NJ)( 7College Ave, New Brunswick, NJ 08901,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主講人:
黃啟江(Chi-chiang Huang, 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
聯絡人:
張馨方,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自2011年開始,國家圖書館開始於海外規劃並舉辦「臺灣漢學講座」,邀請臺灣及海外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以宣揚中華文化。本年度(2013)漢學研究中心將在9月及10月於美國東部、中部、西部共舉辦6場臺灣漢學講座,其中3場以蘇東坡為主題,另搭配「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
時間:2013年10月18日(週五)14:00-15:30
講座題目:Image of Su Shi in Southern Song Chan Texts(南宋禪籍的蘇軾形象)
主講者:黃啟江(Department of Asian Studies, Hobart and William Smith College)
地點: Lecture Hall 403 in Alexander Library,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New Jersey, NJ)
系統號:
A-001807
【演講】康培德:VOC遇見福爾摩沙原住民:區域比較
標題:
【演講】康培德:VOC遇見福爾摩沙原住民:區域比較
時間:
2013年10月18日(週五)10: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康培德(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82-9555#675
內容簡介:
【2013年第8次歷史考古學討論會】
主持人:陳玉美(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因名額有限,敬請於10月17日中午12:00前報名,以利彙整名單及午餐。謝謝
報名請洽:cfas@gate.sinica.edu.tw(請提供:姓名/單位元/職稱/聯絡方式)
洽詢電話:(02)2782-9555 分機 675 許小姐
系統號:
A-001961
【演講】吳龍雲:商聯會的視野:二戰前馬來亞商聯會的成立與會務
標題:
【演講】吳龍雲:商聯會的視野:二戰前馬來亞商聯會的成立與會務
時間:
2013年10月18日(週五)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B2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主講人:
吳龍雲(國立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助理教授)
聯絡人:
何書亞,Tel: 02-27898121;E-mail: maritime@ssp.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1808
【演講】陳俐甫:近代臺灣的政治運動
標題:
【演講】陳俐甫:近代臺灣的政治運動
時間:
2013年10月19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主講人:
陳俐甫(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86)】
有意參加本演講者可逕至官網線上報名,或演講當日現場報名。
註:凡使用線上報名系統者,視為已同意本館公開使用報名者之「姓名資訊」;倘若報名者不願公開「姓名資訊」於本館網站中,則請勿使用線上報名系統,並請於講座舉行當日現場報名,謝謝。
系統號:
A-001935
【演講】林南:Participation in Home Owners Associations in China: from Social Capital to Civil Capital
標題:
【演講】林南:Participation in Home Owners Associations in China: from Social Capital to Civil Capital
時間:
2013年10月21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館南棟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主講人:
林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內容簡介:
Since the relaxation of home ownership, many Chinese cities have allowed home owners to form associations, presumably to manage their buildings. However, not many home owners have shown interests or actually participated in the Home Owners Associations, perhaps an initial form of civil societ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Guangzhou to explore whether such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s affected by social capital – the extent to which individual owners have extensive and diverse social tie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confirm this hypothesis. Extensive social ties beyond the apartment building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participation in Home Owners Association activities. This association persists even aft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and district variations, and home owners association types are accounted for. Further this association is not affected by social capital’s possible endogeneity.
系統號:
A-001880
【演講】簡旭伸:大腳如何穿小鞋:從昆山看中國小縣城之轉型與升級
標題:
【演講】簡旭伸:大腳如何穿小鞋:從昆山看中國小縣城之轉型與升級
時間:
2013年10月21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簡旭伸(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聯絡人:
李佩珊,Tel: 2652-3324
內容簡介:
本研究以昆山為例,回答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一個獨特「百強縣」之行政與經濟之不搭稱現象 (mismatch between low administrative hierarchy and high economic performance),亦即超高經濟表現的城市,其行政級別卻相對偏低,又簡稱「大腳穿小鞋」。百強縣名列前茅的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 (縣級),其經濟總量竟然可以超過青海、西藏、海南等省級行政區。我指出其在對外吸引高科技與商業資本,對周邊虛擬擴張土地指標,以及對上彈性增加政治能量等,是中國這一類地方政府增長地方國家權力 (new local state power) 的主要策略,而這其中,中國共產黨黨國機制扮演關鍵角色。
開放性活動,歡迎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01962
【演講】潘朝成:紀錄片【衝擊西拉雅效應——存在與傳承】
標題:
【演講】潘朝成:紀錄片【衝擊西拉雅效應——存在與傳承】
時間:
2013年10月22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潘朝成(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專任講師)
系統號:
A-001921
【演講】史語所85週年所慶演講會
標題:
【演講】史語所85週年所慶演講會
時間:
2013年10月22日(週二)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進興(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
時間:2013年10月22日(二)
10:00-12:00
主講人: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講題:古學復興和古史新研
備註:「2013傅斯年講座」/「古史研究與古代史學」系列演講第一場
14:30-16:30
主講人: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講題:從哲學史到思想史——胡適學術觀點的轉變
系統號:
A-001982
【演講】周淑琴:排灣族牡丹部落的水稻文化:從繪本「水世界下的故事」談起
標題:
【演講】周淑琴:排灣族牡丹部落的水稻文化:從繪本「水世界下的故事」談起
時間:
2013年10月23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聯絡人:
林音秀,Tel: (02)2652-3484;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水世界下的故事」是一本從屏東牡丹部落長出來的繪本,是我於論文完成後無心插柳的作品,但卻意外引起一陣迴響。1995年牡丹水庫完工,牡丹部落廣大的傳統領域從此淹沒在水下,透過水庫興建等議題,探討沒有傳統領域下的原住民要如何持續存活於大社會中,凸顯原住民在主流社會下的抵抗與無奈。此次的繪本創作,想將沉入於牡丹水庫底下的家鄉歷史紀錄下來,當兒時記憶得以再現時,稻香氣味像鑰匙一樣,重新啟動族人生命共同連結的部分。
透過故事中vuvu的眼光,細說水田稻作對牡丹排灣族人生活的影響與意義,其中內容含括近百年來牡丹社群特有的歲時祭儀、農作生產、傳統領域喪失及公共建設強行植入等議題。這本繪本是我論文的縮影,簡單的圖文說明瞭我長期田野下來的成果,透過繪本使民眾有另一種方式認識南排灣文化;雙語(南排灣族語國語)呈現,增加族語語彙的使用空間。此次演講將透過豐富的圖文帶您認識排灣牡丹特有的水稻文化。
1.即日起至10/13(星期日)23:00為止。
2.錄取與否通知:將於10/16(星期三)統一回覆錄取與否通知。
3.錄取名額:錄取名額為50名,並保留錄取與否的權利。
4.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5.請自備環保餐具。
6.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7.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8.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1969
【演講】張承志:紅衛兵からパレスティナへ――中國・東アジア発、ムスリム作家の視線
標題:
【演講】張承志:紅衛兵からパレスティナへ――中國・東アジア発、ムスリム作家の視線
時間:
2013年10月26日(週六)9:30-12:00
地點:
中央大學駿河臺記念館510號室(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駿河臺3-11-5)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政策文化総合研究所プロジェクト・チーム「中央ユーラシアと日本」
主講人:
張承志(中國知名作家)
聯絡人:
梅村坦教授,E-mail: umemura@fps.chuo-u.ac.jp
內容簡介:
なお、終了後、同記念館1階にて簡素ながら懇親會をおこなう予定です。會費制(2,000円)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會場の都合で人數に限りがありますので、ご參加を希望される方は、恐れ入りますが10月18日までに下記あてに必ず氏名・所屬をご連絡ください(末尾の申込フォームをご使用ください)。狀況によりお斷りする場合もありますことをあらかじめご瞭解くださるよう、お願い申しあげます。
メール・アドレス:umemura@fps.chuo-u.ac.jp (梅村坦)
本演講全程以日語進行。
系統號:
A-001966
【演講】邢義田:你所不知道的曹操墓
標題:
【演講】邢義田:你所不知道的曹操墓
時間:
2013年10月3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邢義田(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1991
【演講】服部隆行:インドシナ戦争における中国のベトナム支援と「国際主義」
標題:
【演講】服部隆行:インドシナ戦争における中国のベトナム支援と「国際主義」
時間:
2013年11月2日(週六)16:00-18:00
地點:
東洋文庫2F 講演室1(東京都文京区本駒込2-28-21)
主辦單位:
東洋文庫超域アジア部門現代中国研究班 国際関係・文化グループ
主講人:
服部隆行(愛知学院大学文学部・非常勤講師)
聯絡人:
村田雄二郎教授,E-mail: murata@ask.c.u-tokyo.ac.jp
內容簡介:
東洋文庫超域アジア部門現代中国研究班 国際関係・文化グループ
2013年度第3回研究会のお知らせ
【概要】
中華人民共和国は、建国直後よりインドシナ戦争のさなかにあった、ホー・チ・ミンが率いるベトナム民主共和国への軍事支援を開始し、それはベトナム軍がフランス軍に対して抵抗力を増強するのに大きく貢献をした。
中国がベトナム支援に乗り出した背景には、単なる国境防衛としてではなく、共産主義者による国際的な紐帯を基礎とした「国際主義」の実践という側面もあった。だが建国後最初の「国際主義」の実践は、現実のベトナム支援のなかで、中国とベトナムとの間に確執や対立を生み出すものとなった。
本報告では、そうした確執や対立が本格化した1950年中盤から1951年にかけての中国のベトナム支援の情況に即しつつ、その「国際主義」の実態を検討する。
系統號:
A-001877
【演講】吳政憲:日治時期臺灣電力發展
標題:
【演講】吳政憲:日治時期臺灣電力發展
時間:
2013年11月9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主講人:
吳政憲(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87)】
有意參加本演講者可逕至官網線上報名,或演講當日現場報名。
註:凡使用線上報名系統者,視為已同意本館公開使用報名者之「姓名資訊」;倘若報名者不願公開「姓名資訊」於本館網站中,則請勿使用線上報名系統,並請於講座舉行當日現場報名,謝謝。
系統號:
A-001936
【演講】張隆志:複眼看臺灣--從十九世紀的幾本「臺灣島史」談起
標題:
【演講】張隆志:複眼看臺灣--從十九世紀的幾本「臺灣島史」談起
時間:
2013年12月14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主講人: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87)】
有意參加本演講者可逕至官網線上報名,或演講當日現場報名。
註:凡使用線上報名系統者,視為已同意本館公開使用報名者之「姓名資訊」;倘若報名者不願公開「姓名資訊」於本館網站中,則請勿使用線上報名系統,並請於講座舉行當日現場報名,謝謝。
系統號:
A-001937
【研習營】「第三次東亞文化交流研究入門:何謂東亞?」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第三次東亞文化交流研究入門:何謂東亞?」研習營
時間:
2013年10月11日(週五)8:30-17:1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大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計畫: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
聯絡人:
E-mail: luyiju@ntu.edu.tw
內容簡介:
8:30~10:10
「東亞」與「近代性」的關係——中、日、韓的異同取向(徐興慶,臺灣大學日文系教授)
10:20-12:00
東亞與境外漢詩(高嘉謙,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13:30-15:10
「東亞」內外:經典詮釋方法的內在緊張性(鄭吉雄,香港教育學院文化史講座教授)
15:20-17:00
東亞史研究的方法與立場(甘懷真,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工作坊對象:以研究生為主,亦歡迎大學生及學者的參與。
凡修習本研習營三門課程者,將頒發證書。
敬請於10月4日(週五)前完成報名。敬請填寫附件報名並寄至luyiju@ntu.edu.tw完成報名手續;可至本計畫部落格下載報名表:「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論壇」http://east-asia.blog.ntu.edu.tw/。
系統號:
A-001910
【座談會】蕭馳《玄智與詩興》暨「抒情傳統的再反思」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蕭馳《玄智與詩興》暨「抒情傳統的再反思」座談會
時間:
2013年10月4日(週五)13:30-18:30
地點:
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155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主辦單位:
臺灣中文學會、中正中文系、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內容簡介:
一、主題:蕭馳《玄智與詩興》暨「抒情傳統的再反思」座談會
主辦單位:臺灣中文學會
合辦單位:中正中文系、臺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新書:蕭馳《玄智與詩興》(臺北:聯經,2011)
內容簡介:
詩思與哲思之所以相遇,乃因二者同時遇到了關於生命本真、時間、人與自然、有限與超越……等問題,作者為了了解中國抒情傳統何以在魏晉完成諸多重要主題?遂探入此一時期詩學觀念中種種新異與玄學論題的內在聯繫,經此對話,不僅逐一揭示了抒情文類發展中的幾個本質觀念─自我、當下和超越的歸趨,上述新美典其實又指向對「興」的重新發現。
時間:2013年10月4日(週五)13:30-18:30
地點: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155國際會議廳
(一)蕭馳《玄智與詩興》專書精讀會
作者:蕭馳(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
引言對話人:蔡瑜(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冠宏(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何乏筆(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主持人:賴錫三(中正大學中文系主任)
(二)抒情傳統再反思座談會
討論人:蕭馳、顏崑陽(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儒賓(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廖棟樑(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主持人:毛文芳(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
二、辦法:
(一)報名資格:中文學門相關系所之研究生及教師。
(二)人數:10-15名。
(三)報名:自2013年9月1日起至9月10日止受理,將於27日前通知錄取與否。
(四)報名網誌:http://goo.gl/3i7sL9
(五)書籍:可代購《玄智與詩興》一書,原價550元,報名參加者可享有作者價七折優待(郵費另計)。
(六)聯絡人:中正大學中文系,李志桓
E-mail: riverjustlikeriver@gmail.com
系統號:
A-001809
【演講會】2013年度「現代中國公開講座」
標題:
【演講會】2013年度「現代中國公開講座」
時間:
2013年11月16日(週六)13:30-16:30,共2場
地點:
中央大學駿河臺記念館620號室(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駿河臺3-11-15)
主辦單位:
一般社団法人中國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3-3947-8029;E-mail: c-chuken@tcn-catv.ne.jp
內容簡介:
【「チャイメリカ」の虛実:米中新時代は本物か】
サイバーセキュリティと國際政治--米中関係を中心に(土屋大洋,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米中「新型大國」関係の形成と展望--安全保障・経済的依存・國際政治における役割分擔(矢吹晉,橫浜市立大學名譽教授)
※本演講會需事先報名,如非主辦單位會員,則需收費,有意參加者請詳參官網:http://www.chuken1946.or.jp/
系統號:
A-001810
【讀書會】《大智度論》漢傳佛典解讀研習會
標題:
【讀書會】《大智度論》漢傳佛典解讀研習會
時間:
2013年10至12月,每月各1場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哲學系館(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漢傳佛學研究室」
聯絡人:
Tel: +886-2-3366-3396
內容簡介:
參加對象:凡對研讀佛教典籍、探討佛教法義有興趣者皆可參加。
活動時間:
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14:00∼17:00
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14:00∼17:00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14:00∼17:00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哲學系3樓301研討室
ps.10月19日於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哲學系館三樓302室
研讀書目:
《大智度論》一百卷,龍樹菩薩著,鳩摩羅什譯,收錄於《大正藏》第25冊,no. 1509,p.57a-p.756c。
【研習活動說明】
一、活動主題:《大智度論》研讀
二、活動緣起
針對佛教要典《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是其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注釋書之一。相傳為龍樹菩薩所造,而由後秦鳩摩羅什法師譯為漢文,全書共有一百卷。
此部論書,上承阿含經教,下啟大乘佛學,揭示般若學說源流,分析般若思想內容,對於般若學說的重要概念,一一詳細解說,不但引用大量佛教經、律、論,而 且運用豐富的故事、譬喻等文學技巧,而使得本書除了義理深刻之外,也富涵文學性,可供閱讀者採取多方面向或進路深入探討,實為進探佛法寶藏的一大要典。因 此,本研究室籌辦此一讀書會,深盼能與學界內外同道共享論中法味。
又,本研究室另有蔡耀明老師主持之「大般若經的般若波羅蜜多教學」讀書會,解說《大般若經》要義,所以本讀書會可與之相互搭配,共映佛光。
三、主要導讀員
厚觀法師(福嚴佛學院)
慧峰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涂艷秋(政治大學中文系)
嚴瑋泓(東海大學哲學系)
李志華(華梵大學佛教學系)
黃敬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陳平坤(臺灣大學哲學系)
尤其期待、以及歡迎學界內外同道與會共襄盛舉。
四、進行方式
本讀書會進行方式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大智度論》研讀,每次由一位導讀員帶領讀書會成員研讀經論原文,然後開放讀書會成員提問,一起商量法義。
第二個階段,則將由讀書會主要導讀員提出一篇論文,報告其中要義,然後開放討論。
第三階段,讀書會結束或進行到某個階段後,召開一場小型學術研討會。
亦可至研究室網站查詢:http://homepage.ntu.edu.tw/~d01124001/index.html
系統號:
A-001909
【工作坊】「翻譯與概念形成」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翻譯與概念形成」工作坊
時間:
2013年10月7日(週一)9:25-18: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大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畫「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1600-1949」
聯絡人:
黃笠寧,Tel: (02)27824166#107;E-mail: lining@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9:30-10:30
主持人:彭小妍
譯與晚清外交:論1860-1880年代訪西使團的翻譯人員(王宏志,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
討論人:彭小妍
11:00-12:00
主持人:黃克武
知識概念?抑或政治概念?──略論晚清中國對漢語新詞的排拒(章清,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討論人:黃克武
13:30-14:30
主持人:藍弘嶽
一部沒有「開化」的「開化史」──田口卯吉《支那開化小史》的歷史敍述(黃東蘭,日本愛知縣立大學外國語學部)
討論人:藍弘嶽
14:30-15:30
主持人:潘光哲
新知識的翻譯與書寫:以近代中國社會學教科書為中心的討論(韓承樺,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討論人:潘光哲
15:50-17:10
主持人:張壽安
向史學偷師:個人研習概念史的心得,及從糾結的現代性對現代中文概念形成的初步思考(湯志傑,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語言轉向與社會史: Reinhart Koselleck 及其概念史研究(陳建守,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討論人:湯志傑、陳建守
有意參加者請逕至官網報名。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月3日17:00止(開放與會人數60人,因經費與場地限制,僅開放錄取人員與會,主辦單位保留核可參加之權利),報名錄取名單將於10月4日公佈於本會議網站。
系統號:
A-001905
【工作坊】「池田幸甚文書與臺灣史研究」學術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池田幸甚文書與臺灣史研究」學術工作坊
時間:
2013年10月4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殖民地史研究群
聯絡人:
Tel: 886-2-2652-5350
內容簡介:
主持人: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
發表題目: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汙職事件之研究
黃紹恆(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鴉片事件之研究
何鳳嬌(國史館纂修):赤司初太郎與樟腦
張怡敏(中國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助理教授):專賣局長選任制度考——從池田幸甚擔任專賣局長談起
李為楨(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臺灣酒專賣制度形成之研究
與談人:
陳鴻圖(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林蘭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曾文亮(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1971
【座談會】「太平天國 ∕ 戰爭人間:敘述與詮釋」學術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太平天國 ∕ 戰爭人間:敘述與詮釋」學術座談會
時間:
2013年10月28日(週一)14: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苦、劫、惡、魔:中國宗教與文學中的試煉書寫」重點計畫
內容簡介:
14:10-15:00
夏春濤(中國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題目:上帝信仰、社會理想與戰爭殺戮
主持人:劉苑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15:20-17:00
高桂惠(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題目:清代筆記中的太平天國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題目:太平天國的宗教實踐與民間信仰的關聯:一些初步觀察
主持人:劉瓊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02088
【座談會】《世紀宋美齡第一集:東方與西方》紀錄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世紀宋美齡第一集:東方與西方》紀錄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時間:
2013年10月1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清末民初,一個中國開始與西方文明接觸、衝突的年代;宋美齡風雲際會站在時代的浪頭。她的家庭是中西合壁的產物;她十歲即赴美當小留學生,飽受西方文化薰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宋美齡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夫人的身份,赴美爭取奧援,對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短短20分鐘震撼全美,是她一生的巔峰之作。開羅會議中,他是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之外的第四位巨星。宋美齡除了爭取西方世界支持中國抗日,也成為中國與西方文明撞擊和融合的介面。
活動流程:
14:00-15:00 紀錄片賞析
15:00-16:00映後座談會
與談人:陳立文(國史館主任秘書)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活動」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1846
【座談會】《世紀宋美齡第二集:奮起與挫敗》紀錄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世紀宋美齡第二集:奮起與挫敗》紀錄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時間:
2013年10月16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宋美齡與蔣中正結縭後,面對是一個連年戰亂、政情詭譎的中國。1936年,西安事變驚爆中外,蔣中正遭張學良扣押,宋美齡親赴西安折衝協商,促使事件和平落幕。對日抗戰期間,宋美齡親自參與空軍整建,投入婦女組訓和兒童保育工作,是中國史上最活躍的第一夫人。然而,她的姐夫孔祥熙與哥哥宋子文兩大家族以權勢謀私利的行為,在當時混亂貧弱的中國社會飽受抨擊,宋美齡的角色也備遭爭議,成為她最大的負債。蔣中正失去大陸政權後,宋美齡也失去了揮灑身手的舞臺。
活動流程:
14:00-15:00紀錄片賞析
15:00-16:00映後座談會
與談人:游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活動」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1890
【讀書會】單德興:《薩依德在臺灣》
標題:
【讀書會】單德興:《薩依德在臺灣》
時間:
2013年10月4日(週五)19:00-21:00
地點:
臺大國青大樓3樓臺文所會議室(臺北市辛亥路三段3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主講人: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導讀書目:單德興:《薩依德在臺灣》(臺北:允晨文化,2011)
主講人: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持人:蔡祝青(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日期:2013年10月4日(五)晚上19:00-21:00
地點:臺大臺文所會議室(國青大樓3樓)
系統號:
A-001975
【系列演講】「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經典導讀巡迴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經典導讀巡迴講座
時間:
2013年10月,共5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中正大學、宜蘭大學、南臺科技大學、臺中教育大學、臺北大學
聯絡人:
黃文德,Tel: (02)2361-9132#429;E-mail: wende@ncl.edu.tw
內容簡介:
10月8日(週二)10:00-12:00
用風景療傷──談柳宗元的山水遊記(顏瑞芳,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地點:宜蘭大學圖書資訊館(宜蘭縣宜蘭市神農路一段一號)
聯絡人:鄭小姐,Tel:03-9357400#7119;E-mail: lkcheng@niu.edu.tw
10月8日(週二)15:30-17:30
柳宗元文學生命的調適與安頓(林淑貞,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地點:臺中教育大學圖書館(臺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
聯絡人:黃小姐,Tel:04-22183212;E-mail: ych@mail.ntcu.edu.tw
10月14日(週一)19:00-21:00
峻峭堅實──王安石的古文(蔡信發,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地點:中正大學圖書館(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聯絡人:楊小姐,Tel:05-27-20411#15001;E-mail: libcby@ccu.edu.tw
10月17日(週四)10:00-12:00
嗚呼!歐陽脩眼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劉靜貞,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地點:南臺科技大學圖書館(臺南市永康區南臺街一號)
聯絡人:林小姐,Tel:06-2533131#2502;E-mail: M1967@mail.stust.edu.tw
11月11日(週一)10:00-12:00
柳宗元\蘇軾心靈會通與圖書利用問題(謝佩芬,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地點:臺北大學圖書館(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聯絡人:莊小姐,Tel:02-86741111#66523;E-mail: itchuang@mail.ntpu.edu.tw
※本活動將提供各場次全程參與者公務人員2小時終身學習時數或教師研習時數。
系統號:
A-001812
【系列演講】臺灣中文學會唐宋八大家經典導讀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灣中文學會唐宋八大家經典導讀講座
時間:
2013年10月,共5場
地點:
臺灣中文學會(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中文學會、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孫秀玲,Tel: (02)2361-9132#316;E-mail: sun@ncl.edu.tw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推出「百代存風雅──唐宋八大家」系列活動,並邀請臺灣中文學會協助規劃大學校園演講,今已敲定四場講座,訊息如下:
10月23日(週三)10:00-12:00
地點:中正大學文學院202教室(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講題:歐陽脩書牘成就
主講人: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10月31日(週四)15:00-17:00
地點:東華大學中文系A207教室(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
講題:歐陽脩新發現書簡九十六篇
主講人:東英壽(日本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教授)
主持人:張蜀蕙(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11月20日(週三)14:00
地點:臺灣大學普通教室301(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講題:筆法、修辭與黨爭--以蘇軾碑志文為中心
主講人:程章燦(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臺大中文系客座教授)
主持人:鄭毓瑜(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11月28日(週一)15:00-17:00
地點:東華大學中文系A207教室(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
講題:柳宗元研究與佛教學術
主講人:孫昌武(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01783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3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3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3至12月,共10場
地點:
大龍峒保安宮一樓雲衷廳(臺北市哈密街61號)
主辦單位:
臺北保安宮
聯絡人:
Tel: (02)2595-1676
內容簡介:
大龍峒在早期文風鼎盛,保有豐富宗教信仰文化,隨著時代改變及居民外移,已漸隱沒。為推廣宗教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舉辦多場文化信仰講座,帶民眾深入探源。
演講時間:每月一次,均為週六14:30-16:30
10至12月場次及講題如下:
10月19日
靈驗的顯現:漢人靈驗文化面面觀(丁仁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1月16日
龍王信仰在臺灣的歷史考察(蘇全正,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12月21日
佛教信仰與生活世界展趨勢(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1813
【系列演講】典藏‧鑑古知新藝術欣賞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典藏‧鑑古知新藝術欣賞講座
時間:
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共8場
地點:
國立歷史博物館B1遵彭廳(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主辦單位:
典藏創意空間、國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60-2220#325、371
內容簡介:
10月19日
黃公望〈溪山雨意〉與倪瓚〈水竹居圖〉的真偽與流傳辨析(廖堯震,典藏古美術雜誌總編輯)
11月16日
南北宋山水演變與小景畫的關係(林柏亭,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
12月21日
乾隆丙寅──鑑藏書畫的豐收年(傅申,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中國書畫藝術史專家)
2014年1月11日
書法的時代風格與經典意義(侯吉諒,詩人、書畫家)
※本演講需購票,相關事宜請參見:http://artouch.com/space/
系統號:
A-001814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時間:
2013年7月至12月,共7場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現場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10月至12月場次內容如下:
10月5日
獨自去銀閃閃的地方──談文學裡的生老病死 (簡媜,散文家)
11月2日
生命之歌(彭廣林,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
11月23日
閱讀的人生‧人生的閱讀(傅月庵,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
12月7日
府城4年(李瑞騰,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系統號:
A-001815
【系列演講】「跨界道學與文學:『眼』『精神』與『身體』」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跨界道學與文學:『眼』『精神』與『身體』」系列演講
時間:
2013年10至12月,共3場
地點:
紫藤廬(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主辦單位:
紫藤廬
主講人:
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高榮禧(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
聯絡人:
Tel: 02-23639459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主要著眼在以東方經典思想家(流派)的文本,和西方理論進行對話與比較式跨界考察。以「眼」「精神」與「身體」為主題,石計生十月份將以主張「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的黃帝《陰符經》為主要文本,比較馬丁‧杰(Martin Jay)的《俯視之眼》(Downcast Eyes)裡的對於視覺(vision)的當代支配性的懷疑與歷史考察。涉及後現代的德波(G. E. Debord)、福科(M. Foucault)和巴塔耶(G. Bataille)等西方後現代社會理論家所觸及的城市空間的外在地景奇觀、其中人的內在身體意識與潛意識活動和兩者所共構交織呈現的人在城市中和空間相關的日常生活(無)意義呈現,陰符經的「眼」解如何?十一月份由高榮禧系列演講之「紅樓夢如何做精神分析?--問題與架構」上篇。從早期石頭記各抄本出發,結合拉康(J. Lacan)派文本分析,進一步檢討曹雪芹創作與社會心理史之關係。十二月份石計生以日本東京大學峰屋邦夫(はちやくにお)的《金代道教の研究:王重陽と馬丹陽》(汲古書院 1992)為本,講授全真派道家身體的實踐之道,比較後殖民思想家德勒茲的慾望機器與逃逸線論點,探究身體的先行性與精神證悟意義。
10月19日(六)10:30-12:20
後現代《俯視之眼》下的黃帝《陰符經》(石計生)
11月16日(六)早上10:30-12:20
紅樓夢如何做精神分析?——問題與架構(上)(高榮禧)
12月14日(六)早上10:30-12:20
後殖民逃逸線與道家身體當代實踐(石計生)
系統號:
A-001826
【系列演講】2013年臺灣文化大學週末文化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13年臺灣文化大學週末文化講座
時間:
2013年6至12月,共4場
地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中心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主辦單位:
臺南市政府、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
聯絡人:
簡小姐,Tel: (06)632-4453#6607;E-mail: doceuvas@mail.tainan.gov.tw
內容簡介:
壹、辦理目的與宗旨:
臺南是全臺首屈一指的歷史文化古都,戰後迄今,本土意識逐漸抬頭,相關的區域性研究日益勃興。臺灣文化大學週末文化講座旨在以探討大臺南地區文化為切入點,進而綜觀臺灣文化發展的各個面向。希望藉由系統化的課程講座安排,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提升並深化地方文史工作者與民眾對臺南歷史的認知,進而探索其在臺灣歷史發展脈絡上的意義。
貳、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
承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參、活動內容:
臺灣文化大學週末文化講座以針對大臺南文化相關議題之專題講座探討為主;本年度規劃講座四場,分別以歷史(產業)、宗教、地理、文學為主題,於6月15日、8月10日、10月12日、12月14日辦理。
肆、辦理時間與地點:
(一)日期:2013年6月15日、8月10日、10月12日、12月14日。
(二)時間:9:30-11:30
(三)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中心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伍、報名須知:
(一)報名資格:對臺南文化抱有興趣之年滿18歲以上民眾,每場次以招收100人為原則(報名以先後次序為準、額滿提前截止)。
(二)費用:免費。
(三)報名辦法:
1.每場講座辦理前3週開放報名(報名以先後次序為準,額滿為止)
2.網路報名
請至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http://culture.tainan.gov.tw)→便民服務→線上報名專區填寫報名表。
3.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研究科 簡小姐
電話:(06)632-4453分機6607;E-mail:doceuvas@mail.tainan.gov.tw
(四)研習證明:參與本講座之公務人員,每場次核給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2小時。
本講座已進行兩場,10月及12月場次如下:
10月12日(六) 09:30-11:30
講題:「清代臺南府城街道名的地景紋理」
講師:許淑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12月14日(六) 09:30-11:30
講題:「臺南的文學與地景」
講師:施懿琳(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1859
【系列演講】政治大學〈哲學領航〉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政治大學〈哲學領航〉系列演講
時間:
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共6場
地點:
政治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基礎研討室研究大樓250102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聯絡人:
Tel: 29393091#62361
內容簡介:
演講時間均為週三14:10-16:00
2013年10月9日
想像、場所與風景(黃冠閔)
2013年10月23日
我的學思經歷(劉述先)
2013年11月6日
莊子研究(詹康)
2013年11月20日
海德格所帶給我們的哲學問題(汪文聖)
2013年12月18日
佛性、知覺與觀念論--漢傳佛教哲學一些核心議題與未來展望(耿晴)
2014年1月8日
德性倫理理論與道德心理學(王華)
系統號:
A-001963
【系列演講】故宮文化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故宮文化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10月2至8日,共4場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一樓文學院會議廳及藝文中心二樓舜文大講堂(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主講人:
任萬平(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單霽翔(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聯絡人:
有意參加者請逕至線上報名網頁
內容簡介:
系統號:
A-001976
【展覽】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標題:
【展覽】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時間:
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琺瑯彩瓷,是指使用琺瑯彩料在瓷胎上彩繪裝飾紋樣的瓷器。在這個以雍正朝作為主題的展覽中,將從技術和裝飾紋樣兩個面向,一探琺瑯彩瓷在雍正朝的轉變與發展。
傳世琺瑯彩瓷絕大多數屬於清宮舊藏,加上器表紋樣極其精美細緻,故自紫禁城開放成為故宮博物院以來,即成為藏家鑑賞追逐的目標。坊間對於此類產品因而也出現「古月軒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或胡姓畫匠所畫的瓷器等多種說法。時至今日,檢閱相關文獻與檔案,可知幾乎傳世的所有琺瑯彩瓷自盛清後皆收藏於乾清宮中的庫房裡;不僅流傳有緒,而且甚至連同乾隆朝配製的楠木匣一起收貯,明顯地無「古月軒」典藏的史實,也無衍生的胡姓畫匠之說。
「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琺瑯彩瓷上經常出現的兩枚印章。尤其是畫有紅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這兩枚印文。事實上,從琺瑯彩瓷產燒背景的淵源脈絡來看,康熙朝時西洋畫琺瑯器與技術傳入清宮創燒之際,必須使用原施於金屬胎的琺瑯料施塗於瓷器上。康熙時造辦處尚未能自行提煉彩料,以致許多顏色必須仰賴進口,而透過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顏色。在以西洋技術為前導下,一類以金發色的金紅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見,遂對清宮造成極大的衝擊;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持續不懈地試驗,冀望能開創出屬於清朝本土的紅色彩料。
雍正六年(1728)怡親王允祥在造辦處主持彩料提煉計畫,最後成功地提煉出十八種顏色,為雍正琺瑯彩瓷的產燒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其中並未包含紅色顏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親王仍然必須持續督促研發工作的進行。不過透過現在的顯微觀測,卻發現雍正朝其實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發色的技術。此一傳承自康熙朝,從廣東一路到清宮,乃至拓展至景德鎮的金紅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輝映,應是此一展覽給予「金成」、「旭映」的詮釋。
同樣地,在裝飾紋樣上,由於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親自發出「秀雅」、「細緻」的要求,也指定唐岱、戴恆、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瑯器製作稿樣。影響所及,無論是滿飾紋樣或裝飾有詩、書、畫、印四種元素的組群,無不美輪美奐。
環顧海內外,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之雍正琺瑯彩瓷,無論質地和數量,均堪稱世界之冠。藉此展覽的推出,期待觀眾能與策展人一起透過實物檢證文獻記載,以更進一步認識雍正朝的琺瑯彩瓷。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1816
【展覽】大展身手:館藏舊籍體育運動類書展
標題:
【展覽】大展身手:館藏舊籍體育運動類書展
時間:
2013年8月9日至12月1日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6樓臺灣學中心(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
聯絡人:
Tel: (02)2926-6888
內容簡介:
「體育」係指透過身體的活動來達到教育目的,屬於教育的一環;「運動」則以競技居多,屬於文化的一部分。戰前臺灣民眾的身體活動偏重農務,或是與傳統、宗教有關之活動,如:划龍舟、登高等即是,僅西方教會學校較重視學生的體育活動。
之後,總督府透過體育課、運動會、收音機體操等學校體育,使民眾養成健康和衛生之觀念,普及體育活動。之後,配合解纏足等女子身體解放的潮流、各種體育團體的推廣,以及交通條件陸續整備,為臺灣體育活動塑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舉凡棒球、網球、游泳、登山等運動,都是戰前臺灣蓬勃發展的體育活動。至於相撲、劍道、柔道等日本武術活動,雖在日治時期隨日本人來臺而傳入臺灣,但仍多屬在臺日人間的體育活動,未見普及。
此外,隨著體育活動的興盛,各種體育雜誌陸續發刊,美津濃等體育用品品牌,當時已十分知名。至於競技運動的發展,戰前臺灣培養多位優秀的體育選手,在各項運動賽事中創造亮眼的成績。本次館藏舊籍體育運動類書展旨在透過爬梳各項體育活動的發展,讓讀者認識臺灣庶民生活精彩的面貌。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五9:00-21:00
系統號:
A-001817
【展覽】食衣住行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食衣住行文學特展
時間:
2013年6月6日至10月27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B(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在炎炎夏日中,本館推出與你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又別開生面的文學特展──「食衣住行文學特展」,揭開作家如何發想生動故事的秘訣。如果說,文學作品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佳餚,那麼組成的元素究竟是什麼?食衣住行文學特展將要告訴觀眾,生活中處處是創意,處處有文學。
本館於2011年推動「臺灣文學的內在世界常設展」複合式展覽,以半年變動一次的主題特展,呼應豐富的文學內在世界,歷經了「臺南文學特展」、「旅行文學特展」、「臺灣文學出版特展」三個主題後,推出這次的食衣住行文學特展。
本次特展也是首度為參訪民眾作大規模的文學導讀,在每一個展出的物件中摘出精彩的文句,稍作停留,就可閱讀一篇好文章,如林文月的〈炒米粉〉、陳柔縉的〈禁吃大蒜迎親王〉、楊逵〈送報伕〉、舒國治〈最美的家園〉、向陽〈行旅〉、路寒袖的〈我的爸爸是火車司機〉、孟瑤〈歸途〉……等,都是一時之選,結合日常生活的片刻,展開各方文學的風采。現場亦採用多媒體科技,以趣味生動的互動遊戲,走讀生活文學的趣味。
本展覽開放時間:週日、週二、週三、週四、週六,09:00-21:00
系統號:
A-001818
【展覽】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
標題:
【展覽】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
時間:
2013年6月4日至11月24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G200室(臺北市中正區100襄陽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
聯絡人:
Tel: (02)2382-2566
內容簡介: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聯合主辦的「鏡觀寶島山‧河──攝影家眼裡的臺灣大地」特展(The View of Formosa's Landscape from Photographers),自2013年6月3日起至11月24日於臺博館二樓迴廊展出。
該展特別展出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到臺灣時,用玻璃版底片記錄下的南臺灣月世界、荖濃溪及平埔族人等地形、地貌與人文風土,以及光復前後,臺灣前輩攝影家方慶綿、陳耿彬、李鳴鵰、蔡高明、余如季、阮榮助等人所拍攝到半個世紀前的玉山和淡水河,還有當代臺灣攝影家董敏、莊靈、莊明景、徐仁修、陳敏明、陳加盛、洪世聰、齊柏林等共計15位攝影家的作品,總計展出94幅,其中69張作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點30分到下午5點,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則照常開館。
休館時間: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週一休館。
系統號:
A-001819
【展覽】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
標題:
【展覽】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
時間:
2013年7月19日至2014年2月16日
地點:
香港藝術館中國文物展覽廳(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主辦單位:
廣東省文化廳、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
聯絡人:
E-mail: enquiries@lcsd.gov.hk
內容簡介:
為促進粵港澳地區的文化合作,落實第11次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的工作計劃,廣東省博物館、澳門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由2012至2014年聯合舉辦「海上瓷路 ─ 粵港澳文物大展」。這個巡迴展覽首站已於2012年5月在澳門舉行,第二站亦於今年5月中旬在廣州完滿結束。最後一站將於2013年7月19日至2014年2月16日假香港藝術館展出。本展覽以外銷瓷作為主線,精選三館一共170多套展品,以探討中國外銷瓷器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及講述中國瓷器對東南亞、中東及歐洲等地的重要影響。
本展覽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休館
聖誕節前夕及農曆年除夕提早於下午5時休館
農曆年初一、二休館
系統號:
A-001820
【展覽】「鑿破鴻蒙」紀念特展
標題:
【展覽】「鑿破鴻蒙」紀念特展
時間:
2013年10月16日至2014年3月29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
Tel: (02)27829555
內容簡介:
自2006年開始第一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的舉辦,往後每兩年舉辦一次,每屆與會者皆超過二百位,是古文字領域重要的學術活動。第四屆將邀請二十餘位國內外古文字或古代史學者專家發表學術論文,進行利用出土古文字材料,研究古代歷史,「古文字」的範疇下及秦漢隸書。
本次會議兼以紀念董作賓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將於11月23日(六)下午2:00舉行「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另舉辦「鑿破鴻蒙」紀念特展,歡迎踴躍參觀。包含:
1.
2.董作賓書法、檔案展
展期:2013年10月16日至2014年3月29日
每週三、六,上午9:00~下午4:30
開幕時間: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下午
地點: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系統號:
A-001821
【展覽】「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
標題:
【展覽】「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
時間:
2013年10月開展
地點:
舊金山公共圖書館、休士頓僑教中心臺灣書院、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等三地(1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USA)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舊金山公共圖書館、休士頓臺灣書院、羅格斯大學
聯絡人:
阮靜玲,Tel: +886-2-2361-9132#402;E-mail:cljuan@ncl.edu.tw
內容簡介:
繼去年(2012)「蘇東坡:千古風流人物」系列活動獲得廣大迴響後,本年度國家圖書館將於10月在美國舊金山、休士頓、紐澤西等3地舉辦「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展出包括蘇東坡年表、文學作品、藝術生活、人際互動等多個主題各式史料,從這位知名文學家的情感、心靈、思想、藝術等方面切入,隨著他一生的點滴起伏,讓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們也能感受七百年前文風鼎盛的宋朝,沈浸在多彩繽紛的文學世界。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覽(舊金山場)】
展覽時間:2013年10月12日至12月12日
地點:舊金山公共圖書館本館3樓華裔中心(The Chinese Center)
開幕時間:2013年10月12日(週六)13:00-17:00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合辦單位:舊金山公共圖書館(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協辦單位:北加州華人圖書館員協會(Chinese-American Librarians Association, Northern California Chapter, CALA-NCA)、北加州臺大校友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of Northern California)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覽(休士頓場)】
展覽時間:2013年10月16日至11月17日
地點:休士頓僑教中心(臺灣書院)
開幕時間:2013年10月16日(週三)18:30-21:00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駐休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休士頓僑教中心(臺灣書院)
【「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古籍文獻展覽(紐澤西場)】
展覽時間:2013年10月18日至10月30日
地點: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
開幕時間:2013年10月18日(週五)13:30-17:30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合辦單位:羅格斯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羅格斯大學東亞圖書館(East Asian Library,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系統號:
A-001822
【展覽】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
標題:
【展覽】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
時間:
2013年10月8日至2014年1月7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105、107、202、208、210、212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滿文「abkai wehiyehe」的字義是「得到上天的保佑」,清高宗乾隆皇帝的確是受到上天特別眷顧的天子,他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幾乎貫穿十八世紀。在位六十年間(1736-1795),文治武功俱臻高峰,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最有福、享有「五福五代堂」,可謂洪福齊天的皇帝。他一生追求「十全」,自號「十全老人」。嘉慶元年(1796),高齡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舉行千叟宴,禪位予皇十五子顒琰,在御製祝禱文中,宣誓「十全」是成為全方位君主的理想;既彰顯了康乾盛世,也期勉後世子孫繼往開來。
乾隆皇帝天資聰穎,好古敏求,自幼學習滿、漢、藏、蒙多元文化,且得天獨厚坐擁豐富的皇室收藏,培養出深厚的人文素養,影響及於他對藝術愛好,讓他同時成為收藏家、鑑賞家與創作主導者等多重角色,格局恢宏。特展以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為展覽主軸,藉由他的文物收藏、品評鑑賞、整理編目,以及創製監造,具體而有系統的呈現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為了能完整詮釋展覽,除了精選本院典藏二百多件外,也特別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商借四十五件乾隆朝文物共襄盛舉。
展覽分三單元,第一單元「品味養成」,旨在探究皇祖、皇父、帝師對乾隆皇帝的啟迪,以及詞臣、畫師、能工巧匠與豐富典藏的環境對他藝術品味的影響。第二單元「鑑賞製作」,主要呈現乾隆皇帝大規模且有系統的整理清宮典藏,編輯圖錄,並對文物進行品評,將宮中典藏文物分為「上等、次等」、「神、妙、能、逸」或「甲、乙、丙」等級別,直接指導當朝製造式樣,影響及於清宮內外藝術風格。第三單元「生活藝術」,主要呈現清高宗長達一甲子主宰天下,他六次南巡,深入江南;十全武功,開疆拓土;西風東漸,萬國來朝;再再地豐富了他人生閱歷,開拓了他的丘壑與視野,轉化為獨特豐富而多元的藝術品味,並實踐於機睱怡情樂志的生活情趣中。
乾隆皇帝遍覽宮中典藏,留下鑑賞印記;他經常吟哦歌頌,寫下賞析詩篇;他引經據典,考證校異,修正已見;他博覽古今,兼容異域,引領清宮製作;他情不自禁,進入畫境,悠遊於所嚮往的文人生活;他的博學、他的多元、他的好奇、他的時代、他的喜惡,形塑出他以古為貴、仰慕文人、勇於創新、追求奇趣等多元集錦式的藝術觀。
本展覽相關資訊將陸續公布於官網。
系統號:
A-001837
【展覽】異趣•同輝——館藏清代外銷藝術精品展
標題:
【展覽】異趣•同輝——館藏清代外銷藝術精品展
時間:
2013年8月16日至11月25日
地點:
廣東省博物館三樓展廳三(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東路2號)
主辦單位:
廣東省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0-38046886
內容簡介:
廣東地處南海之濱,峽灣良港眾多,漢代以來就一直成為中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樞紐。明清時期,伴隨環球貿易航線的不斷拓展,從這個樞紐出發,中國的絲、瓷、茶三大名產和工藝美術源源不斷地傳播到歐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一口通商」御旨的頒布,廣東十三行成為清政府特許的唯一經營管理自海路而來的中西貿易的商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廣東壟斷海路中西貿易近一個世紀,成為清朝全盛時期世界市場的重要環節,也成為中國外銷藝術品的生產基地與中轉基地。
在廣東生產並銷往海外的廣繡、廣彩、廣雕、外銷畫、外銷壁紙、外銷銀器、外銷漆器、外銷扇、名片盒等,無不洋溢著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廣州本土的審美趣味,又散發著西洋的異國情調,異域生輝、異趣盎然的中國外銷藝術品在西方掀起了「中國風」的社會時尚。
開放時間:廣東省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逢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
系統號:
A-001838
【展覽】時空旅行——Traveling in time
標題:
【展覽】時空旅行——Traveling in time
時間:
2013年8月29日至12月25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2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聯絡人:
林玉雯,Tel: 02-26525277
內容簡介: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以及特別開放日9:00-17:00(每月第一個週六,9/7、10/5、11/2、12/7)
導覽預約信箱:betty168@gate.sinica.edu.tw
導覽預約網址:http://digiarch.sinica.edu.tw
2013年適逢中研院臺史所成立20週年,為呈現臺史所典藏史料的數位化成果,介紹臺灣史研究資料的多樣性,本所與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共同精心規劃「時空旅行」特展,選擇清代至戰後初期的部分人物資料,包括原散藏於各地的民間文書,如家書、老照片、日記、藝術創作手稿、證件等。藉由靜態檔案展品與數位多媒體展示,述說1860年臺灣開港後直至1960年代,居住與來往臺灣的人群,所經歷的精彩故事。
十位旅人的資料包含清代官員沈葆禎、鹿港郊商許志湖家族、長崎泰益號陳氏家族、貿易商堤林數衛、茶商三好德三郎、藝術家陳澄波、鋼琴家高慈美、民族運動家林獻堂與楊肇嘉,以及臺灣總督長穀川清的檔案。藉由各方人士提供或捐贈珍貴檔案文獻,使得這些屬於臺灣人的歷史記憶得以被重新認識,當中有島內外經貿網絡、知識人的革命抱負、海外遊子的思鄉情懷等。邀請您跟隨著百年來旅居與原住島嶼的十位旅人的足跡,踏尋不同時空點的臺灣,並放眼世界,發掘屬於這塊土地與人民的珍貴回憶。歡迎蒞臨參觀!
系統號:
A-001882
【展覽】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
標題:
【展覽】林文月教授八十回顧展
時間:
2013年9月3日至10月30日
地點:
臺灣大學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Tel: +886-2-33664002
內容簡介:
林文月教授長年教學不倦,桃李滿門,遍及國際,勤於筆耕,著作等身,中外知名,方獲行政院文化獎殊榮。欣逢八十壽慶,臺大文學院為其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圖書館亦配合舉辦「八十回顧展」。自9月3日開展起,廣受各界熱烈迴響,故將展期延長至10月30日。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8:20-19:00,週六8:20-17:00,週日不開放。
系統號:
A-001972
【展覽】高句麗壁畫古墳寫真展
標題:
【展覽】高句麗壁畫古墳寫真展
時間:
2013年6月4日至2014年2月2日
地點:
九州國立博物館4F文化交流展示室南側ギャラリー通路(福岡県太宰府市石阪4-7-2)
主辦單位:
九州國立博物館、共同通信社
聯絡人:
Tel: 092-918-2807
內容簡介:
高句麗とは、現在の中國東北部から朝鮮半島の北・中部にかけた地域に今から1500年ほど前に存在した古代國家です。領土拡張のため、當時は倭と呼ばれていた日本をはじめ、近隣諸國や異民族との間で繰り返し爭う好戦的な面を持つ一方、朝鮮半島諸國の中ではいち早く仏教を受容するなど、高い文化を育んでいました。
そのひとつが、平壌(北朝鮮)や集安(中國吉林省)などの都に築造された壁畫古墳群です。これらは、故平山郁夫畫伯らの盡力によって、2004年に國連教育科學文化機関(ユネスコ)の世界文化遺産に登録されました。
このたび九州國立博物館と共同通信社が「世界遺産:高句麗壁畫古墳寫真展」を開催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世界遺産登録直後の2004年および2010年、2011年に朝鮮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とともに合同調査を実施した際、共同通信社が高精彩デジタルカメラで撮影した多數の壁畫をご紹介いたします。荘厳な儀式に臨む王と高官、當時の人々の日常生活-などを精緻に描いた色鮮やかな壁畫の數々に出會うことで、高句麗文化への親近感のみならず、飛鳥や九州の裝飾古墳との類似性や相違點をも感じとって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9:30-17:00,月曜日休館。
系統號:
A-0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