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2013春天讀詩節系列活動專題講座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2013春天讀詩節系列活動專題講座

標題:

「春天,跟著詩去旅行」2013春天讀詩節系列活動專題講座

時間:

2013年2月至5月,共7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趨勢教育基金會

聯絡人:

有意參加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內容簡介:

2月23日(週六)
14:00-16:30
陶淵明的園田交響曲(蔡瑜)

3月9日(週六)
14:00-16:30
憂患中的藝術超越:杜甫在天涯(徐國能)

3月30日(週六)
14:00-16:30
移動/互動/運動——旅行詩與詩旅行(胡錦媛)

4月13日(週六)
14:00-16:30
清初東北流人的「春天」(嚴志雄)

4月27日(週六)
14:00-16:30
詠嘆詩城巴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吳錫德)

5月11日(週六)
14:00-16:30
好山好水好臺灣:我的地誌詩書寫與朗誦(林淇瀁(向陽))

5月11日(週六)
14:00-16:30
作家的旅行(羅智成)

系統號:

A-000712

【演講】HUNG Ho-fang:Sinomania from Matteo Ricci to Donald Trump: Change and Constancy in Western Represent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Long Sixteenth Century

【演講】HUNG Ho-fang:Sinomania from Matteo Ricci to Donald Trump: Change and Constancy in Western Represent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Long Sixteenth Century

標題:

【演講】HUNG Ho-fang:Sinomania from Matteo Ricci to Donald Trump: Change and Constancy in Western Represent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Long Sixteenth Century

時間:

2013年3月1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Room 201, Lee Shau Kee Building, CUHK(香港新界沙田李兆基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主講人:

Prof. HUNG Ho-fang (孔誥烽,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views of China through the prism of the seventeenth-century Rites Controversy, the eighteenth-century Sinophiles-Sinophobes split in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transition from Romantic to Scientific Sinology, Prof. Hung will demonstrate that the Western conception of China has been oscillating between universalism and particularism, and between naive idealization and racist bias. This oscillation is a function as much of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apitalist world-system as of the endogenous politics of the intellectual field. Despite their contrasting views, both admirers of China and their antagonists viewed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s a uniform whole that had never changed. He argues that the fundamental fallacy of Orientalism lay, not in its presumptions about the ont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and the former's inferiority, as previous critics of Orientalism have supposed, but in its reductionism. He will also discuss how these vacillating views on China continued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resurgence.

本演講以英文進行,討論時則歡迎使用英語、粵語、普通話。

系統號:

A-000661

【演講】林泉忠:「邊陲東亞」之躍動:東亞國際體系蛻變下的「中心-邊陲」關係

【演講】林泉忠:「邊陲東亞」之躍動:東亞國際體系蛻變下的「中心-邊陲」關係

標題:

【演講】林泉忠:「邊陲東亞」之躍動:東亞國際體系蛻變下的「中心-邊陲」關係

時間:

2013年3月1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大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計畫」

主講人:

林泉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盧怡如,Tel: 02-3366-4710;e-mail: luyiju@nt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甘懷真(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0688

【演講】李莎麗:臺灣原住民族的衣飾文化與當代工藝的發展

標題:

【演講】李莎麗:臺灣原住民族的衣飾文化與當代工藝的發展

時間:

2013年3月2日(週六)13:30-15:3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報導者:

李莎麗(福祿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兼北投文物館館長)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族的服飾,除了呈現物質文化的豐富性與珍貴性外,更蘊含著各族群在服飾圖紋上的文化深度與廣度;此係因臺灣原住民各族群的部落文化,均有其獨特性與包容性,在藝術方面的表現更顯豐富而精采,因此形成今天臺灣特殊而多元的文化樣貌及工藝的發展。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0622

【演講】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垂水千惠教授專題演講

標題:

【演講】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垂水千惠教授專題演講

時間:

2013年3月4至5日(週一至週二),共2場

地點: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7樓第一會議室、百年樓1樓會議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文學院暨臺灣文學研究所

主講人:

垂水千惠(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訪問學人)

內容簡介: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垂水千惠教授專題演講Ⅰ
時間:3月4日(週一)16:00-18:00
演講題目:紀大偉對大島渚作品之接受――以〈儀式〉為例探討――
主持人: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與談人:紀大偉(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地點:行政大樓7樓第一會議室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垂水千惠教授專題演講Ⅱ
時間:3月5日(週二)16:00-18:00
演講題目:1930年代日本文學對「野蠻」的共鳴――以大鹿卓《野蠻人》、谷崎潤一郎《武州公密話》、山部歌津子《番人萊沙》為中心
主持人:范銘如(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與談人:吳佩珍(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地點:百年樓1樓會議廳(330111室)

免報名入場,敬邀校內外師生踴躍參與!

系統號:

A-000678

【演講】衣若芬:從「新興文學」到舊體詩詞——新加坡「國寶」潘受

標題:

【演講】衣若芬:從「新興文學」到舊體詩詞——新加坡「國寶」潘受

時間:

2013年3月4日(週一)10:10-12:00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館21207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00701

【演講】「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之美」——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英譯出版發表會

【演講】「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之美」——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英譯出版發表會

標題:

【演講】「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之美」——巴蘇亞‧博伊哲努《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英譯出版發表會

時間:

2013年3月4日(週一)14:00-16:30

地點:

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中心

主講人: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聯絡人:

有意參加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原著作者為巴蘇亞‧博伊哲努,漢名浦忠成,鄒族人,現任考試院考試委員。《Literary History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Peoples》是中文原著的英譯本,出版意義格外重大:第一、原著是第一本由臺灣原住民獨立編寫,完全以原住民族為主體,擘劃文學史綱的分期與發展脈絡。第二,浦忠成首開先例,將臺灣原住民族十四族流傳千年的口傳文學,與近期蓬勃發展的原住民漢語文學,予以整合貫連,並系統化地進行整理、論述,歸納發展歷程,提出新的研究觀點。。《Literary History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Peoples》的出版,除了推升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力外,更由於構成原住民族文學的文化脈絡、思想核心、語彙運用,不同於一般臺灣漢語文學,其精彩獨特性讓臺灣文學的研究系譜更加寬闊豐富,有助於國際語文學讀者,自多方面理解臺灣原住民族,進一步瞭解多元的臺灣、見識臺灣原住民文學之美。

講題1:從《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英譯出版,談原住民族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講題2:翻譯!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之美

系統號:

A-000638

【演講】Donald S. Sutton:Some Uses and Pitfalls of Anthropological History: From Indirect Rule to Patriotic Education on the Tibetan-Chinese Cultural Frontier, 1383-2013

標題:

【演講】Donald S. Sutton:Some Uses and Pitfalls of Anthropological History: From Indirect Rule to Patriotic Education on the Tibetan-Chinese Cultural Frontier, 1383-2013

時間:

2013年3月4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Prof. Donald S. Sutton (蘇堂棟Department of Histor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聯絡人:

李佩珊,Tel: 2652-3324

內容簡介:

This talk outlines a just-drafted book-length “anthro-history” of a pilgrimage center (Huanglong 黃龍) and an old walled city (Songpan 松潘) in northwest Sichuan, ranging from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o the age of tourism. It suggests how long-term history and current ethnography can be mutually relevant in studying state/local and inter-ethnic relations; tests ideas of Marshall Sahlins, Ernest Gellner, et al., in analyzing the Ming/Qing tusi 土司 system and the 1954-60 democratic reform 民族改革; and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shifting Tibetan and other local and national identities.

系統號:

A-000655

【演講】榮新江:新出碑誌與唐長安裡坊研究

標題:

【演講】榮新江:新出碑誌與唐長安裡坊研究

時間:

2013年3月4日(週一)15:00-18:00

地點:

日本中央大學駿河臺記念館600號室(東京都八王子市東中野742-1)

主辦單位:

日本中央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主講人:

榮新江(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センター所長・教授)

內容簡介:

近年における墓誌の出土と公刊が、中國史研究に畫期をもたらしていることはいうまでもない。新出の墓誌を活用した研究は、とり わけ無數の墓誌が作成された隋唐時代の研究において著しい。本講演では、世界における中國古代史・東西交渉史・中央アジア史研究を牽引してきた栄新江教授が、その圧倒的な分析力を駆使し、新出墓誌と伝存史料にもとづき唐長安城の復原を試みる。とくに、近年出土した唐朝中期の宰相・郭子儀(697-781年)一家の墓誌をもとに、唐朝中央政府の高官の社會生活の內実に迫る。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妹尾達彥教授提供日文翻譯。

系統號:

A-000666

【演講】名和修:陽明文庫の漢籍について

標題:

【演講】名和修:陽明文庫の漢籍について

時間:

2013年3月5日(週二)14:00

地點:

典藏創意空間二區(臺北市長安東路一段8-1號4樓)

主辦單位:

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アジア學ナリッジセンター漢籍資料セクション

主講人:

名和修(陽明文庫理事、文庫長)

內容簡介:

本演講免費入場,毋須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00668

【演講】徐小虎:文獻「霸權」必須「全罷」

標題:

【演講】徐小虎:文獻「霸權」必須「全罷」

時間:

2013年3月5日(週二)19:30-21:00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206會議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徐小虎(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

聯絡人:

Tel: +886-49-2910960#2673

系統號:

A-000708

【演講】Jaeeun Kim:Seeking Asylum, Finding God: Korean Chinese Migration to the US

標題:

【演講】Jaeeun Kim:Seeking Asylum, Finding God: Korean Chinese Migration to the US

時間:

2013年3月6日(週三)15:30-17:00

地點:

Thomson Hall 317(Seattle, WA 98195-3521,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SA)

主辦單位:

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主講人:

Jaeeun Kim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Social Sciences Cluster, Stanford University)

聯絡人:

Tel: 206-543-4873;E-mail: uwcks@u.washington.edu

內容簡介:

In this working paper, Jaeeun Kim examines the migration careers,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legalization strategies of ethnic Korean migrants from northeast China (Korean Chinese hence-forward) to the United States. As colonial-era migrants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Korean Chinese remained concentrated in their ethnic enclaves in northeast China throughout the Cold War era. Yet since the late 1980s, labor migration to other cities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have become a major strategy with which Korean Chinese have weathered China’s drastic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is presentation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role do various participants in the “migration industry” play in the organization of long-distance, unauthorize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 How does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immigration regimes, legal professionals, and migrants themselves contribute to the making of “refugees” from above and below?; (3) How do religious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developed distinctive under-standings of the nation and the community of faith, get involved in, respond to, and shape mi-grants’ legalization strategies?; (4) How do relevant actors selectively and variably present and contest the ethnic, national, and religious identities of these migrants, and how do the meaning and resonance of “homeland” change through these processes?

About the Speaker
Jaeeun Kim i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for the 2012-13 academic year. Before coming to Stanford, she w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for the 2011-12 academic year. She specializ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East Asia and beyond, and is trained in comparative-historical and ethnographic methods. Kim’s publications include articles in Theory and Society, Law and So-cial Inquiry, and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Kim holds a BA in law (2001) and an MA in sociolo-gy (2003) from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an MA (2006) and PhD (2011) in soc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She will be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beginning in fall 2013.

系統號:

A-000589

【演講】廖堯震:從〈溪岸圖〉談中國書畫真偽的辨析

標題:

【演講】廖堯震:從〈溪岸圖〉談中國書畫真偽的辨析

時間:

2013年3月6日(週三)19:30-21:00

地點:

京都國立博物館明治古都館(京都市東山区茶屋町527)

主辦單位:

典藏創意空間

主講人:

廖堯震(典藏《古美術》雜誌總編輯)

聯絡人:

Tel: 02-25602220 ext.325 & 371

內容簡介:

1995年5月,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新購入一幅董源的名畫〈溪岸圖〉,不料此畫卻在1999年的美國東岸引發一場「中國畫的真偽問題」大辯論,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溪岸圖〉畫上雖具有董源的簽款,但畫作風格卻與董源其他傳世作品截然不同,一旦此畫的真偽、年代問題被確立,很可能就此扭轉世人對董源的認識,甚至重新改寫中國早期山水畫史! 在這場論辯中,以方聞為首的學者堅持〈溪岸圖〉是10世紀董源的真蹟,而以高居翰為首的學者則認為〈溪岸圖〉是民國畫家張大千的偽作,正反雙方透過筆墨、風格、署款、印章、流傳史及材質科學分析,展開激烈的攻防。這場研討會,可說是繼60年代「王羲之〈蘭亭敘〉真假論辯」之後最重要的一場學術論戰,涉及書畫鑑定不同層次的問題,恰好可以作為中國書畫研究的經典範例。

本演講線上報名及入場費等資訊,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00685

【演講】李毓中:一個華人雇傭兵、兩個教士與一個前任總督:邁向另一場全球微觀史

標題:

【演講】李毓中:一個華人雇傭兵、兩個教士與一個前任總督:邁向另一場全球微觀史

時間:

2013年3月7日(週四)13:00-15:00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605影室教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李毓中(清華大學歷史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0606

【演講】黃銘崇:邁向重器美學——鑄銅技術的輸入與中國青銅技術的形成

標題:

【演講】黃銘崇:邁向重器美學——鑄銅技術的輸入與中國青銅技術的形成

時間:

2013年3月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邱藍萍,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登武教授(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0713

【演講】王瑞來:墓誌不可盡信——從兩通宋人所撰墓誌談起

標題:

【演講】王瑞來:墓誌不可盡信——從兩通宋人所撰墓誌談起

時間:

2013年3月7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王瑞來(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講者簡介
王瑞來,黑龍江伊春人,生於1956年。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長期從事歷史與古籍的編輯工作。1990年東渡,現為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宋代歷史以及古典文獻的研究。著有《鶴林玉露》、《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宋代皇帝權力 士大夫政治》、《中國史略》、《朝野類要》等學術研究與古籍整理著作。發表有《論宋代相權》、《論宋代皇權》《均刊子《歷史研究》等歷史、哲學、文學、古籍整理等領域的論文百餘篇。個人日文網頁為《中國史沙龍》。

系統號:

A-000689

【演講】盧泰康:古笨港遺址的歷史考古學研究

標題:

【演講】盧泰康:古笨港遺址的歷史考古學研究

時間:

2013年3月8日(週五)10: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盧泰康(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82-9555#675;E-mail: cfas@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玉美(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本演講名額有限,敬請於3月7日中午12:00前報名,以利彙整名單及午餐。

報名請洽:cfas@gate.sinica.edu.tw(請提供:姓名/單位/職稱/電話)
洽詢電話:(02)2782-9555 分機 675 許小姐

系統號:

A-000675

【演講】Susan Whiting:Legal Consciousness and Legal Mobilization in Rural China: A Field Experiment

標題:

【演講】Susan Whiting:Legal Consciousness and Legal Mobilization in Rural China: A Field Experiment

時間:

2013年3月8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208N, North House,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1 Devonshire Place,Toronto,Canada)

主辦單位:

Asi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Toronto

主講人:

Prof. Susan Whiting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聯絡人:

Aga Baranowska, E-mail: asian.institute@utoronto.ca

內容簡介:

Speaker:Susan Wh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aw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hair:Lynette O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 Asian Institute,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Toronto

系統號:

A-000648

【演講】王瑞來:金榜題名後:「破白」與「合尖」——宋元變革論實證研究

【演講】王瑞來:金榜題名後:「破白」與「合尖」——宋元變革論實證研究

標題:

【演講】王瑞來:金榜題名後:「破白」與「合尖」——宋元變革論實證研究

時間:

2013年3月8日(週五)14:30-17:30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長庚大學

主講人:

王瑞來(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蔡慶郎,Tel: 2361-9132#351

內容簡介:

近人研究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發展,認為是以南宋為領導的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心。這個重心領導的文化模式雖然起源自北宋,但直至南宋才加以改變並定型,進一步滲透民間,根深蒂固。南宋繼承北宋科舉取士的官僚再生產規模,大量通過千分之一高倍率的競爭及第者,在仕途上遭遇到比北宋更激烈的升遷競爭。嚴酷的現實迫使對仕徒途絕望的士人與主流政治產生疏離,導致士人流向多元化。講者王瑞來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長期從事歷史古籍編輯及研究工作,現為日本學習院大學研究員。

本演講無須報名.歡迎自由入座

系統號:

A-000716

【演講】謝國雄:百年來的臺灣社會學:斷裂、移植與深耕

標題:

【演講】謝國雄:百年來的臺灣社會學:斷裂、移植與深耕

時間:

2013年3月8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人文館南棟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主講人:

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百年來的臺灣社會學與三個傳統交錯而過:1949年以前在中國發展出來的社會學、1945年以前在臺灣的日本殖民政府進行的治理調查、以及1949年後美國的實證主義的社會學。中國社會學與日本的殖民遺產並未直接影響戰後的臺灣社會學,美國的社會學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1970年代以後,特別是1980年代末期與1990年代初期,臺灣的社會學家正視並且深耕臺灣社會,企圖勾繪臺灣社會的特色,藉此提出創新的論點。本次演講將以研究成果為主,人物與社會脈絡為輔,來追溯這個過程。我將從「理論處境」(theoretical conditions) 與「方法境遇」(methodological situations)來回顧這些研究成果,最後並提出臺灣社會學未來發展的願景。理論處境指的是與社會學三大家 (Karl Marx, Emile Durkheim, Max Weber)的關係、「理論」與「方法」的孤立或者連結、因果解釋與重新概念化的權衡、對基本議題的忽略或警覺、以及應然與實然的關係等,方法境遇指的是具體的操作技法以及對於方法的反省與批判。

講者簡介
謝國雄,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著有專書“Boss” Island: The Subcontracting Network and Micro-Entrepreneurship in Taiwan’s Development (1992)、《純勞動:臺灣勞動體制諸論》(1997) 、《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2003) 與《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教的實踐與逆轉》(2013),並主編《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2007)與《群學爭鳴:臺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2008)。

系統號:

A-000658

【演講】李衣雲:臺灣與日本漫畫的親近性:從日治到1980年代

標題:

【演講】李衣雲:臺灣與日本漫畫的親近性:從日治到1980年代

時間:

2013年3月8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821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講人: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0700

【演講】第二屆「全漢昇講座」

標題:

【演講】第二屆「全漢昇講座」

時間:

2013年3月8日(週五)16:30-18:0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行政樓地下祖堯堂(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王業鍵(中央研究院院士)

聯絡人:

Tel: (852)3943-7119

內容簡介:

講題:人口、田地和糧價變遷對清代財政及社會的影響
講者:王業鍵(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持:科大衛(David FAURE,香港中文大學偉倫歷史學講座教授)
語言:普通話
日期:2013年3月8日(星期五)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行政樓地下祖堯堂

是次講座承接2012年5月24日舉行的第一屆「全漢昇講座」而以全漢昇教授(1912-2001)專研的中國經濟史為主題。全教授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曾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及該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新亞書院校長及新亞研究所所長等職。198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全教授學術成就超卓,著述甚豐,代表作有《中國行會制度史》、《明清經濟史研究》、《唐宋帝國與運河》、《漢冶萍公司史略》、《中國經濟史論叢》、《中國經濟史研究》等。為紀念全教授百嵗冥壽,並表揚其學術成就及貢獻,第一屆「全漢昇講座」於去年假澳洲昆士蘭大學舉行,由科大衛教授擔任講者。第二屆講座則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辦,為今年系方慶祝中文大學金禧校慶的活動之一。

第二屆「全漢昇講座」講者王業鍵教授為臺灣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美國肯特洲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正大學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師範大學兼任教授;199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教授專長中國經濟史、清代經濟史;著有《中國近代貨幣與銀行的演進》、《清代經濟史論文集》、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等專書及論文數十篇。王教授在臺大期間,受全漢昇教授指導,以京奉鐵路為題撰寫碩士論文,並與全教授合撰〈清雍正年間(1723-35)的米價〉一文。王教授從此與清代經濟史結下不解之緣,可謂師承有自,今應邀擔任「全漢昇講座」講者,寧非美事!

本講座免費入場,敬請預留座位。留座或查詢:
電話: (852)3943-7119
傳真:(852)2603-5685
電郵:ccph@cuhk.edu.hk

系統號:

A-000662

【演講】施添福:從「客家」到客家:臺灣歷史上一個族群稱謂的演變

標題:

【演講】施添福:從「客家」到客家:臺灣歷史上一個族群稱謂的演變

時間:

2013年3月9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

主講人:

施添福(中研院臺史所兼任研究員)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有意參加本演講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0635

【演講】王鴻泰:古文與時文——明清士人的知識分野與文藝抉擇

標題:

【演講】王鴻泰:古文與時文——明清士人的知識分野與文藝抉擇

時間:

2013年3月11日(週一)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王鴻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0719

【演講】陳怡良:離騷的創造性及其文學價值

標題:

【演講】陳怡良:離騷的創造性及其文學價值

時間:

2013年3月11日(週一)15:10-17:00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館3樓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陳怡良(成功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沈寶春(成功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系統號:

A-000703

【演講】Patricia Thornton:Who’s Afraid of Cultural Revolution? Bo Xilai, Wen Jiabao and the CCP

標題:

【演講】Patricia Thornton:Who’s Afraid of Cultural Revolution? Bo Xilai, Wen Jiabao and the CCP

時間:

2013年3月12日(週二)17:00-19:00

地點: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Room4418(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主講人:

Dr. Patricia Thornton(Mert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聯絡人:

Dr. Andrea Janku, E-mail: aj7@soas.ac.uk

系統號:

A-000619

【演講】Steve Tsang:The US Military and American Commitment to Taiwan’s Security

標題:

【演講】Steve Tsang:The US Military and American Commitment to Taiwan’s Security

時間:

2013年3月13日(週三)18:00-20:00

地點: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Room116(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Centre of Taiwan Studies, SOAS

主講人:

Prof. Steve Tsang(曾銳生,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兩岸政治問題專家)

聯絡人:

Dr. Monique Chu, E-mail: mc80@soas.ac.uk

系統號:

A-000620

【演講】Wim de Reu:Revisiting the fish trap allegory: A contextual reading based on Zhuangzi 26

【演講】Wim de Reu:Revisiting the fish trap allegory: A contextual reading based on Zhuangzi 26

標題:

【演講】Wim de Reu:Revisiting the fish trap allegory: A contextual reading based on Zhuangzi 26

時間:

2013年3月13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主講人:

Wim de Reu(魏家豪,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0643

【演講】白先勇:文學與歷史——從〈臺北人〉到〈父親與民國〉

標題:

【演講】白先勇:文學與歷史——從〈臺北人〉到〈父親與民國〉

時間:

2013年3月15日(週五)13:30-15:30

地點:

東華大學(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1號)

主辦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主講人:

白先勇(著名文學家)

內容簡介:

主持人:賴芳伶(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講者簡介
白先勇,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民國四十一年來臺與父母團聚。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定居,民國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民國八十三年退休。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臺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目前致力撰寫父親白崇禧的傳記,本書為資料豐碩的圖文傳記。

系統號:

A-000717

【演講】Mary Beckman:Prerequisites for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the early emergence of phonological categories

標題:

【演講】Mary Beckman:Prerequisites for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the early emergence of phonological categories

時間:

2013年3月15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中正大學文學院文144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主辦單位:

中正大學語言所

主講人:

Prof. Mary Beckman (Ohio State University)

聯絡人:

Tel: (05)272-0411 ext 21501

系統號:

A-000695

【演講會】中國出土資料學會平成24年度大会

標題:

【演講會】中國出土資料學會平成24年度大会

時間:

2013年3月16日(週六)

地點:

慶應義塾大学西館515教室(東京都港区三田2丁目15−45)

主辦單位:

中國出土資料學會

聯絡人:

名和敏光教授,Tel: 055-224-5276;E-mail: nawa@yamanashi-ken.ac.jp

內容簡介:

プログラム:
韓国出土木簡と新羅碑文(橋本繁,早稲田大学商学部非常勤講師)

從出土文獻資料新證鄭玄注古文數則(范常喜,中山大学講師)

「淮南萬畢術」の意義――「五十二病方」、「醫心方」とのかかわり(有馬卓也,広島大学大学院文学文学研究科教授)

系統號:

A-000593

【演講】張玉法:民主政治在臺灣:中國國民黨角色的檢討

【演講】張玉法:民主政治在臺灣:中國國民黨角色的檢討

標題:

【演講】張玉法:民主政治在臺灣:中國國民黨角色的檢討

時間:

2013年3月16日(週六)10:00-12: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張玉法(中央研究院院士)

聯絡人:

國史館修纂處,Tel: 02-1316-1072

內容簡介: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0684

【演講】王偉勇:詩詞的聲情

標題:

【演講】王偉勇:詩詞的聲情

時間:

2013年3月18日(週一)15:10-17:00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館3樓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王偉勇(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沈寶春(成功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系統號:

A-000702

【演講】陳明:生西海波斯國——婆羅得與八剌都而的來源及使用

標題:

【演講】陳明:生西海波斯國——婆羅得與八剌都而的來源及使用

時間:

2013年3月19日(週二)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醫學的物質文化計畫、生命醫療史研究室

主講人:

陳明(北京大學南亞學系、政治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系統號:

A-000699

【演講】黃勇:Liberal Neutrality, State Perfectionism, and Confucianism: A Neglected Aspect

【演講】黃勇:Liberal Neutrality, State Perfectionism, and Confucianism: A Neglected Aspect

標題:

【演講】黃勇:Liberal Neutrality, State Perfectionism, and Confucianism: A Neglected Aspect

時間:

2013年3月20日(週三)

地點:

國家圖書館行政區一樓188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漢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黃勇(美國庫茲城大學(Kutztown University)哲學系終身教授)

聯絡人:

安城秀,Tel: 02-2365-4299;E-mail: seongsu007@ntn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潘朝陽(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院長)

與談人:何信全(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演講全程以中文進行,歡迎事先線上報名參加 http://pms.itc.ntnu.edu.tw/PmbCourse/http://activity.ncl.edu.tw/

系統號:

A-000614

【演講】鍾玲:香港重商主義下綻放的熱情——談兩部電影和「六四」

標題:

【演講】鍾玲:香港重商主義下綻放的熱情——談兩部電影和「六四」

時間:

2013年3月20日(週三)17:00-18:30

地點:

嶺南大學李運強教學大樓地下林護演講廳(香港屯門青山公路八號)

主辦單位:

嶺南大學中文系及傳訊及公共事務處

主講人:

鍾玲(著名學者、小說家、散文家及詩人)

內容簡介:

香港以金融財務立足國際,社會重視商業上的成就,賺錢遂成為生活的目標。《時光倒流七十年》(1981) 與《歲月神偷》(2010) 兩部電影以愛情、親情爲主題,卻創下票房紀錄,「六四」更表現香港人的熱血。是什麽傳統的、社會的、心理的原因令港人爆發熱情的一面?

講者簡介
鍾玲教授,著名學者、小說家、散文家及詩人,臺灣東海大學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地生校園比較文學系碩士及博士,曾在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校園、香港大學、臺灣國立中山大學任教,並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及協理副校長。

本演講以普通話輔以粵語進行。

系統號:

A-000636

【演講】孫大川:從「他寫」到「我寫」——文獻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演講】孫大川:從「他寫」到「我寫」——文獻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標題:

【演講】孫大川:從「他寫」到「我寫」——文獻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時間:

2013年3月20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孫大川(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0683

【演講】麥穀邦夫:道教教理思想の形成と道気論

標題:

【演講】麥穀邦夫:道教教理思想の形成と道気論

時間:

2013年3月21日(週四)15:00-16:30

地點: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本館セミナー室4(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東アジア人文情報學研究センター

主講人:

麥谷邦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

聯絡人: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総務掛,Tel: 075-753-6902;E-mail: zb-soumu@zinbun.kyoto-u.ac.jp

系統號:

A-000637

【演講】鄭吉雄:《 紅樓夢》 的寫作歷程和創作泉源

標題:

【演講】鄭吉雄:《 紅樓夢》 的寫作歷程和創作泉源

時間:

2013年3月23日(週六)14:30-16:00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 66 號)

主辦單位:

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合辦

主講人:

鄭吉雄(香港教育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及文化史講座教授)

聯絡人:

Tel: 2921-2649

內容簡介:

主持:劉智鵬(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本演講以粵語講述,免費入場,現場座位有限。

系統號:

A-000657

【演講】王甫昌:族群概念在臺灣社會發展的歷史考察

標題:

【演講】王甫昌:族群概念在臺灣社會發展的歷史考察

時間:

2013年3月2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王甫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聯絡人:

邱藍萍,Tel: 02-77341507;E-mail: naphing@ntnu.edu.tw

報導者: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歡迎各界人士蒞臨聽講~

系統號:

A-000715

【演講】Elisabeth Kaske:From Office-selling to Taxation: Mobilizing Elite Support for Government Reven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演講】Elisabeth Kaske:From Office-selling to Taxation: Mobilizing Elite Support for Government Reven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標題:

【演講】Elisabeth Kaske:From Office-selling to Taxation: Mobilizing Elite Support for Government Reven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時間:

2013年4月17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主講人:

Prof. Elisabeth Kask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系統號:

A-000642

【演講】David Shambaugh: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演講】David Shambaugh: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標題:

【演講】David Shambaugh:China Goes Global: The Partial Power

時間:

2013年4月5日(週五)16:00

地點:

Women's Faculty Club, Lounge(Uc Campus Berkeley, CA 94702,USA)

主辦單位: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IEAS),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

主講人:

Prof. David Shambaugh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聯絡人:

Tel: 510-642-2809;E-mail: ieas@berkeley.edu

內容簡介:

Moderator: Wen-hsin Yeh (葉文心,Professor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Director,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C Berkeley)

Speaker/Performer: David Shambaugh (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Director of the China Policy Program,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Most global citizens are well aware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China watchers have shed much light on the country's internal dynamics--China's politics, its vast social changes,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is discussion of his new book, China Goes Global, David Shambaugh focuses on how this increasingly powerful nation has become more active and assertive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rty years ago, China's role in global affairs beyond its immediate East Asian periphery was decidedly minor and it had little geostrategic power. As Shambaugh charts, though, China's expanding economic power has allowed it to extend its reach virtually everywhere--from mineral mines in Africa, to currency markets in the West, to oilfields in the Middle East, to agribusiness in Latin America, to the factories of East Asia. Shambaugh offers an enlightening look into the manifestations of China's global presence: its extensive commercial footprint, its growing military power, its increasing cultural influence or "soft power," its diplomatic activity, and its new prominence in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Shambaugh argues that China's global presence is more broad than deep and that China still lacks the influence befitting a major world power--what he terms a "partial power," and explores China's current and future roles in world affairs.

系統號:

A-000647

【座談會】古代中國音楽と平安文學

標題:

【座談會】古代中國音楽と平安文學

時間:

2013年3月16日(週六)

地點:

日本大學文理學部3304教室(東京都世田谷區桜上水3-25-40)

主辦單位:

物語研究會

聯絡人:

E-mail: monoken.jimukyoku@gmail.com

內容簡介:

司會・コーディネーター:原豊二
タイムテーブル

13:30-13:35
挨拶:原豊二

13:35-14:00
古代日本文學と中國の琴曲・音楽説話(正道寺康子)

14:00-14:25
平安期物語文學における――和漢比較の立場から(笹生美貴子)

14:25-14:50
「菅家文草」の「琴」――「琴操」、「白駒」との影響関係を中心に(佐藤信一)

15:05-16:05
中國出土の古代楽器と音楽文化(王維坤,中國・西北大學教授)

16:20-17:00
綜合討論
パネラー:王維坤、佐藤信一、正道寺康子、笹生美貴子

系統號:

A-000610

【系列演講】2013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2013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13臺灣史前文化與南島民族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3月至6月,共7場

地點:

中興大學教學大樓六樓605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4)2287-0214

內容簡介:

3月14日(週四)
歷史延續性——從史前到文字歷史(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3月21日(週四)
存在他者記憶的人群——以Favalang人群為例(劉益昌)

4月25日(週四)
從臺灣出發:南島語族擴遷議題之現況(陳玉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5月24日(週五)
平埔族的分類與遷徙(溫振華,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5月31日(週五)
泰雅族的遷徙與生態觀(林益仁,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6月6日(週四)
人群性格與環境——以Basai人群為例(劉益昌)

6月13日(週四)
歷史書寫與土地倫理(劉益昌)

系統號:

A-000706

【系列演講】臺灣文學史課程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臺灣文學史課程系列演講

時間:

2013年3月及5月,共2場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9樓904會議室(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4-22840671#12

內容簡介:

3月28日(週四)
14:00-17:00
鄉土文學的興起及其社會脈絡:臺灣鄉土文學的結構、興起、衝突、合作(宋澤萊,小說家)

5月2日(週四)
14:00-17:00
臺灣自然書寫的興起及發展(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策劃與主持人:邱貴芬(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特聘教授)

系統號:

A-000707

【研習營】2013年南科考古研習營暨系列講座

【研習營】2013年南科考古研習營暨系列講座

標題:

【研習營】2013年南科考古研習營暨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3月

地點:

南科樹谷生活科學館(臺南市新市區中心東路12號)

主辦單位:

成功大學歷史系、樹谷文化基金會

聯絡人:

Tel: 06-2757575#52000

內容簡介:

本次活動先安排3月20日(週三)進行一日的研習營(地點:南科樹谷生活科學館),包括上午時段的考古介紹及下午時段的發掘現地參觀,引領學生進入考古學領域。之後3月27日起固定每週三下午3點於歷史系館振芝講堂以考古主題有關的系列講座方式進行,希冀透過教育推廣活動進而啟發學生對於文化保存的重視,並透過主題演講令學生更了解考古之美。

機會難得,邀請到國內考古學專家演講,歡迎同學踴躍報名參加!

註:本次活動特開放本系同學,參與一日研習營者,抵免兩場史學專題講座;每場系列講座可抵免一場史學專題講座。

外系人士需全程參與,始發給18小時研習證書。

研習營報名截止日期:2013年3月11日(週一)有意參加者請逕至相關網址下載報名表。

3月20日行程表
09:00-10:30
課程一:臺灣的考古學:發展和議題認識(劉益昌,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10:40-12:10
課程二:南科考古發展(朱正宜,樹谷考古中心主任)

13:00-16:30
考古發掘現地參觀

系統號:

A-000704

【系列演講】京都大學現代中國研究センター「現代中國文化の深層構造」共同研究班

標題:

【系列演講】京都大學現代中國研究センター「現代中國文化の深層構造」共同研究班

時間:

2013年1月至3月,共5場

地點: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本館セミナー室4(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吉田本町)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現代中國研究センター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14:00-17:00
3月份場次如下:

3月1日(週五)
生活書店の経営管理について(楊韜)
評論人:宮原佳昭

3月15日(週五)
1961~1964年の宇都宮徳馬と中國(劉守軍)
評論人:平川幸子

系統號:

A-000629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府城講壇」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府城講壇」

時間:

2013年2月至6月,共6場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共有網路登記及現場索票等兩種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洽詢官網。

本系列演講3月至6月場次內容如下:
3月9日
好繪本如何好(郝廣才,格林文化發行人)

3月23日
用美食寫小說(李昂,知名作家)

4月13日
蘇軾與佛教(依空法師,人間福報前社長)

5月11日
土地的回音(蔡素芬,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6月8日
讀莊子話人生(王邦雄,中央大學哲研所前所長)

系統號:

A-000630

【系列演講】第九屆中華貨殖論壇

標題:

【系列演講】第九屆中華貨殖論壇

時間:

2013年1至4月,共3場

地點: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 66 號)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

聯絡人:

Tel: (852) 3943-7119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已舉辦2場,4月份場次如下:

2013年4月5日(週五)
19:00-20:30
主講人:王國斌(R. Bin WONG,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亞洲研究所主任及歷史系教授)
講題:A World History Perspective on Late 19th-Century Chinese Self-Strengthening
主持人:熊秉真(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
※本演講以英語進行

有意參加本系列講座者,可撥打聯絡電話或至相關網址處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0631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3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3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時間:

2013年3至12月,共10場

地點:

大龍峒保安宮一樓雲衷廳(臺北市哈密街61號)

主辦單位:

臺北保安宮

聯絡人:

Tel: (02)2595-1676

內容簡介:

大龍峒在早期文風鼎盛,保有豐富宗教信仰文化,隨著時代改變及居民外移,已漸隱沒。為推廣宗教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舉辦多場文化信仰講座,帶民眾深入探源。

演講時間:每月一次,均為週六14:30-16:30

場次及講題如下:
3月16日
臺灣的境界(鄭水萍,亞太研究院人文與社會所所長)

4月20日
締造臺灣文化奇蹟(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5月18日
有關寺廟藥籤或民間醫療文化方面,正確題目待定(宋錦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6月15日
從生態心理學談地球與心靈的療癒(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系副教授)

7月20日
從區域人群的形成談臺灣的歷史過程(陳玉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8月17日
開臺聖王信仰的現時代意義(高致華,廈門大學國學院研究員)

9月21日
伊斯蘭在臺灣?(林長寬,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文系/宗教研究所教師)

10月19日
靈驗的顯現:漢人靈驗文化面面觀(丁仁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1月16日
龍王信仰在臺灣的歷史考察(蘇全正,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12月21日
佛教信仰與生活世界展趨勢(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0686

【展覽】黃虎旗再現──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成果展

【展覽】黃虎旗再現──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成果展

標題:

【展覽】黃虎旗再現──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成果展

時間:

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4月21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G102室(臺北市中正區100襄陽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382-2566

內容簡介:

黃虎旗為見證臺灣歷史關鍵年代的巨幅彩繪旗幟,與「康熙臺灣輿圖」、「鄭成功畫像」並列為為臺博館藏三大鎮館重要藏品,2011年完成修護作業,驚訝的發現埋藏在厚重覆背紙超過三十餘年的背面,竟有另一隻樣貌略有不同的老虎,原來黃虎旗居然是雙面的!該展即根據所有修復過程中蒐集之資訊,對外公開重新還原黃虎旗的真貌,以增進社會大眾對黃虎旗的詮釋與了解。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點30分到下午5點,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則照常開館。

休館時間: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週一休館。

系統號:

A-000596

【展覽】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展覽】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標題:

【展覽】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

時間:

2013年1月1日至3月2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04、206、212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祝允明(1461-1527),長洲(今蘇州)人,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自幼聰穎過人,五歲能書一尺大字,九歲作詩,後博覽群書。弘治五年(1492)中舉,後久試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正德十六年(1521)任命為應天府(南京)通判,未滿一年即稱病還鄉。他的仕途並不順遂,這也使得他潛心為文,並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書法造詣尤深,各體兼擅,與文徵明、王寵稱「吳中三家」。他早年在祖父祝顥、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及岳父李應禎(1431-1493)的薰陶下,書法主要從晉唐入手,紮下深厚的基礎。傳世書蹟中,可以發現多種風格並存,比較明顯的有鍾繇、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張旭、顏真卿、懷素、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等,取法對象廣泛。即使仿效古人,也經常流露出個人的情性。對於時人不取徑傳統,還戲稱臨古為奴書的態度,祝允明頗不以為然,寫下〈奴書訂〉駁之,並提出「沿晉游唐,守而勿失」的書學觀。從吳寬的東坡體,到沈周、文徵明的山谷體,都顯示出祝允明的主張代表蘇州書壇菁英份子的心聲,也就是對明初館閣體盛行的不滿。祝允明確實能以身作則,以精采絕倫的仿古書風來證明臨古也是極佳的創作方式。除了展示各家風格外,祝允明最終更以融會貫通的方式開創出獨特面貌,其中最為人稱道就是小楷與草書,同時也為蘇州書壇開啟新的風尚。

本院典藏祝允明書法質量均優,今從中精選不同時期的楷、行、草書蹟展出,以窺其書風的多樣性與汲古創新的書學觀。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0615

【展覽】鋪殿花之美——宋趙昌歲朝圖

【展覽】鋪殿花之美——宋趙昌歲朝圖

標題:

【展覽】鋪殿花之美——宋趙昌歲朝圖

時間:

2013年1月1日至3月2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8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宋代畫家趙昌(約西元十世紀末至十一世紀初)的〈歲朝圖〉在院藏作品中獨樹一幟,構圖壓縮景深,採層層往上堆疊的方式,坡石和繁密交錯的花木佈滿整個畫面,將自然生態轉化成圖案式的趣味,富裝飾性。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有「鋪殿花」式繪畫的記載:「江南徐熙輩,有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豔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乃是供李主宮中掛設之具,謂之鋪殿花。次曰裝堂花,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故觀者往往不甚采鑒。」此幅與記載相吻合,成為代表「鋪殿花」之作。此外通幅加填石青底色,增添畫面的富麗氛圍。院藏另有一幅傳為五代南唐徐熙(約活動於十世紀初)的〈玉堂富貴〉,也屬同樣風格。

「鋪殿花」式的作品,既為裝飾華麗的宮院而作,除圖案式的構圖外,工細的筆墨和豐富的色彩也不可少。〈歲朝圖〉採用先鉤輪廓線,再填染色彩的雙鉤填彩方式畫成,用筆雖然細緻,但也帶著些疏放的筆趣,運筆自然流暢。加上胭脂、硃砂、白粉、石綠、石青等明麗的色彩,使得富麗堂皇的畫面更形出色。

上方詩塘清高宗乾隆皇帝(一七一一至一七九九)的題跋,提及作品的空間安排和花木枝幹的裁切有不適當之處,可能因破損遭切割所致,故原作的尺寸應較大幅,甚至為通屏之一,也未可知。從本幅的筆墨風格來看,較接近明代宮廷畫家的面貌。此畫雖非趙昌原作,卻充分反映出「鋪殿花」式作品耀眼的美感。

本展覽開放時間等細節,將於正式開展後公布於官網。

系統號:

A-000616

【展覽】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

【展覽】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

標題:

【展覽】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

時間:

2012年12月14日至2013年4月28日

地點: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第四特展室(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89-381166

內容簡介:

相較於玉、石等器物,陶器的「物質價值」並不高,卻是史前時代人類社會(1)最重要:史前時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生活用品,(2)最普遍:史前遺址上最普遍,(3)最大量:史前遺址上出土數量最多,(4)最多研究:世界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被研究最多的考古遺物。

然而陶器質鬆易碎,出土多為殘片,以致於在研究或展示上,都僅能以推論或虛擬的方式來呈現其內涵。因此,更突顯完整史前陶容器的珍貴。

本特展試圖從功能分類著手,說明臺灣史前人類使用陶容器的兩項主要行為,包括日常生活以及儀式使用,並加入風格演變以貼近史前人類的美感經驗。不同於以往學者所慣用之類型學與文化層序等知識架構。而主標題「土理土器」說明策展團隊強調紋理、器型,除因器型與紋飾是考古學上對陶容器最基礎的分類法則,也是向觀眾說明考古學知識如何被研究者所建構。

本特展所展示經修復完整的臺灣史前陶容器,主要出土於臺灣東部及西南平原。透過完整器型,窺探史前人類的生活、工藝與美學,引領觀眾的目光正視這一項看似「土土的」,卻在考古學研究上絕對重要的器物──陶容器。

本展覽開放時間:9:00-17:00,每週一休館

系統號:

A-000624

【展覽】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展覽】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標題:

【展覽】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時間:

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琺瑯彩瓷,是指使用琺瑯彩料在瓷胎上彩繪裝飾紋樣的瓷器。在這個以雍正朝作為主題的展覽中,將從技術和裝飾紋樣兩個面向,一探琺瑯彩瓷在雍正朝的轉變與發展。

傳世琺瑯彩瓷絕大多數屬於清宮舊藏,加上器表紋樣極其精美細緻,故自紫禁城開放成為故宮博物院以來,即成為藏家鑑賞追逐的目標。坊間對於此類產品因而也出現「古月軒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或胡姓畫匠所畫的瓷器等多種說法。時至今日,檢閱相關文獻與檔案,可知幾乎傳世的所有琺瑯彩瓷自盛清後皆收藏於乾清宮中的庫房裡;不僅流傳有緒,而且甚至連同乾隆朝配製的楠木匣一起收貯,明顯地無「古月軒」典藏的史實,也無衍生的胡姓畫匠之說。

「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琺瑯彩瓷上經常出現的兩枚印章。尤其是畫有紅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這兩枚印文。事實上,從琺瑯彩瓷產燒背景的淵源脈絡來看,康熙朝時西洋畫琺瑯器與技術傳入清宮創燒之際,必須使用原施於金屬胎的琺瑯料施塗於瓷器上。康熙時造辦處尚未能自行提煉彩料,以致許多顏色必須仰賴進口,而透過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顏色。在以西洋技術為前導下,一類以金發色的金紅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見,遂對清宮造成極大的衝擊;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持續不懈地試驗,冀望能開創出屬於清朝本土的紅色彩料。

雍正六年(1728)怡親王允祥在造辦處主持彩料提煉計畫,最後成功地提煉出十八種顏色,為雍正琺瑯彩瓷的產燒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其中並未包含紅色顏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親王仍然必須持續督促研發工作的進行。不過透過現在的顯微觀測,卻發現雍正朝其實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發色的技術。此一傳承自康熙朝,從廣東一路到清宮,乃至拓展至景德鎮的金紅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輝映,應是此一展覽給予「金成」、「旭映」的詮釋。

同樣地,在裝飾紋樣上,由於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親自發出「秀雅」、「細緻」的要求,也指定唐岱、戴恆、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瑯器製作稿樣。影響所及,無論是滿飾紋樣或裝飾有詩、書、畫、印四種元素的組群,無不美輪美奐。

環顧海內外,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之雍正琺瑯彩瓷,無論質地和數量,均堪稱世界之冠。藉此展覽的推出,期待觀眾能與策展人一起透過實物檢證文獻記載,以更進一步認識雍正朝的琺瑯彩瓷。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0632

【展覽】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

【展覽】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

時間:

2012年7月25日至2013年6月2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鼻煙源自南美洲印第安部落,是將上等煙葉磨成細粉,加入花卉等香料,經發酵後密封陳化而成。不同於卷煙需點火燃燒,鼻煙是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略帶刺激具嗆鼻與特殊香氣,有通嚏之功效。

十六世紀,具有療效之珍貴鼻煙傳入歐洲,迅速地為皇室、貴族、教會等統治階層接受;到了十七世紀,除了藥用功能外,吸聞鼻煙成為高尚的社交活動,法王路易十四時,形成一股時尚風潮,席捲整個歐洲。在此風潮下,用來儲存鼻煙的鼻煙盒,如同珠寶首飾,成為表徵身分地位及財富的奢侈裝飾,結合各種珍貴材質、技藝,具體呈現精緻奢華的歐洲時尚。

十七世紀後半葉,西方鼻煙潮流進入中國,「通嚏輕揚」的鼻煙及裝飾華麗的鼻煙盒作為外交禮品,藉由歐洲傳教士、使節及商賈進入清宮,受到清代皇帝喜愛。吸聞鼻煙成為新潮流。因氣候、習慣等因素,歐洲鼻煙盒在中國並不適用,僅成為收藏的珍玩。在康熙時,內府開始製作小口、廣腹附蓋匙之鼻煙壺,易攜帶且氣味不洩,成為清廷盛裝鼻煙的新容器。縱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將西方畫琺瑯、玻璃製造技術及各類紋飾巧妙融合,創製獨具特色的鼻煙壺。

乾隆朝之後,製作小巧精緻的鼻煙壺已蔚為風潮,將各類工藝展現於方寸之間,於材質、造型及技法皆極盡巧思。同時,鼻煙及鼻煙壺也成為清代社交活動不可少之物,無論家中陳設、或作為賞賜,或裝飾佩帶,乃至如煙漏、煙碟等小器具,皆成為彰顯身分地位及品味的象徵。此外,融合中西的中國鼻煙盒,及專為迎合中國皇室品味而作的鼻煙壺,則在器物材質製作上各自回應了鼻煙潮流。

展覽分成「西潮──歐洲鼻煙盒」、「新潮──清廷創製鼻煙壺」、「風潮──競相爭艷」、「迴瀾──品味交流」等四單元,展出院藏各類鼻煙盒、鼻煙壺及相關器具,呈現清代在歐洲鼻煙潮流下,所發展出特有的鼻煙壺文化,同時欣賞集中西工藝大成的鼻煙容器之美。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0633

【展覽】獅子鄉大龜文古文物返鄉特展

【展覽】獅子鄉大龜文古文物返鄉特展

標題:

【展覽】獅子鄉大龜文古文物返鄉特展

時間:

2012年10月5日至2013年3月30日

地點:

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屏東縣楓林村二巷28-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行政院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管理局、屏東縣獅子鄉公所、獅子鄉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8)877-1129#89

內容簡介:

精選臺博館典藏之28件排灣族大龜文社古文物首次返回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展出,其中「牡丹社事件蕃社歸順保護旗」為1874年清末「牡丹社事件」,日軍進攻牡丹社時,沿路發給對日軍友好原住民部落的「保護旗」。當時,中心崙南社(大龜文社分支)頭目為了保護疆土及各部落生命,被迫接受此旗以免成為日軍攻擊的對象。1913年原旗擁有者之孫將文物捐贈予博物館,2010年公告指定為「重要古物」,此次為該旗於近百年後首度再回到原鄉,亦為第一次出館展覽,意義重大。鄉中耆老表示,該旗雖勾起傷痛的回憶,但幾經思量,依然決定將此旗迎回當年歷史的現場,希望藉由該展提醒、也告訴族人祖先殖民傷痛的歷史,「與其遺忘,我們願意接受也願意面對這個史實」。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日、國定假日、每月15日清潔日休館),可提供預約導覽。民眾如欲查詢展覽暨各項活動詳情,可至該館官網http://www.pthg.gov.tw/TownSzt或電洽(08)877-1129分機89查詢。

系統號:

A-000634

【展覽】說教有理——善書寶卷典藏特展

【展覽】說教有理——善書寶卷典藏特展

標題:

【展覽】說教有理——善書寶卷典藏特展

時間:

2012年7月31日至2013年3月3日

地點:

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特展區I(新北市永和區中山路一段236號7樓)

主辦單位:

世界宗教博物館

聯絡人:

世界宗教博物館,Tel: (02)8231-6699

內容簡介:

善書是就勸善書,簡言之,善書教人行善去惡,目的是鼓勵讀者承認而且努力地修改個人自己道德方面的缺點,同時盡力為善。只要人們遵循書中的訓誡,努力實踐善行,就能得到上天諸神的獎賞,反之則會受到懲罰。這個基於因果報應或感應陰騭的信念,就是善書道德觀念的基礎,也是深植於中國傳統裡的處世之道。以「勸善」為目的,已然超越了個別宗教教義的藩籬,內容與文體多通俗易懂且親近常民生活,透過贈閱、宣講等流通管道,廣泛流傳於臺灣民間,影響明清以來人們的信仰與行為。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藏的民間善書,大約一千四百多冊,種類繁多,概分為善書、寶卷與民間宗教文獻三類,以流傳在臺灣地區,介於清至民國時期的版本最多。寶卷是一特殊的善書種類,原為佛教宣講文本,至明清時期,內容增添道德勸化與文學性,使寶卷除了民間宗教奉持的教義與教主修悟的體驗歷程之外,尚有勸人為善與文學故事的特質。2010至2011年進行的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中,將四百餘冊與宗教相關的善書進行全文數位化與整理,特展以此數位化善書為基礎,再以「勸善」思想作為核心,精選出兼具宗教意涵與勸善思想的善書展件。展區依照著作方式與內容特色,概分為善書、鸞書與寶卷三個主題展區,第四展區則介紹印書局松雲軒,展示其出品之善書,並概略介紹雕版印刷的工藝與書冊之美。

題名「說教有理」,來自對於傳統人生智慧的敬畏。《說文解字》:「善,吉也」,吉是美好的意思,這世上若真缺少了傳達善良美好觀念的事物,會是如何的景象?「教」是老祖宗的人生道理,是勸人為善的苦心,同時,也表達了善與民間諸多宗教信仰的關連性。宗博館以此珍貴典藏,展出裝載善心意念的書冊,雖然陳舊泛黃,卻是值得一談再談的道理與智慧,亦期望您透過互動參與的展覽設計,發現些許舊有深埋的善念種子,並加以灌溉。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10:00至17:00(週一休館)。

系統號:

A-000645

【展覽】典藏新紀元——近現代書畫名品展

【展覽】典藏新紀元——近現代書畫名品展

標題:

【展覽】典藏新紀元——近現代書畫名品展

時間:

2013年2月8日至4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5、107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本院成立之初,所藏書畫承自清宮內府舊藏,寶有歷來宮廷累積的精品。民國三十八年(1949),國民政府播遷來臺,覓得外雙溪現址,營建館舍作為故宮文物棲身之所。民國五十四年(1965),故宮正式對外開放展覽,發揮博物館教育、典藏、研究等多方面功能,同時著手購藏、徵集文物,接受各機關團體和民間人士捐贈,紮實永續發展的基礎。數十年來,新進入藏的書畫為數已達6000餘件。

新入藏的書畫質量同樣可觀,其中明末遺民的作品,屬於清宮漏失的部分;當年散佚民間的清宮舊藏書畫,此際一部分回歸本位,得到妥善的維護;至於十九、二十世紀書畫入藏,不但使本院藏品的時代縱向延伸,多元化的風格,也反映進入民國歲月流變的縮影。本院書畫藏品的擴充,顯示運作與時代接軌,得民間為助力,共同深耕中華文化,一步步朝向新紀元邁進。

回首過往歷程,對社會各界不計私有慷慨捐贈的義行衷心感念,為此特別擇定展覽室,以「典藏新紀元」為主題,陸續展示歷來捐贈入藏,並且會同來臺後購藏以及委託寄存的書畫合併展示,以見政府民間同心合力的成果。本次展覽延續主題,展出近現代活動於京津地區書畫家的作品,其時傳統中國從帝制走向民主,在西方文化激盪下,清季遺老、提倡新文化人士理念或者殊途,傳續中華文化的精神並無二致,書畫藝術的發展由是生生不息,呈現朝氣蓬勃的景象。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0652

【展覽】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

【展覽】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

標題:

【展覽】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

時間:

2013年1月25日至6月16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1F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仙洲˙戰地˙曙光──金門馬祖文學特展」內容包括金門、馬祖兩地各時期之文學發展概況,呈現從傳統文學、戰地軍管時期到金馬解嚴以來的珍貴文物、文學作品等,並介紹數十位在地與旅外之金馬籍作家。本次展覽以文學作品為核心,探討兩地「離島」、「前線戰地」、「觀光島嶼」等殊異角色下的歷史變遷,透過文字還原不同階段下的島嶼命運與常民生活,藉由作家與作品的引領,偕同讀者穿越時空,照見神秘面紗下的繽紛容顏,並藉以共同思考金門、馬祖的未來走向。

本展覽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00~21:00,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

系統號:

A-000654

【展覽】特別展「書聖‧王羲之」

【展覽】特別展「書聖‧王羲之」

標題:

【展覽】特別展「書聖‧王羲之」

時間:

2013年1月22日至3月3日

地點:

東京国立博物館平成館本館特別5室(東京都臺東区上野公園13-9)

主辦單位:

東京国立博物館、毎日新聞社、 NHK、 NHKプロモーション

聯絡人:

Tel: 03-5777-8600(ハローダイヤル)

內容簡介:

中国4世紀の東晋(とうしん)時代に活躍した王羲之(おうぎし)(303〜361、異説あり)は、従来の書法を飛躍的に高めました。生前から高い評価を得ていた王羲之の書は、没後も歴代の皇帝に愛好され、王羲之信仰とでも言うべき状況を形成します。
王羲之の神格化に拍車をかけたのは、唐の太宗(たいそう)皇帝でした。太宗は全国に散在する王羲之の書を収集し、宮中に秘蔵するとともに、精巧な複製を作らせ臣下に下賜して、王羲之の書を賞揚したのです。
しかし、王羲之の最高傑作である蘭亭序(らんていじょ)は、太宗が眠る昭陵(しょうりょう)に副葬されたため、後世の人々が見ることは出来なくなりました。その他の王羲之の書も戦乱などで失われ、現在、王羲之の真蹟は一つも残されていません。そのため、宮廷で作られた精巧な複製は、王羲之の字姿を類推するうえで、もっとも信頼の置ける資料となります。
この展覧会では、内外に収蔵される王羲之の名品や歴代の優品を通して、王羲之が歴史的に果たした役割を再検証いたします。

※会期中、作品の一部に展示替えがあります。

休館日:月曜日
※ただし2月11日(月・祝)開館。翌12日(火)は休館

開場時間:9:30-17:00
※入館は閉館の30分前まで
※3月1日(金)は午後8時まで

系統號:

A-0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