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漢學講座邀請常志靜教授演講
標題:
時間:
2025年7月4日(週五)14:00-15:30
地點:
國家圖書館1樓129簡報室(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2025寰宇漢學學友講座
講者: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退休教授)
講題:道教經典中道士(道士、法師)與靈媒(乩童、通靈人)及其合作方式(Taoist Priests (daoshi, fashi) and Spirit-Mediums (jitong, tongling) in canonical sources, and their conditions of collaboration)
主持人:謝世維(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時間:2025年7月4日(週五)14:00-15:30
地點:國家圖書館1樓129簡報室(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備註:本場演講以中文進行
※以上會議時間如有變動,本中心將依報名資料另行通知
演講摘要:
Daoist priests and the spirit-mediums have an antique history in the Chinese world. Both sides represent an individual, distinctly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they rely on some specific religious training. Both sides represent different vocations and serve quite variant tasks. We consider these aspects, referring to the reality that we saw and see in Northern Taiwan. We also notice that occasionally both, the Daoist and the spirit-medium use the same institution albeit serving separately a different clientele. We found it difficult to arrive at a definite assess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norms.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we exploited some canonical sources (大明正統道藏) where we also find a few entries describing why and how a Daoist and a spirit-medium as unequal partners co-operate.
主講人簡介:
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為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亞非研究所退休教授。是享譽德國的漢學家及道教研究者,時常關注歐洲與臺灣道教研究現狀,考察並參與道教相關儀式。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道教儀式及法術、《道藏》的考證等。自2000年起擔任《德國東方學會期刊》(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Morgenländischen Gesellschaft, ZDMG)編輯。
系統號:
CCS-100246
漢學研究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史峻(Craig A. Smith)教授著作出版繁體中譯本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史峻(Craig A. Smith)教授著作出版繁體中譯本
作者:
Craig A. Smith(史峻)著,韓絜光、林紋沛 譯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史峻(Craig A. Smith,澳洲墨爾本大學翻譯研究學系副教授)於2021年著作''Chinese Asianism, 1894–1945'',2025年6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書名為《中國的亞洲主義:東亞的共識還是戰爭催化劑?》。
系統號:
CCS-063245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松田康博教授新書發表
標題: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松田康博教授新書發表
內容簡介: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松田康博(Yasuhiro Matsuda,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著作『中国と台湾——危機と均衡の政治学』於今年7月由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出版。
系統號:
CCS-100277
國家圖書館邀外籍學人體驗茶葉文化,參訪國家人權紀念館
標題:
內容簡介:
為豐富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及漢學研究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年度受獎學人在臺研究期間的文化體驗,並促進學人之間的交流,國家圖書館於本(114)年6月11日策劃了歷史與文化參訪活動。本次活動帶領52位外籍學人及眷屬,走訪了風光明媚的新店文山農場,以及見證近代臺灣歷史的國家人權紀念館景美園區。由於時距端午節未久,國家圖書館翁誌聰副館長於行前致詞,也鼓勵學人們在學術研究之餘,不妨親近,深入認識臺灣的宗教節慶、民俗與歷史文化。
文山農場:茶文化與生態體驗
上午,學人們來到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文山農場,體驗在地採茶文化及融合自然與藝術的人文生態。新店、烏來、坪林一帶是臺灣近代重要的茶葉產區,多雲細雨的氣候與緩坡丘陵地形特別適合茶樹生長。文山農場在日治時期曾是「茶業傳習所」,為當時臺灣茶種育苗、製茶技術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據點。在農場,學人們不僅體驗了手作茶凍,更在導覽人員的帶領下,穿梭於茶樹間,親身體驗茶農採茶的過程。導覽人員詳細介紹了製茶工序、品茗技巧,甚至示範了如何將茶融入日常飲食。學人們也利用在地植物,製作了獨特的葉拓提袋,為茶文化之旅畫下圓滿句點。
國家人權紀念館景美園區:見證臺灣民主歷程
下午,學人們從文山農場啟程,前往國家人權紀念館景美園區。此處原為戒嚴時期羈押政治犯的景美看守所,於2018年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為亞洲首座結合歷史遺址,闡述威權統治侵害人權歷史的博物館。
在兩位英語導覽員的專業解說下,學人們實地走訪了園區的主要展示區域,深入了解昔日政治犯接受審判的流程、生活環境,以及每日作息。透過這段歷史回顧,學人們深刻體會了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軌跡,以及今日民主化社會的得來不易。
此次參訪活動在短短一日內,讓學人們同時體驗了與臺灣近代政治、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文化景點。這不僅讓學人們在從事嚴謹的學術研究之餘,齊聚一堂,更對臺灣的社會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系統號:
CCS-100226
漢學研究通訊第44卷第2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第44卷第2期目次
時間:
2025年5月
內容簡介:
研究綜述(Summary of Research)
《莊子》・ 氣論與「後牟宗三」視域——從筆者臺灣學術行談起/鄭家棟
帝俄學者丹尼列夫斯基的中國/張志遠
漢學人物(Scholars of Chinese Studies)
永懷恩師王壽南教授:學術人生與師恩難忘/張正田
新書評介(Book Review)
Daniel Fried, The First Print Era: The Rise of Print Culture in China's Northern Song Dynasty/洪俊豪
Xiaolu Ma, Transpatial Modernity: Chinese Cultural Encounters with Russia via Japan (1880-1930)/詹宜穎
資料介紹(Introduction of Materials)
新近出版論文集彙目
會議報導(Conference Reports)
國內外學術會議
學界消息(News from Academia)
漢學研究中心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臺灣漢學博士論文計畫彙目
研究機構及學校動態
系統號:
CCS-1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