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漢學研究中心2026年來臺外籍學人獎助申請公告

漢學研究中心2026年來臺外籍學人獎助申請公告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26年來臺外籍學人獎助申請公告

時間:

2025年5月31日、6月30日截止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負責管理兩項研究獎助計畫:「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及「外交部臺灣獎助金」。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26年度的申請截止日期為2025年5月31日,所有申請資料皆須於此日期前以電子郵件或航空郵件寄達。甄選委員會的審查結果預計將於八月底前通知所有申請人。外交部委託本館漢學研究中心執行之「部臺灣獎助金」2026年度申請期間為2025年5月1日至6月30日。

更多資訊及線上申請,請參閱以下網站: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 https://ccs.ncl.edu.tw/ccs2/ENGLISH/information.aspx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 https://taiwanfellowship.ncl.edu.tw

符合資格的學者可同時申請兩項獎助金

若您對上述獎助計畫或漢學研究中心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繫,電子郵件信箱為 ccsgrant@ncl.edu.tw 或 twfellowship@ncl.edu.tw

=============================================================================

Dear colleagues,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call for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6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 administer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 漢學研究中心) at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NCL, 國家圖書館) in Taipei, Taiwan (R.O.C.). We would appreciate your assistance in disseminating this information.

Th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administers two research grants: the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and the MOFA Taiwan Fellowship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6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are currently being accepted, with a deadline of May 31, 2025. All application materials for the Research Grant must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or by air mail no later than this date. Notification of the Selection Committee's decisions will be sent by the end of August. Applications for the 2026 Taiwan Fellowship, which CCS administers on behalf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aiwan (R.O.C.), will be accepted from May 1 to June 30, 2025.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s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online application:

Research Grant for Foreign Scholars in Chinese Studies: https://ccs.ncl.edu.tw/ccs2/ENGLISH/information.aspx
Taiwan Fellowship: https://taiwanfellowship.ncl.edu.tw

Scholars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for both scholarships if eligible.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concerning either grant or th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via email at ccsgrant@ncl.edu.tw or twfellowship@ncl.edu.tw.

Sincerely yours,

Center for Chinese, Taiwan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wan (R.O.C.)

系統號:

CCS-060192

黃穎思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黃穎思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標題:

黃穎思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本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5年4月18日下午舉辦年度第一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訪問學人: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佛教學院(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助理教授黃穎思(Jens Reinke)擔任主講,講題為「阿彌陀佛2.0:當代臺灣佛教的終末關懷」(Amitabha 2.0: Buddhist Care for the Dying in Contemporary Taiwan),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李玉珍教授兼所長主持,本館翁誌聰副館長特別蒞臨致詞,為活動揭開序幕。

黃穎思教授本次內容除了探討漢語文化圈中佛教在死亡與臨終議題上的實踐,並以其目前在臺灣田野調查的成果,考察寺廟、修行中心、靈骨塔、文獻、安寧病房乃至電視節目等多個場域。具體案例包括寺廟中的靈骨塔、臨終助念團以及慈濟基金會等,展現臺灣佛教在臨終關懷方面的多元參與,涵蓋志工培訓、教育課程及修行實踐。最後,黃教授指出,儘管現代化改革曾試圖將佛教導向現世關懷,但在當代臺灣,與死亡相關的實踐依舊是佛教傳統的核心,持續影響著佛教團體和信徒的個人修行。

本日講座吸引許多聽眾以及外籍獎助學人蒞臨,學術交流的氣氛十分熱烈。為本年度首辦的寰宇漢學講座畫下圓滿句點。

照片說明:(左)李玉珍教授、黃穎思教授、翁誌聰副館長

系統號:

CCS-063000

海風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海風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標題:

海風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本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5年4月22日下午舉辦年度第2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訪問學人:義大利巴勒莫大學人文學院海風(Renata Vinci)副教授擔任主講,講題為「晚清遊記中的地中海跨文化敘述:以康有為為核心,兼論其他行旅者」(Transcultural Narratives of the Mediterranean in Late Qing Travel Writing: Kang Youwei and Beyond),並邀請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金守民主持。

本次演講海風教授旨在探討晚清旅行文學中對地中海的跨文化再現。海風教授透過對於康有為的遊記,薛福成(1838–1894)與斌椿(1803–1871)等晚清外交官與其他旅行者的觀察與記錄,梳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士人如何將地中海視為一個融合多元傳統與共享人類遺產的空間,並在與之的相遇中發展出挑戰民族中心與單一史觀的跨文化敘述。另外,海風教授並說明今日演講係其目前主持的研究計畫「The Mediterranean Through Chinese Eyes」(中國眼中的地中海)的一部分,該網站並有其團隊的初期成果,歡迎大家前往至https://www.unipa.it/progetti/china-mediterranean/en/research-project/ 瀏覽。

本日講座吸引許多聽眾以及外籍獎助學人蒞臨,學術交流的氣氛十分熱烈。為本年度首辦的寰宇漢學講座畫下圓滿句點。

照片說明:(左)金守民教授、海風教授

系統號:

CCS-062999

漢學研究中心2001、2008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白永瑞教授主編之新書發表

漢學研究中心2001、2008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白永瑞教授主編之新書發表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01、2008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白永瑞教授主編之新書發表

作者:

野間秀樹、白永瑞(編集)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2001、2008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白永瑞(Youngseo Baik,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系名譽教授)主編『韓国・朝鮮の心を読む』於今年3月由クオン出版。

系統號:

CCS-060229

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研討會

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研討會

標題:

東亞古典與當代文化中的動物書寫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5年5月15至16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2025年5月15日(星期四)
09:00─09:30 報到
09:30─09:40 開幕式 王涵青館長致詞、廖肇亨教授致詞
09:40─10:30 專題演講:錢永祥 動物對人類道德意識的啟發
10:30—10:50 茶敘

10:50─12:20 第一場次 主持兼與談人:蕭麗華
1.廖肇亨/禪宗公案中的犬貓之喻
2.陳懷宇/Legitimizing the Use of Animal Bones in Chinese Buddhism
3.顏智英/宋代文化中的「蚌蛤」書寫
12:20─13:40 午 餐

13:40─15:10 第二場次 主持兼與談人:林桂如
1.陳威瑨/《周易》「田獲三狐」的狐意象演變及其影響
2.韓學宏/圖像在古典動物書寫研究中的作用
3.顏訥/宋人與野生動物精怪的情感關係:跨物類協商與共存
15:10─15:20 茶敘

15:20─16:50 第三場次 主持兼與談人:陳益源
1.黃昱/中日志怪故事中的蛇與醫療書寫—─療癒與傳播疫病的雙重角色
2.劉世珣/隋唐以降中國道教與醫學知識的交涉:從「三蟲∕九蟲」 到「三尸蟲」的概念演變
3.賴思妤/形象展演與神聖象徵:試論道教六丁玉女神動物形態的「變 形」敘事

16:50─17:40 圓桌論壇
主持人:廖肇亨
與談人:李鑑慧、戴麗娟、陳恆安、鄭麗榕、黃宗潔

2025年5月16日(星期五)
09:30─10:40 第四場次 主持兼與談人:劉苑如
1.梁麗玲/從夜叉到女神:佛教護童信仰動物形象的轉變
2.謝薇娜/博物的再現:以僧祐(445-518)《弘明集》中「禽類」為核心探討
10:40—10:50 茶敘

10:50─12:20 第五場次 主持兼與談人:胡曉真
1.劉瓊云/大鵬和如來有親?——從關係性思考百回本《西遊記》獅駝嶺敘事
2.黃東陽/生命的實相──清初《說鈴》所收佛教靈驗記中之動物書寫及其信仰意涵
3.胡頎/不過皮毛?:中古中國人虎變化故事中的「人文」邊界
12:20─13:40 午餐

13:40─15:10 第六場次 主持兼與談人:張哲嘉
1.Lisa Yoshikawa/Appraising Classical Animals: Science, Teleology, and the Transwar Search for a Premodern Menagerie
2.陳英傑/A Victorian Ecumene of Cosmopolitan Science: The Purposes of Natural History in Colonial Asia
3.蔣竹山/幫美國人養鳥:1960年代台灣的金絲雀熱潮與台灣省飼鳥協會
15:10─15:20 茶敘

15:20─16:10 綜合座談 主持人:陳威瑨
16:10─16:20 閉幕式

系統號:

CCS-062968

國家圖書舘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國家圖書舘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標題:

國家圖書舘與美國匹茲堡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舘2025年首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 on Chinese Studies)於美國東部時間3月28日於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舉行。本次講座係雙方共同策畫辦理,邀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張隆志館長擔任主講,講題為「Telling the Multiple Histories of Island Taiwan: The Case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臺灣島的多重歷史: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匹茲堡大學為本館於海外設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合作夥伴,當日活動由匹茲堡大學東亞圖書館匹東亞圖書館 East Asian Library (EAL)朱潤曉館長與歷史系海鵬教授共同主持。

張隆志館長,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研究所博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目前借調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擔任館長,其主要研究包括社會文化史、比較殖民主義、史學及公共歷史。在帶領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邁向國際化的同時,張隆志館長致力於完成其關於當代臺灣史學及公共記憶的書稿,曾主編《跨越世紀的信號》系列,為重新認識臺灣歷史提供不同的視角。

本場講座內容旨在剖析臺灣民主化、民族主義與後殖民記憶如何形塑當代臺灣的集體認同,並闡述歷史博物館在促進公民對話與社會和解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講座中,張館長首先回顧臺灣歷史研究在後戒嚴時期的發展,以及臺史博等新興機構如何推動臺灣歷史研究的蓬勃發展。接著,他以臺史博的常設展與特展為例,分享展覽策劃與教育計畫設計的挑戰與成果,並從博物館內部視角,深入分析臺灣歷史論述的動態與張力。最後,張館長強調博物館在民主社會中呈現多元歷史與聲音的重要性,引發聽眾對於歷史記憶與當代社會的深刻思考。

張館長的講座涵蓋範圍廣泛,內容深入,精準地展示了台灣的多元化視角與歷史,並讓與會者對台灣的文化和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活動吸引了超過40位學生和教授及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整場講座氣氛熱烈,特別是在最後的問答環節,學生們踴躍提問,展現出對講座內容的濃厚興趣與熱情。此次講座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也讓國際社會更加關注臺灣的歷史與文化發展。

系統號:

CCS-060216

漢學研究第43卷第1期目次

漢學研究第43卷第1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第43卷第1期目次

時間:

2025年3月

內容簡介:

學禮而達——《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章的一種詮釋/林暉峻
論「假借」與「聲誤」之關係——以《三禮注》、《毛詩箋》為主要考察對象/劉文清
戲曲序跋、評點與蔣士銓《第二碑》雜劇的文本世界——清中葉文人戲曲之社會性探析/邱嘉耀
競爭與策略——德庇時(John Francis Davis)《漢宮秋》的翻譯主體性/汪詩珮
自主、抵抗、自然——清末民初獨身主義論爭中的個人觀/李學明
論國音字母對民國時期吳語方志音讀記錄的影響/叢培凱

書評
評 Yoshiko Ashiwa and David L. Wank, The Space of Religion: Temple, State, and Buddhist Communities in Modern China/李偉呈

系統號:

CCS-06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