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林瑋嬪教授,榮任國科會人社中心主任
標題: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暨漢學研究中心第21屆指導委員林瑋嬪教授,榮任國科會人社中心主任。林瑋嬪教授係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宗教、親屬與想像等。
系統號:
CCS-024151
鄭珉教授、李光洙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標題:
內容簡介:
本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4年2月21日下午舉辦今年度第一、二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年度獎助訪問學人,韓國漢陽大學鄭珉(Min Jung)教授,與韓國國民大學校李光洙(Kwangsu Lee)教授擔任主講。
時值新春,國圖館長暨漢學中心主任王涵青博士特別蒞臨致詞,王館長向與會學者介紹漢學中心成立43年來,致力於人文研究與國際漢學交流,並於1989年開始實施「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歷35年,補助過來自50餘個國家超過500位的外籍學者來臺研究。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漢學學友們,深入各漢學研究領域發光發熱。中心每年都會邀請受獎學人在離台前進行研究專題發表,並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學者擔任主持人,與發表者進行,企進國內外學者學術交流與對話。
第一場由鄭珉教授演講「傅斯年圖書館所藏《東國教友上教皇書》的資料價值」,並邀請中研院文哲所李奭學教授主持。傅斯年圖書館所藏《東國教友上教皇書》是1801年被稱為「辛酉迫害」的時期,處於朝鮮教會瓦解狀態的信徒們致函教皇和北京主教的一種願望書。這封信中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朝鮮教會的真實情況和信徒們的信仰,描述了1801年迫害期間主要殉道者的經歷。書中包括四封信函,其中有寫給教皇和主教的信件,主教的回覆,以及對此的再回覆。在這次發表中,逐一介紹這些資料存在的歷史背景、性質、價值、作者和寫作經過以及核心內容。鄭教授並展示其以驚人的耐心,將全文長達13,384字,以細如螻蟻之字體書寫之的「東國教友上教皇書」帛書原件(現藏於梵蒂岡),重新謄寫還原之影本。
第二場由李光洙教授演講「臺灣大學生對大陸認識和韓國大學生對北韓認識的比較」,並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周志杰教授主持。李教授首先介紹作為分裂國家,臺灣與韓國在歷史經驗、地緣政治、外交情況的相似性和差別性;接著指出40年來,兩地各世代的大學生同樣歷經民主運動的洗禮,並在現代面臨低薪的社會現實。李教授透過訪談與問卷調查發現,兩地大學生都是經歷民主化和經濟增長帶來豐富物質文明的「民主富二代」,對現在的臺灣大學生和韓國大學生來說,比起作為一個國家的統一,更傾向於希望建立獨立自主的交流關係。臺灣年輕一代隨著民主化產生的「本土意識」的高漲,對西方的自由民主價值和制度也自發地接受,對權威主義黨國家體系具否定意識,故對中國文攻武嚇產生強烈的反彈,進一步加強了對兩岸統一的排斥感。韓國年輕一代對北韓金氏一家的三代世襲、導彈和核武開發導致的軍事力量增強指向,對改革開放持消極態度逐漸感到失望和厭惡,比起共享同一民族意識、統一為單一國家,更傾向於南北韓各自維持獨立的國家體系,維持穩定的友好關係。
兩場講座吸引不少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及研究生出席與會,現場討論熱烈,為本年度首辦的「寰宇漢學講座」畫下圓滿句點。
照片說明:李奭學教授、鄭珉教授、王涵青館長(左)
系統號:
CCS-024187
2024「臺灣獎助金」與「漢學研究獎助」學人新春交流茶會
標題: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於今(113)年2月23日(星期五)下午2時於本館舉辦「2024學人新春交流茶會」,邀請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及眷屬、國家圖書館「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學人、外交部貴賓及來自韓國、紐西蘭、西班牙、德國、波蘭、匈牙利、蒙古、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與菲律賓等駐臺單位計16位代表,近百位嘉賓在一年之初齊聚一堂,餐敘交流。
系統號:
CCS-024180
國家圖書館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辦理「臺灣漢學講座」
標題:
時間:
2024年3月4日(週一)16:30
主講人:
楊孟軒(美國密蘇里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地點:
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圖書館224會議室(Room 224, East Asia Library, Stanford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圖書館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2024年首場「臺灣漢學講座」(Taiwan Lecture on Chinese Studies)將與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合作,於當地時間3月4日假該校東亞圖書館舉辦實體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到美國密蘇里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楊孟軒(Dominic Meng-Hsuan Yang)擔任主講,講題為「Trauma and Memory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in Taiwan: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and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臺灣國共內戰的創傷與記憶:歷史轉型與當代意義)。
楊孟軒教授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博士,其學術關注包括:當代臺灣和香港戰爭創傷、難民流離失所和記憶研究等,作品曾發表於《神州展望》、《臺灣史研究》、《海外華人雜誌》、《中國歷史學刊》等刊物。目前楊教授的研究計畫聚焦於臺灣20世紀50年代的白色恐怖,以及臺灣民主化以來的紀念景觀和轉型正義。他的著作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0)(中譯本《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和認同》)2021年榮獲「記憶研究協會」(Memory Studies Association)首書獎(First Book Award),同年並入選全美國際圖書獎 (International Book Award)最佳歷史書籍。
國圖自2012年開始在海外設置「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RCCS),推介臺灣學術出版品及研究成果,並合作辦理各類學術活動。史丹佛大學TRCCS於2022年簽約啟用,是國圖第43個合作夥伴。
本場講座全程以英文進行
系統號:
CCS-02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