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佳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標題:
內容簡介:
本館漢學研究中心於2023年12月20日下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美國衛斯理大學歷史系陳穎佳(Ying Jia Tan)副教授擔任主講,並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洪紹洋教授主持。時值歲末,本館館長暨漢學研究中心主任曾淑賢館長開場,一方面表達國家圖書館推動國際漢學交流的努力,並期許中心能協助更多外籍學人運用臺灣各機構與本館豐富的研究資源,完成研究。
本場演講的主題「臺灣視角下的東亞能源史」,構想源自於陳教授2021年出版的Recharging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1882-1955。演講先從2017年的「八一五大停電」和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事件,帶出了臺灣能源系統的脆弱性。本次講座以歷史的角度,探討臺灣的能源安全,如何影響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和經貿關係。臺灣的能源安全架構與戰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二戰期間,資源委員會的技術官僚在日軍的威脅下,建立了戰時能源設施,並深刻地意識到穩定的電力供應是穩定政權的先決條件。1945年,這些技術官僚負責接管日本的電力設施,而有一部分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來到了臺灣。戰時經歷更促使大陸與臺灣的電力工業在1949年之後,採取國家主導的發展行徑。大陸和臺灣在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時,如何藉鑒歷史的經驗,向淨零碳排的目標邁進。最後陳教授分享三項以臺灣為出發點的研究能為「東亞和世界能源史」開拓地緣關係、電力系統建置、能源政治等視野。
本日演講出席聽眾相當踴躍,包括臺灣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王憲群副教授等人都親自出席,交流討論熱烈。
照片說明:曾淑賢館長(左)、陳穎佳教授、洪紹洋教授
系統號:
CCS-023795
漢學研究第41卷第4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第41卷第4期目次
時間:
2023年12月
內容簡介:
近年出土文獻研究專輯(主編:陳麗桂)
「近年出土文獻研究」專輯導言(陳麗桂)
戰國文字的諧聲繫聯方法(白右尹)
戰國楚簡「述(遂)」舊讀「墜」之文例再探(張宇衛)
「抑德」與「懿德」——從清華拾〈四告〉談起(季旭昇)
論清華簡《攝命》「伯攝」的身分及相關問題(蘇建洲)
由清華簡〈赤□之集湯之屋〉、〈尹至〉談〈女鳩〉、〈女房〉的亡佚(沈寶春)
伊尹良臣形象的建構及其意義——以清華簡的討論為核心(林啓屏)
《六韜》學派傾向與思想體系新詮——基於出土本與傳世本的綜合研究(張帆)
北大漢簡〈節〉的兵陰陽思想探析(高君和)
堪輿「八會」異說考辨——利用出土數術文獻及實物驗證傳世典籍之一例(張婷、程少軒)
書評
評 王永平,《信仰與習俗——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唐代道教》(何安平)
評 Wai-yee Li 李惠儀, 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Things: Litera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凌筱嶠)
評 游子安、志賀市子,《道妙鸞通─扶乩與香港社會》(劉文星)
系統號:
CCS-023826
漢學研究通訊第42卷第4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第42卷第4期目次
時間:
2023年11月
內容簡介:
丁邦新院士紀念專號
高松下——邦新師行誼小記 ⊙何大安、楊秀芳
敬悼當代中國語言學大師丁邦新院士——是經師,也是人師,豈止是語言學家 ⊙姚榮松
望風懷想,受業師丁邦新先生 ⊙林英津
聽老師話,從老師游——懷念丁邦新老師 ⊙陳忠敏
追憶丁邦新老師 ⊙郭必之
海石多情,溪光春寒——永懷恩師丁邦新院士 ⊙陳貴麟
研究綜述(Summary of Research)
二十一世紀以來北美明清文學專著漢譯現狀與趨勢述略 ⊙溫作鼎、周睿
新書評介(Book Review)
Maxim Korolkov, The Imperial Network in Ancient China: The Foundation of Sinitic Empire in Southern East Asia
Jimmy Yu, Reimagining Chan Buddhism: Sheng Yen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Dharma Drum Lineage of Chan
古勝隆一,《中国注疏講義 経書の巻》
會議報導(Conference Reports)
國內外學術會議
學界消息(News from Academia)
漢學研究中心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24年度訪問學人獲選名單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2024年受獎候選人名單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臺灣各大學漢學課程彙目——112學年度第1學期
研究機構及學校動態
系統號:
CCS-023807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標題: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編印發行之《漢學研究》,自即日起,投稿信箱改為chinesestudies@ncl.edu.tw,本刊係以中國文史哲研究為主體之國際性學報,園地公開,歡迎學界惠賜有符合本刊性質之學術鴻篇。
本刊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編輯費用、參與「補助期刊審查專書書稿」業務。
本刊收入:科技部「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CEPS(華藝)、TJFD(碩亞)、HyRead(凌網)、聯合百科、CLISA(漢珍)、EBSCO出版公司 History Abstracts with Full text。
系統號:
CCS-023808
《漢學研究通訊》專論徵稿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專論徵稿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通訊》創刊於1982年,每年出版四期。旨在報導臺灣地區漢學研究、教學、活動、資料等項訊息,並兼及中國大陸、海外地區各地漢學研究訊息,發行遍及海內外約50個國家及地區。
《漢學研究通訊》徵求專論文章,主題範圍如下:
(1)漢學相關學科研究成果綜述
(2)漢學研究新視野及計畫
(3)國際漢學機構介紹
(4)中外著名漢學家傳略、業績與貢獻
(5)學人訪談
「新書評介」專欄。歡迎對外國語文漢學相關近3年新書進行介紹且兼有評論的書評。文長以1,000-1,500 字為佳,歡迎投稿。
來稿均送請專家學者審查,經採用刊登,即按相關規定致贈稿酬。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投稿請寄送100-01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漢學研究通訊》編輯部,或寄電子郵件至:ccsnews@ncl.edu.tw。相關稿約及寫作格式詳見http://ccs.ncl.edu.tw/g0107/publish2.aspx
系統號:
CCS-02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