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文》第797期
標題:
《中國語文》第797期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國語文》月刊社
作者:
林晉士、康世統、張素貞、張鉅輝、林雯淑、梁雅英、金賢珠、解夢宇、許兆圻
報導者:
李威侃博士(《中國語文》月刊社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張素貞教授〈楊富閔「心靈小史」中的兩代母者形象〉,介紹楊富閔博士在2013年出版的《為阿嬤做儍事》、《我的媽媽欠栽培》這兩本書。文中探究書中兩代母者的生存情境,窺知臺南大內楊氏家族複雜多元的景況。延伸對這位臺灣囝仔、文壇新秀的楊富閔博士精采作品的肯定,並期盼他有更多創新繁富而完美的作品。
△本期張鉅輝與林雯淑二位老師〈AI的魔法:讓ChatGPT成為國語文教學的好幫手〉,以「和ChatGPT對話」、「讓ChatGPT成為國語文備課好幫手」、「使用ChatGPT,媒體識讀是重要能力」三節,簡述人工智慧(AI)ChatGPT技術,如何運用在教育領域,成為國語文教學的好幫手,提供國語文教學者參考。
△黃雅莉教授〈遺憾是一種美──談陸游生命中的沈園情結〉,從朋友游歷浙江紹興的沈園照片中,開啟陸游和唐琬的陳跡情愛故事,執著一份前塵與舊夢,則生命中就有一座精神沈園。
△陳勝彥老師〈《水滸傳》中《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中魯智深「赤條條」痛打周通用意新解〉,文中對魯智深「赤條條」痛打周通之內在意涵,提出新的解讀論點,分析頗有道理,可作為教授高中職選文資料。
△本期「論文園地」有梁雅英〈荀子與諸經──兼論荀子在經學史上的地位〉、金賢珠與解夢宇〈關漢卿雜劇所反映的蒙古文化〉、許兆圻〈司馬遷敘述視角下的〈鴻門宴〉〉等四位撰述之學術論文。「文創園地」刊登曾品珈、賴沂芸、楊宇棠、林如意、黃靖哲、張尹睿、陳鈺雯、蔡沛珊等八位同學的作品,其中優選三名為曾品珈、賴沂芸、楊宇棠。
系統號:
P-023458
鵝湖月刊總號581期
鵝湖月刊總號580期
國史館館刊第77期
漢學研究通訊第42卷第3期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第42卷第3期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通訊》第167期】
?研究綜述(Summary of Research)?
中國大陸學界近四年來泰州學派研究述評 ⊙魏彥紅、魏可音
日本的竹簡《文子》研究綜述 ⊙黃震軒
《華嚴金師子章》在俄羅斯的譯介與闡釋研究 ⊙鄭曉婷
?漢學人物(Scholars of Chinese Studies)?
學術父親的巨掌推手──感念兩岸戲曲領航者曾永義院士 ⊙李惠綿
懷朋園 憶往事 ⊙汪榮祖
?新書評介(Book Review)?
Wilt L. Idema, The Pitfalls of Piety for Married Women: Two Precious Scrolls of the Ming Dynasty
Rachel Silberstein, A Fashionable Century: Textile Artistry and Commerce in the Late Qing
佐籐仁史・菅野智博・大石茜・湯川真樹江・森巧・甲賀真廣編著,崩壊と復興の時代――戦後滿洲日本人日記集
?資料介紹(Introduction of Materials)?
「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發刊二百期──回顧與展望 ⊙洪俊豪
?會議報導(Conference Reports)?
國內外學術會議
?學界消息(News from Academia)?
漢學研究中心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臺灣漢學學位論文彙目—111年度
研究機構及學校動態
系統號:
P-023299
成大中文學報第81期
標題:
成大中文學報第81期
時間:
2023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論《群書治要》對《三國志》的筆削與取義(林盈翔)
游觀、惜生、抒懷:論宋詩「觀漁」意象之義蘊(顏智英)
臺灣「人間佛教」之承傳與開展——從證嚴法師是否為「印順學派」探討起(林建德)
越南文化流脈中的神農信仰(王氏紅、楊俊英)
興安省庯憲天后宮設立家族與數量考察〉(裴光雄)
Incarnation of the Real: Approach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Hong Kong Literary Magazine Fleurs des Lettres
(2006- )道成文字:香港文學雜誌《字花》(2006- )的
現實生成模式〉(曾繁裕)。
系統號:
P-023303
尋找自己的蔣中正:1948-1954日記解讀
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
標題:
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麥田出版
作者:
畢可思 著,葉品岑 譯
內容簡介:
英國人利用蒸汽動力來到亞洲,又如何利用商業開展全球企業版圖,甚至進入以天朝自居、又日漸衰敗的中國?本書追溯至一八一六年,擁有兩百年歷史的太古公司原只是利物浦一個規模不大的進出口公司,經歷了兩世紀以來,技術、社會、經濟的變動,最初從美洲進口染料、棉花和蘋果,現在則是領導食衣住行的集團,業務遍及全球,但主要的業務營運地集中在亞洲。從一八六六年起,它的命運與中國歷史的發展、香港糖業食品的經營方向、海上到空中的交通,緊密相連,也開拓了貨暢其流的全世界商業發展。
《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完整地記錄了太古集團的歷史、家族脈絡、商業策略、它的成就、困境,經歷了戰爭、革命,和波折不斷的全球經濟。這本傑出的企業剖析,不僅精闢解析,更結合各方面的歷史洞察:企業本身和所處的環境,近代中國、英國以及永遠迎頭趕上的全球化浪潮,所觸及的買辦、船東、東西方商人、革命家、海盜以及英國統治時期的香港企業高層。任何對全球貿易感興趣的人,必讀《太古集團與近代中國》,它提供了一段貼近近代生活的歷史,有助於理解當今亞洲的經濟企業形態。
系統號:
P-023198
那道陽光,不曾離開:密勒日巴本傳
標題:
那道陽光,不曾離開:密勒日巴本傳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鷲峰出版社
作者:
第三世大寶法王 著,羅卓仁謙 譯
內容簡介:
密勒日巴是藏傳佛教史中名聞遐邇的大師,其偉大事蹟不分教派地被廣爲流傳。本書以目前公認最完整、最原始的版本翻譯,也就是第三世大寶法王的《黑庫傳》,本版將歌與傳記融為一體,符合密勒弟子昂仁菩提王由第三人稱來描述密勒生平故事的筆觸。
密勒幼年時因父親早逝、曾受家族長輩欺凌,長大後奉母令學習咒術並殺害親族;然而復仇所犯下的重罪,令他深感後悔,毅然投入修行,即生覺悟。
如果回到那個年代、回到他修行的珠峰山洞前,你會看到一位瘦骨嶙峋、不停練拳的男子;他透過氣功鍛鍊,從內在燃起拙火。密宗認為,人的肉身中,自然存在著名為「軍荼利」或「昆達里尼」的陰性能量,其醒覺能夠讓人赤裸裸地看到本來面目。密勒,就是最偉大的哈達瑜伽原型、昆達里尼瑜伽原型的修煉者。
密勒透過山歌的古樸方式,即興地在每個場合分享他的修行方式,也就是他的生活觀。無論是善用譬喻,或是重視遠見、厭惡短視的生活態度,都值得我們從中看到對自己生命的啟發,發現那道陽光,不曾離開。
系統號:
P-023199
歐戰後美日兩國在華的對抗
標題:
歐戰後美日兩國在華的對抗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作者:
應俊豪 著
內容簡介:
民國論叢|總序
緒論
第一部 歐戰後美、日在華對抗論的時代背景
第一章 意識形態之爭與美、日在華矛盾論述
第二章 美、日在東亞的競爭與矛盾
第三章 美、日在華矛盾論述中的英國因素
第二部 從中、日之爭到美、日對抗
第四章 美國的「中國情結」
第五章 美國對日本在華野心的觀察
第六章 美國海軍對日本在山東活動的情蒐報告
第七章 中國知識分子「聯美制日」輿論宣傳策略及其影響
第八章 北洋外交官的「聯美制日」外交策略
第三部 輿論宣傳與歐戰後美、日在華對抗論
第九章 日本的反美輿論宣傳與美日互動
第十章 美國對日本輿論宣傳攻勢的認識與對策
第十一章 美系基督教會對於日本治理山東的陳述與宣傳
第十二章 美、日在華武裝衝突事件背後的輿論因素
第十三章 中國場景下的美、日戰爭論述
結論
參考書目
系統號:
P-023206
佳美的腳蹤:宋美齡與她的時代
標題:
佳美的腳蹤:宋美齡與她的時代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作者:
陳立文 編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八章三大段紀錄宋美齡一生佳美的腳蹤:
第一大段,從出生、成長、到求學,勾勒出少女宋美齡的各種面貌,以及她在中西文化間的反覆探索。
第二大段,從婚姻與報國開始,用「她的家」與「他的國」兩個參照面,記錄他們夫妻同心共負一軛,領導國家度過驚濤駭浪。也以極大篇幅描述宋美齡女士做為婦女領袖的獨特貢獻:她號召婦女承擔各項為國為民的工作,從推動「新生活運動」,到照顧遺族、保育難童、醫治病童、慰勞將士,捐建軍眷住宅等等。
第三大段,從「故國」到「寶島」,一樣生活兩種心境。這兩章以近距離側寫蔣中正與宋美齡來臺後的點點滴滴,以及夫妻間如樑上燕的歲歲年年。
系統號:
P-023207
發現峇峇娘惹:推動近代東南亞發展的神祕商業貴族
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
標題:
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黑體文化
作者:
川滿彰 著,黃昱翔 翻譯
內容簡介:
1945年的沖繩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最慘烈的戰役,美軍登陸沖繩後短短三個月間,奪走了20萬人的性命,其中逾12萬為沖繩縣民。在日本政府的強制動員下,沖繩未滿18歲的少年少女們紛紛被送上前線,協助日軍作戰、照顧傷患,甚至被賦予了護送天皇照片「御真影」到安全地點的機密任務。
在被稱之為「鐵之暴風」的無情炮火中,有的孩子轉瞬犧牲,有的孩子背上了炸彈後就一去不回,有的孩子搭乘的疏散船遭到擊沉,有的孩子被日軍強迫「集體自盡」,而有的則在逃難中見證父母親友的死亡,成了戰爭孤兒……。
本書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美軍和日軍的激烈交戰之外,屬於沖繩平民──特別是沖繩18歲以下的孩童所經歷的沖繩戰。作者川滿彰從琉球王國遭到日本吞併談起,進而談到日本政府對沖繩孩童施行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乃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沖繩的少年少女們被徵召為士兵及護士、加入學徒隊,走上戰場的恐怖經歷,書中都有寫實而細緻的描寫。沖繩戰是沖繩人不曾淡忘的歷史記憶,經由本書,我們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沖繩的過去,也可以進一步體認沖繩人對戰爭的警醒和反思。
系統號:
P-023240
乾隆的百寶箱: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
標題:
乾隆的百寶箱: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八旗文化
作者:
賴惠敏 著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賴惠敏教授,以清代商貿史為研究專長的賴教授把研究重點放在引領時尚的幕後,特別利用內務府檔案及其他文獻資料,經過綿密的統計和分析,呈現出清代皇室的「數字化管理」之思維和能力,輔以故宮典藏文物圖為對照,分章闡述各類清宮寶藏與工藝技術間的關連,描述和分析了乾隆時代清宮廷的美學、時尚和技術。
尤其是乾隆皇帝所引導的「時尚」生活在書中體現為毛皮、冠服、紡織品、珊瑚、金銀器、佛寺鍍金器物和金屬祭器等物品的商貿數據時,所用的材料分別為何、以及為何要引進技術、又是如何引進並進行精細而科學的工藝管理,更能使讀者深刻理解本書結合貿易分析與歷史研究的學術價值。
系統號:
P-023241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
標題: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葉高華 著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高山原住民從「現地保留」到「下山種稻」的轉折過程,並透過41張精細的地圖與社會網絡圖,說明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如何在移住過程中被打散重組。全書立基於事件時間性,闡明歷史的路徑依賴、時間異質因果、全局偶連性等特性,並駁斥「強制下山乃歷史進程之必然」與「統治者為了分化原住民而推動移住」這兩種常見解釋。本書附錄的「原社沿革表」完整考訂1931年526個原社後來九十年之沿革,並銜接至當代部落;「部落索引表」則可從當代部落查詢其源頭的舊社。此二表也是今後相關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料。
系統號:
P-023248
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標題:
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作者:
李碩 著
內容簡介:
讀者通常透過小說、演義等文學作品獲得對古代戰爭的想像,但這些場景都不過是虛構幻想,與實際情况相去甚遠。本書整理各種史料,從散落各處的戰爭敘述中尋找線索,並結合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深入探究冷兵器戰爭的打法,詳細闡述不同兵種的特點和戰術演變,同時糾正史書和古籍的缺失。通過描繪魏晋南北朝各場戰役的細節,描述血與劍的紛爭亂世,揭示六朝更迭的真相,為讀者呈現了豐富、生動的歷史原貌。
此外,本書還論述了騎兵和步兵的作戰模式和戰術演變,詳細討論了戰爭中地理、季節、財政等因素對戰事産生的影響。通過一部軍事史的寫作,本書也系統補充了正史和古籍未詳述之處,進一步詮釋了魏晋南北朝的歷史進程。
系統號:
P-023251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觀看王維的十九種方式
標題:
觀看王維的十九種方式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大家出版社
作者:
Eliot Weinberger 著,陳榮彬 翻譯
內容簡介:
翻譯是種精神修練,靠的是譯者自我消解。有此掛心,譯者才能對文本保持絕對的謙遜態度,否則若譯者堅持自行發聲,原作的言語便易遭掩蓋。
但是此種消融並非易事,譯者永遠會先是讀者。翻譯正如閱讀,都經歷接收、揀選、判讀、再想像的流程,而這一切都需要積極涉入。因此,譯者的觀點不可能不滲入譯文之中,他們選擇了什麼取徑、把什麼因子排在優先位置,都隱含了譯者對於文本的詩學鑑賞觀點與感性的探查。因此王維的〈鹿柴〉便成了探討翻譯藝術的絕佳典範,這首詩無我無他、無時間、無主題,每位譯者因自身知識的背景架構不同,詮釋時自我顯露的程度與欲強調的重心亦大相逕庭。
系統號:
P-023258
中國刑罰
標題:
中國刑罰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暖暖書屋
作者:
George Henry Mason 著,盧依依 翻譯
內容簡介:
十六世紀以降,全球地理大發現情況下,激勵了西方冒險家、傳教士、旅遊家、商人,以及軍人前仆後繼地跑遍全球各角落。這些人把聞見所及的新物事傳回各自母國,將全球各地的知識蒐集齊全,並匯聚於西方公私圖書館。英國軍官梅森於十八世紀末來到中國,在清朝「一口通商」的限制下,生活侷促於廣州一隅,對於初接觸到中國這個異國所展示的奇風異俗,像當時一般西方人一樣,極盡蒐奇獵怪的眼光。
當時攝影技術尚未發明,西方水手萬里迢迢來到遠東,為了與家人報平安,廣州城郊出現專業畫師替外國人畫肖像的行業,也應買家需求,繪製風景和風俗畫作,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物。對於亟欲瞭解中國並想打開通商管道的西方人來說,這些異國畫作,也成為西方瞭解、蒐羅和掌握中國物事和知識的一環。
梅森將他向外銷畫家購買的二十二幅「中國刑罰」畫作,包括:杖刑、擰耳、懸吊、拶指、枷刑、流放、絞刑、斬首等,製成銅版畫並配上文字說明,於一八○一年在倫敦出版,當時引發頗大反響。後來分別在一八○四年、一八○八年、一八二二年和一八三○年,譯為其他語言出版或重印發行。這些活生生發生在日常生活層面,但中國史籍通常不載的珍貴史料,構成極具衝擊性的文化視覺效果。
系統號:
P-023279
戲曲三思:誤讀.後設.跨文化
標題:
戲曲三思:誤讀.後設.跨文化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臺灣師大學出版社
作者:
陳芳
內容簡介:
導 論
*上 篇*
壹、創造性誤讀:凝視清代「葬花」戲
附表:現存清代古典「葬花」戲一覽
貳、誤讀作為寫作策略:論當代崑劇《紅樓夢》
*中 篇*
參、表演自覺.自我指涉.感知接受:宋元戲曲的「後設」展現
肆、「後設」戲中戲:明清古典戲曲的自覺建構
附圖:馬佶人《荷花蕩》演出「戲中戲」《連環記》
伍、「看見自己」:當代臺灣戲曲的戲中戲
*下 篇*
陸、詮釋.感知.道地:三問「莎戲曲」
柒、能或不能?──「莎能樂」的雙重變形
餘言:從「莎能樂」觀照「莎戲曲」
附圖:能舞台立體圖
捌、日本化「莎新劇」:管窺栗田芳宏能樂堂莎士比亞系列
附表:栗田芳宏能樂堂莎士比亞系列簡表
餘 論:想像戲曲的未來
引用書目
系統號:
P-023177
中國斯坦:不經意創造的中亞帝國
標題:
中國斯坦:不經意創造的中亞帝國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麥田出版
作者:
Raffaello Pantucci、Alexandros Petersen 著,高紫文 翻譯
內容簡介:
在《中國斯坦》這本書裡,兩位廣受讚揚的外交政策專家記述他們遊歷中亞的旅行,關注中亞地區的最新發展,談論中國正在擴張的影響力。他們訪問絲綢之路市集裡的中國商人,翻越偏遠險峻的山區隘口。他們同情阿富汗考古學家,必須負責保全擁有數百年歷史的佛教古蹟,防止古蹟在採礦工程中遭到破壞殆盡。他們訪問滿懷熱血學習漢文的中亞年輕人,同時造訪中亞五國的首都,訪問官員、聽官員訴說他們親眼見證北京日益改變中亞地區。其故事和經歷,闡明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倡議如何在中亞當地推動,以及如何影響住在這個中國「不經意創造的中亞帝國」裡裡外外的人們。
系統號:
P-023190
印度教神廟建築與其簡史:意義與型式
標題:
印度教神廟建築與其簡史:意義與型式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南天書局
作者:
George Michell 著,黃蘭翔 譯註
內容簡介:
本書從印度教文明起源說起,指出無數神祉的意義與其在現實人生世界裡的信仰角色,神廟建設與人世間的王室、社會、營造的工匠體系、社會經濟生活的密切關係。對神廟所在位置、造型、空間特質與抽象聖山的象徵,也指出印度神廟雕塑自山岡、洞穴整體結合的特殊性。亦有「五座拉塔」(Pancha Rathas)原初神廟說明南北印度神廟造型多樣化之起源。 鋪設於本書最底層者為包括南亞與東南亞之「亞洲印度文化圈」概念,述及的時間從古代到當今現代的印度教信仰。本書深入淺出,舉出眾多的實際案例,圖文並茂的文章,讓本書成為理解印度教文明之入門最適書籍之一。
系統號:
P-023191
華嚴鏡映哲學——《華嚴經》覺悟經驗的詮釋與開展
中國縱橫:漢學巨擘史景遷的歷史與文化探索
標題:
中國縱橫:漢學巨擘史景遷的歷史與文化探索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鄭毓瑜、郭哲佑 著
內容簡介:
楊牧(1940-2020)是國際著名的現代漢語詩人,也是一位長年在北美課堂講授《詩經》、《楚辭》與唐詩的漢學教授。在研究與創作之間,以及在古典文學與新詩文之間,楊牧以豐美的學養與才情,從容兩端且成果斐然。本書透過深入的議題論述與具體的詩作賞析,呈現楊牧作品的廣袤與精深;作者群同時具有詩人與研究者的雙重身分,在詩學與詩藝的視角轉換之下與楊牧的作品對話,也顯露了新一代學院詩人的繼承與開拓。
本書第一部分,藉由長篇專文和一篇代序,採用不同的視角觀點,立定議題,多方面、多層次的剖析楊牧作品,討論楊牧的創作歷程、古典元素、體制承轉、內在結構、歷史情結與生命關懷。本書第二部分,則對楊牧作品進行大規模的單篇賞析,透過「情詩」、「生命思索」、「人文歷史」、「社會關懷」這四個範疇,展現楊牧的詩思與詩藝,引領讀者進入楊牧詩作深邃而迷人的世界。
系統號:
P-023194
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思想
標題:
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思想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
Joseph R. Levenson 著,盛韻 翻譯
內容簡介:
《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思想》是美國歷史學家約瑟夫.列文森的第一部專著,從「變形記」、「美麗新世界」、「追憶似水年華」三階段追索中國近代知識人梁啟超的思想嬗變,探求他身處歷史和價值撕裂的煎熬之中,如何從傳統突圍、擁抱進步主義和現代西方,卻又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主動走向不合時宜,「一夫當關把守舊中國的疆土」。作者的視野並不限於思想者個體,而是以歷史與個人的交互作用貫穿全書,通過梁氏思想中種種「必然的前後矛盾」和「理性上的不完美」,不斷反觀歷史,揭示近代中國思想史鮮麗複雜的面貌及其變化的本質。
系統號:
P-023221
臺灣民族性百談
標題:
臺灣民族性百談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大家出版社
作者:
山根勇藏 著,廖怡錚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山根勇藏在1897年就來臺擔任教職,而後在警務局繼續從事教育工作,試圖讓第一線接觸臺灣人的警察更了解臺灣民情,以利執行勤務。
有感於民族性相關論述貧乏,山根發憤著述,廣為蒐集資料,並結合自身經驗,寫成了《臺灣民族性百談》,於1930年出版。書中共一百篇評述,題材寬廣,包括臺灣人髒話的分析、臺灣人的金錢觀、臺灣人對蘭花的偏愛、廣東人和福建人的比較等等。取材對象有作者和臺灣人士的交流經驗、至各地參訪的見聞,以及報紙的新聞報導。從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到臺日比較,包羅萬象地描繪了百年前的臺灣眾生相,並且直言無諱地加以評論。行文輕鬆,不時點綴反諷和嘲弄,讀來有如親見作者在面前談笑風生。
看見作者一些超級政治不正確的發言,例如臺灣人有盲從群眾運動的天分、農民組合有女學生加入是想藉此吸引年輕男性等,你或許想反駁「臺灣人才不是這樣!」卻不得不承認作者的文筆著實令人發噱。看見作者批評臺灣人使用道路完全不顧他人、邀請函上的時間僅供參考,你或許會嘆息「臺灣人還是這樣!」或許一百年終究不夠久,原來我們離1930年並不太遠。
系統號:
P-023259
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
標題:
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天下文化
作者:
Rana Mitter 著,劉維人、廖珮杏、盧靜 翻譯
內容簡介:
中國領導人曾試圖忽略和二戰有關的集體記憶,但現在他們開始慶祝「抗戰勝利」,不僅運用二戰敘事來形塑民族主義,更用來強化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主張。
過往,中國政府限制對日戰爭的公開討論,將其視為一段屈辱的受害經歷,但隨著中國日漸強大,這場戰爭的意義也在改變中。中國不再只是單純的受害者,而是在困境中逆勢而起,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守護世界安全的重要盟友。
2015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大閱兵,說是為了紀念二戰在亞洲結束70週年,人們卻強烈感受到這不是在向舊中國告別,而是在見證新中國的崛起。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全國性的大型活動,公開紀念中國在二戰中的角色。此後,中國對抗戰集體記憶的態度,產生了重大轉變,官方的歷史論述衍生許多新觀點。中國重新塑造了中日戰爭的集體記憶,為爭取國際地位建構道德敘事,並增強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系統號:
P-023280
多元與正義的社會:漢語基督教倫理的詮釋
植民地「公娼制」に帝国の性政治をみる:釜山から上海まで
野蛮な文明:近代上海の通俗メディアと社会小説
標題:
野蛮な文明:近代上海の通俗メディアと社会小説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東京:中国文庫
作者:
神谷まり子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社会小説とはなにか
Ⅰ メディアと作家
第一章 職業作家の誕生―李涵秋『広陵潮』
第二章 都市訪問者の上海遊興物語『海上繁華夢』
第三章 海上説夢人『歇浦潮』―革命の「事実」と「虚構」
第四章 包天笑『上海春秋』―上海人の物語
Ⅱ 女性像―ジェンダーとセクシャリティ
第五章 『九尾亀』から『九尾亀続集』へ―ミソジニーの女性像と近代中国の男性性
第六章 『中国黒幕大観』の女性像―悪のヒロインたち
第七章 「野蛮」な「文明」―社会小説に描かれる文明結婚
第八章 自動車に乗る女―『新歇浦潮』に描かれる「自由」
おわりに―辮髪を半分切り落とす
系統號:
P-023193
中国殷代の青銅器と酒
標題:
中国殷代の青銅器と酒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東京:風響社
作者:
內田純子 著
內容簡介:
はじめに
1 殷代とは
2 殷代という時代
3 青銅酒器の種類の増加や盛衰の謎
一 中国初期王朝期の青銅器の展開
1 最初の青銅容器とその用途、温酒の謎
2 青銅器の製作方法
二 醴(れい)の儀礼
1 文献からみた三種の酒
2 醴の儀礼と酒
3 醴の儀礼に不可欠な紋様――饕餮紋
三 酒と卣(ゆう)の発展
1 酒(清酒)を入れる容器「卣」
2 卣を中心とした酒器へ
四 酒の種類の変化と社会の変化
1 殷墟二期からの酒器の変化
2 殷代の社会の変化
3 古代酒の科学分析による原材料の同定
4 醴の起源と米どころの衰退
5 殷墟二期の江南文化の衰退
おわりに
注・参考文献
あとがき
系統號:
P-023195
新続忠臣図 倭乱後朝鮮における理想的忠の群像
標題:
新続忠臣図 倭乱後朝鮮における理想的忠の群像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東京:風響社
作者:
金子祐樹 著
內容簡介:
凡例
はじめに
一 「新続忠臣図」とその背景――〈行実図〉・倭乱・朝鮮王
1 「新続忠臣図」とは
2 〈行実図〉の出現とその背景
3 〈行実図〉の展開と旌表政策
4 『東国新続三綱行実図』における「新続忠臣図」
5 壬辰丁酉倭乱と宣祖
6 壬辰丁酉倭乱と光海君
二 倭乱以前の忠臣たち――朝鮮三国・高麗・倭乱前朝鮮国
1 朝鮮三国の忠臣たち――新羅・百済・高句麗
2 高麗の忠臣たち
3 倭乱前朝鮮国の忠臣たち
三 倭乱の忠臣たち――壬辰倭乱と丁酉倭乱
1 壬辰倭乱の忠臣たち
2 丁酉倭乱の忠臣たち
おわりに
注・参考文献
倭乱関係地図
新続忠臣図記事による関連年表
あとがき
系統號:
P-023208
韓国朝鮮の文化と社会
標題:
韓国朝鮮の文化と社会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東京:風響社
作者:
韓国・朝鮮文化研究会 編
內容簡介:
特集=〈巫俗(シャーマニズム)〉〈迷信〉再考
特集「〈巫俗(シャーマニズム)〉〈迷信〉再考」趣旨(川瀬貴也)
特集論文
韓国キリスト教の巫俗性再考――言説の変遷史と類型論的考察を中心に(古田富建)
巫俗は宗教か、「宗教ではない宗教」か――韓国巫俗言説における「宗教」概念との関連を中心に(新里喜宣)
近代朝鮮文学と「迷信」――啓蒙と生の原動力(影本 剛)
一般論文
都市に村をつくる――戦後京都マエブケの朝鮮人の生活と狡知(呉 仲元)
ひろば/マダン
全北大学校米・生・文明研究所(林慶澤〈本田洋訳〉)
展評
「在日朝鮮人美術史に見る美術教育者たちの足跡」展と「朴民宜の絵と尹正淑の詩」展(古川美佳)
エッセイ
韓国映像資料院韓国映画博物館を訪ねて(辻 大和)
「占い」体験記──光州無等山(광주 무등산)付近にて(宮内彩希)
系統號:
P-023209
現代中国人に日本はどう「イメージ」されるか
標題:
現代中国人に日本はどう「イメージ」されるか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東京:ひつじ書房
作者:
江暉 著
內容簡介:
まえがき
序章 国民視点からの「日中関係論」が可能か
第I部 「日本イメージ」研究の現実的・学問的要請
第1章 日中関係史の文脈における日本認識
第2章 「日本イメージ」研究の学問的追究
第II部 「日本イメージ」の実態
第3章 「日本国イメージ」の構造
第4章 「日本人イメージ」の構造
第Ⅲ部 「日本イメージ」の規定要因
第5章 内的心理要素の影響
第6章 外的情報源の影響
終章 構造的・総合的に見る「日本イメージ」
補論1 歴史書物に見る近代前の日本観
中国正史に記された「日本」
明清時代における日本研究の興起
清末の日本遊学ブーム
補論2 中国映画における「日本軍人像」の変遷
50~70年代―非対等な対立関係に置かれる「日本鬼子」
80年代―戦争相手「日本軍」集団の登場
90年代―軍国主義者による侵略
2000年以降―日本軍集団内部の対立
中国政府の対日政策の大原則―「軍民二分論」
紆余曲折の日中関係
中国映画界の動き―「脱演劇」
補論3 「日本女性像」形成の原点
特徴一:際立つ「女性美」
特徴二:「剛柔兼備」の女性らしさ
特徴三:悲惨な運命
伝統的日本女性観の影響
託された「日中友好」の夢
選ばれた「被害者」
系統號:
P-023253
緊迫化する台湾海峡情勢 台湾の動向2019~2021年
標題:
緊迫化する台湾海峡情勢 台湾の動向2019~2021年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東京:東信堂
作者:
門間理良 著
內容簡介:
近年、中国・習近平政権が台湾統一に向けて、台湾への政治的・軍事的・経済的圧力を高めていることで、アメリカを中心とする西側諸国との対峙が明確化し、我が日本も台湾有事に巻き込まれる危機に直面している。本書は、2019-2021年までの台湾情勢を、中台関係・内政・外交・軍事・日台関係に分けて時系列的に記述・分析し、台湾海峡危機の事態推移を詳細に解説。さらに、序章・終章で前後の機関の動向も概観するとともに、台湾と諸外国関係に関するコラムにより、錯綜する台湾問題への俯瞰的な理解を提供した、有事回避のための台湾と日本のこれからを示唆する力作。
系統號:
P-023254
現代中国の精神史的考察 繁栄のなかの危機
標題:
現代中国の精神史的考察 繁栄のなかの危機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東京:白水社
作者:
栄剣 著,阿古智子等 合譯
內容簡介:
序
自序
I 「重慶モデル」批判
第一章 重慶に馳せ参じる学者たち
第二章 「重慶モデル」は左右の争いを超えることができるか
第三章 強者政治と権威主義政治
第四章 重慶の神話化と脱神話化
II 時務評論
第五章 中国の国家主義はこの先どこまで進むことができるか
第六章 新民主主義への回帰は可能か
第七章 「ポスト紅」の憂患意識と経路依存
第八章 憲政と中国共産党の政治的合法性の再建
第九章 中国共産党のアキレス腱
III 社会批判
第十章 中国における道徳の困難
第十一章 革命家の勝利は何を意味するのか
第十二章 汪暉と「ハイデガーの時」
第十三章 特異な時代における道徳的事件と道徳的実践者
補章 日中関係三論──東京大学での講演
監訳者あとがき/訳者略歴
系統號:
P-023174
隋――「流星王朝」の光芒
江戸の知をよむ 古典中国からの離脱と近代日本の始まり
中国古典文学の存亡
標題:
中国古典文学の存亡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東京:臨川書店
作者:
川和康三 著
內容簡介:
Ⅰ
中国古典文学の存亡/中国における古典/読むということ/「もの」と「こと」を越えて/東と西/十代の読書―併せて齋藤謙三先生のこと/中国の詩/こんな研究、あったらいいな/「長恨歌」遍歴
Ⅱ
杜甫のまわりのちいさな生き物たち/詩と世界―表現者=杜甫を中心に/日本の文学と中国の文学/山上憶良と中国の詩/詩人の旧居/鈴木虎雄『中国戦乱詩』学術文庫まえがき/小川環樹『唐詩概説』解説
Ⅲ
中秋節の文旦―台湾に暮らす(一)/重層する風景―台湾に暮らす(二)/重層する言葉―台湾に暮らす(三)/南の島の涼み台
Ⅳ
柯慶明さんの思い出/古と今、そして東と西―柯慶明を語る/最初の先生/芳賀紀雄さんを悼む
Ⅴ
〔インタビュー〕道 標(インタビュアー 赤井益久)
初出一覧/あとがき―いくらか長めの
系統號:
P-023196
鉄道と戦争 泰緬鉄道の犠牲と責任
標題:
鉄道と戦争 泰緬鉄道の犠牲と責任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東京:明石書店
作者:
内海愛子、ガバン・マコーマック、ハンク・ネルソン 合編
內容簡介:
序 キャンベラへの道
第Ⅰ部 戦争犯罪と責任
第1章 戦争責任を考える――オーストラリア裁判で明らかになったこと[ガバン・マコーマック]
第2章 日本は捕虜をどのように管理したのか[内海愛子]
第3章 動員されたアジア人労働者[村井吉敬]
第Ⅱ部 歴史と回想をとおして戦争を考える
第4章 記憶の中の泰緬鉄道[トム・モリス]
第5章 ぞうと人間と[ヒュー・クラーク]
第6章 鉄道との接点[ディック・ギルマン]
第7章 囚われの旅[トム・ユレーン]
第8章 一九四六年と一九九一年[サー・エドワード・ダンロップ]
第9章 加害者の一員として――朝鮮人元監視員の報告[李鶴来]
第Ⅲ部 個人の体験から国民的歴史へ
第10章 泰緬鉄道考――一人ひとりの人生から国民的歴史へ[ハンク・ネルソン]
史料1 鉄道におけるオーストラリア部隊
資料2 戦争捕虜の死亡率比較
第11章 泰緬鉄道の朝鮮人軍属[内海愛子]
第12章 チャンギ未決拘留の体験――『私の手記』から[李鶴来]
第13章 捕虜たちの賠償請求――今後の課題[デイビッド・バレット]
第14章 歴史から何を学ぶのか[ガバン・マコーマック、ハンク・ネルソン]
第Ⅳ部 戦争と責任
第15章 「責任」の解明――鉄道隊の視点から[奥田豊己、内海愛子]
第16章 泰緬鉄道で交錯した人生[ガバン・マコーマック]
資料・泰緬鉄道
参考文献
系統號:
P-023262
上海ブギウギ1945 服部良一の冒険
命の嘆願書──モンゴル・シベリア抑留日本人の知られざる物語を追って
Taiwan Lives:A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標題:
Taiwan Lives:A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時間:
February, 2024
出版單位: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作者:
Niki J. P. Alsford
內容簡介:
From a cradle of Austronesian expansion to the dynamic economic powerhouse and successful democracy it is today, Taiwan is layered in colonial histories. In Taiwan Lives, Niki J. P. Alsford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island nation’s rich and complex past, told through the life stories of those who have lived it.
A merchant, an exile, an activist, a pop star, a doctor, and a president are just some of the twenty-four individuals whose lives populate this people's history of Taiwan. Ranging across time, social strata, ethnicity, and political alliance, these tales offer snapshots of historical eras and illustrate the interwoven fabric of colonialism. Chapters can be read in sequence or individually. With clear and accessible prose, Taiwan Lives is ideal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 use.
系統號:
P-023223
Glorious Qing: Decorative Arts in China, 1644-1911
標題:
Glorious Qing: Decorative Arts in China, 1644-1911
時間:
February, 2024
出版單位: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作者:
Claudia Brown
內容簡介:
With over 250 color illustrations, this companion volume to Claudia Brown's Great Qing: Painting in China, 1644–1911 covers an array of superbly crafted objects of art produced during China's last dynasty. It features ceramics, metalwork, textiles, lacquer, glass, jade, and works of bamboo selected from collection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China, and Taiwan. Art historian Brown probes the materials, motiv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kills of Qing period artists, along with trends in art patronage and collecting. She considers objects of private patronage, including snuff bottles and instruments for the scholar's desk, alongside imperial commissions, palace furnishings, and pieces made for export in the flourishing East-West trade market. Moving chronologically from one emperor's reign to the next, Glorious Qing offer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Qing decorative arts that will delight experts and novices alike, from collectors to students of art history.
系統號:
P-023226
Copper Coins and the Emperor's Wallet: The Role of Currency in Ming China
標題:
Copper Coins and the Emperor's Wallet: The Role of Currency in Ming China
時間:
January, 2024
出版單位:
Leiden: Brill
作者:
Sui-Wai Cheung
內容簡介:
List of Figures, Tables, and Maps
Ming Dynasty Emperors
Ming Weights and Measures
Introduction: Currency and Taxation in Ming China, 1368–1644
1 How Precious Is a Precious Note? State Currency in the Early Ming, 1368–1435
2 From Illegal to Official: Copper and Silver, 1400–1487
3 Household Registration, Foreign Trade, and the Emperor’s Table, 1444–1566
4 Coins for the Government, 1567–1644
5 Conclusion: Small Change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in Ming China
Works Cited
Glossary
Index
系統號:
P-023154
Confucian Iconoclasm: Textual Authority, Modern Confucianism, and the Politics of Antitradition in Republican China
標題:
Confucian Iconoclasm: Textual Authority, Modern Confucianism, and the Politics of Antitradition in Republican China
時間:
December, 2023
出版單位:
New York: SUNY Press
作者:
Philippe Major
內容簡介:
Confucian Iconoclasm proposes a novel account of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onfucian philosophy in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 challenging the historiographical paradigm that modern (or New) Confucianism sought to preserve traditions against the iconoclasm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rough close textual analyses of Liang Shuming'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Their Philosophies (1921) and Xiong Shili's New Treatise on the Uniqueness of Consciousness (1932), Philippe Major argues that the most successful modern Confucian texts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were nearly as iconoclastic as the most radical of May Fourth intellectuals. Questioning the strict dichotomy between radicalism and conservatism that underscores most historical accounts of the period, Major shows that May Fourth and Confucian iconoclasts were engaged in a politics of antitradition aimed at the monopo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commodities associated with universality, autonomy, and liberty. Understood as a counter-hegemonic strategy, Confucian iconoclasm emerges as an alternative iconoclastic project to that of May Fourth.
系統號:
P-023167
Borderland Dreams: The Transnational Lives of Korean Chinese Workers
標題:
Borderland Dreams: The Transnational Lives of Korean Chinese Workers
時間:
November, 2023
出版單位: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June Hee Kwon
內容簡介:
Acknowledgments
Introduction. Winds of Migration
Part I: The Rising Korean Dream
1. Ethnic Borderland
2. The Un/Welcoming Homeland
Part II: Dreams in Flux
3. Rhythms of “Free” Movement
4. The Work of Waiting
Part III: Dreaming Anew
5. The Leaving and the Living
6. Break the Cycle!
Conclusion. The Afterlife of the Korean Dream
Notes
References
Index
系統號:
P-023107
Island X: Taiwanese Student Migrants, Campus Spies, and Cold War Activism
標題:
Island X: Taiwanese Student Migrants, Campus Spies, and Cold War Activism
時間:
November, 2023
出版單位: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作者:
Wendy Cheng
內容簡介:
Island X delves into the compelling political lives of Taiwanese migrants who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as students from the 1960s through the 1980s. Often depicted as compliant model minorities, many were in fact deeply political, shaped by Taiwan's colonial history and influenced by the global social movements of their times. As activists, they fought to make Taiwanese people visible as subjects of injustice and deserving of self-determination.
Under the distorting shadows of Cold War geopolitics, the Kuomintang regime and collaborators across US campuses attempted to control Taiwanese in the diaspora through extralegal surveillance and violence, including harassment, blacklisting, imprisonment, and even murder.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student activists and extensive archival research, Wendy Cheng documents how Taiwanese Americans developed tight-knit social networks as infrastructures for identity formation, 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and anticolonial activism. They fought for Taiwanese independence, opposed state persecution and oppression, and participated in global political movement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historical memory and Cold War circuits of power, Island X is a testament to the lives and advocacy of a generation of Taiwanese American activists.
系統號:
P-023222
Phenomenological Reflections on Mindfulness in the Buddhist Tradition
標題:
Phenomenological Reflections on Mindfulness in the Buddhist Tradition
時間:
November, 2023
出版單位:
London: Routledge
作者:
Erol Čopelj
內容簡介:
This book offers an original phenomenological description of mindfulness and related phenomena, such as concentration (samādhi) and the practice of insight (vipassanā). It demonstrates that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has the power to reanimate ancient Buddhist texts, giving new life to the phenomena at which those texts point.
Beginning with descriptions of how mindfulness is encountered in everyday, pre-philosophical life, the book moves on to an analysis of how the Pali Nikāyas of Theravada Buddhism define mindfulness and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it. It then offers a critique of the contemporary attempts to explain mindfulness as a kind of attentio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mindfulness is not attention, nor can it be understood as a mere modification of the attentive process. Rather, becoming mindful involves a radical shift in perspectiv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account, being mindful is the feeling of being tuned-in to the open horizon, which is contrasted with Edmund Husserl’s transcendental horizon. The book also elucid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mindfulness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epoché, which reveals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practice of phenomenology itself.
系統號:
P-0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