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曾冠傑:口述歷史與地方文史:萬華經驗的分享

【演講】曾冠傑:口述歷史與地方文史:萬華經驗的分享

標題:

【演講】曾冠傑:口述歷史與地方文史:萬華經驗的分享

時間:

2023年11月1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臺北大學三峽校區人文學院4F09(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國科會歷史研究人才培育計畫史料與史學方法系列演講

主講人:

曾冠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組組員)

聯絡人:

02-86741111#66805~66809

系統號:

A-023232

【演講】丁亮:《老子》「無名」——欲望與自我的符號解讀

標題:

【演講】丁亮:《老子》「無名」——欲望與自我的符號解讀

時間:

2023年11月1日(週三)15:3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丁亮(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中文系第411次學術討論會】
主持人:徐富昌(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討論人:蔡振豐(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23308

【演講】李訓詳: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與道家史觀

【演講】李訓詳: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與道家史觀

標題:

【演講】李訓詳: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與道家史觀

時間:

2023年11月2日(週四)12:10-13:00

地點: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11F01國際會議廳(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李訓詳(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23244

【演講】蔡儀儂:黨員身分、超音波與一胎化政策:中國農村的性別失衡

標題:

【演講】蔡儀儂:黨員身分、超音波與一胎化政策:中國農村的性別失衡

時間:

2023年11月2日(週四)14:0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五樓會議室A+線上並行(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政治所

主講人:

蔡儀儂(中研院政治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採實體與視訊方式並行。報名請洽:黃雅惠小姐ahui@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3304

【演講】歐素瑛:四六事件案外案——臺電總經理劉晉鈺和他的兒子們

標題:

【演講】歐素瑛:四六事件案外案——臺電總經理劉晉鈺和他的兒子們

時間:

2023年11月2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歐素瑛(國史館修纂處處長)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接連爆發許多政治案件,連國營事業高層亦不例外。臺電公司總經理劉晉鈺案係保密局由中共省工委書記蔡孝乾的自白中找到線索,進而羅織成案。蔡孝乾指劉晉鈺的3個兒子是共產黨,均於四六事件後離臺,並託蔡傳一家書給劉晉鈺,要他保全電廠,為解放臺灣作準備。劉因而被以「包庇叛徒」、「為敵人作間謀」罪,判處兩個死刑,於1950年7月被槍決,顯然是受到兒子的牽連,也是受四六事件衝擊的案外案。 本演講擬以劉案為例,探究該案如何被「發現」、劉家3兄弟來臺後之行動,以及情治單位如何羅織成案、屈打成招、判決上呈後蔣介石的態度及最後結果等,藉期對戰後1950年代國營事業中所爆發的政治案件有更多的認識、瞭解,並釐清歷史真相。

系統號:

A-023214

【演講會】Mark Siderits, Jan Westerhoff:Leading Voices in Buddhist and Analytic Metaphysics

【演講會】Mark Siderits, Jan Westerhoff:Leading Voices in Buddhist and Analytic Metaphysics

標題:

【演講會】Mark Siderits, Jan Westerhoff:Leading Voices in Buddhist and Analytic Metaphysics

時間:

2023年11月2日(週四)14:00-16:10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卓越大樓1樓名人堂演講廳(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議程與演講摘要:
14:00-15:00
Speaker: Mark Siderits (Professor Emeritu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Title: Buddhist Non-self and Mereological Nihilism

15:10-16:10
Speaker: Jan Westerhoff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Oxford)
Title: Three main arguments for the idea of 'mind-only' (cittamātra) in the Yogācāra school

在當今的歐美佛教哲學圈,如何精準地將擁有千年淵源的佛教哲學,以當代哲學的語言重新詮釋,並與現代思潮進行深入對話,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風潮。有鑑於此,臺大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隆重邀請了兩位跨界且在佛教哲學與分析哲學領域都有卓越貢獻的學者,以兩場視野開闊的專題演講為我們展示這種前沿發展的範例。

Mark Siderits教授將探討佛教中的「無我論」,並從此論述中拓展到物質的層面。他將鋪陳如何通過分體論的虛無主義(mereological nihilism)來說明,從物質角度看來,所謂由更細微單元組成的整體在實際上並不存在。而Jan Westerhoff教授則會帶領我們深入唯識學派有關「一切唯識」的核心思想,詳細回顧世親、陳那和法稱等大師的論證,並重新審視這些論證是否足以支撐唯識學的核心主張。

系統號:

A-023293

【演講】François Gipouloux:The impossible advent of capital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6th-19th century

標題:

【演講】François Gipouloux:The impossible advent of capital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6th-19th century

時間:

2023年11月3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François Gipouloux(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榮休名譽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英語進行

A commercial revolution occurred twice in China's long history, under the Song in the 12th century and at the end of the Ming period in the mid-16th century. Why was it unable to bear fruit? What were the factors that inhibite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like the one in Europe, or even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like the one in Tokugawa Japan? We see rich merchants appearing in China during this period. But rich merchants and capitalist entrepreneurs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Why did capital accumulation appear so problematic in China? What mechanisms prevented the transmutation of savings into capital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This presentation proposes anoth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Europe/China divergence, based on a redefinition of capitalism in much broader terms than its mere re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ssue of divergenc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this presentation will also draw on a comparison with key features of thirteen century Europe’s commercial revolution.

系統號:

A-023203

【演講】倪墨杰:中國兒童與全球人道主義的興起

標題:

【演講】倪墨杰:中國兒童與全球人道主義的興起

時間:

2023年11月3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倪墨杰(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經歷多次戰爭與飢荒。在這歷史背景下,「救救中國孩子」成為很多跨國人道救援組織最神聖的任務之一。中國的兒童如何成為新興全球人道主義體制所想像的典型受害者?而誰有權力決定大量被引入到中國的人道資源的實際用途與象徵意義?

本研究以名為「國際兒童認養」的人道主義項目為切入點,探討中國國民黨、共產黨怎麼競相利用人道救援來爭取物質上的幫助並進行對外宣傳。以往有關人道主義的歷史研究,主要是分析提供高額外援的西方國家如何使用人道救援來鞏固其地緣政治利益。本研究則以20世紀中國作為例子,分析接受人道救援的一方如何利用外來的資源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標。事實上,掌控和塑造人道救援的具體用途與政治意義的一方,往往是中國的受助者而不是西方的捐款者。

系統號:

A-023202

【演講】Andrew Schonebaum: Animating Forces: Late-Ming and Early-Qing Conceptions of "Plucking Life" (caisheng 採生).

標題:

【演講】Andrew Schonebaum: Animating Forces: Late-Ming and Early-Qing Conceptions of "Plucking Life" (caisheng 採生).

時間:

2023年11月3日(週五)15:30-17:30

地點:

Rockefeller Hall, 375 Asian Studies Lounge, Cornell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Mario Einaudi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ian Studies, East Asia Program

主講人:

Andrew Schonebaum(Associate Professor,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內容簡介:

Participants with any level of classical Chinese experience are welcome to attend.

At each session, a presenter guides the group in a reading of a classical Chinese text. Attendees discuss historical, literary, linguistic,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ext, working together to resolve difficulties in comprehension and translation.
No preparation is required; all texts will be distributed at the meeting.

Contact eap-guwen@cornell.edu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subscribe to CCCC news for updates about events. Please make sure to send your subscription request from the email address at which you wish to receive CCCC updates.

系統號:

A-023182

【演講】許紀霖:現代中國人的家國天下與自我認同

【演講】許紀霖:現代中國人的家國天下與自我認同

標題:

【演講】許紀霖:現代中國人的家國天下與自我認同

時間:

2023年11月6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臺大高研院

主講人: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廖咸浩/臺大外文系教授兼高研院院長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GcF7mTJegAFW87dbA

現代化研究模式引入東亞學術界已經近半個世紀。對何為現代、何為現代普世文明,學界破解了西方中心論的魔咒,對現代性的內在豐富層次有了深入的認識。中國的現代性,並非僅僅是西方衝擊的被動反應,其有著作為中國文化主體性的自身內在脈絡,近代以後中國思想的變化,依然在中國文化上千年自身演化的歷史延長線上。在外來文化的刺激之下,中國傳統內部的若干非主流因素,在新的時勢之下,發酵為近代中國思想的主流趨向,為現代性的發生和展開提供了本土的合法性資源。

※ 本場講座將以全線上會議方式進行
※ 報名成功者將於 2023年11月3日(週五)收到出席通知及線上會議連結,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系統號:

A-023305

【演講】Marie-Paule Hille:The Case of Xidaotang and its Trading Establishment Tian Xing Long

標題:

【演講】Marie-Paule Hille:The Case of Xidaotang and its Trading Establishment Tian Xing Long

時間:

2023年11月7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西學與中國研究群、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

主講人:

Prof. Marie-Paule Hille(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英語進行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Muslims i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northwest China between the late 19th and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t follows P. Perdue’s analysis, who has shown how Gansu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Chinese economic market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It will also consider the works of J. Lipman and J. Millward, who have highlighted the role of Muslims in a market such as wool and skins.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Muslim community in Gansu,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made this successful commercial endeavor possible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ir socio-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heir trading network. This research will take us from the highlands of Tibet to the most modern cities on the coastline.

系統號:

A-023220

【演講會】勞悅強:先秦諸子與天下秩序

【演講會】勞悅強:先秦諸子與天下秩序

標題:

【演講會】勞悅強:先秦諸子與天下秩序

時間:

2023年11月8日(週三)10:00-15:30

地點:

國立中山大學文LA8004、LA50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國際漢學平台在中山、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勞悅強(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聯絡人:

陳小姐,07-5252000 分機3053;yiwen33@mail.nsysu.edu.tw.

內容簡介:

【演講訊息分享】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勞悅強先生於本系有兩場演講,歡迎師長同學們入場聆聽。

講題:【先秦諸子與天下秩序】
與談人:賴錫三(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紀志昌(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莫加南(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羅景文(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代系主任)
時間:10:00-12:00
---------
講題:【儒家與儒教】
與談人:吳孟謙(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人:紀志昌(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時間:13:30-15:30
地點:文LA5004

◆本演講無須報名,歡迎直接入場聆聽!謝謝!◆

系統號:

A-023307

【演講會】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年度成果報告

標題:

【演講會】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年度成果報告

時間:

2023年11月8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

聯絡人:

羅小姐,(02) 2782-9555分機351,llf@asihp.net

報導者: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

內容簡介:

報告人(一):胡馨怡(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題目:唐宋時期道教仙真祠廟:以國家封賜制度為主的考察
與談人:李長遠(本所助研究員)

報告人(二):任洧廷(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題目:朝鮮學術史中儒教與佛教的交涉——以清虛休靜、石菱金昌熙為例
與談人:林月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人:陳雯怡(本所副研究員)

備註:
一、自由入座,無需報名。
二、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建議配戴口罩與會。
三、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系統號:

A-023382

【演講】Scott Cook: On the Integral Nature of the Zuo zhuan 左傳 (Zuo Tradition) as Seen from Such Factors as Character Development

標題:

【演講】Scott Cook: On the Integral Nature of the Zuo zhuan 左傳 (Zuo Tradition) as Seen from Such Factors as Character Development

時間:

2023年11月8日(週三)16:30-18:00

地點:

202 Jones,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Department and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Scott Cook(Yale-NUS College)

內容簡介:

Speaker Bio:
Scott Cook 顧史考 is Tan Chin Tuan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at Yale-NUS College. He specializes in pre-imperial manuscript studies and early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He is author of The Bamboo Texts of Guodian: A Study and Complete Translation, vols. 1-2 (Cornell East Asia Series, 2012), The Pre-Imperial Confucian Texts of Guodian: Broad and Focused Perspectives郭店楚簡先秦儒書宏微觀 (Xuesheng shuju, 2006), A Multi-Perspective Survey of Lost Warring States Texts among the Shanghai-Museum and Other Chu Manuscripts 上博等楚簡戰國逸書縱橫覽 (Zhongxi shuju, 2018), and A Study of Recorded Conversations of Confucius Texts among the Shanghai Museum Manuscripts上博竹書孔子語錄文獻研究 (Zhongxi shuju, 2021); editor of Hiding the World in the World: Uneven Discourses on the Zhuangzi (SUNY Press, 2003); and author of over eighty articl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系統號:

A-023183

【演講】利亮時:從台灣客家到東南亞客家:社團經營模式的異同

標題:

【演講】利亮時:從台灣客家到東南亞客家:社團經營模式的異同

時間:

2023年11月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利亮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客家人從中國南方的省份向外移民,而臺灣與當時的馬來亞 都是客家移民落腳的地方,而就移入的時間來看,臺灣始於清朝初年,而馬來亞則是在清中晚期。由於兩地的社會形態不同,這亦使客家人在兩地的發展有明顯的差別。在社團組織方面,會館是東南亞客家人重要的社會組織。在東南亞,特別是馬來亞地區,隨著歷史的發展,會館的類別也衍生出很多種,有地緣會館(包括省、縣甚至鄉層級),有以姓氏為主的虛擬親屬或血緣會館,也有以行業別來分類的業緣會館。本文所談的客家會館或同鄉會主要係以地緣團體為主。會館除了有互通資訊、聯誼之外,相當程度也有自保的功能,在現代國家尚未發展的年代裡,會館具有保護同鄉生命與財產的功能,或將客死異鄉的同鄉運回原籍安葬,從中可以看到會館在移民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功能性。隨著東南亞區域,如馬來亞、新加坡與印尼等地在二戰後民族意識高漲,紛紛宣佈獨立建國,而會館功能亦隨著這些國家的獨立而有所改變,不同的國家與不一樣的政策影響則讓會館的發展有著歧異之處。以馬來亞為例,在獨立建國之後,會館的功能雖然有些改變,但在獨尊某族群政策的影響下,會館仍然是華人社會的支柱和族群教育的維護者,基本上與英殖民時期的差異不大,反觀新加坡在建國後,會館的功能就逐步被政府所取代。清中晚期的臺灣,汀州人移入淡水建立信仰中心鄞山寺,該寺除了是信仰寺廟外,亦兼具照顧汀州人的汀州會館,這種形式十分類似東南亞的會館之發展。然而汀州會館並沒有如東南亞的會館,其功能性逐漸擴大,反而是在汀州移民減少後,又退回到信仰中心的位置。這種有異於東南亞會館的演變與臺灣的社會型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線上直播網址:請參國史館線上講堂 https://onlinecourses.drnh.gov.tw/Video/Live

系統號:

A-023215

【演講】呂妙芬:明代儒學思想史概論

標題:

【演講】呂妙芬:明代儒學思想史概論

時間:

2023年11月13日(週一)10:20-12:10

地點:

臺⼤普學405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與中研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

主講人:

呂妙芬(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傅揚(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本系學術演講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系統號:

A-023233

【演講】朱芳儀:從囚徒之島到熱帶天堂:綠島的威權歷史遺產與宗教現象

【演講】朱芳儀:從囚徒之島到熱帶天堂:綠島的威權歷史遺產與宗教現象

標題:

【演講】朱芳儀:從囚徒之島到熱帶天堂:綠島的威權歷史遺產與宗教現象

時間:

2023年11月15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朱芳儀(荷蘭萊頓大學及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博士候選人)

聯絡人:

林音秀,(02) 2652-3484;world66@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具有兩個不同維度:一方面作為博物館底下的組織,該園區具有其理性/政治的面向,以正規體制面對威權歷史,正視轉型正義的訴求,然而園區也同時存有混亂、無序的面向,涉及靈異並經歷、淨化儀式和特定方位的普渡。理性/政治以及混亂/宗教的維度共同構成講者的關懷,這些看似矛盾的關注,其實都在問:威權歷史下的監獄建築群如何在當代融入離岸島嶼日常之中?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1月9日(星期四)23:00截止

系統號:

A-023292

【演講】洪芳怡:戰後十年臺灣聲音景觀:以流行音樂為中心(1946-1956)

標題:

【演講】洪芳怡:戰後十年臺灣聲音景觀:以流行音樂為中心(1946-1956)

時間:

2023年11月16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洪芳怡(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員)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二戰結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帶來新的「國語」,帶來文化差異,也帶來物價狂飆,就是沒帶來唱片製作的人才與技術。警政單位積極查禁日本唱片,廣播充斥大量「國語」流行歌曲,但台灣音樂人並未放棄音樂夢。資深創作者如蘇桐、陳達儒、李臨秋繼續寫出〈青春悲喜曲〉、〈補破網〉等,新一代創作人、優秀「留學青年」如楊三郎、許石、文夏紛紛以作品開創新局面。

本次演講將以豐富文獻史料、公文和歌曲,重新織構出黑膠唱片普及之前的各種流行音樂場景,包括臺語歌唱團體在廣播節目中的萌芽,各地飯店餐廳、露天茶棚、酒家歌廳以現場樂隊演奏招攬聽眾,也回溯此時期的唱片產業從困頓的草創階段到繁花盛開的發展過程。

系統號:

A-023216

【演講】中島隆博:世界哲学と空海

標題:

【演講】中島隆博:世界哲学と空海

時間:

2023年11月19日(週日)14:00-15:30

地點:

川崎大師教学研究所講堂(川崎市川崎区東門前1-9-9)

主辦單位:

川崎大師教学研究所

主講人:

中島隆博(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

聯絡人:

Tel: 044-299-5111;E-mail: kyogaku@jade.dti.ne.jp

內容簡介:

受講資格/受講料
どなたでも受講できます。
聴講無料
※事前申し込みは不要です

系統號:

A-023111

【演講】柯志明:清代台灣的生番、熟番、漢人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與番界演變

標題:

【演講】柯志明:清代台灣的生番、熟番、漢人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與番界演變

時間:

2023年11月20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516教室+線上直播(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學會學術組

主講人:

柯志明(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 線上會議連結將於報名成功後另行提供,最晚於11月17日(五)寄送。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xwtWUPQDj97akvnU8
|報名截止時間:11/13 (一) 晚上11點

系統號:

A-023391

【演講】荻野富士夫:台灣治安維持法運用的特徵

標題:

【演講】荻野富士夫:台灣治安維持法運用的特徵

時間:

2023年11月22日(週三)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荻野富士夫(日本小樽商科大學名譽教授)

聯絡人:

許助理,Email: ric554159@gmail.com

內容簡介:

口譯:許仁碩(日本北海道大學傳媒研究院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23402

【演講】顏崑陽:詩心未死,只待喚醒――讓我們都做個「生活詩人」吧!

【演講】顏崑陽:詩心未死,只待喚醒――讓我們都做個「生活詩人」吧!

標題:

【演講】顏崑陽:詩心未死,只待喚醒――讓我們都做個「生活詩人」吧!

時間:

2023年11月22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臺大中文系會議室+線上直播(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

主講人:

顏崑陽(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國科會人文沙龍計畫講座
主持人:劉正忠(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與談人:蔡英俊(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台積電榮譽講座教授)

現場聽講請預先報名,連結網址:https://forms.gle/CmGjxMye5KVezwSd6
線上直播:https://www.youtube.com/@nstcsalon

「詩」原生於人們感物起情、緣事而發,不離日常生活。這就「興」,就是人所本具的「詩心」。清代以降,「詩」被客觀知識化,「詩學」大盛而「詩心」休眠。然而詩心未死,只待喚醒;讓我們都回到日常生活,喚醒「詩心」,做個「生活詩人」。

系統號:

A-023306

【演講】曾慶豹:戴上面具的漢語神學

【演講】曾慶豹:戴上面具的漢語神學

標題:

【演講】曾慶豹:戴上面具的漢語神學

時間:

2023年11月23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三樓討論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主講人:

曾慶豹(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月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23404

【演講】李筱峰:圖說臺灣史

標題:

【演講】李筱峰:圖說臺灣史

時間:

2023年11月2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李筱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董事)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傳統歷史家習慣以文字記載歷史,有些學者認為以文字記載歷史才是史學的正途。但是自從1839年法國畫家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發明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將人類的生活透過影像記錄下來之後,史學的發展逐漸從過去以文字敘述為主的「書寫史學」(Historiography),擴展出透過「視覺影像」傳達歷史的「影像史學」(Historiophoty)。

「影視史學」是透過「視覺影像」或「電影話語」來傳達歷史以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凡是任何圖像符號,不論靜態或是動態的,都屬於這個範圍。

所以歷史影像往往比文字更能讓後人理解歷史。例如,與其以何等的生花妙筆來描述一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的「活動寫真班」林秋梧們如何放映電影啟迪大眾,不如請讀者看一張當年他們放映電影的場景相片,要深刻而貼切。
本演講將包含以下要旨:
1.圖像帶我們回到歷史場景
2.圖像有助於我們認識歷史本質
3.圖像協助我們辨識被誤解的歷史
4.後製的圖像比文字敘述更清楚深刻

系統號:

A-023217

【演講會】中國哲學研究的多元視角:當代學術與經學研究

【演講會】中國哲學研究的多元視角:當代學術與經學研究

標題:

【演講會】中國哲學研究的多元視角:當代學術與經學研究

時間:

2023年11月27日(週一)13:30-15:30

地點:

輔仁大學文華樓LI310(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哲學系

聯絡人:

李助教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研究的多元視角:當代學術與經學研究
主持人:潘小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引言人:深川真樹(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韋展勛(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本演講無須報名,歡迎直接入場聆聽◆

系統號:

A-023439

【演講】蘇峯楠:行走臺南四百:在一座歷史城市裡的感知、考現與書寫

【演講】蘇峯楠:行走臺南四百:在一座歷史城市裡的感知、考現與書寫

標題:

【演講】蘇峯楠:行走臺南四百:在一座歷史城市裡的感知、考現與書寫

時間:

2023年11月27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臺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高教深耕全校型臺灣學計畫

主講人:

蘇峯楠(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聯絡人:

顏瑋洋,06-2757575 ext.56055;nckutwchass@gmail.com

內容簡介:

報名連結:https://activity.ncku.edu.tw/index.php?c=apply&no=13635
報名截止日期:2023/11/26 00:00

系統號:

A-023103

【演講】佐野誠子:唐臨《冥報記》中所見《法華經》的靈驗特徵

【演講】佐野誠子:唐臨《冥報記》中所見《法華經》的靈驗特徵

標題:

【演講】佐野誠子:唐臨《冥報記》中所見《法華經》的靈驗特徵

時間:

2023年11月27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Webex視訊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主講人:

佐野誠子(日本名古屋大學人文學研究科准教授)

聯絡人:

張小姐,TEL: +886(2)2789-5757;Email: cclit@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苑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郭珮君(中研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duEtzY9VfRK2ceXQ7
報名時間至11月22日(三)中午12時截止,主辦單位將於11/24(五)17:00前以電子郵件通知。
本所保留報名資格審核權。

系統號:

A-023383

【演講】梁臨霞:清代司法成案解讀:以鬥殺故殺案為例

【演講】梁臨霞:清代司法成案解讀:以鬥殺故殺案為例

標題:

【演講】梁臨霞:清代司法成案解讀:以鬥殺故殺案為例

時間:

2023年11月28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七樓701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 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制度與社會研究室

主講人:

梁臨霞 (英國亞伯丁大學法學院榮譽講師)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仁淵(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23235

【演講】吳密察:台灣史的發展階段:一個試論

標題:

【演講】吳密察:台灣史的發展階段:一個試論

時間:

2023年11月28日(週二)19:00-21:00

地點: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國際會廳第一演講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吳密察(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聯絡人:

張助教,06-2757575-52340;z9308006@email.ncku.edu.tw

內容簡介:

本場次為實體演講,本系學生請先至下列網址報名,並攜帶學生證,現場刷簽到退。
https://activity.ncku.edu.tw/index.php?c=apply&no=13891

因應防疫需求,校外人士如欲參加,請先至「成大KUAP」登錄疫苗接種紀錄

系統號:

A-023287

【演講】杜晉軒:為何他們在台灣?馬來西亞華人漂向北方的70年

【演講】杜晉軒:為何他們在台灣?馬來西亞華人漂向北方的70年

標題:

【演講】杜晉軒:為何他們在台灣?馬來西亞華人漂向北方的70年

時間:

2023年11月29號(週三)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研究大樓422教室(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杜晉軒(《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組編輯)

內容簡介:

主持人: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後,接著韓戰的爆發與冷戰對立的世界格局,為避免東南亞被赤化,僑教政策在結合美援的推助下,讓大批東南亞華人到台灣留學,不過國民黨卻視為”回國升學“。今年是馬來西亞華人赴台求學的第70年,來自馬來西亞的杜晉軒,將從《血統的原罪: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2020)、《北漂台灣:馬來西亞人跨境台灣的流轉記憶》(2022)中的研究,分享對台灣與馬來西亞雙邊官方、民間人文交流的觀察。

系統號:

A-023294

【演講】吳智雄:從海洋典故到文案創意:談修辭法的古今應用

標題:

【演講】吳智雄:從海洋典故到文案創意:談修辭法的古今應用

時間:

2023年11月30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東華大學人社二館第一講堂(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語文學系

主講人:

吳智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聯絡人:

駱助理, 03-8905673(分機5673);syluo@gms.ndh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溫光華(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23271

【演講】戴寶村:檔案中的庶民百姓歷史

標題:

【演講】戴寶村:檔案中的庶民百姓歷史

時間:

2023年11月3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戴寶村(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人、地、時、事、物構成歷史,利用留存的史料重建部分歷史,也讓歷史和現在對話而再現歷史。此演講利用檔案、文書敘說歷史,比較著重庶民百姓層面,尤其讓女性現身顯影。
1. 歷史、史料、史學 : 個人到眾人╱男性到女性
2. 三大民變之首 : 林爽文
3. 林爽文事件中的仙姑 : 金娘
4. 異姓結拜做兄弟
5. 隱誨的同性異行
6. 立甘願度賣兒子 : 萬俊
7. 人身買賣兩三回 : 菊花
8. 「禁錮婢女碑」
9. 豪門爭產上公堂:寡婦周許氏
10. 奇女子陳法與日軍進城承恩門

線上直播網址:請參國史館線上講堂 https://onlinecourses.drnh.gov.tw/Video/Live

系統號:

A-023218

【演講】李建緯:從獅首耳爐到東溪窯瓷爐:兼論南洋華人移動的軌跡

標題:

【演講】李建緯:從獅首耳爐到東溪窯瓷爐:兼論南洋華人移動的軌跡

時間:

2023年11月30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立命書室(彰化市進德路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主講人:

李建緯(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授)

系統號:

A-023246

【演講】余泰明:詩僧:唐末五代佛詩之發明

【演講】余泰明:詩僧:唐末五代佛詩之發明

標題:

【演講】余泰明:詩僧:唐末五代佛詩之發明

時間:

2023年12月4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Webex視訊會議室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主講人:

余泰明(Thomas Mazanec,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系教授)

聯絡人:

張小姐,wenpinga@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雷之波(Zeb Raft,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教授)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8AYD7nn4WwAy5V6D6

※報名時間至11月29日(三)中午12時截止 , 主辦單位將於12/2(六)17:00前以電子郵件通知。
※為控管現場人數,主辦單位保留審核報名的權利,恕不開放現場報名。

系統號:

A-023593

【演講】陳秀琪:臺灣客語的語言活力評估與客語復振

標題:

【演講】陳秀琪:臺灣客語的語言活力評估與客語復振

時間:

2023年12月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秀琪(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根據客委會110年的「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全國客家民眾僅剩38.3%能說流利的客語,較105年下滑8.5%,如果以每年1% 的客語流失率估算,很可能40年後客語將走上滅絕!客語的存續已進入「極度危險」甚至「瀕臨滅亡」。在此客語存亡的關鍵時刻,必須有國家政策的力量強力介入與支持,才能使客語復振有所成效,才能為客語的流失止血。而客語政策的擬定和原有政策的修訂,都有賴於對國內各地區客語使用現況的了解及語言活力的評估,才能因地制宜據以制定「有效」的客語復振政策。

線上直播網址:請參國史館線上講堂 https://onlinecourses.drnh.gov.tw/Video/Live

系統號:

A-023288

【演講】洪國鈞:前望台灣/電影/史之⼆三事

【演講】洪國鈞:前望台灣/電影/史之⼆三事

標題:

【演講】洪國鈞:前望台灣/電影/史之⼆三事

時間:

2023年12月9日(週六)9:30-12:20

地點:

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

國科會⼈⽂處藝術學學⾨

主講人:

洪國鈞(杜克⼤學亞洲中東研究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infoartdiscipline@gmail.com

內容簡介:

✏️主持人:王君琦(臺北藝術⼤學電影創作學系副教授)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kUc5DVvMZVi1yxy1A
⏰報名截止日期:2023年12月5日下午5:00前,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12月6日通知報名成功,12月8日中午前寄出視訊網址)

?‍?講座內容
如何關⼼台灣、研究台灣電影、探索台灣電影史?起步為發問,跨領域是必然。這場講座提供⼀次寶貴機會與前輩、同儕共同發問:當下與可⾒未來中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何?從殖⺠到冷戰、健康寫實到新電影、兩岸三地到華語語系、國際化到全球化,不同關鍵詞提供不同發問的可能。以電影為中⼼,本講座將聚焦於幾個歷史點,以幾部經典影片為例,介紹現有⼀些不同的理論與史學⽅法, ⿎勵參與者質疑、反問與挑戰。講座進⾏⽅式為由洪教授主講100分鐘,並安排50分鐘Q&A,讓我們共享⼀場激盪腦⼒的視訊饗宴。

系統號:

A-023506

【演講】カティア・トリプレット:近代以前の日本における宗教と医療

標題:

【演講】カティア・トリプレット:近代以前の日本における宗教と医療

時間:

2023年12月9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龍谷大学大宮学舎西黌2階大会議室(京都市伏見区深草塚本町67)

主辦單位:

宗教倫理学会

主講人:

カティア・トリプレット(ドイツ・マールブルク大学・連携教授・宗教学、ライプチヒ大学上級研究員)

內容簡介:

司会・コメンテーター:澤井義次(研究プロジェクト委員長・天理大学名誉教授)

系統號:

A-023108

【演講】S.E. KILE:媒介主人:李漁的「改造」藝術

【演講】S.E. KILE:媒介主人:李漁的「改造」藝術

標題:

【演講】S.E. KILE:媒介主人:李漁的「改造」藝術

時間:

2023年12月12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三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古典文學研究室

主講人:

S.E. KILE(美國密西根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系教授)

聯絡人:

張小姐,wenpinga@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及與談人:楊中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教授)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eMrxTLks3FkKaNat8
※報名截止時間:12/03(日)中午12時。
※本活動開放20位名額,報名成功者可收到本書前二章,主辦單位保留審核報名的權利,恕不開放現場報名。

系統號:

A-023525

【演講】陳昶安:蔣經國的首次訪美行

標題:

【演講】陳昶安:蔣經國的首次訪美行

時間:

2023年12月1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昶安(國史館修纂處助修)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蔣經國接受美國官方邀請,於1953年9月中旬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進行為時一個多月的參訪,由西岸到東岸相繼參觀許多重大建設與設施,並與許多官方機構進行交流。陸續造訪各地僑社與華僑接觸,在華府得以會面多位高層政要,進行意見交流。10月中旬,蔣經國在返國後發表訪美觀感,講述參訪心得,強調中華民國與美國合作關係,以及反共反攻的任務。本次演講意在探究蔣經國首次受邀訪美的前因後果,以及其參訪心得與想法,呈現其首次訪美之內容與意義。

系統號:

A-023290

【演講】陳益源:臺南奇廟對談的奇妙故事

【演講】陳益源:臺南奇廟對談的奇妙故事

標題:

【演講】陳益源:臺南奇廟對談的奇妙故事

時間:

2023年12月15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國際會議廳第三演講室(台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高教深耕全校型臺灣學計畫

主講人:

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聯絡人:

顏瑋洋,06-2757575 ext.56055;nckutwchass@gmail.com

內容簡介:

報名連結:https://activity.ncku.edu.tw/index.php?c=apply&no=13681
報名結束日期:2023/11/09 00:00

系統號:

A-023104

【演講】李癸雲:阿媽的料理和黑貓時代——詩與紀錄片的歷史重構

標題:

【演講】李癸雲:阿媽的料理和黑貓時代——詩與紀錄片的歷史重構

時間:

2023年12月2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李癸雲(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臺灣文學學會副理事長)

聯絡人:

采集處第三科,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向來「大歷史」的主體是政治變遷史,然而經過當代種種思潮的反思,「歷史」已漸能開放成複數的存在,接受差異性的發聲與重構。本講座將分享兩種寫史的方式,一是江文瑜的詩集《阿媽的料理》,詩人以「料理」來喻寫日治時期女性的心聲,二是簡偉斯和郭珍弟的紀錄片《跳舞時代》,透過珍貴的歷史影像,重現1933年的青年男女故事。兩個文本皆著眼於庶民生活的真實性,填補了正史的縫隙。

系統號:

A-023289

【演講】曾令毅:從「鐵路便當」到臺鐵便當:臺灣鐵路便當的歷史文化考察(1906-2006)

標題:

【演講】曾令毅:從「鐵路便當」到臺鐵便當:臺灣鐵路便當的歷史文化考察(1906-2006)

時間:

2023年12月21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立命書室(彰化市進德路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主講人:

曾令毅(國家鐵道博物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系統號:

A-023242

【演講】林仁昱:敦煌寫本與佛教歌曲應用

標題:

【演講】林仁昱:敦煌寫本與佛教歌曲應用

時間:

2023年12月27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東華大學人社一館A207(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語文學系

主講人:

林仁昱(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

聯絡人:

駱助理, 03-8905673(分機5673);syluo@gms.ndhu.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惠萍(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23270

【演講】何乏筆:莊子美學

標題:

【演講】何乏筆:莊子美學

時間:

2023年12月2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南大學啟明苑國際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學院

主講人:

何乏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campus.nutn.edu.tw/ActReg/ActInfo/20200/11206194714
全程參與學生可登記通識教育學習護照1場。

系統號:

A-023137

【演講】洪健榮:探索海山:海山學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

標題:

【演講】洪健榮:探索海山:海山學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

時間:

2023年12月28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立命書室(彰化市進德路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主講人:

洪健榮(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任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

系統號:

A-023245

【系列演講】2023「臺灣史上的封禁與解禁」計畫專題講座

【系列演講】2023「臺灣史上的封禁與解禁」計畫專題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3「臺灣史上的封禁與解禁」計畫專題講座

時間:

2023年10月至11月,共5場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社院第一個案教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人:

廖文媛,+886-49-2910960分機2673

內容簡介:

講題:從日記看白色恐怖受害者的生命經歷
演講人:林丁國,高雄醫學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
時間:2023/10/5(四)19:00-21:00

講題:二二八事件的紀錄與迴響——以同時期中國大陸期刊雜誌的報導為例
演講人:許毓良,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2023/11/6(一)19:00-21:00

講題:戰後臺灣的左翼政治案件探析
演講人:林正慧,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時間:2023/11/8(三)14:00-16:00

講題:東勢的林業
演講人: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15(三)19:00-21:00

講題:清代噶瑪蘭廳設置與沙丘人群的歷史
演講人:鄭螢憶,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時間:2023/11/30(四)19:00-21:00

§不受理現場排隊入場。 §會場內禁止飲食。 §本活動採刷卡報到,校內同學請攜帶學生證刷卡。
請到活動報名系統報名
https://ccweb.ncnu.edu.tw/SLLL

系統號:

A-023144

【系列演講】「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講座第3季

【系列演講】「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講座第3季

標題:

【系列演講】「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講座第3季

時間:

2023年11至12月,共3場

地點:

台灣大學地理系館305室(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林平、林東余、劉曉鵬、徐進鈺與廖彥豪

聯絡人:

廖彥豪,r96544022@gmail.com

報導者:

廖彥豪執行秘書

內容簡介:

「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講座第3季主視覺海報和各場次講座資訊正式公告。

11/3(五)14:00-16:00 #台大
林平(中正政治所)、林東余(師大東亞系)
冷戰時期台灣與印尼的雙邊協商(1966-1971)

11/24 (五)14:00-16:00 #台大
劉曉鵬(政大國發所)
比較冷戰時期以來兩岸對非洲國家的農業援助

12/22(五)14:00-16:00 #台大
徐進鈺(台大地理系)、廖彥豪(陽交大社文所)
加工區的「加工出口」:冷戰時期台美協力體制對東南亞與拉美地區的經濟援助與合作
----------------------------------------------------------

2022-2023年度講座規劃
★ 各場次演講舉辦前一個月,會在講座粉專公告講者與演講簡介,並提供該場次報名連結,欲參與實體和線上會議者請事先報名。
★ 各場次演講將以「實體會議」為主,是否開放「線上會議」雙軌進行,將視疫情狀況與講者意願為定,講者同意場次將採取實體與線上雙軌進行。
★ 年度講座14個場次的演講簡介、報名連結與訊息更新,都將同步在講座粉專公告,請密切關注本粉專最新公告。

系統號:

A-023153

【系列演講】書籍史與知識環流:東亞漢籍雲端講座(2023孟冬系列)

【系列演講】書籍史與知識環流:東亞漢籍雲端講座(2023孟冬系列)

標題:

【系列演講】書籍史與知識環流:東亞漢籍雲端講座(2023孟冬系列)

時間:

2023年11月,共5場

地點:

中正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東亞漢籍與儒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陳捷、張伯偉、鄭雨鋒、阮俊強與陳益源

聯絡人:

侯祕書,canfly1211@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講座系列將採軟體ZOOM遠距進行。ZOOM雲端空間有限,為免向隅,意者請點選以下報名連結填寫表單,第一場報名截止日為11/3(五),本中心將於截止日以電郵聯繫報名成功者,奉寄會議代號與密碼。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Y0VYk4
❁講座主持 毛文芳 / 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東亞漢籍與儒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一場
[日]陳捷 日本 東京大學 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講題 / 江戶的詩經名物學與東亞知識環流
時間 / 2023年11月10日(周五)10:00~12:30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Y0VYk4(或海報掃Code)

☘️第二場
[中]張伯偉 中國 南京大學 特聘教授暨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  
講題 / 書籍交流與政治:兼談東亞書籍史的研究方法
時間 / 2023年11月13日(周一)10:00~12:30

☘️第三場
[韓]鄭雨峰(정우봉) 韓國 高麗大學 國文系教授暨海外韓國學資料中心主任
*口譯 / 林侑毅 臺灣 政治大學 韓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講題 / 朝鮮時代的漢籍接受與知識轉化:兼談海外特藏
時間 / 2023年11月21日(周二)13:00~16:00

☘️第四場
[越]阮俊強(Nguyễn Tuấn Cường) 越南 社會科學翰林院 所屬漢喃研究院院長
講題 / 近世越南的漢籍接受、知識轉型與歐亞視野
時間 / 2023年11月28日(周二)10:10~12:30

☘️第五場
[臺]陳益源 臺灣 成功大學 中文系特聘教授兼臺灣中文學會理事長 
講題 / 作者署名不可輕信!——越南漢籍文獻知識型態一瞥
時間 / 2023年11月30日(周四)10:00~12:30
地點 / 中正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雲端同步)

系統號:

A-023234

【系列演講】2023清華通識人物「梁啟超、王國維」系列演講

【系列演講】2023清華通識人物「梁啟超、王國維」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2023清華通識人物「梁啟超、王國維」系列演講

時間:

2023年11月,共6場

地點:

清華大學教育館一樓承德空間(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聯絡人:

楊小姐,03-5715131 # 34629;cge@my.nthu.edu.tw

內容簡介:

11/14(二)
民國思想史中的梁啟超與王國維
主持人: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所、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
主講人:楊照(作家、新匯流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11/16(四)
王國維:悲劇隻/之眼
主持人:羅仕龍(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主講人:曾守仁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11/21(二)
群治與感情:梁啟超的文學思想之路
主持人:蔡英俊(台積電榮譽講座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語文中心主任)
主講人:陳國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玉山榮譽講座教授)

11/23(四)
會通中西的梁啟超法學世界
主持人:蘇永欽(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
主講人:黃源盛(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退休)

11/28(二)
清華時期的梁啟超與王國維
主持人:陳力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
主講人: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校長)

11/30(四)
梁啟超的經濟面向
主持人:張繼瑩(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主講人:賴建誠(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系統號:

A-023286

【系列講會】2023年秋季「對論與方法」

【系列講會】2023年秋季「對論與方法」

標題:

【系列講會】2023年秋季「對論與方法」

時間:

2023年9月至12月,共8場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GC103階梯教室(新北市金山區西湖里法鼓路700號)

主辦單位: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主講人:

黃柏棋、莊國彬、艾恪 (Kaspars Eihmanis)、關則富、蔡伯郎、李勝海、林恕安、釋見弘

內容簡介:

會議方式:現場實體+網路線上並行(部份場次並不開放線上)
系列講會介紹:北海潮音:佛教研究的多音與交響 Blog—系列講會介紹(https://buddhist-tides.dila.edu.tw/?page_id=46)
報名、線上會議與閱讀文本連結:https://reurl.cc/0Z8a5Y
合辦單位: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index_tw.php)
本活動屬「中華佛學研究所與法鼓文理學院特設講座計畫」(https://buddhist-tides.dila.edu.tw/)

系統號:

A-023509

【工作坊】2023 經典活化工作坊

【工作坊】2023 經典活化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2023 經典活化工作坊

時間:

2023年11月3日(週五)08:50-17:20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一館國際會議廳(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工作坊需事先報名。

議題:經典與敘事力
主講人:朱嘉雯(東華大學國際處副處長、洄瀾學院副院長)
主持人:康珮(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議題:高教現場經典活化:禮記教學的活化
主講人:鄭雯馨(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兼與談人:孫致文(中央大學文系副教授)

議題:經典與傳播
主講人:祁立峰(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主持人:李欣倫(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議題:國教現場的經典活化:高中、國中國文教學經驗分享
主講人:劉桂光(臺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
事長)、詹馨怡(臺北市立格致國中校長)
主持人:卓清芬(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議題:經典與藝術
主講人:龔詩文(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主持人:巫佩蓉(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

系統號:

A-023243

【工作坊】台灣新道家與跨文化莊子工作坊

【工作坊】台灣新道家與跨文化莊子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台灣新道家與跨文化莊子工作坊

時間:

2023年11月3日(週五)9:00-18: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七樓LA7006會議廳(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際漢學平台、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主講人:

王玉彬、朱金晶、李志桓、林明照、莫加南、張玄俊、張政遠、陳康寧、陳雅萍、陳慧貞、彭小妍、廖育正、劉仕豪、蔡岳璋、蔡善妮及鍾振宇

內容簡介:

臺灣自1949以來,大規模帶來濃烈厚重的中華文化元素,大量知識人與文化傳統,滙入臺灣這塊美麗質樸的自然大地,也促使臺灣的人文風貌大規模地混雜豐富化起來。臺灣承接了淵源流長的中華脈流,也回應時局變化而敞開於西潮帶來的西學思潮與民主機制,一再促使臺灣的人文學術自然走向「中華與臺灣」、「東學與西學」、「古典與現代」的學術混雜豐產歷程。中山大學文學院的「國際漢學平台」一系列活動中,為再深化「島嶼辯證法」的學術討論內涵,我們將選擇特定學術議題進行觀察與探索,嘗試將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發展出來的學術思潮與人文現象,給予描述與疏理。此次一天工作坊(2023年11月3日),將以「臺灣新道家」或「臺灣跨文化莊子學」為觀察視角,進行初步的討論對話。

會議主持人 :
賴錫三(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分場主持人:
石井剛(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任博克(美國芝加哥大學神學院教授)
陳 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系統號:

A-023267

【工作坊】「中庸的實踐:陰陽、全局、辯證的運用」工作坊

【工作坊】「中庸的實踐:陰陽、全局、辯證的運用」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中庸的實踐:陰陽、全局、辯證的運用」工作坊

時間:

2023年12月2日(週六)10:00-17: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家庭、世代與生命歷程」研究群

內容簡介:

【議程】
10:00-10:10 開場致詞 (周玉慧/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張仁和/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10:10-10:30 楊中芳(華人本土心理學基金會創會董事長):緣起──進入中庸心理學研究的下一階段
10:30-11:30 陳淑欽(馬偕紀念醫院心理師):辯證行為治療(DBT)在醫療與生活的應用與實踐
11:30-12:00 實務圓桌討論(一):陰陽思維的運用
12:00-13:00 餐敘與討論
13:00-14:00 釋演一(法鼓山僧團法師):建構層次理論在禪修中的應用
14:00-15:00 陳思宏(創意教練公司負責人):自我與情境的交響曲與教練策略
15:00-15:30 實務圓桌討論(二):自我的擴展
15:30-15:45 茶敘與討論
15:45-16:45 金樹人(臺灣師範大學心輔系名譽教授):辯證的生命〜中庸生涯調和模式
16:45-17:00 主題討論:中庸與生活實踐
17:00-17:30 綜合討論

【報名網址】即日起至2023年11月27日( 週一)截止 https://forms.gle/YTdGrSQcyrxiqRVZ7

系統號:

A-023484

【工作坊】「散策米街味自慢」走讀

【工作坊】「散策米街味自慢」走讀

標題:

【工作坊】「散策米街味自慢」走讀

時間:

2023年12月2日(週六)15:00-17:00

地點:

臺南市中西區新美街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高教深耕全校型臺灣學計畫

主講人:

王茗禾(文史工作者)

聯絡人: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Tel: 06-2757575 ext.56055

內容簡介:

【活動主旨】
街屋和街景可以展現地方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特色。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特殊的建築元素,例如臺灣的傳統閩南式街屋、荷蘭式建築、日治時期的洋樓等。這些建築風格和特色可以在街景中得以體現,呈現地方的獨特性和歷史文化。臺南的街屋和街景是城市的靈魂所在,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記憶。在這系列講座中,我們將邀請致力於推廣臺南街道與建築文化的NaNa通文化社團創辦人—王茗禾、家永實。他們除了透過人文沙龍的講述,也將實際帶領您穿越時空,漫步在臺南的大街小巷,以視覺感受這些街區、街屋背後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魅力。您將了解到臺南街屋的演變和保存工作,並體驗到這些街區、街屋所散發的獨特韻味和人文氛圍。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tpw9AAxGv9SZGyhE_FZJ-RvSb7zrBcfU58s6k23n8_7l1-Q/closedform

系統號:

A-023105

【資料庫】「清代職官資料庫」新版上線

標題:

【資料庫】「清代職官資料庫」新版上線

內容簡介:

「清代職官資料庫」內容參酌清代五朝會典、《清史稿》、本所典藏內閣大庫檔案、國立故宮博物院宮中檔與軍機處檔摺件、清代搢紳錄等史料,建置清代中央、地方政府機關及文武官員的基本資料,包含職務內容、歷史沿革、層級、品級、駐地、轄區、官員任職年表及地方官缺等,為史學研究重要資源。

為提供更便利的檢索系統,即日起推出新版介面,將於今年12月1日全面啟用(舊版網址將自動轉至新版介面),盼舊雨新知不吝賜教。

系統號:

A-023444

【展覽】〔川流臺灣文學藝文季計畫〕百年迷戀──裝置藝術

【展覽】〔川流臺灣文學藝文季計畫〕百年迷戀──裝置藝術

標題:

【展覽】〔川流臺灣文學藝文季計畫〕百年迷戀──裝置藝術

時間:

2023年11月7日至15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1樓日然廳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美國川流基金會

聯絡人:

葉小姐,TEL: 886-2-33664780

內容簡介:

「臺大臺文所」活動網頁:https://pse.is/5ccbtr
「開幕式」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7NDFNv5b23MwKb9y8
★展出藝術家:李淮(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視覺藝術系)

展覽簡介:
自從世界向我敞開它的大門以來,這實在是一場令人振奮的冒險。那是1978年,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於1976年才剛結束。身為國際藝術家,我的旅程是一場持續不斷地展開的實驗,涉及探索、沉思和表達。

當我第一次遇見這些百年以前的明信片時,便立即注意到它們褪色的影像、磨損的邊角,以及充滿表現力的字跡,惟其神秘而明確的靈光,更使我對其生出無法抗拒的關注。

「百年迷戀」讓我在創作過程中,經歷了無論在理智上還是肉體上,冥想般的體驗。每次當我碰觸這些破損的明信片,我仍能感受到來自他人與異地的,猶在震動的靈魂和聲音。我的好奇心以及體驗與他人連繫的渴望,終而成為了這個計畫的重心。

在重構這些圖像的過程中,讓我有機會反思在我的作品底下,那些概念的、美學的與文化的意圖。「百年迷戀」也觸及了尋索和渴想嶄新之物與未知之地的集體活動。這些明信片的匯集散露著靈光、激發著好奇心,並反映了不懈冒險的人類境況。每張明信片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蘊藏著豐富意義。這種消遣活動折射了我環遊世界的經歷,並引發我更為迷戀這複雜多變的人類境況。「百年迷戀」捕捉了我個人的旅路,也捕捉了普遍的人類經驗。

李淮

系統號:

A-023309

【展覽】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

【展覽】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

標題:

【展覽】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

時間:

2023年7月13日至11月12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當我們望春風,我們盼望的,究竟是什麼呢……這是關於一首歌的故事,更是近代臺灣的一部文化史。

本特展以〈望春風〉作為核心,這首歌在1933年首度錄音為唱片,發表後成為當時流行歌,而後發展成歌中劇唱片、電影,隨著時代被改編,甚至有雜誌、小說、出版社、電視節目等等,戰後幾乎知名的歌手都有演唱,版本不計其數。從這首歌的傳唱、演出、內涵與應用,可以聽到創作者、歌者、聽眾的互動,乃至整體社會文化的豐富脈動。

系統號:

A-023126

【展覽】南島之音:古代南島樂器特展

【展覽】南島之音:古代南島樂器特展

標題:

【展覽】南島之音:古代南島樂器特展

時間:

2023年9月28日至2024年9月22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二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內容簡介:

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需,洗滌人心,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重要節慶無不以音樂慶之。樂器譜出的美麗樂章,不只代表族群的語言,也傳達人群對天、地、人的概念。本特展展出南島語族的傳統樂器,介紹南島的音樂文化。

系統號:

A-023127

【展覽】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

【展覽】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

標題:

【展覽】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

時間:

2023年5月31日至2024年8月19日

地點: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樂未央—受贈寄存漢代陶器展」是由藝術史研究所謝明良講座教授帶領學生所策劃,展品來自章建行、李月桂兩位收藏家。此展獲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慷慨贊助,並獲國立故宮博物院移撥17座展櫃,協力促成美事。

系統號:

A-023128

【展覽】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展覽】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標題:

【展覽】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

時間:

2023年8月24日至2024年6月30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1920年開工的嘉南大圳,其中於1924年率先通水的是雲林地區的濁幹線,至2024年通水灌溉滿百年;而臺灣蓄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於1973年完工,2023年也建庫滿50年;這些突顯了水利事業對雲嘉南平原社會的重要,同時也看見臺灣水利發展的縮影。

本館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時刻中推出本展,呼籲社會提升對水環境變遷的感知。觀展前,我們有三問:一、當打開水龍頭,水流洩而出,那麼水從哪裡來?二問,你曾注意過離家最近的那條水路是水溝、水圳或是自然河川呢?三問,綜觀全球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多為乾旱的沙漠地帶,而同樣有北回歸線經過的雲嘉南平原,為何卻成為臺灣的穀倉?這一切在今日看似理所當然,是否真是如此?

在大圳屆滿百年的時刻,本館用創新的博物館思維,以跨域共筆行動,提出「流域共構」的展示論述。2020~2023年,本館展開嘉南大圳跨域研究,用新視角看待過往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水環境,以歷史眼光提出對歷代水環境的新理解,除了看見臺灣歷代水利社會發展樣貌及歷代水利工程的行動者,提出水利工程中所藏的工程與環境的關係,也發現水利系統是跨專業與技術、具傳承且複雜的知識系統,最後提出流域共構了個人與社會生命關係的新觀點。

本展是公部門從共學、共筆到共展,加入教育與公民團體共同的研究成果。2023年底,本館帶著水利、農田、學校與公民等八個單位,將水利知識轉化為現地共展,豐富臺灣水文化內涵,並加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師生協力策展。期待以產官學合作,呼籲社會重視氣候變遷及水環境變遷,使臺灣成為一座居安思危的島嶼。

系統號:

A-023129

【展覽】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展覽】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標題:

【展覽】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時間:

2023年6月21日至2024年3月2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禁書之所以為「禁」,從來不只是書籍本身,更是禁錮思想與言論的自由。從日治時期到解嚴前後,臺灣人民歷經數十年的思想與言論管制。不論是殖民統治或戒嚴體制,當權者利用查禁制度決定一本書的命運。表面上是為了禁止「有毒思想」的傳播,實際上是為了方便控制人民,以鞏固政權。查禁制度所影響的,不只是已經出版的書籍,也讓作家下筆時必須字字「斟酌」,其中甚有因自我檢閱後,選擇將完成的作品深鎖不願面世。

在威權統治下,各種異議之聲被消音,人民的自由受壓抑,然而再極權的統治也關不住自由的思想。以「文壇封鎖中」為題,引領大眾共感一字定生死的肅殺時代,從而體認今日自由民主的可貴價值。

系統號:

A-023130

【展覽】捷克斯洛伐克X旅人X福爾摩沙1920's特展

【展覽】捷克斯洛伐克X旅人X福爾摩沙1920's特展

標題:

【展覽】捷克斯洛伐克X旅人X福爾摩沙1920's特展

時間:

2023年9月15日(週五)至2024年3月17日(週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一次大戰結束後,世界興起民族自決風潮,臺灣也開啟反殖民的政治社會運動。正值臺灣反殖運動熱潮尾端,一個來自一戰後新興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的世界旅行家卜吉比索爾,橫跨歐亞大陸,於1929年來到臺灣,見證了殖民政府的言論自由管制,無法自由攝影與行動。在這種種被限制的背景下,他提出了對於殖民地臺灣的外人觀察,同時也結識了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家蔣渭水跟推行世界語的臺灣同志。當時的臺灣與捷克同屬世界弱小民族,為了對抗強權而展開了短暫但意味深長的交流。

第一單元-弱小民族的惺惺相惜
第二單元-壯遊世界的捷克斯洛伐克旅人
第三單元-被殖民政府限制「視野」的外國旅人
第四單元-同時代來臺的外來旅人們

系統號:

A-023131

【展覽】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

【展覽】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

標題:

【展覽】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

時間:

2023年7月26日至2024年1月21日

地點: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文物大樓1樓簡報室(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內容簡介:

2023年適逢世界客家博覽會在臺灣舉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與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首次合作,自2023年7月26日起展出「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希冀集結兩館之精采檔案、文物,呈現客家先民渡海來臺聠手胝足開闢家園之餘,如何以敬字愛書的教育方式培育子弟出人頭地,見證客家族群的好學風氣。   
臺灣文獻館以典藏日治及戰後官方檔案文書著稱,客發中心則有豐富多樣的客家史料文物見長,本展覽結合公私協力資源,臺灣文獻館蒐羅文獻檔案資料作為展覽主軸依據,展出臺灣總督府檔案、拓本及古文書約70餘件,配合客發中心之文物圖像及動畫影音,並商得臺灣文學館、臺灣歷史博物館、苗栗興隆國小,及私人藏館及藏家等提供影音、圖像及文物共同展出。展覽計分落地生根好所在、政權更迭下的客家身影、來去讀書、立身揚名的客家人四大主題,客家先民從清領時期來臺面對移墾環境挑戰,或在日治時期政權更迭的因應,秉持「耕讀傳家」祖訓,鼓勵子弟讀書、登科入仕,提升家族聲望,為社會做出優異的貢獻。

系統號:

A-023133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標題: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時間:

2023年2月25日至2024年1月7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619-1313

內容簡介:

本特展展出十三行、大坌坑、下罟坑等八里重要遺址出土的外來品,以及近年基隆和平島遺址的重大發現,呈現北臺灣多元歷史與「藍天海岸」文化之美。

[海上瑰寶]
介紹大約二千年前,臺灣原住民開始與島外人群交換獲得西亞、東南亞、中國等地的物品。本單元展出這時期來自島外的玻璃器、青銅器及金銀飾品,其中有8件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重要古物」,國家級的精品難得一見。

[貿易陶瓷]
展出臺灣考古遺址出土的宋元明陶瓷,包括龍泉窯的青瓷,以及景德鎮、漳州窯的青花瓷等,這些曾經風糜全球的中國陶瓷,代表臺灣在世界海洋貿易中的一席之地。

[歐人旅跡]
呈現十七至十九世紀歐洲人在北臺灣的遺留,有相當少見的歐洲啤酒瓶、果醬瓶、墨水瓶等,還有基隆市和平島出土的西班牙「諸聖教堂」遺跡模型。

[庶民生活]
藉由福建、廣東及日本生產的陶瓷訴說近二百年來漢人移民的故事,展區內有古代先民生活所用的各式餐具、廚具、茶器、燈具等遺留,造型種類多樣,風格自然樸實。

系統號:

A-023134

【展覽】朝鮮王朝與清宮的藝術交會特展

【展覽】朝鮮王朝與清宮的藝術交會特展

標題:

【展覽】朝鮮王朝與清宮的藝術交會特展

時間:

2023年10月6日至2024年1月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1FS101(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內容簡介:

近年來,韓國在藝術與文化上所散發的魅力,讓全球民眾讚口不絶,說明了韓國人民旺盛的創造力。從地理位置來看,韓半島與臺灣僅隔著東海南北對望,在清宮的奏摺中,就經常出現韓人因出海作業,意外漂流至臺灣的紀錄。
承襲清宮舊藏的國立故宮博物院,除典藏了朝鮮人民漂流到臺灣的奏摺史料,更有不少文物提供瞭解韓國文化與藝術的管道。本展以朝鮮與中國二地的使節往來為軸,進而呈現出朝鮮十八世紀黃金時期與大清盛世的藝術對話。

展覽內容分為二個單元,分別為「使節遊覽」與「藝術交會」。第一單元「使節遊覽」透過文獻與器物、書畫呈現十八世紀的朝鮮王朝與明、清時期官民的往來與對話;第二單元「藝術交會」則從朝鮮王朝與大清王朝之間的藝術交會,感受不同的藝術美感與文化特色。此外,除本院典藏的朝鮮王朝文物外,特別要感謝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日本大阪東洋陶磁美術館,以及國內的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家圖書館等館藏單位慨然允借藏品,讓此次展覽得以呈現朝鮮王朝文化藝術上的豐富與多元。

系統號:

A-023135

【展覽】國際漢學巨擘張灝院士捐贈藏書展覽

【展覽】國際漢學巨擘張灝院士捐贈藏書展覽

標題:

【展覽】國際漢學巨擘張灝院士捐贈藏書展覽

時間:

2023年8月5日至12月31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6F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長年以來致力於徵求學者專家之藏書、文獻資料、書信與手稿,以豐富本館館藏,俾利後人研究。2022年2月9日,本館獲贈張灝院士畢生藏書與研究成果、手稿。本次捐贈藏書、期刊約三千餘冊,包含二十世紀後半葉的西文漢學研究與西方哲學著作,及張灝院士與國際漢學學者往來的珍貴信函。
-
為使臺灣學界與讀者,領略一代知識分子的處世風采,一睹國際漢學巨擘的治學魅力,本館特舉辦「國際漢學巨擘張灝院士捐贈藏書展覽」,以張灝院士捐贈的研究手稿與研究筆記為主,共分成9個主題,分別是「家庭與生活」、「學思領域」、「張灝與殷海光」、「幽暗意識」、「轉型時代」、「儒家經世思想」、「五四與共產主義思想」、「讀書筆記」、「學術交流」及學術專著。其中,「讀書筆記」、「學術交流」展出張灝院士珍貴的讀書隨筆及與學友同道之間往來的書信短箋,讓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張院士的治學與風範。

系統號:

A-023136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番外篇: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合數位實驗展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番外篇: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合數位實驗展

標題: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番外篇: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合數位實驗展

時間:

2023年04月25日至2023年11月12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2021年至202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共同完成了一檔文物型展覽,三館以各自館藏文物的特色,合作呈現了臺灣歷史上的三個主角:原住民(臺博)、漢人常民(臺史博),與中國宮廷/官府(故宮),讓三方文物映照出臺灣多元人群豐沛的物質文化。儘管「物件」通常是博物館展場上的主角,但如果把實體抽離了,讓數位技術登上舞台成為關鍵演員,又能打造出甚麼樣的故事與思考?
這個展覽試圖在三館聯展的真品文物退場後,嘗試幾種實驗性質的數位藏品展示案例:一、當藏品影像成為空間藝術,拆解、重組彷如擁有生命般跳動,能否在空間中創造出物件與觀者之間新的連結關係?二、打造具創新或平權用意的小實驗,透過3D列印技術製作出可供手感體驗的教具型展品;三、採3D數位文物型式,提供真品靜置展櫃中所不可為的翻轉細看等動態式品閱;四、文物的數位藝術創作,將物件以不同的想像編織起來,會帶來甚麼樣的視覺體驗?走入展場,一起來場實驗!

系統號:

A-023145

【展覽】故宮院藏善本古籍選粹:彩繪圖籍

【展覽】故宮院藏善本古籍選粹:彩繪圖籍

標題:

【展覽】故宮院藏善本古籍選粹:彩繪圖籍

時間:

2023年8月8日至2023年11月12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在文字發明以前,語言與圖畫是為人與人之間溝通與傳遞訊息的主要途徑。隨著文字的出現、使用,圖與文的結合,不但完備訊息傳遞體系,更豐富典籍的藝術性格,所謂「文不足以圖補之,圖不足以文敘之」。本展覽的彩繪圖籍,指的便是既書有文字,同時也配有彩色圖畫的古代典籍。

與今日的繪本、圖文書相同,圖畫也應用在各類古籍之中,其中又以輔助說明文字的佔比最高,舉凡農業、軍事、宗教、醫藥、地理、占卜、占候、琴棋書畫、金石考古各類書籍都可見到彩繪圖畫的蹤跡,然而或許因為顏料昂貴,以及寫、繪分工,耗時費力等種種原因,相較於雕版印刷產出的版畫圖籍,彩繪圖籍可說少之又少,而流傳至今日者更屬鳳毛麟角。

本院典藏古代彩繪圖籍主要來自明、清宮廷寫繪或地方進呈,產製時代大約集中在15至19世紀之間。就數量來說,以地理圖冊與占卜、占候類書籍最多,但佛教寫經則相對精妙。此外,乾隆、嘉慶兩父子詩文集裡的肖像畫也別具風格,很可能借用了部分來自西方的肖像畫與書籍裝飾的概念與彩繪技法。

本展覽依院藏彩繪圖籍的內容特性概分四單元:一、占之術─易占、占卜、占候圖籍;二、彩繪大地─古代地理圖籍;三、法相殊勝─佛教經典圖籍;四、清帝詩文─乾隆、嘉慶詩文圖籍。透過這些精美的彩繪圖籍與研究說明,與觀眾分享「知」與「美」的饗宴。

系統號:

A-023146

【展覽】故宮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阿哥養成記

【展覽】故宮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阿哥養成記

標題:

【展覽】故宮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阿哥養成記

時間:

2023年8月12日至2023年11月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寒窗苦讀無人知,似乎是古今莘莘學子刻苦求學的生活寫照。不過,生長在皇宮裡、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滿洲皇族子弟們,也需要接受嚴格的文武教育。他們的學習生活,似乎也不如想像中輕鬆呢。

阿哥(滿語:ᠠᡤᡝ,轉寫:age),是清代對近支宗室子弟的稱呼。滿族入主中原以後,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開始重視阿哥們的教育。藉此培養未來皇位繼承人及國家治理人才,使滿族政權得以長久鞏固。

然而,清代皇族阿哥們的學生生活究竟是如何度過?他們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又有些什麼?長伴阿哥讀書的師長們又是哪些人?對阿哥們有什麼樣的影響?本展覽以「阿哥上學去」、「阿哥的功課表」與「阿哥的老師們」三個單元,透過院藏文獻檔案,帶領觀眾一探清代阿哥學習生活的真實面貌。

據清人紀錄,阿哥自六歲起每日清晨三時即進入書房學習,除了民間士子必讀的四書五經等經典外,還必須接受滿洲「國語騎射」課程。國語即是滿語,騎射則是騎馬射箭。清朝尤其特別重視宗室子弟遠赴關外,行圍狩獵的技能學習。而隨著清皇室與西方接觸,阿哥們的學習也添加天文數理等課程,以理解中國以外的世界脈動。

阿哥們的功課表強調文武合一,並雜揉中、西科學,與中國歷朝側重文科學習大相逕庭,卻似乎可與當今學齡教育之多元學習領域相互比照。雖然阿哥們不用科考,也沒有現今學生升學競爭的壓力。但是依照文獻記載,阿哥書房全年無論寒暑,僅歇課五天,學業不可謂不沉重。本展覽試圖揭開滿洲皇子教育的神秘面紗,共看學子辛勤學習的異同,古今對照或許也能提供新的想像與可能。

系統號:

A-023150

【展覽】人氣國寶展

【展覽】人氣國寶展

標題:

【展覽】人氣國寶展

時間:

2023年8月8日至11月5日

地點: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302展廳(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內容簡介:

中國山水畫作,到明代中葉後發展出獨特的變形畫風,本次展出的兩件繪畫作品即呈現如此的脈絡,先是承襲傳統而出新意,接著整體造型上的改變。

當中可見明代畫家們對於樹木的觀察和逐漸變形、抽象化的詮釋,讓作品變得既熟悉卻又充滿清新獨特的趣味。器物上,藝術家則利用特別揀選的自然材質,一方面保留其原有的造型與質感,一方面經由獨特的審美和想像,創作出舉世僅有的奇特作品。另外亦有藝術家另闢蹊徑,透過細緻高超的手法,創作出精巧無比,令人讚嘆和拍案叫絕的作品,完美地結合怪異和巧妙兩種特質。

系統號:

A-023152

【展覽】霜雪明金玄鈎沉:德能堂藏華夏早期帶鈎

【展覽】霜雪明金玄鈎沉:德能堂藏華夏早期帶鈎

標題:

【展覽】霜雪明金玄鈎沉:德能堂藏華夏早期帶鈎

時間:

2023年8月25日至2023年12月3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I(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

內容簡介:

本展以德能堂所藏帶鈎為中心,試觀華夏早期帶鈎的鑄造與裝飾。展覽共八個單元,分別為「鈎之道」、「金銀鑄」、「金銀錯」、「玄鐵鈎」、「珠玉鑲」、「人與獸」、「遊於藝」及「集大成」。世間萬物皆有小大之辨,格一鈎而知天下。展覽將從工匠精神開始,再到帶鈎的裝飾工藝,力圖睹細觀宏,廣求格致,對相關考古資料試作闡發。

系統號:

A-023141

【展覽】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展覽】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時間:

2023年9月2日(週六)至11月30日(週四)

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主辦單位:

北京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本展覽以華人茶文化為切入點,立體地展現中華文明以茶為媒,交融互鑑的發展歷程。

展覽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為茶出中國,透過考古出土和清宮舊藏的茶葉遺存、外銷畫、器物組合等展示數千年間,種茶技術的提升和備茶方法的變化,以及茶在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活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單元為茶道尚和,展品匯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著名書畫珍品,以及古籍、考古出土茶器等,展示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第三單元為茶路萬裡,重點展示透過茶馬古道、茶葉之路,茶在世界各地傳播的情況,來自英國、日本、俄羅斯的茶器精品將集中亮相,還有清代宮廷中使用和收藏的來自異國的茶器,以及由清代宮廷造辦處製作的外國風格的茶器,共同展現茶文化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的交流互鑑。第四單元為茶韻綿長,旨在體現茶正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活躍於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茶文化從傳統中走來,滋養當代,也必將綻放於未來。

系統號:

A-023142

【展覽】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

【展覽】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

標題:

【展覽】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

時間:

2023年9月2日至11月12日

地點: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澳門新口岸新填海區冼星海大馬路)

主辦單位:

澳門藝術博物館

內容簡介:

本次展覽精心遴選出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兩家所藏惲壽平等作品180餘件,將通過「南田真跡」、「南田後學」、「同道藝友」三部分內容集中展現惲壽平的藝術成就與其深遠影響。「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集惲壽平各時期代表或重要作品、惲壽平家學與其入室弟子馬元馭、范廷鎮、張偉等作品,以及與王翬、王時敏、查士標等同道藝友之間的藝術交流與真摯情誼,令觀衆能全方面的窺觀與理解惲壽平獨特的藝術魅力與畫學思想,同時也期望透過展品之間的相互聯繫,創作題材的對照等,引發觀衆對「清六家」的整體回顧與思考。

系統號:

A-023147

【展覽】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

【展覽】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

標題:

【展覽】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

時間:

2023年9月16日至11月5日

地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主辦單位:

北京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本次展覽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可以充分感受、了解、欣賞頂尖碑帖文物的平台,從書法、文詞、紙墨、版本與傳承,全方位領略與品鑑宋拓的魅力,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骨神韻。

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著名宋拓本,如東漢《西嶽華山廟碑》華陰本、唐《九成宮醴泉銘》李祺本、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宋刻懋勤殿本《淳化閣帖》,將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所藏「北山十寶」及南宋丞相遊似舊藏十種《蘭亭序》在本次展覽中悉數亮相。

系統號:

A-023151

【展覽】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

【展覽】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

標題:

【展覽】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

時間:

2023年9月27日至2024年1月8日

地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西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主辦單位: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內容簡介:

展覽分四個單元,分別展現三星堆文化的藝術世界、城市生活、精神信仰和來龍去脈。作為2023年國慶前夕推出的特展,「凝視三星堆」深入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和各區域文化間的交流,亦是對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發展的回眸與致敬。

系統號:

A-023170

【展覽】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

【展覽】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

標題:

【展覽】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

時間:

2023年10月13日至2024年5月5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一(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

內容簡介:

文物,是人類文明的遺物,它們的功能和意義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其經歷不斷演變增生。當文物遇上不同的觀者,往往會碰撞岀新穎的詮釋角度和觀賞感受。

「潤物有聲:文物與我們的故事」是誌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甲子校慶的特別展覽,會展出共60件從商代到近現代的館藏珍品,包括官窯瓷器名品、廣東書畫代表作、香港書畫家精彩作品,更涵蓋甲骨、玉器、金器、紫砂、琺瑯、漆器、竹雕等多種類型。當中有不少館藏名品,例如:康熙青花萬壽尊、白玉蘭花紋盒(「嘉靖辛酉陸子剛製」款)、陳獻章《行草次韻白馬菴夜雨聯句》、高劍父《雪裏殘荷》及葉因泉《東方明珠圖》等。

系統號:

A-023229

【展覽】陶の仏——近代常滑の陶彫

【展覽】陶の仏——近代常滑の陶彫

標題:

【展覽】陶の仏——近代常滑の陶彫

時間:

2023年9月16日至2024年2月25日

地點:

高島屋史料館TOKYO4F展示室(東京都中央区日本橋2-4-1)

主辦單位:

高島屋史料館TOKYO

內容簡介:

「陶彫」とは、まさしく字のごとく陶を素材とする彫刻のことです。あまり知られていませんが、平安時代末期から続く常滑焼は、近代に入ると西洋彫刻の技術・知識が伝播・融合した結果として、数多くの陶彫が生み出されました。日本にまだ「彫刻」という概念が浸透する以前、工部美術学校においていち早く専門的な美術教育を受け、西洋彫刻を学んだ内藤鶴嶺や寺内半月らは、西洋彫刻そのものの社会的地位が確立していない困難な時代に、運命の悪戯から縁あってたどり着いた常滑の地で自らの西洋彫刻の技法を広めていくことになります。他方で彼らは常滑で窯芸に出会ったことにより、自らの「彫刻」作品に陶の概念を精力的に取り入れていきました。

今回、そのひとつの到達点として取り上げるのが、「観音像の清風さん」とも呼ばれていた柴山清風と彼の仏像作品です。清風は戦時中に《千体観音》や《弾除け観音》などを多数制作し、無償配布しました。生涯をかけて、常滑の地で陶の仏の創作活動を続けた彼の作品には、「職人」という一言では決して片付けられない作家性と魅力が詰まっています。本展を通して、知られざる「陶彫」の歴史とともに、近代仏像の魅力に触れていただければと思います。

系統號:

A-023132

【展覽】万博と仏教——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か、それとも祈りか?

【展覽】万博と仏教——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か、それとも祈りか?

標題:

【展覽】万博と仏教——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か、それとも祈りか?

時間:

2023年8月5日至12月25日

地點:

高島屋史料館企画展示室(大阪市浪速区日本橋3-5-25)

主辦單位:

高島屋史料館

內容簡介:

本展では、万国博覧会に出展された仏教に関連する展示物を概観しながら、近代における仏教のイメージの受容と、その変遷について考察してみたいと思います。

いち早く近代化を果たした欧米列強は、産業振興のため、そして国力を誇示するために、多くの万国博覧会を開催してきました。19世紀以降、日本もこうした流れに遅れまいと参加してきましたが、今回、本展で注目するのは、この万国博覧会に日本が出展してきた多くの仏教に関係する造形物です。

例えば、明治政府として初の公式参加となったウィーン万国博覧会(1873年)では、《鎌倉大仏頭部の張子》や《五重塔の模型》が展示されました。さらには、シカゴ万国博覧会(1893年)で建設された《平等院鳳凰堂外観を模した日本館》では、仏教イメージは展示物だけにとどまらず、パビリオンの外観そのものにも表出していきました。こうした仏教イメージが、西洋からの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のまなざしを内面化したものとして用いられたことは容易に推察されます。他方で、日本がそれを戦略的に利用した背景にも興味深いものがあります。

また同時に注目したいのは、1970年に開催された日本万国博覧会(大阪万博)における仏教イメージのあり方です。これは、アジア初の万国博覧会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ますが、即ちそれは、仏教を信仰する人々が多数訪れる初めてのそれであることも意味していました。そのため、これまでの欧米における万国博覧会では、あくまで物質として機能し、おおよそ信仰とはかけ離れた存在であった仏教関係の展示物が、大阪万博では多くのアジア諸国からの来場者に、信仰の象徴が展示された空間として受け止められたのです。博覧会における仏教イメージが、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から宗教的意味を帯びる存在へと変化したという点において、画期的な万博だったと言えるでしょう。本展が万博の、そして近代仏教の新たな魅力が発見される契機となれば幸いです。

系統號:

A-023138

【展覽】禅ものがたり——道釈人物画をよみとく

【展覽】禅ものがたり——道釈人物画をよみとく

標題:

【展覽】禅ものがたり——道釈人物画をよみとく

時間:

2023年9月2日至12月3日

地點:

正木美術館(忠岡町忠岡中2-9-26, Semboku-gun, Osaka, Japan)

主辦單位:

正木美術館

內容簡介:

道釈人物画という絵画のジャンルは、禅宗文化の中で生まれ成立しました。禅宗では、弟子が師の法を正しく受け嗣いだ証として、師の肖像画である頂相や、直筆の墨蹟が与えられます。道釈人物画はそうした頂相や墨蹟から発展し、師のまたその師、さらにまたその上の師へと系図を遡って祖師が描き続けられました。その代表的な例が、禅の始祖である達磨大師像です。このように発展してきた道釈人物画ですが、祖師に限らず理想の姿の象徴として、道教における仙人や、仏教における諸仏など、多くの尊像も取り上げら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本展覧会では、仏教と道教の垣根を超えた多彩な尊像を含む道釈人物画に着目します。 当館が所蔵する重要文化財 「六祖慧能図」 をはじめ、円爾弁円の肖像画「聖一国師頂相」や、臨済宗夢窓派の僧、春屋妙葩の墨蹟「消息」 、啓孫筆の「布袋図」など、室町時代を中心に制作された頂相、墨蹟、道釈人物画を中心にご紹介するものです。それぞれの作品に込められたエピソードとともに、禅の世界で理想の姿として尊ばれた道釈人物画をぜひご覧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23139

【展覽】特別展 東福寺

【展覽】特別展 東福寺

標題:

【展覽】特別展 東福寺

時間:

2023年10月7日(週六)至12月3日(週日)

地點:

京都国立博物館平成知新館(京都市東山区茶屋町527)

主辦單位:

京都国立博物館

內容簡介:

新緑や紅葉の名所として知られる東福寺は、京都を代表する禅寺の一つです。日本から中国へと渡り、南宋時代の高僧無準師範ぶじゅんしばんに禅を学んだ円えん爾に(聖しょう一いち国こく師し)を開山に迎えて創建されました。「東福寺」の名は、奈良の東大寺と興福寺になぞらえて、その一字ずつをとったことに由来します。

東福寺の寺宝をまとめて紹介する初の機会となる本展では、「画聖がせい」とも崇あがめられた絵仏師えぶっし・明みん兆ちょうによる記念碑的大作「五ご百ひゃく羅ら漢かん図ず」全幅を修理後初公開するとともに、応仁の乱による戦火を免れた貴重な文化財の数々や、巨大伽藍にふさわしい特大サイズの仏像や書画類の優品も一堂に展覧します(※会期中展示替えがあります)。草創以来の東福寺の歴史を辿たどりつつ、大陸との交流を通して花開いた禅宗文化の全容を幅広く紹介し、東福寺の日本文化における意義とその魅力を余すところなくご覧いただきます。

系統號:

A-023140

【展覽】うるおう アジア――近代アジアの芸術、その多様性

【展覽】うるおう アジア――近代アジアの芸術、その多様性

標題:

【展覽】うるおう アジア――近代アジアの芸術、その多様性

時間:

2023年9月16日至11月19日

地點:

はつかいち美術ギャラリ(広島県廿日市市下平良一丁目11-1)

主辦單位:

廿日市市、廿日市市教育委員会、第23回共同巡回展実行委員会、 (公財)廿日市市芸術文化振興事業団、中国新聞社

內容簡介:

福岡アジア美術館のコレクションは、アジアの23の国と地域の作品を網羅するユニークなもので、その数5,000点にものぼります。本展では、世界でも類を見ない同コレクションの中から、中国やインドなど15の国と地域の近代作品を中心とした約70点をご覧いただきます。

アジアの高温多湿な環境は、季節風による特徴ですが、それは各地に潤沢な水資源を生むだけでなく、特有の空気感と熱気をもたらし、人々の営みに活力を、生活や文化に“うるおい”を与えています。そして、この“うるおい”はアジアで生まれた多くの芸術作品にも影響をもたらしていると言えます。

今回、絵画や彫刻といったいわゆる美術作品とともに、日常に密接した商業ポスターや輸出用絵画などの作品群、さらにはアートとしても注目されているバングラデシュのリキシャなど、ジャンルを横断しながら作品を展示します。本展覧会が、アジアにおける芸術のあり方、多様性や共通性について新たな眼差しが向けられるきっかけになることを期待しています。そして、様々な個性やルーツを持つ他者同士が、あたたかな関心を寄せあい、多文化の共生につながっていくことを心から願っています。

系統號:

A-023143

【展覽】台湾文学日本語翻訳書籍展

【展覽】台湾文学日本語翻訳書籍展

標題:

【展覽】台湾文学日本語翻訳書籍展

時間:

2023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

地點:

箕面市立船場図書館3階(大阪府箕面市船場東3丁目10番1号)

主辦單位:

国立台湾文学館

內容簡介:

近年、国立台湾文学館は、台湾文学の作品を日本語、英語、韓国語など様々な言語に積極的に翻訳・出版しています。その取り組みを継続することで台湾文学の国際的な認知度を高めることを目指しています。 今回の書籍展では、台湾文学日本語訳書籍の中から、特に、原住民文学(原住民は台湾での表記法。以下同じ)、女性作家の文学、ジェンダー文学作品に焦点を当てて、約40冊を厳選しました。出品書籍は日本の読者に斬新な視野をもたらし、台湾の文学・文化の多様性と独自性を深く理解していただける作品群です。台湾原住民文学には重要な文化的意味が込められており、女性作家とジェンダー文学の作品中には、今、関心をもたれている社会問題が取り上げられています。それらはまた、台湾文学が今後国際学術界で交流を深め広く知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くための、新しい活力となるものです。

系統號:

A-023415

【展覽】北宋書画精華

【展覽】北宋書画精華

標題:

【展覽】北宋書画精華

時間:

2023年11月3日至12月3日

地點:

根津美術館展示室1・2(東京都港區南青山6-5-1)

主辦單位:

根津美術館

內容簡介:

宋時代(960~1279)は中国書画史におけるひとつの頂点であり、その作品は後世、「古典」とされました。日本でも、南宋時代(1127~1279)の作品が中世以来の唐物愛好の中で賞翫されたことはよく知られますが、その前の北宋時代(960~1127)の文物も同時代にあたる平安後期に早くも将来されています。さらに近代の実業家が、清朝崩壊にともない流出した作品をアジアにとどめるべく蒐集に努めたため、より多くの重要作が伝わ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

そのひとつ、北宋を代表する画家・李公麟(1049?~1106)の幻の真作「五馬図巻」(現・東京国立博物館蔵)が2018年、約80年ぶりに姿を現しました。これを好機として、日本に伝存する北宋時代の書画の優品を一堂に集める展覧会を開催します。アメリカ・ニューヨークのメトロポリタン美術館から、李公麟の白描画の基準作といえる「孝経図巻」も特別出品されます。

系統號:

A-023417

【展覽】病と生きる——江戸時代の疫病と幕府医学館の活動

【展覽】病と生きる——江戸時代の疫病と幕府医学館の活動

標題:

【展覽】病と生きる——江戸時代の疫病と幕府医学館の活動

時間:

2023年10月21日至12月17日

地點:

国立公文書館東京本館(東京都千代田区北の丸公園3番2号)

主辦單位:

国立公文書館

內容簡介: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が流行し、国家や社会、人々はこの感染症に対して、様々な対策や対応をおこなってきました。歴史を振りかえると、人々は常に疫病の流行と向き合ってきました。本展では、江戸時代に流行した疫病(特に、流行り風邪・麻疹・疱瘡・コレラ・梅毒)の流行状況や、その時々の社会や人々の対応・対処等について、当館所蔵資料からご紹介します。

また、江戸幕府がこうした疫病に対して、どのような対策をしたのか、幕府の医療政策に注目するとともに、幕府の奥医師であった多紀元孝が設立し、後に幕府直轄となる医学館の活動についても取り上げます。

系統號:

A-023184

【展覽】魏晋南北朝の金属器

【展覽】魏晋南北朝の金属器

標題:

【展覽】魏晋南北朝の金属器

時間:

2023年10月14日至11月26日

地點:

黒川古文化研究所(兵庫県西宮市苦楽園三番町14-5)

主辦單位:

黒川古文化研究所

內容簡介:

東西交流といえば唐のシルクロードが有名ですが、その動きは魏晋南北朝時代には既に活性化しており、前半には冠飾などの金製品、後半には水瓶などの響銅製品が、西方からの影響によってつくられ始めるなど、使用する器物にも変化が認められます。これらは朝鮮半島を通じて日本列島にも伝わり、西方由来の文化が遠く離れた東アジアの極地に届いた証左となります。

今回の展示では、当研究所と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白鶴美術館・大和文華館の所蔵品から、金・響銅・青銅などの金属器と銭貨をあわせて展示し、器物の変化の背景に迫ります。展示品を通して当時の人々の生活や文化にふれて頂ければ幸いです。

系統號:

A-023185

【展覽】二つの頂——宋磁と清朝官窯

【展覽】二つの頂——宋磁と清朝官窯

標題:

【展覽】二つの頂——宋磁と清朝官窯

時間:

2023年10月7日至12月17日

地點:

静嘉堂丸の内明治生命館1階(東京都千代田区丸の内2-1-1)

主辦單位:

静嘉堂文庫美術館

內容簡介:

8000年を超える悠久の歴史をもち、陶芸技術の粋を極めた中国陶磁。その歴史上、二つの頂点といえるのが、宋代(960~1279)の陶磁器と清朝(1616~1912)の官窯磁器です。商工業や各種技術が発達した宋代の中国では、各地で青磁や白磁、黒釉など多種多様で洗練された陶磁器が生み出されました。それらは後世「宋磁」と称えられ、「古典」として現代にまで影響を与え続けています。

また最後の王朝・清朝では、磁器の都・景徳鎮に宮廷用の陶磁器を焼造する政府直営の工房=官窯が設置され、最高の技術と材料をもって皇帝のためのやきものが作られました。

清朝最盛期、康煕・雍正・乾隆の三代(1662~1795)の皇帝たちは、陶磁器への関心が高く、官窯に督陶官が派遣され、技術・意匠の両面で究極ともいうべき作品が次々と生み出されました。

静嘉堂所蔵の清朝官窯磁器には、岩﨑彌之助(三菱第2代社長、1851~1908)が明治20年代という早い段階で蒐集した作品が含まれています。また20世紀初頭には彌之助の嗣子・小彌太(三菱第4代社長、1879~1945)により、日本伝世の宋磁の優品に加え、新出の宋磁や清朝官窯の名品が蒐集され、世界有数の質を誇る中国陶磁コレクションが形成されました。

本展では、南宋官窯をはじめとする静嘉堂の宋磁の名品と、清朝官窯磁器から青花・五彩・粉彩・単色釉の優品を精選し展示します。

系統號:

A-023231

【展覽】Objects of Addiction: Opium, Empire, and the Chinese Art Trade

【展覽】Objects of Addiction: Opium, Empire, and the Chinese Art Trade

標題:

【展覽】Objects of Addiction: Opium, Empire, and the Chinese Art Trade

時間:

2023年9月15日至2024年1月14日

地點:

Harvard Art Museums (32 Quincy Street Cambridge, MA)

主辦單位:

Harvard Art Museums

內容簡介:

Objects of Addiction explores the entwined histories of the opium trade and the Chinese art market betwee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Opium and Chinese art, acquired through both legal and illicit means, had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global economy, cultural landscape, and education—and in the case of opium, on public health and immigration—that still reverberate today.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exhibition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e opium trade, the participation of Massachusetts traders, and opium’s devastating impact on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and the Chinese people. Works presented here include smoking paraphernalia, an opium account book, and photographs, along with mass media illustrations critiquing the use and sale of opium.

The second section highlights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art collecting in China and demonstrates the growing appetite for Chinese art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Opium Wars (1839–42, 1856–60). Artworks from Massachusetts-based private and public collections show the shift in taste at this time from export ceramics and paintings to palace treasure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including ancient bronzes and jades unearthed from tombs and Buddhist sculptures chiseled from cave temple walls. Through the histories of museum directors, professors, and donors, this section looks critically at the sources of Harvard’s Chinese art collection.

系統號:

A-023168

【展覽】The Celestial City: Newport and China

【展覽】The Celestial City: Newport and China

標題:

【展覽】The Celestial City: Newport and China

時間:

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2月11日

地點:

Rosecliff(548 Bellevue Ave Newport, RI)

主辦單位:

The Preservation Society of Newport County

內容簡介:

Since Newport’s beginnings as a colonial seaport, generations of its citizens have looked to China for knowledge, beauty, fortune and freedom. In turn, many different people of Chinese heritage, including artists, merchants, immigrant entrepreneurs and women suffragists, shaped all aspects of life in Newport. Their stories are at the heart of this exhibition.

The Celestial City explores China’s deep influence on Newport from the 18th century through the Gilded Age (1865-1915), when the city emerged as America’s premier summer playground and the fall of China’s last imperial dynasty transformed the ancient nation.

The extraordinary objects on display include more than 100 works from the Preservation Society’s collection and other institutions in a range of media, from paintings, sculptures, prints and photographs to fashion, ceramics, lacquerwares and lanterns.

Highlights include treasures of Chinese art collected by Newport merchants and industrialists; photographs and stories from Newport’s early Chinese community; and the writings, portraits and family heirlooms of heroic Chinese women suffragists. Contemporary artworks by Yu-Wen Wu and Jennifer Ling Datchuk illuminate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Newport as well as hidden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Newport mansions and the Chinese-American experience.

系統號:

A-02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