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與移動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3年7月6至7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
孫小姐,Tel: (02) 2651-6862
內容簡介:
★ 本研討會將以中文進行;會議室人數上限為70人
報名截止日 : 2023年6月26日(週一)17:00前
備註
主辦單位保留更改活動及審查報名資格權利,兩次以上無故缺席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送出報名表單並不代表成功錄取,錄取通知信將於報名截止後以email寄出。
為響應紙杯減量,敬請自備水瓶或杯子。
會議規模及安排方式屆時將配合民族所規定之防疫措施做滾動式調整,請務必預先報名。為落實防疫工作,實體會議會場內禁止飲食、敬請全程配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
系統號:
C-022440
第三十四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標題:
時間:
2023年9月22至24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佛光山寺(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
主辦單位:
佛光山叢林學院、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源起於恆清法師於西元1990年(民國79年)發起成立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會議,此會議至今年(西元2023年)為止已舉辦了33屆,而會議名稱曾多次變更,包括有「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佛學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等。
本協作平台的設置,起因於2012年的第23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由元亨佛學院、中華慧炬佛學會主辦)時,各參與單位代表決議成立一協作平台,做為資訊流通、籌辦工作經驗分享之用,委請法鼓佛教學院代為設置、管理平台,考量此會議是提供給台灣地區進行佛學研究之博碩士,一個發表個人研究成果之平台,故本協作平台定名為「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並期望透過此一平台,增加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之能見度,累積各籌辦單位之經驗。
系統號:
C-022488
第5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Hito流行音樂
標題:
時間:
2023年9月22至2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E-mail: audio100@nmth.gov.tw
內容簡介:
眾所矚目的第5屆聲音臺灣史研討會審稿結果發布了。本次來稿相當踴躍,共來稿件28篇(計論文22篇、分享6篇),篇篇精采,考量舉辦條件限制,籌備會決定邀請當中的21篇(論文17篇、分享4篇)發表,邀請發表人與文題請參見官網。
本次大會預計於9月22-23日採線上會議辦理。後續參加報名等資訊,將發布於臺灣歷史博物館官網及「臺灣音聲100年網站」(https://audio.nmth.gov.tw/),有請舊雨新知留意。
系統號:
C-022489
2023 台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台灣女性主義:知識典範、社群形構與運動發展」
標題:
2023 台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台灣女性主義:知識典範、社群形構與運動發展」
時間:
2023年9月23日(星期六)
地點: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台灣女性學學會、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一、主題說明
1993年,台灣女性學學會的成立,標誌著性別研究作為一種學術方法,正式有組織地在台灣學界展開,向各個學科領域裡的知識傳統和論述模式發起挑戰。三十年來,女性主義論述在一些學科領域中取得典範的位置,而有些學科還在緩慢建構中。女性主義從外來思潮,經過在地文化的磨合與轉化,成為當代台灣普遍的文明認知。台灣在性別論述上的開創性及其社會實踐性,不僅躍居亞洲國家的模範,甚至成為國際上性別平權的指標國家之一。
2023年年會主題定為「台灣女性主義:知識典範、社群形構與運動發展」,探討台灣女性主義與傳統知識在爭取學術合法性的各種進程,以及女性主義研究領域本身針對許多議題的內部論辯與擴充。例如,學術研究與運動團體和國家機構的關係,從女性研究擴展至性別研究和男性研究的範疇轉變。近年來學術體制和國際環境急遽變化,女性主義運動因為不同的訴求在美國、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地此起彼落,再再激勵女性主義研究論述的新回應。時值台灣女學會三十周年,釐清女性主義研究在台灣的貢獻、爭議和危機的同時,瞻望新興的學術發展。
本研討會已公布錄取名單:https://reurl.cc/nDozEn
全文繳交期限:2023年8月13日
會議日期:2023年9月23日
系統號:
C-022490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標題: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時間:
2023年10月27日至2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黃先生,06-221-7201#2226
報導者: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第二十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二十年可以改變哪些事呢?
?國立臺灣文學館已經營運二十年,也即將迎來第二十屆 #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作為臺灣文學相關碩博士生最重要的交流平台,見證臺灣文學研究的轉變及發展。本屆研討會將再次於臺文館舉辦,除了回望臺灣文學研究二十年來的豐碩成果外,也期待博物館與學界的交融互惠。
?本次主題為 #文學百態:#Lán來寫臺灣,旨在探索「文學」的多變型態、豐富生態及其他未及探索的樣貌。此外,也邀請研究生思索:臺灣文學如何對永續發展提供不同的思考,又如何和博物館有所關聯。
?期待您的投稿與發表,展示臺灣文學研究各式風貌。
徵稿主題方向:
1.世界流通的文學百態
2.永續發展的文學百態
3.古典傳統的文學百態
4.國家語言的文學百態
5.疾療照護的文學百態
6.媒介科技的文學百態
7.博物館中的文學百態
8.族群互動的文學百態
9.性別演繹的文學百態
10.其他臺灣文學與臺灣文學建制相關議題
?【徵稿期限】:即日起至2023年6月2日(以承辦單位電子郵件信箱收到郵件之日期為準),繳交至少1000字摘要
?【會議時間】:2023年10月 27-28 日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徵稿對象】:研究臺灣文學相關之碩博士生 (國外就學之碩博士生欲投稿須自行負擔機票、住宿費用)
?詳細徵稿主題方向及論文要求,請前往以下官方活動網站查看!
系統號:
C-022491
第二十四屆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總區(TBA,將公布在會議網站上)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臺灣語言學學會
內容簡介:
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NCL),是由台灣語言學學會協調,由各校輪流舉辦的全國性語言學研討會,旨在經由一年一度的聚會,提供國內研究語言學的學者及學生一個公開的交流平台,藉此互相切磋學習。學生發表經由邀請之講評教師指導,從中獲益學習,提升語言學研究之水平。自2000年起已舉辦過二十三屆,歷屆會議所累積之成果有目共睹。2023年會議由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主辦,很榮幸有這個機會承辦此會議,我們希望延續前人優良傳統,提升大專生、研究生及年輕學者從事語言學研究的高度及廣度,為台灣語言學界的未來注入新的活力。
會議主題:
語眾新嚐: 多元社會的語言學新思維
Conference Theme: Echoes of Diversity: Linguistic Innovations in a Multifaceted Era
會議子題 Conference subfields:(但不侷限於以下領域子題)
l 功能/認知語言學 Functional/Cognitive Linguistics
l 形式語言學 Formal Linguistics
l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
l 語用學與言談分析Pragmatics/Discourse Analysis
l 心理/神經語言學 Psycholinguistics/Neurolinguistics
l 語料庫語言學 Corpus Linguistics
l 歷史語言學 Historical Linguistics
l 南島語語言學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l 地理語言學 Geographical Linguistics
l 應用語言學 Applied Linguistics
l 語言習得 Acquisition
投稿重要日期:
摘要審查結果通知日: 2023年7月15日
全文收件截止日: 2023年8月15日
系統號:
C-022492
2023書法美學與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11月11日(週六)
地點:
國立臺南大學文薈樓J106演講廳(台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學院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6-2133111-127
內容簡介:
會議目的
一、提倡書法研究與創作風氣。
二、推動書法與應用禪學的跨領域研究。
三、交流當代書法教育之理念與實務。
四、深究書法美學與禪學之內在連結。
會議子題
一、當代書法新潮之評介。
二、近期重要書法論著之評介。
三、書法教育理念與實務之分享。
四、當代書法與應用禪學思潮之發展。
五、書法美學與禪學關聯之探索。
投稿時間
稿件摘要自即日起至2023年7月15日止,向國立臺南大學人文學院摘要投稿,待摘要審核通過後通知作者撰寫全文。摘要審核通過發表之全文於2023年10月15日前寄達。
系統號:
C-022436
2023「第七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主題:後疫情時代的教導、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3「第七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主題:後疫情時代的教導、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3年11月17至18日(週五至周六)
地點: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台北市教會聚會所
聯絡人:
王教授,E-mail: ray.wang023@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次研討會為繼2011以來舉行同一系列主題研討會的第七屆。延續與發展過去以華人基督教之本土化與全球化並重的傳統,以及去年「疫情下」的主題,本次主軸是「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後疫情時代的教導、關懷與宣教」,期待各方學術先進,以及教會牧養與宣教實務工作者參與。
針對基督教本色化運動的關注與研究很多,關鍵問題是在東亞的發展之中,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教會,是否成功脫離甚至是超越西方傳教士百年前所建立的宗派傳統?在追求國家現代化與去殖民化的過程中,追求更本土化的組織與教導是教會難以迴避的課題,而由本地信徒自己創立的教會,更成為這些區域最引人注目的發展,其中尤其以大陸、香港、以及台灣等地華人教會的發展最為引人注目。我們需要特別去發掘這些本土教會在神學教義、基督教倫理、敬拜儀式、組織管理、宣教策略、宗派關係、和社會關懷上,與西方傳統是否有不同的作法?尤其本土教會的宣教士是否比西方宗派教會更能放下已發展國家的身段,包容當地不同的處境與特色?在傳統西方宗派人數與影響力不斷下滑的當代,是否能夠扮演承先啟後的新角色?這些答案的追尋,一直是這個國際研討會不變的宗旨,也在過去不斷地有難能可貴的研究成果集結出版。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過去這半世紀中,繼全球化、金融風暴、恐怖主義、以及性別議題爭議之後,對教會在社會中角色最大的挑戰。各地的教會都面臨因疫情管控而暫停聚會、信徒流失、牧養困難、敬拜儀式以及教會事工必須轉成線上等等結構性的挑戰,對此我們排除萬難在2021年實體舉辦了「疫情下的教導、關懷與宣教」專題研討會,在討論中聽到各位專家與實務工作者,講述令人擔憂也有令人欣慰的最新發展,論文集也在2022年底順利出版,第七屆將延續這個關懷,期待對後疫情時代的教會牧養、宣教與發展能夠提供最即時也最有幫助的交流平台!
新議題下也不能忘記初衷,規劃的討論重點又分為四:聖經中文譯本的翻譯比較、註釋與詮釋研究,後現代社會中的華人基督教倫理,後威權與後全球化下的宣教,以及華人教會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處境與回應。
(1)比較與詮釋:信稱義從何而來? 華人基督徒的信心由何而來? 當然不能僅由西方神學家的權威解釋而來。由於中英聖經電子工具書的飆速發展,使得當代華人信徒比起之前的中外偉大神學家,具有更豐富與更正確的聖經資源,重新檢討各種聖經中文譯本的優缺點,進而提出新的神學概念與理論。
(2)包容與堅持:後現代社會中的華人基督教倫理。近數十年來西方神學界對於經濟平等、族群關係、墮胎、離婚、性別平等、同性戀婚姻、宗教衝突、政教關係等議題,發展出不同的神學論述與實踐。華人本土基督教會如何回應這些挑戰,以發展出符合聖經文本以及東方社會的神學?
(3)挑戰與回應:後威權與後全球化下的宣教。從本地社會成長的中國基督教各教會,如何做跨地域或跨國界的宣教?他們的成效與傳教策略有何值得參考之處?他們與西方來華的宣教又有何異同?
(4)反思處境化:華人教會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處境與回應。華人本土教會高舉處境化與本色化已經過百年,密切與深入的人際接觸一直是這些教會勝過西方宣教士的秘訣之一。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僅僅是無神論的獨裁者會試圖阻止信徒的聚集,對疫情的恐懼與所謂「新經濟」的發展也是傳統宣教與聚會方式的新敵人。面對國際交流的中斷、人與人接觸的困難、集會的限制,以及各種新媒介的崛起,信徒該怎麼適應? 教會又該如何教導與面對?
我們歡迎對華人本土基督教研究有專精的神學家、宗教學者或神職人員,針對上述主題投稿。研討會預計選出22篇左右的論文發表。之後將如前三屆會議,出版會議論文集並編輯成學術專書(請參考聖經資源中心所出版《儆醒預備》、《改變形像》、《基督生命長成》)。受邀發表論文者將視募款經費而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交通住宿補助。
論文截稿日期:2023年10月30日
系統號:
C-022494
2023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3年11月24日(週五)
地點:
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所訂於2023年11月24(五)日舉辦「2023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東亞海域交流」為總主題,並以「文學、產業、遷徙、島嶼」為分項主題,其下再各分九個子題,藉以探討東亞海域交流的各種面向。研討會詳細資訊可參考徵稿啟事,即日起報名至2023年5月7日(日),歡迎相關領域專、兼任講師以上老師投稿報名。
一、會議日期:2023年11月24日(五)
二、會議地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三、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
四、徵稿對象:全國各大專院校專、兼任講師以上
五、題目摘要期限:2023年5月7日(星期日)前,將填妥後的「報名表」電子檔,寄至:ntouioc@mail.ntou.edu.tw。審查結果,另函通知。
六、論文格式:依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海洋文化學刊》撰稿體例撰寫。
七、全文截稿日期:2023年10月29日(星期日)。
八、聯絡方式:02-2462-2192 # 2010,張心霓助理
系統號:
C-022495
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3年12月13日(週四)
地點:
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文學大樓1樓3103國音教室+線上並行(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主辦單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聯絡人:
張先生,投稿信箱: nknujingxue@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 徵稿對象:舉凡在學或已畢業之碩、博士者,具以上任一條件,均符合報名資格。
二、 投稿內容: 以經學研究為主或與儒家、道家經典相關者。
三、 徵稿日期: 公告徵稿即日起至112年8月31日(星期四)下午5時截止(以線上報名表單戳記為憑)。
四、 會議日期: 112年12月14日(星期四)【本次研討會採實體線上並行舉辦】
五、 會議地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文學大樓1樓3103教室(暫定)
六、 報名方式:本次投稿一律採線上報名 【投稿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kjHWCM2hSrQaf4Yg9
七、 報名流程:(詳參報名附件)
1. 完成線上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kjHWCM2hSrQaf4Yg9
2. 論文全文電子檔(word及pdf檔各一份);著作暨研討會錄影(音)及檔案公開傳輸與複製授權同意書寄至nknujingxue@gmail.com「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籌備處」
八、 錄取通知:
1. 本研討會邀請大專院校具有學術專長的專家學者對發表之論文作審查並進行特約講評。
2. 論文經審查決議是否錄取,預訂於112年9月20日(星期三)前公告錄取名單。
九、 聯絡方式及投稿信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第十九屆青年經學學術研討會」籌備處
投稿信箱:nknujingxue@gmail.com
研討會總召集人:張先生 0981830533
研討會副召集人:廖先生 0971628670
系統號:
C-022429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存有、思想與生命意義——沈清松教授逝世六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6月7日至9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巿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訂於2024年6月7日至9日假輔仁大學主辦為期三天的國際會議。會議籌備委員會將於2023年5月1日,於輔大哲學系系網(網址:http://philosophy.ourpower.com.tw/)公告論文大綱審查結果。投稿人請於2024年05月10日前繳交論文完稿。上述若有未竟事項或其他寶貴建議,煩請來函賜教。
會議子題如下:
(1) 沈清松哲學思想研究
(2) 中國哲學與士林哲學
(3) 跨文化哲學與宗教交談
(4) 終極真實、慷慨與外推
(5) 存有與死亡的生命教育
(6) 自然、生態與環境倫理
(7) 在AI時代中的自我與多元他者
(8) 美學與藝術中的視見性、可譯性與可普性
(9) 後全球化時代的公共領域(包括戰爭與疫情)
(10) 中、西醫療哲學(包括照護倫理、哲學諮商與照顧哲學)
系統號:
C-0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