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訊息

國家圖書館聯合中研院、臺大等機構赴美參展 贈書千冊予國際漢學研究重鎮哈佛燕京圖書館典藏

國家圖書館聯合中研院、臺大等機構赴美參展 贈書千冊予國際漢學研究重鎮哈佛燕京圖書館典藏

標題:

國家圖書館聯合中研院、臺大等機構赴美參展 贈書千冊予國際漢學研究重鎮哈佛燕京圖書館典藏

內容簡介:

美國亞洲學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2023年會暨書展,於3月17日至19日在波士頓盛大舉行。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為宣揚臺灣的學術成果與出版近況,特與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在年會中合辦籌劃舉辦圖書展覽,展出臺灣近三年來漢學與臺灣研究相關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優質出版品共400種,439冊。為擴大國際學術交流特與同時參展的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共同將參展圖書捐贈與國際漢學研究重鎮哈佛燕京圖書館(Harvard–Yenching Library)。捐贈儀式於AAS會前3月14日下午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舉行。

受贈單位哈佛燕京圖書館係北美漢學藏書重鎮,成立於1928年,所典藏乾隆朝以前善本古籍在北美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多元且豐富,開館超過90年以來提供研究資源培育無數國際漢學研究者。因此,國家圖書館除在2020年首度接觸該館,並聯合中研院與臺大捐贈,本年度AAS重回波士頓,國圖為增進雙方合作關係,特別再度聯繫兩單位共襄盛舉。

14日下午的捐贈儀式,參與者除哈佛燕京圖書館與該校各圖書館華文圖書相關業務館員出席外,來自臺灣出席貴賓包括我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孫儉元處長、教育組黃薳玉組長,此外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陳韋涵專門委員、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陳熙遠研究員等人亦蒞臨參與並代表單位捐贈。最後,曾淑賢館長特以國圖出版之《妙華蓮華經》一書作象徵性致贈,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楊繼東館長代表接受贈書。會後,該館並安排參觀該館名聞遐邇的善本典藏。

本次三機構捐贈圖書將於美國亞洲研究學會於美東時間3月17日至19日於海因斯會議(Hynes Convention Center)之各攤位進行展示,會後送往哈佛燕京圖書館典藏。捐贈書籍主題與內容包括漢學與臺灣研究,內容豐富多元,而且代表臺灣學術研究成果,由於近十餘年來即使在疫情期間國圖都持續參與,因此在相當上受到國際重視。國圖也期許藉年會書展呈現臺灣出版界現況,並推動國際合作來增強文化的交流與認同,使臺灣在國際學術舞臺綻放能量。

照片說明:曾館長致贈《妙華蓮華經》,由楊館長代表受贈

系統號:

CCS-021926

包安廉教授、安贊淳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包安廉教授、安贊淳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標題:

包安廉教授、安贊淳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於2023年3月29日下午舉辦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年度獎助訪問學人,美國賓州印第安那大學歷史學系包安廉(Alan Baumler)教授,與韓國國立慶北大學中文系安贊淳(AN Chansoon)副教授主講。國家圖書館館長暨漢學中心主任曾淑賢館長前來開場,曾館長對中心持續規劃學人講座表示肯定,並期許漢學中心能協助更多外籍學人運用本館豐富的研究資源。

第1場由包安廉教授演講「航空救國:民國時期航空技術的傳入與人才培養」,並邀請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林志龍副教授主持。飛機讓人類溝通超越空間、地理的侷限。西方人不僅將它視為交通工具,更是一種再生、改革,甚至救贖的科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理論主張無論民航業或軍用航空,都將是導致社會轉型的關鍵產業。中國政府從國外輸入技術以建立航空業,同時希望航空產業成為國家與民族現代化的一股推力。包教授的演講主要介紹一戰後至1945年間,中國透過華僑與培養國內人才,培養人民與業界的「航空熱忱」(Air-minded),以建立航空骨幹和航空文化的過程。他指出,中國在此期間成功地引進了外國技術,但卻無法規範中國人或外國人如何運用此一新技術來控制中國領空。

第2場由安贊淳副教授演講「朝鮮大儒李滉的文學觀–以與朱熹等人的比較爲主」,並邀請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蔡振豐教授主持。退溪李滉(1502-71)的學術以及文學造詣,即使與同時期的中國文人學者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在中、韓古代理學家當中,其文學思想與創作也堪稱卓越不凡。對李滉文學面貌的整體梳理與系統考察,以及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吸收與借鑒、創新與發展,是退溪學研究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李滉與朱熹同爲理學家兼文人,因此在對待文學的基本態度上頗有近似之處。但因爲兩人分處朝鮮、宋代兩朝的學術和文學環境,所以亦有相異之處。安教授的演講從時代和國度的不同來探討。他指出,李滉與朱熹對待文學的基本態度差異之原因,主要是朝鮮與宋代在學術與文壇上的環境差異。李滉所處時代並不像朱熹時代的古文家之間有針鋒相對,或「道統」與「文統」之爭,故李滉無須像程、朱一樣要從古文家的對立中展現其對文與道的觀點。

本日兩場講座吸引許多聽眾前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蘇聖雄助研究員亦與會聆聽。雖然主題殊異,但主講人以流利的中文與現場聽眾互動無礙,學術交流的氣氛十分熱烈。

照片說明:林志龍教授(左)、曾淑賢館長、包安廉教授

系統號:

CCS-022001

漢學研究通訊第42卷第1期目次

漢學研究通訊第42卷第1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第42卷第1期目次

時間:

2023年2月

內容簡介:

🍀研究綜述(Summary of Research)🍀
論法國漢學教育的現代化奠基者沙畹(Edouard Chavannes)之教學實踐 ⊙賀夢瑩

🍀漢學人物(Scholars of Chinese Studies)🍀
五城何迢迢?──懷念賴瑞和教授 ⊙陳肇萱
令人懷念的中國現代史教育家──林能士老師的生平與追憶 ⊙高郁雅

🍀研究機構(Research Institutes)🍀
全球視野中的中國研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簡介 ⊙任路漫、陳星宇

🍀新書評介(Book Review)🍀
Robert Lawrence Chard, Creating Confucian Authority: The Field of Ritual Learning in Early China to 9 CE
Arunabh Ghosh, Making It Count: Statistics and Statecraft in the Earl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森岡優紀,近代伝記の形成と東アジア:清末‧明治の思想交流

🍀會議報導(Conference Reports)🍀
國內外學術會議

🍀學界消息(News from Academia)🍀
漢學研究中心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臺灣各大學漢學課程彙目——111學年度第2學期
研究機構及學校動態

系統號:

CCS-021977

漢學研究中心出版品全文資料庫更換網址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出版品全文資料庫更換網址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出版品全文資料庫乃自2009年元月開始建置,將漢學研究中心出版品期刊之《漢學研究》、《漢學研究通訊》;叢刊論著類之《深耕茁壯─臺灣漢學四十回顧與展望》、《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臺灣與星馬華文文學及文化論集》、《圖書、知識建構與文化傳播》等,自創刊以來各期(種)文章逐篇予以數位化影像掃瞄,在取得作者授權後,提供書目查詢與全文影像供眾瀏覽、列印。

2021-2022年間,將期刊、叢刊論著類、叢刊目錄類之《經學研究論著目錄》《兩漢諸子研究論著目錄》、《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錄》;其他類之《明人文集聯合目錄》,分階段進行優化與系統整併,加入多重載具瀏覽、保持跨資料庫檢索功能,並更名為「漢學研究中心專題資料庫」。歡迎學界利用。並期盼尚未授權的作者,主動與本中心聯絡。

舊版漢學研究中心出版品全文資料庫,即將於2023年2月底關閉,歡迎利用新版:https://ccsndb.ncl.edu.tw/nclalldbc/nclalldbtp,感謝讀者多來對本中心之愛護。

系統號:

CCS-021954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標題: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編印發行之《漢學研究》,自即日起,投稿信箱改為chinesestudies@ncl.edu.tw,本刊係以中國文史哲研究為主體之國際性學報,園地公開,歡迎學界惠賜有符合本刊性質之學術鴻篇。

本刊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編輯費用、參與「補助期刊審查專書書稿」業務。

本刊收入:科技部「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CEPS(華藝)、TJFD(碩亞)、HyRead(凌網)、聯合百科、CLISA(漢珍)、EBSCO出版公司 History Abstracts with Full text。

系統號:

CCS-02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