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張世瑛:圖像戰爭:戰後臺灣政治漫畫的主題與風格

標題:

【演講】張世瑛:圖像戰爭:戰後臺灣政治漫畫的主題與風格

時間:

2023年4月6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張世瑛(國史館修纂處纂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過去針對戰後臺灣反共文藝的研究,所論多矣,但大多把焦點集中在反共文學的身上,對於其他的藝術創作則殊少觸及,其中以報刊為主要發表場域的政治漫畫,成為新興的大眾文化媒介,也在日後的各類政治宣傳中展露頭角,而臺灣的政治漫畫創作在1950年代後曾引領一時風潮,1949年的大變局,創痛鉅深的國民黨在撤退來臺後,檢討國共鬥爭的挫敗,除了軍事戰場的失利外,認為中共深入人心的宣傳攻勢,才是造成敵長我消的主要原因,於是特別著重文化宣傳工作,尤其是大陸時期素來被忽視的通俗文化媒介─漫畫,更在戰後臺灣反共文藝的高峰期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尖兵角色。不論是宣傳大陸同胞在共黨統治下的的悲慘生活,或是傳遞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光明意涵,都曾扮演了不可輕忽的尖兵角色。

系統號:

A-021879

【演講】施昱丞:疫情下的蘆葦:從濕地生態的變遷檢視現代江南血吸蟲病的爆發,1870-1949

標題:

【演講】施昱丞:疫情下的蘆葦:從濕地生態的變遷檢視現代江南血吸蟲病的爆發,1870-1949

時間:

2023年4月7日(週五)10:30-12:3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線上(Webex)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環境史研究群

主講人:

施昱丞(美國布朗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

內容簡介:

主持人:顧雅文(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21931

【演講】李峙皞:R. H. Tawney's Curious Passion for China: A 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

標題:

【演講】李峙皞:R. H. Tawney's Curious Passion for China: A 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

時間:

2023年4月10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峙皞(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 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建議配戴口罩與會。

系統號:

A-021985

【演講】楊子樵:想像式防衛:初探台灣冷戰政宣媒介中的民防

【演講】楊子樵:想像式防衛:初探台灣冷戰政宣媒介中的民防

標題:

【演講】楊子樵:想像式防衛:初探台灣冷戰政宣媒介中的民防

時間:

2023年4月10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三樓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歷史人口研究計畫

主講人:

楊子樵(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民族所週一演講(本場次無需事先報名,敬請踴躍參加)

1950s 至1970s年代間,國防部中國電影製片場、台灣省新聞處電影製片廠、警備總部等單位製作了大量以軍事動員與民防演訓為用途的宣傳、教學、新聞影片。本演講透過這批晚近開放近用的影像檔案與民防出版品探問:(1) 政宣媒介如何將抗戰與內戰的記憶轉換為未來核戰與民防動員的推測與想像? (2) 透過影音媒介與文字呈現的「防衛想像」如何在虛構與真實間將戰場塑造爲一個由資訊與雜訊共構的感官環境? (3) 作為推測與想像敘事而存在的防衛對於思考當下的戰爭現實有何助益?

系統號:

A-022002

【演講】唐啟華:一戰、洪憲帝制與東亞霸權轉移

標題:

【演講】唐啟華:一戰、洪憲帝制與東亞霸權轉移

時間:

2023年4月10日(週一)10:10-12:00

地點: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第二教學研究大樓D0307教室(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唐啟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111-2 多元講座】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303011113422135861131

* 非課堂指定出席者,全程參與並完成簽到退,可獲歷史學系多元學習點數一點。
* 主辦單位保留依實際情況調整之權力

系統號:

A-021952

【演講】Phillip ENDICOTT:Whence the Eastern Polynesians ? Overcoming the Orthodox Paradigm of ‘Out of Taiwan’ and its Focus on Samoa

標題:

【演講】Phillip ENDICOTT:Whence the Eastern Polynesians ? Overcoming the Orthodox Paradigm of ‘Out of Taiwan’ and its Focus on Samoa

時間:

2023年4月10日(週一)14: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考古學門、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

主講人:

Dr. Phillip ENDICOTT(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研究員、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主持人:邱斯嘉(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 此為英文演講,自由入座,無需報名。

系統號:

A-021986

【演講】廖咸浩:被誤讀的紅樓夢:南方及本土現代性

【演講】廖咸浩:被誤讀的紅樓夢:南方及本土現代性

標題:

【演講】廖咸浩:被誤讀的紅樓夢:南方及本土現代性

時間:

2023年4月10日(週一)18:25-20:10

地點:

臺大文學院演講廳(實體與線上並行)(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閻鴻中(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宋家復(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本演講有開放參與實體演講,地點在「臺大文學院演講廳」。
亦有開放線上聽講,將在 Google Meeting 線上會議室舉行,煩請事先辦理 Google 帳號。
***不論實體參與演講或是線上參與演講,都需要填寫表單。***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nurTFuBq7TMCyQt19

報名截止日期:2023年4月7日(週五)17:00(欲實體參與者,在填寫表單後,可於演講日逕至文學院演講廳參與;線上參與者則會在4月7日(週五)21:00以前收到演講連結。)

系統號:

A-022004

【演講】江柏煒: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

【演講】江柏煒: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

標題:

【演講】江柏煒: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

時間:

2023年5月12日(週五)14:00-16:3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 270104教室+視訊並行(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江柏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魏玫娟(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金門(Quemoy),舊稱浯江、浯洲,由金門本島、烈嶼、大膽、二膽諸島所組成。位於臺灣海峽之西、閩南九龍江口、廈門灣及圍頭灣外,具「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14世紀後半以降即為海防戰略要地。自1949年10月的「古寧頭戰役」起,金門成為國共對峙前線基地。1950年月韓戰爆發,美國於翌年由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的對外援助法案,中華民國重新被美國支持,納入冷戰體系。發生於1954年9月3日「九三砲戰」(第一次臺海危機)與1958年的8月23日「八二三砲戰」(第二次臺海危機)等,使得金門成為國際地緣政治及海峽兩岸關注的焦點之一。

冷戰的國際地緣政治具體影響了地域社會。1956年起的戰地政務體制,各個年齡層及不同性別的社會成員被高度地軍事動員,以保家衛國。日常生活受到高度的影響,空間地景的軍事化更是徹底。1960年,金門進一步被國家視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縣」,在「管教養衛」四大目標下,進行軍政、經濟與社會的建設。舉凡機場、碼頭、道路、民生工業、鄉村整建、公共醫療、公共衛生、學校教育、農漁林牧生產等,均由軍方主導,形成一種軍事目的之現代性(militarized modernity)。當然,在之前百餘年來所建立僑鄉網絡,面臨中斷及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加以接續。

本講座試圖從世界史及地域史的視角,重新討論冷戰時期金門的戰地歷史,以及提出當代如何看待戰地文化遺產的一些觀點。

講者簡介:
江柏煒。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現為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2001年起任教於金門大學(前身為金門技術學院),歷任該校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並為該校建築學系創系主任、閩南文化研究所創所所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2009-2010年擔任美國哈佛燕京學社合作研究學者(Coordinate Research Scholar at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2014至2019年,專任於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並曾任該系主任、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文化遺產保存、東南亞華人移民史、冷戰社會史、城鄉規劃、永續發展等跨領域研究及社會實踐。

系統號:

A-022167

【演講】Jisoo M. Kim:The Criminalization of Adultery: Gender Equality, Monogamy, and Faithful Marriage in Postwar South Korea

標題:

【演講】Jisoo M. Kim:The Criminalization of Adultery: Gender Equality, Monogamy, and Faithful Marriage in Postwar South Korea

時間:

2023年4月12日(週三)16:30-18:00

地點:

202 Jones Hall | Department of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Jisoo M. Kim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Adultery was treated as a crime throughout Korean history until 2015, when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of South Korea ruled the adultery law unconstitutional. The global trend of decriminalizing adultery bega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Denmark in 1930, Sweden in 1937, Japan in 1947, Germany and Italy in 1969, Malta in 1973, Luxembourg in 1974, France in 1975, Spain in 1978, Portugal in 1982, Greece in 1983, Switzerland in 1990, Argentina in 1995, and Austria in 1996. The movement for decriminalizing adultery was based on the notion that adultery law discriminated against women and violated their human rights. However, in postwar South Korea, adultery law evolved in a different trajectory in which women favored the law and were against deleting it from the books. This talk addresses this puzzle by examining how global and local forces diverged, converged, and crossverged. There was a paradigm shift in sexuality in postwar South Korea by introducing monogamous marriage, gender equality, sexual autonomy, privacy, and one’s pursuit of happiness. This talk examines why the state continued to penalize adultery in postwar South Korea and investigates the shifting notions of sexual norms, sexual morality, and evolving discourses of adultery that impacted marriage, monogamy, and gender relationship.

系統號:

A-021989

【演講】浦忠勇:鄒族的傳統生態智慧

標題:

【演講】浦忠勇:鄒族的傳統生態智慧

時間:

2023年4月1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同步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浦忠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玉山西麓山林,從平原到高山,楠梓仙溪、曾文溪、清水溪以及陳有蘭溪,穿梭其間,蘊育了生態多樣的地理環境,這是鄒族的傳統領域。鄒人以玉山為起源之地,沿著河川流域建立部落,以農耕、狩獵、漁撈以及採集維生,過著簡單卻豐裕的生活。鄒人為了生存與適應,跟山林土地緊密相連,長年以來累積了豐富的知識、技術以及生態智慧,從物質文化到無形文化,形構了鄒族獨特的知識體系。這個講座將以鄒族傳統知識體系為底蘊,耙梳其中所涉及的生態知識,特別是關於傳統農作、狩獵漁撈、民族植物以及民族動物相關的生態知識。這些知識均促成資源永續以及部落社會秩序的永續,此即鄒族的生態智慧。

系統號:

A-021895

【演講】Nam-lin Hur:Hideyoshi’s Goal of Conquering Ming China? A Misconstrued Narrative of Japan’s Invasion of Chosŏn Korea in 1592-1598

標題:

【演講】Nam-lin Hur:Hideyoshi’s Goal of Conquering Ming China? A Misconstrued Narrative of Japan’s Invasion of Chosŏn Korea in 1592-1598

時間:

2023年4月13日(週四)16:30-18:00

地點:

202 Jones Hall | Department of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Nam-lin Hu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內容簡介:

It is common that a narrative of Japan’s invasion of Chosŏn Korea in 1592 starts with some words on what Hideyoshi, the de facto ruler of Japan at that time, had in his mind: a goal of conquering China and beyond. Such a narrative has been dominant regarding the warfare that unfolded in Chosŏn for seven years until 1598. The narrative has perpetuated the myth that Hideyoshi invaded Chosŏn in order to conquer China through the Korean peninsula. To be sure, Ming China eventually sent troops to Chosŏn and fou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invaders during the war. However, Hideyoshi’s alleged goal of continental conquest has no evidence. At best it was no more than a daydream which he developed only brief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war. In this talk, Hur suggests: (1) Hideyoshi’s goal was to subjugate Chosŏn Korea; (2) even so, his goal did not last long but for a few months only; and (3) more importantly, Hideyoshi struggled, but in vain, to end his doomed foreign military campaign without destabilizing his power for almost six years until he died. As a conclusion, Hur discusses how the misconstrued narrative has damaged research on, and teaching of, Japan’s invasion of Chosŏn Korea for so long.

系統號:

A-021990

【演講】葉高華:為什麼要將高山原住民移至山腳?──反陰謀論與反目的論的歷史解釋

標題:

【演講】葉高華:為什麼要將高山原住民移至山腳?──反陰謀論與反目的論的歷史解釋

時間:

2023年4月14日(週五)10:3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歷史人口研究計畫

主講人:

葉高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m1GedVeXAcZ5Ks7F6
備註:4月10日17:00截止報名,4月11日寄發錄取通知
聯絡信箱:hd@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1955

【演講】項恬毅:臺灣當前對外援助及國際合作發展概況

【演講】項恬毅:臺灣當前對外援助及國際合作發展概況

標題:

【演講】項恬毅:臺灣當前對外援助及國際合作發展概況

時間:

2023年4月14日(週五)14:00-16:30

地點:

臺灣大學地理系館305室+視訊並行(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項恬毅(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內容簡介:

「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地緣政治與國際援助」第二季首場
主持人:徐進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7NV11
4/7(五)報名截止(報名額滿截止,報名成功者將於4月9日(日)前以mail寄送錄取通知)。
歡迎追蹤講座臉書粉專,隨時掌握最新講座資訊: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 年度講座 https://reurl.cc/RXXm9Z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為我國推動國際合作發展工作之專業機構,成立目的為加強國際合作,增進對外關係,並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人類福祉,業務範圍包含協助我國友好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技術人力之培訓,亦提供國際難民或遭受天然災害國家人道協助。

本次演講將簡介國際社會及我國政府開發援助(ODA)概況,並透過案例介紹國合會如何以農業、公衛醫療、教育、資通訊、環境及中小企業等我國比較優勢項目,透過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國際教育訓練及投資融資等方式執行各項援助計畫。此外,有鑑於國際參與及夥伴關係在國際發展領域日趨重要,講者除將分享國合會近年來與國際機構合作以及參與國際場域之實際案例,也將介紹國合會如何透過公私民夥伴關係策略,以多元形式與國內外夥伴連結、共同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講者簡介:
項恬毅大使為現任國合會秘書長,項秘書長擔任外交部經貿司科長、副司長期間,致力於推動我國《國際合作發展法》及《援外政策白皮書》,奠定我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工作之基石。他擔任APEC秘書處計畫主任、中華民國駐諾魯共和國大使及駐科威特代表期間,除累積豐富外交實務經驗外,也在前述任職期間積極推動園藝、公衛醫療、教育、潔淨能源等各類型發展計畫。近年來國合會在項秘書長帶領下,不但擴大國際參與及夥伴關係,也將SDGs納入組織發展圭臬,並持續朝「進步夥伴、永續發展(Partnerships for Progr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之目標邁進。

系統號:

A-021938

【演講】趙相科、李周泳:國家安全,知識移轉,與科技產經政策的制定:以全國生產總需求計畫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1967-1976)

標題:

【演講】趙相科、李周泳:國家安全,知識移轉,與科技產經政策的制定:以全國生產總需求計畫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1967-1976)

時間:

2023年4月14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科技與現代東亞的歷史共構」共同研究專題

主講人:

趙相科(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李周泳(Juyoung Lee,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候選人;外交部「臺灣獎助金」訪問學者;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主持人: 雷祥麟(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所長)

本研究以1966年蔣中正總統開始思考設立國家安全會議,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並在國安會議下設置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至1973年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的歷史經過為例,說明台灣之工業與科技發展所採用的引進美國技術知識與採納韓國發展模式的策略,並據此指出跨域知識移轉 (knowledge transfer) 和政策的落實所面臨之政經制度限制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 之難題。

系統號:

A-021984

【演講】古怡青:史料、圖像與碑刻—— 唐朝皇帝巡幸的新視野

【演講】古怡青:史料、圖像與碑刻—— 唐朝皇帝巡幸的新視野

標題:

【演講】古怡青:史料、圖像與碑刻—— 唐朝皇帝巡幸的新視野

時間:

2023年4月17日 (週一)13:00-15:00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第一個案教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科會「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古怡青(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國科會「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次領域規劃案「中國中古時期的族群與空間」專題演講
主持人:趙立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附註:本演講以實體方式進行。

系統號:

A-021949

【演講】孫世欽:產業變遷下的糖業文資收藏與應用:以糖業研究所為例

標題:

【演講】孫世欽:產業變遷下的糖業文資收藏與應用:以糖業研究所為例

時間:

2023年4月18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Webex)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孫世欽(台糖公司研究所總務課)

內容簡介:

備註:
1.欲報名者煩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4/11(二)關閉,報名成功者將發信通知,恕不開放現場參加。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助理鍾景軒,Email:sehrgith@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系統號:

A-021932

【演講】黃琪惠:臺展與「東洋畫」的誕生及發展

標題:

【演講】黃琪惠:臺展與「東洋畫」的誕生及發展

時間:

2023年4月18日(週二)13:00-15: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107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琪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美術與近代中國課堂專題演講

系統號:

A-021901

【演講】賀樊怡:算命術:台北、北京與開封的占卜實踐

標題:

【演講】賀樊怡:算命術:台北、北京與開封的占卜實踐

時間:

2023年4月18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法國遠東學院

主講人:

Prof. Stéphanie Homola(賀樊怡,法國國家科學院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 呂妙芬(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Based on long-term fieldwork conducted in Taipei, Beijing, and Kaifeng, this work explores the multi-faceted dimensions of fate-calculation – a widespread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ies. Within the broader field of the anthropology of divination, I address fate calculation both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and as an intellectual activity. This combined approach requires studying as an interdependent whole different aspects which are often separate: specialists’ work and expertise, clients’ practices, mantic techniqu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uch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ate. First, I examine the legitimization processes of divinatory arts, their adaptation to modern classifications of knowledge, and the status of fate calculation experts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Second, I focus on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fate calculation enables actors to analyze situations, give meaning to them, and find solutions to their problems. Departing from a conception of a shared and uniform “worldview” that would unconsciously guide people’s behavior, this work rather aims at examining the concrete processes through which various actors learn and gradually form cosm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orld in certain contexts of social life. It shows how notions of fate and fate calculation circulate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and come to form a common knowledge which, despite a shared vocabulary, may vary greatly in details and interpretations. Fate calculation resists uniform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stigma of “superstition”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internal dynamic.

系統號:

A-021983

【演講】Euy Whan KIM:The Role of the U.S. in Korea's Miracle and the Future of the ROK-U.S. Partnership

標題:

【演講】Euy Whan KIM:The Role of the U.S. in Korea's Miracle and the Future of the ROK-U.S. Partnership

時間:

2023年4月18日(週二)16:30-18:00

地點:

202 Jones Hall | Department of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Mr. Euy Whan KIM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in New York)

系統號:

A-021991

【演講】達佶祐・卡造:臺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與基督教長老教會神學詮釋(1980-2018)

標題:

【演講】達佶祐・卡造:臺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與基督教長老教會神學詮釋(1980-2018)

時間:

2023年4月19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達佶祐・卡造(中國文化大學國發所博士候選人,中研院民族所111年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智慧(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

經歷40年後,相關台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發展之討論多著重原住民族菁英,鮮少論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體系對原運發展的影響。然而原住民族覺醒並非單一事件或雜誌就能引燃與啟動;本演講目的在於解構並重構1980年代以來基督長老教會在原運發展脈絡中的影響力及其角色,也將探究所衍生處境化、本色化、故事神學等解放神學之詮釋。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4月16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須知: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4月17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4月17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1950

【演講】包安廉:民國航空的國際關係:從華僑航行到冷戰的邊緣

標題:

【演講】包安廉:民國航空的國際關係:從華僑航行到冷戰的邊緣

時間:

2023年4月19日(週三)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蔣介石研究群

主講人:

包安廉(Alan Baumler,美國賓州印第安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圖漢學中心2023年度獎助訪問學人)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將說明航空在現代歷史的重要性,以及民國時期中國民用和軍用航空的發展。南京國民政府借助於兩個重要的外部團體來建立航空業,它依靠海外華人的人才和資金,也依靠與蘇聯和美國的緊密聯盟。這個作法有其成果,也都帶來了問題。南京和華僑打交道方面卓有成效,不過華僑往往忠於地方政府,且對航空在中國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外國列強特別是美國人,希望利用航空來幫助中國,卻又與中國保持距離,事實證明,這對雙方都產生問題,可說是冷戰時期中美關係的預演。

系統號:

A-021958

【演講】廖仁義:臺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標題:

【演講】廖仁義:臺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時間:

2023年4月2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同步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廖仁義(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史書原本就有藝文志,過去臺灣的歷史文獻編撰也有藝術篇,而藝術篇之中又有美術篇、音樂篇、舞蹈篇、戲劇篇等專業項目,因此,國史應該包含美術史,臺灣的國史應該包含臺灣美術史,而臺灣美術史也應該以臺灣的國史為其歷史敘事的依據;換言之,美術史固然是以藝術家與藝術作品做為核心知識,但它的歷史敘事仍必須以史料與史實做為基礎依據。 臺灣美術史的時間跨度久遠,可以上溯到史前時期,下達我們眼前的時期。以遺址、文物、藝術作品與藝術文獻做為依據,臺灣美術史至少可以區分出七個時期:(一)史前時期(從舊石器時代到歷史時期),(二)南島語族藝術(五千年前至今),(三)荷蘭西班牙佔領時期(1624-1663),(四)鄭氏王朝時期(1664-1683),(五)清領時期(1684-1895),(六)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七)中華民國時期(1945年至今)。這個漫長的臺灣美術史都應該被視為國史的一個重要脈絡,或者,它就是國史的美術篇。 2017年文化部開始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過去多年的時間已經強化典藏觀念、制度、設備與技術,已有明顯可見的成績。但是,目前的工作層次往往只是停留於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整理與詮釋,但是仍然欠缺專業歷史敘事的觀念、原則、方法與撰寫規則,當然也就欠缺將臺灣美術史視為國史的認知具體作為。 這次得有機會受邀到國史館發表淺見,一則將要說明政權更迭與臺灣美術史的潮流演變,二則將要說明政權更迭與臺灣美術史的歷史敘事。

系統號:

A-021896

【演講】賀樊怡:華人社會裡的記憶術手掌訣:一個傳統的資料管理工具?

標題:

【演講】賀樊怡:華人社會裡的記憶術手掌訣:一個傳統的資料管理工具?

時間:

2023年4月24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知識史研究群

主講人:

Prof. Stéphanie Homola(賀樊怡,法國國家科學院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張嘉鳳(清大人社院學士班教授)
◎ 此場次為英文演講

Abstract:
Examining the modes of transmission and circul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I focus on body-based – in particular hand-based – memorization techniques that are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knowledge such as Chinese medicine, Taoist rituals, divination, mental calculation, or orientation. These practices can be conceptualized as a common way to model knowledge which pervades areas of technical, religious, and daily-life knowledge. My hypothesis is that hand memory techniques are a kind of traditional tool of data management through which people develop skills and forms of sociability that favor the appropri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 certain type of knowledge. A common trait of these fields of knowledge is that they are either based on Chinese cosmology or are, like Chinese cosmology, structured in the form of data. An underlying question of this on-going project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fate of Chinese cosmology, how it produces meaning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and how it can be a source of political structuring.

系統號:

A-021930

【演講】蘇聖雄:戰爭論:蔣中正與西方兵學在臺灣的發展

標題:

【演講】蘇聖雄:戰爭論:蔣中正與西方兵學在臺灣的發展

時間:

2023年4月27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視訊(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蘇聖雄(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包安廉Alan Baumler(美國賓州印第安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21982

【演講】呂美親:台語小說內面的歷史暗號佮空隙

標題:

【演講】呂美親:台語小說內面的歷史暗號佮空隙

時間:

2023年4月2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呂美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你讀過台語小說嗎?台灣作家用什麼文字寫台語小說?用台語寫怎樣的小說?台灣作家要以母語寫作大不易,但百年來還是留下不少血淚之作。尤其當大多數的台灣人還能講台語的時候,許多作家以殖民語書寫,那台語小說裡藏了什麼沒被注意到的故事?公學校教育普及了,為何大部份的囡仔,得蹺課工作去?殖民地台灣現代化了,為何台語小說裡留著屠殺秘密和頽廢暗語?解嚴前後的民主化運動領導人物已被記憶,但多數的「衝組」成為魯蛇,跟自己過不去,誰來救贖?……來!做伙來讀台語小說,走揣歷史ê暗號kah空隙!

本場演講以台語為主,華語為輔

系統號:

A-021897

【演講】潘光哲:北大教授胡適之:怎樣培養「接班人」

【演講】潘光哲:北大教授胡適之:怎樣培養「接班人」

標題:

【演講】潘光哲:北大教授胡適之:怎樣培養「接班人」

時間:

2023年4月27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民國歷史文化學社、中正文教基金會

主講人:

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21987

【演講】陳偉智:殖民、反殖民與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起源

標題:

【演講】陳偉智:殖民、反殖民與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起源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1920年代臺灣反殖民運動從看不見原住民存在或主張自然同化的漢民族論,到看見並認知文化差異的「山內人」論,再發展到從階級觀點追求共同解放的「弱小民族」論。這一個過程同樣也是臺灣人認同,在歷史過程中,不斷地協商共同體的內部與外部的族群關係。日治時期臺灣政治論述中臺灣原住民的存在,從不見到看見,到成為平等主體,預示了之後臺灣的政治共同體與原漢族群關係的發展。

系統號:

A-022110

【演講】劉祥光:五代時期的初級學校

標題:

【演講】劉祥光:五代時期的初級學校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劉祥光(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111-2 研究生講座】

疫情期間,建議全程配戴口罩聽講,謝謝!

系統號:

A-021934

【演講】梅凌寒:賭博與十九世紀中國的地方司法管理

標題:

【演講】梅凌寒:賭博與十九世紀中國的地方司法管理

時間:

2023年5月12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法國遠東學院

主講人:

Prof. Frédéric Constant(梅凌寒,法國蔚藍海岸大學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 張寧(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演講摘要:
本次演講將藉由不同類型的史料與文獻中,訴訟當事人們對司法可能產生的多樣理解與利益關係,探討與賭博相關的清代日常司法運作。這些當事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彼此矛盾的策略,構成了司法體系管理賭博案件的基本框架。此演講將聚焦於19世紀的中國,起自嘉慶年間(1795-1820),迄於同治時代(1862-1875)。賭博案件在當時官府慣常審理的一般爭訟中佔了大宗。儘管關於案件的複雜社會背景,以及對於原告基於何種角力、衡量,以致最終採取司法途徑等的問題,檔案卷宗僅能告訴我們一小部分的答案,但仍然能夠讓我們一窺當時地方衝突的樣貌。例如,我們可以試著考察,從告狀狀式的內容中,可以擷取哪些資訊,藉此重建賭博案件的社會背景。這些案件對於理解官府和百姓之間的互動也很有幫助;賭博案件基本上體現了法律與社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作為統治管理的工具,國家律例的目的並非在於回應民間社會對於私人爭端必須有個制度性解決方式的需求。原告若想要讓官府針對自己與他人的紛爭作出裁斷,便必須依照既有的司法範疇與行政程序,重新論述私人紛爭。由此觀之,關於賭博的控訴便經常被用來作為引起地方官注意一起私人糾紛的手段。若非如此,此類糾紛便無法得到官府的受理。

系統號:

A-021929

【演講】吳俊雄:大語言模型? 小語言模型?一個語言學家的心得

標題:

【演講】吳俊雄:大語言模型? 小語言模型?一個語言學家的心得

時間:

2023年5月30日(週二)13:10-15:00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吳俊雄(國立中正大學語言所教授)

系統號:

A-021996

【系列演講】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23年3月至4月,共3場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

主講人:

黎煥雄(東海大學表演藝術暨創作碩士學程專技副教授及學程主任)

內容簡介:

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講座
黎煥雄──殖民記憶與意象劇場
⠀⠀⠀⠀⠀
第一場︱遺憾先生的文學與劇場人生︱
時 間:3月22日(三)上午 10:30~12:30
地 點:人社A202
引言人:王鈺婷教授兼台文所所長
⠀⠀⠀⠀⠀
第二場︱尋找東方,面向南方——我的劇場裡的台灣文學與殖民歷史︱
時間:5月1日(一)下午 14:00~16:00
地  點:人社C310
引言人:石婉舜副教授
⠀⠀⠀⠀⠀
第三場︱《星之暗湧》讀劇工作坊︱
時 間:5月11日(四)下午 14:00~17:00
地 點:綠能館創意Café 208
引言人:石婉舜副教授

*本場次有人數限制,需要事先報名,請於5月4日(含)以前填寫送出報名資料,主辦單位將於活動三天前回覆錄取與否,並向錄取者發送行前通知。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87yLJqpZ4xT25SUA8

系統號:

A-021974

【工作坊】「近代東亞國家的知識轉型與重構」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近代東亞國家的知識轉型與重構」工作坊

時間:

2023年4月20日(週四)9:3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內容簡介:

* 完整議程請至官網下載
* 會議報名:https://forms.gle/ecqGT9Dqb2sE42Jc8 (截止日期:2023/04/13)

系統號:

A-021956

【研習營】2023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與知識建構

標題:

【研習營】2023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與知識建構

時間:

2023年8月21日至24日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研究群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為促進跨學科性別研究的交流,特每年舉辦婦女史研習營,邀請來自歷史、文學、人類學、法律學、藝術史及科學史等領域之學者專家,講授該學門近來關注的性別議題及其發展。

本次「2023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與知識建構」以碩、博士研究生為主要參與對象,專題課程邀請各領域學者專家,希望透過他們的演講使學員了解不同領域的性別研究概況,認識不同的研究方法及視角,從而啟發年輕學子多元而交織的研究視野,發掘歷史學新的研究課題與取徑。每堂課3小時,課程內容包含講師演講與開放討論,讓學員們透過互相討論激發更多新的想法。

研習營師資:
1. 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2. 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3. 連玲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4. 陳韻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5. 黃桂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6. 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7. 嚴曉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習對象:各大專院校碩、博士生及年輕教師
錄取名額:正取30名,備取5名。

報名資訊:
1.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3月31日(五)。
2. 報名流程:
(1)研習營報名簡章公告於研習營網站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網站最新消息。請自行於 https://forms.office.com/r/rx3mYfGuvt 報名填寫相關報名訊息。
(2)錄、備取名單預定於2023年4月中旬,公布於研習營網站最新消息,並以email通知錄、備取學員。
(3)錄取學員於2023年5月20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始完成報名錄取程序。
(4)錄取學員若未在期限內繳交研究計畫,視同放棄資格,並由主辦單位以email通知備取學員依序遞補;備取學員須於6月10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才得參加研習營。
3. 研習費用:本研習營提供學員中餐,住宿及交通費請自理。

聯繫辦法:
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林秀娟小姐

注意事項:
1. 研習營活動不接受現場報名及旁聽,未被錄取者,請勿前往。
2. 凡報名即視同認可並接受本研習營之各項規定,請按照報名程序繳交資料。
3. 研習營活動前如遇不可抗力之重大事故而無法如期舉行,主辦單位將於本網站公告之,並另擇期舉行。
4. 研習營相關訊息將隨時透過本網站公布與更新,請參加者自行留意。

系統號:

A-021957

【展覽】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教授捐贈藏書展

【展覽】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教授捐贈藏書展

標題:

【展覽】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教授捐贈藏書展

時間:

2023年4月10日至7月9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6F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Otto Ladstätter)被讚譽為歐洲德語區等歐洲廣大區域中,最早投入漢學研究的學者之一。羅致德教授畢生於大學從事現代漢語的教學與研究,重視透過旅行的探索經歷與體驗,進行語言與文化的科學研究。例如有關中國邊疆民族的研究。其教學重點為有關近代中國、以及現代中文;研究方面則被尊崇為以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先驅。

羅致德教授的藏書原存放於奧地利的阿爾特倫巴赫(Altlengbach),經羅致德教授的公子Markus Ladstätter 教授的應允將該批圖書贈予國圖典藏。其典藏中包含各種語文有關中文語言教學與漢學研究的書籍;國圖受贈此批最難得的是其中超過百年以上珍籍約 150種,年代最久遠的一本書是 1834 年出版;全部贈書中,重要漢學書刊與其他類藏書各約 2,500冊以上,總數量逾 6,000 冊,數量龐大,而且內容十分豐富,對國內外漢學研究者而言,實為一大福音。本次展覽時間將於2023年4月10日起至7月9日止,歡迎蒞臨觀展。

系統號:

A-022058

【展覽】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展覽】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標題:

【展覽】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時間:

2022年11月9日至2023年7月9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100多年前,臺灣跟上世界的潮流,有了第1條縱貫鐵路,從北到南只需14小時,火車成為臺灣島內最快移動的交通運輸工具;隨著經濟環境好轉、休閒風氣興起,鐵路促進了人們移動的意願,南來北往的機會變多,搭火車成了全島旅行首選的交通方式。然而隨著1980年代公路運輸的崛起、2007年高速鐵路的通車,改寫了「一日生活圈」的時空定義,鐵道旅行的型態隨之起了很大的變化。

特別是高鐵通車之後的現在,在周休二日的假期出外走走,成為大多數人生活的日常,同時在環保意識的影響下,搭火車遊臺灣成為熱門的低碳旅遊方式,更有了高鐵與臺鐵二種「快、慢」不同旅行速度的旅程選擇,火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旅行的目的。

沿著軌道觀看窗外的風景、觀察車內的人們,感受旅行的美好與悸動,反思著旅行與生命的意義,正是鐵道旅行迷人的魅力。在生活節奏過快的當代社會,火車的快慢就如生命速度的變化,放慢一點,也許可以看見更多的風景。生活的快慢之間,你會選擇哪一種速度前進?

系統號:

A-021847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標題: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時間:

2022年7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C(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以臺灣人文出版演進為主軸,始自日治時代結合報紙之印刷發行推展啟蒙思想與文學創作,逐漸建立臺灣自主出版的規模;戰後隨國府來臺的出版界文人,「兩大報」、「五小出版社」及各家專業出版帶來人文出版的高峰,為臺灣人文思潮激盪出豐沛的能量,再至解嚴後到當代的出版業百花齊放、網路媒體新興盛況。

特展預計以臺灣重要的人文出版事件、代表性出版社/出版人與其成果為核心,鋪陳臺灣人文出版史面貌,並以文學、哲學、人文思潮之出版社、雜誌刊物、報紙副刊等載體為範圍,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而不可忽視的「出版現象」,綜合呈現此一議題的時代意義。

系統號:

A-021848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標題: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時間:

2022年7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

地點:

臺灣客家文化館第四特展室(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

主辦單位:

臺灣客家文化館

內容簡介:

十七世紀以來,諸多帝國勢力就從其立場認識臺灣。本展覽透過這些帝國所製作的地圖、所特別舉出的物產,以兩條不同軸線的歷史進程,來探索臺灣。第一個軸線是「帝國的凝視」,從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大清國到大日本帝國,它們是如何從帝國治理的角度來探索臺灣的地理和風土。

第二條軸線是「在地的動能」,居住於臺灣的本地人,在歷經不同帝國的統治後,逐漸形成臺灣人的共同意識,發展出論述與描述自己的方式。

系統號:

A-021849

【展覽】擢蒔增華──館藏植物意象書畫特展

【展覽】擢蒔增華──館藏植物意象書畫特展

標題:

【展覽】擢蒔增華──館藏植物意象書畫特展

時間:

2022年8月12日至2023年4月29日

地點:

中台世界博物館(南投縣埔里鎮中台路8號)

主辦單位:

中台世界博物館

內容簡介:

植物原生於自然之中,因人類對其依存的關係,憑藉生活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從而使主觀情感契合外在物象,湮遠地將植物意象轉化成群體的文化意涵。「擢蒔增華」係為展示藝術家藉由植物意象詮釋內在心緒,將其物象「移植」於書畫與碑拓的作品中。

總計件數共38件,分別為書畫21件、碑拓16件,立體1件,分為三項主題:一、「佛旨瑞卉」:聚焦蓮花之於佛教的文化意涵,以及其生物表徵所代表傳統的社會期待。二、「心跡遣興」:理解創作者主觀「寓意於象」的蘊含情意,以及書畫的藝術傳統和社會功能。三、「君子比德」:闡釋比興傳統所賦予植物的道德意象,並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情志。

系統號:

A-021850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標題: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時間:

2022年10月29日起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二樓204室中國西南民族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展覽預告】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展期:2022年10月29日起
展區:歷史文物陳列館 
多山、多河流造成重重地理區域分割,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人們也分裂為許多大小族群。傳統中國對於本地又有豐富的歷史記載。這些因素,使得中國西南地區成為歷史與人類學研究的寶藏。
自1920年代起,史語所研究人員即在此從事研究,歷年來蒐集之西南民族文物 1100 餘件,文書 800 餘種,田野照片約 7000 張,以及錄音及錄影等資料。
本展覽以「認同」與「區分」為主題,分為三個單元﹕
一、人與地:環境區分與人類適應
二、人與人:社會認同與區分
三、人與天:生命與信仰
希望藉此呈現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

系統號:

A-021851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標題: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時間:

2022年9月27日至2023年6月18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1樓西展廳(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58-9790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精選南洋類藏品作為對話載體,邀請東南亞移民工社群分享藏品故事,透過「人與物」、「物與物」的對話,聚焦東南亞區域的信仰、藝術及風土民情,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

展覽以「藏品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精選60餘件臺博館南洋類藏品,包括克力士匕首、面具、木質平面傀儡、皮影戲偶、甘美朗樂器模型、錢幣、生活器具等,以及2019年由駐臺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捐贈給臺博館的峇里島神獸「巴龍」;此外,也向民間徵集泰國的食器、越南水神信仰古籍、印尼的孔雀羽冠虎面獅等展件,期望帶給觀眾更多關於東南亞文化的多元視野和再發現,並透過展覽推廣文化平權。

系統號:

A-021852

【展覽】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

【展覽】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

標題:

【展覽】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

時間:

2023年1月6日至6月25日

地點:

郵政博物館臺北館特展室(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114號2樓)

主辦單位:

郵政博物館

內容簡介:

服裝的演變與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反映不同時代之特色;從早期的蔽體禦寒,發展至今已具有體現生活型態及審美之精神價值。為探究國內、外服飾之美,本館特規劃「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透過方寸欣賞服飾的精緻工藝,並推廣其文化意涵。

系統號:

A-021856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標題: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時間:

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4月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什麼展可以把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三個館湊在一起?三館的典藏特色恰好各自反映臺灣歷史上的三個主角:原住民(臺博館)、漢人常民(臺史博),與中國宮廷/官府(故宮)的歷史與物質文化。三個不同典藏特色的館怎樣共同策展?三方看似相異的藏品如何彼此對話?看似三個對立的視角如何彼此映照出一個臺灣多元人群相遇、接觸與互動的歷程,以及豐富的物質文化內涵。展覽也試圖藉由與過去歷史與物質文化的探索及對話,讓過去與當代生活相接,進而能對當代有更多多元化及包容性的理解與想像。三館聯合策展,原民官交會,也與當代相遇。

系統號:

A-021857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標題: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時間:

2023年2月25日至2024年1月7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619-1313

內容簡介:

本特展展出十三行、大坌坑、下罟坑等八里重要遺址出土的外來品,以及近年基隆和平島遺址的重大發現,呈現北臺灣多元歷史與「藍天海岸」文化之美。

[海上瑰寶]
介紹大約二千年前,臺灣原住民開始與島外人群交換獲得西亞、東南亞、中國等地的物品。本單元展出這時期來自島外的玻璃器、青銅器及金銀飾品,其中有8件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重要古物」,國家級的精品難得一見。

[貿易陶瓷]
展出臺灣考古遺址出土的宋元明陶瓷,包括龍泉窯的青瓷,以及景德鎮、漳州窯的青花瓷等,這些曾經風糜全球的中國陶瓷,代表臺灣在世界海洋貿易中的一席之地。

[歐人旅跡]
呈現十七至十九世紀歐洲人在北臺灣的遺留,有相當少見的歐洲啤酒瓶、果醬瓶、墨水瓶等,還有基隆市和平島出土的西班牙「諸聖教堂」遺跡模型。

[庶民生活]
藉由福建、廣東及日本生產的陶瓷訴說近二百年來漢人移民的故事,展區內有古代先民生活所用的各式餐具、廚具、茶器、燈具等遺留,造型種類多樣,風格自然樸實。

系統號:

A-021887

【展覽】「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近代早期西方漢學要籍」展覽

【展覽】「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近代早期西方漢學要籍」展覽

標題:

【展覽】「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近代早期西方漢學要籍」展覽

時間:

2023年2月6日至2023年8月20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廳(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中國文化研究所

內容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被視為「一座連接古今、貫通東西的雙拱橋」。縱然中西各國在十九世紀後半期的衝突遠較合作為多,但在明朝至清初的漫長歲月裹,這兩個偉大的傳統是平等相待的。

這種相遇可以在當時出版的書籍中看到。近年中大圖書館增添不少此類珍本,這些藏書突顯了早期中西關係當中最重要的共同利益領域,亦很大程度反映了大學的現代院系建構。是次展覽透過中大圖書館日益增加的珍稀書籍,展示中國和歐洲在當時如何融合兩者的地理和文化距離。參觀者可從中國哲學和最早的朝代史研究,到生物醫學和機械工程等層面,思考現代大學與中西方各學科起源重疊的領域。

系統號:

A-021855

【展覽】中国明清の書画篆刻:梅舒適コレクションの精華

【展覽】中国明清の書画篆刻:梅舒適コレクションの精華

標題:

【展覽】中国明清の書画篆刻:梅舒適コレクションの精華

時間:

2023年1月21日至4月9日

地點:

兵庫県立美術館常設展示室6(神戸市中央区脇浜海岸通1-1-1)

主辦單位:

兵庫県立美術館

內容簡介:

特集2では、戦後日本を代表する書家・篆刻家である梅舒適(1916~2008、本名:稲田文一)が長年にわたって収集した文物のなかから、中国明・清時代の優品約90件を精選して紹介します。

独自の金石研究に立脚した慧眼で選りすぐられた作品群は、明代中期に活躍した文人・文徴明(1470~1559)にはじまり、清代中期に揚州を舞台に活躍した書画家たち・揚州八怪、中国最後の文人と称される呉昌碩(1844~1927)にまでおよび、書・画・篆刻を網羅している点に特徴があります。初の大規模な公開となる梅舒適コレクションの精華を、心ゆくまでご堪能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21853

【展覽】創立150年記念事業――王羲之と蘭亭序

【展覽】創立150年記念事業――王羲之と蘭亭序

標題:

【展覽】創立150年記念事業――王羲之と蘭亭序

時間:

2023年1月31日至4月23日

地點:

東京国立博物館東洋館8室(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13-9)

主辦單位:

東京国立博物館

內容簡介:

風雅な貴族文化が爛熟した中国・東晋時代(317~420)。王羲之(303~361、異説あり)は書の芸術性を飛躍的に高め、能書の代名詞として称えられました。その最高傑作「蘭亭序」(353)は、王羲之が催した修禊の雅会で詠まれた詩集の序文として、自ら書写した草稿です。情緒豊かな名文で綴られた蘭亭修禊の故事は、秀麗な書法とともに、雅会の典型として後世の東アジアで文人の憧憬となりました。

本特集では王羲之の書法や蘭亭修禊をはじめとする雅会に関する書画文房の作品から、日本・中国に通底する文人文化を紹介します。このたび連携企画20周年を迎える台東区立書道博物館と当館の展示を通して、文人たちの憧れの世界をご堪能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21854

【展覽】蘇州版画の光芒――国際都市に華ひらいた民衆芸術

【展覽】蘇州版画の光芒――国際都市に華ひらいた民衆芸術

標題:

【展覽】蘇州版画の光芒――国際都市に華ひらいた民衆芸術

時間:

2023年3月11日至5月6日

地點: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広島県廿日市市大野亀ヶ岡10701)

主辦單位: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

內容簡介:

中国では古来より、吉祥画や風景画、花鳥画、美人画などの様々な版画が生活を彩ってきました。

その長い歴史の中で目を見張るのは、国際都市となった17-18世紀の蘇州において、中国と西洋の美術が交じり合うことで、今では蘇州版画と言い習わされる画期的な民衆芸術が誕生したことです。それらは以降の中国美術にとどまらず、日本やヨーロッパなど海外の美術にまで影響を及ぼすほど強い光を放っていました。

残念ながら、蘇州版画の多くは生活の中で消費され廃棄される命運にあったため遺品がほとんど伝来せず、その全貌が詳しく知ら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の所蔵する中国版画は、希少な17-18世紀の蘇州版画から現代年画に至るまで、その数3,000点以上に及ぶ世界屈指の質と量のコレクションです。本展覧会では、館蔵品の中から初公開作品を多数含む優品約300点を選定し、知られざる中国版画の世界をお楽しみいただきます。

系統號:

A-021858

【展覽】知の大冒険:東洋文庫 名品の煌めき

【展覽】知の大冒険:東洋文庫 名品の煌めき

標題:

【展覽】知の大冒険:東洋文庫 名品の煌めき

時間:

2023年2月21日至4月9日

地點:

京都文化博物館4階展示室(京都市中京区三条高倉)

主辦單位:

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館、読売新聞社

內容簡介:

東洋文庫(東京都文京区)は、1924年に三菱の第三代社長・岩崎久彌によって設立された、東洋学分野でのアジア最大級の研究図書館であり、世界五大東洋学研究図書館の一つです。本展では、東洋文庫が有する約100万冊の蔵書の中から、国宝、重要文化財をはじめとする貴重な所蔵品約120件を展示します。教科書で見たことがある有名な書物や地図、絵画のほか、あまり知られていない文字や言語、服装、動植物など、まだ見ぬ新たな「知」との出会いが待つ東洋世界への冒険をぜひご堪能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21868

【展覽】近代日本の視覚開化 明治──呼応し合う西洋と日本のイメージ

【展覽】近代日本の視覚開化 明治──呼応し合う西洋と日本のイメージ

標題:

【展覽】近代日本の視覚開化 明治──呼応し合う西洋と日本のイメージ

時間:

2023年4月14日至5月31日

地點:

愛知県美術館(名古屋市東区東桜一丁目13番2号)

主辦單位:

愛知県美術館、メ~テレ

內容簡介:

江戸時代から明治という新時代への転換は、政治経済体制だけでなく、人々の生活や文化全般を含む、様々な状況を変容させました。造形活動の領域でもまた多彩な動向が生まれ、展開を見せました。西洋から入ってきた情報や技術、イメージは、当時の日本の人々に新たな視覚──新たなものの見え方や見方、見せ方を開きました。「文明開化」は「視覚開化」でもあったのです。本展では明治期の美術、工芸を多数所蔵する神奈川県立歴史博物館のコレクションを中心に、他の美術館や博物館・個人蔵の作品や資料を加えて、明治期特有の表現がみられる絵画・写真・印刷物・彫刻・工芸などを集結させます。時代の転換期に、和洋の化学反応によって生まれた様々な表現を、そして、明治美術の新たな一面をご覧いただく機会となるでしょう。

系統號:

A-021875

【展覽】平山郁夫のまなざし──「敦煌と桃源郷」展

【展覽】平山郁夫のまなざし──「敦煌と桃源郷」展

標題:

【展覽】平山郁夫のまなざし──「敦煌と桃源郷」展

時間:

2023年3月18日至5月28日

地點:

公益財団法人平山郁夫美術館(広島県尾道市瀬戸田町沢200-2)

主辦單位:

公益財団法人平山郁夫美術館

內容簡介:

平山郁夫が憧れの敦煌に初めて訪れたのは昭和54(1979)年でした。当時の敦煌文物研究所での体験が敦煌莫高窟の調査研究修復保存活動のきっかけとなり、その後のライフワークである文化財赤十字活動へとつながっていきます。東京藝術大学では「東洋のモナリザ」と称される菩薩像描かれた敦煌莫高窟第57窟をスーパークローン文化財として復元しました。

また、平山郁夫は平和の祈りを込めて、人々がのどかに暮らす姿を理想郷の一つとして多く描いてきました。豊かな自然の中で営まれる人々の交流こそ平和の礎であり、桃源郷の世界といえます。

本展では、仏教美術の宝庫であり砂漠の大画廊と呼ばれる敦煌莫高窟の再現と、平山郁夫が桃源郷として描いた世界を併せて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21968

【展覽】修験と密教の美術 祖師とみほとけ

【展覽】修験と密教の美術 祖師とみほとけ

標題:

【展覽】修験と密教の美術 祖師とみほとけ

時間:

2023年3月22日至7月9日

地點: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東京都千代田区一番町25)

主辦單位: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

內容簡介:

修験道は諸信仰が集合した、日本独自の信仰の形で、飛鳥~奈良時代の役小角(役行者/神変大菩薩)が祖とされます。醍醐寺を開いた聖宝(理源大師)は、小角の約200年後に大峯山を復興、当山派と呼ばれる真言系修験道の流祖になりました。この展示では、祖師と敬慕される役小角と聖宝の足跡や面影をたずねるとともに、聖宝が伝えた法流にゆかりの諸尊の姿から、深山に聖性を求め、大衆の救済を願った修験者の祈りをみつめます。

系統號:

A-02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