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精研中國藝術文物有成 唐獎漢學獎授予英學者潔西卡・羅森

精研中國藝術文物有成 唐獎漢學獎授予英學者潔西卡・羅森

標題:

精研中國藝術文物有成 唐獎漢學獎授予英學者潔西卡・羅森

內容簡介:

唐獎漢學獎召集人、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王德威宣布,2022年唐獎漢學獎授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教授,以表彰其精研中國藝術文物之成就。羅森教授視野宏闊,見解精準,為無聲之物發聲,再現人之所未見;審美觀物,傳承薪火,賦予華夏古典嶄新意義。

得知獲獎消息,羅森教授透過預錄影片表達感謝,對於基金會注意到她的研究工作深感榮幸,因「從沒想過會被納入漢學家的範疇」。身為一名對物質文化感興趣的考古學家,羅森教授提到,幼時常跟父母逛博物館。父母曾帶她參觀目前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羅塞塔石碑,認識到石碑上不同文化的書寫文字,是她一生志趣的啟蒙。羅森教授也說,大英博物館的工作經歷,讓她得以實體觸碰古老文物,以具體的方式了解一個文化。「如果你能拿起一個物品,在手中翻轉玩賞它,那麼你就會對它有更多了解。」

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在此全球化的社會,漢學研究的意義重大,可豐富我們人文知識及增進彼此對世界的認識。唐獎教育基金會很榮幸以此領域設置一個世界上具有聲譽的獎項,來獎勵具有創新及貢獻的人士或組織,並且激勵世人共同努力。

王德威教授介紹得主貢獻時提到,羅森教授強調文本之外「物」的存在。不僅讓我們再次體會千古文明裡各個時代、階層、群體所匯集的經驗、智慧,也看到它們之間相互傳播及影響的可能,看見華夏文明本身至大至深的潛力,以及與世界對話的可能性,體現一個文明複雜而活潑的流變歷程。一個小小的文物即能彰顯出世界文明在互動中不斷流變的過程,羅森教授的研究中,呈現出中國對於西方以及東亞的影響,也思考西方遠古的文明成就如何透過器物的仲介來到中國。

中研院院士邢義田補充,唐獎漢學獎頒發給羅森教授,傳遞出漢學不僅僅是在學院裡的研究,也包括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養分。今日許多英國家庭仍然在櫥櫃中擺上許多精美的青花瓷,其裝飾花紋實際上是十二、十三世紀蒙古西征將具有中國特色的花紋帶到歐洲。在全球化的時代,羅森教授以全方位的角度重新回顧華夏文明的過去,使過去與現在有更好的連結,擴大及豐富漢學研究的內涵。

漢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通過廣泛的學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和文明。唐獎漢學獎召集人王德威說,羅森教授的研究也反映出,今日的漢學已不只是西方對東方的看法或研究而已,也包括從現當代的視角回看亙古文明在區域之間的互動,和十七、十八世紀以來以歐洲學院為主的東方研究展開精緻的對話。

唐獎漢學獎歷屆得主橫跨文學、歷史、思想史等各領域,也呼應此一特點。首屆漢學獎得獎人余英時,以中國思想史及文化史見長,受中西方學界一致推崇為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第二屆漢學獎得獎人狄培理,讓東亞研究在西方掀起熱潮,促進跨文化溝通與討論,是西方儒學的開創性人物。第三屆漢學獎得獎人宇文所安及斯波義信,前者以唐詩研究馳名世界,亦是古典詩詞翻譯大家;後者則是日本史學泰斗,系統性分析與刻劃宋代經濟史的全貌。第四屆漢學獎得獎人王賡武,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對華人的世界地位的詮釋有新穎重要的貢獻。

系統號:

H-020447

中研院史語所陳熙遠研究員榮獲2022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

標題:

中研院史語所陳熙遠研究員榮獲2022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

內容簡介:

2022年度「胡適紀念研究講座」,業經本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審議委員會審核後,由歷史語言研究所陳熙遠研究員獲獎。

陳熙遠先生長年致力於清代歷史與檔案研究,為該領域知名學者。陳先生擅長於發掘學界忽視或從未運用的史料,開拓新的研究主題,並透過細致入微的分析、精彩的文筆,使讀者窺見到鑽研原始檔案的樂趣。陳先生本次送審之代表作皆史料新穎、考證嚴謹而且文章清通。其以「何事『要緊』? 何需『補遺』?」計畫申請胡適紀念研究講座,以歷史語言研究所所藏「內閣大庫檔案」中的《要緊補遺檔》為研究核心。這份檔冊為康熙賓天前夕至雍正承桃之初,乾隆皇帝指示修改的紀錄。雍正帝入承大統的爭議,是清史學界攻防不斷的學術論戰。期待陳先生以長期考索檔案之經驗及對清代官私文獻之嫻熟,給清史史料研究帶來一個新鮮的視角。

「胡適紀念研究講座」每年舉辦一次,係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獎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者;年度獲獎者,將於次年擔任本院胡適誕辰紀念講演的主講人(或擇期舉行公開演講)。

本則消息文字引用自中研院新聞稿。

系統號:

H-020397

中研院民族所張珣研究員續兼任該所所長

標題:

中研院民族所張珣研究員續兼任該所所長

內容簡介:

中研院民族所張珣研究員核定繼續兼任所長,聘期自2022年4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止。張珣教授係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文化人類學、醫療人類學、宗教人類學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s://tinyurl.com/3fumhtdu

系統號:

H-020314

中研院文哲所何建興副研究員升等為研究員

標題:

中研院文哲所何建興副研究員升等為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中研院文哲所何建興副研究員自2022年5月10日起奉核定為研究員。何建興教授係印度德里大學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佛教哲學、印度哲學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s://tinyurl.com/42u74c8w

系統號:

H-020316

臺北大學歷史系新聘羅國暉助理教授

標題:

臺北大學歷史系新聘羅國暉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臺北大學歷史系自2022年2月1日起新聘羅國暉助理教授,羅國暉教授係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學術專長為中國通商口岸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政治史、大英帝國在東亞之發展史等。

系統號:

H-020382

彰化師範大學臺文所胡瀚平教授榮退

標題:

彰化師範大學臺文所胡瀚平教授榮退

內容簡介:

彰化師範大學臺文所胡瀚平教授於本年2月榮退,改聘為兼任教授。胡瀚平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易經、文學、義理等。

系統號:

H-020383

輔仁大學宗教系莊宏誼副教授榮退

標題:

輔仁大學宗教系莊宏誼副教授榮退

內容簡介:

輔仁大學宗教系莊宏誼副教授於本年2月榮退。莊宏誼教授係法國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與文化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道教史、道教養生學、道教丹道學研究、道教概論等。

系統號:

H-020384

林富士博士紀念館

標題:

林富士博士紀念館

內容簡介:

林富士博士為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前任召集人(2016-2019)。數十年來投身臺灣數位文化建設工程,從參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典藏工作,到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再到推動數位人文學發展,一步步建構與實踐他理想的數位世界。

「開放、共享」是林博士一以貫之的信念,如2006年推動全民共建共享的《數位島嶼》影像典藏網站。於中心召集人任內,更推出整合數位資料與工具的《數位人文研究平台》,協助人文學者運用數位資源進行研究,以及建立作為宗教領域數位人文學研究基礎建設的《臺灣宗教地景地理資訊系統》,再到創建促進文化資產開放近用的《開放博物館》平台等等。

2019年底,林博士卸下召集人一職後,於2021年6月22日辭世。2022年6月22日,林博士逝世週年之日,我們在他一手創建的《開放博物館》推出此館,以茲紀念。林博士熱愛攝影,一方面基於興趣,另一方面是為夫人倪曉容女士拍攝作畫素材。我們以林博士所攝的「向日葵」作為紀念館主視覺,呼應夫人所言:他如同太陽,永遠炙熱地照亮旁人。斯人已逝,其志長存。

系統號:

H-020436

臺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林正弘逝世

標題:

臺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林正弘逝世

內容簡介:

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林正弘近日辭世,他是台灣戰後英美分析哲學的教育先驅之一,培養許多哲學人才,更參與澄社創立、針砭時政,也是台大哲學系不續聘事件的當事人之一。

台灣大學哲學系網站公告,退休教授林正弘於6月3日下午辭世,表達追念之意;東吳大學哲學系網站也對榮譽退休客座教授林正弘的逝世表達哀傷與不捨,致上最高敬意與謝意;林正弘的學生也在臉書成立哲學家林正弘教授紀念專頁,蒐集各界人士對林正弘的紀念與回憶。

林正弘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並取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哲學博士學位,自1967年8月起在台大哲學系任教,2004年2月退休,研究領域為知識論、邏輯、科學哲學,著有「邏輯」等多部學術著作,曾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前身)傑出研究獎等獎項。

本則消息文字引自中央社。

系統號:

H-020345

臺灣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趙雅書逝世

標題:

臺灣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趙雅書逝世

內容簡介:

本系退休教授趙雅書先生慟於西雅圖時間2022年6月5日清晨辭世,榮歸主懷。

趙雅書教授任教本系逾三十二年,教學認真,作育英才無數,先生專治宋史、中國經濟史,著有《中華農業史論集》、《清末四大奇案》、《宋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以及《中國五代吳越的研究》等書。今聞 先生辭世,本系全體師生謹此表達深切的悼念與追思。

本則消息文字來源為臺大歷史系新聞稿。

系統號:

H-020413

中國史研究者,南加州大學歷史系名譽退休教授費俠莉(Charlotte Furth)逝世

標題:

中國史研究者,南加州大學歷史系名譽退休教授費俠莉(Charlotte Furth)逝世

內容簡介:

南加州大學歷史系名譽退休教授費俠莉(Charlotte Furth,1934-2022)於本年6月19日逝世。費教授大學時攻讀法國文學,後轉換跑道研究中國史,並於史丹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1989年起加入南加大直至2008年退休。費教授也是中美冷戰解凍時期首度訪學中國的學者之一,1981-82年曾於北京大學教學。

系統號:

H-02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