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廖瑞芬:從台展三少年看膠彩畫的前世今生

標題:

【演講】廖瑞芬:從台展三少年看膠彩畫的前世今生

時間:

2022年6月1日(週三)8:10-10:00

地點:

中正大學文學院135教室(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廖瑞芬(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系統號:

A-020255

【演講】吳燦政:台灣聲音地圖計畫及其所映射

標題:

【演講】吳燦政:台灣聲音地圖計畫及其所映射

時間:

2022年6月1日(週三)13:30-15:00

地點:

Webex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主講人:

吳燦政(藝術創作者)

系統號:

A-020250

【演講】戴寶村:從諺語探查臺灣歷史

標題:

【演講】戴寶村:從諺語探查臺灣歷史

時間:

2022年6月2日(週四)10:10-12:00

地點:

中正大學歷史學系106室(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戴寶村(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系統號:

A-020149

【演講】江豐兆:民初英人丁恩改革兩淮鹽務新探

標題:

【演講】江豐兆:民初英人丁恩改革兩淮鹽務新探

時間:

2022年6月2日(週四)10:30-12:00

地點:

清華大學人社院B413室(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主講人:

江豐兆(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系統號:

A-020245

【演講】馬愷之:宋明理學與古典懷疑論:一個跨文化的反思

【演講】馬愷之:宋明理學與古典懷疑論:一個跨文化的反思

標題:

【演講】馬愷之:宋明理學與古典懷疑論:一個跨文化的反思

時間:

2022年6月2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LA7006(實體與線上並行)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跨文化漢學之島」標竿計畫、國家圖書館

主講人:

馬愷之(Kai marchal,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中山大學「跨文化漢學之島」標竿計畫與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之「青年漢學家標竿學習──國際漢學家訪談系列活動」。本次將邀請政治大學哲學系的馬愷之(Kai marchal)教授,馬教授長年致力於宋明理學研究,並且擔任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中心──跨文化哲學比較研究小組執行委員之一,尋找華人文化中具代表性的類比性思考,及此思想在傳統倫理面向中扮演的角色。因此當宋明理學,以及做為宋明理學的研究者,遇到古典懷疑論的揭起和衝突時,在探尋叩問的到底是什麼?馬愷之教授將以跨文化的思維和實際研究的歷程,一同探究此一大哉問。

系統號:

A-020238

【演講】鍾淑敏:臺灣人在南洋(1895-1946)

標題:

【演講】鍾淑敏:臺灣人在南洋(1895-1946)

時間:

2022年6月2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日治時期臺灣人前往海外,人數最多的是到中國發展,其次是到今日東南亞各地,國籍是日本,血統是華人的臺灣人,在各西洋帝國的殖民地上,經歷了波濤駭浪的人生。有到沙巴當苦力移工的;有在事業順利發展的顛峰時,突然因二戰而被送往印度、澳洲的集中營拘留;有到越南指導種麻,戰後經歷南北越紛爭;也有人到泰國,以日本大商社的代理商身份,延續到戰後。本演講的目的在介紹身份特殊、鮮為人所知的臺灣人的東南亞故事。

系統號:

A-020207

【演講】陳仲洋:道無南北:經典與宗教群體在10-14世紀越南

【演講】陳仲洋:道無南北:經典與宗教群體在10-14世紀越南

標題:

【演講】陳仲洋:道無南北:經典與宗教群體在10-14世紀越南

時間:

2022年6月2日(週四)19:00-21:00

地點:

ZOOM線上進行

主辦單位: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主講人:

陳仲洋(越南翰林院下屬漢喃研究院副教授)

聯絡人:

E-mail: cbs@gm.fgu.edu.tw;tel: 03-9871000#12812

內容簡介:

▣活動介紹:
「越南佛教文獻線上讀書會」本次由陳仲洋老師(越南翰林院下屬漢喃研究院副教授),以越南文主講「道無南北:經典與宗教群體在10-14世紀越南」,並由阮蘇蘭研究員(越南翰林院下屬漢喃研究院研究員)協助翻譯的線上讀書會。
讓我們跟著陳老師的腳步一起深入了解吧。
本活動開放給有興趣者一同參與聆聽,本場為線上讀書會,欲參與線上讀書會敬請點選連結進入(https://reurl.cc/yrDLLl)。

若遇連結不可使用,請改以使用ID及密碼進入:
會議 ID:981 8100 3194
密碼:20220602

系統號:

A-020300

【演講】薛化元、林果顯:戰後台灣政治史──從威權統治到自由化的歷程

【演講】薛化元、林果顯:戰後台灣政治史──從威權統治到自由化的歷程

標題:

【演講】薛化元、林果顯:戰後台灣政治史──從威權統治到自由化的歷程

時間:

2022年6月4日(週六)17:30-19:00

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B327展位(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合聘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內容簡介:

【2022台北國際書展講座】
台灣戰後初期政治史,最核心的部分,在於國民政府的接收與統治體制所引發的問題,無論是強人政治下的特務組織對白色恐怖的影響、對政治異己者人權的侵害,乃至政治局勢的轉變下所帶來的解除戒嚴,都是瞭解台灣轉型正義時,至關重要的議題。講座將從此一面向切入分析,帶領讀者思考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和意義。

系統號:

A-020257

【演講】藍弘岳:江戶後期的臺灣歷史書寫:《臺灣鄭氏紀事》的編纂與其效應

標題:

【演講】藍弘岳:江戶後期的臺灣歷史書寫:《臺灣鄭氏紀事》的編纂與其效應

時間:

2022年6月6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視訊會議(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藍弘岳(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視訊報名期限:即日起至5月31日上午12:00止,或額滿為止,錄取者將以Email聯絡。

視訊報名網址:一律採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or9j4H8dhrQVjvSC9)

❈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 配合防疫敬請現場: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訪客紀錄表,5.採取梅花座。

系統號:

A-020308

【演講】何重誼:跨文化研究,超越性哲學,與愛之形而上學:論連接「內在他者」與「外在自我」的可能性

【演講】何重誼:跨文化研究,超越性哲學,與愛之形而上學:論連接「內在他者」與「外在自我」的可能性

標題:

【演講】何重誼:跨文化研究,超越性哲學,與愛之形而上學:論連接「內在他者」與「外在自我」的可能性

時間:

2022年6月6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LA7006(實體與線上並行)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跨文化漢學之島」標竿計畫、國家圖書館

主講人:

何重誼(輔仁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跨文化講堂──何重誼教授演講】
主持人:莫加南(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實體會場僅開放15位聽眾入場,其他朋友可在線上會議參與。會議網址:https://tinyurl.com/a2t75cjy

系統號:

A-020304

【演講】陳俊斌:Imperial Gods, Venerated Customs: Kinmen’s Engagements with Intimate Sovereigns at the Margins of Empires

標題:

【演講】陳俊斌:Imperial Gods, Venerated Customs: Kinmen’s Engagements with Intimate Sovereigns at the Margins of Empires

時間:

2022年6月8日(週三)14:00~15:30

地點:

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陳俊斌(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候選人)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2年6月5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人數:採連線為主的方式,現場(含主持、講者及工作人員)以10人為上限,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2022年6月6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若2022年6月6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0249

【演講】孔令偉:《彰所知論》藏蒙漢文本與蒙元以降的內亞佛教史觀

【演講】孔令偉:《彰所知論》藏蒙漢文本與蒙元以降的內亞佛教史觀

標題:

【演講】孔令偉:《彰所知論》藏蒙漢文本與蒙元以降的內亞佛教史觀

時間:

2022年6月8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線上會議(會議連結統一於6月6日寄出,報名時請確認E-mail填寫無誤)

主辦單位:

政大佛教哲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聯絡人:

E-mail: nccucbp@gmail.com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佩瑩(國立政治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十三世紀蒙元帝國統治者與藏傳佛教薩迦派結成施供關係,曾持續對近世中原與內亞的政教思想造成深遠影響,進而為「中國」概念之形塑留下龐大遺產,而在此歷史進程中佛教論典曾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尤以八思巴帝師造《彰所知論》(Shes bya rab gsal)具代表意義。《彰所知論》係1278年八思巴為忽必烈太子真金所寫之教學讀本,原文係以藏文阿毘達磨文體寫成,主要目的在於向蒙元統治者闡述佛教世界觀以及印藏蒙王統,後被譯為漢文、蒙古文本。其中漢譯文係由元代河西譯僧沙囉巴執筆,因被收入漢文《大藏經》而廣為中原僧人與士子所悉;至於蒙古文譯本的流傳,則直接影響十五世紀以降內亞地區的佛教史觀與政統論述。自陳寅恪以降,學界對於《彰所知論》與蒙古史學史之淵源已有所關注;本次演講在先行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比較語文學方法對勘《彰所知論》藏、蒙、漢諸本,從歷史書寫與身分認同的視野進一步闡釋該文本之歷史意義。

本演講需事先報名,至6月5日截止,請逕上官網報名。

系統號:

A-020298

【演講】戴麗娟:公共博物館在中國的第一個百年(1829-1929)

【演講】戴麗娟:公共博物館在中國的第一個百年(1829-1929)

標題:

【演講】戴麗娟:公共博物館在中國的第一個百年(1829-1929)

時間:

2022年6月8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視訊直播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主講人:

戴麗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線上直播快速連結:https://bit.ly/2GrzAGR

系統號:

A-020244

【演講】廖小菁:「華族最高機構」:神廟自治組織與近代馬來亞華人地方社會的構建(1930-1962)

標題:

【演講】廖小菁:「華族最高機構」:神廟自治組織與近代馬來亞華人地方社會的構建(1930-1962)

時間:

2022年6月09日(週四)10: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廖小菁(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 劉永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康豹(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本次報告運用馬來半島華人神廟的議案簿和帳冊,並結合英殖民政府檔案與民國政府外交檔案、報刊等史料,試圖在20世紀上半葉馬來亞殖民政制下具體展示,近代以來在中國域外多重他者中謀生存的華南新客(Sinkehk,新移民),如何在基層社會生活中透過廟宇自治組織的運作和社區儀式活動的實踐,凝聚背景殊異的離散人群為「街坊」、「同僑」,在英殖民治理、日本佔領、二戰後馬來亞緊急狀態(Malayan Emergency, 1948-1960)等變局下,模塑、維繫與更新華人共同體意識與身分話語,緩步相偕成為後殖民馬來亞新邦的「華族」公民。

系統號:

A-020280

【演講】陳世局:褒揚令人物研究:胡文虎五度獲頒褒揚事蹟 (1932-1937)

標題:

【演講】陳世局:褒揚令人物研究:胡文虎五度獲頒褒揚事蹟 (1932-1937)

時間:

2022年6月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世局(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內容從民國褒揚制度的視角,講述胡文虎如何自1932年至1937年獲得國民政府的五次褒揚。胡文虎一生因公益慈善而獲得之勳獎絕對不只是這五次,以捐助金額而論,這五次也絕對不是最多的;故這五次的褒揚尚不足以代表胡文虎一生的慈善公益事業,但這階段的慈善公益活動對胡文虎的事業發展仍具有其意義。

系統號:

A-020234

【演講】謝明達:離散法緣:橫跨南海之佛教及其現代主義

標題:

【演講】謝明達:離散法緣:橫跨南海之佛教及其現代主義

時間:

2022年6月9日(週四)15:00~17:20

地點: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三會議室+線上進行(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主講人:

謝明達(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陳小姐,Tel: (02) 2651-6862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育生(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助研究員)
報名截止:2022年6月1日(週三)17:00前

中國的佛教徒始終在流動中,從來都不是靜止的。在《離散法緣》一書中,謝明達探討了僧人為何從中國遷移到東南亞,他們如何參與南海的跨區域佛教網絡這兩個核心問題。這本著作講述了三位傑出的僧人——竺摩(1913–2002)、演培(1917–1996)、體正(1923–2002)的生平事蹟,考察了20世紀中國和海洋東南亞佛教群體之間的關係史。

《離散法緣》是第一本研究「南洋佛教」(South China Sea Buddhism)歷史的专著。「南洋佛教」 這一概念由作者提煉而出,其形成是宗教網絡、自主訪問、弘法傳教、建制活動,以及無數華僑僧侶在組織建設上的努力相互交織的結果。借助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展開的多語言研究,作者聚焦鮮為人知又至關重要的海洋東南亞佛教徒群體,打破傳統「漢傳佛教」和「東南亞佛教」的藩籬。《離散法緣》以跨越中國和東南亞的人為空間邊界,將東南亞納入漢傳佛教研究領域,將漢傳佛教帶入東南亞研究中,開闢了一條新的研究路徑。

系統號:

A-020248

【演講】連金發:語言表達的分析性與綜合性

標題:

【演講】連金發:語言表達的分析性與綜合性

時間:

2022年6月10日(週五)10:10-13:00

地點:

Google Meet 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連金發(國立清華大學語言所教授)

內容簡介:

報名截止日期:2022年6月9日(四)中午12:00;同日21:00以前寄送演講連結。報名連結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20307

【演講】謝黎:中国⼥性の装いと⾝体性──纏⾜からチャイナドレスへ

【演講】謝黎:中国⼥性の装いと⾝体性──纏⾜からチャイナドレスへ

標題:

【演講】謝黎:中国⼥性の装いと⾝体性──纏⾜からチャイナドレスへ

時間:

2022年6⽉11⽇(週六)13:30-15:00

地點:

オンライン(Zoomウェビナー)

主辦單位:

聖⼼⼥⼦⼤学グローバル共⽣研究所

主講人:

謝黎(聖⼼⼥⼦⼤学グローバル共⽣研究所客員研究員)

內容簡介:

申込: 以下URLよりお申込みください(事前登録制)
https://forms.gle/wJcAxZ8BzWk6WCzw6

纏⾜は、歪められた⼥性の⾝体の苦痛や、男性による抑圧の象 徴として語られることが多い。それでも⼥性たちがやめないのは なぜだろうか。あんな⾟い思いをして、⼥性たちが⼿にしたものは何だろうか。当時の中国の男たちは纏⾜のどこに魅⼒を感じていたのだろうか。纏⾜という不思議な⽂化現象は、中国の内外からどのように⾒られていたのだろうか。

20世紀初頭の中国では、こうした纏⾜をしている⼥性がいる中で、チャイナドレス(旗袍)姿のモダンガールたちも現れてきた。⼩さく縛られている纏⾜と、ボディラインを露わにする旗袍。纏⾜からハイヒールへと変化する中で、⼥性の⾝体はどのよう位置づけられていたのだろうか。

今回は、この装いに⾒る⾝体の束縛と解放の歴史を通して、中国⼥性の⾝体と個⼈・家・国家とのかかわりを辿ってみる。そこから、なぜ、⼈間はありのままの⾝体に満⾜しないのだろうか、痛みや苦痛を耐えて⼿にしたものは何だろうか、といった問いに ついてもみなさんと⼀緒に考えたい。

系統號:

A-020295

【演講】謝偉傑:早期中國的軍事購賞

標題:

【演講】謝偉傑:早期中國的軍事購賞

時間:

2022年6月11日(週六)15:00-16:30

地點:

由於場地暫未能提供實體安排,活動改實時直播

主辦單位:

新亞研究所

主講人:

謝偉傑(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政治與軍事領導者若要對於轄下的武裝力量進行有效的管理,並讓軍事人員在執行任務中發揮最大的效能,幾乎無不例外地透過懲罰和獎勵的機制,對於部隊各單位以至個人的行為作出相應回報,從而提供正面/積極的(得到獎賞)和負面/消極的(避免受罰)誘因以完成任務或達成指定目標。在這過程中,獎賞與懲罰二者往往被交替運用,互相補足。兩者在對於武裝力量的管理中發揮作用,同時也構成了領導者管理與運用有組織的暴力機制。

本講希望透過結合傳世文獻與出土材料,對秦漢時期在軍事行動中推行的獎勵機制作一個初步的認識。實際上,以獎勵為目的的軍事制度內容頗為繁富,為免枝蔓,本講集中討論以物質利益作出懸賞性質的機制,注意秦漢帝國針對某一軍事行動作出公開懸賞,購求俘虜或擊殺敵人,並根據所殺或所擄獲敵人的位階等級或人數,從而授予執行者以金錢或其他利益作為達成某項目標可得到的相等報酬。這機制同時也適用於招降敵人,而以投降者的身份高下及其所帶來的歸降人數多寡而作出對應的封賞。

系統號:

A-020278

【演講】林果葶:當代臺灣原住民音樂人社群媒體的自我展演與認同

標題:

【演講】林果葶:當代臺灣原住民音樂人社群媒體的自我展演與認同

時間:

2022年6月14日(週二)10:30-12:3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23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

主講人:

林果葶(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中研院原住民研究整合型計畫2021年度博士級獎助生)

內容簡介:

1.本次演講採實體方式舉行,即日起報名,至2022年6月9日(四)止。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2.報名截止後,大會將於6月10日(五)以email通知報名成功之來賓,請務必留意信箱。
3.由於疫情影響,是否改為線上會議,將視情況調整,請隨時留意本所公告。

系統號:

A-020261

【演講】王鈺婷:林海音的民俗書寫與性別關懷

標題:

【演講】王鈺婷:林海音的民俗書寫與性別關懷

時間:

2022年6月16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王鈺婷(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集作家、編輯、出版人種種頭銜於一身的林海音,成就戰後台灣文壇一頁美麗的傳奇。1948年林海音由成長的北京舉家回返故鄉台灣,其文學事業也在台灣正式開展。擁有兩個故鄉的林海音,對於「兩地」的眷慕鋪寫了她的生命基調。五○年代林海音出版三部作品《冬青樹》、《綠藻與鹹蛋》、《曉雲》,在普遍瀰漫戰鬥八股的反共氛圍中,以台灣社會實景為主的散文與問題小說,建立了林海音獨樹一幟的書寫特色。林海音在1950年代發表過大量介紹台灣鄉土風物的散文,往往運用了報導這樣非虛構的書寫策略來呈現台灣的風俗民情,為何林海音選擇「報導者」這樣的書寫姿態來記錄台灣婦女生活?在此將透過性別議題之視角,來詮釋林海音書寫台灣此一主題的複雜性,並凸顯出林海音在各論述對話中交錯,抑或是擷抗的顯影。

系統號:

A-020235

【演講】冨井正憲:韓国の港町釜山と建築の風景

標題:

【演講】冨井正憲:韓国の港町釜山と建築の風景

時間:

2022年6月16日(週四)15:00-18:00

地點:

対面+Zoomのハイフレックス開催

主辦單位:

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

主講人:

冨井正憲(韓国、元漢陽大学教授)

內容簡介:

・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の研究員、およびメーリングリストに参加している方には、Zoom会議のリンク先をお送りします。(対面による参加を希望される方は、事前にご連絡ください。)

・一般の方は、zoomにてご参加ください。6月13日(月)までに、himoji-info@kanagawa-u.ac.jp にメールをお送りください。追ってZoomのリンク先をお知らせします。)

系統號:

A-020286

【演講】陶國璋:儒、道、佛之間

標題:

【演講】陶國璋:儒、道、佛之間

時間:

2022年6月18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由於場地暫未能提供實體安排,活動改實時直播

主辦單位:

新亞研究所

主講人:

陶國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席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20279

【演講】洪紹洋:臺灣企業史研究的展望與限制

標題:

【演講】洪紹洋:臺灣企業史研究的展望與限制

時間:

2022年6月21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洪紹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內容簡介:

備註:
1.欲報名者煩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6/14(二)關閉,報名成功者將發信通知,恕不開放現場參加。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前來,麻煩來信告知(助理徐仲杰,Email:jjerry68912@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系統號:

A-020148

【演講】吳姿樺:臺北民權歌劇團的性別展演與分工

標題:

【演講】吳姿樺:臺北民權歌劇團的性別展演與分工

時間:

2022年6月22日(週三)14:00-15:30

地點:

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吳姿樺(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生,民族所110年度碩士班研究生論文寫作獎助者)

內容簡介:

歌仔戲作為一個傳統戲曲展演,容易帶入的第一印象便是女性做為主要演員在戲臺上表演,但實際上在女性成為展演主角的同時,歌仔戲展演仍具有相當強烈的男性霸權色彩。包含歌仔戲班的經營與運作(幕後),以及歌仔戲展演中固定的角色形象(幕前),都可見傳統儒家漢人性別觀的色彩。

而在女性演員成為展演主體的同時,可以發現觀眾也以女性居多,看似是女性互動的空間,實際上她們是透過性別的扮演成為了具有權力的一方。本研究透過1970年成立的臺北民權歌劇團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歌仔戲展演在時代脈絡下變與不變的元素,以及性別在其中運作的過程。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2年6月19日(星期日)23:00截止
大會將於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若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系統號:

A-020309

【演講】林清財:樂舞文化面相的建構與省思:台灣平埔原住民族的樂舞文化

標題:

【演講】林清財:樂舞文化面相的建構與省思:台灣平埔原住民族的樂舞文化

時間:

2022年6月2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清財(國立台東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對一位傳統民族音樂學者的研究來講,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就是背起錄音機,走入研究對象的人群當中,去觀察、紀錄他們的音樂活動、聆賞他們音樂的美、領略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定義與詮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才是我們研究的對象?是音樂本身?是該民族?我們的答案很明確,既要面對那群人,更要聆聽該族群的音樂。這種音樂對台灣原住民族群音樂似乎是個簡單的議題,但是對於平埔族的研究,它卻是考驗所有研究者的第一道難題,而且總是環繞研究者研究歷程中的夢魘。因此如何界定平埔族群的文化與音樂,便成為研究平埔族音樂的首要課題。

音樂總是隨著時空遞移而展延,同時音樂文化也隨著該民族的變遷而轉化。無論在任何空間分布點上之研究,均只是一種時空的面相,因此追求永恆的文化原始面貌和文化全面性的認知,永遠不可得。平埔族群音樂情況的瞭解正是如此,雖然自民國七十五年來,我投入不少時間去學習認知,但總覺得我所能解讀的太有限。今天,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平埔族群當中,特別是分布於南部地區五個縣市的西拉雅族群的樂舞文化談起,平埔族群的音樂到底是怎樣的面相呢?從歷史時空發展到今日被公認為漢化的民族,傳說、歷史文獻到研究者,他們如何面對這樣一個迷樣的族群樂舞文化的認知,又如何建構出該民族的音樂文化面貌 ?且讓我們從平埔族群的樂舞談起吧!

系統號:

A-020236

【演講】第142回懐徳堂春季講座「仏教が塗りかえる古代東アジア史像」

【演講】第142回懐徳堂春季講座「仏教が塗りかえる古代東アジア史像」

標題:

【演講】第142回懐徳堂春季講座「仏教が塗りかえる古代東アジア史像」

時間:

2022年6月25日(週六)13:30~16:45

地點:

本演講以Zoom線上進行,需事先報名並繳交費用

主辦單位:

一般財団法人懐徳堂記念会

內容簡介:

古代の日本・中国・朝鮮をはじめとする東アジア世界の政治・外交・文化において、仏教の占めていた重要性は、従来想像されていた以上に大きかったことが、近年の研究により明らかになっています。この講座では、東アジア世界の諸側面を仏教の視点からとらえなおす最先端の研究成果を紹介し、アジア広域に及ぶ宗教・歴史・文化の形成と展開を考える企画としました。

司会:松井太(大阪大学教授)

第一部 13:30〜15:00
「隋~初唐の仏教と皇帝」
河上麻由子(大阪大学准教授)

第二部 15:15〜16:45
「隋~初唐の長安における仏教造像」
藤岡 穣 (大阪大学教授)

系統號:

A-020242

【演講】曾藍瑩:展望未來的藝術史學

【演講】曾藍瑩:展望未來的藝術史學

標題:

【演講】曾藍瑩:展望未來的藝術史學

時間:

2022年6月28日(週二)9:30-12:20

地點:

視訊演講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司藝術學學門

主講人:

曾藍瑩(The Art Bulletin主編,紐約大學古代世界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E-mail: infoartdiscipline@gmail.com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瑞琪(科技部藝術學學門召集人)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h6wsnd75v1q54nex6
報名截止日期為6月20日下午4:00前

系統號:

A-020296

【演講】魏龍達:殖民主義與去殖民暴力:以日本殖民主義與戰後台灣、韓國為例

標題:

【演講】魏龍達:殖民主義與去殖民暴力:以日本殖民主義與戰後台灣、韓國為例

時間:

2022年6月29日(週三)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23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講人:

魏龍達(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培育計畫)

內容簡介:

1.自即日起報名,不接受現場報名。
2.本活動以實體舉辦,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舉辦。舉辦形式異動與否,請隨時留意本所網頁訊息。

系統號:

A-020260

【演講】林佳和:如何面對威權時代的加害人?各國實踐經驗的初步觀察

標題:

【演講】林佳和:如何面對威權時代的加害人?各國實踐經驗的初步觀察

時間:

2022年6月3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民主化後的國家及社會,如何面對昔日威權統治的體系性不法行為?轉型正義的制度回應下,各國共通難題,首推如何看待、是否及如何追究過去的加害人?南非的和解,還是捷克的除垢?智利的繼續與加害人共存,還是波蘭之獨特經驗?就讓過去成為過去,記憶只是為了忘記?如何確保過去之惡行,未來不再發生?走過納粹迫害的猶太作家Ralph Giordanos說:《不追究過去政權的幫兇,就是與犯罪者的大和解,最後,謀殺犯仍在我們的人群中…》,正義昭彰,但要追求,談何容易?是否追究昔日不法政權的加害人,成為艱難的試金石。

系統號:

A-020237

【演講】廖文碩:得與失:1950年代印度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席位

標題:

【演講】廖文碩:得與失:1950年代印度與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席位

時間:

2022年7月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廖文碩(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印度在1947年獨立前即已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獨立後多次獲選出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1994年並以世界最大民主國家之姿申請「入常」。實則早在1950年代,美、蘇曾先後探詢印度成為常任理事國意願,為時任總理尼赫魯拒絕。究竟美、蘇對印度有何盤算?與中國代表權問題有何關聯?印度的不結盟外交對策得失為何?本次演講引用多種檔案史料,探討冷戰初期國際各大集團在聯合國的角力及其歷史意義。

系統號:

A-020338

【演講】許慶雄:民主國家與憲法

標題:

【演講】許慶雄:民主國家與憲法

時間:

2022年7月1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線上同步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許慶雄(臺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世界上的國家都會有憲法,但是只有50多國是有民主法治憲法的國家。國家與憲法之相互關係為何,為什麼有憲法的國家不一定有憲法?
為什麼中華民國憲法體制在臺灣實施,使臺灣無法成為有憲法的民主國家,甚至對臺灣形成重大危害?
「中華民國」是什麼,聯合國與國際社會都認定「中華民國」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繼承,為何臺灣各界人士都不知道?
臺灣維持現狀是自己否定是國家,甚至自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只有制定憲法才能使臺灣成為國家。臺灣憲法學會許慶雄教授將以事實證據、學理分析說明這些問題。

系統號:

A-020340

【工作坊】「後冷戰時期流亡藏人、維吾爾人與香港難民的恢復、抵抗與再度安居」國際工作坊

【工作坊】「後冷戰時期流亡藏人、維吾爾人與香港難民的恢復、抵抗與再度安居」國際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後冷戰時期流亡藏人、維吾爾人與香港難民的恢復、抵抗與再度安居」國際工作坊

時間:

2022年6月10日(週五)

地點:

成功大學歷史文物館+線上進行(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內容簡介:

近年來,難民與尋求庇護者的相關議題在世界各地的討論愈發熱烈,然而這些話題主要受到歐洲難民潮引導,關於中國對周邊地區政策所引發的難民危機卻缺乏關注。在上述背景下,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以「後冷戰時期流亡藏人、維吾爾人與香港難民的恢復、抵抗與再度安居」為題舉辦國際工作坊,首度嘗試聚集分布廣泛的國際學術社群,邀請來自印度、土耳其與臺灣的學者,共同探討西藏、香港與維吾爾難民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本次工作坊旨在提供一個討論平台,幫助我們完整理解和討論這三個受中國共產黨威迫的族群,並進一步凸顯難民身份的形成原因與境況,以及三個族群分別遭遇的獨特情形與應對難民問題的取徑,如何影響他們在抗中民主運動中的韌性。我們期望透過對三種處境的研討,探索理解難民此一複雜現象的新方向與新視角。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ArASjn7r4L8Gr4J36

系統號:

A-020243

【工作坊】臺灣經濟史研究群2022年第一次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臺灣經濟史研究群2022年第一次工作坊

時間:

2022年7月8日(週五)10:20-17:2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內容簡介:

1.欲報名者煩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6/30 (四)關閉,並於隔日公告報名成功名單,恕不開放現場參加。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前來,麻煩來信告知(助理徐仲杰,Email:jjerry68912@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10:30-12:00
主持人:蔡龍保
近代能源需求下的西表島煤礦與臺灣礦工流動(蔡承豪)
日治初期臺灣市場限制下電話通訊的發展(曾立維)

13:30-15:45
主持人:古慧雯
動物糧食:戰後臺灣飼料作物的生產與流通(李力庸)
試論1950年代臺灣構築國際航空線網與貿易網之關聯性(大石惠)
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下的對泰國策略與臺商利用(1935-1945)(謝濬澤)

16:00-17:00
主持人:黃富三
梅鶴山莊家族文書解讀(林寶猜)
閱讀許丙、許伯埏回想錄—與父親的時空對談(許瑞暖)

17:00-17:20
綜合討論(林玉茹、林文凱、曾品滄)

系統號:

A-020162

【研習營】2022年第一屆「田野與文獻」研習營

【研習營】2022年第一屆「田野與文獻」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2022年第一屆「田野與文獻」研習營

時間:

2022年6月20日21日

地點:

線上課程與田野調查

主辦單位:

臺大歷史系、東吳大學歷史系、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

內容簡介:

「田野」是人類學、歷史學關鍵方法之一,透過「在田野中理解文獻的多重性」並「實際踏查發現歷史」,成為理解臺灣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並獲得豐碩成果和經驗。為承續臺灣史研究中的田野傳統與培養田野相關人才,本研習營旨在讓學員學習文獻閱讀與田野踏察,以「東北角海岸地域」為中心,觀察地方社會的人文地理環境變遷,進而理解歷史上原住民、漢人在此界內外交接地帶的合作與競爭。

線上課程:
時間:2022年6月20日(週一)至6月21日(週二)
費用:全免

田野踏查:
時間:2022年6月22日(週三)至6月24日(週五)
地點:貢寮、頭城、基隆等東北角海岸地區
費用:住宿費、部分餐費及參訪遊覽車資全免,保險費依各校規定辦理。

※本研習營包含線上課程及田野踏查,除需完整參加線上課程外,踏查前需詳閱主辦單位提供之田野文獻手冊,踏查後每晚需進行分組討論,並於6月24日進行田野成果報告,一旦報名即表示同意配合以上規劃,務請審慎考慮是否報名。
※完整研習營限臺大歷史系、東吳大學歷史系及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碩士生或大學部高年級學生參加,每校限額10名,報名後將另行通知甄選,各校間名額可流用。
※線上課程開放各界報名參加,歡迎轉發周知。
※參加學生務請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各校之防疫規定。
※主辦單位保留依實際情況調整之權利。

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UWJ8eFNJbG1W7r9k7
報名截止日:
完整研習營:即日起至4月15日(週五)中午12:00止
線上課程:即日起至6月15日(週三)中午12:00止

系統號:

A-020163

【研習營】2022年第二屆東亞學全國研究生研習營「東亞學的跨域與共生」

【研習營】2022年第二屆東亞學全國研究生研習營「東亞學的跨域與共生」

標題:

【研習營】2022年第二屆東亞學全國研究生研習營「東亞學的跨域與共生」

時間:

2022年6月2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大夏館B1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231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東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內容簡介:

?參加辦法:填寫報名表單,6/17(五)報名截止https://reurl.cc/q5Nk5E

今年文大東亞院將舉辦第二屆東亞學全國研究生研習營「東亞學的跨域與共生」,我們邀請了海內外不同領域的知名學者,透過宗教、飲食、健康、文化、經濟等五個領域的課題,進行跨領域的知識探索。研習營免費,全國研究生、學者、有興趣的民眾均可參加,惟必須先線上報名。研習營將以華語、日語、韓語進行,附有日中及韓中口譯。

●09:40-10:55 第一場健康領域
主持人:戴旭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系主任)
主講人:蘇俊賢(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健康暨人類科學博士、中國文化大學體育運動健康學院院長)
講 題:新時代之藏富(健康財)於民

●11:00-12:30 第二場飲食領域
主持人:林孟蓉(中國文化大學東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執行長)
主講人:太田達(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工學博士、立命館大學食品管理學系特別招聘教授)
講 題:源氏物語的飲食文化

●13:30-15:00 第三場宗教領域
主持人:徐興慶(中國文化大學東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
主講人:永尾教昭(日本天理大學校長、公益財團法人世界宗教者平和會議日本委員會理事)
講 題:移民問題與宗教間的合作-以歐洲為中心

●15:05-16:20 第四場文化領域
主持人:許怡齡(中國文化大學東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執行長)
主講人:陳氏水(越南社科院中國研究所文化歷史研究室室主任)
講 題:中國/台灣文化產業在越南的影響

●16:25-17:55 第五場經濟領域
主持人:陳蒿堯(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主講人:鄭仁教(韓國仁荷大學教授)
講 題:COVID-19後的全球貿易問題

系統號:

A-020198

【展覽】嶺南畫派歐豪年來臺半世紀個展

【展覽】嶺南畫派歐豪年來臺半世紀個展

標題:

【展覽】嶺南畫派歐豪年來臺半世紀個展

時間:

2022年3月2日至9月28日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二樓205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中研院嶺南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曩遘陽九,隨行在所至於台員,雖亂離慍結,顧崇尚書畫,結習未忘,猶時复求其友聲。以職守之故,用是初識江茮原氏於故宮,嗣歐豪年氏越海來台,葉公超先生與予同為歐氏畫展作介,遂彼此時相往還。蓋茮原專擅水墨山水;豪年則山水花鳥之屬,無不兼擅;予雖拙於繪事,然亦時時苦吟,間復作篆隸自娛,因之有同契焉。後此張大千先生以盛名返國,定居故宮左近,與二三子莫逆,用是摩耶精舍,每聞談笑。大千先生又往往俯同歐江合作,予則偶有詠歌互答,樽俎杖履,輒忘年焉。其後大千先生上仙,茮原亦忽忽化鶴,獨豪年秀挺,畫益進,書益肆,涉筆益無復涯岸,初不甚為詩,偶得句,即雋逸矯健,奇氣橫溢,於是詩書畫金石卓犖交美,儼然今日嶺南晝派之大宗師。

豪年之始來,莫逆二三子之外,尤難得之遇合,為立談間即獲張曉峰先生之激賞,既典藏其畫作於中山樓,於華岡博物館,並禮聘其為學院院士,大學教授,又延譽海內外,廣受歐亞學府博物館邀請展覽演講,因之豪年自笑為「盡攜書畫到天涯」云。

系統號:

A-020165

【展覽】百年衍繹──臺灣美術特有種

【展覽】百年衍繹──臺灣美術特有種

標題:

【展覽】百年衍繹──臺灣美術特有種

時間:

2021年11月30日至2022年10月16日

地點:

本展覽為線上展覽

主辦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百年衍繹──臺灣美術特有種」線上展,以史博館典藏為主軸,內容包含「鄉土的樣子」、「臺灣山海大觀」、「飛翔在寶島上空」、「世界之美Taroko」、「筆下生趣」、「園圃青青」、「走讀臺灣」、「藝術大觀園」八單元。欣賞臺灣美術百年景觀及花卉鳥獸為題材的精選畫作,可觀察主題與風格的多元發展,由依循傳統的筆墨形式,逐漸轉向本土自然與人文的再現。

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周年,溯遊臺灣美術步入現代化的百年歷程,回顧諸先賢於新舊文化傳統激盪中,融鑄對臺灣風土的體察與詮釋,體現不同文化與美學交會的包容力,逐漸厚積臺灣多元文化的美術榮景。此多樣多彩的藝術創作,反映本土的特有文化DNA,體現百年衍繹的臺灣美術「特有種」。

系統號:

A-020166

【展覽】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展覽】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標題:

【展覽】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時間:

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1月6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58-9790

內容簡介:

「近代公衛與防疫」,是臺灣重大的現代化事件。百年來歷經帝國擴張、近代國家治理與國際援助的過程,發展至今。但公衛制度的推行,往往給傳統文化帶來衝擊,公私領域的改造充滿了各種陣痛。本展將以防疫為主軸,分4大主題來介紹臺灣的防疫經驗與現代轉型:

第1主題:「清末戰役,入臺須先戰疫」
透過19世紀大眾文化素材戰爭圖繪和戰地衛生報告的對比,凸顯戰爭的表與裡、軍隊染疫情形。以及,近代港口檢疫制度的建立,入關須檢疫,未染疫者消毒,染疫者隔離治療,是前所未有的近代經驗。

第2主題:「日治台灣防疫經驗及其陣痛」
本區介紹現代防疫制度推動的複雜面向。「現代交通」推展了現代醫療,也成為傳染病防治的新挑戰。民間社會對防疫措施的不適應,仍尋求傳統醫療文化。

第3主題:「戰後臺灣衛生防疫漫長路」
1946年,因港口檢疫廢弛,傳染病再起,爆發了布袋事件。1950年代,因美援與國際援助,臺灣基礎衛生建設逐漸提升與完備,其中農復會扮演重大角色,臺灣逐步邁向公衛先進國家。

第4主題:「21世紀臺灣重大傳染病經驗」
從SARS到2019年COVID-19爆發,臺灣的齊心抗疫與新突破,以及疫情下的社會影響、產業震盪。最後呈現各縣市政府的防疫巧思。希望大家能透過此近代臺灣防疫的時光旅行,了解現代化轉型軌跡。

系統號:

A-020167

【展覽】河溝頭的軌跡:舊臺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

【展覽】河溝頭的軌跡:舊臺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

標題:

【展覽】河溝頭的軌跡:舊臺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

時間:

2021年11月30日至2022年10月16日

地點: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58-9790

內容簡介:

座落在老地名「河溝頭」的鐵道部園區,其前身為臺灣首座近代化工廠:1885年成立的臺北機器局,日治初期延續原軍事用途成為砲兵工廠,後轉為鐵道部及臺北鐵道工場使用。河溝頭是見證臺灣近代化工業輸入的重要歷史場域,本特展介紹晚清至日本時代初期曾經在本工場修理維護的蒸汽機車、客車、自走客車、貨車等,呈現此地從兵器修理廠、鐵道車輛製造保養及維修廠區、再成為臺鐵宿舍區的演變過程,從鐵道建設、城市變遷來探討臺灣的現代化。

系統號:

A-020168

【展覽】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

【展覽】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

標題:

【展覽】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

時間:

自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起

地點:

中研院胡適紀念館(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胡適紀念館

聯絡人:

李先生,Tel: (02)2782-4166分機501

內容簡介:

為紀念胡適故院長一百卅週年誕辰,本院胡適紀念館策畫「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特展,分別從胡適的日記、文章、書信中,擇其相關時論,嘗試以民主和自由為題,檢視箇中意涵。一方面可對民主、自由議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藉由觀察其立德、立功、立言,重溫歷史現場。歡迎蒞臨參觀。

開放時間:每週三、五、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國定例假日休館)

系統號:

A-020169

【展覽】鯤首之城:17世紀荷治福爾摩沙的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展覽】鯤首之城:17世紀荷治福爾摩沙的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標題:

【展覽】鯤首之城:17世紀荷治福爾摩沙的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時間:

2021年11月29日至 2022年9月30日

地點:

成功大學博物館1E3展間(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內容簡介:

2024年,臺南即將迎來建城400年,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您,是否對這塊土地的發展歷程,有所了解呢?

1602年成立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OC),為與中國發展貿易,1622年先在澎湖設立據點,1624年再遷至南臺灣的大員,即後來被稱為鯤鯓的沙洲。荷蘭人在沙洲最北端建造熱蘭遮堡壘與市鎮,該址彷如鯤鯓之首,此乃當時距荷蘭本土航程最遙遠的大型軍事要塞與殖民城市。

本展覽透過歷史圖像與文獻,介紹熱蘭遮堡壘與市鎮的特徵、意義與發展歷程,說明其與當時荷蘭要塞設計與城市規劃理論之關聯,並展示1640年代中期堡壘與市鎮的重建成果,以及對照荷蘭東印度公司其他亞洲堡壘與市鎮之案例。

系統號:

A-020170

【展覽】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

【展覽】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

標題:

【展覽】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

時間:

2022年4月2日至6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10、212展覽室(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緙絲以簡單的平紋木機,採通經斷緯織造。先將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畫稿所需的各色絲線,分別裝進梭槽中,按圖案設計,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因此緙絲又稱為「刻絲」,是「無中生有」的工藝。刺繡則在已有的地組織,如:絹、綾、綢、緞等絲織品上,鈎描花紋圖案,再以針引線,將圖案繡出,可喻為「錦上添花」之作。

緙絲和刺繡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技巧愈成熟,緙繡成為一種藝術欣賞,尤其是宋代(960-1279)。工藝家常從繪畫中尋找靈感,轉向摹名人書畫,不論是花鳥、山水、佛道或故事作品,內容豐富,重現畫作豐富多彩的風貌,甚至在細節的變化,更超越繪畫,展現非凡的藝術境界。

院藏緙繡作品質量俱精,此次集結山水及人物等相關題材展出,規劃「山水清音」、「佛道人物」、「故事人物」及「名家名作」等主題。一方面從山水、人物等內容、物象的布局配置及技法,說明緙絲與刺繡工藝的特色及技藝之妙;另一方面,又從宋元明以來工藝家的創作,闡釋作品的時代風格與藝術成就,展現緙繡多元面向,觀眾賞覽之際,領略緙繡工藝之美。

系統號:

A-020171

【展覽】什麼是「番」──清帝國文獻裡的臺灣原住民族

【展覽】什麼是「番」──清帝國文獻裡的臺灣原住民族

標題:

【展覽】什麼是「番」──清帝國文獻裡的臺灣原住民族

時間:

2022年3月19日至9月1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展覽室(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1683年(康熙22年),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從此在臺灣展開治理。清帝國在其治下的臺灣,將人分成兩類:「民」(來自中國的墾殖者)、「番」(原來就居住在臺灣的土著);「番」又有「熟番」、「生番」、「歸化生番(化番)」之分。

中國傳統上,以「中原」為中心,自以為文明程度最高,周邊地區則是文明程度較低的野蠻之地,對其居民也各有其歧視性的稱呼。例如,(南)蠻、(東)夷、(西)戎、(北)狄。「番」,也是這種具有歧視性的稱呼。

本院藏有豐富的清帝國文獻,依其類別,大致有檔案、古籍、史書、方志、輿圖及《職貢圖》等。當然,其中多有關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記載與描寫。此次,選取其中的部分,做成展覽。

本次展覽,首先在於釐清清帝國文獻中的「番」及「熟番」、「生番」、「歸化生番(化番)」等詞彙所表示的意義,及其意識形態。其次則在觀察清帝國的這些臺灣原住民族相關文獻,到底傳達了關於臺灣原住民之什麼形象與實際。最後,則透過當代人參與的逆寫、共筆,對這些歷史文獻做出具有當代意義的詮釋與演繹。

系統號:

A-020172

【展覽】「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展覽】「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標題:

【展覽】「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

時間:

2022年4月13日至6月27日

地點:

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一段728號6樓)

主辦單位:

橫山書法藝術館

內容簡介:

臺灣作為東亞最早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地區之一,歷經西方殖民的統治、也繼承了大量漢人移民帶來的文化思想,隨後日本殖民現代性、國民政府遷臺、美援……等影響,讓臺灣成為東亞地區涵融多種文化的舞臺。書法這個標幟華人鮮明文化色彩的藝術,在臺灣也因為種種歷史的機緣,從而有了新的轉化與發展。

「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特展包括三大展區:華人書法、日本書法、韓國書法,不僅見證了東亞各地書法彼此混雜交融,甚至互別苗頭的景緻,也得以藉此思考臺灣作為東亞書學研究發展基地的文化潛力。

策展人:林俊臣(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20173

【展覽】戰後世代的前衛詩人──作家蘇紹連特展

【展覽】戰後世代的前衛詩人──作家蘇紹連特展

標題:

【展覽】戰後世代的前衛詩人──作家蘇紹連特展

時間:

2022年3月12日至7月31日

地點:

臺中作家典藏館(臺中市北區精武路291之3號4樓)

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人:

Tel: 04-2224-0875

內容簡介:

蘇紹連,筆名米羅‧卡索、管黠等,生於臺中縣沙鹿,現為《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主編。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兒童文學。其詩作擅長運用「自我割裂」的書寫方式,營造我與自己、我與世界的對話情境,融入形象化以及戲劇化的效果,形成帶有荒謬色彩的整體表現,以反諷或者嘲弄的方式反思個人存在的價值,喚醒讀者對於生命意義的省思。創作過程中,屢獲大獎。曾獲國軍文藝獎、時報文學獎、中興文藝獎章、聯合報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大墩文學獎等。本檔展覽展示作家照片、剪報、手稿、圖書等文物,讓民眾一探作家蘇紹連的創作生涯並感受具前衛性及開創性的多元化詩作。

系統號:

A-020174

【展覽】人.間——陳澄波與畫都

【展覽】人.間——陳澄波與畫都

標題:

【展覽】人.間——陳澄波與畫都

時間:

自2022年3月19日至6月26日

地點:

嘉義市立美術館一至三樓展廳(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

主辦單位:

嘉義市立美術館

內容簡介:

陳澄波先生(1895-1947)除了是嘉義地方,更是臺灣美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群像之一,「畫都」之名源自1938年《台灣日日新報》以「嘉義乃畫都」為題,報導嘉義藝術家入選首屆「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之人數即占兩成,隨著當時藝術家日後的發展與延續,此一佳話和影響力至今擴散不輟。「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奠基於嘉美館開館後獲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捐贈的一批關鍵作品,以「人‧間」之名,緊扣「畫都」美稱,由台灣美術史學者蔣伯欣擔任學術研究,是開館至今首檔以陳澄波為核心的研究型展覽,藉陳澄波創作及其收藏書畫,彙整共近百件相關之作品與檔案文件等資料,書寫嘉義戰前的藝術史,重探上個世紀嘉義美術的現代性。

「人.間」一詞延伸自三零年代台灣哲學家洪耀勳(1903-1986)的「風土文化觀」,該觀點亦受京都學派哲學家和辻哲郎(1889-1960)著作《風土:人間學的考察》(1935)啟發,探究風土自然如何歷史性地生產藝術的感性經驗,其中,和辻哲郎探討的「人」意味著「人間」或「間柄」,乃是人與人「之間」的拜訪與藝術交流;本展重新勾勒畫都的輪廓,聚焦於陳澄波後半生活動的嘉義地區,探討經東京留學、上海執教返回嘉義後的陳澄波,如何在嘉義的人際網絡中重建個人畫業,並進一步思考其地方文化主體的精神構造。

本展分三個子題與三組當代藝術家跨領域的合作,子題部分包含「以文會友」、「現代生活的觀察」與「筆畫與形體」。「以文會友」展出張李德和、林玉山、莊伯容、蘇友讓、蘇孝德等多位嘉義文人贈送給陳澄波的書畫作品及相關文獻,包含張李德和致陳澄波之明信片,多人合作畫作品《送別圖》等;藝術作品之於禮物的能動性,探討了藝術家以「物」交織而成的品味體系,以及文人「之間」的「社交型藝術」。

系統號:

A-020175

【展覽】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展覽】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標題:

【展覽】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時間:

2021年10月3日至2022年7月24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世界觀的改變,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群人的世界觀的改變,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臺灣文化協會,是1921年至31年間眾多社會運動組織中的一個,會員最多時也不過一千多位,放在近代臺灣史當中,不是最早、人數也不算多。不過,這群人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更有著實踐的勇氣與熱情。他們企圖改變當時近四百萬臺灣人的世界觀,推動改變整體臺灣人的命運,甚至藉此要翻轉世界變局。

回顧那個年代,那些人們自覺與逐夢的歷程,新的世紀之夢,也將在我們的面前展開。

系統號:

A-020176

【展覽】日中国交正常化50周年記念:兵馬俑と古代中国~秦漢文明の遺産

【展覽】日中国交正常化50周年記念:兵馬俑と古代中国~秦漢文明の遺産

標題:

【展覽】日中国交正常化50周年記念:兵馬俑と古代中国~秦漢文明の遺産

時間:

2022年6月18日至8月28日

地點:

静岡県立美術館(本展覽為巡迴展)

主辦單位:

京都市、産経新聞社、関西テレビ放送、京都新聞、陝西省文物局、陝西歴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內容簡介:

紀元前770年、周王朝は洛陽に遷都したが、次第にその権威は失われ、各地で有力な諸侯が独立していく時代に入った。約550年続いたこの群雄割拠の世が、後に言う春秋戦国時代である。

紀元前221年、秦の始皇帝がついにこの戦乱を終結させ、史上初めて中国大陸に強大な統一王朝を打ち立てた。わずか十数年のうちに秦は滅亡したが、始皇帝の墓に眠る兵馬俑や、万里の長城といった数多くの遺物は、当時の絶大な国力を現代に伝えている。

そして紀元前202年、漢の劉邦が西楚の項羽を破って再び中国を統一する。秦の国家制度を引き継いだ漢王朝は、古代中国における一つの黄金時代だ。この二国の治世は、中国の基礎を確立した時代として今に知られている。

本展では、秦漢両王朝の中心地域であった陝西省の出土品を中心に、日本初公開となる貴重な文物を多数展覧。それらが語る歴史を紐解いていく。

戦国時代の極小の騎馬俑が、なぜ始皇帝陵の等身大の兵馬俑となり、漢代では再び小さくなったのか?
なぜ西方の秦が、東の関を守り抜き、東方の六国に勝利しえたのか?

日中国交正常化から50周年を数える2022年、古代中国の知られざる秘密が明かされる。

系統號:

A-020240

【展覽】朝鮮美術の精華——絵画と工芸

【展覽】朝鮮美術の精華——絵画と工芸

標題:

【展覽】朝鮮美術の精華——絵画と工芸

時間:

2022年5月20日至6月26日

地點:

大和文華館(奈良市学園南1丁目11番6号)

主辦單位:

大和文華館

內容簡介:

アジア大陸の東端に位置する朝鮮半島には、長い歴史の中で高句麗こうくり、百済くだら、新羅しらぎ、高麗、朝鮮王朝などの国々が建ち、中国大陸の美術などを受容しながら、独特な芸術文化をそれぞれの時代に築きました。10世紀初頭に建国された高麗(918~1392)は、仏教を厚く信仰し、こんにち「高麗仏画」とよばれる、細緻で華麗な仏画などの優れた仏教美術を生み出したことで知られます。また朝鮮王朝(1392~1910)は、500年あまりにわたって半島を統一し、その間に多彩な書画や工芸などが生まれました。儒教を国教とし、詩書画や書斎道具などの文人文化が栄えたほか、15世紀には、安堅あんけんをはじめとする宮廷画家達により、中国北宋の山水画を淵源とする荘厳な水墨山水が描かれました。更に素朴な味わいの民画や工芸、日本を訪れた朝鮮通信使ゆかりの墨画などがあります。

本展観では、朝鮮半島の歴史文化に育まれた様々な美術を、東アジアの国々との文化交流という観点からご紹介します。なお、陳列品のうち「漁村夕照・平沙落雁図」は、2018年の修理後、初の一般公開となります。修理を経たことで、細緻な筆遣いや瑞々しい水墨の調子などがより鮮明に鑑賞できるようになり、朝鮮王朝時代の水墨山水画の優れた技術をお楽しみいただけます。

系統號:

A-020241

【展覽】華風到来――チャイニーズアートセレクション

【展覽】華風到来――チャイニーズアートセレクション

標題:

【展覽】華風到来――チャイニーズアートセレクション

時間:

2022年4月16日至6月5日

地點:

大阪市立美術館 (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区茶臼山町1-82)

主辦單位:

大阪市立美術館、読売新聞社

內容簡介:

大阪市立美術館は1936年5月1日に開館しました。2022年は86周年を迎えるとともに、秋から約3年間の大規模改修工事に入る予定です。長期の休館を前に、館蔵品による特別展を開催いたします。

当館は、関西の経済界で活躍した阿部房次郎が収集した中国書画、山口謙四郎による中国の石造彫刻・工芸などを中心に、国内屈指の中国美術コレクションを所蔵していることが特色です。このほか工芸・仏画・近世および近代絵画といった日本美術にも、中国との関わりを多彩に示す当館ならではの作品が揃います。

本展では、中国美術とその影響を受けた「華風=中国風」の日本美術を選りすぐって、中国文化の魅力と広がりをご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20177

【展覽】ブッダのお弟子さん:教えをつなぐ物語

【展覽】ブッダのお弟子さん:教えをつなぐ物語

標題:

【展覽】ブッダのお弟子さん:教えをつなぐ物語

時間:

2022年4月23日至6月19日

地點:

龍谷大学龍谷ミュージアム(京都市下京区堀川通正面下る)

主辦單位:

龍谷大学龍谷ミュージアム、朝日新聞社、京都新聞

內容簡介:

西暦前5世紀頃、ブッダとなって仏教教団を誕生させたガウタマ・シッダールタ(釈尊)は、およそ45年をかけて、当時のインド社会、とくにガンジス川中流域を中心にその思想を広く説きました。釈尊の話を聞いて弟子となった人々は、バラモン、クシャトリア、名の知れた異教徒、資産家、理髪師、芸妓などその社会的立場や背景はさまざまです。のちに比丘・比丘尼、あるいは在家信者となった彼らの葛藤や活き活きとした姿は、仏教経典の中に物語となって伝えられました。

一方、仏弟子のすがたは、ガンダーラの仏伝浮彫、インドの石窟寺院の壁画をはじめ東南アジア、そして日本を含む東アジア諸国で描かれた仏伝図や彫刻、やがて単独でも表されることとなった羅漢像など仏教美術作品としても登場します。今回の展覧会では、“仏弟子”が、釈尊の生涯の物語に頻繁に登場し、釈尊を支え最も活躍した10人の直弟子(十大弟子)へと集約されたこと、そして釈尊の涅槃時に「教えを護るためにおまえたちは滅してはいけない」と後を任された16人の高弟(十六羅漢)をはじめとする羅漢たちについて、また維摩居士に代表される在家信者などの姿を、インド・東南アジア・チベット・中国・朝鮮半島・日本で表された絵画や彫刻で紹介するとともに、仏教経典に基づき彼らの特徴的なエピソードやそれぞれの個性にも注目します。

系統號:

A-020178

【展覽】仏教絵画――浄土信仰の絵画と柳宗悦

【展覽】仏教絵画――浄土信仰の絵画と柳宗悦

標題:

【展覽】仏教絵画――浄土信仰の絵画と柳宗悦

時間:

2022年3月31日至6月12日

地點:

日本民芸館(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3-33)

主辦單位:

日本民芸館

聯絡人:

Tel: 03-3467-4527

內容簡介:

美学者としても知られる柳宗悦は、造形物に美が宿る原理を仏教思想に求めました。特に浄土思想は柳の思想形成に大きな影響を及ぼし、晩年の1955年には柳著作の最高傑作とも評される『南無阿弥陀仏』を上梓しています。本展は、これまでまとめて紹介されることがなかった、柳が蒐集した中世の仏教絵画をご覧いただく、貴重な機会となります。

系統號:

A-020179

【展覽】天理ギャラリー展 ――中国古典名品展

【展覽】天理ギャラリー展 ――中国古典名品展

標題:

【展覽】天理ギャラリー展 ――中国古典名品展

時間:

2022年5月15日至6月12日

地點:

天理ギャラリー(東京都千代田区神田錦町1-9 東京天理ビル9階)

主辦單位:

天理ギャラリー

內容簡介:

天理ギャラリー第176回展として「中国古典名品展」を開催いたします。
この度は、天理図書館が所蔵する中国の古典約10万冊の中から、国宝・重要文化財を含む選りすぐりの名品を展示します。国宝『南海寄帰内法伝』をはじめとする古写本、五山版や地方版などの和本(日本でつくられた本)、宋、元、明、清、各時代の唐本(中国で作られた本)を時代毎に展示して、それぞれの軌跡をたどります。
中国の古典は、度重なる戦乱や為政者による禁書などにより、既に中国では亡びて伝存しないものが多くあります。幾多の危機を乗り越え、大切に伝えられた貴重な書物の数々を間近でご覧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