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海洋文化研究生論壇
標題:
時間:
2022年6月10日(週五)
地點:
校內師生可參加實體會議,校外參加者一律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
內容簡介:
系統號:
C-020272
2022跨國新興基督教派的在地性:基督教福音宣教會研究論壇
標題:
2022跨國新興基督教派的在地性:基督教福音宣教會研究論壇
時間:
2022年6月15日(週三)
地點:
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聯絡人:
E-mail: cscr@nccu.edu.tw
內容簡介:
系統號:
C-020299
2022 The Conference on Tang-Song Transitions
標題:
時間:
June 16-18, 2022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As Song studies and Tang studies have grown as respective fields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older styles of work that had tried to make large claims across the period receded somewhat into the background — even as that work continued to supply many of the generalizations we all still make about cross-dynastic change— and it became rarer for a single scholar to work across dynastic lines. Such work has been reemerging in recent years, in part spurred by the Workshop on Tang-Song Transitions, held in alternating years at Princeton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in 2017, 2018, 2019, and 2021.
Our goal as organizers has been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undertaking new research tracing specific changes across the transition and thus working regularly with Tang sources, Five Dynasties sources, and Song sources within each single project. The Conference in 2022 gives us the opportunity to include a broader range of scholars from across disciplines in this collaborative conversation. We warmly invite you to attend; registration to attend is free. (See the Registration page above.) Registered participants will receive a confirmation email and the password to the Papers page when it becomes available.
系統號:
C-020273
國立臺南大學 2022「臺南學的重要先驅——盧嘉興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6月18日(週六)8:30-17:00
地點:
本研討會已經改為線上舉辦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學院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6-2133-111#127
報導者: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學院
內容簡介:
活動地點:視訊 (https://meet.google.com/yme-hpvo-xtn)。
一、專題演講
主持人: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演講者:江燦騰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講 題:盧嘉興先生的學術研究導論:為何他是臺南學研究的重要先驅之一?
二、第一場研討
主持兼評論人: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論文發表(一)
發表人:戴文鋒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 學系教授/臺南學研究中心主任) 、楊家祈(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題 目:以多元觀點探討盧嘉興之明鄭臺灣無奉祀媽祖論
論文發表(二)
發表人:張復明(臺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理事長)
題 目:盧嘉興臺灣鹽業研究論文之回顧與補述
論文發表(三)
發表人:蔡承豪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
題 目:清代臺郡塭岸橋的興築與建設表達
三、第二場研討
主持兼評論人:林朝成(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論文發表(四)
發表人:邱敏捷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人文學院院長)
題 目:盧嘉興的臺灣佛教研究
論文發表(五)
發表人:謝仕淵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題 目:盧嘉興及其同時代的臺南文史調查社群
論文發表(六)
發表人:劉韋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題 目:南方蜚聲:盧嘉興先生之民間信仰調查研究
三、綜合座談
主持人:邱敏捷(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與談人:杜正勝、江燦騰、楊儒賓、林朝成、戴文鋒、葉澤山
系統號:
C-020274
文學/海洋/島嶼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6月20-22日(週一至週三)
地點:
實體會議(臺灣大學普通教室101、102、103)及視訊會議並行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中文學會、華文文學與比較文學協會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文學—海洋—島嶼」(Literature and the Sea)
1.從古典到當代的大陸與海洋的人文連結、文學的跨海航線、跨(環)太平洋文學、南洋書寫、島嶼與島國、南島文化、口岸文學、海洋視野的世界文學。
2.文學的流動性、文學的去中心論、文/字海等主題。
3.臺灣文學與世界文學、臺灣的文化語境與文史論述。
主題演講Keynote Address:哈佛大學王德威講座教授(David Der-wei Wang)、杜克大學羅鵬教授(Carlos Rojas)、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Eitetsu Ko)
本次會議分為實體場次(限制50人)及全視訊場次,請分別至官網報名。
系統號:
C-020294
「東亞古典範的內涵與邊界」國際青年學者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6月25日至26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ZOOM 線上講座
主辦單位:
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
內容簡介:
圍統古代束亞海域,由漢文化滋養而成的典範,繪如黼黻,燦若琳瑯,為東亞人所葆爱。然則哪些屬於束亞古典範?其內涵與邊界如何?東亞古典學能否超越傳統國族史研究的限域?又能否幫助傅統比較文學和文化史開拓新局?是次會議,旨在為青年學者提供平台,在從事谷自角度研究之際,對上述問題予以關注、反思。
分組報告主題及主持/評議人
一、東亞古典文獻
東京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室 陳捷 教授
二、東亞古典文學
東國大學東亞海洋文明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朴永煥 教授兼所長
三、東亞古典藝術與物質文化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盧慧紋 教授兼所長
四、東亞古典思想與宗教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 鄭吉雄 講座教授
參會資格
一、博士硏究生;
二、博士後硏究人員;
三、具有博士學位和六年以下工作經驗的靑年教師或獨立學者。
重要日期
報名截止日期:已截止
結果公布日期:2022年4月30日
論文初稿提交日期:2022年5月25日
線上會議日期:2022年6月25、26日
報名
請塡寫谷歌表單報名並提交摘要:https://forms.gle/yTHTzYgMMXgA4pAC6
系統號:
C-020275
第四屆「馬來西亞華人民俗研究:台灣與馬來西亞的比較視野」 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7月2-3日(星期六、日)
地點:
線上會議平台為主、兩校校區實體會場為輔,並視疫情調整相關安排。
主辦單位: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
聯絡人:
陳博士,E-mail: kurtchen1979@yahoo.com.tw
內容簡介:
舉辦宗旨:促進臺灣和馬來西亞的社會文化及華人民俗研究,加強國際學術社群之間的聯繫、交流與合作。
會議緣起:臺灣和馬來西亞皆屬移民社會,移民的歷史過程中,生活習俗也隨之轉遷,並融合在地元素,形成有別於原鄉之發展。這種同中見其異,異中有大同的文化習俗,尤能展現台馬社會文化及在地民俗之特色,本次研討會召集相關研究社群,嘗試透過比較視野發掘多元社會及文化多樣性的華美之處。
研討範圍:
生產民俗
生活民俗
人生禮儀
歲時節慶
民間信仰
民間文學
民間娛樂
語言民俗
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其他問題
重要日期:
2022年5月31日,提交論文全文
系統號:
C-020277
近現代臺灣經驗的交錯與流動學術研討會暨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年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7月7日(週四)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內容簡介:
10:10-12:10
主持人:吳聰敏
從臺灣到滿洲:以關東州警政為中心的日本帝國統治學知移轉分析 (1905-1918)(林文凱)
與談人:林志宏
1930年代鳳梨産業轉移的全球史:以移居沖縄縣八重山地方的台灣墾殖者為中心(八尾祥平)
與談人:葉爾建
Managing Nature at the Right Scale: American Ecology and Taiwanese Forestry, 1920–50(洪廣冀、朱家立)
與談人:張家綸
13:30-14:50
主持人:王泰升
When Legal Ideas Traveled: Lin Cheng-Lu’s Anti-colonial Discourses in 1920s’ Taiwan and Beyond(陳韻如)
與談人:莊勝全
沒有島嶼是孤島:全球想像與1920年代臺灣反殖民運動(陳偉智)
與談人:蕭阿勤
15:20-16:40
主持人:黃富三
旁觀者論?海關稅務司對於台灣在地政治、中法戰爭和乙未戰爭的觀察(蔡維屏)
與談人:林欣宜
晚清至日治初期跨海雙元家庭的建構與崩解:以臺南郊商許藏春為例(林玉茹)
與談人:曾品滄
依附與流動:暹羅臺茶商人的方言網絡(1885-1915)(謝濬澤)
與談人:鍾淑敏
系統號:
C-020258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22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標題:
時間:
2022年9月16至18日(週五-日)
地點: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USA
主辦單位:
太平洋鄰里協會、中央研究院、教育部、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
聯絡人:
Tel: +886-2-2652-1885 #307;E-mail: pnc@gate.sinica.edu.tw
報導者:
太平洋鄰里協會
內容簡介:
太平洋鄰里協會 (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 2022年年會暨聯合會議大會學術發表論文暨海報徵求活動 (Call for Papers and Posters) 延至6月15日(週三)截止,歡迎針對相關主題踴躍參加。
主題:The Digital World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 Humanizing Technology for Wellness, Resilience, and Creativit
【徵稿類別】
1.論文發表:摘要1頁。若希望發表論文經過審查並收錄於PNC 2022大會論文集上傳至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者,敬請投稿論文全文(6-8頁)。※全文投稿需依照IEEE格式繳交,詳細內容請參見大會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pnc-2022/call-for-papers-and-posters?authuser=0
2.海報競賽與展示:摘要1頁
-海報競賽:參加者須於會場介紹作品,由評審委員評分後選出優勝者。
-海報展示:海報作品將於會場展示。
3.語文類別:英文
【徵稿時程】
徵稿截止日期:2022年6月15日(三)
審查結果通知:2022年7月10日(日)
最終版回傳截止日期:2022年7月31日(日)
【徵稿主題】
本屆徵稿主題如下,也歡迎投稿其他主題:
1. Digital Learning
1.1 Learning and Teaching Technology
1.2 Digitized Area Studies
1.3 Digital Heritage
1.4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business
2.1 Library, Archival, and Museum Studies
2.2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Deep Learning
2.3 Digital Media
2.4 E-health and Wellness Studies
2.5 Biodiversity
2.6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7 Digital Archives
3. Digital Humanities
3.1 Archaeology
3.2 Digital Libraries
3.3 Digital Museums
3.4 Digital Sinology
3.5 Histor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3.6 Virtual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 and the Metaverse
3.7 Spatial Analysis and GIS
3.8 Holographic/Volumetric Video Broadcast/Capture
4. Techno-cultural Data in a Post-pandemic World
4.1 Machine Intelligence
4.2 Digitaltwins
4.3 Mirrorworlds
4.4 Cryptocurrency
4.5 Cultural Memory
4.6 Blockchain Codes of Ownership
4.7 Archival Artefacts
4.8 Imaging Technics
4.9 Digital Replicas
4.10 Interfaces: Mixed, Augmented, and Virtual
4.11 Interactive Immersion
系統號:
C-020247
「多樣性與共通性的國際日本學──邁向大數據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10月21日至2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3F梁國樹會議廳(暫訂地點)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一、緣起與主旨
近十年來數位的迅速發展已離不開人類生活,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又迫使人們加速適應數位教學、線上演講等遠距應用形式。國際日本學因應時代的驟變,該如何立足基礎?甚而更進一步延伸新的方向?是身為台灣日本研究者應深思的課題。本中心預計於2022年10月21-22日舉辦「多樣性與共通性的國際日本學──邁向大數據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深化人文與社會科學相互對話,於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共同檢視並討論台灣日本研究之未來發展。
本研討會除專題演講之外,設有專家學者及年輕世代研究者發表場次,敬邀長期以來深耕日本研究的學術先進夥伴,一同透過學術發表累積研究能量,共將學術成果回饋社會。同時歡迎全國有志日本研究之碩博士班研究生或博士後研究人員,把握學術交流機會,踴躍報名。
二、招募對象
國內大專校院或研究單位之碩博士班學生及教師、博士後研究員。
三、報名方式與截止日期
一律採email報名。意者請於2022年5月11日(三) 前傳送附件報名表至 ntucjs@ntu.edu.tw
※預定5月下旬以email方式通知是否報名成功,請密切留意您的個人電子信箱
四、交稿相關規定
【交稿截止日】2022年9月5日(一)中午12:00
【交稿內容】繳交中日文摘要及全文(word檔及pdf檔)至ntucjs@ntu.edu.tw
【字數規定】摘要(中文及日文、500字以內),全文(日文6000-8000字內,含參考文獻)
五、發表語言
以日文為主、中文為輔(中文發表者亦需繳交日文全文稿)
六、注意事項
依本校會計規定,發表者之所屬單位位於大台北地區以外者,得補助10/21(五)一晚住宿費及國內高鐵(台鐵)來回車資。
關於本次活動相關疑問請洽:
聯絡人:林佳辰 助理
E-mail:ntucjs@ntu.edu.tw
Tel:02-3366-9678
Address:(106-17)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台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系統號:
C-020197
道南論衡——2022年全國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11月5日(週六)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nccudaonan2022@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本研討會為純學術性質,以促進各校中文相關領域研究生之學術交流為宗旨,徵求中文研究領域相關之學術論文,歡迎各校研究生踴躍賜稿。
二、本研討會徵稿對象為全國各大專院校博、碩士班在學研究生(含在職專班),亦歡迎國際學生投稿。
三、本研討會徵稿範圍為中文研究領域相關,諸如經學、史學、小學、思想文化、哲學、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漢語語言學、文獻學、校讎學等主題皆可。然不接受純外語文學研究、語言教學、教學理論等研究主題。
四、重要日程
(一)徵稿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7月17日(日)23:59截止。
(二)公告入選日期:預計九月中。
(三)會議日期:2022年11月5日(六)。
五、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六、會議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
七、如遇疫情影響變化,為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或改為線上會議方式舉行,詳情將再另行公告。
八、請以電子檔方式將論文全文連同「個人報名及論文摘要表」一併寄至 nccudaonan2022@gmail.com,郵件主旨標為「姓名_論文題目【2022 道南論衡投稿】」,逾時恕不受理。詳情見附件徵稿辦法與撰稿格式。
系統號:
C-020287
「清代政治視野下的經學研究」學術研討會
標題:
「清代政治視野下的經學研究」學術研討會
時間:
暫訂2022年11月上旬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清代是異族統治、君權高漲、政治高壓的征服王朝,也是中國傳統學術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其產物包括《康熙字典》、《四庫全書》,以及至今猶為人稱道的乾嘉學術的許多里程碑,然而它也見證了文字獄、書籍查禁,種種無所不入的「權力的毛細孔作用」。一方面,程朱理學在此時成為官方認可的主流思想、孔廟祭典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另一方面,宋學的典範被漢學取代,宋代以來興盛的講學風氣遭到眾口一聲的嚴厲撻伐。對於這個充滿矛盾、張力,乃至強烈戲劇性的「帝制晚期」,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對於清代學術所留下的遺產,現代人文學科又應該如何批判、繼承,進而開展新意?滿清帝國的政治情勢,是否對當今的臺灣、亞洲,乃至全球的政經格局提供任何啟示?凡此都值得吾人回顧歷史,探索學術與政治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因此展開新的研究論述。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擬於2022年11月上旬,假本所二樓會議室舉辦「清代政治視野下的經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誠摯邀請全球各地不同領域的學人,尤其青年學者,以有清一代的政治情勢與經學研究為題,參與本次會議,發表人可以藉由清代的經學著作探討同時期的政治文化,或在清代的政治背景下反思當時的經學研究。
截稿期限:即日起至2022年5月15日。
1.論文提要敬請確實掌握會議相關主題撰述。
2.請將「論文提要表」E-mail經學研究室研究助理廖秋滿小姐:classics@sinica.edu.tw。
3.請在E-mail主旨欄標註「清代政治視野下的經學研究-論文投稿」,以利審查作業進行與通知。
徵稿對象:全球各地不同領域學人。
提要審查結果通知:投稿後一個月內。
論文格式、截稿日期等:論文提要經審查通過後,將另專函通知。
系統號:
C-020196
「形塑傳記:歷史性與日常性」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時間:
2022年11月24至25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視訊(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內容簡介:
論文全文繳交截止日:2022年10月31日(一)
會議說明:
傳記被認為是生動、較具人性的歷史書寫方式,不過正是這種濃厚的個人性,使傳記作品迥異於以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為中心的學院派歷史研究,甚至被貶抑於史學研究的邊緣位置。晚近歷史學及社會科學界出現「傳記轉向」,認為傳記承載了多層次的歷史經驗和變遷,能夠展示特定地點和環境的重要性,涉及個人生活的傳記作品正可成為理解社會和歷史變遷過程的一種視角。亦即,傳記一方面是可以用來解決更大的歷史問題的一種方式,利用個人作為「濾鏡」來審視歷史事件和進程;另一方面,傳記可以利用傳主的生活環境和社會情境,來討論「社會」如何在人們的生活過程中產生影響力。
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擬在2022年11月24-25日(星期四、五)召開「形塑傳記:日常性與歷史性」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公開徵求稿件,討論傳記作為一種歷史書寫的再現與實踐/記憶與技藝。首先,我們歡迎針對各種傳記性質史料(如日記、自傳、傳記、回憶錄、口述歷史等)的介紹與反思,特別思考傳記材料的來源一開始是為何/如何被製作出來的?其次,傳記的主軸雖然是個人,但也可以是傳主生活的「地方」(place),「地方」在傳記中扮演何種角色?第三,傳記的性質正好處於社會史和文化史對話的中間地帶,究竟個人的能動性能否跳脫社會結構而展現?許多關於傳記的論辯都圍繞著代表性或獨特性的問題:一個小規模研究的主題能否代表了一個更大的整體,或者兩者有何差異?傳記的性質正好展演了個人與社會是如何交織在一起,兩者如何相互作用?第四,傳記的敘事模式。採用敘事方式的傳記,通常伴隨著個人經驗的自我反思,並且得以進一步探索種族、階級、性別、年齡等範疇在敘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五,傳記的歷史性與日常性正是討論歷史記憶的絕佳切入點,堪稱歷史女神Clio與其母記憶女神Mnemosyne聯手演出的劇碼。
系統號:
C-020281
文本、敘事、經驗與修行:佛教禪修研究國際研討會
標題:
文本、敘事、經驗與修行:佛教禪修研究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2年12月16日至18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法鼓文理學院(新北市金山區法鼓路700號)
主辦單位:
法鼓文理學院
內容簡介:
論文大綱提交截止日期為2022年6月30日
研討會子題(投稿主題不限以下五類):
1 佛教禪修經典、論典本禪修敘事文本之研究
2 佛教禪修理論、禪法與實踐
3 佛教禪修經驗之心理學或現象學探究
4 佛教禪修與佛教現代主義
5 佛教禪修與數位人文
聯絡處: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
電話 : (02)24980707#5416、5417
信箱:bdu@dila.edu.tw
地址:208303 新北市金山區法鼓路700號(收件人同聯絡處)
系統號:
C-0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