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事務

【徵才】中研院文哲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研院文哲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21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缺:本所編制內助研究員1名
二、資格:具有博士學位者
三、專業領域:現當代華語文學研究
四、應備資料:各一式六份(含學術著作)
(一)詳細履歷
(二)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通過證明。(有教師資格證書者請加附影本)
(三)未來三年研究計畫
(四)歷年學術著作目錄
(五)重要學術著作(1-3種,含博士學位論文),以外文撰寫者,請附中文摘要。

五、受理方式:請於2021年12月31日前,備齊上述資料,寄至台北市南港區(115) 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研院文哲所秘書室收,洽詢電話:02-27895713黃先生;E-mail: hopperan@sinica.edu.tw

系統號:

O-018411

【徵才】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徵聘專任助理教授級(含)以上教師1名

標題:

【徵才】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徵聘專任助理教授級(含)以上教師1名

時間:

即日起至2021年8月27日17:00止

報導者:

陳乃慈助教

內容簡介:

一、 徵聘職級:助理教授(含)以上
二、 專長:華語文教育科技
三、應徵手續及文件:請參本系徵聘公告(https://sites.google.com/view/lcw-teacher2021)
四、審查程序:
1.第一階段書面審查:擇優進入第二階段。
2.第二階段面談:試教、自我介紹與口頭提問。
五、應徵日期:即日起至民國110年8月27日下午17時止,以系辦公室收件時間為準,欲應徵者請儘速送件。
六、待遇:聘約內容依本校「教師聘任及升等辦法」為依據,待遇依政府及本校相關規定核支。
七、起聘日期:民國111年02月01日。

系統號:

O-018462

【徵才】臺灣大學臺文所徵聘教師

標題:

【徵才】臺灣大學臺文所徵聘教師

時間:

2021年10月20日截止

內容簡介:

職位: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1名

資格:
一、具有臺灣文學或相關領域之國內外博士學位。
二、學術專長:
1.文學與影像、新媒體研究
2.文學與原住民族、亞太區域研究
3.臺灣相關語言研究
4.其他臺灣文學研究

三、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者優先
工作內容:
一、開設研究所必選修課程。
二、開設臺灣研究學程(大學部通識)。
三、研究生論文指導。
四、協助本所相關業務。
五、其他悉依校方規定。
應徵資料:
一、博士學位證書影本4份。
二、最高學歷歷年成績單4份。
三、身分證正反面影本或護照影本4份。
四、個人學經歷表4份(須填電話或傳真號碼或E-mail)。
五、歷年著作目錄4份(個人學經歷及歷年著作目錄表請至本所網頁下載http://www.gitl.ntu.edu.tw/)。
六、五年內(105年10月以後)出版之代表作一式4份。中文著作,請附五百字以內提要;外文著作,請附五千字左右之中文概述及五百字以內中文提要。代表作可為:
1.學術專書1本(檢附審查通過出版之相關證明)。
2.聘任為助理教授等級者,得以其博士學位論文為代表作。
3.期刊、專書論文2~3篇(檢附審查通過出版之相關證明)。
七、七年內(103年10月)以後出版之參考著作各4份(至多5種,內容不得與代表作或博士論文重複)。
八、可開授課程之授課大綱一式4份。(含本所必修、選修及臺灣研究學程各一門)
九、曾任職於大專院校及研究機關者,請附教師證書及歷年聘書影本各4份,其他規定請至本所網頁「最新消息」欄查詢。

截止日期:110年10月20日下午五時以前(資料寄達日期),以掛號寄達或親自送達(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辦公室收(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臺文所教師」字樣)。逾期不予受理。
起聘日期:預定111年8月1日。

附註:
一、初選通過者,本所將另行通知來所訪談(旅費自理),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二、洽詢電話:02-33669560
傳真電話:02-33664778
聯絡人:趙詠萱 幹事
E-mail:ntugitl@ntu.edu.tw

系統號:

O-018655

【徵才】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徵聘教師

標題:

【徵才】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徵聘教師

時間:

2021年9月6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聘用起始學期:110學年度第2學期。
二、擬聘職級: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名額:1名。
三、需求與專長資格:具備思想義理領域專長,並具博士學位者(或於110年9月6日前通過博士學位論文口試者)。
四、應徵人員須檢附資料:
個人履歷表(含著作目錄、自傳、教學經歷、學術生涯規劃、專長及可開設課程說明)紙本1份,請另寄word及pdf電子檔至電子信箱:ymchen@ncnu.edu.tw,履歷表格式請於本系網站下載word檔案。
學經歷證件影本1份
最近五年內代表著作(請於代表著作上標識「代表著作」字樣)及七年內參考著作等各一式4份(以上合著者須附合著證明)
身分證正反面影本1份。
其他足資證明資格之文件1份。
※以國外學歷應徵者,敬請自行辦妥學位驗證,並請檢附驗證之學位證明與歷年成績單。

※五年內代表作及七年內參考作係以111年2月1日為基準日回溯。

※經審核後,本系將保留一份完整應徵資料備查,如需檢還所餘三份著作資料,請附上足額之回郵。

五、本系簡介資訊及履歷表檔案下載:請參見本系網頁(網址:https://www.cll.ncnu.edu.tw)。
六、公告暨收件截止日期:110年9月6日(星期一)(以郵戳為憑)。
七、應徵資料敬請寄至:54561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陳小姐 收。郵寄資料袋上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八、申請人之專業領域屬本系急需者優先考慮。初審通過者,本系將另行通知來系訪談,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九、竭誠歡迎來電洽詢,聯絡電話:(049)2910960分機2602陳小姐。

系統號:

O-018488

【徵才】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徵聘世界史專任教師1名

標題:

【徵才】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徵聘世界史專任教師1名

時間:

2021年8月31日截止

報導者: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辦公室

內容簡介: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徵聘專任教師啟事※

一、本系擬於110學年度徵聘專任教師1位,111年2月1日起聘,應聘人必須:
1、資格:已具有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博士學位。
2、專長:世界史
任用資格視應聘人資歷及著作,得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
二、申請文件:
1、應徵教師履歷資料表,如網址;如另有詳細之履歷亦可一併附上。
2、著作目錄。
3、已授課程名稱及擬開課程綱要。
4、五年內之代表著作(請加標示)及其他著作、博士論文(外文論著請附中文摘要)各乙份。
5、博士學位證書影本(國外證書請附駐外單位驗證)及經歷證明書影本。
以上1、2、3項請附中文。
三、申請時間:即日起至民國110年8月31日截止(寄達)。
四、寄件地址:62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系主任收(請註明應徵資料)。
網址:http://depthis.ccu.edu.tw (應徵教師履歷資料表可供下載)
電話:05-2720411轉21302 江先生
五、如有必要將邀請應聘者到本系面談、演講。
六、應徵資料恕不寄還,若需要寄還者,請附回郵。

系統號:

O-018431

【徵才】政治大學民族系誠徵助理教授以上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政治大學民族系誠徵助理教授以上專任教師

時間:

2021年8月16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專長:民族學、人類學及相關人文社會學科領域
資格:具有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以上資格

一、起聘日期:民國111年2月1日。
二、應徵資料:
1、個人履歷表(需含學經歷、專長領域、研究方向)。
2、學經歷證件影本
(1)若有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務請提供。
(2)國外學歷證件請先於駐外館辦妥認證。
3、最高學位成績單(申請副教授以上者免附)
4、研究著作目錄。
5、五年內已出版代表著作一種(惟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申請助理教授職等者,不受出版與否限制)、以及七年內參考著作。(請盡量提供,審畢後歸還)
6、可開授至少三門課程之授課計畫書(其中至少含一門英語授課課程。若能提供一門「研究方法與設計」、學士班的「民族經濟」、「民族理論」為佳)
7、推薦信至少兩封。

三、聯絡電話:(02)29393091轉分機 50551 張助教

系統號:

O-018430

【徵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所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所徵聘專任教師

時間:

2021年8月27日截止

內容簡介:

學歷:具博士學位
名額:1名
起聘年月:110學年第2學期
任教科目:道教或民間宗教研究等相關課程

應具備要件:
一、應聘者應認同且配合輔仁大學辦學精神,以及遵行輔仁大學所規範之倫理原則。並應參與校方所提供身心靈的教育成長活動,積極融入有所體認與感動且傳遞此價值給學生,共同營造輔仁大學的校園文化與精神。
二、研究能力傑出、具教學與服務熱忱。
三、學術研究領域以具道教或民間宗教研究背景者優先考量。
四、本系以宗教交談為宗旨,歡迎認同本系辦學理念者提出申請。
五、具專業課程英文授課能力者尤佳。
應繳交資料:
一、本校專任教職員履歷表。
二、學術履歷(請詳列完整的學經歷、聯絡方式、研究專長、著作目錄、未來研究計畫等)
三、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影本(國外學歷證明需先經駐外單位驗證)。
四、學術代表著作或博士論文一件,及參考著作(至多四件)。
五、可教授課程及教學大綱。
六、推薦信兩封以上。
七、如有助理教授以上之教師證書請附影本,無者免繳。

郵寄地址:「24205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輔仁大學人事室收」
聯絡人:劉嘉琪秘書
電話:(02)2905-2791

系統號:

O-018513

【徵才】埼玉大学准教授もしくは助教公募

標題:

【徵才】埼玉大学准教授もしくは助教公募

時間:

2021年8月31日

內容簡介:

1.機関の説明(募集の背景):埼玉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 (学部教育は教養学部の担当) では、中国史(近世・近現代史)を専門とする教員を募集します。

2.担当科目:
(1)教養学部と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における中国史(近世・近現代史)関連科目の担当と研究指導。現行での担当科目数の標準は、年間学士課程6コマ(1コマ=90分×15回)、博士前期課程2コマおよび論文指導です。この他、博士後期課程1コマを担当していただく場合があります。
(2)(1)の中で、教職に関する専門科目(地理歴史)を担当していただきます。

3.勤務地住所等:〒338-8570 埼玉県さいたま市桜区下大久保255

4.募集人員:1名

5.着任時期:2022年4月1日

応募資格
(1)中国近世史、中国近現代史のいずれかの分野で優れた研究業績を有する方。
(2)博士の学位、またはそれと同等の研究業績を有する方。
(3)国籍は問いませんが、業務に支障のない日本語能力を有する方。
なお、本学は男女共同参画に賛同しています。

系統號:

O-018438

【徵才】埼玉学園大学非常勤講師公募について

標題:

【徵才】埼玉学園大学非常勤講師公募について

時間:

2021年8月25日

內容簡介:

[仕事内容(業務内容、担当科目等)]
担当科目:「中国古典文学」 秋期1コマ
     「日本漢文学」  秋期1コマ
     
[勤務地住所等]
〒333-0831
埼玉県川口市木曽呂1510
埼玉学園大学

[募集人員]
1名
非常勤講師

[着任時期]
令和3年9月21日

募集期間:2021年07月08日~2021年08月25日 必着

系統號:

O-018437

【獎助】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徵求111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公告

【獎助】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徵求111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公告

標題:

【獎助】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徵求111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公告

時間:

2021年8月6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公開徵求111年度「數位人文研究計畫」,徵件時間自即日起至110年8月6日(星期五)止。本次「數位人文研究計畫」徵求領域包括「數位人文知識庫(Linked Knowledge Bases for Digital Humanities)」、「數位人文創新研究計畫(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兩類。

申請辦法及相關表格請參閱該計畫網頁:
https://ascdc.sinica.edu.tw/news/4805
徵件線上說明會資訊請參閱:
https://ascdc.sinica.edu.tw/news/4806

系統號:

O-018429

【獎助】科技部「補助學術期刊開放取用暨數位傳播」開放受理申請

【獎助】科技部「補助學術期刊開放取用暨數位傳播」開放受理申請

標題:

【獎助】科技部「補助學術期刊開放取用暨數位傳播」開放受理申請

時間:

2021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業務資訊】
本中心為支持國內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期刊推廣學術研究成果與學術知識之普及化,提昇國際能見度及其社會影響力,補助期刊單位於自有平台(如期刊網站、社群平台等)上發行且提供免費取用全文,或是運用數位傳播方式提升學術研究成果之能見度。誠摯歡迎人社領域學術期刊踴躍提出申請!詳細作業要點及申請須知等資訊請參考網站:補助學術期刊開放取用暨數位傳播(http://www.hss.ntu.edu.tw/model.aspx?no=681)。

【申請資訊】
收件日期:2021年08月01日至2021年08月31日(以郵戳為憑)。
徵件方式:期刊發行單位須於08月31日前備紙本公文函、郵遞至本中心提出申請。本申請案須由期刊主編擔任召集人。申請資料電子檔(包含申請書、個人資料表等)請至補助申請頁面下載(http://www.hss.ntu.edu.tw/model.aspx?no=694),填寫完成之後依照頁面指示上傳檔案。

【業務承辦人】林芳琪 | (02) 2351-1099 #319 | alicelin0420@ntu.edu.tw

系統號:

O-018536

【獎助】2021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高雄歷史」 出版及文史調查獎助計畫

【獎助】2021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高雄歷史」 出版及文史調查獎助計畫

標題:

【獎助】2021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高雄歷史」 出版及文史調查獎助計畫

時間:

2021年8月31日截止

報導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2021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高雄歷史」 出版及文史調查獎助計畫,即日起至110年8月31日前受理申請。

申請資料包含電子檔及紙本,紙本親送或掛號郵寄(以郵戳為憑 ),並於信封上註明「投稿2021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高雄歷史」 出版及文史調查獎助計畫,寄至「80347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99號3樓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寫高雄計畫執行小組 收」。電子檔請寄至 kaohsiung.study@gmail.com ( 標題請註明 :申請者_寫高雄投件 )。

關於2021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高雄歷史」 出版及文史調查獎助計畫辦法及申請規定,請參閱獎助計畫要點辦理。若有問題,歡迎於來電洽詢,電話:07-5312560 #315 莊先生。

系統號:

O-018397

【獎助】2021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評選出版博碩士論文及專書

【獎助】2021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評選出版博碩士論文及專書

標題:

【獎助】2021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評選出版博碩士論文及專書

時間:

2021年9月1日至15日接受申請

內容簡介:

國立國父紀念館為鼓勵國內相關研究人員從事孫中山或人文社會科學與國家發展研究,經由評選方式出版優良博碩士論文及專書,以提升學術研究能力,厚實國家人力。本年度收件時間為2021年9月1日至9月15日。詳細資訊請至官網參閱實施計畫。

系統號:

O-018428

【獎助】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獎學金

標題:

【獎助】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獎學金

時間:

2021年8月截止

內容簡介:

「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獎學金」為國內第一座由博物館辦理之統合性藝術類獎學金,具紀念臺灣前輩藝術家及推動多元藝術發展之目標。

110年度辦理「林玉山獎 / 臺灣美術史及美術教育相關論文」及「郭雪湖獎 / 臺灣文化與民俗藝術、工藝史等相關跨域研究論文」兩類獎項。

(陳進獎今年暫停辦理)

即日起開始徵件至今年8月31日截止,兩個獎項各遴選1名,林玉山獎將頒發新臺幣6萬元及獎牌乙座,郭雪湖獎將新臺幣5萬元及獎牌乙座,崇高的榮譽與優渥的獎金,歡迎大家踴躍投件。

系統號:

O-018425

【獎助】2021年雷震獎學金徵選

【獎助】2021年雷震獎學金徵選

標題:

【獎助】2021年雷震獎學金徵選

時間:

2021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研究生組(學術論文):博士班及碩士班學生研究與雷震、自由中國或台灣自由、人權、民主發展有關之學術論文。

*研究生組(博士論文計畫):須以雷震、自由中國或台灣自由、人權、民主之發展作為博士學位論文。
繳交以通過審核之學位論文研究計畫(如有相關論文亦請一併繳交),並經指導教授或系所主管推薦。

*研究所畢業生組:研究論文與雷震、自由中國或台灣自由、人權、民主發展有關之博、碩士學位論文。

系統號:

O-018426

【獎助】「近代中國婦女史」碩博士論文獎

標題:

【獎助】「近代中國婦女史」碩博士論文獎

時間:

2021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第一條 宗旨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為鼓勵本國年輕學子從事近代中國婦女與性別史相關研究,特設本獎學金。

第二條 申請資格
一、 具中華民國國籍。
二、 近三年取得中華民國教育部承認之國內外公私立大學碩士或博士學位者。
三、 以晚明至1970年代中國婦女與性別史相關領域為論文主題。
四、 參選論文以尚未以專書形式在國內外出版者為限。

第三條 申請辦法
一、申請者檢附學位論文(含中、英文摘要)三份及申請表格(如附件)一份,於8月31日以前(以郵戳為憑),寄至: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收,並請上傳申請表格電子檔(Word)至網頁公告連結處。
二、本獎學金設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申請者之資料,並決定得獎人選。審查結果於收件截止日起四個月內公佈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網站,並另行以書面通知。

第四條 獎金名額
博士論文,獎金五萬元;碩士論文,獎金二萬元;評審委員推薦獎二萬元。若該年度參選論文缺少佳作,亦得從缺。

第五條 得獎論文出版
獲獎者應於一年內,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稿約修改論文並投稿,通過審查者,將刊登於《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六條 違反學術倫理
獲獎者若發生違反學術倫理行為,經獎學金審查委員會決議後撤銷獎勵,並追繳獎金。

申請表上傳網址:https://reurl.cc/pgRM5Z

系統號:

O-018533

【獎助】2021年台灣社會學會「博碩士論文獎」徵選

【獎助】2021年台灣社會學會「博碩士論文獎」徵選

標題:

【獎助】2021年台灣社會學會「博碩士論文獎」徵選

時間:

2021年8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鼓勵社會學相關科系研究生以田野工作的精神和方法(即長時間在研究情境中的訪談、參與觀察、參與實作等)進行研究,撰寫論文。

一、申請資格:
1. 臺灣地區社會學、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社會政策相關系所學生,或撰寫符合前述學科旨趣之論文者。
2. 109學年度之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08月01日至2021年07月31日口試通過),或108至109學年度之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08月01日至2021年07月31日口試通過),由論文撰寫人親自提出申請。

二、申請辦法與備審資料:
1. 論文一式兩份與PDF檔一份。
2. 推薦函兩封(一封須為指導教授)。
3. 申請表。(請至徵選辦法下載)

請於110/8/30(一)前以掛號郵件寄至: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台灣大學社會系
台灣社會學會「博碩士論文獎」評審委員會
同時將申請表電子檔、論文PDF檔寄至:tsac.twn@gmail.com

三、評審方式:
學會邀請相關領域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選出碩士論文獎三篇、博士論文獎一篇(未達審查標準可不足額錄取)。每位獲獎者由學會頒發獎狀及獎金(碩士論文獎金5,000元,博士論文獎金20000元)。

四、聯絡方式:
聯絡人:郭旆君 助理
電子郵件:tsac.twn@gmail.com

系統號:

O-018424

【徵件】香港文化典藏計劃

【徵件】香港文化典藏計劃

標題:

【徵件】香港文化典藏計劃

時間:

2021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於2021年成立,成立宗旨旨在推動在臺灣的臺灣及香港國際研究的國際化。為裨益學界進一步推進相關課題,本中心將啟動「香港文化典藏計劃」,系統地將香港研究相關學術資源保存、展示、與交流。

本計劃目標在於徵集、整理與數位化香港具收藏及保留價值的資料,涵蓋領域從生活化至政經層面均全面覆蓋,希望可以通過學界網絡與公眾共協方式搜羅並建構香港境外首個完整的香港文化資料庫。同時,本計劃希望可將收藏之文物學術化及普及化,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建立一套資料描述語彙與藏品資料查詢、引用的系統,以便利學界及公眾應用本計劃之研究成果

計劃名稱:香港文化典藏計劃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臺港國際研究中心
收集領域:香港新聞與傳播行業相關文物及資料(第一階段)
收集時間:2021年7月1日 — 2021年9月30日
收集類型:出版及印刷物、文物、照片、影音記錄或其它任何形式且具文化價值之事物
聯絡方式:info.icths@mail.nsysu.edu.tw

系統號:

O-018416

【徵稿】《文化研究》「音樂的躁動」專題徵稿

【徵稿】《文化研究》「音樂的躁動」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文化研究》「音樂的躁動」專題徵稿

時間:

2021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音樂屬於廣義文化研究的一環,應該沒有異議,但是文化研究如何研究音樂,似乎仍是一個尚未被充份討論的題目。不論是西方的古典音樂或搖滾樂,東方的民謠和童謠,還是流行文化工業體制下的音樂產製,或是影音平台上的音樂流轉與加工,乃至由國家挹助的音樂政策以及認可的音樂獎項,音樂無疑都在人類文化中處於核心的位置。尤其進入現代以後,音樂的功能不再只是怡情養性,而是在抒情當中滌盪著政治的能量,不論是在軍歌、國歌,還是追求民族形制的民歌,或是在社會動盪氛圍中所出現的「抓狂歌」與「選舉專輯」,乃至於在特定政治脈絡中出現的革命歌曲(如「紅歌」)等,都顯現音樂之於政治、社會、國家和歷史記憶的重要性。在當前兩岸三地的政治氛圍中,音樂更是重要的政治表述,從〈龍的傳人〉、〈島嶼天光〉到〈撐起雨傘〉都是如此,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引發社會運動的音樂事件,或是代表著特定政治和去性別想像的歌手,如黃耀明、何韻詩、崔健、李志和李宇春。

當然,音樂的政治性不僅在於其與政治和社會的複雜激盪,從獨立音樂的想像到嘻哈說唱的反叛,流行音樂的抒情,乃至所謂音樂地景的塑造以及音樂人的養成本身,也都與時代和政治有所共振。於是研究音樂,就不只是曲式樂風的變化而已,還有從生產、傳遞、消費和分享過程中複雜意義生成。或許,這種以「音樂作為方法」的想像可以打開音樂研究的視野,在樂音與歌手的流轉以及平台的增生和變質中,重新思考「何為音樂」與「音樂為何」的問題,以及探索各種不同的「音樂的躁動」。

這個專題歡迎各種關於音樂文化研究的討論:從音樂與社會的互動、音樂史、音樂與性別、音樂與情感、聽眾/粉絲研究,乃至音樂政策、音樂獎與音樂產製的關係、影音串流平台的作用與影響、不同影音傳銷模式與音樂產銷案例的探討,皆可考慮。有意投稿者,請於2021/8/31前,將文章寄至《文化研究》學刊的投稿信箱:router.tw@gmail.com。

系統號:

O-018456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1年專號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1年專號徵稿

內容簡介:

主題:環境人類學方法論
責任編委/李威宜
出刊時程:2021年12月(截稿日:2021年10月)

臺灣人類學刊仍保持接受其他非主題投稿之稿件,採隨到隨審。投稿主題專號的稿件,若經責任編委判定未符合專號性質,但稿件經外審通過後,將以一般研究論文類別刊登。來稿請註明投稿主題,稿件收受窗口:tja@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容如 02-26523300 #3321
相關訊息歡迎至https://www.ioe.sinica.edu.tw/ ,點選「臺灣人類學刊」參考。

系統號:

O-018423

【徵稿】《臺灣文學史料集刊》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臺灣文學史料集刊》徵稿啟事

時間:

2021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本刊徵求以重要且稀有之臺灣文學史料物件為對象之引介、述評、詮釋、探討等稿件,預計10月31日截稿,12月底出版。

歡迎符合下列內容者投寄,文長以6千至1萬2千字為原則:
臺灣文學重要史料之研究及論述。
新出土文獻之引介、研究及論述。
絕版文獻之重刊及詮釋。
文學刊物團體之發展史料、關鍵憶述。
既有文學史著之正舛補闕、版本校勘。
其他有助於理解文學現象之臺灣文學相關人、事、書等史料述評。來稿經本集刊編輯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刊登,必要時得依委員意見修改。經錄用之文章,須授權國立臺灣文學館依著作權法規定利用。

投稿請寄電子檔至huapin@nmtl.gov.tw,主旨注明:《臺灣文學史料集刊》編輯委員會收。聯絡電話:06-2217201分機2208,周先生。

系統號:

O-018422

【徵稿】《史原》簡介暨復刊第13期徵稿函

標題:

【徵稿】《史原》簡介暨復刊第13期徵稿函

時間:

2022年4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史原》創刊於 1970 年,主要刊載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的學術著作。因應學術環境的轉變,《史原》在 2010 年復刊、改版,以期成為海內外研究生與青年學人的對話平臺。

《史原》現為年刊,由編輯委員會主辦、臺大歷史系協辦,廣邀海內外歷史學與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及青年學人共同耕耘。本刊誠徵專題論文、研究討論、書評論文與學術書評,並鼓勵發表史料的考證、校釋與翻譯(史料或論文),從而追求嚴謹的史學訓練;在此同時,亦相當歡迎敘事史學、歷史小說、報導文學、紀錄片前言等各種體裁,由此嘗試創造多元的史學風貌。為求於多元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本刊採雙匿名審查制,邀集專家學者從嚴審查稿件,藉以協助研究生與青年學人,發表受學界認可的正式文章。

《史原》復刊迄今,已屆十二年,作為復刊第十三期,我們不僅期待能夠為臺大歷史系研究生與海內外青年學人,提供更多深入交流的機會,同時更盼望《史原》繼續作為舉辦學術活動、建立學術社群的平臺。《史原》復刊第十三期(總三十四期)的截稿日期為2022年4月1日,具體規定及要求,詳見官網附件。懇請海內外歷史學與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及青年學人賜稿。

系統號:

O-018421

【徵稿】Writing Chinese: 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

標題:

【徵稿】Writing Chinese: 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

內容簡介:

Our journal showcases the latest peer-reviewed academic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and its translation and global reception, alongside features on practitioners. The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articles and practice-based notes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and facilitates dialogue between,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ctors in the field. A key objective of our journal is to engage directly with scholarship in East Asia, and to this end one section in each issue features newly commissioned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latest Chinese-language research. This journal is proud to be entirely Open Access.

Call for Papers July 2021
We are delighted to share the first Call for Papers from Writing Chinese: 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 (WCJ). Alongside submissions received in response to this Call for Papers, the inaugural issue of WCJ will also include keynotes from Professor Bonnie S. McDougall (Honorary Associate in Chinese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nd Professor Emeritus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and renowned poet, academic, and translator Xi Chuan 西川 (Beijing University).

系統號:

O-018546

【徵稿】《中外文學》「殖民、冷戰、帝國或全球化重構下的南方」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中外文學》「殖民、冷戰、帝國或全球化重構下的南方」專題徵稿

時間:

2022年4月1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專輯主編:許維賢、詹閔旭
預計出刊:2023年3月

「西方及其他」(the West and the rest)是人文學界長期通行的主流思考架構。儘管薩伊德(Edward Said)、史畢娃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巴巴(Homi K. Bhabha)等後殖民主義健將1970、80年代起嘗試把關懷投注到非西方地區,整體研究依舊隱含以西方殖民主義的全球擴張為論述參照點的取徑。西方中心主義仍是揮之不去、須不斷加以回應的魅影。然而,隨著1980年布蘭特報告(Brandt Report)的一條布蘭特軸線把全球劃分為富裕北方和貧苦南方,繼之以2004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發表〈形塑全球南方〉(“Forging a Global South”)倡議,勾勒不同南方地區之間結盟合作的必要性,自此之後以南方為肌理的學術研究、藝術策展與各類出版刊物紛紛浮上檯面,尤其是檢討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弊病的全球南方研究(Global South studies)更是備受矚目。「全球南方」自從1996年首次被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界使用,之後便經常作為「第三世界」術語和概念的替代,以回應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第二世界」概念的瓦解,而「第三世界」研究範式也似乎失去了過去以三個不同世界來劃分國際權力秩序的論述效力。近年來,不少人紛紛改以「全球南方」作為集結點來揭示或回應不平等的國際權力關係,突顯「全球北方」主導下,全球化、帝國主義、新自由主義和離散論述對南方世界的調控或壓迫。這無疑是南方政治意識的崛起,以南北之別取代習以為常的東方vs. 西方的分野;此有助於重新擘劃全球相對位置,具有扭轉西方中心的潛力。

儘管全球南方是相對於全球北方的批判性概念,南方的界定和內涵卻總是莫衷一是。南方在哪?南方的邊界何在?誰屬於南方國家或社會?其實更重要的是,南方想像不僅是一個相對性的地理位置,更是別具顛覆性或探索式(heuristic)的文化實踐和論述生產。在殖民、冷戰、帝國或全球化不同勢力對世界政經版圖的重構之下,南方各地承受不同的殖民運作和帝國語言的衝擊,然而即便各自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文學、文化和歷史生產,南方各地知識和文化精英大部分的離散或取經路徑都是一路向北,朝向全球北方的召喚而去。當然南方與北方也不盡然需要被切割成兩個各居於善惡兩端的二元世界,南方想像不時也會交織著北方的殖民結構或帝國遺產,例如一些台灣文學文化與歷史論述對日本文化的緬懷與繼承,一些東南亞離散文學對英美現代主義和純文學的高度崇拜和仰視,或者一些新馬文學對中國民族主義作品的模仿或戲仿。與此同時,北方想像也不乏南方元素,中國文學文化裡的南方、歐美文學文化裡的南方、日本文學文化裡的南方——不同學術社群的南方早已自成研究系譜,探討議題各異,方法論大不相同。我們不妨盡量持平看待此現象。如果「西方及其他」是具有明確指涉對象的說法,「南方」作為概念本身的開放性、多孔性、歧義性反倒讓其充滿無窮詮釋魅力與思考空間,因而蘊含生機,更有利探索以南方為思考基點的價值。

為此,本專輯《殖民、冷戰、帝國或全球化重構下的南方》將「南方」莫衷一是的定義視為契機,盼望在殖民、冷戰、帝國與全球化等不同勢力錯綜交織和重構之間,開展對於「南方」一詞的論述空間。以下提供可能的討論子題,但不囿於這些範疇:

一、 殖民主義在南方文學、電影、藝術中的歷史論述。
二、 冷戰歷史與南方的文學文化建制。
三、 英語或其他語言帝國主義在南方學界的知識生產。
四、 全球化、新自由主義與南方的文化生產。
五、 南方美學與在地的文化實踐和理論生產。
六、 全球北方和南方的離散和反離散論述。
七、 南方文學文化中的語言、性別或情感政治。

論文截稿期限為2022年4月10日,稿件請逕以電郵寄至《中外文學》信箱:chungwai@ntu.edu.tw。相關投稿規定與體例,請參考《中外文學》網站。

系統號:

O-0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