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項潔:數位檔案的多重脈絡

標題:

【演講】項潔:數位檔案的多重脈絡

時間:

2021年8月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項潔(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對歷史研究而言,檔案是一種重要的史料來源,然而因爲受到檔案必需用線性方式編排的限制,如果要同時使用不同的檔案或卷宗,要尋找貫穿在其間的脈絡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檔案一旦被數位化後,這個限制就被打破了,因爲數位檔案可以用其他虛擬的方法編排而不破壞原來的規則,所以文件之間的各種脈絡就可以同時被觀察。譬如説,我們可以把不同檔案中同一天的文件抽離出來,看看不同人或單位對於同一天發生的某個事件的反應。這個工作在數位的環境裡透過重新編排檢索結果就可以大致達到。然而有些脈絡單憑檢索是無法歸納出來的,譬如如果想要知道在一個大文件集中,哪兩個人同時出現在同一份文件裡的頻率最高。一般的檢索系統,對於這樣的脈絡就無法處理。

要充分發揮數位檔案多重脈絡的功能,僅僅憑藉一般的檢索系統是不夠的。在這個報告裡,我們介紹一個建構數位檔案檢索系統的方法論,我們稱之爲“脈絡分析系統“,除了檢索查詢的功能外,脈絡分析系統强調對檢索結果(或任何文件的子集合)進行脈絡分析。

我們介紹四種不一樣的脈絡,分別是詮釋資料的脈絡(contexts from metadata)、標記的脈絡(contexts from annotation)、統計脈絡(statistical contexts)、語義脈絡(semantic contexts)。在這個報告中,我們會用一些例子説明這些脈絡如何產生和如何運用,也會對標記的重要性和作法做説明。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35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失約二次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UZ4qidRdOvwHDFlxDJ-qR4wrxIod1cSSWLE1wo-G9Mxasow/viewform

系統號:

A-018525

【演講】陳偉智:從島至島:田代安定太平洋調查與日治初期臺灣熱帶發展論

標題:

【演講】陳偉智:從島至島:田代安定太平洋調查與日治初期臺灣熱帶發展論

時間:

2021年8月6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線上(Webex)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環境史研究群

主講人:

陳偉智(中研院臺史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nUrRM34rAieDQv4m9

備註:
1.欲報名者煩請於8/2(一)之前填寫表單。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助理林于煖小姐asithteh@gmail.com。
2.本活動以中文方式進行。
3.欲將本活動儲存至google日曆,請點選下方網址,進入後點選「儲存」即可: https://reurl.cc/MAR964

系統號:

A-018403

【演講】鄭螢憶:以海為田:北臺灣大雞籠社的生計模式與地方社會變遷(1620-1900)

標題:

【演講】鄭螢憶:以海為田:北臺灣大雞籠社的生計模式與地方社會變遷(1620-1900)

時間:

2021年9月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鄭螢憶(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文指出早在十七世紀,大雞籠社人以漁獵採集、非專業性工匠態,來往於淡水河流域至立霧溪口間,過著勞務提供、以物易物的生活。明清更迭後,康雍年間社人仍「以海為田」,仰賴交易活動與海洋資源,維持生計。乾隆年間社人開始受到漢民墾佃習慣、貨幣經濟與交易受阻等影響。此後,又因清帝國的番界政策、熟番地權保護、維生條件惡化等因素,遂使得番社在漢移墾者的協助下,藉由「創設地權與租佃關係」,招墾距社尚遠的山林資源,以收取番租,形成「以山為業」的生存策略。同時,18 至十九世紀,社人們為了維持漁業與商貿事務,藉由與漢人漁民合建寺廟,取得與漢人社群協商資源整合與調解衝突的空間;另方面又保留番社原生祭儀、利用祖源敘事,形塑清代社寮島番漢「融合又分立」地域社會。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5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a9o0ql
報名截止時間至至9月8日12:00止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692

【演講】Guy Chet:Piracy Law as Propaganda: Piracy Suppression in the British Atlantic

【演講】Guy Chet:Piracy Law as Propaganda: Piracy Suppression in the British Atlantic

標題:

【演講】Guy Chet:Piracy Law as Propaganda: Piracy Suppression in the British Atlantic

時間:

2021年8月12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線上進行

主辦單位:

臺灣世界史討論會、輔仁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Guy Chet (Professor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內容簡介: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線上演講活動】
主持人:汪采燁(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日期:2021年8月12日(四) 10:00 – 11:20 (GMT+8)

Google Meet 線上講座代碼:esx-jqsz-kmk
Google Meet Online Lecture: https://meet.google.com/esx-jqsz-kmk

備註:請務必於9:40-10:00之間進入會議,人數限制:100人。

系統號:

A-018537

【演講】劉智濬:當代原住民族創作歌謠的世代、場域與展演

標題:

【演講】劉智濬:當代原住民族創作歌謠的世代、場域與展演

時間:

2021年8月12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劉智濬(中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次講題,將運用胡德夫等原住民歌謠創作者的口述敘事,結合他們的歌謠作品,從世代、場域、展演等面向,探討1970年代至2000年之間原住民歌謠創作與展演的歷程。

在時間上,這個歷程跨越了1970年代的民歌運動、1980年代的原運、1990年代的原住民族入憲,以及2000年起原住民歌手成為金曲獎得主;在空間上,這些歌謠的展演往返於都市酒家、咖啡廳、工地、原運街頭、救國團、家鄉部落之間。這些歌謠創作與展演,可以理解為原運的先聲與延續,更連動了台灣社會的族群關係與原民身分建構。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系統號:

A-018524

【演講】林媽利:溯源臺灣

標題:

【演講】林媽利:溯源臺灣

時間:

2021年8月1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媽利(馬偕紀念醫院輸血醫學中心暨分子人類學研究室名譽顧問醫師)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臺灣是多元族群的地方,加上近代不同的政權帶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快速的更佚,以致讓我們祖先的血緣面目模糊不清,近30年我們的研究室藉著近來發展的遺傳學方法試著去解開這個謎。

臺灣高山原住民的祖先,在千年至萬年之前從東南亞大陸及東南亞島嶼的巽他古陸來到臺灣。之後的幾千年,平埔族的祖先陸續從亞洲大陸(東南亞、東亞及東北亞)及東南亞島嶼經海路到達臺灣,形成荷蘭時代在臺灣西部及北部平原看到的千百個平埔社的居民。400年前雖然有鄭成功的3、4萬軍民來臺,但隨著被清朝打敗,軍民全數被遣送回中國。平埔社在接下的時間經歷大量的漢化,變成閩南人(福佬)及客家人,加上近200年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而形成二戰前的臺灣人,構成現在的臺灣人群。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系統號:

A-018523

【演講】蔣竹山: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演講】蔣竹山: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標題:

【演講】蔣竹山: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時間:

2021年8月20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線上講座

主辦單位: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主講人: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內容簡介:

本演講從十六世紀談起,以全球史視角探討明、清帝國與世界的跨文化交流,重點特別集中在物質文化層面。在諸多物的交流中,本次從植物與帝國出發,述說人參、蘇木、茶及植物圖譜的博物學故事。

※本演講原訂時間為7月22日,因疫情延後至8月20日

系統號:

A-018494

【演講】林映汝:舊瓶裝新酒:朱希祖與國史館籌備委員會(1939-1942)

標題:

【演講】林映汝:舊瓶裝新酒:朱希祖與國史館籌備委員會(1939-1942)

時間:

2021年8月26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映汝(國史館修纂處助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進入民國以後,政治體制由帝制轉變成共和,中國的傳統史學也在新史學的衝擊下節節敗退,然而何以在名稱上具有濃厚中國古代色彩的國史館,最終仍存續了下來?藉由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的成立及其運作可以發現,時任該會總幹事的朱希祖,在中日戰爭的背景下,一方面強調國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將當時學界重視檔案的觀念融入工作中。同時,積極引進在大學史學系任教或受過專業史學專業訓練的人才,使該會和現代學術體制接軌。在修史工作上,也以配合近代國家體制為思考。因之,在朱氏的規劃下,新時代中史館的性質,已有了不同的轉化。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系統號:

A-018522

【演講】陳景林、馬毓秀:從傳統工藝到時尚設計:天然染色研究與發展

【演講】陳景林、馬毓秀:從傳統工藝到時尚設計:天然染色研究與發展

標題:

【演講】陳景林、馬毓秀:從傳統工藝到時尚設計:天然染色研究與發展

時間:

2021年8月28日(週六)14:00-15:30

地點:

故宮南院1樓集賢廳(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主講人:

陳景林、馬毓秀(天染工坊共同創辦人)

內容簡介:

本場講座將分享三十多年來兩位講者研究、發展與推廣天然染色的心路歷程,包括漫長深入的田野調查、堅持不懈的探索實驗,以及跌宕起伏的創業與創作之路,帶領觀眾認識如何善用自然素材進行染色,並且讓傳統工藝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活動地點:故宮南院1樓集賢廳
請線上報名,(報名系統將於8/13中午12點開放)
※本場講座另於臉書粉絲頁同步直播

系統號:

A-018542

【研習營】書籍的一百種面貌 文學與媒介:從寫本到數位

【研習營】書籍的一百種面貌 文學與媒介:從寫本到數位

標題:

【研習營】書籍的一百種面貌 文學與媒介:從寫本到數位

時間:

2021年8月25日至27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B1多用途空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cclit@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招生對象】
國內大專院校人文學科相關系所之碩、博士班研究生。
另開放旁聽六名,限已取得博士學位三年內者
(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之間取得學位)。

【報名日期】已截止

系統號:

A-018404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標題: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時間:

2021年7月30日至1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1F S101(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清帝國在內陸亞洲歷經百年之久的競逐,十八世紀帝國最重要的十場戰役雖然都發生在遠方的邊疆,卻不曾離開過帝國的目光;而終於擊敗遠在天山南北的蒙古準噶爾汗國,至為關鍵。為了紀念征服準部和回部之勝利,乾隆皇帝特令西方傳教士繪稿,以西洋繪畫技法呈現戰争,同時送往更為遠方的法國訂製銅版畫戰圖。

銅版畫,是一種凹版蝕刻版畫,作工繁複,畫面精細。清宮在首次訂製銅版畫戰圖之後,更引進此項技術,用以紀念其後的戰功。

本展覽分為三個單元:「法國的舶來品」、「清宮自製戰圖及收藏」和「誰的戰爭?」回到戰事方歇的1760年,觀察乾隆皇帝啟動的戰圖製作計畫及成果,從命人起稿、發樣,乃至於向法國訂製戰圖銅版畫;再對比傳統戰爭圖像與乾隆朝銅版畫戰圖的發展與收藏,今人得以推想這些戰圖製作的目的與意義。本展覽更進一步展示與戰爭相關的文物,包含征服者的禮服、祭器,順服者入貢的金、玉、馬匹等珍稀土物,今人得以反思這些美麗的紀念物背後所傳達的殘酷史事,與戰爭的本質。

系統號:

A-018499

【展覽】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展覽】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標題:

【展覽】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時間:

2021年7月24日至9月2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04、206、208、210、212展覽室(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大阪市立美術館

內容簡介:

大家都聽過「遺珠之憾」,但是曾經見過嗎?借自大阪市立美術館的書畫藏品,許多都是藝術史上的赫赫巨跡,有些更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典藏中所短缺的那塊拼圖,因此本展堪喻為眾多博物館心目中的「遺珠」。

本次借展書畫原本屬於阿部房次郎(1868-1937)爽籟館舊藏,由其子阿部孝次郎(1897-1990)於1943年捐贈給大阪市立美術館。阿部氏當年受到關西著名漢學家內藤湖南(1866-1934)及長尾雨山(1864-1942)影響,積極從日本和中國搜購字畫精品,包括張僧繇(479-?)〈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吳道玄(?-792)〈送子天王圖〉、李成(919-967).王曉(活動於10世紀中葉)〈讀碑窠石圖〉、燕文貴(活動於10世紀後半-11世紀前半)〈江山樓觀圖〉、易元吉(活動於11世紀後半)〈聚猿圖〉、米友仁(1074-1151)〈遠岫晴雲圖〉、龔開(1222-?)〈駿骨圖〉、鄭思肖(1241-1318)〈墨蘭圖〉等。其中不乏清宮舊藏,有些更是傳世唯一孤品,頗能彌補本院藏品之不足,同時也反映了該文化圈對於書畫鑒藏的獨到眼光。儘管如此,本院仍從藏品中精選出相關書畫,同室並列展陳,以臻相互輝映之妙。

這是國立故宮博物院首度的大規模書畫借展,也是大阪市立美術館第一次在臺灣展出收藏精品,預期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及專業人士蒞院參觀,達到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與學術功能。透過借展的互動模式,兩館也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持續增進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

系統號:

A-018538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標題: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時間:

2020年8月22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甲骨文字意象最鮮明的,莫過以動物體態構形者。本次展覽主角是刻辭中的動物文字及圖畫,包含豬狗牛羊、象馬鹿虎、龜蛇龍鳳等等;有傳說神獸,有真實物種;有野生動物,有飼養禽畜;或被馴用,或為祭牲,也可能是害物。這些蟲魚鳥獸甚而脫胎作人名、地名、天象的代指,創生出更多語彙。殷人在甲骨上勾畫著生態觀察,更借助自然知識詮釋複雜的人類世界與抽象概念。走進商王動物園,我們將看見三千多年前動物與人群互動的故事。

系統號:

A-018561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標題: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日至8月29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103、104展覽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5312560

內容簡介:

說起燕巢與大社,腦中是否浮現出一顆顆青綠色的芭樂與棗子?咬下一口,青綠色的表皮下蘊藏著未知的滋味。大自然賜予燕巢大社國家級的地質景觀,崎嶇魔幻而充滿生命力;這片土地孕育出美味的農產,「農業三寶」盛名遠播;不同族群生活的軌跡交織出多元的文化,留下今日新舊共存的建築景觀。

隨著工業區的設立與國道開通,為在地帶來新的發展與轉型。燕巢大社多元的樣貌,像一顆飽滿的果實,值得反覆咀嚼與品味。邀請大家一起「咬一口」、在旅程中品嚐探索燕巢與大社!

系統號:

A-018405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標題: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2月6日

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1樓展覽室C(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4)2372-3552

內容簡介:

變裝就是打破性別的傳統束縛,每個人都可以有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穿自己喜愛的衣裳,愛自己愛的人。而變裝如同情慾,更是流動而多元的。我們社會當中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服裝與姿態,就有一百種情慾的模樣。

本展覽的主軸講述從男尊女卑、兩性平權,發展到性別流動的過程;也強調「文學」走在「社會」變革之前,優先展示具有社會意識、反映時代的性別文本。我們在各區主題規劃「女子力圖鑑」,以小專欄方式介紹每區代表性事件或女性,讓性別議題延伸,畫龍點睛。

在參觀當中,您將首先看到茂密帶刺的林投叢,那是一個當女鬼比當女人還有權力的年代。接著細櫻紛飛的年代,雖因日本殖民體制帶來壓迫,卻也迎來啟蒙。而後威權凜冬中,軍隊橫渡,迎來第一批女力寫作大隊,為社會示範保守優雅的「閨秀文學」。解嚴前後的性別意識終於有了春意,引人注目,如李昂就以一把殺豬刀狠狠殺掉父權結構,引起譁然。最後在進入千禧年後、同婚通過下的多元風景,一切亮晃晃,不再閃躲、不再隱忍,我們可以寫詩唱歌、動漫電影、創作。

這個展覽是巨觀掃描,照見身分、階級、社會結構性問題,也彰顯人性底下深層柔軟的普世之愛,像一顆心貼緊在每一個生命身旁,永遠溫柔奮力搏動。

系統號:

A-018406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標題: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時間:

2020年12月30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考古引介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是歷史文物陳列館 x 數位文化中心 x 「商代人物3D投影計畫─妲己」工作團隊,透過掌握的考古材料與相關研究,運用虛擬空間三維多面數圖形動畫製作軟體、Cloud Speech API 雲端語音識別系統、人體紅外線感測,以及VICON光學式動作捕捉系統等新創科技,以動漫元素、多媒體影音等方式,重現妲己、還原商王朝的真實樣貌。來到歷史文物陳列館參觀,觀展者可以與穿越者妲己對話,用一種更活潑的方式了解殷商歷史與社會文化。

系統號:

A-018407

【展覽】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展覽】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標題:

【展覽】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時間:

2021年5月5日至8月15日

地點:

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展廳(高雄市大樹區統嶺里統嶺路1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6563033 #4002

內容簡介:

全球化與數位化時代催化人類的生活動能,使人們處於過度躁動不安的狀態,2020年初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侵襲世界各國,加以人類在近半世紀對大自然進行的剝奪豪取,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場域,亟需有不同的視角,對人們做出一番心靈的舒緩與守護環境的提醒。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長期以來合作辦理多次重要展覽,以博物館美學教育推廣回饋社會大眾。在此全球心靈艱困的後疫情時代,兩館再次攜手,以豐富的荷花主題典藏作品於佛陀館展出,為兩館合作再創新的里程與意義。

本次展覽精選兩館典藏精選近代名家70餘件畫荷之作,展現晚清至現當代中、西畫家以寫意、工筆、水墨、油畫、水彩等不同技法展現荷花之美,有吳昌碩、趙叔儒、張大千、溥心畬、王震、沈耀初、張穀年、吳梅嶺、吳平、陳丹誠、鄧雪峰、趙松泉、胡克敏、鄭曼青、金勤伯、劉延濤、楚山青、歐豪年、黃磊生、鍾正山、李奇茂、黃光男、黃才松、董夢梅、張德文、江明賢、戴武光、王濟遠、常玉、李苦禪、張杰、吳幼之、管執中、趙二呆、席慕蓉、梁丹丰等大師手筆,件件經典,藉此得見傳統到現當代畫家如何演繹荷花的千姿百態與文人情懷。

系統號:

A-018408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標題: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時間:

2021年6月10日起

地點:

線上展覽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熱水器可用,想用熱水洗澡,打開水龍頭,熱水即滾滾而來。但是在3200~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當時的商王及貴族究竟怎麼盥洗?如何洗澡?到底用不用熱水?要回答這些問題,文獻不足徵,所以必須依據考古材料。我們在安陽殷墟發現了四、五個彼此關聯的墓葬及祭祀坑,從其出土的文物及相關脈絡可以知道商代貴族的盥洗方式,並且還會使用熱水洗澡。

本展覽有兩個主題:「商王的盥洗器」與「商王的熱水器」。商王的盥洗器展出殷墟西北岡1400號大墓東墓道的一組器物,包括「寢小室盂」、「右勺」、「龍紋盤」、「弦紋壺」、「青銅人面」,以及五件「陶磢」,這些都是商王的盥洗器。商王的熱水器則出自與1400號大墓相關的祭祀坑:HPKM1435、1380、1382等祭祀坑,展出「溫鼎」、「單鋬鼎」、「銅斗」、「硬陶瓿」等器物,部分祭祀坑還有殉葬的人,這些器物和殉葬者則是商王的熱水設備與燒水服侍的僕人。

總之,從西北岡1400大墓與其相關祭祀坑出土的器物,可以得知商王洗澡,要洗熱水:使用溫鼎煮水,以單鋬鼎舀取熱水,倒在盂裡備用。洗手或洗臉時,侍僕拿勺從盂中舀水,以供商王盥洗,並以盤承水;洗澡時還會使用陶磢擦垢。這些盥洗的流程,從頭到尾,都有侍僕服侍。此外,這次展出的商王盥洗用具,不論在商代或現代都是既珍貴又罕見的,展件中就有四件文化部登記的國寶和重要古物,可說是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系統號:

A-018409

【展覽】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特展

【展覽】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特展

標題:

【展覽】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特展

時間:

2021年9月5日止

地點:

線上展覽

主辦單位:

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

內容簡介:

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Nürnberg,GNM),主辦「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Signs of the Future:Divination in East Asia and Europe) 」特展,中研院史語所受邀參展8件文物,包括甲骨與漢簡各2件、善本書1冊、漢代畫象拓片2件,以及明清檔案1件。此項展覽由德國教育部補助,參與策展單位尚包括德國埃爾薩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Erlangen-Nürnberg)的人文研究國際中心(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 IKGF),以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及蘭陽博物館等。本展覽原訂於2020年12月3日開展,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率先推出線上展示,實體開展將視疫情調整開放,展期至2021年9月5日止。

系統號:

A-018410

【展覽】中国近代の人物画――画(え)の中に生きる

【展覽】中国近代の人物画――画(え)の中に生きる

標題:

【展覽】中国近代の人物画――画(え)の中に生きる

時間:

2021年6月22日至8月15日

地點: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大阪府和泉市内田町三丁目6番12号)

主辦單位: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

內容簡介:

当館が所蔵する、第二次久保惣コレクションと林宗毅氏寄贈の中国近代絵画コレクション(定静堂コレクション)の中から、清時代から現代(19世紀半ば~20世紀半ば)に制作された人物画約50点を展示します。

この時代の中国の画家たちは、社会が急激に変革し近代化する中で、これまでの伝統的な絵画を学ぶだけでなく、西洋や日本の絵画からも影響を受け、新しい理論や表現技法を取り入れる機会を得ました。激動の時代に、画家たちがどのような人物画を描いたのか。本展覧会では、道教や仏教に関係する人物や歴史に名を残した人、世俗を離れて隠棲する人、窓辺にたたずむ女性や遊びに興じる子どもなど、さまざまな人物を描いた作品を通じて、中国の近現代における人物画の魅力をお楽しみいただきます。

系統號:

A-018473

【展覽】夏季企画展「何紹基――清朝巨匠の書画」

【展覽】夏季企画展「何紹基――清朝巨匠の書画」

標題:

【展覽】夏季企画展「何紹基――清朝巨匠の書画」

時間:

2021年6月29日至8月29日

地點:

観峰館(滋賀県東近江市五個荘竜田町136​)

主辦單位:

観峰館

內容簡介:

清朝が衰退に向かう嘉慶・道光・咸豊・同治の四代を生きた何紹基(1799~1873)は、傑出した書家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ます。その書は、同じく激動の時期に活躍した唐の顔真卿(709~785)に学び、さらに篆隷の要素を加味したもので、とくに独特のうねりと躍動感が特徴的な行書は、今なお多くの人を惹きつけてやまないものです。

観峰館には、初期から全盛期、そして晩年まで約20件の何紹基作品を収蔵しており、ここまでまとまったコレクションは、他に例を見ません。本展では、館蔵何紹基作品を通じて、その魅力に迫ります。

系統號:

A-018517